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精选8篇)
如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1
如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三个要素。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哪三个方面的要素呢?第一,整体单位“1”,第二,平均分成几份,第三,取出几份。
1,要让学生明白,整体单位“1”,是一堆煤。把这堆煤平均31分成3份,取出1份。一堆煤12吨,用去,用去多少吨?要让学生明白,整体单位“1”,3是12吨,平均分成3份,取出1份。可以列式为,123=4(吨),1份就是4吨,12小明有9个苹果,吃了,小红也有9个苹果,吃了,谁吃的多?着二个题目整体
33举例说明。一堆煤,用去单位“1”,都是9个苹果,通过画线段图很快就能看出小红吃的多,如果把题目改成小明吃了苹果12,小红吃了苹果,谁吃的多?让学生想一想,这二个题目的整体单位“1”,是33否一样吗?好比较吗?不知道小红和小明的苹果总数。如果再把题目改成小明有18个苹果,12,小红也有12个苹果,吃了,谁吃的多?这二个分数的整体单位“1”,不一样,33第一个是18,第二个是12,小明吃了苹果:18 3=6(个)小红吃了苹果:1232=8吃了(个)所以小红吃的多。有许多题目,就是考察学生掌握分数一定要平均分,特别是在看图写分数时,比如有一个题目是,把一个长方形不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阴影部分是1份,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可以表示为的。
1,让 学生判断对错,根据分数的意义可以断定是错误4
如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2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 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 认识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诱趣激学
师:我们班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 (听问题、出手势)
问题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每人分几块?
问题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每人分几块?
问题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每人分多少?
师 (引导) :大家的手势有点乱,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答案, 但不能用手势表示出来, 是不是这样呀?先告诉我第3个问题中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 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师板书:一块月饼的一半)
师 (引导) :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师: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吗?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关键是认识“平均分”)
师 (引导) :把这块月饼平均分, 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 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生:不能。
师 (引导) :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 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生:二分之一。
(师板书:二分之一)
师 (引导) :二分之一, 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 看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师板书1/2)
师:看清老师是怎样写了吗?
(指导学生书写)
师 (引导) :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凸现主体, 顺思导学
(1) 认识图形的1/2。
师 (引导) :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表示。 (出示一个圆形) 老师这有一个圆形, 谁能表示出它的1/2呢?
(指名尝试, 在圆上用阴影表示其中的1/2)
师 (引导) :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1/2的?
(2) 创造图形的1/2。
师 (引导) :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 请想办法表示出它的1/2。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 展示不同的折法, 强化认识)
师 (引导) :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 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 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呢?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 每份就是它的1/2)
师: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 有一个词很重要, 是不是“平均分”, 听出来了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 重点标注“平均分”)
师: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 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用1/2表示对吗?
(师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3.迁移类推, 引导探学
(1) 认识1/4。
师 (引导) :把一个月饼、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出示一个圆, 通过对折平均分成4份, 贴到黑板上) 像这样,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 (给其中一份涂色)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师 (指导学生完整叙述)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它的1/4。 (板书:四分之一)
(2) 探究1/4。
师 (引导) :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1/4, 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1/4, 能不能做到?任选一种图形, 表示出它的1/4, 折完后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展示)
师 (重点引导) :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4.自主探究, 实践促学
(1) 判断分数。
师 (黑板上出示分数)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你们能不能判断图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 是多少? (出示相关图形)
(2) 写分数。
师: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 看分数给图形涂色。
(4) 在涂色图形中找分数。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 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 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
(课件出示主题图, 指名学生回答, 其他学生评判)
师: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 创分数。
师 (引导) :拿出长方形纸, 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然后试一试。
5.全课总结, 疏理评学
师:谈谈本课的收获, 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课后反思]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 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 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 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月饼”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完后, 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 交流思考。本节课中, 我注意激励学生动脑思考, 并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 手脑并用, 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索, 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3.动手操作, 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 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3
经过五次试教,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了以下学案。
一、引入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装在信封里,现在倒出来看看,有哪些学具?
2.请同桌把这些学具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到几个?
3.分一分。(有学生认为多了一个圆形就放在中间,有学生把一个圆也平均分成2份)
4.汇报分的情况。
5.师:分时遇到了什么问题?(1个圆形不能平均分成2份)有人分了吗?怎么分的?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2。
(1)每人分到2个,用2表示;每人分到1个,用1表示;每人分到半个,该用一个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请大家想想办法,想好后可以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2)你用哪个数来表示?(0.5、1/2、2/1)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见过?
(3)大家很有办法,用自己创造的数来表示半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半个,也就是说每人分到这个圆的1/2。跟谁的方法一样?
(4)谁听见老师是怎么读这个数的吗?又是怎么写的呢?
(5)1/2也是一个数,说得更具体些,它是一个分数。
(6)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同时比一比,看谁跟分数最先交上朋友。
2.探究1/2。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同桌再分一分、说一说。
(2)再次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3)你怎么看出平均分成2份的?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2份看得更清楚?(把折痕画出来)
(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里?为了跟你同桌区分,把你的作个记号,划上斜线。(指同桌)你呢?
(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这份是这个圆的1/2,那份也是这个圆的1/2。也就是说,任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1/2,或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2。
师: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些,即每份是它的1/2。
(6)读一读,你觉得哪些字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7)观察图:有几个1/2?2个1/2合起来是多少呢?划斜线的这份是圆的1/2,那么整个圆是划斜线的多少呢?空白部分呢?
(8)刚才找到了圆的1/2,再任选一个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并划上斜线,表示出它的1/2。
(9)展示:上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吗?为什么?(指名说说怎样得到的1/2)
结合图,说说1/2中的2、/、1分别表示什么?
(10)看着图,有问题提吗?或有什么话要说?
3.创造1/()。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2。
还能继续对折下去吗?(能)那么,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呢?请大家用刚才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1/()。
(2)创造1/()。
(3)展示、汇报。
如1/4:你是怎么折的?这个1/4表示什么意思?从图中还能找到这样的1/4吗?共有几个这样的1/4?4个1/4合起来就是——1。
(4)猜一猜、想一想。
看着图与分数,如1/8,它是怎么折的?1/8表示什么?看到1/8,还想到什么?
(5)1/4、1/8与1/2一样,都是分数。从图中,可以看出1/2、1/4、1/8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创造()/()。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2次、3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只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得到1/2、1/4、1/8。那么,能不能涂2份、3份,甚至更多呢?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分数呢?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创造分数。
(2)先思考准备涂几份,再创造分数。
(3)汇报:你创造的分数表示什么?
如2/4,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涂色,涂色部分是它的2/4。联想:看到2/4,还想到哪个分数?(2/4、4/4等)各表示什么?
(4)2/4、3/4、4/4也是分数,与前面的分数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5)你认为分数还有吗?写一个,并读一读。
如7/8,其中的8、7各表示什么?7/8呢?看到7/8,还想到哪些分数?
(6)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如7/8,8是分母,/是分数线,7是分子。
三、练一练
1.观察主题图,用分数说一说图意。
2.看图写分数。
3.出示一条彩带。
(1)猜一猜:平均分成几份?这一份是多少?
(2)补充:1分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然后看图填空。
(3)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除了这三个分数,还想到哪些分数?
(4)出示第二条彩带。想一想:哪条长?为什么?
四、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你脑中的分数是怎样的?
2.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认识分数的?(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
课后反思:
1.在磨课中,学会课前研究。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钻研教材,通俗地说就是读教材、理解教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本单元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与各种性质,并且所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本节课中,不能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以“平均分”为基础,与倍数也相通,同时又是后继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
钻研教材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对教材作出恰当的处理。本教材是将“认识几分之一及几分之一比大小”作为一课时。笔者将“认识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整合为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分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在磨课中,学会处理课堂上的生成。
课前预设教学流程时,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学中,教师最希望学生能按预设的程序进行,害怕出现生成不会处理。其实,课堂上可能会因为生成而精彩。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折出圆形的1/2时,学生说这条折痕就是圆形的对称轴,其他学生检查自己的图形后表示赞同,此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在创造几分之一时,学生介绍1/4的折法时,说:“把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把对称轴的折痕画出来,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1份就是长方形的1/4……”不等该学生说完,就有学生举手表示有意见。他们认为:这2条折痕中只有1条是对称轴,不能说把对称轴的折痕画下来,确切地说是把平均分的折痕画出来。创造1/2时,折痕是对称轴,辨析的理由不充足,所以暂时放一放;创造1/4时,争辩时机到了,折痕中有对称轴,也有不是对称轴,所以给时间让学生辨析,达成共识,再次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轴的理解。因此,一旦课堂上出现生成,教师不要手忙脚乱,而要思考:要不要处理?何时处理?怎么处理?
3.在磨课中,学会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所呈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理想状态是:认识1/2后,学生能创造几分之一,接着会创造几分之几。其实这样想、这样做的教师把学生估高了,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其他学生都很茫然,学习气氛沉闷,原因就是把要求拔得太高。“从整数的认识到分数的认识是一次质的飞跃”是有道理的,1/2还没认识到位,学生怎么会去创造其他的分数呢?所以在教学时,应这样设计:(1)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出1/2;(2)重点认识1/2,理解1/2的意义,并折出图形的1/2;(3)创造几分之一;(4)创造几分之几。这样设计,从集体学到自主学,学生具备了学的条件。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更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在课改中磨课,给我的启示很多。要设计好一节课,应从目标的定位、学习材料的选择、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认知起点与认知规律等多方面考虑,让学生先学扎实,再学创新,逐步提高要求,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经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
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新知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学反思 篇5
(一)创设情境
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指导探索
新课的学习开始了,吴老师举起一块大月饼,请一个同学从中间切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月饼?”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吴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1/2的理解。这时,吴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在月饼的另一半写上了1/2。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又很快掌握了1/2的读法、写法并知道了这个分数表示的含义。
这时,吴老师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吴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彩色图形,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丰富了对1/2的认识。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小伙伴交流。
孩子们的指尖上跳动着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
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四分之一,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四分之一。”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了他:“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二分之一,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你能说说四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四分之一表示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
不大工夫,学生折出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吴老师真诚地欣赏着孩子们,热情地请孩子们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的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探索的成功,给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同学们爱学的兴趣在升华,会学的技能在提高。
接着,吴老师走到这副图形跟前,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这副图,你都想到了什么?”片刻的议论之后,又是一次有趣的发散:
“我想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用1/3来表示。”
“我还可以在这个圆中找到另外两个1/3。”
“一个1/3是1/3,两个1/3是几?”
“3个1/3是不是就是那整个圆?”
“从2个1/3中去掉1个1/3,是不是还剩1个1/3?……”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吴老师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真诚地赞叹道“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
下面的活动更精彩了。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智慧人,眨着双眼向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举“”的,有举“×”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双方代表各手持一个圆形纸片讨论着,都下定决心要把对方说服。经过讨论准备,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心理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连忙回答:“是。”
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到:“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
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告一段落,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仍然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孩子们笑了。别小看了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表现着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吴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小辩论会结束了,折绳比赛又开始了。同学们边动手边讨论如何准确快捷地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同学们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举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看。
“小朋友们请看,像1/2、1/3、1/4、1/5、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吗?”吴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的举起手来,一个接一个的说着:1/7、2/2、1/10……吴老师轻声问大家:“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一个小伙子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分数有无数个”。“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接下来,是分数各部分名称的介绍。吴老师先请同学们命名。孩子们把分数线命名为“平均分线”突出了分数线的本质含义,大概是受了“分母”的影响,孩子们把“分子”起名为“分父”“分公”,体现了分母与分子的密切关系。在笑声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窍门记住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练习
巩固练习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地用分数表示着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
接着判断练习开始了,大屏幕上出现了下面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
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的分数表示。
当同学们判断到最后一副图形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表述着、争论着,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在愉悦气氛中同学们完成了读分数、写分数的练习。
(四)总结提高
吴老师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学生甲:“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学生乙:“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0。”……当一个学生说到“我爸爸买了100个鸡蛋,打碎了一个,打碎了的正好占这些鸡蛋的1/100”时,吴老师顺手将1/100写到了黑板上。并特意把开始上课时坚持用画图方法表示分数的那位同学请上来,“1/100该怎样用你喜欢的画图方法表示呢?请你试试看!”只见这位同学认真地画着,画着画着停住了,他扬起小脸“老师,这种方法太麻烦了,还是分数表示好。”边说边使劲把开始画在黑板上的桃子图擦掉,这位个性极强的孩子此时,心服口服地接纳了分数这个新朋友。
最后一个练习——猜一猜。
银幕上出现了两条被遮挡起来的线段,只露出其中相等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哪条线段比较长。如图:
第一条:第二条:
同学们互相猜测和议论着,各自申诉着自己的理由。这个谜底就要揭开了,同学们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吴老师煞有介事地说:“谁对谁错呢?请——看——这——里!”故意把话一字一字地断开,引起孩子们高度的注意。突然,吴老师轻轻按动鼠标,遮盖在线段图上的蓝色纸片不翼而飞,两条线段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第一条:第二条:
“ye!——”孩子们欢呼起来,猜对了的同学高高举起小拳头,猛劲地向空中挥动。“ye!——”“ye!——”教室里沸腾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各种图形的纸片。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视频播放)
通过动画引出:表示一半的方法有很多,在数学上一半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课件演示:动态移动半个蛋糕,下面写二分之一。)我们把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数学中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指黑板:分数就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分数。
(一)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1.理解二分之一块蛋糕的含义。师:(指多媒体上的二分之一)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指其中的一份,再指另一份)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呢?
2.结合图片,说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课件出示)
师: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图形说说怎样能得出二分之一吗?(五角星、心形、梯形图)3.找生活中的二分之一。4.学写二分之一。
师: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怎样写二分之一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写分数时要先画一条短横线,它的名字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2,它的名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它的名字叫分子,表示取其中的1份。
5.折出二分之一。
6.小练习:判断涂粉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生答。
师:最后一图应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三分之一)为什么?指这幅图中的另外两部分问:这里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答。
(二)小组合作,探究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谁来读这个分数?生读后,考各部分名称。
师:谁能说说四分之一是怎样来的?怎样表示出四分之一呢?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操作。要求:
1、折一折。
2、画一画。按折痕分出份数。
3、涂一涂。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4、说一说。
师:咦,都是同样大的长方形,折出的形状怎么样?(不一样)那么这些四分之一的部分一样大吗?(一样)为什么?(都是把同样大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一,所以这里的四分之一都一样大)
师小结:看来,整体一样大,它的四分之一就一样大。
(三)认识一些物体中的几分之一。
师:老师手中有6个苹果,你能从这里边找出分数吗?(生研究,发言,师指导。)
学生操作:
1.从8个梨中找出四分之一。2.从9个气球中找出三分之一。3.从10个鸡蛋中找出五分之一。要求:折一折,圈一圈。
师:看来,我们不但能从一个物体上找出几分之一,也可以从一些物体中找出几分之一。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是不是对分数有了更多的了解。
师:现在我们想一想,两只小能在分食物的时候,除了半个蛋糕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外,还有哪里可以用到分数呢?
三、巩固拓展,加深理解分数。1.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2.面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说说理由。3.判断对错。
4.果汁占杯子的几分之一?(共有三杯,分别占杯子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师:这三个分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呢?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如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7
一、学习源于系统的重复和变异
“变异理论”认为:一定数量的重复对于学习来说绝对必要。因此, 为了认识某事物, 就必须注意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即本质特征。为此, “变异理论”总结出了“变”与“不变”的四种范式:“对比”“类合”“分离”与“融合”。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 “平均分”是分数的关键属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这个关键属性, 教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生日派对) 导入新课, 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将一块蛋糕分成两份, 得出“相等”和“不等”这两种分法。通过两种分法的对比, 学生可认定“平均分”是最公平的分法, 从而引出1/2, 为“分数”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用1/2表示出半个蛋糕之后, 通过“类和”这一范式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他教学情境中。例如让学生借助圆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等学具, 先动手折一折, 再用斜线把它的1/2涂上颜色, 以此说明1/2的意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比长方形的三种折法, 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对折, 只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便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学生充分感知1/2的基础上,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分数”的“分母”这一关键属性, 教师运用“分离”这一范式, 适时提出问题: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 并用彩笔表示出来。就这样,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 学生在动手折、说“分数”的意义和观察板书的同时, 会发现不管什么图形, 只要平均分成几份, “分母”就是几, “分母”表示的是分的份数。
接着, 教师通过图形的变换, 不断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体会“分数”的“分母”和“分数”数值的关系。下列图形中, 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最后一幅图运用“融合”这一范式,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几分之一, 又引出新知几分之几, 通过“上图中空白部分可用几分之几来表示?为什么分子不是1?”这两个追问, 分离出“分子”的属性:“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就这样, 学生明白了“分子”“分母”的属性, 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分数”这一概念。
二、学习是迁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变异理论”认为:没有“共同性”就不会有迁移。其实, 没有“差异性”也不会有迁移。可见, “共同性”和“差异性”这二者同样重要。我们能认识事物的特征, 关键在于这些事物有些方面相同、有些方面不同, 于是通过对比、区分, 我们认识和理解了事物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性变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改变概念的外延, 称为“概念变式”;另一类是改变一些易混淆概念外延的属性, 例如举反例, 称为“非概念变式”。这两类变式构成“概念性变式”, 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对概念的多角度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 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其一,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并读一读。
其二, 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其三, 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可用分数表示吗?
在这一巩固练习中, 我运用“融合”这一范式, 将是否“平均分”“切分”的份数、所取的份数进行变换, 为学生提供标准、非标准的正例, 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 以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 最终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值得注意的是, 第三道练习题需要学生添加辅助线, 然后才能将图形平均分, 最终用恰当的分数表示。
三、学生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反例
“变异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先认识事物的相关属性, 然后把这些相关属性联系起来, 才能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这为我们理解正、反例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视角。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 我们通常会采用这样的练习形式。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对的画“√”, 错的画“╳”。
前两道题是判断“平均分”这一关键属性的反例, 但第二小题往往会有学生将其判断为正确。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给学生创设宽广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图”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如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8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准备:ppt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每人三张同样的纸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均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孙悟空在保护师傅取经的途中,有一天,特别想念他的老家,还有他的孩儿们,趁空,他一个筋斗云便飞回了花果山,看到两只小猴正玩得满头大汗,孙悟空心生怜爱,决定变些水果给这俩小猴。悟空变出了什么水果呢?
2.(4个梨)师: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你准备怎么分?
生:每只小猴两个。
师:嗯,这样,每只小猴分得的同样多,在数学里我们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红色)
3.师:刚才分梨的过程,用数学的语言可以这样说:“把4个梨平均分成2份,1份是2个,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梨?”用掌声表示一下。
4.(2个苹果)师:还有2只苹果,你准备怎么分?
生:把2只苹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个。
师:再用掌声表示一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苹果。
5.(1个西瓜)师:还有一个西瓜,咱们也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得到1份。用掌声表示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西瓜。(怎么没有掌声了?)
生:半个不好拍。
师:哦,半个不能用掌声来表示,而且,半个是生活中说法,数学中我们把半个叫作1/2个。跟它打个招呼:HI,二分之一!
这也是数字王国里的一位成员,它还有一个大家庭叫作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认识分数
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很有纪念意义,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1/2。
1.分数的读法
师:这个数字读作什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大家还记得1/2是怎么得来的吗?
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
师:你能猜到 1/2的2和1与分西瓜有什么联系。
生:……
师:对了,这个2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一个西瓜分成了几个1/2,你看出来了吗?
生:2个。
2.理解二分之一(折1/2)
折。师:咱们刚才从分西瓜中认识了1/2,你能通过折一折,发现纸片中的1/2吗?(学生折,师巡视)发现了吗?一共有几个?涂出其中的一个。展。分别展示不同的折法,让学生认识1/2的不同分法。结。师:咱们找出了这么多的1/2,你能说说到底什么是1/2?1/2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3.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会读分数,想不想知道分数怎么写啊?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
同步练习:下面图中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都不能,一个没有平均分,可以化成1/4,一个没有平均分成2份,是1/8)
4.理解1/4、1/8等分数
猜:那么这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折:你能折出这两个分数吗?引导学生折,并涂出1/4、1/8。联想:在分数这个大家庭中,除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可能还有……(板书)
5.同步练习
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逐题指名口答,答完后全部显示,让学生对比,这些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比较大小,归纳方法
(1)听故事(猪八戒分西瓜)。
(2)比大小。
师:说说你笑的原因。(猪八戒上当了)这个故事里隐藏了两个分数,你发现了吗?你能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吗?
1/4>1/8(教师板书)。
(3)尝试证明。奇怪吗?你能说服老师吗(最好找到证据)?(用刚才折出的1/4和1/8纸条比较)让学生说说你的理解。
把黑板上的分数用“>”连接,并引导观察。
得出结论: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同步练习。1/3 ○ 1/6 1/4○1/8 1/6○1/5
7.实践应用 深化新知
完成P89第5题。
8.感受收获 体验成功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课后注意寻找生活中哪里有分数。
【如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推荐阅读: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05-1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2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17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09
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8-14
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09-12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06-12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0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08-27
《百分数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