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

2024-09-19

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精选5篇)

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 篇1

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 经济、社会、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从我的家乡一个小 地方就可以看出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的发展。关键词:改革开放 浙江义乌 发展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 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 文化技术知识”。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 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 转型也由此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 外贸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从最开始的摆地摊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城,规模 逐步扩大,经营小商品的人数不断增加,交易额也不断的扩大。现在,义乌 街头随处可见外地人的身影,外国人在义乌已经是屡见不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从大的方面来说,义乌地处浙中盆地,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 籍人口70万、外来人口103万。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发展大致经历了4 个阶段:兴商建县阶段(1982-1993年)。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 市场化为主要推力,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工业强市阶段(1 993-1998年)。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 化,逐步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城市化阶段(199 8-2003年)。实施城市化战略,工贸联动催生城市化进程,逐步形成 了现代化商贸名城。迈向国际化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市场规模扩 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 际性商贸城市。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崛起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1978-200 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加到410亿元,增长319倍,年 均增幅22%;财政收入由0.2亿元增加到58.88亿元,增长293.4 倍,年均增幅21.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0.3亿元增加到855.6 亿元,增长2851倍,年均增幅31.6%;三次产业结构由57.8 21.121.1演进至2.446.351.30居2006 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二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而且,还辐射带动了如东阳、浦江等多个县级市,为浙江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从简陋的马路市场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马路市场起 步,义乌市场先后5易其址、9次扩建,发展成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 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个,直接从业人员20余万人。经营国内外43个行业、1900个大类的40 多万种商品,日客流量20余万人。2007年市场总成交额460.82 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348.37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 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日用品商 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被誉为全球日用消费品价格的风 从基础薄弱的工业小县崛起为产业集群的工业强市。1978—2007年,工业企业由7497家增加到2.4万多家,工业产值由7.5亿元 增加到858亿元,增长113.4倍。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拥有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饰 品、袜业、拉链等占国内市场份额30%—65%,一批产品成为全国乃至 世界行业内的“单打冠军”。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9个,中国驰名商标37 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高新技术企业96家,研发中心101家,专利授 权数6604件。从人民生活这一细小的方面来说,30 年前的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这些家电用品对义乌人来说简直及时奢侈品。而现在,几乎家家户户 都有这些东西。这些看似奢侈的东西对现在来说已经是平常的基本日用品 了。不仅如此,小轿车对现在的义乌人来说也是一件平常的东西了。奥迪、宝马、奔驰这些稍微高档一点的汽车在义乌街头随处可见。连法拉利、劳斯 莱斯这些世界名牌也可以经常在义乌看到。在食品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逐 步深入,国外的食品也随着传到中国进来。而对义乌这个国际性的小商品集 散地来说更是平常了。人民的食物品种越来越多,饮食也越来越健康。在住 房方面,虽然还有人住在简陋的小房子里,但大多数人都住上了小楼房或者 小套房。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别墅区等也不断兴起。这些只是人民生活不断 变化的一小方面,更多的方面还没有在这里写出来。总之,改革开放为义乌 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巨大的契机。正是因为有了它义乌 才能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集散地,经济影响辐射全世界。上面指示我对我的家乡浙江义乌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得到的发展的一 点简说。不过,从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大的方面。以小见大来说,改革开放 同样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各方面都做出了 巨大贡献。改革开放的30 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 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 年到2006 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 内生产总值从3645 亿元增长至21,0871 亿元,增长近60 倍!中国的经济 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 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 30 年!自粉碎“四人帮”以 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 年香港回归,99 年澳门回归; 1998 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 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 情,2008 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汶川 级大地震;2009年使整个中国都恐慌的甲流,以及汶川地震后又一震惊全中国的玉树大地 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 30 年!1983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 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 27 万名;而到 2007 年,全国普通高 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 万,录取新生达567 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 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 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 年!从1979 年远程火 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 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 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 天科技强国!2008 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2010 年“嫦娥二号”也 发射 成功。改革开放的30 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 年!1984 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 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 佳绩;04 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 枚,位列金牌榜第2 位!08 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中国再创历史新高,金牌总数达到 51 枚,位列金牌榜第1 现在的中国还不能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但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中国现在的各种发展也都是不平衡的,东西 部、南北方的差距很大,贫富差距也很大。我想,再经过几十年,中国一定 能克服这些困难,取得良好的发展。参考文献:《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吴晓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民间记忆30 徐迅雷等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坐标―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 篇2

翻译, 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运动, 思想运动, 更是一种知识技能、一项职业选择, 而且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马祖毅2004:2-3)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 在中国翻译历史悠久, 翻译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出现了不少佳品。在我国, 翻译活动是从夏、商两代开始的。早期的翻译活动是没有文字记录的, 基本上是口译, 活动的目的性很强, 因而理论的高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追溯历史, 一共有四次大规模的翻译高潮, 在这些高潮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翻译家, 受历史条件限制, 当时没有总结出系统的、连贯的记录阐述他们的理论, 也没有构成统一体系, 但是这些翻译大家的理论都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 受到了一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风格特色十分鲜明。在后代人的不懈努力下, 这些理论不断地深化、发展, 实现了翻译风格突出、独具特色。因此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探究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轨迹, 就必须走进历史、总结经验。本文是从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对翻译理论的发展进行探讨。

2 四次翻译高潮的过程

2.1 第一次翻译高潮:从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开始于东汉末年, 在魏晋南北朝有了质的变化, 唐代时达到极盛, 北宋时期慢慢衰减, 元代以后趋于没落。翻译佛经的队伍, 是由两队人马组成。一队是从西方来中国传教的僧侣。据历史统计, 从东汉到南宋约三百年间, 来中国进行佛教传教活动的就有六十多人, 另一队是去西方求经的中国僧侣, 他们有的中途死亡, 有的定居国外不归, 真正回国进行翻译的人员只有四分之一。对于这种“留学活动”, 著名学者梁启超说, 第五、第七世纪最为盛行, 而第六世纪最为低迷, 其主要原因是第五、第七世纪中印度的佛教极为昌盛, 对中国僧侣吸引力颇大, 而起到关键作用的则是那时候的交通条件很便利。这一阶段佛经翻译的主要特点为:第一, 外籍僧人和华籍僧人的参与为主, 汉族知识分子为辅。在当时, 政府思想封闭, 不支持“崇洋”的佛经翻译, 所以众多的翻译活动是在民间资助下秘密进行的。第二, 大部分翻译是通过口授, 既由外僧背诵某篇佛经, 再有一人口译成汉语, 另一人或数人笔受, 记录成汉文, 在进行加工。第三, 就翻译方法而言, 由于当时处于佛经翻译初期, 译者对佛经态度虔诚, 不敢贸然违背 (马祖毅2004:77-81) ;另一方面是经验不足, 语言知识缺乏, 不太擅长忠于原文, 因此大多采用直译法。

在这一时期, 翻译家们都表达了自己对翻译的见解, 通过翻译实践得出翻译经验,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即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指导实践。而这一时期最具盛名的翻译家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师—玄奘 (又名三藏法师) 。玄奘在唐太宗的派遣下, 远赴印度取经,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17年后才返回祖国。在这段时间玄奘不仅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著作, 而且还把老子著作的部分片段译成梵文, 是第一个将汉语典籍介绍给国外的中国人。玄奘出道较晚, 经过不懈努力后来者居上, 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华夏翻译三大家。在翻译中, 玄奘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既须求真, 又须喻俗”。“求真”说明了玄奘在做翻译时追求真实, “喻俗”又体现了玄奘追求译文通俗易懂。他将“求真”、“喻俗”结合在一起, 对后世研究翻译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后人研究, 在翻译经书时玄奘还运用了代词还原法、补充法、省略法、译名假借法、变位法等翻译技巧。

2.2 第二次翻译高潮: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到了北宋, 我国的佛经翻译活动接近尾声, 紧接着的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以科技为主的翻译高潮。明清交替之际, 最后的一任传教士钱明德去世, 自此从利玛窦开始的中外交流结束, 历时近二百年。这辉煌的二百年见证了中国第二次翻译高潮, 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第一次高潮。在这一时期, 传教士的目的是传教, 文化交流是他们的一种手段, 虽然他们介绍的并非都是欧洲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但对于中国士大夫来说, 已然是新奇玩意, 所以他们也乐于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因此在徐光启等人倡导的“经世济民、科技救国”思想的影响下, 西方科技文献翻译成为了主流, 并且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例如设立接待外宾和配备翻译人员的机构—鸿胪寺、主客清吏司。

在这次翻译高潮中, 以徐光启、马建忠、严复为代表的士大夫表现突出。比如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科技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 这开创了传播西方先进科技的先河。徐光启还指出翻译西洋书籍必须循序渐进、不得急功近利。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翻译思想:“臣等愚心认为:欲求超胜, 必须会通;会通之前, 先须翻译” (徐光启2009:87-90) 。这就是告诉我们, 只有先翻译才能“会通”, 会通以后才能得出真谛, 才能战胜与超越。在翻译标准的规定上, 士大夫马建忠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了“善译”, 就是要求译者对原语言和译语言都要有深入研究, 不仅要考虑语音、语调, 还要模仿原文的文体变化以及内涵精髓。他提出:“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 深嗜笃好, 字栉句比, 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 同异之故。所有当相之实义, 委曲推究, 务审其声音之高下, 析其字句之繁简, 尽其文体之变态, 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 (马建忠1898:73) 。这段话提到了风格学、文体学、修辞学等领域, 对后世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在明清时期, 有位不得不提及的翻译大家, 那就是士大夫—严复。严复是我国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第一人, 在其著作《天演论》中, 他简明扼要地提出了闻名遐迩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在创作了著名的“三字”翻译理论后, 严复提出了独到的翻译理论见解以及翻译思想的论述, 这都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精华。严复于1895在天津《直报》上刊登了《论世变之亟》, 文中指出世人所注意的西方“汽机兵械之伦, 皆其形下之粗迹”, 即使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者, “亦其能事之见端, 而非命脉之所在” (严复1895:23) 。严复始终坚持其翻译观, 即翻译西方社会科学, 不是模仿其表面, 而是深入资本主义, 直探其“命脉之所在”。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明末、清初时就已经崭露头角, 这与那时翻译家们热情引荐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2.3 第三次翻译高潮: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

中英鸦片事起, 满清王朝的统治阶层分为主战和主和两个派别, 林则徐是对外抵抗派的首领, 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对待外国侵略问题上, 他主张严禁鸦片, 但不反对中外贸易往来。在广州禁烟期间, 他设立译馆, 编译过《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 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正是由这样的先驱引领着, 优秀译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领军人物当属林纾。林纾主张翻译时应该投入翻译者的主观情感, 并且最好做到与原作者身心合一,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 林的理论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对后人来说不太熟知。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而言, 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各种思想进行碰撞, 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译作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 为其后开展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 翻译理论也在这个时期有了质的提高。这一时期当属鲁迅先生贡献较大。鲁迅先生不仅仅提出了翻译的基本原则—“信”、“顺”, 还论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如:一, 翻译的目的与宗旨;二, “直译”与“硬译”;三, 有关翻译的言语、句法问题;四, 关于重译和复译;五, 翻译批评问题。鲁迅提出的翻译理论相当先进卓越, 几乎涉及了翻译问题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指导性意义。

“五四”运动后, 大批优秀的翻译家踊跃而出并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翻译理论, 如茅盾创造性地提出“神韵”, 郭沫若强调了翻译的“风韵译”和“气韵”, 林语堂的“忠实”, “通顺”, “美”, 他们都对翻译美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 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和傅雷的“神似”说都是对文学翻译提出的美好追求目标和最高美学理想。陈西滢则借鉴美术创作的实践和理论, 提出了翻译中的“形似、意似和神似”之说, 这在中国翻译史上非常具有独创性, 为中国译学理论的日益完善做了很好的铺垫。

2.4 第四次翻译高潮:改革开放至今的全面性的翻译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时期的翻译高潮, 是全球信息化的产物。信息爆炸, 知识爆炸, 同时也是翻译爆炸。在当今这个“地球村”, 如果离开翻译谈论知识科技, 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次的翻译高潮无论是在规模上、领域上, 还是在翻译水平和做出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无可比拟的 (马祖毅2004:198) 。

黄龙在《翻译学》系统地提出了唯物辩证观、知行统一观、三位一体观等翻译理论, 广泛运用相关学科的现代学理来研究相关理论, 开拓了新的视野, 发现了新的途径;关于翻译方法和文学翻译的风格, 许渊冲强调“要把忠实于原文放在第一位”, 还提出了"三美论" (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之中, 最重意美, 音美次之, 最后是形美, 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 所以神似胜于形似, 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 努力做到三美齐备;活跃在研究生教材编著的刘宓庆, 也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必须置于世界的大格局中求生存、谋发展, 同时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为建立一个这样的翻译理论体系, 他提出必须恪守以下几条原则作为自己的发展方略:第一, 注重中国译论的文化战略考量;第二, 强调“重描写、重意义、重功能”的基本理论取向;第三, 注重整体性整合研究。刘宓庆的研究为我国广大翻译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模式及方向。

3 翻译理论发展的体悟

从中国翻译史上的四次高潮可以得出, 无论是始于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活动, 还是清末的西学、小说翻译, 抑或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全方位翻译, 它们都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起到过不可取代的作用, 但是总览这些翻译活动, 使我们最受益匪浅的正是这些保存至今的翻译理论。处在不同时期的翻译家们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进行主动的选择、阐释、聚焦和构建, 形成了能够体现当时价值观的翻译理论, 值得我们后人效仿学习。

这些翻译理论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 在历史舞台上一直是星光熠熠, 光彩照人, 不得不说, 翻译家们的付出功不可没。在东汉至今的翻译史中, 这四次翻译高潮功不可没, 翻译高潮中创作出来许多著名的翻译理论, 这些翻译理论从最初的外籍僧人“口授”, 玄奘的“求真”和“喻俗”, 之后马建忠的“善译”, 和严复著名的“信、达、雅”以及鲁迅等人的“忠实、通顺、美”, 一直流传下来, 形成了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罗新璋把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流程归结为四个要点:“案本—求信—神似—化境”。从中可以得出, 我国翻译理论是从最初一丝不苟模仿原文句法的“质” (直译) 发展成在句法上有了自由风格的“信” (意译) , 最后在“信”的基础上, 演变成具有创造精神的“化”。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在吸收西方先进译论基础上不断深化, 并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

翻译理论之我见, 要想在世界翻译舞台上展现自我, 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当然, 各国的翻译理论风格各异, 都要植根于本国优秀的传统与文化, 中国的翻译理论自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否认历史, 也不可能抹掉历史走过的痕迹。对外开放的政策实施之后, 中西方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翻译起到的作用也更加明显。我们要以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为荣, 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创造性, 站在文化战略高度, 采用西方先进思想去弘扬发展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需要认识世界, 世界也需要了解蓬勃发展的中国。因此, 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工作, 提高整体翻译水平, 就必须以中国理论为主、中西结合, 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杜承南, 文军.中国当代翻译百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 篇3

电气1503 常方宇 15121392 引言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从“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高校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信心。

同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这又对中国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目标和成果

2002年2月,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其中电改的目标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200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逐步实现“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的电价改革目标,以及“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实施输配分开试点、全面推进电价改革”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2007年初下发的《“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指出,电力体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与加紧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一起被明确列在“十一五”前两年的改革日程中。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明确提出,2011年要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显示输配电价核定有望成为电价改革突破口。2011年9月,随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在北京挂牌成立,这两家以项目总承包、工程管理、设计、施工、修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历时多年、备受社会关注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13年,新一轮电改再次提上日程,该轮电改的主要目标是以直购电试点先行,逐步进行电价市场化改革,实现电力调度、交易、结算的独立运行。2015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以及对节能环保的要求,电力改革将迎来新的方向,主要表现在能源替代和电网理念变革两个方面。

可以看到,近十几年来,国家十分注重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多次发布改革方案指导电力改革方向,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时至今日,发电和售电仍未实行分离,输配环节还是在几大电网手中,只实现了厂网分开的目标,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市场标准看高校体制改革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

高校体制改革将揭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新篇章。以北京高校为例,北京众多

[2]高校将试点取消编制管理,以期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高等教育人力资源,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形成更加灵活的高校管理机制,打破垄断壁垒,促进高校人才流动。有利于打破高校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明显的未来,很多国际一流人才也可以到我国的高校任教。拿北京交通大学新成立的汉能新能源学院来说,在新的改革政策下,学校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引进海外高层次外国专家团队,打造国际化示范学院,探索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总的来说,高校体制改革就是通过取消编制管理等措施,实现对高校的“简政放权”,使高校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人力资源,给予高校更多的预算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使财政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于推动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独有偶,以市场标准来说,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也是从放开国家对电力定价的角度出发,电网只保留输配权,实现电价的市场化,使电能真正体现出其商品的特性。目前,中国电力改革大体方向就是建立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绕过电网自主交易,并拥有自主选择权。核心是电价的市场化,其最终目的都是打破电网公司在电力交易中对发电公司的单一买家地位和对电力用户的单一卖家地位,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逐步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价格机制。

一旦国家放开售电价格交易,电网只保留输配权,发电方和用电方直接交易的话,那意味着电价完全市场化,将会改变多年来的电力由国家定价的局面,解决目前我国电力面临的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电力完全市场化交易后,发电企业只要成本能够覆盖,那么电价下调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未来购电价格将会有下调空间。

总结

中国的电力行业经过了漫长的改革过程,然而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电力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直到2011年才基本实现了主辅分离改革,其他措施仍迟迟没有推进。时至今日,新一轮改革开始启动,在国家即将放开电力定价的大背景下,电价能否实现完全市场化,打破电网公司买电售电的垄断地位,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的价格机制,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 篇4

“1979年,那是一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转眼间时间的车轮已转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作为一名80后,我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电视机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电脑、ipad也早已习以为常,而对于童年时代的我来说,经历了煤油灯那昏暗、恍惚的时代,能在白炽灯下看书已是一种幸福的事了;能坐在黑白电视机旁看《西游记》更是一种奢侈。

孩提时,夏天没有电风扇,一到傍晚我和姐姐把凉床、椅子搬到院子里乘凉。爸爸妈妈忙了一天的农活,这时也闲下来,用小小的蒲扇来回摆动,帮我们驱赶暑热和蚊虫,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经常满胳膊、大腿蚊虫叮咬的红包。冬天寒冷,我裹的跟球似得,还是满手冻疮。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村里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夏有电风扇、空调;冬有空调、取暖器,人们再也不用害怕严寒和酷暑了。

话说“富不富,要看路”,我们小时候的交通工具基本是腿,孩子们最怕的是雨雪天气,每逢下雨雪本就凹凸不平的小路更加的泥泞难走。再看看现在,水泥马路就像蜘蛛网似得纵横交错在乡间,铺到家家户户的门口。家家都有电瓶车、摩托车,小汽车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人们在空闲时还能坐上动车,全国各地的旅游,生活好不惬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四十年风雨征程,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新时代的“四大发明”: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网购,都为我们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广提供了支持,家乡的人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心仪的物品,再也不需要为了买一台电视而花一天的时间到市里去了。大家都笑称:“在互联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

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教育。记得我们小时候,村里人很穷,上不起学,有很多孩子上了一两年后就辍学在家干活。学校里也只有一些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陈旧的木桌,每天上学我们自己从家带凳子去学校,放学再带回家,害怕被别人拿了去。冬天,窗户漏风,我们就用废纸和破布堵住洞口。谁能想到,改革开放到今天,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开开心心的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班班通、多媒体教室让一幅幅活的画面展示在孩子面前;塑胶跑道、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让每个热爱学习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

正如总书记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经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对于未来,我们也将会抱着“初心不改,未来可期”的信念,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将改革进行到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整个中华凝聚起来的力量,一定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我们一定会走的更高更远

从四大名著看中国 篇5

分享: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更多 复制 0返回[锐思评论]关闭窗口 | 隐藏边栏

15858707 铁皮狐狸 [角落] [飞语] 发表于:13-02-24 18:07 [只看该作者] 从四大名著看中国之走投无路

看四大名著,不能只看到其中神魔乱舞的有趣,英雄好汉惩恶扬善的痛快淋漓,帝王将相纵横捭阖的权谋秘计,才子佳人荡人心魄的情孽缠绵。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面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孙悟空大闹天宫,很是让一潭死水的天宫闹腾了一阵子。他提出的革命理论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一革命理论,与历来农民起义提出的号召如出一辙。陈胜吴广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就是孙大圣的轮流坐庄的理论么?大概孙大圣看到玉帝的排场,心向往之,豪言壮语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或者吃天鹅肉的心理作祟:“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率领他的猴子猴孙,攻占天庭,把天庭改朝换代成猢狲王朝,这就是孙悟空的革命理想。坐天下的是王,抢天下的是贼;在天庭里,坐天下的是神仙,抢天下的是妖孽,人间天上,奉行同一道德规条。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斗不过妖猴,于是借师助剿,请来如来佛,妖猴斗不过佛祖,于是猴子被洗脑,跟随唐僧,充当了镇压各路反叛势力的急先锋,一路降妖除怪,最后官封斗战胜佛。从现有体制的反叛者到忠实维护者,进而变成现有体制的受益者,孙悟空用了五百多年。天庭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最后双方妥协,互相利用。孙悟空在当初跟他一样身份的妖魔前可以堂而皇之地自称仙佛,口含天宪,大展神威,实现终极自我价值。天庭也可以利用他充当打手,扫荡其他对现有体制构成挑战的各路反叛势力。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怎么都比不上他这第七十三变实在,能得更多实惠。

历代农民起义领袖的嘴脸,在这里被照妖镜照得毫发无隐。斗得过现有体制,就把玉帝的张姓朝廷改姓孙,斗不过就投降,自己的反叛实力就是跟朝廷谈判的本钱,兄弟队伍的头颅就是投名状,几番含娇弄态之后,即漂白了自己的出身。唐末朱全忠玩的是这一套,《水浒》里宋江玩的也是这一套。农民起义救中国?痴人说梦而已。

《水浒》里的宋江,玩的也是这一套,不过一在天上,一在地下。世人都怪宋江,怪他不该投降,他不投降又能怎样呢?梁山事业,实在无路可走。梁山政权,只不过是东京赵家朝廷的山寨版。想当年,赵匡胤在位时,也跟他们的宋大哥一样英明,一样讲义气,一样替天行道,到如今子孙不肖,宋徽宗赵佶昏庸无比,贪官墨吏扰乱天下,假设梁山事业百年长青,谁能保证宋江的子孙比赵佶一定强,好汉们的后代一定比高俅雄起?投降了倒好,中国历史省去了一个不必要的循环节。

好汉们的理想不过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贪官们的理想不过是大肆捞权大把捞钱多睡女人,后者是前者的衍生品,他们只相隔一张纸的距离。梁山与祝家庄,一个由好地主领导,一个由坏地主领导,好地主与坏地主的距离,也不过一张纸而已。

梁山道路,走下去将无路可走。只可怜了那鲁莽得天真可爱的李逵,为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永续飘扬,拎着一对大斧排头价砍来砍去,不知他端的要砍谁?

梁山道路,最终无路可走。

《三国演义》宣扬的是圣主贤相救国论,翻译成无产阶级口吻,就是只有刘备诸葛亮才能救中国。可惜枭雄斗不过奸雄,贤相斗不过奸相,仁义斗不过厚黑,刘姓天下无可奈何花落去,圣主贤相的理想一江春水向东流。仁义事业实在让人悲催,刘备诸葛亮只给后人留下一个欲哭无泪的背影。最终一统天下的司马氏,一点仁义的影子都找不到。

刘备诸葛亮事业的流产,意味着圣贤救国论的破产。

把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分为两拨,《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超世独立,一个人站一边,其他所有人站另一边。中国历史上所有读书人的脑袋凑在一起也比不过他思想的深刻。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告诉我们,封建社会已是穷途末路。身处康乾盛世而能认识到这一点的,绝无仅有。比他稍前的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痛心于明朝的灭亡,沉痛反思的结果无非是皇帝太昏庸,大臣太贪婪顾私利,不去从根本上否定制度,没有从我们固有文化中查找致命之处,反而抱残守缺,对传统儒家沾沾自喜,以为明的灭亡,不是儒家文化的失败,而是不能遵守儒家戒律的结果。

就像《旧约圣经》里的犹太人,每受一次打击,每遭一次失败,都认为是对上帝笃信不坚的后果,是上帝因为他们在异教间摇摆不定而降罚,因而每一次反思的结果都是更加信仰上帝。鸦片战争后很长一段时间,先进的中国人反思落后挨打原因,还认为我们只是技不如人,而不是体制不如人,文化已落后。曹雪芹超越了他以前和以后所有的旧式知识分子精英。

他通过贾宝玉的口告诉我们,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文化已是走投无路。贾府里面的男人,从上到下全都灵魂烂透了,封建社会的大厦靠这些人支撑,倾倒是必然的事。不仅如此,贾宝玉还以戏谑的口吻否定了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教条,所谓的“文死谏武死战”。这一条认识是从根基上否定了我们引以为豪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最崇高的东西都被他看穿看透了,他还能跟周围的男人沆瀣一气么?他还能从父命读八股考科举光耀门庭为这一腐烂的家族提供继续腐烂下去的养分么?

所以贾宝玉清醒坚决地拒绝了合作,不愿为这个注定要烂掉的社会陪葬。可惜宝玉的心思书中无人理解,就连他深爱的林妹妹也半点不知,他只能“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了。他的愁恨,他的傻与狂,是出于绝望,他找不到新的道路。《红楼梦》所深刻揭示的,不是曹雪芹所处的朝代已濒临绝境,此时是大清盛世,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无限风光的时代,他揭示给我们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的走投无路。林妹妹的葬花词,在贾宝玉听来,在后世的我们听来,是唱给所有中国人的一首挽歌。

《西游记》《水浒传》告诉我们,农民起义,革命造反不能救中国;《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伟大领袖不能救中国;《红楼梦》告诉我们,我们真的已走投无路。

上一篇:16夏语文教研组总结下一篇:国家食药监局颁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