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公德

2024-06-01

讲公德(精选15篇)

讲公德 篇1

讲公德心,做文明人

新房乡中心学校六(2)

李发海

指导教师

左智鑫

在这极其寒冷的天,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下为什么会有四个大男人若无其事地站着呢?或许是想占点便宜,早点上车吧!也可能是不识字,不知道这是母子上车处?不可能!他们中有一个还在看书呢!可这对母子更想早点上车。“这几个男人太无耻了”,旁边几个人说。

然而社会上像这样的人却多着呢!这些“假文盲”,为了点小利益,可能会误了别人的大事。公德是社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必须,也是品德是否高尚的重要表现,更是一种良好习惯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对这些不讲社会公德的人进行教育,甚至严惩。

特别是我们少年儿童,应该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不能只图自己的一时的方便和痛快,损害了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同学们!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让我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讲公德,做文明之人吧!

2009年3月

再融资要讲公德 篇2

再融资是判断股市走向的一块试金石。

股改前,市场向有“遇配必跌”、“遇增快跑”、甚至“增发猛于虎”的说法。股改后情形大变,特别是2006~2007年,一听某公司将要增发(哪怕是传闻),股价立马涨停。如今风水似乎又转了过来,特别是中国平安高达1600亿元的公开增发预案,把市场吓了个半死,平安股价也从提出增发时的近100元,跌到60~70元。

试金石试出的还是这句老话:牛市供股锦上添花,熊市供股雪上加霜。虽说现在还不能认为是熊市,但进入中级大调整则是公认的事实。

问题是,股改前圈钱再狠、股价再跌也同大股东无关,相反大股东要的就是快圈钱、多圈钱。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既然大小股东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股价跌了小股东痛、大股东痛、整个市场都痛,全流通时代该如何再融资就成了重要课题。概而言之,再融资已不再是某一家公司的事,而是整个市场的事,再融资要讲市场公德,对大公司来说尤其如此。

首先是再融资的“量”。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今年以来,截至2月20日(去掉春节长假其间不过30来个交易日),已有44家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其中S*ST天颐方案已经被否),累计融资额达2599.28亿元,平均每家60亿元。而2007年全年不过190家公司实施再融资, 融资总额为3940亿元,平均每家21亿元。再融资频曝“天量”,显然调整市道难以容忍的。

其次是再融资形式。目前主要有四种,即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和发债(包括公司债、可转债、分离债等)。从市场反应看,公开增发最不受欢迎。中国平安不用说了,股价“破发”的绝大部分是公开增发。为什么?一则公开增发融资额巨大,对市场抽血明显。今年44家拟再融资公司中,公开增发家数不多,仅平安、美的、招商地产、特变电工4家,可募资额高达1760亿元,占全部拟融资额2600亿元的比重达67.7%;二则全部是现金,且绝大部分来自小股东的口袋,大股东很少承诺一起参与增发;三则增发价高,与定向增发按董事会公告日股价为基准不同的是,公开增发按招股书刊登日股价为基准,后者定价要比前者高得多。

可转债附设权证方式(即分离债)也不甚受欢迎。如近期采用该方式的中国石化只是募集说明书刊登当日股价略涨了涨,此后连跌两天(并因此拖累大盘)。同样采用该方式的上港集团表现稍好,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石化分离债发了300亿元,上港集团仅24.5亿元。

尽管在调整市道,大部分定向增发公司还是广受追捧。如本周四提出定向增发3.2亿股、募资近20亿元的ST雅砻,当日股价直奔涨停,前些日子提出定向增发的*ST绵高,方案提出后连续3个涨停;而迪马股份、山西焦化等则已连创新高。原因无他,主要是定向增发公司大多为收购优质资产,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即使是现金增发,大股东也一起掏口袋,如海油工程以48.2元的高价定向增发1.3亿股,募资62亿多元,大股东承诺现金认购30%,股价表现同样比较平稳。

此外,对配股的反应也不错。如正在实施配股的山推股份、五矿发展,市场反应都是正面的,因为配股价相对市价一般都有很大折扣。如山推股份现价18元多,配股价7.62元;五矿发展现价47元多,配股价18元等,老股东参与配股可大大摊低持股成本。

读《讲公德守法纪》有感 篇3

是呀!我们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竟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在《讲公德,守法纪》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让我想了很多……

一位老板要招聘一位大经理。他故意把扫帚横在门外,又把许多纸屑撒在地上。人们都猜不透老板这样是什么意思。招聘期间,分别有三人来应聘。前两位人员到应聘室时,若无其事地开始他们的演讲。老板马上摇摇头。到了第三位青年应聘时,他立刻把倒在地上的扫帚扶起来,又把地上的垃圾扫干净。老板二话没说就把他聘请为大经理。一旁观看的的人都感到奇怪,老板哈哈大笑,说:“因为只有他有着崇高的品质!”

我把老扳说的那句话琢磨了许久,终于明白了。那位青年确实有那高尚的品质!如果人人都能像他那样,看见有垃圾能随手捡起,给大地留下一丝美。哪怕只有一丝啊!

谁不希望大地绿草如茵?

谁不希望太阳灿烂如金?

谁不希望天空湛蓝如镜?

……

讲公德 篇4

——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一点思考

【摘要】社会公德是在公共领域,反映和调整以“陌生人”为主的社会利益关系,体现公共生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公德认识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篇论文旨在了解大学生社会公德认识的特点,并提出相关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认识 特点 教育对策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它规范和调节公共场所人们的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公共生活的共同需求。

一、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社会公德,就其本意而言,有别于私人道德,而是社会的公共道德。公共性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特征。社会公德的公共性则又可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①:道德发生场所的公共性、道德对象的公共性、道德要求公共性和道德评价的公共性。由此看来,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领域里的社会道德。

关于社会公德的价值涵义,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多种界定。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是在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拓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且社会公德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的公德的要求不断补充进来。比如,重视环保、保护野生动植物、节约资源、网络公德等等就是过去的社会生活中所没有的。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其建设意义

从社会公德普遍性特征及其多方面的功能来看,每个社会公民,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都应自觉遵行社会公德。新时期的大学生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使其遵行社会公德的主体条件日益成熟。大学生遵行社会公德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上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而实现其全面和自由发展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社会公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大学生是社会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其身心发展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看,社会公德水平应该比同龄人更高。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完全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社会期望相背离。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 18-25 岁之间,这一时期人的生理特点是,骨化逐渐完成,身体形态日趋定型,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日益完善,正是人体机能十分旺盛,生机蓬勃地进入成人阶段的前夜。他们精力充沛,在各种活动中独立自主能力增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频率不断提高。大学校园处处可见他们活跃的身影,在公共活动场所也不乏他们忙碌的步伐。活跃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大学生,不得不随时扮演着社会公德行为主体的角色。总之,生理的发展使大学生具备了充足的生理活动功能。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是以其生理成熟为前提的。生理的发展先于心理的发展,并创造了心理发展的条件。而心理的发展又先于道德发展,也创造了道德发展的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认识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在社会公德认识的各个维度上,即社会公德表象,社会公德概念,社会

公德判断及它们的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们虽然能意识到这些精神的存在及指导作用,但并未将这些现代的观念用作社会公德判断的依据,他们习惯于利用传统道德标准分析社会公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日趋成熟,使大学生具备了社会公德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自然生理活动能力,意识活动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也就具有了道德行为主体特有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大学生已具备了优于其他社会群体的遵行社会公德的主体条件,这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遵行社会公德是大学生社会化得以完成的首要条件。首先,只有遵行社会公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观念和社会规范。无论在一个班级里,还是在校园生活中,自觉遵行社会公德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可水平和程度;在实践中自觉养成遵守社会法则和规范的习惯,提升道德境界,达到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交往沟通能力、专业学习和专业创新能力,在选择和培养独立人格上,达到社会发展对优秀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其次,遵行社会公德也是上述社会化过程的第二方面内容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要求。因为遵行社会公德就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和践行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共生活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遵行社会公德,才能使大学生懂得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个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使每个人智力、品德、情感、体格各部分达到和谐状态,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最终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遵行社会公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启示

社会公德本身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它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现代社会的大背景,它的建设也受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制度体制的约束。同时,公民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受到“情境定义”和“社会场”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社会公德的要求不尽一致。社会公德的这些特性,使得我们在大学生包括全体青少年的公德教育上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厘清。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体系。它是“校园文化主体在交往过程中所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它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方式,群体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时尚习俗、交际交往方式等方面。”制度文化以强制和非强制性的影响力,规范引导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行为,使其处于一种认同形式下的他律状态。为了强化制度文化的约束作用,学校应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将一些基本道德要求的具体表现通过制度具体化、明确化、系统化,将“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使大学生“有章可依”,“有矩可循”。例如,对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行为,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认真监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记录在案,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敦促其改正。并在每学期的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活动中把学生的社会公德表现作为一个基本指标,以确保评比质量,树好典型,也为老师写综合评语提供现实依据。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鲜明的导向性、内在的凝聚性、广泛的参与性等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以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如学术讲座、文化沙龙、有关社会公德的专题辩论会、演讲比赛、公益广告设计(征文)、音乐美术鉴赏、礼仪大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不仅使其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而且促进了其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寓教于乐的健康、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以削弱各种负面因素的消极影响,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不教而教”的理想目标。

创办网上道德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理论灌输,就是利用网络优势的一大体现。网上道德学校是传统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网校应与“两课”教学相结合,形成互补,在教育内容上,应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对新生应重点进行基本社会公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教育,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对毕业生则应侧重于与就业相关的公关礼仪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及文明离校教育等。另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律、审美等有利于增强社会公德行为的内容也应成为网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荣”指荣誉或光荣,是人们对高尚的道德行为所作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感受。客观评价指社会或集体对这种行为的肯定、赞扬和褒奖。主观感受指个人或集体对这种客观评价产生尊严感和自豪感。“辱”指耻辱,是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违背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的否定和贬斥,以及个人因自己行为过失而形成的羞愧体验。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对高尚的社会公德行为产生正确的客观评价,以形成正确的舆论监督,而且还能从主观上督促自己遵行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1.卢玉春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2.杨薇 《大学生社会公德认识的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3.王伟 《大学生社会公德有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谈谈社会公德 篇5

曾几何时,我们教训别人的时候,都喜欢说:你还有没有公德心。而现在,我们却不再这么说了,我们一般会说:你还有没有人性?

到底是因为大家都有公德心,所以没必要提了。还是大家都没有公德心,都不太注重社会公德呢?

别的不说,就看看门外的那一条街吧。车水马龙,人行不息,大车小车在交通灯前,红灯停绿灯走,大人小孩过马路走斑马线,走人行天桥。临街排队购物,可谓是井井有序。街边拉的横幅,墙上画的宣传画,写满了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的标语。这算不算是大家都有社会道德呢,政府很重视社会道德呢?

在仔细的看看门外的大街。车依旧是那些车,人也依旧是那些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有一辆车带着红灯的色彩,呼啸着碾压道德的底线。这车撞到或是撞飞了人,不是喷吐着烟,扬长而去;就是倒车回来,用各种残忍手段斩草除根。

还是车,这是一辆校车。原来限载十几人的校车,硬塞进了几十个孩子。当司机将油门踩到底时,是谁过早的到达天堂,又是谁该坠入地狱?

也许是生活节奏太快了,时间太紧张了。有的人已经等不了一两分钟,在红灯的时候,急急的走过去。有人忍受不了多走那几步路,不走天桥,直接跨越栏杆而去。

一边是遵守规则道德,一边是置社会公德于不顾,两者并存着。由此看来,这可以说社会公德日下,这可以说公众的社会公德已经很好了吗?

显然是不行的。现在的社会公德说好不好,说坏不坏,正处于一个原点阶段。至于能否提高公众的社会公德水平,则要靠个人素质的提高,与社会政府的引导。

孔融七岁让梨,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自然他的父亲也懂的要让梨,在分梨的时候也会给自己的长辈后辈大梨子吃。为什么孔融出名了,他的父亲却没有出名呢?这是因为孔融年纪还小,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能做到符合社会公德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而他父亲在几十年的学习熏陶后,能做到,便不出为奇了。

作为普罗大众,都是学然后知礼的。学习包括狭义的学校式学习,还有环境的自然熏陶。学校教育重知识的简单积累,忽视道德规范的素质提升。当今的社会环境难以令人乐观。

政府有没有向广大人民群众倡导讲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呢?说实话,有。只是大都只流于标语口号,申报什么城市什么称号时喊一喊,过后该如何就如何。有的官员还一边指示下级要坚决贯彻八荣八耻精神,一边贪污腐败绝不手软。上梁不正,他说的话,谁又会当真?

至于法律的问题。看看热心救助摔倒的老婆婆反被诬告,最后获罪的案例就知道了。那是多么不完善,存在着多么大的漏洞。

社会公德是一种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法律无法保障道德高尚的人的利益,道德高尚之人不敢行善。本就不太高尚的普通人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去不做好事,不管公德,也不会受他人与良心的责备。

接受公德的洗礼 篇6

仔细研读各种道德乱象,可以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公德危机。公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比如:在空间上,它属于公共领域,反映的是共同利益的道德;从涉及的人物看,是全体公民所必须履行的基本责任、义务、规约;从境界上看,公德属于底线道德,因为既然是针对全体人的,它就只能是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从践行动力看,公德需要借助于理性说服和规则遵从;从修养方式看,私德修养靠个人的良心和慎独,公德修养却靠社会法则和他律。所以,公德的关键词是公共理性、规则意识和大爱之心。

我国目前虽然亟需公德,但是公德在中国依然属于“新生事物”,因为我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讲究“爱有差等”,以血缘关系作为道德关系的出发点,以“家天下”作为道德推理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公共的”就是没有属主的,就是可以随意侵占和破坏的。污染的河水是给下游陌生人使用的,有毒食品是卖给别人的,沙尘雾霾只是影响了无属主的“公共空间”,所以都可以不在我的道德顾及范围之内。

除此以外,目前中国道德的乱象还有其他的原因。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很难形影相随。经济发展属于物质运动,是可以短平快完成的。而道德要改变人的头脑和心情,所以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当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必然会出现精神文明跟不上的状况。我国经济不仅在量上发展飞快,而且属于质的转型,出现“影子跟不上躯体”的现象也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欧美各国。当然,我们作为后发国家没有必要去重复那些曲折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制度都应作出某些调整以缩小“影子”与“躯体”的差距。

可惜,公德教育不仅没受到重视还陷入了误区。我国学校德育依然是私德色彩过浓。比如说,学校对学生的服饰、发式、恋爱、手机的使用投入了最大的管教力量,其实这些都是对学生私域生活的干预。即使是公德教育,我们奉行的还是“私德外推”的方式。比如,为了搞好公共领域的卫生,我们就说:“社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换言之,你爱护小区卫生不是将小区当作公共领域,还是当作“我家”来对待。如此,即使把小区卫生做好了,也没有培养公德意识。“私德外推”属于梁启超的发明。中国儒家有极其发达的私德,尽管也强调推己及人,却并没有推出什么发达的公德。可见,公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不是推己及人就能够完成的。

公德建设更需要社会管理部门的支持。公德不能靠个人的良心和自觉,而必须靠他律和规则。对于违背公德的案例,必须给予法律上的明确惩处。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眼前功利主义作怪,一些职能部门往往不是去用已有的法规惩处违反公德的人,反而在为他们解脱。当公仆罔顾公务,选择为部门利益和个人位置说话的时候,他们往往成为公德建设最可怕的障碍。

(刘次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34)

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篇7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当前而言,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群体的形象。比如,少数人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

就保护环境方面讲,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就拿我校学生来说,乱扔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垃圾随手乱扔,即使垃圾桶就在他身边不远处,他也熟视无睹,他们觉得乱扔垃圾无所谓。再有就是一次性饭盒和筷子的使用,学校多次要求要减小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但有些学生就是不听,结果是自己方便了,环境遭到破坏,得不偿失啊!

学校应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养成一种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自觉的保护环境,同时主动的宣传环保知识。加大检查力度,对随手乱扔垃圾、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学生给予严惩,同时对自觉保护环境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用惩恶扬善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积极宣传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现状,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促使他们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从内心里愿意去保护环境。

就遵纪守法方面讲,我国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最近几年大学生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就是法制意识淡薄,对法律的了解不足。如马加爵宿舍杀人案、刘海洋用硫酸泼熊案等。与此同时,大学校园的安全保卫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大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学校的不稳定。

学校应加大普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并且教会学生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在这一方面,我校做的还行,但是力度还不够,应将普法作为一门课程来教授,而不是让学生自发的去了解。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社会公德作文 篇8

一步之差有着天壤之别:人生路上一步走错,往往遗憾终生。所以珍重脚下的路,走好人生每一步。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本应该是老、弱、病、残的一席之地,却被一些英俊、魁梧的先生占领了。

还记得五一节到了,出游的高峰时期来临了。想起了长城砖上的“刻字”,想起了龙门石窟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些珍贵的小佛像雕刻已经被抚摩得光滑发亮,想起即使在故宫,穿着“文物保护鞋”的游客依然十分自然地把那口脓痰留在紫禁城的院子里……

在广州市一条不足400米长的步行街上,清洁工人清理出人们遗弃的约15公斤的口香糖;在哈尔滨漂亮的中央大街,随处可见斑斑痰迹;在郑州,庆祝节日时摆放的鲜花被哄抢、折毁;北京的一次游泳馆水质抽检结果显示,水中尿素含量全部超标,而街头的自动售货机屡屡被毁……

北京某公司业务部经理宁健乘坐公共汽车时,因制止歹徒行窃,被扎成重伤,住院治疗费共1.7万元。他所在单位以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为由,不给报销医药费,他治病期间的工资、奖金也被扣除。面对手持匕首挟持两名柔弱女青年的歹徒,不满18岁的黄健英勇上前与歹徒博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遗憾的是,他用生命救下的两名女青年及其父母对此却表现出惊人的漠然,声称:“我们又没有叫他救人,他自己要逞能,死了活该。”当地一位老人说:“他们伤害的不仅是黄健一家人,而且是全社会有良知的人。”黄健的父母忍无可忍,于今年6月25日愤而将获救的两名女青年推上了被告席,终于在法院讨回了公道。

更有甚者,一些见义勇为者救人反被怀疑成肇事者,受尽被救人家属的刁难和自家人的责备。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最突出的体现,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所谓“助人为乐”,用不着倡导,更用不着立法保护。而如今,见义勇为越来越难,也就越来越少。仅靠宣传教育已经不能唤醒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育儿公德进行时 篇9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育儿公德的行为频频发生,如果你目睹过类似的情况,那么对于以下的投诉,你一定也深感不满。

目击者投诉:怎么能这样?

投诉一:坐公交车,有个孩子居然自己占一个座位,可能是他的什么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居然哭闹不休,孩子妈妈手里提着一个很重的大袋子站在他旁边对他的哭闹不理不睬。

投诉二: “五一”假期去公园玩,看到公园游乐场里有个孩子哭闹着非要抢另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人家不给,他竟然脱口说出骂人的脏话,孩子的妈妈竟然一脸得意地跟朋友炫耀她的孩子真厉害不会吃亏!

投诉三:表姐带着她女儿来我家串门,我妈辛苦一上午做了很多菜,大人还没上桌,表姐的女儿就拿着筷子这个盘子里挑挑那个盘子里捡捡。她吃了一口糖醋里脊,嚼了几下,皱皱眉直接把口中的肉吐回盘子里去了。她妈妈竟然一点责备她的意思都没有。

投诉四:去发型屋剪头发,我邻座的女人正在烫发,她儿子走过去问她要钱买路边的烟花鞭炮,她连着两次给了孩子钱,可小孩子一会就噼里啪啦放完了。第三次,孩子又问妈妈要钱没得逞,就冲妈妈挥开了小拳头,妈妈第三次给了他钱,然后就闭起眼睛什么都不管了。

投诉五:我做幼儿教师才半年,就看到幼儿园小班两个妈妈因为彼此的孩子发生摩擦而当面争执,丝毫不顾及孩子在场会不会产生不息的影响。

妈妈们申辩:情非得已

面对投诉,家长们是不是觉得有点冤枉?是不是觉得有些隐情不吐不快?别急,现在就给妈妈们一个申辩的机会。“小孩子就是喜欢模仿大人呦,他看到大人都是一人一个座位,所以也要自己占一个座位,我只好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他哭闹是不习惯跟陌生人并排坐,非要我坐他身边,可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我哄了他半天都没效果,只好随他了,我手里还提着一个七八斤重的袋子哦。唉!这种左右为难的事,做了妈妈是经常要遇到的。”

“孩子的爷爷学历不高,有时顺口就出来几句不雅的话,作为晚辈岂能教训老人?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听得多了自然就学会了。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这些脏话的真正意思,他只是有样学样罢了。我想着等他上学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就会改掉的。”

“我女儿挑食挑得能让人抓狂,上个月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出营养不良。为了加强营养,只要她满桌子能吃上几口,我就高兴得跟中彩票似的,哪里还敢限制她的餐桌礼仪、文明用餐啊。”

“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发脾气,甚至冲我挥拳头,的确是一件让妈妈没面子的头疼事,这个时候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我们呢,众目睽睽,我只想息事宁人,回家再好好教育。”

“谁家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看到孩子受欺负,我怎么可能无动于衷;而且对方的妈妈一点歉意都没有,比我还凶。孩子正看着我希望我保护他给他安全感呢,本来我孩子就性格软弱,如果我不能给孩子树立起保护自己的意识,他怎么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呢?”

育儿功德修炼篇

为人父母的确不容易,但这并不能成为缺失育儿公德这重要一课的理由。要知道,跟孩子一起成长,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育儿公德不仅能让父母更加理性、客观地教养孩子,更能为孩子缔造一个良好环境与和谐氛围,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是积极、有益的。

面对尴尬的育儿场面,妈妈们应该如何修炼自身的育儿公德呢?让我们来逐一探讨。

自我修正:如果当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你还用含糊不清甚至鼓励的态度面对,那请赶快停止吧!身为母亲,你一定要让他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不能姑息,不能漠视,你的态度是孩子的认知关键。

现场演练:如果宝宝挑食,你可以撤掉他的饭菜,下餐饭之前不要给他零食,并且当着宝宝的面愉悦地进餐,这对他是个很好的暗示;如果宝宝哭闹骂人,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又寸的,教育宝宝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去跟对方道歉或让他自己默想一下,至于给宝宝买新玩具或带他出游的计划也可以暂时中断下,加强他对是非行为的自我辨别。

自我修正:不可否认,温柔性格的妈妈能给孩子带来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可实际情况往往是,越是面团型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越能成为蛮横不讲理的“小霸王”。

如何修正呢?不是要让妈妈们板着面孔呼来喝去,用威严逼吓孩子,面团型妈妈可以用轻松的表情、缓和的语调给宝宝做一道选择题,还可以给宝宝假设一些情景,让宝宝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下别人的感受,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现场演练:宝宝要独占一个公交座位,你可以先带他下车,明确告诉他,要么母子共坐一个位子,妈妈要保护他的乘车安全,要么一起步行回家,因为宝宝的行为会干扰到其他乘客:如果宝宝要穿着鞋站到椅子上,你可以耐心地问他:“你愿意坐一张被别人踩踏过的椅子而弄脏自己的花裙子吗?”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粉丝型妈妈——认为孩子的行为永远是对的

自我修正:那些总认为“自己孩子做什么都聪明说什么都可爱”的妈妈一定是整天满嘴孩子经的粉丝型妈妈,你日益膨胀的母爱已经到了严重泛滥的地步了,赶紧STOP!

过分过量的溢美之词其实对孩子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助,真正爱孩子的聪明妈妈会藏起一半的爱。有目的地把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科学教养和公德建设上去,让孩子远离被盲目崇拜而导致的自恋自大心理,引领孩子做一个心态平和的快乐宝贝!现场演练:宝宝说我爱吃这盘菜,你不顾旁人把这盘菜端到孩子面前。错!你可以替孩子夹上一点他喜欢的菜放在碟子里,并告诉他大家都爱吃这盘菜;外出聚餐孩子要做主位,你允许并笑说孩子长大一定是当领导的材料。错!长幼有序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餐桌礼仪也是应该遵守的,宝宝的座位在妈妈旁边,坐在这里才有礼貌。多给孩子提建设性意见比盲目夸奖更适宜,你的明确指导会让孩子找到学习公德的正确方向。

放任自流型妈妈——把孩子的错误永远归结于年龄小

自我修正:妈妈们都很忙,无暇教育宝宝,但这不是推卸的理由。身教大于言教的道理我们都认同,你身体力行的优良公德行为本身就是为孩子写就的优良教科书,孩子细腻的观察力和旺盛的模仿力会潜移默化到自己身上,而且即便老人们有时候做得不到位,我们也可以通过耐心的沟通,来达成一致的教育观。

社会公德心得 篇10

社会公共道德不是我们所说的社会道德,而是指人类千百年来逐步积淀起来的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随着共同生活的发展,逐渐积累起来并延续下去的道德理念。人类对社会共同生活的最基本条件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最起码关系,是产生社会公德的第一个原因。共同的历史条件和共同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各阶级之间存在的某些共同利益,是产生社会公德的第二个原因。

社会公共道德可简称为社会公德,是一种与个人德行(涉及个人生活以及品德、作风、习惯等等)相对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是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为每个社会成员所遵循。社会公德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等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公德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

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共道德是传统公共道德的升华和发展。社会公共道德,不仅要在广泛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如车站、码头、商店、公园、影剧院、网吧、候机室、公共食堂等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秩序,而且要在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礼貌待人,履行诺言,讲究信誉等等。

但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行为,让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蒙羞,为什么要做到这些行为有这么难呢?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每个人都以恶意的思维去揣测其他人,那么社会何来信任。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还需要团体。团体代表的就是合作,合作需要的是信任,所以归根结底,公共道德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造成人性的淡漠,最大原因还是有一部分人利用人们的公德心来获取不应得到的利益。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人心恐慌,人们对社会开始极度的不信任,关系变得如履薄冰。

“公德”作文 篇11

今天,我看见了一幅漫画:在大雪漫漫的一天,一辆公共汽车停在车站旁,车站那里有个牌子:妇女儿童优先。大家都在排队上车,可是有一个年轻男子不按顺序往车上挤,挤在了前面,后面有一位老人,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可见那年轻人对牌子上的话视若无睹,我看他就是一个“假文盲”,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词——社会公德。

我认为人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大小便。我还认为不要污染环境,不乱倒脏水,过马路应走斑马线,不闯红灯;应乐于帮助他人,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打人,不骂人,不交通肇事。

可是,有些人不管这些,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从楼上往下扔垃圾,万一砸到人,那不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吗?还有人不讲道德在楼道里大小便,乱贴乱画,随地吐痰。这些行为都是可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形象。

只有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才能使人类正常存在和发展。并且中国历史上是礼仪之邦,我希望祖国能继续保持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中国人应学习新加坡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保护环境,珍惜家园。是否有社会公德是公民素质的基本体现,遵守社会公德才会热爱祖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是小学生,从小就更应该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知荣辱,树新风,提高自身素质,做维护社会公德的主人。

2、公德

在步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广大公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稳步的社会发展和有序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遵守和维护。所以大家在这个大家庭里都要遵守和提倡一个准则。

什么是准则那?那就是社会公德。我们生活在这个和谐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都要怎么去做那?那就是要讲和谐,讲团结,讲文明,和讲爱心。

总之就是对人应当以理待人,发生冲突和口角理让三分好言相对才是。不要出口脏话,举手就打人。换位思考就心平契合啦。

比方说有一天,我在马路上看到一起车祸,路旁躺着一个血迹癍癍的老人,当时围观的人很多我急忙挤进去一看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痛苦的呻吟,可是围观人群里没一个去把老人搀扶起来,或打电话报警叫120急救车的。我一个小孩没办法就对他们说,叔叔阿姨们快救救老爷爷吧。可是没人理会我,还好一个路过车停下来,下来一位叔叔把老人家抱到自己的车上送到医院。

通过这一件事让我不明白这些大人为什么对受伤的老人这样冷漠,可见人间冷暖不了了之。可是那位叔叔的做法真让人认可敬,可爱。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了生活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要做到人敬人爱,互相帮助,和谐共处,这才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社会公德。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3、公德

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幼儿园的小孩。在表面能看出我们这个社会是个有道德有文明的和谐社会,但是内部还隐藏着许多不讲文明不讲道德的人。

一个阳光灿烂的晴天,我补习完作业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街上冷冷清清,没有那么繁闹。我走到公园,一个高大男子,大概30岁左右,嘴里叼着烟,“大摇大摆”的走过。他的旁边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那位老人没看他,只是低着头好像在想着什么。眼快抽完了,男子弹了弹烟灰,一甩手,熟练的扔出烟头。烟头掉在地上,还有点点的火星,那男子吐了口痰,“浇灭”了烟的火星。那老人看见了,走上前去,摸了摸口袋,好像在找纸巾。他拍了拍手,露出了无奈的表情。那老人二话不说伸手把烟头抓住,走到了垃圾桶旁边,扔进了垃圾桶里。老人还是拍了拍手,低着头走了。

这个世上,人和人都平等,何必要让一个老人“帮助”一个年轻人?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为大家着想?先来评价一下这个年轻人:扔了烟头,还在上面吐痰。干干净净的地被年轻人弄成那样,他的行为是不是那么恶劣?如果我们都向年轻人一样,我们的家园会怎样?再来看看这位老人:不嫌肮脏,爱护环境。老人的行为和年轻人的行为恰恰相反,被垃圾污染的地,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品质才铸成一片干净.舒适的家园。如果我们都向这位老人学习,那我们的生活环境会不会舒适呢?

捞起孩子的公德心 篇12

“绿色妈妈”找到了!这位“绿色妈妈”姓滕,家住济南,她说:“当时,我和朋友带笑笑去趵突泉玩。我一转身的工夫,笑笑就把酸奶盒扔进了趵突泉池里。那天的泉水是那么清澈,虽然刮着风,但是水面上一片树叶都没有,酸奶盒在里面特别刺眼。”

“当时,我就说他了,多清澈的泉水呀,你把盒子丢进去是不是不对呀?告诉妈妈,你这么做对不对呀?”滕女士说,“虽然孩子可能听不懂我说的大道理,但是不能乱扔垃圾这事,他听得懂。”

本来她打算找环卫工人帮忙把酸奶盒捞上来,不过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正好,她看到附近有一位学生拿了一把伞。她向这位学生借了伞。她先用伞柄去勾酸奶盒,但是勾了十几次没有成功。正值中午时分,气温比较高,滕女士已经汗流浃背。休息了一会,她又开始第二轮打捞,但是依然没有成功。最后,急中生智,把伞撑开,将塑料盒子舀了出来,放在了宝宝车后面的小垃圾箱里。(《齐鲁晚报》)

【新闻透视】

有网友赞道:“她捞起的不仅是一个酸奶盒,还捞起了一颗公德心。”滕女士对宝宝的“绿色教育”有很多可取之处。

其一,不简单粗暴说教,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当孩子把酸奶盒扔进趵突泉,没有训斥、打骂,也没有强灌大道理,1岁多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语言理解力有限,家长用澄清的泉水与刺眼的酸奶盒进行比较,这种说理形象生动。

其二,帮助孩子形成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当孩子的举止影响了环境,“绿色妈妈”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为孩子的错误“埋单”,打捞酸奶盒,汗流浃背仍然坚持,这种精神对孩子有长远的影响。她教给孩子的是:犯了错误,要积极面对,而不是逃避,要负起自己的责任;保护美好的环境,人人有责。

其三,过程生动,方法有效。“绿色妈妈”打捞酸奶盒的过程一波三折,这个打捞过程以生动的镜头告诉孩子,解决问题要想出有效方法,反复尝试,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给家长们的建议:

正确做法:

1、重身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像滕女士那样,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身体力行,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绿色教育”。这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更能流淌到孩子的心灵。家长要当好表率,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2、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人类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养成的生活习惯能影响孩子终生。像滕女士那样,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遇到事情,孩子就会条件反射似的做出正确的行为。

3、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尽可能儿童化、趣味化,要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来呈现,要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可以让孩子看视频短片,也可以通过想象丰富的童话、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让孩子感受保护环境的意义。

4、激发孩子的环保兴趣。家长可以带孩子放风筝、郊游,亲近自然;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种菜养花,让孩子体验到生命的不易;让孩子参与植物管理,会激发孩子环保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这样,孩子就会更加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5、在环境对比中感知环保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玩,比如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的河边,还要带孩子到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比如散发出阵阵臭气、水面漂浮着乱七八糟杂物的水边,通过对比让孩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6、环保教育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1-2岁的孩子主要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3岁以上的孩子引导他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重点放在行为习惯的塑造上。比如,教孩子正确处理垃圾。垃圾要合理分类,有些垃圾还可以变废为宝。

不正确的做法:

1、家长的态度不一致。有时家长不允许孩子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可是自己却随地吐痰,这会大大削弱家教的说服力。有的家长今天爱护环境,明天不经意间又乱踩草坪,前后矛盾,让孩子无所适从,产生困惑。

2、过于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总是打骂训斥孩子,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年龄稍长的孩子来说,过多的责骂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该把重心放在孩子爱环保的积极行为塑造上,用鼓励、赏识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不良行为就会自动消退。

3、强制性灌输观点,让孩子被动接受。有不少家长用枯燥的大道理来教育孩子树立环保意识,这类超过幼儿理解能力的做法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4、重言轻行。有不少家长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时,仅仅停留在“说”这个阶段,轻视孩子的亲身体验,脱离具体的生活情境。

5、忽视孩子公德心的培养。有的家长在家要孩子爱护家庭环境,在外就不让孩子捡纸屑,孩子乱摘公园里的鲜花也不制止,这会让孩子形成自私、漠视公德的不良品格。

社会公德作文 篇13

社会公德是什么?它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我认为,社会公德,要从我做起,否则,一个连自我都没公德心的人,又如何为祖国做出贡献呢?要提起社会公德,也许大家会觉得是老生常谈,像“爱护公物,人人有责”、“以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等等的口号也许谁都能说上几句吧!可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只要细心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破坏公物的行为光是在学校里,就比比皆是了:有的同学为了求近路,不惜践踏绿油油的草坪;在学校的地板上还时常见到垃圾;班级里的墙上、桌上,密密麻麻地刻满、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涂鸦;有些同学课件时追追打打,弄坏了垃圾桶、桌子、椅子、门……可是不管这些事情是否是有意的,这些行为都给别的同学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了不便之处与麻烦,也给学校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更别说是在更广大的社会上了。

每每看到这些无公德的事,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嘟哝一句:真缺德!是啊,他们就是缺少了人们最最重要的公德心!不遵守社会纪律,不讲公德。大家是否有想过,我们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这些公物是大家公用的,难道大家不应当自觉地遵规守纪,从自我本身做起,一齐来爱护、保护这些公共财物吗?“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公德是多么重要啊!一个人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是体现了个人的道德素质高低,还有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否端正的问题;而从大处讲,是体现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品德素质的高低。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坚持着一颗有道德的心,从我们身边做起,为大家、为学校着想,处处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那么我们就能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社会公德作文 篇14

你知道吗?二零零一年人们为庆祝中国申奥成功特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会,在现场有很多人的嘴中都嚼着口香糖。这口香糖本是活动面部肌肉的好帮手,可是却有很多人将他随口吐在了地上。据说,有三百多个清洁工人在广场上打扫了两三天都没有彻底清理干净。这引起了国人们的关心,这一系列不文明的行为更值得我们深思。

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四月。人们都聚集在一起欣赏那桃花美丽姿色。可是有些人却不好好赏花,偏偏就喜欢摇花,你要知道桃树在开花期间的花全纷纷落尽的话,就不会结果实,同样在日本樱花节就没有一个人去摇花,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这些呢?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活雷锋,例如我的爸爸和王伯伯,姬伯伯等。由于我们小区的管理不及时经常出现垃圾乱堆放的不好现象。经过爸爸他们商量,一致决定去捡拾垃圾。不一会儿,垃圾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并且,还做了一个大标语——“文明只差一步”。如果大家都不乱扔垃圾,那么我们中国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草会更绿。

选择报道角度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篇15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新闻:《脚底一滑栽进高温碱池100℃碱水中还能游泳——专家说:人的应急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新闻中写道:“四川什邡一家化工厂的工人王某在工作时,不小心脚底一滑,栽进了温度高达100℃以上的高温碱水池。王某竟在高温的碳酸钾溶液中挥臂游起来,历时2分钟,最终从池中爬出来昏死过去。”新闻接着写道:“从心理角度来分析,患者能从100℃的高温碱水池中奋力游泳逃生,表明当时王某已经完全没有高温和烧伤的疼痛意识,脑中只有逃生的信念。这一点证明人的应急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后来有人批评说这真是一篇“奇文”, “仿佛变戏法一般,分明是一次惊人的工伤事故、一桩严重的人身伤亡案件,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一份科学研究的材料。其角度之巧妙、用词之准确、描绘之生动,均堪称一流。可惜就是缺少了一点法制观念、民间立场、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人道主义精神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笔者认为,如此报道角度,说轻了,是拿别人的痛苦给自己解闷,冷漠又庸俗;说重了,就是不以人为本,毫无积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公德作为报道角度的前置门槛,不只是必要的,而是必须的。

再举一个例子:在阿富汗中国有11位民工被枪杀,很多记者敏感地想到了采访死难者的家属。有记者到山东去采访一位80岁的老太太,她的小儿子是死者之一,但老人不知道事情真相。当记者敲门的时候,被她的家人阻拦了,因为怕老太太受到惊吓。后来在村委会的协助下采访还是进行了,老太太哭天喊地非常悲惨。从报道角度说,老太太是核心新闻源,新闻价值很大,但是社会公德要求首先要尊重死难者家属的意见,不应该侵犯他们基本的权益,把他们最痛苦的场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当时有放弃采访的记者后来给领导写情况汇报,得到老总的理解:你做得很对,因为首先你是一个人,你的选择无可厚非。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曾经面临着多次选择和取舍。印象很深的是一张图片:在不到3平方米的角落里,遇难的10多个小学生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卧在那里。这张图片让“见多识广”的编辑记者也忍不住掉泪。能不能在相关版面上发表?我们也曾经有过犹豫。单从新闻报道角度看,没的说,画面绝对够冲力、够震撼,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为什么?他们认为,媒体不应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力而毫无尺度地展示悲惨,更不能用别人的不幸当资源。

新闻角度取舍的过程是事实的筛选,更是导向的抉择。套用一首有名的诗歌:事实诚可贵,角度要更刁,若为公德故,二者皆可抛。

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品味的确立,是由长期正确的报道角度的选择塑造出来的,这种选择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尊重社会公德。让新闻以何种角度进入传播渠道,不仅反映了新闻媒体的立场观点,同时也决定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品位。不负责任的低级趣味,或者一味迎合的猎奇、寻求刺激,可以在短时间内哗众取宠,但不会建立起公信力雄厚的权威媒体形象,而且可能会对社会良心造成不可估量的戕害。2005年5月9日,福建省厦门市风雨交加,一个骑车人过马路上的水坑时栽了跟头,摄影记者“有预谋地”连拍下摔跟头的场景,并在媒体上发布。照片忠实记录了整个新闻事件的过程,视觉冲击力强,从摄影角度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抓拍,但这组照片引发了争论——传播新闻与社会公德心之间如何平衡?

上一篇:科学第二单元试题下一篇:写郊游的小学生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