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2024-07-11

董宣强项令原文及翻译(精选4篇)

董宣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篇1

强项令的原文及翻译

强项令语出《后汉书-酷吏列传》中董宣的事迹。形容人刚正不阿。下面是强项令的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

译文:

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 车走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车,当场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 “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 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对光武帝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 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从此,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

【注释】

[1]《后汉书》:南朝刘宋时范哗编著,原有十纪八十列传,共九十卷。北宋时,把晋司 马彪所著《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合编成为现在流传的《后汉书》,两书合为一百二十卷。 本篇选自《后汉书·董宜传》。

[2]董宜:字少平,河南陈留人。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北海相,以打击豪强闻名,桩光武 帝征为洛阳令。

[3]洛阳令:后汉首都在洛阳。洛阳令即首都地方的行政长官。

[4]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

[5]苍头:奴仆的.通称,是从秦代“黔首”演化而来的。因为劳动群众面黑,头戴青巾, 故称苍头。

[6]骖乘:即陪乘。古时乘车,向导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乘,叫骖乘。骖音 参(can),驾车的马。

[7]数:音署(shu),列举、责备。

[8]格杀:声杀。旧时代把行凶,拒捕或违犯禁令的人当场打死,称作格杀。对于上述行 为,不以杀人论罪,故称“格杀勿论”。

[9]箠:音垂(chui),鞭子。这里指杖刑,用木杖鞭打犯人。

[10]楹:音盈(ying),殿堂前的明柱。

[11]黄门:在宫内侍从皇帝、传达沼令的官贝,为首的称黄门恃朗。后汉时黄门多由宦官 担任,以后通称宙官为黄门。小黄门,即小太监。

[12]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13]白衣:古时未能取得功名,或者罢官归里的人,都叫白衣,相当于现代的老百姓。

[14]勅:音翅(chi),皇帝的诏令。

[15]强项:脖子硬,不肯随便向人低头。“强项今”是刘秀赐给董宣的称号。

[16]悉:垒郎。

[17]班:分发。

[18]桴:音忱(fu),击鼓槌。

董宣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篇2

作者: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得胜令·四月一日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久旱不雨,大地焦渴,庄稼旱得快要枯死,而一场充满生机的喜雨甘霖,及时将天地万物浸润个透湿,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天天盼雨的农夫,高兴地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不管那蓑衣是舞掉还是舞破,连同我,也手舞足蹈,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

注释

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苏轼《海市》:“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有贝阙藏珠宫。”

②沾濡(ru):润湿,润泽。

③和余:连同我。

④无是处:犹言不办法、不得了。

得胜令·四月一日赏析

久旱逢甘雨,自然是喜不自禁,农夫舞破蓑衣,连父母官也跟着欢喜,一句“舞破”,写出人们的欣喜若狂。而结尾“欢喜的无是处”,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激动心情,一语简单正常,却更显作者的拳拳爱民之心,也使小令更显亲切真实的情味。

董宣强项令原文及翻译 篇3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译文] 醉翁在颖州作的词,至今歌女仍在唱。哎,时光如电光一闪而过,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

[出自] 北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

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

欧公:欧阳修,号醉翁。西湖韵:指欧阳修守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写下的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如下:“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霜余”句:意谓降霜之后淮河的水位渐渐低了。霜余,指降霜之后的季节。

清颍:清澈的颍河水。

四十三年:指作者写此词距欧阳修写《木兰花令》已有四十三年。

电抹:形容时间快得像闪电一抹而逝。

“草头”句:谓草头的露珠如珍珠一样滑动。

“三五”与“二八”:指农历十五日与十六日。这两天月亮开始由盈转缺。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

译文:

霜降之后,淮水失去了盛水季节那种宽阔的气势,河面变窄,只听见水声潺潺,那是颖河在幽咽悲切。醉翁在颖州作的词,至今歌女仍在唱。哎,时光如电光一闪而过,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

草上的露珠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到了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当年识得醉翁的人,如今除了我,只有这西湖波底的月亮而已。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情。“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阳修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强项令教案 篇4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董宣德的故事,及作者范晔的文学常识;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古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2、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董宣执法的故事,学习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的精神;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秉公执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强项令——董宣。强项令,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人。南朝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博涉经史,精通音律,尤善为文。曾任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等职。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孔熙先等反宋文帝,迎立彭城王刘义康一案牵涉,于元嘉二十二年被杀害。著有《后汉书》。

3、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后汉书·酷吏传》。元嘉初年范晔为宣城太守时,他依照班彪、班固的《汉书》,在原来几种后汉书的基础上,著成《后汉书》。

4、学习生字:圉(yǔ)骖乘(cān shèng)箠杀(chuí)楹(yíng)强使(qiǎng)...... 敕(chì)强项令(qiáng)枹鼓不鸣(fúu)斛(hú)艾绶(sh?u).....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节写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表现他不畏权贵的精神。事件的起因是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是公主回宫告状,董宣痛陈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是皇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第二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和皇帝对他的评价和待遇,表现他为官清廉。

四、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臧亡匿死(“臧”通“藏”,隐藏。).

2、古今异义:(1)、使宣叩头谢主(谢:认错。今常用于感谢。).(2)、文叔为白衣时(白衣:平民,百姓。今为白色的衣服。)..(3)、由是搏击豪强(是:代词“此”。今常作判断动词用。搏击:捕捉打击,今为一... 词,指奋力斗拿和冲击。)(4)、妻子对哭(妻子: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3、一词多义:(1)、因:因匿主家(因:因为。);因格杀之(因:接着,于是。)..(2)、令:威不能行一令乎(令:县令。);帝令小黄门持之(令:命令。)..(3)、乘:敝车一乘(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译为“辆”。);以奴骖. 乘(乘:驾车。).(4)、被:唯见布被覆尸(被:被子。);流血被面(被:盖,覆盖。)..(5)、数:有大麦数斛(数:几,几个。)大言数主之失(数:列举罪状或过失。)..(6)、以:葬以大夫礼(以:按。);将何以理天下乎?(以:拿。)..

五、教师小结:

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格杀”犯罪的公主家奴之事,以及面对皇威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宁死不向公主叩头谢罪的故事。表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文章简洁,叙事清晰,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呼应结合,使主题鲜明。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董宣,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的精神让人感叹。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需要董宣这样的人物,为国家,为人民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办事。

二、疏通文意:

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教师。小组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疑难,质疑,解疑。

三、合作探究:

1、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遇到疑难,可相互讨论。

明确:学生用原文回答也可,自己概括回答也可。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2、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明确:变化——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后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

从中看出光武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锗就改的明君。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3、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 明确:因为公主管教不严,纵奴行凶。

4、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明确:理解现代的“法”与“执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董宣秉公执法,他知道如审判湖阳公主家奴,必遭公主阻挠,或许就杀不了家奴,这们做,体现了董宣的当机立断,果敢英明。)古代执法,特别是秦汉时期,审判、执行均由县令施行。因而董宣“格杀”凶犯在当时并未有错,只是不给湖阳公主面子而已。现代执法是以法律为依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体会董的不畏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6、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刘秀的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洁。

四、教师小结:

董宣在皇权的压制下,仍心念国家安危,不顾自己的委屈甚至生命危险,可谓忠心耿耿。当我们为董宣德廉洁奉公与其对国家的赤胆忠心生出无限崇敬时,我们的品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理得启迪、情的熏陶。它启迪我们去发现心灵上的污垢,帮助我们去学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26、强项令

董宣执法——正面描写; 去世后家境——侧面描写。

————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篇二:强项令教案.doc

26、强 项 令

范 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重点)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

2、引导学生用现代法制的眼光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难点)教学突破:

教学中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用合作讨论等形式疏通文意,了解人物性格特点;联系古今社会生活,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有句话叫“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道出了百姓对为官者的要求和期盼。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官才是称职的官,才是好官呢?(学生回答)那么东汉的董宣是怎样用他的言行来诠释“好官”的概念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强项令(板书课题)董宣的世界。

二、相关简介:

1、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博览经史,精通音律,尤善为文,著有《班超传》、《张衡传》等,最著名的是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2、《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三、指导初读:

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字词读音。)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老师。(小组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讨论,共同译文。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质疑,解疑。)

四、验收效果:

1、检查学生初读情况。(1)、掌握下列字音:圉、匿、箠、楹、敕(2)、解释划线字词:

后为洛阳令()臣不须()

使宣头谢主()由是豪强()宣悉以诸吏()对哭()

2、观看ppt课件5-9,进一步理解文意,请划出“董宣执法”这一故事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可相互讨论)

3、归纳课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可相互讨论)

五、指导朗读:

在对课文情节有所了解,对课文中的词句也基本掌握之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要来:字音要读准,节奏要分明,语调要抑扬。多听多思,自由朗读。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为复述故事作准备。

2、现实社会中的我们应如何看待董宣“格杀”家奴一事。

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以读为主,通过合作疏通文意,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初步感受到了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愿他的这种精神能留在我们心中,体现在我们的身上。第二课时

一、指导复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强项令》,请大家先齐读一遍文章,然后复述“董宣执法”的故事。

(强调细节,可让一位同学完整复述,也可让四位同学分别复述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均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二、诱思导学:

(一)、自主学习:

请独立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课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优秀品质?采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预设:不畏权贵,执法严明,清正廉洁,语言动作,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合作探究:

请思考、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1、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从哪些字眼看出来?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变化?

预设:汉光武帝对董宣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后,改为“笑”,表现在“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最后,董宣死后,他“伤”,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运用了对比手法)由此可看出刘秀这个皇帝还是比较开明,知错能改,爱惜人才的。“怒”也许是为了顾及他那骄横,仗势欺人的姐姐的面子。

2、由湖阳公主包庇家奴杀人的情况,可看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是怎样的? 预设:可见当时的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律法,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律制裁。刘秀起初也不以为然,直到董宣冒死陈言,才改变了看法,要“圣德中兴”。

3、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的家奴,你对此有何看法? 预设:董宣此举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贵族阶级拥有特权,他们犯了法,可以不受法律制裁,如果依照法律程序,湖阳公主一定会百般阻挠,包庇自己的家奴,对董宣的执法造成困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董宣未经审判杀了公主的家奴,伸张正义,这是可以理解的。

4、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请说说在当今社会,能否这样?

预设:当今社会的“法”与“执法”与古代的不同。古代执法审判、执行多由县令施行。当今法律分公安、检察、法院三个部门,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公安局是侦查机关,检察院是公诉、监督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刑事案件首先要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是纪检机关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提交检察院,检察院根据证据、情节和后果决定是否公诉,若提起公诉,就由法院进行审判。

三、拓展延伸:

生活在法制社会且应有正义感的同学们,如果现在遇到不法之事,请说说你们该做些什么?将来的你如果成了一位执法者,又该怎么做?

预设:现在若遇到,应向相关部门举报,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增强法律意识,不要意气用事,做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将来若是执法者,应不畏权,不徇私,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牢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人民的好公仆??

四、课堂小结:

积累知识增加技能积极探究学会欣赏学法守法理智做人

五、作业布置:

1、课文第一段是从()面来写董宣的,通过对他的()描写,并且运用()和()的手法,写出了他的()的性格;第二段从()面写出他的()品格。

2、请写一个小片断,运用侧面描写来介绍一个人,要能够准确体现这个人的特征。篇三:强项令教案

上一篇:电视剧许可证申请书下一篇:打球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