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2024-10-10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精选6篇)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篇1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富裕县第一中学

张念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农作物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形成中和反应的概念

(2)掌握中和反应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树立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2)通过学习中和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掌握寻根究底的思考方法

(3)通过学习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教学重难点:

1.证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现象及实验操作; 2.中和反应的实质;

3.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实质

合作交流法: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及小组合作实验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2)设置疑问,导入课题

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实验探究之旅,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一)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1)实验操作:①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酚酞试液。②向①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③蒸发反应后的溶液。2)实验结论: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二)、微观呈现,认识本质

大屏幕展示微观模型,指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溶液中的Na+和Cl-以游离状态呈现,但在蒸发时可析出晶体,得到NaCl(三)拓展延伸,反馈生活

1、出示图片:工业废水的排放、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实验室废液的倾倒

2、实例运用:通过中和反应使废水、酸性土壤、碱性物质等变为中性,防治蚊虫叮咬等。教学过程四:知识小结、巩固练习

1、知识回顾:①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应用 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随堂练习:①治疗胃酸过多,常用氢氧化铝,为什么? ②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主要是氢氧化镁,应该怎样除去?

达标检测: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 CO2=CaCO3+H2O

B.CuO + 2HCl = CuCl2 + H2O C.Cu(OH)2 + H2SO4 =CuSO4+2H2O

D.AgNO3 + HCl =AgCl↓+ HNO3

4.人被蚊子、昆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5.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应怎样处理此工厂中的废水?写出你的想法,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与作业】独立完成:课本65页第1题的(1).(2).(3)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特点:A.反应物是酸和碱 B.生成物是盐和水 3.表达式:酸+碱→盐+水 4.实质:H+ + OH-= H20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酸碱性(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H2SO4+ 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 3HCl+Al(OH)3==AlCl3+3H2O(中和胃酸)教学反思:

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篇2

白云区第八初级中学

张海霞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作了铺垫。但要较好地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对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我们认识了解了哪些常见的酸? 它们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我们认识了解了哪些常见的碱? 它们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内探究

探究活动: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吗? 提出问题: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吗? 做出猜想:会发生

设计方案:学生讨论有哪些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酸与碱能发生反应。问题思考:

1、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试着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课内练习:

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OH)2 + H2SO4 = ____ + _____ Ca(OH)2 + HCl = _____ + _____

自主学习:

课本: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

1、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溶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2、备受欢迎的贵阳肠旺面,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少量的使用碱,所以食用时有涩味,如何除去?

能力提升: A、B两班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反应中和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倒入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班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1)A班:观察废液呈无色,则废液不可能显___性,再向废液中加铁粉,若看到_________说明显酸性。原废液中的溶质有 _______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酚酞与水除外,下同)

(2)B班:观察废液呈红色推断:废液中没有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一、中和反应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2、NaOH+HCl = NaCl+H2O

3、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废水: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氢氧化铜、蒸馏水

稀硫酸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课前完成学案)

情境导入:奔跑兄弟视频播放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学生实验: 取两只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铜。向两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呢?说明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感悟新知识过程: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变红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发现:方案二中溶液变红色时,NaOH已经过量,溶液呈碱性。方案三和方案四中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很难观察到最终的紫色。因此上述四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探究反应生成物:学生进行方案1的操作后,视频播放,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现象:玻璃片上出现白色粉末。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是NaCl。(若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红色时,则在玻璃片是上的是NaOH,现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无色,则NaCl。)

教师分析并【板书 】

HCl﹢NaOH = NaCl ﹢H2O 学生仿写: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NaCl的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及时练习】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CO2+2NaOH=Na2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结论:不是中和反应。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

-++-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

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学生品尝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6分钟)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

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课后延伸,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

+

六、板书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

3、中和反应实质:

+-

H+OH==== H2O

七、教学反思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酸和碱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4

眉底中学

高宏军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如:在讲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标签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这些情景小实验,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如此积极,对其性质和方法的理解也不会非常深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超过了我预先的设想,效果很好;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没有刻意地加以修饰,华而不实、多而无用的课件不会对教学有任何的帮助。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反应的微观本质,看似简单的flash动画,却能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很容易看出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归纳和提升。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很多实验可以在井穴板中进行,这样可能节约更多的药品。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篇5

安丰中心校

高树兵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丰中心校的高树兵,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处理的创新之处: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中出现的预设或非预设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节课中“活动与探究”作了大胆改进,我增加了“硫酸”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的反应,我觉得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学生呈现一个小情境:

课件展示:漫画:胃痛病人看医生。

《胃舒平》的说明书。问:①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②读《胃舒平》标签,说《胃舒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③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①以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②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③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导入新课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起探究。

(三)实验探究一:

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自主选择两组或两组以上药品,并记录本组所选药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

让各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也可补充)交流展示各组的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1、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形成再一次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四)、交流与发现

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1)、有明显现象。例(略)(2)、无明显现象。例(略)

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让学生上台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

2、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

3、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

(五)继续实验探究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点拨,并提出新的问题:“有的酸与碱混合没有明显现象,能否说明二者之间不反应呢?让学生通过认知与现象的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从而再次产生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

然后请同学们再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给学生提供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再次交流与发现:

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NaOH溶液 →→→→

溶液变红 →→→→ 红色变无色, 方案二: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NaOH溶液→→→→ 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红 ……

(学生的设计方案也许会有很多种,这些教师在备课中都要提前预设,注意灵活驾驭课堂。)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将知识内容学习和方法学习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探究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七)分析与总结:

1、让学生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自己总结规律,(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在学生懂得“酸与碱反应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从而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而理解: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学——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提问:“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并书写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自己解决所给问题,教师简单作以总结。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2、巩固所学的知识。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堂反馈:[课件显示]

1.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CO2=Na2CO3+H2O

B.CaCO3+2HCl=CaCl2+H2O+CO2↑

C.Fe2O3+6HCl=2FeCl3+3H20

D.2NaOH+H2SO4=Na2SO4+2H2O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反应原理)

4、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5、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这可以保证我们的头皮不是太干燥,头发不易变脆、开叉。而我们用的洗发水一般呈弱碱性,护发素一般呈弱酸性,你认为正确的洗发程序是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进行巡堂,对于不会做或做错的学生,我就一对一地指导他们从正确的思路去分析。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从知识的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课外探究——清除茶瓶水垢:

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尝试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它除去。

五、说板书设计:

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我把大部分黑板都留给了学生,我只是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从而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酸 和 碱 之 间 会 发 生 什 么 反 应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2HCl +Ba(OH)2 == BaCl

2+ 2H2O

H2SO4+Ca(OH)2 ==CaSO4 + 2H2O

H2SO4 +2NaOH == Na2SO

4+ 2H2O

中和反应

H2SO4 +Ba(OH)2 == BaSO4 ↓+ 2H2O

3HCl +Al(OH)3 == AlCl3 + 3H2O

H2SO4+Ca(OH)2== CaSO4 + 2H2O

(学生书写)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用于医药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处理工厂的废水

……

六、说教学设计反思

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整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

初三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 篇6

化学教学案

章节 第十单元 课题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型 新授 教学 方法

综合法 教学 媒体

投影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能力 目标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对比,认识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初步学会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教育 目标

通过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认识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教学 重点

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教学 难点

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技能。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

实验仪器、投影仪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复习引入

指示剂

[实验10-1] 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讲述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 第49页

举几种常见的酸?

一、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实验10-2] 酸的用途

2、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10-3] 浓硫酸有腐蚀性

[实验10-4]

[实验10-5] 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延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且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酸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1)与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反应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4)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Hcl+AgNo3= H2So4+Bacl2=

二、常见的碱: 引入:

1、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

①白色、片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②易潮解—做干燥剂

③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④有强烈的腐蚀性

(2)氢氧化钙[ca2] ①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③制法: cao+H2o==ca2

2、碱的化学性质:(1)、跟指示剂反应

(2)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caoH)2=caco3 +H2o co2+2NaoH=Na2co3 +H2o So3+2NaoH=Na2So4 +H2o

小结: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引入

3、酸、碱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布置作业:课本:P58

目标:P50 举几种常见的酸、碱的例子,引入课题

引导思考: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如何变色?是什么物质使之变色? 演示实验 实验,引导分析

提前分组,上课前准备好研钵、纱布、烧杯等仪器 及上述实验中的四种溶液

读名称

引导观察

简介

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 我们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

提问:为何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思考: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也要进行这样的处理?为什么?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有关酸的化学性质?

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演示实验 引导讨论

设问:如何区分两瓶无色的溶液是稀盐酸还是稀硫酸? 演示实验:

进一步问:如何区分两瓶无色的溶液是稀盐酸还是稀硫酸? 总结

听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它们属于哪类物质?

展示样品 将氢氧化钠固体 放在表面皿上 做溶解实验 启发设问

演示实验:将鸡爪放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设问: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醒大家在使用NaoH时要注意什么?万一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展示样品

演示实验

指导,对比酸的实验

设问:实验室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补充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1)

制作型煤时要在煤中加入熟石灰,为什么?(2)

建筑业上,砌砖、抹墙时要用熟石灰、粘土、沙子混合?为什么?

设问:你能根据碱的性质,说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哪些用途吗?

总结、对比酸、碱的化学性质,启发思考 演示实验

启发设问:酸、碱的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金属为什么能导电? 指导学生看书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记录,讨论

分析出四种物质中,哪些是酸溶液,哪些是碱溶液。

提前按要求准备好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进行探究

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中,哪些在酸或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较好。书写化学式

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阅读书51页

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阅读书53页

分组讨论 分析回答

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

实验、交流 思考回答

完成53页表(2)

观察现象,完成化学方程式 第54页分组讨论、交流

观察现象,完成化学方程式 思考回答

练习,思考

观察,回答 观察现象

观察、回答

观察思考

讨论,发言

观察,回答

观察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

观察现象,讨论原因

充分讨论,回答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回答

思考

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上一篇:小学生关于三峡的作文300字下一篇:群众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