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秋习俗(共14篇)
各地中秋习俗 篇1
中秋各地的习俗
福建浦城
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老北京,中秋要放叁天假。十叁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嚯亦谐。有曲为: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广东潮汕
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
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
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中秋节传统习俗
1、吃月饼
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3、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才盛行开来。待到宋时,便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宋人赏月多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中秋节吃的食物
1、月饼
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再民间有一项流传甚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说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藏张条子,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
2、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
3、栗子
秋凉乍起,街头就开始飘起了糖炒栗的香气。板栗,原先与芋头、菱角一样,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作用。最适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品尝,对老龄体弱者最为适宜。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馔,着名的菜肴就有板栗鸭,板栗烧鸡,板栗炖鸡汤等,美味的同时,又可以完全的将板栗的美味发挥,中秋节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4、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柚子味道酸甜,略带苦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大量其他营养素,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经常食用,对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对肥胖者有健体养颜功能。
各地中秋习俗 篇2
旧时重阳节这天, 海南儋州市光村镇新富村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会在黎明前起床, 长辈们起火生灶, 然后其他人手持一根稻草或者较细的树枝点燃一端使其冒出星火, 然后全家人会齐声高喊“赶山猫”。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还懂得一些遗留下来类似咒语的东西, 当其他人只是发出欢呼声时, 他们会小声用方言“嘀咕”这些咒语。这些咒语很可能是祖辈们流传下来, 用于拜祭先人时一种特殊口语。
“西方土神、南方土神、北方土神、东方土神……”, 有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还记得这些咒语的开头几句。除了是古人信奉神灵的一种表现外, 现在的“赶山猫”习俗大多是人们以此来表达一种驱赶鬼神疾病, 祈祷吉祥安康的用意。
河北:天气预报
香河县九月九日, 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 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 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 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祭缸神忌回娘家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 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 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 家家烙煎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 旧时, 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 忌回娘家过节, 有“回家过重阳, 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江浙:凿旗秋祭
重阳节, 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 连缀成旗, 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 除非亲友家有丧事, 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 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 互相馈赠, 称为重阳粽。
两广:王母会元帝宴
连川重阳, 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 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 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加。阳阳江江市市重重阳阳节节放放纸纸鸢鸢, , 并并系系藤藤弓于其上, 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 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 倾城而出, 赛神酬愿, 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 俗语说:“九月九, 牛羊各自守。”
河南:开封菊花会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篇3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中秋节各地饮食习俗 篇4
广东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浙江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四川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吃麻饼、蜜饼等,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江苏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桂花鸭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又叫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在江苏东台一带,每逢中秋节,则以藕横断为饼,包以碎肉,敷以小麦屑,入油锅炸熟,谓之藕饼,俗称“荷花”,寓意和睦团圆。
陕西
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则送馍上门,以示全家团圆不忘。
中秋佳节,陕西人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它作为解暑良品,性寒凉,糖多,能清热泻火,具有宽中下气、利尿、治血痢、解酒毒的功效。在中秋月圆之时,一边乘凉赏月,一边吃着解暑的西瓜,凉意宜人,更增一家团聚的天伦之乐。而且,吃月饼之余吃上块西瓜,清热解腻。久而久之,吃西瓜成为了陕西人过中秋的习惯,所以当今陕西人中秋都会吃西瓜。而西瓜切成莲花状,只是为了配合中秋的节日气氛,增加喜庆吉祥。
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台湾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各地中秋习俗 篇5
广州的传统中秋夜是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音同“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说到中秋,必然离不开灯。广州的小孩子会兴高采烈地让家长一起协助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将其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也有传统的纸扎成大形的孔明灯,灯下燃烛产生热气,使灯飞升向天,为中秋再添一景。
客家:赏月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是国内大多数地方的习俗。因为客家人遍布全国各地,而广东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揭阳、河源等地,祖先大都是从中原地区迁过来的,所以也保留着相似的习俗并不出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月饼,客家人在中秋节还会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客家人的“敬月光”活动一般是在月圆月升起时,一家人在自家院子或楼台摆出月饼及水果之类的食物来敬拜月亮,之后一家老小一边聊家常一边吃东西,好不惬意。
佛山:舞火龙
佛山市南庄镇,有舞火龙的习俗,寓意年年都好,身体健康,至今已经流传了上百年。“火龙”是用草编制而成,在出场之前,要先插上香烛,再插上头柱香。然后在“龙”身上每隔80厘米处放置一油盏,周边插满寄托着村民心愿的香火之后,炮竹和锣鼓开路,火龙开始出游。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舞起龙尾,翻腾起舞,场面异常热闹。
潮汕:祈福花篮、各种美食
潮汕有着中秋拜月娘的风俗,到了中秋节晚上,皓月初升,便在院子或阳台上等设案当空祷拜。银蜡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饼食和冥纸等制作的花篮等作为祭礼。所以在中秋前夕,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精美的纸花篮或各色金塔。
阳江:吃糖鸡
吃糖鸡是阳江特有的习俗。“糖鸡”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白糖熬成浓糖加上少许面粉,然后做出龙船状、宝塔状、雄鸡状等形状的倒模,再加上少许色素,让其呈白、浅红、浅禄等颜色。“糖鸡”好看又好玩又好吃,所以在旧时很受到小孩子的喜欢。
韶关:吃炸花生饼
在韶关市马市镇高水村,当地人过中秋时有吃炸花生饼的习俗。炸花生饼的制作过程是将几粒花生和粉浆放置在圆形铁具上,再将其放入高温的油锅里,等粉浆自动脱离铁具,圆形的花生饼便制成了,古人寓意团团圆圆。
惠州:舞火狗
佛山有舞火龙,而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则有在中秋节举行“舞火狗”的习俗,据说已有三百年历史了。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他的父亲是用狗奶将他喂大的。所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村寨会举行舞火狗活动来感谢狗的养育之恩。
东莞:照月
各地吃腊八习俗 篇6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世界各地有趣的习俗 篇7
1.日本人用筷有八忌:舔筷、迷筷(手拿筷子拿不定吃什么,在餐桌上四处寻游)、移筷(动一个菜后又动一个菜,不吃饭光吃菜)、扭筷(扭转筷子,用舌头舔上面的饭粒)、插筷(将筷子插在饭上)、掏筷(将菜从中间掏开,扒弄着吃)、跨筷(把筷子骑在碗碟上面)、剔筷(将筷子当牙签剔牙)。
(碎嘴碎舌:汗,很多都做过……还是不要去日本玩了吧。)
2.在乌克兰,如果你打算送花,一定要确保花束是奇数,因为偶数的花束是在葬礼上送的。
(碎嘴碎舌:这个“奇偶”习俗跟我们这边的正相反,千万不要记错了哦!)
3.在英国的柴郡,火车乘客不允许在站台逗留、亲昵话别。如果有很多离别的话要说或想要吻别的,可以去接吻区域。
(碎嘴碎舌:要说国外就是人性化,在国内好像只有吸烟区吧?不过,这种“特别区域”真的不会引起大家的围观吗?)
4.虽然埃及人非常好客,但是他们的烹饪却有些说法。在埃及旅行的时候,不要在你的碗里加盐,因为这样会被看作是对厨师的侮辱。
(碎嘴碎舌:好霸道有没有?建议口味重的同学还是别去埃及比较好。)
5.如果你打算在温暖的气候去意大利参观教堂,可千万不要穿短裤和无袖上衣哦。不然可是会被拒之门外的。
(碎嘴碎舌:不在天热的时候去意大利就好了呀,我聪明吧?)
6.在大不列颠做“V”手势的时候掌心不要向内,因为这被认为是挑衅或侮辱。(碎嘴碎舌:有人会掌心向内做“V”吗?要知道做“V”已经很呆了,再把掌心朝内……完全不敢想象。)
7.泰国人将国王普密蓬·阿杜德视为神灵,将其画像作为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护身符。因此把对他的侮辱视为犯罪,会被判处15年的监禁。
(碎嘴碎舌:记住哦,在泰国言论行为要谨慎小心些。不过,不会说泰语的记不住也没关系啦。)
8.匈牙利人敬酒的时候不会碰杯,因为奥地利人曾经在杀害13个匈牙利烈士后用碰杯来庆祝。现在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这个传统还一直保留着。
(碎嘴碎舌:好的好的,记住这个传统比记住匈牙利语“干杯”容易多了。)
9.在柬埔寨,如果你吃光盘子内所有的食物,这表明主人没有招待好你,因为你没有吃饱还想要。
小满节气各地习俗 篇8
习俗一:面条加馒头
南京有句老谚语,“小满毒日头,面条加馒头”,就是说南京人的饮食习惯从小满开始转向减少米饭增加面食了。其实这个习俗挺有科学道理的。夏季暑热,肠胃功能受其影响而减弱,因此在饮食方面,细粮与粗粮要适当搭配吃。
习俗二: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习俗三:祭三神
小满有“动三车”之说,这三车指的是叫水车、牛车、丝车。“祭三神”则指的是,在小满时节,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相传,“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要举行祭祀仪式。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供品祭拜,而且还要特地准备白水一杯作为祭品,祭时将水泼入田中,祝水源涌旺。liuxue86.com
习俗四:菜端上桌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
习俗五:抢水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在小满时启动,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这一习俗流行于浙江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待执事者将以鼓锣为号,大家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小满的含义是什么
小满的含义是指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了。麦类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达到最饱满的时候。小满时节,江淮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都高于22℃,一派夏日景象。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
小满吃什么水果最好
小满时夏熟作物子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称之为小满。
小满时节适宜“吃苦”“尝鲜”苦菜当令小满吃苦菜。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周书》中,即有“小满之日苦菜秀”之说。
小满吃什么水果最好:
番茄
这是最好的防晒食物。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6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
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同时吃一些土豆或者胡萝卜会更有效,其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阻挡UV。
西瓜
西瓜含水量在水果中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特别适合补充人体水分的损失。
此外,它还含有多种具有皮肤生理活性的氨基酸,易被皮肤吸收,对面部皮肤的滋润、营养、防晒、增白效果较好。
柠檬
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柠檬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现象、美白淡斑、收细毛孔、软化角质层及令肌肤有光泽。
据研究,柠檬能降低皮肤癌发病率,每周只要一勺左右的柠檬汁即可将皮肤癌的发病率下降30%。
橙子
橙子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可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确保夏日里的身体健康。
猕猴桃
猕猴桃含有VC、VE、VK等多种维生素,属营养和膳食纤维丰富的低脂肪食品,对减肥健美、美容有独特的功效。
猕猴桃含有抗氧化物质,能够增强人体的自我免疫功能。
枇杷
“小满枇杷半坡黄”。时鲜水果里,大概只有枇杷的上市是“正当时”。枇杷这种水果,时令性强,并且上市时间短,因此想吃必须要抓住时间。许多止咳糖浆中含有枇杷成分,这是因为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
枇杷,慎选太大或太小,太大的枇杷往往糖度不够,而太小的会比较酸。果实外形要匀称。表皮茸毛完整,如果茸毛脱落则说明枇杷不够新鲜。另外,如果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则说明枇杷很有可能已变质。liuxue86.com
荔枝
让人流口水的好吃水果还有荔枝。荔枝主要盛产于南方,被誉为“果中之王”白居易曾赞叹荔枝是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荔枝味甘酸、性温,归脾、肝经。并且,荔枝还有补脾养血、生津止渴、理气止痛等作用,宜于虚寒胃痛,腹痛、腹泻;气滞胃痛、腹痛,呃逆”。热证、阴虚火旺者忌食。
荔枝,挑选时可以先在手里轻捏,好荔枝的手感应该紧实而且有弹性。从外表看,新鲜荔枝的颜色一般不会很鲜艳。如果荔枝外壳的龟裂片平坦、缝合线明显,味道则甘甜。
樱桃
枇杷、杨梅、樱桃并称为“初夏果品三姐妹”樱桃含有糖、枸橼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铁等成分,尤其含铁量为水果之冠,含胡萝卜素高出苹果、葡萄5倍,对防治贫血、护眼大有益处。中医认为,其性味甘、酸、微温,能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养血美肤,强健筋骨,生津止渴,涩精止泻。
挑选时,一定要挑选果实饱满,看起来健康的颗粒,不要挑过熟带有斑点的果实。有些老人为了图一丁点便宜挑快要烂掉的樱桃买,这样的营养吃了还不如不吃。
杨梅
炎热的夏季,难免胃口不好,不想进食,杨梅可以帮助你提高食欲。杨梅中含有多种的有机酸类,还有大量的维生素C,都知道杨梅口感有点酸,酸的东西都会促进食欲,加强胃肠的消化,所以吃杨梅可增加胃中酸度,消化食物,促进食欲。杨梅果肉含有非常丰富的纤维素,可刺激肠管蠕动,有利于体内的毒素排出,因此有排毒养颜的作用。
杨梅是一种偏温热的夏季时令水果。一些人杨梅吃多了会出现口腔溃疡。不要被杨梅的甜味迷惑了原来杨梅含酸较多,胃酸过多的人吃了容易损伤胃黏膜,出现反酸、嗳气,甚至还会灼伤食管。进食杨梅后漱漱口能保护牙齿。
青梅
初夏是青梅的世界,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一般不能直接吃,需加工食用,其中有名当属青梅煮酒。
怎么做青梅煮酒呢?很简单。把青梅置于黄酒中加热,青梅稍稍变色,趁热饮一口,梅的酸甜借着酒香荡漾开来,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梅煮酒了也可以把青梅榨汁,直接混在酒中饮用。梅子酸,和酒一起,除了增加香味,还可以减缓喝醉。
李子
李子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水果。微酸的李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由于李子85%都是水分,所以有助于缓解饥渴,且会让人有饱腹感,理想的减肥食品。李子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有助于肠胃运动和排便,减少便秘。
各地元旦的习俗 篇9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元旦习俗
江苏省各地中秋活动亮点纷呈 篇10
9月17日,苏州姑苏区双塔街道滚绣坊社区开展以“花好月圆,情系滚绣”为主题的中秋联谊活动。侨界人士在社工的帮助下,利用网络资源,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视频对话,叙家常、道祝福。大家还共同完成了手工花的制作,感受和谐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9月22日,苏州高新区馨泰社区侨之家举办“馨聚圆月下、欢聚夜秋中”迎中秋联欢会,以座谈与表演相结的形式,给社区侨眷带来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联欢会。会上,侨眷们畅所欲言,建议建立微信群,增强联系和互助。社区还走访看望了未能参加此次活动的高龄侨眷,并送上中秋节月饼和节日祝福。
9月24日,苏州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组织辖区内孤寡老人及侨界人士代表20余人参加了“皓皓中秋月、情暖孤老心”迎中秋联谊活动。志愿者们为侨界人士精心准备了香喷喷的月饼和新鲜的水果,并送上歌曲、舞蹈、魔术表演等精彩节目,现场气氛热烈、祥和,充满浓浓温情。
苏州姑苏区平江街道侨务分管领导及侨务干事走访慰问了辖区困难侨界人士,为7户涉侨人员家庭送上大米、油等生活必用品及中秋节祝福,慰问金额达2100余元。
9月25日,常熟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王永明带头走进重点归侨、侨眷家中走访慰问,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健康状况,送上政府的关爱以及中秋的祝福。
9月19日,海安县城东镇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圆梦”主题活动,安排了精彩的中秋文化宣讲课,开展了“月”字组词接龙、谜语竞猜等趣味游戏。辖区内青少年,包括归侨侨眷青少年代表60余人参加活动。
徐州市丰县侨办副主任陈新华慰问看望了朱毅夫人、抗日老战士张蕴冰妈妈。张妈妈与朱毅同志相识相恋于抗战艰苦年代,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做贡献了青春年华,晚年离休后与疾病斗争之余,回忆战斗历程撰写成回忆录。(消息综合)
盘点立冬各地的习俗 篇11
立冬,从字面意思上来了解,就是冬天要到了的意思,立冬后天气会变的更加寒冷,而关于立冬各地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立冬各地的习俗都有哪些。
20时07分将迎立冬
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时,即为立冬,而我们也将在11月7日20时07分正式迎来这一节气。
立冬习俗
北方立冬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南方立冬爱吃肉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立冬的其他习俗
1、补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3、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4、喝羊肉汤
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5、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建议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类最好的伙伴)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6、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7、冬泳
腊八节各地习俗 篇12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风俗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风俗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风俗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 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风俗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青海风俗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风俗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风俗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风俗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风俗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风俗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习俗中秋——你应该干的10件事 篇13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如今,赏月早已经成为中秋节必须做的事情,因为赏月,各地千百年来形成了很多赏月胜地,有闲者常常趋之若鹜,没闲着也要想着法的去好地方赏月,赏月已经成了全民一大乐事。
吃月
其实就是吃月饼,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月饼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秋节的代名词,在中国人看来,中秋节不吃月饼,简直就不算过中秋。
抛帕招亲
这绝对是单身男人最爱的中秋活动之一。福建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如果你想早生贵子,这个中秋,这个习俗,真可以一试!
偷菜求郎
又是一个关于爱情的中秋习俗。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对于那些大龄剩女来说,今年中秋不妨试试这招,赶快找个菜圃偷菜去吧!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这种习俗,一个人在家肯定干不了,不过中秋节去到香港,你一定可以看到,而且还可以尝试着参与其中。
走月亮、走三桥
江南一带素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据说,在中秋节这样做除了观赏中秋美景,还有祈福、驱病之功效。以前,人们走的都是古桥,这些年,古桥越来越少,不过现代人便开始走新桥,什么跨海大桥、跨江大桥、城市天桥,每到中秋节还是有很多走桥的人。今年中秋,赶快找几座桥去走走吧!
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的一种重要仪式。拜月是全中国人的习俗,老古人已经拜了几百年了,今年,要不您也拜一拜,拜一拜应该总是有好处的。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如今,这种传统文化遗产,再次回到了北京人的生活中,中秋节到北京,一定不要错过观赏一下兔爷儿表演或者把玩一下兔爷儿工艺品。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世界各地结婚习俗 篇14
Early African American: Jumping the Broom In the times of slavery in this country, African American couples were not allowed to formally marry and live together. To make a public declaration of their love and commitment, a man and woman jumped over a broom into matrimony, to the beat of drums. (The broom has long held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the various Africans, symbolizing, the start of home- making for the newlywed couple. In Southern Africa, the day after the wedding, the bride assisted the other women in the family in sweeping the courtyard, indicating her dutiful willing ness to help her in-laws with housework till the newlyweds could move to their new home.) Some African-American couples today are choosing to include this symbolic rite in their wedding ceremony.
Armenia: Two white doves may be released to signify love and happiness. The bride may dress in red silk and may wear cardboard wings with feathers on her head. Small coins may be thrown at her.
早期非洲裔美国人:跳扫帚在美国的黑奴时代,黑人男女是不允许正式结婚生活在一起的。为了向世人宣布他们的爱情和婚约,一对黑人男女和着鼓声的节奏,一起跳过一把扫帚。(扫帚对各种非洲人长期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意味着新婚夫妇组成家庭的开始。在南部非洲,新娘在婚后的第一天要帮助夫家的其他女性清扫院子,以此表明在住进自己的新家前,她愿意尽职地帮助丈夫的家人承担家务劳动。)直至今日,一些美国黑人还在他们的婚礼上举行这种象征性的仪式。
亚美尼亚:人们放飞两只白鸽,以示爱情和幸福。新娘穿着红色丝绸的服装,头戴饰有羽毛的纸翼。人们还可向新娘投掷硬币。
Belgium: The bride may still embroider her name on her handkerchief, carry it on the wedding day, then frame it and keep it until the next family bride marries.
Bermuda: Islanders top their tiered wedding cakes with a tiny sapling. The newlyweds plant the tree at their home, where they can watch it grow, as their marriage grows.
Bohemia: The groom gives the bride a rosary, a prayer book, a girdle with three keys (to guard her virtue), a fur cap, and a silver wedding ring. The bride gives the groom a shirt sewn with gold thread blended with colored silks and a wedding ring. Before the ceremony, the groomsman wraps the groom in the bride‘s cloak to keep evil spirits from creeping in and dividing their two hearts.
比利时:新娘可以将其姓名绣在手帕上,在婚礼举行日随身带上它。婚礼后将手帕装入镜框保存,直到家里的另外一个姑娘结婚。
百慕大:百慕大岛民在他们的多层婚礼蛋糕的顶层插上一株小树苗,新婚夫妇要将这株树苗种在家中,这样他们可以目睹树苗伴随着他们的婚姻一起长大。
波黑人:新郎向新娘赠送一串念珠,一本祈祷文,一根上面串着三把钥匙的腰带(用以保护她的贞洁),一顶毛皮帽,一个银的结婚戒指。新娘则向新郎赠送一件用金线和彩色丝绸缝制的衬衣和结婚戒指。婚礼前,伴郎将新郎裹进新娘的斗篷里,以防恶魔侵入,拆散他们相爱的心。
Caribbean: A rich black cake baked with dried fruits and rum is especially popular on the islands of Barbados, Grenada and St. Lucia. The recipe, handed down from mother to daughter, is embellished by each. It is considered a “pound” cake--with the recipe calling for a pound each of flour, dark brown sugar, butter, glace cherries, raisins, prunes, currants, plus a dozen eggs and flavorings. The dried fruits are soaked in rum and kept in a crock anywhere from two weeks to six months.
Croatia: Married female relatives remove the bride‘s veil and replace it with a kerchief and apron, symbols of her new married status. She is then serenaded by all the married women. Following the wedding ceremony, those assembled walk three times around the well (symbolizing the Holy Trinity,) and throw apples into it (symbolizing fertility).
加勒比地区:在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用干果和朗姆酒制作的味道浓郁的蛋糕十分常见。蛋糕的制作方法,由母亲亲手传给女儿,并且各自对其加以修饰。人们把这种蛋糕叫作“一磅”蛋糕,因为制作这种蛋糕需要面粉、棕糖、黄油、糖霜樱桃、葡萄干、李子、红醋栗各一磅,加上一打鸡蛋和调味品。制作蛋糕的干果要在朗姆酒中浸泡并在瓦罐中保存两个星期至6个月。
克罗地亚:由已婚的女性亲戚摘下新娘的面纱,换上一块头巾和一条围裙,意味着新娘的已婚新身份。然后由所有的已婚妇女为新娘唱小夜曲。婚礼之后,所有来宾围绕着井走三圈(象征着圣三位一体),并向井中扔苹果(象征着生育)。
The Czech Republic: Friends would sneak into the bride‘s yard to plant a tree, then deco rate it with ribbons and painted eggshells. Legend said she would live as long as the tree. Brides in the countryside carry on the very old custom of wearing a wreath of rosemary, which symbolizes remembrance. The wreath is woven for each bride on her wedding eve by her friends as a wish for wisdom, love, and loyalty.
Egypt: Families, rather than grooms, propose to the bride. In Egypt, many marriages are arranged. The zaffa, or wedding march, is a musical procession of drums, bagpipes, horns, belly dancers, and men carrying flaming swords; it announces that the marriage is about to begin.
England: Traditionally, the village bride and her wedding party always walk together to the church. Leading the procession: a small girl strewing, blossoms along the road, so the bride‘s path through life will always be happy and laden with flowers.
捷克共和国:朋友们溜进新娘的院子去种一棵树,然后再用彩带和彩绘的蛋壳将树加以装饰。传说新娘将与这树活得一样长。乡村的新娘还保留着佩带迷迭香花环的古***俗,以表怀念之情。花环是在婚礼前夕由新娘的朋友编织而成,它象征着智慧、爱情和忠诚。
埃及:在埃及,由新郎的家人,而不是新郎本人,向新娘求婚。许多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Zaffa,也就是婚礼,其实是一个充满音乐的列队游行,有鼓、风笛、号角及肚皮舞,男人们手持火红的剑。这个仪式宣告,婚姻即将开始。
英格兰:按照传统,乡村的新娘和参加婚礼的人们总是一起步行走向教堂。一个小姑娘走在队列最前面,她一路抛撒鲜花,预示着新娘一生的道路上也将开满鲜花,永远幸福。
Finland: Brides wear golden crowns. After the wedding, unmarried women dance in a circle around the blindfolded bride, waiting for her to place her crown on someone‘s head. It is thought that whoever she crowns will be the next to wed. The bride and groom have seats of honor at the reception. The bride holds a sieve covered with a silk shawl; when the guests slip money into the sieve, their names and the amounts given are announced to those assembled by a groomsman.
Greece: The koumbaros, traditionally the groom‘s godfather, is an honored guest who participates in the wedding ceremony. Today, the koumbaros is very often the best man, who assists in the crowning of the couple (with white or gold crown, or with crowns made of everlasting flowers, or of twigs of love and vine wrapped in silver and gold paper), and in the circling of the altar three times. Other attendants may read Scripture, hold candles, pack the crowns in a special box after the ceremony. To be sure of a “sweet life”, a Greek bride may carry a lump of sugar in her glove on wedding day.
芬兰:新娘头戴金色的花冠。婚礼后,未婚妇女围着被蒙住眼睛的新娘跳舞,等着新娘将她头上的花冠戴到某个人的头上。被新娘戴上花冠的人被认为是下一个要结婚的人。新娘和新郎坐在婚宴的贵宾席上,新娘手持一个筛子,筛子上盖有一块丝绸披巾。当来宾们将钱塞进筛子时,一个伴郎会向在场的来宾宣布放钱的来宾姓名以及礼金的数额。
希腊:通常是新郎的教父,担任婚礼上的嘉宾,现在嘉宾常常由伴郎担任,其职责是协助新郎新娘戴上花冠(花冠有白色和金色的,花冠由四季开放的鲜花,或由用金色或银色的纸包起来的象征爱情的树枝和藤编织而成)。戴上花冠后,新人们围着圣坛绕三圈。别的出席婚礼的人则朗读《圣经》,手持蜡烛,并在婚礼后将花冠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盒子里。为了确保婚后生活的甜蜜,希腊新娘在结婚那一天,可在手套里塞一块糖。
Korea: Ducks are included in the wedding procession because ducks mate for life. The groom once traveled to the bride‘s house on a white pony, bearing fidelity symbols--a gray goose and gander.
Malaysia: The groom‘s gifts to the bride are delivered to her home by costumed children in a noisy procession, carrying lavish trays of food and currency folded into animal or flower shapes. Each wedding guest is given a beautifully decorated hard-boiled egg, a symbol of fertility.
Mexico: A “lasso” a very large rosary, is wound around the couple‘s shoulders and hands during the ceremony to show the union and protection of marriage. Guests at many Mexican weddings gather around the couple in a heart-shaped ring at the reception, perhaps before the first dance.
韩国: 在婚礼行列中会包括鸭子,因为鸭子总是终身相伴。过去,新郎骑一匹小白马去新娘家,并带上一对象征着忠诚的灰色的雌鹅和雄鹅。
马来西亚:新郎赠送给新娘的礼物由盛装打扮的孩子们组成的热闹队伍送过去,孩子们捧着许多盛有食物和用钱折叠成的动物和花卉形状的托盘。每位参加婚礼的来宾都获赠一个装饰精美的煮熟了的鸡蛋, 它是生育的象征。
墨西哥:在婚礼上,新婚夫妇的肩膀和手被一串很大的念珠(“套索”)所缠绕,表示双方的结合和对婚姻的保护。在许多墨西哥人的婚礼上,在第一支舞曲前,来宾们围绕着新婚夫妇站成一个心形的圈.
英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用词
places
词语 English American
公寓 flat apartment
诊所 surgery doctor‘s office
电梯 lift elevator
走廊 passage hall, hallway
邮筒 pillar box mailbox
电影院 cinema movies
单间公寓 bed-sitter studio
立交桥 flyover overpass
高速公路 motorway parkway
人行横道 zebra crossing pedestrian crossing
商店 shop store
地铁 tube, underground subway
厕所 lavatory toilet (bathroom)
庭院 garden yard
Useful Objects
电筒 torch flashlight
垃圾箱 dustbin garbage can, trash can
包裹 parcel package
购物袋 carrier bag shopping bag
炉 cooker stove
Food
罐头 tin can
糖果 sweets candy
甜点心 biscuit (sweet) cookie
油炸土豆条 chips French fries
油炸土豆片 crisps potato chips
蔬菜水果店 greengrocer‘s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e
Personal Items
(发式)刘海 fringe bangs
长裤 trousers pants
紧身裤 tights pantyhose
雨衣 mac (mackintosh) raincoat
裤子背带 braces suspenders
高领绒衣 poloneck turtleneck
背心 waistcoat vest
汗衫 vest undershirt
People
研究生 post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student
家伙,小伙子 chap, fellow guy
巡警 constable patrolman
警察(俚) bobby cop, policeman
售货员 shop assistant salesperson (-girl, -man)
Car Parts
挡风玻璃 windscreen windshield
轮胎 tyre tire
挡泥板 wing fender
指示灯 indicator light left/ right-turn light
侧视镜 wing mirror side-view mirror
牌照号码 registration number license number
牌照 number plate license plate
油箱 petrol tank gas tank
【各地中秋习俗】推荐阅读:
中秋节各地的习俗习惯06-12
全球各地元旦习俗07-28
各地区春节习俗08-28
山西各地过节的习俗08-30
端午节的各地习俗08-12
大雪节气的由来及各地习俗08-30
腊八节各地习俗吃什么08-22
世界各地圣诞节的晚餐习俗10-24
中秋习俗诗词08-13
中秋节十大习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