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和韵,山中和韵文天祥,山中和韵的意思,山中和韵赏析

2024-11-04

山中和韵,山中和韵文天祥,山中和韵的意思,山中和韵赏析(精选6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探究中和反应

七、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酸和碱的定义?

[学生]回答 [引入提问] 同学们都被蚊虫叮咬过,为了减轻痒痛,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

[学生] 可以涂抹肥皂水、花露水等碱性物质。

[教师] 肥皂水、花露水等中的碱与蚊子分泌出得酸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把酸与碱混合在一起,会怎样呢?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两个方案:

实验一:取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实验二:向5%的稀盐酸中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学生]学生实验并总结实验现象:

氢氧化钡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

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教师]同学们: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1、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1)取少量5%的NaOH溶液(10ml)于烧杯中(2)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3)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进行实验探究

5、获得结论: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借助图像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教师拓展] 试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HCl + KOH = HCl + Ba(OH)2 = H2SO4 + NaOH = H2SO4 + Ba(OH)2 = 学生练习

[教师]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看物质的种类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教师]看图片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总结]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课堂小结:

中和反应

1、概念: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特点: A.反应物是酸和碱

B.生成物是盐和水

3、表达式: 酸+碱→盐+水、实质: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篇2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用广告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观察后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中和反应的表达式都大胆放给学生,然后通过电脑动画的摸拟,是学生得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然后通过事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概括出中和反应的应用。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过程 篇3

一、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请坐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吧,大家看大屏幕,谁能回答上面的问题。生:说出答案

师:下面大家再看一道美食,知道它的名字吗?(松花蛋)想吃吗?(想)那怎么吃才能更美味呢?(蘸点醋)为什么? 学生思考

师:松花蛋腌制过程中产生了碱,吃起来有涩味,蘸点醋,涩味就消失了,为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可能是食醋中的醋酸和腌制过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师:那么酸和碱之间到底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大屏幕展示:

实验一:向盛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下面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并提醒同学们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师问:为什么边滴边振荡?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师: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硫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酸还有其它的酸,碱还有其它的碱,这个实验是一种酸和一种碱的反应,那么它是一个特例吗?其它的酸和碱会不会也能发生反应呢?我们再进行第二个实验。看大屏幕:

实验二:将试管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倒入小烧杯,观察现象。生:没有现象,师:它们之间反应了吗?

生:可能没有吧。没有像像硫酸和氢氧化铜那样有明显的现象。师: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这反应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那是不是没有看到这些现象就意味着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师:不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而不能只从外观上作出简单的判断。那怎么判断呢?

师:如果能分析一下反应后的物质,是原来的物质呢,还是生成了新物质呢,这样就能判断了。那怎样得到反应后的物质呢?加热蒸发 继续实验:取两滴混合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液体蒸发,观察实验现象(提醒学生要均匀加热)师: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了白色固体。师:那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呢?可能是盐酸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不是固体。师:可能为氢氧化钠吗? 生:不可能,检验一下吧

师:怎么检验呢?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与遇酚酞试液变红。生:加入酚酞溶液 师:好,开始实验吧

继续实验:像白色固体上滴两滴蒸馏水,再滴无色酚酞试液。师:有什么现象? 生:无现象。

师:那么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吗? 生:不是,如果是,应该变红。

师:白色固体既不是氯化氢,也不是氢氧化钠,那它是什么呢? 应该是NaOH和反应产生的新物质。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酸和碱一般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发生化学反应的呢?(模拟动画)

观看大屏幕:教师解释:HCl中的H离子与NaOH中的OH离子结合生成了水,钠和氯仍以离子形式存在,加热蒸发时,就得到了氯化钠固体。请同学们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生:爬黑板

师:回想刚才我们做的氢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其他同学写在学案上。师:分析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看看生成物中CuSO4与NaCl有什么共同点,都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这就是化学中的盐。大屏幕展示: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师:这里的盐是指生活中的食盐吗? 生:不是

师:解释原因。并解释学案上的铵盐。

师:再仔细观察上面两个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共同点? 生:反应物都是酸和碱,生成物都是盐和水

师: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大屏幕展示:中和反应的概念 并让学生思考: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生:不一定。师:举例解释

再次强调中和反应的实质:大屏幕展示

师:再回顾前面两个反应,思考你怎么知道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什么时候恰好完成呢?

生:第一个反应,蓝色沉淀消失证明发生了反应,慢慢消失证明反应正在进行,沉淀刚好消失证明反应恰好结束。但第二个反应看不出来。师:那你们能自己想一个办法,把这个隐形的看不见的反应变成直观的便于我们观察的呢?

大屏幕:请设计实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学生讨论,设计 哪个小组有结果了? 生:提出四种方案,见大屏幕

师:方案三视觉上仍无明显变化,不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那同学们就按照其它三个方案分别进行实验吧。可按照桌上的实验用品自选方案。(注意边滴边振荡,而且注意什么时候停止加酸或碱)师问:进行完实验的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用石蕊的,颜色变化不易观察。

师评价:你说得对,方案一:变化现象非常明显。方案二和方案四理论上可行,但是通过实验发现,最终的紫色不易观察,因此方案一为最佳方案

师:在方案一中,大家看到,红色逐渐变浅,证明反应正在进行,红色恰好消失时,证明反应恰好结束,此时就应该停止加盐酸,再加就多了,溶液就呈酸性了。根据这个实验,我们看大屏幕上的题目。师:那我们知道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现在我利用我们学的知识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我借用刘谦大师的一句话: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向一朵紫色花和一朵白色花上喷洒A溶液,紫花变红,白花不变,再喷洒B溶液,红花变蓝,白花变红。

师:谁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并告诉我A、B分别是什么溶液。生:讨论。A可能是盐酸,硫酸,B可能是NaOH,Ca(OH)2等碱性溶液。

师:写出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学案。

过渡:这些反应应用的都是中和反应原理,在实际的生活中,工农业生产中中和反应都有广泛的用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中和反应的用途

二、师:谁能解释吃松花蛋蘸醋的原因?

生:食醋中的醋酸和腌制过程中的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师: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一:正向酸性土壤中撒入熟石灰 图片二::正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

图片三:用含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根据上面的用途写一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在学案上。找学生爬黑板。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 教师用大屏幕演示:

师:还有疑问吗?没有的话,就做学案后面的当堂达标吧。处理习题

紫苑花生日花语中和 篇4

那么,它的生日花语是什么呢?本期生日花语为你整理10月23日的生日花语。

紫苑花花语:中和

它是生长于不适宜一般植物生存的多盐之地。它的叶部能够储存淡水,以中和所吸取的盐水,它的花语是“中和”。这天诞生的人,是公正无私的人。非常适合当纠纷等吵杂事件的调停角色。但是,偶尔会有点任性。平常相当冷静的你,只要情绪有一点起伏,就会变得非常可爱,并深深吸引你所爱的人。

紫苑花简介

公元4世纪时在小亚细亚殉教的圣迪奥德雷特之花。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而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和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篇5

学校:驿马力农九年制学校 姓名:晋晓敏 科目:化学 职务:教师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学习常见酸和碱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两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中考方面来看,本课题是中考考点之一。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什么反应?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逐步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实质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烧杯、滴管、试管等实验仪器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被蜜蜂或马蜂蛰后,皮肤红肿疼痛,应该如何处理?

二、问题探究

问题1: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把少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学生]:观察现象(无现象)

问:无现象是不是代表不发生反应?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回顾: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证明方法。

问题2:怎样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提示:用酸碱指示剂)

[活动]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1、酚酞试液刚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显什么颜色?

2、滴入一定量的盐酸后,为什么酚酞会变成无色呢?

3、什么时候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实验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盐的定义: 3.中和反应的实质:

问题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四、学以致用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中和潘氏宗祠庆典流程 篇6

中和潘氏宗祠重建工程,从筹建到竣工,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在潘氏子孙大力拥护和无私奉献下,在筹委会精心策划下,如今已顺利完工,这是我潘氏子孙的无量功德。祭拜先祖,慎终追远,弘扬祖德,绳其武祖,忠孝传家,溯本正源,传承民族文化和家族文化,再振家声,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尊祖敬宗,忠党爱国,建设好潘氏宗祠是广大潘氏宗亲共同的光荣责任,经潘氏代表大会和筹委会研究,定于 2017年 4月15 日农历三月十九日(星期六)举办潘氏宗祠落成暨开祠祭祖大典。

一、大典指导原则

1.大典仪式应本着隆重、节俭、安全、有序之原则进行。

2.与会人员:构洞村潘氏所有宗亲,分支到外地居住的所有潘氏宗亲,构洞村其他姓氏亲朋戚友及关心我潘氏宗祠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们。

3.筹委会希望多金有爱心的宗亲对本次庆典活动进行友情赞助,多能有情的宗亲适度调用社会资源寻求赞助,以便庆典活动保质保量。

4.经费主要项目:

(1)祠堂落成庆典的相关活动,餐饮;

(2)购置纪念品和庆典活动所需用品;

(3).前期筹备工作经费。

二、大典时间安排

4月8日派人将邀请书送达各寨以及各贵宾人员。

4月 13日13点全体组委会人员在祠堂集中做好准备工作安排,人员分工;

4月14日上午8.00分全体工作人员和参加执事的工作人员集中到祠堂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杀猪和布置会场等。

4月 14日 上午10.00分 由潘秀刍带队(各地代表)到先祖坟祭拜;

4月14日下午,召开全家族代表扩大会议,选举新一届族委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新一届族委会领导;

4月15日上午

10:00—11:30迎接前来参加庆典的嘉宾,举行拦路歌;

11.30分至12.30分举行典礼仪式

12:00 中餐;

1.30分召开全家族座谈会

下午3.00分,盘歌对唱,侗戏表演,猜迷语,玩游戏等。

下午5.30分晚餐;

晚上8.00分竣工典礼文艺晚会

三、大典地点

中和潘氏宗祠。

四、参加大典人员(约1200人)

1、组委会(包括筹委会)全体男丁人员(约300人)

2.潘氏女丁,潘氏媳妇400人,3,各寨参会人员含出嫁姑爹姑妈,社会友好人士(约500人)

五、大典程序

(一)宗祠落成典礼暨入祠仪式

1、主持人:各位特邀嘉宾,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

潘氏宗祠落成暨祭祖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展现我潘氏族人的文明素质,请交通安保组维持好秩序,请大家自觉遵守纪律,不要随便走动,一切行动听指挥,保证大典顺利进行。

2、主持人:现在请潘氏宗亲按辈份大小在大门前站立;

3、主持人:请各位特邀嘉宾到大门前站立;

4、主持人:请全体参加大典的女丁宗亲在指定区站立;

由主持人带队入祠

5、主持人:潘氏宗祠落成典礼揭牌暨入祠仪式开始。

请潘秀球,潘士席宗亲为宗祠落成揭牌;

6、主持人:工作人员开大门、鸣炮、奏乐(播放“开门红”音乐);

7、主持人:现在举行入祠仪式:

首先,请各位执事人员入祠(音乐《迎宾曲》小声;

其次请各位特邀嘉宾入祠;

再次请参加大典的全体宗亲按字辈大小依次排队入祠(音乐《百鸟朝凤》大声,入祠结束后,音乐停止)。

(二)点祖仪式

(前期准备工作:放置猪头,果品,香茶,毛笔、朱砂、笔架等。

主持人:现在举行祭祖仪式。

主持人:现在举行祭祖仪式。各位来宾,各位宗亲,祭祖是一项庄严、肃穆的活动,请大家务必原地肃立,保持安静。

请主祭人 宗亲,陪祭 宗亲、站立神位两旁,请主祭、陪祭净手(专人捧脸盆,主祭、陪祭象征性地盥手)

请主祭敬香(像前一次;同时导引主祭、陪祭至祠堂祭台前,主祭居中,陪祭立于主祭两边,专人将檀香三支点燃递交主祭手中,主祭拿着大香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作一辑后面对南方说:(声音要洪亮)今逢黄道吉日,我潘氏始祖先祖之子孙,举行祭祖仪式,恭迎列祖列宗前来入座,享用子孙香烛祀物。主祭转身将香插入供案香炉内,陪祭同时转身)。

1、主持人: 请主祭敬酒(正堂像前,过程如前,主祭用一小瓷壶将酒斟入供案上3只酒杯内)

2、主持人:请主祭敬茶饭(先敬三碗饭,再用一小茶壶将茶斟入供案上三只茶杯中)三行献礼毕;

3、主持人、请主祭、陪祭行跪拜礼,(主祭居中,陪祭居左右)。

4、一叩首,拜,兴,拜,兴,拜,兴。

5、再叩首,拜,兴,拜,兴,拜,兴。

6、三叩首,拜,兴,拜,兴,拜,兴。礼毕,平身,复位。

7、请众宗亲行鞠躬礼(包括所有执事人员)。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跪。

8、请潘士奇宗亲 恭读祭文。

9、请 潘秀刍宗亲 宣读族训。

10、奏終献乐,《商颂》

(三)安排就餐

六、祭典组织机构

1、顾问:潘秀刍

2、大典组委会

总指挥:潘秀荣

副总指挥:潘起高,潘起敏

主要负责:大典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并分工负责承担具体事务。

3、组委会下设秘书组、宣传组、接待组、交通安保组、后勤财务组,生活保障组。

(一)秘书组:

1、组成人员:

组 长:潘士奇

副组长;潘磊

成 员:潘起高,潘隆斌

2、职责:(1)组织撰写并印制大典有关文字材料暨祭祀大典程序、祭文、讲话稿。

(2)置办参加大典人员和执事的工作证以及贵宾证。

(3)布置宗祠内外环境,制作并升挂彩带和带有潘氏图腾的黄旗20面;拟定大典标语,制作并悬挂庆祝横幅2幅(中和桥头入口、宗祠大门各一幅)。

(4)拟定参加庆典人员、特邀嘉宾名单、印制名册、邀请函,对特邀嘉宾发邀请函,并电话核实是否参加;

(5)向村委会,政府,和民宗局等单位报告,备案邀请参加庆典。

(5)主持大典并承办组委会交办事宜。

(二)宣传文艺组:

组 长:潘起萌

副组长:潘起旭

成 员:潘起敏,潘磊,潘一平,潘美红,潘隆丹,潘隆佳,潘隆婉

(1)借用两部摄像机,负责摄影、摄相、制作光盘存档。

(2)租借、管理、使用音响设备(专人负责播放),借手携式话筒三只(一只交安保组、一只交接待组、一只交秘书组)。

(3)邀请县电视台记者,记者站记者,鼓励有数码设备的宗亲,手机,相机,DV均可,抓拍庆典活动中所有精彩瞬间,并通过网络进行分享:(4)负责收集庆典活动的所有报道及照片进行汇总,存档。

(4)指导各支宗亲自带鞭炮在仪式后定点燃放。

(5)在宗祠旁设立接待处(设标牌),负责接待参加大典人员签到,迎送特邀嘉宾,发放庆典材料,接受相关贺品。

(6)设立庆典舞台,主持庆典晚会。

(三)迎宾接待组: 职务:负责迎接和接待客亲,负责外地宗亲的住宿安排。

1.寨门迎宾组长:起睦母

副组长:叶青母

成员:

(2)安排入座组:

组长:潘士票 副组长:潘士栋

成员:

(四)交通安保组:

组 长:潘士武

副组长:

成 员:

职责:(1)派员维持交通安全秩序。

(2)借中和小学球场和公路边为临时停车场(设标牌),安排3人指挥来宾车辆有序停放。

(3)安排2人在宗祠大门前维持秩序,守住大门,确保参加庆典人员有序进入会场。

(4)安排1人在宗祠上面巡查,维护秩序,防止损坏宗祠建筑。

(5)设置警示牌。

(6)大典结束后,组织宗亲参观宗祠,并维持秩序。

(五)财务后勤组:

组 长:潘士瞻

副组长:潘起智

成 员:潘起高,潘士锋,潘起佳

职责:(1)有关生活的一切事项。

(2)在宗祠大门口接待处接受捐款,填写捐资登记表,开具收据。

(3)为会场准备适量矿泉水。

(4)对大典所有费用进行结算、审批、入帐。

(六)生活保障组

1.司厨组组长:潘士堪

副组长:潘军

成员:潘士钊,潘士平,潘起昌,潘士勇

(1)负责对本次活动生活方面的物资采购。

(2)负责加工,上桌,收捡。

2.后勤组组长:礼斌母

副组长:起光母

成员:

职责:负责洗菜,上桌,收捡。

中和潘氏宗祠落成暨祭祖大典筹委会编制

【山中和韵,山中和韵文天祥,山中和韵的意思,山中和韵赏析】推荐阅读:

中和06-20

“中和”意义10-24

中和思想12-13

中和滴定12-29

病毒中和试验10-27

酸碱中和滴定01-23

中和反应的发生01-18

中和之美国际本科介绍08-02

故宫中和殿导游词10-09

中和小学养成教育工作计划07-22

上一篇:情系乡村铸忠诚下一篇: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布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