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鉴定申请书

2024-08-09

文件鉴定申请书(精选7篇)

文件鉴定申请书 篇1

特种文件检验记录表

案件编号:

检材及数量:

样本及数量:

鉴定要求:

检验地点

检验环境

检验人

采用的检验鉴定方法:

□特种文件检验法

使用的仪器设备: :

□文件检验仪(编号)

□压痕仪(编号)

□体视显微镜(编号)

□钢直尺(编号)

扫描仪(编号)

□其他仪器(名称

编号)

计算机(编号)

检验记录:

(检验于

开始至

结束)

检验过程 :(可附页)

检验鉴定意见

□认定同一

□倾向认定同一 □否定同一

□倾向否定同一

□不具备鉴定条件

□其他

检材处理:

□物证室保管

□退还送检单位

□销毁

□其它

文件鉴定申请书 篇2

一、关于文件鉴定有关问题的分析

1. 从文件鉴定的概念上说起。

在文书学教科书中, 几乎没有关于文件鉴定概念的系统表述;在文书学或档案管理论文中, 通常是将文件鉴定概念混淆在档案鉴定概念之中。偶尔见到关于文件鉴定概念的表述也是十分浅显或模糊的, 没有指导工作实践的意义。理论上的缺失必然导致实践上的盲目。从根本上讲, 文件鉴定之难, 在于“度”的把握。中国的先哲们推崇中庸之道以及“过犹不及”的古训, 可以启发我们对文件鉴定概念的认识。所谓“过犹不及”, 就是适当把握好文件归档的“度”, 做得不充分、不到位不行, 过了头更不好。由此可见, 其间弹性可谓大矣!那么, “度”是一个什么概念, 归档文件占到全部文件的多大比例才算合适?“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文件归档范围相等同。但是, 不管是“文件归档范围”还是“度”, 都没有数的定量, 只有不确切的定性, 好像松紧度可调的胶皮圆圈, 用力多就大一些, 用力少就小一些。但是, 恰恰是“度”的正确认识与妥当处置才是艺术的。一些新上岗的人埋怨老同志传授文件鉴定经验不交实底。其实, 这个实底就是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模糊概念, 就是如何把握“度”的艺术性。但是, 这个概念易意会难言传。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几十年间, 人们虽然对文件鉴定概念热议而难得真谛的原因所在。

2. 从文件鉴定的实际操作说起。

国家档案局几次修订文件归档范围方面的有关规定, 力争使之更加合乎时宜, 但许多身处基层的同志, 尤其是新上岗人员, 每每鉴定文件还是一头雾水。他们说, 上级规定是挺明确的, 可具体到某一份文件, 往往没有参照尺度, 操作起来与规定对不上号, 全凭自己的感觉, 文件在手里掂来倒去, 不知是放在左边的归档文件堆里, 还是放在右边的不归档文件堆里。即使从事文件归档鉴定多年的同志, 让他准确系统地说出操作要领也是困难的。归档文件鉴定遇到具体问题, 比如一份可归可不归 (介于中间状态) 的文件, 总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由此看来, 文件归档鉴定宽与严的问题, 真是老生常谈了。

3. 从文件鉴定者心理上说起。

在文件归档鉴定时, 人们常常发现年轻人有魄力, 经过简单鉴别后, 将许多文件都“扔”到不归档文件堆里。老同志则批评他们胆子太大了, 重新鉴定后, 将大多数文件捡到归档文件堆里。从心理上分析, 胆大与胆小直接影响着归档文件鉴定工作质量。有些人赞成胆子大一些, 有些人提倡胆子小一些。在这公婆之争中, 我们究竟应当赞同哪一方呢?笔者以为, 我们应当赞同胆大心细的方法。胆大心不细, 马马虎虎, 粗枝大叶, 不应当推崇;反之, 过于胆小谨慎导致逢文必档, 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年轻人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经验, 坚持工作方法创新, 逐渐在心理上成熟起来;老同志经验丰富又不失创新魄力,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则是文件鉴定工作的理想状态。

二、关于文件鉴定问题原因的分析

1. 制度标准方面的原因。

谁都想在文件鉴定时案头摆上一部标准, 只要对号入座, 就可以轻松完成文件鉴定任务。可是, 现在哪有这样一部标准呢?由于文件鉴定工作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难以确定性, 以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非规范性;由于文件鉴定理论的缺乏, 和人们对于文件鉴定概念认知的模糊性和差异性, 要想在目前制订出一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充分可操作性的文件鉴定制度或规范、标准是不现实的。但是, 由于制度标准上的许多不确定性, 造成了文件鉴定工作中难以克服的主观随意性和不规范现象, 使之成为文书档案案卷质量诸多问题的根源。

2. 实践方面的原因。

科学实践来源于正确理论的指导。当前, 文件鉴定方面的实践由于缺乏理论的正确指导而呈现出盲目性, 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组织而呈现出狭隘型, 由于少有经验的交流而呈现出封闭性。在某些偏远的基层单位, 还可以归结为家庭作坊式的或自醒自悟的原地踏步的实践。打破这种被动与落后的实践格局, 需要改革的魄力, 需要创新实践的胆略, 需要建立新的原则和方法, 以便有效地指导新的实践活动。

3. 理论方面的原因。

直至目前为止, 文件鉴定的理论研究尚未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在某种意义上说, 文件鉴定理论几乎还是空白。由于过去的文书立卷和现在的归档文件整理, 都属于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部”, 文书学研究者认为该问题是工作的末端, 没有理论发掘价值。档案学研究者将其看作文书工作研究范围, 排除在自身研究范围之外, 使之处于理论研究的两不管境地。还有些人认为, 极为普遍的手工状态的文件鉴定, 顶多是工作技巧和方法的使用, 其间没有进行理论研究的空间。有关文件鉴定理论研究的忽略, 便是文件鉴定理论难以树起旗帜的根本原因。

三、新的原则和方法使文件鉴定概念通俗化、操作方法具体化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文件鉴定原则。

以我为主, 就是将本单位制发文件 (发文, 下同) 作为归档文件主体;为我所用, 就是将“为本单位查考利用需要”作为鉴定文件是否具备保存价值的首要标准。实践证明, 该原则是对文件鉴定概念具体的、形象的和通俗化的表述, 文件鉴定由此有了具体尺度, 有了易于把握的方法。该原则是于十年前建立的 (见《略述“以我为主的立卷原则》, 《新疆档案》1998年第3期) , 之后又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过在本系统推广, 成为文件鉴定的普遍原则。据笔者的专项统计, 在2000-2007年间本单位全部归档文件中, 本单位制发文件所占比例由最初40%逐渐上升到80%;在同期本单位档案利用中, 归档文件中本单位发文的利用占到全部文件利用的80%以上。

2. 各类文件归档比例有所侧重, 整体保持平衡。

把握好文件归档鉴定的“度”, 不仅是文件鉴定的一种理念, 也是文件鉴定的一个实践范畴, 同时是文件鉴定工作的一项艺术。文件鉴定强调以我 (本单位制发文件, 即发文) 为主, 其他文件为辅, 那么, 收文究竟占多大归档比例才适当呢?有的单位去年外来文归档比例为15%, 今年则为25%。这些文件归档量的变化, 其实都是文件归档“度”的弹性表现。由于每个单位每年的工作都是有所侧重, 那么, 收发文或各类收文的归档比例就必然是变化着的。所以, 人们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制订出一个若干年不变的文件归档比例, 或者将“以我为主”定量化。根据具体情况, 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区间将变动幅度把握好, 就是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的最好践行。

3. 文件鉴定留有后手, 宽严适度。

在文件归档鉴定中, 为数不少的“可归可不归”文件使许多人费尽思量难定取舍。这就是文件鉴定尺度难以把握的集中表现。某些介于归与不归中间状态的文件归档与否, 没有客观标准, 几乎全凭经验判断, 由自身感觉定取舍。从严格意义上讲, 在每年需要鉴定的数千份文件中, 即使从事文件鉴定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行家老手”, 也不可能完全客观、准确地界定文件归档范围。于“宽”者, 可能将一些不应归档的文件归档;于“严”者, 可能将极少数应当归档的文件未归档。笔者从精简、优化档案室藏和提高档案检索效率的指导思想出发, 一向赞同归档文件尺度适当严一些, 宁可个别可归可不归的文件未归档, 也不将许多没有保管价值的文件归档。坚持这一指导思想, 真正做到宽严适度又游刃有余, 需要在文件鉴定中留有后手。

笔者在多年工作中养成一种习惯, 将不归档文件分门别类, 按文号排序, 做好标识并放入柜中作为资料保存3-5年。由于适度“从严”把握文件归档尺度, 每年都有三、五份 (通常是近三年内的) 不归档文件被利用。这就需要认真反思:这份文件利用是纯属意外 (客观上的确不具备归档价值) , 还是存在某种必然性, 因为当初文件鉴定不恰当的“严”而发生失误。如果属于失误, 需将经过鉴别确实具有归档价值的文件及时补充归档。这个方法坚持数年, 深刻而全面领悟, 就能更加准确把握文件归档宽严的度, 力争将文件鉴定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从严格意义上讲, 要想每年鉴定的数千份文件不发生任何“误判”, 简直是不可能的。而笔者此文最终意图, 是在普遍的文件归档鉴定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 不断加深对该项工作本质的认识, 坚定地朝着真理的彼岸前行!

摘要:本文首先从文件鉴定的概念、实际操作和鉴定者心理方面分析了文件鉴定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最后分析了新的原则和方法对文件鉴定的影响。

公安工作文件检验鉴定的重要作用 篇3

关键词:新形势;文件检验;鉴定

文件检验鉴定其检验方式不但拥有科学性,还有全套的理论体系,利用所给出的详细准确的鉴定结果能够帮助指引出侦破案件的范围与方向,在进行民诉与刑诉时给出有效的证据。由于我国增速建设法制化与经济快速的发展,提高了文件检验鉴定的要求还有工作困难。目前,由于社会治安逐渐繁杂的情形,法制建设渐渐得到完善,公安工作在证据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现在的文件检验鉴定工作对于新的任务与形势已经显得愈发的重要了。

一、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明确正确方向

(一)锻炼进行鉴定时细致的心理。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事物以及事物本质还有内在关系有一定的认知,就一定要仔细的逐步的通过事物的外表深入了解与观察,最后对事物的本质能有所认知。客观的事物有机与内部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隐蔽与稳定性,要在现象里仔细深入的进行寻觅、发掘把握、紧握隐蔽于现象之后,并且在现象的本质中体现出来。但是,工作时“细致入微”不仅是唯一能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取得书写人本质的书写特点的方法,也是对其特点里的符合点和差异点进行分析与判断其价值高或低,甚至还是本质歪曲反映或者真实反映的唯一途径,所以,对鉴定的准确性起到首要决定的因素便是“细致入微”。

(二)在鉴定复核时培养科学的心理。如果是与事物真相相吻合的正常情形下,鉴定所得出的结果是不会错的。然而,如果鉴定受到客观条件以及个人的主观原因的影响对事物的本质没有掌握,极易在认识方面发生偏差,从而致使结论出现错误。所以,对于别人所给出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分析的鉴定结果进行聆听的时候,要勇于把自身的观念表明出来,通过把综合之后的结果与自己的意见进行全面的比较以后,便能极大的减少出现误检,从而提升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三)培养鉴定过程中谨慎的心理。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知总会存在一过程,在感知意识里对其事物本质还没有认知到,还在对事物进行了解的时候,假象极易会让人们的认知产生错误,很容易发生综合分析与判断的阻碍,分不清这两者,如果随便用个中零碎、不齐全的根据就乱下结论便会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此时,谨慎便变得特别关键,它可以让人们在此种情形下进行自我反省对事物在偏见里进行更加深入与全面的分析和观察,最后将事物的本质掌握,下出正确的鉴定结果。

二、对自身修养进行全方面的增强,有助于支持其科技

(一)对技术水平要进行不停的提升与累积经验

鉴定人员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与经验的多少常常决定了在鉴定的过程中在差异点以及特点价值方面进行相关的解释与权衡。然而,要怎么才能不停的提升技术水平与累积到更多的经验呢?本人认为,首先一方面在办案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累积,任何的案件都存在着它的关键矛盾每一次办案,找出某些特征,把握主要的几点,把一些东西进行累积总结。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现实生活进行累积,要把任何字的运笔、笔顺还有写法等各个方面的特征了然于胸,而且要对不相同文化层次与年龄阶段的人们通常的笔迹转变的规律进行关注并分析探究,可以在检验的详细案件时帮助权衡其特点的价值。

(二)将业务的素质进行提升,以便作出准确的判断。

鉴定人员除了要对文件检验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进行学习掌握以外,对于书法知识、生理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等也要进行学习,增强在检验的每个环节中思考方法具有科学的修养。由于书写文字存在着较大的可塑性,相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反复的书写相同的字也有有所不同,笔迹会受到种种伪装、书写条件、自然变化还有摹仿笔迹的影响而发生改变。[1]对于它们的改变规律要怎样了解与掌握,尤其是对于相同的某个人书写习惯的多样性与不相同的人两者间的笔迹的本质要怎样进行区别与掌握,这便需要鉴定人把握了丰富的笔迹特点,通过以辩证的观念、发展改变的目光来面对正常和个中特点的改变和稳定;对差异点进行解释与综合判断的过程中,掌握特点的质量与数目的联系,通过详细的案件里突现出其本性特点,进而让自己的业务素质得以不停的提升。

三、对检验鉴定环节进行规范打好可靠根基

(一)检验工作的关键根据在于其特征

特征是事物之间进行区分的明显标志,然而对不相同的书写人进行区分的关键根据便是在于笔迹特征。1)非正常笔迹存在着摹仿、运用不一样的书写工具、伪装或者是更改书写的姿势等所造成的特征。对非正常笔迹进行检验的时候,最先要对字迹的改变规律、伪装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发掘出反复出现、高质量、自然流利的稳定特点。2)书写人在笔迹里所反映出来的书写习惯特征便是所谓的正常笔迹书写的特点,于相同的人所进行的书写活动时不但有着共性还存在着特殊性。共性是因为汉字受到社会的规范,以及人们互相之间进行摹仿等所造成的书写特点;人在长时间进行书写所形成的独有特点便是其特殊性,特殊性是对不相同的书写人进行区别的关键标志。

(二)检验工作其先决条件在于受案

进行案件受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程序进行办理,对其案情要具体仔细的了解,确认事实有没有属实,对样本、检材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有没有与检验的要求相符合。没有满足检验要求的案件一律不可以进行受理。1)通过办案人或者是送检的单位具体的了解收取笔迹样本的办法,搞清楚笔迹是案前的还是案后的,是在哪种情况下进行书写的,预防他人进行仿写或者是代写。较少字迹、高难度的案件必须要将样本与检材的原件收取好,对于嫌疑人的笔迹样本中的案前笔迹要进行收取。[2]2)关于对现场进行勘查与侦查时所取得的物证时问、范围以及人证等要进行充分的了解,给检验的工作给予有力的帮助。3)对案件进行受理时要具备送检单位的介绍信或者是委托书,而且要具体登记,对样本、检材的数目要一一点清。事业、企业单位一定要通过纪检或是保卫部门送检方可进行受理,坚决不能受理当事人或者是个人名义进行送检的案件。条件允许的话可对笔痕进行收取并与样本进行对比,与文字特征展开综合的分析,从而使鉴定结论其准确性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刘鹂宏.变造文件检验的几点认识[J].中国司法鉴定,2006,(05)

[2]周云玲,胡爱华.目前文件检验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J].刑事技术,2007,(01)

环评文件报批申请书 篇4

我单位拟于×××××(地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单位已经【委托×××××(环评单位名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材料清单如下,现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建设单位(盖章)

××年××月××日

建设单位联系人: 电话:

附件:

1、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文件报批申请(必须提供); 【项目建设单位出具】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字版和电子版各一份(必须提供);【环评编制单位完成】

3、所在地环保部门初审意见(必须提供);【市、县环保局盖章签署的意见】

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意见(必须提供);【环境评估中心出具】

5、涉及总量控制的工业项目需提交我局污控科下达的总量指标意见(涉及总量控制必须提供);【州环保局污控科出具】

6、立项批文或备案表(需要立项、备案的项目必须提供);【发改部门出具】

7、规划选址意见书(征地建设项目必须提供);【规划部门出具】

8、场所产权证明(土地使用许可证);【国土、建设部门出具】

9、报告书修改清单和专家签名表;【环评编制单位和环境评估中心提供】

10、租赁合同(租赁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 篇5

xxxx局:

我单位拟于在xxx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1.5平方米,其中,一期新建x万平方米综合性商场;二期建设休闲茶座KTV、餐饮区、儿童乐园配套设施等,建筑面积xx平方米。项目总投资xx万,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建设期限为xxxx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我单位已经【填报了环境影响登记表】。现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附件:

1、项目选址意见书

2、场地租赁合同

文件鉴定申请书 篇6

进馆档案质量不高。由于种种原因,在增加馆藏之际,一些不具进馆价值的档案也悄然入馆。因此,档案馆需要鉴定的已不仅仅是到期档案,还有大部分冠以长期、永久之名,却无实际保存价值的档案。

档案馆未做到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鉴定工作,导致需要鉴定的档案与日俱增。在库房不紧张的情况下,鉴定工作并不十分迫切,况且鉴定工作费时费力,又难见成效。因此档案馆未将鉴定工作放到应有位置,致使鉴定负担越来越重。

二、鉴定程序复杂

目前,档案采取的是案卷装订的方法,分厚卷皮及子母卷、小卷皮两种。鉴定时,卷中若有不符合保管期限的文件,处理手续很繁琐:

1)拆卷。将不需继续留存的文件剔出,并在卷内文件目录上注明;如剔除文件较多,则需重新抄写卷内文件目录,然后再重新组卷。2)调整档号。保管期限的调整、案卷的变化,需要重新编排档号才能保证管理和利用。3)调整检索工具。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都需作相应调整、更改。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操作,令工作人员望而却步。

三、鉴定标准难以掌握

文书档案的鉴定,不同于专业档案,如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10年、30年、永久期限划分得较明确,鉴定时便于操作。民航文书档案内容庞杂,行业涉及面广,价值不易确定,在鉴定时困难较大。目前,鉴定标准依据的是2008年颁布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此保管期限表虽在多年的文书档案立卷、接收、鉴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证明,在保管期限的划分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不便于鉴定人员操作,影响了鉴定工作的开展。解决的对策有:

(一)注重进馆质量,少一些无价值档案进馆

从某种义上讲,档案在进馆之前,已多次涉及到鉴定工作。一是档案室人员在立卷、确定保管期限时的筛选、鉴定;二是档案指导部门定期对案卷质量检查时涉及到鉴定;三是档案馆接收之前对案卷进行的检查。在档案馆接收前的检查环节,更应当注重档案内在质量,特别是保管期限划分正确与否,将无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解决在进馆之前。

(二)改进立卷方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传统的立卷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利于档案的鉴定,上文已有所涉及。改革立卷方式,便于文书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已是势在必行。以件为单位组卷并辅助以计算机管理的立卷方法,虽处于尝试阶段,仅其便于随时剔除无保存价值文件的优势就是显而易见的。

(三)改革现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便于鉴定操作

当前鉴定工件依据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诸多对鉴定工作不利之处,应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是调整不合理的保管期限,如原保管期限表中,组织关系介绍信、下级报送文件、上级下发文件、提案类等文件,保管期限划分偏高,进馆后多数无人问津,占据了库房,又为鉴定工作增添了负担。

二是从档案馆角度制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如果仅从一个单位角度划定保管期限,必然会导致档案馆各全宗档案的重复,影响档案鉴定工作。如干部任免、各类审批表、下级单位报送的年度以上的报表等,涉及单位都要移交进馆。这些问题如不在立卷划定保管期限时解决,进馆后依靠档案馆鉴定剔除,难度相当大。

三是保管期限划定尽量明确。10年、30年、永久界定保管期限。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更为艰苦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电子文件形成者或传统观念,误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而忽视其归档,或怕增加工作量而不愿承担此项工作:

1.电子文件归档方式和途径的选择

纸质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因此归档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经实践检验,利用磁盘,脱机采集数据的介质移交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简便而安全的方式是采用网络移交归档,并利用光盘存贮。网络移交的途径有两条:

1)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随着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是归档的重点。

2)选择电子文件信息的汇集点,由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归档。随着每年数据的更新,过期数据应由信息中心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鉴定,编目整理,通过网络传输,移交给档案部门保存,或直接存入光盘,定期归档。

2.依靠原纸质档案立卷工作骨干,实现相关部门职能的交融集成,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

纸质文件归档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开展电子文件归档也要以人为本,形成一支队伍,承担此项工作。

电子文件来源广泛,形成者不仅有业务管理部门的承办人,还有数据录入员、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等。要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立卷归档制度,并列入信息管理工作程序,在布置、检查、总结、考核信息管理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电子文档归档工作。

与纸质文档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

3.“两套制”归档的必要性与适时简化合一的可能性

由于印章和签署是文件生效的主要标志,对一些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文件必须以纸介质形式保存。目前,电子文件、纸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两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优化馆藏,也能减少档案的体积,缓解库房紧张的状况。经如此办理,一般查询可利用电子档案,快捷方便,需查用全文时可借助电子档案所提供的报刊索引到图书馆查阅,万一电子档案被损坏,相应的纸制裁档案还保存完好。

盐城市档案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交流材料。

摘要:面对文档鉴定工作存在难点, 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 进行检索工具的调整、删改, 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网络移交归档, 利用光盘存贮等网络移交途径, 移交档案部门保存, 或直接存入光盘, 定期归档。可借助电子档案提供的文档索引到计算机里查阅, 万一电子档案被损坏, 相应的纸制裁档案还保存完好。利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鉴定,对策,电子文档,归档

参考文献

[1]档案馆工作基础[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6) .

[2]基本建设档案工作必备资料.苏省档案局 (内刊) .

文件鉴定申请书 篇7

关键词:纸件申请;电子申请;受理

一、申请专利需要提交的申请文件

专利申请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发明专利提交的申请文件: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有附图的,应当提交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请求书、摘要(必要时应当有摘要附图)。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及其摘要附图。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者照片(要求保护色彩的,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

二、申请文件的要求

专利申请文件以应当使用中文。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的同时提交的外文申请文本,供审查员在审查程序中参考,不具有法律效力。中文应当以国家公布的简化字为准。办理专利申请(或专利)手续时应当使用专利局制定的标准表格。标准表格由专利局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样式统一制定、修订和公布。各种文件使用的纸张应当柔韧、结实、耐久、光滑、无光、白色。其质量应当与80克胶版纸相当或者更高。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图片或照片、简要说明与其他表格用纸的规格均应为297毫米×210毫米(A4)。申请文件的顶部(有标题的,从标题上沿至页边) 应当留有25毫米空白,左侧应当留有25毫米空白,右侧应当留有15毫米空白,底部从页码下沿至页边应当留有15毫米空白。

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和摘要附图中文字部分以及简要说明应当打字或者印刷。各种文件应当使用宋体、仿宋体或者楷体,字高应当在35毫米至45毫米之间(小4号,4号),行距应当在25毫米至35毫米之间。

申请人主动提交或答复审查员通知的中间文件,如补正书、审查意见通知书等表格可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当面领取并手工填写,同时可填写窗口递交文件回执作为递交凭证。窗口递交回执上需写明申请号、递交文件清单、递交日期,并由递交人签字或盖章。

各种文件除另有规定外,应当单面、纵向使用。自左至右横向书写,不得分栏书写。一份文件不得涉及两件以上专利申请(或专利),一页纸上不得包含两种以上文件(例如一页纸不得同时包含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文件各栏目应当如实、详尽填写,同一内容在不同栏目或不同文件中应当填写一致。例如地址栏目应当按照行政区划填写完整,邮政编码与地址相符;申请人的签字或者盖章应当与申请人栏目中填写的内容一致。

各种文件应当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写页码。页码应当置于每页下部页边的上沿,并左右居中。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应一式一份。

向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其他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签字或者盖章。其中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申请,应当由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表人签字或者盖章,办理直接涉及共有权利的手续,应当由全体权利人签字或者盖章;委托了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由专利代理机构盖章,必要时还应当由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表人签字或者盖章。

三、专利申请的受理

(一)受理地点

专利局的受理部门包括专利局受理处和专利局各代办处。专利局受理处负责受理专利申请及其他有关文件,代办处按照相关规定受理专利申请及其他有关文件。专利复审委员会可以受理与复审和无效宣告请求有关的文件。未经过受理登记的文件,不得进入审批程序。

(二)受理条件

申请文件中有请求书。该请求书中申请专利的类别明确;写明了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地址。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有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有说明书、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中有图片或者照片和简要说明。申请文件是使用中文打字或者印刷的。全部申請文件的字迹和线条清晰可辨,没有涂改,能够分辨其内容。申请人是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的,符合专利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其所属国符合专利法第十八条的有关规定。申请人是香港、澳门或者台湾地区的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在中国内地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或者作为第一署名申请人与中国内地的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三)不受理的情形

专利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利局不予受理:

1、发明专利申请缺少请求书、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缺少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或者权利要求书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缺少请求书、图片或照片或者简要说明的。

2、未使用中文的。

3、不符合本文上述受理条件中的规定的。

4、请求书中缺少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 或者缺少地址的。

5、外国申请人因国籍或者居所原因,明显不具有提出专利申请的资格的。

6、在中国内地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作为第一署名申请人,没有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

7、在中国内地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香港、澳门或者台湾地区的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第一署名申请人,没有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

8、直接从外国向专利局邮寄的。

9、直接从香港、澳门或者台湾地区向专利局邮寄的。

10、专利申请类别(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 不明确或者难以确定的。

11、分案申请改变申请类别的。

上一篇:入党公文写作下一篇: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现状的分析及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