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

2024-10-11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通用8篇)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 篇1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通用1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征文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写征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通用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1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努力的工作,可到头来发现这并不是客户想要的,所以做对一件事情很重要。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意识到,出自我们手中的物料一定要准确,并且要按照合适的时间、配送到合适的地点。

对于双桥基地来说,从总成库搬迁到现在,虽然出现过很多问题,但都及时解决了。还记得第一天搬迁的时候,夹具库齿轮合件和高位货架物料托数较多,导致库位不足。现场人员立即上报,规划人员及时调整库位,才顺利将物料归位完成。在后来的几天里,也多次出现物料库位调整,但都在转运叉车工的积极配合下一一解决,按照计划提前两天完成搬迁。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努力响应SIH的生产计划,包括收货叉车工及时卸货将物料归位、物流工按照N+1拣配单拣料、备料叉车工将物料转运至待发区、复核员进行复核交接、直到完成上线配送,每一步都按照标准流程执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既要保证物料能够及时上线,还要保证物料数量与需求一致。特别是生产调序时,紧急拉动较多,员工每天单个零件号大约要拣配3~4次,为了保证线边需求就必须做到快速响应。

我们的目标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以零缺陷为灵魂。不断的发展到精细的质量管理,又不断地由质量管理带动公司的质量文化。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拣配翻包工在拣配完成后会进行复核,如果复核数量少于需求数量,那么就需要重新到库位上再拣配一次,这是多余的动作。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做到精确拣配,就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对于整车来说,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是每个员工刻不容缓的责任。大到一根桥、一台发动机,小到一个垫片、垫圈,都对整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须不断加深认识和实践,摸索出一套改变思维方式和不良习惯的方法,让员工学会做正确的事,对做人与做事或管人与管事的方向和方法进行反思,从而实现管理水平和一次性做对的能力,长期稳定地实行零缺陷,有效的提升个人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

究其根本,质量在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手中,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果我们把工作场所当做自己的家,那么我相信,员工工作时将会更加细心、团结,工作环境也会更加干净整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的质量。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2

要是把企业比作一座大坝,那么质量就是筑造坝堤的一粒粒沙土,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大坝决堤,企业的一切也将付之东流,一去不返。

有句俗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质量。质量为它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青睐,为它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影响产品质量有三大因素:人、机、料。机是靠人操作的,料是靠人选的,可以看出人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最大因素。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站在让人仰望的地方,必须全员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呢?下面是我个人对于提升质量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一个企业从管理层到最基层,必须遵循大处着眼,小事入手,事无巨细,层层把关的原则。心里必须清楚,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会给企业造成的后果。意识决定行为。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做到的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强调工作中有关产品质量的一切细节和注意事项;必须把该做到的都做到,把好质量的每一道关卡,最后全员把“做到的”一直坚持下去,质量自然更好。

二、三检把关,做到质量零缺点。三检即自检、互检和专检。“自检”是指操作工人对自己生产的半成品或零部件按照标准或规定要求进行的检验。旨在通过对生产的半成品及零部件的检验,及时了解被加工的半成品或零部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这是生产过程中一道最早的检验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重要保障;“互检”是指同工序或者上下道工序的操作工人相互之间对生产出的成品或半成品进行的检验,互检的目的是互相监督,及时发现被加工产品不合格现象,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专检即专门负责检验产品质量,把控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细节。

三、质量是一种态度。人们常说人品决定产品,素质决定品质,态度决定一切,质量以人为本。“海尔”公司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不合格的冰箱砸烂,这是“海尔”领导层对待质量的态度,就是这样的态度把“海尔”从一个即将破产的企业推向了国际,成为中国入选全球最具价值的500强品牌之一。我想张瑞敏传达的态度是非常清晰的,这是海尔对质量的态度,这也是质量为他们创造的价值。当然对产品质量严苛的态度不是只针对于企业领导层,而是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应该追求的一种态度,当这种态度变成一种习惯,这个企业甚至于这个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将不可估量。

让我们行动起来,严把质量关,让用户满意,让自己满意、为公司做强做大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3

质量是一切东西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话。那么质量又是从哪里来呢?

我们的产品又是怎么出来的?答案很简单设计生产制造出来的。质量又在哪里呢?答案也很简单在我们的产品里。那么质量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产品中的呢?有人说了质量是检验出来,检验可以区合格与不合格。又有人说了你检不检验质量都已经在产品里了,总不可能未经检验的产品质量属性就不在了。打个比方,就像唯心论说的你没看的东西就不存在,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答案就很明确了,质量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出来的,检验是起到把关作用。

由此看来质量是人控制的。我就从“人的责任心”来论述质量在我手中这个观点。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产品是人设计出来的,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因此应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就是一名质检员,产品在我这里验收不合格,就不能流到下道工序。举个例子:上班了,假如我接班后继续生产,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经过分析是上个班留在机器里的产品,不是我生产出来的。但责任应该是我的,我应该承担,为什么呢?因为我应该检查啊!假如我检查了,就会将不合格的产品按程序处理。这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质量在我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一个易犯的错误。有效的管理者和员工,为事情结果负责。

一个企业无论他的产品广告有多么漂亮,但是如果没有质量,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命将会是短暂的,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质量来满足消费者和顾客,很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那么消费者自然就会放弃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首先必须以产品或工作的质量取胜,以高质量的产品树立起社会上的信誉。

总之,质量是企业之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在每天的24小时里,在每小时的60分钟里,在每分钟的60秒里。企业只有把讲究质量放在整个企业工作的第一位,把它作为企业的生命来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优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4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的工作是生产一线的装调操作工,虽然岗位很平凡,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尽如人意。我觉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做一行,爱一行”,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记得刚进厂的时候,班组长说的最多的就是“质量意识一定要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了质量,就没有了明天,质量是我们的前途”,这句话在我以后的工作中给我的印象越来越深刻。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而市场的开拓又取决于我们给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产品。“顾客是我们的上帝”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市场理念。所以说,产品的质量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我们的前途。

“一个木桶所能盛的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是一辆辆合格的汽车,每一辆汽车都要经过成百上千道工序,在成百上千道工序流水线上站立的是那几千个普普通通的操作者,我们就是那一块一块木板。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评价。

我们每一道工序中为什么要自检、互检?为什么还要跟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互相沟通?因为我们都是公司这个木桶的一块木板,我们互相镶嵌,构成了整个木桶并且决定了木桶所能盛水的高度。只有一道工序好不是真好,每一道工序都好才是真好;只有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才能做到滴水不漏。

要想完善这块最短的木板,第一步,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好自己的这一道工序,同时要认真检查自己负责的任务。第二步,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我们要有协作精神,上一道工序有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止于我而不能止于下。并且要听取下一道工序的意见,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做到自检的同时也有完成互检。第三步,加强文化素质与技术修养,多读书,增加见识,开阔眼界,努力研究新方法、新方案,力争创新,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达到完善自我,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为公司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达到双赢。

在工作中我会做到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灵活变通,对自己负责的工序、产品质量严格把守,自检互检毫不含糊,真正把质量意识刻在脑海中用到实处上,真正做到“做一行,爱一行”。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5

什么是质量?百度搜索答案是: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表示产品所具备的特质或属性。质量有优劣,人们往往将品质优的产品或服务视为质量好,将品质低劣的产品或服务视为质量差。而最近女儿在暑假学游泳的这件事却引发了我对质量的深刻思考。

女儿第一次去上游泳课时非常期待,但是当天回来时却耷拉着脑袋,原来是因为不会憋气不敢下水而被教练训了一顿,令她对游泳失去信心了,在我的开导及鼓励下,她答应第二天继续去学,并且在家里积极做下水憋气的练习。一周过去了,她会带着背漂游一段距离了,不料第六天时教练让她丢掉背漂游出去,她却又退缩了,这时我还是给她鼓励,并且跟她说不急可以慢慢来但是不能放弃,而且每天设定一个小目标,达到了就给予奖励,并且在周末坚持陪伴她一起训练。就这样,她比其他孩子多学了一周,最终还是毕业了,并且游泳姿势还挺标准的。

回顾这件事,我发现有三个原因促成了游泳技能的学成:一是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放弃才能成功,二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带头激励作用,三是专注与热爱可以成就非凡。而这三方面的特性,恰恰也是质量达成的核心准则。

首先,好品质的形成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与付出直到产品的产出,中间一点间断一点松懈都会延缓品质的最终结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前功尽弃,因此我们看到我们公司新产品新项目开发总会要有一个约束时间,在一个时间段里集中精力使劲,直到项目或产品优质完成;其次,如果对事物或在同一岗位上投入专注与热爱,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就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有成就非凡的一天,如我们工厂的广大基层技术骨干,只要肯干肯钻研就一定会有成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杰出来自投入,品质来自专注;最后,企业领导躬体力行的参与到品质活动中来,不仅仅起带头激励作用,他们还传递一种信念:质量事关重要,关乎每一个人,只有人人参与重视了全体成员才能共享品质带来的盛宴,公司也才能长久发展下去,这就是我从游泳事件中启发而来的关于质量达成的三个准则的理解。

TCL在创立初期已经尝到产品质量优劣带来的甜与苦,近年来更是大力宣传质量方针、坚持走高品质路线,因为我们比任何其它公司其它企业更加明白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每个员工都坚持输出品质优的“产品”或服务,公司发展定将迈向新的台阶!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6

时间刚刚踏进9月的大门,炼钢厂就早早的响应起了公司关于全国第41个质量月活动的号召。一走进炼钢厂生产现场的精炼平台,我们就能看到“严慎细实保质量,精益求精促发展”,“全员重视质量,共筑苏钢品牌”……一个个大字在现场的大屏幕上闪动,而要求产品质量更上新台阶的意识却印在了每一位炼钢厂员工的脑海中。

走进产品质量的重点区域──精炼区域,我们就能听到现场通电时电极的轰鸣声,在精炼炉的主控室内,就能看到当班的精炼炉长在谨慎细微的计算着加入钢包内合金的数量。从现场冶炼的工艺卡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精炼炉长所要加入钢包内的合金,它的内控成分要求就只有3个的空间。仅这一个成分的精确控制程度,就足以证明一般普通钢和现在我们所冶炼的特殊钢的最显著的特点了。

走出主控室,来到钢包炉的炉门口,我们就看到了当班的操作工在现场给钢水做渣面脱氧的情景。见他熟悉的用铁锹铲开一袋袋钢水的脱氧剂,并且均匀的铺洒进冶炼的钢水中,每时每刻,他都遵循着脱氧剂勤加少加的原则,一直默默地站在冶炼的炉门口,等待着主控室炉长的指挥。

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一炉精炼过的优质钢水就完成了它的冶炼。根据工艺卡的要求,最后测温所得的钢水温度,精炼的炉长可以让它精确到3度之内。成分和温度都达到工艺卡的要求后,那炉所炼的钢水就进入了精炼的下一道工序──VD炉。

单单从冶炼的精炼区域,我们就可以看到产品质量在每一个冶炼工位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这么说:质量是一个准则,质量是一个忠诚,质量是一个职责,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没有了诚信,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潜力。为了企业更好的长远发展下去,作为企业的任何一个员工,任何一个岗位,都要把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7

质量是一种态度,产品的质量在我们每个员工的手中。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我们有主人翁的精神,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并对身边不按标准化操作的行为加以制止和指导,因为,任何一次不标准的作业都可能就会造成一次质量事故。为了让全体员工按标准化作业,SGMW项目部对现场每个操作岗位编写STS和目视防错教材,并全部张贴便于员工学习;同时,我们会不定期举办活动,以知识竞答的方式巩固我们的标准化知识,让标准化作业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让他变成我们工作的一种习惯,再将习惯升华为我们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相信当所有员工的态度端正了,质量提升就不只停留在纸上谈兵上。

质量提升无小事,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且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告诉我们,在质量提升的大海里,我们每个员工都必须认真面对每一个细节;如在排序过程中,一个零件的错排、漏排将直接导致停线,若这个排错的零件被误装上车将是一次质量事故;每天现场的5S整理及检查,部分员工对这种小事不削一顾,甚至心生抵触,但殊不知,只有做好每个零件的整理整顿和摆放的定置定位后才能在高速的工作节拍中确保不出问题,守好我们质量的防线;海尔总裁张瑞敏过:“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在工作中,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勤练基本功,从每一次的工作交接和每一天的5S管理开始。

本着“以客户为中心,高效执行,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全体安吉红岩人为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已对质量提升的“心动”,实实在在地转变成自身的“行动”;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深化用户体验,促进质量提升”的质量月活动主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将质量装进每个员工心里,印在每个员工脑里,用我们共同的智慧,为安吉红岩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8

总装轮胎线及线旁分装主要负责轮胎、备胎的生产,线旁零部件的部装组合等工作,涵盖11个工位,在整车质量上占据重要的角色。工段一直秉承“质量第一、以用户为中心”的质量理念,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实现全员质量管理,保证工段质量高效稳定输出。

文化学习,深入人心

员工优秀,才能战无不胜。人员轮岗,新员工上岗,管理人员带头表率,未雨绸缪,提前辨识出相关质量风险,有效的`控制措施具体落地到工位,指导员工坚守“质量三不原则”,老员工起到“传、带、帮”的标杆作用,结合现场实际改进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员工更好更快速的适应角色转变,学习公司质量文化,以最好的状态融入公司,加入团队。

过程管理,细心严谨

稳定的质量输出需要坚守质量体系的底线。班段长作为一线指挥官,在现场质量输出上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从人员上岗、学岗状态培训,现场人机料法环变化点体系的运行,到过程分层审计的有效性等是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现场质量的有效手段。管理人员从细节审计,不松懈不放过,不得过且过,措施落地,员工贯彻执行,才是全员质量管理的保证。

精准执行,持续改进

面对困难依然保证质量有效输出是对一个团队的挑战和考验。一线指挥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晰,坚守质量底线。班段长通过工艺标准文件组织员工共同回顾现场文件,确保每项质量标准“零差错”;发现员工理解上的困惑并对症下药培训强化,做到员工理解“零误区”;利用现场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过程检查,对员工操作细节进行跟踪确认,持续沟通交流,做到现场执行“零缺陷”。

优秀的团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同欲者胜。管理人员带头激励员工发扬主人翁的态度与激情,关注细节,执行标准化。大家相互帮助,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战无不胜。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9

在现在物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企业想要有良性发展空间,除了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产品类型、价格等,优质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保障。所有员工的服务意识至关重要,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才能提高。我们的客户有两个,主机厂和供应商,客户关系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法宝。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平,必须依靠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无论是物业部门的员工,还是后勤部门的员工,只要你面对客户开展工作、提供服务,你就代表了公司,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公司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体现。

一、我们要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在服务日渐成为指导人们各项活动的理念之一的现代社会,服务意识的内涵早已超出“微笑服务”的范畴。做好本职工作、合乎制度要求,只能是合格的员工;而能够真正站在服务对象立场着想,才是真正优秀的员工。有了服务的意识,才能具备相应的能力,加上必要的条件,才能实现优质的服务,并时时处处体现到工作中去,甘于奉献,努力工作,就一定会把工作干得更好,也一定会提高服务水平。

二、我们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有句话叫“生气不如争气”。与其被动接受批评,不如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以遵守服务规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条件。

三、让我们共同为提高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而努力。提高公司整体的服务水平,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又有大局意识,都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如果我们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安吉红岩的荣誉,公司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总之,我们要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不断提升公司形象。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10

随着又一质量月活动的展开,质量的重要性再次印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我自进厂至今,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现在的质量管理岗位,应该说对质量的认识要比其他人更加深刻。在公司十几年的工作中,我也亲眼目睹了公司在质量上的投入和付出。“联峰”品牌的树立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其中,包含公司和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

“精益求精,增强顾客满意;精益求进,实现持续改进”这是公司的质量方针,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应该庆幸在这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司工作。质量固然重要,但要真正把质量控制平稳,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我们进一步把工作做细。

首先,要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只有时刻保持质量第一的意识,才能更好地把自己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才能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工作才有标准化可言,工作才能积极主动,这是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

工作还需向更精细的方向努力。虽然目前在质量工作方面还算稳定,但各种各样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由于岗位员工责任心不强,造成钢筋精整质量出错等问题,更加说明在质量细节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作为质量管理员这个岗位来说,更应该把各岗位工作标准细化,归拢于体系的一部分,进一步强化岗位操作的标准化,建章立制是最好的方法。

增强日常工作中的原则性。要想确保质量的提高,岗位工作标准执行的原则性必须要强,如果执行力不到位,那么,之前制定的标准,形同虚设。

发动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全过程参与。这也说明了质量的广泛性、全员性。

质量月活动的时间有所限制,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和动员,质量控制的活动贯穿于每天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要把质量月活动的热情和标准,扎根到以后每天的工作中去,而不是随着质量月活动的结束而消逝。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11

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好质量好生活,心系质量安全,共创美好生活,打造优质品牌,与用户共同浇筑时代的丰碑。尤其是我们混凝土企业,质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是我们发展的桥梁,更是我们走向辉煌走向百年企业的坚强后盾。

我们的企业产品就是商品混凝土,做好质量就是生产优质的混凝土。共涉及到人和产品两个方面。公司正大力培养我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每个员工必须讲质量,养成质量意识。我们平时原材料检验,就要注重质量,注意细节,比如试验前温度和湿度是否达到要求,试验设备运转是否良好,试验仪器的准备等,整个操作过程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控制试验检测的质量。

质量我心中,质量是人控制的。企业的产品要有质量,首先企业的人员必须讲质量,把质量放在心中,把质量付诸行动。我们要有责任心,质量是实际行动做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验出来的,我们把质量的理念应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因此,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公司开展的配合比设计大赛,我们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认真学习配合比设计规程,从理论配合比设计到实际试配时的调整,始终贯穿着质量的理念,我们为的就是设计出优质的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这次大赛,我们提高了自身质量意识,而且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学习。

公司开展的“质量月”知识竞赛活动“混凝土质量知识竞赛”,宣传生产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质量知识,增强质量意识,让我们以自己的智慧来诠释“质量”,使质量伴随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公司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课程,教育我们质量管理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分析,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培养自我质量意识,质量是以数据说话。

公司组织了一系列的质量月活动,旨在提高我们的质量水平,增强我们的质量意识,深化我们的质量理念,质量持续进行,我们的企业就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12

古之先贤韩非子有一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而企业就是千尺之堤,质量问题就是那穴溃之蚁。关于质量没有小问题,应当杜绝一切纰漏,容不得一丝马虎,质量对于企业就像是人的生命一样重要。

如何保障企业能持续地发展?只有现场有序的进行,才能保证安全和质量,才能使企业持续地发展;现场首先安全排第一,质量当仁不让排第二。质量是现场生产的生命,是现场生产的保障,是生产的灵魂。我们常说保质保量保生产,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

五菱客户提出的质量三不原则“不接受不制造不传递”,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其实在现场也有很多事例,就拿我们发动机来说吧,接收组编制质量检查手册,用于检查零件的外观有无明显磕碰和明显的质量问题,避免了生锈零件和加工后的零件送来;来料抽检记录,用于检查物料,按照物料的抽检比例开箱检查,较好的解决了物料的不配套问题以及短装、多装、混装问题;批次追溯,用于记录该批次的数量,方便出现质量问题隔离。本外地隔离目视板,用于记录隔离的物料信息,保证物料的质量,避免有缺陷的物料再次送上线。

当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翻包组的翻包质量检查,特别是针对活塞的质量检查。线上五菱的客户,发现活塞特别易出质量问题,本着以客户为中心,促进质量提升的原则,翻包组优化了活塞翻包质量检查模式,认真检查每个活塞的活塞环,确保活塞的质量,大大降低了线旁不合格品的发生,降低了可疑物料的成品。还有线旁经常反馈曲轴主轴承盖#1/2/3/4/5翻包时混装,造成质量缺陷,有停线的风险。恰逢质量月,翻包组将此零件翻包模式做了精益改善,采取将每个主轴轴承盖划白线的方式,检查每个轴承盖的放置顺序,确保轴承盖不会混装。此方法大大降低了曲轴轴承盖混装的概率,避免了质量的风险。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说再高的大楼也要从平地修起,要把基础打牢;而企业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保证质量,产品有了质量,我们才能做好一个品牌,才会有一批忠实的顾客,有了顾客才利于企业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做好了质量,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快、更放心。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13

产品质量能决定企业生死存亡,产品质量取决于全体员工工作责任心。

责任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他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做不出好成绩,更出不了好产品。可见工作责任心非常重要。

面对贵飞产品生产过程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和隐患,从责任心这个角度来讲,就是需要每个人都要为质量工作负责,不要把质量问题推给别人,要习惯培养和总结自身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防患未然。

质量是对我们每个人责任心的检验。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工作努力、认真踏实;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工作细致、服从安排;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做每一件都坚持到底、不中途半端;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主动承担责任而不会推卸责任。

就拿设备工作来说,设备工作是贵飞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提高公司整体综合素质、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的重要保证。没有“靠得住”的设备,就没有可靠的制造数据,就无法控制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就要求全体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维护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些人员工作责任心的高低,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精度、可靠性和作业安全性。设备人员不仅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杜绝粗心大意,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做到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零部件和总成的制造精度,确保产品实物质量。

质量是一份责任,质量是一份忠诚。质量水平提升关键不完全取决于硬件,关键在于全体作业者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于我们的工作态度。质量提升的过程,也是责任心培养的过程,责任心与质量意识紧密相关。

我们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做事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做到工作中不推卸责任,不以自己为中心,主动为别人、为下工序、为用户着想,不忽视看似寻常的小事和细节。有了这样的责任意识,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产品实物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贵飞公司的品牌形象才能稳步提升。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 篇2

朗诗地产是一家专业从事绿色科技住宅开发的企业, 从开始接触这类产品、追求这一理念、追究探索实践, 不断的在市场竞争中扩大规模, 朗诗坚定地走了6个年头。在2004年朗诗绿色元年, 朗诗做了一个项目, 我们经过6个月的研究, 最终决定走高舒适度绿色节能产品, 这个差异化非常大的项目。我们对同类项目的产品进行了考察和学习, 仔细地研究, 但是往往只看得到皮毛, 看不到筋骨血脉, 后来我们找了一些具备实战经验的技术合作伙伴, 才逐渐接触到产品技术的实质部分, 然后选择和确定应用技术系统。我们借鉴了国内外成熟科技, 而且还进行了一些重大创新, 比如我们的研发人员发现地源热泵这项可再生能源技术, 同高舒适度低能耗的住宅产品有非常好的匹配度, 大大优于其他类型的大中型制冷机组加锅炉这种能源选择。尽管难度很大, 没有经验, 可是我们下定决心要开创科技住宅的先河。

朗诗地产进行技术的实验和实体开发, 技术实验首战是售楼处和系统体验间, 把住宅里所需要使用的各项关键技术统统应用在了这里面。经过了很多次的反复的尝试, 不断地改错逐渐优化之后终于诞生了朗诗第一个科技绿色建筑, 有了不错的开局。其后是我们在南京的朗诗国际街区一期6.8万平方米的艰苦的建设过程, 我们历经两年半时间, 在2006年10月26日将第一批朗诗国际住宅交付到业主手里,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朗诗的首批客户入住以后对绿色科技住宅的反馈评价非常高, 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认识和期望。朗诗开发的产品位于长三角这一带, 是典型的夏热冬冷气侯, 而且全年高湿, 热的时候非常的闷, 出不了汗;冷的时候阴冷阴冷, 北方人去了以后很难适应。在不冷不热的春天和秋天非常短暂, 在春天还有黄土天, 这样一个气侯条件给人们的休息生活工作都带来了很大不便, 恶劣的气候让老人、幼儿或者是体弱多病的人感觉非常的糟糕, 甚至影响很多人的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空调的普及, 部分解决了温度的舒适, 但是常规的空调技术解决不好湿度和噪音的问题, 并且它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空调综合症这个更加严重的问题。空调病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的适应力下降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空气质量的问题。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大气污染的威胁, 室外空气中悬浮物比较多, 同时室内家具、电器、各种设施也会不断地挥发有害物质, 共同威胁着我们的呼吸道, 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在我们的绿色科技住宅产品当中, 通过采用混凝土顶棚辐射、制冷制热系统、控制新风系统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客户营造了冬暖夏凉黄梅天不潮湿, 秋冬季不干燥的舒适环境。

混凝土顶棚辐射是在楼板里预先铺设盘管, 通过水的循环把能量通过楼板把能量辐射到家里面来, 相比传统的方式非常的均匀和舒适。温度的分布在整个住宅的各个地方, 没有气流, 也没有噪音。使得室内有一个非常高的居住舒适水平, 置换新风系统是通过设置在卧室、客厅等地面上的新风口, 送入经过过滤, 经过温度和湿度处理的室外新鲜空气, 再通过卫生间和厨房的排风口排出废热的气体, 并且排出和进入的气体经过热量的回收, 既保证了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又有非常低的能耗。享受这样一种高舒适度的健康生活, 是不是一定要付出很高昂的费用和社会环境的成本呢?答案是否定的。在2009年我们邀请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对我们的产品进行了能耗的安检测, 结果是我们的年度每平米的消耗只有40千瓦时, 它实现了冬暖夏凉黄梅天不潮湿, 而所支出的费用只有20元/平方米/年, 比不上北京一个采暖季的费用, 而得到了全年的舒适度。这个节能的前提是我们有一条非常好的的节能系统, 主要由外维护的体系和地源热泵, 外维护体系考虑的是非常完善的闭合系统, 除了外墙的保温还有屋顶、地面、门窗完整的封闭体系, 可以隔绝室内外冷和热对室内居住带来的不利影响。地源热泵是从土壤的浅层能量中提供一个蓄能的作用, 把夏季多余的热量输送到土壤里储存起来, 冬天再把它取出来送到房间采暖, 这是一项在住宅当中运用的比较广泛的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 这些科技系统的应用使得科技的绿色住宅与普通住宅相比, 我们的综合节能率超过了80%, 折算下来每平方米每年可以节约32.6公斤的标煤, 减排二氧化碳90公斤, 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1.6公斤。在我们南京项目实践的基础上, 朗诗逐步确立了率先科技地产发展战略, 从2006年开始朗诗相继进入了无锡、苏州等城市, 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以目前的开发规模计算节能量约为5000万KWH/年,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5万吨。

在绿色科技住宅的开发和建设过程当中, 设计研发团队的知识整合相当重要, 朗诗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一支技术研发队伍。我们成立设计研究团队, 并且建立了甲级研究院, 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和国内很多专家、机构、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共同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我们在南京、三亚分别建立了冬季、夏季研发基地, 建立了综合实验楼测试房, 从事绿色技术的测试以及升级产品的验证性实验。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 我们应当在技术上同全球保持同步, 我们特别设立了首席绿色建筑师这样一个高层的技术岗位, 它的职责是依据我们公司的绿色产品指引, 对我们所有开发项目进行系统性的绿色审核。

绿色科技住宅不同于常规的住宅, 有很多设施设备常年运行, 朗诗建立了自己的物业公司, 除了常规的物业服务人员以外, 我们有一支180多人的负责调试维修系统运行的技术团队, 从2006年以来朗诗已经交付了2000多户科技住宅, 运行状况非常好, 节能的效果很显著, 交付时间最长的小区已经稳定高效地运行了四个寒暑。实践证明朗诗的绿色科技住宅是经历了严寒酷暑黄梅天考验的成熟的产品, 同时朗诗开发的绿色科技住宅的市场表现也十分优异, 销售速率和销售的溢价都比普通住宅要高。朗诗的资产规模从8年前创业时候的1000万元, 现在已经增长到了70多亿元。最近三年, 朗诗每年资产的周转率都超过100%, 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非常多, 朗诗的财务表现证明了朗诗的绿色战略能够成功。

朗诗的绿色科技地产发展机遇始终与困难并存

1、绿色科技住宅颠覆了许多人原有的生活习惯, 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有一个过程, 对营销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产品在交付前和交付后市场的反差非常大, 需要通过企业营销、实证的口碑营销、教化营销等差异化策略推广项目。

2、朗诗绿色科技住宅产品的复杂程度集聚的提高, 导致管理压力加重, 我们从一开始提供的就是全装修的绿色科技住宅, 它的复杂程度最少五倍于普通的毛坯房, 由此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管理难度。

3、行业的配套能力不足导致成本和采购的工作都十分艰苦, 缺乏熟悉绿色科技住宅产品的专业人员, 近几年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 这种状况正在改善。还有政策体系的不配套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困难, 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是关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 它是不区分是由土地带来的增值还是全装修、科技绿色部分带来的增值, 通透按照土地增值来征收, 而且是提前预征。在这些方面我们呼吁政府应该在相关的政策上面给绿色发展的企业, 给消费绿色产品的客户一定的政策补贴。我们相信随着全社会对绿色低碳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 绿色科技地产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政策体系的完善终将会到来。

朗诗的绿色征程才刚刚迈出一小步, 可以预见未来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这一代甚至后辈的几代人踏踏实实的做下去。近期我们联合“绿建委”一起举办了2010长三角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调查, 由同济大学提供专业的支持, 气候组织担任特别顾问, 通过专业的调查和系统分析, 最终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调查成果, 为我国在低碳时代广泛发展节能科技住宅, 创造绿色人居环境, 提供比较权威的指引。

朗诗的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成为低碳企业。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国际上更专业的团队, 对企业碳排放量进行界定, 明确碳排放量, 以便下一步更明确的做计划。我们在欧洲请一家公司, 用于整合绿色环保的人才。今后我们还要探索绿色地产的真正内涵, 更加广泛深入的践行绿色理念, 以更加绿色的方式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居住需求。在科技的研发上, 我们将加大绿色建筑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 持续打造绿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出更多的绿色节能的系列建筑产品, 我们每年安排的研发费用占集团年度的销售额的比重不低于2%, 而且绝对值不低于1亿。预计到今年年底, 我们所有项目绿色规划设计都将全部由我们的研发设计院整合完成。从事研发方面的技术人才可能超过150人, 在这个平台上形成更强的技术整合研发能力, 我们在持续不断地同不同层次的专家资源合作, 把博士后工作站运行的更加效率, 加大绿色建筑基地的研发力度, 持续几十年在绿色整合技术上进行了基地实验的研发, 争取使它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级绿色建筑实验基地。

以“太阳”为主题的季节活动 篇3

在感受太阳的部分中,可以让小朋友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太阳的印象与感受,允许小朋友以绘画、实物或者是诗歌的方式描述太阳的特征——有的小朋友会在纸的上方画一个圆圈,说明他已经知道了太阳对于地面的位置以及太阳的形状;有的小朋友拿来一根燃烧着的蜡烛,因为在他的眼里,太阳是“热腾腾”的;还有小朋友拿来一个红色的毛线团来象征太阳,因为他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也有的小朋友用语言来描述,他说太阳是“很亮”“很大”“很温暖的”……教师也可以邀请小朋友拿上滤光镜直接观察太阳,看看早上、中午、晚上的太阳有什么不同,阴天与晴天的太阳又有什么区别,把观察到的结果制作成记录表来讨论与共享。还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小朋友们来回答,比如“为什么不同的时间里太阳的样子不一样呢?”“晚上的时候太阳去哪里了呢?”让小朋友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充分发挥想象来回答这些问题。

在让小朋友了解太阳对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影响这一板块中,可以设计“找找太阳的礼物”这一活动环节,让小朋友到室内或室外,看谁找到的太阳赠予人类和自然界的礼物最多,用这种方式让小朋友明白太阳与自然界和人类的种种亲密关系。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太阳送给自己的礼物——一直跟在自己身后,跟着自己动来动去的影子;有的小朋友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聚光,让一张小纸片开始冒烟,他说这也是太阳送来的礼物;有的小朋友发现了早上还是朝着东边的向日葵花朵,到了下午已经朝向了西边,他说这是太阳送给向日葵的礼物,因为太阳在教向日葵跳舞;还有的小朋友拿来了一束稻谷,说如果没有太阳公公每天辛勤的照射,稻穗就不会变得沉甸甸的,我们也就不会吃到米饭,这也是太阳送给我们的礼物。

最后的总结阶段,可以举行“感谢太阳”的表演活动,通过老师向小朋友朗诵关于太阳的故事,拓展小朋友对太阳的认知并增加他们对太阳的好奇感;通过朗诵诗歌或演唱与太阳有关的歌曲,让小朋友认识到太阳赐予了人类与自然界种种恩惠——它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

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 篇4

路人一双帮助的手,让你对他们说声“谢谢。”

老师一句赞扬的话,让你对他们说声“谢谢。”

朋友一张关怀的脸,让你对他们说声“谢谢。”

甚至是你讨厌的人给你让位,你也会真诚道谢。

是的没错,你知道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你对都有帮助过你的人都心怀感恩。

你的确学习好,懂礼貌,是大家所认为的“模范生”。

但真是如此吗?

很遗憾的是,你看似晶亮的双眼前有一团谁也看不见的雾,自己亦是,因为你的心仍有扇窗是紧闭着的。

你不知道那窗下是什么,或许当你拨开层层迷雾,你才会愕然大悟。

此刻,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你的父母亲。

有你不小心摔倒,他们焦急心疼又略带严厉的脸。

有你胆小怕事,迎难而退,他们潺潺的教导。

有你穿着靓丽地上学时,他们衣着朴素的背影。

那熟悉的面容像录影带一样,在你脑海循环播放,你无法阻挡,只能任由心里的内疚无限扩大。

那扇窗所遮盖的,是感恩,且,是对给予你最多的人的.感恩。

这个曾经被你誉为在轻松不过的两个字,现在知道真相了,却感觉是那么沉重。

因为你所要感恩的是你的父母,他们给予你一切不求回报,对你的爱不求回报。而如今可笑的是让你小小的感恩他们,你都做不到。

你为这个问题思索了好久,然后在你对着父母,用细如蚊翁的声音说“你们辛苦了”的时候,他们乐滋滋的模样,让你的心一瞬开朗。

你问自己的心:“感恩是这样的吗?”

那扇窗户纹丝未动。

你不气馁,你开始懂得独立做事,不让父母操心,你不轻易向父母抱怨,懂得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够在他们疲惫时献上一杯热茶。

你觉得自己正在成长,惊喜的是,心里的那扇窗户敞开了一半。

现在的你,也就是我,已经懂得了许多的事,我知道那对于他人的,或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恩,而只是一种感激。

心里那扇窗始终没有真正敞开。

但是我知道,对于父母的感恩,岂只有这样一点点?

那将会是一辈子,一生,永远的事!

点评:文章一开始的排比就紧紧的攫取了我们的眼球,从浅入深,请路人到朋友,从远处到身边,一点一点引领我们走进文章的主题——感恩, 也让我们从这些小事中反思自己,自己是否曾说过一句简单的“谢谢”。

说完了“别人”的故事,作者紧接着就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像我们描述了那些应该值得我们感恩的人们曾经对于我们的深深的爱,是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感恩,现在感恩还为时不晚,从小事做起,让感恩常在。

以科学为主题的科普征文 篇5

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想:气象站是怎么预报天气的?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气象体验馆。有一个户外的地方可以观察天气。有许多设备,如百叶窗和雨斗。姨妈告诉我们,百叶窗里藏着温度计,可以测量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多么高级!

我们走进体验馆的大门,看到了很多气象模拟仪器。一个方形的长盒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有一扇窗户。我问阿姨,这是什么?阿姨说:“里面有水。我们加热下面的水,让水蒸发,然后触摸上面的顶部。水蒸气冷了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会越积越多,‘云层’受不了。小水滴会掉下来。这是雨。”我也知道这个模拟仪器叫“雨水发生器”。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天气体验馆的自行车?阿姨说,这是风自行车。一个同学上去骑了上去,前面的显示器立刻显示出他的时速,相当于几个风。真的很有趣!

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征文 篇6

记得有一次放学,当我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都在小店门口买那些三无产品,我也经不住诱惑,再加上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着,似乎在说:“小主人,我饿了!”可是想想老师今天上课时刚刚讲过有关食品的安全问题,我又有些犹豫了,但再看看哥哥姐姐们吃得这么欢,我实在时忍不住,从口袋里拿出1元钱,买了一杯面条。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面条,一边大步流星地走回了家。

当天晚上,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我躺在床上,突然肚子疼痛不已,我赶紧叫妈妈。妈妈听到我的叫声,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我的房间。他见到我这个样子,连问都不问,立刻背起我,朝医院走去。那天一直忙到了半夜三更。事后,我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心疼地摸摸我的头说:“孩子,妈妈和老师不是经常性和你们在说,学校门口的食物不要去买。希望经过这一次教训,你能懂得老师和家长们的良苦用心。”我红着脸、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了。”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 篇7

1.为什么研究“个人记忆”?

“记忆盒子”课程的设计教学,是围绕“个人记忆”进行的探索实验。

为什么要研究“个人记忆”?是我们需要解答的第一个问题。记忆研究始于西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欧洲民族国家的涌现,需要对其自身的合法性进行解释,西方社会迸发出对记忆研究超乎寻常的热忱,出现了大量的经典著作[1],如法国学者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的《回忆空间》等,人们把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称为记忆潮(memoryboom)。此时,先行者们开始思考“个人记忆”与“宏大叙事”的区别,关于声望的核心悖论:一个无名者的声望。宣示了“个人记忆”与“宏大叙事”的分道扬镳[2]。

“个人记忆”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个人卑微而琐碎的故事都应该被尊重。对“个人记忆”的研究,是在抵制对平凡人的生活痕迹的遗忘。这是一场由于时代变迁,引发的针对历史话语权的变革。

“个人记忆”往往伴随着感情的宣泄,充斥着主观评判,不同于历史科学。真实性与客观性在“个人记忆”的范畴中并不适用。特定的感情色彩,在特定群体内起到认同作用,这在下文中会有详细论述。

作为建筑师、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名遗产保护者,有充分理由,寄希望于在专业领域内,将建筑作为“个人记忆”的物质载体,并将其给予保护和展示。

2.建筑学领域内“个人记忆”的思考

2.1建筑作为“个人记忆”的载体

建筑可以作为“个人记忆”的载体。

如何解释建筑作为“个人记忆”的载体,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建筑是生活的容器,喝茶散步的抄手游廊,时聚时散的社区市场,修学礼佛的寺庙塔刹,不同的生活都能在相对应的建筑上得到体现。

建筑对于记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既体现在空间的维度上——它能够把某一事件联系在某一地点之上,使其得到固定与证实。还体现在时间的维度上——建筑具有一种持久的延续,能翱际于时间的长河,将记忆与相关的生活空间交织于当下,经过时间车辙碾压的建筑,观察者在其中感受到的印象,远比口耳相传的只言片语更具感染力。

一个“典型完整的记忆模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元素,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揭示,都可能挖掘出整条记忆线索。在以上四个元素中,人物与地点自身来说便具有物质的可见性,而地点往往能突破“人与物”的短暂更显长久,就此而言,建筑启发“个人记忆”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中写道:“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在文中,地坛作为作家个人记忆的依托,关联出整个记忆链条——“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作家在“一座废弃的古园”对于“已经不在了的母亲”、“生与死的命题”的种种感悟。

2.2目的

本次课程目的在于,试图解决“个人记忆”在建筑中的保护与展示问题。

“个人记忆”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处于被边缘、被忽视的境地。平凡人物的口述史,经常为“宏大叙事”经营者的发声所掩盖。从以往的经验认识到,“个人记忆”如果未能置于宏大历史的框架内,很容易伴随时间的流逝,当事人的逝世,湮没无踪,最终缺乏相应的物质载体作为佐证。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建筑物中,寻找这些记忆的遗痕,通过设计,搭建起跨越遗忘深渊的桥梁,一端在此一端在时间的另一边,将“个人记忆”重新唤醒。

2.3方法

如何搭建起跨越遗忘深渊的桥梁,在建筑中保留与展现“个人记忆”?是我们面对的第三个问题。

2.3.1表达出“个人记忆”的感染力

记忆不同于历史科学,具有自身的感染力。

记忆与认同感的命题密不可分,对往事的态度决定个体身份的存在。尼采曾写道“他的城镇的历史成为他自己的历史;他把那些城墙、那有塔楼的城门、市政府的规定、民间的节日都看作是他年轻时期的一个画满插图的日记本,他在所有这些之中能够找回自己、他的力量、勤奋、渴望、判断、他的错误以及蠢事。”

可见“个人记忆”不同于苛求真实与准确的历史科学,记忆通过对事件进行主观情绪的渲染,使其成为具有倾向性色调的画面。记忆中往往充斥着主观阐释,伴随感情的宣泄,比如“一个充满爱意的回忆”并非仅仅是中性化的摹状貌,而是一段撩拨心绪的故事。

对于曾经生活过的老房子,念及难以忘怀的记忆,人们总怀抱崇敬之情,满怀忠诚和爱意地在脑海中重构逝去的时光。据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项目在原发电厂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厂房空间,以前的老工人得知此消息后,热泪盈眶,情不自禁。

在具体建筑设计中,做到心意呈现,表达“个人记忆”的感染力,才不落套路之滥觞。如恩的水舍项目中,建筑室内新增部分,采用了抽象化的白色与简约的线角,旧有建筑的废墟感在冲突中得到体现。废墟是时间碾压过的车辙,时间使材料斑驳,斑驳的材料使飘渺的怀旧之情有了触感。相较之,这些年在各地凭空创造的仿古建筑,没有了时间的参考与见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无非是热闹的舞台布景。

在我们的课程中,为使学生切身感受所谓“个人记忆的感染力”,特意在开始阶段,设置了一项训练环节——通过回忆自己生命中的往事,搜集具有感触的记忆碎片,口述一段关于自己的故事。

2.3.2“个人记忆”应具有当下性

在建筑中保护与展示“个人记忆”应该与当代语境相结合。

所谓“个人记忆”,首先是立足于当下的反思,而非流连于过去的某一时刻,停滞不前,成为禁锢的历史标本。所谓当下,并非孤立存在于世,而是历史层层套叠、步步演进的结果。既有前世的遗痕,又有今世的生活,这才是记忆“永恒”且“不断更新”双重意义的体现。

“个人记忆”与当下结合,就必须与当下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思考与课题相关甚密的遗址保护领域。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以宏大叙事为主题的保护工程方兴未艾。以“一带一路”申遗保护为例,相应的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建设在各地层出迭现。需要表达的是,以“个人记忆”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相较于“宏大叙事”的保护工程,更容易和人们当下的日常生活发生耦合,把过去的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纵观这几年在遗址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古迹遗址多蜕变为遗址公园或博物馆,来与现代城市谋求结合。这些“宏大叙事”的纪念碑式记忆,一方面为民族认同所需求。另一方面,却与世俗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油、盐、酱、醋的关联不大。在中国,住在遗址景点周边的居民却极少到遗址景点参观的现象,便是佐证。

在笔者发表过的《城市遗产视角下西安明城墙及其周边区域的研究》一文中,论证了西安明城墙只有成为社区百姓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时,容纳市民吹、拉、弹、唱,剃头逗鸟,才能够得到市民的欢迎。相比之下,“个人记忆”脱去宏大背景的梏拲,真切而生动。同时,这些记忆本身就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深深地根植于当下的日常场所,能够更好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标准营造在大栅栏的“胡同微更新”项目,是针对一个曾经居住了12户人家的大杂院的改造工程。像现在很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原有的几户人家在院子中加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厨房,形成了复杂有趣的邻里关系。项目保存了加建的所有房间,构筑了一个孩子们分享阅读的读书空间,一个树下的公共活动场,使原有的大杂院记忆与当下生活结合起来[3]。

在我们的课程中,要求学生设计的“记忆盒子”面向现在和未来,以一种积极的面貌,满足当下的生活功能。同时,具有生长属性,存放未来使用者所拥有的记忆。

3.后记

笔者第一次接触有关“记忆”的相关命题是在2014年末,此前,有关遗址保护的著述已成老生常谈,但是经历城墙的调研之后,常困惑于学术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尤其是目睹民间戏班,利用城墙门洞的回音效果,在城门里搭建临时戏台表演的场景之后,一种立于当下的反思逐渐显露轮廓。有关遗址与当代日常生活关联的思索若能给中国记忆研究与实践以启发,实乃笔者行文之初衷。

参考文献

[1]钱力成、张翮翾.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J]社会学研究,2015,6

[2]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M].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质量为主题的征文 篇8

柴犬依然有“难以撼动的人气”

在日本,首次尝试出版宠物杂志的,是辰巳出版社。日本的宠物市场,从前流行名贵寻物猎犬、西伯里アンハスキー,现在流行コーギー、奇瓦瓦狗、微型达克斯狗等,可以说是以洋犬为中心。与此相对应,出版行业也主要出版发行以洋犬为主体的杂志(除了饲养书以外)。最早“以单个犬种为一册”出版制作杂志的,是木世出版社。1998年8月,木世出版社创刊了《寻物猎犬》杂志书。由于该社销售部的努力,《寻物猎犬》销售行情不断上涨,从杂志书改为月刊杂志,现在期发量已经达到15万册。

然而,《Shi-Ba》是一本以介绍日本犬、特别是柴犬为主的杂志书。在洋犬的全盛时期,面对出版社很多员工对《Shi-Ba》提出的质疑,井上祐彦在起草策划书的阶段,就对柴犬展开了多方面的彻底调查。其中一个重要数据,就是调查犬种登记的数量。在一直对各种家养犬进行“户籍”登记、指导并奖励家养犬饲养的“日本养狗协会”那里,柴犬的“户籍”数量仅排第12位。但是,让井上祐彦感到意外的是,在“日本犬保有会”那里,不仅大多数日本犬都进行了“户籍”登记,而且柴犬的“户籍”数量排在第2位。柴犬没有洋犬那样“招摇过市”,却依然有“难以撼动的人气”。

当然,喂养洋犬被人们看好,柴犬作为可怕的“守门犬”形象一时不容易改变。比如在公园,时常会听到家庭主妇说:“我可爱的宝宝被柴犬咬了”。柴犬在人们眼里俨然还是一种凶神恶煞的形象。

不屈服于对柴犬形象的批评

井上祐彦总编辑思考如何改变柴犬的形象。在杂志书的编辑制作方面,推出用强烈色彩渲染的名叫“这个柴犬”的时装表演会策划,这也是总编辑花力气最大的策划。对这一策划读者的反应各种各样,批评之声也不少。然而,井上祐彦坚持做下去,“无论别人说什么,也要实现这个策划”。第一个刷新形象的“这个柴犬”诞生了。

另一方面,也策划“作为猎犬的萨摩犬”专集。“既有传统的日本犬形象的策划,又有关于日本犬的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日本犬和洋犬的两个策划,赞成或反对的读者大约各占一半。两种模式的‘天平’取得对称,由此形成《Shi-Ba》。”

为了促销,为了赶时髦,木世出版社甚至把自家的宠物杂志与女性杂志摆在同一个书架上,说“宠物杂志”是“女性杂志”也不为过。在这一点上,辰巳出版社的《Shi-Ba》不去攀比,而是强化“为饲养柴犬的人们制作的实用杂志”的特征。也就是说,与柴犬的形象相同,《Shi-Ba》是面向寻常百姓的。在实际制作中,出现在封面上,都是生活在首都圈及近郊的家庭中的人们和柴犬。“这个柴犬”在大原则上始终强调读者与柴犬的联系。

打算把《Shi-Ba》改为月刊杂志

《Shi-Ba》从2001年6月创刊以来,编辑风格不断起着变化。比如,从第1期到第4期,只是把向兽医和动物行动学博士咨询的内容归纳起来。到了后来,就逐渐对兽医和动物行动学博士所说的内容进行检验,编辑部的记者在对饲养柴犬的家庭采访时,经常问道:“按照专家们的指导怎么样?”编辑部积累素材、编辑的技巧,用以表现《Shi-Ba》的主体性。

井上祐彦总编辑说:“在核心目标读者中,也有希望把《Shi-Ba》作为具体做法的人们。其实那是对《Shi-Ba》的一种误解。希望马上找到答案的心情可以理解,而且这还是一种倾向。因为做法千差万别,《Shi-Ba》给予读者的,更多的是启发与提示”。

上一篇:参观流动科技馆观后感(朱育瑶)下一篇:景区保安巡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