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预习(共10篇)
初一数学上册预习 篇1
1.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一组是
A.生长和生殖 B.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能排出代谢废物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互利关系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4.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5.马克思说,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这里的物质应当指
A.营养物质 B.空气 C.水 D.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6.观察下图,葵花朵朵向太阳,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
A.葵花受阳光限制,粮食受水的限制 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仅仅需要水
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 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7.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8.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热时人会出汗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
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肉动物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2.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他和同学们对它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3.在没有使用DDT(一种农药)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DDT存在,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
A.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食物链积累的 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鱼类的洄游带来的
14.在测量裸地.草地.灌丛湿度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数据能够横比
A.裸地的早上湿度和草地的中午湿度 B.草地的早.中.晚湿度
C.裸地的早晚湿度和草地的晚.早湿度D.裸地的中.晚湿度和灌丛的中.晚湿度
1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不稳定的成分是
A.高大乔木 B.低矮灌木 C.细菌.真菌 D.大型动物
17.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D.各种肉食性动物
18.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B.蚯蚓的活动改良了土壤
C.浮萍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鱼类的死亡 D.枫树在秋天落叶
20.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叶特化为刺,茎膨大有储存功能,茎表面绿色,有光合作用的功能,请问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应什么生存条件的
A.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缺乏水分 D.缺乏营养
2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22.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土壤
23.你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
A.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 B.给以不同的光照和湿度
C.实验中只设定光照这一个变量 D.除了光照不同外,还要给以不同的营养
24.要想最经济的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选择哪一组食物结构?
A.鱼和鸡蛋 B.谷物和蔬菜 C.兔肉和水果 D.豆腐和牛肉
2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繁星预习教案 篇2
通过资料收集、美文诵读、音乐欣赏、讨论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发展联想思维,在审美的愉悦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课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是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二课,担负了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及表述能力的任务;本课紧呈第一课的修辞练习,是学生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认识的好机会;同时,作为一篇教材建议略读的课文,本课应以练习为主,是放手让学生锻炼、展现语文素质的舞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关于课文作者、背景及相关修辞手法的资料,学习本文修辞的
运用。
2、诵读欣赏课文,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产生欣赏星空的共鸣,树立热爱
大自然的思想。
3、仰望星空,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
重点: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
难点:理解、感悟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
重点的实现:通过预习与检测巩固学生对修辞的认识,通过朗读、思考、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作者感情的基调,再通过欣赏音乐与图片使学生产生感悟与联想,激发创作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难点的解决:引导学生注意抓住课文的细节,对重点的句子仔细分析、讨论,联系学过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理解作者的感受。重点的词汇通过词汇联想练习加以感悟。
给学生的学习建议:A.认真做好课前预习与资料收集,可以先做一点修辞练习
B.在欣赏中注意用心去感悟和思考,在讨论中求同存异
C.发挥联想与想象,思维活泼开放
指导思想
倡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发扬合作精神;在思考与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个人独特的感悟,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新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或书籍,获取关于巴金的情况和创作背景。
回顾第一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复习它们的概念,观察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
有兴趣的同学写一首关于星星的小诗或一段关于星空的文字。
二、导入与预习成果的展示
请同学朗诵自己创作的关于星星的诗歌或文段,引出课题:繁星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巴金生平、代表作品、本文的创作背景等资料,老师加以补充。
请学生指出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说出它的概念,并造一个使用该手法的句子。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使用了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例句:“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的积累。”
三、朗读比赛
指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品味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邀请学生分别朗读第三段,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
四、讨论与分析
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看星?每次看星的时间、地点怎么样?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的?思考的结果请学生以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
注意仔细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细节,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对于看星是三次还是四次的争论,鼓励有不同的意见。
讨论:作者每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原句回答,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观察与感受变化的规律。
第二个问题可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谈,还可以联想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内容,得出感受随环境、心情、修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适当联系第一单元的作文指导思想:有感而发)
分析:课后第三题列出的重点语句,在这些句子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汇,进行跳跃式的联想,如看到“母亲”就联想“摇篮”、“温馨”、“安详”或“家园”、“故乡”、“祖国”等,从词汇练习中明确作者的感受,分析中请学生保持求同存异。
五、感悟与联想
欣赏关于星空的不同风格音乐(温柔浪漫的、平静自然的、凄楚哀伤的),注意用心感悟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感悟。
看星空图片,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音乐欣赏中的感悟,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完成以繁星为主题的写话练习。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课春预习作业 篇3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酝酿( ) 抖擞( ) 应和( ) 嘹亮( )
稀疏( ) 安巢( ) 撑伞( ) 黄晕( )
2、《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
朗润:
酝酿:
繁花:
赶趟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合作探究】
5、朗读课文,思索作者对全文是如何按照盼春-绘春-赞春构思的,在绘春中重点描绘那些图画?
6、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例如:春草图的描写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俞地、钻等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7、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8、背诵结尾三段,思索三个比喻句有何作用?
9、大自然是美丽的,而朱自清笔下的《春》更美,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欣赏。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找找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想想它好在哪里?
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明确:这里的“偷偷地”“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破土而出的情形,尤其是“钻”字让我们体会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精读精练】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0、品味下列加点词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11、第一段虽然写春草,但是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什么?
12、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13、在描写春花的一段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初一数学上册预习 篇4
二、整体感知
1 熟读课文,准确翻译文章意思。
2 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核舟的雕刻者是谁,文中哪个词概括了他雕刻艺术的特点?手艺“奇巧” 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中写的是他的什么作品?作者对这个作品有何评价?
三、精读赏析
1 跳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
提示:文章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哪些部分?
(从而指出先正面后背面,由中间到船头再到船尾的空间顺序。)
2 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3 品味语言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总结: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顺序,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辅以细致的描写 ,高度赞扬了雕刻家够细的巧妙和技艺的高超。
四、作业设计 1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为:①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至鸟兽、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 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
2 本文是按----顺序来说明的,具体说就是由-----到船头、由----到船背。
3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4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五、拓展延伸
自选熟悉的物品,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准确简练生动的介绍。
六、板书设计
23、核舟记 总 ------ 技艺高超
分 ------ 介绍核舟结构及人物、题名
初一数学上册预习 篇5
2、老师训练的学习好习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学习规律,我坚持去做了吗?
3、解题过程中老师教的方法,我都掌握了吗?如果这些我都做到了,怕啥?高分通过!
但是,现在说这个问题似乎是有点迟了!还剩几天期终考试啦!我该怎!么!办!平时不太重视政治学科的孩子们,现在只想来点干货啊……好吧,下面的做法,悄悄告诉你:应付考试没问题,不过不是长久发展之计哦!
一、复习内容上注意两方面
一方面,背熟复习提纲,可以说大问题都在这里了,只要你足够熟,材料题不会出大问题。另一方面,书上还有些小问题,比如:创造的源泉是什么?爱情既意味着欣赏和尊重,更需要什么?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是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像这里的“源泉”“更需要”“内驱力”“总目标”“最主要”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就是我们要学会抓住的关键词语,由关键词语去抓住内容。
二、复习方法上要注意三点
1、容易混淆的问题比较去背,如:情绪的作用(影响)、情感的作用;负面情绪、负面情感的积极作用;法律的作用、法治的意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作用等等。
2、注意复习错题,特别是错得多的老是掌握不住的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如:上述案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属于“启示”类,是答怎么办,即答“我们要……”。如:对上述现象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有对的地方,答“某某表述是对的,原因是……”,有错的地方,答“某某表述是错的,原因是……”,最后表态:“我们要……”。
如:结合民法总则的上述规定说明法律的作用。属于材料体现类,既要答法律的作用,也要到材料“上述规定”中找到这方面作用在哪句中。答法为:法律的作用是怎样的,规定中某法案体现了这一点等等。
初一数学上册预习 篇6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
1、读出下面的数 305 读作: 300 读作: 53500 读作: 2879 读作:
2、万级包括的数位是( )、( )、( )、( )。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万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4、123456789是一个( )位数,4在( )位上,表示4个( )。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3. 我会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5、6)
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 )、( )、( )。
2、3个万是( )万,( )个万是20万。
3、阅读教材14、15页内容。
课题:数的产生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 )、( )、刻道记数。 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都是( )。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1、90023600 是个含有( )级的数,9在( )位上,表示( ),这个数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 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一节引入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是结合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从算式到方程,继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进行了探究,让学生体验未知数参与运算的好处,用方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本节课是在承接小学学习的简易方程和刚刚学习的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是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方程及整式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力求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七年级学生对于方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方程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模糊,还处于感性层面,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把握,而且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要选取具体的问题情境,逐步抽象。
七年级的学生很想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探讨、相互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归纳等能力,提高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认识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在练习中巩固和熟悉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会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列方程,能检验出一个数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种进步。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形成概念
三、应用新知 巩固提高
四、感悟反思
五、名题欣赏
六、布置作业
初一数学上册小论文 篇8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奇妙的“黄金数”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0.618…而0.618…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0.618…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0.618…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0.618…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0.618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美妙的轴对称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初一数学教案上册 篇9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② 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 24×7.6= 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
(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 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结束: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 初一数学教案:相交线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网
★ 三年级数学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
★ 五年级数学教案
★ 九年级数学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 二年级数学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期中试卷版 篇10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2的相反数是( )
A. B. C.2 D.2
2.在0,1.5,1,-2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1 C. 2 D.-1.5
3.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千米,其中150000000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正确的是( )
A. 15×107 B. 0.15×109 C. 1.5×108 D. 1.5亿
4.下列各组运算中,结果为负数的是( )
A. (3) B. |3| C. (2)3 D. (3)×(2)
5. 运算结果是( )
A. ±3 B. -3 C. 9 D. 3
6.若用a表示 ,则在数轴上与a-1最接近的数所表示的点是( )
A. A B. B C. C D. D
7.下列各组整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7与2.1 B.2xy与5yx C. a2b与ab2 D.mn2与3n2m
8.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4m2n2mn2=2mn B. 2a+5b=3ab
C. 4xy3xy=xy D. a2+a2=a4
9.有下列说法:①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②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③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0;④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10.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ab>0 B. a+b<0 C.(b1)(a1)>0 D.(b1)(a+1)>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1. 的倒数是.
1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13.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次;多项式 是 次多项式.
14.如果代数式x=-1,y=2,则代数式62x+4xy的值为.
15.x的 倍与y的平方的和可表示为.
16.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83.52万,精确到位.
17.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3a+1和a+7,这个正数是
18.若m、n满足 ,则 =.
19.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则 =
20. 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为m元的商品,甲超市连续两次降价20%;乙超市一次性降价40%;丙超市第一次降价30%,第二次降价10%,此时顾客要购买这种商品,最划算的超市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0分)
21.(6分)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表示集合的大括号内:
, ,0. , , ,1.4, ,3, ,0,10%,1.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整 数{ …};
正分数{ …};
无 理 数{ …}.
22.(6分)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3 ,2.5,|2|,0, ,(1)2.
23.(每小题2分,共8分)计算:
(1)(1)(7)+(8) (2)
(3) ( + )×(60) (4)
22+ (1 )2
24.(6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2,y=-1
25.(6分)把个正整数1,2,3,4,…,2012按如图方式排列成一个表.
(1)用如图方式框住表中任意4个数,记左上角的一个数为x,则另三个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从小到大依次是,,.
(2)由(1)中能否框住这样的4个数,它们的和会等于244吗?若能,则求出x的值;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26.(8分)上海股民杨先生上星期五交易结束时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50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的涨跌情况(星期六、日股市休市)。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 3 3.5 -2 1.5 -3
(1) 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
(2) 本周内每股最高价是多少元?最低价是多少元?
【初一数学上册预习】推荐阅读:
初一数学上册答案11-16
初一数学上册课本内容08-01
数学初一上册期中试卷09-07
初一数学上册动点题11-25
初一上册数学工作总结07-14
初一数学上册几何图形12-29
初一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08-01
苏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数轴教案01-09
初一数学上册总复习题有哪些06-04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