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2024-10-18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精选9篇)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1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论文摘要: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实习工地难找、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经费紧张等,这些问题将影响生产实习的效果。我们应通过加强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组织方式改革、实习资料建设、实习的过程管理及实习考核等方面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实现培养土木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效果;实习基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对从事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土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紧迫任务。而生产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的锻炼,可以系统地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生产实习效果的好与差,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予以重视。

目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境,如教学实习工地难找、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实习经验和调查研究,对提高实习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如下几方面措施,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

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实习教学的前提,实习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效果。要根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实习教学实践基地结构,形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双方应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企业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开展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建设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到学校在建工程项目中参加生产实习。由于实习工程是学校内部的,由学校负责,从而可以节约实习费用,指导教师也便于指导、管理和协调关系,保证实习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要选择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信誉好并且长期在本地区施工的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实习工地容易保证,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实习费用。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增强协议单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周末讲座、短训班等,为校外实习基地培训技术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协作单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开发等科研服务,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还可以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各种待遇,实习单位也对实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这样,既为实习单位输送了人才,又促进了学生就业。再者,在基地建立后,应该与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如进行定期走访,或邀请其人员参加学生答辩、学术活动等方式与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增进交流,促使双方合作关系更好地向前发展。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在胶建集团、青建集团、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等国家大型施工企业,众成地产、胜大置业等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东昊监理、广厦监理等监理单位建立了实习教学实践基地,保证了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是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条件。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同点,指导教师不仅要在实习内容和方法上指导学生,并且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负责。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

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与实习操作,工作要认真负责,尤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交际能力。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实习条件的准备工作,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从德、智、体诸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在按计划完成实习之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好生产实习的总结工作。

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院系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教学实习基地锻炼,或利用指导实习的机会深入实习基地,与技术人员接触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环节,强化工程实践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教师把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充实到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另外,还可以从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加强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外聘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与技巧、理论水平等方面稍差,校内教师则恰恰相反,开展交流活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一支校内外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三、改变实习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举的生产实习方式

将传统单一的集中生产实习方式改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的实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深造、就业方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联系的集中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

集中实习的优点是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管理和指导,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达到实习目的。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不利。选择集中实习,要避免学生的实习固定在一个工地,这是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许多学生在一个工地只能学习建筑活动的某一过程的有关知识,比如主体浇筑、打桩或装修等,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因此,应形成动态实习工地的教学组织模式,也就是以一个实习工地为主,以其他工地为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其他工地学习其它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实习任务充分化,实习内容全面化,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分散生产实习是集中生产实习的最好补充。按照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联系选择实习工地。这种实习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实习经费的投入,但不利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为避免学生的自主能力差,不认真实习,要求学生做到:在联系过程中,学生应了解工地的基本情况,制订实习计划;进入工地一段时间后,向指导教师提出实习中拟重点了解和学习的内容,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并且要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完成书面报告并进行交流、讲评和答辩。采用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降低,自主学习空间增大,把学生由被动式实习转变为主动式实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近几年的施行情况来看,分散实习的实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效果比较明显。

四、加强实习教学资料建设,开好实习动员会

明确生产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及时做好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生产实习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编写内容完备的实习指导书,提出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纪律、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内容,着重介绍实习的主要内容、常见结构的实习内容、可供研究的小专题以及对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相关要求等。实习指导书还应详细规定实习结束后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能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做到有的放矢。

在实习前对学生认真组织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要求及实习考核办法等,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全部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在动员会上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强调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和现场管理制度。如果在实习期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对学生本人及家长

都是无法弥补的创伤,指导教师和学校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对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也将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目前,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是做好生产实习的关键。正是有了我们在实习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近几年的生产实习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我们还邀请施工现场的工程师为学生做实习动员报告,通过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给学生以启发,并详细介绍要实习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难点,并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制度

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为了确保学生实习的质量,要求每个实习小组要配备一个现场的指导教师,以解决学生实习中发现的疑问,同时为学生实习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学校指导老师要天天到工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向现场指导教师询问学生的出勤与表现,解决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的疑问,要做到学生当天的问题能在当天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解答。鼓励学生在现场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参加工地的技术工作,如:实验、检测、绘图、测量、报表等工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实习内容的重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多种专题讲座。邀请在该方面有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课,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碰到的问题。现场参观,现场讲解,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解决了那些让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使实习内容更深、更广。

要严格考核制度。在生产实习指导书中对考核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目的在于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和对实习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等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考评。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表现(如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和出勤情况等,约占15%)、实习日记(考察记录是否齐全、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工整等,约占10%)、实习报告(考察观点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工整等,约占30%)、笔试(考察实习中的一些常见施工知识,约占15%)、答辩(包括学生汇报和评委提问,约占30%)。其中,答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实习的对象不同,其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别,通过实习成果答辩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通过答辩与交流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2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意义

( 一)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仅仅从课堂上了解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才能成为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通过专业实习, 学生深入到旅游企业第一线, 向旅游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了解旅游企业管理现状, 学习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操作, 研究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 从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具备行业所需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尽快实现与企业需求接轨。

( 二) 夯实、升华理论知识

在专业实习过程中, 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 可以进一步深化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通过专业实习, 学生还可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为自己毕业论文写作积累实践素材, 从而使毕业论文更具 “应用性”, 解决毕业论文 “大而空”的问题, 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 增强社会、行业适应性

专业实习是学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 “第一步”, 通过实习, 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社会和企业, 了解用人单位需求, 加深对社会、对本行业的认识, 通过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来增强行业岗位适应性。在实习过程中, 除了增强实践能力, 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的因素

大部分旅游企业在实习生正式上岗前, 都会对学生进行集中式岗前培训, 一般在1—3天左右, 经历岗前培训后的学生往往是对实习工作满怀期待。等学生正式上岗一两周后, 由于在旅游企业从事的多是一线高强度的服务工作, 学生向 “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学校、工作环境的差异、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反差等等, 使学生在实习中开始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出现第一个不适应期, 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 一) 学生对实习岗位期望过高

现在的实习生都是90后, 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从事充满挑战性、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作为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讲, 更是如此。但实际情况是, 实习生在旅游企业一般只能从事最基层, 比较辛苦的一线工作, 工作一般都重复单调, 还要受到顾客的投诉、领导的批评。工作一段时间后, 学生就会觉得这样的工作与他们想象中的工作有差距, 从事这种重复单调的工作对自身作用不大, 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影响实习表现。

还有部分学生希望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能更多地了解实习企业, 当对某一工作岗位比较熟悉后, 希望能在企业 “轮岗”实习。但旅游企业考虑到学生实习时间有限, 出于用人成本等各方面因素考虑, 难以实现 “轮岗”。学生便会认为在同一工作岗位实习那么长时间, 工作枯燥乏味, 对实习岗位缺少工作热情, 影响实习效果。

( 二) 实习生薪酬待遇不合理

很多旅游企业把实习生看做解决旅游旺季用人短缺问题的廉价劳动力, 对实习生的辛勤劳动缺少合理的报酬, 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对实习生缺乏人文关怀, 不注意工作方法, 更谈不上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久而久之, 实习生互相抱怨, 消极情绪滋生, 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 三) 学生初入社会的不适应性

旅游企业一线工作大多都是与人面对面直接接触的工作,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会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脾气秉性的人打交道, 这对刚入社会的学生来讲, 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平日里在家、在学校备受 “保护”的学生, 到了工作岗位后, 需要独自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 也难免会 “受气”, 可能还会有利益问题。另外, 旅游企业一线工作劳动强度大, 学生身心都面对较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好, 轻则影响实习效果, 重则对实习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产生 “放弃”的想法。

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的措施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需要从学校、旅游企业、学生、家长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以提高专业实习效果, 达到实习预期目的。

( 一) 加强对学生实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在实习全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不仅仅局限在实习开展过程中, 还包括实习前以及实习结束后的指导。

1. 开展实习动员

在实习开展前, 要对实习生召开动员大会。实习动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 尽快帮助学生树立 “实习生”的角色, 强调实习纪律和要求, 帮学生从心理上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是鼓舞学生士气, 使其树立集体荣誉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可以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忍耐力, 磨练学生的意志, 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 以为集体争光为荣。同时, 还可以使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互相关爱, 共同进步。

2. 实习过程中全程关注

在实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 如建立QQ讨论群、微信群等, 在群里及时了解学生实习近况。也可以通过现场走访、实地考察, 向旅游企业部门负责人了解实习生表现。在实地考察过程中, 要抓住与学生面对面见面的机会, 与学生近距离交谈, 了解学生对实习的反馈, 特别要注意倾听学生诉求, 满足学生合理需求, 帮其解决实习中的后顾之忧。真正从内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和帮助, 会加强学生实习动力, 从而在实习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

3. 做好实习总结和表彰

实习总结是对整个实习过程的理论升华过程。实习结束后, 在老师的指导下, 实习生要上交实习总结, 实习生所在班级要召开实习总结会, 分享实习经历, 总结实习收获, 找出实习不足及原因, 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认识自身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进一步强化实习效果。同时, 要表彰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为下届实习生实习树立榜样。

4. 制定并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健全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开展实习工作的基础, 也是实习效果的有效保障。学生实习前, 应下发 《实习指导手册》, 做到人手一本, 指导教师对该 《手册》进行解读, 使学生明确实习管理及考核办法、实习纪律及要求等, 并了解实习中需要完成的功课作业, 如实习单位导引报告、实习周志、实习总结等。学生在实习前明确实习纪律, 了解实习管理相关制度, 能减少或避免后期实习过程中的违纪现象, 在实习过程中更自觉地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 二) 与家长沟通, 赢得支持

学生的成长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 所以与家长沟通, 赢得家长的支持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殊性, 在学生入学时, 可以考虑召开新生家长会。因为90后的学生一般吃苦较少, 有的可能从来没吃过苦, 要让学生从事工作强度较大的旅游行业一线工作, 家长首先得放手, 得舍得让孩子去做。因此, 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实习工作开展前显得尤为重要。在实习开展前, 要向家长发送 《致家长的一封信》, 详细写明学生实习相关事宜。只有家长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 才能支持、配合学校的实习工作, 在实习前后, 学校、家长共同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或逃避情绪,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实习。

( 三) 加强校企联动, 合作育人

由于受时间、地域限制, 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是有限的, 大部分要靠旅游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来完成。实习指导教师除了要与实习生密切联系外, 还要与这些旅游企业的领导、一线员工 ( 往往是实习生的 “企业导师”) 勤沟通, 通过他们来了解实习生实习表现。指导教师也要与旅游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协商实习细节, 保障学生实习安全, 争取学生实习合法权益。

旅游企业也要转变观念, 不能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 而要把实习生看做潜在的人力资源, 充分调动实习生工作积极性, 给予实习生合理报酬, 同时为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创造 “轮岗”机会或管理岗见习机会。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召开实习生座谈会了解实习生实习反馈或对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的这些建议有的时候也会对旅游企业产生价值, 这就形成了实习生和实习企业的良性互动, 实习生也为旅游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实习生的潜力。

( 四) 采取多元化的实习评价方式

学生实习结束后, 要避免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实习效果, 应根据实习目标和要求, 针对学生个性发展, 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做出评价。具体反映在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内容客观化, 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方式理性化。实习评价要由旅游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开展, 要注重对实习过程的评价, 加强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 全方位考虑出勤、实习周志、实习报告、技能考核、实习单位鉴定、指导教师意见等方面,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潘素华.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大家, 2010.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3

关键词:提高 建筑工程预算 教学效果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66-01

《建筑工程预算》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综合性、实践性很强。它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建筑结构识图的能力,以及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外,还需要有工程实践能力,项目划分能力,定额应用能力及费用计算能力等。要教好和学好这门课,不仅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较高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考验。

中职学生由于生源、年龄、思想观念等原因,文化基础课底子较为薄弱,分析问题、观察事物、逻辑思维、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往往表现出学习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因而也就厌倦学习。课堂上,许多学生自控能力差,睡觉、玩手机、浮躁、爱动,一些想学习的学生受环境影响,往往也难以保持学习热情和恒心。特别是《建筑工程预算》课,许多学生对天天看图纸、做计算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大量繁琐的工程量统计和一长串一长串计算公式,让学生们更加烦躁。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逐步掉队,一些学生由于较多、较长的计算而放弃这门课的学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任课教师从多方面入手,结合学生实际,变繁为简,变难为易,从培养兴趣入手,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会到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教好《建筑工程预算》这门课,首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们爱上这门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职学生年龄小,爱动,好奇心强,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建筑模型,再结合一些多媒体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去理解学习。例如:放坡基坑开挖土方量计算公式为:

V=(a+2c+kh)(b+2c+kh)h+1/3k2h3 ①

这么一长串公式,别说应用,学生看一看就会不耐烦。为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先让学生做放坡基坑的模型,然后引导学生们分步写出土方开挖的体积计算公式:

V=(a+2c)(b+2c)h+kh(a+2c)h+kh(b+2c)h+4/3k2h3 ②

组织学生们采用纸张、泡沫塑料等简易材料制作建筑模型,学生们喜欢做而且做得很好,结合着建筑模型写出土方开挖计算公式②就容易得多了。待学生们自己写出计算公式②之后,教师再引导着学生们把公式②整理简化成公式①,这样,学生们就知道了公式①的来历,不仅掌握了公式,而且学会了运用公式。学生们自己动手解决了这样看起来非常繁琐的问题,感到很有成就,很有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活跃了思维,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因材施教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好《建筑工程预算》这门课的前提。但中职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年龄小,自信心不足,学习功课往往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会畏缩放弃。如何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有变繁为简,变难为易的教学能力。要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充分讲解,放慢步伐,帮助学生们搭起思维的台阶,让他们拾级而上。例如: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先教授计算矩形的条形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再教授计算梯形的条形基础混凝土工程量,这两部分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学会这两部分,学生们就会明显增强自信。之后,再引出两个方向锥形混凝土基础相交处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在这里,教师仍然不要忘记辅之以模型制作,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样,学生们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就轻松学会了复杂的计算,学习自然更加充满信心。

3 活跃氛围

课堂气氛对学生活跃思维有着很大的影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促進学生大脑兴奋,思维活跃,激发情趣,快乐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另外,课堂上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所思考、学会思考,且所提问题要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例如:计算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量时,引导学生想一想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顺序,从而得出应计算哪些工程量,而不会漏项漏算。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做启发性的点拨和讲解,就能牢牢吸引住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愉悦和兴奋状态。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积极思考,也会提出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学生们感到学习是快乐的,当然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4 加强实践

《建筑工程预算》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教师教学中往往以计算工程量为主,忽略了与实际相联系。如定额应用,学生计算工程量再准确,如果与定额脱离,也称不上合格的预算人员。教师应加强定额应用,让学生在学校就把定额应用搞通,毕业后,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另外,作为一名预算人员,仅会看图计算工程量、套定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相联系,要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要让学生们学好《建筑工程预算》这门课,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实践呢?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与施工单位联系,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实践。通过现场观摩和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们对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建筑构件、施工作法都有了直观认识和了解,回到教室再做工程量计算便更加轻松自如,对有关计算公式和工程量的统计要求也就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还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弄清市场价格对预算价格的影响,才能使工程造价更加准确。只有把教学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学生们才能在毕业后立即进入工作角色,胜任岗位职责。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特点,教师应立足于岗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努力学习该课程提供广阔的平台。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牢固掌握工程造价理论知识,又具备依据施工图确定工程造价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4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王劲2010-06-09 关键词:

摘要:介绍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实践,指出顶岗实习能使学生深

入地了解模具企业的生产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从而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指出顶岗实习的企业不够稳定,校内及企业实习指导教

师的参与度不够深入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解决。

关键词:顶岗实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当前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两大理由,即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而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技能需求提高的表现,是对我们传统教育结构的实践批判[1]。生产实习是机械类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通过生产性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借助相关专业的产学研合作企业,设置生产性的顶岗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实习,可使学生全面的熟悉相关专业岗位能力的工作要求,在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所提高[2-4]。同时在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一、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

随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任务为导向的情景式教学研究的推进,毕业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到生产单位顶岗实习已成为学院产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参加顶岗实习,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掌握行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生产设备的基本维护技能、单一生产线的基本管理技能,将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校内及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1.顶岗实习目的顶岗实习是在基本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学生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顶岗工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企业生产状况,了解模具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设备、机械的结构原理;通过将学过的理论课程、操作技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初步的职业理念,为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奠定基础。

2.顶岗实习任务

(1)学生下到工厂、车间,与工人接触,学习工人的优秀品质。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工厂的了解和与工人、技术人员的交流,得以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所加深,培养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热情,为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过渡准备条件。

(2)理论联系实际,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习场所看到的实际生产技术,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实、印证和巩固、深化,既体会到学习书本知识的必要性,又提高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产品的基本生产方法、概略的工艺流程以及主要生产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加工工艺和制造过程等知识。

(4)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生产现场细心观察,虚心请教,积极思维,多方了解,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使诸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二、顶岗教师的职责

1)实习学生的要求

实习期间,学生应认真完成实习日记,包括实习内容、现场数据采集、流程及设备简图、实习收获和体会等。工厂实习完毕,学生应独立完成约 3000 字左右的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应按照《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报告撰写规范》撰写和打印)一份,实习报告的内容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1.实习地点、时间

2.实习工厂概况

3.产品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图

4.重点实习岗位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5.各实习车间主要设备及其技术特性

6.主要设备的用途和结构简图

7.实习体会和合理化建议等

2)指导教师的要求

1、岗前教育:

(1)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2)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阐明时间安排和步骤,提出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要求,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习纪律等。

2.指导实习:

(1)会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对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等进行具体指导,可采取定时、定点到企业现场指导与电话指导、在线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2)指导学生填写实习日记和撰写实习报告;(3)掌握所有被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并做好与学生联系指导的记录。

3.指导教师的资格

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应选择责任心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对现场比较熟悉、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指导老师必须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

建,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及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原则上1名老师指导10—15名学生。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结果及顶岗实习报告做出评价。

三、顶岗实习的过程考核

顶岗实习的岗位必须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岗位,不能跨专业实习。分院领导负责顶岗实习的审批和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管理。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制订具体的实习考核办法,包括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应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及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现场操作、设计作业、实习单位评价等考核因素综合评定,可以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引入了实习单位对各岗位员工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与单位统一与员工一样考核。

2、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考核合格的学生,除给予规定的学分外,还可试行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签发“顶岗实习经历证书”。

3、实习过程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在计划阶段分院积极开发产学研合作企业,为学生找到的合适的模具企业;实施阶段学生的实习岗位不够稳定,几个月的顶岗实习通常只能经历某个模具产品生产的一部分,但通过在实习企业阅读图纸、加工工艺表,工程进度表等技术资料,学生可以较深刻的了解整个生产过程。检查阶段包括指导教师的实地检查指导,以及系里分院领导的巡视,企业的实习鉴定。总结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找出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指导下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

四、顶岗实习有待改进之处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必须参加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这是我院实践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尽管这项改革使学生收获很多,但也存才改进之处。

我院虽然已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部分企业是通过分院领导和教师或者学生家长本人的私人关系找到的,工作岗位的对口性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还不够稳定。由于模具专业的行业特点,当模具企业有项目时,企业需要集中员工加班甚至倒班,学生对实习的岗位强度难以接受,容易跳槽。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参与度不足。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本身还有教学任务,到各个实习企业指导、看望学生时,不能深入的指导学生碰到的实际问题,这需要企业指导教师配合帮助指导学生。企业的指导教师有时是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虽然技术很好,但很难用语言将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总结并传授指导给实习学生。我们学校和企业应该逐步探索怎样使企业的指导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5

通过对100名教育学专业师范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教育实习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如:实习准备阶段中的实习时间段且安排不合理,实习开展阶段中的实习学校接洽不易、实习教师指导不足,实习评价阶段中的评价过程不透明、实习生反思性成长缺位等。因此,应从准备、实施与评价三阶段寻求改善实习效果的策略。

1、前言

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指师范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活动实践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通过到大中小学校开展实习活动,接触原生态教育场景,积累朴素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通过教育评价上升为系统性、理论性实习收获的过程。教育学专业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人才,其专业设置具有浓郁的师范特色。其开展的教育实习活动能够帮助教育学专业师范生获得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与素养。但是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因此,探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研究便显得愈加重要。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某某师范大学已经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的100名教育学专业师范生为样本。

2.2 调查方法

为了解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看法,笔者参考已有的科学问卷,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涵盖实习准备、实习过程与实习评价三个阶段、17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15项选择题和2项开放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对数据的处理则借助SPSS和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以学号为依据,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0位教育学专业的师范生作为个案访谈对象,围绕“对实习有效性开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如何进行实习评价”等在问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与20位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

3、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只有8.1%的实习生在实习后表示“毕业后不想当老师了”,91.2%的实习生则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中42.6%的实习生“更坚定从教为师的决心”,59.6%实习生“看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有意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弥补”。以上数据表明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习生自身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如表1所示,实习生认为诸多因素在制约着教育实习有效性的开展。为行文方便,我们将从实习开展的“实习准备阶段”“实习开展阶段”与“实习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

3.1 实习准备阶段

3.1.1 实习生自我准备不充分

师范生的实习准备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储备。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51.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当学生积累的经验”对自己的实习帮助最大,这一方面说明师范生能够通过“学生经验”组织课堂,另一方面“专业课学习”让步于“经验”,说明实习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未能将专业课知识与自己“当学生的经验”发生勾连与融合,用专业课知识统合、提升“经验”的能力尚需要进一步锻炼。

3.1.2 实习时间短且安排不合理

在表1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实习的时间与内容有限”高居榜首,且有近8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与内容上的设置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所占比重之大提醒我们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学者对我国7所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理论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明:教育实习在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一般为6~8周,一般安排在7~8学期。本次调查对象实习时间从3月24日到4月24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很多实习生反映自己“刚进入角色,实习活动就已经结束了”。

3.2 实习开展阶段

3.2.1 实习学校接洽不易

从表1中我们发现高达46.8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不信任”与“实习学校不欢迎”三项有关实习学校建设的问题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开展。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观念落后、主动性不强、经费紧缺等,另一方面则由于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排斥态度,怕接受实习对正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甚至在实习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指导教师毫不犹豫的对实习生说:“怎么讲都行,你们随便讲吧,反正你们走了我们还得讲呢!”。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高等师范院校在联系实习学校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campus-based)”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school-based)”,与中小学关系逐渐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

3.2.2 实习生自我态度不端正

在问及“师范教育阶段的实习重要吗?”这一问题时,87.2%的实习生都对实习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师范生对于实习的态度大都是比较端正的。但部分实习生还是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如有同学从网上下载授课所用课件、课时不多而经常请假离开实习学校等。在被问到“实习是否达到应有效果”时,1.1%的同学直言因自己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收获不多。

3.2.3 实习教师指导不充分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班主任指导教师。如表4所示,不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开展教育实习的帮助是不同的,实习学校教师普遍对实习工作缺乏热情,特别是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针对性强”一项出现空值;在个案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指导教师带多个实习生现象屡有发生,甚至部分学校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带15个实习生,如此高的师生比又如何保障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呢?

3.3 实习评价阶段

3.3.1 实习评价过程不透明

在表1中,17.02%的实习生表示“实习评价不合理”,并且出乎意料的是在本次的调查中,实习生对于实习结果的评定方式竟然是众说纷纭,还有10份问卷显示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实习评价。可见实习指导教师在对实习生进行评价时容易忽视学生的知情权,或者存在“一言堂”等现象。

3.3.2 实习生反思性成长缺位

实习生在实习返校后,通过递交实习反思报告完成实习活动的全部程序。实习形式上结束,使实习生让渡出了自我反思性成长与持续性成长的可能。许多实习生没有继续聚焦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自身通过实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导致更深入、更广泛的实习成长在形成“反思报告”这种文字形式之后被束之高阁,于是实习反思的再生失去了附着点。

4、对策与建议

4.1 实习准备阶段

4.1.1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各时期实习时间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逐步建立不间断的实习制度。在一、二年级用充裕的时间让实习生充分接触中小学教学实际,学习理论与增长实践经验相结合。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各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实习或分段式教育实习。

4.1.2 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类课程与教法改革正在逐年渗透新课改理念,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素质还是不能满足大中小学现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状况,师范院校要从实践课程的设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找准大学与实习学校教学的衔接点。要构建好教育实习的课程体系,将教育实习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4.2 实习开展阶段

4.2.1 建立相对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

从根本上来讲,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的职业素质是“教”不出来的,而面向真实教育环境的实践,才是师范生成为未来合格教师的根本道路。我国有些师范专科学校为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尝试与附近的农村中学建立稳定的联系,让师范生到农村中学中顶岗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习效果。因此,各级各类高师院校应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高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未来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临床专家”。

4.2.2 实习生应加强对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

实习生是实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习活动的服务对象。首先,实习生应积极主动的与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在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协商中有序开展实习活动;其次,实习生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升教育教学能力,如在实习班主任期间,实习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开展实习班级的第二课堂,或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多彩的活动;最后,实习生应认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中的教育研究活动,这是基于前两项工作基础之上的,实习生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教育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4.2.3 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与帮助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日常的、具体的实习训练和指导。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中小学了解基础上,应该经常到中小学去了解教育实际,使他们掌握一些中小学教改的动态,在具体指导中减少失误。同时带去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实习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大学也邀请中小学教师中的优秀者到大学课堂讲学,参与大学的师范教育工作,促使双方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取长补短。

4.3 实习评价阶段

4.3.1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评价机制

实习评价对教育实习的后续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实习评价应当客观、严格、公开、透明、公平。了解实习生实际情况,多听取指导教师意见,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让实习生主持实习工作评价会议,熟悉实习情况的指导教师参与实习成绩评定,保证评价公平。

4.3.2 关注实习生自身评价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6

关键词:单片机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单片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自动控制、应用电子、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多年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单片机太抽象、概念多、入门难、指令不易记等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作者在单片机教学改革中探索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单片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实际应用结合,给学生展示单片机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述具体抽象内容之前,可以列举大量单片机的应用实例,如日常可见的洗衣机、冰箱、热水器和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控制,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各类汽车的车身控制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实际的例子,比如多媒体教室使用的投影仪,甚至是学生们最常用的pc机的键盘,里面也有一枚小小的单片机芯片在控制。抽象的教学内容与这些活生生的现实应用实例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在单片机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介绍相关行业的招聘信息,如:“要求掌握c或c++、arm汇编语言、要求掌握arm以及单片机开发工具”等,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就业前景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在对就业热点——嵌入式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单片机是学习dsp、arm等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必经阶段,学好单片机既能为低端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又将为学好dsp、arm等高端处理器做好准备。这样,学生将学习单片机与自己的就业前景相结合,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大大增强。

二、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用新版的、内容丰富的优秀教材。力求做到纵观全书,抓住关键,勤于总结,对实际应用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提出一些与工程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向学生介绍单片机应用的优秀网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当前有关单片机的新书讯、新技术和新发展,以此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延伸和补充课堂之外的教学内容,丰富和拓展单片机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独立进行软硬件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传统的单片机课堂教学一般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通常采用纯汇编语言教学。而目前在企业的单片机应用项目开发中,使用较多的开发语言是c51。同汇编语言相比,c51具有上手容易、开发效率高、开发周期短、易读和易改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汇编指令及程序开发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对单片机c51的介绍与讲解,以标准c语言为基础,特别要注意c51与c语言的区别。通过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积极引导学生使用专门针对51单片机的软件开发平台keil-c,以加强培养学生对c51的编程能力。实践表明,学生普遍反映使用c51开发语言进行相关软件设计,设计难度明显减小,程序更加简洁清晰。

在现有的教学内容安排中,对并口扩展和rs232串口总线介绍较多,对i2c、spi、can总线及usb接口技术却很少涉及。为此,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课堂上适当向学生补充当前企业和社会使用比较热门的硬件接口和软件编程技术,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

此外,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作为主导8位单片机与arm等高端微处理器的承上启下关系。目前arm嵌入式技术和产品已经广泛渗入到工业测控系统、仪器仪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军事技术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对32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技术做一个概括介绍。比如,arm微处理器的基本构架,bootloader作用和过程,裸机操作,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与8位单片机在设计和应用上的差异,使学生初步了解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做好继学好单片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规划。

三、丰富教学手段

单片机课程信息量大,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深、讲透课程内容,教师备课时可以精心设计讲解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和板书相结合,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表达形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中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单调枯燥的理论多样化、生动化,将重难点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随机重复,便于记忆。实践表明,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丰富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另外,在单片机应用开发过程中,更重要更基础的是硬件设计。而单片机教学过程中,由于硬件条件或时间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向学生直接展示硬件设计过程。keil-c51和proteus professional的出现可以满足对单片机进行随堂编程和电路仿真的需求。利用keil-c51与proteus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实例(如图1所示)进行讲解,现场编程及绘制电路图,进行仿真和验证,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图1基于at89c51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设计的温度报警器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proteus构建个人实验平台,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实验箱,在课下也可进行丰富不受限制的实践,培养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改善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实践表明,上述单片机教学改革举措的实施,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7

1 专业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对认识实习重视不够

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习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过程工业生产状况,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机械的结构原理;通过将学过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初步的专业概念,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2]。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对校外认识实习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业认识实习的师资力量薄弱

工业认识实习的带队老师多为年轻老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未进过化工厂,没有工厂工作经验,对认识实习项目不了解,对学生起不到指导作用,认识实习过程过分依赖工厂师傅。

(2)学生对工业认识实习教学重视不够

相较理论课,学生对认识实习重视不够,认为工业认识实习无关紧要,所以对认识实习抱着“混”的态度,认识实习准备不充分,实习中主动性差,认识实习过程中停留在“听”、“看”的层面,无法深入生产。

1.2 工业认识实习条件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生产任务繁重,不愿接受学生的实习。视学生实习为企业负担,特别是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化工企业多数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性大,企业怕学生实习影响安全生产,所以承担工业认识实习的单位积极性不高,实习车间内噪声较大,使车间技术员现场讲解时多数学生无法听清等因素都会影响认识实习效果[3];也为避免影响生产的施工,安排的实习内容虚多实少,几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学生很难对所学专业有较全面的了解,更不用说深入下去将所看所听的专业知识理解弄懂。

2 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认识实习前充分准备

2.1.1 师资准备

在认识实习准备阶段,应该对带队教师的师资进行评价,为了增强认识实习教师的素质,学校可以与认识实习单位合作,组织对认识实习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带队。

2.1.2 认识实习指导书的制定

认识实习前制定实习指导书,让学生充分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指导书的细节内容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研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下厂实习前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实际生产当中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2.1.3 工厂技术人员讲解工艺流程

认识实习前邀请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讲解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学生可以就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技术人员交流,加深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 认识实习过程中提高效果

以往的认识实习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过分依赖工厂技术人员,往往是四五十个学生跟着一个技术人员,加之现场噪音,大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清楚、也看不到,使得认识实习流于形式,实习的效果不甚理想,目的难于达到。因此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应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人数不能太多,十个人左右,每组由带队老师和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充分调动师生,保证认识实习的质量。

2.3 认识实习后科学评价

考核是达到认识实习教学要求、实现实习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实习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实习获取知识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如何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这与考核的方法和体系密切相关。学生认识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现场表现综合评定。必要时可进行笔试、口试或两者结合。对于实习成绩给不及格者需在下一年继续跟队实习。

2.4 建立仿真实习基地

建立学院的仿真、实训实习基地,通过仿真实习,学生可以在与实际生产十分接近的虚拟装置进行操作,可自行对工艺参数进行全面的控制和调节,通过处理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各种事故,充分体验到实际工业过程的复杂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人为模拟各种现象,探索最佳的操作条件。学生在实际与虚拟的环境中交替进行,把在实际工厂中的所“想”及时带回到学校,在仿真实习基地中实现所“想”,即可把在工厂所想的操作方案在虚拟的仿真系统中及时实现。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可以互相、主动地探讨所设方案的可行性,对实习内容的掌握起到了促进作用。

3 认识实习的收获与思考

通过对认识实习前期充分准备、实习过程中加强管理,提高效果、实习后科学的考核,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认识实习的作用。现在我们的认识实习安排时间在第五学期,应该将认识实习时间前移,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

工业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持续改进。

摘要:认识实习是工科院校整个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现代工程需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传统认识实习形式的分析,从认识实习前准备、认识实习过程中提高效果、和认识实习后的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提出了具有良好效果的认识实习模式。

关键词:认识实习,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蒲如兰.实行三“结合”推进实习教学改革[J].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报,2002,14(3):75-76.

[2]杜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化工应用,2008,27(4):118-119.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8

【摘要】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实习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工科类认识实习现状的分析,将本专业如今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 认识实习教学环节 改革

【Abstract】In teaching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before the course of study,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learn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gnition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gnition Practice teaching step; Reform

【中图分类号】TK2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4-01

认识实习教学环节是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后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伏笔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认识实习让同学们在正式学习专业课和接触专业工作之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为后期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专业中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实习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为学生技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后续实践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通过认识实习教学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工作环境,基本的工作规范,电力生产的特点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加深对专业的了解,熟悉工程环境和职业特点以及基本工作规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主要系统及其主要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及现场安装位置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2]。

二、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实习单位接待高校学生认识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剧增,原有承担认识实习教学任务的单位接纳不了这么多学生,加上这些年企业改制,认识实习教学环节既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又影响经济效益。再者,安全问题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有的企业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环境或者是不允许打电话,因此一般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实习教学环节[3]。

(二)实习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实际生产的历练

现在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经过传统式教育后,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走到了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往往擅长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缺乏工程实际的历练,没有参加过实际的生产过程,虽然理论上有很深层次的造诣,但是接触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难免有些发懵,对其运行过程还不熟悉。

三、改革的方法与手段

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对认识实习教学环节方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把握好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各个环节,做到物尽其用,才能够提高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的效果和质量。下面结合我系的认识实习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改革建议:

(一)师资队伍建设

如今高校年轻教师占的比重较大,有计划地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首先,应适当减轻青年教师工作负担,使其将一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当中,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其次,在安排实习教学任务时,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教师搭配,有助于教师间的实习经验交流,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年轻教师的能力。最后,邀请一批具有工程经历和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生培养当中,也有助于实习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培养方案的修订

对认识实习的过程和计划进行精心策划,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体系。结合新形势下认识实习环节出现的问题,探索一种新的认识实习教学环节体系。让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查阅新资料和信息,提出自己有建设性和创意性意见,就能使学生将书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同时也会对本专业产生浓厚兴趣[4]。

四、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中,认识实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专业教育的前期准备工作。认识实习改革实践说明,要想提高实践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必须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实习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激发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从而使认识实习教学环节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后期的专业课和专业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旭,赵晓东,孙公刚,王玉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2年第4期:53-55.

[2]齐强,李珩,陈乙冰.动力类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月,第3卷第1期:32-35.

[3]林日亿,黄善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第7期:35-37.

[4]刘洪宪,孙斌.热动专业认识实习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4年第3期:140-140.

作者简介: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篇9

戴传云,陈笈

重庆科技学院生物系,重庆 401331

摘要:生物技术专业中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野外实习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针对我校野外实习实践面对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必要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野外实习;问题;改革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orm Exploration of Outdoor Practice of Biotechology Major

DAI Chuanyun, CHEN Ji

(Department of Bi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Abstract: Biology in biology technology major is a strong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subject.Therefore, outdoor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to raise teaching quality.This paper, some problem is brought forward in our college, at the same time, teaching reform will be carried out for these problems.Key words: Bio-Technology Major;Outdoor Practice;problem;Reform

0 引言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生物技术作为其中应用导向较强的领域之一,其实践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1,2]。基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对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注重,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落后的客观现实,我们以学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素质的塑造。

生物技术专业中的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是该专业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基础课程。而野外实习是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通过野外实习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动物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生物学野外实习在原来动物学和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更好地将动物学和植物学理论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环境结合起来。但多年来野外实习教学一直被固定的旧模式所束缚,学生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为适应社会各方面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行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2]。目前的现状和问题 作者简介:戴传云(1976-),男,江西人,重庆科技学院生物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科研与教学工作。Tel:023-65022212;E-mail: cydai@126.com。

目前,大多数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野外实习教学多采用定点、定时式的集中教学方法。一般只停留在生物分类学的水平上,仅对实习地的种类进行基本认识,“老师领、学生走,学生问、老师答”成了一个固定模式。但定点、定时式的集中教学实习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表现在:根据大自然环境条件选定的实习点,植被复杂、物种多样、景色迷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采集较多的生物标本,也有助于教师积累资料,针对实习点的具体情况,编写相应的实习指导等。我校自2002年开办生物技术专业以来,一直以集中实习为主,但根据的野外实习情况来看,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使实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

1.1 实习经费困难

实习经费的逐年减少,直接影响野外实习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搞活,多数单位招待所、食堂等实行承包制,加之有接待能力的单位多数经营旅游业,在人均野外实习经费没有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联系合适的实习地点越来越困难,使得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以往采用学校出大头,学生再集资一点的方法,去环境较好,但路途相对较远的实习点(如永川野生动物园、四川九寨沟等地)实习。虽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采集本地没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标本,弥补了实验室标本空缺。但随着学校实习经费的压缩和学生经济负担的增加,实习经费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

1.2 实习指导教师匮乏或队伍结构不合理

有丰富分类学功底的老教师大多已退休或接近退休年龄,受各种因素影响,年轻教师多数不从事分类和区系方面的科研工作,虽然能够掌握和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手段,但由于认识物种(昆虫甚至不能到科)有限而使指导工作受到限制。同时,实习点远离城镇,交通食宿极为不利,指导教师还要安排管理100多学生的吃、住、行等活动。从而使教师精疲力竭,极大地影响了野外实习效果。

1.3 集中实习时间较短

高校学校动植物和微生物课程的野外实习一般分别只有两周(包括实习往返时间),学生要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验证动植物和微生物教材内容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实习一般安排在放暑假前,即每年的7月初,此时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活方式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学生仅一次野外学习是不可能把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1.4 实习地点不理想

多数高校没有相对固定的实习地点或多年固定在一个狭小地方,野外工作设备落后,没有野外工作站(室),实习内容单调,而且随着实习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指导任务加大,老一套的实习方式对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后续学生选题和完成实习报告。野外实习的改革和实践[3-5]

2.1 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针对具体实验,要求学生在上该实验课之前的前一周,让他们亲自去观察、去采集,进而对动物进行培养,并按教师的要求做好记录,写出总结,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一个方便的工作环境,通过这两年的试行之后.教学效果非常好,既提高了学生对动物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学生将来从事生物教学和生态环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或完成实习报告而实习,造成片面发展,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方法,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两方面:遵守纪律情况和实习过程中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实习报告水平。平时成绩(60%)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实习报告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40%),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2.3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经过总结,我们于2004和2005年进行了改革,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和单位,与地方合作建立相对稳定(对学生来讲仍为流动)的实习基地,结合以往积累的实习经验和协作关系,项目执行过程中,在重庆和四川境内选定了包括多种景观在内的实习地点,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更多类型的生态环境、掌握不同生境内动植物组成特点和代表性种类。实践证明,共建基地方式较为可行,既解决了建设专用实习基地经费困难问题,又避免了基地管理和维持方面的许多麻烦,同时也丰富了地方文化生活。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重视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配备、水平和能力对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坚持动物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任课教师、实验员、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的班主任、主管教学的领导参与每年的野外教学实习工作。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机制既为任课教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而将理论课讲活、讲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利于培养年轻教师,达到传、帮、带的目的,使后备力量逐年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也便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我们已拥有老中青相结合、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精诚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习教师与学生比保持在1:10左右。

参考文献

[1] 张迎梅, 陈强.“流动式”生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 2003, 5: 50-54.[2] 赵连泽, 蔡元峰.野外实习与学生能力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 19(2): 140-141

上一篇:19、制作校园提示牌教案下一篇:通识课课程论文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