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教学培训(精选14篇)
蒙氏数学教学培训 篇1
为了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以及孩子近段时间的表现,更好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促进孩子的成长。幼儿园每学期结束前都有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汇报展示。我园6月25日下午邀请所有上蒙氏数学家长前来观看。
为了使活动更加丰富多采,我以情景去图形王国玩引入活动,幼儿通过玩图形、拼图形,让他们在操作中能感受思考和大胆想象,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幼儿在玩中对形和体感兴趣。再通过观察、操作及游戏,进一步体验平面图形和几何形体的不同,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发展空间知觉,我把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行活动。第一组:玩“圆变球”的游戏。发挥想像力让幼儿在圆形和正方形纸上添画,使它变成其它图形和立体的图案,看谁想得多,画得好。第二组:在点子图上连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幼儿比较连的方式,连的点数有什么不同。第三组:在各种图形作业纸上区分形和体并涂上不同颜色。最后针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进行小结。
家长开放日当天,我班家长的热情相当高,所有家长都出席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最后一次在这个幼儿园了解自家宝宝的学习生活情况,自然很开心。让我感到很欣慰,有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心底燃烧。当看到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认可时,也感觉到了身上担子的沉重,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肯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更要大胆实践,不断进取,反思总结争做优秀的幼儿教师。
蒙氏数学教学培训 篇2
我国自90年代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以来, 幼儿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时至今日, 我们仍在继续研究蒙氏教育教学理念, 在许多幼儿教育活动中都渗透蒙氏教育思想和方法, 可见蒙氏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影响之深远。 那么蒙氏教学法的精髓是什么呢?
蒙氏教学法体现的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 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步调, 因材施教, 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通过一些有准备的环境设计和教具操作, 让幼儿主动认识与了解外部世界, 自然成长, 构建完善的人格。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 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更好地实施蒙氏教学法呢?
一、了解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
根据蒙台梭利的研究, 儿童成长过程中有几个重要时期:首先, 她认为人类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可称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独有的“心理 (精神) 胚胎期” (0-3岁) , 这个时期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其次, 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 称为“吸收心理”。 儿童具有无意识地吸收环境而形成的特定的质的能力, 就好比海绵遇到水一样, 会主动吸收。 因此, 各种本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方言等都会无意识地成为个体心理品质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吸收性机能。
再次,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与动物生理发展中类似的“环境敏感期”现象。 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 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 儿童就会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 蒙台梭利还试图区分儿童不同心理的敏感期:感觉的敏感期 (2到5岁) 、秩序的敏感期 (1岁到4岁) 、细节的敏感期 (2岁到5岁) 、语言的敏感期 (2月到8岁) 、手的动作敏感期 (1.5岁到3岁) 、行走动作敏感期 (1岁到6岁) 。
最后, 蒙台梭利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0-6岁) , 分为心理胚胎期 (0-3岁) 和个性形成期 (3-6岁) 。 在0-3岁心理胚胎期, 儿童主要借助吸收力适应生活, 无意识地感受周围的环境。 3-6岁个性形成期是儿童心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的转折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继续充实和发展3岁前的各种能力并予以有意识的加工, 儿童独特的个性色彩在不同生长环境与内在本能的交融中形成。 第二阶段 (6-12岁) , 是儿童增长学识与艺术才能, 有意识地学习时期。 这一阶段的儿童心理已有很大的稳定性, 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产生道德意识与责任感。 第三阶段 (12-18岁) , 儿童进入青春期, 有自己的理想, 产生爱国和荣誉感。
幼儿教师如果正确认识和理解蒙台梭利关于幼儿的吸收性心智和心理敏感期的表现, 把握好这种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 就能帮助孩子更完美地成长。 为此,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做到:
1.尊重幼儿为有能力的个体。 幼儿是具有天生学习能力的人, 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 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都不完全相同。 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以客观的态度, 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 应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尊重幼儿的成长步调,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当幼儿获得尊重与信赖后, 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尝试。
5. 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幼儿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 “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做”, 避免干预, 但要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二、为儿童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 又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 而是儿童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通过探索环境时所获得的经验从而实现的”。 蒙台梭利肯定, 创造良好的环境, 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 及早进行教育, 丰富儿童的经验, 可以改变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什么是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 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儿童唯有通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的能力, 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
“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材料; 人文环境主要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 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 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 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 这样的环境创造明显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因此,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关注环境的教育功能, 重视学习区的建设和材料的投放, 提供一个足以让儿童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
现在的幼儿园都比较重视环境的布置与作用, 在幼儿园活动室内, 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爱好而设置的各种区域活动角, 比如绘本阅读区、娃娃家、数字游戏区、卫生站、超市区、面包房、科学区、益智区、小花铺、手工区、表演坊等,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 在课程游戏化的今天, 我们还可以看到针对幼儿特点而设计的户外活动场地:沙池、种植园、植物角、油漆区、模拟建筑区、模拟超市区、模拟厨房区、搬运区、攀爬架、平衡木、模拟驾校等, 都是为了再现日常生活场景, 让儿童亲身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并在快乐尝试中健康成长。 所有这些环境的设置都不是随心所欲的, 都是要经过精心设计的。 教师在准备环境时, 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适合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 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准备环境。 要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教材、教具, 并自行操作,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 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 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安全感的保障。 例如给幼儿用的椅子, 应避免用夹层的, 因为幼儿还无法控制重量, 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夹伤, 最好是固定型的;陈设的架子要稳固;门要钉牢等, 都是事先必须细想周虑的。 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 教师要用温柔、 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 才能使他们自由、 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比如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 ——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因为儿童必须依靠运动表现其人格, 尤其是他们的内心, 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 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
4.环境的美感。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 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 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有限制的材料投放。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 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 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 以至于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
6.有秩序感的活动。 有秩序, 并不只是说每样东西都有条不紊, 而是更进一步地指陈设的顺序, 都经过考量过小孩的接受程度、需要, 使用上以是否能够方便而言。 因为秩序对幼儿的意义重大, 幼儿会在有秩序的环境中容易经由 “自己的观察”, 找出自身之外物与物及自己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借以促增心智的吸收。 同时, 有秩序、爱整洁的习性, 都是经由美好的环境而培养的,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
三、让儿童充分“工作”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学习就是工作”, 当儿童全神投入自己选择的“工作”时, 他们会表现出极度的欢娱、平和和宁静, 这个时候纪律和秩序建立起来。 幼儿阶段是一个形成、创造与建构的时期, 唯有通过工作才能逐渐形成各种运作的能力而成为人。 人类智力发展由认知而来, 认知则通过感官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积累而来, 而手正是感官的最敏感的触角, 也是与环境互动的最频繁的媒介。 手是人类的第二个脑, 工作是人性的特征。 通过工作可解决人性的偏差 (依赖、懒惰、任性、胆小等) , 使孩子从无秩序到秩序、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 儿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 体现人生价值, 同时训练手眼协调, 借助四肢活动使人格、智能、体能都得以发展。
我们现在提倡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蒙台梭利的让幼儿“工作”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 比如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让幼儿自己穿衣、打饭、搬运、组装玩具、摆放家具、经营超市、建造房舍、栽培植物、喂养动物、组织活动等, 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及独立自主的能力, 因为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 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
四、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学校里儿童以自我教育为主, 在教育活动中, 儿童是主体、是中心,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员和指导员。 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 教师应该观察得多而教得少;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发展。 基于这一点, 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员。 ”
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 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 细心的观察者。 在幼儿活动中, 教师要全身心地专注幼儿的一举一动, 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 发现儿童各自不同的特点及各自不同的潜能, 以及需要何种帮助, 了解各个儿童的内心世界,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研究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与研究水平。
第二, 灵敏的指导者。 教师要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为不会使用材料的儿童提供示范行为;在儿童的自主活动中提供指导、帮助;保持教室的纪律和秩序, 制止不良行为。 教师的作用是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 具备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 才能给幼儿以科学的指导。
第三, 积极的沟通员。 沟通技能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教师既要懂得如何与幼儿沟通, 让幼儿信任与爱戴, 又要懂得如何与家长及生活的社区联系沟通, 因为家庭与社区都是儿童的社会环境, 并占据儿童生活的大半, 对儿童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沟通, 消除幼儿成长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让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
做到以上三点, 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和设计活动, 让活动能调动所有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这样才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正是我们现在在实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引领幼儿进入蒙氏数学教学领域 篇3
在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人都认为数学是一门很深、难懂的学科。一般而言,造成困难的原因大家认为是太抽象,而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学习数学的困难并不是数学的抽象问题,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错误所导致。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该如何引领幼儿进入到数学区呢?
一提到数学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数与量。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数学领域的工作时,我们想到的是把数学领域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如,我们在区域进餐时,每一桌都有一个值日生,值日生在发勺子时,引导幼儿说:你取了几双筷子,平均分给了几个人;或者是每个人一个勺子,一共有6个人,你要取几个勺子呢?这时孩子的兴趣就被激发了,争先发言。这时引导幼儿说如果你们喜欢,就和老师到数学区里去活动,因为数学区里有一件教具和刚才老师说的问题非常相似。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目的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对数学区域还要进行调整,投放一些鲜艳的卡片,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一些丰富的延伸工作。如,数的分解卡片和纸张工作,利用金色串珠和彩色串珠认识十位和个位的纸张工作,还有乘除法板与日常的生活问题相结合。通过环境材料的变化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同时做到把培养数学能力的目标放在首位。
再有,利用幼儿去吸引幼儿,因为班级是混龄班,有一部分幼儿已经到了数学敏感期,他们喜欢数学,喜欢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展示。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在班级里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如果这个孩子操作一项工作,他会叫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工作,这样不知不觉另一个幼儿也会操作了。在工作中,只要我们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把数学游戏化,把培养幼儿数学能力作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计算而计算,这样,幼儿会很快进入数学区并喜欢数学区。
一、同伴的影响力
记得在蒙氏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帮助我让我自己去做。”在孩子们进入数学区后,作为老师就应该想到怎么样帮助他们,让他们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把教育对象所达到的程度掌握好,心中要有目标。
1.教师要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展示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孩子进行展示工作。如,在展示新的数学教具时,先选择接受最快的幼儿进行展示,他练熟后,就可以引导他去帮助和他差不多的幼儿,这样他既练习了又把其他幼儿带会了。就这样,在蒙氏活动中,经常是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班级里的孩子有一部分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必须是教师一对一地展示指导。所以在班级活动中,经常是一部分孩子在帮助另一部分孩子,而教师更多的是关注那些稍弱一些的孩子,并观察其他孩子的表现。
2.在进行银行游戏时,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幼儿在操作银行游戏时,教师也同三名喜欢这个游戏的幼儿进行操作展示,等他们操作熟练后,再引导他们和好朋友一起玩,并且让他们自己出题计算,他们在操作时就会发现进位、退位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
二、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操作教具
在活动时教师及时观察幼儿,看他们对教具的兴趣点在哪儿。首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延伸工作。如除法板有些幼儿操作几次后就不感兴趣了,但是他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因此,教师应对除法板和乘法板做一些延伸的工作。为幼儿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理解后并列出除式或者乘式,然后再利用板作出结果,通过这项练习后,幼儿能把他理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其次,為幼儿提供丰富的纸张工作,在观察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幼儿对教具操作一段时间后就不感兴趣了,针对这样的孩子,适当增加一些纸张工作,通过纸张工作来增强他的兴趣。如,针对数棒、彩色串珠等都做了一些相应的纸张工作,来引起幼儿练习的兴趣。
再次,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对一些教具做一些铺垫工作。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在做接龙加法时通常在验算时出问题,因此在进行之前为幼儿设立一个数的组成分解工作,让幼儿练习后,再进行操作接龙游戏,幼儿很快就理解了。
孩子应该以内在的力量教育自己,保持强烈的兴趣,顺应现在拥有的能力,完成各时期应该完成的目标,给予科学的刺激,使每个幼儿都具有逻辑思考的能力,智能的发育才能达到完美的状态,最后达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蒙氏初级培训心得交流 篇4
蒙台梭利教育的根本是爱和尊重。爱是教育的核心,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蒙台梭利的教育就是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只有爱孩子,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蒙氏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用赞许的微笑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用亲切的拥抱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
蒙台梭利教育成功的核心经验是“教育跟着孩子走”。我们的教育不是死板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随时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来制定和改变我们的教学。
我对于蒙氏教育只是刚刚接触,了解和学习的并不很深入和透彻。通过本次学习我就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做以下简单的交流:
1、入园哭闹问题。我带的是托班对于这种问题比较的关注,之前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为什么在入园的时候会出现哭闹的现象。现在我明白这是因为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之间,正处于一个秩序的敏感期,当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就会破坏他原来的秩序,所以孩子就会出现分离焦虑。当孩子建立了新的秩序以后,他就不会再哭闹了,所以在这期间我们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中添加一些他们认识熟悉的标示,比如自己的照片,来帮助孩子尽快的建立新的秩序。
2、手势问题。之前我对于蒙氏教学中的各种手势只是简单的模仿,机械的学习,生怕会有任何的差错,然后尽量在给孩子示范时做出与之前所学相同的样子。现在我明白手势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是教师将自己的思路、想法、眼神的流动等无法表达的内容用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向幼儿传递的一种方式。
3、语言问题。之前我认为在蒙氏教学中要尽可能没有语言,现在才知道我的认识是粗浅的,蒙氏只是要求教师在蒙氏操作时的语言要简练、准确,尽可能使用较短的字或者词。并且在蒙氏数学方面教学时,语言的引导提示是必不可少的,是很有必要的。
4、教具具有孤立性。比如插座圆柱体是一种视觉教具,主要就是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和排列规律的教具,针对这一教具的教育目的,在示范操作时,用手来感受圆柱体和圆穴没有很大必要,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一个操作。
5、在日常教具的操作中,我们应该每次只演示一种目的性明确的教具;精确地动作要按照孩子的节奏进行演示;要步骤化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合有序化,每个动作要根据需要做停顿或者简短的说明;在演示操作时要专注在孩子而不是操作的教具上,注意与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等基本要求。
6、感官教学。感官教学大体包括基本操作,根据每一个感官教具的基本操作来进行,遵循从配对到分类再到排序的顺序进行。之后进行延伸工作。延伸工作主要有:
一、名称练习,采用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这是某某;识别,哪一个是某某?发音,这是什么?)
二、记忆练习。有凭借记忆寻找或者配对;蒙上眼罩的触觉记忆;把物体置于身后的触觉记忆;丢失了哪一个的记忆练习。
三、基础卡片配对。
四、合作操作。
五、环境练习。
7、数学教学。在学习数学时,都是遵循着先学习量在学习数,然后是数与量的对应,只有一步一步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比如刚开始的教学,通过数棒来认识量,用砂纸数字板来认识数,数棒和数字卡片配对来学习数与量的结合,纺锤棒箱认识捆扎的量,数字与筹码用来寻找分散的量,学习点数。
蒙氏数学教学培训 篇5
培训目标:
1、帮助教师梳理在新《纲要》引领下,中国蒙氏教育的新思路。强化多元教育模式要服务于儿童发展的概念。
2、懂得蒙氏教师的专业特点,正确把握成长的.关键点。
3、通过分析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理念,引导蒙氏教师成为创新型人才
培训内容:
一.解读蒙氏教育。二、蒙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史
三.蒙氏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蒙氏教师)
四.蒙氏教育日常、感官、数学、科学、语言文化、地理、历史教育
1、各领域的教育目的2、各领域教具基本操作
3、各领域的指导策略和实践分析、实例参考。4、蒙氏主题活动的设计实施
五、教室环境创设与管理
六、教室观察与教学计划的设定
七、利用园本教研、园本培训和行政教研的有效实施,促幼儿园综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八、观摩研讨,解决教师培训后遗留的关键问题以及有针对性的热点问题。
听课提纲:
日常生活练习的主要内容
一、一般物品的放置和教室常规的建立二.生活礼仪的养成教育(建立正确的社交行为)
三.肢体控制练习。四、动作协调练习。五、照顾环境。六.食物的准备。七、烹饪工作
蒙氏数学分类教学反思 篇6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
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
蒙氏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7
蒙特梭利教育 (简称蒙氏教育) 是由意大利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开创的, 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蒙氏教育进入我园已经6年,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 作为一名蒙氏教师, 我们是否具备应有的素养?我们是否真的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真谛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了?针对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自己对蒙氏教师素养的理解。
一、给集体中每一位孩子平等尊重的爱
爱孩子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首要条件, 同时它也是蒙氏教育的精髓之一。父母对孩子的爱, 是一种亲情, 有时却是一种溺爱, 一种“剥夺孩子权利或能力的爱”。在无形中, 孩子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尝试的机会, 缺失了自我。但是作为一名蒙氏教师, 我们不仅要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更要给孩子一种适度的理智的爱。
二、蒙氏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分析问题的头脑
在蒙氏教育中, 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观察者、帮助者、准备者等角色。许多老师都认为只要我把新工作正确的、规范的操作完成, 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地工作了。其实不然, 在孩子的自由工作过程中, 并不是我们放松的时候, 而是我们高度集中精神的时候。我们要用“鹰”一般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每一位孩子, 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更要发现他的每一点进步, 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同时还要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辅导方案中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总之,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三、周密的细节规则与绝对的自由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一直以来, 我们都在说要创造自然、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 但“自由”从何而来?“自由”不是我们所说的一再放任, 它是有“前提条件”的, 每位孩子在这个环境中都必须要遵守纪律, 必须要求自己做到遵守每个细节的规则, 这样才可以自由地、轻松地活动。这样, 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充分的自由。另外, 在蒙氏教室里, 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事情”, 而是自由地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 从而得到心理和认知的满足。
四、秩序是快乐的源泉
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 每个人都会很快乐。孩子也是这样的, 只是由于年龄的制约, 他们的秩序感弱一些而已。因此, 培养孩子良好的秩序感, 是我们作为一名蒙氏教师的首要任务。
五、发现每位孩子的长处, 使其得到充分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个体的差异, 要想让每位幼儿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 我们要发现孩子的长处, 同时也要看到他的不足。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就像多元智能的教育一样, 将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最高, 让孩子的弱势降低到最低, 同时, 使其优势激发弱势, 达到最终的互补。
六、在帮助孩子的同时, 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 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请帮助我, 让我自己做。”其实在生活中, 我们很多次都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因为只有自我的独立, 才会有充分的自由。“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 也就记得了;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这是蒙特梭利的原话。“做”是孩子思维的前提, 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多动手的机会, 在探索中学习, 在尝试中积累经验, 这样孩子才能会思考,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 不允许说“我不会”, 可以说“我需要帮助”或“请帮忙”。尝试不仅是探索学习的一种前提需要, 同时也是孩子了解社会步入社会的需求, 没有尝试精神, 就无法迈向社会。孩子对任何事都应充满自信, 都有好奇心。这样, 他将会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直至成功。
七、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独立能力
自主学习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蒙氏教育中, 它能让孩子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地不断学习, 让能力变为自信, 再让信心进一步激发能力, 源源不断地学习。同时, 自我正确指引是孩子自己独立学习的最好教师。
八、结语
蒙氏教师要时刻记住以下几点:
(一) 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集体气氛。
(二) 给孩子一个舒适、自然、像家一样的环境。
(三) 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专注的能力。
(四) 自己从内心里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蒙氏教师, 工作中要大方、语言精练、举止优雅。
(五) 在与家长交流时, 要做一个会说话的“语言艺术家”。
(六) 以真诚的心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七) 在与家长交流时, 要避开孩子, 不当面指责或讲述孩子的缺点。
“教师要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观察儿童、协助儿童、了解儿童, 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构建、自我完善。”这是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 做一名优秀的、有素养的蒙氏教师。
参考文献
[1]吸收性心智.中国发展出版社, 第2版, 2002年6月1日.
你真的了解蒙氏教育吗 篇8
早教,百里挑一不容易
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操心孩子的成长。可能你的案头已放了不少育儿书籍,如《早教革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婴幼儿的科学养育》等;可能你读过不少诸如“如何培养优秀孩子?专家给家长的120条建议”这样的文字;甚至可能你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挑选早教机构了。时下比较受家长们青睐的机构有金宝贝、东方爱婴、赢在起点、天才宝贝、红黄蓝亲子等,社会上也涌现出不少有名的私人幼儿园,如李跃儿的巴学园、孙瑞雪的儿童之家……很多早教机构都会在宣传中提到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以让家长们认可教育的专业性。而且蒙氏教育不光在国内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在国外幼教领域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当当妈:
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当当出生,至今我钻研幼教已有些时日了。在北美,你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打开电话黄页都可发现大量蒙氏学校,而很多蒙氏学校更是跻身全美topschools,是家长的首选,因为蒙氏教育培养出的小孩学业成绩较好。
蒙氏教孩子做事有一定的顺序,教师每天都会用充满美感的动作自然而有条理地做事,孩子从旁看到,自然而然地模仿。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蒙氏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
现实情况是,无论哪一种早教课程,花费都并不便宜。但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少家长逐渐认同了这种贵族式早教,愿意花上200-300元/小时,让孩子在里面哪怕仅仅是玩游戏。这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21世纪00后们的幸运。但是,面对纷繁的早教机构,你真的懂其中的奥秘吗?早教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有多大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家长们的心声。
上海林女士:
我的儿子在幼儿园读的是美式幼儿园,玩乐、游戏与开心是主题,没有像公立幼儿园那样很小就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学前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部分知识。
儿子很快乐,但自从上一年级以来就让我很头痛。每天晚上做作业都很不情愿,慢吞吞地。我觉得自己的孩子属于不笨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儿子现在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都搞到十一点,有时甚至完成不了作业;上课的时候不老实,坐不定,老师经常点名批评。
我以前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会打小孩子,现在终于明白了,有时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面对林女士的困惑,不少家长则认为:很多公立或者私立幼儿园都让孩子提前去吸收本应小学一二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所以这些孩子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很轻松了。而从以游戏、玩乐、启发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他们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所以最初表现并不出色。但家长们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孩子一样也会很优秀,甚至超越提前学习的孩子。
武汉王女士:
我个人还是推崇学龄前孩子以玩为主,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幼儿老师尤其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容易走极端,以为给孩子自由,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自由,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我的理解应该是在一定的规则下放手让孩子自由。
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快乐成长,不少家长将眼光瞄准了蒙氏教育。然而,早教机构中的蒙氏教育成分到底有多少,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北京蓝女士:
蒙氏教育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的一些改变。孩子上这种班,最主要是看老师有没有经验,光是嘴上说没有用。一个正规的蒙氏教育的老师是很难得的,一般的幼儿园其实都不具备资格,拉大旗做虎皮而已。孩子上了这样的班,还会助长攀比的习气。
北京寥女士:
我觉得选幼儿园,还是传统的好,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自己没事的时候看一些蒙氏教育的书,孩子上普通幼儿园,我自己在家里进行蒙氏教育,我觉得效果很好。
武汉徐女士:
我知道的也不多,好像早期蒙氏教育是为盲人设计的,都是些形状、珠子之类的小玩具,锻炼宝宝手眼协调性,例如让宝宝把某一形状放到固定的空格里去。现在打着“蒙氏教育”旗号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很多,在收费上比一般教育机构要高些,有时候真是难以选择。
蒙氏教育,别让噱头“蒙”住你的眼
作为未经注册的非法组织,位于青岛的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于2013年10月25日被相关部门依法取缔。很多家长此时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一直追捧的蒙氏教育,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国字号”蒙台梭利协会被取缔,贵族化的蒙氏教育被蒙上阴霾,这种代表着新理念的教育模式是否值得推崇备受争议。
近年来,虽然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应用实践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但实际上,对于蒙氏教育到底是什么,蒙氏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据调查,不少幼儿园和早教中心所开设的蒙氏教育班很多只是其宣传噱头,教育方式与传统蒙氏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只是借着“蒙氏”头衔吸引更多眼光罢了。一些机构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氏教育的理念领悟肤浅,教学方法流于表面,简单模仿、生搬硬套蒙氏教育理念,照搬照套使用蒙氏教具,并不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实际教学效果堪忧。在这些教育机构里,各式“纯蒙”、“半蒙”课程教育鱼龙混杂,足以“蒙”住家长们的眼。
周女士:
我周末都会送3岁的宝宝去参加蒙氏早教班。我只知道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应该对孩子成长有帮助。至于蒙氏教育的各种理念和课程,我自己其实也不大明白。
nlc202309042049
田田妈:
我对蒙氏的了解也不算多,但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真正的蒙氏教育并不普及,如果很普遍,我们择园不会这么痛苦。因为”蒙氏”到中国被商业化了。蒙氏数学、蒙氏感观、蒙氏礼仪被幼儿园、早教机构当成了一门门独立的课程去学了!而蒙氏的精髓:”以孩子为中心”却完全被忽略了。商业化只让人们关注孩子从这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孩子人格构建时所需要的引导。
露露妈:
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真正的蒙氏教师是必须发自内心的爱孩子的。你想,咱们家长对着自家的一个宝贝,有时候尚且搞不定,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宝贝,做到完全的耐心,是何其的不容易。所以别期待三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孩子那种班真的是蒙氏,因为做不到关注;也别相信早教机构一周一节的蒙氏课,因为相处时间短,她不可能做到了解你的孩子。
知识链接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是怎样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一个世纪前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好的幼教方法。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务、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他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既满足孩子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
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
蒙氏教育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蒙氏教育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课程如烹饪、园艺、清洁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蒙氏教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帮助?
和传统教育通过书本授课不同,蒙氏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也不需要教材书本,只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让他们因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自己发现、改正错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一般情况下,蒙氏教育机构都会采用128件的基础配套设施。但这样的教具规模对于倚靠丰富教具教学的蒙氏教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蒙氏教具之所以经典,是每一项教具除了单一的教学目的外,还可以实现多重教育目的。
在蒙氏教育机构,我们能看到,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孩子们可以在屋子里自由走动,任意从架子上拿取自己感兴趣的用具,以自己的节奏、兴趣对不同领域进行认识学习。但大多数机构的蒙氏教具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要么没有充分利用教具,要么过分依赖教具。教育人士提出,并非有了蒙氏教具就可以开展蒙氏教学,蒙氏教具存在程序化操作中教师理解偏差、生硬等问题,如过分强调规则意识和独立性,强调幼儿的专注、同伴间的不打扰和教具操作、摆放规范;在五感训练中单一地认识事物但忽视了情感体验,教具成为了呆板的玩具。孩子们这种看似独立在玩的学习方式,其实需要老师精心引导,否则教师完全居于观察者位置,造成指导不够;局限还在于要求教具须多样、变化,否则儿童用不了几天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但一套专业化、环保的蒙氏教具往往需要上万元,很多机构资金投入并没有那么多。
如何让蒙氏教具真正对孩子的成长发挥出应有的帮助作用,或许,这是每一位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蒙氏教师努力的方向。
蒙氏教学感悟 篇9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我很有幸地也成为了一位蒙氏教师,学习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蒙氏教学法非常的深奥,在这一年的学习教学生活中我时时感到自己的不足与渺小,我努力的体验体会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并实施实她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使我受益匪浅。
我印象最深的是蒙氏教学中的秩序感。秩序感是无处不在的。从蒙氏的教材编排,教具的操作,到日常的学习生活无处不在。早上,幼儿入园他要学会自己穿脱外衣,换室内鞋,然后把衣服和鞋子按序放好。进教室以后,一系列的活动当然也离不开秩序感,且配套的蒙特梭利教具无论从设计,投放操作每一个内容都渗透着“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做事有序,沉稳自信。我常常想,如果我小时候也是经过了这样的训练,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丢三落四,做事的效率也一定比现在高,还不会有现在这样高的失误率。如果所有的人都经过这样的训练,就不会有那样多的违规操作,我就不会听到新闻上报道的某某某工厂发生某某某事故,伤亡多少,交通事故也会少了,那世界会美好得多。
自由是蒙氏的又一大特色。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孩子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自主学习。他们时时在做着选择,我是选择进哪个区,我进区以后,选择哪一个工作,工作时我用什么样的托盘,什么颜色的彩纸,工作多长时间……老师在操作教具了,我可以选择去操作,也可以选择观望……
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喜欢的。孩子的心态怎会不阳光?怎会不是积极向上的?
蒙氏教学法还强调科学性。人文和科学一直是我们班级的李秀华老师在带,我每天耳濡目染,有很深的体会。以前我们在使用五大领域教材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内容。但是从来没体验过蒙氏这样的科学的,专业教学方式。首先在内容上它涵盖了历史,地理,生物,人类生命起源,天文地质,在方法上有各种实验,还要撰写实验报告,它给孩子的概念也是一步到位正确的,绝不含糊。孩子们从小就学到了严谨科学的人生态度,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蒙氏教学教案 篇10
1、初步学念,感受欢乐、融洽的家庭氛围。
2、知道长大了要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
教案准备:
挂图2号、画的大虾、汤。
教案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入主题。
1、这是什么?(蛋糕)猜猜今天是谁过生日?(今天是妈妈过生日)
2、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学说: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
二、给妈妈过生日。
1、妈妈喜欢吃什么呢?(教师自言自语地做思考状,忽然想到了,依次拿出一盘红烧大虾、一碗汤)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2、请幼儿学念诗歌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观看挂图。两个菜够不够?怎么办?再加几个菜吧。看,爸爸在干什么?(爸爸切黄瓜)黄瓜淡淡的不好吃,需要放些调料,我们来放吧。可以放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醋和糖)
4、我在干什么?给妈妈尝一口,妈妈会说什么呢?(引导幼儿学说“嗯,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一边点头一边说:“嗯,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6、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学说:“嗯,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7、为什么妈妈会觉得菜的味道特别香?(因为我会帮助大人做事情了)
三、初步学念。
1、老师把妈妈过生日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名字就叫《妈妈过生日》。
蒙氏数学教学培训 篇11
关键词 延伸材料 投放种类 游戏性 科学性
中国分类号:H0
一、语言延伸材料的种类及投放原则
(一)语言延伸材料投放的种类
语言延伸材料的投放,我们把视线放在了三字经教学和主题活动中,在材料投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字经方面:传统诵读《三字经》的教学是我们的教研重点,对于幼儿来说,单一的诵读与背诵都不是问题,但是,这仅仅锻炼了幼儿的读的能力和记忆能力,对于识字与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所以,我们在语言区大量投放了锻炼识字阅读的材料。比如:关于三字经字句的操作,句子的对应与顺序排列,字与字的对应,句子与图片的对应,句子中,重点字的填空练习。
2、主题活动的延伸内容。以往,教完一首儿歌或听完一个故事,这节活动就结束了,没有任何延伸活动,幼儿也仅仅是会背儿歌而已,对于故事也是听过而已,至于会不会复述,内容有没有理解,老师关注的并不够多,而现在,我们关注的重点转变了,我们更加注重幼儿对字词的认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于是,我们根据儿歌、绘本和故事的内容,制作了一系列的操作材料,如:儿歌、故事、绘本等等,都有了相应的延伸材料,我们把儿歌或故事的内容,制作成小图册或图片,利用相框或影集的形式,孩子们可以贴贴字词,连线或者是拼拼句子,使幼儿在集体活动结束后,还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而此时的重点就在于对于字词的认知及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二)材料投放的原则
在进行语言延伸材料投放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材料提供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幼儿才会不断地主动投入、全身心地参与与操作。因此,给幼儿提供语言操作材料应该选择一些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操作材料,形式上也要注意趣味性。
2、材料要体现多样性
一份材料可以用多种方法操作,能发挥多种学习功能,能满足幼儿反复练习操作的需要。因此,在投放中我们力求做到同一目标设计相同名称游戏、提供不同材料。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每一次使幼儿玩得爱不释手,大大激发了幼儿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
3、材料要体现层次性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感。于是在区域活动中要提供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材料。使幼儿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同时幼儿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二、语言延伸材料的合理设计对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作用
(一)首先,语言延伸材料的游戏性能引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幼儿的生活中充满了游戏精神,他们在阅读时也就在游戏,既以游戏的方式,也为游戏的目的。一本捧在幼儿手里的书有时会变成铁扇公主的扇子,有时会变成锐不可当的盾牌,有时甚至还会变成好友密谈与私语的媒介。幼儿不仅在阅读时游戏,也在游戏时阅读。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具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只有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次,材料的科学性为幼儿提供了正确的概念
教师在设计构思教具时,应注意知识,概念的正确性,同时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这样设计出的教具才会科学合理,适合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设计教具的时候,老师出示的或是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一定是正确的。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幼儿语言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逻辑性,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也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而在蒙台梭利教育的范畴之内不仅包括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了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想象力的培养。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要有系统性,遵循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过程,使孩子能力逐步提高。另外,教具本身的难度要适中,教具所含刺激的多少,也需要配合幼儿的需要调整,因此设计时应配合幼儿个性的内在需求而富有弹性。中班的幼儿主要以短句阅读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制作了许多面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操作的教具。比如;我们的神秘袋,就可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的需要。
(三)、最后,材料的可操作性锻炼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众所周知,蒙氏教学是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要形式,那么,在动手考虑语言区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投放教具的可操作性,让幼儿通过教具的操作直接获得知识,达到教育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孩子们玩了几次之后就不感兴趣了,尤其是语言区的材料,常常是孩子们驻足最少的区域,在本着让孩子们能持久专注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语言延伸教具,把每个月主题活动的内容,制作成故事、古诗、儿歌三段卡,供幼儿操作,以此来给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比如,我们把三字经,做成了相框,把一些重点字空缺,请幼儿找出来并贴上去,而且还把句子打乱,重新拼摆,这个教具的巧妙之处是我们把它制作的十分精美,并且,摈弃了以往的形式,采用了磁性贴,并且用了十分美观的相框,材料一投放进去,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愿意尝试操作的幼儿很多,而且,观察下来,在里面工作的幼儿的专注力是十分高的,往往可以在里面操作很长时间。
语言是智慧的工具,语言也是智慧的途径,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蒙氏说,语言是促使人类进步最有力的工具,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儿童的语言不是双亲传给的,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是以自我学习、自我形式发展的。因此,作为一名蒙氏教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也将尽力而为之!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李季湄、冯晓霞教授主编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年: 2013-3
2、梁志桀 《幼儿好行为培养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兰小茹、宋茂蕾《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11
大班蒙氏数学 篇12
8、9的分解与组合活动目标:
1、了解8、9的集合体,学习8、9的分解与组合。
2、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分解与组合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摇摇乐、瓶盖、石子、纽扣、万能棋、房子试的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过7以内数字的分解与组合。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导入,复习7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师:上周我们完了碰球游戏,现在我们玩一个合起来是7的碰球游戏。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的1球碰6球;1和6合成7)师:对、对、对,你的1球碰6球。(教师表换数字,游戏继续)
二幼儿分组自主探索8的分解组合,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7以内数的分解组合,知道总数可以分成好几个组数的方法,这些本领你们都掌握了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房子宝宝8,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玩具,摇摇乐,瓶子里一边是红色的,一边是黄色的,里面装有8颗小石子,操作时,你们就摇一摇,然后,数数红色一边的有几颗,黄色一边有几颗。如:我现在摇一下,落在红色边的有3颗,黄色边的5颗,然后在记录卡上的红色方格中记录3,黄色的记录5.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分区活动分成六组,动手操作并记录。
师:记录完之后,老师弹琴之后,把记录卡拿上来。
三、总结8的分解组合的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是用什么方法分出来的?(教师记录)
(没有规律的记录卡)师:你们认真观察这张记录卡,它有什么规律?(交换位置)师:那这张呢,有什么规律?
师:两组数的交换,他们的总数是不是一样的?(递增递减)师:那这张呢,有什么规律?
师:这三种方法你们觉得用什么方法好?
四、运用所学的分解规律,迁移学习9.师:刚刚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本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9可以分成几组,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分出9的分和式,看看9都有哪些分和式。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说9的所有分和式。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分出了9的分和式,知道9可以分成1和8,1和8合起来等于9。
师:现在我们玩9的碰球游戏,小朋友们认真听。
师:我的1球碰8球是几球,我的4球碰5球是几球?
教师总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
活动延伸
蒙氏数学:图形联想 篇13
活动目标1、2、3、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形形色色”;图形联想的范例图;图形纸片。
2、学具准备:“形形色色”;铅笔、纸若干。
3、《操作册》第4册第45—46页。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超级变变变。由教师法令,幼儿做模仿动作。如教师说:“超级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幼儿就做小花猫摸胡须动作,并说:“超级变变变,我是小花猫。”教师说:“超级变变变,变成奥特曼。”幼儿就模仿奥特曼的动作,并说:“超级变变变,我是奥特曼。”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好多图形宝贝也都想来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我们来一起帮它们超级大变身吧!
1、教师出示图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再进行图形联想。教师可提示幼儿:“什么东西是圆的?”“你能把这个圆形变成xx吗?”鼓励幼儿用身体各个部分做出含有圆形的物品造型,可一个人做,也可以多人合作。
2、教师依次出示教具“形形色色”中的各种图形,请幼儿一一说出名称。幼儿自选一至两种图形展开联想。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展示已经准备好的范例图来启发幼儿想象。
3、请几名选择不同图形联想的幼儿分别上前展示自己联想的结果,大家评议谁想的最新颖有趣。
三、分组活动
第一组:对“形形色色”中的各图形进行图形联想,并画下来。在活动中复习常见图形的外形特征,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第二组:在教室里分别找到含有“形形色色”中个图形的物品,并用拓印或描画的方式制作出该图形。
第三组:图形变变变。如将圆形变成正方形、变半圆形、变椭圆形等等。激发幼儿创造想象,用折、叠、拼、剪等方法进行图形互变。
四、结束
展示各组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思考、操作过程。引导幼儿收拾学具。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4册第45—46页的活动。
2、增加其他图形如扇形、菱形等的联想活动,在区域中增设一块小黑板,让幼儿把增加想到的东西及时画出来。
3、讲述结合一日生活随机开展图形联想活动,以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对图形特征的初步掌握。生活提示
图形联想旨在巩固孩子对各图形特征的掌握,既包括一种的图形扩展联想,如由圆形想到太阳、西瓜等,也包括图形间相互变化的变形联想,如三角形变成正方形等,以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生活中的数字
1、完成《亲子册》第4册第89—92页的活动。
蒙氏数学的教案 篇14
二、直接目的:
1、感知数棒的长短。
2、感知数量的多少。
三、间接目的: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四、适宜年龄:4.5~6岁以上。
五、准备材料:数棒1组;眼罩1个。
六、步骤:
1、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蒙眼感知红蓝数棒
2、将数棒在卷毯上散放,幼儿坐在老师周围。
3、教师戴上眼罩,用双手触摸的方法找寻数棒1,左手按住数棒,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进行触摸,并以点头或摇头的方式表示所选数棒的正确与否。
4、把找出的数棒1放在卷毯左下方。
5、请幼儿戴上眼罩,用双手触摸的方法依序找出其余数棒,每找出一根数棒都要通过数棒1来量取。
6、将找出的数棒一一排列在卷毯左下方。
7、将数棒全部找出后,请幼儿摘下眼罩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将数棒红色一头全部靠在左端,并检查数棒的排列顺序。
8、教具,并归位。
七、错误订正
摘下眼罩自我检查。
八、变化延伸
【蒙氏数学教学培训】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蒙氏数学教学08-18
蒙氏数学教案案例09-30
幼儿蒙氏数学试卷08-08
早教蒙氏数学课教案07-06
大班蒙氏数学活动设计06-21
《蒙氏数学》按大小排序(7-8)07-15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10-19
幼儿园蒙氏数学课件10-04
蒙氏阅读教学过程08-18
“蒙氏”特色教学——走线活动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