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精选15篇)
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篇1
导读:有理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继续学习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直角坐标系、函数、统计等数学内容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下面是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有答案),欢迎阅读!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早晨的气温是-5℃,中午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温度是____℃。
3、3与-2的和的倒数是____,-1与-7差的绝对值是____。
4、小明存折中原有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____元。
5、-0.25比-0.52大____,比-小2的数是____。
6、若一定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7、已知,则式子_____。
8、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3000元,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A、B、C、D、2、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A、12.25元 B、-12.25元 C、12元 D、-12元
4、-2与的和的相反数加上等于()
A、-B、C、D、5、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A、17 B、7 C、-17 D、-7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A、10米 B、15米 C、35米 D、5米
7、计算: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A、B、C、D、8、若,则的值为()
A、B、C、D、三、解答题(共52分)
1、列式并计算:
(1)什么数与的和等于?
(2)-1减去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2、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3、下列是我校七年级5名学生的体重情况,(1)试完成下表:
姓名小颖小明小刚小京小宁
体重(千克)344
5体重与平均体重的差-7+3-40
(2)谁最重?谁最轻?
(3)最重的与最轻的相差多少?
4、小红和小明在游戏中规定:长方形表示加,圆形表示减,结果小者获。列式计算,小明和小红谁为胜者?
5、某出租汽车从停车场出发沿着东西向的大街进行汽车出租,到晚上6时,一天行驶记录如下:(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单位:千米)+
10、-
3、+
4、+
2、+
8、+
5、-
2、-
8、+
12、-
5、-7
(1)到晚上6时,出租车在什么位置。
(2)若汽车每千米耗0.2升,则从停车场出发到晚上6时,出租车共耗没多少升?
参考答案:
一、1、+,-
2、-3 3、1,6 4、340 5、0.27,6、正数 7、8、+5-8-2+3+7
二、1、A
2、D
3、A
4、B
5、B
6、C
7、B
8、A
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篇2
关键词:有理数加减法,运算错误,建构主义,教学对策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若能及时得到纠正, 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英国数学学会会长R.L..Schwarzenberger在《错误的重要性》中提到:错误在数学中和正确答案一样重要, 错误帮助了数学的发展;错误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数学错误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数学错误对 教师而言, 可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工具, 由此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知识结构, 从而使学生的错误得到纠正。错误的纠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从中不仅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 更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 这对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生作业的典型错误
“数与运算”一直都担负着“数学启蒙”的重任 , 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有理数运算既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运算, 又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 同时也是学生升入初中后在数学领域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这个挑战?笔者一开始是按照课本《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授课的。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 取相同的符号, 再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 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 再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 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 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要掌握好这个法则, 必须熟练掌握绝对值和相反数;而对于大部分学生, 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 负数、绝对值和相反数是非常抽象的。于是, 当这些概念出现在加减法法则中时, 学生就晕头转向了。
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情况有以下几类:
典型错误一:不理解正负号的意义, 对负号视而不见。
题1:-4-7
错解1:-4-7=-3
错解2:-4-7=11
正解:-4-7=- (4+7) =-11
错误分析:学生无法理解正负号的意义。
典型错误二: 加括号的作用只是在书写上突出先计算的部分。
题2:-3+5
错解:-3+5=-8
正解:-3+5=+ (5-3) =2
错误分析:通过访谈, 我们发现学生的思路如下:-3+5=- (3+5) =-8。学生完全不考虑去掉括号和添加括号时括号内数字的符号是否受到影响, 认为加上括号只是在书写形式上起到重点突出的作用, 想要先计算的部分直接用括号括起来就可以, 结果经常因为符号问题出错。
典型错误三:相反数与倒数的概念混为一谈。
题3:5- (-7)
错解:5- (-7) =5-1/ 7 = (34) /7
正解:5- (-7) =5+7=12
二、造成学生作业错题的原因
从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 我们不难发现出错的根源在于, 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正负号的意义, 无法准确判断绝对值和相反数。应用课本所给的《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运算时, 学生必须先判断是否同号, 绝对值是否相等。而这两步令很多学生顾此失彼, 因为在小学阶段的运算中, 不需要这么麻烦。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小学计算没问题, 而上了初中后计算能力却下降的原因。
因此,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 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得到的。在建构主义中, “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熟练掌握非负有理数的加减法, 七年级的有理数加减法只是在这基础上多了负数的运算。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 我们只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 学生就可以建构起新知识。
三、解决学生作业错题的对策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如何把有理数的加减法变成小学的加减法? 事实上, 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 教科书和教师课堂教学中专门讲解了算式简写后的读法。如, (-20) + (+3) + (+5) + (-7) 简写为-20+3+5-7后, 可以读作“负20加3加5减7”, 还可以读作“负20、与正3、与正5、与负7的和”, 按后一种读法时就意味着把它们都看做加法, 可以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即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运算。
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有理数加减法运算, 经过加法交换律的变换后, 可以变为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其中A、B为非负有理数) :
(1) -A+B=B-A;
①当B>A时, 结果是正数。如题2:-3+5=5-3, “5-3”是小学的知识, 学生很快就可以算出正确答案为“2”。
②当B<A时, 结果是负数。如:-7+3=3-7, “3-7”是小学六年级的内容, 小数减大数, 学生也可以很快得到答案是-4。
③当A=B时, 结果为零。如:-5+5=5-5=0。
事实上,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并不需要学生记住A、B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题目, 具体判断分析, 得出答案。
(2) -A-B=- (A+B)
如题1:-4-7=- (4+7) =-11。
比起课本给出的《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这两种情况更简洁, 并且容易记住。为了变成这两种情况, 学生只需要掌握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及加法交换律, 而这些知识在小学已经学过, 学生普遍掌握得较好。换句话说, 添括号、去括号及加法交换律就是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
我们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后, 发现学生运算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计算速度也有所提高。学生不再恐 惧有理数的加减法, 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其实不过是小学的计算问题。
四、针对有理数教学的建议
(一)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1.加强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联系 , 没有必要对加法和减 法分开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 很多数学老师对课本的利用率并不高, 特别是《有理数加减法》这一章。教材的编写, 把加法、减法区分得太清楚。根据教材, 学生必须先学好加法, 才能学减法。事实上, 减法只是加法的逆运算, 尤其是在引入负数以后, 减法也可以当成加法。
2.调整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 在引进有理数加法之前, 正 式介绍添括号、去括号法则。
虽然添括号、去括号法则在小学已经学过, 但是课本上没有正式介绍, 学生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当括号前面是减号时, 去 (添) 括号后, 学生总是忘记“括号里各项要变号”。对于去 (添) 括号的内容 , 七年级的数学教材安排在《整式的加减》这一章才正式介绍。 这样的教材编写并不合理, 应该在学有理数加减法之前就给出详细的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二) 对教师的建议
1.灵活处理教材, 而不是照本宣科。
新老师容易受教材的影响, 习惯依赖教材, 不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尽信书不如无书”, 新老师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必要时重组教材, 力求使教材内容适合所教的学生。
2.多与学生沟通, 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教师的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怎么样?这堂课怎样讲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诸如此类的问题, 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 因为学生是本节课的受益者。多与学生沟通, 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通过沟通, 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法理解掌握教材。
参考文献
[1]张莹.七年级学生关于有理数运算的错误概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2]丁琪萍.有理数运算中学生常犯错误的分析[J].抚州师专学报, 1999, 3.118-119.
[3]郑毓信.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有理数的加减》练习题 篇3
1. 下列四个式子中运算结果最小的是( ).
A.1+(-2) B.1-(-2) C.(-1)-(-2) D.(-1)+(-2)
2. 下列各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1-1=0B.0-2=2
C. - =-D.-5-(-2)+(-3)=-10
3. 把-2-(+3)-(-5)+(-4)+(+3)寫成省略括号的形式,正确的是( ).
A.-2-3+5-4+3B.-2+3+5-4+3
C.-2-3-5+4+3D.-2-3-5+4-3
4. 若b<0,则a,a+b,a-b 的大小关系是( ).
A.a<a+b<a-bB.a+b<a<a-b
C.a<a-b<a+bD.a-b<a<a+b
5.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一定都是负数 B.一个为零,另一个为负数
C.一正一负 D.至少有一个为负数
6. 月球表面正午的温度是101℃,子夜的温度是-153℃,正午比子夜温度高( ).
A.52℃B.254℃C.101℃D.153℃
7. -7,-12,+2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大( ).
A. -38 B.-4C. 4 D. 38
8. 把-1,0,1,2,3这五个数,填入下列方框中,使行、列三个数的和相等,其中错误的是( ).
9. ①数轴上表示-8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的距离是10;
②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表示-4的点之间的距离是10;
③数轴上表示0的点与表示-5的点之间的距离是5;
④数轴上表示-8的点与表示2的点的距离是6.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①0减去任何数,所得的差总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②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③两个数的和必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④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差比被减数小.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请写出两个绝对值大于1、小于7的负整数 .
12.的倒数与3的相反数的和的绝对值是 .
13. 观察下列各式:-1+2=1;-1+2-3+4=2 ;-1+2-3+4-5+6=3;…那么-1+2-3+4-…-2005+2006= .
14.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 -a、-b 的大小关系是 .
15. a、b为任意有理数,且a-b>0,则a、b 的大小关系为a b (填“<”,“=”,“>”).
16.若a=3,b=1,且a>b则a+b= .
三、解答题(17题12分,18~20每题7分,21题9分,22题10分,共52分)
17. 计算:(1)(+23)+(-27)+(+9)+(-5);
(2)4 -(-33 )-(-1.6)-(-21 );
(3)0-(2 )-(-4 )+(+2 ).
18. 已知x=1 ,y=, z= ,求x+(-y)+(-z) 的值.
19. 若4-a与2-b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20.团结中学七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是41kg.
(1)下面给出该年级5名学生的体重情况(单位:kg),试完成下表(差值:体重与平均体重的差).
(2)这5名学生中,谁最重?谁最轻?
(3)最重与最轻的学生的体重相差多少?
21.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检修供电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程(单位:公里)为:+22,-3,+4,-2,-8,+17,-2,-3,+12,+7,-5,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若每公里耗油4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22.有以下3个数:3,9,8.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1,8.这称为第一次操作. 进行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会产生一个新数串:3,3,6,3,9,-10,
-1,9,8.继续操作下去,问:
(1)第一次操作后增加的新数之和是多少?
(2)第二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所有数之和比第一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所有数之和大多少?
(3)猜想第2006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所有数之和比第2005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所有数之和大多少?
(4)利用你的猜想计算出第2006次操作后产生的数串的所有数之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 2.C; 3.A; 4.B; 5.D; 6.B; 7.A; 8.B; 9.C; 10.B.
二、填空题11.-2至-6的所有负数. 如,-2、-3;12.的倒数为3,3的相反数是-3, 则3+(-3)=0=0,故答案为0; 13.由题可知,原式= ×1= ×1=1003,故答案为1003;14.将a、b、-a、-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就可直观地判断四个数的大小,答案为b<-a<a<-b; 15.>; 16.a=3,b=1,因为a>b,所以a=3. 当b=1时,a+b=4;当b=-1时,a+b=2.故答案为4或2.
三、解答题
17.(1)(+23)+(-27)+(+9)+(-5)=23-27+9-5=0;
初一有理数的减法练习题及答案 篇4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一个数是3,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3,则这两个数的和为
A.3B.0C.-3D.±3
2.计算2-3的结果是()
A.5B.-5C.1D.-1
3.哈市4月份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
A.-2℃B.8℃C.-8℃D.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为正数
B.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都为负数
C.若两个数的和为零,则这两个数都为零
D.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是正数
*5.如果x<0,y>0,且︱x︱>︱y︱,那么x+y是()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正、负不能确定
*6.若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
A.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B.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
C.被减数大于减数D.被减数和减数不能同为负数
**7.当x<0,y>0时,则x,x+y,x-y,y中最大的是()
A.xB.x+yC.x-yD.y
[来源:]
二.填空题
1.计算:-(-2)=__________.
2.2/5+(-3/5)=__________;(-3)+2=__________;-2+(-4)=__________.
3.0-(-6)=__________;1/2-1/3=__________;-3.8-7=__________.
4.一个数是-2,另一个数比-2大-5,则这两个数的和是__________.
5.已知两数之和是16,其中一个加数是-4,则另一个加数是__________.
*6.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不到5并且表示整数的只有__________个,它们对应的数的和是__________.
*7.已知a是绝对值最小的负整数,b是最小正整数的相反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c+b-a=__________.
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篇5
B.4℃
C.40℃
D.-40℃ 2.与(-a)-(-b)相等的式子是()
A.(+a)-(-b)
B.(-a)+b
C.(-a)+(-b)
D.(-a)-(+b)3.关于算式-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4与6的差
B.表示-4与-6的和 C.表示-4与-6的差
D.读作-4减去6 4.比-18小4的数是___,比-18小-4的数是___.5.A,B两种海拔高度分别为200米、-120米,B地比A地低___.0.026.一种机器零件,图纸标明是Ф400.02,合格品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差是___.7.已知m是6的相反数,n比m的相反数小6,求m比n大多少.211)- -(-).(2)-70-28-(-19)+(+24)-(-12).312433(3)|+12|-(-|+15|).848.计算:(1)(-
9.已知a=-3,b=5,c=-8,求下列各式的值.(1)a+b-c;(2)a-b+c;(3)a-b-c.10.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2km到小明家,继续走了2.5km到小奇家,又向西走了8.5km到达小华家,最后回到超市.(1)以超市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画数轴表示小明、小奇、小华家的位置;
(2)小华家距小奇家多远?(3)货车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1.C.提示:(+18)-(-22)=40℃,故选C; 2.B.提示:(-a)-(-b)=-a+b.故选B; 3.C.提示:-4-6是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4.-
22、-14.提示:-18-4=-22,-18-(-4)=-14; 5.320米.提示:200-(-120)=320(米);
6.0.04.提示:最大直径是30.02,最小直径是39.98,其差是40.02-39.98=0.04.7.因为m是6的相反数,所以m=-6,又因为n比m的相反数小6,所以n=-6-6=-12,所以m-n=-6-(-12)=-6+12=6,答:m比n大6.8.(1)(-=-2112118136)- -(-)=(-)+(-)+(+)=(-)+(-)+(+)=-***21.(2)-70-28-(-19)+(+24)-(-12)=(-70)+(-28)+(+19)+(+24)+(+12)=[(-233370)+(-28)+(-24)]+[(+19)+(+12)]=(-122)+31=-91.(3)|+12|-(-|+15|)=12-(-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6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理解其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培养观察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小学学习过加法运算律,带领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提问:在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律还能不能成立?
板书课题,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二)生成新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展示两组算式:3+(-5)=-5+3=;
提问:上述两个算式相等吗?如果换成其它有理数相加,两个算式的结果还相等吗?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展示第二组算式:3+(-5)+7=3+(-5+7)=;
提问:分析式子意义,计算一下两个式子结果是否相同,换一些其它有理数试一试?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思考:多个有理数相加是不是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合某些加数求和?
(三)巩固提高
计算:
1.(-11)+25+(-9)=
2.(-16)+25+(-24)+15=
总结: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其计算简便。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阐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篇7
师出示:20以内加减法练习。
师:小朋友, 你们看到几个圆?
生1:8个。
生2:9个。
师:到底是8个, 还是9个?
生 (齐说) :9个。
师:外面一圈有几个圆? (8个) 里面有几个? (1个) 一共有几个? (9个)
师:8个圆里藏着8个数宝宝, 仔细看一看, 这8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
生1:有1、2、3、4、9、8、7、6。
师:相对两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
生2:1和9、2和8, 合起来都是10。
师:3+7=10, 4+6=10, 相对两个数加起来都是几?
生 (齐说) :10。
师:我们再来看一幅图, 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师:7+5=12, 还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 (齐说) :5+7=12。
师:谁能写出与它有关的两道减法?
【赏析】这是一节以训练学生运用已学数学知识、技能、数学基本学习方法以及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练习课。简短的开门见山导入, 既让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 又快速地唤醒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的回忆。教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大胆呈现他们的真实思维, 包容学生的错误, 又毫无痕迹地把学生拉回到知识的“正轨道”中。如,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 有意先隐去“10”, 只呈现10以内的8个数, 虽然此时给部分学生的强信号是1、2、3、4、6、7、8、9这8个数, 但在不断深入探究中学生主动发现了1+9=10、2+8=10、3+7=10、4+6=10。接着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对图进行形式上的迁移, 这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中间的圆是12, 也就顺理成章地写出了大量20以内的加减法, 无形中通过数的观察和计算提高了学生数的运算能力。
片段二: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1.训练错题, 渗透函数思想。
师:练习时我们不但要会算, 还要会观察。我们来读一读11-2、12-3、13-4、14-5。 (生齐读算式和结果)
师:下面四个算式有规律地写, 行吗? (行) 同桌交流, 寻找有什么规律。
(师巡视)
生: (把算式和结果读出来) 15-6=9, 16-7=9, 17-8=9, 18-9=9。
师:那么多减法算式, 你发现规律了吗?
生: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多, 差不变。
师:同时增多, 被减数每次增加几?减数每次增加几?差怎样?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 (齐说) :被减数每次增加1, 减数每次增加1, 差不变。
2.训练口算, 渗透分类思想。
师:我们不但会做, 还要找到规律。谁能快速说出有几道?
生:20道。
师:能用算式表示20道吗?
师:一共20道题目, 留下8道, 去掉几题?
生:20-8=12 (道) 。
师:你有8道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生独立笔答)
师:我们来玩个比赛, 男生读一道, 女生读一道, 听懂了吗?看谁的声音响亮且结果对。 (交替读20道口算)
师: (出示8道口算) 如果分成两类, 怎么分?和同桌交流。
【赏析】新课标明确强调一年级要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并且对计算技能的基本要求是8~10题/分。同时教育部规定一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 那么口算只能在课堂上加强训练。本节课中教师以“2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为有效载体, 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易错题, 开展了省时高效的读口算练习, 培养学生“口脑手”齐发动、“眼耳心”全触到的和谐,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课不仅仅是口算技能的熟练, 还要适当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师生通过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中数的变化来培养学生概括简单的函数关系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通过8道口算题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经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片段三:增强学力, 提升思维
师:我们班的同学很认真, 也有水平, 有没有信心继续挑战呢? (有)
挑战一: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5。
师:同桌交流先填哪几个圆, 哪几个圆不能先填?商量好了再填表。
师:这个可以先填吗?……为什么这两个不可以先填?
生:只有这两行有两个数, 只差一个数就可以填。
师:掌声鼓励她, 讲得很好。这个填几, 怎么做?
生:前面两个数7+3=10, 只有10+5=15。
师:……每人打上两个★, 表示鼓励。
挑战二:如果△+△+△=☆+☆, △+7=13, 那么△= () , ☆= () 。
师:挑战二你看也看不懂。注意, △的数一样, ☆的数一样, 考虑一下可能是几?
生:△可能是4, ☆是6。
师:4+4+4=6+6, 同意吗? (同意)
师:我想的和他有点不一样, 你还想到什么?
生:△可能是2, 是3。
师:左边2+2+2等于? (6) 右边3+3等于? (6)
师: (出示△+7=13) △到底是几, 怎么做?
生:6+7=13。
师:还可以怎么讲?
师:13-7=6, 想加做减可以吗?……再打两个★。
挑战三:
(1) 它在长方形里, 比15小7, 它是 () 。
(2) 它在三角形里, 又在圆里, 它加上8的和是12, 它是 () 。
(3) 它在圆里, 又在长方形里, 不在三角形里, 它比9大, 它是 () 。
师:挑战三你吃不消了。你看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再告诉我。
生:三角形、圆、长方形。
师:还看到什么?
生:数字。
师:有几个数? (13) 最大是几? (18) 最小? (2)
师: (出示:它在长方形里) 长方形里有几个数?8个数依次读出来……
师:你们班学数学很有序, 先从左往右再从上到下。 (出示:比15小7, 它是?) 生 (齐说) :8。
师:再打一个★, 下一题做对3个★。 (出示:它在三角形里面, 又在圆里面) 同桌交流。
师:找到哪几个数?
生:11、4和17。
师: (出示:它加上8的和是12, 它是?) 4, 做对的加3个★。
师: (出示:它在圆里, 又在长方形里, 不在三角形里) 最后一个问题一起读……再读一遍, 数学也要读的。
师:难找了, 这道做对5个★。找到15、8、9的先只打2个★。
师: (出示:它比9大, 它是?) 一起说。
生 (齐说) :15。
师:为什么不是9?9和9怎样?
生:刚刚好。
师:可以说9和9同样多。
师:为什么不是8呢?
生 (齐说) :8比9小。
师:你的话不是很好听了啊?那么15比9大几?
生:大6。
师:你几岁?
生:8岁。
师:假如老师15岁, 他8岁, 我大还是他大?老师比他大几岁?他比我小几岁?我和他相差几岁?
师:上数学课有趣吧? (有趣)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检测题 篇8
1. --6=-3.
2. 甲数比乙数大5,甲数是-2,则乙数是.
3. 1的相反数与-2的绝对值的和是.
4. 如果某台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那么这台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
5. 已知|a|=9,|b|=5,且a
二、选择题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4+(3-2.4)=3B. 4 -(4 +3)=3
C. 7.4-(8-7.4)=6.8D. 30-(41-8)=-19
7. 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4℃,那么该市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A. 4℃B. 8℃C. 12℃D. 16℃
8. 两个有理数的差为正,则这两个有理数中().
A. 被减数为正 B. 减数为正
C. 被减数大于减数 D. 减数大于被减数
9. 数轴上表示-7与+9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
A. 2 B.-2C. 16D.-16
10. a<0,则|a-(-a)|等于().
A.-2aB. 2a C. 0D. 0或2a
三、解答题
11. 计算:-+- × |-24|.
12. 小明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b=a-(-b)+1.如2@3=2-(-3)+1.试计算(-2)@3+2@(-3)的值.
13. 已知|x-6|+|y+2|=0,求2x+y的值.
14. 一只股票某一周星期一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5元;星期二的最高价比开盘价高0.3元,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2元;星期三的最高价等于开盘价,最低价比开盘价低0.12元.试计算星期一到星期三每天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
有理数加减法教案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4.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例题1、2)]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
(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计算题1、2)]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
(4)-().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用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5页的画面.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
【教法说明】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10;
(9)如果,则的符号是___________;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2)(-2)-(+3)=2+(-3).()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4)方程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
(5)若,,.()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83页中2.偶数题,3.偶数题,4.偶数题.
有理数加减法口算百题 篇10
2-3=
0-(-1)=
+9-6=
(-34)+(+89)=
-21-(+4)=
70-90=
-5+(+6)=
1-89=
(+56)-(+73)=
12-(+9)=
(--6)+8=
20+(+7)=
(-12)-(-9)=
-6+9=
+3-(-54)=
-3+(+7)=
9-(-1/4)=
3.2-8=
66-88=
-66-(+88)=
-66+88=
(-36)-7=
(-36)-(-7)=
(-36)+(+7)=
丨-2丨+(-4)=
-(+7)-(+8)=
+9-(-7)=
+9-(+7)=
-2-(+9)=
15-(-8)=
-2-(-9)=
-2+(+9)=
-2+9=
-81+29=
23-35=
-4+6=
-3-4=
8/9-16/15=
-3/4+2=
-1.2+(-2/3)=
-1÷(+1.2)=
丨-72 丨-(-2)=
+5-(-6)=
丨-9+3 丨 =
-(+5)-(+8)=
-3+()=-7
丨-6丨+()=-9
()+(-30)=-40
()-30=40
丨-3丨+(-3)=
-6+()=-9
-6-()=-9
-12=()+(-5)
2/9-(+5)=
+7+()=-2
-3.2+(+1/3)=
()-7=-27
(-35)-(+35)=
+35-(-35)=
-2-(-4)=
-6-丨-3丨=
-25-(+26)=
-5-6=
+8+(-5)=
-8-9=
-2-(-5)=
-78+6=
-78+(+6)=
-78+(-6)=
-78-(+6)=
8-90=
-78-(-6)=
+78+(+6)=
+78+(-6)=
+78-(+6)=
+78-(-6)=
-9+7=
78-6=
78-(-6)=
4-()=-1
4-()=1
()-4=-1
()-(-4)=1
()+(-4)=-1
40-()=-1
8-(-40)=
1-(-2)=
2-5=
-2-5=
-2+5=
-3.6+(-4)=
-3.6-4=
-3.6-(-4)=
3.6-(-4)=
+3.6-(-4)=
+3.6+(+4)=
-9.2-()=-2.6
+2.3-()=5.4
-2.3-()=-5.4
丨-3丨+丨-3丨=
-丨-3丨+(-3)=
-22-丨-3丨=
丨-3丨+(-3.1)=
(-6)-丨-3丨=
8-12=
8-(-12)=
8-(+12)=
8+(-12)=
-8-(-12)=
-8-(+12)=
30-67=
-30+67=
-4.5+2.7=
-8-14=
-8+(-14)=
(-8)-(-14)=
2-7=
+7-2=
-7-2=
1-2+3-4=
-1+2-3+4=
8+(-30)-(-6)=
-2-3-5-6=
(+7)+(+5)+(+2)=
“有理数”课本习题拓展探究 篇11
(1) 如果把点A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那么点A、B、C表示的数中,哪个数最小?
(2) 如果把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那么点B表示的数比点C表示的数大多少?
【解析】(1) 如果把点A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那么点A表示的数为-1,而B和C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3,因此点B表示的数最小.
(2) 如果把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那么点C表示的数为-3,那么点B表示的数比点C表示的数大1.
变式1 (1) 将点B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哪个最小?是多少?
(2) 将点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和为多少?
【解析】(1) 点B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点B表示的数为-5,三个点所表示的数点B最小,是-5;
(2) 将点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点A表示的数为0,B和C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3,那么三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和为1.
【说明】变式1将原题中的点及平移的方向和单位做了一些变化,向左平移几个单位,得到的新数就是将该点原来表示的数减去几,向右平移几个单位,得到的新数就是将该点原来表示的数加上几,然后再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或者求和等.
变式2 在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数-3和2,回答下列问题:
(1) 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A点和B点所表示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将B点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后,A点和B点所表示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 将B点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A点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A点和B点所表示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 将A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B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多少个单位长度,两个点表示的数相同?
【解析】(1) 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A点表示的数为2,因此A点和B点所表示的数相等;
(2) 将B点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后,B点表示的数为-4,则A点表示的数大于B点表示的数;
(3) 将B点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A点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A点、B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2,因此A点表示的数大于B点表示的数;
(4) 将A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B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两个点表示的数相同.
【说明】变式3没有提供数轴,因此在求解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先画数轴,在数轴上研究点的变化从而解决问题,此方法的优点是直观,便于理解;二是理解点的变化和点表示数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左减右加,即点向左移动,点表示的数减小,点向右移动,点表示的数增加,从而解决问题.
3.1.3有理数加减法微教案 篇12
临清市潘庄镇中学 孙雪晴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能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1.通过两个题目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出示问题:北京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4℃,最低温度为-3 ℃,该天的最大温差是多少?
可以先考虑:+4℃比0 ℃高4 ℃
0 ℃比-3 ℃高3 ℃,因此用加法求解:(+4)+(+3)=+7 ①
再考虑温差的含义,利用减法求解:(+4)-(-3)= +7 ②
比较①、②两式,发现:4-(-3)=4+(+3).
(2)由(-5)-(+ 2)=-7(-5)+(-2)=-7 得到(-5)-(+ 2)=(-5)+(-2)
得出: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2.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表示为:a-b=a+(-b). 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1 减号变加号
2减数变相反数
1.3.2有理数的减法 篇13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6:计算:(-20)+(+3)-(-5)-(+7).
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则它改写为(-20)+(+3)+(+5)+(-7)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
解:(-20)+(+3)-(-5)-(+7)=(-20)+(+3)+(+5)+(-7)=[(-20)+(-7)]+[(+3)+(+5)] =-27+(+8)=-19 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式子(-20)+(+3)+(+5)+(-7)是-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
这个式子读作“负20、正
3、正
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例6的运算过程也可简写为:
(-20)+(+3)-(-5)-(+7)
=(-20)+(+3)+(+5)+(-7)(加减法统一为加法)=-20+3+5-7(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加号)=-20-7+3+5(加法交换律交换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19(异号两数相减)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1.3.2 有理数的减法(2)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篇14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运算.
1、利用一组简单的填空题复习引入,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明确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 )+8=-13(2)( )+( - 7)=2
(3)( )+10=9 (4)( )+6=-13
(5)( )+( - 3)=2 (6)( )+2=-8
2、创设情境,由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感受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现实意义。多媒体呈现教科书61页图片,提出问题:乌鲁木齐的最高温度为4℃,最低温度为-3℃,这天乌鲁木齐的温差为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 教学展开
1、提出猜想,探索验证。先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探索,自己得出计算方法。如可以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计算温差,或采取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温差,从而感知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问题2:如何计算4-(-3)呢?
2、总结归纳。通过一组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
50-20= ,50+(-20)= ;50-10= ,50+(-10)= ;
50-0=,50+0=;
50-(-10)= ,50+10= ;
50-(-20)= ,50+20= .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3、反馈运用。利用例1规范解题格式后,请学生板演小练习,乘胜追击,完成随堂练习的口算,在此过程中巩固熟练减法法则。
例1.计算 :(1)(-3)-(-5); (2) 0 - 7
例2、例3由学生自学完成,作用在于让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感受8844米这个高度,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三 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进行巩固练习。
1.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2.转化的思想方法:
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
四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2.5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篇15
杨庙中学七年级备课组
教案编码:sxqs212 课 题:2.5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4)【教学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并会计算. 【教学重点】
应用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运算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问题导学】
问题1.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正确:
(-8)-(-10)+(-6)-(+4)=(-8)+(+10)+(-6)+(-4).
你是如何判断的,请说出你的想法:
. 问题2.自学书本P32页例5,并计算:
(1)(-28)-(+12)-(-3)-(+6)
(2)(-25)+(-7)-(-15)-(-6)+(-11)-(-2)
问题3.自学书P32页例6,并计算:
(1)7-(-4)+
5(2)5.4-2.3+1.5-4.2
(3)1531 242
4【问题探究】 问题1.计算:
(1)(-4)+9-(-7)-13
(2)-26 + 43-24 +13-46
(3)11-39.5+10-2.5-4+19
(4)(7)(2)(4)(4)
成功源于勤奋与不断思考
27232713苏科版七(上)教案
杨庙中学七年级备课组
教案编码:sxqs212 问题2.“国庆黄金周”的某天下午,出租车司机小张的客运路线是在南北走向的建军路大街上,如果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
3、+
10、-
5、+
6、-
4、-
3、+
12、-
8、-
6、+
7、-21(1)求收工时小张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L/km,这天下午小张共耗油多少升?
【问题评价】
1.把(+5)-(+3)-(-1)+(-5)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A.-5-3+1-5
B.5-3-1-
5C.5+3+1-5
D.5-3+1-5 2.算式8-7+3-6正确的读法是()A.8、7、3、6的和
B.正
8、负
7、正
3、负6的和 C.8减7加正
3、减负6
D.8减7加3减6的和 3.两个数相加,其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A.同为负数
B.异号
C.同为正数
D.零或负数 4.计算下列各题:(1)(+17)-(-32)-(+23)
(2)(+6)-(+12)+(+8.3)-(+7.4)
(3)1.2-2.5-3.6+4.5
(4)-7+6+9-8-5;
(5)73-(8-9+2-5)
(6)2.4()(3.1)354 5
5.巡道员沿东西向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维护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巡视维护了3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推荐阅读:
有理数加减法计算练习10-07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强化练习题12-21
有理数加减练习及答案07-03
第二讲有理数的加减法08-26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09-09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2-04
有理数的加减法重难点突破案例05-23
第3课时有理数的减法08-26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06-06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口算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