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缀小学作文

2024-07-12

点缀小学作文(通用8篇)

点缀小学作文 篇1

数百朵玲珑细致、洁白无瑕的小花,松松散散聚在一起,宛若无际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似雾般朦胧,极具婉约、雅素之美,又如爱人的呼吸般温柔动人。微风吹过,清香四逸,更显温馨。它,就是最渺小的——满天星。

它在夏季的炎阳下潜滋暗长,抽出花茎,开出白花。单朵的花小极了,远远望去,就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小星星,密密麻麻,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绿叶丛中。那微小而细腻的花瓣宛如经过细心雕琢的朴素淡雅的小碎花。仔细观察,发现每一朵都是由5~7片组成的,每一片都形成近似爱心形的长花瓣,花心是淡绿色,花蕊则是白色。一团团,一簇簇紧紧环抱在一起,共同点缀着绿叶丛。

这么素雅的花却只能做陪衬,永远也当不上主角。即使是陪衬,它也是谦逊的,也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才具。它从不为自己的小而自卑,努力顽强,坚持不懈,才拥有了兰,梅,菊等所没有的宏伟气势。它努力绽放心灵的花朵,即使人们忽视它,它也要做得最完美,最极致。就算做点缀也要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存在,和它淡淡的幽香……

点缀小学作文 篇2

关键词:数学文化,点缀,小学课堂

说到数学, 对大部分人来讲就是枯燥乏味甚至于无聊其实, 数学是一种文化, 在我们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着传递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将数学文化融入生活和学习, 加强并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 以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笔者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 发现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让数学文化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联系生活数学促进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数学应用极其广泛,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数学课堂中, 我们可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作为探究的对象, 或者将书本中的知识延伸至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在2010年下半年永嘉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送教下乡活动中, 一位老师在上“认识百分数”这节课时, 从学生熟悉的打地鼠比赛着手, 结合生活中的标签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最后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成语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位老师的题目是这样设计的:看下面的成语, 你能写出相应的百分数吗?

半壁江山百发百中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一箭双雕九牛一毛

题目一出示,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个个很兴奋, 有几个活跃的学生随口而出:原来成语里也有百分数啊!太有意思了!接着, 学生不由自主地计算成语里的百分数.最后学生汇报交流, 唯独九牛一毛, 无人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课后查字典, 理解词义再计算百分数.学生就在这些隐含百分数的成语中进一步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此题设计巧妙, 听课老师也觉得眼前一亮, 都为此设计赞不绝口.这位老师巧妙地设计此环节不仅是本节课的闪光点, 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 学会用“数学去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了解数学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二、借用数学“历史”充实课堂教学

既然说数学是一种文化, 那么它应该是历史悠久的, 几千年的历史风霜使得数学文化积淀得越发厚实.这一笔宝贵的财富可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也能体现教师和学生数学素养的优劣与否.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数学老师, 对数学的发展历史应该有深入的研究, 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而巧妙地渗透数学历史文化, 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数学、钟情于数学.

如在讲授“乘法的认识”这节课时, 教师将相关的数学史融入到教学中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已经认识了“2+2+2+2+2+2”表示“6个2相加”后, 教师出示“3+3+3+3+… (40个) ”后, 学生们觉得这样的加法算式写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趁机引出乘法:“我们将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用一种新的运算方式来表示, 乘法”.这时学生已有一点兴趣了, 教师接着又问:“乘号是怎么来的呢?又是怎么写的呢?”用讲故事的方式, 娓娓道出关于乘号的来历: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 因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乘.因为学生对特殊的, 不一样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因此当教师提到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时, 学生的积极性显得更加高涨, 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运用数学美学激活课堂教学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拥有至高的美.”数学中蕴含着很多美的东西, 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去观察和发现.数学中的美不仅能让教师的情操得到陶冶, 也能让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 欣赏美, 体会美.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渗透数学美学教育, 首先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 要有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意识.

教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很巧妙地体现出了数学的美学因素:一开始, 教师就出示了很多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问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初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形特点.接着教师用出示一些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非常美的图案, 通过课件演示, 使得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轴对称慢慢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美丽图形, 课堂也一下子变得活跃轻松.这时再强调一下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中的美学, 展现了不同形式的数学文化,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 数学文化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对数学文化有了了解, 就会更加靠近数学, 也为数学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让数学文化点缀我们的课堂, 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本色, 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探索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我们应该要多翻阅资料, 多积累数学文化, 从而加强数学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更好地让数学文化走进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武艳敏.让数学文化走进小学课堂[J].小学教学设计 (数学卷) , 2008 (218) :42-43.

[2]叶玉妹.渗透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J].华夏教育, 2009 (7) .

[3]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用游戏点缀小学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 游戏 兴趣 思维 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枯燥而系统的学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小学生,他们活动好动,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学生自然会觉得数学知识抽象难懂,数学教学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而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顺应学生的天性,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将游戏与数学结合在一起,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教学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之中,这样的教学更富有生命活力,成为学生以生命个体参与的教学。可以说游戏的参与让整个数学教学更加活泼、更加有趣,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活动。

一、游戏成为学生兴趣的激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而低效的,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相反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滋生厌倦情绪,最终对数学学科彻底失去动力。为此我们要善于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在一系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活动中展开数学知识学习,让游戏成为学生兴趣的激发点。

(一)游戏导入,乐于参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课伊始,其精神状态还处于高度兴奋阶段,虽然人在课堂,但心思却不在课堂,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游戏的娱乐性吸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与学生做个游戏,先给出数字843,让学生思考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后回答能。此时可以让学生出一个多位数,经过计算后考考老师。学生逐个报数,他们都认为教师同样需要经过长时间计算,但是教师却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这样的游戏充满师生互动,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学生自然会很快将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学习。紧接着教师因势导入,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能不能不用计算,一下子就准确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纷纷摇头,这样自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新知学习。

(二)游戏教学,爱上学习。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在一节课中难以保持长久集中的注意力,随着教学深入,学生注意力会分散,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学科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是教学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更要重视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游戏灵活贯穿教学中,在恰当时机抛出,才能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之中,兴趣更浓厚。如学习认识基本图形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介绍基本图形,教学枯燥,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这些基本图形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更多富有新意与个性的图形。这样的数学游戏活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集操作性与思维性于一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寓教于乐,学生更爱参与其中,更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动手的乐趣和思考的乐趣,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所在,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让游戏真正成为学生兴趣的激发点。

二、游戏成为学生思维的触发点

数学学科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思维能力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不只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会数学思维。游戏寓教于乐,不再是单纯地讲解知识,而是将知识寓于一系列直观有趣的游戏之中,更具实践性与创造性,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这样的学习才是快乐而高效的。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知识讲解,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融为一体,学中玩,玩中学,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独创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游戏成为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如一年级学习“分类”时,对于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念抽象难懂,学生往往难以深刻理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设计富有创造性与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如送玩具回家,将车停入停车场等一系列游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寓于简单熟悉而直观的生活事物之中,寓于直观生动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之中,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的思维氛围,引导学生将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氛围感染下展开深入而主动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概念,而是经历过思考后深入理解概念本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又如学习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时,不必直接告诉学生1厘米、1米有多长,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设计成猜想类游戏活动,让学生猜测一下教室内桌子的长与宽、课本的长与宽、椅子的重量、钢笔的重量等,然后组织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称一称。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认为活动更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推测能力与验证能力。

总之,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更符合小学生生性活泼的特点,更能彰显出数学的生命活力,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着力点,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与快乐学习,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而快乐,这样才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红英.小学数学课堂游戏教学的探索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62-63.

[2]赵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例谈[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89-90.

点缀小学作文 篇4

光辉璀璨的祖国,壮烈的英雄豪杰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伟大神圣的祖国,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鲜红的旗帜。绚丽寥廓的祖国,让我们青年才俊的满腔热血来点缀锦绣的山河吧!

童年无知的我,尽情地狂欢,尽情地投入电脑游戏里,尽情地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然而,每当我享受着先进科技所给予的乐趣时,我并无为此联想祖国的科技造诣。每当我享受着家庭的天伦之乐时,我并无为此居安思危回想起革命烈士所造就给我们的幸福。每当我品尝着丰富的盛餐时,我并无为此回想起祖国发展的峥嵘岁月。

后来,通过祖国历史的渗透,终于参透一切了。是谁给予我们永恒的幸福?是谁主宰在我们的浮沉?是谁坚贞不屈地守护着我们?就是那伟大的祖国,宛如我们的母亲。如今,我们面临着钓鱼岛事件,我们那位伟大的母亲却遭受着蹂躏,遭受着浅踏,遭受着凌辱。或许她在凄清的角落里哭泣着,悲鸣着,呻吟着,钓鱼岛重归自己的襁褓便是母亲承载已久的梦想。当今时代,何人能够为这位伟大的母亲分忧呢?唯有风华正茂,青春芳华的我们。于是,我便树立一个伟大的宏愿:“我将来必定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以出色的外交策略把强虏灰飞烟灭,让属于伟大母亲的钓鱼岛投入祖国的襁褓,让钓鱼岛的重归来点缀祖国的锦绣山河……”

追溯祖国崛起的艰难步伐,回顾祖国上下五千年光辉璀璨的神圣历史篇章。一幕幕鼓角争鸣的激烈争夺战争烙印在我们的心中,一幕幕大一统的辉煌高潮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幕幕太平盛世的辉煌局面映入我们的眼帘。多少英雄豪杰用鲜红的血液染红祖国的旗帜?多少英雄豪杰用自己的血肉来筑造成连绵纵横的民族长城?多少英雄豪杰用余生的力量主宰国家的兴衰?多少英雄豪杰用亢奋的嗓音奏响祖国统一的号角?他们都承载着夙愿,就是坚贞不屈地守护着属于祖国的疆土,属于祖国的锦绣山河,但愿祖国能够永恒的统一,不再遭受外敌的蹂躏。如今,钓鱼岛事件爆发,祖国再次遭受外敌的蹂躏,祖国再次遭受外敌的浅踏,祖国再次遭受外敌的威胁。昔日抗日扞卫祖国的英雄烈士们早已远离人间,唯有意气风发,青春芳华的我们健在。前辈们深邃的眼神里似乎对我们寄予着保卫祖国的无限期望,对我们流露着无限的感慨。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遐想,为了实现名族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祖国上下五千年承载的统一梦想,我定会苦心钻研,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夺回岛屿,扞卫祖国,不惜饱受磨难,不惜千磨万击,不惜粉身碎骨,依然追逐自己的遐想,偿还祖国的梦想……

情感散文:心的点缀 篇5

想念你,真的不需要理由,那只是一种感觉,随时乘我不备,就会窜入我的脑海,直达我的心脏。想念你,真的不需要原因,那只是一种感觉,时时刻刻都会惦记你的身体,担心你的全部。

七夕之夜,既是你的诞辰,又是一个见证爱情的时刻,多么希望这一刻,在我的身边有一个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陪伴着我啊,看着夜空下那皎洁的月光,不由让我心生一丝挂念,想念着,回忆着,曾经一起走过的路,度过的光阴,这有何尝不让我心生一丝幻想呢!

美妙音乐点缀精彩课堂(模版) 篇6

摘要:音乐与文字之亲缘关系渊源已久,《诗经》、“乐府”、“元散曲”无不可吟唱。音乐与文学一直相伴成长。音乐是无字的文学,文学是有字的音乐。语文是文学艺术的天地,我常在语文课上用音乐诠释文字,让学生收获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受。当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感触无法言说时,用音乐适当地敲击,会发出震荡有节奏的旋律,让语文课变得灵感动人,学生们乐在其中,真是妙不可言。

关键字:音乐;语文教学;学生;课堂

音乐是奇妙的,无论是雄壮激越,还是婉转缠绵,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及名人都极为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雨果也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要使学生用心灵、用真情去拥抱作品,就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境,营造与其作品相适应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作品中去,忘却自我,与作者和教者“声气相投,心心相印”。创设情境的方法当然很多,用音乐的魅力来“披文以入情”,“感情是向感受情说话”(费尔巴哈),则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颤,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音乐其实就是人类心灵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寄托者作者浓厚的感情。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领悟作者的情感。怎么样才能使作者、老师、学生三者的心声变成美妙的交响乐呢?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凌练的歌词,很容易让学生所接纳。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让语文课变得诗情画意,充满美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实践证明:无论对于哪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教学中渗透进音乐,都能发掘兴奋点,促使其反应的敏捷,思维的活跃,心灵达到美的境界。这对于我们作教师的在备课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将音乐巧妙地引入课堂将成为一门备课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斟酌:

一、引入音乐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其目的是激趣启思。教师若能设计一个具有创意、富有魅力的教学引言,做到先声诱人,引人入胜,就可以奠定这堂课成功的基础。利用音乐引入新课,使学生较快低进入文章索要描绘的意境。

例如,我们在学习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时,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教学这一课时,先请学生欣赏《歌唱祖国》,放第二遍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同时教室里想起了轻轻的节拍声。学习课文的感情基础奠定了,后边的教学老师教得自如,学生们学起来也轻松,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知识的殿堂。

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让我们来静心聆听一首歌曲好吗?”随后《我爱米兰》的深情旋律回荡在教室里。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绽放出兴奋的笑容,我听到有的同学轻声哼唱的声音……曲已尽,意未尽!此时,我适时地抛出话题:“歌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把米兰比作老师?”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的平凡、伟大,人们对教师的尊敬、爱戴,其实都已经自然地流淌在学生的表达中。“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刘绍棠写的《师恩难忘》,认识他的老师。”这样的导入应该说是水到渠成。刘绍棠的老师是这样的以为老师呢?为何说“师恩难忘呢?”学生的兴趣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再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真意切、意境优美的诗歌。那淡淡的花香,代表了同学们诚挚的心愿,是对老师真诚的爱。教学伊始,我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曲,1 并用深情的语言导入:“窗前,一群可爱的娃娃,踮起脚尖,悄悄地来到一个浓绿的小院。让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当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凌练的歌词和老师动情的语言萦绕在耳边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并滋生出与教师心心相印的美好感情。

当然,在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要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运用配乐朗读时,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负面迁移,而冲淡主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恰当地运用。

二、挖掘音乐情境,感受语言魅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材上十分注重人文性。其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注重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体现童真童趣,注重形象和情感,生动感人。教材中步伐动人的音乐元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挖掘这些音乐元素,让学生们感受教材的无穷魅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完美、和谐的发展,达到塑造美的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

朗读课文时,适时配上一段适宜的音乐,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生动感。音乐在教室里弥漫,学生读的入请入境,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膜,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以音乐为媒介,也流进读者的心田,心中涌起美妙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我想: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歌曲,何不让学生们学唱这首歌呢?歌声应该更能表现人的内心感动吧?于是,我找来了这首歌曲,在朗读课文、学生质疑后,我和大家一起聆听欣赏歌曲,同学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这优美的旋律里,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听完,唱完,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想法。“这些少先队员真幸福!”“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感谢共产党。”“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听了这些,我和同学们一起享受着,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乐曲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可见,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准确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才能酝酿和调动自己的情感,也才能在上课时以自己的群许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和老师、作者的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

三、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中学生默读课文时,适时加入背景式音乐,可使师生沉浸在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一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快地让学生感悟到课文要表达的意境。在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同时播放钢琴曲《爱的旋律》,屏幕显示画面,美妙的旋律,优美的诗句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大海边,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课文,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进入情境,领略作者的情感呢?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1.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堂上,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裨益的。想象力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富有创造力,但是,诱发想象力需要一定的媒介。在语文课中,把教学内容和乐曲意境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教学《老师,您好》一课时,就可以穿插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曲,歌曲与稳重所表现的内容把学生带入了教师的日常生活。这时,学生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老师在精心地批改学生的作业,老师在找顽皮的学生谈心……师生们又展开联想的翅膀,眼前浮现出教师节时,学生们为教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老师培养的学生长大了,成了祖国的栋梁……

我经常给学生们放些格调明快的音乐,让音乐给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乐与文字的世界里。记得一次放了一段关于冬天的乐曲。“呼呼的北风刮起来了,我仿佛来到了冬天,鹅毛般地雪花大片大片地往下落……”“一群孩子在快乐地堆雪人呢,有的……有 2 的……”学生们小手都举起来了,小脸通红,小眼闪亮。此时,他们难道不是在享受吗? 2.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朗读课文时,适时配上一段适宜的音乐,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文包诗,讲的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稀离别之情。这种深情让同学们理解起来应该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为学生配上一段忧伤的《送别》,感伤的旋律在同学们的耳边萦绕,他们动情地读着课文,读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刻情谊,读出了依稀惜别之情。语言文字和音乐相结合的“魔力”,使学生体会到当时的意境,让作者、老师、学生的心跳动在一个节拍上。

3.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及感悟能力。《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一切的感悟静静凭借语言文字,学生们也许难以想象出来,而音乐的节奏、曲调能为感悟的主题——学生营造氛围,提供契机,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积累,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有所“悟”。于是,我在课上播放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我和学生们一起屏息静气、悉心聆听,引导同学们去读文领悟,同学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我还引领同学们去读文想象,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双目失明、充满苦难、一个从小失去母爱、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是那么的热爱生活,那么的热爱生活,他又是那么的坚强。而这一切的感悟,只有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和课文最为凭借,才能让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深处。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回顾知识能力。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本身就是音乐作品的歌词,或者是根据根刺改编而来的。教学这类课文,教师不必过多地发问,也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那婉转的乐曲,充满真情的歌词早已替代了老师繁琐的讲述。如《快乐的节日》这首诗,生动描写了儿童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把儿童的快乐和幸福挥洒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儿童们对祖国浓浓的爱以及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我用歌曲《快乐的节日》来渲染气氛,用歌声表达快乐,用唱歌记忆歌词,学生倍感新鲜和快乐。既可得到美的熏陶,解除疲乏,又巩固了心知,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有所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音乐家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善于运用,让一支支优美的歌曲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变得活跃起来。

四、恰到好处,适时运用

在教学实际中,利用音乐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效果比较的显著,但同时音乐也不是万能的。所以使用音乐时,要恰到好处,应注意一下几点:

1.选择使用的音乐要和课文情境匹配,恰到好处。在阅读各种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乐曲进行配乐,有时候会祈祷事半功倍的效果。配乐阅读赏析最大的好处是唤起学生的情感,创造合适的氛围,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去思维、想象、创造。如在学习《田园诗情》、《草原》这类文章时,就可以播放优美的乐曲来床在一种特定的氛围。只有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上相应的课文,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2.选择使用音乐的时机要准确适当,妙趣横生。适时地在阅读朗诵课文时播放音乐,可以创设一种最佳的阅读气氛。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老师可以课前让学生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可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完之后,再让学生唱这首歌,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感受到尽情欢乐的动人情境,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选择使用的音乐要适可而止,确实事半功倍。语文课不是音乐课,并不是任何一课,任何教学环节都要借助音乐进行的。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把握好这个分寸,否则将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音乐与阅读的有机结合与渗透,为小学生的阅读与朗诵注入了升级和活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萌发灵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体验、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五、参考文献

点缀小学作文 篇7

一、个性。其实想要个性带有自己的创意并不难,举办一场婚礼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新人可以在一些小事上着手。比如婚礼的请柬上,自己DIY请柬一定是个不错的idea,兰墨婚庆小编妞妞整理了一些制作喜帖的小窍门供广大新人们参考。

DIY专属喜帖从有以下步骤:

一、选择适合的纸张。

新人可以选着去一些文化用品店或者专属纸品点挑选喜欢的请柬用纸。在选着这些纸的同时,应注意纸张的材质、厚度以及你所喜欢的颜色图案等等。

二、请柬大小的确定。

买回纸后,先想好自己需要的请柬尺寸是多大,在决定它大小、剪裁成统一尺寸的卡片。顺便初步构思卡片的图案于花纹。

三、制作花纹、图案。

首先可以自己制作自己想法的图案,也可以上网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花纹素材,将其在电脑里做好格式打印在请柬上。如果对折的请柬,应注意花纹的倒置。

四、请柬的装饰。

点缀小学作文 篇8

摘要:自信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础,而表扬则是使学生获得自信的有效途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引导常常是通过表扬来实现的,可以说表扬是老师手中的法宝。能否合理地使用好这个法宝,是教师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关键词: 表扬 自信 微笑

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欣赏自己,他不会拥有自信;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被欣赏,他也不会获得自信。自信在心理素质中占第一位,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来自他人的表扬或奖励,总会让被表扬者信心十足,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表扬是赏识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它是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别人,尊重别人,充分认识别人的优点,并由衷地表达赞美的一种方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多表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好一个“度”,过多或过于夸张的表扬就会失去本身的作用,容易使学生觉得不够真实,不够真诚,起不到鼓励、激励学生的作用。因此,表扬要恰当准确,适时得体,既不吝啬,又不滥用。对于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才完成的事情,教师要及时、恰当地给予表扬,而且可以用恰当的物质奖励,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赞赏。

在教育教学中,表扬也应分层次,要有针对性,形式也应多样性。在具体应用中,我认为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原则,表扬才能更有效,效果才能最佳。

一、要善于表扬。

法国教育学家惠多斯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应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细心留意观察他们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也应该及时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自己也有优点也会进步。

二、要及时表扬。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里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而做出积极努力。所以,对学生的表扬,要及时,如果表扬过早,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有时甚至会使事情半途而废;如果表扬迟了,时过境迁,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得不到强化而消退。

三、表扬要有针对性。

对学生进行表扬,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能缩小事实,必须实事求是,真诚可信。表扬要有依据、要具体,不能盲目和随意。例如,是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就应就其学习上大力表扬;是纪律上改正了,就应对其自律性上进行表扬,是主动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困难,就应对其助人为乐进行表扬,如此才能起到强化优秀的作用。否则,那些笼统的表扬,往往会

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反而会冲淡效果。

四、表扬要注意方式。

关注的眼神,欣赏的笑脸,认可的点头都能够传递赞美的信息。所以表扬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个姿势,一种态度。

1.微笑。脸部表情最能表达情绪。同样一句话,当教师平淡地说出来,学生可能以为教师只是敷衍了事;但当教师满面笑容地说出这话,它就变得真诚并更富有鼓励性!

2.点头。当学生正在表演或在口语对话中,教师可透过点头来表示认同他们的努力。

3.眼神。有时候,课堂上过多赞赏或许会阻碍上课时间和进度。透过眼神传达信息,是较省时而直接的方法。其次,当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用眼神去表达赞赏就更具选择性,用以特别嘉许当中某位学生。

4.竖起姆指。手势是另一个传情达意的工具。若你用腻了口头赞赏,又想让学生更感亲切,竖起姆指鼓励值得称赞的学生,是不错的选择。

5.拍手掌。当同学的好行为属难能可贵,教师的响应也应相对地提升吧!若教师光是站着不动,就是配以更美丽的赞美,学生亦未必能明白自己做得有多好。相反,若教师拍手鼓励学生的好行为,学生的感受可能比教师更深刻!

6.拍肩膀。再动听的赞美,多说了其感染力就会渐渐降低。这时候,教师在赞赏学生时便应加入其它元素,例如拍拍学生的肩膊,学生就会感到更真诚和亲切的称赞。

五、表扬因人而异

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可以发笔记本或钢笔以示奖励,等等。

善于表扬一个人不是征服学生的法宝,也不可能是解决学生问题的万能的金钥匙,但我能够感受到,表扬就会像一张帆,使每个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产生不尽的动力,因为学生的心头由于表扬拥有了灿烂的阳光。

上一篇:学围棋小学作文下一篇:空中之旅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