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精选12篇)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1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2010年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我校大力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全面提升了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深入贯彻落实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建立了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定期召开班队会制度等,使学校德育活动经常化。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班子队伍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坚持每周召开行政例会,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形成目标一致、团结向上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班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勤政、廉洁、务实。我校班子增强了“三个意识”,一是目标意识:以总体目标协调各项任务,明确组织分工,每个成员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使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二是协商意识:发扬民主,使误会、矛盾、隔阂清除化解。三是激励意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各展所长。
二、建立了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和值周教师总结制度
每周一升国旗后都要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红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含义,自觉珍惜红旗的一角——红领巾。我校按升旗制度规定每周评选出优秀学生当升旗手,使学生感受到亲手升国旗的光荣,进而热爱国旗,严肃对待升旗活动,自觉佩戴红领巾。此外,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具体实际入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更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
三、加强学习、明确我校教育工作的任务和挑战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例如不折不扣落实新课程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
2、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3、继续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争取家长、社会对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四、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形成文明校风
大力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少年儿童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加强少先队硬件建设,优化少先队阵地。
继续加大队室的建设力度,加强大队室规范化管理,力求使大队室成为学校的窗口。办好黑板报、橱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进程,完善德育活动机制,规范管理。
(2)、加强软件建设,优化德育师资队伍。
继续做好德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在品格修养,知识技能,教育能力上下功夫,塑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旺盛的队伍,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力度,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及能力。完善班主任例会制度,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撰写一篇有质量的德育方面的文章。加强德育常规考评工作,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和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工作,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五、加强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中要把德育内容反映在教案当中,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同时利用每周一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环保、礼仪、诚信、自律”等方面的主题班队会,在教育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德育的学科渗透,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有机地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德育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抓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全面落实小学德育教学课程标准,开齐开全思想品德课,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六、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配合
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大家都知道,未成年人的问题,说穿了是成年人的问题。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在效仿着家长,因此,家庭教育绝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子女的能力。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通过家访、联系电话,及时互相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取得家长配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七、存在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主要问题:
其一,未成年人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方面观念淡薄,缺乏遵守公德的意识。
其二,未成年人在物质追求方面上,表现出贪图安逸、相互攀比,精神世界空虚,无远大理想,上进心不足。
其三,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比较难做到三位一体,互相渗透,出现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逆向异步的现象。
今后的努力方向:
1、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公德教育。
2、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3、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美德和理想前途的教育。
4、重视对未成年的心理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素质。
5、对未成年人进行挫折体验教育,锻炼他们坚强意志,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6、改善未年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和谐环境。潇潇春雨后,簇簇满园芳。我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比起其他先进学校来说仍还有许多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加一把劲,使学校的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2
一、家庭教育
法国作家福罗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 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来讲, 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人父母, 应该学会怎样教子女做人, 怎样提高子女的思想道德素养。
家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树立以公德意识培养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家庭德育观。一方面, 应以“博爱”精神贯穿家庭德育全过程, 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同时, 为孩子创设一个相互平等、关爱、尊重的日常家庭生活环境。另一方面, 注重孩子规则意识、责任义务意识、法制意识的培养。
为了子女以后的“成功”, 大多数家长片面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加强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子女德智体全面发展,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育才观, 不溺爱孩子, 并言传身教, 以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塑造孩子“尚德”的品格。首先, 思想道德教育呼唤家长树立德才兼备德为先的育才观。古人说:“无德之才, 贼也!”今人也常说“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会出危险品”“做事先做人”, 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者, 社会需要弘扬和崇尚社会公德, “德行”是未成年人今后步入社会、立足社会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家长要端正家庭教育指导思想, 树立健全的育人观和人才观, 始终把着眼点放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 避免步入重智轻德、成绩唯一的误区。其次,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父母的言行举动, 将变成子女为人处世的样板。父母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注重崇高品质的塑造, 不追名逐利、个人至上, 不贪图享受、唯利是图,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人格典范, 营造良好的德育家庭氛围。家长要摈弃事不关己的观念, 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以身示教, 引领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明礼诚信、遵纪守法、见义勇为……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家长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 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良好的公德行为及习惯。另外, 家长应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不溺爱, 不一味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 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及劳动教育, 让孩子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使孩子明白父母赚钱的辛苦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不自私, 会替他人着想的性格, 从而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二、社会教育
社会是个十分复杂的大课堂, 它一头连着学校, 一头连着家庭, 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阶梯。社区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场所, 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 同时, 它也是人的一生中接触最多的地方。好的社区环境, 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古时就有孟母为子三次迁居的故事。一个绿化、美化、净化的社区环境, 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有潜移默化作用, 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社区要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载体纳入工作中, 让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起点和基础。
观念上不断突破:第一, 要从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 明确办好家长学校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第二, 要通过教育引导, 使广大家长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增强家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三, 要通过学习教育, 使家长的教育观念由自私狭隘的“养儿防老”提高到为国育才的育人观上来。
形式上不断创新:家长学校是由不同层次的家长组成的队伍, 对家教知识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社区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 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 因人施教。在形式上, 可以采取请有经验的专家授课、家长经验交流、家教案例分析、观看家教电教片、组织参观、家长与孩子对话交流、家教观点辩论等。总之, 要根据社区家长的实际情况, 不断创新形式, 尽量吸引家长广泛参与, 实行互动。同时, 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各项制度、着力培养典型、注重推广经验, 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三、学校教育
未来社会的发展, 更需要人和谐、全面的发展, 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还要求道德高尚, 具有良好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 学校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 科学发展”的教学观念, 它的内涵是指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而不是仅指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指部分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认识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 要使学科教学成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 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科教学所包涵的教育功能, 并且制定出学科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纲要,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挖掘、积极实践, 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篇3
学生基本情况:李欣一,年龄15周岁,家住石牌街道,父母离异,随母生活,家庭为个体户,由钟祥五中转回石牌初中就读。
一、主要问题
1.行为习惯较差。该生喜欢乱说话,做各种各样的怪事以吸引他人注意力,令人难以忍受。卫生习惯差、上课时常接话、插嘴,甚是不敬,影响老师讲课,他还喜欢打他人,但欺软怕硬,有许多次班内打闹现象,都有他的份,皆是为了表现自我。
2.思想意识偏差。该生行为基本上以自我为中心,极力表现自我,不顾及班级学校及其他任何人。
3.喜欢耍小聪明。该生反应快,思维敏捷,却不爱学习,更不用说做作业。考试爱抄袭,经常不听监考教师的规劝。
二、诊断分析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蓝,父母离异后,原本幸福温暖之家,倾刻变成破碎的家。环境是改变人、影响人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家庭环境肯定不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的,出现心理等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该生智能素质与成绩差别较大,在班级里聪明排在前几名,而成绩排在后几名。究其原因最重要是其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有偏差,学习方法不恰当。遇事好冲动,内心的要求、欲望和感情一经产生便表露在外,并立即采取行动。有干劲、又热情,积极性高,能当机立断,但不善于体察外界的情形以制约自己的行动,头脑很容易发热,有时不顾社会舆论和规章制度,做出后果不良的事情来。喜欢出头露面、引人注目。
综上所述,该生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个性较为突出者。我多次到他家里家访,了解在家中母亲很宠爱,以前他即使有错,也有母亲挡着。现在虽然母亲也教育,但已经没有效果,常常和母亲顶嘴。在学习上自恃聪明,在课上好显示自己。有些一知半解便坐不住了,开起小差。课后,又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能及时巩固,以至成绩只在30-40分之间徘徊。另外,他一直以来不很受人欢迎,觉得他人有意针对他,此种环境下,其心态自觉自己在班级的地位不高,图表现而博得他人注意、重视,但因其自私利己,故往往事与愿违,反使自己越发不受人喜爱与接受,地位自然每况愈下,故成绩不高,在班级排在后面。
三、教育措施
“马无笼头不听话,地不勤作长荒草,车无刹锁出问题。”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生活上疏于关心,情感上得不到呵护沟通,教育上又欠缺方法,监护责任不到位。他们身心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难以健康茁壮成长。有心结不能解,有困难无人问,遇到挫折就会缺乏承受力,易产生想不开而离家出走的行为,或走极端,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危害。我们应想办法、找对策,进行预防、进行教育、进行反思、进行校正、进行拯救,具体对策如下:
1.先整顿班风,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以规范影响其行为习惯;
2.依据具体事件进行教育;
3.我多次家访,亲进感情,同时与家长共同分析对策,共同教育;
4.发挥其自身优势,以改善其在班级中的印象;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该生自恃聪明,上课总是一知半解就开始开小差,且主要是课后作业不能认真及时完成,只注重听而忽视课后的动手动脑,使知识不能得以巩固,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检查作业的收交与订正,并及时处理:要求科代表每日向我汇报作业收交与订正情况并及时处理,决不拖欠到明日。如利用放学时机的归心似箭心态,我便将其留下补上今天作业,直到我满意为止,逐渐逼其养成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是该生欺软怕硬,我便对其严以要求:对其上课随意接话、插嘴现象,我请班委监督,下课及时汇报,我便找其了解情况。并制定了行为约定,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
三是奖罚有理有据,公正及时,使其信服。
四、教育结果
通过本学期教育,该生有一定的进步。不过,他做事不长久,虚心踏实程度不够,故常不断予以提示、警告、鞭策,以巩固,增强自我意识及自控能力;逐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人际关系。依其资智,成绩还可再上一步。经过一学期的教育,该生基本上能规规矩矩的在校学习,不再违反纪律。
反思对该生的教育,只要多接触,个别深入了解、谈心,注重家校结合,困难学生是可以教育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做他们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关心者,前进途中的呐喊者,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灯,成为他们的贴心人。给他们爱的同时,要及时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坚定不移地做到: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人管,迷途有人拉,问题有人纠。没有天生的不良学生,只有后天的不幸孩子,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合力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单亲家庭的学困生就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成为合格的“四有”接班人。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4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鼓委办《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及《2010年仓山区建新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点》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仓山区建新镇江滨社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苏子钦(社区书记)
副组长:莫开增(社区主任)
成员:施增珍(社区副主任)
陈萍(社区委员)
王远义(社区纪检委员)
魏然(社区委员)
陈有竹(社区老人协会会长)
柯韩生(金山实验小学校长)
黄寿彭(社区老人协会副会长)
郑秀文(金山实验小学副校长)
二、工作任务
1、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利用社区市民学校,普及社教知识,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结合“文明社区”、“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组织“争当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宣传实践活动,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突出社区教育作用。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委员会,按照“五个一”要求指导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依托辖区各单位设施、资源,组织辖区内未成年人开展各类假期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3、实施关爱工程。进一步关心、单亲家庭、进城务工子女、“两劳”人员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深化“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捐资助学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救助保护,为他们排忧解难送温暖。做好“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计划”,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援助。
4、做好暑期教育工作。进一步丰富暑期青少年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辖区各类资源,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艺术科技培训、历史文化熏陶、法制宣传教育、体育健身运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
5、社区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场所,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节假日、双休日向青少年开放活动场所,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有益的社会环境。
6、举办心理咨询。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邀请心理咨询医生,到社区学院举办讲座,进行心理咨询。利用社区宣传栏开辟健康教育专栏,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识。
7、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对校园周边开设的网吧、彩票投注站、摊点商铺的检查,严禁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江滨社区居委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5
本学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了国家、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了舆论环境、文化氛围、法制环境建设,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组成由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学校领导定期组织了班主任和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各种法律法规,明确了各自所担任的职责,提高了德育工作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学校调整教师职业道德及政治思想考核内容。把教师关心和做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为对教师政治思想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价教师、评聘职务、表彰奖励、教师晋级的重要依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追求目标。
学校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
1、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格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开展了全校教师尊重学生活动。号召全体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做
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仪表美、语言美、情感美、行为美。教师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进行鼓励性评价,建立了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是开展了爱学生、讲奉献活动,教师主动与学生谈心、交朋友,解决学生学习思想问题,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无偿为学生辅导和补课。对待后进生,我们注意在思想、心理上以情动其心,以理引其知,以严导其行;在学习上进行劝学、督学、导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工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了解、懂得《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内容,学校开展了宣传、学习活动。
四、深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提升
学生思想素质
1、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2、强化诚信教育,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校以开展明礼诚信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四结合进行诚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学生一生的成长。开展诚信教育,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学校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及对家长、学生承诺等方式,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学初,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向学生进行公开宣誓承诺,保证讲诚信,重身教。我们要求老师做到:第一是平等诚心真话。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引导他们不讲大话套
话,讲真话实话。二是情理交融讲真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科学真理,讲党的方针政策,不能言不由衷,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要有个人的创见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的是真心话。三是言行一致做真人。
二是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均能体现人的道德修养。诚信教育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要求学生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教育学生懂礼貌讲诚信。
三是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是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中包含着道德理想,信念中也包含着做人的信念。为了对学生进行理想诚信教育,我校从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入手,开展学英雄、学先进教育活动,以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为榜样,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四是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开展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协力,才能构筑起诚信的道德大厦。诚信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进行,我们积极争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更多沟通和指导,着力营造良好诚信教育氛围。
五、加强法制、环保、安全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为了不断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学校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还利用班会、集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禁烟,禁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资料片和影片,使师生提高了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我校是一所村级学校,资金短缺,办学条件有限,但我校始终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近几年
来,我们通过多方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进行了学校的基础建设。重新修建了大门、围墙,学校还根据实际,制定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优化了育人环境,陶冶了学生道德情操。
3、积极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此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为了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学校开展了经常性的教育活动。每次活动,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班主任平时对学生进行了叮嘱式的安全常规式教育,确保了学生上学放学期间的安全。
六、实施成功教育,使学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教师找学困生谈话,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情况,为他们制定思想和学习
提高目标,不断鼓励帮助他们进步。
七、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校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弘扬德育主旋律,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强化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注重隐性教育,利用板报形式,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团结协作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开展在国旗下讲话,让国旗在我心中深入学生心中,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
八、关心、重视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教育。
学校特别注重关心那些单亲、特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使这部分学生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6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崛起,则国崛起。今年以来,来宾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主题教育不断深化
“红领巾飘呀飘起来,队旗飘飘放光彩,星星给我梦,火炬给我爱,亲爱的党对我们最关怀”……今年10月10日,掌声、喝彩声不时从市祥和小学校园里传出。当天,来宾市在该校举办“童心唱响中国梦”校园优秀童谣传唱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中,学生们着整齐的服装,以纯真的歌声和向上的精神风貌演绎了《文明礼仪歌》等一首首动听的歌曲。通过传唱优秀童谣,引导全市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润物无声中让道德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今年以来,来宾市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重要时间节点,以集中与经常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全市19379多名中小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网上签名寄语和6万多名未成年人参加网下祭扫活动;“六一”期间,组织5000多名未成年人参加网上签名活动,网下组织开展学习雷锋、主题班会等活动;国庆期间,全市3.2万多名未成年人参加“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
率先实现少年宫全覆盖
歌咏比赛、书画作品展、黄泥鼓、抛绣球、剪纸、刺绣、花灯制作、竹竿舞……每逢暑期和节假日,来宾市各地少年宫总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实着孩子们的假日生活。
近年来,来宾市全力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目前,全市66个乡镇、724个行政村、47个社区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837个,在广西率先实现乡镇、村(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自少年宫建成运行以来,进一步丰富了广大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与欢迎,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与好评。
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环境
花朵的娇艳,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呵护与关爱。
为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相互衔接,来宾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乐园”等平台,推动30个城市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活动50余场次,参与人数近5000人,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学习、娱乐、交流的平台,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课外乐园。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7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道德素质
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然而, 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堪忧。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已显得非常重要。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未成年人思想观念模糊, 价值观错位。
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 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 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对民族精神淡漠;对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 价值观错位, 言行举止失范。
2.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 个人主义至上。
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 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 极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 无法与别人交往, 无法和社会沟通。
3.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 违法犯罪现象增多。
当前,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且犯罪低龄化、团体化、暴力化特征显著, 一些未成年人没有法律意识, 动辄结成团伙, 打架斗殴, 甚至暴力相残。部分在校学生中出现抽烟、酗酒、结拜、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 这些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影响。
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现在这些孩子有的那么凶残, 有的又那么脆弱?我们知道, 个体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锤炼、道德信念的确立都离不开个体的现实生活和活动。正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还存在形形色色的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 致使学生道德教育面临危机。
1.成年人道德自尊缺失, 使青少年的诚信道德行为受到打击。
成年人有时不仅不能给青少年作出思想道德上的表率, 还常漠视他们良好的道德表现。更有甚者打击和责怪他们良好的行为表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2.社会原因。
一是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 使幼稚、敏感而易于情绪化的未成年人受到腐蚀, 形成不良心理, 诱发他们信奉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导致不良后果。二是一些劣质影视作品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了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 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杀人、纵火、色情细节的渲染使毫无戒备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在不经意间受到污染。三是一些游戏厅、录象厅、网吧经营者把未成年人当成摇钱树, 有关部门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 但效果并不明显, 业主依然我行我素, 照样毒害未成年人。
3.家庭原因。
家庭中情感关怀的萎缩。现代家庭中的关怀, 往往出现“包办式”和“忽略式”两种倾向, 包办式的关怀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而忽略式的家庭恰恰相反, 家长极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 使孩子有被忽略的感觉。这些家庭中的孩子, 其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解决, 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 致使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性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方法, 恨铁不成钢, 孩子一出现问题, 轻者训斥, 重者拳头加棍棒, 既给孩子的肉体造成伤害, 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4.学校原因。
学校中情感关怀的萎缩, 虽然天天喊素质教育, 喊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在农村“分分是学生的命根, 考考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 轻德育, 重成绩, 轻能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1.加强未成年人德性完善的自我意识。德性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的强化。内化是指德性教育由他控到自控, 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 增加参与意识和发挥主人翁精神, 以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对高尚品格的渴望;另一方面, 教育学生主动寻找自身德性的弱点, 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克服这些缺点。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
2.加强渗透, 寓教于乐, 丰富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校园生活, 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德性。人是在社会交往中彼此认识、评价并不断获得社会知识和形成行为规范的, 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精心设计的, 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双重意义的集体课外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娱乐中逐渐形成道德观念, 锻炼德性能力。课外活动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灵活的特点,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是德性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 是提高未成年人德性认知和道德活动能力的有效途径。
3.要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在德性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要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 文明行为公约等, 号召学生“与文明握手, 与陋习告别”;根据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 让学生自测自评。开展“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问卷调查;因势利导, 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 开展义务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及“周日校园”活动等。这些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与一体, 即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又可以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 为他人着想的道德品质。
4.提高教育者的德性水平, 培养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我曾在石油子校的围墙上看到这样的格言:“学校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对教师来说, 观念更新, 知识丰富固然重要, 但是, 它无法取代榜样的力量。正如孔子所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起身不正, 虽令不行”。这里的“身”不仅指教师以身作则, 也包括追求至善的德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学博为师, 德高为范”, 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
5.现代德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 形成“三结合”的教育合力。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标准不统一, 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道德心理冲突, 从而影响德性的养成。因此, 必须尽可能地优化德育环境, 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效协调,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人才。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8
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的公民,据统计,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有3.67亿,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他们是祖国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然而,在我国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消极环境。
未成年人在成长中所面临的消极环境
(一)家庭环境
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独生子女在未成年人中的比例日趋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许多未成年人成了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日常必要的家务活和照料自己生活等一些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几乎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业方面对孩子施加过大心理压力,这易引发孩子的自卑或叛逆心理。
在特殊家庭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和“暴力”家庭对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以“留守儿童”家庭为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全国人口流动的规模空前扩大,在一些家庭,父母出国留学、外出打工,往往削弱了对子女的教育,有的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这将导致未成年人学习成绩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生危机以及出现违法行为。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霓博士主持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对甘肃、河北、江苏等三省5个县的调研结果表面,中小学中单亲外出打工的孩子已占总样本数的31.5%,双亲外出打工的孩子占16.2%,二者合计为47.7%。这就意味着留守儿童占农村适龄儿童数的47.7%。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按最保守的估计,农村留守儿童也不会少于1000万。
(二)学校环境
重智育轻德育,“智育第一”的观念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存在。素质教育虽然推行了十多年,许多学校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背地里却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以升学率高低论成败,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就是“好学校”,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一些学校把教师教学的升学率直接同奖金挂钩,同奖惩挂钩。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只有成绩好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无所谓,照此影响下去,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成了软道理、软任务。学校思想道德水准的降低,造成不少未成年人学生思想道德滑坡。
师生关系出现了新问题:在新时期,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沟通的渠道却在缩小。《中国教育报》就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所作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理话最想找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8%,有25%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喜爱少数同学,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
“语言惩罚”和“心理惩罚”现象的出现:近年来,在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威吓等“语言伤害”以及孤立、冷落、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三)社会环境
互联网:互联网给了未成年人一个空前宽阔的天地,为他们了解、适应和改造当今世界铺就了一条无比广阔的信息高速公路,但是,互联网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据中国因特网信息中心报道,2004年6月,全国因特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其中未成年人在1500万以上。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网络算命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一些网吧违法经营,成为淫秽、暴力、赌博、庸俗迷信等内容的藏匿之地。
音像文化制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各种违法经营的电子游戏厅、迪厅、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渲染色情、颓废有害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已成为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社会公害,致使部分涉世不深、意志薄弱的未成年人腐化堕落,道德失控,甚至违法犯罪。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查缴有害卡通画册和不良口袋书计239万册,共查处相关案件5326起。非法口袋书近两年来在广大中小学中颇为流行,危害极大。
毒品的诱惑:毒品泛滥作为当今世界的重大公害之一,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们的关注。据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年底,全国累计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5万,其中,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在校学生约2000多人。据近期统计,在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他们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环境
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是基础,环境是保障,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三个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领域。
(一)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在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为此,父母要尽量做到:
树立德才兼备的意识。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讲德与才兼备,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最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呼唤,德才兼备的人受到青睐,企业单位招聘人员都要做才能与品德的考核,我们的社会已经树立了德才兼备的意识,因此,家长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既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有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正确处理言传与身教的关系。家庭中父母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子女不仅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血缘上的联系决定了家庭德育对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影响。父母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给以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求我们的父母自身素质尤其是品行方面的素质必须提高。
树立家庭美德意识。家长要按社会主义家庭道德观念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保持家庭稳定,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一起共建美好的人生。
教育未成年人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父母要教育未成年人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早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和谐的学校环境
矫正教育“指挥棒”指向: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无不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可是一到教育实践中,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原因于升学考试,分数是硬指标,而思想品德没有进入考核的指标。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两个考核都要有相应的有权威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
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要改革和完善教材内容,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有机统一于教材中,并且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树立学校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教育学生做人不仅仅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也不仅仅是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事,而是全体教职工的事情,因此,学校全体教职工要把教书、管理与育人结合起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坚持思想教育进学校网络。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人际环境,因而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交友谈心、渲染感情的一个重要场所。学校应该重视这个崭新的思想教育阵地,将教育信息穿插在学生喜爱的板块中供同学们阅读,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开设网上“辅导员流动站”、“心理聊天室”等板块,指派专门人员上网与学生交流,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将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真正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
(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未成年人每天都要与社会接触,如果社会环境不好,未成年人在家庭和学校所受到的正面教育就会被抵消,甚至前功尽弃,社会各界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成年人的教育,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未成年人常常把成年人当作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就整个社会范围而言,每个成年人都具有教育者的责任,人人都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未成年人。
各类大众传媒包括新闻媒体、文化、出版等部门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大众传媒要大力向未成年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通过大力宣传符合社会积极道德风尚的新事物、新典型来教育引导感召青少年,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文艺部门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使文艺作品符合未成年人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相统一。
严厉打击各类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坚持不懈地开展“打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推广绿色上网软件,为家长监管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上网行为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要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不得在可能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方净土。
乡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9
日前,香坊区教育局在该区文体中心举行了原创校园法制剧展演和原创校园童谣集《雪花飘舞的季节》发布仪式。2016年,香坊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哈尔滨冰雪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特色,将其与原创童谣有机结合,在全区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中开展了原创校园冰雪童谣征集活动,《雪花飘舞的季节》是在各校征集并推荐的3000余首冰雪原创童谣基础上,评选出的150余首优秀作品汇编而成的。
据了解,香坊区重视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立足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健全完善德育工作手段,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和方式,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孩子乐于接受道理,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这在香坊区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中已形成共识。香安小学音乐教师王东音结合多年育人经验,围绕中小学生德育内容,创编了很多集成现代音乐元素的.儿童歌曲,开发成校本课程《红歌激荡润童心》,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香坊区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一做法,发动全区中小学教师创编内容健康向上、音韵现代优美、富有儿童情趣、易于普及传唱的儿童歌曲,从中筛选出101首原创精品,编写成名为《花开的声音》的区本德育教材,分为《弘爱国情感歌唱祖国》、《扬中华美德真爱亲情》、《传校园文明快乐成长》、《颂师爱友情和谐校园》等8个篇章,组织所有中小学生学习传唱,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熟知立身做人的道理。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生硬说教灌输、孩子厌烦逆反的怪圈,取得了老师轻松教、学生愿意学、学后记得牢的良好成效。
据介绍,香坊区以原创儿童歌曲浸润中小学生心灵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先后有10余首原创歌曲在中央电视台的“音乐快递”、“中国原创儿童金曲排行榜”栏目播出,《花开的声音》入选中宣部组织的“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推广专辑,《同歌声一起成长》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传唱的红色儿童歌曲,中央文明办还将总结推广香坊区童谣育人的经验。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10
区妇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目标,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核心,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优化儿童生存和成长环境。共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家庭教育为重点,履行职责、狠抓落实。
各级妇联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妇联儿童工作的重点,把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作为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围绕区文明委制定的《古冶组织开展“同在蓝天下,爱心助成长”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的安排意见》,积极实施四大工程、四结合。即:家庭育苗工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校园工程与学校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净化环境工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道德示范工程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
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家长切实依法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着力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大力宣传“以德育人”的好家长典型,使更多的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时期家庭教育观。
二、继续推进“春蕾计划”实施工作,切实为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区“春蕾计划”的实施,掀起爱心助学新高潮,让更多的贫困女童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女童的基本受教育权。我们积极整合资源,拓宽救助渠道,创新载体,为春蕾女童顺利就学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截止目前,使我区280名贫困女童得到救助,救助款达12.8万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5月初,在区电视台大力宣传春蕾计划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爱心人士为我区贫困女童捐款,帮助她们完成学业。倡议书发出后,捐助热
线就收到了热心人士的多个咨询电话。短短十天时间,就收到救助款2万多元。在庆“六一”暨顺利集团情系春蕾女童大型关爱活动中,共有122名贫困女童得到了救助。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救助活动的管理。首先是健全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我们在被捐助学生的所在乡、街妇联设立了专门的账户,对捐助资金实行专人管理,每年年底定期向捐助者反馈资金使用情况信息,保证救助者的每一分钱都花到春蕾女童的学习中,不得有其他非正常开支。区妇儿工委办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其次是完善了救助者和被救助对象联系制度,一是要求各有关妇联组织,引导受资助学生给救助者写感谢信,定期或不定期向捐助单位或个人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表达受助学生对捐助方的感激之情,使广大捐助者了解受助学生立志奋发学习、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爱心的决心,同时增强了捐助方对“春蕾计划”的了解和信任。二是为了给救助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规定:春蕾女童和其家长一般情况下通过书信和救助者联系,如确实需要见面,必须通过区妇联与救助者沟通。如果救助者不愿意见面,被救助对象不得擅自打电话找救助者本人,或者直接到救助者单位,更不能提与学习无关的其他要求。救助者主动提出的除外。
三是开展了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六一”前夕,区领导王晓燕、高士杰、张淑云、朱玉兰等对我区林西第二幼儿园的小朋友和2名春蕾女童进行走访慰问,为贫困女童送去了价值600多元的救助款和慰问品,体现了党和妇联组织对春蕾女童的关爱。
三是助学与扶贫相结合,被救助女童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窘困而就学困难,因此救助活动仅靠几百元、几千元的救助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治标先要治本,扶助其家庭早日脱贫。所以,区妇联采取政策倾斜、技术帮扶、等措施,紧抓春蕾女童家庭的扶贫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宣传到位,优化实施《古冶区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宏观环境。
按照面向社会、立足基层、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实施《规划》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社会理念,宣传两个《规划》及有关妇女儿童的政策、法律法规;抓好培训宣传,争取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资源支持,共同促进两《规划》目标的落实,营造全社会关心妇女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制定并下发了《妇女儿童工作实施意见》,将两个《规划》的目标责任进行了分解,要求各成员单位参照县妇儿工委的目标责任书,结合本部门的职能,制定出了2001-2005年的目标分解及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完成时间、实施步骤、具体措施,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并将其列入考核内容;举办专题培训班,编印发放宣传资料,推动全区形成了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注重实效,狠抓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一、强化宣传,营造了有利于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协调各成员单位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画、板报、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动员全社会集中开展了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设计有效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在5月份,我区20名儿童参加了唐山市妇联组织的庆“六一”“五小”公民道德建设风采展示大赛,其中古冶区实验小学的王文帅同学获得三等奖,丁谷亦同学获得优秀奖,充分展示了我区少年儿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妇联利用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以尊重未成年人、关爱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为着眼点,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四、立足社区,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处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深入社区,指导基层妇联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
家庭成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社区活动,如区教育局、农林局、商务局妇委会,各乡、街的村(社区)妇代会等分别以橱窗、板报的形式大力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倡导“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意识,引导儿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妇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任务,我们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录入:古冶区妇联责任编辑:唐山妇女网
上一篇文章: 古冶区妇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六一”庆祝活动
下一篇文章: 马兰庄镇老年妇女享受免费健康体检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11
创“文明班级、示范班级”活动,把德育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坚持以“弘扬西关文化传统,汇教中外科学精华”为理念,致力构建美的校园文化,对校园环境布局、建筑物的造型装饰、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师生员工的服饰仪表等等,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利用橱窗、报栏、标语、书画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外显形象和内部设置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和校风传统,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与约束功能。为了大力弘扬和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大队部开展了“校园书香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了中华经典诵读、收集读书名言、制作读书小报、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演讲、辨论、书评、主题读书沙龙等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二、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征文比赛、“安全伴我进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签名仪式,反对邪教和禁毒巡回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同时,学校还以“仪表规范校园”“文明礼貌校园”“环境整洁校园”的评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化良好的校风。
三、加强德育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
一是健全了班级工作考核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学生规范督促检查评比制度、文明礼仪学生、三好学生、优秀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类评优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机制,保证我校德育教育目标化管理得以顺利实现。二是加强了班主任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规范德育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和班主任考核方案,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实行小干部工作例会制,推行班队干部竞聘上岗轮流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加大家庭、社会参与学校德育的力度,充分发挥书信、家长会、家访、家长委员会等各种渠道作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从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建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网络。
四、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充分利用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以及入学、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集中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二是把“五个一”活动纳入学校德育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年至少看一本好书、看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观摩一次文艺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三是抓好常规检查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对学生的红领巾佩戴、包干区清扫、早读课读书、广播操规范等加大检查力度,严格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等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及时提醒督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心灵这项工作,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学校网站等渠道,通过组织主题征文、致家长信、漫画创作、书画展览、网页制作、编辑班级廉政文化小册子、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政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五是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每班每月评选一名“文明礼貌小天使”,学校在升旗仪式中对这些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全校表彰,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篇12
一、孝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1. 有益于未成年人爱心的形成。
有“孝”必定有爱, 因为“孝”首先要求子女要体会家长的辛劳、养护、关心与培育等, 从而怀着感恩的心理去爱惜家长的劳动成果, 爱惜家长身体, 爱惜家长心理, 给家长以愉悦、安慰、支持与帮助等。那么, 在行动上, 这些未成年人就会学会自立, 自己书包的整理、自己的值日等就不会让劳累的家长去代劳, 也就不至于做出让家长伤心的事情。久而久之, 此种感恩的心理就会让他们产生推己及彼的爱的观念、爱的思想、爱的行为, 并会把爱层层外推, 推广到社会每一个人的身上, 化成为对社会、对天下的诚爱。
2. 有益于未成年人责任心的形成。
“孝”是一种责任, 一种义务。子女与父母一样都应是家庭的一分子, 都是家庭的主人, 他们在其中应各施其责, 父母对子女有生养之责, 子女对父母有行孝之责, 不能把“孝”看成是对父母的施舍或恩德。对于未成年人而言, “孝”不是赡养, 而是做该做之事, 说应说之话, 如分担家务、慰藉父母、好学成才等。“三岁看到老”一句俗语指出了人在未成年期品德的养成对其后来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若未成年人能从小就懂得尽家庭成员的一份责任, 那么, 其责任意识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 随着社会角色的增加越来越宽泛, 从尽子女之责推及到尽家庭之责、岗位之责、社会之责等。如此一来, 家庭就会多一分稳定, 单位就会多一分效益, 社会就会多一分和谐。
3. 有益于未成年人恻隐之心的形成。
孔子说孝不仅是孝顺, 而且应孝敬。孝敬, 作为子女不仅要从外表上和颜悦色, 而且还要从内心自然地流露出对父母的尊敬。尊重父母的意见, 不欺瞒父母, 听从父母的建议等。当然, 听从不等于盲从, 但也不能因为父母有错就蔑视父母, 甚至伤害父母, 这就需要子女学会“恻隐”和“不忍”, 学会理解与宽容。如此一来, 让未成年人就不会不顾他人的感受, 个人至上, 泯灭良知。
当然, 未成年人能很好地认同并崇尚孝道, 那么对他们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不仅仅只有以上几个方面。如, 未成年人若崇尚孝道, 就会由家集体的观念延伸出班集体、社会团体等集体主义观念;未成年人若崇尚孝道, 就会由对家长敬重生发出对教师、对老人、对同事的敬重;未成年人若崇尚孝道, 就能顺承家长的美德等。由此看来, 孝道教育、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孝道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部门, 也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成年人实施孝道教育。
二、学校孝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学校可以搭建孝德教育平台, 策划孝德教育活动。如学校可在原有的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基础上, 结合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契机, 全方位营造浓厚的孝德教育氛围。学校孝德教育可从感知与实践两环节着手。
在“学孝”过程中, 以班为单位, 以主题班会为载体, 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 自主选择故事会、讨论会、知识竞赛、表演欣赏等形式, 学习名人“行孝”故事, 讲述父母的爱心故事, 吟唱歌颂父母的歌曲, 朗读相关主题的名篇佳作, 观看相关主题的电影, 并为学生搭建交流心得的平台,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交流、体会、感悟。学校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 通过一周寄语、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向学生进行孝德认知教育, 增强学生新时期孝德的感性认识。
在“行孝”过程中, 组织开展“学会感恩, 孝敬父母”征文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一封家书表孝心”活动, 还可以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孝敬父母月”活动, 教学生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积累行孝经验:记住父母的生日, 送父母一张生日贺卡, 给父母写一封信, 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 为父母做一顿饭菜, 与父母一次拥抱, 给父母洗一次脚, 与父母谈一次心, 承包一项家务劳动, 唱一首好歌送给父母, 为父母制作一件礼物等等, 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让学生和家长都在行孝实践中体验感恩回报的温情。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关心父母, 向父母尽孝心。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牵手, 学校可成立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 吸收家长参加学校管理;召开以“要孩子孝敬父母, 家长应该怎么做”为话题的家长研讨会, 家长们现身说法, 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邀请专家指导家长孝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具体做法;开展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 使家长与孩子各自更好地发挥作用, 形成他们之间优势互补的趋势。
三、结束语
学校是青少年聚集最集中的地方, 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等途径和形式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使他们自觉践行孝道,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
摘要:未成年人伤害家长、伤害他人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 未成年人的孝道意识淡薄, 家庭、学校、社会对孝道教育不够重视。本文从现状出发, 指出了孝道教育的意义, 提出了从学校的角度对未成年人实施孝道教育的一些策略, 提供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孝道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孝德,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0次印刷
【20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推荐阅读:
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总结08-25
越溪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06-13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总结09-0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9-11
西域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5-14
2024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11-03
清明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总结08-3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汇报材料10-09
石桥中学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