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2024-05-13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精选14篇)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1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阳谷县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精神,全面推动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保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及国家的验收,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大布联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要求

1、各完小要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校一方案),统筹规划,分工负责,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工作台账,高标准地完成学校均衡发展工作的各项任务。

2、各完小要积极宣传省、市、县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校长及相关人员要熟悉创建标准内容及工作流程,做到规范有序。学校要以校为单位组织学习不低于4次(要有记录和影像),校长经抽查测考,成绩不低于90分,各功能用室专职工作人员不低于95分。

3、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1)规范招生行为;(2)严格平行编班;(3)规范课程设置,开足课时,开全课程;(4)严格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6)关爱弱势学生群体;(7)提高教学质量;(8)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4、联校分包人员具体负责分包完小、教学点的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协助完小校长完善档案、整合校舍布局、美化净化学校环境等创建工作。

二、责任追究

对不能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任务和在省、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评估中出现问题较多影响验收的联校分包人员、完小校长,予以全校通报批评,对因学校严重失误影响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结果的学校校长,将予以解聘。

三、本责任书一式三份,教育局、联校、学校各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联 校(盖章): 责任人:

(学校)责任人:

2016年11月28日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2

由于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发放寄宿生生活补贴,实施学生营养餐计划等,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目前,除偏远地区的聋哑儿童外,其余儿童都有均等的入学机会,最难的还是“教育资源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明确政府、学校的各自责任。

一、政府做什么

1.足够的教育投入。《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并保持稳定增长,这就是一个定心丸。

2.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按照既能提高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又能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稳妥推进。防止由于“便于管理”而过分集中,给家长和学生的就学带来不便,或全部集中到城镇办学,让学生失去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

3.保证流动就业人口子女上学。目前,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新挑战是“流动性”。因此,要强化输入地政府的管理责任,要将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区域发展规划。

4.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应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要建立多部门、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教育资源配置论证、征询意见、专家评估制度和机制,确保教育资源不浪费、不堆积,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5.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对教育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形成正确的成才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学校做什么

1.保证服务区的每一个孩子按时入学,不论孩子来自何处,不论是聪明还是愚钝,都要张开坚实的臂膀热情拥抱孩子,接纳孩子,留住孩子,成就孩子。

2.阳光分班,均衡配置师资。学校不应分重点、非重点班,更不得设贵族班,应合理搭配各科教师,把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平分到各班,把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也平分到各班,做到以优带新,整体提升,从而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学生都充满希望和快乐。

3.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平台。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能走向成功,关键是要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学校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可选择的发展平台,关心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曾说过,可“选择性”标志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行业是否成熟的标志。为此,学校可设立各学科特长兴趣班、各类体艺训练班(队),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办学成熟的标志。

4.塑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每一个教师都优秀,则对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配置的难题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每个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窝窝头”,而是精美的“大餐”,就会走出低水平的公平,走向高水平的均衡,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3

一个门槛,即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这是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两个方面。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计算小学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一个参考,是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确定这个程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充分体现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县级自评环节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原则。二是逐级督导评估,做到层层把关,以保证质量。三是体现国家意志,以省为主实施,国家规定督导评估的基本内容、基本标准和工作程序,省级组织评估,国家最终审核认定。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并适时公布名单。同时,为保证督导评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还规定,省級教育督导部门对辖区内申请评估验收的县进行督导评估前,要向社会公告,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4

秋季开学专项督导自查报告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秋季开学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阳谷县教育局开学检查的相关文件精神,我联校立即行动起来,严格按照要求,逐项自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力求整改到位,在自查过程中即发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开学条件保障

1、学校于8月26日召开了联校成员及各小学校长会议,就秋季开学事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校、各口提前做好本学期各项工作计划。8月31日全体到校打扫卫生,分发课本,全体教师9月1日上午7:00全部到校,8:10分,第一节课按时上课。学生返校率100%.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学校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资助金全部发放完毕,所有贫困生开学初均如期返校学习。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于8月25日将课本发放到学各校,保证课本在开学初第一时间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没有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现象。

4、后勤保障情况。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对学校校舍、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了检修,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已经到位。

5、开学主题教育情况。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 年修订)》,每口教室都更新悬挂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活动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

二、校舍排查

7、对校舍进行全面隐患排查不存在问题。(三)食品饮水安全

8、、我联校所有学校、幼儿园没有设置学生食堂,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教育,零食不进校园,教育学生不购买零食、饮料等三无食品。

(四)校车制度 9、10、我联校学生均为周边3公里以内的学生,都是家长接送,没有校车。

(五)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1、学校已配备了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安保六件套),校园重点部位已安装了监控设备,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较为完善。

12、学校于开学前对所有校舍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正在进行整改,特别对靠近河渠的学校的学生加强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各小学将于开学初进行交通安全、防拥挤踩踏安全事故演练活动;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对问题学生建立了帮扶制度,课间值班和安保值班确保不会发生校园暴力及校园欺凌行为。

13、校园周边防控情况。学校和大布乡派出所联系,积极落实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警校联动机制建立,民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

(五)校舍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4、已建立校舍定期安全排查制度,做到了每月一大查,各区域责任人每天一小查,并严格执行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二、做法经验

1、是各项教育活动开展有计划、有方案、有层次、效果好。各项德育教育、安全教育活动我们都是提前做好计划方案,然后先后于各班级、各小学、联校三个层次逐级开展教育或比赛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办手抄报、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一些列活动,较好地保证了教育效果。

2、抓好常规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不是喊口号,要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要做的工作。常规管理、特色教育,要着眼为学生一生服务。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1、学校安保人员配备仍显不足。

2、极个别无证民办幼儿园管理难度较大,屡关屡开,需要政府及交管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取缔。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抓好师德建设和师德活动;全面提高教教学质量。

2、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为学生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努力打造“成绩一流、师资一流、设施一流”的快乐校园。

大布乡联校

2018年秋季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5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校安工程”,改扩建、加固一批中小学,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着手进行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逐步提高城乡学校捆绑发展覆盖率达和优质名校、特色教育集团覆盖率,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争取于 2011年在银川市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广四幼发展模式,推进幼儿园综合改革。鼓励扶持民办幼儿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打造2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兴庆区级民办示范幼儿园,形成品牌特色优势。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构建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大力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学校、幼儿园,增强兴庆区基础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及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新机制。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建立民办教育管理新机制,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向高端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与具备条件的民办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办学特色方面向高端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篇6

一、高位推动,科学调整,大手笔整合教育资源。

——深入宣传发动。我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利用电视台、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布局调整的政策、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布局调整的浓厚氛围。

——行政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把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兴县战略、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标准和完成时限,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对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了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

——科学合理布点。着眼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学校资源等多种因素,打破地域、隶属、体制等界线,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思路,统筹全县学校布点。

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均衡发展更趋合理。

——学校布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立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了“工程占地优先考虑、遇到阻力优先解决、各种规费优先减免”的教育工程保障措施及政府增加投入、教育系统主动争取、部门对口帮扶、社会捐资助教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寄宿制学校14所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餐厅、运动场、校舍加固、维修等,使农村学校有了同城市一样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安全工作更趋完善。为加大对校园的安全防范,投入近**元,在各学校、幼儿园的校园门口和校内重要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并与110公安机关联网,建立起对学校及周边的无缝隙监控系统,为校园的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三、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以德育优先发展。以创建德育示范校为契机,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和德育特色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和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学校的德育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初步构建起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学生。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把办特色学校,办特长班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特色打造学校声誉,以特色谋求学校发展,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了平台。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教学质量年”为载体,深入开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各种活动,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营造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力争使教育教学水平有大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强化师德教育。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师德考核,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落实绩效和岗位工资,确保一线教师的待遇。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借教育资源整合对教职工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同时本着“保稳定、给出路”的原则,对落聘教师进行科学分流:一是安置到缺编单位;二是转岗培训,补充到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学;三是培训提高,对落聘教师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学习,安排到乡镇幼儿园,担当幼儿教师。

——建立健全均衡发展体制。建立城乡对口学校“结对子”教学管理模式。鼓励县城学校觉悟高、业务强的骨干教师到乡

村支教,同时选派乡镇教师每月轮换到县城学校跟班学习提高;对“结对子”工程中成绩突出者在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并派参观学习,反之则根据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年终评优资格等处罚。

——优化升级培训渠道。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以远程教育和校本培训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建立监测和督导评估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与常规检查有机结合。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学校制度,每月至少深入所包学校全面督导一次;充分发挥“督学”的职能作用,每周安排人员深入学校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指导。着重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安排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学校进行巡视,每月轮换一次,每周梳理一次学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督导评估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变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发展性评估,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六、落实扶持机制,保证弱势群体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好“两免一补”等经费保障机制,合理支出公用经费,杜绝各类教育乱收费行为。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7

日前,记者在泾川县采访,该县教育局局长赵晓春这样说道。那么泾川县的小规模学校办学情况到底如何? 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试点“联校走教”,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同学们 ,用可乐瓶制作酒杯其实很简单 ,下面大家先想想如何做,然后老师跟大家一块做……”在泾川县党原乡陈坳小学记者看到, 来自该乡高丰小学的美术教师赵红霞正在指导陈坳小学的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只见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相互讨论,个个跃跃欲试。

“我每天早上在本校上课 ,下午轮流到三所小学开展‘走教’,虽然累,但将自己的专业所长发挥到最需要的地方,很值!况且,教育办还每天发放18元的交通补助, 且在职称晋升、评优选模等方面优先考虑,很开心! ”赵红霞说。

陈坳小学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学校是一所四年制小学, 有4个教学班、30名学生、5名教师, 多年来,学校一直存在着“依靠录音机学唱歌,看录像学美术”、艺术课教学质量低的问题,今年乡上开展“联校走教”,学校与高丰小学结成发展联合体,高丰小学的两名音乐、美术专业教师到学校走教,原来寂静的校园内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可爱的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走教的老师很专业 ,能跳能唱 ,能写能画 ,我们愿意跟着她们学、配合她们做,共同参与美术兴趣活动,她们在增强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发展。”“新老师的课很有趣,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欢乐,我们喜欢学。”陈坳小学师生高兴地说。

据党原乡教育办主任张涛介绍, 党原乡教育办下辖的16所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达7所,这些学校普遍专业师资匮乏、经费总量不足、课程难以开齐、学科教学质量过低,制约了全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们针对全乡地处北部塬区、交通较为便利、师资相对雄厚、设施设备充足的实际,实行了‘联校走教’试点,在全乡选派7名音体美专业教师组成走教队伍,采取‘联校与帮扶相捆绑,走教和帮教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 使原来薄弱的专业课程逐渐成为这些学校的特色课程。经过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走三联四保障’的‘联校走教’发展模式。”张涛说。

“以往我们这些小学校的老师虽然只带十几个学生,但要教五六门课程,除了教自己会的,也要教自己不会的,普遍力不从心。实施‘走教’试点之后,原来开不齐开不足的课程开齐开足了, 音体美课让学生学得快乐、‘来劲’,学校老师也减轻了负担。”谈到走教,该乡徐家小学的教师这样说道。

实施“片区管理”,提升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

“今天 ,片区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要在新课改工作中出点子、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在泾川县红河乡,记者有幸参加了该乡的片区教研活动,一位刚刚参加了活动的青年教师如此告诉记者。

泾川县红河乡地形狭长,山川交错,道路崎岖,交通不便, 教育办所辖的7所小学中有2所为四年制小学、5所为不足20人的教学点,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配备困难,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

为解决这些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该乡积极探索实践了“六个统一”片区管理的模式,把辖区7所小学按照学校分布、地理地形特点划分为上片区、下片区2个片区,片区学校实行“管理同步、资源共享、捆绑发展”,并确定一所师资相对较强的四年制学校为中心校, 片区内的小学或教学点改编为中心校的延伸教学班,实行“六个统一”管理,即统一教学计划, 中心校对片区内学校的班级教学计划实行统一安排;统一教学活动,片区内开展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等大型教学活动学生统一参加;统一校本培训,统一组织开展以“同题会课”为主要形式的联片教研活动,片区教师全员参与,帮助弱校弱科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统一业务指导,将每周星期二定为“课改开放日”,由县教育局教研室或者乡教育办选派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校”活动,片区教师共同观摩高效课堂,参与课改、体验课改;统一考核评比,对片区内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各类考核以中心校为主,实行捆绑考核;统一资金使用,片区内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小规模学校办学中存在的课程开设难、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低、办学水平差、经费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泾川县教育局副局长康君这样说道。

除了促进小规模学校形成办学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之外, 泾川县还针对小规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投入不足和历史欠账, 以及师资配备不足而形成的硬件、软件薄弱等问题,积极启动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确定重点实施红河乡龙王桥小学等44所薄弱学校的标准化改造工程, 并努力做到“四个优先”,在基建项目改造、经费投入、教育装备配备及城乡师资交流任教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8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要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意见要求,相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包括,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重视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關心扶助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体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要保障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推进均衡教育,续写发展新篇 篇9

——大同中学教育均衡发展迎省督导评估验收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大同中学全体师生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均衡教育工作。这里,我很荣幸而高兴地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近几年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大同中学位于蕲北山区,是蕲春县较偏远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68年,几经变迁,于1994年正式改建为大同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校园面积5242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643平方米,学校分东、西两区,河东区为教学、生活、休闲区,河西区为运动区,学校布局合理,校园依青山傍绿水,环境清幽,是修身养性,砺志尚学的好地方。目前,学校有在校生584人,开设了14个教学班,配有专任教师42人。学校坚持“乐教善教,教人求真;乐学善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优质均衡的育人途径和方法,尤其是近几年,我校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想,规范了办学行为,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并借助政策支持和政府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实现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与育人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面向全体,尊重个性,轻负高效,均衡发展”的办学之路。

二、主要做法和成绩

近几年来,我校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在创办优质均衡教育方面上认识强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大提升了办学整体水平。

1、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积极推进均衡发展

三年前,我校就遵照县教育局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指示精神,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方针。学校制订了《均衡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均衡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对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做到了早规划、早安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在学校均衡教育工作指导组的引导下,全体教职工认真对照均衡教育办学原则要求,更新了育人观念,进行了教学行为的自查自纠,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家拟定了《大同中学教师行为“十不准”》,实施了全面开科开课开足课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平行编班,小班额教学,均优配备任课教师,积极向上争取,调 优了学校教育资源,这一些,为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2、确立优质均衡育人观,整体提升了办学水平

(1)创建优雅的校园环境。我校校园绿化面积达16880平方米,四周有三面是青山环绕,一年四季如春,花香不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被蕲春教育同行誉为“天然氧吧式学校”。学校形成了“砺志养性”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构建了学校和班级长廊文化,内容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古今名句,以及学校师生总结出的经验之语,让学生在品悟中受到启迪,塑造美好的心灵。班级文化长廊是由各班挂在教室外墙的展牌组成,内容是各班班级目标、公约和班级风采展示,佳作欣赏及科学探秘、时事要闻等,集激励性、趣味性于一体,也被称为“课间文化”,供学生在课间互相观阅,陶冶性情,提振精神。学校文化墙由毛主席诗词、国学经典《弟子规》和传统文化之唐诗宋词元曲组成,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吸收国学元素,提高古文化修养,怡情励志。如同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教授所言:“学校文化氛围决定了她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像‘泡菜’一样,泡出来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2)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近几年来,我校大力推进学生评教师,教师互评和教师评学校的“三评”活动,建立师德师风管理机制,着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连续多年,学校未发生任何违规违纪事件,社会反响好。我校还建立了教师学习培训机制,保障培训经费(仅2011——2012两就投入了10多万元),有力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现有42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36人,专科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为提高教师的基本功素质,我校经常性开展了校本培训活动,组建了青年教师读书小组,大兴“因教而研,以研促教”之风,大力开展“比教学”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技能。

(3)实施有效的学校德育。我校以“厚德砺志,养习修身”为校训,以《大同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十大目标》、《大同中学学生日常行为“三字歌”》《大同中学学生安全防护“七字歌”》等规定来规范学生行为,建立了以李山村红色基地为学生校外德育活动基地,开展每周升旗德育主题活动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我校经常在学生中开展“我的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和“我的坏习惯是怎样改正的”等活动,各班每周都要评选十大习惯好榜样,让身边的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的实质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4)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湖北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扎实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实施素质教育。一直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向课堂教学要高效,向课外要学生特长发展。我校提出了“三学五环”的高效课堂模式,“三学”是预学、导学、练学,“五环”是指在“三学”中遵行“发现质疑——合作探究——展示互评——总结归纳——应用拓展”五环节规律。通过这一模式实施,使我校课堂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了12项活动,如:每周一至周三的“唱跳”活动,每周三至五的棋类、美术、朗诵、数理化兴趣小组活动。我校虽然是山区学校,但在教学功能用室和仪器设备的建设方面投入力度大,教学功能用室高标准配套,理化生设备一应俱全,设有图书室及体、音、美专室,所有教室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我们对教学功能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提出了“建好管好用好”的目标,做到年年有投入,经常有活动,学期有考评,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考核。我校坚持以新课程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为指引,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以充分发展,运用考试加考核双评模式来评价学生的学科素质,并采取老师评价与家长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构成多元的互评评价体系,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发展。做到“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5)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我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落实县教育局田局长提出的责任教育、均衡教育、满意教育三大目标为已任,立足校情,创办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和“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方面效果明显,闪现出亮点,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教学质量在全县位居前列,近三年来,先后有8人升入黄高、118人升入一中,普高上线率达78%,有近百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获得“黄冈市示范学校”、“黄冈市普通初中办学先进单位”,“黄冈市最佳文明单位”和”蕲春县教育质量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社会的充分信赖和人民群众高度赞扬。今天的大同中学正朝着“建设蕲春优质初中,争创蕲春教育名校,成为蕲北山区教育明珠”的发展目标迈进。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尽管我校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常学常新; 二是学校教学设备还需加大添置和更新力度;

三是打工经济潮带来学校“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10

陈安丽

2012年第4期 ——社会建设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近年来,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保障受教育者权利、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出发,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来抓,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势初显,正在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

一、完善制度安排,建立统筹推进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关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在起跑线上的公平,而且事关民生的改善、社会的和谐。从2008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几年在一号文件中或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7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形成均衡发展合力。省政府成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强化省级统筹。2010年初,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两个机制”、“三化目标”、“四项工程”的政策框架,即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学质量一体化的目标,实施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在实施步骤上,我们坚持“省级统筹、以县为主、试点带动、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将全省112个县(市、区)分为三类,分三批进行改革。每一批都确定20个左右的县(市、区)为省级试点单位。省里整体推进,同时又分类指导,确定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实行联动推进。实行项目联动,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纳入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各级教育部门统筹实施教育系统内“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等项目。实行部门联动,各地统筹使用县域内宣传、文化、体育、扶贫等部门的项目经费,切实发挥经费和项目的最大综合效益。实行奖惩联动,对于推进均衡发展工作进度快的地方,省教育厅在安排新项目时优先考虑;对工作进度滞后的,暂停、调减项目资金。设立“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鼓励改革创新。

二、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武汉城市圈义务教育改革。以部省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圈内义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启动了“武汉城市圈基础教育对口交流合作计划”。组织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和城市圈内的8个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从互派干部挂职任职、教师定期交流任教、学生互访交流学习等6个方面,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和互动。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治理结构改革。推行“联校走教”、“教育发展协作区”、“一校制”等多种办学模式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校走教”,即学校联合、教师走教,以一所完小为主体,将临近的农村初小、教学点作为其分部,整合为一个集人事、财务、管理于一体的联合办学实体。“教育发展协作区”就是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通过教育资源的统筹来布局教育区划,协作区内教师统一管理调配。“一校制”,就是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其他学校加入,共同组成“一个法人代表、一套班子、一张课表、一本账簿”的“一校多区”教育联合体。通过改革学校治理结构,试点地区整体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有的试点县市的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大体持平、更趋均衡。

——推动建立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障困难群体教育权益的机制。围绕关注和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这个核心和重点,建立联系卡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心理咨询制度、课外生活管理制度以及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机制,努力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立体网络。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纳入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考虑。武汉城市圈实行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全纳入”。

三、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均衡配备机制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均衡配备教师资源,重点是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队伍。

——以实施国家“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特岗计划”为载体,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2004年,我省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采取政府出资购买阶段性服务的做法,每年遴选一批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服务期三年,为农村学校补充高素质师资。先后出台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三年服务期内免费培训、选送服务期满扎根农村学校任教的优秀资教生出国培训等12项优惠政策。到2011年底,有2万多名“资教生”和“特岗生”到全省83个县(市、区)的1300多个乡镇学校任教,60%以上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农村中小学校继续任教。2011年底,“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获得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举办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的最高奖——特别奖。今年1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资教教师来信上作出批示:“来信收读,非常高兴,也深受鼓舞。扎根基层,毕生从教,十分光荣,也会大有作为”。从2012年起,我省将在继续实施“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统筹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落实“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

——以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国培计划”等项目为载体,建立教师培训机制。2005年,我省启动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服务的模式,每年安排2000万元,组织2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到武汉高校免费集中培训。7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14万人次,占农村教师总数的42%。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免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93295人次;实施“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培训优秀中小学教师校长1110名;实施“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海外培训计划”,选送500多名中小学教师、校长赴海外培训。同时,加大市、县、校三级培训力度,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

——以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为载体,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为破解城乡教师优质资源配置不公等难题,2006年,我省启动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政策引导、整体推进”的策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采取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赴农村县(市)巡回讲学、建立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和城镇教师定期支教制度、城镇学校管理干部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或其他教育发达地区挂职等措施,加强城乡教师的双向交流。

——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为载体,建立教者从优的条件保障机制。2007—2010年,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1亿元,争取中央试点经费6000万元,推动全省投入资金近5亿元,新建和改造教师周转房57万平方米、近2万套,免费提供给城乡交流教师、特岗教师和无房教师使用,未来四年将再建2万套。建立教师与当地公务员津补贴联动机制。建立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各地按高于城区教师绩效工资12%以内的水平确定农村教师津补贴标准。

——以实施“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为载体,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规范评价制度。以“围绕新目标、建立新机制、实施新课改、提高新技能”为宗旨。2011年,我省在全省中小学强力推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以课内比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课外访万家为载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截至2011年底,全省42万名中小学专任教师参与率达100%。最近,国务委员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湖北在中小学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拉近师生感情,提升师德素质,是教师职业规范化建设,推进学校—家庭合作办好教育的好方式,应在全国大中小学中大力提倡推广。”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养教师典型。我省师德典型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了何家坤、胡安梅、桂希恩、郑琦、范献龙等一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代表。汪金权、桂贤娣老师先后被授予第一、二届“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称号,湖北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届获得这项荣誉的省份。去年,谭定才老师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1人物”。

四、完善保障措施,建立目标管理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省委、省政府强调,要把教育投入作为财政第一投入,近五年来,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2217.7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119.12%。2011年省筹措安排预算内教育资金1.88亿元,投资额超过了过去五年累计投资总额。湖北省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安排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6亿元。在今年预算中,省本级财政预留教育经费39亿元。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为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加强督导评估。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建立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制度的意见》和《湖北省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确定20个试点县(市、区)作为教育质量观测点,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逐步扩大到全省。

——实行目标管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方案》,将县(市、区)党委、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省政府要求县级政府要履行制定规划、调整布局等6个方面职责,承担22项具体任务。今年起,我省将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根据《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到2015年,全省所有112个县(市、区)将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继续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战略性任务,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让全省所有适龄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11

一、科学规划,高位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我区教育发展的理念:不仅要追求机会公平,也关注过程的公平,更要实现结果的公平;不单追求均衡,更要实现发展;要立足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要通过公平与质量的合流,实现有质量、高质量的公平。为此,我们确立了“均衡化、内涵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了“二二三三四”战略:启动两个项目——十一高中和教育大厦;完善两大机制——一体化管理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强化三个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三项改革——德育改革、课程改革、体制改革;实施四项工程——平安校园工程、依法治教工程、控辍保教工程、特色创建工程。

二、明确责任,合力攻坚,完善保障机制

我们建立了目标管理机制,涵盖基层各学校和教育局机关两个层面;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校园校舍标准化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安全管理机制,努力做好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建立了一体化管理机制,架设学校均衡发展的平台;建立了督导评估机制,激活教育发展潜能。

三、突出重点,关注民生,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继续对全区公办优质空余学位全部实行电脑派位,继续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零障碍”,积极开展好帮扶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工作。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多年来,受城市布局和功能影响,我区南部与北部、城区与农村教育的“二元化阶梯状”结构十分明显,成为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区在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上,要通过“弱弱重组、邻校合并、强弱联合、以强带弱”等多种形式实施“结盟”、“兼并”、“迁移”三步走战略,融合并改善区域教育资源。

四、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均衡

虽然在办学条件等方面二道区在长春市不占优势,但教育内涵发展却毫不逊色。我们要通过项目推进、整体改革等策略进行创新实践。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校本教材、实践体验、行为养成等方式全面开展“八字”道德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大课间和体育艺术“2+1”项目为抓手,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加强特色学校创建。实施“学校特色发展战略”,开展“星级”特色学校的评选活动,努力形成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态势。

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履行职责,加大保障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构筑教育特色,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务求实效 篇12

但是,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存在难点。一是教育关注领域的分散性, 有更多教育领域纳入政府的统筹范围, 部分地区已经没有把义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均衡发展目标的相对性, 一方面, 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均衡水平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不断变化;另一方面, 均衡内涵的指标是多元的, 既涉及硬件又涉及软件;再有群众的感受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 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实际感受往往不一定和我们的工作成正相关。

为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省级政府首先应当明确在省域内推进均衡发展的目标, 制定或者修订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并且完善对困难地区扶持的倾斜政策。同时, 要引导县级政府明确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 制定县级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对教育资源存量进行整合与再分配, 另一方面对教育资源增量通过政策倾斜合理配置。对现有教育资源存量的整合是必要的, 如合理的布局调整与教师流动等, 但是整合过程一定要注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评估。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还应当是通过增量的政策倾斜进行合理配置, 没有新增的教育投入, 均衡发展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 最主要的是:筹一笔钱, 办三件事。“筹一笔钱”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并落实促进均衡发展的预算, 以提供实现均衡发展的基本保障。“办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使县域内学校分期分批达到省定的办学条件标准, 这是县域内均衡发展的主要标志, 教育部把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达标率合格作为实现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件就是通过政策倾斜, 均衡配置各项教育资源, 教育部分别就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及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三件就是认真对待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教育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均衡发展评估的重要参考。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13

自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会议召开后,庙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第一时间召开书记办公会和党委扩大会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积极调配土地,强化督导考核等措施,确保了该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稳步高效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规划。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开展,该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成员单位的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工作进度,解决相关问题。同时,组建了20人的工作组,分成2个小组,由分管副镇长带队,对全镇各所学校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设施、配套设施开展了为期1周的调查摸底,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为尚未达标的9处中小学绘制了规划图,针对每一处学校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强化土地调配,加强资金筹措。根据县教育局的.规划,全镇共需新建教学楼1572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1400平方米,食堂餐厅1480平方米,改建水冲式厕所680平方米,共需资金1928万元,除上级拨付专项资金外,党委政府还要投入400多万元。为确保工程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庙山镇党委将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工程建设。同时,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要求,为场地规划建设不达标的学校积极调配扩建土地。为大埠小学向西扩地4亩用于规划操场和篮球场地;为前林小学向北扩地5亩作为学生运动场地;为新城小学选址20亩按照标准化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建设。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明确节点任务。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建谁负责,谁鉴定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督导。对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影响工程进度或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按照上级规划部署,所有项目必须在9月份前开工。目前,前林小学1296平方米的教学楼,主体已完成,暑假开学投入使用。新城小学32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层的主体已完成。庙山中学1800平方米的综合楼、14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800平方米的食堂餐厅正在办理手续中。

大布联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篇14

一、完善政策导向,确保区域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均等

(一)严格规范管理,落实机会均等。我区义务教育坚持属地管理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积极落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努力推进中小学区片建设,强化学区管理责任。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坚持每学期初进行学籍核对,坚决杜绝学生无序流动。坚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完成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全区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纳入各招生计划,纳入学籍管理,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做到同城同待遇。凡持有“五证”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均可到居住地所属公办小学报名入学。

目前,全区共接收在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800人,占全区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 21.9%。在进城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达到70%。

2007年由全区教师捐款建立了“南开区师爱资金”,坚持每年对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奖励,资助其完成学业。

(二)统筹协调管理,关注特殊教育。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现象,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小学招生全部按照学区片划分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招生实行划片对口入学,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标按照市教委规定全部分配到各小学,有效地遏制了“择校现象”;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内各初中校的比例逐年提高,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和实验班,学校一律平行分班,并均衡配备师资。

我区重视和不断加强特殊教育工作。2011年投资1000多万元对区育智学校进行迁址改造,使学校具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双项功能,并率先在全市通过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学校评估验收。各小学对智力轻度低下的儿童,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南开区小学随班就读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对37名不能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全区凡具备接受教育条件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

二、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一)落实政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我区在政府工作中不断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工作的职责,区委常委会连续十年、区政府常务会每年定期听取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并定期研究分析教育工作,已形成区委、区政府一项长期坚持的常规工作制度。区人大、区政协形成与教育工作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协调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建立了区级领导对口联系中小学校制度,区四大机关领导每年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多次对教育工作进行书面批示。

区政府重视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的领导。出台《南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制定《南开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南开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编制《教育督导手册》,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实施责任区督学制度,不断加大对我区义务教育实施有效监督与指导的力度。区教育局党委编印《南开区教育系统干部管理手册》,对“责任追究”做出了相关规定。

(二)统筹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投入。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个优先”,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近三年全区教育经费连年实现“三个增长”。区财政部门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13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区财政收入34.23%。2013年全区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956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1088元,超过全市规定标准。

我区坚持在城市建设中,优先公共资源配置,满足教育需求。区规划分局于2011年4月份本着全区规划,教育先行的原则,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对全区教育用地进行了全面“控规”,使我区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严格按照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依据规划要求进行建筑设计,确保教育设施与居住同步实施,保证居民就近入学。2011年我区新建居民区同步配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处,共3所,建筑面积24752.6平方米,占地面积39481平方米。同期积极筹措资金对中营小学校舍进行扩建,对南江里小学进行迁址重建,对建民里小学、冶金里小学进行了合校迁址建设。

2013年,依据我区2013-2015年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数据,面对未来几年的入学高峰,在原规划方案基础上,调整制定了《南开区教育资源2013-2015规划方案》,通过调整使教育占地面积增加138.4亩,建筑面积增加65200平方米,可增加7260个学位,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百姓对教育的需求。

(三)实施“抓西促东”,实现协调发展。区委、区政府认真分析研究我区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历史原因所形成的我区学校布局“东强西弱”的局面,提出了“抓西促东”教育发展策略,对我区西部地区薄弱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有力地提升了南开教育的整体位势。

紧紧抓住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这一历史发展重要机遇,加强我区西部地区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实现了办学条件上的均衡;充实领导班子力量,充实师资队伍,实现教育资源上的均衡。通过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我区“抓东促西”教育发展策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收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区域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均衡

(一)制定规划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依据《南开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关于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南开区教育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提高两支队伍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优化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青年和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统筹推进两支队伍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干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措施,积极开拓多种途径,为区域干部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时,我区还先后出台《高中级教师聘后管理暂行办法》、《招聘、调动、借调有关规定》、《校本研修管理手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优质资源建设。拨专款建立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特级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目前我区各校学科教师配备较为合理,师生比达到市定编要求。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队伍水平。近年来区教育局在抓好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在整体提升全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业务能力考评机制。出台《南开区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办法》,规定全区教师必读书目,连续10年坚持每年暑期对全区教师统一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连续6届每两年进行一届全区教师全员参加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命名了一批学科状元。为教师成长搭台,在考评活动中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

二是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坚持开展“三青三名教育专家工程”,每2年进行一次区级名师和区、校级学科带头人的认定工作,不断充实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制定了《南开区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在区内进行区特级教师评选认定,充实高层次骨干教师资源。区教育局制定了《80后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意见》,并对新教师岗后状态进行跟踪指导,使他们顺利进入专业成长阶段。

三是教师交流奖励机制。区教育局制定《教师交流工作意见》,区内教师实施双向交流制度。基础较好的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校顶岗任教,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薄弱校选派有一定培养前途的教师到基础较好的学校顶岗任教,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自2010年以来已有145名教师进行了校际交流。

区教育局党委出台《南开区教育系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自2010年以来已有131名校长进行了校际间轮(转)岗交流,使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为南开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强化师资培训,促进专业发展。坚持骨干培养与普遍提高并举的策略,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学习。中学教师参与率100%,结业率99%以上;小学教师培训率、结业率100%。同时还拨专款在全区建立了20个学科教师校本研修基地,分层次开展多种务实有效的活动,形成了具有我区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

近年来,区教育局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学校党政一把手、骨干教师共组织364人,分期分批每年赴上海华东师大参加集中培训;多名干部、教师参加境外教育交流培训。同时坚持举办区级特级教师研修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骨干班主任参加国家级班主任远程培训、学科教师参加新课程远程研修,聘请全市百名特级教师签订师徒合同。通过各种高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深化内部管理,确保区域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一)深化优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2010年制定并启动了新一轮“深入创办南开优质教育行动计划”,明确了南开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制定了《南开区中小学、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指导意见》,紧紧抓住科学教育在教学中的主渠道,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研制了学校科学教育课程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教育局聘请了81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科技教育的兼职辅导员,启动了“科普行〃南开情”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每月举行了一场科技报告会。系列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提升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

(二)实施文化兴校,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我区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制订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各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梳理和反思本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积淀,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并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以“优质教育与课程文化”为主题举办暑期校长研讨班,积极引导各校从培育课程文化的视野规划指导学校内涵建设。全区正在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局面。

2011年区教育局出台《南开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区学校特色建设。全区91%的学校进行了申报,经评委会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21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51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区教育局投入了52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予以支持,并分别召开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特色建设推动会,交流经验,推广典型。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强化以教学为中心,增强校长教学领导力,聚焦日常课堂教学,扎实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做到专时专用。强化教学过程的分析研究,寻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空间。制订了《南开区小学加强课程文化建设,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南开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形成了小学“生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中学“主动参与、以学论教”的教学策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高效教学逐步落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大力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突出强调校长领导教学的职责与任务。要求各中小学在“上好每一节课”、“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好每一个学生”、“构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四)实施“减负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区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将其作为深入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着力抓实抓好。

2011年6月,由我区主管教育的谷云彪副区长牵头组建《减负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全区各小学全面参与此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2013年12月结题,课题研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

我们在“减负工作”中特别重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落实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上,达到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这一目标,完善机制,整体推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编印《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从每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起到“减负提效”的作用。

2.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为“减负提效”创造了条件。

3.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成为了学校“减负提效”的有效途径。

4.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办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区局通过“项目带资金”的机制,投入资金,扶持学校社团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得到发展。丰富的课余生活成为“减负提效”的载体 5.发挥家长在减负中的积极作用。推进 “学校三结合管理委员会” 建设,对学校减负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宣传,形成“减负提效”的合力。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

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以南开教育专网为基础,以“南开区教育在线”为平台,以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为支撑,以运行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为保障,统筹规划、科学实施,构建高质量的全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全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较好的发展。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标准,通过对南开教育专网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双核心、多汇聚的星型网络,实现了107个基层单位全部光纤接入,各学校均实现“校校通”;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三是教师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开展了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和资源建设等相关培训;四是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完善,开展了全区教育系统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厦门首届“3S魅力风情”旅游节活动策划案例下一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