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2024-10-04

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精选4篇)

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篇1

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雷环通【2010】3号文件《关于在全县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要求,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校环境教育机制,以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环境道德观念的行为规范,推进全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高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环境道德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促进全校青少年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二、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刘 俊

副组长:张绪北、罗永赛、杨继武、黄 诚

成 员:余福宝、杨 涛、李胜恩、刘志山、余 翔、龙

军、曾令民、李跃福、各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校长室,由余福宝具体办公。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具体的工作组:

1、组织管理组

组 长:刘 俊 成 员:张绪北、罗永赛、杨继武、黄 诚

2、课堂环境教育组

组 长:杨 涛

成 员:范松元 语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体育、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师

3、课外环境教育组

组 长:余 翔

成 员:杨再美、李 婷、黄 希、杨贵勇、张露兰、胡彦龙

4、学校环境建设组

组 长:刘志山

成 员:高明锦、文 军、杨易丹、刘安信

5、环境教育效果检查组

组 长:刘 俊

成 员:张绪北、罗永赛、杨继武、黄 诚

三、创建目标

创省级“绿色学校”,力争国家级“绿色学校”评选。

四、创建时间、内容及要求

1、创建时间安排:此次专项活动时间为一个半月(2010年4月1日至5月15日),当然,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要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2、内容及要求: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主要从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效果环境建设等方面着于创建。重点开展环境教育,即在学校实现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结合有关科学教育和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并在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纳入环境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环境素养和环保理念。

五、活动计划及具体措施

(一)、成立机构,制定方案(4月1日至3日)。学校召开行政会议,作出创建决定,成立雷山民族中学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制定计划和方案。

(二)、广泛宣传,搞好发动(4月3日至15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及其方法和步骤,争取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大力支持。活动安排:李跃福负责校园广播宣传,要有文字资料和活动图片;杨易丹负责国旗下的讲话活动,要有文字资料和活动图片;刘安信负责组织50名团员参加面向社区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要有活动标语、社区宣传单和活动图片。

(三)、具体措施及活动安排(4月10日至5月15日)1、4月10日,由刘俊根据学校行政会议关于创建“绿色学校”专题会议精神制定《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2、明确余翔为专职绿化管理人员,各班班主任协助管理。4月12日至14日,由余福宝拟定《雷山民族中学绿化管理制度》,并提交学校行政会议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3、利用周一教师常规例会,组织教师参加环保培训,学习环境保护知识。主讲人及时间安排:刘俊(4月19日)、张绪北(4月26日)、罗永赛(5月3日)、杨继武(5月15日),要有培训资料,具体培训内容由主讲人自行安排。4、4月12日至5月15日,语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体育、思想品德等学科开展环境保护的渗透教育,相关学科教师于5月20日之前至少上交一篇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案(可复印也可打印授课教案,要体现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和授课班级等准确信息)。5、4月19日下午第三节课,利用校园广播系统组织开展环保专题教育讲座(主讲人:刘俊),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听讲。开展“环境、环境污染、环境问题”专题班会(学习讨论)活动,班主任填写主题班会记录,并于课后交校长室。

6、要求各班于5月3日之前办好班级环保专刊;4月19日至30日,学校开展环保征文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写一篇环保主题文章,字数在600-10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相应班级语文教师为指导教师,班主任于5月5日将征文稿收交校长室,学校将于5月7日组织人员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表彰。7、5月7日至5月8日,分别由候建忠、朱永华、吴克燕、李燕群等生化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现状考察活动,使学生了解雷山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污染现状,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在考察中接受教育,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要注明调查时间、地点、学生姓名、所在班级、指导教师等)。四位教师分别推荐一篇优秀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于5月15日之前交校长室。8、5月9日至5月13日,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由陈江收集环境教育资源,并汇编《雷山民族中学环保教育地方教材及教案》。9、5月12日至5月15日,由刘志山负责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园环保标语,并于5月16日精选一、二条在“文化长墙”上制成固定标语。10、5月11日至14日,分别由党支部、理综组、英语组出一期环保专刊。11、5月12日至15日,由余福宝制定《雷山民族中学绿化方案》,绿化率要达90﹪。12、5月8日至5月14日,由刘志山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画征集活动,由杨易丹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征集活动,学校分别提供100张专用纸。13、5月12日至13日,由环境教育效果检查组抽样调查全校师生掌握创建绿色学校的内容及环境保护的一般知识。

14、活动资料、图片均用A4大小,图片制成幻灯片并标明日期和文字说明。图片资料请联系余福宝摄制。

(四)、活动总结

5月13至15日,收集和整理所有相关材料和图片,撰写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将创建活动相关材料打印装订成册。

六、按照要求,搞好申报

5月13日,认真填写《贵州省级绿色学校申报表》,并于5月15日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贵州省级绿色学校申报表》及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图片等主要资料报教育局教育股。

雷山民族中学 2009年5月16日

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篇2

为推进全县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县党委文件精神,经局党支部研究,现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视频会、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会精神,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结合群众工作全覆盖,“中国梦”主题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切实加强民族关系协调,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意识,进一步筑牢“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以发展教育和宣传活动为载体,结合“爱国守法感恩”教育活动、一月一读报活动,把民族团结、守法教育内容面向职工、群众广泛宣传,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积极引导职工干部、群众遵纪守法。

三、工作任务

(一)借力群众工作,不断壮大创建活动力量。把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局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结合典型宣传,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学习***等先进事迹活动,充分挖掘、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和模范个人等活动,用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引领全局干部职工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三)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宣传教育活力。以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宣传活动为载体,利用主题春风行动、道德讲堂等活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新活力。

(四)举办“节庆”活动,增进交流、互助感情。要引导全局职工干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利用“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重点节日,开展民族文化展示,促进各民族职工、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和谐互助的感情。

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篇3

三川中学根据栾川县教育局《关于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星级达标管理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突出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特制定“县星级达标管理”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突出办学特色。按照栾川县教育局《关于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星级达标管理的通知》精神,在我校开展“星级学校创建”活动,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力争“三星”、“四星”基础上,创建“五星”的目标要求,切实把创建活动抓出成效。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提升办学品位。

三、主要活动内容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红

成 员:于景州陈红举樊建国赵有光

王琪王新涛昝俊鹏牛红记

(二)“星级学校创建”工作实行责任制。

按照栾川县教育局《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星级学校创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职责明确,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工作目标责任。

(三)创建“学校星级达标管理”的具体作法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认真贯彻学习栾川县教育局《关于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星级达标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从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等五个方面进行达标管理,认真分析每项指标在整体工作中的权重,针对每个小项去对照要求,找差距,定目标。

2、活动时间安排:

①2011年10月,学习教育局《通知》文件精神。

②2011年11月,制定三川中学“学校星级达标管理”的实施方案。

③2011年12月,落实“学校星级达标管理”各项工作任务。

④2012年1月—4月,进一步整改落实“学校星级达标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⑤2012年6月,迎接县教育局对三川中学定级。

三 川 中 学

雷山民族中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篇4

文明处室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健康发展,根据**市文明委【2014】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以领导组织好、思想建设好、完成任务好、制度建设好、遵纪守法好、道德风尚好、团结协作好、环境卫生好(简称八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处室创建活动,为此,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开展创建八好文明处室活动,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践胡锦涛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总体要求,通过创建八好文明处室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文明程度,不断塑造文明、高效、创新、优质的教育工作形象,为我校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做出新的工作成绩。

二、评选范围和标准

(一)评选八好文明处室的范围:学校所有处室。

(二)评选八好文明处室的标准是:

1、领导组织好。处室负责人能与时俱进,工作中坚持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积极参加各级文明创建活动,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创新、有效果。

2、思想建设好。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精神面貌好;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较好发挥。

3、完成任务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内部职责范围和各岗位责任制明确;日常管理有序、优质、高效;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凝聚力。

4、制度建设好。建立健全本处室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5、遵纪守法好。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从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无违法违纪行为。

6、道德风尚好。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组织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家庭美德建设上成效明显。

7、团结协作好。具有全局和大局意识,乐于服务和奉献;处室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处室内部团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与上下左右的关系融洽。

8、环境卫生好。狠抓环境美化、绿化、净化。办公用品放置有序、整齐划一;经常保持公共场所和室内的清洁卫生,桌椅整齐,窗几明亮,清扫保洁制度落实;各项卫生指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三、考评方法

创建文明处室活动的评比,结合我校年终工作总结和目标检查进行。考评方法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民主推荐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1、自评。各处室在年终总结工作中对创建文明处室的情况进行自查,根据考评内容,逐项自我评分。

2、互评。根据文明处室的条件和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推荐最佳文明处室和文明处室。学有榜样,赶有先进,促进创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3、检查。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处室的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抽查有关资料,检查环境卫生工作,对创建文明处室的情况逐项打分。

4、综合。在自评、互评、检查的基础上,采取民主推选,综合分析,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评定最佳文明处室2个,文明处室4个左右,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工作要求

1、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要切实重视创建文明处室工作,在处室深入动员,明确重要意义。在今年业务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兼顾,把文明创建工作抓好抓实。

2、把创建活动的考评与全年目标管理检查和年终总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上一篇:九年级物理教科版课本下一篇:扬廉洁从教之风 树文明育人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