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徐帆演讲稿

2024-10-24

开讲啦徐帆演讲稿(通用6篇)

开讲啦徐帆演讲稿 篇1

开讲啦徐帆演讲稿

开讲啦徐帆演讲稿,徐帆是著名的女演员,也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妻子,下面是徐帆在开讲啦节目中的励志演讲《较劲才有福气 》

开讲啦徐帆演讲稿

谢谢大家,我看到刚才的那个短片介绍。我是冯小刚的媳妇,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但今天在这里我是作为演员徐帆跟大家交流。

做演员是我从小的梦想。小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晚上演出的时候,家里没有人照顾我,他们就只好把我和弟弟带到演出的后台。把我放在一边,他们在化妆、在准备,所以在台底下看妈妈演戏的时候,看他*的步伐

像飘一样,我觉得好女人、好美,我就在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在舞台上表演。

可是十一岁的时候,一次晚饭后我爸爸的同事叫爸爸和妈妈说:“你们俩赶紧到剧团的排演场去。”说要看一个学生,非常漂亮,白白的一个女孩子。他*的同事跟她说,这个孩子真像你小时候,你刚进剧团时候的样子。但我站在他*的身后,我心里在想却不敢说:妈,最像你的应该是你的女儿,应该是我。这话可能到今天也是我妈第一次会听到吧。后来我知道湖北戏曲学校在招生,招两个科,一个京剧科,一个楚剧科。

知道招生以后,我就问我妈(可不可以报名),我妈肯定会跟爸爸沟通,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不行,爸爸不希望我做这一行。但是我又特别想,我就耍小孩子的心眼,就想那我去报京剧科,因为我爸爸是表演楚剧,他肯定会不知道。因为当时我的年龄是算偏大的 十二岁,其他都是八九岁的小孩,老师说,我扶着你下腰。我的脚在这,我的手胳膊在

这,老师说,嗯,不错,像长江大桥一样。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像长江大桥,老师说你这距离多远啊,太远了。

于是我就偷偷地加紧练习,有的时候就套老师的话,那有的人天生就这么硬,他靠什么能把腿练软?老师说晚上睡觉拿一根绳子,把一条腿放在脚的那一头捆住,把要掰的这一条腿放在这上头,之后将绳子拽在自己的手里,一点一点地拉,你觉得可以不那么费劲了,再往底下拉、再往底下拉。说完了我就记住了,就按老师说的方式去练,每天这么一点,每天这么一点,大概有一个礼拜的时间,我的腿也可以拉得跟我的身体是平行的,等又过了一个月,我的腰也是能够把着自己的脚后跟了。

这是现在回忆才明白,父母为什么不想我继承他们的事业。我在艺校的那三年,我非常地开心。正当我开心地觉得以后还可以学整出戏的时候,一个夏天我妈跟我说,你们学校解散了。我说什么叫解散,说你们这个科没有了,我

说我还想上学。在这种时候,我看见我爸爸跟隔壁武汉话剧院的老师们有过交流。等到回到家里的时候得知,武汉话剧院的老师让我去考武汉话剧院的学员班,我就去了考。我觉得这一个过程我都是稀里糊涂的,而那几年我也在武汉话剧院的舞台上帮着一起演出,得到一些锻炼。

在1986年跟武汉话剧院拍一个电视剧,碰到了现在北京人艺的演员,杨立新。后来等他拍完戏回去的时候,给我写了一封信,就是说徐帆,现在北京人艺在招生,因为有三个学生到了甄别期被甄别了,所以需要补招,你愿不愿意来考?我当时在住院,就想赶紧脱离,我就跟他说,我想去。但是这个时候,我不再像考戏校那样要跟爸爸妈妈说,我怕他们不同意,我也不敢跟剧院里任何一个人说,因为我怕说出去了,首先是我去不了怎么办,如果我去了考不取怎么办,怕人笑话。所以很多的事情,我都是先做了再说,不管成不成都是另

外的事情。当时走没来得及告诉杨立新,但是我记得,杨立新说过剧院其实是离火车站挺近的。

我下了火车以后不知道往哪走,我没来过北京,也不分东南西北。但是我去问路人家会跟我说冲南,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北京站在往人艺去的地方是冲南还是冲北冲东。所以我就说,好,谢谢,麻烦您只告诉我现在要去人艺的方向是冲前走,还是冲左走,还是冲右走,人家说您朝前吧。好,我就朝前走。我说大概得走多少?有几站地,反正这不远不远,都说不远。好,我就走,但一直走到我觉得肠子肚子都快拽出来的时候,才到灯市口。

生活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我突然看到武汉话剧院的副院长从对面走过来,因为我头一天还碰见他了,他说干吗呢,我说我住院了。可是第二天就在另一个城市碰见他,他说你怎么住院住到这来了,我说我就是临时有个事来看一个朋友。我撒谎撒不圆,太痛苦了,就是支支吾吾,但是院长也没有说什么,肯定是不知道我来考试的。之后我找到了北京人艺。在我找杨立新的时候,杨立新(同事)说,你等一下,他可能在剧场里看电影。我等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杨立新出来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说了这些让我去考试的时候,我说现在不行了,你能不能给我点吃的,我心慌得不行。所以我觉得,杨立新是我一辈子要感谢的人,他完全让我的命运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就像《唐山大地震》里头说的,我一辈子做牛做马,我也要报答他的恩情。

考试结束后,有一个老师跟我说,明天复试的时候,我希望你化点妆,别这样白不呲咧的,这样不好看,我说好好。我其实是一个内心很较劲的人,这种考试,是老师考我,同时我也在考老师。所以我第二天在复试的时候,我仍然没有化妆,我觉得我就这样。所以在考试的时候,老师在看着我的那一眼的时候,白了我一眼,马上就不再搭理我

了,但是就这一眼我就记住了。我就是觉得,不管成绩如何,我就是要掌握自己,一定不能失误。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请来基辅剧院的总导演,帮我们班排练《打野鸭》。当时我们的主课老师苏民老师向他推荐,让我演女主角,但是他就是不用,当时我在课堂里头坐了一个星期,这个导演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后来我觉得,不管你待不待见我,我再坚持一个星期,我一定要听你跟其他的同学是怎么讲解这个人物。在那两个星期中,我把所有人物在我的脑子里演了无数遍,我觉得我就是自己的观众,在看自己演戏。

从那个时候,我明白就是要学会看自己演戏,所以我跟老师请假说我想回家,我的妈妈身体不是很好,因为她演出量特别大,太累了,有美尼尔氏综合症,病犯躺在床上躺了两年。之后好不容易好一些,继续表演,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没有戏演了,于是就做一些手工,我记得当时就看到我爸爸买很多叫

铝合金条,他用锯子锯,用来做相框。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看到那个情形的时候,我都傻了,我完全没有想到在台上那么光鲜亮丽的演员,现在竟然开始做手工,我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失落感。所以那时,我就想自己上的大学一分钱都不能让他们花,三天以后我就跟我妈说,妈,我想回学校了。我妈说,你要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我就简单地跟我妈妈说了一下。而这个时刻最重要的,我爸爸说了四个字,不卑不亢,这四个字,一直到今天都让我受用。

从那以后我在学校里就很自觉,我跟老师说,可不可以带着我去做一些可以赚钱的工作,老师说你钻钱眼儿里头了。我说我就是不想让我爸爸妈妈付学费。老师一听反正也说得挺实在的,就说行那我们配音,你可以参加吗?我说可以。后来,只要是课外时间,我就去参加配音,而这也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再后来给《超人总动员》配音的时候,一部电影我三个小时就完成了。我其实

觉得有的时候,我在较劲的过程中,有时候也觉得挺不好的,因为较劲的时候在别人看来,会觉得你怎么那么任性。

现在突然想起来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在排练《海鸥》的时候,剧院里只有两个宿舍,一个是男生宿舍,一个女生宿舍,我们女生就是十一二平米,五个人在里头,还有陈小艺、龚丽君。我们三个女生搬进来,一看说这怎么办呢,条件怎么还不如学校,学校还有一张床、一个书柜。当时我们就说要找剧院谈。结果她俩都说有事出去,只剩我一个人了。怎么谈呢,她们给我出主意说你就把我们说的这些都说吧,我说好。该到训练的时间,我就不下楼,之后濮存昕和修宗迪,张宗云老师就上楼找我,说徐帆你怎么回事,你知道什么叫上班了吗?我说我知道,但是你知道吗,我没地儿住,说你怎么就没地儿住了,这不是地儿吗 ?我说你现在看着这是我一个人,其实我们有五个人在这住。完了你再看看我们的男生,十个人

住一个屋子,还不如我们学校呢。他们说到时候再说,我说不行,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大家不都那么艰苦吗?我说有一个房子空着呢,他们说那我们了解,这样我就下楼了。但是我跟着他们一路下楼时,一路上我都在想,我可能会失业吧,没有人这么跟剧院的老演员们、领导们这么说话。另外还是一个这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都顾不上了,所以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后来两个人一个房间,男生的也解决了。我说,太好了。

我其实是一个挺絮叨的人,我讲了这么多从小的时候到上大学到进北京人艺的经历,我其实只是想说,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其实可以多坚持一下,这样就能看到前面。我在第一次跟冯小刚导演合作的时候,是拍《一地鸡毛》的电视剧,那个戏因为跟陈道明老师合作,我觉得他太有名了。我看着他,就哆嗦。我记得有一场戏,冯导演让我从这个位置走到那个位置,我要一边走一边跟陈道明老师说话,陈道明老师在那边炒着

菜,还要回过身跟我说话,但是唯一的要求,就是我从这儿到那儿的过程当中,要把位置走准确,还有时间的点要掐在我们正好有一个换位的地方,我因为太紧张了,这一个镜头其实呈现在大家面前可能只有两秒钟,但是我拍了七遍,当时冯小刚导演跟我说,你作为一个演员,这个是最基本的,你让人家陪你拍了七次,你自己觉得合适吗?我当时觉得地上要有个缝我就钻进去,但是我很清楚他说的真的非常对,我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对专业演员的要求。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对自己发誓,我绝不让任何一个导演,为这些小事情来跟我说不对。

所以从那以后一直到今天,我所有拍的戏,没有一个导演说位置不行。要作为一个专业演员的话,必须把所有的东西都在平时练好,所以我也希望年轻的朋友记住,你们要在年轻的时候,把很多你以后需要的习惯早一些练成。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特别,就是这么啰里吧嗦的,在上到舞台之前,我真的特别忐忑,就像刚才跟小撒说的,我其实不知道大家喜欢听什么,在我们沟通交流的时候,也谢谢你们帮助我成长。

以上这篇开讲啦徐帆演讲稿 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演讲 尽在:精彩演讲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开讲啦徐帆演讲稿 篇2

关键词:TV2.0,演讲类节目,创新方向,《开讲啦》

在当前娱乐节目泛滥的时代, 煽情性、同质化的娱乐节目大行其道, 电视演讲这类节目长期处于疲软状态, 在当前新媒介环境下中央电视台与唯众传媒联合打造的《开讲啦》在2012年8月开创了演讲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风, 将其定位为“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 向电视受众分享他们对于生活与生命的感悟。以其内在的人文价值关怀使观众看到了节目的诚意, 实现了演讲类节目的成功“逆袭”。

一、TV2.0视阀下《开讲啦》创新之道

TV2.0的概念在中国是由著名媒体人杨晖率先明确化并加以践行, 其核心价值诉求为“观众参与、观众互动、观众决定舞台, 让电视最大程度为观众创造独特的个人体验。”《开讲啦》是TV2.0电视概念的试验田, 节目的受众定位、内容、表达方式, 再到营销, 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互联网互动精神。

(一) TV2.0下的理念创新

(1) 平等理念:有态度的对话。《开讲啦》对于演讲类电视节目的一大创新就在于节目中始终贯穿了平等对话的理念。以往的讲坛类节目往往都是以嘉宾单一输出话语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对话交流至多作为辅助节目效果所用。而《开讲啦》则逆行其道, 45分钟的节目中近30分钟都用于嘉宾与青年代表的对话交锋, 以青年观众为主导, 彰显受众个性, 体现平等对话的诉求, 正是TV2.0电视理念的应用。不单单满足于参与式传播, 而是利用传播平台来彰显自我个性, 名人接受草根青年的质询和挑战, 平等理念营造了一种反权威的语境。

(2) 分享理念:有温度的演讲。《开讲啦》原制片人吴晓斌强调:“演讲只是我们寻找共鸣的一种方式, 这个节目强调‘分享’, 分享自己的经历。”[1]以往的演讲节目诸如《百家讲坛》是精英学者话语体系的强势传输, 在讲历史、讲过去、讲别人, 实际上是一种态度有余温度欠缺的演讲;而《开讲啦》则是一种分享式的交流, 嘉宾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在讲现在、讲自己、讲人生, 和青年代表深入讨论, 在讨论中形成共识。这也是TV2.0注重以人文为本、创造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的践行。

(二) TV2.0下的生产战略创新

(1) 节目生产“深层互联网化”。《开讲啦》的节目制作带有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从前期嘉宾、青年代表到主持人的选择, 全方位体现了“TV2.0”的互动精神。为了真正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在选择嘉宾上, 节目组在网上和高校同时展开演讲嘉宾的征集活动, 打出“你想听谁讲, 我们就请谁来”的口号;在青年代表甄选上, 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各大高校进行了“青年代表校园行”的宣传活动, 通过网络和线下调查的方式来遴选参与节目的青年代表;在演讲主题上, 改变了以往由编导拟定策划的方式, 选择进入高校展开问卷调查, 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呼声, 将这些想法作为节目策划的核心来源。节目由谁来讲, 讲什么主题, 代表怎么产生都由观众来参与决定, 这是对以往演讲节目生产模式的创新。

(2) 民营机构与央视“制播联合化”。《开讲啦》还实现了民营传媒结构和中央电视台的联合互动, 有效发挥民间创意力量。此节目是由央视一套和唯众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利用官方和民间两个平台制播的联合化实现了创意传播管理。民营传媒机构在中国的发展, 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内容创意产业, 创新能力有余, 但平台资源一直是发展的壁垒。而对于央视, 它在全国电视市场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优资源, 优质的“媒介接近权”恰能为民营传媒的创意可以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者之间联动合作可以实现一种资源利用最优化。

(三) TV2.0下的节目创新

(1) 叙事形式。《开讲啦》的节目形态相对固定, 节目叙事者主要由演讲者、主持人、青年代表构成, 从不同的叙事者身份切入看此节目的叙事方式, 处处体现TV2.0节目的“即兴创新”精神。首先, 《开讲啦》的演讲者实现了“即兴”演讲, 这和以往演讲类节目有显著差异。演讲者独立一人位于舞台中央, 没有演讲台、演讲稿和提示器, 前方和左右都被400位青年观众包围, 在这样极具“压迫力”的场域内完成15分钟的即兴演说。其次, 《开讲啦》主持人展现了“即兴”总结的平等对话态度。撒贝宁放下主持人的身段和矜持, 在节目中时而和演讲者、青年代表调侃制造笑料, 时而敏捷机智地对嘉宾的回答也做出回应。他以平等的姿态和嘉宾、青年观众交流, 实现TV2.0话语权的相对平等。最后, 青年代表践行了“即兴”提问的互动精神。8位草根青年代表改变了以往演讲节目只是演讲者唱独角戏的节目编排, 以问答的形式营造了具有张力的戏剧冲突, 使得节目变得鲜活生动。

(2) 叙事内容。在节目叙事内容上, 《开讲啦》另辟蹊径直通观众心灵深处, 把看似简单的题材做出了别出心裁之感。巧妙地对精英文化进行了大众化解读。节目所邀请的演讲嘉宾代表的是精英文化、名人标签, 但在语境上采用了大众化的解读方式, 使观众在心理上更愿意接受这种文化价值的传输。将人文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 对名人进行通俗化解读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和猎奇心理。偶尔穿插在《开讲啦》清新严肃的节目风格中, 倒也别具一格。

二、演讲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方向

(一) 节目定位:相信真诚力量, 坚持人文情怀

《开讲啦》在节目制作之初就明确表示“其和一般的明星访谈节目最大的不同就在它没有娱乐八卦内容, 也没有煽情故事”, 更多的是励志和分享话题。这对于演讲类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不无启示:首先, 在节目定位上, 始终要做到真诚, 根据TV2.0的电视理念, 把受众的体验放在首位。因此, 要适时根据受众心理变化来调整嘉宾的阵容, 以传递“正能量”为主要诉求。其次, 演讲节目需要做到将人文励志和大众娱乐熔为一炉, 在保证节目真诚本质的同时满足受众娱乐心理, 但要注意节目以人文为核心传播的定位, 做到不管是明星还是学者, 都能真诚、真实分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让受众有所收获。

(二) 节目制作:深化互动生产, 拓展制播联合

据央视综合频道主任许文广介绍, 《开讲啦》“是央视综合频道第一个完全实现了社会化合作的节目, 央视和唯众传媒共同创意和把关, 但具体的实施由唯众传媒进行。”[2]这种社会化合作恰恰是一种制播联动, 在生产方式上深化了民间传媒机构和中央级媒体的合作, 是对直播联合生产方式的一种拓展。一方面一些比较发达的民营传媒机构恰能为节目提供优良的创意资源和样片;另一方面中央级媒体能为节目提供专业品质的视觉资源, 这种生产方式上的互动为创造精品化的电视节目提供路径。

(三) 节目营销:实现融媒体的整合营销

实现融媒体的整合营销, 是传统电视节目抵抗新媒介冲击的必经之路。融媒体整合营销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 把具有互补性的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3]TV2.0不仅要求在节目理念上体现互联网的互动精神, 还要大大借力于新媒体, 完成融媒体的整合营销。《开讲啦》开通新浪官方微博至今已为时近三年, 但微博影响力还亟待加强。微信营销上《开讲啦》虽然也开设公众账号, 但是在节目信息上未实现每天推送, 传播效果也不明显。所以《开讲啦》的新媒体营销力度还不够。应加大借力于新媒体营销的力度, 整合营销中的价值链, 发挥融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 使得节目品牌的传播效益最大化。例如, 可在微博运营方面可以加强和观众的互动, 通过开展“微访谈”这类的线上互动活动来进行微营销等等。

《开讲啦》被舆论盛赞为“中国思想好声音”, 以安静的力量给浮躁的电视环境带来了“清新之风”, 用一种不讨好娱乐化的姿态成功打开了电视市场, 赢得观众认可。当前的中国电视市场也恰恰需要这样召唤受众本心的品质节目。在TV2.0电视理念的指导下, 坚持在节目定位上的真诚人文理念、制作上的创新联合生产、营销上的整合传播, “安静”的节目照样可以发出“不平凡”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中国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综艺台”.2012年度人文节目《开讲啦》[DB/OL].http://ent.cntv.cn/2013/03/28/ARTI1364454501263802.shtml.2013-3-29.

[2]梅花网“今日资讯”.央视开讲啦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DB/OL].http://www.meihua.info/today/post/post_e74b46ba-8964-41f7-a090-728b76fb60f2.aspx.2013-2-1.

[3]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整合营销策略[J].视听界, 2009 (1) :48.

[4]陆地.从吸引眼球到召唤心灵[J].传媒, 2009 (11) .

[5]杨晖, 唐剑聪.中国电视人文价值的构建——以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为例[J].电视研究, 2013 (4) .

开讲啦演讲稿 篇3

首先抛出的是我的儿子。我儿子今年18岁,在他8岁的那一年,有一天他跟我说:“爸爸我想学骑自行车”,我说你才8岁太早了,我没同意。但是他妈妈悄悄地违抗了我的意思,等我知道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第一次看到儿子在这个操场上骑车,我还是很激动的,但转眼之间这种激动变成了紧张。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我儿子骑车骑得飞快,可能有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这个速度对自行车来讲其实不快,但在我心里我觉得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每小时100公里。我非常着急,我怕他摔倒,我怕他出事。所以我一边追一边在喊:“儿子骑慢一点,骑慢一点。”但儿子还是骑得飞快,自行车飞快地从我们面前穿过来穿过去,怎么样都慢不下来,当它慢下来的时候就摔倒了。每次都这样。这个好像是很难理解,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很多事情慢比快更需要技术,更需要花功夫,更考验一个人整体的能力。

接着,我要抛出的还是我的“儿子”,但这个儿子是加了引号的,它是我的一部作品叫《解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初写《解密》的情景。那是1991年7月,当时我正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即将毕业前的一天晚上,我的同学们都已经开始准备离开学校,可我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神经一样地坐下来,决定要写一个大东西。这种不合时宜的鲁莽举动,是否暗示了我将为《解密》付出成倍的时间和心力?但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居然要用十余年来计算,准确的说,也就是我花了11年才写完这本书,真是受尽了折磨。我经常跟他开玩笑——《解密》是一个“作女”,我跟“作女”谈了一场恋爱,让我尝到了痛不欲身的感觉。

这部作品其实发表的时候总共也就是20万字,但我删掉的字数至少有4个20万,我在不停地修改、推倒重来。因为受尽折磨,我真是多次决定要跟它“分手”,但是每一次“分手”最后都是以更加紧密地“牵手”而告终。我无法和它“分手”,它已经和我的生命、血肉交融在一起。我要抛弃它,可能就要抛弃自己。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我不停地在心里臭骂自己,我说你怎么会那么愚蠢、那么没用、那么可怜,以至你自己全部的青春都可能要为它报废。但是当有一天,我终于把这个作品写完的时候,说实在的,我深深地拥抱了我自己,我流泪了。它是我的全部青春,半部人生。当这个作品写完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逆袭、无数次的攀登、无数次的照亮。因为写作《解密》,我觉得我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我已经非常充分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优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也认识到了我身处这个时代的优点、缺点。通过这一次写作被我无尽地放大了,也是被我非常清晰地看到了。由此我也就发现了自己,我认定了自己在这个社会当中应该完成的一个角色,就是写作。

那时候我常常告诫自己,当世界天天新、日日变的时候,我要继续做一个不变的人,慢的人,旧的人;当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候,我要敢于做一个气定神闲的人;当大家都在一路狂奔,往前追逐利益和名利的时候,我要敢于独自后退,安于一个孤独的角落寂寞地写作。

这个时代崇尚速度和更快的速度。每个人的愿望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争分夺秒、争先恐后地绽放。我用11年时间来写一部作品,就像坐船去伦敦一样,让人觉得有点傻。这就是一个追求速度和欲望的时代魅力。

科比开讲啦英文演讲稿 篇4

科比开讲啦英文演讲稿

各位同学:

all the students:

大家好!黑曼巴是一种拥有致命剧毒的蛇,为什么我取这个名字呢?是因为我一旦进入赛场,我就是致命的,就像黑曼巴一样。所以在场下我可以开玩笑,但是我一旦进入赛场,我马上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在球场上全神贯注。

hello everyone.the black mamba is a deadly poisonous snakes, why do i take this name? because i once entered the stadium, im deadly, like the black mamba.so there i can make fun of, but once i entered the stadium, i would like to change a person, be absorbed in the court.我现在35岁了,算是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后半程,像这样一些受伤也是司空见惯了。一旦受伤,你就觉得世界停止了,不管是膝盖受伤,肩膀受伤等等。我知道很多人因此而把整个职业生涯都葬送了,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甚至无法返回赛场。当那个时刻发生的时候,我会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说,科比你会怎么样?如果你经历这样的伤痛你会怎么样?你知道我每次看到别人受伤,我见到很多人受伤后回不来,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喃喃自语说,是不是应该停止打球了?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否返回赛场。我现在坐在这里告诉你,我要完全康复回到球场。但我不敢打包票,因为很多时候我也有疑问,但是我觉得,这才是迎接挑战的意义所在。

要抓住一切机会,向所有人证明你自己,证明你能够迎接挑战。向那些说你永远不可能成功,你一定会失败的人证明,这就是我的看法。如果有人说你这次受伤,要一蹶不振了,对我来说,如果别人受了这种伤可能就退出了,但是科比不能这样。别人说这下你不行了,我会说,你这样你才可能会退出。所以我必须要证明给他们看,尤其是给那些支持我,热爱我的粉丝们,我一定要赢了自己,要赢了伤痛,能够重返赛场。这样才能让那些怀疑我的人重新思考,什么叫将不可能的变成可能。这些伤疤的重要性体现在这里,这些伤疤就是我成长转变的体现。

作为一个球员,我与生俱来的激情就是想要成功,想要赢。同时也是人生最难却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个球员,要到球场上去迎接最大的挑战,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把全队的人变成像一个人那样,要不断地,不断地取得胜利,这就是团队竞技比赛的最大挑战,这也正是我的激情所在。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不断地迎接挑战,而且永不畏惧挑战极为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对事物保持不断的好奇心,比如说怎么样打得更好,怎么样提高技巧,怎么样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其实我从小到现在一直从各个方面寻找激励我的因素,不仅仅从迈克尔•乔丹身上,从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身上,还从迈克尔•杰克逊,贝多芬,达芬奇,李小龙身上,这些伟大的人给了我激励,让我前进,所以这就是黑曼巴的精神。并不是说你要不断进攻别人,而是要永不停歇你前进的脚步。人生是学无止境的,于是不断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你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和别人交谈,了解,学习,而不是觉得你自己什么都懂。

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的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最后才会有一个副产品,成为冠军,成为更好的自己。对我来说这就是黑曼巴的精神,我的精神的源头所在。所以如果我能够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在座的各位,不管你想要做什么,成为一个篮球运动员,一个作家或者是主持人,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们一定要坚持梦想,从成功的前人身上汲取经验和知识,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性使得他们脱颖而出,取得成功,这就是我今天想要传递给各位的正能量。

科比个人资料:

中文名科比·布莱恩特 外文名kobe bryant 别 名小飞侠,黑曼巴 国 籍美国

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出生日期1978年8月23日

毕业院校劳尔梅里恩(lower merion)高中 身 高1.98m/6英尺6英寸 体 重93.0kg/205磅 运动项目篮球

所属运动队洛杉矶湖人队 主要奖项nba最有价值球员奖(2008)两届nba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奖 四届nba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奖 五届nba总冠军 场上位置得分后卫 球衣号码24号

nba选秀1996年第1轮第13位被黄蜂队选中

精选开讲啦励志演讲稿 篇5

——英雄试飞员李中华在《开讲啦》第247期的励志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李中华,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飞行经历,以及在飞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感受。

1989年的9月份,空军到航空兵部队选调试飞员,我报了名,也被顺利地选到了空军试飞部队。如果能有机会始终跟航空发展的最前沿站在一起,带着自己的梦想去飞行、去实践,觉得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近年来,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给试飞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家知道歼-10飞机,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发的一种第三代飞机,高性能、全天候,具有很强的制空能力。那么歼-10飞机,它的新品率占到了60%以上,国外研制这样的新机,新品率一般不超过30%,是为了稳妥起见。新品率越高,就意味着未知数越多,也意味着试飞的风险越大。那么按照试飞计划,我相继完成了歼-10飞机的最大马赫数、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起飞重量、最小滑跑距离等等这些极限数据。在定型之前,就剩下了一个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低空大表速飞行。所谓低空大表速飞行,就是在低高度的情况之下,在气动载荷是极限的情况之下,来考核飞机的结构强度和它的颤震特性。低高度的时候,大气很稠密,气动载荷增加很快,如果一旦控制不好,或者一旦出现情况超过了这个临界点,飞机很可能就会出现振动发散,结构破坏,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飞机解体。但是这个临界点是地面的试验所没有办法准确预知的,怎么办?只能去试飞,去进行尝试。这样的一个科目,在国外的试飞史上也都摔过数十架飞机,牺牲过数十位试飞员。所以当时在我飞这个科目的过程中,每次试飞,机务人员都默默地帮我把飞行装具准备好,默默地目送着我起飞。

我记得最惊险的一次飞行,就是在的12月1日,这一天我是要决定着向歼-10飞机的极限速度开始飞行。试飞开始了,当我驾驶着这型飞机呼啸着从跑道上起飞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我还能不能回来。我在高度一万两千米的时候,以每秒一百二十米的下降速度向下俯冲,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大,飞机的结构强度承受着严峻的考验。之前我在试飞的时候曾遇到过这样的现象,速度达到一千二百七十公里, 飞机的前起落架护板严重撕裂变形;速度到一千三百公里的时候,机翼前沿的铆钉被吸了出来;接近一千四百公里的时候,机翼油箱开始渗油;再往下飞,飞机很可能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就突然解体,而且试飞员没有办法逃生,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飞到了救生座椅的安全范围之外,即便是你弹射出来了,也会跟飞机的垂尾相撞。每往前飞一步,死神就离你近一步,而且你没有退路。

但是歼-10飞机要定型,我必须要加速飞,必须要飞到这个状态点上,必须要有一个结果,所以谁也不知道,加速的过程中,下一秒钟会出现什么情况。俯冲的时候,座舱里边安静得有些可怕,我几乎能够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而且耳机里边鸦雀无声,我的战友们都很配合,防止影响我的判断。那么我往下飞的过程,我其实是把我自己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判断飞机的状态怎么样,会出现什么趋势,我紧紧地盯着座舱里边的各个系统和速度表的指示,我觉得那一段时间,真的特别地煎熬,也感觉特别地漫长。当最后时刻我看到速度表达到了一千四百五十的时候,我就兴奋地向指挥员报告,飞机达到了设计速度,终止动作的时候,速度表指到了一千四百五十三公里,这是目前我们歼-10飞机的飞行最快记录。

当我驾驶着飞机平安着陆以后,现场的领导和同志们都激动地跟我握手拥抱,不少人还流下了泪水。我记得中航工业集团航空产品部的晏翔部长,是一位干了一辈子航空的女同志,她跟年轻人一样,我一下飞机,她就一把抱住我,激动地对我说:“中华,你刚才上飞机我都不敢看,还不知道你能不能回来。”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特别自豪和光荣,就是作为一名试飞员,你能够亲身参与到这样的一个场景, 能够做一些事情,是很自豪的。

所以我的一个战友,转业到民航了,他曾经问过我说,兄弟你什么时候撤呀?我说,我喜欢试飞,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中国空军只要还剩下一名试飞员,那一定是我。

多年的试飞经历和我的试飞经验让我感觉,试飞的过程,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那么这么多年,我能够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我觉得和战友们的支持,和这个团队是密切相关的。的5月20日,这是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日子。那么这一天,我和战友梁剑峰,驾驶着国产的三轴变稳飞机进行飞行员诱发振荡的体验飞行。那么这个变稳飞机非常特殊,它可以模拟我们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的飞行特性,也被誉为“空中试验室”。因为它的技术含量特别高,所以目前世界上也仅仅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能够独立研发这样的飞机,中国也仅仅有这么一架。

那么这一天在试飞的过程中,当进行到第三个起落,我们以高度五百米,速度两百七十公里向机场飞的过程中,放下起落架准备着陆了,突然间变稳系统告警,电传系统发生故障,飞机瞬间就倒扣过来了。我前面的战友梁剑峰,已经没办法操纵飞机了,他在无线里大喊了一声,“教员飞机不行了!”我说:“你别动,我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想把飞机赶快地改平,可是压杆、蹬舵,飞机没有任何反应,紧接着我就按下了驾驶杆上的应急切断按钮,但是飞机还是没有反应,接着我又把变稳系统的电源关闭了,飞机依然没有反应。当时我俩倒扣在座舱里边,过载很弱的条件之下,座舱里的杂物都漂浮在眼前,而且飞机左右摇摆着,那种气流声、呼啸声显得格外地刺耳,就感觉到水渠、麦田和河流向我们扑面而来,机毁人亡的情况,我们都想到了。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之下,我突然想到了可能是变稳飞机的变稳系统在作怪,所以我一把就把右操纵台上的三个总电门,计算机、变稳和显控全部关掉了,这个时候,飞机就像被打通了穴位一样,啪的一下就停在那地方了,当时倒扣着,向下俯冲着。所以我赶快将飞机改平,把飞机从俯冲中拉了起来,这个时候,高度还剩下了两百米。从飞机出现故障情况,到我将飞机定在那地方,这个过程用了七秒钟的时间。改平之后,飞机断电了,地平仪、罗盘没有办法工作,我看着地面,目视判断飞机的高度把飞机飞了回来。

那么回来查验过数据,试飞研究院的高级顾问张克荣就颤抖着跟我们说:“这次飞行的险情来得太快太悬了,要不是你们处置得当,这架飞机肯定摔了,如果这型飞机摔了,很多科研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几十年来,科研人员的心血将会付之东流。”

我热爱试飞,也努力地延续着我自己的飞行梦想。多年来我有两个习惯。一个习惯就是常年坚持锻炼,科学饮食,所以说从事试飞二十多年,我没有因为身体原因,影响过一次飞行,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头疼脑热这样的小毛病,我的体重变化也都控制在一斤以内。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飞行,我都要做一个详细的清单,把我这次飞行飞什么,怎么飞,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该如何处理,我把它一一列出来,同时把一些最关键的点,写在卡片上,带上飞机,以备关键的时候,能够提醒和帮助我。所以这些年来,从来没有报废过一个科研架次。飞行真的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讲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泰戈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是因为,不久前我接到了退休的命令,这就意味着军事飞行对于我已经结束,但是我也想,飞行的梦想还会继续,任何需要的时候,国家和军队的召唤,都是我唯一的选择。当今社会,我们的通用航空蓬勃发展,我相信还会有很多机会,让我飞上蓝天,或者从事一些与飞行有关的活动。所以我相信自己,我还会飞起来,向着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励志演讲稿2: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在《开讲啦》第239期的励志演讲稿

同学们,我今天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从贝宁他刚才讲到的,关于高考开始的。我是比较早的,当时是七七级、七八级,因为这两级的时间特别近,大概一次是1977年,其实到年底了,一次是1978年夏季。那么对我来说,我当时实际上是下乡九年。1968年的7月1日,我就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大概坐了三天三夜,昏天暗日的,就坐的火车啊汽车啊,拉到一个地方。现在想起来,那个地方连地名也没有,就是在黑龙江的边境。所以我实际上是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

然后1977年回来,当时还很茫然。因为我们这么大年龄,能不能让考试,其实不是很清楚。我印象1978年,大概春节前后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亲戚,他在一个汽车公司工作,他说这样吧,你到我北京市人民汽车一厂来吧,将来能开汽车。因为我们那个年代,什么叫好工作呢?有两个事情肯定是好的,一个叫手拿方向盘,一个叫手拿听诊器,这很厉害对不对。我说那好啊,于是我就在好像春节前后,就到他那一块儿去工作了。但是到工作才知道,说你要想开汽车呀,得先当售票员,那怎么办?那就当吧。

后来当了一两个月售票员,突然意识到可以报名高考了,然后就得找材料。那时候不像现在,说你还能到街上买一本复习考题,那时候哪有这些东西呀。所以我印象就是说找几个好朋友,然后大家你有一道题,抄下来,有一个笔记本专门抄题的,每门课都有一个笔记本。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怎么考你啊,于是你就找各种考题温习,参加高考的。那个时候,选拔人才的机制都没有了,谁也不知道谁有什么本事,没有办法,所以我认为,高考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才筛选的办法。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的话,那么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来识别人才。有了高考以后,七七级,七八级,其实因为这两级当时就隔半年,所以这两级基本上学的时候,也很密切,在一块了。我所在的人民大学是1978年复校,所以我算是很幸运,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

那么我那个年代,真的是对知识非常渴求,其实大家想想,我下乡九年是十八岁去,二十七岁回对吧,这是人生多灿烂一段时间啊,所以你能理解我们到了以后对知识的渴求度。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书啊,那个时候看书杂乱无章,今天是《安娜·卡列尼娜》,明天突然拿一本叫《电工原理》,后天是《卓别林——不朽的流浪汉》,完全没有关系。那时候渴望知识嘛,而且那个时候书很少,所以我印象就是一本书,翻到最后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再翻那本书就翻烂了。而且这本书到你手里以后,你必须一夜把它看完,因为第二个人,早上就在你那里盯着呢。所以你尽管干了一天的劳动,那简直疲乏得要命,晚上熬着夜也得把它看完。

夜里怎么看书呢?就是拖拉机上有那个煤油,把那个煤油拿来,弄一个棉花的小灯捻,然后就在那个豆大的灯捻下,看一夜书。第二天早上你看吧,两个鼻孔都是黑黑的,所以可见就是说,我们那个年代真的是对知识非常渴求。谁要是能回一趟北京,头一件事就是把书带回来。有一次,我碰到作家梁晓声,他好像跟我经历差不多。他说当年回北京头一件事,就是找书,把书带回来。他说他有一次好容易带了一提包书回来,结果没想到,刚进村,你想大家都渴望书啊,结果书就被别人抢走了。有一本书,不知道被谁抢掉了,后来始终没还他。他跟我说的时候还耿耿于怀。所以我感到,我那个年代上大学,享受在知识的海洋里,真的是享受,真的觉得太好了。这样一个时代,终于可以有一个文明的,有系统的梳理了。我们读过无数的书,但那个书杂乱无章,你没有被真的高手梳理过,这个知识的体系和知识的进程,这个事我觉得是挺重要的。

但是图书馆的书显然不够,因为刚刚复校嘛,书不够,于是就去北大图书馆去找,因为都是邻居。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地方,发现书最多了,叫作北京图书馆,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更名,叫作国家图书馆了。每次真的我自行车后面,高高的一摞书啊。我都不知道有多少次,我骑着自行车,也可能是刮风下雨的时候,骑着这个车就往返于人大和北图。所以可见我们那个时候,真的跟大家今天不一样了。今天我估计不是没有书的问题,是浩如烟海的书,到底怎么来看的问题。而且我觉得今天可能大家,对纸质书都没有太深的感情了。因为天天大家拿一手机,天天扫那个微信,好像纸质书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那个书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

大家如果读过作家高尔基的“三部曲”,他曾经写《大学》。高尔基没上过大学,但高尔基的大学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他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经历。所以我认为我有两个大学,你想我是1968年下乡,1977年回来。我今天思考起来的话,如果我后来学的不是社会学,假设我学的是物理学,是化学,是数学,是其它学科,那九年顶多也就是一个生活阅历,也就是一种品格,意志的培养等等,它跟学问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后来我做的这门学科恰恰叫社会学,所以想起来的话,跟我关系还真是深刻。因为我们社会学有一个看家本事,就是说像一个研究生,你想写一篇社会学的硕士论文,头一件事你先去“田野工作”,你在一个村庄你都没待过一年,你在一个地方都没做过深入研究调查,你怎么敢写文章?这个东西有个英文词叫,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叫参与式观察。实际上后来我仔细想想我那九年几乎是做了九年的参与式观察。

实际上我上人大的时候,还没有社会学,我最初学国际政治。大家说那你学国际政治转社会学,这挺大的转变。一个是研究国外,一个是研究国内,这不一样啊。毕业的时候,我就仔细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说我的优势在哪里?那么我仔细一想呢,其实我在国际上没有什么优势,我连美国都没去过,我还研究美国,欧洲也没有去过。所以我很质疑,我对于所谓国际问题的研究。而我仔细想我可能最了解的还是中国吧,所以这也是促使我很大程度上,后来做社会学研究的。我怎么知道社会学的呢?其实是上大学的时候,1979年,当时有一个国际图书展。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了,大量的图书开始被引进到国内了。那么我去外文图书展,我发现有一面架子都是这个社会学,Sociology。觉得这很有意思,一看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那一想我是哪阶段啊。因为那之前没有这种学问啊,所以我逐渐意识到了,还有这样一门学科,它告诉你怎样认识你自己,怎样认识社会,我觉得很精彩。

所以我后来很自然地就觉得,人大正好有社会学,我就在社会学系当老师。社会学让一个人认识自己,这挺重要的,就你先想好了,我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判断很重要,自己为什么要学。

我自己从到清华,后来我做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每年就要给学生讲话,所以今天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清华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1937年,大家知道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就攻进宛平城,清华校园被占了。这时候清华的一个教授,叫赵忠尧,物理系教授。他突然意识到有一个东西落在实验室里面了。什么东西呢?就是放射性的镭,这是他当年在剑桥大学的时候,他的导师是出于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把大概五十毫克的放射性镭放在一个铅管里,在那个实验室里面。

七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赵忠尧教授就匆匆忙忙来到梁思成家。因为梁思成条件比较好,他有辆小汽车,因为大家知道城里离清华也很远。赵忠尧说,恐怕咱们必须得把这个取出来,两人商量好了,夜闯清华园。然后就把一个小铅筒取出来,他就拿一个咸菜罐子,把这个藏在那个咸菜罐子里。后来一路其它东西都丢掉了,终于跑到长沙,找到清华的梅贻琦校长,讲他一路的艰辛。赵教授热泪盈眶而出,然后梅校长也热泪盈眶而出。所以我们能理解,清华是一个有理念的学校。那么我们作为老师,总是给学生提出一些希望,学生其实无论能力大小,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一个有理念的孩子。

今天的演讲是从我们高考开始的,所以我们再回到高考上来。我当年高考的时候,1978年,我查了一下数据,我们叫高校毛入学率,它的概念就是说同龄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大学里上学。我查了一下1978年,高校毛入学率只有1%,我们国家发展非常快,10%,20%,30%,高校扩招,那么大家知道本来我们国家原来预定才能达到高校毛入学率40%,结果我们提前达到了,我们高校毛入学率40%。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同学们是很幸运的一代,也就是说想上大学的,差不多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你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但是社会对你们提出的挑战其实也是更多了。比如说知识结构加快了,大家意识到了吗?越是专一的技术,被淘汰的速度越快。

今天结尾我也讲两句,为学和为人,为学要严,严谨求实,严肃认真,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清政廉明,正人先正己。

励志演讲稿3:在伶仃洋上打一枚中国结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在《开讲啦》第240期的励志演讲稿

各位同学,5月2号,港珠澳大桥六公里长的水下沉管隧道,以及全长五十五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全线合龙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要在伶仃洋上建一个跨海通道的设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四年。为什么要建这么一座桥呢?一是给珠江东西岸建立连通,使这个产业能够互补。另外呢,给香港找一个进一步发展,往珠江西岸辐射,包括往粤西地区辐射的这么一个腹地。在建这座桥的时候,我们也调研了美国西海岸有一个湾区,就是靠近旧金山的湾区,大家知道斯坦福、硅谷都在那里。这个湾区的宽度、长度跟我们伶仃洋很相像,也是六七十公里。但是湾区在发展的初期,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五座桥。而我们伶仃洋上,从虎门口以下一座桥都没有,这又是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地方。建立这么一座桥,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这么一座桥是很难的,从虎门口到珠江出海口的这个伶仃洋,有六十多公里。以前在上面没有做过任何建筑,就是说里边的东西我们都不太清楚,地质情况、水文情况,还有它的自然灾害等等。而且它连的是香港、澳门和广东,它的政治制度,管理体制,包括技术标准,包括我们用的钱都不一样。所以要建这样一座桥,连起来的话,里边是有很多问题。不要说这么一个,就是一个其它的跨海工程,前期工作也要经过很多论证研究。证明:一,技术上可行,第二,对环境没有颠覆性的影响,第三,你还要在经济效益上,是能够算得过来的。我们做了前期七年的论证,三地范围内,选了我们十三个人,还有香港、澳门两位兼职的,建立一个团队,叫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就是前期办,在做这个前期论证。比如说我要建这个桥,方案怎么定,三地有什么需求,建一个什么标准,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对周围建设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这其中,比如第一个问题,就是选址,这个路线怎么走。当时呢,香港人从路网连接,以及以后物流发展的需求,就定的香港机场旁边的散石湾这个点。广东省考虑带动横琴的发展,就希望这个桥过来以后,能够连到横琴岛,但是呢横琴岛在澳门的后边,在澳门西边。大家知道澳门的地方很小,不到二十平方公里,就是一个澳门半岛,加两个氹仔岛和路环岛。当时澳门就很纠结,他说你从我上面建个高架桥,把我这弄成两半了,我以后发展,我要修一些地方怎么修?从地面上根本不可能,从它的地下钻过去,甚至从澳门半岛和氹仔岛之间的水域底下穿过去连到横琴,它也不行,我以后要修地铁,就这么点地方没法回去。

所以我们沿着澳门的沿海岸,从头至尾都跑了一遍以后,很失望地往回走的时候,就刚好走到出了澳门的口岸,还没有到珠海口岸中间,就是澳门口岸和拱北口岸之间,发现有一块地方。我们拿步子来回量了几步,有六七十米,将近七十米。这个办法好,说能不能我从这地底下穿过去。穿过拱北以后,再从前面出来,再连到我们的陆上去,这样的话不是不影响你澳门了吗?又可以过去以后,还可以通过横琴大桥连接到横琴。把这个方案拿出来,经过专家论证以后,三家就接受了。终于把这个路线走向问题,第一个先定下来了。

好,刚刚把这三方都能接受的一个路线走向定下来的时候,在网上一查,就在前几个月,公布了路线要穿过的这个地方,是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这时候,其实世界上对白海豚的研究都比较少,我们以前对白海豚也一无所知。所以又要组织研究团队、科研力量来想,我们在这里建桥,或者建工程的话,对白海豚有什么影响?建完了以后,白海豚还能不能活蹦乱跳,能保持它的数量?所以研究人员三百多次出海跟踪,拍了三十万张照片,当时里边存在的,将近一千两百头白海豚,都进行了标识,把白海豚的习性全摸清。比如前面有船,它的眼睛基本上是看不见的,它靠发出的声纳到对面,反射回来以后,来判断它前面有没有障碍物。所以施工中有这个严重的震动,你把它声纳震坏了,它就变成瞎,它就会撞死。所以我们就研制了一套措施,第一要先观察,第二驱赶。我们针对性地制定,它比较讨厌的声音,叫它要离开,而观测五百米之内没有了,我们才在这个地方开始施工,订了严格的技术保证规程,才把这个白海豚保护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们施工到今天为止,没有因为我们在这里施工,而伤害一个白海豚。白海豚的数量,这么多年过去以后,还增加了。

好不容易定了这么一条线,那我建个什么方案呢?一般来说大家知道,这个桥梁方案,因为我们桥梁也有一定经验,关键是它便宜。我们大部分的装备也有了,所以能建桥尽量建桥,这么多环境影响定了这条线位呢,它的主航道,就是我们伶仃洋主航道,刚好就在香港机场的起落线下面,所以要建一座桥,建大跨径桥梁的话,影响了它起落线,飞机到这个地方,给我们限制的这个高度。还有我的航道是个黄金水道,每天有四千多艘船要过,所以大跨径桥梁建不成,你要建小的,就不能满足通航要求,所以最后决定这个地方建隧道。一般呢,建沉管隧道呢,贴着海床面挖个槽,把它放下去埋住就行了,这样的受力非常好,因为它本身有浮力嘛,对地基要求也不高,结构上很合理。我们要通航三十万吨的油轮,它要求富余水深要有三十米的空间,挖槽要挖到五十米,这个地方叫深埋沉管。深埋以后,上面有覆盖,有十几米到二十米覆盖层,这时候它的荷载大了,对地基要求高了。

这样的沉管呢,国际上,其实都接近禁区。有些技术我们是没有的,有些国际上也是没有的,还有一些技术国外有,但是它对我们封锁。在水下把沉管放下去以后,对接可以自动调整,这么一个设备叫EPS(遥控水下调节架)。第一次研究出来,经过评审要去制造的时候,国外某个公司他看到了,就马上说你这侵权。我已经在半年前,在中国申请了这个技术的保护,要很高的技术转让费,要不你就叫我的人来给你干这一块东西。无论哪一个要的价,都是我们承受不起的,把施工费用、安装的费用都给他还不够,所以逼得我们自己来研发另外的安装系统来代替它。但是呢,所有的创新都是不容易的。

5月2号,也是这一天,我们第一个沉管预制好以后,拖到海上。当然我们提前也做了很多演练,但真正到了现场以后,安装相当困难。前后对接了两次,对接好,不行,然后再把它拖回来再对接,还不行。九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我们选的这个气象窗口,就是说天气、风浪流能满足,这个窗口眼看着就过了,这样的话,它条件就越来越恶劣了,对设备的适应能力,人员也连续干了九十个小时,还要不要坚持再做?我们不能留下遗憾,所以我们还是再做一次。最后经过九十六个小时,终于达到了要求,把我们的沉管顺利地安放好了。

在珠江口建一座桥,海上恶劣的天气,使我们每年能施工的天气,也就不足一半了,就迫使我们想怎么办呢?好,那我们是不是能够用大型设备,把它集中预制好了以后,直接在海上去安下来,就形成了一个“搭积木式”的方法。这样的工程我们就叫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四化建设。把以前我们做,大家知道做土木工程,为什么说是搬砖的呢,就是一个很粗糙的活嘛,变成一个精密制造,精密安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你尽可以设计比较大的构件。比如说,我们建二十三公里的钢桥,用钢量四十二万吨,相当于是我们十个鸟巢,或者六十个埃菲尔铁塔,所以怎么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个钢箱梁做出来?我们开发自动化生产线,用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控制,然后在工厂里边,来精密地制造钢箱梁,形成了世界上最好的钢箱梁自动化生产线。20的时候,从丹麦到德国有一条海峡通道,叫费马恩海峡。费马恩海峡给公众公示的时候,就说我这个方案,如果十八公里我要采用桥梁结构的话呢,就要用钢结构,这么大的钢结构呢,只有中国能够生产,只有在中国。

港珠澳大桥,有个一百二十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我们华南地区有一个研究单位,其实从九十年代,就开始做耐久性研究。而且在1987年的时候,就在湛江建了一个暴露试验站,就是把我要用的工程石块,混凝土都放在里边,每年都放一些。在我们做的时候,有二十几年的这个数据,建立了我们自己的耐久性设计方程,我们叫港珠澳模型,然后跟我们的前二十年的数据来比对、修正。这样我们就把一百二十年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起码在华南地区这个情况下,是解决了。

开讲啦徐帆演讲稿 篇6

目前, 虽然全国广电行业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价值观, 但是很多广电单位已经行动起来。央视一套继2012年推出了《开讲啦》这一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便在青年中间掀起了思想翻腾的巨浪, 正能量瞬间席卷, 也引发了笔者对于“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思考。1929年陈寅恪先生提出了“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理念, 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当作价值取向而追求并坚持。今日看来, 它似乎已经演变成全体中国人的人生理想, 它的光芒正照耀着一代年轻人一路向前。

一、独立之精神

《开讲啦》作为一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这一定位就决定了其必然会在方方面面都以拉近和青年人的距离为宗旨。该节目正是秉承这样的原则选取了备受青年人喜欢的撒贝宁担任主持人。从北大才子到《今日说法》, 从公益节目到春晚, 这个精干灵透的主持人已经完全具备了驾驭节目的强大功力。在他身上看不出半点矫揉造作, 他本身就是一个独立体, 传递出一种青春、坚定、明朗的意志气息。他对嘉宾的判断, 对受众的引导无不体现出他思维的光彩。相较于在场的年轻人, 这个充满智慧的主持人是一个独立于众人之上的一个“点化者”形象, 运筹帷幄地将节目操控到让人最舒适的程度。在不知不觉间, 他也像一位《开讲啦》舞台上的长期驻扎嘉宾, 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嘉宾, 看青年, 看社会, 并传达着自己独具立场的见解, 在谈笑间带给青年人瞬间的思维光亮。

就是在这样出彩的主持下, 嘉宾们的演讲和与众人的互动照亮了整个舞台。《开讲啦》从网络上征集大众推举出的嘉宾和话题进行展现, 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 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 引发中国青年对现实的讨论, 给予他们心灵的滋养。借嘉宾之口, 将他们一生的思想精华传递给青年一代, 启迪他们独立成长、独立面对人生、社会和国家。无论是作为独立的个体, 还是群体中的一员, 独立的精神都是当今时代所必不可少的。独立叫人学会担当, 懂得责任。到场的嘉宾们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取得成功的典范, 他们有对奋斗、磨难、青春、未来的独特见解, 这些见解不同程度地感染到场的观众。例如, 周国平说“对己随性, 对人随缘, 对天随命”, 教会青年人更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利与弊;邓亚萍说“在拼搏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 我们要有忍耐力!你的忍耐力有多强, 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教会青年人忍耐是一种品格, 是对自我的历练和考验;廖智说“失比得更重要”教会青年人从失去中挖掘价值;俞敏洪说“改变人生和命运要靠奋斗”教会青年人唯有奋斗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种种思想, 余音绕梁, 启迪心智。

除了嘉宾的独自演讲, 在和青年代表的互动中, 也有对个体困惑的解答, 有对现实话题的争论, 有对生活梦想的抒发, 其中不乏深刻的探讨。正是在这持续的语言交锋中, 多元化的价值观借用思想产生碰撞, 交融, 直至契合。青年人的价值观被一遍遍地正位、提升。他们学着更加独立地思考、消化前辈们传递过来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将这些精华化为己用。正是这个节目的存在, 给青年一代打开了一个窗口, 拂去这个娱乐泛化时代所带给他们的浮躁和迷茫,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独立的个体团结起来必然会成就一个强大的群体, 而这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最大需求。

二、自由之思想

说起自由, 仍不得不提及撒贝宁的作用, 在《开讲啦》的舞台上, 撒式自由和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这个舞台是个自由的舞台, 那么嘉宾们尚且要抵御住众多代表和观众的提问, 而最自由的人就非撒贝宁莫属。从个体来说, 他就像是嘉宾和受众之间的润滑剂, 嘉宾、受众, 男女老少, 即便是自己, 他都可以随意调侃, 丝毫看不出架子, 这让整个节目严肃又不失活泼, 深刻又不失明快。此外, 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更是少不了他的“帮衬”, 这不仅在于撒贝宁的自由身, 也得益于他超人一步的智慧, 他思想的流动性、顺畅性、应急性都叫人拍手称快。例如, 姚明一期中有位代表希望姚明现场念一首唱儿歌, 小撒看出了姚明的尴尬, 巧妙的向姚明提问现代孩子的儿歌和他们小时儿歌的区别便扭转了局面, 又利用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父亲, 你更希望从你这传授给她的是什么?”将问题引入深刻。此时全体受众注意力都被转移, 既没有让姚明感到为难, 也化解了代表的尴尬, 而受众仿佛也自然的忘记了这件事。也更因为小撒的“捣乱”, 很多观众可以借他之口问出了自己想问却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进一步激发了嘉宾和观众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欲望。

再次将目光转移到嘉宾这里, 舞台上的嘉宾即便不是身价过硬, 也不得不说是在生活中取得了卓越成就的, 他们用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自由。这自由不仅有躯体上的释放, 凭借物质上的充盈摆脱了生活上的窘迫, 不再受制于金钱和权力, 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自由。他们无需考虑生活的压力, 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回顾自己的人生, 从中总结出滋养自己未来生活的养分, 并且能够将这些养分用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需要的人们。他们教会青年人不要人云亦云, 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 只要“梦想不凋零”, 就一定会“活得精彩”。同时, 它也在考验青年一代在这个浮华时代对价值观的追求和坚守。这追求要自由, 却又不张扬, 不做作, 安静却持久, 青年们那不可安歇的灵魂就在于他们对未来和梦想的执着。

公益广告曾说,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美国独立时代的英雄帕特立克·亨利也曾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每个人都有对自由的渴望, 所谓“身未动, 心已远”。思想的自由是最难以控制的,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 永不凋零的, 蓝莲花”。不管世界如何, 思想的奔腾永远难以限制。节目要告诉年轻人的是, 自由是要求他们自由地思考, 自由地生存, 然而自由并非放纵, 它是一种态度, 更多的是一种克制。它是在制度里的自由, 而青年们就要利用这已有的自由去做更多的事情, 完成更多的成就, 让这个世界的不可能更多地变成可能。成龙、黄怒波、刘德华都在用切身经历去教给青年人苦难不会泯灭一个人的内心, 反而是心灵成长的更加强大的养分。只要这颗心永远向善、向上, 就具有所向披靡的力量。他们都有一颗心, 名字叫勇气。《开讲啦》将嘉宾们的点滴话语汇聚成奔腾的大河, 冲击着青年人们的思想彼岸, 让他们在思想之水的浸润下细细体悟, 学会勇敢地审视自我、坚守自我, 以更完美的姿态去承担国家的梦想。

三、知行合一

《开讲啦》作为一档灵魂丰盈, 价值丰沛的节目, 本身就是一个主流价值观表达上的革新。这不仅在于它在全国最权威的电视平台播出, 还出于它对主流价值的尊重, 在于这个幕后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青年一代的渴望和期待。要问《开讲啦》中为什么众多青年人会对这些嘉宾产生亲近感, 甚至狂热的爱他们?原因在于, 首先是形式上的拉近。它不同于以往的演讲形式, 嘉宾站在完全开放的舞台上, 没有提示器或演讲稿的提醒, 也没有强硬的限制, 完全的给语言和肢体自由发挥的空间。青年学生环状围坐, 将嘉宾包围在中间, 此时此刻, 虚假无处遁形, 富含技巧的表达力也靠不住, 唯有真诚才能赋予嘉宾勇气和自信, 也唯有真诚才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能够让嘉宾在这样的环境下舒适地发挥。其次也是因为这环境催发出的真诚的态度和语言拉近了嘉宾和青年人二者的距离。他们没有无病呻吟, 也没有花哨的演讲词, 就是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用有温度的心去温暖受众。正是这种共鸣或者思想的传导让青年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亲情。在这种精神亲情地推动下, 青年们才会更好地审视自我, 完善自我。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档节目就是要帮助青年们修身。修身最重要的就是要启迪人们思想的觉醒。从“五四”我们就倡导青年们的觉醒, 在今天这个时代, 媒体更有启迪心智不可推脱的责任。“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不在一朝一夕, 《开讲啦》先人一步, 犹如一阵春风, 用思想温暖青年一代的心灵, 利用现代条件给他们提供了最快的修身途径, 寓教于乐, 将社会意义寄托于娱乐的形式, 引发青年的喜爱和拥护。同时凝聚起青年一代的精气神, 汇聚成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形成独具中华意义的文化自信。用思想启迪思想, 树立信念, 重拾梦想, 扎实奋斗, 创造更加有意义的人生。当然, 思想的渲染虽然必不可少, 但是更重要的在于青年一代的践行。

所谓知行合一, 知和行缺一不可。价值观是知, 行就要求青年们脚踏实地塑造自我, 从前辈那里汲取强大的前进动力。通过《开讲啦》这一节目, 青年们应当领悟了克己明德, 勤奋坚持、明辨是非的真正内涵。德高者方能望重, 唯有以德为先、品自高远、崇德修德的人才明白克己、宽人, 才懂得谦让、感恩, 才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才能有指点江山的气魄, 才能有担当大任的能力。才高者方能尽力, 唯有从最良好的环境里汲取最多的知识,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于乱象间抓住本质, 清澈于心, 将在校所学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扎根于实际, 坚忍不拔, 踏实肯干, 关心自己和他人, 关心国家和民族, 才能在社会中尽其才能, 既抒写自己的青春, 又能挑起国之大任。

上一篇:关注两会,你我奋进下一篇:考试中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