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陆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2024-05-16

南陆学校教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

南陆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南陆小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马村镇教委办的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南陆小学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2、本学期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列基本功达标竞赛,突出9种能力:

1、语言能力;

2、板书能力;

3、组织设计指导能力;

4、新技术能力;

5、反思改进能力;

6、总结写作能力;

7、创新能力;

8、交际能力;

9、合作能力。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我校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

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

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学校要求教师毕业参加工作后一年上合格课,三年要上优质课,五年争取上示范课。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现在的教学水平,确定目标,校领导主任跟踪听课,学期未听课认定,不合格者不许上课。

五、开展校内教学比赛

南陆小学每学期一次的教学比赛已初步形成特色,它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技巧的舞台,他们互相学习切磋,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推进我校落实新课程的步伐,发现培养人才,树立典型,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本次校内教学比赛学校成立了比赛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本次比赛的目标、任务、措施,并制定比赛方案。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力求突出两个特点:新:授课教师观念新,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创新;实:教学过程要真实,体现老师教学真功夫。

此次活动教师参加面广,成绩显著,在全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赛期间,校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在全体教师会上做动员,王丽红主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标。全体教师解放了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课后,所有老师又同时评课,从中找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集体理解、消化、吸收,达到了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马村镇南陆小学 2014年1月

南陆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目前, 一些活跃在小学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依然把教学质量管理视作为学校管理层的事。认为管理是学校领导层需要考虑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 上好课, 带好班就已经完成任务了。这样的教学观念已经导致了小学教学管理上的滞后。管理学生的过程就是教学管理, 上课时使用教学设备, 响应校园文化建设等, 这些都是教学管理的内容。“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学活动安排是否合理公平, 班级间活动是否能凝聚起学生集体荣誉感, 校际比赛里, 学生是否能踊跃参与, 体现个人与班级间配合与协作, 这些都是教学管理的一部分。

教师教学观念要更新应从读懂00后入手, 学校是由班级组成的, 教师则是班级管理的领头人。00后生长的环境如何, 学生普遍喜欢阅读的书籍, 从事的课外活动, 对教师对父母对同学的观念意识, 00后的兴趣爱好, 了解了这些之后, 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如多是独生子女的00后对于以往“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式生活没有太多概念, 对于手机、平板、网络却熟练至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 从00后熟悉的事物中入手, 用学生关注的动漫形象作为教学活动道具, 鼓励学生通过邮件, 通过网络, 通过班级主页进行心声表达。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中, 才能用学生的思维体验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 是否有趣, 是否能真正让00后有所提高。

二、教学手段要丰富

教学管理最大的推动者是教师, 做好教学管理则需要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在进行小学教学管理时, 要调动校园内各方面的力量, 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到良好的教育氛围。00后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接触新生事物较多的青年人, 重视教育, 重视进修, 愿意响应学校发起的活动。利用校园网进行家校交流, 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小学教学管理, 如联系学校周边商场、公共领域等开展教学体验活动, 让学生实打实地接触社会, 体验社会。利用平等的交流机会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 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意见, 让家长来提出亲子教育项目的点子, 并联合一切资源去实践, 打下教育改革的群众基础。

三、教学环境要完善

教学环境是教学管理的基础。教学环境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种。硬环境是指教学设施, 校园建议, 硬件配备, 教学器材与教学场地等。这些是教学管理中重要的基础投入, 也是决定一座学校硬实力的前提。软环境则是指为教职员工所提供的校园氛围, 是否构建起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工作中是否能全身心投入, 外界环境与社会的干扰是否能及时清除, 学生与教师是否能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校园环境里感受自身价值的提升。这些都属于教学软环境, 也是决定学生核心竞争力, 决定学校校风、学风的关键因素。制订合理的绩效考核系统, 鼓励教师教学创新, 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合理制订教学管理目标, 如以全局观为基础, 在作业布置作业设计方面突出学校特色, 重作业质量而非作业数量, 体现各学科作业的均衡设计与灵活完成。只有发动起教师的主动性, 带动起学生的兴趣, 才能让小学教学管理一呼百应, 管好00后, 教好00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小学教学管理时, 应立足于00后的自身特点, 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 更新教学观念, 扎根00后现实情况进行教学管理创新, 才能读懂00后, 管好00后。

参考文献

[1]房建仁.“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4 (17) .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探索 篇3

1.1 观念滞后是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重点

目前在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课堂上没有新意, 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没有很好的与专业课形成相互的融合, 体育课缺乏独特性, 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滞后, 所以无法完成教学的目的。面对这种观念的滞后性, 我们需要从体育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使教学成果独具特色, 这样才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蓬勃发展, 从而为社会输送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1.2 管理体系混乱

我国在体育教学管理的整体体系上都较为落后, 没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时间较短, 因此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面对混乱的管理体系, 是无法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的, 所以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调研、检验和实践, 构建完善的体育教育体制, 这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只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配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等职业体育教学管理体制将会得以落实。

1.3 教学中还存在着教育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落后, 学习评价方法不科学

体育教学一直不受重视,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同时由于现代土地资源的紧张, 校园的面积有限, 这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就存在着授课班级多、体育教师少、场地小等特点, 严重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重复性的工作, 所以需要改变教学管理过时化的弊端, 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求变, 这也是改变体育教学现状的唯一办法。

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2.1 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 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 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 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 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2 内容的针对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而确定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对所有专业都适用一个教学大纲。

首先, 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 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

其次, 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幼师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 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 然后再跑三角形, 最后作迎面接力跑, 既增强活力, 激发了兴趣, 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 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2.3 量的合理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 在运动量上要合理安排, 适当的加大运动量, 使其适应学习、实习及工作的需要, 从而要合理的安排课时和运动量, 使其逐渐增加运动负荷。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 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2.4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中等教学学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 因其职业学校教育任务的双重性和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要少而精, 并适当学生面向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对其传授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 以促使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从而强健其体魄, 并把体育锻炼变成终身的习惯。

2.5 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 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 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 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 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 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 必须抓住专业特点, 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 达到学用结合。

3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3.1 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职业

观, 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 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 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3.2 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

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 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 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提高业务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

3.3 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并掌握各专业的特点, 了解学生

实际情况与身心特点, 做到有的放失, 将专业特点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4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运动负荷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中, 对于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 在教学制度上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使体育教学可以更加有效的实施。在现代社会中, 不仅要培养文化素质过硬的学生, 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学习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它们相辅相成。在现代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 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教育, 为国家培养出文化身体素质都优秀的人才, 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万晓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探索[J].现代教育, 2011年05期.[1]万晓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探索[J].现代教育, 2011年05期.

[2]毛振明.探索新的中专体育教材内容体系[J].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2007 (5) .[2]毛振明.探索新的中专体育教材内容体系[J].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2007 (5) .

南陆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一) 研究对象

西安外事学院12级本、专科大学生。总测试人数3163人, 其中女子2076人, 男子1087人。

(二) 测试项目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对我校本、专科生进行了体质指标测试, 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抛实心球、1000米 (男) 、800米 (女) 等项目的测试。参加测试的学生均在规定时间内集中进行测试, 测试前对指导测试的教师和参与测试的学生均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 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三)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期刊文献资料、书籍等, 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测试法

选用由教育部权威部门认定的电子测试仪器分别对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 测试数据自动生成, 并输入计算机。测试人员经过专门训练, 工作态度认真、操作熟练, 测试成绩真实可靠。

3. 数理统计法

利用上海金教生产的体质测试管理系统软件 (高校版) , 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并利用EXCEL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 结果

(二) 分析

1. 学生综合成绩测试数据分析

测试结果显示西安外事学院受测学生体质总体情况基本令人满意, 合格率达到82.1%, 表明当前学校体育活动、课外活动以及校外体育运动给学生们带来了良好的体质。但测试数据显示仍有567人没能达到标准合格要求。

2. 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测试数据分析

根据受测学生所得出的数据呈现出一个问题, 就是3163人中正常体重的人数只有1260人, 占总人数比率仅为39.84%, 评价结果令人担忧。表明受测学生中近多半学生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

3. 学生800/1000米测试数据分析

新《标准》对耐力素质评分要求较高, 耐力项目不及格者最高分记为59分。通过对学生800/1000米测试数据结果分析, 发现受测学生的耐力素质及格率比较高, 共有3069人通过, 达到了总人数的97%, 仅有94人没能达到标准合格要求。但耐力素质不突出, 3163人中只有165人达到优秀, 1340人达到良好, 并且大部分及格学生的成绩也是勉强达到。

4. 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数据分析

通过对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显示, 3163人中有196人达到优秀, 优秀率达到6.2%, 并且有2523人达到及格以上成绩, 还有444人没能达到合格标准。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同学应加强日常体育锻炼。

5. 学生实心球体重指数测试数据分析

受测学生的实心球体重指数成绩较差, 优秀比率只达到3.95%, 另外有19.7%的学生成绩达到良好标准, 61.52%的学生没能达到标准要求。

6. 学生立定跳远测试数据分析

对学生立定跳远测试的数据表明, 有2523名学生达到及格以上标准, 其中有185名学生达到优秀。表明受测学生的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和爆发力较强, 但仍有640名学生没能达到标准合格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我校12级学生其总体平均值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是“较轻体重”等级的百分数比例过大, 营养不良和肥胖的人数较多。耐力项目1000/800米总体平均水平比较低。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不突出。学生力量素质相对较差;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一般。

(二) 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2) 加强体育必修课程中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比重, 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全面发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2007.

[2]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季成叶.体质自我评价和健康运动处方[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几点意见 篇5

关键词: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管理,考核奖励机制

一、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计划的落实

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做到常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表课一致,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展。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学校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选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明确承担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要求优秀的教师制定详实的带徒计划,对所帮助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真正达到一人发展全员提高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余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适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与心理特点,致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很大,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与其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流失率降为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校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表”,将“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及局长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逐一列入,提前打印下发到学校各室各组,以保证及时落实和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行过程管理和效益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印发“月份学校重点工作安排表”“日常工作计划表”“月份领导工作汇报表”等计划检查表格,实行月安排、月检查、月汇报、月通报制度等运行过程督导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南陆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编研,档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高等学校的教学名师是一所大学的品牌和灵魂, 他们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 而且铸就了大学精神。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从2003年开始, 教育部就决定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列为教育部的常设行政性表彰奖励项目。并且去年5月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要求档案工作要服务大局, 建立档案室工作新格局, 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 开展档案编研等工作。新时期高校档案部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主动适应新时期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 配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工作, 如何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新时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的必要性

(一)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内在要求。2003年以来, 教育部在高校中设立“教学名师奖”, 这是党和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的就是鼓励教授上讲台, 奖励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 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从而带动高等学校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以往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中, 大多只注重评选的过程, 而对于获奖者的后续管理和宣传、利用却没有更多的关注。对于高校的职能部门来说,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工作主要是推荐工作, 推荐工作结束, 整个工作就结束, 相关材料束之高阁。虽然在校园网设有“教学名师”栏目, 但因长期没有更新, 而失去了教学名师的宣传作用。并且没有长期宣传的预想, 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从而使教育部要求的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流于形式。高校档案部门的教学名师编研工作, 可以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材料及时更新, 并在校园网、校史馆等地方进行宣传, 从而进一步营造宣传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的氛围。对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教师档案进行编研, 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延续, 对于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发挥“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书育人, 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 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进行编研, 是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对于教师来说, “教学名师”是教师职业生涯很重要的荣誉, 对于已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的教师来说, 这一奖项一方面是对他们所取得教学成果和效果的肯定, 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自身的激励, 激励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 取得更高的成就, 并为未获奖的教师树立榜样。通过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 “高等学校教学名奖”获奖者因其师德高尚、教育思想先进、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并且学术造诣高, 在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对未获奖的高校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会形成一种“名师效应”, 从思想意识上引领广大教师树立“名师理想”。在本科教学实践中, 获奖的教学名师已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 在国内起到示范作用。在本校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重视教学队伍建设, 作为课程主持人或主讲教师对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本校该领域的历史地位做出重要贡献。进一步提高本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对本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三)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 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发展阶段的历史缩影, 是高校教师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载体。“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师德高尚,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风端正, 为人师表, 严谨笃学。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教育思想先进, 符合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条理性强, 符合认知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 并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名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引领者, 是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带头人。

(四)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的需要。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14〕15号) , 是新时期深化档案工作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文件指出, 档案工作要创新服务形式, 强化服务功能, 拓展服务渠道, 紧紧围绕本单位的需要, 主动开发档案资源。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开展名师档案编研工作, 正是档案部门主动服务现阶段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是高等学校的宝贵财富, 纸质的原始档案查阅时多次翻看、触碰, 很容易造成原件磨损, 加上纸张的自然老化也影响纸质档案的保管寿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的使用, 可以避免纸质的原始档案因重复使用造成毁损, 从而有效保护档案原始资料。

二、新时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 在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新形势下,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长期存在一些问题。

(一)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对教学名师工作没有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 政策层面考虑眼前具体工作较多。高校教学名师工作与教学部门、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档案部门等有相关性, 开展教学名师工作应由各部门分工协作, 分别在评选、宣传、名师教学及后续管理工作等方面开展工作, 但现实是各职能部门由不同的校级领导负责, 各部门又各自为政, 缺乏沟通, 因此各部门在教学名师工作方面的相关性自然割裂, 更没有长远的考虑, 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和教书育人的效果, 同时由于各部门分工协作程度低, 档案部门收集高校教学名师档案资料就会少, 也就会影响到名师编研工作的水平。

(二) 高校档案干部队伍人员少、素质低。高校是人才集聚的高地, 教师队伍博士、硕士学位占教师比例较高, 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中, 要求普通高校博士、硕士比例为60%以上。而档案工作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 档案部门成了老弱病残的收容所, 以至于高校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有本科学历的已经不错了, 同时也缺乏培训, 交流机会。并且人员配备也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综合档案室仅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 由于档案工作人员不足, 日常主要工作只能忙碌于学校的档案收集、整理和日常借阅工作, 编研工作也只好在空余时间做, 因此造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随意性较大, 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尽管“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意义重大, 但由于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思想意识、服务意识不到位, 专职档案人员不足, 导致档案编研成果不多,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就更少了。

(三) 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当今互联网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因互联网而发生深刻变化,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转变与适应这种变化, 树立互联网思维, 主动学习互联网技术, 开展档案的网络收集和编研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 采用同行专家网上评审方式, 因此, 网上收集名师资料是重要渠道之一。

(四) 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目的在于更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引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 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材料或编研成果往往在本轮工作结束后就束之高阁,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档案部门工作也不够主动, 没有与教学、宣传等部门一起进行系统性宣传。

三、新时期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的对策

(一) 领导重视, 顶层设计, 分工协作, 提高教师名师的编研质量。在现阶段的高校管理体制下, 领导重视依然是工作效果好的重要条件, 作为档案专职档案管理干部, 应该多与主管领导沟通,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 档案管理干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争取职能部门理解, 发挥各部门的职能, 团结协作, 做好档案收集与编研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 是由高校人事部门或教务部门组织, 多个教学部门参与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 档案部门人员要主动与职能部门一起结合教学名师的日常工作主动收集和开发名师档案资源, 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的档案编研工作。

(二) 高校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提升。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已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社会各界也需要档案服务, 但是, 档案部门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仍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之一。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关键的是档案人才, 有什么样的人才, 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没有高水平人才, ”档案编研出精品, 档案服务到位。”就是一句空话。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编研工作, 需要沟通能力强、具备教师管理经验及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人才。目前, 主要从引进与培训两个方面加强人才储备与建设, 快出人才, 出好人才。

(三) 树立先行意识, 强化服务功能, 走合作编研之路。树立先行意识, 在每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开始时, 就先行介入到教学名师档案形成单位的各个工作岗位和流程, 着眼相关职能部门新形成的档案, 及时把每一届的教学名师工作纳入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服务和管理范围。同时关注校园网上的教学名师网站, 发现新档案、收集新资料。并紧紧围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 与职能部门一起走合作编研之路。

(四) 要有互联网思维, 利用互联网开展编研工作。同行专家网上评审是高校教学名师奖评选程序中三大环节之一, 这就要求各高校在本校网站首页开辟“教学名师”专栏, 将参评的候选人业绩成果等材料放在网上, 供同行专家评阅。在同行专家网上评审前后, 利用网络进行网上实时归档, 档案工作人员将校园网上“教学名师”专栏中的电子资料下载备用, 赢得档案收集工作的主动。等国家及省教育厅评选结果出来, 档案工作人员再到本校相关职能部门收集、补充确定下来的名师资料及国家、省相关政策原件, 按规定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文件和资料收集、整理。档案编研人员根据库存的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 对名师档案进行编研或续编工作。对高校教学名师档案进行开放式网络编研。

(五) 加强获奖名师宣传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是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资源, 高校档案部门要与教学、宣传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教学、宣传等职能部门负责在评选表彰阶段的宣传工作, 档案部门负责评选表彰结束后的后续宣传工作, 档案部门以“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为依托, 在每年的教师节、学校的五十年、六十年校庆等关键时间段上进行宣传。

四、结语

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 是教育部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延续和有益补充, 有助于彰显“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作用, 引领广大教师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zgdazxw.com.cn/news/2014-12/29/content_80149.htm2014-05-04.

[2]王贞.新形势下档案宣传工作的拓展[J].档案学研究, 2011 (1) :27-30.

[3]张建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档案育人功能研究[J].兰台世界, 2010 (9) :42-43.

[4]赵冬梅.建立高校名师档案的思考[J].兰台世界, 2006 (6) .

上一篇:化学试剂管理系统下一篇:竖折竖提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