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影片观后感

2024-08-10

阿凡达影片观后感(精选11篇)

阿凡达影片观后感 篇1

“十年磨一剑”,詹姆斯·卡梅隆没有辜负影迷的期待,他带着《阿凡达2:水之道》回来了!刚开始,我听到《阿凡达2:水之道》官宣内地定档的时候,简直觉得不可思议,竟然可以和北美同步上映。激动的我还没开始看电影呢,就已经开始幻想二刷、三刷了......

《阿凡达2:水之道》定档之后,我几乎是数着手指过日子的,作为《阿凡达》的忠实粉丝,我必须要去看第一场。时间在期待中过去了,今天,我就和朋友坐在了影院,各捧着一桶爆米花等待《阿凡达2:水之道》的开始。

《阿凡达2:水之道》的剧情衔接在《阿凡达》的五年之后,五年,很多事情都改变了,那个地球上的残疾军人杰克,摇身一变成为了潘多拉星球纳美族一方部落的族长,还娶了娜塔莉为妻子,孕育了可爱的一对儿女,过着无忧无虑,平淡且充实的日子。但生活总是这般,当你开始为自己的生活感到知足,总会有人或事情出现,无情打破你现有的幸福。某一天,杰克部族有人在海岸附近巡逻时被利器割喉失血过多身亡,作为前海军陆战队员的杰克直觉敏锐,他断定已经有人类的阿凡达混入了部落......而为了躲避在潘多拉星上采矿的人类,萨姆·沃辛顿出演的杰克带领家人进入了沿海地区,在这里他们和另一个部族相遇......故事由此展开。为了不给大家剧透,我就不再多说电影剧情了,接下来跟大家说说我看电影的感受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电影《阿凡达》耗时4年半制作、斥资近3亿美元,共拿下89项电影节大奖,在全球票房达到惊人的27亿美元,内地斩获了13.3亿票房,可想而知,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期待《阿凡达》的续集了。首先就是,斥巨资投入制作,特效的精彩程度不用多说,续集肯定不会比第一部差。詹姆斯·卡梅隆将光与影的技术运用到极致,搭配动人的剧情,让观众感觉电影里的故事像是真实存在一样。值得一提的是,《阿凡达2:水之道》采用48帧放映,普通电影是24帧,一般的3D电影是30帧,帧率越高意味着画面更流畅更清晰,48帧绝对可以给观众们带来更震撼的视觉效果。詹姆斯·卡梅隆可是好莱坞最出色的导演,他花费那么多时间制作、打磨作品,相信这场视觉盛宴不会让大家失望。其次就是电影的内容,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部续集,更是一部传奇,一个关于家庭的传奇。电影本身的故事就很吸引人,但是回到这些角色时,看看他们是如何进化的,也能让人沉醉其中。说了那么多,大家是不是也想走进影院,欣赏卡导的作品了?

詹姆斯·卡梅隆十年磨一剑,携手团队带来的《阿凡达2:水之道》没有让我失望,重新回到潘多拉星球,让人格外亲切。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阿凡达2:水之道》采用的是48帧放映,画面更加清晰流畅,这一场视觉盛宴,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啊!

阿凡达影片观后感 篇2

(一)影片概述

《阿凡达》是由二十世纪福克斯2009年出品的好莱坞科幻大片,于2010年1月4日在中国大陆正式以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发行上映。影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编剧,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和西格妮·韦弗等人主演。《阿凡达》,其票房创下历史新高,并一举获得第67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该片讲述了下身瘫痪的杰克替死去的哥哥来到了潘多拉星去操纵用人类基因与当地纳美部族基因结合创造出的“阿凡达”,以此打入纳美部落,通过外交的方式说服他们自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 从而开采“不可得”矿。成功抵达潘多拉星后,杰克遇到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并向她学习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此同时,Sec For公司的经理和军方代表上校迈尔斯失去谈判耐心,决定诉诸武力驱赶纳美人。当纳美部落遭受灾难时,杰克作为一个阿凡达和人类进行抗争。惨烈但充满意义的战斗之后,杰克终于作为一个真正的纳美人留在了潘多拉星球。

(二)票房概况

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4月,《阿凡达》在全世界范围内超长档期的上映,不仅引发了观片热潮,也引发了3D电影和IMAX电影热潮,当然更创造了新的票房“神话”或“奇迹”,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

全球票房:$2,700,521,361(北美4月9日+海外4月5日);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1,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并一路到达27亿美元的影片;国内票房:¥1,350,000,000(截止4月5日),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超越第二名9.3亿元;单片单周票房最高纪录: 2.87亿元(第二纪录2.35亿,第三纪录1.77亿元,第四纪录1.72亿元);单片上映首周至第十二周票房最高纪录等。

二、阿凡达现象

《阿凡达》自打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就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媒体、以及广大民众所关注和议论。因此,它不再仅是影片,更成为了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特别是在2010年,在广电总局的支持下,中国电影家协会和国家电影艺术中心举办了“电影 《阿凡达》启示与思考座谈会”。阿凡达现象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去重视与思考,具体如下:

(一)《阿凡达》其后影片及相似技术

问及《阿凡达》的创新意义在何处,毫无疑问,在于技术,在于高水准的现代影视制作技术。这部影片虽然不是第一部3D电影, 也不是第一部IMAX巨幕电影,但它把电影的科技属性带入到一个全新阶段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在拍摄还是后期合成,高科技的运用可谓淋漓尽致。尤其是,虚拟摄影棚技术、Fusion立体摄影系统、表演捕捉技术等的创新、突破性运用,造就了《阿凡达》三维动画和数字电影特效的新境界。导演卡梅隆可以通过虚拟摄影机来指导演员的表演,通过这个系统可以任意选取拍摄角度,从而第一时间看到真实与虚拟相结合后的特效。在虚拟摄影棚中,演员身着表演捕捉服,头戴面部捕捉设备。在距演员面部大约10cm的距离采取其表情甚至是以为的眼部活动,最后将演员95%的面部动作输入其数据库以此丰富CG虚拟角色的动作表演。这项技术对表情捕捉的精确度是传统技术的6倍。除此以外,卡梅隆还采用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3D摄影系统。两台索尼HDCF950HD摄像机酷似人类的双眼,可以提供不同视角的画面。同时,因为配备不同的滤镜,所以在被摄物进入镜头时便移除图像的不同部分,从而传递给大脑一种视差错觉,最终建立三维视角。

《阿凡达》掀起了技术革新,其成功也纷纷被国内外影片所效仿。以号称“3D元年”的2010年为例,《爱丽丝梦游奇境》、《驯龙记》、《哈勃望远镜》、《怪物史莱克4》、《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电子世界争霸战2:遗产》等影片均以IMAX3D版本在国内上映。 再以2013年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3D技术的运用成为该片的点睛之笔,唯美的画面恰恰能够贴合片名中的“奇幻”二字,产生视觉层面的意义。因此《阿凡达》带来的3D热潮短期内是不会退潮的。

(二)消费者一直期待视觉盛宴,并强化这种需求

《阿凡达》所带来的光影色调的饱满、艳丽和观众长期以来追求的具有生活质感的纪实美学明显拉开了距离。它展示在我们面前的3D数字电影彰显了电影这一艺术品种独特的优势,它“通过非现实或超现实的影像表现,创造了视觉奇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它“所追求的这一充分美化了的观赏效果,其实是对我们革新电影美学的又一次新的革命。”3D电影正是充分利用人们在视觉方面的特殊引领作用,按照逻辑顺序将不同的画面呈现出多维空间并且将其进行排列组合,建构起人与周围事物的空间感、关系感以及功利感,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官体验。消费者一直注重 “声色享受”,注重感官上的刺激冲击与满足,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人及群体上的情感满足与危机。只不过,在如今这样的消费时代中这些要求加以强化。

(三)目标定位海外市场,有意增加国际元素

电影背后的竞争,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好莱坞电影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流的视觉盛宴,更多的是美国的价值观,甚至是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一部影片,如果其定位是海外市场,那么在剧情的设置上就会有意无意添加国际元素。能够高投入的拍摄反美军、反殖民的恐怕只有好莱坞可以做得到。

美军进入潘多拉星球,即使装扮成当地人的样貌,依旧引起了纳美部落的抵抗。影片中为了寻找超导能源,于是希望赶走纳美人的情节基本就是北美大陆殖民史的折射。《阿凡达》凭借着批判西方殖民历史,抨击资本主义扩张中的文明冲突,甚至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与文明进步论的质疑与解构,挑战着全球大众视觉极限和固有思维模式,掀起了无数的狂热与追捧。尽管《阿凡达》在美国的电影级别是PG-13,影片内容中杀戮的桥段却跟真实战争无异。英勇的部落人民用血肉之躯和冷兵器与武力强大的地球人相抗衡。这种不平等也使观众更倾向于同情弱者。战争的爆发激发起受众者真正跳了出来,成了无国界。这种可以让旁观者忘记身份的艺术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然而,这一刻卡梅隆成功了。

三、结语

《阿凡达》的成功绝不能只归功于某一要素的体现,反倒是综合运用造就了它所铸就的辉煌。比如鲜明的人物、传奇的剧情、刺激的戏剧冲突、明快的节奏、丰富的想象、高超的特技、普世的价值观以及高投入、大卡司、豪华明星阵容、超一流制作团队和全球营销等。《阿凡达》从简单的影片延伸出了一种现象,在科学技术上带来了革新,在视觉文化中带来了新的阈野,总之,创新使电影具有无限可能。

摘要:2009年12月至2010年年初,好莱坞科幻电影《阿凡达》的上映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票房收益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此后,该影片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媒体、以及广大民众所关注和议论时,《阿凡达》便不再是一部影片那么简单,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为何《阿凡达》会有如此轰动的效应,且火爆程度是全球性的。本文以解释学为研究方法,来阐释“阿凡达现象”以此证明《阿凡达》的成功,绝不仅仅是电影的成功。

《阿凡达》影片介绍不完全手册 篇3

阿凡达的英文原名为“Avatar”,词根源自梵文。

在印度哲学中,阿凡达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通俗意义可理解为“化身”。

电影中阿凡达指的是被实验者的人类DNA和纳美人的DNA结合制造出来的人造生命体,并不具有自我意识。它是通过潘多拉生物特有的生体信息交换能力进行外部机械的神经接入,来使其可以活动的一种人造替身。如果信息链接中断,阿凡达就会陷入昏睡状态,这时候就成为完全的无防备状态了。纳美人称呼他们为“梦游者”。

剧情介绍

《阿凡达》的故事叙述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并以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土著)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受伤的退役军人杰克,同意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然而,在这唯美幽境里,地上爬的、天上飞的、土里钻的生物却只只巨大且致命……

杰克背负重任,身处险境中,在与纳美人首次意外接触后,虽然开启了沟通的可能性,却也即将面临一场意想不到、浩瀚壮烈的世纪冲突,从中他也将获得空前启示……

纳美人是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他们是一种身高3米的高级智慧生物(文明尚处于原始人阶段),通体蓝色带有花纹,除此以外,他们的体型、样貌都几乎和人类一样。他们的脖子很长,可以转向180度,他们的身体都很苗条,但并不瘦弱,肌肉恰到好处。他们的眼睛是人类的两倍大,有点像猫眼,他们的嘴也很大,牙齿很白。他们还长有长长的尾巴,轻微的弯曲,很像豹子的尾巴。每个纳美人身上的花纹都有两种,一种类似斑马条纹遍布全身,另一种如繁星点点沿着他们的神经和循环系统分布,能在黑暗处发出美丽的荧光。后者还能充当纳美人交流的信号,依据不同的情绪改变发光颜色。纳美人全身都没有毛发,头上长长的像头发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他们露出体外的神经系统。斯塔姆兽:一种食草动物,类似地球上的非洲角马,喜欢集群。它们的体色为桔红和靛蓝相间,身高5米,体重10吨,跑起来就像火车头。

潘多拉星球概况

阿凡达观后感 篇4

商南县高级中学 高二,18班

作者:朱媛 指导教师:郭建华

看了《阿凡达》,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两个极端,首先就是人性的丑陋。人为什么可以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就可以发动一场战争。而不幸在这部片子里人类成为了侵略者,男主角杰克最后又化身阿凡达,回到纳美人中,并领导纳美人一起反抗地球人,我认为这是本片最高潮的地方,身为地球人却要领导别的星球别的种族来对抗自己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人类侵占了潘多拉星想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矿物,他们当纳美人只是一种拿着弓箭长的像人生物而已,可是人类忘了或是太过高看自己的高科技,纳美人有智慧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们和谐相处,片尾当纳美人不堪人类枪炮,飞机和火箭的攻击,伤亡惨重时,那些曾经凶残的动物们出现了,他们帮助纳美人抵挡了人类的先进武器,成为人类最终失败的关键。

在第一次袭击纳美人的家园时,杰克(男主角)的一个朋友——一名女飞行员,她不愿做这丧尽天良的事而没有发射任何一枚导弹就撤回了,当生命之树倒塌时,许多纳美人凄惨又无奈的叫喊,让人们的心都随之一震,试像一下如果我们的家园被毁了,我们会怎么办!我想 08 年的四川大地震,依然让中国人民记忆犹新吧!当看着别人家园被毁,无家可归时,我们全中国第一团

结在了一起,纷纷解囊相助,就连拾荒老人都捧着一张一张的毛票就捐款。而有时候我们却为了一点点利益,肆意践踏别人毁坏别人的家园。

当第一次人类得手后,格蕾丝,杰克,诺姆被关了起来,而那女飞行员出现把他们救了出去,格蕾丝因为在逃跑的时候中枪,需要救援,善良的纳美人却愿意帮助这个害他们失去家园的地球人,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可见纳美人的胸怀。当主角一行人决定逃出人类基地的时候就说明了他们是背叛者,而人类对他们开枪并打死了格蕾丝说明他们是被人类所抛弃了,而对纳美人来说,他们又是外来者,而他们虽然处境尴尬,却依然坚定的站在正义这边。

女飞行员在帮助纳美人与将军的主战机作战时,被导弹击中,炸死了;诺姆则化身阿凡达被子弹击中后,变回人类,可是他没有躲起来,而是继续拿着枪战斗;杰克则驯服了最凶猛的图鲁克龙,当他驾驭着图鲁克龙在空中撕毁了许多直升机时,我不由的为之称快。人类被欲望冲昏的头脑,他们不是输在装备上,也不是输在人数上,他们输在了正义面前。人类有先进的飞机,导弹,枪炮,而纳美人有什么,一匹马一条飞龙,一把弓箭再加上一把腰刀,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但他们没有畏惧人类,依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斗争。

影片的最后,人类彻底输了,没有了飞机和枪炮,连基地都失去了,被纳美人驱逐出潘多拉星,最后之剩下了杰克,他留了

下来选择和他的爱人在一起,放弃人类的身份成为了真正的阿凡达,一个纯正的纳美人。

《阿凡达》观后感 篇5

正式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确要被我们地球人毁灭。地球人毁灭了地球后又来到潘多拉,不顾那里的平衡和生命,想将它据为己有……看完片子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人们我们的地球其实就是潘多拉,它原来一直很美,但是这个星球上有了人类之后地球就变得岌岌可危,人类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贪婪一点一点的将星球毁掉。

朋友说就目前的情况看人类迟早是自己将自己打败,人类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我们人类治理地球的速度无论如何也跟不上我们发展的速度,人类每次想到改善意、识到要保护地球时其实都是已经对地球做了大量的破坏,滞后性非常强。难道真的有一天我们会把自己毁灭么?

作为地球上最智能的生物,我们出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毁灭一切?

作为最智能的生物我们可以得到这个星球上的一切,我们拥有非常很强大的力量。不用说大家都明白力量越强责任就越大,人类走到今天有无数的例子证明通过爱、分享、创造、勇敢无畏等这些宝贵品质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这些好的品质也和我们的本能贪婪和恐惧一直较量到今天。

阿凡达 观后感 篇6

看了本片,我发出了很多的感想。

首先,我认为生命是最珍贵的,战争只是带来灾难而已。为抢夺别的星球的资源而发生的战争是可悲的。看着一个一个的士兵,不,是生命,它们逝去是悲哀的。生命是最珍贵的,可又有谁会真正去了解这句句子?当生命的消逝发生在你或你的亲朋好友身上,你才明白。可,早已是来不及。人为了自己对金钱的私欲而去抢夺别的星球的资源。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这么多珍贵的生命。为正义而失去生命的人是勇士,可人死不能复生啊!勇士又怎样?最后还不是死去了?

第二个就是,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不会是你的。人类因为自己过度利用地球本身的资源而带了毁灭。片中有句很经典的话:“我们的星球很荒芜,地球人自己毁灭了地球。”为了资源而毁坏的别人的家园,与毁坏自己的家园的罪恶是相同的,甚至更高!就因为别人的智慧文明不如自己就可以去欺侮别人吗?那我们人类智慧还不发达的时候为什么其他的外星人没有来攻打我们的家园哪?

对于那些纳威人,我是尊敬的。他们虽说智力没有我们发达,可是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家园的重要,以及人与人的相处。

《阿凡达》背后的文化记忆 篇7

关键词:《阿凡达》,潘多拉,失乐园,救赎

《阿凡达》获奖颇丰, 卡梅隆创造了他十几年之后的王者归来。有人说他靠的是引领电影潮流的3D技术, 有人说他靠的是精妙绝伦的视觉冲击力, 不容置疑有此原因, 但主要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此, 因为《阿凡达》触碰到了人类心灵深处那尘封已久的集体记忆, 让我们再次印证了人类在潘多拉魔盒诅咒下失乐园的痛苦记忆。

潘多拉的诅咒

《阿凡达》发生在一个新的世界里, 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就是在“潘多拉”行星上。很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星球, 正如电影中上校夸里奇所说的那样:“如果世界上有地狱的话, 那将是在潘多拉行星上的旅行。”这不得不使我们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那个潘多拉。

潘多拉是宙斯创造的第一个人类女人, 主要是要报复人类。因为众神中的普罗米修斯过分关心人类, 于是惹火了宙斯。宙斯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 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个可爱的女人, 她叫潘多拉;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 众神都努力加入各种魔力, 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根据神话, 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一个“魔盒”, 盒子的名字就叫“潘多拉之盒”, 是宙斯惩罚人类的承载物。哪知道一打开, 盒中六种人间的罪恶便飞了出去, 它们的名字叫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 从此人间多灾多难, 但是潘多拉的盒子里还留下最后一样东西就叫希望! (1)

这个神话故事寓意深远, 但在电影的一开始就真的如“潘多拉魔盒”中诅咒人类的那样, 人们为了自己贪婪的欲望, 在进行着杀戮与侵略。正如采矿国际开发公司总裁的发言:“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为这灰石而来, 一公斤值两千万美元, 而那威族人的村庄却坐落于矿场, 他们必须搬走。我们将从他们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在这颗美丽的潘多拉星上, 有地球人想要的能源, 于是地球人打着“文明”的幌子, 准备着又一场侵略。人类侵略的本性永远没有改变, 从印第安人到非洲的部落, 从伊拉克到朝鲜, 从地球到潘多拉星, 不断的战争、杀戮, 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文明?公路?医院?学校?还是持弓持剑与同一颗星球上的物种和谐地相处?

《阿凡达》故事设在2154年, 跟随着美军在一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上的派遣任务展开。这个叫潘多拉的新世界, 富含有地球急需的一种矿产。潘多拉对地球毫无威胁, 但是我们还是要派出军队去进攻和征服它。头脑发热的海军陆战队员架着机枪, 开着装甲飞艇进行轰炸任务。这些悬浮在空中的巨石被地球人称作“哈利路亚山”, 然而“哈利路亚山”在人类的记忆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它是潘多拉星球的一大胜景。这些巨石中含有一种珍贵的矿产, 这种矿产是罕见的常温超导体, 拥有奇特的磁场, 在潘多拉星的磁场作用下, 便产生了这壮观的巨石浮空的景象。

人类要夺取的正是“哈利路亚山”巨石中含有的一种珍贵的矿产, 潘多拉星的土著“纳美人”将这些山群称作“雷鸣圣石”, 视为不可侵犯的圣域。然而, 地球人到潘多拉星却正是为了开采这些巨石, 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影片中肆无忌惮的轰炸与摧毁, 正是以后神灵惩罚人类的罪证。当我们看到这片纯净的圣土, 在飞机大炮的践踏下变得面目全非、硝烟弥漫时, 当我们看到天真无邪的“纳美人”被炮火袭击, 妻离子散, 声嘶力竭时, 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 虽然存有希望, 但是潘多拉魔盒中诅咒人类的种种罪恶, 在上演, 在延续。

失乐园的惩罚

影片最后, 当看到一群手持弓箭长矛的“纳美人”把武装到牙齿的地球人战胜并限令他们滚回地球老家时, 作为人类中的一员, 我没有伤心, 而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当然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与反思中, 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无论邪恶的一方是谁, 甚至是人类。

“失乐园”是从《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所述的故事中得来的。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后, 便被上帝驱逐出乐园。原来温暖如春的天空中盘旋着背离上帝的寒流, 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过来, 世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紊乱而不和谐。人类因为发挥智慧而创造了文明, 因为滥用智慧而受到了诅咒。人失去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 注定要在世界上经历颠沛流离的洗礼。人性如果受到邪恶败坏, 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毁灭, 人就可能失掉永生的权利, 他将出于尘土而复归于尘土, 这是一个古而常新的警钟。从此, 上帝失落了人;人也失落了上帝, 人类被赶出了那片美丽的乐园圣土———伊甸园。 (2)

电影的开始确实给人一种美丽的记忆———伊甸园, 片头第一场戏便是下半身瘫痪的男主角杰克随太空船抵达潘多拉星球, 而在不到10分钟之内, 他的“纳美人”化身———阿凡达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导演没有为观众准备更多的开场戏和铺垫戏, 所有的背景介绍都穿插在故事的发展中, 毫不拖沓。电影过半的时间都在第二部分, 用于展现潘多拉星球和“纳美人”生活, 这个部分虽然节奏不快, 但是导演令人瞠目结舌的想象力却让观众始终保持极高的兴奋度, 无论是千奇百怪的动物还是美妙无比的植物, 例如直升机般的荧光昆虫, 漫天飞舞的水母状种子, 像精灵般晶莹剔透的生命树, 可以把人的生命进行替换的圣地, 就像上帝带领所有观众进入他一手创造的美丽世界, 一个足以让所有观众叹为观止难以忘怀的世界、曾经的乐园, 上帝创造的伊甸园。

潘多拉上茂盛的丛林里居住着爱好和平的“纳美人”, 他们是蓝色皮肤、金色眼睛、体形修长的巨人, 每个约有12英尺高。“纳美人”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存之道是通过对它深刻的了解,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其他生灵相知共存。但是人类自认为自己拥有着智慧和武器, 完全没有把“纳美人”看做人;就像在奥森·斯科特·卡德的《死者代言人》中 (3) , 他讨论了人类与异种文明接触的状况, 他认为人类将异种文明分为异族和异种两类, 前一类指另一种族的智慧生命, 可以视同人类;后一类则包括一切动物, 人类无法与之交流的别种智慧生命也包括在这一类中, 是真正异化于人、无法沟通的生命。在《死者代言人》里, 人类认定如果该星球的原住民被判定为异族, 那么人类就要与之和平共处;如果被判定为异种, 一旦外星人伤害到人类, 那么人类就有权屠灭外星人。 (4) 这正是文明交流的深刻问题:如果你发现有人跟你或“你们”不一样, 应该怎么办?

在《阿凡达》这里, “纳美人”被正直的科学家们认为是异族, 而被邪恶的资本家和军方看做是异种, 有意思的是, 当引入这个异族和异种的修辞时, 《阿凡达》就充分具有了科幻的所谓社会功能的问题。《阿凡达》是在告诉我们, 如今的“人类”文明出了问题, 然而潘多拉星球的田原牧歌是一个虚幻的甚至不能提供想象性解决的“未来”, 这是否已经形成一种对未来世界的新想象。于是, 面对异种的“纳美人”, 他们被称之为“蓝色的猴子”, “肌肉发达, 在树上爬行的生物而已”, 人类残忍的屠杀便开始了。

这种自认为拥有高明智慧以及自我私欲的人类, 为所欲为的后果必定会重演《圣经》中的那一幕, 被驱逐出伊甸园, 这在电影最后呈现给了观众, 大快人心, 但留给人类更多的还是无尽的思考, 人类并不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无所不能, 也并不能颠倒黑白, 混淆正义与邪恶。一旦迷失, 上帝的惩罚马上接踵而至。

十字架的救赎

在人类炮轰“纳美人”的家园之树时, 相信所有观众都感受到了那种目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撕心裂肺, 而当那棵树真正倒下时, 悲戚的情绪布满了电影院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观众甚至会热泪盈眶;而让我们最感动的也许是杰克为了阻止他们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这个单纯的小伙子杰克, 是为带来和平而战, 为救赎人类所犯的所有罪恶而来, 最后在伊娃圣树下, 杰克结束了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这也使我们想到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牺牲自我, 救赎人类。

在《圣经·新约》中, 耶稣基督作为人神之子, 他看到人类的贪婪、欲望等罪行, 实在于心不忍这样放纵人类, 由此他化身人类, 来到耶路撒冷城宣讲上帝的精神, 宣扬真善美, 但是顽固的人们依然我行我素, 最后竟然联合起来要钉死耶稣;在绝望之际, 耶稣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觉醒, 所以他背负沉重的十字架, 在众人的唾骂与指责中, 遭受了最痛苦的折磨, 直到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5) 其实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是为了封住所有的预言, 完成救赎人类的使命;因为人类的滔天罪行, 惹怒了上帝, 耶稣为了弥补人类的过错, 选择牺牲自己, 拯救人类。

影片把坐轮椅的主人公放到潘多拉星球去, 主人公所有的行动直接对他的现代焦虑构成一种释放、宣泄和颠覆。作为一个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士兵, 杰克几乎是以一个“弱者”的形象出场的。在地球上, 他是一名“为自由而战, 将带来和平的一名士兵”;作为“阿凡达”只身闯入“纳美人”营地, 在学习“纳美人”生存能力的过程中与部落首领的女儿产生爱情, 直至面对地球人发动摧毁“纳美人”家园的行动, 杰克毅然站到了另一边, 投身于保卫潘多拉星球和“纳美人”生存权利的伟大壮举。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 改写了长期以来西方影片反复书写的爱国主义的经典主题。 (6) 在这里抛开所有狭隘的爱国主义, 他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审视, 那就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透视这份深沉的爱与救赎。

杰克在变成阿凡达化身并在最后终于成为一个“纳美人”的过程中, 实际上是完成了一次自身人性的重生和觉醒, 就像他在片中不断提到的, 他已经模糊了梦境和现实的界限, 当他回复人类的身体上时, 就说过“那里是现实世界, 而这里只是一个梦”, 由此可见他已从思想认知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而象征杰克完成重生这一过程的时刻则是片尾那双瞬间睁开的“纳美人”的双眼。杰克就是曾被蒙蔽了双眼, 某天突然醒悟的地球人;观众“跟着他体会重生、爱情、尊严和救赎, 又不得不为身为人类的这份执著深感骄傲。我们人类, 复杂、矛盾, 罪孽深重, 但同时也单纯、脆弱, 希望永存” (7) 。杰克, 替堕落、文明的人类死去了, 为了救赎而死去了。

一个童话般美好的结局, 侵略者被赶出潘多拉星球, 只有少数善良的、被接受的地球人永远留在了这里,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就是人性的贪婪和堕落必将导致毁灭, 而只有爱才能永存甚至拯救人类的灵魂。就像阿凡达中的台词“我们向大自然索求的能量其实只是暂借的, 最终是要偿还给大自然”, 因此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掠夺资源导致的最终结果必然将与电影的结局一致, 那就是在大自然的力量下不堪一击, 最终面临被驱逐淘汰的命运。这也给跳出阿凡达的人类一个思考, 我们已然深深伤害了自然和大地, 而我们又是多么渴望有《阿凡达》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相通与和谐的美丽世界啊, 那美丽动人而法力无边的“伊娃圣母”其实就是反映了当下世界对人与自然之和谐发展的期盼, 虽然人类的代表杰克为了救赎人类, 已经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 牺牲了自己, 但是人类若不醒悟, 那还能走多远?

尼采曾先知般地喊出过“永恒轮回”的谶语, 或许当智慧营造的空前视觉史诗浮现于地平线之际, 我们早已厌倦了他们蕴涵的远古、现代、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但这部《阿凡达》在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 的确带来了人类那些曾经的文化记忆, 让我们反思人类自身, 我想这也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吧。

参考文献

[1]斯威布[德]著, 周晨译:《希腊神话故事》, 武汉出版社, 2009年版。

[2]《圣经·旧约》, 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社, 1980年版。

[3]奥森·斯科特·卡德[美]著, 段跣、高颖译:《The Speaker for the Dead》,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版。

[4]王垚:《〈阿凡达〉——西部片与科幻片的升级版》, 《艺术评论》, 2010 (3) 。

[5]《圣经·新约》, 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社, 1980年版。

[6]刘继明:《〈阿凡达〉——未来世界启示录》, 《艺术评论》, 2010 (3) 。

“阿凡达”的族谱 篇8

3D电影(或称立体电影)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但是随后只被小范围的应用到了动画领域,因为3D电影的实施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都非常高,同时还要求观众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观看(需佩戴眼镜或坐在很小的范围内),另外,整个行业缺乏格式标准以及各种娱乐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但是,3D电影毕竟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有过两次飞跃,这可算是3D电影的黄金时代。同时,又被当今的电脑动画技术以及高清产业推动,最终迎来了新一轮的顶峰。在2010年初一票难求的《阿凡达》再次把立体电影推到了历史的浪尖上,我们正好也借此机会重温一下立体电影的前世今生。

3D溯源

时间:1890年

介绍:根据有案可查的资料,最早的3D电影其实可以追溯到1890年左右,那时英国的一个电影发烧友威廉姆-格林尼(William F Greene)注册了一个3D电影的专利。他把两个电影拷贝并排投影到同一块幕布上,然后让观众通过特殊的透镜把两个电影融合起来观看。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立体效果过于生硬,并不具实用价值。在他之后,艾维斯(Frederick Eugene Ives)在1900年申请了立体摄影机的专利。摄影机有两个相距1.75英寸的镜头,模拟人眼的距离,在同一时间拍摄。这应该是最早的立体电影雏形。

事件

事件:3D电影第一次试映

时间:1915年6月10日

人物: 波特(Edwin S. Porter) (他最为人知的事就是作为电灯发明人托马斯·爱迪生的主管,负责工厂的电影制片部)

介绍:波特和瓦德尔(William E. Waddell)在纽约的阿斯特剧场做了3D电影试映。当时使用的是红绿色差立体法。当时观众们观看了3卷胶片,包括一些田园风景,一些当时默片名演员的片段,一些东方舞蹈和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片段。但是此后由于众多原因,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D技术被搁置一边,无人问津,更没有人拍摄制作了。

事件:立体电影术诞生

时间:1922年9月27日

地点:美国洛杉矶Ambassador酒店首映

人物:制片人哈利(Harry K. Fairall)

摄影师罗伯特(Robert F. Elder)

介绍: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立体电影首映。电影《爱的力量》是哈利用自己独立开发的一套摄影装备拍摄的立体电影。它使用了两架放映机同时播放,运用红/绿有色眼镜系统来产生立体效果。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真正意义上的双轨同步放映法和第一次使用红绿有色立体眼镜。当然,当时电影到底是使用滤色镜投影,还是直接洗印有色的胶片已经无从考究,当时的胶片拷贝也已经遗失了。

事件:交替遮蔽放映系统诞生

时间:1922年12月

人物:劳伦斯(Laurens Hammond 他也是电风琴的发明人)

威廉(William F. Cassidy)

介绍:同样是在1922年的12月,劳伦斯和威廉这两个对立体电影一直情有独钟的发明家一起开发出了一套独特的叫Teleview的放映系统。和前面的放映系统不同,他们使用两台放映机交替播放左右眼的图像,然后观众需要手持一个和剧场座椅相连的同步遮蔽器:在放左眼图像时,它会遮蔽右眼;下一帧他会遮蔽左眼,循环往复,立体图像就出现了。这个技术是最早的交替遮蔽法应用,但因为造价昂贵,当时只有一家纽约的剧院安装了这套系统,且只上映过一部叫《火星来客》的电影。

事件:有色胶片洗印术诞生

时间:1922年12月

人物:威廉(William Van Doren Kelley)有色胶片放映系统的发明人

介绍:威廉当时观看了哈利的立体电影首映,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这个狂热迷恋新技术的年轻人自己开始着手设计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立体电影拍摄系统,并最早开发出了有色胶片的洗印术,使得色分法立体电影变得更加完善。他争取到了Samuel "Roxy" Rothafel的一个拍摄合同,顺利制作完成自己的立体电影《未来的电影》,并在纽约Rivoli剧院上映。紧接着他在1923年初拍摄完成第二部影片《华盛顿DC》并尝试出售,但电影内容仅是华盛顿街景的简单拍摄,因此无人问津。

事件:从繁荣到萧条

时间:1923年

人物:艾维斯(Frederick Eugene Ives)雅各布(Jacob Leventhal)

介绍:还记得这个同步摄影的发明人吗?艾维斯找到了新搭档雅各布,经过3年的蛰伏,他终于拍出了一部满意的立体电影,并且在1925年他俩又乘胜追击拍摄了一系列立体电影。但自此之后,从20年代晚期到30年代早期,美国迎来了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大萧条,因此这段时间立体电影彻底停滞了。

事件:有声立体电影诞生

时间:1936年1月11日

人物:雅各布(Jacob Leventhal)和约翰(John Norling)

介绍:与艾维斯分道扬镳后,雅各布自己又找到了一个搭档,一起为米高梅做有声立体电影研发。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立体电影公映,同时这部名叫《有声立体电影》的短片获得了1936年格莱美最佳创意短片提名。由于市场反响剧烈,米高梅又乘胜追击拍摄了一连串的有声立体电影,其中最重要的要算1941年的《立体杀手》。和之前所有的短片不同,这次片中使用了演播室立体成像系统,成为了最早的“实况直播”的鼻祖。

事件:蔡司加入偏光镜立体电影阵营

时间:1939年

介绍:看到美国人研发出了这么好玩的东西,德国老牌镜头(确切地说其实就是光学镜片公司)公司怎甘示弱,运用相机拍摄了一系列立体照片和电影,并加速偏振镜的商业化生产。同在欧洲的意大利照相机公司Gualtierotti也紧随其后拍摄了自己的偏振法立体电影。这个新技术在欧洲迅速地兴起,极大的刺激了立体电影技术的研发和拍摄。

事件:偏光镜诞生

时间:1936年1月

人物:兰德(Edwin H. Land偏振镜发明人,宝丽来相机创始人)

介绍:兰德起先本是哈弗大学的一个教授,结果为了研发减少汽车眩光的产生,离开哈弗自己创立了一个实验室专心搞研究,于1929年研制成功偏光镜,并于1932年正式投入商用。之后由于偏光镜的独特阻光效应,很快就被兰德应用于拍摄立体照片和立体电影。1936年1月的纽约市立科技馆人潮汹涌,人们蜂拥来观看使用偏振滤镜效果放映的立体电影。

自此,偏光镜技术几乎占领了整个立体电影市场。但是偏光镜法依然没有解决必须使用笨重的金属投影幕布和放映机同步的问题。

事件:立体电影广告诞生,并第一次在世博会展映

时间:1939年

人物: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介绍:在1939年的纽约/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即著名的金门世博会上,导演约翰(John Norling)为克莱斯勒公司拍摄了史上第一部立体电影广告片,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前来观看的观众为之疯狂,导致这部本为黑白胶片拍摄的广告,被重新翻拍成了彩色版并在之后持续放映了好几年;并且在1953年立体电影再次迎来一个黄金时代时再次被翻拍,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事件:一次性偏振眼镜出现

时间:1950年

介绍:经过“二战”的洗礼,世界人民要求和平、恢复经济和生产力的呼声势不可挡,此时本土并没有受到战火影响的美国最先恢复了经济。获得巨额战争赔款的美国开始主导一种消费型的社会文化,因此各种新奇事物应运而生,为配合漫画书而开发的纸板一次性立体眼镜开始流行。随后电影院开始使用这种一次性眼镜观看立体电影。

事件:黄金时代

时间:1952—1955年

人物:阿奇(Arch Oboler)

介绍:立体电影刚刚开始起步,突如其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二战”直接粉碎了太多美好的事物,当然更粉碎了太多天才发明家的梦想。在整个40年代中,没有出现一部立体电影。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该繁荣的终将繁荣,并且会来得更为迅猛。50年代刚一开始,为数众多的立体电影导演纷纷发布自己在战时研发的拍摄系统,并纷纷展映自己的新片。

意义:立体电影黄金时代的标志,是阿奇在1952年拍摄的《巴瓦纳恶魔》。此时由于胶片的极限长度是1800米(播放时间大约1小时),之后必须换另一卷胶片,所以Oboler首次把换胶片的短暂黑屏编写进了剧本。而这种巧妙编排剧情的方法在当时被很多电影竞相模仿。

事件:立体电影专职制片人出现,工作分工开始细化

时间:1952年圣诞节

介绍:在商业社会的利益驱动下,一个叫索尔(Sol Lesser)的人很快发现了立体电影的商机,他借助圣诞节的促销良机,迅速在芝加哥设立了一个立体电影展示橱窗,大受欢迎。随后他专门当起了立体电影的制片人,在他的努力下,两个导演诺曼(Norman McLaren)和雷蒙德(Raymond Spottiswoode)一共拍摄了5部立体电影。

事件:16mm及立体声出现

时间:1953年

意义:一个叫詹姆斯(James Mage)的狂热发烧友自己独立开发了一种叫做3D Bolex的系统,可以专门用16mm小型摄影机拍摄立体电影,它使得立体电影拍摄迎来了大众时代。同年,立体电影的里程碑:哥伦比亚的《黑衣人》及华纳兄弟的《恐怖蜡像馆》上映。这两部电影都首次使用了立体声放映系统,结合立体的视觉效果,观众们第一次感到了电影院的不可替代性。和现在的《阿凡达》的情形一样,大家离开自己家里的沙发和电视机,重新被抓回了影院。这使得电影经营者和大众重新开始思考电视对电影的冲击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有媒体宣传《阿凡达》“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电影”,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这实际上是历史的必然,并已不止一次的发生,唯一影响我们的,仅是我们对待新事物的态度。

事件:第一桩立体电影诉讼案

时间:1953年6月19日

介绍: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电影厂开始大量生产立体电影并大赚其钱,这时为了赶档期而粗制滥造就无法避免了,而因此产生的摩擦和不愉快也越来越多,最终导演爱尔兰德(Ierland)以拖欠工资的罪名把制片人杰克(Jack Broder)告上法庭,而杰克也反诉他超支预算。案件最终不了了之,而立体电影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次成长的阵痛。

事件:“3D热”逐渐退去

时间:1954年春-1955年2月

介绍: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立体电影出现,许多观众开始注意立体电影的种种缺点,偏振法的立体电影必须使用金属银幕,当时技术的不过关造成角度比较偏的观众根本看不清画面;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的因素:由于当时许多放映员的疏忽,很多电影没有做到严格同步,错开的图像导致观众普遍头晕眼花、甚至恶心呕吐。加之当时福克斯公司开始力推新的“宽银幕”电影,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对立体电影失去了兴趣。

事件:单轨宽屏放映技术出现

时间:1960年

人物:阿奇(Arch Oboler)

介绍:立体电影的再次繁荣,依然归功于那个发起了50年代立体浪潮的人阿奇,他这次又研发出了一套新技术:宽屏3D(Space-Vision 3D)。这套系统把左右眼的胶片拷贝到同一条轨道上,上下排列,然后通过一个特殊的镜头放映出来。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再也不用担心同步的问题,解决了观看舒适度的问题并使设备成本大幅下降。

意义:这套新的系统被市场广泛接受,观众蜂拥到影院观看新技术,而便宜的成本也吸引来了大批手头不太宽裕的独立制片人。

事件:IMAX出现

时间:上世纪80年代晚期

介绍:经过整个60—70年代立体电影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技术的极限已经很难突破,各个电影公司无非是在推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名词,换汤不换药,观影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直到80年代晚期,IMAX出现。使用新的70mm胶片拍摄的巨幕电影,大大刺激了观众的视觉神经,广受好评,结合立体电影技术,观众可以看到更为逼真且震撼的画面。

至此,立体电影的发展基本就固定了,当然,此后还有非常多的优秀的里程碑式的电影,但其中少有致使立体电影技术再发展的事件。纵观整个立体电影的成长史,其实就是看到了一个新事物出现所要发生的全过程,其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沮丧。

阿凡达观后感(模版) 篇9

计辅091郭俊宏19

我属于很难会被科幻电影打动的那类观众,但是《阿凡达》不仅打动了我,还让我感受到一种灵异的能量,让我这样的凡人在哪怕短暂的时间内灵魂出窍,像影片中那位下肢瘫痪的男主角杰克一样,得以从另一个星球人眼里审视自己所属的人类。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送给人类,惹怒了主神。宙斯不仅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被鹰啄食,并且联合诸神打造了一位美女——潘多拉,让她携着一个装满灾难的魔匣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在新婚之夜打开魔匣:瘟疫、嫉妒、罪恶、贪婪等种种劣性充斥人间……潘多拉成了传播灾难的罪魁祸首。在卡梅隆导演的这部影片里,人类别有用心地将自己想要攻击并占有的那个星球命名为“潘多拉”,无疑是给侵略赋予“正义”的名义。潘多拉星球=灾星,既然是灾星,便出师有名。

杰克当初之所以愿意替代死去的弟弟当一名“阿凡达战士”,用真身的思维操纵作为间谍的“代身”去潘多拉星球历险,是出于两个自私的目的:一是人类的自私(掠夺外星球资源),二是个体的自私(获得行走的能力)。然而,人类既要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又虚伪地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甚至冒充神的名义。“阿凡达”在梵文中,意为“神在凡间的转世化身”。

然而,当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之后,却发现这个被人类渲染为毒气蒸腾、妖魔聚生的恐怖地方,其实是一个巨树参天、山峦悬浮、湖泊棋布、植物斑斓、美丽无比的奇幻花园。那里的生物虽然面目狰狞、威力无比、脾气可怕,但它们对杰克的攻击只是因为宁静被侵扰,与其说是攻击,不如说是自卫,它们习惯了含羞草的掩护和夜色的静谧。在雨林里居住的土著部落——纳美人,虽然虎鼻豹眼、蓝色皮肤、身材高大、奔跑如兽,但他们善良友好、团结互爱、恪守诺言、正直勇敢,并且有着与大自然通灵的本性,受到夏娃女神的庇护。没过两天,杰克就被部落人的真诚友好深深打动,并爱上了那位救过他性命并教给他语言和生存本领的首领女儿,并为成为部落的成员感到安全和温暖。我想,经过一系列让人心惊肉跳的丛林历险之后,我与电影院里的所有观众都和杰克一样被潜移默化地“洗脑”,我们逐渐剔除了自己身上暴力的“兽性”,恢复了已在消费文明进程中正不断丧失的温暖“人性”。

影片里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之一,是杰克的身体在黑色的丛林里被闪着神异光芒的灵树种子所包裹,那些种子就像轻盈飘浮的杨花柳絮,像在大海里浮游的透明海蜇,发着内源的光,传递着和谐的信息。部落首领的女儿就是因为看到一枚灵树种子落到已经拉弓欲射的箭头上,才没有射杀不速之客,相反大战群狼,救了他性命;她就是因为看到无数灵树种子落到陌生人身上,她才相信了他,并决定将他带回部落,不仅教她骑马驾鸟,弯弓射箭,还带他去看部落的神树,与他在神树下接吻交欢。

杰克爱上了纳美人,也出卖了纳美人。根据他提供的准确信息,人类的战机和飞船来到这片和谐之地,展开残酷的杀戮,炸断了纳美人栖居的巨树,将茂盛的绿林变成一片火海和焦土。面对人类的残暴,杰克毅然背叛了同类,在善良与正义的驱使下,他在“真身的所属”与“化身的所属”之间选择了后者,他用人类抗争的勇气和智慧带领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纳美人与人类决战!在彩色的飞鸟与金属的飞船之间,我们都将胜利的期待给了飞鸟,都将正义的支持给了弱者,都像杰克一样义无反顾地背叛了人类。这种背叛也是正义的审判,审判的是人类日益膨胀的霸道、残忍、谎言与贪婪(唯我独尊的霸道,无视生灵的残忍,扮神装圣的谎言,占有一切的贪婪)。我们借助杰克的眼睛看到了潘多拉魔匣里飞出的邪恶附体,意识到真正的潘多拉星球并不是我们所命名的那个,而是正在我们手中走向毁灭的地球!人类自称是盗火者的后代——普罗米修斯的后代,但是我们却用盗来的火在做些什么?普罗米修斯不怕遭到主神的惩罚而将天火偷到人间,是为给人类光明和温暖,是为让人类幸福地存活。而人类呢?却将火变成摧毁自然、涂炭生灵的武器。背叛了普罗米修斯初衷的人类,还配称自己是普罗米修斯的后代吗?

说《阿凡达》表达了“保护环境”和“反对霸权”两个主题,我一点不觉得是“拔高”。我恍然明白了自己以前为什么不爱看《未来世界》或《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片,原因是我从骨子里抵抗人类日益强大的暴力倾向、占有欲望和缺少节制的征服野心。在那些片子里,人类永远是扮演趾高气扬、目无一切的征服者角色。而在《阿凡达》里,人类第一次战胜了自我。影片的结尾,在灵树之下,杰克的元神在纳美人祈祷下从真身飞进了化身。当他突然睁眼的时候,我的心发出快乐的尖叫,无数的灵树种子汇聚到一起,光芒万丈。

我兴奋地发现: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在世代转述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传说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拯救人类而偷偷放到魔匣底层的“希望”还没有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把盒子扣上了。事实并非如此,“希望”飞出来了,始终飘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肉眼没有看到罢了。也许我们看到了,但是由于相信了误传,所以对它视而不见。

电影《阿凡达》观后感 篇10

可恶的人类为了钱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攻打潘多拉星球,让潘多拉星球受了重重的打击,纳威人的家园被人类毁了、神树被打倒了,首领也在战争的过程中战死了,还让那一棵有圣母的树险些被打倒。而且给纳威人起外号,我看人类的外号应该是“恶魔”。在《阿凡达》这一部电影中,电影用自己的的片段与故事情节来跟我们说了句话:欺负弱小是可耻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夺他人的领土是可笑的。

往往每部电影里面都有一定的道理,只要我们去细心体会这些道理,就会发现这些道理都非常有用,长大了也会很难忘记。如果人类想要超导矿石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何必用那些有风险、浪费地球资源的战争来解决呢?可以跟纳威人的首领好好的谈谈,纳威人给了地球人超导矿石,地球人也会给纳威人一些东西,这样不是很好吗?

阿布导演阿凡达 篇11

投资为了爱

七年前,当俄罗斯人阿布拉莫维奇出现在充满英伦乡村风情的多尔切斯特酒店,啜饮着依云矿泉水,和英国投机商人贝茨微笑地为切尔西的易主握手致意的时侯,没有人能够预见到,一场足球史上空前的砸钱运动在此后的几年里持续上演,整个英超都被卷入了巨额转会的军备竞赛……幸福的切尔西球迷,满意地注视着一批又一批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球星走进了斯坦福桥球场。

2003年阿布入主切尔西伊始,“蓝军”就在欧洲足坛掀起了收购狂飚:达夫、马克莱莱、克雷斯波、穆图、贝隆、布里奇、乔·科尔,总共花费了1.1亿英镑,甚至打算以5000万欧元收购AC米兰的内斯塔。在随之而来的2004-2005赛季,新任主教练莫里尼奥又让阿布掏出了9900万英镑引进了德罗巴、切赫、卡瓦略、罗本、费雷拉……收购并没有结束,2005年的埃辛、小赖特,2006年的舍甫琴科、米克尔、布拉鲁兹、巴拉克,2007年的伊万诺维奇、马卢达,2008年的阿内尔卡、博辛瓦、德科……在七年时间里,切尔西投入的转会资金已经达到4.2亿英镑,加上此前购买俱乐部的0.6亿,以及莫里尼奥、斯科拉里、安切洛蒂等几任名帅和球员工资的支出,阿布拉莫维奇总投入已达到10亿英镑以上。

有人说,阿布拉莫奇的投入,使其在俄罗斯国土之外找到了狡兔的“第三窟”;有人说,阿布拉莫奇是在用俱乐部经营的名义漂白自己在俄罗斯赚取的每一桶“黑金”;有人说,阿布拉莫奇把足球作为自己的“玩具”。在众多不着边际的判断背后,却无法掩饰阿布那颗对足球的心。对于收购切尔西的初衷,阿布有这样一段表白:“有一次,我在一家餐馆用餐,可餐馆老板的服务态度并不好。我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时,这位老板居然大怒,说我们是白痴。后来,我才知道,他最喜爱的球队这天降级了。从这时开始,我就发誓要投资足球。不错,我算个有钱人,但其实有时候,花钱比赚钱还要难,因为你会觉得自己的投资并不合算。只有两种花钱目的让你永不后悔,一个是为了爱,一个为了恨,足球世界包括了这两个元素,所以我觉得我还会投入更多,主要因为爱。”

阿布的这段话暗合着香克利的名言:“足球无关生死,但足球高于生死。”足球世界的爱与恨,超越了金钱,也超越了生死。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有让世人羡慕的豪华游艇、私人飞机、古堡庄园,在商界、政坛都能应付自如的阿布,他的最大快乐和普通人一样简单——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留着有些邋遢的络腮胡子,一身轻松地走进斯坦福桥,目光悠闲且自信地观看比赛,倾听“蓝军”球迷看台上高唱着的“穿上你的蓝装”,享受着耳边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欢呼。这是阿布除了在阳光晒、海风吹的游艇之外的最好的心灵居所。他享受了足球,也享受了生命,理念与热爱永远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从贵到对

当人们看到切尔西持续的转会投入时,很少人会关注到切尔西的每一个投资计划和每一笔转会运作的步骤。更多人认为转会费意味着投入,却很少认识到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资本化和摊销的关系,切尔西在买卖球员的过程中慢慢地积累俱乐部的价值。现在的切尔西与七年前相比,市场价值早已翻了几番。阿布当年舍弃曼联转购切尔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营良好的“红魔”市场价在7亿英镑左右,而购买切尔西只需区区的6千万英镑。去年,当有投资者向阿布提出收购切尔西时,这家俱乐部的估值已经达到7.13亿英镑。

从一支英超平平无奇的球队,到冠军联赛的常客和欧洲足坛的重量级新贵,切尔西用短短的七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折射出阿布及其经营团队高明的投资眼光和运营能力。在阿布收购球队的第一年,贝隆、克雷斯波、穆图和达夫等人的价格从1500万到1700万英镑不等,但是阿布深知,要想迅速建立俱乐部品牌,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堆积更多的关注目光,尽管阿布购入的这批球星匆匆到来迅速离去,但他们已经在无形中提升了俱乐部的品牌与吸引力。在接下来的几个赛季中,切尔西在坚持巨星战略的同时,开始引进了一些名气不大但物超所值的的球员,如格雷米、约翰逊、布里奇、乔·科尔,切赫,这些球员的身价都在600万至700万英镑之间,而罗本、马克莱莱1200万和1500万英镑的转会价后来被证明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蓝军开始跻身准豪门行列,开始在英超争冠行列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时侯,金球奖得主舍甫琴科以及德国国家队队长巴拉克的适时加盟,让俱乐部在悄无声息迅速走进了豪门俱乐部的圈子,而价格仅有300万的卡劳和抢来的天才米克尔,则体现了球队为了长期发展而做的努力。从中不难看出,先买些实力名气兼具的球星提升名气,接着引进一批实用的球星作为后备,然后高价引入大牌球星打造奠定豪门地位,同时注重本土与外援、老将与新人的平衡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切尔西的建队思路非常清晰。外界普遍诟病的“烧钱”,其实正是切尔西的一种成功之道,甚至为了其他俱乐部提供了小球会迅速崛起的最好样板。此后的阿布扎比财团收购曼城,杨家诚收购伯明翰,无不是在阿布铺造的成功道路上的顺势进军。

感情投入

转会投入、球星买卖,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千万不要忽略阿布别具一格的人性化管理和独特的感情投资。阿布来到切尔西的第一件事,就是以400万英镑的高薪挽留球迷喜欢的俱乐部功臣、意大利老将佐拉,并愿意支付高额的毁约金,但当佐拉以不愿辜负家乡撒丁岛人的热情而提出放行要求的时侯,阿布爽快地选择了礼送这位老将。

为了得到心仪已久的乌克兰前锋舍甫琴科,阿布煞费苦心。摆在阿布和舍瓦之间的,是老牌豪门AC米兰和富可敌国的俱乐部主席贝卢斯科尼。为了追逐2003年金球先生,阿布花费了36个月的时间以及3000万英镑的资金。媒体也频频传出阿布和舍甫琴科在豪华的游艇上进行密谈,舍瓦的妻子克里斯滕与阿布的妻子在伦敦共进晚餐的新闻。阿布的金元与感情攻势终于打动了舍甫琴科,在连续三年拒绝切尔西的邀请之后,舍瓦终于向AC米兰提出了转会请求,他表示:“我和贝卢斯科尼以及加利亚尼的关系都挺好,当我离开时,他们很伤心,但是他们也很清楚,我希望他们放我一马。”两年之后,当状态低迷、倦鸟思归的舍甫琴科渴望回归AC米兰时,阿布同样表现了他的大度,允许以租借的方式让乌克兰人重圆了一把再披红黑战袍的心愿。另一个“蓝军”球迷津津乐道的例子是挽留切尔西的灵魂人物兰帕德。为了奖励这名功绩卓著的中场球星,阿布甚至把自己价值7200万英镑的豪华游艇借给兰帕德度假,让他带着家人到地中海畅游一番。一位消息人士称:“没到过阿布游艇上的人根本无法想像里面有多高档,各种奢华的设备也只有他这样的亿万富翁才用得起。阿布很赏识兰帕德,他认为是兰帕德激励切尔西上上下下帮助球队拿到了双冠王。兰帕德在游艇上玩得很开心,这个赛季他太辛苦了,现在正好是尽情放松的时候。”润物无声的情感投资,怀柔天下的御人之术,深谙管理与用人之道的阿布,让斯坦福桥渐渐成为很多知名球星心生向往的去处。世界职业竞技体育俱乐部薪资调查报告更能说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切尔西一线队的平均周薪高达69000英镑,这项数据仅次于皇马和巴萨,甚至比NBA总冠军洛杉矶湖人还要高出两个名次,而曼联在这份榜单上仅仅排名第30名。这是金钱的力量,更体现了阿布人格魅力的强大。

上一篇:市长致市民公开信下一篇:游戏运营专员工作职责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