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上的光》读后感(共12篇)
《阁楼上的光》读后感 篇1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90年夏天,那个时候我正读大二,放假的时候顶着烈日,跑到外文书店淘旧版原文书,偶尔看到的,当时买下来只是因为它便宜,好像只有3块钱,在那个时代我口袋里的零花钱实在有限。当时我并不知道希尔弗斯坦,对他一无所知,那些歪诗使我快乐了好一阵子,对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由衷敬佩!现在我的小孩已经6岁,我在他5岁时拿给他这本已经泛黄的书,他读的津津有味,不时大笑,现在这本书仍然是他经常看的几本最爱之一。我不知道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的如何?很害怕毁了原来的意境,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读原文比较好。我十分遗憾在我小时候没有机会看到这样有趣的书,虽然我的女儿还太小看不了,但是我觉得大人看后也会觉得这书物有所值,也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书成了儿童读物。我们从小看了太多一本正经的出自成人口吻的儿童读物,但是却缺乏对孩子想象力的启迪和幽默感的培养。
我们不需要培养那些几岁、十几岁的小大人,现在,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活得太累了,我们需要轻松愉快,别讲太多的什么教育意义,能让人开心快乐就很好!我很佩服作者的思路是如此开阔,生活中的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被他挖掘,写得那么生趣。不管是会做作业的机器,还是饶舌的斑马(黑条纹的白马、白条纹的黑马),他的奇思妙想仿佛让你看到了日常世界和生活的另一面,而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对孩子特别了解,而使本书成了儿童读物。他的画风虽然不是传统的风格,有些古怪,但又不是那种抽象到无法理解或者看了让人厌恶的地步。相反,与文字相得益彰。作者能写能画,真是个奇才。强烈推荐父母先读一读,再享受一下亲子阅读的乐趣。祝愿大人、孩子都快乐!
《阁楼上的光》读后感 篇2
疯女“发疯”之缘由
在这些“疯女”文本中, 女性的“疯狂”根源于传统父权文化的戕害, 是女性独立自主的合理要求和这种要求在男权观念依旧盛行的社会中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后的必然性表达和结局;另一方面也来自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 从而造成了女性自我意识和人性的泯灭;同时, 性爱婚姻生活的缺失也是女性变态疯狂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 传统父权文化的戕害
中国传统文化把对男女自然性别角色设定为天尊地卑, 阳主阴次。因此, 女性的社会地位规定了她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范围。女性的每一次挣脱, 都以丧失自我为代价, 在妥协与抗衡中, 开始女性命运的真实书写。基于这样的事实, 所以西蒙·波伏娃说:“一个人之为女人, 与其说是天生的, 不如说是形成的, 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命定, 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是人类文化整体, 产生出这居于男性与无性间的所谓‘女性’。”[3]她们习惯卑微地生活在“男尊女卑”这样一种封建礼教的阴影中, 习惯让男性成为她们精神上的依赖和支点。一旦有一天, 她们失去了这份依靠和支撑, 就只有生活在痛苦和屈辱之中, 承受着世俗礼教和内心深处极大的压力, 直至无法忍受而趋向疯狂。五四启蒙运动后, 知识女性虽然受到新思想的洗礼, 但仍是被男权文化所支配和控制。无论是萧月林、曹七巧, 还是司绮纹, 她们的疯狂都是因为受到这种精神的奴役, 才走向歇斯底里的反抗和疯狂的。她们的疯狂使我们看到了在传统父权文化的戕害下, 以及物欲、情欲压抑和倾轧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和变态。
2. 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
在中国沿袭几千年的传统宗法夫权的社会中, 女性在传统理性的浸淫与包围之下, 父权社会的规范秩序和观念已内化为女性自己的一种心理欲求沉潜为女性的潜意识, 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痼疾。女性在无形中接受了这种男性的文明并在无意识中顺从了男权思想。张爱玲、铁凝、张洁、徐小斌、林白、陈染等女作家们设置了在男性“缺失”状况下, 女性内在的性格缺损和文化痼疾。在这些作品中, 男人 (如姜季泽、庄绍俭) 虽已缺席、虚化, 但男权文化的影响并未消失, 它已悄然寄生在了女性身上。如曹七巧、司绮纹和若木、玄溟等等, 她们如出一辙的狡黠、阴毒、自私和丑陋, 这是男权的产物和证明, 也体现了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女性 (母性) 一旦与权力, 特别是与征服权、主宰权等相结合, “母权”就成为父权的合谋和女性 (母性) 的一种自我逆变。如《羽蛇》中就没有一幅慈母爱女的图画;陈染的小说中, 母亲对于女儿那无穷尽的控制与占有的欲望, 也使得母女的相处成为一处“微型的萨特式地狱”, 母亲神话由此倒塌。正如戴锦华所评价的那样:“这与其说是精神分析意义上的症候, 不如说是女性文化的症候。一边是血缘、性别、命运间的深刻认同, 一边是因性别不公与绝望而拒绝认同的张力。[4]
3.性爱婚姻生活的缺失
长期以来, 女性作为两性关系中的“他者”, 只是被当作生育繁衍的工具, “性禁忌”一直牢牢地禁锢着她们的思想, 长久地压抑着她们正常的情欲。20世纪女性的性爱意识从懵懂中走向苏醒, 追求理想性爱的意识变得越发自觉和大胆, 但性爱与婚姻仍是女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女作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爱情的质问、怀疑与反思。在上述女性作家笔下这些“疯女”中, 我们看到, 爱往往是缺席的, 她们没有一个人拥有一个美满的爱情和婚姻。
在曹七巧和司绮纹身上, 我们能看到女性鲜活的生命力和天然欲望, 但一个嫁给了残废的姜二爷, 一个嫁给了给她屈辱的男人, 这种不正常的婚姻, 本身就是缺乏人性的畸形婚姻。因此, 曹七巧身上自然的正常的性爱欲望被压抑、被禁忌、被异化。当这种本能和欲望通过正常方式无法实现时, 就会采取一种扭曲、变形的方式作为主体的补偿。性变态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主动性的攻击, 即“自虐”和“虐人”。在《无字》这部以血代墨的书写中, 张洁彻底解构了她的爱情理想。在吴为与胡秉宸的爱情中充斥全程的是对爱的怀疑乃至逃离, 字里行间中看到的是她对爱的怀疑与质问, 爱成了最终的“无字”, “梦到好处成乌有”。
疯狂的消解方式
20世纪的女性作家们在残酷的现实场景中, 寻找着“疯女”解脱和拯救的突破口。但是, 在她们的作品中, 我们发现, “疯女”们的结局是如此的辛酸, 令人困惑。“疯女”们不仅无处告别, 而且无处躲藏。在无比忧伤, 无限愤懑之中, 她们或逃离、死亡, 或梦幻、飞翔, 或昄依于宗教和神性之中。
1.逃离与死亡
当现实的生存之门一次又一次地将“疯女”们推向生活的绝境, 疯狂和理智在逐渐蜕变分化中逃向了死亡与迷乱。“疯女”们在绝望中逃离, 走向死亡。女性作家以这样的出路, 显示了“疯女”们的有力抗争, 展示了女性在男性面前的能动者的姿态。陈染、林白笔下的“疯女”们大都选择了逃亡。陈染曾说:“我最大的本领就是逃跑, 而且此本领有发扬开去的趋势。”[5]这是一个无比矛盾的过程, 从此地到彼地, 从此角色到彼角色, 始终在逃离与投奔间往复。逃亡, “是某种无力而有效的拒绝”。事实上, 她不断逃离的是女性的社会“角色”——一个“规范、驯顺”的角色, 也在逃离一个“不轨”女人的命运。曹七巧和司绮纹都是在不堪忍受“疯狂”的折磨中凄然死去, 在这里, 死亡只是生命的枯竭和消逝, 是被动的、无奈的选择。但是在陈染、林白那里, 死亡却是傲然决绝的姿态。对她们来说,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结, 而是某种诗意的停顿, 是在经历过种种对人生价值、指向的寻觅之后的灵魂的栖息地。死亡成了“疯女”们把握自己命运的有力武器, 通过她们对自身生命权的占有, 可以窥见她们逃离男性主流社会, 从而开创、主宰自己的世界的强烈愿望。她们宁可在孤独的煎熬、焦灼的等待中呼唤理想的到来, 也不会为了一时的满足而向男性妥协, 向现实妥协。
2. 梦幻与飞翔
梦幻也是女性作家消解疯狂的重要方式。梦与幻想把个性的张扬和心灵的自由完全释放出来, 通过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所形成的强烈反差, 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无奈不满又极为清醒的痛楚。在陈染和林白的“疯女”文本中, 随处可见大段的自由联想, 更有许多大段落的梦境描写穿插在叙述之中。“疯女”们看似突兀的梦境和散漫的联想所要表达的正是她们生命过程中的原初状态, 是穿越肉体进入内心最深处的“私密性领域”, 同时宣泄了被压抑的叛逆和反抗。这种逃离方式具有对现代人进行精神疗救的形而上色彩, 因而具有了某种飞翔意义上的通达和自由。“飞翔”是林白小说中的典型意象。林白很喜欢飞翔, 飞翔则意味着超越, 越过现实的规约, 打破集体叙事的话语中心权威, 冲破已有的加在女性身上的旧观念。在她的《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等长篇小说中, 女性主人公梦中或灵魂出窍般的飞翔比比皆是。这正如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微笑》中所说:“她不是在‘讲话’, 她将自己颤抖的身体抛向前去, 她毫不约束自己, 她在飞翔……她的肉体在讲真话, 她在表达自己的心。”[6]
3. 宗教与神性
宗教世界因是作为与世俗世界的参照物而出现的, 宗教是灵魂自救的一种仪式而不是本质。当“疯女”们在现实规则和男权中心意识的冲突中受到伤害时, 她们选择了逃向超脱于世俗社会之外的神秘文化这方最后的停泊地。徐小斌文本中所呈现的交叉小径的迷幻花园, 神谕的天国, 留有佛祖箴言教义的神秘敦煌, 释加牟尼王子顿悟成佛的蓝毗尼城……这些具有宗教意识、神话原型唤起了人们一种对远古的向往, 对精神神圣的向往。徐小斌在尘世之中执迷地假想和渴望着女性上帝的莅临, 以改变“疯女”现世生存中所遭受的一切。《羽蛇》中那些关于远古神灵、刺青纹身、耳语预言、转世再生、心灵感应等的描写, 亦真亦幻, 为小说和人物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对此, 戴锦华的评价恰到好处:“事实上, 无论是刺青、书写, 还是男女性爱, 或者蛇的形象, 都可以读解为菲勒斯的文化的象征。羽正是如此, 以向男权文化的‘血税’以赎救自己对男权文化的罪责:弟弟、家庭香火的延承者的谋杀。”[7]羽以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就可以埋葬自己的过去, 但她并未把自己赎出来, 而是一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正如徐小斌自己所说, “在神秘的晕眩背后, 是悲哀, 是对整个人性、人生的悲哀。”[8]
总之, 无论是逃离到僻静的乡村, 还是远离世俗的宗教世界, 它们都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精神载体, 与现代文明社会构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女作家们在对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对人的精神的异化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 也为遭遇生存困境的“疯女”们设置了一个虚拟化的精神家园, 以求达到灵魂的自救。然而, 这毕竟只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探求, 无法实现现实生存世界的拯救, 抵达真正的灵魂栖息地, 获得身与心的归属与庇护。她们依然在困惑的求索中苦苦追寻她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法】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66.[1]【法】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66.
[2]【法】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95.[2]【法】拉康.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95.
[3]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李强选译[M].北京:西苑出版社1986, 121.[3]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李强选译[M].北京:西苑出版社1986, 121.
[4]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 1996, 3.[4]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 1996, 3.
[5]陈染.一封信.选自断片残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30.[5]陈染.一封信.选自断片残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30.
[6]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微笑.引自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5.[6]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微笑.引自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5.
[7]转引自王红旗.徐小斌的精神之旅[J].中国妇女报·读书时代.2001, 12.[7]转引自王红旗.徐小斌的精神之旅[J].中国妇女报·读书时代.2001, 12.
阁楼上的光 篇3
总得有人去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在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麦先生和派先生
派先生
有二十一顶帽子,
每顶帽子互不相同。
麦先生
有二十一个脑袋,
帽子却只有一顶。
先生麦
遇见了先生派,
他们谈论着
帽子的买卖。
最后派先生
买走了麦先生的帽子!
你还听说过什么
比这事更怪?
阁楼上的光
阁楼上孤灯一盏。
尽管门窗紧闭,漆黑一片,
我却看到微光在闪,
那是什么我全知道,阁楼上孤灯一盏。
站在外面我看得见,
我知道你就在里面……往外偷看。
作业机
作业机,哦,作业机,
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
只要把作业放进去,再投进一角硬币,
按下按钮,等上十秒,
你的作业就会出来,
又干净,又整齐。
来看看——“9+4=?”答案是“3”。
哦,我的天!
看来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
射 箭
我把箭向蓝天射,
正中飘过的白云朵。
白云落下死在海岸边,
我从此再不想把箭射。
形状
一个正方
在它长方的小屋外乘凉,
却突然掉下一个三角——
“砰”的一声,
把它的后背扎伤。
正方疼得大喊大叫:
“我必须去把医生看。”
于是一个过路的圆,
把它送到了医院。
惊喜
爷爷去了爱神海滩,
给我们每人买了一只乌龟。
他又去了加德满都,
寄回了一只活的鹦鹉。
那只臭山羊祖籍西班牙,
蜥蜴则来自里约热内卢。
爷爷总是想着我,你看——
《阁楼上的光》读后感 篇4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阁楼上的光》。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绘本作家、诗人、乡村歌手谢尔.希尔弗斯坦。我拿到这本书后非常喜欢,反复的读了好几遍。
这本书非常有趣,作者以童谣及插画的表现手法,带给读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启发性的故事使读者感到非常快乐。书中有一首童谣叫“自私小孩的祈祷”是这样写的:“现在我要躺下睡觉,真诚的向我的主祷告,如果我醒来前死去,求主让我的玩具都坏掉。这样别的孩子就再不能碰它们……阿门。”看过之后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在家长的指导下我明白了童谣更深一层的意思,告诉我们不要总妄想不可能的事情,要从小学会分享。像这样洋溢着天真童趣的歌谣在书中随处可见。让我在阅读中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深深的哲理。
我很佩服作者思路开阔,生活中的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被他挖掘,写的那么生趣,每次读都让我着迷,我要把它分享给我的小伙伴们。
阁楼上的白云读后感 篇5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阁楼上的白云》,里面有好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叫《第101只鸿鸭》。
故事的主人公住在一个很贫穷的地方,靠打猎为生。有一次和几个同伴去打鸿鸭,一共有100只。一个叫沙爷的老手把筒子里上满火药,填上了铁砂,马上准备引火,但他忽然停了下来,感觉不对劲。“啪。啪”突然传来扇翅的声音,接着“嘎。嘎”两声鸣叫。转眼间,群鸟张开翅膀飞走了。但鸿鸟飞到了半空围成一了一个大圈,几次打旋仍不飞远。这时,有一个同伴说水面上还有一只鸿鸭,大家这才发现有只鸿鸭还在挣扎。走近看清楚,原来是只老鸿鸭,双腿已冻入冰层,它就是第101只鸿鸭,那些鸿鸭就是它的儿女,它已经飞不动了,但它叫醒了它的儿女!沙爷把它抱了出来准备杀了它,正当沙爷要杀他的时候,天空飞满了鸟儿,边飞边鸣,像是寻找老鸿鸭来了。沙爷正准备开枪,他的小孙子跑跑来说:“爷爷,大鸟是在喊妈妈吗?”经这么一问,沙爷已举过头顶的枪无力地放下了。回到屋中,他们放飞了老鸿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鸟儿也有家人,也有亲情,我们要保护他们!
阁楼星球有秘密读后感 篇6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主要写了:六年级的少白头男孩――周忍冬,外号叫选怕怕,有严重的选择恐惧症,超级犹豫黏糊,让一心想帮他的女生忍无可忍!忽然有一天,忍冬的爸爸带妈妈要出国,留下他孤单一人,他的选择恐惧症顿时大发作。
忍冬因爸爸妈妈要出国被寄托在了陶女士的家里。在一次上阁楼时,忍冬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星球,迷茫的忍冬在这里照到美,找到爱,更找到了力量!在学校达人比赛中,忍冬导演了一出童话剧《小红帽》创造了奇迹!更让忍冬想不到的是,爸爸和妈妈回来后,揭开了一个沉重的秘密,妈妈其实得了血液病,去法国是为了治疗血液病,能让妈妈奇迹般回来的,是因为妈妈选择为了忍冬而活下去的。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动,它让我知道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自我、战胜自我!它更加使我懂得亲情的无价。
《阁楼里的小孩》读后感 篇7
他不想理人,心灵受到伤害后更封闭自 己,活在一个人的世界,应该也有这样的自闭症小孩,拥有健康的身体,反而要帮助他们,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让别人了解他, 在我们周围里,也就是“自闭症”,。
才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封闭自我的世界。
让我了解健康就是一种福气,我们要知足常乐,实际上这是一种病症,才能感到安心的小孩。
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耐心,他们就像颗不定时炸弹,多珍惜自己。
多关心周遭的人,常被别人排挤。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 篇8
“世人分两类,向平凡生活投降死去的人,和为它英勇而战的人”。法国少女玛丽洛尔幼年失明,在父亲的保护、训练和鼓励下勇敢的生活,1940年德国入侵被迫离开巴黎,不久又与父亲骨肉分离,以瘦削的肩膀抵抗纳粹暴政……德国少年维尔纳从小失去双亲,与妹妹在矿区孤儿院相依为命。一心想摆脱底层命运的他凭借着无线电天赋跻身纳粹精英学校,本以为是命运的转折,不料却跌入另一个地狱。
本书用两条线进行述说,德国、法国,不一样的时光和地点随意的变换,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们对于战争的慌乱、恐惧。
如何设计家装的阁楼 篇9
阁楼是一个极具故事性的空间。因为其不规则的空间、独特的窗户“高高在上”于整体建筑的位置等都给予了阁楼空间的丰富性。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特性,阁楼设计成充满想象力空间的可能性更大。具体来说,阁楼可以装修成卧室、书房、会客间、棋牌室,更大胆的业主甚至还有改造成浴室、厨房的。
设计师特别提醒消费者,无论把阁楼做成什么,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破坏阁楼的原有结构,在做装饰设计的时候,尽量也不要改动结构,例如做吊顶时,不一定要用整块石膏板,可以把石膏板钻孔或切割成线条来处理,或者在阁楼里做木梁,这样既不破坏原有结构,又会给空间增加变化。
常见的阁楼一般面积较小,其设计装修原来空间因素的限制相对比较多。除了面积在二三十平方米的小阁楼之外,颇有loft风范的`大阁楼目前随着独栋、宽house、复式房子的增多也逐渐多了起来。此处我们将对大阁楼的装修设计做简单评述。
对于面积比较大的阁楼,首先要明确目前阁楼的类型:一是顶层带阁楼的,一是纯阁楼,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顶层带阁楼的,这是常见的一种,而且通常面积不大。纯阁楼一般面积要大些。在装修设计中,大阁楼除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外,其功用和其他的居室空间可以通用,所以在装修设计中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的居室装修来做。
由于阁楼本身大都是带斜面、具备三角形外形,再加上大阁楼没有局促的空间限制,其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阁楼的层高、形状来做,设计的变化和可能性要强于小阁楼;同时,由于不同于一般居室空间的建筑结构,其设计的趣味性也很足。
一间阁楼作文800字 篇10
在我家的楼上,有一间不起眼的阁楼,它的门是灰色的,贴上了一张纸,纸上写着:不准进来。我一直都很好奇,一直都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可妈妈下了死命令,我们不得不听。谁叫妈妈是一家之主呢!当时我心想:里面是不是装有什么宝贝了?如果不是宝贝,妈妈干吗要神神秘秘地的9900>的呢?所以我一直总想查个水落石出。
真是天助我也。我的机会终于来了。上半个月,妈妈出差,而爸爸又要加班,真是大好时机。
那天晚上,我洗完澡后,就来到阁楼那里门前。可门却被妈妈死死地关着,只有用钥匙才能打的开。可是我真的很想现在就看到里面的东西对我的诱惑力真得很大,无奈之下,我只有用力地把门给撞开了。我一看,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宝贝,里面全都却装着妈妈的`“童年”。里面有妈妈的荣誉证书,还有妈妈获奖的奖杯,还有一些贺卡和几张和同学们合影的照片,而且里面还有妈妈做的蝴蝶标本。啊!我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们进去了?
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一伤心时,就会走进阁楼看看,心里也就高兴多 了,原来这都包含着妈妈对童年的回忆呀!
很快,半个月过去了,妈妈回来了。而阁楼的门早已经被我弄坏
了。心想:这下可掺惨了。妈妈一回来后,首先妈妈就上楼看阁楼。当她看到阁楼的门是开着的时候,就生气地大吼:“是谁把阁楼的门给打开的?给我站出来。”我老老实实地站在妈妈的面前,等待着妈妈的责骂。反倒,但妈妈并没有责骂我,还和蔼可亲得地对我说:“你很诚实,诚实无价呀!”我问妈妈:“妈妈,你的阁楼为什么会有您的“童年”呢?”妈妈回答说,她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妈妈就发奋学习,在数学竞赛的时候得过一等奖,就得了个的奖杯,在选三好学生的时候,选举中,她比班长多了一票,就当上成了一名三好学生。毕业了,老师就跟他们照了张合影。在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我她班的同学就自己做生日贺卡送给过生日的同学。我她也荣幸得到了一份,这象征着我们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最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巧儿呀!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你就会有份好的工作,知道吗?”我说:“知道了。”
阁楼里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11
一本书,你喜欢怎样的风格呢?我喜欢朴素而又神秘的,而这本书正满足了我的喜爱。在一座风景优美的小村子,住着卡兰德一家和当过逃兵的蒂尔先生,他们的感情不好,还遭受着村里人的唾骂。主人公琼温赖特在这样的环境里,独自整理被尘封在古宅里的十二箱文件,这时,她还不知道被尘封的,不只是文件,还有她的身世之谜和许多人的心结。渐渐地,她发现了一些秘密,原来她并不是康丝坦温莱特的侄女。而是蒂尔先生的女儿,读到这里,我惊讶极了。
这本书写得太曲折、迷离了。琼小姐不但揭开了自己身世之谜,还解开了大家的心结。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琼小姐非常聪明勇敢,在可怕的心理反映下,一步步走向真相。她一开始被一个个谜团吸引,以为只要揭开神秘面纱,丑陋的现实就被晒在阳光下,可是迎面而来又是一个个谜团,但她仍然坚持寻找真相。这真不愧是金牌小说,真好看!
《神奇的光》教案 篇12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感受“照射、发射、散射、反射”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字词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指名读课题,回答:神奇的光指的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领略激光的神奇。
二、新课
(一) 检查预习
1、你能准确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吗?
目眩 暂时 轴承 灼伤
2、认真观察以上生字,提示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对准生字正确写一遍
3、区别形近字组词
型( ) 仪 ( ) 眩( )
形( ) 议 ( ) 炫( )
4、词语拓展
qiē ( ) ( )
(1) 切 (2)xíng ( ) ( )
qiè ( ) ( )
(二)正确朗读课文
1、自己朗读预习不熟的自然段。
2、四名同学按内容连起来朗读一遍课文
5、划分段落
a) 轻声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看看这篇课文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小标题)
3、根据小标题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四部分(1) (2、3) (4-7) (8-11)
(三)、仔细读课文完成思考题2:
(1)区别“照射、发射、散射、反射”的意思。
(2)订正填空
三、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在我们通读课文后要了解内容要查阅相关资料。
四、作业
朗读课文并查阅有关激光的图文资料。
板书设计:
【《阁楼上的光》读后感】推荐阅读:
阁楼的精灵读后感06-13
《住在楼上的猫》读后感09-27
《手绢上的花田》读后感07-06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07-08
《屋顶上的月光》的读后感10-19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900字06-13
塔顶上的猫读后感400字07-16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08-26
《塔顶上的猫》读后感作文400字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