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2024-10-17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共7篇)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篇1

***县总工会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

工 作 方 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会绩效管理考评,改进我会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执行力,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办、县府办印发关于《**县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办发[2012]62号),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工会工作目标和任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效能为重点,以狠抓各项制度落实为手段,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组织机构

成立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绩效考核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我会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考核各项目标完成情况和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作小组由办公室牵头,宣教文体部、法律保障部、劳动

1保护部等人员组成。

三、绩效目标

1、完善强规范。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建立清晰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确保绩效管理规范、系统。

2、管理增效能。围绕绩效考核体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我会各项工作目标,增强管理实效。

3、评价促提升。通过合理有效的运用绩效评估信息,全面提高我会管理、工作水平。

四、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办发[2012]62号通知要求,结合我会实际以开展“六治”行动为抓手,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考核评估,工作推进、监督检查、绩效问责、管理执行”等五个体系为主线,着力提升我会绩效考评的科学化水平,认真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围绕贯彻落实“六治”要求,着力整治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推动绩效考评“三化”考核,强化绩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建设。

(三)实行绩效管理“五项流程”,强化机关绩效考评的工作推进体系建设。

(四)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六项机制”,强化机关绩效考评的监督检查和绩效问责体系建设。

(五)建立绩效管理“八项制度”,强化机关绩效考评的管理执行体系建设。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发动阶段(2012年6月下旬)

1.召开我会“绩效考评提升年”活动动员会,提高我会干部职工对开展“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重要意义和认识,全面部署“绩效管理提升年”各项工作。

2.对2011年我会绩效考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认真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二)实施阶段(2012年6月至12月)

1.于6月30日前制定好“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按照“六治”要求,对干部工作作风和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于9月30日前制定整改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

3.我会绩效工作由***常务副主席监督落实,***副主席把关材料,*****具体负责按时填报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我会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确保绩效考评工作有序顺利开展、(二)精心组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和我会职能工作,科学合理制定绩效工作目标,准确、及时、完整报送相关考评数据信息。

(三)强化宣传。要层层进行思想动员和工作部署,树立正确绩效理念,大力宣传我会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形式,大力宣传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取得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气氛,形成提升绩效管理的强大动力。

***县总工会

2012年6月28日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篇2

7月18日, 随县全面部署2014年预算绩效管理和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县政府办副主任刘为举, 财政局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县直各部门分管财务负责人, 各镇 (场) 政府分管财贸镇长及财政所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 2014年预算绩效管理和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要坚持厉行节俭、关注民生、注重绩效、强化监督的基本原则, 以严格控制行政性支出, 清理压缩专项资金, 推行预决算公开,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编报为重点, 实现“两个全覆盖”即覆盖所有预算部门, 覆盖所有项目资金。各部门单位要正确认识随县当前财政形势,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部署上来, 坚定不移地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各部门单位要准确把握预算绩效管理和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要求, 精心组织认真做好2014年预算绩效管理和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要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真正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 预算执行有监控, 预算完成有评价, 评价结果有反馈, 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执行与管理全过程;严格按照省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 以随县政府门户网站及本地, 本单位门户网为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财政总预算, 总决算, 各部门预算, 决算, 财政专项支出预算, “三公”经费详细信息, 通过严格预算执行, 提高预算绩效, 强化预算监督等三个方面规范管理, 全面提高财政财务工作水平。

会后, 全县各部门, 各镇 (场) 的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了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信息公开业务培训。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篇3

一、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增点扩面。

从中央看,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已基本覆盖全部中央一级预算部门,并逐步向二、三级预算单位延伸;从地方看,绝大部分省份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都已从省本级逐步扩大到市、县层面。在此基础上,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初步统计,2013年,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约10.9万个,涉及资金约1.34万亿元;开展绩效监控的项目约5.3万个,涉及资金约0.8万亿元;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约4.7万个,涉及资金约1.35万亿元,都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二、开展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绩效评价。

一是开展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财政部选择了2012年度的“就业补助专项资金”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涉及资金约1000亿元;地方财政部门开展的重点民生绩效评价项目7000多个,涉及金额约6000亿元。二是开展重点领域绩效评价试点情况。除财政部对全国1985个县的财政支出管理绩效开展了综合评价,并对中央部门支出管理综合绩效进行了试评价外,河北等17个省开展本地区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四川等18个省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还有的省开展了财政政策绩效评价试点,如广东省的“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绩效评价等,促进各项民生政策落实。

三、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财政部的评价结果应用不断突破,一是实施结果公开,首次将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结果通过财政部门户网站进行了公开;二是开展绩效约谈,首次对部分县级财政综合评价平均得分相对靠后的省(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工作约谈;三是实施绩效奖惩,如,对县级综合评价排名靠前的县和省份,给予了相应的资金奖励;根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评价结果,相应扣减了评价结果较差地区下一年度的转移支付资金等。从地方看,也不断建立并完善了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机制、与预算编制结合机制、向政府人大报告机制、向社会公开机制、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绩效问责机制等,取得了积极效果。

四、强化绩效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规章制度渐成体系。财政部印发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地方的规章制度也不断完善,不断加强指导和规范;有的地方如青岛市,还启动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以提高工作权威性。二是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初步统计,已有工信部等12家中央部门和22个省级财政部门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19个省级财政部门、近一半的市级财政部门和近3成的县级财政部门设立或批准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处室,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三是智库建设逐步完善。初步统计,已有21省建立省级专家学者库,在库专家学者近10万人;23个省建立省级中介机构库,在库中介机构1200多家;7个省建立省级监督指导库,在库人员近300人。四是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加大。财政部由《中国财政》出版了一期“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增刊,通过《中国财经报》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行与思”有奖征文;地方财政也通过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和媒体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同时,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财政部在开展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培训的基础上,又开展了针对市、县级财政部门的培训,并编印了《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等辅助教材等。省级财政部门开展的培训达175次,培训人数达到23467人次。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篇4

管理提升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大建设”的总体推进思路,公司由原来“块状(属地化)”到现在“条状(专业化)”管理,全面实施集约化、专业化和扁平化管理。认真落实“大建设”体系建设“三化”(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三统一”(统一管理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标准)、“三加强”(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队伍管理)工作要求,推进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规范建设流程,着重提高35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建设安全和工艺质量水平,提升建设能力。

为加强县供电企业工程管理,公司基建部将结合工程专业管理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工作风险,全面梳理工作思路,杜绝各类管理疏漏,在实践工作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总结完善工作经验和方法,努力提升县供电企业的电网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公司电网建设工程管理察工作精神,结合工程专业管理要求,从七项重点工作方面加强管理。

二、专业管理目标

(一)进度管理目标

年度电网建设任务完成率100%,实现依法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

1.2013年年底前配合完成2010年及以前农网各批次工程的项目法人验收和省级整体验收。

2.2013年6月底前,完成2012年国家下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任务及委建单位验收。

3.2013年年底,完成2013年国家下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75%及以上的工程建设任务。

4.2014年6月底前,完成2013年国家下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任务。

(二)安全管理目标

电网工程建设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和较大以上设备、电网事故。不发生一般人身伤亡事故。不发生较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有人员责任的较大火灾事故。不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件。不发生本企业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不发生建设原因引起、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安全事件。

(三)质量管理目标

1.优质工程指标:35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率达到60%,110千伏及以上工程项目优质工程率达到100%。

2.标准工艺应用指标:35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率达到90%以上。35千伏输变电工程达到国网B段单位以上标准。

3.质量通病治理目标:质量通病整治率96%以上。

4.质量事故(事件)控制指标:不发生5级及以上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事故(事件)。全年不发生因工程质量原因而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事件)。

(四)造价管理目标

工程设计概算不超投资估算,工程结算不超设计概算,工程造价水平合理、受控。

三、重点工作

(一)安全管控措施

1.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逐项明确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责任。

2.在“大建设”体系构架下,进一步规范电建总公司、社会参建单位和代管农电企业管理。特别对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及所属多经单位、集体企业等有管理关系或关联关系的单位必须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承揽施工任务,其资质和能力必须符合要求,其施工安全管理必须纳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强化工程计划管理。将工程管理涉及生产运行的计划纳入公司的生产计划统一管理,将施工实施中涉及的临时停电统一纳入公司集中管理,强化公司计划管理的刚性执行。

4.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安全文明策划标准模板编制策划文件,对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确实起到引领作用。切实落实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优化施工组织流程,严把施工队伍资质、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具检测检验审查关。依据国网公司及省公司对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加强施工“三措一案”的编制、审查和监督管理,突出防触电、防倒杆、防高坠,提高安全措施的针对性。

5.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六不”违章,严格风险点控制,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落实各环节风险预控措施,抓好作业现场全过程风险管控。执行施工进度周汇报制度、督促各级作业人员现场安全责任落实,提高施工现场规范化作业水平。

6.强化关键环节安全管控。对可能导致触电等危险性生产区域内的施工,必须事先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对组立杆塔、展放导线等重要工序,施工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指导和监督;对跨越铁路及高等级公路等重要设施的施工方案严格审核,监督实施;注重抢修现场、小型和分散作业现场的风险管控;对拆旧工程的勘察、方案制定、现场实施等环节工作,周密做好拆旧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7.强化三个项目部管理人员到岗履职和项目部对施工负责人到岗到位要求。落实三个项目部和各级负责人对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包干制度和现场专人监护制度,做好施工现场督导和检查。加强各参建单位对派驻现场项目部的项目管理。

8.强化现场安全督查。建立安全督查常态化机制,定期进行各工程的安全质量评价工作,实行定期与随机抽检结合的方式,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专项督查,严肃查纠各类违章行为,确保施工现场作业安全,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并举一反三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9.严格工程发包管理。严格执行国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分包安全管理规定》和省公司有关分包专项检查的相关要求,一是严格执行分包商资质审查、准入制度。按规定应招标确定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必须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开展施工承载力分析,严禁分包商超资质、超范围、超能力承揽工程,严禁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二是规范分包工程管理,从签订分包合同与安全协议、分包人员岗位资质和身体条件、人员的社会保险、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按照基建管理要求和程序进行规范管理,防止施工单位超标准超能力承接施工任务。

(二)质量管控措施

1.积极开展安全质量策划,以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及标准工艺应用,并且开展农网配网优质工程评选工作为契机,将农网与配网的管理与110KV基建管理的逐步接轨,全面提高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对农网与配网试点按基建管理程序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优质工程、标准工艺等工作,努力造就和善于总结公司工程管理的特点与亮点。通过检查评比抓典型、树样板,带动标准工艺应用和实体质量稳步提升,逐步达到国网公司和省公司优质工程标准,努力争创省公司工程管理流动红旗。

2.进一步强化工程“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三新两型”的应用水平,通过提高工程初设深度,现场监控能力,施工标准化工艺水平,满足工程创优目标。

3.加强技术规范书审查,强化设备进场检验和开箱检查管理,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和缺陷处理程序,建立质量问题跟踪台账,把好工程设备材料关。

4.全面推广质量通病治理展板,强化过程治理,加强现场管控,杜绝质量通病发生。履行每月质量巡查计划、检查内容及流程,规范开展质量巡查活动。认真开展质量巡查、资信评价、同业对标等活动,提升工程质量管理和工艺水平。

5.坚持月度质量例会制度,及时总结、汇报各阶段质量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总体质量情况,协调解决电网建设质量重要事宜。

6.加强对建设管理单位和所属设计、监理、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在建项目现场施工分包人员进行施工标准工艺培训,开展质量抽调考和知识竞赛,提升建设人员的质量管控意识和水平。

(三)进度管控措施

1.坚持年初工作目标不变,努力抓好过程管理,确保年度里程碑计划按照节点完成,按期竣工投产,并完成结算工作,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2.加强尚未开工项目的开工准备,及时进行合同流转,加强土地、线路走廊外部协调,督导施工图纸到位,加快办理开工手续,确保各工程按节点全面开工建设。

3.按照完善工程里程碑计划,倒排工期,落实任务,对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里程碑计划实施的项目,及时上报专题报告,说明原因,由省公司相关部门研究确定。

4.提前做好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各招标批次关键节点时间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参与招标文件审查,杜绝因错过招标批次或流标而延误后续工作开展。

5.加强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队伍的管理和考核,对不满足要求的队伍按合同条款严格考核,保证人员、机械有效投入。

6.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加大对施工现场当地居民的政策宣传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7.高度重视工程进度周报、月报工作,及时掌握工程实际进展和存在问题,掌握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到位情况,确保工程进度可控、能控、在控。

8.认真分析梳理工程进度存在的问题,加强进度滞后项目督导,积极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实现预期进度目标。

9.加强项目节点文件管理,全面收集整理工程相关的支持性文件(核准文件、里程碑计划、投资计划文件、可研批复文件、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和工程管理时间节点文件(开工报审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竣工结算文件),并按规定及时归档。

(四)物资保障管控措施

1.积极与省公司基建部、物资公司、招投标中心和公司物资部门做好沟通,借助物资调配信息平台,建立物资供应保障信息网络,协调好物资配送、调度等相关工作。

2.做好物资需求计划上报,确保物资供货周期合理性,加强计划填报和审查阶段供货周期、避免物资需求计划审核把关不严,造成计划被退回、流标或招标失败,影响物资合同履约和按时到货,避免对建设工期造成影响。

3.与物资部门及时衔接,建立工程项目物资合同履约及到货检验衔接机制,建立物资到货沟通机制,及时处理到货物资。

4.按周汇总上报物资供应全业务过程信息,实时监控工程节点变化、执行情况,建立监控汇报机制,超前预测和分析供应风险,协调物资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催交催运工作,物资部门根据全业务过程信息,及时跟踪督促物资按时到货。

5.加大供应商履约和服务管控力度,配合物资部门做好供应商不良行为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发现和反映供应商在合同履约、售后服务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供应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五)资金管控措施

1.强化月度工程现金流预算管控,工程管理部门与财务部、参建单位加强沟通协作,以项目实际进度为基础,结合已支付资金情况、合同执行情况科学、合理、全面地编报月度工程现金流预算。

2.加强项目核算管理,确保月度工程现金流的计划与实际支付按时完成,项目核算符合国网公司及省公司相关规定。

3.建立工程财务月、季报制,通过办公信息系统反映工程各项目每周及累计完成资金支付。

4.配合财务部开展工程财务管理情况统计及分析工作,及时对工程账面资金支付情况全面统计及客观分析,及时反映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建立施工单位结算月通报制,对未按时完成竣工结算编制的单位进行考核。

(六)合同管理管控 1.基建部(项目管理中心)与施工单位的合同版本全部执行国网统一合同版本,所有合同都上传经法系统,全面履行签字审批手续。

2.在分包合同管理中,一是基建部负责所属施工企业施工分包的归口管理工作,负责施工企业分包商准入管理;二是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商的选定应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商需由施工单位组织各职能部门审批同意后,由施工项目部向监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报建设单位批准并备案;三是施工单位必须自行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不得采取除劳务分包以外的其它形式对主体工程进行施工分包。专业分包工程总价不得超过施工合同总价的30%,否则视为违规分包。分包事项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有约定的,在合同允许范围内,施工单位可将非主体工程或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等级或劳务分包资质等级的分包商。分包事项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无约定的,施工单位必须经基建部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分包。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严格履行工程合同义务,做好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管理工作。

(七)参建队伍管理管控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工程中标的工程建设各参建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所属的专业人才配备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分包队伍良莠不齐,造成安全风险、工程质量、进度保障难以管控。主要从以下措施加强管控:

1.对设计、监理、施工三个参建单位要强调一体化管透,强化专业人才的配备与培训,要求各参建队伍执行好,督促管理水平的提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装备到位。

2.正确处理进度、安全、质量三者的关系,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制定安全质量督查计划,对施工现场不定期检查。对施工现场“三措一案(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施工方案)”未经公司基建部审批的,不容许开工。3.“重安全”,加强三个项目部的标准化建设,基本保障分包专项管理,要深刻牢记“分包管理是安全最大的红线”,合规合法分包,申报到位,分包不分电压等级与工程的大小。标准化管理初见成效后要巩固,安全文明施工是一个过程,抓实抓好,不能走回头路。增强忧患意识,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落实“三强化、三确保”要求,保障“五大”体系建设安全平稳推进。

4.“求质量”,树立“安全的问题归根就是质量的问题,保质量就是保安全”的理念。重视质量监督,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工艺是质量的最大风险,直接影响达标与创优的评比。做好内部三级验收和外部三级验收。督办标准工艺、达标创优和防洪防汛,重在过程,必须做好。

5.排查分包管理风险、杜绝“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的粗放管理方式,对涉水、跨域、近电等特殊选项方案措施严格执行编审批制度,加强到岗履职纪律,严格履行工程转序审批程序,排查隐患和梳理措施。进一步加强业主与监理对施工分包现场监管。

6.通过强化关键环节集中管控操作平台,优化设计评审、结算监督、定额管理、质量监督的专业化人才配置,进一步提升对电网建设关键环节专业化管理水平。

四、实施步骤

代管县供电公司1年内完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适应性调整,原则上2年内全面完成建设管理提升工作任务,全面加强和规范建设管理工作,实现代管县供电公司建设管理与省、市公司全面接轨。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3年6月)省、市公司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代管县供电公司建设管理提升工程进行全面部署。市、代管县供电公司结合本方案,组织编制《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围绕代管县供电公司建设管理提升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对自身工作全面开展管理诊断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确定整改重点,制订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形成重点整改工作方案。各代管县供电公司要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管理诊断分析和方案编制工作。

(二)综合治理阶段(2013年6月-12月)

各代管县供电公司自查和诊断的基础上,明确差距和提升方向,制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提升任务目标,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整改,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管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各代管县供电公司2013年12月底前完成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综合治理工作。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4年1月-12月)

对代管县供电公司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诊断,提出进一步完善提升意见,代管县供电公司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细化专项提升措施,形成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工作方案,推动管理提升工程向全面纵深发展。各代管县供电公司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完善提升阶段的各项工作。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5年1月-6月)

代管县供电公司管理提升工程情况进行自查自检、开展提升活动“回头看”,分析指标提升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炼管理创新成果;省、市公司组织考核验收,科学评估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效果,强化典型经验和评价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各代管县供电公司要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工作总结和综合评价工作。

五、保障措施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公司结合工程专业管理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工作风险,全面梳理工作思路,杜绝各类管理疏漏,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主要通过从安全、质量、进度、物资保障、资金、合同、参建队伍管理、外部环境等几个工程建设重点环节上加强管理,来全面促进公司县供电企业基建工程管理工作上水平。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篇5

再接再厉

团结全县广大职工为我县工运事业发展再作新贡献

——县总工会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全县工会“进企业、访职工、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动员讲话

李 成

(2012年3月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省总、市总全委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工会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及全县工会‚进企业、访职工、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团结动员全县广大职工为加快我县工运事业发展再作新贡献。

2011年的主要工作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工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市级工会经费收缴先进集体1个,先进工作者2名,市级工会‚双爱双评‛先进个人1名(爱企业的优秀员工),市级‚六好‛乡镇工会标兵单位2个,市级‚六好‛乡镇工会达标单位5个。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热爱劳动、勇于奉献、学习先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忘我工作的积极性。

二、贯彻落实“两个普遍”,着力加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一)积极开展党工共建工作,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2011来,县总工会以创建甘肃省先进县区工会为总体目标,坚持把开展非公企业建会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积极推进工会组织由数量型建会向质量型提升,按照‚党工共建‛的要求,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工会组织建设的方式,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行动。一年来,县总工会与工商部门(县非公企业党工委)相互配合,新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52家(党支部26家,党建联络员6个);新发展会员2350人,新增涵盖法人单位82家。超额完成了市总下达的目标任务。目前,全县共有工会组织417家,会员40164人。其中乡镇工会23家,社区工会4家,系统工会8家,直属工会13家,集体及非公企业工会197家,村级工会5家,涵盖法人单位465家,企事业及机关单位工会组织建制率达到90%以上,职工入会率达到100%,实现了乡镇、社区、系统工会组织全覆盖。

(二)集中力量、采取措施,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

体协商。县总工会从抓思想认识入手,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去年七月份,县政府结合我县工会工作实际,与县总工会召开联席会议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的作用,按照《通知》精神,县总工会积极组织工会干部深入集体及非公企业督查指导,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文本、细化合同内容。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台账,制定了工作进度计划。按照协商程序各用人单位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签订后,均报送人社部门审查。一年来,县总工会帮助指导集体及非公企业工会与用人单位续签及新签《集体合同》53家(未到期的合同101家),签订率达到78%以上;续签及新签《工资集体协商合同》75家(未到期的合同76家),签订率达到76%以上;续签及新签《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59家(未到期合同175家),签订率达到91%。

三、全力打造 “三个品牌”,服务职工群众能力全面提升

(一)以职工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帮扶救助工作新品牌。为打造好工会“送温暖工程”这一品牌,建立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一年来,县总工会不断健全和完善帮扶救助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帮扶程序,促进了帮扶工作

设,使创建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经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考核验收,高崖镇、连搭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青城镇等5个乡镇总工会被评为全市‚六好‛达标单位,城关、甘草两个乡镇工会被评为全市‚六好‛乡镇标兵单位,并受到了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的表彰奖励。榆中县总工会经市总工会申报,省总工会考核验收,评为全省工会工作先进县,受到了省总工会的表彰奖励。

四、取得“四个突破”,推动工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一)职工之家建设取得新突破。一年来,为更好地贯彻省总《关于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通知》要求,县总工会严格按照建家评选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基层工会推荐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共建设模范职工之家57家、职工小家29家,目前全县共有职工之家及合格工会271家,其中:省级模范职工之家3家,市级合格工会20家,县级模范职工之家206家,模范职工小家40家,建家率达到65%以上。

(二)“职工书屋”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省、市总工会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安排,近年来,全县已建职工书屋42个,县总工会严格按照上级工会组织要求,在广泛了解情况、严格审核对比的基础上,推荐出了具有一定基础条件、需要重点扶持的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5个(一中工会、二中工会、城关镇总工会、三电工会、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工会)。市总工会配送了价值5000--10000元的电脑、书籍等,进一

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统一列入了财政预算,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提高了工会经费的收缴率。2011年,县总工会与地税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上级工会要求,上解市总工会经费130万元;下拨基层工会经费70.6万元;圆满完成了市总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对基层工会经费的管理、使用上,县总工会建立了严格的经费审查审计制度,认真落实《工会法》,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依法监督,依法维护工会经费独立原则,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建立健全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制约机制,对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的审查监督做到一年一审,并按照审计的程序,对被审计的单位出具了审计报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并及时印发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审查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完善了各项财务制度,严肃了财经纪律,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对全面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监督作用。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我县工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会机关服务基层,指导基层的力度与基层工会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非公企业建会难、维权难、开展活动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工会帮扶救助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困难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四是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不够平衡,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签订率、履

政重视与支持,赋予工会更多资源和手段,提高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必须坚持把服务大局作为工会工作主要任务。发挥工会组织的特色和优势,充分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三是必须坚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基本职责。把职工群众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引领到‚十二五‛发展的实践中来,坚持在改革、发展、参与和帮扶中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使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工会工作不竭动力。密切关注工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做法,切实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推进工会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使工会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

一、着眼劳动关系新变化,强化工会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按照全总推进‚两个普遍‛的安排部署,把推进‚两个普遍‛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实现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与维护民主政治权利相结合、与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相结合。

1.继续全面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组建基层工会仍然是当前我县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各乡镇、各系统工会要按照‚组织落实、工作落实、成效落实‛的要求,安排部署工作,既抓组建又抓规范,既抓作用发挥又抓水平提高,全力促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按照市总工会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在去年非公企业法

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扩大非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覆盖面,各级工会组织要按照《甘肃省厂务公开条例》和《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规范》的规定,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工作。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分类指导,保障和落实广大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厂务(校务、院务)公开始终在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进行。

二、着眼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十二五”

2012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工作的主题和市总工会提出的总体目标任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1.继续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工业强县、产业富民‛这两大主体战略。把劳动竞赛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与企业班组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继续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一线技术骨干在自主创新中的带动作用,激励广大职工争当创新能手、金牌工人。进一步扩大‚安康杯‛竞赛活动范围,组织形式多样的职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选拔选手参加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促使我县技能人才和创新型职工数量持续上升。

四、着眼自身建设新要求,打造工会工作再创新佳绩 1.统一思想认识,巩固创建成果。2012年,我们将在上年创建甘肃省工会工作先进县、兰州市‚六好‛乡镇工会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区工会工作的意见》和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工会工作先进县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扩大工会组建覆盖面,提高工会组织凝聚力,对照省市总工会在考核验收创建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整改,努力提升全县工会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不断激发工会工作的活力,提高基层工会干部参与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实力,县总工会将继续做好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大力拓展工会干部培训的途径和形式,在全面完成省、市总工会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年培训基层工会干部100人,培训职工500人。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工会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好职工群众实际工作的能力。

3.继续狠抓落实,推进工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全县各级工

进企业发展、推动解决困难、推进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动员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地与职工交流,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诉求;要视职工为亲人,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心贴心‛地做思想工作,与职工谈心交友、增进感情、释疑解惑,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实打实‛地为职工和企业服务,推动解决职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服务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实现职工队伍状况在一线掌握、工会维权帮扶在一线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一线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一线开展、工会形象在一线树立,推动形成职工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落实活动主要任务

1.深入调查研究。以开展好第七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为契机,深入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面向一线了解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青年职工和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2.宣传政策法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关爱职工的新举措,引导职工学法知法用法守法,通过合法理性的渠道维权。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

会管理结合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与职工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掘职工文化建设人才,培养职工文化建设队伍,推动职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篇6

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考核,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下简称“产废单位”)落实各项法律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结果应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持续推动企业落实处理危险废物的主体责任,确保环境安全。

(二)突出考核对象。

重点对以往检查问题较多且整改不积极的县级重点监管产废单位进行考核,按照不低于县级重点监管产废单位总数的20%比例进行抽查。

二、考核要求

(一)自行考核

各企业应按照《“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见附件2)相关要求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自行考核,在10月中旬前完成。

(二)县局考核

县生态环境局适时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级重点监管产废单位按照不低于20%比例进行抽查,并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三、考核内容

(一)现场检查

1、对企业危险废物产生的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核查,检查企业是否将生产工艺中各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纳入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并建立了相应台账;

2、危险废物存放是否规范,是否做到了分类收集,涉危废企业危险废物存放容器及贮存场所必须达到《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3、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应张贴信息识别标签;

4、暂存的危险废物贮存期限是否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需报县生态环境部门批准。

(二)资料审查

1、是否使用了市局统一定制的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台账登记危废种类是否齐全、内容是否规范,是否对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置进行了全面核清并全部登记管理;

2、检查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转移等情况,是否存在弄虚作假;

3、检查产废单位是否制定管理计划、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在县生态环境局备案;

4、检查产废单位是否完成了本应急演练和人员知识培训,并做好了相关资料记录;

5、检查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是否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相应危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利用或处置,各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并规范填写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

四、考核结果应用

县生态环境局将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通报,对在考核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或不积极整改的企业,将严格依据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涉嫌环境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附件: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评估项目

评估主要内容

分数

评估标准

评估方法

备注

满分

得分

一、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第三十六条)

1.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建立了涵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负责人明确,各项责任分解清晰;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制定的制度得到落实,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1.建立了涵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负责人明确,各项责任分解清晰;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制定的制度得到落实;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得2分。

2.建立的责任制度未涵盖全过程,但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有关制度和本单位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情况,且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得1分。

3.未建立责任制度,或负责人不熟悉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有关制度、不熟悉本单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情况,或制定的制度未得到落实、环境管理职责不明确,或未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现场管理混乱。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相关管理制度)、现场询问、核查

执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公开制度,在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

1.在适当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且张贴信息能够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害特性、去向及责任人等。得1分。

2.未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或张贴场所位置不明显,张贴信息未能明确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害特性、去向或责任人等。得0分。

现场核查

二、标识制度(《固废法》第七十七条)

2.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所示标签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设置了规范的(样式正确、内容填写真实完整)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得1分。

2.识别标志样式或填写内容有1处错误。得0.5分。

3.未设置识别标志,或识别标志样式不正确,或填写内容有2处及以上错误。得0分。

现场核查

二、标识制度(《固废法》第七十七条)

3.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所示标签和警示标志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在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均设置了规范(形状、颜色、图案均正确)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得1分。

2.上述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相关设施、场所识别标志有1处错误。得0.5分。

3.上述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相关设施、场所未设置识别标志或识别标志有2处及以上错误。得0分。

现场核查

三、管理计划制度(《固废法》第七十八条)

4.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危险废物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

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齐全,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处置方式描述清晰。

A.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描述清晰。

B.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依据充分,且提出了减少产生量的措施。

C.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描述准确,且提出了降低危害性的措施。

D.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描述清晰。

以上每项符合得0.5分,共2分。

1.查阅相关资料(查看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2.比对该企业近3年管理计划,查阅危险废物产生情况是否有较大变动。如有,请企业提供说明材料。

5.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内容发生变更时及时变更相关备案内容。

1.经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并可提供相关备案证明材料;管理计划内容发生变更时及时变更相关备案内容。得1分。

2.未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或未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或内容有变更未及时变更相关备案内容。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由企业提供已经备案的证明材料)

四、排污许可制度(《固废法》第三十九条)

6.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

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证排污。

1.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许可证中按照技术规范对工业固体废物提出明确环境管理要求,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符合许可证要求,按要求及时提交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得2分。

2.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符合许可证要求,但未按要求及时提交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得1分。

3.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依法取得了排污许可证,但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自行利用处置和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不符合许可证要求,未及时提交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核查

五、台账和申报制度(《固废法》第七十八条)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信息。

如实记录;内容齐全;能提供证明材料,证明所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全面、准确地记录了危险废物产生、入库、出库、自行利用处置等各环节危险废物在企业内部流转情况;且可提供各环节台账记录表等证明材料。得6分。

2.记录内容中存在2处及以下错误。得3分。

3.不记录或虚假记录的,或记录内容中存在2处以上错误。得0分。

1.核对产生、入库、出库、利用处置等各环节数据的逻辑关系。

2.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同转移联单、经营单位管理台账进行核对。

3.若不同环节间数据存在因挥发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偏差,判断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五、台账和申报制度(《固废法》第七十八条)

8.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如实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如实申报;内容齐全;能提供证明材料,证明所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全面、准确地申报了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情况;且可提供证明材料(如危险废物管理台账、环评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合同、财务数据等)。得4分。

2.申报内容中存在2处及以下错误。得2分。

3.不报或虚报、漏报、瞒报危险废物的,或申报内容中关于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存在2处以上错误。得0分。

1.至少抽选2种产生量大的危险废物,核实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流向的合规合理性。

2.查阅相关资料(由企业提供已经申报登记的证明材料和相应的其他证明材料)。

3.比对该企业近3年申报资料,查阅危险废物产生情况是否有较大变动。如有,请企业提供说明材料。

六、源头分类制度(《固废法》第八十一条)

9.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

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收集、贮存。

A.所有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均按种类分别收集。

B.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不同废物间有明显间隔。

以上每项符合得1分,共2分。

注:此条评估企业内部收集时的源头分类。

1.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现场核查所有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分类收集情况。

2.现场核查厂区内(不仅限于贮存设施)危险废物存放情况。

七、转移制度(《固废法》第三十七条、第八十二条)

10.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核实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

A.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且可提供证明材料。

B.及时核对受托方收集、利用或者处置相关危险废物情况,且可提供证明材料。

以上每项符合得2.5分,共5分。

1.查阅相关资料(如受托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及其附件的复印件等)。

2.实地或电话同受托方核实,包括转移联单同产废单位的台账核实;转移联单同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台账核实。

11.转移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转移有关规定,如实填写、运行转移联单。

按照实际转移的危险废物,如实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1.转移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转移有关规定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如实填写、运行电子联单。得4分。

2.联单填写不规范,存在2处及以下错填、漏填等情况。得2分。

3.未运行联单擅自转移危险废物或联单填写存在错填、漏填在2处以上。得0分。

1.现场查看转移联单,并结合台账记录、环评文件等材料进行核对。

2.至少抽选2种转移量大的危险废物,核实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流向的合规合理性。

1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向危险废物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

向移出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

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在转移危险废物前向移出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并得到批准。得2分。

2.未获得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批准证明)

八、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固废法》第八十五条)

13.依法制定意外事故的环境污染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有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综合性应急预案有危险废物相关篇章或有危险废物专门应急预案)。

A.应急预案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及负责人。

B.有意外事故的情形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C.有应急预案中要求配置的应急装备及物资。

D.内部及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1.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且达到以上全部要求。得1分。

2.未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或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不能达到上述2项以上要求。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境应急预案)、现场核查

14.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在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1.环境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有相关证明材料。得1分。

2.未备案或无相关证明材料。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备案证明)

15.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按照预案要求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

对于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0吨以下的企业:

1.有图片、文字或视频记录。得2分。

2.无任何记载或不能够证明组织了环境应急演练。得0分。

对于危险废物年产生量10吨(含)以上的企业,以下每项要求符合得0.5分;未组织环境应急演练的得0分。

A.有详细的演练计划。

B.有演练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记录。

C.有演练后的总结材料。

D.参加演练人员熟悉意外事故的环境污染防范措施。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记录)、现场询问

九、贮存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七十九条)

16.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有环评材料,并完成“三同时”验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2分。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了评价,但未完成“三同时”验收。得1分。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部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1分。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评价或危险废物实际贮存方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一致。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评材料及批复、验收报告等)

1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危险废物。

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要求。

A.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一般要求,按照危害特性分类贮存危险废物、未混合贮存性质不相容且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具备防渗漏功能或采取相应措施等。

B.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贮存容器有关要求,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等。

C.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有关要求,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要求。

D.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监测有关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自行监测等。

以上每项符合得2.5分,共10分。

现场核查厂区内(不仅限于贮存设施)危险废物存放情况,重点核查是否存在随意堆存、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掺混等情形。

十、信息发布(《固废法》第二十九条)

18.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依法及时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及时公开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1.通过企业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当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得1分。

2.未依法公开当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

合计

——

十一、利用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19.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有环评材料,并完成“三同时”验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2分。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了评价,但未完成“三同时”验收。得1分。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仅对部分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1分。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对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评价或危险废物实际利用方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一致。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评材料及批复、验收报告等)

十一、利用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20.定期对利用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监测,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监测点位、指标及频次符合要求,有定期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按照有关法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且近一年内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自行利用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得2分。

2.近一年内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但监测点位不符合要求或监测指标、频次不足。得1分。

3.近一年内未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或污染物超标排放。得0分。

注: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相关标准查看环境监测报告)、现场核查

21.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危险废物资源化产物符合《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相关要求。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得6分:

A.危险废物资源化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限值和该产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限值,符合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提供证明材料。

B.当没有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时,危险废物资源化产物中所含有害成分含量不高于利用被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中的有害成分含量,并且在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于利用所替代原料生产产品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提供证明材料。

查阅相关资料(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报告)

合计

——

十二、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22.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有环评材料,并完成“三同时”验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2分。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全部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评价,但未完成“三同时”验收。得1分。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仅对部分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了评价,且完成了“三同时”验收或在验收期限内。得1分。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进行评价或危险废物实际处置方式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一致。得0分。

查阅相关资料(查看环评材料及批复、验收报告等)

23.符合运行环境管理要求。

运行要求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以焚烧、填埋、水泥窑等方式自行处置危险废物的运行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如《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等)。得6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打分。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核查

十二、处置设施环境管理(《固废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24.定期对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环境监测,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监测点位、指标及频次符合要求,有定期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按照有关法律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且近一年内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自行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监测,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得2分。

2.近一年内有环境监测报告,并且污染物排放符合执行标准,但监测点位不符合要求或监测指标、频次不足。得1分。

3.近一年内未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或污染物超标排放。得0分。

注: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相关标准查看环境监测报告)、现场核查

合计

——

加分项

A.在危险废物相关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应用视频监控的,加0.5分;在危险废物相关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应用电子标签的,加0.5分。

B.对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的,加0.5分;参加培训人员对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相应岗位危险废物管理要求等较熟悉的,加0.5分。

C.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加1分。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核查

否决项

A.擅自转移、倾倒、堆放危险废物的。

B.将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环节豁免的除外)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的。

C.未运行联单擅自转移危险废物或未经批准擅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境转移危险废物的。

D.由于危险废物管理不当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

E.执行台账和申报制度存在不报或虚报、瞒报危险废物的。

现场核查

评估得分

评估结果:达标

基本达标

不达标

说明:

1.工作组应当至少包括2名具有环境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评估人员要做好记录并签字。

3.对危险废物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要核查原始凭证。

4.根据评分要点给出得分。

5.备注栏可对评估情况进行简要记录。

6.评估内容不适用的,计为0分,并将该项分值从满分中扣除后,按比例换算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界值。

7.加分项目以当年是否开展为准。

8.否决项,即该项不得分,则评估结果为不达标。

9.评估标准:

(1)无自行利用或处置设施的产废单位满分为50分,40(含)-50分为达标,30(含)-40分为基本达标;30分以下为不达标。

(2)有自行利用或处置设施的产废单位满分为60分,48(含)-60分为达标,36(含)-48分为基本达标,36分以下为不达标。

(3)有自行利用和处置设施的产废单位满分为70分,56(含)-70分为达标,42(含)-56分为基本达标,42分以下为不达标。

县总工会绩效管理提升年工作方案 篇7

一、考核对象:全局考核对象及分类如下:

(一)局班子成员;

(二)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三)局机关各科室(含水政监察大队、河道堤防泵站管理处)负责人;

(四)机关各科室(含水政监察大队、河道堤防泵站管理处)全体工作人员(含副职及借调、聘请人员);

(五)乡镇水利管理站事业岗位人员。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由共性工作、业务工作、满意度测评三方面构成。季度考核只考核共性工作和业务工作,其中共性工作40分、业务工作60分。考核时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满分100分,占20%,季度考核均分占80%。

(一)共性工作。共性工作主要对干部职工的品德修养、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理论学习和党风廉政等进行考核。(共性工作考核表详见附表1)

(二)业务工作。业务工作主要对干部职工完成岗位职责、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工作要点确定的工作内容等进行考核。业务工作考核指标实行“一科一表”、“一人一表”。每个人根据承担工作量的大小确定各自分值。(业务工作考核表详见附表2)

(三)交办工作。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和临时交办工作列入业务考核指标。业务工作有交叉的,处于次要方或协助方将该项工作列入临时交办工作一栏进行考核。

三、考核方式

(一)局班子成员以外所有人员的考核方式分为季度考核和考核。

1、月自查。每月25日前,被考核对象(不含局班子成员)填写月度工作纪实和下月工作计划,每季度末月25日前同时填写本季度工作纪实,科室负责人由分管领导审核,一般工作人员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各科室汇总后于25日前交考核专班,不按时填写的将影响个人考核成绩。

2、季度考核。季度考核由领导考核和专班考核两部分组成,总分100分,其中领导考核占40%、专班考核占60%。(1)领导考核。

一是分管领导考核各科室、相关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分数的40%计入各科室、相关二级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总分。

二是科室、相关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各自下属的工作人员。考核分数的40%计入每名工作人员的考核总分。计分办法:(业务考核得分+共性考核得分)×40%。(2)专班考核。

绩效考核专班于每季末月25日开始进行季度考核。一是全面考核:根据所有工作人员填写的月(季)计划、月(季)纪实和考核指标进行逐一考核,没有完成任务的据实扣分;二是实地抽样考核: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月(季)计划、月(季)纪实和完成的考核指标进行随机抽样考核(主要是查资料、看现场),对未完成任务的根据扣分细则进行扣分。计分办法:(业务考核得分+共性考核得分)×60%。

3、考核。考核得分由基础得分与加分(或扣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得分由季度均分、年终民主测评得分两部分构成,按百分制计算,分别占为80%、20%。加分(或扣分)直接计入本人得分。

(1)季度均分。被考核对象四个季度考核平均分乘以80%即为季度均分。

(2)年终民主测评得分。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对应分值分别为100分、70分、40分)组织开展年终民主测评,加权平均后再乘以20%。

4、乡镇水利管理站人员参加局绩效考核的成绩占70%,乡镇考核成绩占30%。

(二)局班子成员考核

1、季度考核

(1)分管领导得分。由两部分组成:所分管单位或科室全体人员当季度平均得分,取50%;局长根据班子成员分工落实情况进行百分制评分,取50%。(2)局长得分。取市级考核得分。

2、考核

(1)分管领导得分。由两部分组成:个人四个季度得分平均值,取60%;年终满意度测评得分(百分制,测评人员为各科室、相关二级单位负责人、政协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绩效考核督查员,全体班子成员参加测评)取40%。(2)局长得分。取市级考核本局的得分数。

(3)直接加分和扣分办法对局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同等适用。

(三)公示审核。季度、考核结果经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3天。被考核对象如有疑义,可以向考核专班申请复查。

(四)直接扣分和加分设置

在季度考核时,有被通报批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受到法律制裁、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等工作中因工作不力被追究责任,以及被市级和本局督查专班督查通报的,将实行直接扣分(同一事件被多条款追究的,取最高值,不重复扣分,扣分办法详见附表3)。

在考核中,创先争优获得表彰、水利项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规费征收超额完成任务、招商引资成绩突出、业务工作有创新特色的,实行直接加分(同性质的加分事项取最高值,加分办法详见附表4)。

凡被市绩效办指明扣发绩效奖对象,局考核专班在计算绩效奖时严格遵照执行。

(五)难度系数设置:

难度系数设置在考核中应用。

难度系数=(个人承担的指标分值-单位每个人的平均指标分值)÷平均指标分值。难度系数的应用:每增加0.1(适用四舍五入规则)的难度系数直接加0.2分,难度系数为负数的不减分。

四、考评结果运用

(一)以分定奖。

1、季度绩效奖按以下办法发放:

①得分在95分(含95分)以上的,全额发放。

②得分90至95分(含90分)的,扣本人50元。

③得分80至90分(含80分)的,本人全扣,科室正职全扣,副职扣50%,其他人员扣10%。

④得分低于80分的,本人及科室全体人员全扣。

2、绩效奖按以下办法发放:

①在编在册工作人员的绩效奖严格与考核分数挂钩。借调、聘用人员另行制定办法进行奖励。

②个人年终绩效将按分值分配。个人年终绩效奖=全局绩效奖金总额÷全局考核总分数×个人得分,金额四舍五入取整。

3、事业单位奖励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①事业单位的奖励绩效工资(除去岗位补贴性奖励绩效工资、考核性奖励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严格挂钩。

②个人奖励绩效工资=个人奖励绩效工资总额×个人考核得分÷100。

(二)严格排名、公示。按考核对象的五类分别排名。排名、分数进行公示。

(三)评先、评优优先。所有工作人员的“考核”等次按绩效考核的分数决定,各二级单位的优秀指标按绩效考核分数分配,机关、各单位按绩效考核分数由高分到低分按指标确定人员。排名靠前的才有对上申报先进的资格。

(四)提拔、推荐、聘用等优先。在符合提拔、推荐、聘用的条件下,绩效考核分数高的优先。外出学习、考察排名靠前的优先。

(五)从重处罚

凡出现一次性直接扣分在10分以上的,另外分类加重处罚(处罚办法详见附表3)。

(六)“一票否决”。出现“一票否决”的,除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和年终绩效奖外,对直接责任人个人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并不得晋升职称和职务。

(七)强制分布。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评分,不允许出现满分情况,同时要写出扣分点。对个人测评满意比例控制在50%以内。

五、强化责任,加强领导

上一篇:公司员工学习培训制度下一篇:捡到一个宝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