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选11篇)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1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冀建安〔2010〕119号
日期:2010年03月24日
[打印文章] [关闭本页]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建设)局、华北石油管理局: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以下简称建筑工地)使用的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就我省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备案、安装拆卸告知、使用登记和租赁单位备案等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筑起重机械备案
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或者自购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产权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首次出租或安装前,应当向本单位工商注册所在地设区市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设备备案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一)产权单位在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向设备备案机关提供以下资料:
1、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表一式2份(见附件1);
2、产权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1份;
3、设备购置合同、发票或者能够证明产权的资料原件及复印件1份;
4、产品合格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
5、河北省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使用备案证书(施工单位自制的物料提升机除外)复印件1份。所有复印件应当加盖产权单位公章。
(二)设备备案机关对以上备案资料进行审核(核对原件,留存复印件),对符合备案条件的起重机械进行编号(编号规则见附件2),3个工作日内核发备案证书,同时在《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表》上填写备案编号、签署审核意见并盖章,颁发备案证。备案证作为办理安拆告知和使用登记手续的凭证。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机关不予备案,并通知产权单位:
1、国家和本省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
2、超过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报废规程规定的使用年限的;
3、经检验达不到国家、行业或地方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
(三)起重机械产权单位变更时,原产权单位应当持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到设备备案机关办理备案注销手续。设备备案机关应当收回其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原产权单位应当将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档案移交给现产权单位。现产权单位应当按照本通知重新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备案手续。
(四)建筑起重机械属于不予备案情形的,产权单位应当及时采取解体等销毁措施予以报废,对原已备案但后期符合上述
(二)中条件的,应向设备备案机关办理备案注销手续。
(五)原已办理注册登记的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单位应向注册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办理备案证。
二、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
(一)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单位(以下简称“安装单位”)在进行安装、拆卸(包括顶升、加节、安装附着)活动前,应当将以下资料报送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
1、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
2、安装单位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
3、安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4、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5、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安装(拆卸)合同及安装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的安全协议书;
6、安装单位负责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7、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辅助起重机械资料及其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9、安装前基础(基础位置符合相关规范,基础制作符合说明书要求或已经计算并通过相关方审批,基础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的验收资料,见附件3。
10、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要求的其他资料。
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在收到安装单位提交的齐全有效的资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签署意见。
(二)安装单位应当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2个工作日内通过书面形式、传真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同时填写《施工现场起重机械拆装告知单》(见附件4),并按规定提交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合格的有关资料。
三、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转场或移位安装后,使用单位应当在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使用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
(一)使用单位办理使用登记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1、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登记表一式4份(见附件5);
2、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
3、起重机械租赁、安装、使用合同和安全管理协议1份;
4、安装、使用单位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5、由安装单位、使用单位、产权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后的安装验收资料(附件
6、附件
7、附件8)及检验检测单位出具的起重机械设备检验检测报告。
6、使用单位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7、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
8、应对发生事故的紧急救援预案1份,属于租赁单位的,租赁单位证明要加盖行政公章。
(二)使用登记机关对以上使用登记资料进行审核,自收到使用单位提交的资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对于符合登记条件且资料齐全的核发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同时在《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登记表》填写使用登记编号、签署审核意见后盖章,发放登记证标牌和登记标签。使用单位应将领取的登记标签贴在标牌上。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机关不予使用登记并应责令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或者拆除:
1、未取得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明的;
2、起重机械已超过使用期限;
3、特种作业人员不符合规定的;
4、未经检验检测或者经检验检测不合格的;
5、未经安装验收或者经安装验收不合格的。
(四)使用登记机关应当在安装单位办理建筑起重机械拆卸告知手续时,注销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明。
四、建筑起重机械租赁管理
在我省从事建筑起重机械租赁活动的单位,应当办理告知备案手续。本省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到注册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申请表见附件9),外省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理(申请表见附件10)。
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在办理租赁备案手续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租赁企业备案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注册资本50万以上);
(三)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证(自有建筑起重机械备5台以上);
(四)租赁企业人员配备;建筑起重机械特种作业操作证;
(五)租赁企业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
出租和承租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一)原始资料:包括使用维修及安装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等文件;
(二)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证;
(三)使用单位移交的起重机械安全运行技术档案;
(四)安装单位移交的起重机械安装验收档案。
五、建筑起重机械验收及检验检测管理
(一)我省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单位实行备案制度,从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检验检测的单位须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后方可在我省开展业务。
(二)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出租、安装、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建筑起重机械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
建筑起重机械在验收前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
(三)建筑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附着或顶升(加节)的,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原安装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安装单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出租、安装、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附件
11、附件12的规定。物料提升机的验收检验,统一执行河北省地方标准《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条件》(DB13/888 2007)和建设部行业标准《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检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附件13的规定。
六、其他要求
(一)备案证和使用登记证
1、备案证: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证是起重机械的工作履历档案,也是起重机械办理安拆告知、验收(检验检测)和使用登记的证件。备案证内容包括起重机械的安装、验收(检验检测)、使用、维修、拆除和事故记录。每台起重机械应配备一本备案证,备案证随起重机械档案保存,由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等按时如实记录,并随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检查。
2、使用登记证:使用登记编号方法由使用登记机关简称和年份、序号两组数字组成,每年为一个编号周期。使用登记证由使用单位申请,并将登记证置于或者附着于设备的显著位置。例如:石家庄20100309—0006,表示使用登记机关为石家庄市建设局,登记日期为2010年3月9日,2010使用登记顺序号为0006。
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证和使用登记证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监制。
(二)备案和使用登记工作要求
1、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每个月的前5日内,将本地上月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和使用登记情况汇总报表分别以纸制和电子文档(见附件14、15)报送安监办。
2、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每年1月4日前,将本地上一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备案和使用登记情况汇总报表分别以纸制和电子文档(见附件16)报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监办。
联系电话:0311-87905396 邮箱: hbajz@sohu.com
附件:
1、起重机械设备备案表
2、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编号规则
3、施工现场起重设备基础验收单
4、施工现场起重机械拆装告知单
5、起重机械设备使用登记表
6、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记录
7、施工升降机安装验收记录
8、物料提升机安装验收记录
9、河北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企业备案申请表
10、外埠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企业进冀备案申请表
11、塔式起重机检验报告
12、施工升降机检验报告
13、物料提升机检验报告
14、建筑起重机械备案汇总表
15、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汇总表
16、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汇总表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附件1-16.dochttp://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现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实际,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今年以来,全国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有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均有下降,但较大、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在节前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汲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冬季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作为安全大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坚决责令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单位整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实行挂牌跟踪督办;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严惩。
三、加强冬季建筑施工安全监管
要加强对事故高发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及地铁工程等重点在建项目的安全监管,继续加大对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督促、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冬季施工安全措施,强化对施工现场和作业人员生活区的管理,严防火灾、爆炸、煤气中毒、触电等事故发生。
四、加大燃气安全监管力度
要加大城镇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认真抓好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要继续完善城镇燃气系统事故快报制度,建立健全城镇燃气系统应急救援体系,妥善处置各类燃气事故。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的通知》,做好防控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排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施工工地等重点部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确保供水、排水和供热安全
要切实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督查工作,注重原水、制水和输配水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重点加强对原水环节的监控。要特别重视各类化工企业和各类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水污染对城镇供水安全的影响,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水质预警机制。各地要落实供水管网冬季防冻措施,细化应急预案,完善应对措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冬季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并针对可能因断电造成的影响,制定应对方案。冬季采暖地区要督促供热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对锅炉、热力管井的安全排查,防止发生大面积供暖中断事故。要落实水、气、热等重点部位各项安全防范和处置措施,确保城镇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六、强化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的安全管理
要加强对冬季风景名胜区和公园景点的巡查,及时组织人力清扫冰雪路面,做好游乐设施、冰面、路面的安全防范及公园防火工作。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对园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举办群众性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止因拥挤、踩踏等造成人员伤亡。
七、加强城乡减灾防灾工作
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应对暴风雪、冰雪灾害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预案,排查整治次生灾害隐患。遇有极端气象灾害,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抢险工作。要督促房屋产权单位、产权人、使用人和管理单位及时清扫大跨轻型屋盖积雪,防止坍塌事故。在建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期,遇有暴风雪等灾害天气要及时停止户外作业。要积极开展减灾防灾及城市安全运行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努力减小灾害损失。
八、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工作
要针对冬季天气、环境特点,做好应急物资、设备、人力的保障工作。要切实加强节假日值班制度,有关领导要亲自带班,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置,同时严格按照事故类别和时限如实上报有关情况。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建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建收费管理工作,从严控制城建收费项目减免审批事项,经市政府第三十九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界定城建收费减免政策范围
凡在我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进行基本建设的部门和单位,应按规定缴纳有关城建收费。为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对以下建设项目给予城建收费减免政策。
(一)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二)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建设的教学设施以及学生公寓建设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均予以免收。
(三)原拆原建项目,按拆除面积,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危陋住房改造项目,对用于搬迁居民建设的住房,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四)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用于产权调换安置村民的房屋,包括回迁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渣土处置费。
对已列入遗留问题的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项目,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建收费工作的通知》(石政发〔2007〕9号)有关规定,执行到2010年12月31日,逾期不再按遗留问题对待。
(五)驻石省直单位和部队建设项目城建规费征收管理,按省政府《关于加强驻石省直单位和部队建设项目城建规费征收管理的通知》(冀政函〔2007〕63号)规定执行。即:省直部门和单位的建设项目,面向全省服务的按规定全额缴纳城建规费,任何单位不得减免;面向省会服务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民政等与广大市民关系密切的公益类项目,可减半缴纳城建规费。驻石部队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
委有关规定执行;驻石省直单位和部队建设项目确属情况特殊需要照顾的,由省政府研究确定。
(六)同一项目只享受一项优惠政策,不重复享受。
二、进一步严格城建收费减免审批程序
(一)凡符合城建收费减免政策的建设项目,经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并附相关资料,报送市财政局。其中属于符合城建收费减免政策第四条,即城中村改造或列入遗留问题的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项目,须经项目所在区政府审核同意后,再报送市财政局。
(二)市财政局按规定提出项目建设收费减免意见,填写《城建收费减免审批书》,报送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审批,市财政局按批示落实。
(三)凡不符合城建收费减免政策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一律不予受理。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减免的项目,一律提交市政府常务会研究。
三、加强对城建收费工作的监督检查
(一)城建收费属政府财政资金,缴纳城建收费的完费证明是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必备前置条件,对没有缴纳城建收费的项目,建设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二)对只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副本)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没有正本的,市房管部门不得办理产权初始登记手续。
(三)市政府各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城市建设收费减免政策,不得擅自决定减免城建收费。市财政、审计、监察、物价、收费等部门要加强对城建收费的监督检查,对擅自设立城建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不按规定办理缴费擅自开工或办理审批手续的,除追缴应缴的资金外,还要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本通知自二○一○年五月一日起执行,至二○一五年四月三十日止,同时市政府石政发〔2007〕9号文件废止。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4
林资发[2007]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来,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行为大量发生。特别是近一时期,各种社会力量投资林业比较活跃,一些地方出现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不够规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违法登记乱发林权证的现象。为进一步加强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保证林权登记内容准确无误,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核心工作;是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有力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保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林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把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要明确工作机构,组织得力工作队伍,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必需的设备,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正常开展。各地在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凡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农户的,要依法及时进行林权登记,确保农民拥有长期而稳定的林地承包经营权。
二、做好林权登记法律咨询,正确引导社会投资发展林业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各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要做好有关林权登记的法律政策咨询工作,指导投资者依法投资林业。对投资人依法取得的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可以进行登记范畴的,投资人申请登记的,要依法及时予以登记;对于投资人取得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登记范畴的权利,要及时向投资人说明理由。
三、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做好林权登记申请受理工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林权登记申请受理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0年第1号令)的要求,认真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把好林权登记申请受理关。
(一)林权登记发证的申请
1.依法获得国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由国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者申请林权登记;未确定使用权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登记造册,不发放林权证书。
2.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依法采取家庭承包或
其他方式承包的,由承包方申请;承包后依法转让或者互换的,由新的承包方申请;未发包的,由集体所有者或依法使用国家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集体使用者申请。
3.实施退耕还林的,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申请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手续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
4.经依法处理的林权争议,明确林权归属的,由林权权利人申请。
(二)林权登记发证的申请材料
1.林权权利人申请林权登记时,必须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授权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2.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原林权证、林权依法变更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依法审查林权登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对于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的,要依法及时予以受理;对林权登记申请表填写不准确,申请人有关身份证明材料或委托授权书不齐备、不合规,申请登记的权属证明文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缺失的,不得受理,并及时通知申请人补正材料后重新申请。
四、严格审查把关,确保林权登记合法有效
(一)对于已经受理的林权登记申请,承办登记事宜的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查申请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状况,依法履行公告程序,及时完成现场勘验定界工作。对经审查符合登记条件的申请,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核准登记,发放林权证。对经审查不符合登记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权属证明文件是否合法有效以及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作为林权登记审查的重点。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因农村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发生流转,当事人申请林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时,对于以下几种情形应当不予登记:
1.采取转让或互换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转让方未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受让方直接申请登记的。
2.采取转包或出租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原承包关系不变,受转包方和承租方申请登记的。
3.没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
4.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转让给非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
5.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林地发包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若承包方不能提供该承包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的证明文件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承包方申请登记的。
6.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依法采用其他方式承包后,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其林地承包经营权不是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受流转方申请登记的。
7.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申请林权登记条件的。
国有森林资源的流转,在国务院未制定颁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办法之前,受让方申请林权登记的,暂不予以登记。
五、加强林权登记原始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齐全
要健全林权登记档案管理。完整保存林权登记和林权证核发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做到登记申请、审查材料齐全,图表完备,坐落四至标注清楚,文字数据规范准确,申请表、登记册、林权证载明的登记内容与登记物现状一致。林权登记机关应当公开登记档案,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要加强林权管理电子信息化建设,实现林权动态管理。
六、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岗位培训,确保林权登记发证准确无误
林权登记发证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做为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林权登记事宜承办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登记依据充分,登记内容准确,登记程序合法,发证准确无误。要加强对从事林权登记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使其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登记机关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收取林权证工本费和林权勘测费的复函》(财综〔2001〕43号)、《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林权证工本费和林权勘测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1〕1998号)的规定,严禁乱收费。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地要对已办理的林权登记和已发放的林权证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登记并发放林权证的,要依法予以撤销。各地在执行中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我局报告。
国家林业局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5
管理的通知
在怀各监理公司、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建筑起重机械安拆单位: 我站在近期建筑起重机械专项检查中发现,个别工地现场使用的建筑起重机械与所提供产权备案资料的建筑起重机械不符,现场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在设备进场验收时未严格审查,导致来源不明的建筑起重机械流入施工现场并安装使用。为了有效杜绝来源不明的建筑起重机械流入施工现场,我站规定如下:
一、产权备案补充要求
产权备案单位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备案前,除提供文件要求的建筑起重机械出厂资料证照、购销合同等资料外,还应提供建筑起重机械相应部件上喷绘产品合格证编号的证照存档,建筑起重机械的相应证照必须加盖公章,未提供实物证照的建筑起重机械一律不给予办理产权备案。
二、各类型建筑起重机械刷号规定
1、建筑起重机械刷号部位
①、塔式起重机应在操作室内、操作室外壁、基础标准节、普通标准节、顶升装置、吊臂等相应部件上喷绘该建筑起重机械产品合格证编号。②、施工升降机应在吊笼室内、吊笼外壁、基础标准节、普通标准节等相应部件上喷绘该建筑起重机械产品合格证编号。③、物料提升机应在吊篮、传动装置、基础标准节、普通标准节等相应部件
上喷绘该建筑起重机械产品合格证编号。
2、刷号规定
建筑起重机械相应部位喷绘的产品合格证编号必须字体规范、清晰、具有一定的耐水性,编号不得随意涂改、伪造。
三、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场前的审查验收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场前的审查验收,由产权单位提交《建筑起重机械进场审查验收表》(附件一)并填写起重机械基本信息和提交相关审查资料,监理项目部人员负责组织并填写审查核验内容,施工项目部人员参与。
1、资料审查
产权备案单位应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场前向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提供建筑起重机械以下资料:
①、建筑起重机械文件要求的产权备案资料;②、上次的检测报告;③、上次的安拆前资料审查表及使用登记注销证明;④、租赁合同等相应资料;⑤、进场前的检查、维护、保养记录;⑥、重大维修记录。监理单位应严格核查合同的签章,严禁他人冒签、代签,杜绝未办理产权备案或来源不明的建筑起重机进入施工现场。
2、实物验收
产权单位还应另行提供该建筑起重机械在产权备案资料中的实物证照,便于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现场实物比对核验。核验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建筑起重机械规格、型号;②、建筑起重机械颜色、外观形态、新旧程度,各相关部件是否配套、是否有明显质量缺陷;③、各
相应刷号部件是否已刷合格证编号。发现建筑起重机械实物证照不相符,未检查、维护、保养,存在明显质量缺陷,资料不齐全未能补充完整的一律清退不得进行安装使用。
四、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资料审核及告知程序
建筑起重机械进场审查验收后,安装单位应向监理项目部及施工项目部提供安拆资质、安拆人员证书、安拆合同及与施工单位共同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等相应资料进行审查。监理项目部及施工项目部严格按照《湖南省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资料审核表》进行审查和填写审查意见并签章,严禁他人冒签、代签。各责任相关单位审查签章后,安装单位应在安装前不少于三个工作日将向《湖南省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资料审核表》上报告知监督机构责任监督工程师。监督人员应及时核查该起重机械设备的相应资料,审核通过后在审核表上签字确认。监理及施工项目部见到审查确认后,方可允许安装单位安装建筑起重设备。
五、违规的处理办法
出现以下情况我站查实后,视其情况严重性将上报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不良行为记录或严重不良行为记录,或上报行政处理。
1、未履行建筑起重机械进场前的审查验收或审查验收不合格擅自进行安装的。
2、未履行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资料审核及告知程序,而擅自安装的。
3、各责任单位审查验收把关不严,导致假冒伪劣起重机械在施工
现场安装使用的。
4、未经审查验收、未履行告知程序及审查验收不符合要求,而擅自安装,且监理项目未及时上报我站监督人员的。附件一:《建筑起重机械进场审查验收表》
怀化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2014年1月17日
抄送:各县(市、区)质安监站;
附件一
建筑起重机械进场审查验收表
产权单位签章:提交时间: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6
燃煤自备电厂 (以下简称“自备电厂”) 是我国火电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工业企业生产运营提供动力供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 还可兼顾周边企业和居民用电用热需求。随着自备电厂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和火电行业能效、环保标准不断提高,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 逐步推进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同等管理, 有利于加强电力统筹规划, 推动自备电厂有序发展;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强化电力发展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 统筹能源资源和市场需求, 科学规划建设自备电厂。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严格执行电力行业相关规章, 提升自备电厂运行水平, 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严格新建机组能效、环保准入门槛, 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持续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火电机组, 切实提升自备电厂能效、环保水平。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执行统一的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 推动自备电厂成为合格市场主体, 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坚持科学监管的原则。构建“规划、政策、规则、监管”协调一致的监管体系, 强化对自备电厂的监督管理, 维护电力建设运行秩序。
三、强化规划引导, 科学规范建设
(一) 统筹纳入规划。
新 (扩) 建燃煤自备电厂项目 (除背压机组和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机组外) 要统筹纳入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火电建设规划, 由地方政府依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核准, 禁止以各种名义在总量控制规模外核准。
(二) 公平参与优选。
新 (扩) 建燃煤自备电厂要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和电力规划布局要求, 与公用火电项目同等条件参与优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禁止新建燃煤自备电厂。 (略)
(三) 科学规范建设。
自备电厂要按照以热定电、自发自用为主的原则合理选择机型和装机规模。开工建设前要按规定取得核准文件和必要的支持性文件, 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火电建设相关产业政策和能效、水效、环保、安全质量等各项标准。 (略)
(四) 做好电网接入。
电网企业应对符合规定的自备电厂无歧视开放电网, 做好系统接入服务。并网自备电厂应按要求配置必要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以及调度自动化、通信和电量计量等设备, 切实做好并网安全等相关工作。鼓励有条件并网的自备电厂按自愿原则并网运行。
四、加强运行管理, 参与辅助服务
(一) 加强运行管理。
并网自备电厂要严格执行调度纪律, 服从电力调度机构的运行安排, 合理组织设备检修和机组启停。全面落实电力行业相关规章和标准, 进一步加强设备维护, 做好人员培训, 主动承担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和义务。
(二) 参与辅助服务。
并网自备电厂要按照“两个细则”参与电网辅助服务考核与补偿, 根据自身负荷和机组特性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 并按照相关规定参与分摊, 获得收益。
五、承担社会责任, 缴纳各项费用
(一) 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应承担并足额缴纳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政策性交叉补贴, 各级地方政府均不得随意减免或选择性征收。
(二) 合理缴纳备用费。
拥有并网自备电厂的企业应与电网企业协商确定备用容量, 并按约定的备用容量向电网企业支付系统备用费。备用费标准分省统一制定, 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按合理补偿的原则制定, 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向企业自备电厂收取的系统备用费计入电网企业收入, 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时统筹平衡。 (略)
六、加强综合利用, 推动燃煤消减
(一) 加强综合利用。
鼓励企业回收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可利用的热能、压差以及余气等建设相应规模的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 (略)
(二) 鼓励对外供热供电。
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生产的电力、热力, 在满足所属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 鼓励其按有关规定参与电力交易并向周边地区供热。
(三) 推动燃煤消减。
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自备电厂发电。在风、光、水等资源富集地区, 采用市场化机制引导拥有燃煤自备电厂的企业减少自发自用电量, 增加市场购电量, 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发电。
七、推进升级改造, 淘汰落后机组
(一) 推进环保改造。
自备电厂应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 确保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并安装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 与当地环保、监管和电网企业等部门联网。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自备电厂要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改造等措施, 限期完成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对于国家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自备燃煤机组, 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关改造工作。鼓励其他有条件的自备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二) 提高能效水平。
自备电厂运行要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规定的能效标准要求。供电煤耗、水耗高于本省同类型机组平均水平5克/千瓦时、0.5千克/千瓦时及以上的自备燃煤发电机组, 要因厂制宜, 实施节能节水升级改造。
(三) 淘汰落后机组。
对机组类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等相关产业政策规定淘汰类的, 由地方政府明确时间表, 予以强制淘汰关停。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最新标准的自备电厂应实施升级改造, 拒不改造或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由地方政府逐步淘汰关停。淘汰关停后的机组不得转供电或解列运行, 不得易地建设。主动提前淘汰自备机组的企业, 淘汰机组容量和电量可按有关规定参与市场化交易。
八、确定市场主体, 参与市场交易
(一) 确定市场主体。满足下列条件的拥有并网自备电厂的企业, 可成为合格发电市场主体。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达到能效、环保要求;
2、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 以及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补贴;
3、公平承担发电企业社会责任;
4、进入各级政府公布的交易主体目录并在交易机构注册;
5、满足自备电厂参与市场交易的其他相关规定。
(二) 有序参与市场交易。
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成为合格发电市场主体后, 有序推进其自发自用以外电量按交易规则与售电主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 或通过交易机构进行交易。
(三) 平等参与购电。
拥有自备电厂但无法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企业, 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 以及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补贴后, 可视为普通电力用户, 平等参与市场购电。
九、落实责任主体, 加强监督管理
(一) 明确主体责任。
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 要承担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管理的主体责任, 强化自备电厂内部管理, 严格执行能效、环保标准, 切实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公平承担社会责任。
(二) 加强组织协调。
各省级发改 (能源) 、经信 (工信) 、价格、环保等相关部门以及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 加强协调, 齐抓共管, 形成工作合力, 确保自备电厂规范有序发展。
(三) 开展专项监管。
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开展自备电厂专项监管和现场检查, 形成监管报告, 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将拒不整改的企业纳入黑名单, 并向社会公布。
(四) 强化项目管理。
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新 (扩) 建自备电厂项目的管理。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要加强对未核先建、批建不符、越权审批等违规建设项目及以余热、余压、余气名义建设常规燃煤机组等问题的监管, 一经发现, 交由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建设, 并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五) 规范运行改造。
各省级发改 (能源) 、经信 (工信) 、环保等主管部门会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 按照职责分工对燃煤自备电厂安全生产运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以及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运行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开展有效监管。 (略)
(六) 加强监督检查。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7
黔安监培训〔2013〕66号
各级安全培训机构,省安培中心,相关各处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根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4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2号)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规范我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管理和考核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培训管理工作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必须在培训资质许可范围内开展,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组织实施。
(一)资质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必须在经我局颁发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内进行,培训机构不得异地办班培训。
(二)计划安排。培训机构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必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每一期培训办班教学计划,报我局委托的考核机构审查备案,考核机构统一安排考核。每年12月25日前报下一年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每一期培训办班教学计划必须在开班前7个工日上报审查。办班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特种作业类别和人数,理论课、实操课教师姓名及职称,理论教学、实操教学科目、课件和课时,考试时间等。不按时上报计划或计划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安排考核。
(三)资格初审。培训机构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报名的资格初审。初审必须审核报名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毕业证、本年度体检合格证明等原件,并做好审核记录,培训机构对审核结果负责。同时培训机构留存报名人员的身份证、毕业证、本年度体检合格证明复印件一式三份,培训机构、考核机构和发证机构各一份。
(四)办班规模。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控制办班规模,确保培训质量。特种作业分工种类别进行培训,不同工种不得混同办班。同期培训班数不得超过3个,每班不得超过80人。
(五)实操要求。培训机构必须具备相应实际操作教学的相应条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实操教学课时。不具备实操教学条件的工种不得办班。
(六)过程管理。培训机构必须加强培训日常管理,每个班必须安排一名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跟班带班,作好考勤和后勤保障服务。初次培训人员缺课累计超过2天及以上者(复训人员不得缺课)一律不得发放准考证,不得参加考试。
(七)档案管理。培训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培训档案资料必须在培训结束20个工作日内整理归档,同时建立相应电子档案。
二、加强培训考核工作
(一)实施计划性考核。我局委托考核机构对特种作业人员实施计划性考核。考核机构根据审查备案的培训办班教学计划,组织对每期特种作业人员考核。
(二)严格资格审核。考核机构现场对培训机构提交的每期培训班资料逐项进行审核,做好审核记录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参培人员的初审资料及初审情况复核;(2)培训机构每期的培训教学是否按照教学大纲和培训办班计划组织实施,理论和实操教学的学时是否达到规定标准;(3)考勤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存在代学、代考现象等。
(三)严格实施考核。考核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现场审查参考人员与其身份证、准考证相符者方可准予入场考试。考核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组织实施理论和实操考试工作,对每名参考人员的考试结果负责。
(四)加强考核档案管理。考核机构必须建立健全考核档案管理制度,加强考核档案管理,考核档案按批次必须在考核工作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整理归档,同时建立相应电子档案。
三、规范证件办理发放工作
(一)办证申请。每批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结束5个工作日内,由培训机构向我局提交特种作业操作证(IC卡)办证申请材料(按照现行程序报承办处室,条件完善后通过行政许可窗口受理)。申请材料主要包括:
1、办证申请报告一式三份(培训机构文件);
2、办证申请审批表及附件一式三份(附件包括:申请办证人员资格审查表、每班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办班教学计划审批报告、每班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课程表、参培人员考勤表、参培人员培训考试成绩表等)。
(二)证件办理。我局人事培训处对申办材料进行审核,符合办证条件的,报分管局领导签发,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制证、公告等工作。不符合办证条件的作退件处理。
(三)证件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IC卡)由我局行政许可窗口登记,培训机构统一领取发放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
四、相关要求
(一)依法培训。培训机构必须依法依规培训,建立健全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管理,做好培训调研、课件开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工作,增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严禁非法办班、违规培训。
(二)依法考核。考核机构必须建立完善考核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依法考核。考核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考核工作纪律,严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三)加强监管。各市(州)、各县(市、区)安监部门要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纳入日常监管工作,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要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纳入“三项监察”工作,依法加强监管监察。我局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的培训机构专项评估检查,对不按规定进行培训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出行政处罚,直至吊销其培训资质;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专项检查,对非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IC卡)以及因违规违章操作导致重大事故的,除吊销其证件、追究所在企业责任外,必须倒查培训机构、考核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责任。
附件:
1、贵州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培训(复训)报名审批表;
2、贵州省特种作业操作证(IC卡)办证申请审批表;
3、贵州省特种作业操作证(IC卡)办证人员资格审查表;
4、贵州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成绩汇总表;
5、贵州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勤汇总表;
6、贵州省特种作业培训办班教学计划审查备案报告(样式);
7、贵州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课程表(样式)。
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贵州安全监察局煤监局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8
各设区市信访局: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信访部门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目标,从加强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着手,大力加强信访工作,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全省信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信访渠道仍显不畅、办理信访事项仍然不规范,特别是基层信访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工作渠道,规范信访工作制度和秩序,提高处理信访事项的效率和质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XX省信访条例》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精神,现就加强和规范信访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入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一要积极宣传《信访条例》,引导、教育群众依法信访,规范信访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二要全面贯彻《信访条例》,在信访工作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完善信访信息网络建设。各市、县(市、区)信访局要指定专人负责信访工作,确保有专人负责信访工作,保证信息掌握在第一线,力求矛盾、纠纷、问题在第一线解决。
三、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各市、县(市、区)信访局要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咨询,设置举报意见箱,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四、规范信访档案管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等信访事项都要规范登记,原始数据记录准确,内容齐全。信访事项办结后,要从受理、办理、办结等全过程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五、规范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和督办制度。一是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限办理信访事项。信访事项应在60天内办理完结,情况复杂的经批准延长30天。二是做好信访事项的受理告知工作。信访人采用走访、电话形式提出信访事项,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电话提出的,也可口头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在15天内告知信访人(信访人姓名及住址不清的除外);信访人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对具备告知条件(署真实姓名、地址)的信访事项,应在15天内书面告知是否受理。三是省、市信访受理部门,在收到信访事项后,若需转请下级信访部门或其它部门办理的,必须在3天内予以转办。延长办理期限的,应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四是做好信访事项的办理答复工作。对于办结的信访件,办理单位应书面答复信访人。
六、定期开展信访排查。全省各级信访部门要认真排查疑难信访问题,排查中要做到“五个不放过”:疑点没核查的问题不放过,政策把握不准的问题不放过,定性缺乏依据的问题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不放过,案情没有查清的问题不放过。对
上访老户要认真清理和分析,区别情况逐个研究,按照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制定有效解决方案。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9
尤其作为广泛使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起重机械, 由于在安装拆除、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当, 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事故、保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已成为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 总结出了起重机械在施工中的安全技术要求, 探索出了预防对策和措施, 可以有效避免起重机械在施工中的伤亡事故。
1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现状
近年来, 建筑起重机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由于诸方面的原因, 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 存在许多问题及安全隐患。如一些无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国家已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超过安全技术标准或者制造厂家规定的使用年限的、没有齐全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 仍在建筑施工现场继续使用;一些从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工作的单位, 在没有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违规从事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业务; 一些从业人员在没有经过岗位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情况下, 违规从事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操作等。
2 起重机常见事故及成因
2.1 失落事故
这类事故在起重机运行中最常见, 电动单梁起重机是起重机设备的重要设备之一, 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断绳、脱钩、脱绳事故, 事故原因主要为超载吊装、起升限位开关失灵、钢丝绳缺乏维护保养和斜吊、斜拉等原因造成。
2.2 机体损坏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经过改造的起重设备, 使用单位有的自行根据生产需要改装起重机, 常见的改装方式是在原来的横梁上增加电葫芦, 横梁因超过了承载能力结果造成机体损坏, 事故原因为起重机的安装改造单位没有相关资质, 安装改造不合格造成。
2.3 挤伤事故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吊具或吊载与地面物体之间的挤伤。事故原因主要是因为地面指挥人员指挥不当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所致。
3 存在问题的分析
随着相关法律规范的实施,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有法可依,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和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和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危及了人身和财产安全。
3.1 法律法规方面
《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对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3.2 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方面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大多体现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检查上, 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些地方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现有人员无论从数量、素质、经费还是专业配备上来看, 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监督任务。
3.3 建筑施工企业方面
3.3.1 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
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精简机构, 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 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 将该项职能并入到其他部门。
3.3.2 设备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许多建筑工程企业施工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没有建立设备台帐, 缺乏设备运行的原始记录、维修保养记录以及施工现场设备巡检和月检记录, 个别施工企业甚至没有设备管理方面的文字资料。
3.3.3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人员由非相关专业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或是由设备操作机组长担任, 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 出现了重使用轻管理、包用不包修, 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 造成设备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况, 甚至带“病”作业。
3.4 机械设备租赁企业方面
随着建筑业项目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 改变了以往“租不如买”的观念, 建筑机械租赁业迅速发展, 其中经营建筑起重机械设备 ( 如塔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 的企业占大多数。企业知名度相对较高, 已经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因此设备出租率较高, 经营状况良好。但是, 这些公司在改制时接纳了许多人员, 企业包袱沉重, 设备一般较陈旧且更新速度缓慢, 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新近发展起来租赁企业大多数是有限公司或民营企业, 设备新度系数高, 经营机制灵活, 经营成本较低。但是, 有的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素质不高, 为了在租赁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采取低价竞争, 破坏市场秩序。
3.5 培训机构方面
一些培训机构未没有依照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进行培训教育, 如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课时设置不合理、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理论考试形式化、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走过场等, 只重视培训前的过程, 忽视培训的真正效果和实效性。
4 进一步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行为
4.1 推进建筑起重机械的登记备案制度
(1) 建筑起重机械的登记备案
登记备案应包含建筑起重机械的采购、生产单位, 性能参数, 安装 (拆卸) 、使用、维修等全生命周期信息, 使政府管理部门能全面了解在用建筑起重机械的状况, 为建设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决策服务。登记备案后的建筑起重机械必须设置明显登记标识, 便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其它建设工程参与单位的检查。
(2) 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备案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必须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但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监督应将管理点前移。按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的管理要求, 应在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 (拆卸) 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可利用网络技术) , 便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起重机械安装 (拆卸) 、验收、检测、使用的全过程监督检查。
4.2 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的租赁市场
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业务必须是取得法人资质的企业方可开展, 个人不得开展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业务;相关行业 (专业) 协会为规范租赁市场应制订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的管理办法、租赁市场的管理规定、租赁合同示范文本等, 定期公布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中的准价和进入超龄建筑起重机械的登记备案编号等。
4.3 严抓建筑起重机械安装 (拆卸) 专业分包的资格资质管理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 (拆卸) 作为特种作业实行企业资质、个人资格管理, 应严格企业的资质管理、合同管理, 严查挂靠及超资质安装 (拆卸) 作业现象。建筑起重机械安装 (拆卸) 专业分包项目经理 (或专业技术人员) 必须持证上岗 (项目经理证书或本专业中级技术证书) , 所持证书必须与服务单位一致,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 (拆卸) 作业人员应持有效上岗证书。
5 结语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租赁、使用单位对其安全保障担负共同责任, 需要各方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 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体系, 只有体系中的每个人都发挥作用, 各项职责都得到落实, 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将起重机械设备用好、管好、修好, 确保工程安全生产, 从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嘉洁.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建筑施工, 2006 (8) :616-618.
[2]刘静.谈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安全施工的制度管理[J].工程项目管理, 2008 (6) :113-116.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10
通知
各单位:
近期以来国内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别是,7月22日,在河南信阳明港一辆大型卧铺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41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7月23日温州甬温线又发生一起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39人遇难,100余人受伤。近年来,我公司也曾发生过多起大的交通事故,给职工、家庭和公司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范和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中盐总公司8月5日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安委有关指示精神,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抓好当前交通安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以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历年来公司事故为警戒,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员交通安全意识。
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当前生产经营实际及车辆人员情况,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指定专人负责此次活动,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一次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中盐总公司茆庆国总经理电视电话会议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省市安委上级有关交通安全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党委书记、董事长程同海、总经理刘建军理等公司领导关于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各类驾驶人员要组织一次交通安全专题普法教育,学习时间不得少于8 1
小时。要充分利用板报、警示牌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交通法。进一步提高全员交通安全意识,让每位职工深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遵守交通法,确保上下班途中安全。在全公司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为交通安全做贡献”的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此次专项整治活动以下四项整治活动为重点,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制定整改措施,保障各类车辆安全运行。
一是要抓好危化品运输与储存的安全整治,包括三个溴素分厂、建设开发公司冷库的液氯、液氨等危化品的运输与储存。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和危化品储存管理,必须与危化品运输承包承租负责人或单位签订有效的安全协议,分清责任,确保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不发生安全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和公司利益。加强危化品储存安全管理,落实有效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危化品“五双”管理,防止泄露、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二是大班车和国发牌照车辆必须配备消防器材等应急救援设施设备;严禁超员行驶,严禁装载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要加强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学习急救、逃生等应急安全知识和交通法律法规,严禁开带病车,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章驾车。发生交通及车辆意外事故时,要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和公司主管领导,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交警部门进行认定;对发生事故拖延不报的单位或个人,一切后果单位或个人自负。有关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遇有恶劣天气时,各驾驶员要尽量避免驾车上路,遇有特殊情
况外出时,须有单位领导的同意,方能外出。
三是各单位要对使用的各种内机动车进行一次全面机械性能维修,按照内机动车审验标准,抓紧完成车辆及配套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好内机动车辆的审验工作;要求各单位内机车驾驶员必需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要严格内机动车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对照《操作规程》,严格各项操作与技术要求,在装载重量、装载高度与宽度、运行速度、乘车须知等事项严格遵守标准和要求,否则,产生任何事故,一切后果自负;各单位要加强对员工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与教育,进一步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学习逃生,急救应急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常识,提高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严禁无证驾车,严禁开带病车,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章驾车,严禁人货混装;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严禁私自驾车外出,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四是对公司内机车、职工摩托车、私家车进行全面摸底,摸清上下班行驶路线,有无合法证照,并造册登记。严禁私车公用,各单位对骑摩托车上下班不戴头盔和无证照驾驶的职工,要从严管理并对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处罚;
(三)公司加大督导处罚力度,进行联查评比。
公司计划将在10月上旬进行交通安全联查,安全环保部和机关将在公司管辖区域内进行不定时抽查和现场检查,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后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评比,对落实好的个人或单位给予表彰,在专项整治活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或各项整治措施落实不力的,公司将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以防交通事故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重点,密切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安全生产对标活动等夏季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保活动期间不发生任何事故,尤其不发生交通事故,持续保持安全生产平稳势态,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
9月25日前将各单位交通安全整治实施方案上报安全环保部。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篇11
云农综办[2009]3号
各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决定改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并下发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适应项目管理模式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农办[2008]211号),根据通知精神,结合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际,现就有关项目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改革后的项目审批权限
国家改革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的主要内容是:从2009年起,所有产业化经营项目原则上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农发办)组织评估、审定,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项目实施计划由省农发办批复,报国家农发办备案;部门项目由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评估、审定,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项目实施计划由国家农发办与中央有关部门联合批复。各级农发办要按照改革后的项目审批权限做好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今后州(市)级农发办不再组织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评估工作,州(市)和县级农发办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拟申报项目的实地调研、考察和初审等前期工作上,把项目立项的基础工作做细做实。
二、充分认识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模式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公共财政管理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国务院和财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和农发办要充分认识这次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依法行政、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正确履行项目管理的职责和权力,进一步推进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管理模式改革后,工作量将有较大增加,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的建设,配备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在本级预算安排充足的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政策制度
近期财政部、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农发办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新制度,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财发[2008]59号)、《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发[2008)62号)、《关于2009 1
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国农办发
[2008]208号)、(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发(2008)207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云农综[2008]58号)、《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实施办法>的通知》(云农综办[2008]59号)等,各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模式改革后,地方各级农发办自主权明显加大,加之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方式由有偿无偿相结合转变为无偿补贴和贷款贴息,项目选项、申报、评估、审定的责任和风险也明显加大。各级农发办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农业综合开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运用项目审批等管理权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照改革后的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做好各项项目管理工作。要坚持原则,不能随意降低立项标准;要秉公办事,防止上人情项目;要廉洁自律,防止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如发现问题,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工作
各级农发办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工作,严格项目管理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今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产把项目立项关。一是各级农发办都应编制阶段性的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一般为5年),并尽可能地使年度项目计划与阶段性开发规划相衔接;二是各级农发办都应建立本级的项目库,申报项目原则上应从项目库中提出;三是各级农发办应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申报指南逐级上报项目,县级农发办应对上报项目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州(市)级农发办应对各县上报的项目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并按规定的数量和时限上报项目;四是县级农发应认真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和年度项目计划,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地点、任务内容、治理措施、资金投向和效益目标,州(市)级农发办应对各县上报的项目初步设计和年度项目计划严格审核把关,对项目初步设计出具审定意见并报省备案,项目年度计划经汇审后方可上报省办;五是认真细致地做好项目计划的批复工作,州(市)农发办应按规定及时对下批复项目年度计划,要按省农发办进一步细化项目计划批复的有关要求做好计划批复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将计划批复文件报省备案。
(二)慎密组织项目实施,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一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级农发办应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州(市)农发办应选好工程监理单位,督促监理单位按签订的监理协议开展监理工作;二是各级农发办都要加强中期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予以解决;三是各级农发办不得擅自调整、变更和终止已批复的项目年度计划,如确需调整,应按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三)完善项目验收、管护工作,确保建成项目长久发挥效益。验收应达到检验工作成果、改进工作、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目的。县级农发办应对提供的项目验收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负责;州(市)农发办应加强对县级验收准备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并配合国家和省做好验收工作。各级农发办应按照《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做好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
六、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关于加强和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保住院管理的通知09-20
关于加强夏季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11-12
关于加强技工院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08-21
京建材〔2008〕690号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10-25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门卫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