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常见园林植物及应用小结(精选5篇)
西藏常见园林植物及应用小结 篇1
西藏常见园林植物及应用小结:
1、乔木:白玉兰、北京杨、白柳、日本晚樱、桧柏、光核桃、美国黑核桃、白桦、青冈栎、冷杉、苹果。
2、灌木:各种杜鹃、小叶女贞、丁香。
园林应用建议:当地植物特型适合规划成视野开阔型园林,如疏林草地、广场景观等形式。在竖向上,以北京杨、白柳、白桦、白桦、青冈栎、冷杉及松树类等作为高层,白玉兰、日本晚樱、柏树类、苹果等品种作为中层植物,当地的各种杜鹃、女贞类、丁香类植物作为下层植物。
西藏常见园林植物及应用小结 篇2
各类蚜虫一般3月中下旬大量孵化, 往往呈集群式暴发, 刺吸嫩芽、新叶和花蕾, 导致新叶、新梢、花蕾扭曲、萎蔫或产生虫瘿, 使树木不能正常展叶开花。大量发生时还会诱发煤污病, 造成树势衰退。同时蚜虫在各种寄生植物上来回迁移刺吸为害, 是一些草花病毒病传染的媒介昆虫, 如棉蚜、桃蚜等, 是香石竹坏死病、仙客来病毒病、美人蕉花叶病等病毒病的主要传播昆虫。
2 常见园林植物蚜虫
2.1 秋四脉绵蚜 (Tetraneura akinire Sasakj)
秋四脉绵蚜又名榆四脉绵蚜、谷榆蚜、高粱根蚜, 属同翅目, 瘿绵蚜科。分布在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辽宁等省。寄主以榆科植物如琅琊榆、醉翁榆、大叶榉、榆树、刺榆、白榆等和禾本科植物为常见。无翅孤雌蚜体长2.0~2.5mm, 椭圆形, 体杏黄色、灰绿色或紫色, 体被呈放射状的蜡质绵毛, 触角4节, 短。喙短且粗, 呈矛状, 超过前足基节。腹管退化。尾片半圆形, 有5~7根毛。有翅孤雌蚜体长2.5~3.0mm。头、胸部黑色, 腹部灰绿色至灰褐色, 触角4节, 前翅中脉不分叉, 共4条, 后翅中脉1条, 没有腹管。卵长椭圆形, 长1mm, 初黄色后变黑色, 有光泽, 一端具1微小突起。每年发生约10多代。以卵越冬, 翌年4月初孵化刺吸植物嫩叶成虫瘿。5~6月从虫瘿中飞出迁移到第二寄主上为害。9~10月后, 侨蚜回迁至榆树上, 并在老树干上产卵越冬。
2.2 杭州新胸蚜 (Neothoracaphis hangzhouenisi Zhang)
杭州新胸蚜又名蚊母瘿蚜、蚊母瘿瘤蚜, 属同翅目, 蚜科。第一寄主为蚊母, 第二寄主不明。有翅孤雌雄蚜头胸黑色, 体灰褐色, 翅平覆体背, 额瘤不明显。无翅孤雌蚜1龄时体扁, 灰黑色, 蜕皮后体变为嫩黄色。以卵越冬, 翌年3月孵化为干母, 在蚊母嫩芽上刺吸成虫瘿, 蚊母萌芽展叶时是该虫主要的侵害期。5~6月从虫瘿中飞出, 迁移到其他寄主上繁殖为害, 11月底到12月, 侨蚜回迁蚊母产卵越冬。
2.3 竹茎扁蚜 (Pseudoregma bambusicola (Takahashi) )
竹茎扁蚜又名居竹伪角蚜, 属同翅目, 扁蚜科。主要寄主慈孝竹。全年都有为害。无翅孤雌成虫体椭圆形, 长3.3mm, 宽2mm左右。黑褐色, 体被白色蜡粉。触角4~5节。喙粗短, 不达中足基部, 腹管位于有毛的圆锥体上, 环状, 围绕腹管有长毛4~9根。尾片半月状, 微有刺突, 有长毛6~16根。尾板分裂为2片, 有长毛16~34根。有翅孤雌成虫长椭圆形, 体长约3mm, 宽1.6mm左右, 触角5节。腹管退化为一圆孔;前翅中脉分2岔, 基段消失, 2肘脉共柄。以孤雌蚜在竹竿基部越冬, 2~3月、7月、9月间新笋萌发时移至新竹梢为害, 虫口密度常极高, 铺满嫩枝和茎秆, 嫩枝受害后萎缩变褐色, 诱发严重煤污病, 致使整株嫩枝、茎秆上形成厚层黑色煤污, 地面也一片污黑, 并散发出一股浓烈臭味, 重者造成竹子枯死。
2.4 莲缢管蚜 (Rhopalosiphum nynphacae)
莲缢管蚜属同翅目, 蚜科。一年发生20多代。第一寄主为梅花、红叶李等, 第二寄主为睡莲、荷花、慈菇等水生植物。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 长2.5mm、宽1.6mm, 体色由褐绿到墨绿色。触角有瓦纹, 腹管缢管状, 中部收缩, 端部膨大, 顶端又收缩。尾片长锥形, 足腹节有成排卵形纹。有翅孤雌蚜体长卵形, 长2~3mm、宽1mm, 腹部褐色至褐绿色, 腹管缢管状, 端部1/2膨大, 基部向中部渐细, 顶端收缩, 膨大部分光滑, 基部有瓦纹。以卵在第一寄主上越冬, 翌年3月孵化为害。4~5月在第一寄主上形成为害高峰, 6~9月迁移到第二寄主上繁殖为害, 10月后回迁至第一寄主, 产卵越冬。
2.5 梨二叉蚜 (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 )
梨二叉蚜又名梨蚜, 属同翅目, 蚜科。第一寄主为梨, 第二寄主为狗尾草、茅草等。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约2mm, 宽约1mm, 体绿、暗绿、黄褐色, 被有白色蜡粉。头部额瘤不明显, 口器黑色, 复眼红褐色, 触角丝状6节, 端部黑色。各足腿节、胫节的端部和跗节黑色。腹管长大黑色, 圆柱状, 末端收缩。尾片圆锥形。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4~1.6mm, 翅展5.0mm左右。头、胸部黑色, 腹部淡色, 额瘤略突出。口器黑色, 端部伸达后足基节。触角丝状6节, 淡黑色。复眼暗红色, 前翅中脉分2叉, 足、腹管和尾片同无翅孤雌胎生蚜。一年发生约20代。以卵在第一寄主上越冬, 翌年3月孵化为害, 4~5月在梨树上大量繁殖, 使新叶和嫩梢卷曲。5~6月迁移至第二寄主越夏为害, 6月后在梨树上难匿踪迹, 10月后回迁至第一寄主产卵越冬。
2.6 桃蚜 (Myxus persicae (Sulzer) )
桃蚜又称烟蚜、桃赤蚜、菜蚜、腻虫。属同翅目, 蚜科。寄主主要有桃、李、杏等蔷薇科植物, 女贞、大叶黄杨、扶桑、柳及十字花科的蔬菜、棉、麻等经济作物。无翅蚜体长2.6mm, 宽1.1mm, 体淡色, 头部深色。额瘤显著, 中额瘤微隆。腹管长筒形, 端部黑色。尾片黑褐色, 圆锥形, 近端部1/3收缩。有翅蚜头部和胸部黑色, 腹部淡色。腹部第4~6节背中融合为一块大斑, 第2~6节各有大型缘斑, 第8节背中有一对小突起。一年发生20多代。以卵越冬, 3月孵化, 群集在寄主嫩芽上刺吸为害, 4~5月是为害高峰, 常诱发严重的煤污病, 6月迁移到其他寄主上为害。9月回迁到第一寄主上形成第2次为害高峰, 11月产卵越冬。
2.7 夹竹桃蚜 (Aphis nerii Boyer de Fonscolombe)
夹竹桃蚜属半翅目, 蚜科。每年发生约10多代。主要寄主为夹竹桃。无翅胎生雌虫身体卵圆形, 长约2.3mm, 宽约1.2mm, 体色黄或金黄, 腹管、足黑色。有翅胎生雌虫体长卵圆形, 长约2mm, 宽约1mm, 头、胸黑色, 腹部色较浅, 有黑色斑纹。已成蚜、若蚜越冬, 翌年4月开始为害, 5~6月是为害高峰, 夏季高温, 虫量明显减少, 9~10月有一个新的繁殖为害高峰。11月后虫量减少, 进入越冬期。
2.8 桔蚜 (Toxoptera citricidus)
主要寄主有柑桔、桃、梨等植物。无翅胎生雌蚜全体漆黑色, 复眼红褐色, 触角6节, 灰褐色。足胫节端部及爪黑色, 腹管呈管状, 尾片乳突状, 上生丛毛。有翅胎生雌蚜与无翅型相似, 翅2对白色透明, 前翅中脉分三叉, 翅痣淡褐色。无翅雄蚜与雌蚜相似, 全体深褐色, 后足特别膨大。卵椭圆形, 初为淡黄色渐变为黄褐色, 最后为漆黑色, 有光泽。若虫体褐色, 复眼红黑色。每年发生10~20代。以卵越冬, 翌年3月孵化为害。春末夏初、秋季两个繁殖期气候干旱, 有利于大量发生, 主要寄主食料不足时, 有翅蚜迁飞到其他植物上取食为害。11月后有性蚜产卵越冬。
2.9 栾多态毛蚜 (Periphyllus koelreuteria Takahaxh)
栾多态毛蚜属同翅目, 毛蚜科。主要寄主有栾树、黄山栾树、七叶树、五角枫、椿树和石楠等。无翅孤雌蚜体长3mm左右, 长卵圆形。黄褐色、黄绿色或墨绿色, 胸背有深褐色瘤3个, 呈三角形排列, 两侧有月牙形褐色斑。触角、足、腹管和尾片黑色。有翅孤雌蚜体长为3mm, 翅展6mm左右, 头和胸部黑色, 腹部黄色, 体背有明显的黑色横带。越冬卵椭圆形, 深墨绿色。若蚜浅绿色, 与无翅成蚜相似。每年发生5代, 春季3代, 秋季2代。以卵越冬, 翌年3月上旬孵化为害。4~5月大量繁殖。分泌的蜜露大量洒落, 整个树冠之下的人行道上黏连发黑。有性蚜11月中下旬产卵越冬。
2.1 0 桃粉大尾蚜 (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
桃粉大尾蚜又名桃大尾蚜、桃装粉蚜、桃粉绿蚜、桃粉, 属同翅目, 蚜科。主要寄主有桃、李、红叶李、杏、梅、榆叶梅等蔷薇科植物及禾本科杂草。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 翅展6.6mm左右, 头胸部暗黄至黑色, 腹部黄绿色, 体被白蜡粉。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2.5mm, 体绿色, 被白蜡粉, 复眼红褐色, 腹管短小, 黑色, 尾片长大, 黑色, 圆锥形, 有曲毛5~6根。一年发生10多代, 以卵越冬, 翌年3月下旬孵化为害。5月上中旬为繁殖为害高峰, 常诱发严重的煤污病, 5月后有迁移蚜迁飞至夏寄主上越夏为害。10月后回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
3 防治方法
3.1 化学防治
每年蚜虫发生为害较早, 一般3月中下旬集中孵化为害, 此时蚜虫大多为无翅蚜或干母, 也是一年中孵化最整齐、发生时间最长、扩散为害最慢的一代。蚜虫的天敌活动频繁期一般在4月下旬以后, 所以3月下旬~4月上旬蚜虫未迁飞扩散之前是化学防治蚜虫、保护天敌的最佳时期。可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倍液或10%蚜虱净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进行防治。若已有煤污病现象, 在杀虫时可添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来控制病情。
3.2 农业防治
蚜虫卵、若蚜、成蚜多在树皮裂缝、嫩枝、芽苞上越冬, 可结合冬季修剪、涂白、喷施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成虫或若虫。及时清除绿地、苗圃等周边杂草。杂草是很多蚜虫的夏寄主, 是蚜虫栖息、繁殖的主要场所, 所以春季及时中耕除草也是防治蚜虫的重要手段之一。
3.3 保护天敌
早春及时药防, 4月下旬以后是天敌活动的频繁期, 若此时虫害发生未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尽量不使用化学杀虫剂。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较常见的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食蚜蝇、十三星瓢虫、两星瓢虫、多星瓢虫、步行虫等。
3.4 利用黄色板诱杀蚜虫
利用蚜虫的趋化性, 在黄色板上涂上黄油, 蚜虫发现黄色, 就会纷纷扑向黄色板, 这样蚜虫就会被粘于黄色板上。待到一定数量时, 把粘于黄色板上的蚜虫加以处理即可。
3.5 利用杨柳枝把诱集蚜虫
蚜虫对杨柳散发的气味具有很强的趋性, 可取一定量的杨柳枝条扎成把, 置于蚜虫大量发生的植物地点, 可把大量的蚜虫诱集到一起, 便于集中杀死。
3.6 利用黑光灯诱杀蚜虫
蚜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 把黑光灯置于蚜虫大量发生的植物地点, 诱杀效果极为显著。
3.7 利用叶面喷肥防治蚜虫
利用10%的碳铵溶液、0.5%的氨水溶液、2%尿素溶液进行根外喷施, 每隔7天左右喷施1次, 连喷2~3次, 对于防治植物上的蚜虫效果很好。
摘要:蚜虫是园林植物常见虫害, 它们刺吸嫩芽、新叶和花蕾, 使树木不能正常展叶开花, 易诱发煤污病, 还是多种病毒病传播的媒介昆虫。通过对常见园林植物蚜虫种类进行调查, 并结合工作实际对防治措施进行简述。
关键词:蚜虫,危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孙耀良等编著.园林花木病虫害及其防治[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6294, 229
西藏常见园林植物及应用小结 篇3
摘 要:调查并分析了浪卡子县园林绿化的现状、特点及问题,提出了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的相应举措。本次共调查了园林植物8科、12属、17种。调查结果表明:(1)乔木层、草本层重要值最高的分别为北京杨、草地早熟禾,其重要值分别为68.115、94.061,缺乏灌木层;(2)该县绿化植物中,应用最多的是杨柳科,为7种,占调查植物的41.18%;(3)高原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超高海拔是最大的制约因子,园林绿化成活难度大;(4)园林植物应用种类匮乏,绿化形式单调,管护水平落后。
关键词:西藏;浪卡子县;园林植物;调查;重要值;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8.038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核心地带,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是中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体系,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器。城市绿化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藏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西藏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西藏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一直以来都是园林界的大难题。针对西藏各地的园林绿化的研究很少,内容主要集中在综述、定性分析植物群落配置、生态发展模式、种植等方面,而关于西藏园林绿化定量分析的研究非常匮乏。为了探究西藏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解决绿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定量分析西藏绿化的现状,为本地区园林绿化提供指导,笔者结合课题对西藏各地的园林植物种类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普查,并以浪卡子县为例,探索西藏超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技术难题。
1 调查和方法
1.1 浪卡子县概况
浪卡子县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与不丹王国接壤,位于90°22′~91°05′E,28°46′~29°11′N之间。浪卡子县是山南地区海拔最高的县,面积8 022 km2,总人口3.1万,辖16个乡。全县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县人民政府驻地浪卡子镇海拔4 454 m,面积1.5 km2,人口千余人。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四周边缘高突,中间呈低洼湖泊。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冬春寒冷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 929.8 h,年降水量376 mm,年无霜期60 d,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旱、虫、雹、洪水、雪、霜等灾害[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将海拔分级为:1 500~3 500 m为高海拔,3 500~5 500 m为超高海拔,5 500 m以上为极高海拔,因此,浪卡子县属于典型的超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踏勘调查法,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以浪卡子县各城镇绿地为主要调查区域。在调查地段内,划分成公园、生产、防护、附属、道路、其他绿地等绿地类型,按照不同的植物群落设置样地,在样地内分别进行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点大小,采用生物学上常用的“五点法”,随机设立若干 20 m×20 m 标准样地,进行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对于个别没法满足20 m×20 m的地段,可视具体情况,采用40 m×10 m样地或者灵活处理为其他形式的样地[2]。样方数量设置根据各城镇绿化状况及面积适当调整。对于高度大于 5 m 的树木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冠幅、覆盖面积和生长势;高度小于5 m 的灌木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株数、株高、冠幅覆盖面积和生长势,绿篱色块类则根据面积估算株数;草本植物,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生长状况、覆盖面积、是否为野生等信息。详细记录样地内植物的配置模式,并拍摄植物配置现状照片。样地用目测的方法计算出郁闭度[3]。对道路植物进行调查,将道路作为调查的主路线,沿着道路逐一对两边的绿化植物进行记录。样地可根据道路绿地的实际绿化情况灵活设定,对于某些路侧狭长的绿化带,样地宽度即是绿化带宽度,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共绿地植被主要以人工植被为主,也有少量的自然植被斑块存在。在调查中根据可行条件,采用路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人工植被和部分有代表性的自然植被进行植物种类调查[4]。
本次调查的重点为对露地园林植物及配置进行详细调查,室内绿化不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
1.3 分析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方法。在林学研究上,常以重要值的计算和统计作为植物群落的分析方法,间接表示某种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5]。自从马克平用“重要值”代替“物种个体数量”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后IV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指标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如今的园林植物样地的评价中,也经常使用此种方法[2]。现在常用密度、多度、盖度、频度和显著度等指标来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别对应相对密度、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学者计算重要值的方法也稍有不同。
本研究中,根据记录的乔木数量、胸径及出现次数,对乔木层重要值的计算采取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等3项指标。对于灌木层和草本层,采取相对频度和相对盖度2项指标。3类植物的重要值公式如下:
重要值(乔木)=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重要值(灌木)=相对频度+相对投影盖度;
重要值(地被)=相对频度+相对投影盖度。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乔木层植物共有11种,其中北京杨的重要值最高,达到了68.115,占有显著优势。重要值超过30的依次还有节枝柳、白柳、紫叶李,重要值分别为50.159,42.868,30.467。
从表2可以看出,草本层植物共有6种。草坪草中草地早熟禾重要值最高,为94.061。地被植物中,硬毛夏枯草的重要值最高,为11.878。浪卡子县的地被植物应用极少,草花及地被植物的应用呈极不发达状态。
从表3可以看出,乔木层及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都极低,分别为11、6种。从Simpson指数上看,乔木层多样性较高;而草本层较低,说明草本层景观的趋同性很高,独特性不高。从Pielou指数上看,乔木及草本层的均匀度都不高。
3 讨 论
3.1 园林植物组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绿地应用的园林植物共计8科、12属、17种,藤本、攀援植物、竹类、绿篱植物、观果植物均为0种。乔木11种,灌木0种,草本6种,分别占64.71%,0.00%,35.29%。乡土植物11种,引种植物6种,分别占35.29%,64.71%。在科属上,最多的是杨柳科,为7种,占调查植物的41.18%;其次是禾本科、蔷薇科,分别为3、2种,分别占17.65%,11.76%。乔木中,常绿树2种,落叶树9种,分别占18.18%,81.82%;针叶树1种,阔叶树10种,分别占9.09%,90.91%;常色及彩色乔木2种,占调查乔木的18.18%。调查结果还表明,乔草比例为1∶0.55,乡土与引种植物比例为1∶0.55,表明浪卡子县园林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针阔比为1∶10.00,按照适于西藏地区的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以1∶3~1∶4的标准,浪卡子县的常绿落叶植物搭配欠妥,常绿树种非常欠缺,不能够满足冬季景观的观赏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浪卡子县绿化植物中乔木占比极大,地被植物丰富度很低,而且缺乏灌木层,具有典型的超高海拔地带绿化植物构成特点。
在乔灌木优势种组成上,一般而言一个树种的个体数量以不超过树木总数的10%为宜,也就是相对度不大于10[6]。浪卡子县的乔木中,白柳、北京杨、藏川杨、节枝柳的相对多度都超过了10,分别为28.767,14.155,14.155,12.329。因此,浪卡子县园林植物优势种分布趋同性很强。从植物长势上看,大部分长势不佳,这与当地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养护水平低有关。从植物规格上看,乡土植物藏川杨、绢果柳的规格较大,平均胸径分别为24.01、23.33 cm;其他植物尤其是引种植物的规格普遍偏小,例如该地区大量应用的紫叶李平均胸径仅为5.03 cm,这与当地苗圃不发达,长途运输不便,引种植物规格小有关,相关部门应及早重视当地的苗圃建设工作[7]。
3.2 绿化模式
本次调查发现,浪卡子县的园林植物群落常见配置主要有3种,即:“乔木+草本地被”、“乔木”、“草本地被”等群落结构,缺乏灌木层。从乔木的相对频度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乔木层中最常见的依次为节枝柳、白柳、北京杨、紫叶李、榆树,其相对频度都大于10,其中北京杨、节枝柳为优势种和丰富种。北京杨在浪卡子县长势较好,但在多风干燥处抽干现象严重,在造景时应注意避免。作为传统乡土树种,节枝柳同样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抽干现象也相对最轻,在浪卡子县普遍应用,通常作为行道树、庭院景观树和防护林。草本及地被层以杂草为主,人工草坪占比不到15%,而地被植物全为天然地被植物且应用量极少,仅有零星应用,本次调查未发现人工地被植物应用。常见的园林地被植物仅有硬毛夏枯草、黄花萎陵菜、笔直黄耆等3种。另外,藏式庭院酷爱室内摆放盆花[8],浪卡子县的藏式庭院室内摆花主要有翠菊、金盏菊、万寿菊、百日菊、君子兰、天竺葵等。
浪卡子县常见的绿化配置模式有:北京杨—杂草;节枝柳—杂草;紫叶李+林芝云杉—杂草;北京杨+白柳—草坪;节枝柳—硬毛夏枯草+黄花萎陵菜+笔直黄耆—草坪;藏川杨+白柳+紫叶李+林芝云杉+榆树—草坪等模式。上层乔木主要是北京杨、白柳等植物,中层多为紫叶李、节枝柳等植物,下层主要为杂草、少量人工草坪及零星地被植物如笔直黄耆、硬毛夏枯草、黄花萎陵菜等。
3.3 存在问题
(1)超高海拔自然环境条件是最大的制约因子,园林绿化难度大。浪卡子县海拔高,平均海拔超过了4 500 m,接近植物生长雪线高度,环境条件非常恶劣。超高海拔、高寒、全年无夏、干旱少雨、干燥多风、多冰雹等自然灾害,土质瘠薄石砾含量高、普遍盐碱重,因此对园林植物有极高的抗逆性要求。由于靠近雪线,植物生长上存在“乔木灌木化”趋势。受制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该地区没有特别高大的乔木。例如该地区的园林骨干树种北京杨、白柳等长到5 m高左右就自然出现弯腰、垂枝、灌丛化现象,无法正常继续向上生长,一般长到4.5 m高就通常截干平茬。另一方面,园林绿化的“抽干现象”非常严重,就连紫叶李、白柳、榆树、北京杨等都普遍存在严重的“冬季抽干回缩,第二年再萌发新枝”的现象,死亡率高,每年补种频繁,只有绢果柳表现稍好。总之,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养护不到位,导致该地区园林绿化的大部分植物长势不佳,仍然要“以种活为首要目标”,园林配置的艺术性则是次要的。在本地区冬春季节的防风、抗旱是园林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2)灌木层缺失,园林植物应用种类极其匮乏。该县接近植物生长雪线高度,环境条件非常恶劣,限制了大部分园林植物的应用。本次调查植物总计8科、12属、17种,由此可见该地区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极其匮乏。在科属上以杨柳科为主,共7种,占调查植物的41.18%,造成了该地区植物景观单一性非常突出,甚至有不少小城镇如羊卓雍错、景区如卡如拉冰川等未做任何人工绿化,全为天然植被,以天然草坪为主,乔木极少。除此之外,另一个严重问题是该县园林植物在结构层次上存在严重缺陷,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缺乏灌木层。在植物种类上,该县绿化缺乏藤本及攀援植物、竹类、绿篱植物以及单纯以观果为主的植物。缺乏主要以观花为主的植物,仅有紫叶李、女贞等兼做观花的植物。耐阴植物也非常缺乏,乔木层以及地被植物全为喜阳物种,仅有草坪植物较为耐荫,这与当地强烈的日照环境有关。常色园林植物仅有紫叶李、银白杨2种。西藏地区目前普遍应用的月季、雪松、龙柏、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洒金千头柏等并未在该地区得到应用[9]。综上种种原因,最后导致该县园林植物层次多样性和丰富度极差。相关部门今后在开发当地优异乡土植物的同时,可以适当引种,例如西藏地区普遍长势及景观效果较佳的红花刺槐、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红瑞木、木藤蓼、紫丁香等,并加以不断筛选,培育适宜当地的园林植物。
(3)绿化形式单调,绿化量小。从植物配置角度来看,浪卡子县园林绿化存在景观单调、生物多样性差、植物配置不合理、艺术性差、季相及地方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目前,由于该地区绿化主要以“种活”、“绿化”为主,在有条件的个别地方兼顾美化,因此导致绿化普遍非常单调[10]。调查的样方中,平均每个样方的植物丰富度指数仅为5.29种(含草坪及地被植物),植物多样性极低。植物造景普遍缺乏空间层次的错落变化,乔灌草比例失调,由于灌木层的缺失,乔木占比很大,从而导致“乔木+杂草”模式普遍存在,草花种类及数量极不发达,仅偶尔有零星应用。绝大部分为行列式种植,园林绿地中复层群落、垂直及立体绿化极不发达,园林艺术性差。例如该县重点建设的“羊湖边贸广场”,乔木仅有绢果柳、北京杨2种,除此之外仅为少量零星草坪且被牦牛等牲畜破坏严重,植物配置毫无艺术性。浪卡子县的人工地被植物极少,与此相反的是天然地被植物相对较多,例如由笔直黄耆、硬毛夏枯草、黄花萎陵菜等形成的金黄、紫红、蓝紫色天然缀花草坪,效果较好,这可以在小气候及管护条件佳的地方加以应用。在绿化类型上,该县主要以行道树为主,其次为单位、藏式庭院等附属绿地,而水景极不发达。该地区缺水严重,水景开发极少,浪卡子镇虽然有德吉河而过,但河道沿途没有刻意营造园林水景,仅以简单的人工固化、驳岸为主。其他乡镇绿化由于普遍缺水,缺乏人工水景。此外,浪卡子县的绿化趋同性强,防护林和行道树以绢果柳、白柳、北京杨、榆树、紫叶李为主。由于配置单调,草坪覆盖率很低,因此导致该县绿量非常小,往往荒凉感意味儿强烈。
(4)园林投入及养护工作落后。由于资金、气候等因素制约,该地区管护水平差,只种不管的现象普发。调查中发现该地区的草坪覆盖率很低,大约80%以上的绿地都存在“黄土见天”的情况,未种草坪,仅为野生杂草;而仅有的人工草坪大部分处于四级养护状态,全年几乎不浇水,处于靠天吃饭状态。由于该地区地处半干旱气候区,雨水稀缺,草坪长势普遍很差,秃斑严重则是该地区草坪的又一通病。此外,当地牲畜管理粗放,对园林苗木破坏尤为严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园林投入高、养护精心的单位例如县政务中心、县国税局等单位的绿地长势好,景观效果佳。因此,平时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和管护力度,尤其要高度重视浇水、抗旱防抽干等养护工作。
4 结 论
(1)调查结果表明,浪卡子县的园林植物共计8科、12属、17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0种,草本6种。乔木重要值排前3的分别为北京杨、节枝柳、白柳,草本植物重要值排前3的分别为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和黑麦草。
(2)高原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超高海拔是最大的制约因子,园林绿化成活难度大。从总体上看,浪卡子县的园林绿化尚处于“以绿化为主,美化为辅”的初级阶段。由于该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其他因素,导致该地区的绿化植物长势普遍不佳,死亡率高。在园林养护上,防风抗旱是重要任务。在植物选择上,要着重将“适生性和抗逆性强的树种(尤其是抗风性以及抗旱性)”作为重要标准,并适当兼顾树种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3)园林植物应用种类匮乏,绿化形式单调,管护水平落后。由于灌木层的缺失,加上地被植物应用极少,导致该地区的绿化模式主要以“乔木+杂草”的简单复合群落结构为主,绿化结构模式单一,植物群落丰富度很差。有关部门应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高海拔地区园林植物的选育工作,不断丰富园林绿化配置模式,切实提高养护及绿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森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 杜龙辉.南京市新农村绿化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45-50.
[3] 马剑英,孙学刚.绿洲型城市绿化植物种类调查与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4):108-111.
[4] 张宁.保定市建成区绿地的调查与评价[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2:112-113.
[5] 董仕萍.重庆主城区园林植物群落树种组成特点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6:16-18.
[6] 李科,王军,石璐,等.沈阳市南运河滨水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调查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3,15(2):153-155.
[7] 刘智能,张爱琴,蒋娟,等.林芝地区八一镇园林苗圃调查[J].西藏农牧学院学报,2011(4):17-27.
[8] 刘智能,张爱琴,蒋娟,等.西藏林芝地区藏式庭院绿化模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6):143-148.
[9] 刘智能,张爱琴,周鹏,等.林芝地区园林绿化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2(1):146-150.
城镇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及应用 篇4
园林植物规划就是对城镇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乔木、灌木、藤木及草本植物)作一全面的规划,根据各城镇的性质、环境条件,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比例选择一批能适应当地城镇、郊区、山地等不同环境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是城镇园林绿化地基本材料,因此对其的选择与规划是城镇绿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早在1965年《建工部城建工作会议纪要》上明确指出:“通过调查,摸清绿化任务,了解群众要求,根据以近期为主,远近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作出绿化规划、育苗规划和树种规划,避免盲目性。”园林植物规划确定下来以后,就能有计划、按比例地培育苗木,使苗圃内的种苗生产有方向、有目标、有数量,避免盲目育苗,造成苗木过多或不符合城镇绿化需要的毛病。
1植物种类调查
植物种类调查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广泛的调查依据,才能确保规划的可靠及可操作。
1.1城镇自然条件调查
即指影响城镇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因子。如气候、土壤、植被、污染等。尤其是一些导致植物死亡的灾难性因子,如上海的台风、北京的春旱。如重庆年平均气温18.4℃,冬季短而微寒,仅80天左右(12月-2月中),历史上最低温度为-2.5℃,少霜,降雨多,1088mm,土壤中性至微酸性,这些优越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不利因素是:(1)山城:多石,土薄,水少;(2)旱城:春、夏季极干,蒸发量大于下雨量;(3)火炉城:高温期4月下旬-9月底,长达5个月,超过35℃气温长达80天,最高温44℃;(4)雾城:全年有雾天多达120天,工业污染大,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量多达230吨,为国家排放标准的28.7-36.3倍,使雾情加重。为此必须选择耐害、耐高温、耐土层瘠薄、抗污染的树种,如黄葛树、小叶榕、构树、川楝、臭椿、四川泡桐等。
1.2城镇绿化情况调查
这项调查是为了摸清家底,有利规划,其中包括郊野自然植被的调查;市内;各类绿地现有植物生长状况及比例的调查;古树名木的调查。
1.2.1郊野自然植被的调查
主要为了解和开发乡土植物予以利用,自然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以便模拟。如北京郊区上方山、百花山都有大量珍贵的野生乡土植物。上方山系石灰岩,有大量的小花溲疏(Doutziaparviflora),雪白的花序几乎盖满全株,且耐荫,可在林下及林缘正常生长发育。太平花(Philladelphuspekinensis)到处可见,耐半荫,分布在林缘处。英国人引以自豪的从中国引种的栾树(夏花、春色叶、秋色果、耐半荫、少病虫、耐修剪及干旱)广布于上方山脚处。其他如大花溲疏、卫矛、柔毛绣线菊、鹅耳枥、君迁子、地锦、蛇葡萄、南蛇藤、胡枝子、薄皮木、锦鸡儿、北京忍冬、北京丁香、黄栌、枸杞、接骨木、六道木等乔灌木,种类丰富,由于小气候好,还有青杄、省沽油、流苏等树种。地被植物及野生草本花卉也不少。
百花山岩石种类复杂,中上部为各类安山岩类,下部分布有沉积岩类(砂岩、页岩、砾岩),1300米以下南坡有变质岩类(片岩、版岩、千枚岩),东南坡有凝灰质砂岩,夹砾岩、页岩等。野生植物600多种,是天然的花园。常见的有百花花楸、天目琼花、东陵八仙花、小花溲疏、大花溲疏、北京丁香、三桠绣线菊、柔毛绣线菊、胡枝子、六道木、辽东丁香、蓝荆子、照山白、山刺玫、沙棘、刺果蔷薇、黄花柳、五角枫、白桦、红桦、落叶松、平榛、毛榛、蒙椴、山杨、牛迭肚、茶藨子、蚂蚱腿子、薄皮木、欧李、稠李、山葡萄、短尾铁线莲、大瓣铁线莲等。野生草本花卉更多,不赘述。
西安郊野临潼骊山有54种树种、华阴县华山有146种、长安南五台山94种。在临潼骊山的猥实(Kolkwitziaamalilis)和宽翅峨眉蔷薇(Rosaomeiensisf.pteracantha)在欧美已广为栽培应用,而我们不少植物仍弃之于山野。
1.2.2城镇各类绿地现有树种及比例的调查
一般在公园中园林植物种类比较集中,在植物园中最全、最多。总的来讲,华东的公园中有200余种植物,如杭州花港公园有240种左右,上海西郊公园200种左右,北京中山公园及紫竹院公园军100余种左右。西安有近300种树种(常绿阔叶乔木18种,常绿阔叶灌木26种,常绿针叶乔木29种,落叶阔叶乔木125种,落叶阔叶灌木58种,落叶针叶乔木2种)这仅反映出这一城市的绿化面貌,世界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人工植被类型的植物景观。
武汉市于1979年调查武汉植物园共有树种511种(磨山植物园),其中420种生长优良,可以应用于城镇园林绿化中,但武汉市习见树种近162种,说明大有潜力,园林工作者应去郊野及植物园挖掘潜力,丰富城镇园林植物种类。
在植物配置中,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快长与慢长树种的比例,以及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不同的比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园林外貌。上海因受极左思潮影响,园林建设中乔灌木比例的变化极大。解放初三年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乔灌木比例为:1:12(包括绿篱),以后降到1:10;1956年为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需要生产苗木供应农村绿化,乔灌木的比例降到1:4,1957年大跃进时,提出‘绿化、香化、彩化’,果树、乔木、灌木三者的比例为1:1:1。1960年针对‘四多四少’进行纠偏(即慢长多、快长少;观赏多、经济少;小树多、大树少;灌木多、乔木少),提出了育大树、养大树、种大树的业务方针,乔灌木的比例继续下降。四人帮横行时,花灌木及草本花卉被列为‘封、资、修’类,遭到更大的摧残。公园下令翻掉草坪,挖掉灌木,留出空地,大种乔木,造成乔灌木比例严重失调的后果。80年代初上海调查了市区14个公园,共有乔灌木271种,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为1:0.47。这是经营了三十年后,遭受摧残的结果。西安兴庆公园是较好的公园,选择公园中绿化面积较好部分调查,乔灌木比例仅为1:0.56;北京紫竹院公园共有130种植物,选择4块绿地调查,乔灌木比例仅为1:1.08。
以上海的实际情况,植物配置中乔灌木的比例以1:6或1:8为宜。上海襄阳公园实际上是一块面积近1亩的绿地,植物配置得当,上木、下木、地被层次分明,种类多而不乱,层次密而不俗,色彩丰富而活泼。细加调查在这一亩地中水体为171M2旁边有花坛、树坛环绕,外有攀缘植物及陆地草花布置,乔灌木共有96株,其中乔木11棵,灌木85棵,陆地草花646株,绿篱1395株,乔、灌、绿篱比例为1:8:60。因此各地不同类型的绿地为提高质量,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1.2.3古树名木调查
1.2.3.1古树
不同学者对古树定的年龄不一,有的定为100年,有的定为200年、300年以上。目前的问题是没有科学的办法来测出古树的年龄。较为可靠的是依据古建筑、古寺庙营建的年代来推算,因为建筑与植树是同时完成的。如北京潭柘寺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晋代,古庙院中号称帝王树的银杏年龄也在千年以上。北京戒台寺建于唐代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古寺院内的九龙松(白皮松)、卧龙松、活动松(有松)也皆有千年以上。西安千年以上的树种有6种:槐树2000年、侧柏1700年,银杏1300年、白皮松1300年、青杄1100年、云杉1000年。杭州法相寺的唐樟、五台山的老银杏均是千年以上,还有皂荚、云栖的大枫香、米槠、青冈栎、苦槠、糙叶树;灵隐的山膀胱、老桧柏;紫竹林中的七叶树;上天竺的白玉兰;青莲寺的金桂;灵峰的银桂均有500-800年树龄。
古树是活的见证,是当地最合适的树种,可以成为树种规划中的基调树种或骨干树种。古树调查还有以下价值:(1)对古树立地条件的分析,可指导用何措施改善立地条件。如北海白塔上白皮松(乾隆封为白袍将军)、油松(被封为遮荫侯)千年以上生长良好。发现古人铺装的是倒梯形的透气砖,各块砖间的间隙似一个个容水的小水库,砖低土面上还撒有骨粉。这对我们养护古树极有指导意义。(2)古树的冠幅不仅表达了所需的营养面积,树姿,也可作为种植疏密的参考。(3)古树的树姿、树皮、根茎等各种形态变化又直接涉及到植物形态、生态、生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1.2.3.2名木
指当地或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或从外地引入的名贵树种,也有指国内外一些国家领导人或名人手植的树木。如黄山迎客松、景山公园崇祯皇帝上吊的槐树、山东曲阜孔子手植的桧柏、苏州清、奇、古、怪四棵桧柏、杭州的斑皮抽水树、铜钱树、夏蜡梅等。
1.3历史资料的调查
通过对县志、府志的查阅,从历史上了解各地的气候条件、树种选择及植物景观记录和描述中对植物的应用。
昆明素称春城,说四季如春。但《昆明县志》记载元代“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春二月,雪深七尺,人畜多死”。昆明为滇中高原,实际海拔1890M左右,绝对最低温度-5.4℃,最高为33℃,四季温差比其他城市小,加上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由于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干而暖的空气进来,使之晴天多,日照充足,气温升高,午后气温有时升到12-17℃。所以“冬不祁寒”。每年5-10月印度洋上西南暖湿气流代替了印度大陆的干暖气流雨量多,阴天多,日照少,产生“夏不酷暑”之感。但全面形容昆明的气候特征应是:“四季如春、夏日如灸、稍荫即秋、一雨成冬”,一天中有时会感到四季的变化。1975年冬至1976年春,全国性冻害也波及昆明,最低温度达到-4.9℃,尤其是迅速地降温,四天内气温下降22.6℃,使大批植物受害。原产澳大利亚的蓝桉、银桦大量受冻,损失惨重。因此在做树种规划时也应考虑到历史上及近年灾难性气候。
在历史古籍中往往记载了很多植物景观,可借鉴作为目前树种规划的参考。如武汉园林局查阅了《江夏县志》、《汉口小志》、《汉口丛谈》。其中讲到:“水边杨柳一时青,梅花过尽桃花谢”、“楝子花开草带烟”、“半窗疏竹斜通径,一路垂杨直到门”。查得很多古迹是用植物命名的,如桃洞、柳塔、松亭、竹斋、榆溪、梅岩等。南昌园林局按朝代查阅整理。如
唐:“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宋:“二月东湖湖上路,官途柳嫩野梅香”。
元:“卸帆旋买枫林酒,饱睡归舟十日秋”。
明:“芙蓉栀露浮香玉,辟荔团星点化成”。
清:“记得坐船日,风吹茉莉香”。
2植物规划原则
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2.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我国大、中、小城市在不断发展,不断增加,按1983年10月统计有245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很多县级市,数量难以统计。每个城市根据其历史、工业生产、风景名胜等来确定城市的性质。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把24个城市定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承德、南京、杭州、西安、延安等),又确定杭州为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性质定下来后,根据园林树木的三大功能(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及结合生产功能)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及规划。一个城市中又根据不同绿化类型及满足不同的园林功能来选择树种。如行道树选择则要求:树大荫浓、树冠整齐、主干通直;生长较快、长寿、耐修剪、耐移植、耐瘠薄、抗污染;树身洁净,没有恶臭或有刺的花、果(如银杏或构树就要选择雄株)等。
昆明地处滇中高原,自然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为主,常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昆明素有春城之称,故大量栽植常绿树种,加上色彩丰富的落叶树,才能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之春城景色。武汉市的园林绿化要体现江城风格,夏日长而热,故要达到“绿阴护夏、红叶至秋、花开四季、冬夏常青”。要求植物规划中既要有高大荫浓的树种、讲求实效;又要万紫千红、美化、彩化。
2.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城市的立地条件较差,上有天罗、下有地网,土层瘠薄且有砖瓦、水泥、石灰等杂物,大气污染严重,飘尘大。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又要把树种好,长好,非适地适树不可。
天津市地下水位高,盐碱土多,土质不良,故要着重选择抗涝、耐盐树种。主要有绒毛白蜡、柽柳、紫穗槐、杜梨、雪柳、西府海棠、枸杞、柳树、沙枣、沙棘、玫瑰等。在树种规划中选9种乔木:槐树、绒毛白蜡、苦栎白蜡、毛白杨、刺槐、垂柳、臭椿、合欢、泡桐。10种灌木:海棠、榆叶梅、玫瑰、丁香、香茶藨子、月季、锦带、绣线菊、木槿、金银木等。
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如华北的杨、柳、榆、槐、椿、油松、白皮松、五角枫、栾树、黄连木、白蜡、海棠等最能适合华北的气候条件。
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非常重要,不少外来树种已证明基本能适应本地生长。如原产印度、伊朗的夹竹桃,15世纪后引入我国,其性强健,抗烟尘及有毒气体,不择土壤,病虫害少,花期长,目前已成为长江流域以南各城市的主要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英国,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用其做行道树。刺槐原产德国,目前在我国不但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还广泛用于造林。银桦、桉树原产澳大利亚;雪松原产印度、巴基斯坦;广玉兰、落羽松、池杉原产北美;大王椰子原产古巴;散尾葵原产马达加斯加;三角花原产巴西。所有这些树种已为我大江南北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安家落户了。
令我们汗颜的是,我们守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却很少向自然索取,相反的百余年前西方国家多次派员来华挖掘、开发为其所用,因此连西方的园林工作者对于我们不充分利用乡土的植物资源感得到迷惑不解。如紫皮槭(血皮槭)树皮血色且纸状剥落,秋色叶血红;深山木天蓼,叶有粉红色斑块,木天蓼也有银白色斑点,宽翅峨眉蔷薇的宽刺上花纹色彩均极美丽。草本花卉更是不计其数,尤其是大量的宿根花卉。我们必须立即着手在引种本国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优良单株,寻找雄性不育单株来培育自己的新品种。只有这样才能追上西方国家的水平。
2.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为设计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
乔木是城镇园林绿化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作用,但仅仅用乔木绿化,则面貌显得单调,也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如由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模拟自然植物群,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但丰富了园林中的绿化景色,增添了自然美感,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的绿量,有效地提高了生态效益,更为有益地改善了环境。
2.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一座新建城市,为了早日发挥城市的绿化面貌,或由于珍贵、慢长树种的苗木缺乏,先利用一些速生树种进行普遍绿化是正确的。快长树能迅速形成绿化面貌,但他们往往寿命短,一旦长大绿树成荫,由于衰老要砍伐更新再种小树,群众往往不能理解和谅解,同时也影响了园林景色。慢长树种往往长寿,能使城市绿化景观有一相对长的稳定时期,但在小树阶段往往难达到园林绿化功能的需求。为此让快长树与慢长树间隔配置,快长树迅速成荫,待其要影响慢长树生长,而且慢长树也已长大到一定程度,就要坚决地去掉快长树,留下慢长树,这样就不会剧烈地影响绿化面貌,群众也能理解。
南京市在解放初期面对着大量荒山空地,要迅速进行绿化,要求短期内有良好的绿化面貌,因此采取先以速生树种,稍后慢长树跟上;先用一般树种,后用名贵树种。速生树种选择用了加杨,枫杨、悬铃木、刺槐、泡桐、黑松、马尾松、垂柳等,同时繁殖乡土树种及名贵树种如银杏、枫香、雪松、龙柏、薄壳山核桃、香樟、水杉、落羽松、池杉、广玉兰、五角枫、柿树、梓树、青桐、桂花、女贞、黄杨、月季等。
北京林业大学南北向主路两旁于50年代初配植了快长的毛白杨极慢长的银杏,短期内毛白杨发挥了绿化作用,效果较好,但在毛白杨生长最旺的壮年期,银杏生长严重受压。到1982年春,毛白杨经过30年生长已秃顶、裂干衰老,砍伐后银杏才有了迅速生长的空间,至今郁郁葱葱,雌株大量结果,胸径迅速加粗,秋色一片金黄。
我国地域辽阔,横跨热带到温带。黄河以北进入了暖温带,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与常绿针叶树种相混交,多年生宿根花卉种类丰富。由于冬季干燥,寒冷时间长达四个月,露地缺乏绿色,常绿针叶树又往往具有严肃的感觉。东北地区寒冷时间更长,生长期短,自然景色相对南方较单调。由于近年来气候转暖,各地都在对一些耐寒的阔叶常绿树种进行引种驯化试验。为了使生长期色彩丰富,从国外引入很多彩叶植物。南方各省彩叶植物极为丰富,此外个体或集体企业苗木经营者已开始开发野生资源。如最近已对杜英、乐昌含笑、醉香含笑、红楠、润楠、赤楠等树种进行繁殖引种和应用,效果很好。这些都是在植物规划中要考虑到的。植物规划并不单纯地列一名单,而是要考虑到应用。如南方各省夏日炎炎,蔽荫功能要求较强,所以要多注意冠大荫浓的树种。北方地区近年来夏天也炎热,但冬季寒冷,因此以落叶树种为主,秋季来临,树叶凋落,明亮的阳光透过枝幕落在有人身上分外暖和。落叶树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丰富城市四季景色。受污染的叶片,每年更新一次,使树体减少受害。总之,植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落叶、常绿、彩叶、速生、慢生等不同特色的植物。
昆明市在普遍绿化阶段采用了银桦、蓝桉、滇杨、圣诞树等快长树种,3-5年内绿树成荫,但20年后要衰老更新。1979年作了树种规划,提出要着手培养50-100年以上长寿的树种。如樟、楠木、银杏、鹅掌楸、香油果等,计划在育苗中,快长树占60%,慢长树占40%。决定10种行道树:“云南樟、银桦、藏柏、柳杉、悬铃木、银杏、枳椇、滇楸、滇杨、直干桉”。其中常绿树5种,落叶树5种。作为主要引种栽培的14种树种,分别为香樟、云南桢楠、大鳞肖楠、金江槭、山玉兰、广玉兰、大叶樟、香油果、檫、鹅掌楸、椴树、珙桐、七叶树、红花梧桐。其中常绿树8种,落叶树6种。在育苗中决定常绿树种占60%,落叶树种占40%,符合当地自然植被以常绿为主,又有落叶树的规律。3植物规划方法
3.1植物规划内容
植物规划包括在城镇中将来要应用的木本和草本植物。草本植物除了一、二年生花卉外,更应重视多年生的宿根、球根花卉。城镇园林绿化的色彩、四季景色以及浓厚的节假日气氛,花卉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当然还有禾草类、莎草科植物,用做城镇绿化中的底色并使黄土不露天。
木本植物规划中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
基调树:一个城市,通过对基调树种的种植,形成绿化基调。基调树种应该往往是市树和地区最优秀的树种。种类不宜多,1-4种足够,但数量上宜多,常为标志这一城市绿化面貌的代表树种。如广州称棉城,大量应用木棉;福州称榕城——小叶榕;成都称蓉城——木芙蓉;新会称葵城——蒲葵。重庆的黄葛树,郑州的悬铃木,天津的绒毛白蜡,昆明的悬铃木、银桦、蓝桉,北京的国槐、侧柏、白皮松、油松等。
骨干树:即为城市中各类型绿地中的重点树种。一般5-12种,其中有的和基调树重复,合起来构成全城绿化的骨干。
一般树种:为了生物多样性,城市色彩丰富,数量不限。目前我国城市中有400种左右就不错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基调树、骨干树及一般树种的选择,即有了重点突出,又有了丰富多彩;既不杂乱无章,有不单调贫乏,使城市绿化工作纳入了规划行列中。
3.2植物规划实例
3.2.1西安植物规划
为陕西省会,文化古都,11个朝代先后建都西安,历史资料、名胜古迹很多。如半坡遗址、商周铜器、秦兵马俑、汉代石刻、唐墓壁画等,中外旅游者络绎不断。1982年2月国务院颁发24个城市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其中之一。西安的气候条件:大陆性气候明显,春季干旱、夏季炎热、秋季潮湿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20.6℃,极端最高温41.7℃,全年高于10℃以上的活动积温4326.2℃;年降水量500-600mm,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71℃,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已有40余种常绿阔叶树种落户西安。根据城市性质,规划原则,调查选优提出的基调树种为:槐树、银杏、桧柏、悬铃木。各类型绿地的骨干树种:
(1)街道广场:槐树、悬铃木、桧柏、银杏、毛白杨、垂柳、元宝枫、毛叶山桐子、皂荚、洋白蜡、白皮松、女贞、合欢、苦楝。
(2)公园:牡丹、碧桃、玉兰、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石榴、紫荆、木绣球、腊梅、竹类、鸡爪槭、雪松、垂柳、银杏、槐树等。
(3)机关学校:桧柏、雪松、樱花、龙柏、毛叶山桐树、槐树、月季、地锦、绣线菊等。
(4)水边湿地:水杉、池杉、垂柳、旱柳、芦花竹、苦楝、枫杨、三角枫、丝棉木、紫穗槐、红瑞木等。
(5)工矿区:构树、朴树、臭椿、榆树、悬铃木、合欢、银杏、桧柏、木槿、夹竹桃、珊瑚树、棕榈树等。
(6)居住区:毛梾木、香椿、垂柳、柿树、核桃、梨树、无花果、石榴、月季、竹类等。
(7)山区风景林:油松、华山松、栓皮栎、侧柏、黄连木、黄栌、山杏、竹类等。
(8)地被:扶芳藤、常春藤、金银花、阔叶箬竹、铺地柏、砂地柏等。
3.2.2哈尔滨植物规划
黑龙江省的省会,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50年代起,逐步发展为以机械、动力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随着工业、交通的发展,冬季取暖用煤使城市污染日趋严重。哈尔滨是冬季严寒,长达半年,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短促湿热,秋季降温急剧变化快。年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温-41.4℃,极端最高温41.0℃,全年高于等于10℃以上的有效积温2782.6℃,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为553.5mm左右,相对空气湿度年平均67%。植被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被称为榆都、丁香城。
基调树种:榆树、樟子松、丁香、复叶槭。
骨干树种:
(1)街道广场:榆树、绦柳、复叶槭、樟子松、丁香、杜松、金老梅、玫瑰等。
(2)公园:红皮云杉、黑皮油松、丁香、金银木、黄刺梅、东北山梅花、红瑞木等。
(3)工矿区:榆树、柳类、小叶杨、丁香、金银木等。
(4)居民区:椴类、丁香、榆叶梅、连翘、玫瑰、杏等。
(5)风景名胜区:落叶松类、桦木类、槭树类、花楸、樟子松、云杉、冷杉、黄檗、水曲柳、红瑞木、椴类等。
(6)专用绿地:红皮云杉、黑皮油松、杜松、山里红、山皂荚、锦带花等。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常见问题及对策 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问题,对策
1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常见问题
1.1 盲目引进外地树种, 本地资源利用率低
在当今的现代化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 常出现盲目引进外地植物品种, 忽视对本地植物品种的利用的情况。片面地以本地少见物种来展现园林的高档次, 却往往因气候不适, 成本过大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
1.2 植物品种单一, 多为落叶乔灌木
现代园林中除了多为外地植物品种外, 还存在多落叶乔灌木, 少常绿乔灌木的问题。目前, 在东北地区栽植的树木共有80种, 包括常绿乔灌木、落叶乔灌木等品种, 植物品种较少, 能够在东北陆地栽植的树木品种约为482种, 其中能够保持良好生长态势的品种就达273种, 而实际工作中, 已被应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却不及一百。究其原因, 多为自然因素所致。在东北, 冬季长而气温低, 除常绿植物品种外, 一般植物品种难以存活或绿期较短。
1.3 植物品种缺乏科学的配置方法
虽然, 移载大树可以短时间内建成较大面积的绿化景观, 但过多的使用往往造成配置失衡、资源浪费。因为各个植物种类的习性和环境适应的要求不一样, 彼此之间也有相互影响。此外, 配置上的不科学还容易导致维护工作的困难, 一些不耐修剪的树木和需长期修剪的建在一块, 往往造成修剪工作的困难, 大大降低了对物种的管理效率。长此以往, 即使植物品种繁多, 也将最终影响园林的艺术表现。
1.4 园林作用定位上:功效性作用不突出
目前, 在大多数城市进行环境设计和植物配置时, 观赏性的考虑远远多于功效性。总所周知, 园林植物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 还有例如防尘、隔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诸多功能。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等都造成城市空气沙尘较多、洁净度不够的状况, 这将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健康。而种植适当的植物, 可一定程度解决城市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所以, 对园林的价值定位也要充分凸显其功效性, 引进有利于净化空气、水源,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树种, 更多的体现对人的关怀, 才能充分发挥园林的作用。
2 问题园林改造对策
2.1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创出本地园林特色
植物的生长与特定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引进外地的植物品种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如何营造适合引进品种生存的客观环境, 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植物品种的引进不当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在这方面, 充分本地植物资源就可避免此类问题。故而,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 必须结合本地气候条件, 充分利用本地的树种资源。在园林设计方面, 突出地方特色。
2.2 加大常绿乔灌木、果树、彩叶树种的种植比重, 促成植物配置品种多样化
所谓植物配置品种多样化就是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植物, 避免景观效果单一的运作手段。通过引进有季节差异的植物种类, 形成园林四季鲜明、全年有绿的自然景观。比如, 适当引进常绿树种可以在萧飒的秋季营造绿意盎然的景色, 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使园林更有特色, 增加欣赏价值。除常绿乔灌木外, 果树或彩叶树种也可为园林增添别样风景。以大连为例, 其道路大量使用了金叶复叶槭、金枝国槐、红枫、紫叶李等彩叶树种, 增加了彩化的视觉效果, 为整个道路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2.3 遏制“大树效应”, 提倡配置方法的多元化
近年来, 为了快速的建成大规模的城市园林, 移栽大树之风盛行, 尤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大树移植过程中的挖掘、运输环节容易给大树造成伤害, 使其难以在新环境中得以存活。此外, 园林中大树占有的比例过大也容易造成因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视觉艺术感差, 喜阳生物难以存活, 园林设计层级缺乏等问题。面对这个问题, 应提倡配置方法的多元化, 利用本地的多品种植物来代替大型植物, 增加园林的层次感, 同时也可减少园林建设成本。
2.4 加强园林的功效性建设, 发挥物种的生态作用
城市的快速现代化造成和加速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园林作为当今社会园林建设的主流吸引了城市居民的目光。以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 “植物景观配置的生态作用就是利用植物各种生态因子实现净化空气、吸音除尘、调节温湿度等生态效应, 从而为人们创造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 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都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 有利于其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促进健康生产。”在一些重金属污染的工厂周围选择种园林地被植物, 既可修复受污土壤, 又能美化生态环境。由此可知, 要实现从观赏性园林到功效性园林的转变, 就要多引进功效性较强的植物品种, 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的移栽和配置, 形成稳定的功效性植物群落, 充分发挥物种的生态作用, 净化城市空气, 减少城市噪音。
参考文献
[1]陈钰.园林植物配置优化与城市环境保护[J].天津农业科学.2011 (4)
【西藏常见园林植物及应用小结】推荐阅读:
攀枝花常见特色植物及栽培07-19
西藏寺庙经济的历史、现状及对策09-24
常见植物的栽培06-13
各种常见植物的认识06-15
植物常见的生理性病害02-19
常见化学规律小结11-09
园林绿化常见问题03-26
自主合作的翻转课堂在西藏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02-28
第5节 常见的植物(一)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