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叙事作文:合作的意义

2024-08-06

小学叙事作文:合作的意义(精选14篇)

小学叙事作文:合作的意义 篇1

小学叙事作文:合作的意义

在人生当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或苦或甜,那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有今后的无数步,才能让我离成功越来越近,我的第一次野炊让我懂得了合作。

“看!那才是真正的厨师!”地理老师指着小彬说道。我正干得热火朝天,但还是忍不住瞥了一眼。这一瞥,我顿时惊呆了。小彬在炒菜,这很正常,我们班多数是男生在掌厨,可是他手中的锅正燃着大火,他依旧熟练的翻炒着,并不在意,还时不时的把锅子举起来,翻腾起里面的菜来,真像一位大厨。

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惊呼道:“哇!这不就是新东方厨师啊!”想不到平时不怎么惹人眼球的小彬还有这么厉害的`一手,真是深藏不露啊!我忍不住在心里赞叹起来,在心里默默羡慕着,何时我也可以如此潇洒的翻炒呢?

看着我们这组,火烧的可真旺啊!火舌时不时喷吐出来,锅里的菜稍有不慎,就会被烤焦了。“哎!这道菜被浪费掉了!”有人忍不住抱怨起来,这可都是“火工”小志的“功劳”啊!不过,他及时控制了火势,才保住了这道菜,可是,味道就大打折扣了。我们组的同学都抱怨他,幸亏历史老师来帮忙解围,才让我们停止了抱怨。

“大功告成,同学们来吃饭吧!”历史老师招呼道。一听到招呼,我们像饿狼扑食似的一拥而上,手中的筷子及其准确的朝自己喜欢的菜发起了进攻。大家一边抱怨,一边嬉笑,好不热闹!

我的第一次野炊,让我在快乐中看到了合作。

略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意义 篇2

关键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11-0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民众对学校教育质量及教师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英美两国率先对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力图打破大学和中小学在教师教育上的隔阂,开始实施“US合作模式”(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构了一种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英国教师伙伴学校和美国专业发展学校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这种“US合作模式”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逐渐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和仿效。之后,法国、荷兰、希腊、加拿大、日本等国都重视通过中小学与大学的合作来培养教师。

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合作研究项目在教育领域内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热潮。具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有“香港跃进学校计划”和“优质学校改进计划”(香港中文大学)、“优质学校”建设项目(东北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以及“教师发展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成效。2001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在共同建立的丰台教育发展服务区启动了国内首批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原学校建制内的一种功能—结构性建设。合作的区域也并非仅局限于北京地区,石家庄市、唐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中小学也相继与首都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国有较大影响。[1]自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成立“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以来,“中心”与200多所中小学结成了伙伴,相继开展了学校改进、学生领袖培养、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与教学研讨等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除了这些系统、深入的合作之外,还存在大量的、零星的US合作形式,如基于课题、计划和项目的合作,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师教育的合作(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其中较多的是大学的专家个人与中小学的合作等。一直以来,有不少人关心这些合作的意义。有的人甚至质疑合作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了回应这种质疑,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具体工作。本文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角度来剖析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价值。

一、US合作: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生成与发展

优质教师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中之重。一方面,US合作通过为高校师范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实践基地,提高未来教师的职前能力,因此为优质教师资源准备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US合作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发展。在此,我们不妨从教师专业结构(知识、能力和理念结构)的角度来分析US合作对优质教师资源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US合作对教师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

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1)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中的知识。(2)教育教学知识。教育知识在这里是关于教育本身的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不是教育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education)。对个体而言,前者指个体的有关教育教学情境、条件、信念的认识,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方法等;后者则指教育领域中被学习和传授的知识,主要包括学校教学中的各类课程知识,如物理、化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3)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按照加拿大课程专家康内利和柯兰迪宁的观点,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主要是来自个人经验并贯穿于教育的实践过程之中的知识[2]。因而,US合作对教师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也就应当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首先,从学科知识方面看。US合作的双方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知识背景的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通常,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具有基础性,而大学人员所掌握和研究的知识具有前沿性。正如布鲁贝克所说:“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教育阶梯的顶层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这些学问或者还处于已知和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是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3]因此,在US合作中,中小学教师可以在高校专家、教授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从他们那里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丰富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其次,从教育知识方面看。US合作是一种教育合作,合作过程是对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过程。在解决学校问题的过程中,一切思考和探究都必然需要借助当前各种教育教学知识,例如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环境和价值取向,因而相关教育知识必然会得到重新理解和建构。所以,US合作过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的促进作用是可以想见的。

再次,从实践性知识方面看。US合作的过程是基于教育实践问题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要调动合作双方的学科知识,更考验着参与双方的普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谁都无法预料合作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合作的过程常常是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合作的过程需要合作双方的实践智慧,才能有效应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依靠双方的现有知识储备加以解决时,合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如果合作过程中出现未曾预料到的新问题,这时就需要调动实践智慧来临场应对,而这往往能够形成自己的实践知识。

(二)US合作对教师研究和合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从研究能力方面看。基础教育教师不应该只是高校教师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成为研究者。实际上,正如布克汉姆(Buckingham)所言,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特有的领域,研究不是一种领域,而是一种态度。[4]研究不仅仅意味着科学实验的设计、学术论文的发表,更体现为一种反思的精神、敢于创新和批判的态度。而这种精神和态度不是高校教师的专利,也应该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理念。在美国学者博耶看来,通过研究发现新的知识只是学术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术不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成为一种应用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5]由此看来,教学也是一种学术活动,同样需要研究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于对教学的研究、改进及创造过程中。当教师走进同样的教室,面对同样的学生,尽管所要传授的知识早已熟知,然而,学生怎样理解、学生如何学习却是因人而异。因此,教学活动永远充满了未知因素,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正如舍恩所讲:“在专业实践领域,存有两种地带:一是坚实的高地,在这里情境和目标都是明确的,实践者通过应用基于研究的理论和技能就可以解决问题;另一种是沼泽低地,充满着复杂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先前所学的理论和技术在这里无法发挥作用。”[6]可以说,中小学教学不应该是一个机械操作、按部就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实践、调整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不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教师就只是一个传话筒,学生就容易变成控制的对象,结果只能把本应充满创造性的教学变成没有活力的事情。

而US合作恰恰为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一,US合作为中小学教师了解科研过程创造机会。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很大区别,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面向课堂,研究如何实现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日常的工作似乎远离正规课题研究,致使中小学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在US合作中,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大学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来学习科研的程序;另一方面,US合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过程,从而也是在践行研究的过程。第二,US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高校教师科研态度和精神的机会。虽然说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和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任务不同,科研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两者的科研精神和态度却是相通的。两者都需要认真探究、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和严谨态度。此外,US合作是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的一次历练,通过US合作,中小学教师可以养成探究的优良品质和习惯,并将这种研究态度和习惯付之于课堂教学,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

其次,从合作能力方面看。现代教育是一种群体性事业,需要教师的合力;同时,教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合作。如果师生双方不能有效合作,优质教学就难以实现。因此,教师的合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最新制定的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中,就有一条涉及教师合作的如下标准。[7]

核心标准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获得委员会认证的教师与他人一起促进学生学习。

他们是带头人,知道如何寻求和建立与社区等的伙伴。

他们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参与教育政策制定、课程开发、专业发展等工作。

他们能够评价学生的进步和资源的分配,以达到州和地方教育目标。

他们知道如何与家长合作,使他们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

可以说,合作能力是发展优质教师资源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然而,迫于升学压力和成绩的比较,现实中的教师往往是竞争对手而非合作对象,结果致使中小学教师相当缺乏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US合作给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体验合作、提升合作能力的机会。通过US合作,一方面双方可以去体验合作的真谛、魅力和快乐。另一方面,双方可借助合作过程,提升合作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提升自己。尤其是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实质意义上的合作,更将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形成更加平等的学生观,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学生和教育。

(三)US合作对教师专业理念的提升作用

所谓专业理念,是指教师对于专业所凝聚的职业精神和素养,包含着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的理想。通常意义上的US合作是指大学专业人员与教育实践人员一道走进教育实践场所,共同面对教育实践问题,从中发现、探讨并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US合作过程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应对问题的过程,更是理论者和实践者共同理解教育、探索教育真谛、生成优质教师的过程。优质教师不仅仅意味着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娴熟的教学技能,更意味着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并将教育的精神内涵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诚然,不同的教师心中有不同的优质教师的标准,例如,高校教师心中的优质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心中的标准必定不同。但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虽属于不同阶段,教育的本质却是一样的,即教育都是育人,指向学生发展与成长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学生的活动。与其他工作性质不同,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决定国家未来兴旺的生命,而不是机器。因此,对中小学而言,优质教师不仅仅意味着优异的教学成绩,对高校教师而言,优质教师不仅仅是科研成果的丰富,优质教师更是高尚的专业理念的代表。

因此,US合作要超越传统的丰富知识、提升技能的层次,合作双方不但要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也要探索教育的理想问题。US合作不但承担着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任务,更肩负着塑造良好教师职业风尚的重任。

二、US合作:促进优质教育环境资源的生成与发展

优质教育环境是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没有优质教育环境,优质教师的发展、优质课程的开发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优质教育环境是优质教育形成的重要支撑力量。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本文仅从人文环境资源的建设方面来要探讨US合作的意义。

(一)US合作与校园优质人文环境资源的建设

当今时代,中小学校园人文环境资源的建设涉及的要素和内容相当广泛,其中学校制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正式的US合作过程,往往是一个学校的制度重建过程。例如,学校为了合作研究,往往需要按照高校专家的意见,制定本校的科研制度,不仅涉及到时间的安排,还可能涉及到某些教师的课时调整、工作量、奖励制度等诸多问题。如果没有科研制度的建立,那么合作科研是不可能顺利推进的。整体看来,合作总要改变一些学校的传统做法,重建一些新的做法。而这些改变或重建都集中体现在学校制度之中。因此,US合作对于校园人文环境资源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US合作过程,也是一个学校教师行为习惯的重建过程。许多合作专家对合作教师提出了不少新的做法,例如强调反思习惯的建立,强调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强调使用规范文明的教学语言,强调课堂和学生观察,强调教学心得的提炼与表达,强调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真诚合作,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师不习惯的方面,都是教师们要重新形成的行为习惯,无疑这也是优质人文环境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US合作过程,也是一个学校精神氛围的重建过程。合作的过程,往往需要打破传统的等级观念,建立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参与合作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平等的。同时,合作也要讲民主,只有民主才有所有人员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才有合作事业的顺利推进。当然,合作也不排斥竞争和批评。US合作背景下参与教师们的有序竞争,是教师活力的有效来源。基于合作课题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科研发展的必要动力,也是教育知识增长的动力。所以,综合起来看,US合作的过程将带来一个学校的民主、平等、合作、有序竞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力氛围,而这也是一个校园优质人文环境资源的重要构成。

(二)US合作与课堂优质人文环境资源的建设

由于中小学师生之间在知识、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少中小学课堂总是出现教师独白、学生沉默的局面。虽然新课改以来,这种局面渐渐被打破了,但要教师们习惯民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通过US合作,中小学教师在与专家教授们的接触和沟通中,或者在接受高校教师的教学培训时,渐渐理解了平等的意义与方式。这对于中小学课堂优质人文环境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US合作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个改变传统观念、赋予课堂教学新的理解的重要机会。传统观念将学生看做客体,被改造的对象,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打造的是压抑、没有生机的课堂人文环境。通过US合作,专家、教授们和中小学教师实现主体间的交往,对合作双方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能够让双方体会平等、民主交流的魅力,以及主体间的合作方式所带来的良好合作效果。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在感受了主体间的交流方式之后,将这种模式带进课堂,努力打造基于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的课堂人文环境。

US合作是一个高校优质人文环境辐射中小学的过程。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民主、平等、自由的人文精神,塑造优质的课堂人文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园建设要超越单纯的硬件投入思维模式,塑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优质校园环境。应该通过US合作过程,塑造具有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的优质人文环境。就中小学教师而言,应该向高校专家教授们学习反思探究精神,培养科研素养。

总之,US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帮助中小学改造和提升的过程。US合作不仅包括改造中小学的物质环境,更通过汲取大学人文精神的文化来改造其人文环境。此外,还能通过对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的内化,来塑造优质的课堂文化。

三、US合作:促进优质教材资源的生成与发展

优质教材是一种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是实现优质教学、打造优质课堂的重要条件。通过US合作,大学专家、教授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且结合实际和地方资源生成优秀的校本教材。

(一)US合作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由于知识经验和学术视野的局限,特别是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也往往表现出多种问题。例如,尽信书,缺乏批判精神,不敢质疑教材问题;抠教材,而不善于拓展教材;教教材,而不是把教材当做教学的工具。因此,不少教师忠实于教材,几乎达到了迷信程度,即使教材中有什么破绽也不敢质疑,即使教材中有什么偏误也不敢矫正。这样理解教材就很难掺入个人情感和见识,因而所谓的理解就不是自己的真正理解,所谓的使用就是机械的使用。

通过US合作,中小学教师不仅能接触到专家教授们的前沿性知识,而且还能够改变对待书本知识的态度和观念。例如,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不再把教材当做圣经,而且逐渐把教材当做教学的材料、窗口和平台,利用它去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探究生命的意义与世界的奥秘,理解和发现书本内外的各种知识。这样,教师就极有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改编、删改,或者增加相关内容,丰富教材知识。因此,US合作不仅将导致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教材观发生根本性变革,而且将极大地改变教材和教科书的命运。

(二)US合作帮助教师发展优质校本教材

US合作过程还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发掘本地区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适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校本教材。基于US合作,专家、教授们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编写、开发适合合作地区和合作学校的教材。一般说来,优质教材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思维特点、学习方式,而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编写,更不能以获取市场收益、迎合市场为目的而编写。教学是师生间的主体性活动,优质教材应该是教学活动的有效介质。教材作为师生活动共同使用的媒介,应该体现便教利学的特点,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搭建平台。而US合作可以为发展更好的校本教材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 恒.中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3.

[2][加] F. 迈克尔·康内利.专业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M].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

[3][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徐 辉,张民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

[4]转引自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86.

[5][美]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

[6][美]唐纳德·A.舍恩.培养反映的实践者[M].郝彩虹,张玉荣,雷月梅,王志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

初一叙事作文生命的意义750字 篇3

祖国的边防,有一群战士,年年如是驻守着边防,保卫着国土。还有它们,也陪伴着他们守卫国土。

它是犬王,警犬中公认的犬王。战士们叫它风卫------它是在狂风中诞生的,它将是风派来的卫士,护国卫家。

他是风卫的主人,驻守边防的战士之一。他叫阿勇,十几年来带着风卫出生入死,彼此间也有了感情。

风卫已经13岁了,陪伴了阿勇13年,它老了,却依然是威武的犬王!

外军入侵,风卫率领众警犬拼死抵抗,边防的战士们骁勇善战,几乎要完全击溃敌军时,狡猾的敌军首领派遣卧底发动攻击,战士们全被敌人包围。风卫看到主人阿勇被困,敌人的枪正指在阿勇的头上,阿勇已做好视死如归不做亡国俘虏的准备,哪知在敌人开枪那千钧一发的一刻,风卫拼死咬住敌人的腿,活生生的咬出一块肉,敌人的枪辗转指向风卫,连续十机枪,风卫牺牲了!风卫的牺牲,激怒了所有的边防战士,尤其是阿勇!犬王的牺牲,激怒了所有的战犬,与边防的战士们顽强抵抗,奋勇杀敌,他们和它们的心中都有两个字------“卫国”!

那一次抗战,边防的战士们战胜,保卫了国土,扞卫了国家的精神,只是,风卫再也回不来了。

没有一个人,不是在相交中慢慢理解的,没有一份情,不是在相处中渐渐认同的。相交就要比心,相处就要凭情,情始于交往,心在于认同,好不好在来往中体现,行不行在相处间感受。人生,在心重情,活着自会安宁。阿勇和风卫既是如此,相互陪伴抗战13年,边防的所有战士和战犬,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爱,爱国、爱家、爱人民,无私的奉献,为保家卫国而战!

如边防战士们的精神一样,生命的意义在于爱,无私奉献,保家卫国。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国!成长是学会爱国爱家的磨炼之路,成长学会珍惜学会爱!

生命让爱在世界滚动!

合作的意义作文 篇4

忙了一天的钢笔,在皎洁的月光下,耐不住寂寞的他,终于说了一句话:“水哥,你睡着了吗?没有睡着可以陪我聊一下天吗?”郭厚的钢笔水听见了钢笔老弟在叫唤他,睁开快要睡着的眼睛,说:“诶!钢笔老弟,刚刚就要睡着就被你吵醒了,不说似乎也得说了。”钢笔干笑几声地说:“真是对不起。那我们聊天吧!”钢笔抓抓“头”,似乎考虑了一下,说:“恩?——对了,咱们聊下在学习用品中,我和你,谁的本领最大。”钢笔水,迟钝地说了一句:“恩?好吧!那我先说咯?”钢笔说:“可以啊!谁说都不是一样,你我谁跟谁啊。”钢笔傻笑,然后用浑厚的声音说:“在学习用品中嘛,没有我,你们这些钢笔,就会写不出水,也写不出漂亮的字了。”钢笔反对,说:“谁说的,没有了钢笔,只有钢笔水也是于事无补嘛,而且也不知道用在哪里。”钢笔水似乎不满地说:“哪里,哪里,钢笔水才重要,钢笔才是没什么用。”这下,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就连睡得打雷也听不到的橡皮也都被吵醒了,橡皮发话了,说:“哎呀!你们都不要吵了,你们谁都不重要,只有我——橡皮才是最重要的才对。如果钢笔大哥,一不小心写错字了,那还不是由我帮你收拾残局。说来说去,是我,橡皮才是最重要的。”钢笔说:“你这话就说错了,我才是最重要的。”钢笔水也插一句,说;“是我才对。”……

吵来吵去,笔盒爷爷也醒了,威严地环顾了四周,用洪亮的声音,坚硬的语调把各人的声音都压了下去:“其实你们谁的重要,在学习用品是世界里,谁也离不开谁。你们的合作,让那些学生成就了许多辉煌的事业,你们这几个的中间,少一个也都不行啊!”而钢笔,钢笔水,橡皮个个都不以为然,都哼地一声。笔盒爷爷看了看,又接着说:“那你们听我讲一个故事:澳大利亚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两个人迷路了,遇到一个老人,老人分别给他们鱼竿和一些鱼,因为不合作,他们都死了;又有两个人,同样也迷路了,也同样遇到老人分别给他们鱼竿和一些鱼,由于合作,他们活了下来。

成功的背后小学叙事作文 篇5

没一个人都成功过,有事业上的,也有学习上的。

前几天,我们数学课上学习了分数除法。刚好我数学课上胸口痛,我就没听进老师在讲什么内容,到中间时我疼的不行就下去找校医。

校医温柔的说:“没事,多喝几口水就好了,下次再疼就去医院看。”

回来教室很多重要知识,我都没听见。

下午,回家赶紧写课内作业写完就写课外作业。突然,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我就为我爸:“ 知道题怎么做?”他说这样做,我怀疑他说的是错的,就看了一下参考答案果真是这样做的,我又想起来课内作业那些都错了,我拿起来就改,看我错这么多,爸爸就知道我的分数除法没学好,那再罚你两面——有六道应用题,12道计算题,九道解方程。

“啊,这么多!”我惊讶的回答道。

“谁叫你没学好分数除法。”我爸爸严肃的回答道。

我当时心想:不就是没学吗,写一两道题就可以了还要写这么多。

可是,我只能任命,乖乖写。

到我在写的.时候,他轻轻的把一杯茶放在我的面前。

刹时,我被感动了,因为我的爸爸能想着我,我一定要好好学除法。

小学叙事作文:合作的意义 篇6

关键词: 叙事研究 幼儿人格 《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

一、叙事研究:真实声音与理性思辨的有效互动

1.来自课程现场的真实声音与观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长期的实践研究,我们不断采用“行—知—行”的方法学习和实践,同时不得不反思如今课程改革“由上而下”的研究——开发——推广的课程实施模式,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课程研究的漠然执行者、旁观者或消费者。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教学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往往会使某些预先设定的理论框架陷入表达的尴尬和虚脱境地,使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恒久的话题很难找到解决的通道。

2.属于人格课程的生命张力与可能

在《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实践与推进中,我们越来越觉得:扎根于教育现场,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难题”的课题研究才是“接地气”的儿童教育研究,才是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我们根据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特性,积极寻觅研究途径与表达方式,具有现实性、富有人文关怀的“叙事研究”走入老师们的研究视野。正如课程叙事研究的提倡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希望的那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越是理解自己,越是明白“是我们所是”、“做我们所做”和“选我们所选”的原因,课程才越有意义。

3.引领课程发展的深远意义与关键

课题《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叙事”展现《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的真实,让“叙事研究”与鲜活的“人格课程”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叙事研究”促进课程发展的意义探索与重新建构,使课程真正成为讲述儿童成长故事的“灵动课程”。

二、叙事研究:教育现场与意义探索的深层对话

在叙事研究中,老师们逐渐摆脱了课程研究中的“失语”“沉默”,老师们不断追问——我该怎么做?我的定位是什么?结合对《指南》精神的深入理解与前期的行动研究,我们一方面审思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的核心价值与设计框架,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不断理清:谁来叙事?叙何事?如何叙等问题。

1.漫谈式叙事:发现“课程问题”,探求深度“对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选择“润泽生命、点亮智慧、激活潜能、塑造心灵”等多样化的人格发展课程内容,以“真实、唤醒、互动、多元”的体验切磋为主要叙事方式,强调叙说“在自然教育情境中开展的、真实发生的、有特定情境与研讨价值的特定问题”,展开漫谈式切磋叙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老师们相互聆听、彼此倾诉、敞开和接纳,使老师们在阐释自我课程观、实践观的同时,试着理解他人,以此为镜,逐渐把自己融入他者的视野,进而用对方的视角反观自身,从而吸纳对方的智慧和经验,再共同探讨其背后蕴含的课程理念,最终有共同的认识与理解,让深刻的课程哲理通过阐述课程生活本身而展现出来。漫谈式切磋叙事更感性、更直观、更生活化、更贴近教师的课程实践,因此,此类叙事方式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我叙了什么?我如何叙?

2.主题式专题叙事:解析“课程要义”,探求深刻“反思”。

在课程叙事中,我们关注课程普遍问题、课程情境问题、课程冰点问题、课程内隐问题等,从“游戏叙事、生活叙事、环境叙事、家园共育叙事”四个研究主题入手,展开专题叙事。通过“确定主题——发现观察——描述事件——总结反思——提炼观点”等环节,让老师们直接抒发课程情感、叙说教学过程、讲述儿童故事,自由地表达课程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并共同反思和总结课程框架与内容资源的适恰性、课程实施手段与方法的适切性,最终帮助教师凝练出课程实施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

3.合作式研究叙事:重视“课程协作”,探求深层“研究”。

叙事研究需要合作、需要碰撞、需要点燃、需要共长。我们以课题组、学科组、年级部、班级组为“联动叙事场”,采用“确定问题——结构访谈——专题审议——效能评估——撰写报告”的合作式研究叙事方式,类似于诠释课程意义“循环”的研究方式,建立“自然情境性、过程整体性、描述归纳性、体验理解性”的研究流程,促进各要素之间的研究互动,使课题组、学科组、年级部、班级组成为一个“研究联动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观察日、课程故事会、论坛微现场、课程审议、课程开发”等课题研究活动,使叙事研究成为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有效路径与桥梁。

三、叙事研究:人格课程与儿童研究的落地生根

叙事研究是通过描述个体在课程行进中的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引领着我们不断参与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中,关注幼儿生命的成长是我们的宗旨,通过教师的叙事研究,赋予每个孩子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幼儿所感兴趣的、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幼儿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我们面前时,我们就获取了与幼儿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就有可能理解幼儿所追捧、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世界才是真实属于师幼共同的世界,教育实践活动才日趋接近生活,接近本真。同时,课题叙事研究真正将研究的话语权交给教师,每个教师从自身的教育视野和问题意识出发,用知性、感性和灵性讲述课程、思考课程问题,她们真实的叙事研究使课程充满灵动的魅力;课题的开展吸引了家长、社会多方的参与,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内心的课程理解,谋求思想的交流与分享,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态势;课题的开展,更促进了课程研究的本土化发展,提升了课程实施的境界与质量,使幼儿不断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持续发展。

小学叙事作文:我的理想 篇7

人们常说:失去金钱的人,失去不多;失去是身体健康的人,失去很多;失去心理健康,失去信心和勇气的人,失去一切。我不会让我周围的人,失去一切,因为,我将来要当一名心里医生。我要让在迷途中徘徊的人走上宽阔的大道;我要把在黑暗中挣扎的人指向光明。

每个人刚出生心灵就像一张雪白的画纸,你的画的美丽,你的未来将精彩无比;你画的丑陋,你的.未来将苦不堪言。我要当一个小小的橡皮擦,帮你擦去丑陋的画面,让你重新在上面挥毫。

在我看来;想赚钱容易,只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想当一名大夫不算难,只要你有精湛的医术及足够的经验;想当一名心理医生真是难上加难。可是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喜欢挑战难上加难的东西。

我有足够的好奇心,我爱倾听别人的心事,我爱为别人排忧解难,我爱当别人的苦水潭。我们这个世界竞争非常激烈,人们拥有的机会也相等,谁又稳定的心态,谁就能稳操胜卷。可世事喧杂,何来一片净土呢?我要当一片净土。心灵高贵圣洁,心灵广阔浩瀚,心灵智慧的殿堂,心灵力量的源泉,心灵罪恶的深渊;心灵上古时代的图腾,古世纪的鬼混,近代的人体科学;近代的邪教迷信,真真假假,世代不衰;心灵人们为你颠倒,科学为你扑朔;心灵好人视你为神,心灵恶的人视你为鬼。我要为你证明,绽放你那奇异的光彩。

我的表哥小学叙事作文 篇8

我的表哥叫陶俊晖,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

我的表哥个子高高的,身材偏胖,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和一张小小的嘴巴。他还长着两只机灵的耳朵,我只要一说他坏话,他就能听得清清楚楚。脸的中间长着一个高挺的鼻子。整张脸看上去非常的酷。

表哥的性格非常活泼可爱。他喜欢逗弟弟笑、喜欢做家务、喜欢看书,最喜欢的就是玩电脑了,只要一玩起来,叫都叫不起来!他最不喜欢做的就数做作业和吃青菜了,每次姑姑叫他吃青菜的时候,他总是苦着脸,一副很委屈、很难受的样子。可是,每次只要一等奶奶把红烧肉放到桌上来,他马上就两眼放光,本来还一副苦瓜脸的表情立刻就喜笑颜开了,用手抓起一块肉就往嘴里塞。哎!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表哥最喜欢看球赛。记得有一次,表哥正在看世界杯预选赛,姑姑叫他吃饭,表哥却只是随便答应了一下:“哦,知道了!”过了十分钟,姑姑见表哥还不来吃饭,就有点儿生气了,叫道:“陶俊晖,赶紧过来吃饭!”而表哥却还是用他那随随便便应付的语气回答道:“知道了,知道了,马上!”“你最好给我快点儿!”姑姑严厉地说道。结果,又是十多分钟过去了,菜都上齐一会儿了,姑姑看见表哥还在看球赛,就真的`发火了,大吼道:“陶俊晖!快来吃饭,你当我的话是耳旁风吗?”面对妈妈的吼叫,表哥却不耐烦地说:“哎呀,妈,我正在研究梅西的打法呢!”“嗯?梅西的打法?”姑姑顿了一下,然后举起巴掌吓唬道:“我看你还是先研究研究我的打法吧!”一听到这儿,表哥这才求饶,恋恋不舍的向餐桌走去。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现实意义 篇9

贾樟柯曾说过:“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在过去的10年里,他特立独行,在商业与创作理想的夹缝之中,凭借着个人生活体验和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用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描绘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记录下社会底层“草根”们的生活现状,凸显了对弱势群体强烈的人文关怀,剖析了一代代人的精神生活,并以自己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诠释着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小武》、《站台》和《任逍遥》三部电影统称为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它们拍摄的地点都是导演自己的家乡山西汾阳和大同,向我们呈现的是90年代的西北小镇上,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年轻人们尴尬而卑微的生存状态。其中,《小武》描写了一个小偷的生活、爱情以及他的内心世界;《站台》叙述了一群剧团里的年轻人,随社会变革大潮而起伏的人生经历;《任逍遥》则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如何在庸常的生活中走上了犯罪道路,继续了他对变化中的中国的思考。

这三部作品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活力与复兴,充分体现了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特色,并且成功确立了贾樟柯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一.贾樟柯电影的叙事风格

“故乡三部曲”是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代表作,本文分别从电影的结构设计和拍摄技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认识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叙事风格。

(一)电影的结构设计

1.情节的无悬念和淡化

贾樟柯的电影颠覆了传统商业电影注重故事情节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平淡的原生态记录和碎片化的生活片段。他自己也曾说过:“我是很平静的,我知道我这电影恰好背离了传统,因为里面没有任何戏剧性,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东西,没有传奇。”影片《小武》在开场不到两分钟时,在公交车上就点明了小武“小偷”的身份,毫无悬念可言。电影中小武和梅梅的爱情也没有轰轰烈烈,只是简单地描述了街上散步、歌厅唱歌以及家中探病几个片段,没有传统影片中的大悲大喜;《站台》记录着一群年轻人的成长史,将一个个零碎的故事拼凑在一起,对影片中的人物介绍也不存在任何悬念,明确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不同的成长经历。

2.影片结局的无指向性

《小武》、《站台》、《任逍遥》三部影片均采取的是开放式的结局。贾樟柯没有对人物的命运进行安排,实际上是为了给观众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小武》的结尾,让小武与观众产生一种置换的感觉,观众看小武,小武也看观众,使人们在思考小武命运的同时也思考自己的人生;《站台》这部电影中始终没有站台,有的只是主人翁的迷茫与等待,影片用一个普通的家庭画面结尾,没有详细介绍人物命运改变的过程,展现了四个年轻人对时光和生活的无奈;影片《任逍遥》的最后,斌斌被抓进了派出所、小济在雨中逃跑、巧巧下落不明……这三部影片的结局虽然都是无指向性的,但寓意深刻,让观众自己去体会现实的残酷和人物的无奈,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电影的拍摄技巧

贾樟柯导演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拍摄风格。他的影视作品大量使用长镜头拍摄,运用现场实景和声音来烘托人物内心感受,非专业演员的本色出演更能原生态地展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1.善于运用长镜头拍摄技巧

长镜头的拍摄方法是贾樟柯电影最显著的特征之一。20世纪4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长镜头美学”的概念,其本质是强调电影的纪实性。贾樟柯使用长镜头拍摄来还原社会面貌,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深意。《小武》中,小武和梅梅交谈的场景使用的就是长镜头拍摄,没有特写,画面始终固定在两人之间,在梅梅的歌声里,真挚地传达了两人的感情;影片《任逍遥》一开始,斌斌叼着香烟,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镜头持续了一分钟之久。这是一种漫无目标的行驶,实际上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困惑。

2.实景拍摄和还原现场声源

贾樟柯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纪实性,纪实则是原生态地还原生活。因此,选择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场景与声源就显得格外重要。《站台》中从无处不在的标语到漫天飞舞的广告,从充满文革气息的大礼堂到高速公路旁的杂货店等,都鲜明地展现了时代的巨大变化。《任逍遥》中河床旁边肮脏发臭的垃圾,正是衰败的工业城市大同的真实缩影,还有由废弃车站改造的舞厅、茶座等正是当时边缘人物常常光顾的场所。

《小武》中宣传“严打”的广播、影片中插播的流行歌曲《天空》《心雨》等等;《站台》中崔明亮直接演唱的《站台》以及《任逍遥》中关于播报法轮功的新闻等都属于还原现场声源。最真实最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物的生活状态。

3.色彩符号反映内心世界

运用自然色彩符号也是“故乡三部曲”拍摄特色之一。色彩的使用巧妙地奠定了影片的基调,贾樟柯的电影大多使用的是原生态的灰色调。影片《小武》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灰色的世界:灰色的土地、灰色的墙壁、灰色的水泥杆、灰色的汾阳小县城……映照着人们灰暗、艰辛的生活;《站台》中的砖墙是灰色的、瓦房是灰色的、天空也是灰色,冬日的积雪是唯一的亮色,却使人物的内心显得愈发的冰冷与平淡。

4.非职业演员的本色表演

贾樟柯的电影深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他的作品大多讲述的是社会变革时期的边缘人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物,选择非职业演员的本色表演,更能使观众产生共鸣,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武》中小武父母的扮演者就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他们说当地的方言、穿自己平时的衣服、做平时做的事情,将一对山西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非职业演员的本色出演创造出了一个个极度逼近真实的影像世界。

二.贾樟柯电影的现实意义

中国第六代导演们致力于用原生态的纪实手法记录着中国社会变革各时期普通人的生存生活状态。贾樟柯电影关注的焦点在小城镇,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其电影的主人公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电影描绘了他们面对生活的无奈、无助甚至绝望。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他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手法,坚持原生态拍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理念,为中国电影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关注社会现实 体现人文关怀

贾樟柯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真实面貌。他的电影不注重精心的打磨、刻意的修饰,而是一种朴素的现实、一种实实在在的直接体验。影片《小武》的拍摄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尘土飞扬的街道、破旧的街头小店、骑自行车的人群、满大街杂乱的广告、理发店里刮胡子的中年男人以及派出所里带小孩的警察等等。这一幅幅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状况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在客观呈现社会底层现实的同时,贾樟柯的作品真实传达了人物的内心体验。布莱松和德·西卡是贾樟柯非常欣佩的两位欧洲导演,他的影视创作深受其影响。贾樟柯说: “在德·西卡的电影里,我首先感到的是一种对人的关心——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小人物的艰辛与痛苦、孤寂与无奈,真实地在贾樟柯的镜头中流淌:《站台》是一部悲情电影,在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历史大背景下,文工团的青年们显得如此渺小,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影片结尾尹瑞娟一个人独舞的画面,实际上反映了她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和内心的孤独;《任逍遥》中的斌斌和小济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现实摧毁了他们对爱情和富有的梦想,幼稚和冲动使他们走上抢劫银行的道路。

贾樟柯的电影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他将观众的目光引向这些社会边缘人群,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关注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痛苦与无助,关心他们的命运与出路,同时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反思。

(二)独具鲜明特色 启迪电影创作

在中国影坛,贾樟柯的电影是独特的,没有人能复制,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最鲜明的特色是纪实性和原创性,用镜头记录下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画面。电影本身是有生命的,贾樟柯导演习惯于采取记录片的拍摄手法,记录最真实的画面,保留最真实的声音,抓住最真实的瞬间,也许他的某些作品显影、曝光等效果都不尽完美,但却能够赋予媒介活力,使电影具有生命感。

贾樟柯的电影在独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导演对生活的感悟,他不屈从传统影片的商业化模式,即使是在事业最低迷的时候,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纪实风格。在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中,没有好莱坞电影的那种视觉与感官的冲击,也没有许多影片带给观众的轻松与惬意,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声音,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现实的入口。他的成功给坚持“艺术片”的导演带来了启迪与希望,他的影片开启了中国电影创作新的模式。

结语

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并不多,但是每一部都影响深远。其中,“故乡三部曲”使他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中坚力量,能够充分体现贾樟柯电影的叙事风格。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纪实创作特征,用客观的长镜头记录时代变革下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通过实景拍摄和还原现场声源,原生态的呈现大变革下的社会面貌。在中国当下各种商业利益和票房压力的冲击下,贾樟柯仍然默默地坚持,不卑不亢,始终如一的写下自己对社会的感受,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边缘人群的生活,写下了一段段惊人的传奇。愿贾樟柯导演能够在坚持现有的电影叙事风格的同时,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为中国的影坛创造更多的精彩!

猩红的记忆-小学叙事作文 篇10

那年春天,虽然风很暖,花很香,表面上一切都那么和谐,但他们的心中充满忐忑,仿佛有一头小鹿在他们心中乱撞,丁宁静坐在座位上,殊不知她手心里早已出满了汗,她知道,这次的考试她一直心不在焉,考前也没有认真复习过,丁宁,语文85,数学65,英语91。丁宁眼中泪在打转,心揪在了一起,当她看到那猩红的65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崩溃了,同学们各种各样的目光投来,鄙视,无奈,偷笑。都映衬出丁宁一脸的自卑与自责。

丁宁家境一般,额头上一道疤痕结下了她永久自卑的疤痕,于是从四岁起,她便用厚厚的刘海遮住了她的自卑。正因为这疤痕,原本代表过A市参加比赛的她,为了不使刘海随风飘起,400米跑步,她便再也迈不开步子了。在屡屡受训后,她沉沦了,因为父母忙,无暇顾及她,她便每晚看着电视,吃着零食,渐渐地从一个舞蹈佼佼者,沦为一个微胖界女生。她常年的自卑,使她慢慢地变得自闭。

粗心的我小学叙事作文 篇11

一个清香枭枭的清晨,一阵“叮零”打断了我正在做的美梦。我极不耐烦地拿起闹钟一瞧,嗯?什么?竟然已经7点15分了!糟了,这可怎么办呀,我一个“鲤鱼打挺”蹦下床,三下五除二把外衣套在背上,盲目抓起一条校裤往身上穿,衣上的扣子乱扣一番,便立刻冲进卫生间,草草刷了几颗牙,拿毛巾胡乱往脸上一抹,就立马跑到餐桌前,胡乱扒几口饭,抓上几个馒头背上书包飞一般冲出家门。

跑在路上,我不禁到奇怪:原本急匆匆走路的上班族,如今怎么变得悠在悠在的了,难不成他们请假?飞跑在步行街上,嗯?原本车水马龙的步行街怎么也变得清闲了;银行中原本应该人山人海,可现在到银行的人却寥寥无几;肯德基早就应该开门营业了,怎么,店员现在还闭门大睡?

我带着疑惑,一边以刘翔跨栏速度飞奔学校,咦?以前那几个迟到生不也应该和我一块儿飞奔到校的呀?可一个人也没有,而且,连校门口旁的地铁口也人少了起来。

来到校门口,我顿时傻眼了:校门前的劝导员早已不知去向,代替它的是那冰冷的电栏门;校园中的琅琅书声早已消失,代替它的是紧闭着的大门;校园的一盆盆小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好似在享受着安宁的乐趣……

就在我愣住时,门房的警卫慢悠悠地走过来,说:“孩子,今天是星期六,你干嘛要急匆匆地跑过来呢?”“啊!”我欲哭无泪……

不仅如此,粗心的我作业质量也不高,成绩总是不稳定,老师都叫我刘马虎了。

小学叙事作文:合作的意义 篇12

1957年,希德尼·鲁迈特(Sidney Lumet)的电影处女作《十二怒汉》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位出身于电视界的导演将写实的风格带入电影中,赋予电影一种舞台剧的即视感。独特的表现手法,精密的推理过程,使得该片被誉为是他最成功的一部电影,被主演亨利·方达称为“最不后悔主演的一部电影”。《十二怒汉》讲述了12个人围绕一宗谋杀案审判展开讨论的故事:贫民窟的18岁少年因涉嫌谋杀自己的父亲被送上法庭审判,12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的陪审团将对男孩的命运作出裁决,孩子的生死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在看似无懈可击的证据面前,12个陪审团员却未能达成一致,激烈的讨论之后,男孩最终得到理想的结局。本文将从电影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现实意义来分析《十二怒汉》所展现的内涵。

一、 矛盾冲突产生的巨大张力

电影从一个仰视角度的镜头拉开了序幕——庄严的法庭,人群来来往往。导演别出心裁,采用一镜到底的方式,通过一个长镜头,展现了法庭外的景象,人员的交替使镜头得到不断地延伸,画面的纵深感瞬间得到体现,可谓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而此时在法庭内却是一片沉默,庭审正在进行中。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恐惧无助的孩子百口莫辩,百无聊赖的法官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的陪审员交头接耳。审判仿佛已经失去意义,陪审团的裁决仿佛也只是走个程序而已。强烈的对比使得法庭内的肃杀气氛更加明显。

法官轻描淡写的话语,将孩子的生杀大权丢给陪审团,而自己则置身事外。这沉甸甸的责任感为之后尖锐矛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镜头的推移,陪审团的成员汇集到一间小房间里进行最后的讨论。这时导演充分发挥自己对于场面调动的良好控制能力——所有的情节都发生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没有其他的台词,没有多余的演员,没有无谓的煽情与感慨,没有穿插的故事,也没有花哨的叙事手法。导演仅仅只是平实地按照时间顺序推进故事,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给人振聋发聩之感。这就是导演功力深厚的地方。并且再一次地运用长镜头的手法:狭窄的空间里,镜头在人群中来回游走,却不显凌乱,每个镜头交替都是那么自然,每个人的动作和表情在连贯镜头的对比下都分外鲜活。同时,长时间无切换的镜头也给人一种压迫感,窒息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就这样直接地传达给观众。

窗外,云层猛烈地翻滚,逐渐逼近地面,一场大雨正蓄积着能量。房间闷热难耐,狭窄的空间,坏掉的风扇,陪审团也变得压抑浮躁起来,一心想要速战速决,这都为尖锐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镜头接着推移,陪审团员进行了第一次投票,看似毫无悬念的投票却变成了11:1,11票有罪,一票无罪,有罪与无罪的观念差异使得矛盾在这里迎来第一个小高潮。陪审团沸腾了,成员们看向这名认为无罪的8号陪审员,铁一般的证据面前,这名反对的陪审员完全是在挑事。在众人的围攻下,这名8号陪审员似一名孤胆英雄,顶着众人的压力:“或许我不相信他的证词,但11个人都认为有罪,我真的很难举起手来,送那个孩子坐上电椅。”人性在这一刻得到了凸显。在牢固的证据面前,生命的重量,责任的重量同样不容忽视。对于生命的重视使得8号陪审员不能轻易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在激烈的争辩下,8号的仁慈和其他人的坚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场面瞬间陷入了僵局,矛盾尖锐起来。

这时,编剧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展现。一项项证据被摆上台面:遗落的凶器折叠刀,楼下老人的证词,透过飞驰的火车目睹案发经过的女士,以及漏洞百出的男孩的证词。8号就在这狭窄的空间中,以一人之力,逐条进行质疑反驳。坚固的证据慢慢瓦解,人们的内心也发生了动摇,投票的结果渐渐变为了6:6,以为会是毫无悬念的结果此刻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带有阶级观念的10号陪审员与一心寻求真相的8号陪审员之间的激烈冲突使得剧情的发展到了高潮。“出身贫民窟的人具有的劣根性,他们杀人不需要理由。就算有人死了他们也不会关心。”人生观的巨大冲突使得矛盾这时到达了顶端。偏见不能成为判决的理由,生命的重量不能使我们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

二、 言辞交锋间丰富的人物形象

单一的场景,单一的情境,在狭窄的空间里,仅通过语言来展示人物的性格,这是十分艰难的一件事情。可影片中的演员们通过仅有的台词和眼神,却能细腻地展现人物性格,不得不说,这也是电影成功的关键。12个人物,12种性格,既是社会的缩影,同样也是百态人性的缩影。

8号陪审员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当所有人都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做出决定时,出于对生命的敬畏,8号陪审员却无法轻易对一个孩子进行死亡审判。正是他的这一份勇敢与怜悯,让他能与所有人为敌,使得故事有了戏剧般的转变。当人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闲聊时,他只是静静地站在窗边。他的背影显得是那么的孤独,宛若中国古代那些决战于武林的剑客,那么地苍凉与悲壮。电影并没有对8号陪审员进行过多的介绍,仅仅在洗手间的交谈中透露出他是一位建筑师。他就是生活中最普通的那些人,可是却书写了一系列的不平凡。他严谨,在抉择一个人的生死面前他无法根据情感草率地做出决定,无法随意附和别人的想法人云亦云;他善良,即使没有证据能证明孩子的无辜,他依旧愿意赌一个可能,赌孩子的一个生机。他看到了孩子眼里对生的渴望,他看到了孩子眼中的绝望与不甘。所以他赌,赌一个生命延续的机会;他富有正义感,真相扑朔迷离,那就抽丝剥茧,据理力争。在闷热的房间里他大汗淋漓地与他人理论,只要有疑惑尚存,那讨论就不能停止。在他的信念中,公道、正义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我们不能原谅任何一个犯人,但是我们也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与8号陪审员相比,3号陪审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冲动暴躁,不记名投票后,当他听闻有人认为无罪时,他未经确认,便随意指责别人,冷嘲热讽;他傲慢无理,即使知道自己错怪了别人,自己可能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也绝不肯轻易承认自己的问题,绝不轻易认错;他固执冷漠,8号陪审员激动地反驳看似无懈可击的证据时,他始终保持着傲慢的状态,讥诮不屑,然后坚决反对,他对被告这个被控杀掉自己父亲的孩子有着难以言喻的痛恨。8号陪审员与3号陪审员之间的交锋使得场面一度陷入了僵局,判决仿佛永远也没有结果。这时,大概许多的观众都会对3号陪审员这种毫无理性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当故事最后,在众人的压力下,3号陪审员拿出了他与儿子的合照泣不成声时,观众们才真正理解这个男人心里的苦。他是一个可怜的父亲,叛逆的儿子与他争吵之后便离家出走,再无音讯。儿子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之所以如此痛恨这个涉嫌弑父的男孩,正是因为男孩触碰到了他心中那根深埋已久的刺,他对于儿子的牵挂、愤怒不断膨胀,而被告,就成为了他宣泄的出口。此刻,3号陪审员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人都是复杂的,都会有各种的情绪,正是有各种的情绪,才显得真实可爱。

三、 理想情境下的现实意义

一部优秀的电影,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让我们享受一场视觉盛宴,感受到或激烈,或柔美,或壮烈,或豪华的场面,更是要让我们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有所感悟,体味人性,品味人生。

不同于英美律政剧中大篇幅的法庭对峙剧情,《十二怒汉》将重点放在了12名陪审员的争锋上。电影没有着重于阐述被告是否真的犯有罪行,而是着墨在陪审团员找寻真相,追求真理的过程。12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阶层的人汇聚到一起,对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命运作出决定。12个人,正好代表了12种不同的人生观与处事原则。深思一层,当我们遇到陌生人需要自己的帮助时,我们是会袖手旁观,漠不关心;敷衍了事,草草解决;还是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电影中,亨利·方达所饰演的8号陪审员演出了我们人人心中都期待的那一个英雄的角色。在一个孩子的生死面前,在众人都认为有罪的时候,他能抵挡众人的非议,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站出来与众人为敌,据理力争,并扭转乾坤。我们都能想象到与众人相悖会承受多大的压力,8号陪审员甚至连姓名都未曾透露,他与那少年素不相识,却能顶住压力为少年辩解,为他争取那一线的生机。正是这些平凡的普通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决定直接关系着一个年轻人的生死,因此在力量的博弈中,激发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善才更加打动人心。一个人,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却为了一个陌生人而费劲心思,正是处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正义的执着。

“如果你们能提出合理的怀疑,法确定被告是否有罪,基于这个合理的怀疑,你必须做出无罪的判决,如果你们找不出合理的怀疑,你们必须基于良知,判决被告有罪。然而你们的决定必须一致,如果你们裁定被告有罪,本庭将会对他施以严厉的惩罚。最高的刑法会是死刑。”虽然只是法官轻描淡写的话语,但是却将生命的重担压在这些普通人的肩上,突如其来的责任感同时也伴随着强烈的使命感。每个人都是不平等的,个人与个人的差距是存在的,法律却能让人得到平等的对待,也只有法律能让每个人获得同等的公平。这一刻,男孩得到公平的机会就掌握在了这12个人的手中,这沉甸甸的责任使得每一个人都不敢懈怠。法律赋予的权力使得他们不仅要承担对生命的责任,更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对责任感的追索,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正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在电影体现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也是每一个电影人应该坚守的初心。在心中有信念,对生命存敬畏,对正义有坚持,对良知有坚守。这才是电影真正打动人之所在。

结语

小学生的生命叙事作文 篇13

昙花一现,虽然短暂,却惊诧了无数眼,妖艳了无数的夜。昙花的生命短暂,在它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却有着无限的拓展,千古以来,人们都因它的美丽而秉烛共赏,它有限生命中的美丽一绽成了千古以来人们心中美丽而又期待的一道风景,留下了千古佳话。

为什么它能让我们为之动容,并永远地记住要去欣赏它,无论有多大的代价呢?那是因为在它有限的生命空间中绽放了美丽,绽放了精彩,它得以无限地拓展生命的灿烂。

而这也是孔子之所以能流芳百世的原因。孔子终其一生,都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理念下为他的理念而奋斗,他的精神信仰让我们看到他有限的生命空间在无限地拓展,而到达今天,仍长盛不衰。

因此,要让有限的生命空间得以无限拓展,我们就要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才不致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物理系先河叶企孙先生,在抗战、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和文革等艰难时期,他仍不遗余力地潜心自己的教学,先后培育出钱学森、杨振宁等大科学家,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即使遭受迫害,也要有自己精神的天空,也要潜心自己的物理学,所以在他有限的空间生命里,为中国的物理学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让中国的物理学得以继续发展并取得了璀璨的成果,他得到了无限的拓展。

而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空间得到无限拓展,只有精神信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有为精神信仰努力前进的决心和力量。

在19岁时发现自己视力下降而被诊断出视网膜脱落的年轻芭蕾舞蹈者阿隆索,怀抱着芭蕾梦却又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命运没有让她屈服,依然活跃在芭蕾的舞台上,从单人舞到双人舞,她都成功地做到了,并成为一个成功的芭蕾舞大师。在她有限而又残缺的生命中,坚持精神信仰,努力为之奋斗的决心和力量,让她得以无限地拓展,无论是在舞蹈的空间内,还是在她人生的空间内。

凡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席之地者,他们无一不是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因而,要让我有限的生命空间无限拓展,我们就要有精神信仰并拥有前进的决心和力量。

【点评】:

(1)立意集中而鲜明,文章各部分紧扣题意中的“有限生命”与“无限拓展”这两个关键词来写,昙花的短暂生命、孔子的不被理解、叶企孙所处的艰难时代、阿隆索的残疾,这些“有限的空间”反而让他(它)们有了精神的信仰和前进的决心,从而让自己的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展;

(2)文章由物及人,由古及今,由中及外,由精神信仰到前进的.决心,并列中有递进,层次鲜明紧凑,思路清晰明朗,紧紧扣住阅卷者的心。

我爱跳舞的小学生叙事作文 篇14

1我爱跳舞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喜欢上了舞蹈,想当初姥姥带我找舞蹈老师的时候,我是一脸无奈一脸的悲哀,极度的不情愿。或许是那优美的拉丁姿态打动了我,或是芭蕾的快速旋转让我入迷,我开始喜欢上了舞蹈。

喜欢上了舞蹈就注定我为舞蹈付出了很多心血。且不说每次苦练洒下的汗水,仅仅是基本功的练习,我就不只一次的受伤。有一次在下腰的时候,本来应该首先着地的不知怎么回事,我的脸先着地了。原本白里透红的脸被摔的肿肿的,好痛呀!还有一次打前滚翻时,脊背在地上蹭破了皮,就这样带着伤我坚持了近两个小时的训练。

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每当我想退缩的时候,就想到了老师的谆谆教诲,想到了姥姥风雨无阻的接送,想到了那些为了把优美的舞姿呈现给观众而勤奋训练的舞蹈明星。俗话说“台上十分种,台下十年功”舞蹈明星们的哪一个优美动作,不是千锤百练的结果呢?想到这里,我所受的苦实在涵是微乎其微,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我都能坚持参加舞蹈的学习和训练。

经过刻苦的学习,我已掌握了舞蹈的基本技巧,当我跟着音乐跳出优美的舞姿时,我高兴极了,记得有一次参加舞蹈比赛我顺利入围,高兴的一夜没睡好。

我舞我快乐!

2我爱跳舞

别看我长得眉清目秀、扎着马尾巴,其实我可是一个好玩、好动,又好奇、好学的假小子哦!我不仅活泼可爱、性格开朗,我还有许多爱好呢。比如:画画、写作文、唱歌……不过,我还是最喜欢跳舞。妈妈说跳舞能陶冶性情,长大后气质也会更好,这些我可还不懂,我只知道跳舞能锻炼身体,能

满足我好动的需求,跳舞的时候我很快乐。

我从6岁就开始学跳舞了。我很勇敢,不管是春天,春雷“轰隆轰隆”地响着,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凶狠地把大地烤得热辣辣的。还是秋天,一阵阵大风吹过,一片一片树叶飘落下来。冬天,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我都坚持去上舞蹈课。

我参加过许多表演,最让我骄傲的是我校“钟灵毓秀,百年校庆”的时候,那天,我是舞蹈《动起来吧》的主要角色DD领舞。我穿着鲜艳、亮丽的蓝色衣服、裙子、靴子,当主持人说:“……请欣赏舞蹈《动起来吧》”的时候,我的心像悬在半空中的绳子DD摇摆不定,怀里像揣着一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我想起了杨老师说过的话“我们小明星舞蹈队的小朋友是最棒的!”我就沉住气,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走上七彩壮观的舞台……表演结束后,雷鸣般的掌声一阵阵响起,一浪高过一浪,在校园的天空久久回荡。那天,我也得到了许多校长、老师、同学的表扬,我的心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我知道,这是杨老师辛勤教导和我平时勤学苦练的成果,因为“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嘛!

跳舞不仅给我带来快乐,还使我更加自信。我爱跳舞!

3我爱跳舞

我爱跳舞,听妈妈说我小的时候家里一放音乐我就跟着音乐扭屁股,妈妈说跳舞是我的天性。

有一次,妈妈看见我扭屁股,他就给我报了个拉丁舞班,可是我跳的时候就是跟不上节奏,妈妈又让我学弹钢琴,我弹了钢琴节奏一下子就跟上了老师前面每天让我多出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一直在跟节奏,那是跟上了,可是跳的时候就又跟不上了,自从学了钢琴我的节奏一下子就可以跟上了,跳完了舞,我们要练基本功了,老师让我们下大腰,我下不去老师就用手往下压,那时候我都哭了可是到最后我一下子就可以下去,别的同学都叫我软面条,我现在已经上高级班了,有一次我们要去外面表演比赛,我们排练的时候,我认为我很认真,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老师说我跳得最好了,通过这次老师的.表扬,我对自己更有自信心了,以后跳舞我就更认真努力了。

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当一名舞蹈老师,教更多喜欢跳舞的学生,得更多的第一,我喜欢舞蹈,更爱跳舞。

4我爱跳舞

我爱跳舞我叫张子怡,今年11岁,别看我长得眉清目秀、扎着马尾巴,其实我可是一个好玩、好动,又好奇、好学的假小子哦!我喜欢跳舞、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跳舞,因为跳舞能让人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美丽而迷人。

不管是春天,春雷“轰隆轰隆”地响着,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凶狠地把大地烤得热辣辣的。还是秋天,一阵阵大风吹过,一片一片树叶飘落下来。冬天,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我都坚持去上舞蹈课,总是用坚持不懈的恒心去练。用跳舞来填满自己空余的时光,锻炼自己健康的身体,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锻炼自己高雅的气质……跳舞也不简单。既要深刻理解音乐中的内容,又要准确运用身体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还要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需要时间、汗水和意志去磨练.有时腰扭了,有时脚抽筋了,有时手受伤了。虽然身体很累,但我毫不在意。特别是一想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观众的认可,心里总是有一种以苦为乐的感觉。

我还参加了两次国家级业余舞蹈比赛,都夺得了银奖。我虽然没有坐上了冠军的宝座,但我毫不气馁,因为我已经向众人展现了自己最好的成果。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认真,冠军迟早是我。因为,我爱跳舞!

5我爱跳舞

听妈妈说,我在很小的时候,第一次看电视,我就被电视里那优美的舞蹈所吸引,不由自主的跟着摇摆,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舞蹈。妈妈说在我上学前,只要我看电视,绝对会锁定中央三套的节目,因为那里面播放最多的是歌舞,我会聚精会神的欣赏里面的舞蹈和音乐。我非常羡慕能在舞台上表演舞蹈的演员,他们的服装是那么的华丽,他们的舞姿是那么的优美,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的投入,他们的眼神、手势是那么的专注、到位。我总幻想着有一天也能登上舞台。

在我上幼儿园选择兴趣班时,我第一个就选择了舞蹈班。第一次拿到舞蹈服和红色舞蹈鞋时,我兴奋极了!特别是那双红舞鞋,我喜欢的不得了,抱着它睡了一个晚上,至今还让妈妈帮我留着那双曾经另我着迷的舞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所以我特别用心、用功。当时教我跳舞的马老师总是夸我,说我一学就会,动作优美,老师越是表扬我,我就越下功夫,表演的也就越好。后来,我还被选拔参加建园20周年庆典大会、庆“六一”文艺会演等,着实小小风光了一把。

上小学后,我报名参加了中原区的“红领巾艺术团”,得到了更加正规的训练,我的进步更快了,任何时候一亮相,都会引来众人好评。但是说实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有时甚至是泪水。很多时候,为了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我会无数次的重复、揣摩、练习;为了一次演出,我会因选择服装、排练、合理安排学习、忙的不可开交。但我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从没有放弃学习舞蹈的念头,因为我的心中有一个梦――舞蹈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由于我的刻苦努力和坚持训练,我在舞蹈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我被选中参加了20XX年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晚会,实现了儿时的美好愿望。其实当时我还发高烧40度,但为了演出,为了舞蹈,我咬牙坚持了下来,最后获得了成功,圆了自己的一个梦。

我知道,在舞蹈的道路上还有很多艰难险阻。但我相信,只要我热爱她,不放弃,我一定会不断取得成功,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上一篇:大学公关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