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之战影评

2024-06-20

洛杉矶之战影评(精选5篇)

洛杉矶之战影评 篇1

2011年4月2日,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们****员工怀着感恩的心,尽情享受着公司给员工的福利,欢欣鼓舞的观看了《洛杉矶之战》这部蜚声海外的著名战争科幻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美国海军陆战排深入敌后拯救在敌占区的平民百姓,而在洛杉矶街头与外星入侵者进行巷战的故事。

“决不能抛弃一个平民”,“为国而战,为人民而战”,活生生一个美国军队的征兵广告——这是专业影评给予该片的概括。该片的主题颇多,对我而言,感悟如下:

1、领导下达的命令,不要问原因,坚决执行。

影片中,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下命令吧,我们执行……少尉为下达可能错误的命令而犹豫,部下的执行精神鼓励了他:你是指挥官,不管命令是什么,我们将誓死执行!

在工作中,我们其实也时时面临类似的境况,作为执行者,我们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指挥。在领导给自己下达一个看似复杂、艰巨的任务时,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记下来,然后去做,而不需要问类似的问题:我已经很忙了,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是不是不太公平?这个工作是不是交给其他部门或同事做更合适?因为领导下达任务之时,必然是从全局宏观角度来考虑问题,作为局部的一份子,我们所考虑的可能会有失偏颇,因此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尽全力执行好这项任务。

2、为了公司利益,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影片中,在救人小分队的整个任务接近尾声的时候,参谋指挥官南兹又发现了新的更大敌情,于是毅然放弃可以安全撤退到后方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加入新的战斗。

在公司面临可得利益的时候,应该主动为公司的利益而争取,哪怕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作为****的员工,如果遇到对资金有需求的公司或人员,即使不是专门业务人员也应该主动推介****的品牌,有机会的话通知公司业务人员,共同为公司争取到该笔业务。因为公司的利益其实就是自己的利益,一定要在内心深处把公司和自己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来考虑,正所谓——没有大家,哪来小家?

洛杉矶之战影评 篇2

“天使之城”遭受雾霾之害

洛杉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面积1214.9Km2,都会区拥有人口1349万(2013年), 大洛杉矶地区范围更大,包括5个县,人口大约1800万。

1. 迅速崛起的洛杉矶

洛杉矶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交通的完善和石油的发现,它开始在南加利福尼亚崭露头角。到了20年代,电影业和航空工业都聚集于此,促进洛杉矶市的进一步发展,30年代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二战”及战后,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军事订货、设立军事设施和军事基地,洛杉矶的现代工业得以迅速崛起,使之发展成为美国西部的最大城市。

洛杉矶是美国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最大集中地,汽车业也是洛杉矶的重要经济支柱,更是美国汽车潮流的发源地,使之成为继底特律之后美国的另一汽车之城。

洛杉矶又是全球文化、科技、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称号。电影业更是洛杉矶闻名于世的另一个重要产业,好莱坞即是它享誉世界的名片。

如今,洛杉矶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同时,它又是美国西部的最大都会、美国最大的海港和美国的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不仅如此,在美国之外,洛杉矶已经成为GDP仅次于纽约和东京的排名世界第三的大都市,是全球经济与城市体系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被称为“天使之城”。

2. 洛杉矶的雾霾恶梦

谁能想到,洛杉矶这座“天使之城”曾经遭受过长达几十年的严重雾霾。

在72年前的1943年7月26日清晨,洛杉矶的居民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空气中弥漫着浅蓝色的浓雾和飘荡着刺鼻的气味。很多人把汽车停在路旁,以便擦拭不断流泪的眼睛。人们还以为是遭受到了日本人化学武器的攻击。

这是洛杉矶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如此严重的雾霾攻击。其实早在“二战”前,洛杉矶就已经开始遭受雾霾,工业废气遮天蔽日,当地居民曾误认为发生了日食天象。“二战”期间,洛杉矶成为美国工业基地,空气质量大幅下降。

开始对“7·26”事件,洛杉矶的居民以为这只是偶然的天气现象。可他们不知道,他们面对的将是一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雾霾战争。

1955年9月,洛杉矶发生最为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2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

1958年,洛杉矶又连续3天遭受雾霾。为应付空气污染,许多居民甚至跑到城外去采集新鲜空气。

艰难的治霾之路

“7·26”事件之后,出现雾霾的天数越来越频繁,人们开始希望找到雾霾的源头,以便研究和加以整理。

1. 寻找雾霾元凶

面对巨大压力,洛杉矶市长弗彻·布朗信誓旦旦地宣称4个月内一定永久消除雾霾。政府认定化工厂排出的丁二烯是污染源,并很快关闭了市内的一家化工厂。但是,化工厂关了,雾霾却没有减轻。

随后,政府又宣布全市30万焚烧炉是罪魁祸首,居民们被禁止在后院使用焚烧炉焚烧垃圾。可是这些措施出台后雾霾也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频繁了。在雾霾严重的日子里,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人们纷纷涌向医院。

此时,媒体最先站了出来。《洛杉矶时报》雇用了一位空气污染专家就雾霾展开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中没有燃烧完全的汽油,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工厂的废气以及焚烧炉。

1949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斯米特教授通过实验研究,第一次探明烟雾的本质。斯米特教授和他的学生利用废弃树脂玻璃和温室框架,搭建了一个电话亭大小的“烟雾箱”,然后将枝繁叶茂的绿色植物放在里面。几天之后,测试组的绿色植物枯萎,只剩下死气沉沉的茎秆。斯米特教授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这个突破性发现直到今天都还是美国甚至全世界制定空气污染标准的科研基础之一。

原来,当时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洛杉矶及其周边变得空前繁荣,大量工厂和人口的涌入使之成为全美汽车数量最多的地区,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洛杉矶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给他们带来威胁的雾霾就出自自己心爱的汽车,他们每个人自己就是污染源。

2. 政府开始采取措施

为了让更多的辖属市积极治理空气污染,洛杉矶郡发起大规模的舆论宣传,让公众了解治理空气污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945年8月,郡卫生局官员施瓦陶特在当地报纸撰写系列文章,分析当地雾霾的起因。1946年底,《洛杉矶时报》邀请空气污染治理专家雷蒙·塔克撰写专栏文章,分析洛杉矶雾霾问题以及应对方案。塔克反复强调说,烟囱不是造成雾霾的唯一源头,罪魁祸首是私人焚烧垃圾、大卡车尾气等。他还指出,郡属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缺乏有效治污的影响力与立法权,而郡辖属各市又不能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地区污染。因此,他倡议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辖全郡治污的大气污染治理机构。

其实,在斯米特教授关注雾霾成因之前,洛杉矶市政府就已经开始行动了。洛杉矶监管委员会任命了一个“烟雾与废气”委员会,该委员会公布了一系列规定,以控制包括后院垃圾燃烧、垃圾回收和柴油卡车尾气排放。市政厅专门成立一个新的部门——空气污染控制局(APCD)。APCD督促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监管小型烟雾危害的法庭,于1955年2月开始举行听证会,对违规排放过量尾气的汽车车主处以最低50美元罚金和(或)5天监禁处罚。

经过探索,APCD建立了一个烟雾预警的三级系统。第一级预警:当有毒气体累积到不得不采取预防措施的程度时,将会禁止焚烧垃圾、司机必须停止开车和准备停止商业运营。第二级预警:无线广播和电视会向公众发出公告,鼓励炼油厂以及其他重工业的工人结伴回家。第三级警报:高官们将召开特别会议,决定是否请求州政府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包括采取全面的警察行动(这样做可能使该区域除了医院和发电厂外都处于瘫痪状态)。要知道,在只能依靠拨号电话和电报机实现有线和无线通信的半个多世纪之前,要在短时间里把雾霾灾情通知到数百万居民,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但是,APCD硬是做到了。

1955年9月的烟雾严重污染事件后,加州州长奈特指派一名专家巴克曼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空气治理。巴克曼委员会提出六条建议,其中包括放缓重污染行业的增长,建立高效公交系统,逐步淘汰使用柴油车等。

在洛杉矶烟雾治理中,杰瑞·布朗(小布朗)州长功不可没。小布朗和当时的加州空气资源局主席奎因要求汽车制造商在1975年安装催化转化器并重新设计汽车引擎,从源头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导致一些创新的出现,比如“清洁燃烧汽化器”。小布朗和奎因还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技术以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如太阳能。此外,小布朗还要求加州居民尽量拼车或者乘坐公共汽车上班,为此他在拥堵不堪的圣莫妮卡高速公路上开放了洛杉矶第一条“拼车专道”。该车道允许拼车和公共汽车可以比私家车以更快的速度行驶,这种做法在美国开创了先河。

3. 治霾走向立法

在此后的几年,洛杉矶政府开始着手解决污染问题,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成果有限,这一情况直到1970年《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才得以改变。《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污染标准的制定成为可能。

实际上《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国会最早在1967就通过了最早的《清洁空气法案》。这部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扩展了联邦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职能,但没有制定检测标准和强制措施,最终被证明是一部失败的法案。

到了1960年代末,随着美国民权和反战运动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0年4月22日,2000万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呼吁保护环境。这一草根行动最终直达国会山,立法机构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后来这一天被美国政府定为“地球日”。

民众的努力促成了197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这部新的法律在此后的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新《清洁空气法》将大气污染物分为基准空气污染物和有害空气污染物两类,并第一次界定了空气污染物的组成。在法律草拟过程中,洛杉矶在整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众多经验被用来参考。

4. 新技术起了关键作用

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是洛杉矶能够成功治理雾霾的关键所在。在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时,各界人士都茫然不知所措。经过10年的摸索,斯米特教授才率先发现机动车与工业尾气的光化学反应产物是污染的肇因,之后的控制都是围绕这个科学结论展开。

上世纪60年代末,洛杉矶发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从技术上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于是监管部门依照新的法律,规定所有汽车必须装上这种净化器。尽管这个法令由于汽车制造商的激烈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在1975年终于做到所有汽车全部安装了净化器。此举被认为是治理洛杉矶雾霾的关键。

与此同时,政府敦促石油公司必须在成品油中减少烯烃的含量。加州的环保机构还提倡和开发了用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并且促使石油公司努力开发更加清洁的汽油。

要求汽车制造商在1975年安装催化转化器并重新设计汽车引擎,以在源头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导致“清洁燃烧汽化器”的出现。政府还积极寻求新的能源技术以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如太阳能,风能。

一场从上至下的角力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从上至下的角力。

1. 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

首先,对雾霾危害的严重性,就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比如开初,洛杉矶政府除了唱高调、开空头支票以外,并没有、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斯米特研究结果公布后,政府并没有采取行动,只是建议居民尽可能地少用汽车出行来减少尾气排放。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对雾霾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其次,加州各市和政府各部门不能有效地协同作战。1945年2月,洛杉矶郡议会颁布禁止大量排放废气法案。然而,该郡只有洛杉矶市同年采取了相同的废气限排法案,其他45个市却无动于衷。

再次,治理雾霾受得了相关企业的抵制和反抗。当《洛杉矶时报》就雾霾展开调查得出“空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中没有燃烧完全的汽油”的结论后,立即受到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的反驳。该公司的工程师诡称,汽车尾气会立刻消散在大气中而不可能制造雾霾。

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发明以后,监管部门依照新的法律,规定所有汽车上必须装上这种净化器。可政府的新规马上遭到汽车制造商的激烈抗议,他们一开始抨击这种装置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而后又抱怨成本太高。他们的抗议导致这个法令一度中止,一直到1975年所有的汽车才实现全部安装净化器。

此外,政府的一些治霾法令和措施也因为居民的不理解而遭到抵制。比如禁止个人在后院焚烧垃圾法案就遭到居民的抵制。洛杉矶30万户家庭的垃圾焚烧炉所冒出的浓烟和飞絮,其危害不可谓不轻,虽然家庭主妇们也抱怨空气中的悬浮物污染了晾晒的衣物,但居民仍强烈反对政府出台的禁止个人焚烧垃圾的条例。直到1958年,垃圾收集方案才正式得以实施,个人焚烧垃圾的行为最终被规避。

2. 政府在这场角力中越战越勇

尽管洛杉矶的治霾阻力重重,困难很大,但战胜雾霾仍是社会各界的最强意愿,代表着全体公民的利益。

1947年,洛杉矶郡政府不顾石油公司和当地商会的强烈反对,毅然采纳了塔克的建议,通过立法建立了美国第一个联合大气污染治理机构——洛杉矶郡大气污染控制区。该机构实施的第一项措施是创立地区废气排放许可制,要求工业企业必须申请获得废气排放许可证。20年后,控制大气污染理念发展为空气质量管理,“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区”应运而生。

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洛杉矶政府大刀阔斧地出台系列禁令,如工厂减排、严禁垃圾场露天焚烧垃圾、控制炼油厂废气处理等,使空气中悬浮物减少了2/3。

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洛杉矶从1943年第一次雾霾的出现到1970年《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历经了整整27年。在这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来自汽车公司,来自石油公司,以及政府和立法者的不作为。然而,经过政府重视,民众参与,研发机构、环保社团、产业部门等全社会的共同投入,洛杉矶的雾霾渐渐消散了。

3. 蓝天白云重新出现在洛杉矶上空

通过长达数十年的努力,洛杉矶的空气开始慢慢转好。根据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 ( 非常不健康 )的天数从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1989的54天,1999年这个数字则降为0,蓝天白云重新出现在洛杉矶的上空。由此,洛杉矶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视为治理雾霾的榜样。

洛杉矶之战 篇3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经历了令人纠结和厌倦的停摆之后,大卫·斯特恩着实大花了一番气力来炒热下面这个缩水赛季的气氛。尤其是他在两支洛杉矶球队间精心炮制的话题,更看得出总裁大人的一番良苦用心——湖人明明已经把克里斯·保罗像鲜肉一样“叼”在嘴里,却被斯特恩硬生生虎口夺食,然后他转头就把“鲜肉”塞进了唐纳德·斯特林的嘴里,惹得巴斯家族恨不得把斯特林这个老“吝啬鬼”拖出去毒打一顿。

这还不算完。开赛前每支球队仅有的两场季前赛,湖人和快艇不但被别有用心地安排成了对手,而且武装一新的快艇居然兵不血刃地两场完胜湖人。这一下,同城冤家的看点轻而易举就被制造出来了。斯特恩把自己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他才不在乎保罗是不是搭上了一艘“贼船”,科比的脸色又是不是会好看呢。他真正在意的,只是想方设法掏空球迷的钱袋子而已。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斯特恩的目的已经达到。本赛季,快艇和湖人在他人的煽风点火之下,算是真正杠上了。尽管他们从前在洛杉矶一个是颐指气使的“大哥”,一个是甘居人后的“小弟”,可风水轮流转。今天,“胳膊”扭动“大腿”的戏码,正在洛杉矶大张旗鼓地上演着。

2011年12月19日,洛杉矶同城兄弟之间的首场季前赛在斯台普斯中心拉开了大幕。这天晚上,湖人队的主场卖空了全部的座位,所有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场好戏。其实在洛杉矶这座为篮球而疯狂的城市里,湖人队和快艇队都拥有各自的球迷群。以前两队碰面死磕的时候,快艇队球迷通常都是没脾气的那一个,而湖人队球迷则会把比赛看成一场笑话。不过现在,胜利的天平发生了偏移——快艇这个“千年老二”,明显是打算体验一回翻身把歌唱的感觉。

湖人队已经赢得了16个总冠军头衔,比快艇多16个。每个洛杉矶人都知道这件事。可赛季之前,媒体却因为快艇完成了升级改造而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本钱给湖人好看。ESPN的球评专家克里斯·布鲁萨德甚至坚信,现在这支快艇队是本赛季西部冠军的大热候选。而与湖人的首场季前赛打到第三节结束时,更多的人开始站到布鲁萨德的阵营里去了。91比67,湖人球迷除了尴尬地冷笑两声,然后扔下一句“这只是一场表演而已”之外,几乎没别的可做。

尽管新官上任的湖人主帅麦克·布朗非常想用一场赢球为自己打响头炮,可他明显低估了对手的勇气和实力。“我们的确想给自己找一个前进的目标,可没有人对我提起过快艇。”布朗露出了一脸的讪笑。终场哨响的时候,快艇队以19分的胜差狠狠修理了湖人。TNT评论员最后用一句话为整场比赛作评,“杰里·巴斯,赶紧做点什么。”其实当晚,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

小弟变身大哥

很显然,快艇队是本赛季在电视转播权上的最大赢家。与勇士队的第一场对决,他们就赚到了近5%的收视率,相信斯特恩大人当晚肯定躲在背窝里洋洋自得、偷笑不已呢。

又是一个客场19分的赢球优势,快艇队让他们的球迷充分体验到了胜利的快感。可你听到的,却是他们在谈论哪里做得还不够好——保罗说他们的团队篮板很滥;比卢普斯说他的投篮偏离了准星;洛杉矶球评专家说得更狠一些——德安德鲁·乔丹看起来越来越像“沙克·奥尼尔二世”了。当然,是指他在罚球线上的表现。令人惊奇的是,快艇队没有一个人对此进行辩解。格里芬也认为他们还远远没有进入状态。在很多人的眼里,快艇队的这种态度是一种无畏和野心,是足以对身为洛杉矶头牌的湖人的一种公然挑衅。而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

当保罗在新赛季的首场比赛里用一次次稳准的跳投引导着快艇队走向胜利的时候,另一边的湖人却将11分的领先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将本赛季的首场胜利拱手让给了风头正健的公牛队。多少年来,科比一直被认为是可以将湖人队送上云端的至尊王者,可在本赛季的处子亮相中,他却用两次致命的失误和一次大意的失手将球队打入了地狱。于是,第二天的《华盛顿邮报》出现了如此触目惊心的标题——2011年圣诞夜,快艇变湖人,湖人变快艇。

这无疑是“洛杉矶老二”自2006年以来领受到的最高褒奖了。2005-06赛季,快艇队在布兰德的带领下,打入了西部半决赛。如果不是在抢七大战中惜败给了士气正盛的太阳队,他们就将第一次到总决赛里尝尝鲜了。而那一年,湖人则在“OK组合”宣告解体后,抱憾止步于季后赛的首轮。那一回,也是媒体第一次将这两支以往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洛杉矶球队放在一起评论。本赛季,“快艇伴随湖人衰落而崛起”的论调,似乎比六年前的那一次来得更加凶猛。这一点从两支球队的票房对比,即可见一斑。

因为保罗的原因,快艇队本赛季少见地不用再为他们的票房成绩发愁。事实上,早在这位全明星后卫确定落户快艇队的第一天起,他们的主场季票就已经宣布售謦。而在网上求购快艇队单场球票的信息,也充斥了洛杉矶的各种论坛。“保罗就像一支催化剂。上一次出现一个球员改变整个洛杉矶球市格局的现象,还要追溯到1996年沙奎尔·奥尼尔加盟湖人的时候。”作为Razorgator票务网站的执行总裁,尼玛·莫亚耶迪对于保罗进驻快艇后球队出票速度的变化,感觉最为敏感。在Razorgator网,快艇队高居今年售票榜的第六位。往年,他们连前十名的边儿都别想沾到。而StubHub网的女发言人乔伦·费雷尔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在这家二手票务交易网站上,快艇球票的转手速度达到了湖人球票的两倍。“上一周,共有8500张快艇队球票成功转手,湖人队则只成交了4000张。而上一周浏览快艇队售票网页的人次也达到了15万,足足比湖人多出了5万人次。而去年的同期,对快艇队球票感兴趣的人,还不及今年的一半。”

在过去的三个赛季里,湖人队一直保持着联盟票房三甲的牢固地位。而本赛季,他们的季票出售率却只达到了去年的9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几年一直在经营快艇队球票方面亏损惨重的巴里票务中心老板巴里·鲁丁,这一次却显得信心十足。“今年,我可能会托快艇队的福,小小地赚上一把。

在前几年,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不用说你也知道,现在这支快艇队已经和你老爸看到的那支快艇队不一样了。”

在斯特林买进快艇队的30年间,这支可怜的球队一共才赚到过四张季后赛的门票。上赛季,他们干脆连季后赛的空气都没有闻到。这个成绩和湖人队长期霸占联盟头牌的荣光,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而在前后32年的“洛杉矶德比”中,快艇队也通常扮演着被虐的角色。不过在今年由《洛杉矶时报》作者马特·金评选的加州十大最佳职业球队的榜单上,快艇队却和湖人队一道光荣上榜。马特·金在评语中没有吝惜任何的溢美之辞。“一直充当湖人小弟的快艇无疑是本赛季最值得期待,也最令人兴奋的球队。在签下克里斯·保罗之后,这支由CP3和布雷克·格里芬领衔的球队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看法。尽管他们短时间内可能还无法超越湖人队,可“空接之城”的名号太令人鼓舞和激动了。我们毫不怀疑快艇队将直逼湖人的霸主地位。”事实上,相信这一点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究竟谁主沉浮

在本赛季开始之前,科比原本指望能和保罗成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们阴差阳错地变成了洛杉矶的同城竞争对手。两个人距离牵手只差一个指尖,如今他们却要在各个方面展开全面的对决。科比和保罗从知心好友到亲密敌人的瞬间转变,也引出了本赛季最受人关注的一个悬念——快艇队会成为比湖人更厉害的一号角色吗?这对同城兄弟之间的一系列比较,显然已经在所难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双方的阵容。湖人队和快艇队都拥有一个实力超群的“三驾马车”组合。那么究竟是保罗&格里芬&乔丹组合的马力更加强劲,还是科比&加索尔&拜纳姆组合的火力更加令人胆寒呢?在ESPN作者查德·福特看来,湖人队三星组合的威力要更加值得信赖。从他对六个人两两对位的比较来看,科比和保罗都已晋身为联盟的顶尖后卫之列,格里芬和加索尔的表现也较为恒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拜纳姆比小乔丹具有更大的潜力和爆发力上。

不过,身为查德·福特在ESPN的同行,凯文·阿诺维兹却把选票投给了快艇队的“三剑客”。他的依据也相当简单——保罗的加盟不但可以为格里芬输送更为可观的“弹药”,帮助后者成为更可怖的进攻杀手,还能让小乔丹在进攻上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如果格里芬能够完全掌控其面对篮筐方向的18英尺地带,然后保罗再管控好剩下的球场空间,他们将比湖人队的三人组更具备左右场上战局的本钱。

其实,从长远来看,占据年龄优势的快艇队男人帮的前景自然更被看好一些。保罗和格里芬在实战中的超高效率,以及他们华丽亮眼的配合,显然是快艇队未来仰仗的最大本钱。身体和技术都无可挑剔的小乔丹,前途也是一片光明。比卢普斯则已经有了一枚冠军戒指。反观湖人队。科比和加索尔的职业生涯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尤其是加索尔在去年季后赛里指望不上的表现,更让人忧心忡忡。而拜纳姆脆弱的身体也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发出危险的信号。所以湖人组合的不确定因素要更多一些。不过从短期来看,科比、加索尔与拜纳姆的丰富经验和默契配合,恐怕要比尚需在磨合中提高段位的快艇三人组胜算更高一些。正如洛杉矶“蓝金论坛”版主达柳斯·索里亚诺所说的那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加索尔都要比格里芬、拜纳姆和小乔丹更胜一筹。格里芬或许会在今后的一、两年之内为快艇带来质变,可现在,我们还需要再多一点耐心。”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两支球队谁可以在本赛季走得更远。“快艇博客”的博主乔万·布哈的观点是,湖人队仍是洛杉矶最霸道的球队。虽说他们失去了奥多姆和菲尔·杰克逊,但仍有足够的实力在今年的季后赛里取得惹眼战绩。湖人队长久以来累积的季后赛经验,以及老兵的领军作用,足以让他们在群雄并起的西部占据前列。而如果库普切克通过成功的运作,在赛季中期顺利招募到德怀特·霍华德,那么湖人队定将被武装得更加骇人。与老到的湖人相比,快艇队增加了保罗、比卢普斯和卡隆·巴特勒三员新兵,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彼此形成默契。尽管快艇队注入的新血都属于实力派干将,令他们进军季后赛的希望大增,可指望快艇将湖人踩在脚下,还显得有些急于求成。事实上,相当数量的美国专业球评在认可快艇队鸟枪换炮的同时,大多还是看好湖人队能在今年季后赛里生存得更久一点。或许全明星赛前后,在战局的形势变得略微明朗化之后,人们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最后来讨论一下两支球队的未来。2013-14赛季,湖人和快艇究竟谁才是决定洛杉矶球迷手中遥控器按键的大赢家?ESPN作者马克·斯特恩认为两年之后的形势虽然仍显得模糊,可根据经验来看,湖人队总是能在面临重重险境的情况下,最终找到一条重返人们视线的万全之策。所以他更看好湖人队的前景。自从科比加盟以来,湖人只在2004-05赛季错过了一次季后赛,却赢得了五个总冠军。机遇巧合也好,实力使然也罢,总之,他们从未被彻底打败过。如果湖人能在科比真正变得老迈之前,找来另一位一等一的顶级好手接任“城市之子”,他们的王者之路定将能延续下去。而历史告诉我们,斯特林并没有够大的视野和智慧来留住保罗和格里芬。一旦快艇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战绩上的改观,斯特林肯定会走马换将,寻找另外的所谓“救世主”;而如果快艇在保罗和格里芬的带领下打出了令人咋舌的惊人战绩,斯特林又多半会将这两位身价大涨的球星变卖大赚特赚,这是由斯特林现实主义的商人本色所决定的。

马克·斯特恩的观点是极具代表性的。这也是联盟内一些大牌球星不愿加盟快艇队的主要原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一位具有远见酌识的老板来操控全局,是相当耽误事的。不过,可能一些人也忽略了斯特林在赛季开始之前的显著变化。当快艇队总经理奥尔西拿着引援计划去征求他的意见时,这位历来算计到骨头缝里的小气资本家,居然破天荒地在所有人选上都划了钩,并扔下狠话,“只要能赢球,钱不是问题。”如果斯特林当时既没有吃药,也没有喝酒的话,那可就是快艇队的一大幸事了。就像ESPN作者查德·福特所说的那样,快艇队的未来取决于保罗能否长久地留下来。如果保罗留下,快艇队假以时日,拿下一个总冠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而两、三个赛季之后湖人还剩下什么?如果他们没办法把霍华德搞到手,到那时除了一个腿脚脆弱的愣头青拜纳姆,他们还有什么?

说到底,本赛季湖人队和快艇队之间的对决,也是一场科比和保罗之间的近身较量。“我刚刚来到这里,我知道自己需要承担起掌控球队的重任,可是我需要一定的时间。”保罗一脸的坚定。他当然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可如果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手的事情,斯特林也就没有必要劳动保罗的大驾了。快艇队已经在洛杉矶当了三十几年的“千年老二”,这一次看似是他们咸鱼翻身的最好机会。能否还世界一个奇迹,就看他们的造化如何了。

《洛杉矶之战》读后感呕吐版 篇4

《洛杉矶之战》读后感

4月2日,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们*员工怀着感恩的心,尽情享受着公司给员工的福利,欢欣鼓舞的观看了《洛杉矶之战》这部蜚声海外的著名战争科幻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美国海军陆战排深入敌后拯救在敌占区的平民百姓,而在洛杉矶街头与外星入侵者进行巷战的故事。

“决不能抛弃一个平民”,“为国而战,为人民而战”,活生生一个美国军队的征兵广告--这是专业影评给予该片的概括。该片的主题颇多,对我而言,感悟如下:

1、领导下达的命令,不要问原因,坚决执行。

影片中,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下命令吧,我们执行…少尉为下达可能错误的命令而犹豫,部下的执行精神鼓励了他:你是指挥官,不管命令是什么,我们将誓死执行!

在工作中,我们其实也时时面临类似的境况,作为执行者,我们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指挥。在领导给自己下达一个看似复杂、艰巨的任务时,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记下来,然后去做,而不需要问类似的问题:我已经很忙了,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是不是不太公平?这个工作是不是交给其他部门或同事做更合适?因为领导下达任务之时,必然是从全局宏观角度来考虑问题,作为局部的一份子,我们所考虑的可能会有失偏颇,因此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尽全力执行好这项任务。

2、为了公司利益,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影片中,在救人小分队的整个任务接近尾声的时候,参谋指挥官南兹又发现了新的更大敌情,于是毅然放弃可以安全撤退到后方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加入新的战斗。

在公司面临可得利益的时候,应该主动为公司的利益而争取,哪怕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作为*的员工,如果遇到对资金有需求的公司或人员,即使不是专门业务人员也应该主动推介*的品牌,有机会的话通知公司业务人员,共同为公司争取到该笔业务。因为公司的利益其实就是自己的利益,一定要在内心深处把公司和自己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来考虑,正所谓--没有大家,哪来小家?

法律部瘦马

金刚狼3:之战 微剧透影评 篇5

烂番茄新鲜度一度高达99%,外媒称这部电影“不是让你在流血就是让你在流泪”、“最好的金刚狼电影”、“动作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一部让你看哭好几次的超级英雄电影”。

《金刚狼3》不仅在海外口碑一路飘红,在中国也受到无数影迷的追捧。《金刚狼3》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现实感染力,是因为在本片聚焦的金刚狼的“垂暮年代”里,影评们既有英雄垂暮的现实感伤,又有对陪伴17年的金刚狼休・杰克曼谢幕发自内心的致敬。再加上该片的精心演绎,将这种感伤和致敬真正发挥到极致,英雄垂暮,不忘初心的谢幕之战也就更浓烈了。

看过该片的观众,基本都会有一个“共鸣”,那就是狼叔老了。而且能力衰退,打斗不再像以往那样干脆、锐利,脾性也没有那么刚烈,X教授也老态龙钟,一切仿佛是经历了世间浮华后,尘埃还未落定便多了一种逃世、避世之感。这无疑都勾起了观众的忧伤,触动着内心深处的最柔弱的地方。“英雄垂暮”的烙印也刻在观众的脑海里,电影所给予观众的那种恍惚的代入感,更难掩“惋惜”。

这部《金刚狼3》并不像之前的类型电影那样,把重点放在超能力上,用酷炫的技能去打动观众的心。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把重点放在了英雄垂暮时时代里,对人性的刻画,这才是高明之处。其也是本片能真正抓住观众心的关键,并且这一关键能让本片在观众的心里留得长久,还“回味无穷”。观众能触碰到传奇英雄的恐惧和弱点,感受到他的本真,这也是本真的最终回归。

从前面的消极避世,不愿再牵扯进变种人的恩怨,到与X-23劳拉的被迫接触和逐渐建立情感,再到X教授的去世,唯一的念想破碎,最后殊死一战,为这些新变种人而战。在这一过程里,感受金刚狼垂暮时代跌宕起伏命运的同时,也看到了英雄的“不忘初心”。

纵使一切辉煌已经过去,现实已经异常惨烈、悲怆,也没有往日的能力与精力,但他还是金刚狼,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善而战,为正义而战。只要能够坚守住初心,保住那异乎寻常的理想主义,哪怕是死去,也要一战。这样的谢幕让人感怀,也让人感叹,英雄终将逝去,但他的精神犹在,甚至可以依托任何可以依托的人,来实现永存。而观众能够给的便是感伤的泪水,因为这是对英雄谢幕之战的最有意义的回应。

人们回味这一系列的电影,去用心感受其中的现实魅力,也不枉金刚狼17年的陪伴。在一个个的重温中,你或许能体味到新的东西,那种迎合你内心又背离你内心的东西,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发掘和体味。这或许就是谢幕之战在现实中的结晶,是送给观众的启迪吧。

上一篇:端午节由来与习俗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优秀教案《当好侦察员》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