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小学英语人物素材

2024-10-08

pep小学英语人物素材(精选10篇)

pep小学英语人物素材 篇1

作文一 我自己 Myself

要涉及的话题或句型:

一 姓名 My name is Wang Xiaoming. /I’m Wang Xiaoming. /This is Wang Xiaoming.注意名字有两个字时,要连在一起,

只大写第一个字 如王小明 Wang Xiaoming

二 年龄 I’m twelve/I’m twelve years old.

三 喜欢的食物水果与运动/功课等等

My favourite fruit/food is …..

I like playing badminton.

Because it’s good for my body.

四 经常在何时做运动或爱好

I often play badminton with my classmates after school.

五 家人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my father,mother and I.

六 家人职业及爱好(简略)

My father is an engineer.He likes reading books. He often asks me to go to the library with him.

七 结束语

I love my father.And I love my family.This is me.

人物类作文二 我的朋友 My friend

与Myself的区别: 主语由I 变He/She.动词由动词原形变为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代词由my 变his/her

要涉及的话题或句型:开头句 I have a friend

一 姓名 His name is Wang Xiaoming. /He’s Wang Xiaoming. /注意名字有两个字时,要连在一起,只大写第一个字 如王小

明 Wang Xiaoming

二 年龄 He’s twelve/He’s twelve years old.

三 喜欢的食物水果与运动/功课等等

His favourite fruit/food is …..

He likes playing badminton.

Because it’s good for his body.

四 经常在何时做运动或爱好

He often plays badminton with me after school.

五 家人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his family:his father,mother and he.

六 家人职业及爱好(简略)

His father is an engineer.He likes reading books.

七 结束语

I like my friend.

作文三 我的一天My day

时态 一般现在时

重要句型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

在几点使用 at …

I get up at 6:00.Then I wash my face and brush my teeth.I eat breakfast at 7:00.Then I go to school.I have seven classes every day.Classes begin at 8:00.School is over at 4:30.After school,I often play table tennis with my friends.I eat dinner at 7:00.Then I listen to music.I do my homework at 8:00.I go to bed at 9:30.

This is my day.

作文四 某人的一天Tom’s day

时态 一般现在时

重要句型 主语(第三人称单词形式)+动词第三人称单词形式+其它.

注意与My day的区别

一 主语由I 变为 He. 二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由my 变为his

三 动词由原形变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简单记忆方法就是动词后加s或es

Tom gets up at 6:00.Then he washes his face and brushes his teeth.He eats breakfast at 7:00.Then he goes to school.He has seven classes every day.Classes begin at 8:00.School is over at 4:30.After school, he often plays table tennis with his friends.He eats dinner at 7:00.Then he listens to music.He does his homework at 8:00.He goes to bed at 9:30.

This is Tom’s day.

小升初英语口语怎么提高?

一、给孩子大量的英文输入

输入绝对不仅仅是背单词背课文,像听儿歌,看绘本,看动画片,听外教说,这些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称之为磨耳朵,磨耳朵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建立声音信号和场景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应对小升初只是一个小目标,英语口语还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孩子不仅要上好的初中,还要上好的高中,更要上好的大学,而中高考改革的趋势,对于英语口语的考察非常的重视,未来孩子们的中考高考,不仅要做题,还要能表达。另外,孩子未来如果要出国留学,如果想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更多的体验和机会,那么英语口语能力是必备的技能,是真正具有实用性的。

三、鼓励孩子去用

大部分孩子的表达欲都很强的,应用其实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个孩子在国外的餐厅,想吃个一整根的黄瓜。但英语不太好,这个男孩儿非常聪明,他把服务员叫过来,指着隔壁桌上盘子里切成片的黄瓜,说,this,no 卡卡卡卡卡,手里还带比划切菜的动作。小男孩也如愿以偿吃上了黄瓜。这个男孩儿虽然英语还不够好,但他已经掌握了语言学习的核心,那就是应用,这才是我们学英语的终极目的。

高考作文素材之热点人物素材解读 篇2

○素材一郭敬明:少点敬畏之心

,《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专家和网友“咬”上了80后著名作家郭敬明。从他的博客中随机选取了10万字,发现了好几百个错别字。

有一些错误竟让人难以置信。如,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把“自我了结”误写成“自我了解”,把“顶着大雨”误写成“定着大雨”,把“挥了几下”误写成“辉了几下”,把“虚伪”误写成“虚位”,把“下班”误写成“下半”,等等。此外,他的《两小时后的生日》一文中的“蜉蝣撼树”也被挑出。唐代韩愈《调张籍》中有诗句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后世用“蚍蜉撼树”,嘲笑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东西,讽其自不量力。蜉蝣与蚍蜉都是虫子,但与“撼树”搭在一起,只能用“蚍蜉”而非“蜉蝣”。郭敬明是杂志《最小说》《最漫画》的主编,著有《爱与痛的边缘》《幻城》等作品,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竟然是“错别字大王”。《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谈及这一现象时,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他作文时的一句批语:“遍地荆棘。”

【素材解读】

1.不够严谨。作为知名的青年作家,郭敬明不会糟糕到不会使用汉字的程度。只是他太随意,太不严肃了,竟将一些没有仔细校对的东西搬到了博客上。没有严谨的作风,如何成大器?

2.敬畏文字。错别字,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反映出的却是一种态度。尤其是对公众人物和作家而言,折射出的是底蕴与修养的缺失。

【适用方向】

1.传统文化;2.过去与将来;3.习惯;4.小事;5.风格;6.敬畏汉字;7.珍惜。

○素材二甘相伟:站着上北大

甘相伟的《站着上北大》一书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

【素材解读】

1.坚守梦想。起点低并不代表终点低。对梦想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一名保安,能够成为北大学子,成为作家,都是梦想的力量。

2.相信自己。作为保安,甘相伟从未向现实屈服,反而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并因此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样美丽。

【适用方向】

1.追梦;2.信念;3.成长;4.一样的美丽;5.偶像;6.我能;7.精神。

○素材三张玉霞:不想让人同情的盲人歌手

在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最后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选手张玉霞,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她是盲人,但她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天堂,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今年35岁的张玉霞,目前在台北淡水做街头艺人。三个月大时,由于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歌唱事业,歌龄长达。张玉霞模仿邓丽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现在她成了淡水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拥有大量的歌迷。

“中国好声音”导演邬稚晖,是亲自联系张玉霞登台的人。她说,最初张玉霞不愿意参加节目,“我亲自飞去淡水找到她后,发现她之前一直对自己唱歌获得大家赞赏心存疑虑:是不是因为同情我才喜欢我?我把节目的盲选规则告诉她,说在听到她的声音之前,导师是看不到她的样子的。这才打动了她。”邬稚晖表示,从最初跟张玉霞接触,到说服她站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花费了超过3个月时间。一曲《独上西楼》,把命运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与那英合唱的《征服》,却又将不被命运征服的决心展示得气势磅礴。这就是张玉霞,不想被人同情的盲人歌手。舒淇更在微博中赞叹说:“唱出感人的心境,天生一副好歌喉!”

【素材解读】

1.执著追求。有位名人说过: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坚持3年,必定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张玉霞为歌唱事业坚守了15年,她成功了。当我们聆听她那美如天籁的歌声时,请千万不要忘记她曾经的辛苦付出与执著追求。

2.尊重最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能使人拥有无尽的力量。当初,张玉霞不愿站上舞台,担心的是自己的样子,后来,她高兴地走上荧屏,是因为邬稚晖导演对她的认可和尊重,使她战胜了自卑心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尊重,让生活变得无比美好。

【适用方向】

1.身边的风景;2.有一种美;3.感动;4.尊重;5.追求。

○素材四曾文寂:用写作迎战死神

一手高举着稿子与眼睛平行,一手提笔吃力地在上面记录着代表发言。9月25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重残作家曾文寂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因为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他不得不直着脖子记录,再加上腿脚有重疾,时常抽筋疼痛,他还要不时站起来手撑桌子稍事歇息。因患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一天中90%的时间,他只能僵硬地躺在床上,翻一下身都会疼痛难忍,所以他形容自己“像一具化石”。

今年62岁的曾文寂,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现在他每天拄着双拐,站在电脑前写作,“身体好,一天能写1000多字,状况差,就只能写几十个字。”28年里,他和同样重残的妻子付宇一起,克服身体的病痛和生活中的困难,坚持不懈,发表了230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了4本书,并获得多项全国性大奖。著名作家史铁生曾为他们的书作序:“人生一世,最后发现名利财富都是空,人能够拥有的只有生命本身。但生命的流逝使得它难以实现超越时段的自我确认,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去年夏天,曾文寂联系了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他说:“我的视力一向很好,身上最有价值的器官就是眼角膜,它会让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朋友重见光明。”

【素材解读】

1.不甘平凡。曾文寂很平凡,平凡到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与史铁生的遭遇几乎相同,也与史铁一样,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文字让困境里的生命焕发了光彩。

2.精神最美。在坎坷的命运面前,曾文寂是坚强的。他用文字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他愿意捐献器官,照亮他人的生命。这种不怨天尤人,发愤图强,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适用方向】

1.精神;2.我们在一起;3.挫折;4.走出风雨;5.力量。

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字令

写好高考作文的要点在于:

第一,具备一种观念,即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也就是说,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把作文的读者对象给搞错了。如果潜意识里觉得写作文是为了跟同学交流,那就错了。或者以写日记的随意对待,那也错了。到了考场上,作文的读者只有老师。而这些老师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看过很多皇皇巨著,批过许多名篇佳作,不自觉地就会拿你的作文和《红楼梦》比较。所以同学们的作文目的不应该是表达自己,而应该是替阅卷老师完成理想,即写出老师心目中就某道题目而言最理想的作文。所以,不能写童话,那是给小孩读的。不能写“太阳公公”之类给小学生看的文字。平庸的文章只能得一般的分数。

第二,把握两个要点。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难度自然大,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没理由不体现两点论。人物的优点与缺点,事件的利与弊,都应该注意到。同时要体现重点论,详略得当。思想不走极端,作文用语才不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

第三,用熟三种论证,即引证法、喻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个别同学的个别作文全用道理论证,太空泛。例证大家都会,不具有竞争力。

第四,多用四大名著。

第五,切题五种手段:抓提示语,抓关键词句,抓主人公成败原因,类比,对比。先抓提示语,出题人若在故事之外有总结,则据此立意。若无,则抓关键词句,像角色所做的关键动作和最后说的话。若不得要领,则要从总体入手,先根据主语出现的频率确定主人公,再根据主人公的成败原因立意。到第三段,可先进行类比,即联想与材料类似的故事、事件,但一定要随即进行对比,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以前写的作文材料跟考场上的材料不会完全相同,这样就不会先入为主,不会生搬硬套出现套作。

第六,例证达到六条,三详三略或二详四略,略写的三条或四条形成排比段。六条例证的明显标志是作文里面出现六个名人的名字。详写例证若达到四条或以上,字数上就容易超得太多,形式上也会让人感到单调。详写一条则太单薄。

第七,处理材料七法。

关于“引”,先要说一个不小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引材料。我认为,应该在第一段处理材料。若先来一个文采段,似乎操之过急;因为按作文思路而言,是先看到材料,再分析材料得出观点,后进入论证,所以应在开头处理材料。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后,哪怕个个都是文采段也不为过。若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前就贸然下手去写文采段,怕的是跑题、偏题,怕的是因辞害意、形式主义。若把材料当做论据,显然不恰当,因为材料是作文的由头。把材料作为联系实际的部分也是本末倒置的。至于结尾才出现材料则更是匪夷所思,第一段处理了材料而结尾再点一下材料倒是很好。材料就好比是作文比赛的起跑器,比赛的第一步就是踩住它。

那么,在第一段,又该如何“引”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各种“引”的模式。

第一种是全部引用。若不引材料,当然要冒风险,要让阅卷老师费力去猜;从理论上说,若材料超过800字,引用完材料也就没多少地方写作文了。若材料字数不太多,又较难理解,语文水平不好的同学或感到论据贫乏、考试时间紧迫的同学可选择全部引用,有的老师也喜欢这种慎重。但大部分老师改卷时都会觉得这种方法比较笨,显得不得要领,过于保守。

但材料若是漫画,则应该把漫画中的内容作全面说明。因为全面说明一幅漫画也就一百字左右,完全没有吝啬笔墨的必要。当然,也要在第一段。

第二种是择要摘抄。一般来说,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材料的中心句和出题人提示语是摘抄的首选。其次是材料的末尾。但不要机械地认为材料的最后一段就是末尾。有时最后两段都是事件的结果;有时材料只有一长段,从哪里开始引也要揣摩。当然,材料的中心句出现在开头或中间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种是概括材料。这种方法当然好,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原文用词,二是不要因为盲目相信自己的概括能力而忽略了要点。可是,平时概括能力再强,高考场上怎保不出偏差?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应该慎用。当然,中心还是要概括出来的;但除了极有把握之外,不要轻易在第一段就去冒风险,直捣黄龙虽好,渐入佳境更稳。平时我们可能习惯于开门见山,但在决定前程的`高考考场上,面对材料作文题,我们要想一想:开门见山时,我能否打开最佳立意之门?我能否让阅卷老师见到他们最想见的山?

第四种是复述材料。概括是抽取中心,复述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当然,复述针对的是材料内容,关键词还是不能变更一字。

第五种是评点材料。也就是直接针对材料进行分析,等于说把“引”包含在分析材料这个环节中了。但要注意出现材料中的人名、动物名和关键词,要让阅卷老师能看出你评点的确实就是作文题目中的材料。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在分析中包含最简要的复述。那么,能不能用“这则材料告诉我们:……”或“看了这则材料之后,……”这种方式开始评点呢?我觉得不可以,这表现的太懒了;平时写作时我们需要一些模式,但这样开头又太模式化了,没有技术含量。

第六种是美化材料。也就是把材料改写成文采段。比如把三则故事构成的材料改写成一个排比段。这种方法照顾了某些同学在第一段写文采段的习惯,又不至于脱离材料,一举两得。当然,材料中的关键词不能丢,出题人的提示语要体现,打稿子的必要性也较大。

第七种是分化材料。有些材料作文题出得刁钻古怪,如果按套路出牌往往被难住。这时不妨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出题人给我们一个复杂的材料,我们就用一个复杂的人物来解题,用这个人物的复杂经历与材料中的复杂叙述基本对应。如本博客中的《怀念鲁迅,追忆英雄》、《刘备那些事儿》、《贾宝玉评传》、《蜗牛样的宋江》等。

处理材料的方法不一而足,同学们要根据各自的语文水平和材料的类型以及对材料的把握程度而定。若拿不准材料的最佳立意,专门分析材料的第二段可多角度谈自己对材料的认识,段尾再决定写作的主旨和重点。

总之,这七种开头的方法就像七个音符一样,用哪个音符开始弹奏,要根据主旋律决定。

第八,八句结尾用诗。议论文的开头求稳,但结尾不能保守。如果结尾只是把观点重复一下,老师必然感到索然寡味,你的作文也许因此就是四十多分的命了。所以我提倡诗意的结尾。让每个人都当诗人是不现实的,但引用诗歌还是都能做到的。而适合用在结尾,又非课文的诗句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我先总结八句,同学们随时补充。

1、陆游诗云:“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

2、韩愈诗云:“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美丽的花岛虽难寻觅,但跟着蜂蝶的人能找到,闻着花香的人能找到,看到红云的人能找到。不管你准备从哪条航道登岛,都可以向红云更红处漫溯……

3、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4、吴承恩《西游记》中写道:“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

5、成吉思汗说:“不要因路远而害怕,只要出发,终必到达。”

6、“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红楼梦》中的这句话必将流传。

7、林朝崧诗云:“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8、苏东坡诗云:“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引用诗句一定要加引号,否则有的老师会认为你是瞎编的。

第九,准备九条新证。今年的重点是莫言、叶诗文等。

第十,完善十段模式。

第一种十段模式:处理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框架段一、详写论据一、框架段二、详写论据二、框架段三、详写论据三、排比段(三个一句带过的论据)或比喻论证段、诗意结尾段。末第二段根据自己掌握的论据数量而定。

第二种十段模式:处理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类比对比段、框架段一、详写论据一、框架段二、详写论据二、排比段(三个一句带过的论据)、比喻论证段、诗意结尾段。难度比第一种大些。

第三种十段模式:分析材料得出观点、类比对比段、文采段6个(比喻论证段、排比段、引证段等)、诗意结尾段。难度更大,思路就是在扣住最佳立意后充分展示文采。

万能人物素材 篇3

&梵高

(1)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

(2)梵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

(3)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运用角度:价值、时间会沉淀出真正伟大的东西

梵高语录

①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②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③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④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三毛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后来,我自己去过沙漠,我才发现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惧。我看《温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记,发现她和荷西的爱情也充满了关于金钱物质琐碎的争吵。看肖全给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镜头,苍白惨淡,不带一丝笑容。也许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后来三毛自杀,我非常冒昧诛心地猜测,大概也是因为太多读者把对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们绑架,太沉,太重了。

素材运用角度:平常心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

(2)爱生活,爱地球,爱世界。要想照亮世界,总得有东西在燃烧。她是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说她的作品里有虚构,她死后仍有非议。这又怎么样呢?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写有完美的书。当一个人用生命照亮你…… 我们多么幸福。

素材运用角度:只要有爱,不完美又如何

(3)三毛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颗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实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锢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种心态里。而三毛是那种即使被囚禁在一个牢笼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对于爱情的勇敢与执着,是那么的让人着迷,一个爱上流浪的人,一个在流浪中爱着的女人。突然觉得这种流浪的浪漫情怀,在我们越来越世俗的世界里渐渐的远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足够虔诚地面对流浪,我们就不会感觉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运用角度:让精神去流浪 三毛语录

①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②我迎著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③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④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海明威

(1)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素材运用角度:坚持、自律

(2)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

素材运用角度:追求完美、态度、严谨、细节(3)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

海明威语录

①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②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郑渊洁

(1)郑渊洁说:靠写作成为富豪,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吧。如果未来有一个中国作家慈善捐款排行榜,我希望我也能是第一名。一个作家书卖得好,有了钱,就应该回报社会,回报读者。我写童话写了35年,但我的幸福感只有到汶川地震后捐款几十万后,才感受得最深切!幸福来自劳动致富,然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

素材运用角度:大爱、责任

(2)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他和那个骑着瘦马的天真男子一样,不断挑战貌似难以战胜的目标:炮轰中国教育、叫板中国作协、立志当中国最优秀的男脱口秀主持人,以及一个人撑起一本杂志25年。他的行为,的确像古代的“侠客”,出手扶危济贫——玉树地震后捐款百万,成为作家之最;行踪飘忽不定——可以隐居山村十年近乎失踪,也可以突然高调行事频现报端;个性嫉恶如仇——他的一千多条微博,大部分是对各地民生新闻的评论。

素材运用角度:挑战自我、正义、个性、活出自我

郑渊洁语录

①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②生命的意义不是珍惜,而是消耗。③善良就是最好的人生,即使默默无闻。④循规蹈矩是一事无成之母。

&海伦·凯勒

(1)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所以她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重度残疾儿。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可她凭着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进入大学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并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素材运用角度:不屈不挠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

(2)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在海伦·凯勒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之后,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素材运用角度:爱心、收获、感恩、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感

海伦·凯勒语录

①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②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珍惜声音。③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④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巴金

(1)巴金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讲真话,洋洋150篇真言随笔,凝聚成46万字的《随想录》。

他在《没有神》中说:“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他在《随想录》总序的最后说:“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

素材运用角度:忏悔、真实、良心、讲真话、责任

(2)他把在日本获奖的奖金500万捐给了上海作协,他把《随想录》的稿酬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学奖”。

素材运用角度:无私、谦逊

(3)冰心说,“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还说“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巴金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信安慰。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记录,巴金为《冰心传》写序言,给冰心题词。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坦率、坚强、友善。

素材运用角度

从巴金的角度: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从冰心的角度:①坦率、②坚强、③友善、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

(1)1933年6月,特务公然杀害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并将鲁迅列上了恐怖暗杀的黑名单。但鲁迅先生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参加了杨杏佛葬礼。慑于先生的威望,特务没敢加害先生。面对黑名单,鲁迅没有退缩;面对敌人,鲁迅的气势压住了他们的凶悍。勇气来自正义,来自无畏,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出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

素材运用角度:人格力量、勇敢、退缩与前进

(2)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寻梦途中的百折不挠,圆梦实践中“精卫填海”的坚韧自信,无一不燃烧着他对民族、国家的热爱,无一不证明着他是一个真正的猛士,是文学革命的马前卒,我们仰慕的就是他的这种伟大。

素材运用角度:梦想、奋斗、热爱、力量、理想和现实、选择

(3)鲁迅不仅聪明,而且勤奋。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早晨要去给生病的父亲买药,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他很后悔自己的迟到,就在桌子的角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用来警诫自己,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迟到过。一直到晚年,鲁迅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并且在一次闲谈中告诉自己的亲人。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自幼严格要求自己和认真学习的精神。

素材运用角度:认真、严格、自觉、坚持

鲁迅语录

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②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屠呦呦人物素材 篇4

导语

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其实,在此之前,有关屠呦呦的新闻已见诸报端,科学界关于屠哟哟的讨论也一直存在,甚至关于她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这位因在2011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而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的药学家,却还有一个称号——“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那么,为什么是她捧起了诺贝尔奖?其人其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其实,在此次获奖之前,屠呦呦就已经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公开信息显示,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屠呦呦因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曾引起过外界关注。这是该奖项设立65年以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也是到那时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大奖。

因为拉斯克奖还有一个“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别称,人们便激动地预测,屠呦呦很有可能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像炸开锅一样,开始追踪报道屠呦呦的获奖背景,研究专业,以及生平记事。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虽然希望落空,但这也不影响人们给屠呦呦加冠另一个头衔——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生活中粗线条,科研中的执着者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作为家中5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学陈效中回忆说,屠呦呦在班上不声不响,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

尽管成绩并不突出,但屠呦呦还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呦呦十分低调,即使是获奖后,她都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在普通人看来,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个十足的“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我帮忙找找,我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当。同学们见了后都笑话她。她家务事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陈效中回忆道。

2015年屠呦呦再次以个人身份获奖。6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据悉,屠呦呦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为什么是她获诺奖?

她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上个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战争时期。当时作战士兵常常被疟疾所累,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多国政府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但都一筹莫展。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就此启动了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国家对“523项目”十分重视,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解决问题的转折点,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它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这个抑制率十分不稳定,甚至在后续的实验中,抑制 率显示只有12%-40%。对此屠呦呦猜测,低抑制率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浓度过低的原因造成的。于是她着手改进提取方法。通过翻阅古代文献,特别是东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

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温提取后,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后来,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实验效果十分喜人。随后,屠呦呦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非常成功。

青蒿素对恶性疟疾、脑疟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之为“中国神药”。“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如此评价发现青蒿素的意义。

屠呦呦因此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贡献无法泯灭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屠呦呦在荣获拉斯克奖时说,“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其实,无论蜚语再多,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都无法泯灭。正如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所说: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科学,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一个特殊的科研者,带给我们多维度的思考

就在2011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后,在一片叫好声中,人们渐渐发现了这位卓越的女科学家区别于传统意义中获奖者的独特之处,她既没有博士学位、留学经历,也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员。这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科研经费、科研体制的探讨。这一点,在她获得诺奖的消息传出之后,又一次被媒体热议。

个人荣誉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6月15日,获得2015沃伦·阿尔珀特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评论:屠呦呦这朵花

屠呦呦是一朵花,中国当代医学科研最灿烂的一朵花,历经40年的风霜雪雨,春华秋实,这朵花终于彻底绽放了。

10月5日,85岁高龄的屠呦呦用双手捧起了沉甸甸的诺贝尔奖杯,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大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诺贝尔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屠呦呦,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

屠呦呦这朵花开得有点难。当时,她的试验条件极差,自己身体又有病,而且,恰逢“文革”混乱,各种干扰非常厉害,造反派拎着大棒捣乱。但她和她的团队顶住干扰,克服重重困难,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打开了成功之门。

屠呦呦这朵花开得有点晚。1971年,屠呦呦的试验即获得成功,并后来投入生产,推向世界,几十年来,这种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屠呦呦的成就40年后才得到国内外的普遍承认,拿到诺贝尔奖。唏嘘叹息之余,使人不由想起王勃的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屠呦呦这朵花开得墙外比墙内香。美国拉斯克基金会在临床医学研究奖颁奖词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厚礼。”但是,这一巨大发现在国内的被认知程度并不高,仅被授予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发放奖金四千余元,而屠呦呦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也铩羽而归,长期以来,她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如一个三流明星。更没想到她竟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这朵花开得有点“争议”。屠呦呦获奖后,国人纷纷为之欢呼叫好,喜不自胜,引以为荣。但也有人嫉妒,有人眼红,有人持不同意见,甚至还有人写信告“洋状”,想把她获奖的事闹黄,各种异议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大伙都有份,要不然,我得不到你也得不到。本来,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绝不该有争议的屠呦呦,也陷入这种尴尬境地: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我们都来爱惜屠呦呦这朵花。好花须要绿叶扶,屠呦呦这朵花开得不易,开得艰难,也开得辉煌,开得大气,给国人争光,给人类造福,功在当今,富润后世。我们理当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珍惜爱护屠呦呦获得的这一荣誉,每人都要当护花使者,不要作鲜花杀手。作家郁达夫在鲁迅追悼会上曾说过一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同样道理,一个没有鲜花的花园是悲哀的花园,一个有了鲜花却不知道善待的花园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花园。

人物事例作文素材 篇5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2、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4、李安: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

作为当今世界影坛华人导演的翘楚,谁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个“失意少年”呢?

从高一起,李安便梦想成为一名导演。不过,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据李安回忆,二度落榜时,整个家庭犹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这是自己“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他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 一律的读书与升学。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并最终在电影领域里大放异彩。

经典人物素材 篇6

孔子在做鲁相的日子中,其能大展其才,但因国君不明,只得周游列国。或而谓之游,可此绝非游说之路———诸侯无一纳其言。但其在天下纷争中,为天下奔走,为他人奔走。在所有人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其却矢志不渝: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中华大地散满了他的喟叹。圣人居于天地间,绝非呼天抢地地狂号,只是留下一片静默,一片永恒。“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静默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孔子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仁者爱人’思想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当今世界,和谐稳定、共同发展体现了孔子“和”的思想的精髓。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和”的思想,表明中国对外是和平发展,对内是和谐发展。

中考人物素材:岳飞 篇7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流传最广的则是“精忠报国”。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而产生。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事母至孝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飞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岳母于绍兴六年三月病故。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近千里,自鄂州归葬于江州庐山。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

勇冠三军

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说:“我给大家破了它。”然后左手拉着弓,右手拿着矛,冲击敌阵,结果王善部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

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岳飞虽是武将,但他文采横溢,有儒将风范。他是寂寞英雄,满腔抱负,无人赏识,“欲将心事付瑶琴”,却无奈,“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他写的.《小重山》不似《满江红》那样豪情万丈,可却是借琴弦抒发着心中无言的呐喊。岳飞这一生,为南宋抗金,浴血沙场,赤胆忠心,不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岳飞的名言

1、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2、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敌未灭,何以家为。

5、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使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

8、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9、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

10、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1、好生恶死,天下常情。若临大难而不变。视死如归者,非忠臣义士有所不能。

12、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1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4、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15、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16、古今异宜,夷险异地。

17、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8、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9、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20、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21、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2、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2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24、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25、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26、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7、大丈夫用兵之诡道无人可测。

28、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 篇8

现代战争越来越重视后勤工作,甚至有的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对于一个思想战士来说,生活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战斗的情绪和战斗的结果。

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智慧的人。

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

有个书商骗了我和余杰、摩罗等人的钱,我们跟他交涉,他却对我们说:你们知识分子怎么这么庸俗、这么爱钱啊?你们是灵魂工作者啊!我不听他的欺哄,就学习鲁迅,一定要跟他算账。

鲁迅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他的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

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

后两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

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

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

一块大洋购买基本生活品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人民币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

举个例子:根据老舍的回忆,当时老舍当个“劝学员”——教育分局局长,每月100元,小学校长40元,小学老师25元,学校的勤务员6元。

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临时工性质的管理员8元,而馆长李大钊300元。

老舍说当时1毛5就可以吃顿很好的饭:一份炒肉丝,三个火烧,一碗馄饨带两个鸡蛋,这些只要1毛二三,如果1毛5,就可以再来一壶老白干喝喝了。

这一顿饭现在在北京,15元恐怕还未必能拿下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很看重他的300大洋。

所以前边说的,他跟章士钊打官司,也有经济原因,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铁饭碗——章士钊免了鲁迅的职,许多人等着谋他的缺呢。

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也离开了大学,由广东到上海。

领导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给他干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

有人不理解鲁迅的做法,说鲁迅为什么拿着反动派政府的钱,还要骂反动派。

在鲁迅看来,钱是该拿的,但骂也是该骂的。

跑到外国去,在帝国主义的大旗下面骂中国,那是没出息的表现。

我就在国内以笔作枪,贬恶扬善,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杰。

鲁迅有个学生叫李秉中,在军队当官,想辞职不干了,写信征求鲁迅意见。

鲁迅反对,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

鲁迅回信说:“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

所以只得混混。

”鲁迅居然说出“混混”这样的话,很不英雄吧?很不容易理解吧?其实重视饭碗,重视物质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态度。

鲁迅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的这个真理,而是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的。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

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我也不避讳“钱”字。

到饭店吃饭,我一般不说什么“买单”那种文理不通的话,我就直接说:算钱。

而且还要检查一下账单——当然,如果跟女朋友吃饭,就算了。

可见,鲁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

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当然也值得尊敬,我们应该帮助这样的“有志”青年。

但是不要把二者绝然分开,一味追求理想,不顾生活实际,那就可能成为“幼稚”青年了。

他在生活中的智慧,使他在思想上、在文章里都明察秋毫。

所以,他知道如何应付不同的场面。

比如他说如何听高人讲话:“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做偶有不懂之处。

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

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小杂感》)

这是世故,但这世故背后是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冷嘲。

他也有直率的时候,比如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他拒绝逢场作戏。

他说:“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个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

”记者纠缠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非常为难了。

”鲁迅答道:“如果我答应您,我就非常为难了。

”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候也表现为斩钉截铁的果断。

鲁迅在《世故三味》中写道: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然而据我的经验,得到“深于世故”的恶谥者,却还是因为“不通世故”的缘故。

作文的人物素材 篇9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高考人物作文素材 篇10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菲尔普斯勇夺八金吃惊世界。而这,令菲尔普斯再次吃惊一般的人的,却不是啥子好消息儿。元月三十一号,英国《世界新闻报》网站头条报料,并揭晓“八金王”吸食_大幅照。该报导明白的交代了八金王吸毒照确实切时间、地点,甚至于揭晓资料照片儿证实,菲鱼之前曾戴相同手腕上的表盛大出席活动。之前,菲鱼团队还曾和该报接洽,打算阻挡照片儿散发。

据报导,该照片儿照相于08年十一月六号,菲鱼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盛大出席朋友的聚首,而照片儿的供给者便是宴席的加入担任职务的人。这位菲鱼行径的见证者向《世界新闻报》报料称,“从他抵达宴席的那一刻便有点失控。假如他接着维持聚首上的状况,我将很难信任他还能再拿不论什么金牌。”

泡夜店+逛赌场+吸_尔普斯堕落黄赌毒俱全

上一篇:八面见光-八面见光的故事-八面见光的寓意-八面见光的意思下一篇:美术专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