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法调研报告

2024-10-21

农村普法调研报告(共8篇)

农村普法调研报告 篇1

我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普法工作已经走过25个年头,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农民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的普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当前广大农村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法制教育的成果

我县位于庆阳市西南部,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民委员会,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13万人。全县共有普法对象47.74万人,其中农民35.07万人,干部职工0.94万人,学生10.28万人,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1.45万人。经过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在镇原辖区内,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逐步提高,特别是农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的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发宣传资料、看看图片,发展到现在的集中学法、远程教育网络普法、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依法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动辄打人或械斗的情况明显好转。二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加深,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1-

提高。三是遇事依法办理的觉悟提升。在涉及经济或民事关系时,能够按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时,能够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五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种事务,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二、农村法制教育的途径

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难度比较大,宣传途径相对陈旧、单一,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利用乡村干部会和村两委开会、布臵工作等时机,组织村党员、干部、“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学习法律知识。这是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法制宣传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二是参加乡镇及上级组织的法制宣传学习会议和培训教育。这种机会和途径相对较少,每乡镇、村组每次参加的人员也不会太多。

三是县乡组织相关人员送法下乡,分发学习资料,向村民和外来人口作简单的法制宣传。

四是利用广播、高音喇叭、法制宣传栏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

五是邀请普法讲师团或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派出所、法庭同志给村干部、村民上法制课、青少年学生作法制报告等。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法制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在开展法制教育中,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镇、村干部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农村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存有“死角死面”。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不断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同时,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数量增加,农村人口流动速度加快,为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带来了困难。加之现在,有些乡(镇)、村(组)对于法制宣传仅限于开会时学习、在乡(镇)、村(组)公所张贴一块宣传栏;而村民自觉到乡(镇)、村(组)看着宣传栏学习法律知识情况较少,致使很多农村的法制宣传浮于表面,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农民群众本身根本得不到教育,形成“死角死面”。

二是普法队伍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而农村法制宣传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村干部。目前,很多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建设,对组织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致使群众遇事常常多头上访、越级上访或集体群访,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是普法形式针对性不强。现在农村法制宣传常用的形式有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宣传、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实践证明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式的针对

性仍然不强,宣传的内容不一定是农民的需要,对农民的吸引力仍然不够。

四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物质基础薄弱。目前我县农村普遍集体经济匮乏,负债累累,乡镇财力又不足,财政转移支付只够保工资保运转,无力支撑普法经费,普法资料紧缺,宣传设备落后,普法人员难做“无米之炊”,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影响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四、解决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问题的对策

“法律七进”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法律进乡村”工作的支撑点和辐射面就是广大农民群众,而广大农民群众也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农民积极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

(一)建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机制,挖掘宣传资源。做好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健全是关键。要加强普法机制建设,充分调动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农村普法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普法骨干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破解法律难题,扩大教育覆盖面,消灭“死角死面”和“盲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是落实保障措施。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农民法制培训、法制宣传资料等方面的经费保障工作。

(二)结合农村具体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农村民主法治村创建等工作相结合。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及时高效地把法律知识送到广大农民群众手里,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法律素质的,进一步规范农村民主法治,规范依法治村的行为。农村每年要举办多次各类形式的普法培训,根据培训的对象,结合普法,分类示教。一是领导干部参加学法培训、研究工作,安排法律教育的内容,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集体学法日等形式,坚持干部带头,学有标兵;二是每年利用党员冬训班活动日组织千余名党员学习法律,接受面大,普及性强;三是集中骨干培训,采取三天、五天不同等级骨干培训,较好地落实普法任务,更好地帮助农民学法、用法教育;四是抓好企业厂长、职工培训,促进依法经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增收增效;五是推进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经济,依法勤劳致富;六是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结合有关法律,向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七是采取其他不同方式的培训等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三)丰富宣传形式,创新普法载体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思维习惯,不断创新普法载体,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现成法制观念。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法制宣传栏、农家书屋等渠道开展宣传,广泛组织开展编演法制文艺节目,开

辟法制长廊,展出生动形象的法制宣传图片和漫画,编印法制书籍、法制宣传资料、法制信息等,发放到单位、企业、学校、家庭进行宣传;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民学法,制作大量的农民法制讲座系列录象VCD碟片进村入户播放,正确引导村民收看法制节目,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采取以图释法、以案释法、现场开庭、现场说法的形式,更贴近广大群众。搭建一些服务平台,经常性地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人员深入农村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宣传效果。

当前正处于“六五”普法启动阶段,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吸取“五五”普法的成功经验后,结合实际,充分运用农村的各种宣传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把普法与遵纪守法光荣户、文明户、先进个人评比结合起来,与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比结合起来,与文明单位、先进单位评比结合起来,与争先创优结合起来,必将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

农村普法调研报告 篇2

1 农村普法现状

1.1 政府在普法意识、普法内容、普法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 农村基层政府普法意识淡薄。一些乡镇政府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有名无实, 普法工作长期被忽视;一些地方仅仅在上级有关部门检查或某个特别时段才简单地进行普法宣传, 出现“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农村普法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并未取得良好的普法效果。

其次, 政府普法宣传的法律条文时常与农民的法律需求格格不入。我国各地农村发展不平衡, 农民关心的法律也存在差异, 农村不同的主体也有不同的法律需求。而有些农村基层政府并未对法律条文进行有效的筛选, 使普法的实用性遭到怀疑, 没有与农民的法律需求相适应, 农民认为普法所学不能解决问题, 将自己置身于普法之外。一项对某乡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 “您在普法中学到什么?”回答“学到一些法律知识”仅占5%, “只听而已”占29%.“没有学到什么, 普法只是走过场”占50%。

此外, 政府的普法方式落后。农村普法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板报、墙报、横幅、摆设咨询点、组建普法宣传队、办培训班等, 然而将形式除去, 其效果却不敢恭维:板报、墙报、横幅空有其行, 甚至成为了相关部门取材拍照进行年终总结邀功的法宝;摆摊设点仅仅在如12.4、3.15等特别的日子才得一见;组建普法宣传队、办培训班并未落实到位;分发的法制宣传资料理论太强, 可操作性差。因此, 大多数农民觉得法制宣传只是形式化的事物, 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 进而难以激发农民参与普法活动的积极性。

1.2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科技文化水平低

首先, 传统道德规范在农村占有很大的市场, 法律在农村的实施受到了阻碍。由于传统因素根深蒂固的影响, 农民没有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 反而排斥法律畏法, 轻法, 很多农村形成了没有法律能正常生活, 而没有农村的道德规范会天下大乱的观念, 农村传统道德规范的地位远远高于法律。甚至认为法律的介入是对自己既有生活秩序的破坏, 进而更加亲近于传统而规避法律。

其次, 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成为法律普及工作的一道瓶颈。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落后, 不少农民缺乏追求权利和寻求法律救济的经济基础, 加之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 大多数农民更关心脱贫致富、子女上学等与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事, 而作为次要需要的法律根本无暇顾及。

2 我国农村普法工作的必要性和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2.1 农村普法在构建法治社会中的必要性

法治社会是指全部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 “依法治国”也早已以国家基本国策的身份在宪法中亮相。法治的作用毋庸置疑, 而普法则是构建法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业大国,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农村普法不容忽视。

有法律意识者想的是如何接受、遵守法律, 无法律意识者想的是如何对付、逃避法律, 农村普法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让农民掌握法律知识、树立现代法治观念、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指导实践。农村普法能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 使法律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 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在社会秩序稳定的环境下又好又快的发展。

2.2 农村普法方式创新的可行性

2.2.1 国家对普法工作的重视。

为了建设法治国家, 党和国家反复强调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针对目前我国公民法律知识普遍匮乏、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现状, 国家适时推出五年普法规划, 并设立普法专项资金, 为普法工作提供物质支持。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 国家在农村普法上投入了比城市更多的财力、物力, 农村普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2.2.2 农村群众对普法的需要。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 中国农村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正被日益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所侵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个人作为市场主体, 彼此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纷繁复杂, 对法律出现了新的需求。而现实中农民法律知识普遍匮乏, 因而, 他们对普法有着切实的需要。人民日报和中国政法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9%的农民学法意愿强烈, 不愿意的仅占21.7%。可见, 我国农民有比较强的学法意愿。

3 农村普法工作对策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取得普法工作大的飞跃, 必须改变原来陈旧落后的普法方式,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手段, 引进竞争机制, 有效分配我国的普法专项资金, 调动各方积极性, 全面推进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历史进程。

3.1 努力发展农村经济, 为农村普法解决后顾之忧

由于缺乏普法的经济基础, 我国农村普法工作举步维艰, 农民因自身的一些生计问题而忽视了法律的重要性, 国家必须矢志不渝的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大发展农村经济的投入, 用现代化技术发展农村经济, 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化经营, 尽可能缩小城乡差距, 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为农村普法提供良好环境。

3.2 全面提高政府机关的法律意识, 明确普法内容

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农村, 政府不仅要提高法律意识, 还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普法需要, 其一:从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 对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 可以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使用的法律作为重点, 欠发达地区农村应该以基本权利法律宣传为主;其二:从是否是进城务工人员来说, 应该将劳动法和与国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相关的法律作为对外出务工人员宣传的重点, 而将《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作为在乡农民宣传的重点;其三:普法的内容应因年龄有所区分, 比如就老年人而言, 老年人更关注社会保障、医疗、子女赡养父母、遗产分割方面的法律。其四:将与每个农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进行全面宣传。总之, 普法内容的确定须要因地区而异、因人而异, 使普法内容与农民的法律需求相适应。

3.3 政府应该针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采取不同的方式

国家应该充分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习机会, 通过教育机构普法。加强师资队伍的法制学习, 引导学生学法;在校进行法制竞赛活动, 切实鼓励未成年人学法用法。这样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法律氛围, 而且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能为以后的普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据法制日报报道, 常州市在全市403所中小学普遍建立和完善了“一课” (法制教育课) 、“一长” (法制副校长) 、“一庭” (青少年模拟法庭) 、“一考” (将法律知识纳入中考内容) 等“四个一”的法制教育体系, 全市两级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中小学生生命讲师团和各类法制教育基地, 为广大青少年上法制课2600多场, 组织警示教育活动275次, 有效地促进了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提升。

针对土生土长的成年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文盲群体大量存在的现实, 教育、理论宣传等方式难以实现普法目的, 应该让其投身于具体的法治实践中来, 时刻感受到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如政府应该完善村民选举制度, 严格按照《村民选举法》进行, 充分肯定与尊重农民自身意愿。增加农民的话语权, 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切实受到的保护。再如, 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在农村建立一种调解、诉讼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机制, 在农民心目中树立起法律的庄严形象。

3.4 实现农村普法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为改变农村普法宣传形式单一、陈旧、枯燥、理论化太强的现状, 实现农村普法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至关重要。例如: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 在电视、手机等媒体引进竞争机制。据调查, 我国农村的电视普及率已达95.4%, 电视成为农民接受外部信息, 尤其是法制信息的首要形式。国家应该针对法制节目收视率的高低, 设定专门的奖励, 在各电视台之间形成竞争, 为拉拢观众, 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创新以提高收视率, 进而使法制节目的数量质量得到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手机用户不断增多, 国家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利用各家电信公司, 进行短信宣传, 再对电信公司进行补偿, 提供相应的优惠。

在实现农村法制宣传趣味性方面, 政府应该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话剧、漫画、小品、歌曲、展览等形式, 将抽象的法律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生活中, 并不断进行宣传方式的创新, 将新出台的法律以最快的方式传达下去。例如:近年来, 江苏省江都市实施法制宣传车巡游、普法小分队巡讲、法制小戏巡演、法制巡展、法制电影巡播等“五巡”动态式普法, 将法律知识送到农村各个角落。同时也要发动广大群众的创作积极性, 向宣传队投稿, 采用之后给与一定的奖励, 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样, 农民学法不仅能增加自身的法律知识, 还能获得一些经济收入。

3.5 建立常驻农村的法律服务机制

由于农村的落后和封闭, 各种条件恶劣, 大多高素质的法律工作者不愿进入农村工作;在农村的法律工作者, 法律素养普遍偏低, 对法律一知半解, 既浪费了国家的普法资源, 又使农村普法工作停滞不前, 农村法律服务机制极不完善。国家应该加大投入, 通过提高待遇和福利等手段招揽高素质人才, 严格选拔和监督工作, 定期进行培训, 提高法律水平, 掌握必要的农村法制知识, 在农村建立完善的法律服务机制, 加快农村普法的步伐。如定期开展法律讲堂, 提高农村普法质量, 并在讲堂人员中形成竞争机制, 进行评比, 对农民参与度高、取得效果好者加以奖励。

3.6 建立家庭学法出勤奖励制度, 将农民的参与度与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农民参与普法的积极不高, 是农村普法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农民的参与是普法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 农民的积极参加就意味着普法工作可能取得成效, 所以, 必须提高农民的参与度。为了提高农民的参与度, 可以以家庭为单位, 制定参与学法活动考评制度, 记录农村家庭成员学习法律、参加法律讲堂、参与选举等情况, 年终进行评比, 并对出勤率高的家庭加以经济奖励或给予优惠政策, 进而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农村普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既要看到农村普法现状的严峻性, 又要坚信构建法治社会中农村普法取得成效的良好前景。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 搞好法律服务, 全面创新农村普法方式,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 完成农村普法方式的转变, 从而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推进农村依法治理, 为推进法治社会构建的进程做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 我国农村普法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由于我国农村情况复杂、政府普法方式落后等原因, 农村普法形势不容乐观。应改变政府的普法观念, 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 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提高农村普法成效。

关键词:农村普法现状,必要性,可行性,措施创新

参考文献

[1]杨韵, 余大伟.关于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农村法律实施与发展的调查报告.载http://www.bloglegal.com/blog/cac/750000411.htm#, 最后浏览时间2009年10月.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郭道晖.论社会权利与法治社会.中外法学.2002 (2) .

[4]郝铁川.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中国法学, 2000 (2) .

[5]梁发祥.农村普法工作中阻碍因素及对策探讨.甘肃农业, 2003 (5) .

[6]郑秋, 顾鑫, 田平.农村法治八大现状[N].人民日报, 2006—11-22.

[7]周霞, 杨萍.农村普法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现代企业教育, 2007 (2) .

[8]邱添.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常州普法彰显创新精神出实效.载http://news.163.com/09/0522/12/59TSNTBE0001124J.html最后浏览时间2009年10月.

[9]郑秋, 顾鑫, 田平.农村法治八大现状[N].人民日报, 2006—11-22..

沛县开展春季农村“大普法”活动 篇3

一是全县17个镇区抽调综治办、司法所、土管所、环保和劳动等部门的业务骨干为农民上法制课,宣传《宪法》、《婚姻法》、《劳动法》、《环保法》、《土地法》等与农村建设相关法律知识。二是抽调国税局、环保局、农林局等相关专业法部门,积极开展“村村行、校校行、厂厂行”等送法下乡活动,运用法制宣传一条街、义务法律知识咨询、普法漫画图板展、法制宣传挂图、法制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组织普法讲师团、百老关爱团、普法大篷车、普法流动课堂、法制文艺演出团等到各村巡回进行讲座和演出。三是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沛县报上开设《律师访谈》、《法制园地》、《以案说法》等栏目,增强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形成了“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信息”的普法宣传氛围。四是编印《农村法律知识读本》和挂图,印发“大普法”宣传教育标语口号,在镇、村中心街道、农贸市场、农村企业等显要位置进行张贴、悬挂和刷写,大力营造“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和争创和谐农村的宣传氛围。五是以《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为主,对全县农民工进行法制培训,向他们发放维权手册、法律服务联系卡,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并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和受援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六是对镇村普法骨干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普法骨干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扩大农村普法宣传队伍。

活动开展以来,共为农村居民上法制课34场次,为农民工举行专题法制讲座26场次,开展农村法制文艺演出17场,在各镇区、村、居主要路口和街道设立宣传提示牌420余处,受教育人数达10万人。

农村普法工作汇报 篇4

农村普法工作汇报

xxxx县为把“六五”普法工作推向深入,不断增强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县委、县政府决定从7月至12月,用半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活动。整个活动由县委政法委负责,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特殊人群、社会公民、宗教场所、企业等方面人群进行分类法律宣传教育。其中对全县25个乡镇的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由县司法局牵头组织实施。县司法局根据全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在统筹各乡镇自行组织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决定分别在水晶镇、豆叩镇、土城藏族乡、白马藏族乡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总结经

验、扩大影响、取得实效。并于8月7日开始分别在水晶镇、土城藏族乡开展了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展中我们借鉴以往法制宣传教育经验,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内容,采取“十一个一”的举措,目前反映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做法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和组织机构。召开一次集中法制宣传教育动员会。由当地党委书记主持,县司法局领导讲活动具体安排;提出工作要求,村三职干部、社长、群众代表参加会议。开展一次集中法制宣传、咨询活动。由县级执法部门在场镇上,通过法制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法律知识等形式进行法律宣传教育。进行一次普法业务骨干培训。由县司法局主持,将村三职干部、社区等乡镇普法业务骨干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由县级相关部门集中授课,每人授课20-30分钟,授课内容针对本乡镇辖区内

重点项目、日常矛盾纠纷、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开展一次特殊人群的回访和法律教育。组成工作组,由县司法局带队,分别深入社区矫正人员、邪教人员居住地,召集当地院落群众、村、社干部参加,讲解他们为什么犯罪违法?犯罪违法将如何处置?犯罪违法以后应如何学法、守法,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与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通过以上活动,达到既教育特殊人群本身,又教育周边的群众的目的。开展一次走村入户法制宣传教育。将县级参加部门分为几个组,分别走村入户进行宣传,讲解典型案例,宣传有关法律知识,解答有关法律问题。发放一本农民法律知识读本。由县司法局组织编写一本农民法律知识读本。由县司法局组织编写一本农民法律知识读本,结合省、市法制宣传资料,免费给农民发放,基本达到每户有读本。开展一次法律援助。由县法律援助中心人员随普法工作组一

道深入农户了解农民依法维权情况,发现有需要提供法律服务的,按照组织程序,简化手续,立即开展法律援助,使农民合法权益得以保护,并结合法律援助工作有针对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律援助工作过程变为学法、用法的过程。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由县人民调解中心组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县上工作组一道通过走访群众,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纠纷,乡人民调委会进行汇总,收集情况,由县级相关部门参与了解情况、分析原因、解读政策法律条款、制定人民调解工作方案,集中进行一次大调解,有效化解一批矛盾,构建和谐的邻里环境。开展一次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由县公安局牵头,组织村社干部、群众收集近期当地发生的阻挠重点项目施工、阻断交通道路、非正常上访等违反社会治安处罚法的人和事,快侦快审快捕,威慑各类犯罪分子,实现普法宣传教育与违法必究的双赢。开展一次法治乡镇、法治村、法治社区创建活动。201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命名一批法治单位,用三年时间,全县25个乡镇、247个村、16个社区全部创建为法治单位,使全县“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全体人民依法办事”得以逐步实现,为实现“平安xxxx”、“法治xxxx”创造条件。在普法中由县法建办牵头对条件允许的村、社区的法治创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指导,对已申报的村、社区进行一次初验。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变单纯的法律知识宣传为彻底的法治环境治理,让广大群众既增加法律知识,又体会到依法办事的必然性;既从各种案例中看到司法公正,又懂得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需要持久长期地坚持下来,需要有长效的机制来支撑,只有这样,农民的法律知识才能不断增加,法律观念才能树立,法制理念才能增强,依法办事才能真正成为自觉行动。那么,在农村普法工作中应做到以下“五

个坚持”:

1.坚持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体。我国普法工作中明确提出:普法工作坚持“谁主管、谁普法”,“谁管辖、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而在日常普法工作中,从领导到一般干部群众总认为普法是县司法局、司法所的事,因而普法工作始终靠、等,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扭转这个工作局面,农村普法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必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县司法局主要是给予指导、帮助和协调,这些工作具体体现在活动的组织、知识读本的编印、讲课老师的安排、县级部门的统筹等方面,日常工作都由乡镇人民政府自行组织实施。

2.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每一次普法工作不可能把所有法律知识讲解一次,也无法达到全体群众全覆盖。因此,在每一次普法工作中应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尽量增大教育面和受益面。在抓点时要根据本地的法律普及实际情况以及当地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培养

一批普法骨干,化解一批矛盾,重点教育一批人,打击一些违法的人和事。

3.坚持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与法治创建工作相结合。法律宣传教育是法治创建的基础,法治创建是法制宣传教育成效的体现。因此,在法律知识进村、进社区活动中,既要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又要进行办板报专栏、流动播放法律知识、张贴标语等形式的宣传,还要帮助村、社区组织建立普法机构,落实普法人员,创造普法工作条件;要指导他们建章立制,规范日常工作的行为;要帮助他们依法办事,整理档案,把创建法治村、法治社区作为重要抓手做好做实。

4.坚持普法与执法治理相结合,让人民群众从案例中学到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针对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法制意识落后、解决问题不依法办事、日常行为有违法的现象进行集中的整治和打击,使人民群众懂得法律知识,知晓违法行为,感到法律的威力。

5.坚持协作配合,形成普法工作合

将农村普法工作推向新阶段 篇5

本网评论员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系列评论⑦

“五五”普法规划首次把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强调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

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农村的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民主法治理念在农民中逐步增强,农村干部依法管理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

“四五”普法期间,各地普遍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工作,有609个行政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农村的各项事业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农村普法工作的广泛开展,有利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项首要的和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极大地提高广大农民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正因如此,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成为“五五”普法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要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着力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农民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努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的结合,创新农村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开展对农村“两委”干部法制教育轮训活动,培养农村基层法制宣传员。

努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要突出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明确用工单位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活动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

努力提高农民法律素质,要加大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法制教育基地,保证每村有一个法制宣传栏、有一个法制图书室、有一堂法制课、有一个法律明白人。总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住“五五”普法为农村普法工作带来的新契机,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将农村普法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农村六五普法工作总结 篇6

2011年,我村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镇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社会稳定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法治镇建设工作。

今年,我村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和普法验收工作,启动“六五”普法,做到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上级的部署,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六进”活动;继续加强镇、村干部学法,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将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推进我镇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法治镇村建设,维护和促进我镇社会稳定。

一、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和“六五”普法规划及启动工作。

1、结合我村实际认真做好“五五”普法的各项工作。今年,按照我镇普法工作要点,结合实际,做好“五五”普法及验收工作。我镇普法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市普法活动要求和我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加快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2、认真抓好“六五”普法的启动工作。总结“五五”普法的好经验、好方法。加强领导,抓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把启动并组织实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措施落实。

二、普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

1、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农业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法制讲座和板报等普法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促进我村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加大专业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坚持和完善我村的各项学法制度,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维护社会稳定、守法维权、民主管理、社会热点问题与依法行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3、结合系列活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要结合“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五一”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集中一定时间,组织人员,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相关的法制学习活动,形成普法的规模效应。

三、切实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工作。

在进一步落实我镇领导干部人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法用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围绕建设法治单位、法治村、法治校园等活动,积极开展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信访条例》、《国家安全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继续推进我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起我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全镇广大干群依法维权的意识。

四、认真抓好我镇“五五”普法验收各项工作。

(一)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任务

1、精心组织,制定标准,检查落实。今年是“五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我们要把“五五”普法验收各项工作作为今年普法工作的一件大事,要精心组织,完善措施,落实到位,及早动手,搞好自查自验,查漏补缺。把“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一次全面的回头望,将“五五”普法工作落实到各个细节上。

2、搞好自查,深入推进。在做好自查自验的同时,深入推进法治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法制村”创建、“民主法制校园”等法治创建工作,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提高普法质量,把法治活动送到各个层面,努力推进法治创建的各项工作。

(二)时间安排

从2011年3月开始:

1、自查自验阶段(从2011年3月20日开始至2011年4月底)

要对五年来“五五”普法工作计划、总结,领导机构、普法对象及普法培训花名册,要认真对照总结归类。

2、总结迎接验收阶段(4月底至5月上旬)

要按照上级验收方案认真做好自查自验,并于5月初将自查自验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镇政府。真正反映出“五五”普法的实效,也为“六五”普法工作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1、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政法会议精神,把普法工作纳入村委会的工作规划。

2、健全机构。调整充实普法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干部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3、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普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普法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普法队伍。加强普法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普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农村普法调研报告 篇7

一、农村法治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农村的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但对照新农村建设和形势发展要求, 尚不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 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不能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民建设伟大工程。主要表现如下:

1. 从观念上看, “重人治、轻法治”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人们更多地依赖文件、政策及不同级别的指示,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少数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缺乏, 依法建设经济和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有的乡镇、村干部借口抓经济工作是硬指标, 把普法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 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广大农民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 以此作为看问题、论成败的标准, 对法律是陌生和膈膜的, “人治”思想、“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农民对国家的法律, 看到的只是其强制性的一面, 而对其权利保护的一面却知之甚少, 表现为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在自己权利受侵犯时, 挖空心思地去“拉关系、走后门”亲近权力, 却很少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从执法看, 农业行政执政法机构不健全, 现有的执法机构性质不明确, 农业执法主体混乱甚至错位;农业执法人员少、素质低, 执法行为不规范;对农业行政执法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乱作为, 不作为问题并存。如本文开头的伪劣种子案, 如果当地对经营种子的农户经常监督检查, 对不合法的经营户进行必要管理和监督, 也不至于酿成大祸。

3. 从法制宣传教育看

(1) 乡镇、村普法力量薄弱

乡镇普法工作目前主要由乡镇司法所或综治办承担着, 乡镇司法所一般只有一两名司法助理员, 由几个人来完成辖区内几十个村包括普法教育、纠纷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等各项工作任务, 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 农村普法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装备配置落后等。低水平的文化素养和薄弱的法律宣传力量严重地影响到农民法律水平的提高, 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积极生产, 发家致富强烈愿望的农民, 也因知识的贫乏, 生产技术落后无法实现, 有时会铤而走险, 违法经营。

(2) 普法教育的形式单一, 效果不明显,

目前, 乡村的法制宣传方式大多停留在散发资料, 张贴图片、现场咨询上。形式单一, 效果不明显。很难吸引农民的学法热情, 另外由于法制宣传的经费不足, 农民缺乏法律学习资料, 更缺乏生动活泼的普法形式, 离让农民真正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路程还很远。

二、做好农村普法教育的意义

1.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60%以上。如果不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 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村级组织既是普法的最基层单位, 又是国家政策、法律落实的最低关口, 也是检验上层建筑能否依法行政的检验点, 整体农村的法制水平, 关系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水平和进程。

2. 做好农村普法教育是发展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做好农村普法教育, 有利于保障农民和农村企业依法经营, 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维护农村市场的运行秩序, 确保农村市场的公正与安全, 提供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 促进物质文明健康发展。做好农村普法教育, 有利于通过法制手段解决农村的利益分配、财产和家庭婚姻矛盾纠纷, 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促进和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三、农村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主要围绕农村经济工作和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 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关于农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法规

如: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通过普法教育, 使农民朋友知道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懂得关于义务教育的含义, 避免学龄儿童失学。懂得收养法的有关规定, 避免买卖人口的事件发生。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 村民知道如何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 组建村民信任的委员会等。

2.. 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草原法, 渔业法等。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 农民可以知道农村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转包, 出租、转让、入股。学习《种子法》, 可以知道农作物种子, 是有严格要求的, 没有经营许可证而经营种子属于违法行为。购买种子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看证照, 看是否有营业执照和种子经营许可证。 (2) 识别包装, 合格的种子应该有正规的包装, 种子名称, 种类、生产厂家、地址、有效日期等。 (3) 保管好票证, 购买种子的有关发票、收据、包装物等都是重要证据, 一旦购买了假冒伪劣种子, 都可以此为证向有关部门要求鉴定, 进行索赔。这些法律都是对农民的财产所以权和生产经营权的有力保护。

3. 关于市场经济和司法救济方面的法律

如:合同法、公司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通过学习《合同法》农民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规范地签订合同, 约定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 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学习《产品质量法》, 可以使一些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能够中严格把关, 避免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学习《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等程序法, 使农民知道维权的程序和途径, 不至于花冤枉钱“找关系”“摆平事理”结果不仅矛盾解决不了, 反而还会违法甚至犯罪等。

四、创新农村普法教育形式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充分运用农村的各种宣传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 促进农民学法用法, 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经过几次农村普法实践活动总结出以下几种创新的普法教育形式。

1. 首先对乡镇干部、村干部普法

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比较高, 学习法律知识比较容易。而且他们是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直接参与者和管理者, 如果乡村干部法律水平提高, 便能以身作则, 依法处理乡村事务, 那么便可以带动、影响一个村或一个乡的农民学法、用法、依法办事, 达到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并且将乡村干部学法、用法, 依法办事的程度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 这样可以敦促乡村干部积极主动地学法用法。

2. 送法进村入户

首先司法部门组织有关的法律专家和普法教育工作者, 将与农民有关的, 常见的法律问题编成通俗易懂的“农村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或“遇到法律问题怎么办”等普法手册, 送到每一位农民手中, 并留有法律顾问的联系电话, 让农民遇到法律问题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或直接联系法律顾问进行咨询。这样既方便又有效地解决农民的法律问题。

3. 利用广播电视、进行法律知识宣讲

针对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农民, 通过广播, 讲解普法手册的有关法律知识, 或将普法手册制作成磁带、光碟, 送到农民手中, 让有条件的的农民自己播放学习法律知识。

4. 在乡镇、旗县的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安排普法知识

通过对中小学生的普法活动, 中小学生成为家家户户的普法宣传员。这样充分利用普法资源能更有效地达到普法的目的。

5. 其他形式多样的普法形式

例如专题讲座、家访、结合与法制相关的电影、电视节目, 进行法制文艺演出, 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法律咨询, 或是通过张贴宣传栏、绘制板报等宣传手段, 总之在农村基层中开展大规模的、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以达到普法教育、传播法律知识的目的。———————————

摘要:当前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农村普法教育, 可是效果不佳, 农村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给他们家庭或当地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认真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法治建设缺失所致。本文根据一起马铃薯种子案分析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 以及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创新的普法方式。

关键词:农村普法教育,意义,内容,创新方式

参考文献

农村普法调研报告 篇8

**** 县长(#年#月#日)

同志们: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和中卫市的有关要求,我县已经连续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全县普法体系日臻完善,全民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县域法治环境日趋优化,普法法治成果日益丰硕。从今年起到2014年,将实施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为此,县委、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的实施意见》,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今天,县委、政府又专门召开会议,全面总结我县“五五”普法工作,表彰“五五”普法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 “六五”普法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法,带头守法,巩固普法成果,续写普法新篇。稍后,建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作全县“五五”普法暨“六五”普法工作报告。

一、认真回顾,全面总结“五五”普法工作新成果

“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自治区相关厅局的帮助指导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帮促下,全县各乡镇、部门、单位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增强全县公民法制观念为先导,以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完成了“五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知识得到了广泛宣传普及,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法制化水平逐年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依法治县、服务中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各项法律法规广泛传播。开展法制宣传主题教育50 多期(次),突出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行业部门法规,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制观念,全社会学习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更加浓厚,全民法制意识日益提升。

二是宣传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广泛开展了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对象的“法律六进”活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水平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企业员工、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三是普法宣教载体日益丰富。着眼大普法格局,开展普法“近民”工程,各乡镇全部建立了法制辅导站,法律图书室、(柜)、法制宣传栏、法律橱窗、法制文化长廊等宣传教育阵地,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法制文艺等各种宣传媒体把普法教育融入到公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制教育。四是法制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送法工程,青少年与法同行、千名律师进万家企业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共举办各类报告会45场(次),法制文艺演出145场(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88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2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39万多人(次),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

五是依法治理机制日臻完善。县委、政府在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协同”领导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乡镇、部门、单位效能目标考核范围,把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县人大、政协实行法律和民主监督,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适时采用、推广先进经验做法,有力推动了“五五”普法工作的纵深开展。

六是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搭建依法治理有效平台,深入开展法治县和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期间,我县被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命名为首批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被中宣部、司法部命名为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鸣沙镇薛营村、余丁乡永兴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司法局、财政局等26个单位和王少庸、吴宏鑫等32人分别被区市授予“五五”普法先进集体、“依法治理示范单位”、“五五”普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法治工作者团结拼搏、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全县32万回汉各族群众,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普法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我县普法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五”普法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普法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在教育群众中服务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三是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四是必须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法治实践中不断推进普法、推进依法治理;五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制度和方式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六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些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要在“六五”普法中进一步继承、发扬和创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普法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依然面临新的矛盾和困难,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对我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社会协同配合开展宣传工作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强,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需要。三是部分群众法制观念仍旧淡薄,信“访”信“闹”不信“法”的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诉求更多的是依赖于信访途径,法治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体现。四是法治文化建设和公民的诚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协调、不相适应,尤其是法律法规应用还不够广泛精准。五是普法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农村普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普法效果不很明显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六五”普法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宣教并举,奋力开创“六五”普法工作新局面

今天会上,县委、政府印发的《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是指导全县“六五”普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今后五年我县普法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和手段与全社会学法用法需求相一致,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与全县经济社会法治水平相一致,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与人们群众对法治社会的期望相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普法内容落实,着力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一是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宁工作大局,深入推进宪法的宣传教育,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法律规定的学习宣传;二是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是围绕民风建设,深入推进维权、信访、调解、诉讼及诚实信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四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五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房屋拆迁、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处理、户籍管理、安全生产等事关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六是围绕反腐倡廉,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通过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主动学法、自觉守法、科学用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狠抓普法重点对象,着力提高普法宣传的普及性。一要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正确使用权力和权力监督约束意识,认真践行以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要加强公务员尤其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系统学习和掌握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的思想,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三要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四要广泛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五要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风建设,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使农民纵深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着力培养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狠抓依法治理工程,着力提高普法宣传的操作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精神,健全完善干部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听证、集体决定和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法治政府。大力推进法治县、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逐步在政府各部门单位中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措施的有效落实。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实践,继续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示范村”、“法治示范社区”、“法治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工作,提升依法治理质量,巩固依法治理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治、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

(四)狠抓活动载体创新,着力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性。一要突出节日宣传。要抓好“综合治理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重大任务、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二要突出集中宣传。要结合领导干部下访和“万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把群众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有机结合起来,把法治文化建设与转变民风民俗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繁荣局面。三要突出舆论宣传。构筑以案说法媒体平台,强化媒体舆论引导,在中宁电视台、阳光政务服务网等媒体开办法制讲坛、法律咨询、以案说法等法治栏目,创办以律师、法官、警官队伍为参与主体,以解剖重点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互动为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引导依法诉求、解答法律疑惑、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四要突出阵地宣传。建立覆盖农村(社区)、企业的法治长廓宣传窗口,突出对《宪法》、《物权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内容的民风民俗的宣传教育。加强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治园地的建设,建立穆斯林“说和室”等宗教场所和法制宣传平台,加强特殊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五)狠抓法治文化建设,着力提高普法影响的长远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宁,深入开展民风建设,积极搭建法治文化平台,以阵地拓展、作品创作、载体创新等法治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加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专业力量之间的内外联动,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宣传。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乡镇、社区、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建设为重点,大力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探索将法治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中宁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民风民俗等有机融合,扩大法治文化的辐射效应,形成法治文化建设合力,努力创造和凝聚富有中宁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三、加强领导,全力推促“六五”普法工作取得新实效

我县“六五”普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乡镇、部门、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真正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确保“六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确保组织落实到位。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检查,政府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党委宣传、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联系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力量,从设施上加强、财力上保证,使人员力量与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基本相适应,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觉接受指导和监督。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社会各类组织的作用,形成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要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投入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巩固和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新局面。

二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要认真总结经验,把历年普法工作的成功做法上升到理论经验,形成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推进普法工作。县委、县政府这次已明确了五个学法用法重点对象的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并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要研究制定法治乡镇创建标准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和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部门分工责任制和阶段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健全完善重点对象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探索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社会评估机制,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等,以强有力的制度措施,确保“六五”普法顺利推进。

三要进一步制定宣教计划,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乡镇、部门、各单位都要根据全县“六五”普法规划,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六五”普法规划,“五个”学法用法重点对象的牵头部门也要制定相应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根据规划制定计划和工作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实。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法制宣传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善于发现和培育各类先进典型,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要坚持求真务实,不做表面文章,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

上一篇:保育员大班工作总结下一篇: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毕业生求职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