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记:家长会

2024-08-01

小学生日记:家长会(通用13篇)

小学生日记:家长会 篇1

家长会后小学生日记

话说昨天,“滴答”,“滴答”,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流逝了。我看了下闹钟,然后推着妈妈说道:妈妈你现在可以出门了。妈妈不情愿地说道:还早呢,这么早去参加家长会,班级里人都没有。我回应道:我是班级的副大队长,妈妈你是副大队长的妈妈,参加家长会当然要争第一。妈妈受不了我的纠缠,终于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妈妈去参加家长会,我在干啥呢。我穿着溜冰鞋在小区里溜着玩呢。我足足溜了1个小时,有点累了。于是我坐在小区休息椅子上,一边按摩自己腿,一边等着妈妈。“昕妍妹子”,一声美妙而又熟悉的叫声传了过来。我穿着溜冰鞋,快速溜向妈妈,还故意撞在了妈妈的怀里。妈妈一眼就看穿我的把戏,说道你呀,真顽皮。

我挽着妈妈的手,和妈妈一起回家。我一边溜着,一边问妈妈今天家长会上老师有啥新指示嘛。妈妈微笑地回答到:新指示嘛,当然有哦。老师建议你们国庆长假里多外出走走,旅行注意安全。我反问到:大姐,老师就说这些嘛?妈妈反问我:妹子你还想知道啥。我回答道:老师一定跟你说了我最近的`表现吧。妈妈装糊涂地回应到:妹子,原来你想知道这件事呀。老师的确把你最近的表现告诉了我。我就简单传达下吧,老师就说你的两种表现,一种是目前好的表现,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还有一种就是将来更好的表现,这是对你的期望。我想这些表现平时老师应该告诉过你,你心知肚明就行。

我对妈妈做了个鬼脸,说到妈妈你是世界上最懒妈妈。然后快速地溜回家。

妈妈的寄语:借此机会告诉妹子你个秘密,妈妈参加家长会总是晚回来,乃是因为妈妈是全班最后一个和老师沟通的家长。

小学生日记:家长会 篇2

不一会儿, 市场上布置整齐划一:“专柜”上只见专作, 不见其它杂物, 所有凳子统一撤至桌底下, 使通道便于“顾客”“购物”。同时, 同中有异, 每个“专柜”中央的专作大小不一, 色彩不一, 设计不一, 每本风格皆不同, 静置桌上, 似乎急等大家一睹风采。

不稍二分钟, “市场”上就热闹起来, 有的直奔和自己“PK”的对手座位而去, 有的早就守在素有“日记霸王”之称的日记本前, 有的早就拿起和自己结对的同学日记细读起来, 还有的按序“逛”。虽然开始有些小乱, 有的座位前挤满了人, 有的座位空着。但一会儿, 整个“市场”就自行调整好了, 看到人多的就向人少的去, 看到还有人在等候的就挑空着的来, 每一个专柜前, 皆有“顾客”, 或读或评或采撷心动之语。

和日常超市不同的是, 此超市非彼超市, 在逛的过程中, 没有喧哗, 有的是心的宁静, 思维的流动, 红笔与日记的交谈:咦, 这个题目特新颖;开头似乎也不错;这个词语用得妙极了;嗯, 这句话感觉有些不通顺, 噢, 多了一个同义词;嘿, 这个感叹号和问号连用, 真是妙极了, 把主人公矛盾的心理巧妙地表达出来!接着往下看……不一会儿, 这个“专柜”就逛好了。随之, 专柜上的日记里亦多了“星星点点”, 有表示赞赏的五角星, 有表示好词好句的波浪线, 也有一些修改过后的符号痕迹, 以及日记标题上大大的笑脸。

再细看这些顾客的“逛相”:有的站得笔直, 捧着日记本, 细细阅读;有的半蹲着, 边翻边划, 旁人看着十分累, 但他自格儿却是津津有味, 乐在其中;有的不顾“超市规则”, 干脆从桌底下轻轻取出凳子, 坐在凳子上优哉游哉地看了起来, 看到精彩处, 还会笑出声来;还有的逛到靠墙的专柜, 索性就靠在墙上, 舒舒服服地翻阅着;有个别看看入神的, 竟然还会不自觉地把屁股搭在桌角, 完全不顾及形象, 就那么美滋美味地看看, 做着标记……也有的不那么专注, 边看边用眼光瞟向自己的座位, 看到亦有“顾客”光临, 才放下心来再认真阅读手中之作;还有的一看自己座位上的人刚离开, 就悄悄地移到自己位上, 急急翻了起来, 看到上面的小五星、波浪线和笑脸时, 脸上微微一笑, 才向其它的专柜走去。

时间在流逝, 美文鉴赏在继续, 日记批改在进行。当宣布活动结束的铃声响起时, 大部分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回至自己的座位前, 拿起自己的日记本, 细数有几个签名 (逛过的人皆要在日记本篇首作一个总的评价标记, 并在标记里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有的则迫切想知道自己的日记哪些细处得到同学的赞赏, 还有的想了解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也有部分同学, 仍滞留在原来的“专柜”上细读, 舍不得离开, 引得该日记的主人眉开眼笑, 自豪不已。随之, 安静被喧哗所代替, 开心的欢呼, 被鼓励的喜悦, 为某句话的切磋探讨, 一种混杂的声音在教室里荡漾开来……

活动结束后, 孩子们三五一团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此次收获, 也有的向竞争“对手”表示, 下周定要拿出看家本领, 写出更好的日记, 把对方比下去。而我, 却在旁暗自高兴, 一种难以表述的幸福感弥漫全身。看来, “日记超市”的尝试是正确的, 不拘泥于常规, 尝试新的日记评价方法, 真的可以收获特殊的风景, 并能领舞孩子再次认真日记的激情。

一、规范, 为自主蓄势

“超市”, 顾名思义, 是以自选的方式经营商场。“日记超市”其最大的特点是用自主的方式去学习、鉴赏和评价它人的日记。它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体现在对所批阅日记对象的自由择取, 对日记评价重点的自主确定。不拘泥于同桌和小组, 可以在整个“超市”自由穿梭, 随性而游, 选文而读, 择文而注。然而, 这看似随性自由的逛中却有“超市”之“规范”在支撑, 则就是美文鉴赏之条规。在逛“日记超市”之前, 每人则必须掌握日记批改之符号, 文章鉴赏之方法, 逛文之原则。只在人人做足逛前“前功”, 才能换取逛时的轻松、充实和汲取。

二、评价, 为学习搭台

“日记超市”实则创新日记评价方式, 是一种师生共改、生生互评的日记评价形式。其一, 老师可以为自己减负, 改每天批阅为周批阅, 改自己批阅为师生共阅, 降低自己的日记批阅任务;其二, 可以借机培养学生的日记批改能力, 既掌握修改符号的灵活运用, 又熟识各种激励标识, 还能学会如何评定和鉴赏日记, 掌握方法;第三, 以评促学, 批阅过程其实亦是学习过程。过程中能阅读到他人的优秀之作, 集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时间长了, 潜移默化中, 自己的日记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批阅中, 有不少同学还带着一本“采蜜本”, 把过程中发现的精美语句收录其中, 为他人参考, 为己所用。

三、赏识, 为写作注力

家长怎样教孩子写日记? 篇3

一、不要把日记当成任务。让孩子写日记,不是给孩子布置任务,否则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解。要让孩子自主地写,这就需要引导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写日记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让孩子学会观察事物。外在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但是这双眼睛需要开发。刚开始孩子看到新鲜事物会觉得奇怪和有兴趣,但是不会描述,所以家长可以适当在孩子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上下点功夫。比如看到一颗树苗,要想办法让孩子能够想到新生、生机、活力、希望等关键词,并一步步加强。

三、要让孩子坚持写。日记,日记,就是每日都记。可以不要很长,但是一定要坚持写,一旦间断就容易放弃,所以记日记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如果不写都会不习惯,好的习惯一定要坚持。

四、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写日记主要是写内心感受和对事物的外在看法,其实都是孩子内心里、大脑里所要细细感受和思考的东西,所以环境一定要安静,否则,吵闹的环境中写下的文字,质量一般都不高。

五、适当向孩子询问感受。孩子写日记并不需要其他人看到,但是内心深处是需要别人肯定的,对于有些私密问题,他们碍于面子和害羞不能向家长提问,所以家长要主动地询问,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孩子逐渐大了,到了青春期更是如此。

小学生日记:家长会 篇4

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学校5:30要开家长会,我回家告诉了妈妈,由于我要在学校打鼓,所以我和妈妈约好了在传达室见,我们打鼓的早早的就散了,于是我就在传达室的门口的桌子上写作业,写着写着,天也慢慢的黑了,打鼓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地走了,很快就剩下我自己了,我边写边看着出来的家长,可就是没有我的妈妈,本不担心的我现在也不仅多了几分担心,心想:老师在开家长会上表扬我了吗?会表扬我的作文吗?我平时的表现好不好?我的表现能超过霍梦涵吗?妈妈满意吗?……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出现,突然一阵吵闹声进入了我的耳朵,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对妈妈在电话里批评她的孩子,我听了不仅又多了几分担心......想着我又低下头写起了作业,写着写着突然感觉有人在我的肩膀拍了一下,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只见她满面笑容,我松了口气,心想,应该是老师又说了一些让她高兴地话吧?

在回家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问:“妈妈家长会开的怎么样?”“很好,语文老师表扬了你好几次,不错!继续加油!”妈妈高兴地说,我听了也随之高兴起来,更令我高兴地是妈妈竟答应我给我几本我喜欢的书,还给我在“蝈蝈书店”办张读书卡呢!

小学家长亲子日记:检查作业 篇5

今天在微信群里,张老师发了一条短信,说有的孩子家长,不给孩子检查作业,就交给了老师,导致孩子的作业错题很多。我一看,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昨天晚上因为有事,没有检查孩子的作业,是不是孫宗翰的作业有很多错题啊?很后悔没有检查他的作业。

我赶忙给张老师发了一个短信,问一下是不是作业写的特糟糕啊,老师回复说,孫宗翰的作业还没有批改到,一听到我也没有检查。老师说:“再忙能有多忙啊?检查作业只是几分钟的事,难道几分钟都没有吗?你对孩子负责,孩子才会对学习负责!”虽然不是对面说我,也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是啊!在忙,几分钟的时间都没有吗?还是没有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里,以后真的不能这样了。忙不是最终的借口,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自己不负责任的理由!

小学亲子日记家长篇200字 篇6

假期第5天,儿子早早地就起床了,吃晚早饭,儿子帮我打扫起了卫生,我还心想着今天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儿子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中一项是写作文,题目是《帮妈妈做家务》,我要帮您扫地、擦地,然后再把它写出来。我补充了一句:你写的时候要把打扫的过程,你的心情和感受都要写出来(儿子的写作能力不是很好),儿子说好的。儿子打扫的时候很认真,希望他能把作文也写好。

教师点评:引导孩子写日记就能提高孩子得写作能力。加油!我相信有这样坚持的妈妈,孩子的成长是水到渠成的事。

作者|陈富永

小学生日记:家长会 篇7

关键词:微日记,写真生活,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 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展现, 是学生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最好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作最关键的是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只有这样, 才便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而“微日记”恰好迎合了这个特点, 它像微博一样, 只需要用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表达自己一天的心情, 学生更容易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对自己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格外珍惜。所以, 教师不妨好好利用“微日记”, 以它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耕不辍, 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一、记录生活点滴, 提高观察力

流水账式的作文只能算是日程表, 而非情感书签, 不仅毫无益处, 还使学生丧失写作的兴趣。“微日记”强调的不是日程的记录, 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需要学生取材于生活, 练就一双慧眼来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借助事物或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拥抱, 都是情感的表达。

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后, 有这样一篇微日记打动了我:看到她强忍着泪水, 我不禁有些心疼, 忽然让我想起被她打败后我流泪的夜晚, 我想对她说:准备下一次。但我只是悄悄地递上了一张纸巾, 不知道怎么安慰。这朴实的话语显示了浓浓的同学情, 为了宣传这篇短文, 我以这篇日记为材料, 让学生写了一篇题目为《对手亦朋友》的作文。这个题目一写出来, 学生好像找到了共鸣点, 有几个学生眼里都带有了泪花。最后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也呈现出了几篇奋进而又激扬的好作文。正是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才发现大自然的一棵小草能带领我们领略四季;母亲梳头时不经意掉下的白发, 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亲情;哭泣时的一张纸巾, 让我们感受到同学的关爱。正是学生收录自己那转瞬即逝的感触, 才让我挖掘到生活中如此绝妙的材料。好的文题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 使学生顺利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凸显出来, 写作就变成了一颗巧克力, 值得我们去享受和回味。

二、展示学生个性, 增强创新性

写作不是模仿, 写作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表现。在学生写“微日记”的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积极给予肯定, 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个性。这种个性不是新、奇、偏, 更不是所谓的另类, 而是更真、更切, 是学生自己个性能力的切入点, 或如小桥流水, 或如浩瀚大海, 但都是处处闪烁着自己的情感和智慧, 让读者品味到感动、振奋和焕然一新。

比如新学期开学的时候, 我就读到了这样一篇微日记:奶奶家门前的小河慢慢地隐退了, 小鲫鱼们都随着河水游走了, 只有小乌龟不肯走, 把自己埋在泥沙里。而我, 也随着小乌龟一起埋葬了那些快乐的时光。学生借用小乌龟的不肯走, 来表达自己对那条小河和在小河边玩耍时那段快乐时光的留恋。我便以此为材料, 让学生结合暑假生活写一篇作文。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写出的文章也让我眼前一亮, 如有的将自己“暑假补课的苦”写得很是真切, 不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还加进了自己的见解, 融进了自己的创新。其实, 写作不是培养文学家, 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将自己对写作的灵感挖掘出来,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和表达建立自己的风格。

三、浓缩真情实感, 体现价值观

日记可以倾吐心声, 成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一种方式。而采用“微日记”的形式, 与老师的沟通则更为直接, 主题更为突出。作为老师, 这小小的“微日记”就是学生真情实感的一个浓缩, 凸显了学生的价值观, 表现了学生在性格方面的一些变化, 有助于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

比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 爸爸与妈妈离婚后娶了现在的后妈, 孩子从此表现得非常叛逆, 但我却在孩子的日记中看到:当我躲在楼道后面, 看到你为了找我而进进出出;当我装病躺在床上, 看到你为了我而放弃自己孩子的家长会……妈妈没有做到的你都做到了。妈妈, 这个名字我还是叫不出口。孩子在日记中吐出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矛盾, 想用叛逆来证明自己不容忽视。事后, 我悄悄地找到这个孩子, 告诉他:妈妈是真心爱你的, 她每天都会在窗后悄悄地看你一会儿, 放心后才离开。通过孩子的微日记, 我们发现了学生内心的变化, 这正是价值观的萌动。对于老师来说这就是宝贵的资源, 孩子在微日记中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需要我们的帮助, 这不仅是对写作的提高, 更将孩子的真情实感浓缩在其中, 让我们也聆听到了孩子成长的声音。微日记, 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也让我们及时了解学生内心, 及时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总之, “微日记”的提出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学生们也因此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观察中, 加强了对细节的描写;在张扬个性中, 创新了写作风格;在情感上, 表达了心中的那份真情, 让父母、老师、同学都感到温暖。“微日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若能成功地将这种良好的写作方法养成习惯, 将会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伙伴。

参考文献

[1]能艳艳.如何利用日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科教新时代, 2012 (4) .

小学家长亲子日记300字两篇 篇8

今天周一,又是升国旗的日子,儿子照例早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去上学,路上交代了一下儿子,上课认真听课,不要说话,不要有小动作,儿子也是一一答应。中午下班回家,儿子也是照例吃着零食,帮妈妈做饭。下午因为孩子妈妈忘记带钥匙了,去公司找我,到了公司,儿子也是很熟练的找到我办公室,嘴里吃着孩子妈妈买的地瓜。吃过晚饭,儿子一个人写作业,我们出去买点菜,回来儿子快做完作业了,等了一会,儿子就写完了。我说用检查一下不,儿子坚持说不用,孩子妈妈说,还是检查一下吧,结果,发现了好几道错题,我顿时想发火,说了几句高调话,儿子有点害怕,可是儿子粗心的毛病还是一如既往的有,我和孩子妈妈也是很无奈,不是不会,是你粗心,马虎!也不能怪孩子,我们慢慢改吧!

一月八日星期一。二年级二班李想。

今天上午,孩子的班主任程老师在班群里发了,每个孩子的感恩小视频。每个孩子对着镜头说出来他们内心对妈妈感谢的话语。特别感谢老师不仅仅给孩子传授知识,同时还教会了孩子感恩。其实,感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板块。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作为父母的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我们的朋友,感恩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

教师点评: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

为了自己的梦想事业,一直奋斗;为了自己深爱的儿女,拼尽全力,不断超越。这样独立坚强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必将优秀。

小学生日记指导策略新探 篇9

那么, 新时期下,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另辟蹊径, 让日记有“米”可“炊”、有趣可言呢?这就需要教师广开思路, 解开思维的“锢镣”,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年龄特点, 给日记以时尚元素, 以多彩外衣, 以多元面孔, 让日记焕发出自由、轻松、快乐的光芒。

一、多米易炊:丰富日记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记也一样, 没有丰富的素材和开阔的思维, 日记犹如“无米之炊”。因而, 日记指导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旁开路径, 拓展思路, 提供产“米”的多种渠道, 解决无话可言、无事可写之难, “炊”出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日记来。

(一) 从生活出发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如叶圣陶先生所言, 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 日记只有汲取了源头活力, 文思才会汩汩而出, 奔腾不息。因而在日记内容的选择上, 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 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眼, 去发现可写可用之“米”。如节假日后的旅行日记, 活动结束后的活动日记, 阅读后的感想日记, 事件发生后的启发日记, 亲朋间的感情日记, 家庭琐事中的突发记事日记, 描述学习得失的学习日记, 利于情感表达的信件日记, 还有气象日记、信息日记和摘录日记等等。这些日记内容皆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给孩子以启迪, 打开眼界, 可写可记可思的事件会层出不穷, 可圈可点可写的素材会积累不断。如此, 无“米”可“炊”之难即可迎刃而解。

(二) 从心理着手

孩子是想象的天才, 孩子还是新鲜事物的追崇者。根据孩子这样的年龄特点, 我们可以把指导的视角投向孩子的心理需求, 注目时尚:从卡通人物中获得灵感, 从时尚网络用语中得到启示, 从日常游戏中有所感悟, 引导孩子大胆表述, 畅所欲言。如满足男孩子幻想的“未来日记”“科幻日记”“星球日记”, 女孩子喜欢的“闺蜜日记”“追星日记”。还有孩子最擅长最喜欢的“童话日记”和体现个人情绪变化的“情感日记”。让喜羊羊和灰太狼进驻学生的日记本, 让老鼠吉米钻进孩子的笔中, 让球星迈克尔·乔丹成为孩子字里行间的座上宾, 让魔术师刘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与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偶像自己的宠物亲密对话时, 日记则不是任务, 而是一次愉快的心理旅行, 一次亲密的朋友交谈, 一次心理的发泄。我口说我心, 我笔抒我情, 成为需要, 成为快乐, 成为享受。

(三) 从校园引申

孩子的童年, 除去生活, 更多的是学习。学习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中, 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皆因学习而发生变化。所以学习生活的记录本身也是日记的重要内容, 校园也成为日记的阵地之一。因而,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悟周边的人和事:校园活动可以作为日记素材, 班级轶事可以成为日记内容, 师生情谊可以写进日记, 学习晴雨表也可以成为日记。记得失, 记琐事, 谈想法, 表观点。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仿写教材的写作方法, 如何记事, 如何状物, 如何抒情。还可以学教材的表现形式, 或插叙, 或倒叙, 或拟人, 或说明, 等等。在引导中, 让学生感觉处处有素材, 事事皆可写。

二、妙不可言:趣化日记形式

兴趣是日记最好的素材。一样事物, 只有让孩子持笔的欲望萌发, 才能产出精彩的日记。反之, 一样事物无论再精彩, 如果一成不变, 孩子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就会下降。所以在日记的撰写中, 要关注孩子的爱好, 趣化日记形式, 翻新日记面容, 鼓励孩子写特色日记。

(一) 从图文创新

美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孩子, 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 可以在日记的“容颜”上做文章, 让孩子以“画”代字, 给日记“化妆”。如鼓励低段的学生写漫画日记、连环画日记、绘本日记。此日记关注孩子的心理年龄, 以画为主, 文字提示为辅, 让低段的学生以画表意——这样的日记既降低了撰写难度, 又趣化了日记形式。又如以“画”相配, 鼓励中段学生写诗画日记、剪贴日记。或摘抄或撰写一首小诗, 再根据小诗所表达的情感, 画上或贴上一幅和小诗意境相符的画, 这样既有诗意又有画境。诗中有画, 画中有意, 是中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日记形式。再如以“画”点缀, 鼓励高段的学生在日记的空白处或“小角落”中, 贴上自己喜爱的邮票、照片, 也可以画自己擅长的小景物——这样的形式既点缀了日记, 又愉悦了孩子的日记心情。时间长了, 不仅孩子日记的热情有增无减, 而且也提升了日记质量, 顺带还提高了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体悟能力。

(二) 从文体变化

孩子喜欢多变, “喜新厌旧”是他们的特点。利用这一心理, 我们不妨从日记的体裁入手。如看了电影读了好书后, 因势利导推出读后感日记、摘抄日记;学了书信体后, 借机推出书信日记;看了热播动画片, 趁热打铁推出童话系列日记集。又如当“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非常了得”成为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时, 我们不妨推出人物专访或影视评论日记;当发现孩子有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时, 不妨教孩子写备忘录日记;当孩子对一件事的看法有分歧时, 可指导孩子以笔代心, 试写议论文, 通过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意向。另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时段的学习内容、生活情状, 定期推出散文日记、小说日记、诗歌日记等体裁的日记形式, 让孩子在“此景正美丽, 新景又开发”的心境中对日记欲罢不能, 欲弃不忍, 流连其间。当然, 多变的日记体裁虽然能激扬孩子的日记热情, 但在操作中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段特点, 进行难易度的调整, 要让孩子的日记尽量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喜好的, 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 用一用心就能得到成功体验。

(三) 从人称转换

人称的转换也是一种创新日记形式、吸引孩子快乐日记的好办法。根据不同的年段, 教师可以注目人称转换, 指导孩子用不同的人称写人记事, 体味不同人称的妙处。如写景色的文章, 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写, 其中的景致和感受截然不同, 人和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自然变得可亲了, 也更有情趣了, 拟人修辞不学自成。又如写物的文章, 用第一、第二人称合用, 物人共言共语共表意, 日记的表述生动形象自然生成。再如写人的文章, 可以采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写, 读起来自然亲切, 如亲人似朋友, 其间的喜怒哀乐皆在笔下, 孩子们无思虑之束缚, 无框架之限制, 日记的美妙自然显现。时间久了, 当孩子体味到采用不同人称的妙处时, 也悟到了写作的快乐, 兴致自然高涨。

三、灵活多变:生动日记组织

日记和作文虽然为同胞兄弟, 但和作文相比, 可以更自由更灵活。所以在日记撰写的组织形式上, 我们可以更大胆更创新, 通过多种撰写形式, 改变日记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脾性”, 让写日记变得好玩有趣, 让日记的组织在竞争合作中充满挑战性, 让写日记成为期待。

(一) 开展循环日记

循环日记也叫小组日记火车, 也叫主题日记串串烧。如故事接龙、人物特写、写景主题等, 围绕一个主题, 每个小组的人员进行主题日记撰写接龙。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 一人一天, 互相传递着写日记, 循环往复。一般情况下, 一个主题每个组员各写一篇, 后面写的同学可以学习前面日记的优点, 还可以在前面日记的基础上创新日记构想、形式、体裁等, 以取得更好的分数。这样的日记组织方式, 既可以减轻学生的日记负担, 又可以给后写学生以日记提质的压力, 激起超过前面学生的好胜心。所以每次主题一公布, 全组同学都会提早构想, 就是最后轮到的学生也会提早谋篇定局, 以取得本组这次主题的最高分。另外, 除了组内的竞争外, 组与组之间也有竞争, 这势必决定了在组内除了竞争外还有合作。因而每每轮到薄弱生写日记, 组内的学生就会倾囊相助、出谋划策;而轮到的同学, 为了集体的荣誉, 则会不遗余力、不耻下问、搜索范文、细阅书籍, 出奇招, 谋奇意, 追求日记的完满和新意。

(二) 组织擂台日记

“PK”这词语是从超女风盛行时开始在学生间广为流传的, 也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在日记撰写的组织上, 除了循环轮写外, 还可以一对一进行日记“擂台”赛。每次写日记前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同学作为“PK”对手, 通过同主题同内容的日记较量, 分出日记水平之优劣。一般情况下, 学生找的基本是学习和日记能力差不多的同学, 当其中一位同学多次战胜了另一方时, 则可以把对方淘汰出局, 选水平更高的同学作对手。如果在小组内“独占鳌头”, 则他就是组内的“擂主”;如果在班内“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话, 他就是班内的“擂主”。所以为了不被对方比下去, 或是为了打败对手, 孩子们会更用心, 并乐此不疲。随之而生的是撰写日记的迫切愿望和不断上升的日记质量。

(三) 开通博客日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个人空间、班级QQ群不再是新事物, 网上发表个人观点和博文对孩子们来讲也不是难事。所以当孩子的日记兴致出现滑坡或倦怠时, 教师不妨完善班级博客或个人教育博客, 增设日记空间, 开通博客日记。博客日记试行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在日记空间中上传自己的日记, 供同学阅读, 同时也阅读别人的日记;第二, 上传自己的日记, 后面加上简短的自评;第三, 上传自己的日记, 同时选择1~3篇其他同学的日记进行点评。同时也可以相互交流日记撰写心得, 或由老师、同学抛出一个主题话题进行交流, 这也是一种日记形式, 更是思维的碰撞和流动。当学生的博客日记达到一定的能力时, 还可以在博客上另开辟优秀日记空间, 进行最佳日记评选和展示活动, 也可以进行个人专场展示。因博客的便捷性和开放性, 学生格外重视上传日记的质量, 会认真地阅读他人的日记, 并对他人的日记作出认真的评价。所以, 博客日记的开通不仅杜绝了孩子应付日记的现象, 而且便捷教师检查, 并有效地提高了日记质量。同时,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加速了学生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形成。

小学生日记:家长会 篇10

今天想了很久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的性格是个急性子,所以总爱发脾气。女儿呢性格不是太像我。干啥都是慢吞吞。因此我总是爱吵女儿,甚至还打。女儿小时候还没有现在挨吵挨打的多。全为了学习上的。

今天我买了瓜子,目的是想打孩子时希望能用吃东西来改变一下自己的冲动。曾经有几次都用这种方法。因为在吃东西的时候,就会反省自己,就会想很多很多。但愿我能克制吧。真的不想吵或打孩也。完了还得自己难受。真想远离冲动这个魔鬼。

教师点评:孩子现在的性格都与咱们的性格有关。教育就是让孩子的性格发展成最优化,让他们最幸福快乐的生活。

如何让小学生爱写日记 篇11

但我发现学生很不喜欢写日记, 甚至连一周一篇的周记也只是“交差”。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呢?

一、发挥热情、趣味、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如果热情、趣味、兴趣相伴相随于日记的全过程, 日记知识和能力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日记通过观察、记忆, 经过想象和逻辑思维, 便可操作成为一篇文章。但是, 观察和记忆的程度是受热情、趣味、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制约的。试想, 让孩子去听一个政治报告, 多数不会愿意, 而让孩子看儿童动画片, 多数会兴致盎然并清楚地讲述出来。对于孩子, 激发日记情感的最好方法是将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设计成带有游戏性质的生活场景, 促使学生饶有情趣地观察、记忆、想象, 直至写成文章。

二、日记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日记内容要有意义, 立意要高尚独特, 语言要简洁优美, 但日记教学过程往往又与此相悖, 学生高不企及, 从而产生望而生厌的心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生写日记的好材料, 我让他们把自己参加过或看到、听到、想到的, 只要认为有意义的都可以写下来。抒发真情实感可以丰富日记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参加活动, 并对活动有深刻的印象, 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活动过程。

日记教学内容要亲近学生的生活有两个着眼点:一是零距离, 二是近距离。何谓“零距离”?是以自身作为观察、记忆、想象、感受的对象, 让自己成为日记的主要题材;何谓“近距离”?是以周围的、关切的、熟悉的、新鲜的生活为主要观察对象, 让学生近距离地采撷日记题材。我们以“贴近生活”为思考背景, 拓宽写作内容, 告诉学生既可写过去, 又可写现在, 还可写将来;既可务虚, 又可务实;既可写本教材日记, 又可写他学科日记,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表达生活, 感悟生活。

三、通过学生看、做、说, 写出比较通顺、完整的小文章, 达到日记的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抓住学生好动、爱表现、喜欢动手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为学生提供看看、做做、记记、说说、写写的机会, 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 从而愿做、愿说、愿写, 会做、会说、会写, 以轻松愉快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语文, 又可培养学生的日记兴趣, 既可提高他们的写作素质, 又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 认为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 或是不习惯思考。殊不知, 大至世界和社会, 小至学校和家庭, 叩击我们心弦, 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 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 长流不息。“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 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假恶丑, 积累生活, 思考生活, 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 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 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四、改变日记形式并及时批改

作业应该摒弃以往“单一机械式”的抄写, 向多样新颖、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日记倾斜。日记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插图日记、摘抄日记、想象日记、采访日记、读写结合日记、合作日记。

教师的批改至关重要。教师批改日记要注意: (1) 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2) 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 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4) 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题材选得好的, 或者词语运用恰当的, 或者某位“差生”日记中有精彩片段的, 拿来读给全班同学听, 并给予点评, 往往使被读学生受到鼓舞, 听到的同学羡慕地奋起追赶。教师的点评, 能给全体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 因为学生日记毕竟是以学生的眼光和水平来表现的, 未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日记所写的事物有时间限制,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日记进行检查和批阅, 可以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提高师生间信息反馈效能, 有利于学生理解老师批改的意图, 有效地改进日记中的不足。每两周搞一次“好日记”讲评, 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可参照学习的机会, 拉近学生写好日记的愿望与现实的距离, 让学生看到好日记人人都能写,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保持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先提出每周写一至两篇像样的日记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提高要求, 到二年级下半年, 要求每周写三至四篇日记, 以后过渡到天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篇幅不限, 但必须有感而发, 这样在时间上, 使学生有宽松感, 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生活、选择素材, 写起来轻松, 把写日记作为一种需要, 而不当做负担。

家长会日记 篇12

今天爸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他感觉好像又回到前,坐在那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收获良多。

黄老师介绍完自己以后,首先对家长提出要求,让家长在脑海中树立两种观念:一是要把孩子的事放在第一位。她强调孩子的`事无小事。二是家长要理解、支持、配合、信任班主任。她以鲜活的事例阐述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接下来就是对我们提出具体要求。在学习态度上要端正,要严格奠定学校的作息时间,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在学习方法上,要认真把握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要做到描红、组词、标小节、分段、概括段意、解释词语,还要有拓展的知识和自己的见解。课上听讲要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认真听讲、及时消化。课后复习也非常重要,温故而知新。要想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要多读书。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读半小时课外书。她还说读书要选择名人传记、名著、寓言和成语类以及作文类书籍。而且不要只盯着一类书看到底,要互相交换着看。

家长会上,黄老师时而举事例,时而谈感受,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爸爸感慨地说:“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我们放心。”经过和爸爸的交流,我也有所感受:我以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而感到荣幸。我相信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的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引导学生不如引导家长 篇13

今年过年以来, 小宋的父母不知道送了多少礼, 组织了多少聚会的“场子”, 希望托人帮自己的“90后”的儿子找份理想的工作。

眼下像小宋父母这样的家长很多, 他们舍不得孩子多方应聘处处碰壁, 看不上一些薪水低、工作苦的职业, 更想不通自己辛苦20多年的付出换不回子女一个稳定的职业。

是真的就业难吗?不完全如此。业内专家认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90后”独生子女的家庭保护效应被过分放大, 以至于他们在接触社会的时候总在挑剔, 吃不了苦, 受不得委屈,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的形势。

同时, 这个过程中还有家长的“推波助澜”。不少大学生找工作已不仅仅是学生个人能力的比较, 而俨然成为家长们之间的竞赛。多数家长都认同找工作不只是孩子的事儿, 也是父母的责任, 帮孩子找到工作也是给自己多年付出培养的一个交代。

相关专家指出, 部分“90后”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真的无业可就, 而是与思想观念尤其是家庭保护过度有关。“80后”的父母大多为50年代出生的人群, 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 经历过艰苦环境, 强调艰苦奋斗。而“90后”父母多为60年代出生的人群, 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 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 这让“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专家呼吁, 引导学生不如引导家长转变就业观念:社会能够提供的“优质”就业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家长们要调整就业心态, 从孩子自身条件出发选择工作, 家长过分的越俎代庖只能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让孩子们产生依赖, 即使一时找到相对优质的工作, 但由于缺乏竞争力, 也难以获得长远发展。

相对于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 专家更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形成学生正确择业观的重要性。现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大学生挑剔工作, 而是家长挑剔。家长身上抱有严重的职业歧视, 所以, 要教育学生, 必须先教育家长。

有专家建议, 要通过公益广告、新闻宣传等, 在社会上不断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新的就业观。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发现孩子的优势, 培养孩子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将来找一份实现自己理想的工作, 这就是家庭的职业教育。

上一篇:财务单选多选判断下一篇:统计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