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2024-05-20

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共8篇)

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篇1

道路客运行政许可局长办公会会议纪要存底

2008年4月21日道路客运行政许可局长办公会会议纪要

2008年4月21日,郑仲苹局长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2008年3月17日至2008年4月11日受理的道路客运企业设立及省内、省际客运线路、旅游标志牌的新增、调整共25项道路客运行政许可事宜,现纪要如下:

1、根据福州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新增福州至湖南郴州直达班车,日发1/2班,投入1辆大型高级38座客车,途经福银、沪昆高速,待征求湖南省运管局意见。

2、对于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新增泉州至杭州直达班车的申请,由于目前石狮至杭州班车出站载率数据较旧,拟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次研究。

3、根据泉州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新增泉州至梅州直达班车,日发1/2班,投入1辆高一级36座客车,途经沈海高速、漳龙高速、G205,待征询广东省交通厅运管处意见。

4、根据泉州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新增晋江至安徽淮南市田家庵长途汽车站直达班车,日发1/2班,投入2辆大

1型中级40座客车,途经沈海高速、上三高速、杭宁高速、合宁高速、合徐高速,待征询安徽省运管局意见。

5、根据漳州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新增漳州至四川南充滨江客运站直达班车,日发1/2班,投入3辆高一级53座客车,途经沈海高速、广昆高速、兰海高速,待征询四川省运管局意见。

6、根据漳州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新增漳州至陕西安康直达班车,日发1/2班,投入2辆中型中级44座客车,途经沈海高速、福银高速,待征询陕西省运管局意见。

7、对于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所经营的佛潭至汕头普通班车(50106)日发班次由1/2班调整为1班,途经地由诏安、饶平调整为漳东线、G324,停靠诏安、饶平的申请,由于诏安至汕头客运市场较为混乱,正进行协调整治,因此对于该申请拟待诏安至汕头客运市场整治方案形成后研究。

8、根据三明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福建闽通长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三明至南充长途汽车站普通班车,日发1/2班,投入2辆大型高一级40座客车,途经福银高速、泸蓉高速,停靠沙县、将乐、泰宁,待征询四川省运管局意见。

9、根据宁德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宁德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新增宁德至苍南直达班车,日发2班,投入1辆高一级18座客车,途经沈海高速,待征询浙江省运管局意见。

10、根据宁德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宁德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新增

福鼎至温州机场直达班车,日发2班,投入1辆高一级25座客车,途经沈海高速,待征询浙江省运管局意见。

11、对于重庆市富吉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新增荣昌富吉汽车站至泉州直达班车的申请,由于重庆市现有发往我省泉州市班线13条且市场矛盾较大,不予许可。

12、对于对于湖北省来凤至厦门客运班线单开的申请,应保留我省对开权利,不予许可。

13、根据湖南省运管局意见,同意湖南省永州市旺达运输有限公司新增永州冷水滩至泉州直达班车,日发1/2班,投入2辆大型中级客车,途经衡枣高速、京珠高速、沈海高速,沿途无停靠站。

14、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运管局意见,同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北方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赤峰至福鼎直达班车,日发1/2班,投入2辆大型高二级客车,途经京杭高速、金丽温高速、沈海高速,沿途无停靠站。

15、对于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所经营的福州北站至建阳班车(16653,闽AY5397)日发班次由1/2班调整为1班,班车类别由普通班车调整为直达班车,途经地由G316调整为福银高速的申请,由于该地区已有班车运行,拟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次研究。

16、对于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关于增加福州北站至光泽班线班次的报告,由于该地区已有班车运行,拟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次研究。

17、根据福州市运管处意见,拟同意福建华威长运巴士有限公司所经营的福州西站至南平樟湖普通班车(16099,闽AY2146)调整为福州西站至南平太平,日发班次、班车类别不变,停靠点增加南平漳湖,待

征询南平市运管处意见。

18、对于福建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新增长泰坂里至厦门湖滨汽车站普通班车的申请由于该地区已有班车运行,拟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次研究。

19、对于福建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所经营的漳浦官浔至厦门普通班车(56043)日发班次由1班调整为2班,途经地由灌口调整为G324、G319,停靠灌口的申请,由于该地区已有班车,拟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次研究。

20、对于福建闽通长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大田至德化普通班车的申请,由于该地区已有班车运行,拟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次研究。

21、对于福建闽通长运股份有限公司所经营的将乐至莆田普通班车(76521)日发班次由1/2班调整为1班,途经地由南平、福州调整为福银高速、沈海高速,停靠点增加福州的申请,拟进行市场调查后再次研究。

22、根据泉州市运管处、厦门市运管处意见,同意惠安县汽车运输公司、泉州市泉肖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泉州市泉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要求对泉港至厦门8台市际班车进行重新整合并实行公司化经营的整合方案即:惠安县汽车运输公司申请所经营肖厝至厦门(线路号:36224,车号:CY7389,24座,日发1班)、肖厝至厦门(线路号:36225,车号:CY7318,24座,日发1班)、惠安峰尾至厦门客运班线(线路号:36107,车号:CY7419,24座,日发1班)经营主体变更为泉州市泉肖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泉州市

泉肖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新增泉港至厦门直达班车,日发2班,投入2辆45座高二级客车,途经沈海高速,同时注销惠安县汽车运输公司所经营肖厝至厦门(线路号:36224,日发1班)、肖厝至厦门(线路号:36225,日发1班)、惠安峰尾至厦门客运班线(线路号:36107,日发1班);泉州市泉肖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所经营的泉港至厦门(线路号:36157,车牌号:CY8082,24座,日发1班)、泉港至厦门(线路号:36158,车牌号:CY8062,24座,日发1班)途经地由324国道调整为沈海高速,车辆由24座中级客车调整为45座高二级客车;泉州市泉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所经营泉港至厦门(线路号:36154,24座,日发2班)、泉港至厦门客运班线(线路号:36159,24座,日发1班)途经地由324国道调整为沈海高速,车辆由中级24座客车调整为高二级45座客车。同时注销泉州市泉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所经营的泉港至厦门客运班线(线路号:36155,24座,日发1班)。

23、同意泉州市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一辆大型中级37座客车变更为中型中级26座客车,对于延期半年投放运力的申请,根据交通部有关规定,应按照新增程序办理。

参加人员:

郑仲苹李擎吴深相

柯法滔张建国陈贵华陈明星朱梅荣

陈庸卫李文松吴斯特包华彬

记录: 李文松吴斯特包华彬

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篇2

交通需求管理(Travel Demand Management,TDM)提供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在国外的应用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在我国,近年来运用需求管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增多,各大城市在制定TDM措施时,都根据各自城市的实际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因此,对兰州市TDM技术推广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兰州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1.1 城市道路网现状

兰州市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黄河把城市一分为二,整个城市受到铁路、自然水系的阻隔,城市道路主干路稀疏,次干道呈现城关区集中、外围分散的特征。

兰州市城市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土地开发(仅建设完成规划路网的40%)。中心城区现状拥有各级道路409 km,道路网密度比较低,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为2.61 km/km2,其中主干路里程188.49 km,次干路及支路系统严重缺乏,而且城市断头路分布较多,除城关区外,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区道路网 “破碎”、系统性缺陷明显,并缺乏与相邻组团的联系道路。东西贯通性道路兼顾多样性交通功能,沿线路口、路段严重拥堵。

1.2 城市机动车发展现状

截至2010-05-20底,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58 448辆,现有公交车2 535辆,出租车6 739辆,公路客运车1 545辆,旅游客运车320辆,营运货车9 951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222辆,教练车1 119辆,非营运车辆255 097辆,未检车辆80 874辆。机动车保有量从1998年的77 584辆上升到目前的358 448辆,12年增长了4.6倍。

尽管兰州市机动车增长快速,但是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形态以及居民出行习惯,机动车拥有率仍然偏低,远低于其它城市的拥有率。因此,未来几年内,兰州市年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仍然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不会因为城市交通拥堵或交通政策停止。

1.3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现状

截至2010-08底,兰州市公交集团现有运营车辆2 456辆,运营线路108条,线路总长度1 076.5 km。2010年客运量近6.57亿人次,日均客运量180万人次。公交车辆的智能化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出行28.61%选择公交出行,兰州市公交在居民出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兰州市公共交通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城区客运量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公交停车保养场、首末站、公交枢纽建设滞后,成为公共交通供给系统发展的瓶颈;

2)公交专用道路权缺失造成公交运营速度低,准点率低,致使候车时间较长;

3)公交运营管理和公交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增加竞争力。

1.4 城市交通问题分析

兰州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在于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间的矛盾,交通供给似乎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汽车普遍化导致兰州市交通需求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有: 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等政策的支持、 汽车自身的便利性、 其他交通方式相对落后、 郊区化趋势下职住分离、 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购买能力的提高。

2)TDM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需求紧张。 除了汽车普遍化增加了城市交通需求外,兰州市TDM方面的不适应性也导致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兰州市交通拥堵表现:工作场所过度集中在城关区或局部地区、通勤高峰时段的道路堵塞、公共交通难以满足交通量增长需要、市区私家车迅速增加以及局部地段的交通瓶颈问题。

综上所述,兰州市现阶段的城市道路供求严重不平衡,对城市道路的运输实施TDM势在必行。

2 兰州市TDM对策

兰州市实行TDM就是在适度的交通建设规模下,控制交通需求总量与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达到缓和交通拥挤与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2.1 运用政策途径倡导公交优先

贯彻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是制定公共交通发展政策所必需的,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交通设施自由分配和使用的公平与高效原则,在规划投资建设以及运营服务等环节为公共交通的良好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1)调整交通投资结构。

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确立其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重视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科研投入和加大公共交通的投资比重。

2)通过减免税收与财政补贴支持公交发展。

适度减免公交企业的税收,同时建立公共财政补偿机制,让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享受到免费或优惠乘车,这需要兰州市政府部门保证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3)实行低票价政策。

科学合理地定制公共交通票价,实行低票价政策以最大限度吸引客流。同时,公共交通方式间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4)优先保障各类场站建设用地。

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的停车场、保养场、调度中心、换乘枢纽等设施,对各类场站设施用地实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公交场站等设施的用地。

5)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

科学合理地设置优先车道与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提高公交车辆运行速度与道路资源利用率。同时,依法查处占用公共汽车专用道和干扰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社会车辆以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

6)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乘坐舒适、准点安全、综合效益高等诸多优点,其优越性是其他交通方式难以比拟的。因此,必需加快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证。

2.2 交通流量管控

交通流量管控措施可分为时间措施和空间措施两类。

2.2.1 时间措施

1)压缩工作日:

减少员工的工作天数,相对地增加工作的时间,一种常用的措施是“4/10”制,即员工工作4 d,每天工作10 h。

2)错峰上班:

错开不同性质的单位,或者同一单位中不同工种人员的上班时间,达到拉平高峰小时交通量的目的。

3)弹性上班制: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员工可设定他们到达和离开的时间,以避开拥挤时段,从而拉平高峰小时交通量。

4)出行代替:

充分利用手机、可视电话、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减少商业与行政活动的出行或代替部分出行,允许员工在家上班减少出行。

2.2.2 空间措施

1)区域车牌制度。

在城市中心商业区等交通拥挤区域,通过购买或发放特殊的车辆通行证或根据车牌单双号,在高峰期限制部分机动车辆进出,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和大容量交通方式。

2)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一部分车辆。

白天,限制大型卡车进入市中心区域; 根据车型规格对车辆进行限制,如货车、摩托车等。

3)组织单向交通。

路网密度较大又有相互平行的路段,在有条件组织配对通过时则可组织单向交通,便于有效利用较窄道路,简化交通冲突和提高通行能力。

2.3 经济杠杆策略

经济杠杆策略是TDM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目标是减少出行时空消耗,可分为以下三类:

1)通过调节车辆拥有税,包括车辆销售和获取阶段的各种税费的幅度控制汽车的拥有量,延缓车辆的增长速度;

2)通过对车辆使用者收取出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本,增加车辆出行成本达到管理交通需求的目的;

3)为公共交通提供补贴,体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发展城市交通的市场经济。

兰州市可采取的经济策略如下:

1)对道路使用者实行道路收费。 中心区早晚高峰时段(7:30~9:00、17:30~19:00)对驶入的小汽车实行收费以减缓交通拥挤。对于某些停车泊位不足或商务中心等繁华地段(如西关什字、兰州西站等地段),在拥挤时段提高收费,平峰时期降低收费调控停车数量。

2)实行公共交通补助制度。 扶助弱者。 委托专门单位对因经济困难无法搭乘公交而被迫选择其他交通方式的“弱势群体”给予补助。 吸引一部分客流。 建议单位提供公交补助给员工,将采用其他交通方式有较大偶然性的客流吸引过来。

2.4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和业务联系通讯化

2.4.1 智能交通系统(ITS)

兰州市经济能健康高速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必不可少。兰州市用地紧张,通过修建大量道路改善交通状况显然不大可能,这就需要运用高新科技的“智能交通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4.2 业务联系通讯化

鼓励倡导充分利用发达的手机、电话、传真、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联系方式实现业务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达到消减交通需求总量的目的。

3 结束语

3.1 结 论

TDM主要是对道路设施运行和道路交通需求源头进行有效地管理,合理组织引导交通需求,有效消减非必要需求,使道路系统发挥其最大功效。

兰州市应加强TDM建设:

1)发展高新技术的交通系统管理,建立全市交通监控系统以减少交通堵塞,通过发展出行需求管理体系,减少对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

2)长期坚持必要的TDM。发达国家城市的经验表明,“必要的交通设施建设”和“长期的交通需求管理”两手都要抓,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3.2 兰州市推行TDM的若干建议

为推进兰州市的TDM,目前,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认识并加大TDM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企业团体认识到TDM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交通政策,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汽车化进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发挥巨大作用,提高人们的自觉度。

2)在政策上支持TDM项目。在政策上支持与倡导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等提供及时可靠的道路信息,调整城市土地利用以减少移动交通量等。

3)根据实际交通情况,灵活采用TDM的具体方式。在考虑城市或区域实施TDM时,尽可能选择交通流较集中的中心区作为实施区域。

4)考虑兰州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采用TDM时应区别于国外发达地区,不能照搬照抄。具体在选择TDM方式时,考虑调整交通发生源、变更通勤时间等。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兰州市交通建设若干问题[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3):24-25.

[2]齐博.兰州市主动引导型交通管理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0(5):94-97.

[3]周鹤龙,徐吉谦.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J].城市规划,2003(1):57-60.

[4]陈向辉.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研究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141-142.

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篇3

[關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勘察;安全技术措施

1、概述

项目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2011-2015年建设方案中,十三号线(东西快线)一期:由鱼珠至新塘段,线路长28.3公里。主要功能为对接穗莞深城际线,加强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十三号线(东西快线)二期:由鱼珠至凰岗段,全长31.5公里。主要功能为与首期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快线,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接。我院于2008年11月中标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A标段工程勘察项目。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线路呈东西向,西起白云区槎头,经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最后到达增城市新塘镇象颈岭,线路全长56.2km。十三号线分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为鱼珠站至象颈岭段,线路全长28.8km。共设9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座,平均站间距3.58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A标段是指鱼珠站(不含鱼珠站)至南岗(不含南岗站)站,共包括5个地铁站,5个区间及1段折返线(鱼珠站站后折返线)。全线拟为地下线。车站拟为地下站。

2、勘察地面环境条件和地质情况

2.1勘察地面环境条件

本段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起于鱼珠,出鱼珠站后下穿鱼珠综合市场及黄埔大道东等南行转东,下穿狮子桥涌、厂区、农田及村落等,进入丰乐路站,该站地面大量分布有仓库;出站后不远转北东,后转东南,该段地面主要为农田及村落,行至夏园村时设夏园站;出夏园站后继续沿东南向沿着107国道东行并进入107国道(广深公路),该段地面有大量的汽车及正在施工的BRT工程,路面状况极为复杂,最后止于南岗村。

2.2地质情况

本段岩土分层按岩土大层分为:Qml第四系人工填土、耕植土层;Q4mc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Qel残积层及白垩系紫红色岩层及其各风化带岩层;震旦系混合花岗岩各风化带岩石。断裂及其破碎带本标段在区域上大体沿瘦狗岭断裂走向呈东西向展布,位于瘦狗岭断裂以南的构造区,主体构造呈东西向,由早古生代变质岩中的东西向片理、片麻理及其一系列不对称褶皱,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以及控制萝岗岩体入侵的东西向构造带组成。

2.3主要要求

(1)为不影响市内交通,交通路面只能占用一条车道,施工时间为早7:00至晚20:30。

(2)确保施工现场人员的自身安全。

(3)确保施工现场的交通畅通和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

(4)确保各类市政设施(各类管线和道路)正常运行。

(5)确保施工路线环境零污染。

3、危险源辨识

3.1安全事故隐患的分布

安全事故隐患的分布主要分为3个方面。

(1)勘察沿线上空架设的各类通讯光缆、高(低)压输变线路破坏造成的停电、触电、火灾事故;道路照明设施破坏造成的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标志破坏造成的交通违章事故等。

(2)施工因素造成的来往行人、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和车辆交通安全事故;各类施工设备造成的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施工时高空作业、高空坠物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施工人员穿梭于各施工点间的交通安全事故等。

(3)地下输、供电线路破坏引起的停电、触电、火灾事故;地下通讯光缆破坏造成的各类通讯故障事故;煤气管道破坏引起的煤气泄漏火灾、中毒事故;供、排水管道破裂造成的供水中断、道路淹没、汗水漫延等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事故。

3.2主要危险源

存在的主要危险源为:行人及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和车辆交通安全、机械伤害、高空坠落、高空坠物、触电、火灾、通讯故障、停电停水、道路淹没、污染环境、天然气泄漏中毒、交通通讯设施的损坏等。

4、安全组织管理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采取的主要安全管理办法如下:

(1)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成立了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主管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2名专职安全员,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体系。

(2)坚持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和每天开钻前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3)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和专职安全员施工期间的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4)严格贯彻落实《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和本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5)增加安全资金投入。一是为所有施工人员配置完备的安全防护用品,尤其是安全帽和交通反光背心必须确保每人一套;二是为所有施工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三是夜间施工现场全部按交通规范、规程要求给各施工机台配置了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用品,如锥形标、道路施工标志牌、警示灯等。

(6)认真做好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工作。

(7)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和主要危险源的辨识,建立了包括燃气、高(低)压供电线路受损时引起的触电、爆炸、火灾事故;供水管道破裂引起的供水中断、道路淹没事故;重要通讯光缆损坏引起的通讯中断事故等多项专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8)服从建设方主管部门和监理方的安全监督与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施工期间配备和正确佩带、使用统一的交通安全反光背心和安全帽、工作服等安全防护用品。

(2)在路面和道路两侧施工,勘探点两侧必须设置交通安全隔离墩或安全防护栏,距施工区两端安全距离不小于10m处放置交通安全警示(禁行)标志牌;夜间施工配置红色灯光安全标志,保证施工人员、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

(3)各类机械设备和电器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备、牢固和性能可靠,对缺损或性能不良的要及时更换。

(4)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在施工场地狭窄区域工作的施工机械,进出施工场区要慢行,树立“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思想。

(5)高空(塔上)作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系安全带,严禁向上、下抛扔工具等物品。

(6)开启各类窨井井盖前应清理好井盖周围的杂物,防止坠物砸伤井下作业人员及井下管线;井下作业不允许用明火照明;禁止作业人员敲打、脚踩、触摸井内任何一种管线;严禁井内上下抛扔工具。

(7)开挖坑洞施工,白天必须有醒目的防护围栏,夜晚要有红色灯光警示及防护围栏。

(8)施工场内用电线路、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9)钻孔孔位必须保持与空中架设的输变电线水平距离不小于5m,距通讯及其他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3m。

(10)各钻孔开钻前,必须采用RD400PXL-2/PDL-2管线探测仪进行详细的地下管线探测。在探测的基础上,各钻孔2.5-3.0m以前先用人工开挖,在确认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后再采用机械施工。机械施工中应密切观察钻进情况,严防毁坏由非开挖施工埋设的各类地下管线。

(11)钻探泥浆采用封闭循环方式,并及时打扫、清运。

(12)严格控制施工噪声,特别是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进出车辆禁止呜喇叭。

6、体会与建议

(1)野外勘探施工自2008年11月15日开工,至2008年12月22日完工,历时38天,共完成工程钻探孔416个、进尺15506.5m,水文地质钻探孔14个、进尺1260m,及其他全部设计工程内容及工作量,施工中未发生任何人身伤害、交通安全及其他设施、设备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

(2)培育了公司全员的安全生产文化,树立了牢固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全员安全生产思想理念。

(3)在大中城市中进行轨道交通线路的勘察施工,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人人思想上都能够紧绷安全弦,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严格、细致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就能够有效的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4)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施工中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探索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勘察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也是解决当前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市政道路改造和市政桥隧建设勘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主要办法。

参考文献

[1]鄢泰宁.岩土钻掘工程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罗云.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08.

[3]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A标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2009.

扬州市古运河交通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古运河的交通管理,保证航道畅通和船舶航行安全,发挥古运河在我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江苏省内河交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古运河航道是指北自大运河湾头口门起至瓜州长江口门止。

本办法所称的古运河交通管理,是指为保护古运河航道及其设施,制止侵占、损害航道行为,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保障水上安全畅通所进行的行政管理。古运河航道边坡外侧各10米范围内为交通管理控制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第三条 凡在古运河交通管理控制区从事交通或其他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交通部门是古运河交通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其所属的航道管理、港航监督、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古运河航道、交通安全和运输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交通、水利、建设、环保、规划、公安等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古运河的交通管理工作。

第二章 航道及其设施管理

第六条 古运河航道发展规划应根据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制定。水利、建设等部门在编制各自的发展规划时涉及航道的,应当征得航道管理机构的同意。

第七条 古运河两侧应当加强绿化、美化建设,在城镇等重点地段,沿岸应当建成绿化带、观光带。

临河的单位和个人所有或者使用的建(构)筑物、场地和其他设施,凡有碍观瞻,影响河道环境美化的,应当采取清除、拆除、修缮、粉刷等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第八条 古运河交通管理控制区,以及沿岸绿化带、观光带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在航道两侧岸坡及航道上设点装卸货物;

(二)擅自在航道两侧岸坡挖土、取土和堆放物品;

(三)破坏、损坏沿岸绿化带、观光带;

(四)损坏、盗窃航道护坡、块石、助航标志、宣传牌等航道设施;

(五)在护坡栏杆上带缆系船;

(六)在航道上弃置沉船等有碍航行安全的物体;

(七)擅自在航道水域设置、水上贮物场、寄泊站(区);

(八)竹木排筏在城区段(黄金坝至宝塔湾,下同)停靠、装卸;

(九)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清洗装贮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船和容器;

(十)其他影响、损坏航道、航道设施和交通安全标志的行为。

第九条 凡在航道上空、水面、水下及岸线修建临、跨、过河建筑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标准、防洪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得破坏原有的通航条件和行洪条件。

第十条 修建临、跨、过河建筑设施,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向交通部门递交书面申请及建筑设施所处区域的平观图、断面图及拟建设施的结构图,经交通部门核准同意后方可施工。如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应报上关部门审查同意。第十一条 临、跨、过河建(构)筑 设施的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一)设置码头、栈桥等临河建(构)筑设施必须选择航道顺直段,其外沿线与航道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5米,并不得缩小原有过水断面。码头距桥梁、弯道、航道交叉口的距离不得小于200米。

(二)驳岸、渡口、抽水站(井),应设置在最高通航水位横断面之外,并应满足安全通航要求,不得侵占航道水域。

(三)房屋等临时建(构)筑设施应在航道坡肩向岸内伸进10米,或从现有驳岸外沿线向岸内伸进5米。城镇段城市规划标准大于本规定的,按城市规划标准执行。

(四)跨河建(构)筑设施必须符合防洪、排涝、输水要求和通航技术标准,其桥梁通航净宽不得小于22米,净高不得小于4.5米;桥梁承台的顶部应当设置在最高通航水位以上或者设计河底标高以下,实际河底标高低于设计河底标高的,按实际河底标高计算;对不依附桥梁架设的跨河管道净高不得少于5.5米。

(五)跨河缆线通航净空高度不得小于9米与安全富裕高度之和,其架杆基座的位置自陆域与河口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2米。

(六)空域航道的水下缆线、管道等过河设施,应当符合航道和水下缆线、管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其设施顶部埋设深度应当在设计河底标高以下1.5米

(实际河底标高在设计河底标高以下时,按实际河底标高计算),同时覆盖保护层。

(七)跨河、过河设施应当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由设施所有人或经营人设置标志并予以维护。

第十二条 经批准修建临、跨、过河等建起这(构)筑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放样、施工过程中,应当接受交通部门的监督检查。工程结束后,须经交通及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三条 交通部门在古运河通航水域进行正常的养护作业,包括勘测、疏浚、抛泥、吹填、清障、扫床、打捞、维修航道设施和设置航标等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十四条 进入古运河进行疏浚、吹填等活动的社会工程船舶,其所有人应持有关证件向交通部门申报登记,并征得河道主管部门同意,由交通部门发放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第十五条 古运河管理控制区内任何单位、个人因生产排放、码头装卸作业造成航道淤浅的,由责任单位、个人负责疏浚。

第三章 交通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 在古运河上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排筏排放油污水、生活污水时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船舶应当设置污水物贮存装置和集油或者油水分离装置。

第十七条 100吨级以上船舶禁止进入古运河。在古运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期间,船舶应当减速航行,不得影响防洪设施的安全。

第十八条 船舶、排筏设施航行、停泊、作业,应当遵守交通安全标志的规定。未设置限泊、停泊标志的航段,禁止船舶、排筏、设施顶靠停泊。

第十九条 船舶、排筏、设施进入古运河航道,应当沿本船(排筏、设施)右舷一侧行使。船舶对驶相遇,应当各自向右转向,互从左舷通过。

禁止艇、排筏、设季在桥梁险段、弯曲航道、船闸引航道交会、追越或并列行驶。

船舶在追越他船时,其他船舶不得追越上述船舶。

第二十条 船舶拖带航行,应当采用单排一列式。其拖带量每千瓦不得大于11吨,被拖带的船舶不得超过12艘。

机动船拖带的排筏宽度不得超过米,长度不得超过150米,排筏进入城区航段,应当事先报告港航监督机关,在核定的时间内通过。

第二十一条 禁止船舶在航道内过驳作业。

第二十二条 古运河两侧的渡口应按照谁经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渡运的安全管理,自学接受港航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

第四章 运输管理

第二十三条 从事水路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交通部门核发的营运证件。经营客运、旅游航线的经营者,应当按交通部门核定的航线、站点运行、停靠和上下旅客。

第二十四条 在古运河沿线从事营业性港埠业务的应当经交通部门批准。搬运装卸作业必须在交通部门核定的码头、港区内进行。

贮运危险品的港口、码头、船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二十五条 交通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古运河沿线港口、码头、站场等货物集散地的货物集疏运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保证运输效能的充分发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由交通、水利、建设、环保、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责令其改正、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栓》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扬州市交通部门负责解释。

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篇5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指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安全运营而设置的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列车、车站设施、车辆段(场)、主变电站、控制中心、管线缆通道、机电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设施。

本办法所称保护区,是指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设立的保护区域,包括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

第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安全运营、规范服务、高效便捷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制定并公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和乘客守则;

(二)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的服务质量、行车安全、保护区安全、站容秩序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发布年度运营情况评估报告;

(三)组织制定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受理公众对运营单位服务质量的投诉,依法查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五)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保护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违反保护区安全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

(六)统筹协调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接驳优化;

(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市公路管理机构受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保护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建设、安全监管、公安、消防、人防、卫生、价格、城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实施本办法,并负有安全宣传教育、协助组织抢险救援等职责。

第六条 运营单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对实行特许经营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通过与特许经营单位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运营单位应当提供安全、连续、便捷的运营服务,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主要岗位的服务作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保障运营秩序,依据运营服务规范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

(三)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运行状态符合设计标准,满足安全、稳定和不间断运营的要求;

(四)保障车站公共服务设施正常使用,并维护车站和列车的环境卫生;

(五)负责本办法规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六)制定并组织实施各类专项应急预案;

(七)建立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制度,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控信息系统,保障运营条件;

(八)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运营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妨碍运营服务或扰乱运营秩序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协助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章 运营管理

第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工程初验;初验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综合调试和安全测试,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试运行期间不得载客。

第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试运营前,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开展工程质量、消防、安全、人防、卫生、环保、城乡规划、供电、档案等项目的验收。验收合格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经评审,符合试运营基本条件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运营单位开展不少于1年的试运营。

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调试。

建设单位应当将测绘与地理信息等资料(数据)提交测绘与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经验收合格,且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在试运营期间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的,可以投入正式运营。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向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沿线、站台、站厅、电梯、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标志标识。周边物业的所有人、使用人应当予以配合。

运营单位应当在车站和列车内配置消防、防爆、反恐、报警、救援、疏散照明、逃生、防护监视等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保证其完好有效。

第十一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线路、时间、站点运营,并提交相关基础运营数据。

运营单位应当将列车时刻表、换乘指示等公布于车站和列车内醒目位置。列车因故延误或经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调整首末班车运营时间的,运营单位应当通过车站、列车广播系统及媒体等途径及时告知公众。

第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宣传安全乘车知识,做好行车安全提示;

(二)及时并清楚播报运营线路、站点,积极疏导乘客;

(三)维护车内秩序;

(四)在列车内设置供老、弱、病、残、孕和怀抱婴幼儿的乘客专用的座位,配备装盛呕吐物的卫生袋;

(五)在车站、列车内醒目位置公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以及禁止携带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或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目录。

第十三条 运营单位应当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度,配备专职卫生管理人员,按要求设置废弃物容器,保持车站、列车等责任区清洁,落实通风、空气质量检测等卫生管理措施,保证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运营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标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地面线路列车运营时的噪声污染。

第十四条 运营单位应当执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票价,提供购票票据,认真执行查验票证规定。乘客应当持有效车票乘车。越站乘车的乘客应当主动补交越站乘车部分的票款,未购票或遗失、折损车票的乘客应当主动按照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补交票款。

对不按前款规定主动补交票款的乘客或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购买优惠票的乘客,运营单位按照前款规定收取应当补交的票款,并按照越站乘车部分或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加收五倍票款。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乘车和有其他逃票行为的乘客,其有关信息可以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不能正常运营时,乘客可持有效车票要求运营单位按照当次购票金额退还票款。

第十五条 乘客应当遵守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公共秩序,服从和配合运营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爱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出现故障或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疏散乘客时,乘客应当服从运营单位工作人员的引导,快速有序地疏散。

第十六条 禁止携带下列物品和动物进站,违反规定者,运营单位应当拒绝其进站乘车:

(一)重量、体积超过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的物品;

(二)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或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三)犬只、活禽等可能妨碍他人安全的动物(有识别标志的服务犬除外);

(四)有严重异味、外表尖锐或其他易污损设施、易损伤他人的物品;

(五)影响公共安全、运营安全或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禁止携带的其他物品。

第十七条 禁止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擅自在车站内摆摊设点,擅自在车站或列车内兜售或派发物品、报纸、广告、宣传品等;

(二)在车站或列车内吸烟,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及乱扔果皮、纸屑、包装物等;

(三)在车站、列车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上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乱悬挂物品等;

(四)在车站或列车内躺卧、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等;

(五)在车站或列车内使用滑板、溜冰鞋;

(六)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公共环境卫生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 精神病患者、学龄前儿童、醉酒者应当由其监护人或健康成年人陪同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权拒绝其单独进站乘车。

第十九条 电力、通信、供水等相关单位应当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用电、通信和用水等需要。

第二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运营。不能及时排除故障恢复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组织乘客安全疏散或换乘,乘客不得在车站或列车内滞留,不得干扰和影响抢修工作。

第二十一条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接受乘客投诉。

运营单位对乘客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投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二十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对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进行服务质量考核评议。具体考核标准和评议办法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应当考虑安全运营需求,预留必要空间确保安全便捷的换乘和疏散,同时为建设保护区安全监控设施提供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运营相关内容应当通过运营安全论证审查。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设计、安装、建造应当符合国家、省、市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应当根据运营安全需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第二十四条 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范围包括地下、地表和地上。

控制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米内;

(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所等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10米内;

(四)城市轨道交通过江、过河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100米内。

特别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地下工程(车站、隧道等)结构外边线外侧5米内;

(二)高架车站及高架线路工程结构水平投影外侧3米内;

(三)地面车站及地面线路路堤或路堑外边线外侧3米内;

(四)车辆段用地范围外侧3米内;

(五)高压电缆沟水平投影外侧3米内。

因地质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范围的,需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实施规划许可时,应当注明保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作业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时,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保护专项施工方案,在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后方可按方案施工:

(一)新建、改建、拆除道路、建筑物、构筑物;

(二)从事基坑(槽)开挖、顶进、爆破、桩基础施工、灌浆、喷锚、勘察、钻探、打桩、降低地下水位等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设施安全的作业;

(三)敷设、埋设、架设排污、排水、泄洪沟渠及电力隧道、高压线路等管线和其他需跨越或横穿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

(四)开挖河道水渠、打井取水;

(五)在过江、过河隧道段水域抛锚、拖锚或从事疏浚作业、采石挖沙等作业;

(六)堆物、取土等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的活动;

(七)其他可能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活动。

上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有较大影响的,作业单位应当在征求运营单位意见前,组织专家对轨道交通保护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

提交审查的轨道交通保护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含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监测及轨道交通保护动态监测方案、应急预案等内容,并同时提交经批准的设计方案。

第二十七条 作业单位在保护区内作业前,应当与运营单位签订相关安全协议,落实轨道交通保护专项施工方案中各作业分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及专项费用。作业过程中出现危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情况的,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向运营单位和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当通知运营单位,共同确定是否终止各项防护和监测措施。

第二十八条 运营单位在不停运的情况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对运营安全有重大影响,或进行重大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路、车辆段、停车场实行封闭管理,对高架线路设施设置警示标志。

高架线路桥下空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或按隔离要求进行绿化。因公共利益需要对高架线路桥下空间进行使用的,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并应当为高架线路设施日常检查、检测和养护维修预留条件。

第三十条 在城市轨道交通特别保护区内,禁止进行建设活动,但按照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办理了相关手续的`交通、市政、园林、环卫、人防相关建筑、设施的改(扩)建工程以及轨道交通相关物业建设、连通工程除外。

第三十一条 作业单位在轨道交通保护区外使用塔式起重机、吊机等吊装机械进行起重作业的,应当确保其作业范围或器械倾覆范围在轨道交通地面及地面以上设施结构外边线外侧6米范围之外。

第三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组织人员对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定期报告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

运营单位在巡查中发现有危及或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要求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采取措施消除妨害,并及时报告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

运营单位可以进入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内作业单位的施工现场查看,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作业的,应当通知作业单位立即停止作业。

第三十三条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接到运营单位有关危及或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行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处理。对危及或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应当责令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消除妨害。

对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施工作业,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进入作业现场进行检查,询问有关人员,调取、复制与作业有关的资料,相关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或阻挠。

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通风亭、疏散通道30米范围内存放易燃性、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

禁止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前广场、出入口周围5米范围内堆放杂物、乱停车辆、揽客拉客以及从事其他妨碍乘客通行或救援疏散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设置广告设施或商业网点,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布局方案,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广告设施、商业网点应当采用防火材料,并符合消防要求。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安全检查。

第三十六条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或运营安全的行为:

(一)移动、遮盖或损毁各种标志设施、测量设施;

(二)故意干扰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讯频率;

(三)拦截列车、阻断列车运行;

(四)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开关装置,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或安全装置;

(五)采用妨碍、破坏车门、屏蔽门开关功能或其他方式妨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正常工作;

(六)在轨道上放置、丢弃障碍物,向列车、工程车、轨道、通风亭、接触网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投掷物品;

(七)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弯道内侧修建影响行车视线的建(构)筑物或种植有碍行车视线的树木;

(八)擅自进入轨道、桥梁、隧道、通风亭或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九)翻越或毁坏隔离围墙、护栏、护网、闸机、列车、安全门、屏蔽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十)强行上下车;

(十一)在车站、列车车厢、通风亭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点火;

(十二)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

(十三)其他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或运营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运营单位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运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安全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列车驾驶、调度、行车值班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规范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携带的物品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规范由市公安机关指导运营单位制定。市公安机关应当对运营单位的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接受、配合安全检查。对拒不配合检查或携带禁止携带物品进站的乘客,运营单位应当拒绝其进站或责令其出站;对强行进站或拒不出站、扰乱公共秩序的人员,运营单位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九条 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运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发生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灾害后,城市轨道交通停止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运营条件后,方可恢复运营。

第四章 应急处理

第四十条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安全监管、城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试运营之前,制定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人民政府组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应急保障联运机制,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服从并配合实施应急保障联运工作。

第四十一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试运营之前,制定地震、火灾、水灾、停电、卫生防疫、反恐、防爆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储备救援物资,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安全监管、公安、城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四十二条 因节假日、大型活动等原因造成客流上升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解客流。

遇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严重影响运营秩序,危及运营安全的紧急情况,运营单位可以采取限制客流的临时措施,及时向社会公告,并向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公安机关报告。

第四十三条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其他突发事件时,运营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置,并组织乘客疏散,迅速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向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市公安机关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暂停运营或暂停部分路段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客运协调和安排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事故所在地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电力、通信、供水等单位,应当按照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各自职责,协助组织抢险救援。

第四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运营单位应当先行抢救人员,及时排除故障,维持现场秩序,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市安全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场进行勘察、检验,依法进行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十条第一款,未按规定设置相关标志标识的;

(二)违反第十一条,未按规定运营,未提交相关基础运营数据或未及时告知首末班车运营时间调整的;

(三)违反第二十一条第二款,未在规定时间对乘客投诉作出答复的;

(四)违反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未按规定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任职考核的。

第四十七条 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十条第二款,未按规定配置相关设施并保证其完好有效的;

(二)违反第四十一条,未按规定制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或储备救援物资,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的。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运营单位进行劝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九条 作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可抄告建设、城乡规划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一)违反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未按规定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保护专项施工方案并取得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未按规定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的;

(三)违反第二十七条,未按规定落实相关作业要求的。

前款所列违法行为造成损失的,由作业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二十八条,未按规定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二)违反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未按规定实行封闭管理、设置警示标志的;

(三)违反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未按规定组织巡查并定期报告的。

运营单位违反第四十三条第一款,未按规定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使用高架桥下空间时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第三十条规定,在城市轨道交通特别保护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由作业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事业组织实施。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属于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负责实施。

第五十四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权利、徇私作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监察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篇6

杭州市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若干规定

2008年03月21日 16时04分56

主题分类: 交通运输

“货物运输”

杭州市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若干规定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42号

《杭州市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若干规定》已经2008年2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蔡奇

二○○八年三月十八日

杭州市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管理,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范围内(以下统称市区范围内)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站(场)经营],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鼓励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经营。

第四条 杭州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货物运输及货运站(场)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物价、税务、质监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做好道路货物运

输及货运站(场)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的物流配送运输,是指经营者使用2吨以下(含2吨)小型货运机动车(以下简称小型物流配送车)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活动。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道路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对市区范围内的小型物流配送车总量进行调控。

申请从事物流配送运输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货运经营许可。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市区范围内物流配送运输的货运经营许可实行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实行服务质量招投标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具体办法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 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取得货运经营许可的物流配送运输经营者,应当在确定的期限内按照承诺的服务质量提供服务。期限届满后,物流配送运输经营者应重新申请取得货运经营许可,方可继续经营。

本规定施行前投放的确定货运经营许可期限的小型物流配送车,货运经营许可期限届满后,物流配送运输经营者应重新申请取得货运经营许可,方可继续经营。未确定货运经营许可期限的小型物流配送车报废后,物流配送运输经营者应重新申请取得货运经营许可,方可继续经营。

第八条 鼓励货运出租汽车经营者整合现有车辆资源,逐步使用小型物流配送车从事物流配送运输。

本规定施行前投放的货运出租汽车应遵守《杭州市货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的规定。货运出租汽车的货运经营许可期限届满或车辆报废后,货运出租汽车经营者应按规定重新申请取得货运经营许可,方可继续经营。

第九条 物流配送运输的货运经营许可权在有效期内可以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转让。

第十条 依法批准投放的小型物流配送车的技术条件和外观标志标识应符合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统一要求,其外观标志标识应保持完整和清洁,不得随意改变。除已投放的货运出租汽车外,小型物流配送车不得装置顶灯和计价器。

其他运输车辆不得设置、喷涂与小型物流配送车相同或近似的外观标志标识。

第十一条 小型物流配送车不再从事物流配送运输的,应由小型物流配送车所有人清除外观标志标识,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注销车辆营运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注销小型物流配送车专用号牌。

第十二条 禁止利用小型物流配送车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活动。

物流配送运输经营者承接单件货物的,其体积不得少于0.25立方米,或面积不得少于

1.2平方米,或长度不少于1.8米,或重量不小于40公斤,但不得超过限载规定的体积和重量。

第十三条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许可的小型物流配送车核发专用号牌,实施道路交通管理时应考虑其合理通行问题,为其通行、停靠装卸货物提供便利。

货运需求频繁的商厦、超市、专业市场、商务楼等应在经营区域内设置必要的专用装卸货物泊位。没有条件在经营区域内设置专用装卸货物泊位的,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许可,可以于非交通高峰时段在附近支小路或人行道临时停车和装卸货物。

第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运输经营者为本单位生产经营服务的货运车辆应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车辆营运证,但不得从事为本单位生产经营服务以外的运输经营活动。其驾驶人员应取得从业资格证。

第十五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的危险货物专用车辆应安装和使用行车记录设备,并建立行车记录设备分平台,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监控。

危险货物专用车辆应随车配备与所运危险货物相适应的安全卡,安全卡应载明所运危险货物的名称、危险性、储运要求、防护措施、泄漏处理方法和灭火方法,以及安监、消防、化学急救、医疗急救、环保、交警等部门和经营者的联系电话。

第十六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其中具备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的数量均不得少于本单位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专用车辆数。

第十七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建立危险货物专用车辆技术档案、从业人员档案以及安全管理台帐,其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停车场地应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对危险货物专用车辆进出场进行安全检查并予以登记。

第十八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不得使用罐式危险货物专用车辆或者运输有毒、腐蚀、放射性危险货物的专用车辆运输普通货物。其他危险货物专用车辆可以从事食品、生活用品、药品、医疗器具以外的普通货物运输活动,但应对危险货物专用车辆进行消除危险处理,确保不对普通货物造成污染、损害。危险货物不得与普通货物混装。

第十九条 从事货运站(场)经营的经营者应具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并经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货运站房、仓库、场地等设施。其中租用场地的,应取得1年以上(含1年)的场地使用权,租用场地从事货物集散服务的,应取得5年以上(含5年)的场地使用权。货运站(场)经营者从事货运配载服务、货运代理服务的,其经营场所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从事仓储理货服务的,其经营场所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

第二十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的营运货运车辆应按规定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审验。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货运站(场)经营者应按规定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信用考核,信用考核办法由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制定。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物流配送运输经营者违反第十条或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违反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或第十八条规定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违反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每逾期1个月(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的,可按每辆车100元处以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第二十五条 萧山区、余杭区应当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各县(市)道路货物运输及货运站(场)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篇7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对公交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有深刻的体会,如大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矛盾、运修分离及其带来的保修费用核算问题、集中营运与单车核算的矛盾、员工绩效考核、政府成本规制等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各家公交的做法与特点,已形成了一套贴近公交行业的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为促进交流与合作,苏州市大创信息运用有限公司决定参加“2010广州国际交通展览会”,详细展出系统的各项功能,期待与各公交企业共同探讨与分享。

苏州大创公司,诚邀您的光临。

2010年1月

参展系统简介

系统根据公交企业业务功能划分为9个模块,分别是基础管理、营运管理、票务管理、机务管理、保修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

员工基础资料管理,通过员工的业务数据统计汇总为评定员工技能等级、制定分配收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营运管理:

灵活的车班计划编排、直观的行车日报调度,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营运调度模式;

票务管理:

客票的收、发、用流程管理,实现票、款一致,车、班、人的营收精准统计;

机务管理:

车辆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车辆维护计划自动编排和实时监督;通过车辆技术性能、材料费用的同比和环比,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发动机和轮胎的实现专业化管理;

保修管理:

车辆修理流程管理,采用电子料单功能实现单车费用核算;通过修理质量管理,实现修理工修理质量评比;

物资管理:

物资仓库流程管理,解决管理中货帐分离、暂估入库、代销料、对消料等难题;通过基于手持式移动平台的材料条形码管理,实现材料收发、盘库等业务的零输入;

人事管理:

主要包含人员的档案管理、人事调动、职称职务管理、劳保管理、员工业务配置、员工考勤、工资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的集中化统一管理,轻松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节约管理时间,降低管理成本;

安全管理:

包括违章管理、投保管理、事故管理、理赔赔付管理等。严格管理车辆违章事件的登记、处罚、评比;管理投保、报案、伤人及客伤处理、理赔、赔付等所有过程;

报表管理:

贺州市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研究 篇8

关键词:贺州市 交通网络 一体化

贺州市是连接粤港奥的后花园,贺州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对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实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贺州始终坚持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为解决交通滞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及时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实行交通建设项目领导跟踪服务协调制,并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努力构建交通枢纽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其主要通过以下来渠道来完成。

1 构建湘粤桂三省区域性中心枢纽城市

广贺高速公路贺州段是经过自治区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重要交通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公路第14条横向路线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是广西高速公路网“四纵六横”主骨架中的重要路段,与全面开通桂梧高速公路和323国道改造,以及开通的洛湛铁路和贺江复航工程,共同构造成贺州“五龙出海”通道建设新格局。广贺高速全线通车后,贺州到广州的行车时间约为2.5小时。这条高速公路与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323国道改造工程,以及开通的洛阳至湛江铁路和贺江复航工程,比作是5条巨龙奔腾向海,共同构建贺州市“五龙出海”的交通新格局。

2 购建通向粤港澳和东盟的高速运输通道

“十一五”以来,广西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首府南宁为中心和以沿海港口为龙头,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组成,通往国内尤其是周边省份和东盟国家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总体框架已初步形成,西南出海大通道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底,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751公里,到2015年将达到50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4202公里;我区港口已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建成民用和军民合用机场6个,已开通168条国内国际航班和区内支线航班。贺州通过开通了铁路、5小时高速公路到达制,以及正在筹建的贺州飞机场等运输通道,构建成快速运输通道。

3 交通网络促进区域一体化

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下的今天,加强地区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变得极为重要,而交通网络一体化更是重中之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积极推进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以及深度和广度,从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广西交通网络建设正有力促进这一进程快速发展。

单就铁路而言,到2012年,区内运营里程将达到3550公里,其中复线1200公里,广西及周边铁路运输网络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这对于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渐成形,广西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来自我国中部、东部和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国家的人流物流将愈来愈多地在广西中转,物流及人流大量增加所带来的信息流又将促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

广西将在2015年内真正确立“国际枢纽”的地位,既面向东南亚,又沟通我国中东西部地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战略目标。

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首个项目开工、打造连接西北的出境铁路通道、沿海铁路扩能实现北部湾城市群1小时可达。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开工了一批总投资500多亿元的重大交通项目,启动了多项交通发展战略,这意味着广西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进程正加速推进。

4 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

4.1 出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步伐。在制定“十一五”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贺州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南北贯通、五龙出海”目标的决定》,从2005年开始开展为期三年、总投资112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目前基本建成连接广东的公路通道。目前,该市开通的洛湛铁路贺州段、桂梧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等相续开通,目前还在抓紧时间搞好永(州)贺(州)高速公路、贵州至广州铁路经过贺州段列入国家、自治区的“十一五”规划。

4.2 拓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及时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申报立项等工作,积极向国家争取资金改善交通设施。如总投资25亿元的洛湛铁路贺州段、总投资20亿元的桂梧高速路平鐘段均属国家投资,2006年分别已完成投资11亿元和5.5亿元。同时,通过特许权(BOT)方式向国内外市场开放交通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择优选择投资商,拓宽道路交通投融资渠道。如总投资26.5亿元的桂梧高速公路钟马段和总投资30.85亿元的广贺高速路贺州段均是通过BOT方式建设的,目前进展均十分顺利。

4.3 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公路养建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公路分级管理的责任,并探索农村客运新模式,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通过分片区的方式运行近20条农村客运班线。同时,规范营运三轮车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全面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及时整治隐患,完善交通标志牌,做到标志齐全、设置合理、防护得当,大大地降低了事故的发生及伤死率。

交通一体化的形成,将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贺州交通网络一体化的打造,适应了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贺州这个年轻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正逐渐成为湘粤桂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城市。

参考文献:

[1]吴利金,赵国锋.广佛同城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实践[J].西部交通科技,2011年第4期.

[2]张卓宁.加快哈尔滨市交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14期.

上一篇:意犹未尽的秋游450字作文下一篇:《朝花夕拾》2014中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