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10-12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10篇)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高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生字词默写。

奔赴 检查 捕捉 心驰神往

特别 联络 加速 训练有素

2.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以飞向月球作为题目。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这一重要部分.

二、学习第一部分(飞向月球)。

1.读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轻声读1至4小节,把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出来,并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地面中心联络……”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B:“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朗读

C:“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了宇航员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

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表示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顺序。

引导练习,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可以仿造书上用上一些比喻句。(作业)

3、朗读体会

这些失重的现象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有着艰巨的工作任务飞向月球,这种现象给他们带来看来许多不便,所以说宇航员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板书)

找出宇航员工作情况的词语,段落朗读。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等等)

4.朗读第四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化宇航技术的先进。

5.小结

三、学习第二部分(5、6)

1.学习第五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心驰神往”说明人类想登上月球的愿望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说明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2.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

(2)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月球上广袤……”

“随太阳光角度……”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模样。”

指导朗读:“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心情的喜悦)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

2.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叙述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了我们开发月球的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宇宙,开发宇宙,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作业

1.练习与测试

2.关联词语造句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刘玉华

教学

目标 知 识 引导学生通过《书愤》明确律诗的基本知识。

能 力 使学生能够对诗歌进行,并且能够通过文字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态度情感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重 点 分析陆游渴望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的忠愤之情。

难 点 陆游的爱国情缘何如此深厚?

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用具 教科书 备课本

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入

二. 授课

三.总结

复习引入

另一类题材的作品则是以爱国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教师读课文

公元12年底85岁的诗人临终前所作。

把关于作者生平的资料明确给学生。

解题

概括文意

进行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写作特点:

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

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北望中原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

例如,颔联对仗工整,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征战场面,从而赞美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是对“气如山”这种豪情具体形象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作者战斗的热情。此联表面写宏大的场面,实际歌颂英勇的战士,表面写战争,实际抒发感情。

通过对陆游诗歌的分析我们看打了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今天在两会刚刚召开过胡锦涛提到对于祖国的情感该是怎样的呢?

一、背诵(出示幻灯片)

1词:《钗头凤》( 陆游、唐琬)

2诗:《沈园二首》(《登禹寄寺望沈园》)

二、另一类题材的作品则是以爱国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初中曾经学过的一首诗《示儿》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对这首诗的情感作简要地阐述。

思考:从文字上看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提示:身体状况),就“家祭毋忘告乃翁”中“家祭”一点你想到了什么?

三、简单了解陆游的生平。(幻灯片)

初步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感。

四、《书愤》的创作背景状况。(幻灯片)

五、分析鉴赏诗歌:

1、生读诗歌并思考:

(1)你怎样破题?

(2)由标题所体现的情感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如何通过诗句来加以表现,请你分析。(在这个地方不用回答,要求结合下面的分析来理解这个问题)

回答1、书:书写 愤:愤怒

思考:请分别概括诗歌中四联的意思。

首联:早年年轻单纯,豪气如山。

颔联:壮年时候所向往和参与的斗争,表明渴望北伐恢复中原,而今依旧向往这种生活。

颈联:主要表现作者的落寞,悲伤愤慨之情。

尾联:表明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况。

思考:作者的的愤慨情感是从诗歌上反映出来的,请你对诗歌进行鉴赏。

(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

你最喜欢那句诗?请你进行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里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做链接对具体的词语或者是句子进行赏析)

让学生对整首诗歌进行赏析

回答:陆游在书愤一诗中所表现的根源是什么?

拓展:陆游的其它反映同题材的诗歌

(《金错刀行》

他的抗金报国之志的词,更是激情洋溢,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拓展二同时代其它著名的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

文天祥和岳飞

最后让学生齐声朗诵《书愤》

出示幻灯片

爱情悲剧的根源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批判。

通过不同类别的作品全面把握陆游其人。

临终不忘忧国可见陆游血脉中的爱国情。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第4――6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句子的仿写和顿号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以及顿号的准确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快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4题

(1) 出示例句,知道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这样东西。

(2) 学生补充句子的内容。

(3) 交流

2、学习第5 题

(1) 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

(2) 小结:前半句表示一件事,后半句表示这件事带来的结果,中间用“这样”来连接,

(3) 说说议以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3、学习弟弟 6题

(1) 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纠错。

(3) 范读,思考:快板中提到了哪几个标点?用-------画出。

(4) 填空

逗号表示( )

句号表示( )

问号表示( )

叹号表示( )

顿号表示( )

(5) 表演小快板。

4、学习第7题

(1) 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 说说句子中的标点应该怎么加

(3) 学生独立尝试做题

(4) 点名朗读,并说说所加的标点

(5) 补充练习

a小猴 小兔 小熊和小猫来报名了

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c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最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 故宫博物馆 颐和园 天坛 中山公园 北海和景山公园

板书设计:习题内容

教学反思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 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三、学习准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背诵课文。

四、学习过程

(一) 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 指名朗读课文

(三) 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 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 .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 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 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 指导背诵

1、 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光山县白雀中心学校 文建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以创新教学为理念,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边读边积累、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能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练习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重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教师:头饰、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学生:收集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

爬墙上壁是英雄,身体扁平善捉虫,尾巴断了能再生,中医称它是“守宫”。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如果学生说出谜底,便接着问其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说出,教师则可加以引导)生跟着老师书空,齐读课题。引导生质疑,你有哪些问题想问?(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指导说话,梳理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署上学生的姓名,以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估计学生的问题主要有: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向谁 借尾巴?小壁虎怎样借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等等。

3、观察课件演示,说说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结合学生的回答,通过课件演示理解“挣”、“逃走”、“难看”,实物展示理解“墙角”。)

二、学习课文第3至第5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大声朗读、可默读、可自读、可讨论)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作不同的记号,如向谁 借“ ”,怎样借“--”,结果 怎样“ ”,也可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生说,教师相机指导)

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样知道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认识礼貌用语,体会问句的语气,指导朗读。联系实际,“你从别人借过东西吗?怎么借的?”进行礼貌教育。

又如:

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估计生会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拔水呢。”

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生答(教师展示课件,帮助生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鼓励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认识,说明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原因)

(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帮助生理解词语,如观看小鱼的动作,理解“摇”,“游来游去”;通过用手做拔水的动作来理解“拨”等。)

3、指导朗读

(1)播放没有录音的课件,请学生给动画配音。

(2)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生分角色读,组织全班评议(引导生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予以提示。)

(4)指名给动画配音。

4、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 借?怎样借?借到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

(1)知识铺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2)学生自由编。

(3)在小组里说、评、议。

(4)指名说,全班评议。

(5)演一演。

三、学习第6、第7自然段。

1、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样呢?为什么?

2、指导朗读。

(1)小壁虎这时心里可高兴 了,它说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全班评议。男女生比赛读。

(3)课件录音朗读。

(4)全班齐读。

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 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1)熟悉角色,练习读,加上动作、神态。

(2)小组排练。

3、指名小组佩戴头饰上台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续编故事。(学生可自由选择)

(1)小壁虎看见自己长了一条新尾巴,多么开心啊!它会告诉谁 ?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呢?

(2)假如有一天小花猫去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会怎么说?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图 拨水

老牛 图 用尾巴 赶蝇子

燕子 图 掌握方向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想站起来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

2、下面俞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俞老师读作者的话。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读小鸟说的话?请站起来(估计比较多)。俞老师读青蛙说的话,坐着的同学读作者的话。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俞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四、再次认识青蛙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甚至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板书:可怜)俞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交流,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

参考:

(1)青蛙并没有说错,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没有说谎,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

(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

(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

(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第18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睡觉的知识。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动物小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教学准备:

1、学生事前观察一种动物吃食时的样子。

2、搜集有关动物睡觉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堂完成)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

1、小明的爸爸在动物园做研究工作,我们非常有幸地和他在一起在晚上去了一趟动物园,看到了许多动物呼呼入睡的样子。

2、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吗?

二、讲授新知识

1、白天,动物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憨态可掬,夜幕降临,动物们都开始了休息,他们睡着后有是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你轻轻地阅读课文的一至五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请各位同学按独立学习要求认真自学。

独立学习:

找--自读课文,找出各种动物睡觉的特点,用铅笔标出;

问--质疑问难,有疑而问,针对有价值的内容,无疑设问;

赏--佳句佳段朗读欣赏,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理解重点词句;

练--模仿课文的写法,试着介绍一种动物吃食时的样子。

【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得的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作业时间。学生读懂的,不讲;学生似懂非懂地,教师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他们试着讲;学生不懂的,教师精要地讲。对学生的自学教师要深入其中,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发现共同问题,解决个别问题。】

2、看来每位同学都有了收获,现在请你们前后四人组成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老师为你们的小组学习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请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出示自学要求,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学习:

1、紧扣独立学习的目标分别进行讨论交流;

2、认真听取每个同伴的学习结果;

3、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同伴的学习结果做修正或补充;

4、共同帮助学有所难得同伴;

5、提出小组中不会解决的问题,准备向其他小组或老师咨询。

6、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准备用自己的话描述长颈鹿睡觉的样子。

7、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段练习朗读准备表演。(可以选择个人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

【小组学习的时间要充裕,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小组学习中可解决许多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学有所得】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阅读,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狗:突出它的警觉,尽职。

读时速度要快些、轻些,突出狗的警觉。

长颈鹿:个太高。

大猩猩:象人

大象: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有关动物睡觉的疑问让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相互解决)

【看似平淡的语文教材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但课外的延伸可以拉得很远,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哪位同学描述一下长颈鹿睡觉的样子?(请2--3位学生描述)

刚才同学们用到了“转、绕、摆、放、趴、搁”等表示动作的词,请你们比较一下,“绕”和“转”谁更准确?

出示: 长颈鹿把脖子转过去。

长颈鹿的脖子绕了个弯。

4、看了这么多动物睡觉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小明呢?指名读第六段

“学问”可以换成什么词,意思不变?

指导朗读(由衷的感叹)

5、小结:

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得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多看,多想,多问。

三、练习片段叙述

1、同学回去都寻找、观察了一种动物吃食的情况,它们吃些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兴趣呢?

2、你们先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推荐一名最棒的上来向大家介绍。

3、指名上来练说,师生评议(语句连贯,内容引人)

18.动物园的晚上

狗: 趴着 贴 一下子跳起来

长颈鹿: 趴 绕 搁 闭

蝙蝠: 倒挂, 钩住

动物睡觉 大猩猩: 侧着 枕 像人 有学问

非洲象 钻

大象: 亚洲象 躺

总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思考与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示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教师选择连堂的语文课把课文一次上完,一气呵成,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己探索时间,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合作完成学习目标,使学有所难的学生有所学,学有所展的学生有所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作者邮箱: yinmin424@126.com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

一、激情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非常可怜。我很同情她。

生:我很舍不得她。

师:小女孩的遭遇这么不幸,可作者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出示课件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生:齐读。

师: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是什么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小女孩走入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去感受她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朗读学习

(一)教师指导理解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师:请大家快速地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1自然段,看文中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板书课题: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出示课件2:(想一想)

师: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

生:五次。

师:你怎么知道?能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吗?

生:第一次、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第二次、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第三次、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第四次、她在墙上擦着了一根火柴;第五次、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师:第一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眼前出现了什么幻想?说明现实生活怎样?他渴望得到什么? (板书:幻想、渴望、现实)

☆出示课件3:第一次擦火柴的朗读

生:观看。

师:用“﹋”标出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

师: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

生:大火炉。(板书:火炉)

师:小女孩这一次的幻想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1、高兴,2、温暖,3、幸福,4、欢乐(板书:温暖)

师:读这段文字应该读出小女孩内心的惊喜。

☆出示课件4: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呢?

生:1、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2、因为她太冷了(板书:寒冷)

师:画出这段话中感受深的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找并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生:1、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太冷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终于抽出一根擦燃了。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是经过了一翻思想斗争的,迫不得以才抽出第一根火柴。

师:小女孩在幻想中得到了温暖,而现实是怎么样呢?用“--”标出文中原句

生:“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幻景消失后,要读出小女孩的遗憾和你对她的同情。

师;是啊!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句子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出示课件5:

a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同情)

b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犹豫)

c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惊喜)

d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满足)

e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失望)

师:我们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用了什么方法?

生:听、看、读

师: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指导你们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

生:1、默读,了解内容。

2、轻读,体会含义。

3、朗读,表达感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女孩2--5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6--11自然段,想想小女孩2--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说明现实生活怎样?渴望得到什么?并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这些内容,把手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6: 学习方法

师: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下面的录象能帮助你们解答一此问题。请同学们用心听认真看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填好手中的表格。

☆出示课件7、8、9:小女孩子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擦燃火柴的朗读。

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

师:哪位同学说说说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她感受到什么样的幸福?

生:1、……;2、……

师:

☆出示课件10: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生:读

师:这段话中有一句“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板书:烤鹅)

同学们想一想“妙“在哪里?

生:小女孩实在太饿,马上就可以吃。(板书:饥饿)

师:火柴灭了以后呢?

生: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你们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什么?

生谈: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师:虽然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住内心对幸福快乐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师:在小女孩第三次擦火柴中,她的幻想是什么?哪位同学说说?

生:说。(板书:圣诞树 欢乐)

☆出示课件11并齐读: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枝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师:在小女孩的第四次幻想中,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焰中看见奶奶?

生:1、因为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板书: 奶奶、爱抚、孤苦)

2、因为第四次擦火柴是在小女孩最虚弱的时候,她必然想起唯一能带给她温和,慈爱的奶奶.

师:想象一下,当她看到奶奶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喜悦。

生:非常激动。

生:会很兴奋。

师:那我们就尝试着用喜悦、激动和兴奋的语气齐读下面这段话:

☆出示课件12:(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那么读下面这段话该用什么样的的语气?

☆出示课件13: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生:1、急切地;2、祈求地,3、迫不及待地

师:(读出撕心裂肺地叫和小女孩的极端恐惧、极端激动的心情。)

师:哪一位同学能读出这样的语气。

生:指名读。齐读。

师:范读。

师:小女孩急切地想留住奶奶,她不再是一根一根的擦,而是擦着了--(生接下句)

生:一大把火柴。

师:当这一大把火柴擦燃了,小女孩又幻想到了什么?边听录音边看投影

(三)分析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并总结五次擦燃火柴

☆ 出示课件14: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朗读。

师:小女孩子第五次擦燃火柴后的幻想是什么?

生:说。

☆师出示课件15。

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板书:飞走)

师:句中的光明和快乐指什么?

生:1、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的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光明”实际上是黑暗,“快乐”实际上是痛苦。)

师:好,我们一起学习了小女孩子五次擦燃火柴,现在说共同来交流一下表格的内容。

☆出示课件16:表格

生:动笔填写

生说师一一出示答案。

师:同学们,小女孩真的同她的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吗?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最后后两年自然段,说说你认为小女孩的命运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读

师:小女孩真的同她的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吗

生:没有。……

师:在那黑暗的社会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生:没有。

师:小女孩的命运到底如何?

生:第二天她却死在了墙角。

(四)师生共同探讨结尾和中心

☆ 出示课件17:悲惨的命运

师:请同学们把这段话齐读一遍,要边读边用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

☆ 出示课件18: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冻死了。

师:作者为什么写小女孩死去时神态?

生: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

生: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这种对比效果,更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师:说得真好。

师:小女孩的遭遇这么不幸,作者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你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课件19: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同学们怎么理解?

生:A:小女孩活着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解脱。

B:小女孩只有离开了世界,才能不痛苦

C、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 (板书:幸福)

师:作者这样结尾的好处在哪里?

生: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不满。

师:师:说得太好了!这样的结尾真是独具匠心。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以喜写悲悲更悲”的写法更能激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师:这篇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时候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做一道填空题

☆出示课件20:

这篇童话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表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生:做

生:说

三.拓展延伸

师: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同学们,想一想,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是谁造成的?

生: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

师:激情总结:小女孩悲惨的离开了人世,她是生活在贫富悬殊的资本主义社会,死在喜气洋洋的新年之夜,是这个不公平的社会扼杀了她幼小的生命。而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

生:社会主义社会。

师:你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生:1、幸福的;2、美好的

师:我们淋浴着党的阳光,生活在幸福之中,该怎么做才不辜负这金色的童年呢?

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祖国做贡献吧。

师:说得好!

☆出示课件21

那么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下课后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去写一写,明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附:板书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 渴望 现实

火炉 (温暖) 寒冷

烤鹅 (食物) 饥饿

圣诞树 (欢乐) 痛苦

奶奶 (爱抚) 孤苦

飞走 (幸福) 死去

作者邮箱: pc-xuemei@163.com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后两组的八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分清字形,了解字义。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认一认5中的前两组八个汉字,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读的字音准。

2、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剩下的两组八个汉字,咱们来比赛看谁学得认真、字认得准,好不好?

4、这节课,我们要学哪些字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54页。

二、观察图画,凭借汉语拼音,让学生试读

1、请小朋友看图或拼拼音读一读这8个汉字,看谁读得字音准。

2、指名读,其余学生认真听,他读的音准不准。

3、学生自由读。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理解字义

1、羽 出示羽毛图

提问:谁知道图上画了什么?哪些动物身上有羽毛?

齐读“羽”

2、角 出示“角”图

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动物头上长角吗?

齐读“角”

3、齿 出示“齿”图

提问:小朋友,图上画了一只什么动物?大象的什么最长?

师述:“牙”就是“齿”,“齿”就是“牙”。你有没有齿?在哪儿?用手指一指。

齐读“齿”

4、革 出示皮包图

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这包是用什么做的吗?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革做的?

▲教师小结:“羽、角、齿、革”都是小动物身上的一部分。你喜欢小动物吗?大家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咱们可一定要爱护这些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哟!

过渡:看完了动物,我们再来看好吃的。

5、瓜 出示“瓜”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你吃过瓜吗?吃过什么瓜?

齐读“瓜”

6、果 出示“果”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桃子、苹果、草莓是水果,你吃过哪些水果?

齐读“果”

7、麦 出示“麦子”图

提问:图上是什么?见过麦子吗?麦子可以磨成面粉,做成好多好多了吃的食品,你吃过哪些用面粉做成的食品?

齐读“麦”

8、豆 出示“豆”图

提问:图上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豆类?你吃过哪些豆制品?

齐读“豆”

▲教师小结:“瓜、果、麦、豆”是农作物的一部分,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才种出来的。正如一首诗所讲:(引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的事物可以用汉字来表示,生活中有许多学问,以后你们要做个有心的孩子,注意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四、做找朋友游戏。

学了这么久了,小朋友该累了,下面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学生边唱《找朋友》歌,边去找自己的好朋友。

五、读准字音

1、羽 ⑴出示字卡“羽”

⑵带拼音领读、练读、指名读(去拼音读)、齐读

其余字教法同上

2、齐读这8个字。

3、同位互读。

一学生拿字卡,另一学生认读,读完摆好,再指读,

收字卡:一学生收,另一学生读。

4、摘苹果游戏

请学生到黑板上摘苹果,摘到后领读两遍苹果上的字。

六、诵读指导

1、这8个字大家都认识了,你想不想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节奏。

3、教师领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指名读

6、把认一认5中的字连起来读一读。

七、复习巩固

1、咱们一共学了五个认一认,八十个汉字,请打开课本到第137页,读一读这八十个字。

2、教师范读认一认1,学生认真听节奏。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作者邮箱: wangjing5085719@yahoo.com.cn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22 月 球 之 谜

[教学目标]

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悬挂、奥秘”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 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 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月球课件

2、月球资料库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师: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瞧--课件出示月亮清幽皎洁图。

2、师: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向往和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写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或句子?

3、学生说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或句子。

4、师: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能干,能背出这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和句子。月亮离我们那么遥远,可又和我们的生活这么密切联系,它藏着多少秘密呀!多年来,人们都想把月球探悉清楚,可它总又给我们带来新的秘密!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

生:(齐读课题)“月球之谜”!

师:今天我们也实施登月计划,去探索月球,愿意吗?

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1、师:昨天晚上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家读课文,并且要求同学们读课文时做到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2、学生齐读课文

3、师:老师仔细听了同学们读课文,觉得读的不错,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看来大家登月的第一步走得不错。但还有一些小障碍妨碍了我们对月球的探索---大家对文中的词语都了解了吗?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小组里交流你弄不明白的词语,小组里能帮助理解的就在小组里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将不明白的词语写在纸条上,等会我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小组内交流

5、学生提交纸条

6、同学们不理解的词语有:

师归纳板书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皎洁、遐想、荒漠、奥秘、悬挂、环行山、费解)

7、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联系你刚才看的图或你课外了解的知识,想一想这些词什么意思?

8、学生再读课文

9、这些词中,哪个是你弄明白的?你能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吗?

10、学生讲解词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用哪些方法明白这些词语的。

11、师:这些小老师真了不起,用了联系上下文、字理解词等方法自己弄明白不理解的词。其他同学今后也可以学习他们的办法自己去理解词语。把你们学会的词语大声读一遍吧。

三、想象结合,理解课文

1、再次出示课件“明月图”

2、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人们会产生哪些美好的遐想?

3、学生想象汇报。

4、师:是呀,美丽的月亮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遐想,你能边想象边美美地读这一句吗?(学生练习读,齐读)

5、因为月球的神秘,所以引起了人们的遐想。读读课文,找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月球之谜?

6、学生回答,出示问句。

7、读问句

8、除了课文中提到的6个月球之谜,月球还有未解之谜吗?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学生找出省略号,体会月球之谜还有许多许多)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问题,你对月球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9、同学们提的问题真有趣,也真会提问题。有的问题课文里已经给我们揭开了谜底,有的没有,接下来就带着你感兴趣的问题再读课文,到电脑资料库中或老师推荐的网站中看看,你能找到哪些问题的谜底,不能找到的你能不能和小伙伴进行大胆的猜想。(小组合作完成)

10、你刚才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看书找资料的?现在有了什么收获?我想先听听看哪一组小朋友是从课文中揭开谜底的。

11、是呀,月球上的景象多么奇异,让我们再来读第二段,感受月球上神秘奇异的景象。(齐读第二段)

12、哪位小科学家对哪个问题你还有自己大胆的猜想,说给大家听听。(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如:你的设想真有意思,说不定谜底就真的是你想的那样,你的想法很特别,将来你去研究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大的发现哟……)

13、刚才同学们对月球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这一轮明月,从古代到现代,我想甚至到将来,人们还会对月球产生新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对月亮的喜爱再来读第一句。

四、学习写法

1、月球的神秘令人向往,而《月球之迷》这篇课文也有许多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老师为大家归纳的几种好写法,你能找到他们分别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句段中吗?

2、出示

这样写真好…… 在课文中的哪儿

大量运用问句,增加文章感染力。

第七自然段只有一个省略号,引起读者更多遐想。

课文里还有许多好的写法呢,比如……

3、 是呀,写一些文章我们也可以仿照《月球之谜》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根据老师的提示,我们来试一试,行吗?

4、 出示

(1)可以写一段话,把你对月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的设想写下来。

(2)可以仿照课文,查查资料,介绍别的星球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内容来写一个题目,比如《月球无水之迷》《月球从哪来?》《神秘的水星》等等。

5、思考,汇报。

五、小结结束

看着同学们认真的样子,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科学家们在专心地研究太空之谜,回家后就把你们的设想大胆的写出来吧。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第六册的课文,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月球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思想。本教案的设计也是围绕着这一点来设计。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学习课文后,查阅相关资料,共同探讨月球未解之谜,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料大胆猜想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能够引导得好,所以学生在想象方面没有能够打开思路,达不到我预期的目的。

上一篇: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狐狸帮蜜蜂看家》下一篇:写中秋节思念的作文:中秋明月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