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捅马蜂窝》优秀教学反思 篇1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
初次接触初中教材、初中学生、“六加一“课堂模式,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蹩脚的,在磕磕碰碰中,一周的课总算是结束了。新的一周即将到来,我得做好总结反思,以期下次的蜕变与进步。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捅马蜂窝》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起因、经过、结果),尽量简洁;
2、段7在捅马蜂窝过程中,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扣人心弦;
3、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让学生复述起因、经过、结果时,我自己也预设了答案。我认为故事经过包括准备工作与正式捅的过程,准备工作包括绑接竹竿,褂子蒙头,遮盖住脸,与妹妹约定。在上课时,我发现这样回答其实并没有条理,只是随机挑了几个动词概述了这一部分,经过和同学们一起商讨,得出捅马蜂窝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准备工具(绑接竹竿),全副武装(蒙头蒙脸),寻找帮手(妹妹接应),这样更有条理一些。第二,关于故事的结果,我认为就是捅完以后最直接的结果,即蜂窝捅掉,被蜇发烧,害怕黄蜂,后来有同学提出疑义,结果不是还应该包括后来的愧疚吗?当时我草草解释,也许说服了学生,但并没有说服我自己。结果到底是什么呢?“愧疚”“期盼”的心情已经离捅马蜂窝有一段时间间隔了,它算是结果吗?如果不算,它又是什么呢?还值得深读、深究。
关于第一段的作用,笼统地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具体怎么“作铺垫”还得细说。备课件时,在网上找的答案:后院人迹罕至,花木葱茏,才有马蜂生存活动的空间,略显荒芜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滋养了活泼顽皮的“我‘的性格。答案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该如何指导学生分析,让他们理解,当时并未多想。课上要跟学生讲解这一题时,突然发现第一段是要分成两部分来理解的。第一部分是“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一部分描写的是爷爷后院的自然环境,“很少人去”说明偏僻、荒芜,“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说明这里草木茂盛、充满生机,很多虫儿在这里嬉戏,那么就为马蜂提供了生存环境。第二部分是“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这一部分是讲“我”的活动,网上有的文章是把这一部分删除了的,我认为不可。“我”在院子里干了很多“坏事”,取下蝉衣、挖蚯蚓、赶蜢虫,足可看出这是一个好奇、顽皮的孩子,那么这样一个顽皮的孩子做出后文“捅马蜂窝”的疯狂举动就见怪不怪了。所以,这一段的作用,为下文做了两个铺垫,一是草木茂盛、充满生机的小院为马蜂提供了生存环境,为出现马蜂窝作铺垫;二是塑造了一各好奇、顽皮的“我”的形象,为后文“我”捅马蜂窝的举动做了铺垫。
这些内容上的细节应该是课前思考好的,但是总在课堂上才发现,说明我在备课时对课文解读不到位,分析不透彻,才会导致这样的漏洞。
二、教学环节的反思
现在我们探索的是“六加一”模式,其中“六”是课堂环节,即导入、思考、议论、展示、点评、检测。老师导入之后,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解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接着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学生在班上互动,等学生展示完了,老师做最后的总结,总结规律,总结知识框架,言简意赅而系统,最后是检测,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这节课学习情况。这六个环节的目的是减少老师的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六加一“的“一”则是课后的限时练。
经过一周的实践摸索,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在这六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是导学提纲的设计,因为那是学生学习的资料与导向,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内容。在《捅马蜂窝》的题目设计上目前我是趋于大众,初次接触课文,还不敢太过标新立异;在题量设计上我觉得一节课内容偏多,课堂做导学案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包括字词拼音、复述课文、过程赏析、第一段作用,共有四道题目,初中生在15分钟之内完不成导学提纲,导致一个课时完不成六个环节,还没展示完时就下课了,那么相应的限时练也要往后延迟。针对这种情况,目前能想到的对策有两种,一是降低要求,减少导学提纲的题量,把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清楚就行了,其他的只能舍弃;第二种对策就是早读提前预习,把字词解决了,为课堂多预留一点时间,这种对策依然有小问题,两个班的早读交替轮流,总有一个班一天没有语文早读,那么就无法提前预习了。
第二个问题,关于展与评的关系。按照流程要求是先展后评,那么问题来了,一张导学提纲我们要解决多个问题,如果学生在展示第一个问题时明显有偏差,老师能不纠正吗?如果等学生把所有问题展示完了,老师再回头一个一个地点评总结,是不是太不及时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学生把一个问题展示完了,其他学生补充质疑,都发言完了,老师就应该把这个问题做一个总结归纳,使学生得到及时反馈,然后再进行下一个题目。
三、教学效果的反思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朗读与复述课文,所以每一节课的导学提纲都设计了复述课文的任务,也有关于心理描写的考察。但是我发现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他会复述这篇课文,但是不会复述其他课文,复述课文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也就是说,每篇课文的学习效果达到了,但是单元目标没有达到,知识目标达到了,能力目标没有达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问题出在我们只是让他们复述,但是没有链接具体的方式指导,只是矫正他这篇文章的复述问题,但是没有教他一些普遍的方法。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以后在设计导学提纲时,尽量重点更为突出,围绕这个重点,链接一些方法指导,如该如何复述课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什么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甚至是该怎么运用心理描写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单元目标时,熟悉每篇课文的知识与能力侧重点,熟悉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一知识指导训练,而不是流于感性教学。
总之,一周的教学,让我觉得无论是课文解读还是环节流程,都有很多问题,我还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寻找方法,不断改进。希望下周能够进步!
《捅马蜂窝》优秀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片断一:
师: (展示漫画《欧洲债务危机》) 同学们, 请大家看看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生:开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席卷整个欧洲, 欧元区国家岌岌可危, 全世界都在关注希腊。
师:世界的目光聚焦希腊, 请大家思考一下, 在历史上希腊还多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你们知道分别是什么原因吗?
生: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生: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地。
生:希腊还是奥运会的发源地。
师:很好,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希腊的人文精神, 专题六第一节《“人是万物的尺度”》。 (板书课题)
以上片段是本课的教学导入, 导课是一门艺术,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自主性,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开始教师展示漫画引导学生思考漫画要表达的内容, 不仅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而且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师通过不断的设问, 从课堂的一开始就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 师生都进入了自己的最佳角色, 水到渠成地进行着新课的讲授。
教学片断二:
师: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生: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师: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
生:我同意, 普罗塔戈拉首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因此他可以被称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但是他这个观点有明显的局限, 就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否定了客观真理, 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师:两位同学讲得都很好, 做到了辩证地看待问题。把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放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非常伟大的。因为他强调了人性而非神性, 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但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 他这种观点容易注重功利, 注重自我, 而忽视了道德, 容易使人们变得自私自利, 这对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师:请同学们思考他这种观点和我们中国的哪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比较相似?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生:和明代王阳明的思想比较类似, 主要观点是“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以上片段是本课的重难点部分, 教者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不断的设问, 启发学生思考, 产生思维的碰撞, 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最终解决问题, 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 通过探讨同学们掌握了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 理解了这一时期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过程与方法方面, 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高了他们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为若干个问题包,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负责在课前搜集本小组所需解决问题的答案, 并与其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思维的碰撞, 同学们认识到人文精神是以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理解了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 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感受到了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 坚持独立思考, 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同时有利于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树立尊重别人, 善待生命, 平等与人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片断三:
师:苏格拉底有哪些思想主张?如何评价苏格拉底? (投影展示自主学习, 学生讨论)
生:“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
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 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 改善人的心灵。“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我无知, 所以我求知,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是他的名言。
师:很好,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做人的道理, 这是他对人的价值的思考,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生:苏格拉底的道德观点是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美德来自于知识, 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师:“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体现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苏格拉底?
生: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 启蒙思想家称他是先驱和战友, 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他是真理和自由的殉道者。
师:的确, 苏格拉底很好地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坚持真理, 什么叫做追求自由。 (投影展示图片《苏格拉底之死》)
师:你如何看待苏格拉底之死?
生:苏格拉底坚决不妥协反映了他坚持真理, 追求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他坚持不逃走, 反映了他对理性的尊崇, 服从城邦法律的判决。
生: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具体就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导致不同素养的人控制政权, 权力容易被滥用和误用。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感悟伟人, 感悟伟人留给我们的精神, 希望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投影展示苏格拉底名言, 学生集体朗诵)
师: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 请大家学习苏格拉底追求自由、追求理性的精神, 不断地认识、完善自己, 请大家记住他的名言: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以上片断是本课的结尾部分, 也是情感的升华, 通过设计问题、合作学习、师生讨论, 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苏格拉底的主张, 而且更重要的是和大家一起体验到了苏格拉底的内心, 和伟人产生了共鸣。
教学反思成就优秀教师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优秀教师;途径方法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1]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逐步完善自己,完善教学,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个成熟型教师,应该从培养“反思”习惯开始。在此,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进行回顾反省,思考其得失,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调整、改革与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案,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但它重在课前预设,所以难以准确捕捉、判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隐性课程资源。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及时思考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促使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各种新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种植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思考和研究,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从例行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视的态度判断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学方式科学、教学手段高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教学能力大大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3、教学反思是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途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以及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能得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宜性,也能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当做法,这样便于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调整,教学效果也就能得到有效提高,使自身教学质量得到总体的提高。[2]
二、培养教学反思习惯的方法
许多一线教师都能自觉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反思,不少教师还存在困惑,导致有些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因此,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其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和培养好的反思习惯呢?
1、记课后教学反思。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在撰写课后反思时要注意以下方面:①反思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②反思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的课堂教学前,必须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记录这些好方法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③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样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督促教师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2、记考后反思。考试之后,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对于得分率低的试题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剖析错误的原因,暴露思维的过程,整理正确的解题思路、答题规律,并思考“如何避免同类错误反复出现?今后要注意什么?……”教师设计变式训练并写出考后记。
3、记观摩教学心得。实践证明,观摩课的次数越多,类型越多,教师的反思越深入。观摩课后的教师交流讨论,彼此交换所得信息,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内容时,男女性染色体组成、基因组成、性状,基因的显隐性等知识相互联系,容易混淆,学生无从下手回答。有的教师采取让学生背诵和组织默写的方法以强化记忆,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是机械地记住了概念的文字表达,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又无法辨析和运用。而有的教师则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再精选一些习题来做,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通过观摩教学活动把各个教师好的做法综合归纳,改进教学行为,使自己快速成长。
4、倾听学生的声音。现代教育理论呼唤“倾听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和教学内容讲完之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发言,真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在倾听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消除知识的盲点,积累经验教训,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通过统一课程的教师在一起交流心得,分析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办法、手段以及组织形式等,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共商解决的对策。通过合作反思,将自己对某一教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展现给同事或专家,通过这种教学交流,可以使教师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会激起教师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教学,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集体备课不但有助于教师的课后反思,而且有助于教师的课前反思。
6、反思再设计教学反思是教师的必修课。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甚至一节课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反思,教学方法上是否取得突破,教学设计上是否更加创新,教学组织上有何特点和启迪,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教学反馈上是否有普遍性问题等等,教师根据这些反思和总结进行再教设计。这样的再教设计,能够使教学的优点得到发挥,使教学的不足得到弥补,从而能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践证明,一个教师有没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发展的程度和专业发展的层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课堂教学质量的层次和课堂教学的品位。
参考文献
[1]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比较教育研究,2002(1)48-52.
[2] 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教育研究,2001(12)17-21.
[4] 鲁兴树.反思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与教学,2003(2)11.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 篇4
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
【知识链接】
1、黄蜂介绍
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咀嚼式口器。触角膝状。大大的复眼。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
胡蜂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胡蜂的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的小虫,因此,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马蜂作为一种益虫,以虫子为食,它一般只有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才蛰人,万一碰到马蜂,最好马上蹲下来,用衣服把头包好,这样可以临时预防。专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马蜂“发火”时,可以趴下不动,千万不要狂跑,以免马蜂群起追击。被马蜂蜇后伤口会立刻红肿,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时,应马上涂抹一些碱水,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当时有洋葱,洗净后切片在伤口上涂抹,此外还可用母乳、风油精、清凉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肿胀!若遭遇蜂群攻击时应立即就医,不可掉以轻心。
2、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曾在天津市书画杜、天津工艺美术厂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学习过程】
一、自主积累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尽量简洁。(提示:起因、经过、结果)
2、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两次人物对话?(爷爷和奶奶及爷爷和“我”的对话)体会其在文章的作用。
4、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在捅马蜂窝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捅马蜂窝后,“我”对马蜂有了什么新的看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看法。
5、概括“我”的形象。
6、捅马蜂窝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冯骥才《捅马蜂窝》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26分)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叫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里。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桶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挥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3、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5分)
14、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
___ ____--“我”捅了马蜂窝----__ ____--爷爷后院又有了马蜂窝(6分)
15、“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4分)
16、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分)
17、读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哪个写得更好?为什么?(4分)
A、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B、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18、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请选择最恰当的项(4分)
A、蜜蜂
B、妹妹
C、爷爷和奶奶
D、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答案:
13、(5分)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14、(6分,每空格3分)爷爷后院有马蜂窝“我“后悔捅马蜂窝
15、(4分)比喻若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
16、(3分)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
17、(4分)B句好。因为它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高速度,追击人时的凶猛,更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形象地写出了马蜂窝家园被毁,受到伤害后拼死复仇的气势。
四年级优秀作文:马蜂复仇记 篇5
它从窗口一进教室,全班就像一口锅炸开了,有的把衣服盖在头上,有的跑来跑去,有的尖声叫。但是老师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慢慢悠悠地在讲台上走来走去。
马蜂飞到了小罗同学的那里,小罗立即用手捂住脸。我想,他一定心里在说:“别蛰着我的脸,我可不想失去我这么英俊的脸啊!”小罗,平时你不是凶得很嘛,你还怕马蜂呀?你现在不凶了吧?有本事你就把它吃了呀!
老师看了一下子在教室里飞舞的马蜂,走了过来,从小罗的课桌上拿起校服,让小罗穿上。马蜂又在小罗的身边打转,在转了几圈后,马蜂又飞去了肖维一的那里。
只见肖维一立马倒下,闭着眼睛,把脚高高举起,很明显地看出他在装死。你以为马蜂是棕熊吗?它可不是看见你死了就不咬你了,想得美。不过,马蜂果然不去咬他了,这……
这次马蜂飞进教室真的是太有意思了。马蜂飞到了老师那。老师走到哪里,马蜂就追到哪里。老师你死定了!它是来专门给我们复仇的,叫你昨天给我们布置这么多作业,活该!只见马蜂居然分开了,没有去蛰老师。
马蜂飞到了老师耳朵旁,这把老师吓了一跳。马蜂先飞到了我们中间,弯了一下腰,像在说:“我已经帮你们复仇了,再见!”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篇6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积累词语,能用“反驳”造句。
2.理解“反驳”的意思,并能够造句,了解马蜂的特性。
3.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段落。
4.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
1.创设情境
齐读课题,问:你知道马蜂是一种什么动物吗?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教师出示图片(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讲述:也就是说这种昆虫是有毒的,如果被蛰到,人可受不了,有的甚至会死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初步体会一下在文中的主人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马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特别是搜集资料的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2.介绍作者: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生于天津。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他的笔法视角独特,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咀嚼人生。
(二)诊断预习,排除障碍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闯进 反驳 趁着 胆怯 耗尽 插上 剧烈
慌忙 尸体 胶水 绑起来 拖进 报复
纠正读音,指导书写:
(1)音:“胆怯”的`“怯”的读音:(qiè)
“嬉戏”的“嬉”的读音:(xī)
“疙瘩”的“疙”的读音:(gē)
(2)字形:
绑:是捆、缚的意思,捆一般要用绳子,所以是绞丝旁;而“帮”字是“辅助,帮忙”的意思。
驳:右半部分上下不一样,上面是撇点,下面是撇捺。
(3)组词:
组词:闯()
绑()
闹()
帮()
尸()
慌()
托()
户()
谎()
拖()
2.根据意思理解词语:
反驳:提出反对的理由辩驳。反对。
指名回答,教师纠正,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试着用“反驳”造句,师生订正,学生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检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排除学习障碍,为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学生分析后同桌交流
教师总结(本文先写了我出于好奇心捅掉了马蜂窝,被马蜂蛰了(起因);通过马蜂与破坏他们家园的我奋死一拼的经过,让我感受到了毁坏它们家园是一种罪孽(经过);决心不再这种事(结果)。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
2.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介绍爷爷的后院,引出屋檐下的马蜂窝以及奶奶和爷爷关于马蜂窝的对话。(1-5)
第二部分:讲述了“我”捅马蜂窝挨蛰的经过。(6、7)
第三部分:写被蛰的经过让我不能忘怀。(8-16)
第四部分:讲马蜂重建家园,我也不再伤害它们。(17-20)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从而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总揽全局。
3.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儿时的冯骥才捅马蜂窝的经过,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整件事分成四部分,脉络十分清晰。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听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订正:
闯进 反驳 趁着 胆怯 耗尽 插上 剧烈
慌忙 尸体 胶水 绑起来 拖进 报复
2.说一说:本文是一篇。作者:,当代作家,按照顺序,讲述了的一件事。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冯骥才,写了我出于好奇心捅掉了马蜂窝,被马蜂蛰了;通过马蜂与破坏他们家园的我奋死一拼的经过,让我感受到了毁坏它们家园是一种罪孽;决心不再这种事。)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除此之外,我们还认识了马蜂这种动物,多少知道了它的厉害,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儿时的冯骥才捅马蜂窝的惊险过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字词,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方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细致品味作品。
(二)精心品读深入体会
1.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作出批注)
(2)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兴趣,乐于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师生交流:
(1)“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分析:爷爷奶奶的对话引起了我捅马蜂窝的好奇心。
(2)“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心战胜了胆怯”
分析:我的内心虽然恐惧,但是被好奇心战胜了。
重点分析第七自然段:
“非凡而冒险的行动”表现出我内心的扬扬得意;“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心战胜了胆怯”衬托了我的恐惧,但也透着儿童强烈的好奇心;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我的紧张与害怕。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教师小结: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动作以及描写马蜂的词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你伤害了别人,就可能招来报复。
学生练习朗读,你能读出这种紧张而又疯狂的感受来吗?(指名读)
(3)“看到马蜂疯狂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记”
(4)“生怕马蜂在小门等着我”,被马蜂蛰了之后心有余悸,用一个谚语来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5)“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分析:听到马蜂蛰人后会死亡,我佩服它的这种激情和勇气。
(6)“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体现了我内心想弥补自己的过错。
(7)马蜂回来了,“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教师小结:这些感情变化充分体现了我们无论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不能伤害旁人,不能毁坏别人的生活,每个家园都是可爱的,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人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以及捅马蜂窝时紧张而又危险的经过,由此让学生深深的体会,你伤害了别人,就可能招来报复,为此我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深入体会,读写结合(二选一)
1.通过刚才我们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出来。
假如你就是主人公的爷爷,或者是一直强烈要求捅马蜂窝的奶奶,你会说些什么“请你写出来。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2.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
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使人物和故事情节更加精彩,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们无论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不能伤害旁人,不能毁坏别人的生活,每个家园都是可爱的,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人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保护自然,爱护环境。让我们一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写一篇读后感
马蜂不好惹 篇7
是谁打破了这一切呢? 对, 就是我! 我指着我家门前的马蜂窝叫骂道:“你们干什么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告诉你, 别来惹我, 不然我捅了你, 把你们辛苦劳动的成果全都吃了。”这时他们好像被激怒了似的, 越来越多的马蜂在我面前闲晃。我叫了几声, 邻居家的小伙伴们被我吵醒, 都闻讯赶了过来, 我对他们说明了一切。我们下定决心要捅了它们的窝。
捅蜂窝计划第一步:全副武装
我们做好上战场的充分准备, 身上、脚上套好保护袋。有的拿扫把, 有的拿竹竿, 而我肩扛洒水枪, 各个武装完毕!
捅蜂窝计划第二步:进攻马蜂窝
我们从家里走出来, 看见没什么动静, 于是慢步前行, 来到马蜂窝前, 我一声令下:“进攻! ”手拿扫把, 扫! 高举竹竿, 打! 肩扛水枪, 拼了命地洒!
捅蜂窝计划第三步:迅速撤退
我们彻彻底底地把它们惹火了, 越来越多的马蜂发疯似的朝我们飞过来。我们吓得马上跑回家, 把门一关, 马蜂们疑惑地在我们家的大门口转来转去, 也许他们心想: 这几个笨蛋怎么还不出来, 要是出来我们定要蜇死他们! 马蜂的攻击把大家都吓了一大跳。看着马蜂久久都不肯离开大门, 我们决定在家里补充弹药, 边感叹马蜂的威力无穷, 边决定要出去决一死战。
可我们失败了, 透过窗户, 我看到爷爷拿火把去烧马蜂窝。成功了, 爷爷对我们说:“你们的方法是错误的, 马蜂最怕火, 用火烧才是正确的。”
因为有爷爷的来到, 这次冒险的旅程才有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点评:
小心捅了马蜂窝 篇8
他是南方某市的一名林场工人。在林中伐树时,他不慎踩到了胡蜂巢,被胡蜂蜇伤头部、双下肢等50余处。当时他就感到局部刺痛、红肿,并伴有头痛、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尿。第二天,他连尿也排不出来了。医务人员检查后诊断为胡蜂蜇伤并发急性肾衰、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消化道出血。虽经医务人员极力抢救,但病情仍急剧恶化,最终他还是在人院十天后死亡,死时年仅18岁。
他是一名14岁的四川少年。一天下午,由于捅了马蜂窝,他被一群马蜂蜇死在田埂上。之后,马蜂四处飞舞,人们很难从此地通过。当地武警支队的官兵接到报案后,火速赶到现场,采用“火攻”将3个直径为0.5米的马蜂窝烧毁。而这已是当年四川省发生的第4例马蜂蜇伤致死事件了。
蜂有很多种,如蜜蜂、马蜂、胡蜂、斑胡蜂等。后几种蜂毒性较强,其腹部末端有毒腺,毒腺与蜂的尾刺相通。蜂毒中含有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物质,对人体有致痛、溶血、出血、神经毒等作用。被蜂蜇伤后,轻者局部红肿:、刺痛,重则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因溶血而引起血红蛋白尿,使肾小管阻塞。蜂毒液可以直接作用于肾小球、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毒液作用于心脏,则引起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作用于肝脏,则可引起黄疸、出血等。此外,中毒后,患者还可能出现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怎么才能避免被蜂袭击呢?首先,让我们来认一认这些蜂。
马蜂俗称黄蜂。因其胸部与腹部连接处明显收窄,显得“腰”很细,故又称细腰黄蜂。它造巢于茅草、荆棘和灌木丛中。蜂巢形状似倒挂的莲蓬。上面封闭,下面敞开(如图①所示)。马蜂的毒性比蜜蜂大。人们常把办砸了什么事,惹了大麻烦,说成“捅了马蜂窝”。可见被马蜂蜇伤不是闹着玩儿的。
比马蜂体大、凶猛、毒性猛烈的是胡蜂。胡蜂筑巢于树冠高枝、树洞和士穴中,其巢形状似南瓜,巢四周封闭,仅留进出通道(如图②所示)。
斑胡蜂体长几乎是马蜂的一倍。它不仅性情凶猛,而且毒性剧烈,更具危险性(如图③所示)。
本人经常在野外工作,未遭遇过胡蜂,却多次无意中捅了马蜂窝,但都化险为夷,有些经验拿出来供您借鉴:
见到蜂窝尽量躲远点,以免无意中触动蜂窝,被蜂群攻击。
一旦不小心触动了蜂窝,引起蜂群的骚动,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拔腿狂奔,而应利用地形或障碍物的遮掩马上蹲下,屏息敛气,纹丝不动,或慢慢地移动随身携带的草帽遮挡颜面、头颈。即使可怕的毒蜂围着你乱飞乱舞,甚至停在你身上,也要坚持下去,忍耐一二十分钟,等这些骚动的蜂群恢复平静之后,再慢慢地、试探性地向后退出这“是非之地”。
野外旅行不要抹香水,以肪野蜂闻风而至;也不要穿得花枝招展,以免毒蜂误以为鲜花;携带的甜食或饮料要密封好,以免招蜂引蝶。
《捅马蜂窝》优秀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朗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例如:准确使用动词生动再现人物动作,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感染读者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捅马蜂窝》一课,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生活中的那段经历?你也捅过马蜂窝吗?
2、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3、提起冯骥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上学期我们刚刚学了他写的《珍珠鸟》一课,他说的“信赖,会产生美好的境界”还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今天他又会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
二、分小组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在小组中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几个人齐读,也可轮读等,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文中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例如:纠缠、罪孽、疙瘩、黄酱、捣毁、燃料耗尽等
3、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尽量简洁,互相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使语言更简练,能抓住主要内容。
三、重现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作者运用的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
1、“我”捅马蜂窝的情景似乎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是怎么写的?请你仔细阅读有关段落。
2、引导体会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角色朗读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体会这段对话中爷爷和奶奶不同的态度,了解捅马蜂窝的方法。抓第八自然段作者的细致描写,再现当时的情景,学习作者场面描写的方法。)
3、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增强语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时内容,以朗读再现捅马蜂窝的场面。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好奇、迟疑、惊呆、胆怯、愧疚、期盼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好奇”
(二)体会情感,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好奇)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3、但他一切准备就绪,举竿要捅时迟疑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第二句)。过渡: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深入领悟。
(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了解惊呆的原因。(3)朗读,使马蜂不顾一切保卫家园的镜头在学生头脑中再现。
(4)引导: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4、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1、配乐合读15、16自然段
2、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3、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4、朗读、感悟
5、字词训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盼望 希望 渴望 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一年过去了,我天天()……马蜂却没有来;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6、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暗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3)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四、积累:
这篇文章中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动笔抄一抄。
五、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好奇--迟疑--惊呆--胆怯--愧疚--期盼
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篇10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康巧红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7日 星期五 11:24
我觉得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课中教师先把“有六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法?”的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挑选的素材较切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分法学生表达出来时,教师又追问:“哪一种较公平?”学生这时产生不同想法,实际上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上来看是孩子们对“公平”的认识不同,也就是数学的角度看法不同,价值观不同。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回答时就应该做出反映,并引导孩子们这节课要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出公平。这样才不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认真反思,我相信这节课教师一定会对出现类似现象肯得到合理的处理,课堂驾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复习课 课后反思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
一、小组学生交流:
1、生活中你常见哪些百分数?
2、哪些百分率可能小于100%,哪些百分率不大于100%,哪些百分率大于100%?
3、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百分数?
二、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见过的有90%、67%.45%........合格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2:发芽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3 发芽率可能等于百分之百。
话声一落就有学生反对:发芽率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只能小于百分之百。
生3立即反对并解释: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
生2一解释学生就分成了两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思考:把这个问题放在生活中。但生2还是不依不饶。此时我知道在争论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宣布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下处理。
生4我在商场用过百分数,是商场打折出售衣服时,我帮妈妈算衣服价钱。
课后反思: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学习生活会因生成资源而丰富多彩。学生能说出“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说明孩子对百分率的意义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一粒种子进行实验这只是他的想象,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对孩子来说,这个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产生又是陌生的,孩子的执着让我感动,查资料知道快速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孩子,另外又查找到新玉米大概发芽率可达90%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50%左右等等。同时这些查到的资料让我也开阔了视野。
学生们的看法多样,产生了课堂乱草现象,教学的反思,不但让我解决了课堂问题,也提高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受益了,同时让我教学中也增长知识,扩宽知识面,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组:康巧红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韩慧丽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21:10 你好,康老师,读了你的案例反思,看来你的课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孩子不分地区不分学校,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是一样的。我找到了知音,我们共同反思共同成长。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高书辉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11:22
确实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反思能促使我们走向专业化的成长之路。
写教学反思,贵在坚持
由王会玲 小数 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17:28
我是近两年才开始写教学反思的,但以前总是在领导的“逼迫”下写,偶尔还有补写的现象,因为有时总感觉没什么可写的。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让我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写好教学反思,应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因为写好教学反思确实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还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两全齐美!
看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我认为这位老师应该做好反思,这节课的导入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我感觉挺好的,但问题的设计却有些不妥,如:他们对哪种分法最满意?为什么?这个问题最终导致了无法控制的局面;另外老师的驾驭课堂能力、应变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当出现这种局面的时候,教师应改变问题或用其他方式制止学生的“抒发”,把“脱轨的火车”拉入“轨道”。
我在教学《小数乘法》复习课时,上网搜了一个复习《小数乘法》PPT,当时感觉设计挺好的,正合我意,所以就占为己用了,谁知一节课下来,把我给累的,课中卡了好几次,最后还没完成任务。课后仔细反思才明白了,看到别人穿了一件漂亮衣服,自己也买了一件,但效果可能会令你大失所望——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特别是复习课,应根据自己学生平时的知识情况、学习特征、知识薄弱点等方面去设计,后来我把这个课件进行修改,该留的留,该删的删,改添的添,然后在五一班又上了一节,效果明显的好了许多。
那要怎样的写好教学反思呢?怎样才能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进一步的优化教学呢?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做:一有所得(失),就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我想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由李巧芳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 星期六 15:47
阅读《除法的初步认识》案例之后,我觉得案例中执教老师应该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执教老师所选情境导入的内容并没有把学生引入到平均分的概念中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反思案例
《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一、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
1、提出猜想:猜猜圆周长跟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我知道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我知道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师问:“你们都知道圆周长与直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3、师说:“大家说得结论是正确的,可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怎么得出的,没经过我们自己的验证,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
4、动手实验,探索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1)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
教学反思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思考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以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思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思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圆的周长》案例中我对课堂的预设进行了反思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探究,提高40分钟的效率,会主动帮助学生设计好探究方案、目标,但学生在探究前却已经知道了答案。此时,如果我们继续按照原来的预设进行教学,必然会出现一些形式化的“假”探究。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学生其实通过各种途径已经知道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所以,当时我并没有按照原来的预设进行教学,在新的生成性信息面前,及时的适时调整探究方案,改变预设的程序,使课堂进入了新的境界,引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反思教学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等。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回复: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由赵文渊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9日 星期日 13:17
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反思教学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等。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相长
由王慧娜 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9日 星期日 13:47
我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执教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因为这节课的发展已经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甚至说,老师已无法控制课堂了,这就说明老师的设计有问题,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老师的提问非常的不合适,怎么样分才能公平,这个公平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怎么样才能算是公平呢,老师没有列出具体的标准,因此,才会出现学生的看法各异,课堂一片混乱,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针对于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的,比如:在讲小数乘法的时候,我以为非常简单,只要学生会做整数乘法就一定会做小数乘法,所以根本就没有细致的讲解,就直接让学生进行练习,发现学生做的一塌糊涂,我这才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与其它老师的交流,发现我的问题是对学情的分析不够深入,在不是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盲目的为学生制定高目标,结果造成目标的达成度不高,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自己也非常迷茫。这说明自己备学生备不得够好,同时对小数乘法这节课中的易错点也掌握得不太好,以致于不能给学生正确点拨提醒,造成作业做得非常不好。
还有的时候,我是和学生共同进行反思的,比如,有时候,我一节课下来,却没有完成学生目标,就会在课下和学生讨论,为什么上节课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是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学生会和老师一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设计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其实,教学反思是随机进行的,如果自己认为自己的课堂有什么不好之处,自己先得注意到,然后通过自己反思和师生共同反思,寻找原因,总结教训,都是为了以后课堂的更完善做准备。
与马蜂开战 篇11
我第一次挨马蜂蜇才七岁。捅马蜂窝,几乎是每个农村调皮男孩都爱干的活儿,虽然没有什么利益驱使,但他们还是长期乐此不疲,见了马蜂窝手就发痒,尽管被蜇得死去活来、满地打滚,还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直到把马蜂窝捅下来为止,因为这个活儿充满了刺激,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爷爷是饲养员,他家的南屋里喂着几头毛驴,这几头毛驴夏天的食物就来自几个放暑假的小学生——我、玲子姐和大顺子他们。三爷爷是个讲信用的人,青草一分钱一斤,现款现货,摘了秤钩就给钱,从不拖欠;玲子他们中午送一次,傍晚送一次,加起来就是几十斤,卖青草一天能挣几毛钱呢。可别小看这点钱,一个暑假过来,玲子姐的小花褂、大顺子的小裤衩、书呀本子什么的都在里面了。
我还没上学,就成了个游手好闲的人。游手好闲的人都爱制造个热闹,寻个乐子。这不,乐子有了。
我溜达到三爷爷院子里,发现他家堂屋窗户底下有一个大马蜂窝,一群马蜂围着窝“嗡嗡”叫,忙碌着生儿育女、培养后代。
我目测了一下距离,窗台下面的这条路,正是玲子姐、大顺子他们送草的必经之地,这时候要是把马蜂赶起来,准保……我仿佛看到了玲子姐连滚带爬、大顺子狼狈逃窜……
“嘿嘿嘿。”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三爷爷听见笑声走了出来,看见是我,就问道:“傻小子,乐什么哪?拾到狗头金啦!”
“没有、没有……”我伸出手掌让三爷爷看了看,赶紧溜掉,生怕他老人家看出什么破绽来。后面三爷爷自言自语地嘟囔道:“这混小子,肯定又有什么坏主意啦!”我跑到河边,折了一根长长的毛谷谷草。这毛谷谷草长得比谷穗还要长,前面毛茸茸的,赶起马蜂来全靠它了。我着急地等待着,今天下午的时间好像特别长、特别长,我几次跑到村口张望,都看不见玲子姐他们的踪影。
我打算好了,他们送草来的时候不能赶马蜂,一是背着青草逃跑起来不方便,二是三爷爷那几头毛驴晚饭吃不上就要咴咴叫刨蹄子发驴脾气,我知道肚子饿的滋味。最佳时机就是等三爷爷过完秤、毛驴香甜地嚼上草,玲子姐他们低着头数着钱走过来的时候……
好不容易等他们走进院子,我尾随过来,就站在窗台下面做好准备。一切如我所料:过了一会儿,玲子姐、大顺子胳膊上挎着篮子走过来了……
我看时机一到,举起毛谷谷草对着马蜂窝就是一阵猛捅,就见一只马蜂顺着毛谷谷草秆直奔我而来,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那只马蜂就在我眼皮上狠狠地蜇了一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那个疼呀……只听见马蜂嗡嗡叫,头上脸上又挨了几下子……
撕心裂肺的哭声吓着了正在一心一意数钱的玲子姐、大顺子他们。他们就纳闷了,刚才进来时院子里空空的,怎么眨眼的工夫就有人在地上翻身打滚地哭嚎起来啦?
只有窗户上占了便宜的马蜂们心里明白,它们速战速决,现正在窝里居高临下,一边痛快地扇着翅膀嗡嗡叫,一边兴高采烈地看着地上的热闹。
好长时间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马蜂光蜇我而不蜇玲子姐和大顺子?
2
第二次挨马蜂蜇就不全怪我了。
俗话说: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秋天一来,柿子就要熟了,柿子在大批开摘之前,总有那么几个红红的、软软的先成熟,叫:“柿子烘”。
“柿子烘”又香又甜又好吃,但是它们往往都长在树梢上,风一吹晃晃悠悠的,掉下来砸在谁脑袋上也说不定。爬树摘柿子烘这个活只有我能干,我身体瘦小又灵活,笨手笨脚的大顺子只能在树下面捡我吃剩的。
现在树梢上只剩下一个“柿子烘”了,我脚踩着换了几个树枝,还是够不到,换来换去,全副精力盯着的柿子烘眼看着马上就要摘到手了,就在这关键时刻,我的屁股碰上一个什么东西,只听“嗡”的一声,一群马蜂立刻包围了我。
原来是碰着了马蜂窝,这回可犯了众怒,马蜂们你一下它一下尽情地蜇起这个来犯者,我疼痛难当,不由自主松开了抓着树枝的手,一失足就从树梢上掉了下来,接连碰着几次粗树枝,最后才“扑通”一声摔在地上,几只意犹未尽的马蜂还在继续跟踪追击……
谢天谢地,柿子树的这一侧底下正是三爷爷的烟叶地,老人家伺弄的烟叶长得又高又厚,宽大的烟叶成了我的救命草垫。落地时砸坏了三爷爷的几株烟叶,老人家知道了肯定要心疼……
还没爬起来,就听见大顺子“嘿嘿嘿”的冷笑声。这家伙每次见我吃亏总是幸灾乐祸,我在树梢上吃柿子烘他在树底下急得直咂吧嘴,这小子现在也许心理平衡一点了。
我爬起来没好气地说:“笑什么笑!柿子烘吃够啦?”
大顺子一点儿也没觉得不好意思,一本正经地说:“你的前滚翻、后滚翻可真够快的,空中飞人玩得更漂亮,我还没怎么看清楚你就下到地上来了,再来一回咱瞧瞧?”
也许大顺子真的没看清楚,我着急地说:“再来一回我可就没命啦!是马蜂把我蜇下来的……”
看着我渐渐肿起来的眼睛,他们才相信是真的了,几个孩子七手八脚把我护送回家。笨嘴笨舌的大顺子磕磕巴巴向我奶奶解释着:“这次真的不怪他,是他的屁股碰上马蜂窝了……”
在炕上养伤那几天,大顺子天天来汇报战况,他们这是在为我报仇。大顺子说,这窝马蜂太狡猾,你在树底下一抬胳膊一扬手,它们立即就追下来了,几乎人人都挂了彩。再到后来树底下也不能去了,只要一露面,马蜂就成群结队地飞下来撵着他们蜇,这窝马蜂已经认识这帮坏小子,跟他们结下仇啦。
我的伤基本上好了。这几天躺在炕上,我已经想出对付这窝马蜂的办法。大顺子再来诉苦的时候,我悄悄在他耳朵边如此这般诉说一番,大顺子一听高兴地捶了我一拳,“你这家伙,一肚子坏水,怎么不早说!”
第二天,我们准备了足够的子弹(石头、瓦块),从三爷爷的烟叶地两头钻进去,顺着垄沟匍匐前进。由于有层层宽大、厚实的烟叶遮挡,我们神不知鬼不觉地顺利到达预定地点。透过重重烟叶缝隙,已经看清楚树上马蜂窝的位置。
我憋足劲喊一声:“打!”
七八个孩子同时站起来手一扬,石头瓦块雨点般的砸向马蜂窝。
“隐蔽!”——这些术语都是从电影里学来的;七八个孩子又同时隐没在烟叶底下。第一轮冲击成功了,马蜂被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还不知道石头瓦块来自何方。
“打!”我们又发起第二番进攻......
聪明的马蜂们马上发现袭击来自下面的烟叶地,便迅速反扑下来。但是晚了,袭击者已经无影无踪,只剩下烟叶片儿在那里晃动,气得它们直哼哼,好一会儿才悻悻地陆续飞回窝里去。
我心里暗自得意,心想:就凭你们那个小脑袋还能斗得过我?听听上面没有动静了,我发一声喊,开始第三次进攻。
人们常说事不过三,果然这一次就不那么顺当了,先是大顺子“哎哟”一声,接着其他人也都“爹呀妈呀”叫唤起来。被蜇的人光顾扑打马蜂,忘记了隐蔽,树上的马蜂们一听见喊声,如同接到了攻击令,倾巢而出,商议好了似的分头包围,几只马蜂围着一个人,没头没脸地猛蜇,蜇得这帮坏小子们逃跑时慌不择路,把三爷爷的烟叶踩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好容易逃到安全地带,这帮坏小子个个鼻青眼肿、疼痛难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笑不得。大顺子疼得直哆嗦,“哎哟……疼死我了,这窝马蜂成精啦……”
原来,马蜂们遭到第二轮袭击后,便判断出袭击它们的人肯定躲在烟叶下面,于是一部分马蜂“嗡嗡”叫着佯装打道回府,另一部分马蜂则落在烟叶上面埋伏起来,以逸待劳。等袭击者再次露出大半个身体时,便“嗡”的一声蜂拥而上,蜇了袭击者们一个措手不及,窝里的马蜂一看下面埋伏成功,便风驰电掣一窝蜂下来痛痛快快地杀了袭击者一个回马枪,上下两路夹击,袭击者们只能是哭爹叫娘、杀猪似的嚎叫着抱头鼠窜……
这一次与马蜂大战,以我们头大脸肿、浑身负伤的惨败而告终。
不过,柿子树上的马蜂窝最后还是被我们捅下来了。下雨的时候,马蜂的翅膀被雨水打湿,根本飞不起来,只能束手就擒。
3
第三次被马蜂蜇的不是我而是大顺子。那天吃完晌午饭,大顺子上山割青草的时候,在一座古墓边上发现一个洞口,洞口里边挂着一个大马蜂窝,许多马蜂嗡嗡叫着在那儿飞出飞进,大顺子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我。
我一看吃惊不小:那只一层接一层的大马蜂窝像个小宝塔似的堵住洞口,马蜂窝上趴满了黑压压的大马蜂,浑身漆黑,背部有点儿金黄色,黑屁股上有两道醒目的金色黄圈,个头比屎壳郎小不了多少,进进出出、起飞降落声音沉闷,“嗡嗡”响就像电影里面的轰炸机。村里村外小一点的草蜂、中等个头的马蜂、最大个的大黄蜂我们都认识,这种马蜂我们从来就没见过,更叫不上来名字。我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打了个寒颤,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我脑子里闪了一下。
大顺子见我发愣,就问道:“怎么着?”要是以前我发声喊早就开打了,这回是心里有点发虚,就说道:“多叫几个人来……”
我们分头找人。在农村,就是捅马蜂窝这种事儿好招呼人。如同猫儿见了鱼,狗熊闻到蜜,调皮男孩一听说要捅马蜂窝,立马来了精神,纷纷前来报名应征。就连玲子姐她们几个女孩,一听说是从来没见过的特大马蜂,也跟着跑过来看热闹。
有了女孩子助威,男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神勇无比,石头、瓦块、土坷垃就跟下雨似的砸向洞口。黑马蜂们被这莫名其妙的袭击激怒了,嗡嗡叫着飞出窝,寻找那些可恶的肇事者。孩子们一见黑马蜂出洞,纷纷夺路而逃。
我看出来了,这种黑马蜂虽然模样吓人,但是身体大,速度慢,肯定跑不过我们,打了就跑还是安全的。可是问题来了……
我们都跑到安全地带后,转脸一看,只剩下拖拖拉拉的大顺子还在危险区里晃悠,我们一齐大喊:“大顺子,加油!”“大顺子,加油!”
不加油还好,这一加油后大顺子一激动,脚下一绊来了个大马趴,刚要爬起来,大顺子“哎哟”一声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原来,气急败坏的黑马蜂们见袭击者越跑越远,就放弃了追击;但是有一只黑马蜂不死心,它盯上了速度越来越慢的大顺子。黑马蜂也快没劲了,心想再追几步看看,不行就回去;正琢磨着,只见逃跑者一个趔趄摔倒了,黑马蜂心想机会来啦,紧扇了几下翅膀,扑上去,就近对着刚要爬起来的大顺子腿肚子上就是一下子……
我一看大事不好,赶紧跑回去救大顺子。大顺子浑身软绵绵,像堆泥似的趴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也喊不应,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完了,大顺子被黑马蜂蜇死了……孩子们带着哭腔喊着:“大顺子,你醒醒!”“大顺子,你醒醒!”大家吓得全都没了主意。
玲子姐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啦,快去找三爷爷!”
三爷爷会给毛驴看病,村里大人孩子头疼脑热、跑肚拉稀的他也能对付。玲子姐一句话提醒了我,“对,找三爷爷去。”
男孩子们分成两拨,一拨跟我去找三爷爷,另一拨去大顺子家报信,玲子姐她们几个女孩子留下来看护大顺子。
三爷爷正在喂毛驴,见我们来了,右手拿着拌草棍,左手不由分说抓住我的衣领,用棍指着那几个孩子生气地说:“嘿嘿,自投罗网来啦,都给我站好了,把腚撅过来!每人十棍子是少不了的......”
自从上次捅马蜂窝踩坏了三爷爷的烟叶,我就觉得做了一件亏心事,不敢跟三爷爷照面,走路都躲着他,这不,冤家路窄,为了让三爷爷去救大顺子,我还是硬着头皮求他老人家来了。
三爷爷高高举起拌草棍,我双手护住屁股,磕磕巴巴哀求说:“三爷爷,等会儿打吧……大顺子……大顺子他……”三爷爷以为我要把责任往大顺子身上推,依然紧紧抓住我衣领,“你慢慢说,大顺子怎么了?”
“大顺子他叫黑马蜂给蜇死啦……”
“当啷”一声,拌草棍掉在地上,三爷爷抓我衣领的手也松开了,“大顺子在哪儿?快带我去看看!”
三爷爷一听说出了人命,顾不得和我们算账了,健步如飞跟着我们跑向出事地点。大顺子他妈先到了,正在那儿哭天抹泪,周围站了一圈人。见三爷爷来了,人群让开一条路。
三爷爷蹲下来用双手猛挤大顺子腿肚子上的伤口,伤口周围已经发黑了,挤一下一股子黑血水冒出来……三爷爷说快去找根葛藤来,一会儿有人把葛藤递进来,三爷爷用手把葛藤叶子撸巴撸巴,就把大顺子受伤的那条大腿扎了起来,一边挤血水一边点名吩咐我:“你带人快去抓几只大蜘蛛来……”
三爷爷说的大蜘蛛,是我们乡下五毒之一,毒蛇、蝎子、马蜂、蜈蚣、大蜘蛛,这些家伙,得罪谁你都消受不起。大蜘蛛晚上张网捕虫,白天躲在角落里睡大觉,长相丑陋,一对大板牙令人生畏,要是被它咬上一口,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除了偶尔用它的网粘知了外,一般我们都不去招惹它。它们住的地方我知道——有蜘蛛网的地方准有它。
三爷爷真是知人善任。我带着几个孩子跑回村庄,很快就完成任务,每人手里捉住一只大蜘蛛。三爷爷让我直接把大蜘蛛放在大顺子的伤口上,我怕大蜘蛛跑了,就赶紧用手护着。
三爷爷说不用护,我半信半疑地张开手,奇迹出现了:大蜘蛛不但没跑,闻到血腥味,倒像是蚂蚁遇到糖,老鼠碰到米一样,趴在伤口上,这回没用大板牙,而是从嘴里伸出一根管子,竟然十分香甜地吸吮起来。
只一会儿,大蜘蛛的肚皮就喝得滚瓜溜圆,肚皮薄得发亮,我担心它这样喝下去肚皮会爆炸。
就在我担心的时候,大蜘蛛哆嗦了一下,就像喝醉了酒似的从伤口上滚落下来,跟大顺子一样动也不动……看到大蜘蛛也被毒死了,我们紧张得大气儿都不敢喘。
三爷爷手脚麻利地解开大顺子大腿上的葛藤,用双手顺着大腿往下捋,苍白的小腿颜色变得好看点了,三爷爷赶紧又扎上,命令道:“再放一只!”
如此三番,到第四只,大蜘蛛肚皮还没喝鼓起来,可能是觉得没味道了,抬腿就要跑,我刚要抓住,三爷爷长出了一口气,说:“放了放了,差不多啦……”
4
一听三爷爷说差不多了,我赶紧下意识地向后退了退,退到他一把抓不住我的地方,怕他腾出手来再收拾我,找我算账。我们打算听他的训话,捅马蜂窝捅下这么大的纰漏,一顿臭骂肯定是跑不掉的。
出乎大家意料,三爷爷没有发脾气,他平心静气地问道:“看见了吧?三只大蜘蛛都被它毒成这样,知道你们今天招惹的这窝马蜂叫什么名字吗?”
大家面面相觑,都摇摇头。
三爷爷接着说:“它叫金刚钻,是所有马蜂里面最毒的一种,几只金刚钻就能蜇死一头牛……”
听到这里,我们吓得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大顺子今天万幸,蜇的是腿肚子,而且只是一只金刚钻。要是蜇在肚脐眼以上不论哪个地方,必死无疑,神仙也救不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用葛藤扎大顺子的大腿吗?怕的就是毒气攻心,伤口周围的血有毒,毒血走到心里,大顺子就完了……扎上以后,毒血流得就慢了,赶紧处理伤口,把毒血挤出来,找大蜘蛛来就是干这个活的,这叫以毒攻毒。扎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小腿就要报废,所以只能扎扎放放。算这小子命大,睡上个两三天就好了。”
我们又都长出了一口气:大顺子看来是没有事了。我又担心起救了大顺子一命的那三只昏迷不醒的大蜘蛛来,就问道:“三爷爷,那几个大蜘蛛死不了吧?”
三爷爷说:“死不了也得睡上几天几夜,它们是五毒之一,本身就有化解的本事。”三爷爷话锋一转:“我问你们个问题,看谁能回答出来。”
一听说三爷爷要考我们,大家来了精神,一下午跟他老人家学了不少东西,都是我们不知道的,他提出的问题肯定不好回答。
三爷爷问道:“你们只知道一天到晚捅马蜂窝,你们知道马蜂吃什么吗?”
孩子们“哄”的一声笑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青虫子、蚂蚱呗!”我们都亲眼见过马蜂和个头比它大的青虫子、蚂蚱搏斗,马蜂把它们制服后带回窝喂小马蜂。马蜂带上青虫子、蚂蚱后飞行缓慢,我们往往就是根据它的飞行方向才找到它们窝的。
三爷爷点点头,“嗷,你们还知道马蜂吃青虫子、蚂蚱。那青虫子、蚂蚱吃什么呀?”
问题越问越简单,孩子们有点不耐烦了,“青虫子、蚂蚱吃庄稼呗!”
三爷爷又问道:“庄稼是谁种的呀?”
这是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事,“爸爸妈妈呗!”
三爷爷又点点头,像绕口令似的说道:“嗯,你们爸爸妈妈种庄稼,青虫子、蚂蚱吃庄稼,马蜂吃青虫子、蚂蚱,你们捅马蜂窝、打马蜂,咦,你们这是在帮谁的忙哪?”
孩子们你瞧瞧我、我望望你,哑口无言。我一看不好,原来我以为他老人家忙来忙去的早把这茬给忘了,谁知绕来绕去还是把我们全都给绕进去了,下一步肯定要清算踩坏烟叶的账啦。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我给他们使个眼色,准备开溜。
刚挪动几步,三爷爷断喝一声:“都给我站住!”
完了,看样子屁股上这顿棍棒之苦肯定是跑不了啦。我们都不情愿地转过身,怯怯地望着老人家,听凭他发落……
三爷爷威严地说道:“踩坏我的烟叶,这个事我没忘,每人十棍先记在账上,下次谁要是再干坏事,咱们新账老账一块算,记住了吗?”
“记住啦!”一听说不打了,孩子们如同得了大赦令,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像是捡了个大便宜。
听完回答,三爷爷笑眯眯地转过身,倒背着手,大步流星,扬长而去……
大顺子没被黑马蜂蜇死,可是小腿肚子上被黑马蜂蜇过的那块肌肉却死掉了——以伤口为中心,渐渐长成了个漏斗状,而且越来越大,黑颜色也变不过来啦。
我不再去捅马蜂窝,道理很明显,我们不能老干这种傻事。见了马蜂窝手发痒,就在树皮上蹭蹭,或者在墙上拍几下。
不久我们就发现上了三爷爷的当。他老人家对我们的缺点错误不及时纠正处理,而是留条尾巴攥在他手里……打那以后,我每做一件事情,不由自主就要掂量掂量这是不是三爷爷说的坏事儿,生怕做错了,他老人家“新账老账一块算”,老人家账上的那十棍子,就一直悬在我的屁股上。
这件事情一直折磨着我,想想我都有点后悔,当初要是一咬牙一跺脚挨完三爷爷那十棍子,到现在岂不是什么心理负担都没有啦?
唉!这个三爷爷……
【《捅马蜂窝》优秀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金鱼优秀教学反思11-07
《师恩难忘》优秀教学反思10-21
解方程教学反思优秀10-22
安全用电优秀教学反思05-27
找春天优秀教学反思06-29
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09-07
杠杆优秀的教学反思09-12
物理的优秀教学反思10-05
教学工作反思优秀11-21
《麻雀》课后优秀教学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