词的形象色彩

2024-10-08

词的形象色彩(精选7篇)

词的形象色彩 篇1

在日语中拟声词、拟态词是状态副词的一部分, 以较为直观的、不带有具体意义的近似音去模拟表达某种状态的应用非常多。这些拟声词拟态词逼真地模拟了自然界音响, 人与动物的声音、动作、心理、事物的状态等, 令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这种“实感”就是形象感, 亦即形象色彩。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形象感是以它所负荷的主观感觉形象色彩为基础的, 如:视觉的、触觉的、动觉的、感觉的等等。然而, 重叠式拟声拟态词不仅数量多, 而且使用频繁, 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重叠式拟声拟态词中, 不难发现许多清音与浊音相对立的词, 从『擬音語·擬態語辞典』就找到了61组, 大约占到重叠式拟声拟态词总数的一半多, 数量相当可观。

一、清浊音的“听觉”形象色彩

说到听觉形象色彩, 通常都会想到拟声词。众所周知, 拟声词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语言成分, 它的语言音形式的象征作用是很强的。在人们的意识中, 首先最直接引起的, 当然是它的声音形象感觉, 即听觉形象色彩是拟声词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内容。如:浅川は船の胴体を、指先でとんとんたたいていた。/浅川用手指咚咚地敲着船帮;お祭りの太鼓の音がどんどんと驚きわたる。/庙会的鼓声咚咚回响。例中的“とんとん”是连续地轻轻敲打时的声音;例中的“どんどん”则表示重重地敲击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或较大的声音, 而且撞击的力量大, 声音也大且混浊。

二、清浊音的“质感”形象色彩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覆盖面广, 表现纤细, 有相当多一部分词兼有其他感觉的形象色彩。视、触、动、感等等无所不包, 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微细如尘。如:日焼けで皮膚がひりひりする。/皮肤被太阳晒得发疼;もう二度と会いたくひとからまた手紙をよこしてきた。それをよみもしないでぴりぴり破って捨てた。一个再也不想见到的人来了信, 我看也没看就把信哧哧地撕碎扔掉了。例中的“ひりひり”是表示皮肤或喉咙火辣辣的痛, 皮脂之类被烧烫后的状态;“ぴりぴり”是半浊音, 则表示撕碎薄纸或薄布的声音。两者都能表现出是不同质感的东西。

又如:足元にころころ転がってきたピンポンの玉を拾って手渡した。/我把咕噜咕噜地滚到脚边的乒乓球拣起来交给他;……自分もころがりおりた。ごろごろと山の下まで転がっていった。/自己也把身子往下一滚, 叽里咕噜直滚到山脚边。例中的“ころころ”用于表示小而圆的物体连续滚动的声音;例中的“ごろごろ”则是有相当重量的物体或人体连续翻滚时发出的声音。两者所体现的质感是有形状、大小的区别的。

三、清浊音的“视觉”形象色彩

拟声拟态词中清浊音的细微差别, 常常又赋予人视觉上的冲击。如:しゃーしゃーと、冷たいシャワーを浴びる。/哗哗地冲冷水浴;朝からじゃーじゃー降りで、買い物にも行けない。/从早不停的下大雨, 连买东西也没法去。例中的“しゃーしゃー”指少量液体通过小孔势头十足地往下浇的样子;例中的“じゃーじゃー”指相当多的水连续喷注溅起水花的样子。这样的拟声拟态词已经让读者有亲眼见到的画面感。

四、清浊音的“动觉”形象色彩

通过拟声拟态词中清浊音的变化及运用, 能让人清晰地体会来自动态的强度感受。如:鼠はまだ死にきれず、腹をひくひくさせている。/老鼠还没死, 还在微微地抽动着肚子;長く腰かけていると足がびくびく痙攣するのです。/一坐久了, 脚就一抽一抽地痉挛起来。例中的“ひくひく”和“びくびく”均指身体的一部分不停地动的样子, 但后者震动的程度比前者强。两者的程度不同, 带来的动感也是截然不同的。

五、清浊音的“感觉”形象色彩

要充分理解拟声拟态词中清浊音的区别, 感觉的联想也是必不可少的。如:もうへとへとで歩けない。已经精疲力竭, 再也走不动了;からだが汗でべとべとする。身上汗粘糊糊的。例中的“へとへと”通常表示精疲力竭, 疲惫不堪;“べとべと”通常表示黏糊糊。这组词清浊成对, 可是在感情形象色彩上相差甚远, 两者毫不相关, 不能混用。

又如:折れ口に氷の結晶がきらきらと朝日に反射して輝いている。断面的冰晶反射出闪闪的朝阳;太陽がぎらぎらと照りつける。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例中的“きらきら”和“ぎらぎら”都有连续的光照射的含义, 但“きらきら”形容的是光芒四射, 给人以闪烁、明亮、美好的感觉;而"ぎらぎら"常用于过于强烈的、浊重的光, 给人以刺眼、不舒服的感觉冲击。

总之, 日语中每一个拟声词拟态词, 都起码具有一种形象色彩, 使它们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类词。至于说清浊音的区别, 不仅在音声上清浊对立比较明显, 所附有的形象色彩也并非完全相互对应。对于拟声拟态词的形象色彩, 实际上就是把生活的感受和体会进行“联想检索”。总的来说, 对于“以心传心”的日本人来说, 拟声拟态词即使是不说本意, 也是足够理解其中的感觉了。通过拟声拟态词的使用,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在表达方面的良苦用心。因此, 掌握好拟声拟态词, 可以窥见真正的日语。通过拟声拟态词这道桥梁, 我们也可以洞悉日本人的心理世界。

参考文献

[1]王莉.浅析日语拟声拟态词清浊音的异同[J].科技信息, 2009, 27:159.126.

[2]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李一平.日语拟声词拟态词中的浊音词与清音词[J].考试周刊, 2012, 66:93.

[4]浅野褐子, 金田一春彦解说.日语拟声词拟态词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 1998.

颜色词的感情色彩 篇2

颜色词, 顾名思义是指语言中用来描述事物颜色的词。在言语交际中, 颜色词不仅表示颜色, 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下面我们就选取“红”“白”“黑”“绿”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颜色词进行考察。

“红”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由于“红”象征着成功, 如“大红人”、“大红大紫”等, 且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刺激, 所以在当代汉语里它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 象征着革命和进步, 如:“红旗”、“红军”、“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红色娘子军”等等;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red) 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 是“火”、“血”的联想, 它象征着残暴、流血, 如Theredrulesoftooth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 ared battle血战;它又象征灾祸red-ruin战祸;它也象征危险、紧张, 如redalert空袭报警, a redadventure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在中国文化中, 白色与红色相反, 是一个基本禁忌词。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 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办“白事”;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 又象征腐朽、反动, 如视为“白专道路”;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 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 它还象征奸邪、阴险, 如“唱白脸”;最后, 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 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 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等。

白在西方文化里则有美好、幸福、快乐的涵义。圣经故事里, 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 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AwhiteChristmas”意指“银装素裹的圣诞节”) ;“white hands” (公正廉洁的) ;“awhiteday” (吉日) ;“daysmarkedwitha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 。西方童话故事中有一位博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的主人公就叫“白雪公主” (Snow white) , 她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WhiteHouse) 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等。

黑色在中国文化里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 它的象征意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显得较为复杂。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 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 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人的黑色脸谱;另一方面它又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邪恶、反动, 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 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 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黑手”, 把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称为“黑名单”, 它又表示犯罪、违法, 如“走黑道”、“黑货”、“黑市”, 用贪赃受贿等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黑钱”等。近来我们常谈“打黑反贪”说的就是这回事。

黑色 (black) 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禁忌色, 体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它象征死亡、凶兆、灾难, 如Black Mass安灵弥撒, 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它象征邪恶、犯罪, 如BlackMan邪恶的恶魔, black guard恶棍、流氓, blackmail敲诈、勒索;它也象征耻辱、不光彩, 如ablackmark污点, blacksh-eep败家子;它还象征沮丧、愤怒, 如black dog沮丧情绪, Th-efuturelooks black前途暗淡。

有时颜色词除去该颜色的含义之外, 它与不同的词搭配便有不同的含义, 而且有许多意思与颜色毫无关系, 在翻译时更应特别注意。如汉语中“黄色”可引申出“嫩、小”等意思, 因此就有了“黄花闺女”、“黄毛丫头”等, 而在英语中, 指没有经验、知识浅薄时则用green来比喻。因此就有了a green hand (生手, 易上当受骗的人) , green goods (新鲜货) , a green man (新来水手) , a 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 等。

浅谈中日色彩词的意义对比 篇3

1. 关于中日色彩词本义的研究

所谓本义, 就是指本来的意义。一个单词除其本来的意义之外, 往往还会派生出其他意义。虽然色彩词的本义就是用来表示世界上的色彩的, 但由于文化发展、历史变迁等原因, 在其本来的表达色彩的意义之外又派生了其他义项。

由于日语使用了大量的汉语尤其是古代汉语词汇, 因此在历史上, 汉语和日语中表示色彩的词汇几乎是相同的。但是, 随着历史的发展,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色彩词的本义却产生了很大的不同。

下面我们将汉语和日语色彩词的不同点集中于“赤”和“青”进行分析:

(1) 赤

日语中的“赤”为三原色之一, 是指火或血那样的色彩。作为“赤”的色彩, 有时也会用“紅”来表示, 但“赤”一般只表示单独的红色, 在与其他色彩表示对立的时候则更多地使用“紅”, 例如“紅白”“紅紫”等词例就属于此类。

汉语中的“赤”是指比红色更暗一点的色彩, 属于红色系的一种。而“红”则代表三原色之一, 表示红色系的各种色彩, 例如, “红灯” (日语作“赤信号”) 、“红旗” (日语作“赤旗”) 等词皆属此类。

(2) 青

日语中的“青”为三原色之一, 除泛指英语中的“蓝 (blue) ”、“绿 (green) ”等色彩外, 还可作为很多固有色彩词的总称, 例如, 日语中的“水色”、“空色”等表示亮度高而饱和度低的淡色调的色彩词, 以及“紺色”、“藍色”、“群青色”等亮度低而色调较浓的色彩词等均被包含在“青”这一色彩词的范围内。另外, 在表示天空的色彩时尽管有“空色”这一固有色彩词, 但“青空”却不失为一种绝佳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将“青”视作与“绿”同义, 而将英语中的“blue”以“蓝”、“green”以“绿”、日语中的“藍色 (indigo) ”以“靛”表示以示区分。例如, “绿灯” (日语作“青信号”) 、“蓝天” (日语作“青空”) 、“绿油油的稻田” (日语作“青々とした稲田”) 、“蔚蓝的大海” (日语作“青々とした海”) 等即为此种表达方式。

在以“青”作为统称的色系范畴内还包括“苍”以及“碧”等。

日语的“蒼”表示不透明且暗淡的青色。“蒼蒼”表示草木苍郁时的青葱状态。而在汉语中的“苍”多用于阴天、远山等暗淡的青色, 例如, 汉语中有“苍茫的天空”、“远山苍苍”等表达方式, 在这一点上, “青”与“碧”、“蓝”是不同的。

日语中的“碧”本是“看起来清澈碧绿的石头”之意, 因此表示青色或绿色, 以及从无色中浮现出来的青绿色之意。“碧”有时也读作“みどり”, 此种情况下多用于强调比“青”更接近于绿色这一意义。在色调方面接近“青绿”, 而与“苍”、“蓝”等则截然区分。在汉语中“碧”则特指玉石的色彩, 有时也指大海或晴空的色彩。例如, “碧海蓝天” (日语作“青々とした海と青い空”) 、“碧空” (日语作“青い空”) 等属于此种用法。

2. 赤与红

日语中的“赤”所表示的形象在汉语中通过“赤”与“红”两个单词表示。因此, 我们可将汉语中的“赤”、“红”作为一个单词与日语中的“赤”进行对比分析。

日语中的“赤”表达的意义与其在汉语中是相同的, 而汉语中的“赤”和“红”所表达的意义则有三点是日语中所不具备的, 具体如下:

“赤”在汉语中有“忠诚”、“忠实”之意, 而日语中无此用法。

“红”在汉语中既可表示喜事的前兆, 即吉兆, 又可由此引申表示顺利、成功、受欢迎之意, 此为典型的口语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 这两种意义也是日语中的“赤”所不具备的。而究其原因, 则须从文化风俗方面进行思考。

3. 白

关于“白”的意义和使用在中日两种语言中都很广泛, 其差异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 “白”在汉语中可表示“徒然”、“无用”之意, 而在日语中没有这种用法。

第二, “白”在汉语中可表示“免费”、“不需代价”之意, 这也是日语中所没有的用法。

上述两种用法都是从“什么都不增加”这样一个意义转化而来的。

第三, 日语中的“白”作为喜事的前兆, 表示吉兆之意, 而在汉语中充当此意义的则是“红”。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前述的“赤与红”部分已经说明, 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 汉语中的“白”还可以表示“文字的发音或写法不对”之意, 例如汉语的“白字”一词的解释就是“不正确的汉字”。

4. 其他颜色

(1) 黑

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于“黑”这一色彩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 “黑”是暗色, 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 经常使人联想到阴暗、郁闷的事情。因此, “黑”在汉语和日语中的使用情况也大体相同。

(2) 黄与桃

汉语中的“黄”所表达的“完蛋”、“落空”、“告吹”、“搞砸”等意义在日语中是不存在的, 它是汉语中独有的用法, 是由秋天的叶子变黄而凋落这一意义转化而来的。

“黄色”在中国可表示“下流”之意, 而这一用法在日语中是通过“桃色”表达的。

另外, 在日语中表示琐碎的世间俗事的是“黄塵”一词, 而汉语中表达此意义时则使用“红尘”一词。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 汉语和日语的基本色彩词几乎是一致的, 包括青、红、白、黄、黑等, 但由于两国文化的不同造成了语言表达中色彩词的差异, 因此学习和研究色彩词不能孤立地思考, 而必须与文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色彩词的意义和用法, 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大河内康憲.中国語の諸相.白帝社, 1997.

[2]福田邦夫.赤橙黄禄青蓝紫.青蛾書房, 1979.

浅析中西文化中色彩词的象征意义 篇4

首先, 我们来准确了解一下什么是色彩。色彩是光的各种现象 (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 紫色、和白色等) , 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这是用西方话语下的定义, 显示了色彩在西方世界的科学性, 客观性和逻辑理性。正因如此, 色彩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也偏于客观直接。比如, 红色的象征意义。红色是鲜血的颜色, 如果鲜血流出, 会耗干生命, 所以红色还象征着对生命的威胁和暴力冲突。“色彩能有力的表达情感。”美国学者阿思海姆在他的《色彩论》中说:“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 因为它能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含义。”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在著名汉学家霍克斯笔下翻译时, 避免了使用红色的翻译, 而是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 即小说最初的名字《石头记》。正式意识到了red可能使现代英语读者联想到“暴力”、“流血”。然而, 在汉语世界里, 颜色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往往被人们赋予了神秘色彩。比如, 红色在中国的文化中源于红日, 烈日如火, 其色赤红。而我们的祖先在祭祀活动中对太阳的崇拜, 赋予了红色喜庆吉祥的意义。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更是写到“日至而万物生”, 红色的太阳带来了勃勃生机, 使人振奋。古时有“红娘”, 指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喜庆日子要对联是红的, 福字是红的, 挂灯笼是红的, 男婚女嫁时贴的“喜”字是红的, 送出的钱还是“红包”;热热闹闹也叫做“红红火火”, 我党最初的武装部队叫“红军”, 革命进步的政权叫“红色政权”;红色还暗示着成功顺利, 如成功受欢迎的明星叫“红极一时”的“当红明星”, 得到上司宠信的人叫“领导面前的红人”, 分到利润的叫“分红”等;此外, 红色还与美丽漂亮有关, 如“红妆”, “红颜”等。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 红色 (red) 是具有贬义的色彩, 是“火”与“血”的象征, 它使人联想到流血暴力死亡, 如残暴统治是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 暴力复仇是red revenge, 血战是a red battle, 就连电视剧里连环杀手的名字也会起成Red John;红色在西方文化中也象征革命, 但往往指有流血冲突的暴力革命, 如激烈的政治运动是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 左派激进活动是red activities, 而没有采用别的色彩词;红色同时象征着紧张, 如空袭报警是red alert, 紧张的冒险故事a red adventure story, 预示危险的旗帜是a red flag;红色还与情欲有着密切联系, 这在英文名著中体现尤为明显, 如The Scarlet Letter被译为《红字》, 小说中女主人公犯有通奸罪;司汤达的著名小说《红与黑》更是描述了主人公如何深陷欲望的沟壑难以自拔。

与红色的热闹喜庆相比, 中国文化中的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这可以追溯到五方说, 西方为白虎, 而白虎被视为凶神, 所以白色自然被赋予了凶兆。另外, 白色给人无血色、无生命的感觉, 如“脸色煞白”。而与“白”有关的词语更是体现出了白色的象征意义。如“白事”, 指丧事, 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 穿的是白色粗布衣裳, 灵堂也是用白色布置, 花圈是白色纸花扎成, 出殡时要打白幡。白色象征着腐朽反动, 如“白色恐怖”;也象征失败, 如在战争中投降的一方总是举着“白旗”;这与西方世界举白旗的意义恰恰相反, 西方文化中, 白旗是谋求和平的意思。白色在中国文化里与愚蠢有关, 管蠢笨的人叫“白痴”, 把费力不讨好的事叫做“白忙活”、“白费力”、“白干”等, 最后, 白色还指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 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等。

在西方文化中, 白色不仅不是不吉利, 更是高雅纯洁的象征, 因为白色是雪的颜色, 牛奶的颜色, 百合花的颜色。所以它不是西方的禁忌色, 而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 如纯洁的心灵叫a white soul, 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白色婚纱;有教养的人称作white man, 正义骑士叫white knight, 吉日叫white day, 援手叫white hands, 脑力工作者叫白领white collar, 就连美国最高领导人生活与工作的地方都叫白宫, The White House, 这与中国紫禁城高高的红色城墙相比, 文化差异之大可见一斑。

再以黄色为例。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 黄色是土的象征。在汉语中有“黄袍加身”一说, 指的是皇帝。中国封建朝代里, 从宋朝以后, 明黄色是皇帝专用的颜色。除了天子, 普通百姓是不能穿黄色衣服的。“黄袍”、“黄榜”、“黄门”等, 都无一不同尊贵与荣耀联系在一起。黄色又是黄金的颜色, 所以它具有财富的象征意义。而英语中黄色和妒忌、懦怯和败坏有关联。美俚语称呼胆小鬼做yellow belly;恣意煽情的传媒为yellow journalism。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文化中色彩意义的不同。而在这些不同背后却积淀着大量的文化信息, 含有鲜明的民俗语义。尽管这当中有很多词汇现在已成为历史用语, 但它们却如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的历史, 透视了特定社会时代的精神风貌, 从而烙下了鲜明的历史文化印记。总之, 社会文化对颜色词词义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各种颜色在不同民族中的联想与使用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 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历史地理背景以及传统风俗, 对促进文化交流和英汉双语翻译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词的形象色彩 篇5

不是所有的词语都有感情色彩,词义感情色彩的存在方式比较复杂。词的感情色彩意义和词汇意义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有时很难区分。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来解析词义感情色彩的构成方式。

一、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词义的感情色彩

1.1构词语素义本身带有感情色彩

1.1.1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义均具有感情色彩

这种合成词以联合式的比较多。如 :敏捷(形):(动作、 思路等)迅速而灵敏。(敏,聪明、灵敏 ;捷,迅速)敏和捷都含褒义的色彩,所以敏捷则含有褒义色彩。这样的词语还有灵巧、狂妄、表率、模范、廉洁、爱护、刻薄、蛮横等。

1.1.2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只有一个带感情色彩,另一个则不具有感情色彩。

这类合成词在构词方式上以偏正式居多。劣迹(名): 恶劣的事迹(指损害人民的)。劣,坏,不好,含有厌恶的感情色彩,含贬义。迹,事迹,中性词。“迹”受含有贬义色彩的“劣”修饰,整个词语也含有了贬义色彩。此外还有烈士、美女、美貌、丰碑、凯歌、虐待、懒汉等。

1.2构词的语素义中无感情色彩,词义却具有感情色彩

1.2.1词的概念意义影响词的感情色彩。

这类词由中性语素融合而成,构词的语素本身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但整个词的理性意义却呈现出明显的感情色彩。如 :“学者、教授”等词所拥有的尊敬感情色彩,并不是以其构造成分的中性色彩为基础的,而是由于词义所指称的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印象而获得的感情色彩。这样的词语还有保守、堕落、收买、勾搭、刻苦、流言、标兵等。

1.2.2构词的语素影响词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有些词语添加词缀会产生感情色彩。能够产生感情色彩的词缀主要有后缀“儿”,常常会有喜爱的感情色彩, 如“猫儿”、“狗儿”、“脸蛋儿”等等。后缀“子”则往往会产生厌恶之情,如“老妈子”、“人贩子”等等。前缀“阿” 用在排行、小名或姓氏前有亲昵色彩,如“阿大、阿宝”等 ; 用在某些亲属名称前也有感情意味,如“阿哥、阿姐”含亲热意,“阿爸、阿妈、阿公、阿婆”含尊敬意。当然,该类词缀所体现的感情色彩有的具有普遍性,如“阿”、“儿”, 有的则没有普遍性,如“老”、“子”。

二、从构词语素获得意义的方式的角度分析词义的感情色彩

2.1构词语素通过比喻使得词义具有感情色彩

有些词的本义并不具有感情色彩,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比喻义却带有感情色彩。动词“蚕食”,本义为“像蚕吃桑叶一样”,无感情色彩。用蚕吃食的样子比喻“逐步侵占”, 比喻义带有了贬责的感情色彩,是贬义词。类似的词语还有 : 狼狈、巢穴、践踏、蛇蝎、标兵等。

2.2构词语素通过引申使得词义具有感情色彩

有些词语本义不具有感情色彩,而本义派生出来的引申义则具有感情色彩。如“宝贝”一词,本义是指珍奇的东西, 并无感情色彩。而引申义是对小孩儿的爱称,则是褒义词。 还有一个引申义指无能或奇怪荒唐的人(含讽刺义):这个人真是个宝贝!这个引申义则含有了贬义的色彩。还有“鬼” 一词,本义是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鬼魂。引申义指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厌恶义),如“烟鬼”、“讨厌鬼”、“吝啬鬼”等是贬义词,和其他语素组成的词也一般含有贬义色彩,如“色鬼”、“胆小鬼”、“酒鬼”、“淘气鬼”等。

三、特殊的格式使得词义具有感情色彩

3.1格式“A不(里、了)BC”使得词义具有感情色彩

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性状特征怀有一种厌恶的心理, 以形象的方式将其寓于造词的形式中,这样所造的词既具有形象色彩又包含感情色彩,其中最为典型和集中的表现是“A不 ( 里、了 )BC”格式的词,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主要表现为厌恶的、不喜欢的情感类型。如“灰不溜丢”《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形容灰色 ( 含厌恶义 )。“花里胡哨”《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含厌恶义)。此外还有,黑不溜秋、白不呲咧、稀里糊涂、滑不唧溜、傻不愣登、蠢了呱叽等。

3.2格式“不A不B”使得部分词语具有褒贬色彩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不A不B”格式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否定(稍强调)。如“不干不净”、“不三不四”、“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理不睬” 等含有厌恶或不满的情绪,含贬义色彩。而“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折不扣”、“不离不弃”、“不见不散”等则含有坚持、勇敢的精神,含褒义色彩。

四、结语

柳永词的语言风格及女性形象探析 篇6

1. 柳永词的语言风格

1.1 柳永词的雅俗并重

柳永的词大多来源于民间, 而且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象。柳永本出生于官宦之家, 喜欢流连于歌舞升平的浪漫情境, 在功名于世的愿望破灭后, 便一心沉醉于创作。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俗为美, 加上柳永个人的生活喜好, 因此, 他创作的词大多受到“俗词”文化的影响, 也表现出一定的俗气, 但与其他俗气的宋词相比, 柳永的词有他自己的特色[1]。例如, 柳永的《蝶恋花》“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首本是怀念故人的词, 柳永却把与意中人缠绵的情境结合起来。这本是俗句, 但柳永的词中却更多的呈现出更多的雅, 即使对酒当歌, 强颜欢笑, 也忘不了内心最想念的人, 通过“为伊”“终不悔”表现出词人对爱情的执着。

1.2 柳永词的悲凉格调

柳永的一生都表现出来较为凄凉的一面, 除了科考不中之外, 他后来生活的地方大多处于烟花之巷, 而他却沉迷于此, 以词为生, 因此注定了其词的悲凉格调的特点[2]。柳永的《少年游》就是其悲凉格调的代表。词人路经长安, 联想到曾经进仕途之艰辛, 且通过“高柳乱蝉嘶”衬托出季节变换, 秋色凄凉的悲伤情感, 用一个“乱”字将此刻的心情及烦忧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首词的下阕, 通过“狎兴生疏, 酒徒萧索, 不似少年时”词人开始追忆, 感慨时光流逝, 渴望重新来过, 却发现一切皆落空的凄凉。最悲伤的莫过于一生凄凉, 到头来却一场空的悲伤。

1.3 柳永词的语言通俗化

柳永在宋词的基础上做了创新, 他不像其他文人全篇高雅绮丽, 他的词有时更加接近民间的生活, 将“你”、“伊人”、“自家”等较为口语通俗的言语引用在词的创作上来。由于柳永的词大多被歌女表演出来, 这些词活泼, 富有生命力, 让听者感觉到富有亲切感, 且在通俗中带有文人的气息。柳永独创的慢词为宋词创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后人对他的评价中, 宋翔凤在他的《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俚, 流连坊曲, 遂尽收俚俗语言, 编入词中, 以便伎人传习, 一时动听, 散播四方。”说明了柳永的词通俗却被众人欢迎的现象。柳永的词虽通俗, 却带来了词的变革, 推陈出新, 这也是柳永词的新特点。

2. 柳永词的女性形象

2.1 充满才情的女性形象

柳永的词大部分都有关于女性的形象, 这跟他长期生活在歌舞之间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柳永笔下的女性大多是有血有肉, 并富有丰富情感的女子, 但他们的命运却充满着悲情。北宋时期女性一般不会被重视, 尤其是青楼女子, 她们往往缺乏自由, 没有人权, 不被世人尊重[3]。柳永是宋代为数不多站在女性的角度进行创作的词人, 他笔下的女性多才多艺, 且努力向上。当时的青楼女子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才艺, 才能够被人喜欢, 在柳永接触的女子中不乏这些才女, 例如《惜春郎》“恨少年、枉费疏狂, 不早与伊相识。”中表现出来柳永对歌女才情的欣赏, 一方面是对美好女性的眷恋, 另一方面, 被歌女的才艺所征服, 从而有“好壮观歌席”的场景。柳永的词中以平等的思想描写女性, 用一句“恨…不早与伊相识”表达了被歌女才情所征服, 将歌女当成自己的知己一样看待。

2.2 渴望自由却难逃命运的女性形象

柳永的词中, 歌女也是向往着自由的, 但是他们却总难逃命运的现实。柳永的一生较为穷苦潦倒, 常年在市井中与百姓接触, 他们懂得人们的艰苦, 同样, 歌女的生活也是柳永常接触的, 他看到了歌女独特的地方。在柳永的眼里, 歌女并不是供别人欣赏的物品, 他们同样富有感情, 只是命运让他们难以选择, 他们也同样对自由和爱情抱有渴望。例如, 在柳永的《定风波》中, 描写了歌女遇到自己心爱的人, 在一起的时候无比幸福, 却“恨薄情一去, 音书全无”, 当无情的人离开后, 歌女仍抱有对爱情的向往, 希望有一点点的音讯, 让她的等待有价值, 这是多么单纯的想法, 但现实总是无情的, 词中的女性还是避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2.3 容颜易老, 了无归宿的女性形象

柳永的词中, 女性的命运较多坎坷, 在爱情、自由等方面都表达了柳永的怜惜之情。柳永将这些女性的经历在他的创作里抒发出来, 有赞美女性的勇敢和执着, 也有谴责无义的薄情郎, 更多的是对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柳永词中有很多女性最终都随着岁月老去, 虽然充满才情, 却被众人以往, 最终了无归宿。例如在《击梧桐》中“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 相抛亸。假使重相见, 还得似、旧时么。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 自家只恁摧挫。”表达了女性, 无奈岁月蹉跎, 等待也成空的凄凉感。她们白白的付出也会悔恨的, 但又不能够改变什么, 那时的女性的命运不被自己掌控, 即使有期盼也会被薄情伤害, 最有才情的女子都逃不掉岁月的痕迹, 这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无奈。

结语

柳永的词大多源于生活, 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生活, 在平淡中显示出不凡, 用简洁的言语将他对生活的感悟抒发出来。柳永的一生较多的创作与女性有关, 而他笔下的女性不乏才情, 对自由充满向往, 同时也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 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反思, 影响深远。由于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做了革新的人, 这种创新精神也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

摘要:柳永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他的词对后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柳永词的语言风格, 并分析了词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柳永,语言风格,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唐军.细密妥溜明白家常直处能曲──柳永慢词的铺叙特征[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77 (12) :13-14.

[2]叶帮义.风流之外的儒雅情怀──柳永词之另一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67 (04) :75-76.

城市色彩的视觉形象设计 篇7

一、色彩规划的内容

城市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城市色彩作为城市的一部分, 其形成发展与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历史文化积淀有密切关系, 我们谈论的城市色彩的视觉表述, 就是从城市设计学的角度对城市色彩视觉形象设计, 其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的内容;

1. 局部与整体

这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与规模, 从古到今, 不同的城市因历史、地域、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其形成特有的城市色彩整体风格。所以, 不同城市规模势必在城市色彩形象设计上不同。二指城市的分区, 分区的原则是指根据城市不同地区的功能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色彩规划与设计。在这一方面, 日本东京是国际上最早按照城市区域的功能有计划地实施色彩设计的城市。科学、艺术化的城市色彩设计, 使得东京的城市色彩呈现出既丰富多彩又统一和谐的特点。这点对于我国内历史文化城市的色彩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功能分区, 既可以保存旧城稳重、朴素的色彩视觉印象, 还可以充分展现新城区色彩的活泼、时代感。形成强烈的城市社会视觉。

2. 人文印象

人文印象对城市整体色彩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 自然对城市色彩的影响会逐渐的减弱, 人文因素对城市色彩形象的影响则会更加的明显。而人文因素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人文因素对城市视觉形象影响程度的强弱依次是;社会制度、民族传统、宗教观念。随着阶级的产生, 等级差异开始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在我国色彩作为政治工具的历史很长。自西周以来就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和非正色淡赤、紫、缥、绀、硫磺来“明贵贱, 辨等级”[2]。在等级制度的影响下, 封建社会中色彩在城市中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皇城顶采用黄色琉璃瓦, 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城外墙采用红色, 象征着中央政权;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 北方以灰色调为主, 南方多白粉墙、青瓦, 深棕色与褐色油漆的梁柱, 就是绝对不能与统治阶级的颜色相同或相似。

二、色彩规划的原则

依据城市色彩视觉形象的主要内容加之现代人对城市多色彩元化、综合化的追求, 要做出让人心仪的城市色彩的视觉形象就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视觉愉悦

在所有视觉的信息中, 色彩影响最大。城市色彩既要特色鲜明更要符合市民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的需求, 与普通公众的审美情趣一致。如果城市中的色彩过于杂乱无章、鲜艳刺激, 则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适, 造成“视觉污染”。对于此, 国外许多城市都颁布了色彩管理的法规, 彻底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实践证明城市中过多的使用高彩度色彩和色相过多的设计, 不仅不会达到吸引人的效果还会让人们感觉到不安和反感。所有, 城市色彩视觉形象一定要尊重人性、关怀人需, 关注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 利用人对不同色彩的生理心理感受创造更适于人居住、工作、生活、娱乐的城市整体色彩视觉环境。

2. 和谐搭配

和谐是城市色彩设计的核心。在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 其整体性主要是通过城市中的建筑物、绿化、道路、公共设施等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作用的反映。我们在开展一个城市的色彩规划时, 不仅要结合城市性质考虑到该城市宏观色彩基调的设计问题, 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不同功能构成要素的色彩予以统一筹划, 即规划好城市主色调、辅助色、背景色和点缀色, 以形成整个城市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城市要确定一个统一的风格, 必须注重对城市主色调的选择, 城市主色调是指能够决定城市整体色彩氛围与特征, 并对视觉感知影响最大的城市色彩基调。而城市的辅助色应该与主体色相呼应, 并起到衬托作用, 在设计中可以用一个或几个适当的辅助色使城市色彩有所变化, 体现城市色彩的过渡、协调一致。城市点缀色所占的面积较小, 一般来说点缀色的比例应控制在百分之5~10之间, 才不至于影响城市整体色彩的和谐。

三、色彩规划的方法

1. 色样成型

把全部收集到的能够代表被调查地区色彩特征的资料以色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调查对象的色彩组成过于复杂则需对数据进行精减, 将有代表性的色彩纳入到数据库中。把调查的色样按照调查类型要求编辑为色谱形式。对城市而言, 其色谱形式可以由主辅色谱 (墙面、屋顶等) 和点缀色谱 (门、窗等) 构成。进而得到一个能够大致反映调研地区总体色彩面貌的色彩图谱。然后进行色样归纳, 主要是统计该研究范围内城市色相、明度、明度、纯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分布情况。依据空间形态的对象不同, 分析的重点也应不同。例如, 在对城市街道空间进行分析时, 可以绘制抽象的街道色彩现状图, 分析相临近城市的调和关系, 以及整体街道景观的调和关系.通过抽象的街道色彩现状图和相关照片, 我们可以分析出街道景观的整体意象和色彩搭配关系。

2. 色系推限

以上面分析得出色彩现状的搭配关系的评价结果为基础, 以视觉色彩学、城市形象设计学的合理运用为前提, 提出研究对象的城市色彩的设计方案或改进方案。色彩设计与推荐方案根据设计对象的规模、性质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既可以提出城市色彩使用的推荐色谱, 也可以提出城市色彩使用的控制色谱[3]。对于有做过城市总体层面色彩规划的城市来说, 一般也有今后色彩建设的推荐色谱, 而这种推荐色谱也是在以往对城市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 只是更为概念化。有这种情况的, 应对比分析城市层面推荐色谱与规划区域的色彩信息, 最终得出既和整体协调又体现区域色彩的城市色彩的形象色谱。

参考文献

[1]欧潮海.城市色彩的视觉形象表达[J]生态经济2011 (01) 。

[2]欧潮海.高校景观规划的人文化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7) 。

上一篇:情境教学的几点体会下一篇:战争军事行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