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外出管理制度

2024-09-22

公务外出管理制度(共12篇)

公务外出管理制度 篇1

公司工作人员外出公务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2011年9月1日

第1条 为规范公司本部工作人员外出公务活动行为,根据《公司总部工作人员外出公务

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 本规定所称外出公务活动,是指公司本部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到司属单位、项

目经理部、船舶等检查指导工作、召开(参加)会议、调研及参加其他与工作职责相关的活动。

第3条 严格执行外出公务活动纪律。

(一)公司本部工作人员外出公务活动,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部门负责人外出公务活动,须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同时知会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在完成公务活动后,须按《公司出差报告制度实施管理办法》汇报出差情况。

(二)外出公务活动要坚持节俭、高效的原则,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人员;不得要求司属单位、项目经理部、船舶负责同志到机场、车站、港口迎送。外出公务活动用餐力求简朴、节约。

(三)应邀参加司属单位、项目经理部、船舶等庆典仪式及会议等,不得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和贵重礼品。

(四)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不得利用公务活动之便进行公款旅游,不得接受司属单位、项目经理部、船舶安排的与工作无关的参观游览等,不得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

第4条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

(一)外出公务活动要按公司规定标准乘坐交通工具。特殊情况下,确需超标准乘坐的,须报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二)要按照公司费用管理办法规定标准安排住宿;确因工作需要参加各种会议等,由会议承办方统一安排住宿。

(三)加强外出公务活动的收支管理,减少现金支付,严禁利用举办会议、培训等形式留存“小金库”。

第5条 严格管理外出公务活动。

(一)外出公务活动要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严格控制参加的人员和天数;对于没有明确目的要求和实质性内容的外出活动原则上不参加。

(二)要严格会议和培训的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外出开会、调研、检查、培训的数量规模。

(三)总经理办公室要协调各部门下基层的公务活动,尽量采取联合办公形式,减轻接待方负担。

第6条 公司本部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带头加强作风建设,以

身作则,廉洁自律,严格执行规定,树立公司本部的良好形象。

第7条 对外接待等公务活动按照《公司接待管理办法》、《公司项目经理部接待管理办法》

执行。

第8条 公司本部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

律处分。

第9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公务外出管理制度 篇2

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及我们科室的管理经验我总结了如下的一些防范措施:

1 检查前的准备

1.1 护士接到外出检查的医嘱后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及患者对转运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随时有可能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险, 应尽量跟医生沟通, 首先要抢救患者生命, 待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再行出科检查。

1.2 通知患者家属, 告知需要检查的项目, 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取得患者家属协助。

与清醒患者沟通, 告知外出检查的内容并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

1.3 工作人员的准备:

ICU患者转运除运送工人外最少配备熟练掌握了各项急救技术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各一名, 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2]。陪同的医生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要有充分的了解, 要心思缜密, 反应快速, 技术全面能够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1.4 根据检查项目电话通知检查科室, 和检查科室沟通患者的病情及需要检查的内容, 便于检查科室优先安排。

通知电梯等候, 尽量缩短患者在外停留时间, 保证患者安全。

1.5 物品的准备:

便携的监护仪器, 吸氧及吸痰设备, 简易呼吸气囊, 手电筒, 口咽通气管。备急救箱, 内放各种型号的注射器各五支, 吸痰管十支, 砂轮, 胶布, 压舌板。肾上腺素, 阿托品, 利多卡因, 可拉明, 洛贝林, 多巴胺等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升压药物各五支。另备地西泮针咪达唑仑针各两支, 预防强烈躁动患者不配合检查, 镇静药物应用时要严格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1.6 患者的准备:

呼吸情况不好的患者预先给予气管插管, 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 彻底吸痰。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 携带液体是否充足, 昏迷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 躁动患者拉上床档, 约束带约束, 视病情酌量给予镇静, 放空尿袋。检查各管道是否连接紧密, 胸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最好夹闭。运送平车是否牢固, 用监护床运送患者要适当放低床头。出发前陪同护士再次核对检查单, 确认检查项目, 部位。

2 出科检查过程中的管理

2.1 运送时患者头在前方, 上下电梯时头部朝外, 医护人员守护患者

床头两侧, 严密观察患者面色, 呼吸情况, 人工气道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搬运过程中盖被覆盖呼吸道, 注意监护仪监护参数变化, 行进途中避免颠簸, 要快速平稳。

2.2 到达检查科室过床时先松开床单, 解开约束, 嘱陪同家属拉紧患

者双手, 严防患者躁动造成坠床或挣脱输液及各引流管道, 由护士妥善安置患者管道在患者身旁, 护士托患者头部, 指挥在场人员合力连床褥一起托起患者平稳放于检查床上。过床后由护士再次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各管道情况是否妥当。检查全程护士守候于患者头端, 如发现患者有不适合继续检查的情况出现, 立即通知随行医生及检查操作者, 停止检查, 紧急处理。

3 检查完毕返回科室的处理

3.1 检查完毕护送患者回病区, 与值班护士一起连接吸氧管道及各监

护设备,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妥善安置患者各引流管道, 整理患者床单位, 给患者安置合适卧位。

3.2 及时拿取检查报告并通知医生, 将检查报告收入患者病案资料。

4 讨论

ICU患者因为明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经常要到其它的科室做进一步的检查, 因为检查运送过程中条件及环境的局限会带来种种的不安全因素, 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如何减少这种伤害, 不仅需要ICU的医护人员对潜在的危险有清醒的认识, 充分重视患者外出的各项管理工作, 有效的避免危险的发生, 还要有医院后勤及各相关科室的强力配合, 共同保证危重患者的安全。

5 小结

患者的安全是所有医护人员首要的任务, 只有患者的安全得到保证, 才有患者康复的希望, 我们要充分重视患者的安全管理, 特别是外出期间的安全管理。

摘要: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现代化的检查诊断设备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很多方便, 为广大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ICU的患者病情重病况复杂, 变化快, 及时检查做出诊断争取抢救时间, 能够尽可能多的挽救垂危的生命。危重患者离开病区外出检查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现根据我在ICU工作的经验跟大家进行交流, 探讨怎样避免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ICU,外出检查,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邓惠平.急诊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 24 (7) :804.

浅谈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管理问题 篇3

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家长应负主要责任

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有些农民家长对读书认识不够,认读书无用,即便是让子女读书也不去重视。他们供孩子上学一方面是因为怕孩子长大后对其埋怨,二是迫于生计,把孩子交给学校腾出身子出外挣钱;三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比较放心。此外,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是否上学持观望态度,若孩子学习成绩高就认为是读书的料,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若孩子成绩低,就认为不是读书的料,不如辍学,帮他们作些家务,学做生意,还能增加些收入。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孩子怎么想,不懂义务教育法,只图眼前利益,却断送亲生子女一段美好人生。也有的家长会这样认为:“我们外出打工是迫于生计,在外面吃苦受累,拼命挣钱,供子女上学,就是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我们不在孩子身边,这正好锻炼他们自主生活,他们需要钱,我们就寄去学校,让学校去管理,还有何不放心,有何不妥呢?”愿望是好的,但家长不注重与子女长期联系,不了解在学校的情况,不与学校沟通,往往是事与愿违。

在我校就有一个男学生,父母到北京打工,挣了好多钱,但长期不来学校看看孩子,孩子要钱,他们就寄,生怕他们的儿子在校受苦,怕别的同学瞧不起,曾一月就寄两千多元,而这位学生拿上钱就乱花,看录像、下饭馆、穿华丽服装,给同学过生日,大肆挥霍,后被我发现,经调查这个学生不仅在短短一月用了他父母寄来的两千余元,还欠同学、酒店不少钱,而他们的父母只顾做生意,对这一切全然不知,我后来通知他们才知道孩子说了谎话,骗家长很多钱。他们非常气愤,竟不听学校劝说,把这位学生领回了家,连挽救的机会都不给,中止了孩子的学业。

二、学校教育最为关键,教育者应作好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

学校是一片净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所有的学生都好管理,随着外出打工的家长增多,学校里寄宿的孩子增多,住校生的管理问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这些学生大都有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新情况、新问题、新难度,同时也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了解学生采取优化的方法予以施教,才能取得好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然天天同学生相接触、相沟通。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存在这样的心理:由于孩子与家长长久不见面,都比较想家,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不能专心听讲,成绩大都下降。他们的性格多孤僻,觉得自己很孤单,尤其每当星期天,其他同学都高高兴兴回家了,而他们只能隔窗遥思家人,孤独无依的呆在宿舍里,心里万分难过情绪极不稳定,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给这些学生建立详细档案,如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外出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学生的平时表现、思想变化等。

2、作好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多跟孩子座谈,教导这些学生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学会自主生活,把精力主要投入到学习中去。

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予以疏导。这些学生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与同情等。教育者应适时抓住学生的需求点,并予以满足。对这些孩子应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教育者应适时抓住学生的需求点,并予以满足。教育者也应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兴趣、特长,并适时把这些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些孩子遇到挫折,教育者应予以劝慰并开导。

4、经常与家长搞好联系。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到外地打工,教师不可能去家访。只能通过书信或电话联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勤联系,如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成绩,平时表现,思想动态等,家长也可以谈给孩子寄去多少钱物,孩子需要什么,假期在家表现如何等。这样通过互相了解,发现孩子一有不良倾向,就及早消灭在萌芽状态。

5、适时给予这些孩子帮助,让其感到学校就是他的家,教师就是他的亲人。

6、教育者要正确对待这些学生的过错,不要简单粗暴地处理,更不要体罚,而要以理服人。

当然,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还需要教育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毕竟是教学的园地,不是托儿所,也不是少管所。

员工外出管理制度 篇4

单位内部人员临时外出办事严格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有下列事情者,可申请外出:

1.本职岗位上的工作需外出办理事务的。

2.在工作上遇偶发事件需要马上外出处理的。

3.公司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必须外出办理的。

4.行政事务,必须马上赶办或计划办理。

二、外出时间规定:

1.根据工作内容,在临时外出申请单上填写预估时间,返回后考勤人员按实际到公司时间记录。

三、外出注意事项:

1.外出前,应事先填妥“临时外出申请单”,报副总核准。离开公司时,凭此条到行政人事部进行登记,门卫放行时查看是否有经副总、人事签字的临时外出申请单,若无不予放行。

2.遇偶发事件需马上外出办理的,外出应到人事简单记录一下,返回应立即补上外出申请单。

3.私自外出,且外出申请单没有交到人事备案的,考勤视为旷工。

4.中午休息外出至上班时间未能及时返回超过5分钟者按迟到处理,未回者有无请假单者按旷工处理。

四、临时外出的核准权限如下:

1.普通员工:由部门经理核准。

2.部门经理:由副总核准,副总不在暂由人事核准。

五、外出注意事项:

1.往返请注意交通安全,如未能在预估时间内返回者,应先行与本部门经理联系,返回公司后到考勤处更正。

六、本制度由总经理批准后正式执行。

员工外出培训管理制度 篇5

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出差管理流程、加强出差预算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参照公司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的规定制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条 员工出差依下列程序办理。出差前应填写出差申请单。出差期限由行政部视情况需要,事前予以核定,并依照程序核实。第四条 出差的审核决定权及流程如下:

1、商务工作网上未体现的。

有厂家临时组织的开会、培训,直接发送到相关部门经理邮箱的,由该部门经理负责把开会、培训通知打印,报送行政部进行审核,并填写出差申请表,最后由总经理签批。第五条 交通工具的选择标准

(一)短途出差可酌情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二)远途出差一般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特殊情况下采用汽车出行,黑吉辽3省内培训,选择硬座出行。如武汉等南方城市,特殊情况,可向总经理申请选择乘坐飞机。

(三)如因个人原因延误订票日期,又无法申请取消开会、培训的,导致必须乘坐飞机出行的,超出乘坐火车费用的,由个人承担。公司将酌情进行处罚。

第三章 出差借款与报销 第六条 费用预算

坚持“先预算后开支”的费用控制制度。人事行政部审核及报送总经理审批,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不得超支,原则上不超出计划费用。第七条 公差借款

(一)借款的首要原则是“前账不清,后账不借”

(二)出差或其他用途借大笔现金时,应提前向财务预约,并由总经理审批;

(三)借款要及时清还,公务结束后3日内到财务部结算还款。无正当理由过期不结算者,扣罚借款人工资,直至扣清为止。

(四)借款额度与借款人工资挂钩,原则上不得超过借款人的月工资收入。

(五)公差借款额度由行政部按公司出差预算标准进行审核。第八条 报销流程

按财务规范粘贴《报销单》——部门主管或经理签字——人事行政部核算补助标准——财务部核实——总经理审批——财务部报销。

第四章 差旅管理 第九条 出差申请与报告

(1)出差之前必须提交《出差申请表》,注明出差时间、地点和事由,行政部据此进行出差费用核算。

(2)将《出差申请表》报送行政部留存、记录考勤。(3)出差中途生病、遇意外或因工作实际,需要延长差旅时间的,应电话向公司请示;不得因私事或借故延长出差时间,否则其差旅费用不予报销。

(4)员工出差完毕应应立即返回公司,并于3日内(含出差回来当天)凭有效日期证明(如机票、车票)到财务部办理费用报销、差旅补贴等手续。

(5)员工出差后,必须每日下午4点前向主管汇报工作,并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审阅。

(6)出差结束后,应于3日之内提交出差报告,并到财务部报销费用。

(7)未按以上手续办理出差手续或未经审批所发生的费用,公司不予报销,并按旷工处理。

第十条 费用标准及审批权限,如下表所示。

差旅费用标准及审批表

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报销补助具体标准规定如下:

公司工作人员出差,按以上规定标准报销,超支部分自理。同性别两人同行出差,公司要求住一个房间。工作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当地各县区出差,当日完成工作能够在17:00之后返回的,必须连夜返回。

出差补贴标准

1、远途出差者,计算出差补贴一般采取“以实际到达时间为准”的原则。出差补贴的标准根据员工的职位级别另行确定。

2、出差期间不得另外报支加班费,法定节假日出差属业务特殊范畴。

3、出差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超过8小时以上者,补助每餐20元标准。

第十一条 员工离职培训费用核算

1、普通员工自培训结束之日起,为公司服务未满一年者,公司全额扣除该员工培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2、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公司委派外出培训者,为公司服务未满一年者,公司全额扣除该员工培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第五章 附则 同性上下级共同出差时,下属将扣除住宿补贴,异性上下级执行原标准。

餐费、住宿费的支领标准,因物价的变动,可以由总经理随时通令调整。

本管理制度经总经理核定后实行,修改时亦同。本管理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随时修改。本管理制度自领导签批之日起开始施行。

总经理签批:

教师外出学习管理制度 篇6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外出学习、参观和交流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对教师外出学习活动的管理,提高外出学习活动的效果,学校特制定教师外出学习管理制度。

一、教师因公外出学习等活动的管理。

1、教师因公外出学习等活动,须持有上级教育部门的通知书,报请学校领导批准,到教务处登记,安排好课等工作后,方可参加活动。市、县教研活动凭教务处的《教研活动通知单》,安排好课后参加。

2、教师外出要认真学习、加强经验交流;带回相关材料,回来后上交学习材料教务处存档;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汇报。

3、教师外出学习活动的费用原则上先自行垫付,待上述材料齐全,经教务处、主管校长签字后方可按规定报销相关费用。

二、教师个人学历进修的管理。

1、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考试前须到校办登记,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统筹安排,经学校同意后,方可报名参加考试。

2、经学校同意后参加学历进修的老师,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的学习假,但课务等工作需自行安排。

3、教师凭“培训通知单”到校办办理学习假请假手续,自行安排好课务后必须到教务处备案,经学校批准后,才能离校参加学习培训。

三、教师集体外出学习的管理

1、教师集体外出学习必须按规定由本人报名参加,其享受的资格和权利不可转让给他人。

2、教师外出学习,原则上安排工作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爱学习,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其他教师和部门人员根据情况安排参加外出学习。

3、学校定期组织将要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参观学习活动。

对我国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公务卡,对策

我国的公务卡管理制度作为新型财务结算手段, 是财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有利于规范财政资金使用, 完善我国公共支出管理体系,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 增强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 为创建廉洁政府提供制度保障。但是, 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的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目前公务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由于我国金融业发达程度不够, 公务卡的受理商户分布不均, 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商家刷卡网点少, 偏远地区有的甚至不具备刷卡消费的条件。另一方面, 由于信用卡的受理商户要向银联公司缴纳手续费, 影响了商户的盈利空间, 有些商户抵制刷卡行为, 个别商户甚至将手续费成本转嫁给刷卡人, 提高了使用公务卡的成本。此外,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 网上购物及一些零星采购开支日渐普及, 但由于代理银行、某些网站对信用卡网上购物额度有限制 (一般为每笔不得超过2000元) , 造成很多网购无法使用公务卡结算。公务消费领域无法使用公务卡情形的存在, 使公务活动的监管存在盲区, 也给弄虚作假创造了可操作的空间。

(二) 公务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具有时效性, 且财政部门要求及时、有效的对公务卡刷卡消费信息进行动态监控, 对公务卡的相关信息必须及时进行收集和处理。在办理公务卡业务时, 必须将预算单位公务卡业务信息平台与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以及代理银行的网络平台实现全面对接, 能够科学、合理地收集公务卡支出和还款等各项信息, 财政部门能够及时收集和处理公务卡活动的相关信息, 财务人员办理结算业务时能够通过公务卡信息平台来查询公务卡消费信息, 从而使得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获得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

而目前, 我国预算单位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信息化程度不高, 网络设施和技术落后, 联网过程时间长、速度慢;而银联公司同发卡银行、收款银行统一进行结算核实再将相关信息上报至预算单位, 对公务卡业务信息反馈速度也比较慢, 当天的消费记录无法当天提取, 无法实现当天报销;而且某些消费记录无法查询。财政部门无法及时、全面的获取公务卡的相关信息, 导致无法准确掌握公务卡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 发现和解决问题, 无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阻碍了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推行, 不能有效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三) 公务消费的资金流向不透明给财务审核带来困难

持卡人在公务消费后, 一般会持有效报销票据和POS机小票到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报销。但是, 很多POS小票只显示消费的时间与金额, 大部分POS小票上都不能载明消费商户的详细有效信息, 如收款单位的全称、税号、地址、联系电话、具体消费项目, 无法与报销票据进行核对。尤其是很多大型的综合型商场超市, 其POS小票也只显示消费的时间与金额, 这必然给财务部门对业务真实性的审核带来困难, 资金流向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 也为虚假信息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四) 公务卡持有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公务卡结算涉及个人消费习惯及财务报销习惯的改变, 而在我国, 传统的货币消费观念和习惯已根深蒂固, 因此无论是公务卡的持卡人还是单位的财务人员, 对于公务卡存在着一些抵触情绪。而且有少数的预算单位由于对公务卡结算制度不够了解, 出现由于单位报销不及时和个人还款不及时而产生滞纳金及罚息, 并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 使持卡人不愿意使用公务卡结算。 (2) 由于使用公务卡减少了现金的使用, 使公务消费呈现透明化, 冲击了一些部门和人员原有的利益格局, 提高了腐败成本, 导致公务卡的使用率不高。 (3) 公务卡持有人的信用水平限制了公务卡的使用。不良信用记录是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各大银行组成的个人征信平台, 一般个人不良信用记录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清除记录。由于申请信用卡需要审核申请人个人的信用状况, 因信用水平达不到办理要求的人数不少, 有的甚至是经常需要公务支出的办公室主任或财务人员, 这就使这些人不能参与公务支出的报销, 不利于公务卡工作的开展。

(五) 监管职能缺陷

我国的公务卡管理制度是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实时监控, 具有时效性和强制性。目前, 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缺乏监管意识, 政府各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支出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既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也未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和职位, 对存在的风险不能进行事前控制、科学规避, 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积极反馈, 没有对公务卡违规使用建立惩罚机制。同时, 各预算单位由于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导致在公务卡的全面推广和使用中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监管职能不到位, 难以适应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和新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 随着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入开展, 建立全面的监督体系的显得愈加重要, 从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以及群众监督等方面对公务卡管理制度的使用进行监管, 保证我国公务卡管理制的安全、规范运行。

二、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 加快公务卡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公务卡的受理环境

公务卡结算范围不仅涉及城市、乡镇等各类地方, 而且涉及酒店、餐饮、零售、交通等各个领域。因此, 一方面, 加强公务卡受理环境建设, 改善公务卡用卡环境条件, 加大布设密度, 增加机具数量, 扩大POS机布设范围, 尤其在公共消费领域的商场、宾馆、饭店、交通售票等场所布放POS机;加快乡镇特约商户尤其是乡镇招待所的发展工作。加强行业单位合作, 加快公务卡向行政处罚、路桥收费、公用事业缴款等领域延伸, 为持卡人提供多种交易平台和支付方式, 改善公务卡的受理环境。

另一方面, 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 通过税收优惠、减免手续费等措施,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提高商家安装POS机的意愿, 以此增强商家刷卡交易的积极性。

此外, 发卡银行应积极提高公务卡的安全防范技术, 加强公务卡安全的使用环境, 打击高科技犯罪力度, 形成多渠道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预防和打击公务卡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消除持卡人用卡安全方面的顾虑。全面改善公务卡刷卡环境, 拓展公务卡使用范围, 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顺畅、便捷的运行条件, 避免用卡环境滞后影响公务卡的推广实施工作。

(二) 加强公务卡支持系统建设

目前, 我国公务卡结算主要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公务卡支持系统两个系统软件。通过两系统的对接, 即时传递公务卡消费的信息, 实现财政部门对资金的动态监控和全过程监督, 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和安全完整。在此基础上, 今后还应进行升级改造, 结合实际需求优化和完善公务卡支持系统, 在技术和制度上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公务卡信息安全, 为公务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

(三) 加强信息采集力度, 监督财政资金流向

公务卡制度的改革, 就是要减少单位现金支出, 便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的掌控。但是, 收款方信息的缺失会制约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力度, 妨碍监督资金使用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核算, 真正使资金使用做到公开与透明, 财政部门应当对公务卡刷卡POS机进行改进, 将消费商户的有效信息, 包括收款单位的全称、税号、地址、联系电话、具体消费项目等信息进行汇总, 在POS小票中予以列示。这样, 既能保证公务卡消费的真实性, 使其资金流向具有可追溯性, 也便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的掌握, 充分发挥财务审核和监督的作用。

(四) 加强公务卡宣传, 提高用卡积极性

财政部门应联合发卡银行、人民银行充分利用舆论媒体的作用, 加强对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宣传工作, 深化用卡观念。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 加大对使用公务卡的优势进行宣传, 加强对持卡人用卡安全教育, 提高用卡人操作能力, 提高持卡人对公务卡推行工作的认识, 消除持卡人以及财务人员对于公务卡的抵触情绪。

增强持卡人对公务卡制度的了解, 加强用卡知识培训。在公务卡的使用过程中有些概念比较容易混淆, 如:记账日、还款日、滞纳金、手续费等。这些概念持卡人稍不注意就容易弄错, 使得部分持卡人对公务卡产生恐惧情绪, 不敢使用公务卡进行消费。发卡行应普及公务卡使用知识, 讲解公务卡的使用规则, 促使人们深入了解刷卡消费的便利, 从观念上接受刷卡消费, 为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推广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五) 加强对公务卡管理制度的管理和监督

公务卡管理制度是财政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制定公务卡结算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国库集中支付法》填补财政支出法律法规的空白, 并将公务卡结算制度纳入其中, 同时对《预算法》、《预算会计制度》、《国库现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明确公务卡结算的法律地位、结算要求, 使得财政支付有法可依, 明确财政部门、用卡单位、银行、持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法律责任, 确保公务卡结算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公务卡的日常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纠正, 建立日常在线监测制度。制定违反公务卡结算规定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公务消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定期将单位违规情况进行通报, 并将公务卡的使用情况纳入预算单位年度综合评比;制订强制消费目录;针对公务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浪费、虚开发票等行为, 为从根源上杜绝腐败, 必须要加强预算编制制度、预算审查和监督制度、预算执行后的审计制度的建设, 对公务消费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开支都要做到细化, 加大财政支出预算的透明度;接受民主监督和约束;对于那些利用公务卡进行高消费、高浪费等行为, 一经查实, 要做到依法严惩。建立财政、监察、审计、银行等多层次的公务卡监督体系, 结合公务消费刷卡的动态监控, 加强对公务卡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 加强对公务卡管理制度的管理和监督。

三、结语

我国的公务卡管理制度作为新型财务结算手段, 是财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 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因此研究公务卡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深化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 真正发挥公务卡在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敏.公务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11

[2]张雪芬.赵大可.张卫东.改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财政, 2014, 14

[3]张丽.高校公务卡改革现状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12

境外公务员养老制度 篇8

对公务员给予养老优待

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务员在养老保障等待遇方面优于其他社会成员,是一个普遍原则。比如在美国,全社会养老金替代率为40%左右,而其公务员退休金最高者替代率可达到80%。大部分国外公务员在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大致在65%~80%之间,符合特殊情况者甚至可以达到100%。就保障项目来看,不少国家都对公务员结婚、生育、进修甚至供养亲属等都提供了补贴,如《瑞士联邦公务员法》即规定,对于配偶年龄在55岁~61岁之间的公务员,给予相当于其退休金30%的额外补助。

对于公务员社会保障待遇适度从优,是从公务员职业实际情况考虑的必然后果。一方面,公务员的绩效表现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很难简单量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另一方面,公务员日常的工资通常不高。将退休金作为鼓励其廉洁工作至退休的激励手段,可以提升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水平。因此,一些国外公务员在职工资较低,退休金则明显高于同年龄其他劳动者。比如在日本,警察参加工作前五年工资比同期工人低很多,而退休后则可以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放眼世界,各国都选择给予公务员较高的养老金、退休金。

整体上讲,公务员收入的优势在退休后体现更明显。比如,在德国,《明星》周刊调查了100种公务员职业,收入最高的社保基金主席每月能领取11011欧元。2011年,德国居民月平均收入水平在2500欧元左右。通常来说,公务员退休后,其退休金可以达到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2%。而上述社保基金主席退休后,每月可以拿到7500欧元左右的退休金。而普通参与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的企业员工,达到退休年龄以后领取的社保养老金,仅相当于其退休前收入水平的48%左右。

同时,养老金还可以作为防贪反腐的正面激励力量。各国通常规定,如果公务员在廉洁方面存在瑕疵,很可能“卷铺盖走人”,与高额的退休金无缘。以新加坡为例,《公务员纪律条例》规定,公务员接受公众人士的礼物和款待,价值超过50新币(相当于250元人民币)必须交公,否则就以贪污受贿罪论处,面临五年至七年的牢狱之灾,还要将入职以来积累下来的全部公积金和养老金上缴国库。在香港传统的长俸制下,只要公务员能够称职、清廉地工作,那么退休时就可以一次性领取数额不菲的退休金,而且以后每月继续领取相当于退休前工资60%至80%的退休金。

与此同时,境外公务员和其他职员一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都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打理”,以防存入的养老金遭遇“缩水”风险。在美国,最为著名的公务员养老金基金是加州退休公务员基金(CALPERS)。这支基金是根据加利福尼亚州的专项立法于1931年建立、次年开始运作的,目的是为州政府雇员积累和提供退休养老金。它是一个以职业(州、市、县政府雇员以及学校的非教师雇员)为加入特征的年金计划,是区别于社会保障的、属于第二支柱的养老计划。

1939年加州通过立法,使所有公共机构和公立学校的职员加入退休保障系统。起初基金只能进行证券投资,1953年开始被允许投资房地产。1962年,基金会开始管理公务员的健康津贴,并为成员提供健康医疗金资助。基金由13位成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目前共有100多万成员和近60万受益人。基金根据成员的年龄、工作年数和补偿金上限为成员提供津贴,并为残疾人和死者提供抚恤补贴。

截至2011年年底,加州退休公务员基金共管理着225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的63%,即1409亿美元投向了主要用于股票投资的增长型基金,包括48%投向公募基金和14%投向私募基金。其余包括固定收益基金、房地产等在内的投资则占到37%。得益于近三年美国股市的回升,2009年和2010年的收益率仍达到12%。在基金绝对值方面,1985年底加州退休公务员基金的资产规模仅为327亿美元,但随着历年的投资运作和企业及个人养老金的不断充实,2011年年底的资产规模已经高达2250亿美元——为加州公务员的退休金和其他福利储备了充足的保障。

分立制与统一制的融合

无论采取何种机制,公务员的养老金一般都采取待遇确定的原则,以保障退休待遇的稳定性,避免个人承担养老基金缩水风险和长寿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公务员与私人部门雇员养老金体系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完全分立制。公务员有专门的养老金体系,不参加私人部门雇员的社会养老保险;第二种是完全统一,公务员与私人部门雇员采取完全相同的养老金体系;第三种是分立和统一的逐步整合,在基本养老保险上两者完全一致,在职业年金上则采取分立体制。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在接受调查的158个国家中,有84个国家对公务员实行分立的养老金制度,占53.16%。从地区来看,分立的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在南亚和非洲较为普遍,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以全民统一的制度占主导地位,北美和欧洲地区更多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统一、在职业年金上分立的混合体制。在美国,私人企业的职业年金纳入401K体系,依靠基金机构投资做大做强“第二支柱”;公务员的职业年金体系则采取稳定待遇的原则,各州还纷纷建立公立基金机构进行打理,以对抗通胀风险和缩水风险(如前文提及的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

对公务员实行独立养老金制度的国家,绝大多数不要求个人缴费,而以财政作为主要的筹资来源。采取此类制度的国家,比较典型的有法国、德国、巴西、希腊、爱尔兰和波兰等等。但是,这类国家也在面临着财政负担日益沉重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这些国家公务员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普遍早于社会养老保险,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往往高于私人部门。一方面,由于居高不下的养老金待遇和人口长寿的压力,这种独立的制度给财政带来日益增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也存在阻碍人才流动的弊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们往往考虑到离职后没有养老金的问题,而不愿或不敢离开。

值得一提的是,采取部分统一、部分分立的混合养老金制度的国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经历了一场养老金并轨改革。例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改革中,将过去覆盖公共部门的共济养老保险和覆盖私营部门的厚生养老保险并轨,形成全国统一的国民年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养老金结构都呈现三层次结构,即“国民年金+收入关联年金+职业年金”。

但是,改革之后的公务员优待仍然比较明显。具体来讲,在日本,农民、个体户等自营业主只加入国民年金,每月缴纳定额养老保险。加入厚生年金的企业员工与加入共济年金的公务员,则每月按照固定的比例从工资中扣取养老保险费用,工作单位与个人折半负担。2012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一项法案,将厚生年金与共济年金一元化。根据该法案,日本将分阶段提高共济年金的保险缴纳比例。在2018年,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实现养老金相同比例缴费,私立学校教职员在2027年实现。

在香港,公务员养老制曾体现为典型的“双轨制”。2000年之前入职的公务员,可以领取专门退休金,之后入职的则使用强积金制度。不过,在实施强积金改革后,公务员的养老金仍然不完全与普通雇员一致。一般公务员的月供比例维持在5%,而雇主、即政府的月供比例则按照公务员的工龄从5%至25%不等,比一般商业机构的强积金计划还是“实惠”得多。公务员服务政府30年或以上的,就可以享受政府月供25%的供款率。按一个员工25岁入职、60岁退休,他退休时可获得的退休金将相当于最后月薪的80倍之多。

回顾我国的公务员养老体制,可以看到由于公务员缺少养老保障的“个人账户”,一旦未到退休年龄就从公务员队伍“出走”,其养老权益无法合理量化。有鉴于此,或许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在确保公务员养老保障待遇不降低的情况下,适度明确个人责任,通过建立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相协调的账户模式,为离职公务员在职期间养老金进行“公平估值”。最终,通过合理优待的方式,实现双轨制向一元制的转化,确保公务员的士气得以提振,整体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得以保障。

公司员工临时外出管理制度 篇9

公司内部人员临时外出办事要求严格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有下列事情者,可申请外出:

1.本职岗位上的工作需外出办理事务的。

2.公司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必须外出办理的。

3.在工作上遇偶发事件需要马上外出处理的。

二、外出时间规定:根据工作内容,在临时外出申请单上填写预估时间,返回后考勤人员按实际到公司时间记录。

三、外出注意事项:

1.外出前,应事先填妥“临时外出申请单”,报本部门经理或公司领导核准。离开公司时,将此条交给前台。

2.遇偶发事件需马上外出办理的,外出前应到前台简单记录一下,返回应立即补上外出申请单。

3.私自外出,且外出申请单没有交到前台备案的,考勤视为旷工。

4.往返请注意交通安全,如未能在预估时间内返回者,应先行与本部门经理联系,返回公司后到考勤处更正。

四、临时外出的核准权限如下:

1.一般员工:由部门经理核准。

2.部门经理:由总经理核准;总经理不在由副总经理核准;副总经理不在由行政部经理核准。

五、考勤人员应严格监督,严禁包庇、欺上瞒下,若发现有此类情况或工作失职

者,对考勤人员进行每次50元的罚款。

工作人员外出管理制度 篇10

为规范工作人员外出行为,加强监督和纪律,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实施对象:单位工作人员;

实施时间:工作日工作时间;

外出地点:办公楼以外地点。

二、外出条件

有下列事情者,可申请外出:

(一)上级交代必须马上办理的事务;

(二)偶发事件需要马上外出处理;

(三)行政事务,必须马上赶办或计划办理;

三、操作流程

(一)外出前,应先填好《外出登记表》,并在《去向状况表》中做好标记;

(二)返回后,将《去向状况表》中信息更新,并在《外出登记表》中填写好返回时间,如返回时间已过当天下班时间,可顺延至下一工作日完成此项事宜;

(三)如未能在规定时间返回者,应先行与大厅考勤记录员联络并在返回后注明情况;

(四)凡违反以上流程造成信息遗漏者可提由证明人签字注明后将信息补齐,否则按旷工处理。

四、相关制度及责任

本制度实行后,《外出登记表》所录信息将作为考勤依据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五、备注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探讨 篇11

关键词:公务员 权利救济制度 特别权力关系

一、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及现状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为权利受到侵害的公务员确保能得到途径维护权益而设计的制度。包括《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在内的法律法规都将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规范起来。本文探讨非聘任制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如《公务员法》第90条“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第90条“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第93条“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此外《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命令不服的,不能提起复议或诉讼。综上,内部行政行为排除诉讼的外部救济。

由于救济途径的内部性,保障公务员的权利不受侵害的作用常常有限。首先,“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得到更正的希望不大,虽然受理复核的科室同原作出决定的科室不一定相同,但要想变更本单位作出的处理决定绝非易事;“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这句古老的法谚,也证明了该途径解决问题的困难之处。其次,“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申诉”,现实中一般同级人事部门干预同级职能部门内部决定的行为往往不会轻易做出,无论是复核还是申诉,采用的都是书面审查的方式,过程无法公开。最后,法律规定多个机关均可以受理公务员的申诉,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多个机关之间的相互推诿或是结果相互矛盾的情形。

综上,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很不完善的,研究造成这种明显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基本原则现状的原因,可以发现我们深受国外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

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目的在于特权阶层和官僚主义的优越性。我国大陆虽没有“特别权力关系”的概念,但有一个特有的名词“内部行政关系”,都指当事人之间地位不对等,主体享有特别权力,排除法律保留原则,且不得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从产生到现在不断修正、演变、走向衰败。创始国德国1949年制定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19条第4款:“任何人的权利如遭到公共机关的侵犯,可向法院提出诉讼。如管辖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可向普通法院提出诉讼”直接驳斥了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台湾地区的行政法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理论,颁布不少对公务员财产权和身份认同等行为的司法解释,如1985年允许公务员申请退休金采用诉讼方式的“释字第187号解释”。

如今从前深受影响的国家或地区排除司法救济的情况已经发生质的改变,我国大陆地区却仍然承受着该理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

三、对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设想

我国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内容包括复核制度、申诉制度和控告制度,可以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进,完善内部申诉控告制度。第一,要努力纠正人们对申诉控告制度的认识偏差,在权益遭受侵害时敢于提出申诉控告。第二,英国在公务员系统内部设有独立于行政机构负责申诉事宜的公务员申诉委员会,同时还有处理待遇、工作环境问题的“公务争议协议制”。美国设立独立于行政机构的功绩制保护委员会专门受理申訴上诉案件。在我国大陆,可以尝试学习英美设置,提高现有处理公务员内部矛盾机构的独立性,使它们敢于作出公正处理。第三,尝试将行政公开、行政听证等在外部行政领域已经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程序制度引入内部行政领域。第四,争取扩大申诉的范围。将公务员对年度考核基本称职、职务任免、回避等人事处理决定以及停发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人事行为纳入申诉范围,或者改规定为:公务员对涉及本人权益的任何人事处理决定不服都可以直接申诉。

从法律制定的合理性角度来说,对公务员权益的救济应建立内外双重保障机制。在英国设立公务员仲裁法院和特别法庭。公务员可以提起普通诉讼、上诉、请高等法院司法审查来进行救济。法院以司法程序审理,判决为最终裁决[3]。日本采取了不服申诉的前置主义,当事人首先应向人事院提出申诉,才能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公务员拥有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最终救济权[4]。我国台湾地区经由数次司法解释,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更改如下:公务员所受行政处分若有重大影响或财产遭受侵害时,可以依诉愿或行政诉讼程序请求救济;不能没有法律授权而以特别规则限制公务员的自由权利[5]。从它们对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设置来看,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外部的司法救济可以解决内部的法律问题。反观我国大陆,有明确的《行政诉讼法》,但是第12条明确排除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因此,我们可以在我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扩大行政诉讼的受诉范围,或借鉴法国经验,将《公务员法》第 90 条规定的可以提起申诉的事项如处分、辞退或者取消录用、降职、定期考核为不称职、免职、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等这些对于公务员来说的“重要性事项”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我国的影响也会随着法治理念的深化和人权保障的需要慢慢开始变化,通过认清“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本质及演变,借鉴合理经验,相信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黎军.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变迁谈我国对公务员救济制度的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2000(1)

[2]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3]刘媛.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我国公务员权力保障机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4]盐野宏.行政法[M].杨建顺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5]王成栋,刘雪梅.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中国行政法[M]//行政法论

丛(第六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注释:

[3] 刘媛.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我国公务员权力保障机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4]盐野宏.行政法[M].杨建顺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719

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篇12

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开始于80年代中期, 历经了理论准备、试点试验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 最终建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人事制度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转变, 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主导, 由近40个单项法规和实施细则为配套的公务员管理的法规体系。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 使得中国公务员制度更趋完善, 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提供了继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但是在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中, 中国可以说借鉴了很多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宝贵经验, 中国如果能继续积极吸取宝贵经验, 又注重立足于国情, 相信对于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发展会有诸多助益。

国家公务员制度, 在西方又称文官制度。近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 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20年代以来,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公务员制度成为世界范围内国家公职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的主流及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目前西方公务员制度经过漫长的改革时期也初步进入成熟期。

一、现今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时代, 不同社会背景的需求, 公务员制度也必须迈出改革的步伐。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可以说是属于“新公共管理”总体框架下的改革, 其基本趋势可以概括为坚持政府公共性基础, 充分引进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激发公务员竞争, 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引用聘用制

20世纪政府再造理论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 并掀起政府再造的潮流。它主要强调政府在用人上的“合同制”, 强调政府从企业吸引人才。聘任制公务员可以说大大激发了公务员内部的竞争, 提高了公务员的工作效率。

(二) 管理权限下放

管理权的下放主要是对企业管理扁平型组织理论的学习, 这对于提高基层政府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将公务员的选、训、用、退、换的权利交给部门, 使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机关工作的世纪需要任用和开发人才, 有利于用人和治事的统一。

(三) 全面科学考核

西方公务员绩效评估的“360度考核”是引入企业中十分流行的一种绩效考核模式。它是由被评价者的上下级、同事、客户等不记名给予评价。同时还引进计算机、网络以及心理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参与考核, 以此来帮助被评价者提高能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 工资制度以人为本

西方公务员工资改革主要是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工资的市场化, 扩大工资的激励机能。基于绩效的工资制度有效的避免了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 工资谈判制度对于引进高水平和高层次公务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五) 扩大交流

扩大公务员在同级的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的交流, 甚至跨国交流, 可以开阔公务员视野, 锻炼干部, 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六)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西方各国普遍认识到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 道德上的规范和激励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现代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特别表现在建立和完善廉政、廉价、高效的政府机构方面。也因此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

二、现今西方公务员制度对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因为起步较晚, 所以整个公务员管理体制并不是十分成熟, 并且也存在着诸多发展的障碍。随着全球一体化过程的加快, 中国公务员制度管理模式等也必然要与国际接轨。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前提下, 按照全球范围内竞争与协调的趋同性规则, 中国的公务员 (制度) 改革可以参考以下途径。

(一) 强化法制, 把好“入口”, 引入聘用制

坚决坚定的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原则, 在公务员的录用、晋升等环节要进一步强调竞争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 从整体上提高公务员的的素质。坚持和完善增人申编许可和计划申报制度;鼓励支持机关单位实行空编管理;坚持凡进必考原则, 还要科学的细化量化考试指标。可以摒除门户之见, 学习企业的用人经验, 适当引入聘用制。可以扩大政府部门职位公开竞聘的范围以及级别, 进一步形成公务员能上能下, 良性竞争的内部环境。

(二) 进一步强化公务员的培训和交流

围绕《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框架标准 (试行) 》, 切实加强公务员通用能力的培养, 紧抓公务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公务员的在职学习和培训。公务员的职务常任可能导致公务员管理的封闭性。要加强公务员的交流学习, 可以采用政府内部公务员同级的横向流动, 不同级公务员在保留原级别的基础上纵向流动, 政府同外部企业部门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流动等方式, 进一步开阔公务员的视野, 吸收多种经验, 提高管理素质。

(三) 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建立分类分级的异体问责制

要建立以工作绩效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 推行分类别考核, 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公务员, 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公务员队伍每类人员的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按照每类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制定出各自的考核标准和问责制, 并在其内部也分别制定出领导和非领导人员的考核标准和问责制, 也应具体到各个职位的考核标准和问责制。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工作, 尽可能的量化考核指标。在考核过程中, 在以往传统的而考核标准基础上, 应引入相应的规范性问责内容, 由同行评议、公民评判、和监督考核机构双线权衡, 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条款。

(四) 改革工资制度, 扩大激励功能

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工资制度。以绩效考核为中心, 并引入工资谈判制度和年薪制, 在一定范围内学习企业工资的计算方式, 打破工资平均主义的模式, 拉开不同岗位、不同级别之间不同工作绩效的差距, 体现出工作绩效的差别。在格鲁吉亚, 如果公务员在这一段时间内工作成绩显著, 不但可以得到领导的表彰, 还可以得到物质上的奖励, 甚至职务的晋升。由此使得能够勇于开拓创新、踏实工作并且绩效显著的人员得到应得的待遇, 最终达到工资的激励功能, 从而避免了以往工作分配上的“见事不见人”和“大锅饭”现象。

摘要: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之初, 借鉴了西方文官制的许多宝贵经验, 故而阐述西方近年来改革的一些宝贵经验, 并立足于中国国情, 有选择的吸收, 相信对于完善自身公务员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助益。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文官制,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96.

[2]李景平、李亮:《中外公务员制度之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2 (9) :71.

[3]肖志义:《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中的问题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 2007 (5) :69—72.

[4]张志芳:《关于我国公务员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163—164.

[5]李喜童:《论公务员制度的中国特色》[J].视点, 2007 (1) :101—102.

上一篇:读窦桂梅老师的《今天我们怎样当班主任》有感下一篇:那次记忆太深了初一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