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种遥远的幽默》阅读答案

2025-01-30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阅读答案(通用2篇)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阅读答案 篇1

杨芳

①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为了王文显①。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

②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

③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

④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1936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自1915年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

⑤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默,“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

⑥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转得眼花缭乱。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

⑦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得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

⑧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

⑨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②液”:“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

⑩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嘲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一种贡献。”

⑾“(他的作品)是那种坐在小剧场里,一边喝着咖啡和茶,一边细细品味的.话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杰说。

⑿1990年,正读研究生的张耀杰在资料室无意中发现一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杂志。上面布满灰尘,旧得“翻几下就会烂掉”,其中介绍了王文显。不同于那个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文字温文尔雅,很有情趣。

⒀“这种情趣充满了文人式幽默,没有火药味,温厚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张耀杰说,“我们现在很少还有这种幽默。”

⒁只是这种情趣“缺乏战斗性”,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戏剧史研究中被忽略。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戏剧史权威著作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一书,732页里对他的介绍只有薄薄4页。“剧中所表现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基于这种精神对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书中写道。

⒂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北角不远处,曾是王文显居住的北院住宅区。梁启超、朱自清等学者也一度在这里居住。

⒃而如今,这里则是一大片草坪,稀稀拉拉种着柳树和杨树,有学生在看书,也有老人推着童车,早已不复是“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的景象了。

(摘编自《过去的那些人》)

【注】①王文显(1886~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先驱之一。②定影:把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入配好的药液里,溶去全部的卤化银,只留下银质的影像,并把影像固定下来,不再变化。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说温源宁用“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一语描述王文显上课的情形,写出了他严肃、枯燥的授课特点。

B.第⑥段引用《梦里京华》对大小老婆争宠的生动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袁世凯称帝的荒谬,说明王文显的剧作别有一番幽默。

C.王文显的话剧作品文字饶有情趣,值得细细品味;他追求的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潮流不尽吻合,其作品透露出一定的人文情怀。

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王文显旧居周边的环境与情景,营造了肃杀悲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王文显的深切怀念与沉痛哀悼。

E.“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意味深长,“遥远”既指王文显的喜剧已少有人知,也指王文显式的幽默在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已不多见。

14.文章已有“《梦里京华》”一例,为何还要例举“《委曲求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5分)B、D

14.(4分)(要点)①增强说服力,进一步突出王文显剧作别有一番幽默,肯定他喜剧创作的能力和影响。②引出下文对王文显任代理校长时行事风格的叙写,形成对比,以突出王文显治校的持重务实,一丝不苟。(意思对即可。)

15.(6分)(要点)①(表层方面)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②(深层方面)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是清华的灵魂。坚守学术性和包容性,清华就不会因为任何变革而改变;反之,清华将不再是“清华”。(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那一漏,我心中的痛》阅读答案 篇2

1真的,那年冬天,我刻骨铭心。

2那是我刚上初一的时候,正全力以赴备战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个周末的下午,辅导老师委婉甚至是轻描淡写地通知我赶紧回家一趟。我从她那不易察觉的神情当中领悟到了什么。于是我拔腿就跑。我家的情况一直很糟糕,多年以来,父亲卧病在床,一家四口全凭母亲那羸弱的身躯苦苦硬撑着,一直摇摇欲坠。好在我们兄弟俩好学上进,品学兼优,让父母引以为傲。尤其是我的哥哥,16岁那年,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全省最好的一所中专学校……

3 狂奔到家后,等待我的竟然是与哥哥永别的噩耗。天啊!我两眼一黑,几乎昏死过去。原来哥哥在返校途中因车祸遇难。我那可怜的母亲,原本就因生活所迫经常失眠、头痛、神经衰弱,哪能禁得起这致命的一击?不久她就成了轻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母亲被送往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4春节将至,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候,我一个人悄悄地搭上了开往省城的列车。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要去看望日夜思念的母亲。

5 在医院咨询室的窗台上,我领到了一张登记卡,这是看望病人的必须手续。我拿起笔,小心地填写着。当目光移到“与病人关系”一栏时,我迟疑了。是的,毫无疑问,我与病人是母子关系,我是她全身心爱着的儿子,她是我日思夜想的母亲,可是,我的母亲住在精神病院,旁人会怎么看我?一种莫名其妙的羞愧感爬上我的心头,我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心跳也加快了。我抬起头来看了看工作人员,他们并没有注意我,于是,鬼使神差地我越过了这一栏,将它“漏”掉了。纸上留下了一个永远的空白,可是,我的心也像同时被剜空了一角,有一种难言的痛。

6看过我填写的登记卡,那位戴着眼镜、满脸慈祥的阿姨细细地打量着我,然后若有所思地说:“进去吧,孩子。”我的鼻子一酸,热泪夺眶而出。为什么我没有勇气理直气壮地写下“母子”两字呢?我有什么理由欺骗这位善良的阿姨?我又有什么理由背叛我那伤痛的母亲呢?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她,可是我竟然不敢承认和她的母子关系。天阴沉沉、雾蒙蒙的,在这弥天大雾里,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我的`手背叛了我的心,我的心背叛了我的感情。那一刻,那一“漏”,从此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我不能原谅自己。

7凝视着脸色苍白、目光有些呆滞的母亲,我心如刀绞。我打来一盆热水,生平第一次帮母亲洗了脸,梳了头,并绞尽脑汁说了些宽慰她的话。母亲终于勉强挤出了一丝笑意。我坚信,母亲不久就会痊愈的。

8不知不觉地,我要与母亲道别了,她执意要送我到门口。当我最后一次回头与母亲挥手再见时,却惊讶地发现刚才那位咨询室的阿姨正在与母亲亲切地交谈着什么。我不敢往下想。一路上,我失魂落魄,落荒而逃。

9半个月后,母亲奇迹般地回到了我们身边。

10参加工作以后,我从家乡到了千里之外的城市,远离了父母,一个人努力生活着。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父母,让所有自己感激的人生活得更好。

11 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勇气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包括我的母亲。也许那天那位戴着眼镜、满脸慈祥的阿姨根本就不知道这件困扰着我许多年的心事,而那张小小的登记卡也早已不复存在了。直到今天,我还是将它写出来了。因为我坚信那一刻“漏”下的“母子”两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而那些善良的人们,一定会原谅我的。

20、根据拼音写汉字:quán yù (2分)

21、从上下文看,第2段画线句的叙述方式是 ,作用是 。(4分)

22、第7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 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3、阅读5-6段,完成下表。(8分)

时间段

“我”的内心感受

原因

“漏”字之前

“漏”字之后

难言的痛

“我”迫切想见母亲,却违心“漏”填“母子关系”

交登记卡后

2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表达了“我”对“漏”字行为的自责、自省。

B、抒写了“我”探望母亲后对人生的思考。

C、告诉读者要善良做人,永远拥有一颗爱心。

上一篇:《呼兰河传》读后感200字优秀下一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仓储物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