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水稻机插秧工作情况汇报

2024-10-22

裕安区水稻机插秧工作情况汇报(共10篇)

裕安区水稻机插秧工作情况汇报 篇1

裕安区水稻机插秧工作情况汇报

一、总体概况

水稻机插秧即标准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有效结合的农业新技术,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一种最优化的形式,我区水稻机插秧从2006年在区内首次试验示范以来,到2010年底已经发展到65台(其中高速乘坐式13台),覆盖全区一半以上的乡镇,2011年,全区新增插秧机21台,总量达到86台,落实机插秧面积2.3万亩。截止目前,举办各类育秧培训班9次,举行机具现场演示会3次,培训农民497人次,培训技术人员83人次,育秧35亩(其中工厂化育秧5.6亩),为我区今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争取多方支持

今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作为一项示范工程来抓,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专家组。区政府办下发了《裕安区2011年农机化工作实施意见》,把机插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细化了机插秧工作任务,出台考评细则,并把机插秧工作纳入各乡镇年终农业考评范围。

2、加大扶持,促进有效开展

区农机局在制定我区购机补贴方案时,留足插秧机购置补贴资金,做到应补尽补,区农委专门切出部分项目资金,在江家店镇张墩村、徐集镇东方红村、新安镇陈集村、青山乡宋岗村建立4个机械化育秧工厂,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全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跨越式发展。

3、强化示范,抓好典型推广

首先从培育全区种粮大户、农机化服务组织入手,对流转500亩以上土地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实行机插秧,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示范点,制定机插工作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加强技术指导,落实机插面积,做好机具、软硬盘的物资供应,把推广水稻机插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突出实际,优化技术服务

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农机(农艺)技术为依托,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签订机插作业合同,明确各自职责,推行有偿性经营服务,利用育秧工厂为周边农户代育代插,实现统一育秧,连片作业,大大提高插秧机的使用效率。区农委、农机局抽调以农技、农机技术人员成立6个机插秧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从3月份开始,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做好机插育秧各项工作,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让每个机插农户都能熟练掌握机插育秧技术。

裕安区水稻机插秧工作情况汇报 篇2

1抓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

该镇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入手, 立足一个“早”字, 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1) 早宣传。夏收前, 该镇农机人员就将《致全镇广大农户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到千家万户, 同时在镇村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 在村务公开栏中宣传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知识。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 努力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的认识。

(2) 早促进。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液化气、电炊产品在农村得到了普及应用, “三夏”麦收期间焚烧秸秆渐渐成为农民的习惯。该镇政府在麦收前就大力宣传秸秆焚烧是一大社会公害, 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造成道路交通隐患等, 让农民群众认识到秸秆禁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自觉自愿使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

(3) 早推动。夏收前镇政府组织召开全镇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机插秧现场会, 进一步明确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的时序要求, 确保这项工作迅速落实到位。通过宣传发动, 使广大农户从开始的“等、观、望”, 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要求使用机插秧技术。

2抓行政推动, 重点突破

(1) 加强组织领导。该镇专门成立了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由镇长担任组长亲自抓这项工作, 镇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抓工作落实, 农机站、农技站以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抓具体实施。同时成立了由农机、农技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 制定了秸秆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的实施方案和详细时序进度计划, 保证此项工作有序推进。

(2) 强化责任考核。镇政府与各村签订了责任状, 明确各项目标任务和奖惩措施。镇工作组逐村逐组落实田块和作业机具, 狠抓秸秆还田和机插秧推广目标任务的落实。

(3) 强化重点推进。选择204国道、沿海高速沿线的村作为重点, 积极推广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

3抓技术驱动, 确保成效

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在该镇刚开始推广时, 广大机手和农户在实际操作中显得信心不足。该镇首先从技术培训入手, 夏季作业前印发通俗易懂的《作业流程技术路线图》到各村农民手中, 同时开展广播技术讲座, 举办现场演示会, 打消农户的思想顾虑。为保证“作业一块, 成功一块, 带动一片”, 镇村工作组人员分片划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以优质服务促进秸秆还田与机插秧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赢得了农户的好评。

4抓示范带动, 普及推广

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效、能有效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新技术。在2013年推广工作中, 该镇选择村支部工作力量较强的几个村为示范基地, 以点带面抓推广, 12个村实施集成技术连片种植面积均达到66.67 hm2以上。

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浅析 篇3

【关键词】水稻;水稻插秧机;推广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在许多水稻种植区,水稻插秧机开始代替人力,成为农民省力、省工、省肥、增产的种田好帮手,江苏、浙江等省水稻机插水平超过50%,全国水稻机插整体水平也突破了23%,但双峰县才刚达到10%。加快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对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所在。

1 水稻机插秧推广存在的问题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一直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是全程机械化的“短板”,是解决水稻生产“三弯腰”的最后一道难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水稻育插秧技术难度高,农民一时难以掌握。

推广机插秧不是简单地推广插秧机,而是推行一种全新的水稻裁培模式。从耕地、选种、播种、育秧到插秧及后期田间管理,都有一套技术要领,其中尤以育秧环节最为关键。机插育秧技术复杂,对用种量、床土厚度、秧块尺寸、秧苗素质、移裁秧龄、肥水运用等要求严格,同时对机械性能稳定性要求高,需要农机农艺有效融合。由于机插技术不服当地“水土”,农民干不了,导致年年推广,但进展缓慢。

1.2 土地经营规模分散,突破传统种植模式难度大。

一家一户水稻生产经营规模小,田块过于细碎,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薄弱等都直接影响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机插秧和手工插秧相比,每667平方米可节省50至100元的劳务费,但与抛秧比较则优势不太明显,因此部份农民仍热衷于抛秧和手插秧,要突破传统种植模式难度较大。

1.3 插秧机整体利用率低,农机户经营效益不高。

目前,水稻插秧机还只能用于插秧作业,用途单一。一季作业时间在20天左右,季节一过,插秧机就长期处于“失业”状态,使用率低,价格却相对较高,市场上手扶式插秧机售价在1.5万元左右,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售价通常在9万~15万元。虽然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插秧机列入了补贴目录,减轻了农民购机负担,但仍然有一笔不小的支出,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2 加快推广水稻育插秧的对策

经过多年的示范与推广,水稻插秧机技术和质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各地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2.1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效率高、质量好、稳产高产、降低劳动强度等优势,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运用送科技下乡、科普赶集、现场会等形式推广机插秧技术。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

2.2 大力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水稻育插秧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

以推进服务产业化为核心,构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农机服务产业链,建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鼓励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农机作业、中介等服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大户、专业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水稻作业市场的信息服务和组织协调,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引导机具有序流动,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区域间优势互补,不断提高育秧设备、插秧机的使用效益和经营效益,推进插秧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

2.3 加强部门配合,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机械化插秧的关键是育秧,育成合格的秧苗,才能保证机械化插秧增产高效。在推进机插秧工作中,要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聘请农艺专家参加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尤其是做好育秧技术培训工作,形成水稻机插秧的合力。要在品种选择、育秧、值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进行农机农艺的融合技术研究,制定适合各地发展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路线,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体系,加快机械化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2.4 大力推动合作社集中育秧,实行工厂化育秧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水稻温室育秧工厂(大棚)的支架、棚模、温控设施等纳入购机补贴范围,继续对育秧硬盘给予补贴。同时设立扶持发展项目,对合作社建立、扩大育秧基地给予项目支持。解决一家一户育秧难题,提高秧苗质量。

2.5 加大资金投入,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向插秧机重点倾斜,对水稻育插秧作业面积给予适当补贴。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把渠系配套、水源机井等保障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基础设施纳入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建成基础设施良好,水源充分保证的标准化、规模化农田,为水稻生产全程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肖乾亮.浅谈水稻机插秧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0(04)

[2]李树平.农机农艺结合 助推水稻育插秧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06(11)

[3]杨云洪,林伟明.水稻机插秧推广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2013(03)

[4]何孝龙.水稻机插秧推广六举措[J].湖南农机,2012(10)

水稻机插秧发展亮点纷呈 篇4

2008年,全国新增机动插秧机近5万台,增长32%,保有量已达20万台;机插秧面积达到4500万亩,机械化栽植水平比上年提升了2个多百分点,超过13%,其中机插秧水平达到10.3%.

作 者:张汉夫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刊 名:农机科技推广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 关键词: 

★ 插秧美文

★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及应用

★ 《插秧》教学设计

★ 插秧优秀作文

★ 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第一次插秧作文500字

★ 天炎与时光倒流机作文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

★ 深化QC小组活动加强成果的应用与推广--5W法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

楚州水稻机插秧技术 篇5

1 适期播种, 培育壮秧

1.1 播种适期

机插秧池与大田比为1∶100, 由于播种密度高, 根系在2.0~2.5cm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此, 秧龄的弹性较小, 秧龄应控制在15~20d, 以18d左右为宜。

1.2 适量精细播种

机插秧苗用盘375~420个/hm2, 播种量52.5~60.0kg/hm2。盘底铺放2.0~2.5cm底土, 窨足水后, 定量播种, 一般播芽谷900~940g/m2, 折每盘145~150g。匀撒盖种土, 以盖没种子为宜, 一般厚度为0.3~0.5cm。

1.3 及时揭膜

在移栽前3~5d要及时揭去防虫帐进行炼苗。

1.4 科学肥水管理

移栽前2~3d, 施用尿素90~120kg/hm2, 第2天上水, 防止灼伤秧苗, 同时用好起身药。保持板面湿润不发白, 缺水补水。二至三叶期视天气勤灌跑马水, 要前水不干后水不进, 防止长期深水造成烂根, 栽前3~4d, 灌半沟水蹲苗, 以利机插。

1.5 病虫防治

秧田期要抓好稻蓟马、灰飞虱等的防治。移栽前用5%锐劲特675m L/hm2加10%吡虫啉30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

2 栽插技术

2.1 适时移栽

移栽时掌握秧龄18d左右, 叶龄3.5~4.0叶, 苗高15cm左右。从2年的实践结果看, 以6月13~18日为最佳适期。早栽则增加管理难度, 晚栽则影响产量。

2.2 合理密植

一般栽插密度以25.5万穴/hm2左右为宜, 但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来合理确定穴数、穴栽苗数与基本苗。

2.3 提高整地质量

在大田施足基肥、翻耕上水耙平后, 大田田面高低差要求在3cm以内。栽插时田要经过沉实, 土质粘, 沉实1~2d, 田块过烂、过糊会出现涌泥压苗。

2.4 掌握适宜水深

栽插时如田间水过深, 就会影响机插质量, 因此机插田间水深要掌握在1~3cm。

3 大田管理技术

大田管理关键在前期 (栽后15d内) , 其后与常规手插秧相同。管理包括施肥、除草、浇水。

3.1 肥料运筹

施纯N 300.0kg/hm2、P2O582.5kg/hm2、K2O 82.5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时旱施, 栽后返青明显快, 分蘖发生早。由于机插秧苗小, 前期需肥量小, 基肥可适当减少。基肥在大田耕翻时施用, 施45%高效复合肥357kg/hm2加尿素150kg/hm2;分次施用分蘖肥, 栽后15d施尿素150kg/hm2;穗肥要根据叶色确定, 施45%高效复合肥150kg/hm2、尿素75kg/hm2。

3.2 化学除草

在栽插后5~7d结合追施分蘖肥用好除草剂。机插秧采用小苗移栽, 可用36%丁苄复配剂1.5~1.8kg/hm2, 化除后田间保持水层5d左右。对草多的田块在7月上旬 (栽后25d左右) 用14%乙草净750g/hm2进行二次化除。

3.3 水浆管理

坚持薄水栽插, 浅水分蘖。活棵后浅水勤灌, 以水调肥、以气促根, 达到早发快发。适时适度搁田, 控制高峰苗。在田间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时, 及时搁田。先轻搁, 后重搁, 控制高峰苗, 形成合理群体。后期湿润灌溉, 防止早断水, 保持田面湿润, 确保活熟到老。

4 病虫害防治

大田生长期, 必须及时抓好灰飞虱的防治;中期注意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的防治;后期要抓好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工作。

摘要:阐述了楚州区水稻机插秧技术, 包括育秧、栽插、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以期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江苏淮安,楚州区

参考文献

[1]尹明玉, 伍仁岐.探索水稻机插秧技术适用模式[J].农机科技推广, 2009 (3) :25.

[2]孟斌, 崔淑华.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156.

[3]张振樊, 刘培玉.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2) :140.

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篇6

一、壮秧培育技术

1. 材料及秧田准备。选择地形平整、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田块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100,秧田制作应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根据计划机插面积落实秧田,及早筹备育秧材料,以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软盘育秧的床土、秧田及种子准备等技术要求要与双膜育秧一致。具体准备工作包括:①做秧板。畦面宽1.5米,沟宽0.25米,沟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5米,以保证水灌得上、排得出。②精选种子。选用发芽势强、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做种。一般粳稻品种每亩大田需备精选的种子3~3.5千克,杂交稻每亩大田需备精选种子1.3~1.5千克。催芽标准:手播种根长度为稻谷长度1/3,芽长1/5~1/4;若采用机播,90%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切忌谷芽过长而导致播种时伤芽。将催好芽的种子取出晾芽使其达到内湿外干,以利于匀播。③备秧盘。每亩大田需准备的秧盘,杂交稻20~23张,粳稻25~28张。④备营养土。冬前从田间取土,放置在田头或场上,经过干、湿、冻等作用,充分风化,然后过筛去杂草和石子后备用。土壤最好选用两合土。⑤备农膜及其他材料。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米宽农膜4米长。早春若气温较低,应采用拱棚增温育秧,按每亩大田备足2米长竹片5根,作拱棚支架用。

2. 精细播种。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和机插质量,为此,要准确计算播量,力争播种均匀。①手播种。铺盘、铺土、洒水、播种、盖土5道工序为手工操作,关键技术为:控制好底土厚度2~2.5厘米;洇足底土水;按盘计种,一般粳稻每盘播芽谷120~150克,杂交稻每盘播芽谷90克左右;坚持细播匀播,定床定种,分次匀播;播后用营养土盖种,厚度0.5厘米左右,盖土要均匀,既要防止露籽,又要防止局部盖土过厚影响插秧;盖种后不要再浇水,以减少土面结盖。②湿润秧板。机播脱盘或手播结束后,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弥补秧板水分不足,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盘边,以利提高机插质量。

3. 封膜盖草。播种后每隔3~4厘米宽放1根1.4厘米长的小木棍,防止地膜紧贴地盘面而造成缺氧烂芽。铺膜结束后,应及时盖稻草以达到遮阴、降温、保湿的作用。要注意使铺膜四周铺严实,把握盖草厚度,做到薄厚均匀,避免晴天中午高温烧芽。早春早稻播种时若气温较低,可搭建拱棚,促使齐苗。

4. 秧田管理。1叶1心期前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以调节水气,利于盘根;2~3叶期勤灌跑马水,移栽前5天控水炼苗;播种后5~6天(1叶1心期)揭膜;断奶肥于揭膜炼苗1天后上水施尿素90千克/公顷,施后及时洒水,防止烧苗;在移栽前5天施好送嫁肥,施尿素150千克/公顷;秧田期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秧苗在2叶期后期应密切注意,及时用药防治;草害主要采用一些茎叶处理剂除草,如苄·二氯等,应注意不要超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二、大田管理要点

1. 栽插准备。①施足基肥。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有机肥亩施2~3方,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亩施20~25千克,另亩施尿素10千克、硫酸锌1千克。②精细整地。一是掌握翻土适宜深度,一般大田耕翻深度掌握在10~15厘米;二是要求田面平整、整洁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三是待烂泥沉实后移栽,土壤类型为砂土的田块上水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天,黏土一般要沉实2~3天。

2. 适时栽插。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做到适时栽插。一是适龄移栽。秧龄掌握在15~20天,叶龄3~4叶,苗高12~18厘米。二是正确起运。起秧时小心将秧块卷起,运送时堆叠层数2~3层。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三是合理密植。行距30厘米,株距11.7厘米、13.1厘米或14.6厘米,亩栽1.4万~1.8万穴,穴苗数3~5株,要达到6万~9万基本苗。四是清水淀板,薄水浅插,水层深度1~2厘米,插秧一般以入泥0.5~1厘米深为宜,要做到秧苗不漂不倒。

3. 水浆调控。薄水栽插,水层深度1~2厘米。寸水活棵,栽后建立3~4厘米深水层,以促进返青活棵。活棵后应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厘米左右为宜。待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如此反复,争取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以达到分蘖早生快发的目的。机插秧分蘖势强,高峰苗来势猛,估计穗数达80%~90%时排水搁田。搁田分两次,由轻到重,搁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即可,这样利于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抽穗扬花期结束前应建立浅水层,以利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活熟到老,切忌后期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粒重和产量。

4. 精确施肥。①肥料运筹原则。坚持控制总量,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节氮、增磷、补钾、加锌肥的原则,每亩大田施肥总量折纯氮18~20千克,五氧化二磷 4.5~6千克,氧化钾 9~12千克,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6∶4~5∶5。②基肥。在每亩秸秆还田200千克或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的基础上,底施45%三元复合肥2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锌1千克。③蘖肥。在适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蘖肥,以利攻大穗、争足穗,但若稻田肥力水平高、底肥足,要防止群体发展过快,降低成穗率,不宜多施分蘖肥,以达到前期稳健生长。一般在栽后5~7天施1次返青分蘖肥,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如5.3%苯噻草胺·苄嘧磺隆、50%丁·异·苄可湿性粉剂、36%丁· 草乳油等进行化除。方法为每亩用5~7千克尿素与稻田小苗除草剂一起拌湿润细土,堆闷3~5小时后于傍晚在田内上水5~7厘米深后撒施。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天(防止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以提高化除效果。栽后10~12天,每亩用尿素7~9千克再施1次。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施1次平衡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千克或45%三元复合肥9~12千克。④穗肥。中穗型品种施促花肥每亩用高浓度三元复合肥10千克,尿素12.5千克左右;保花肥每亩用尿素4~5千克。大穗型品种重点施好保花肥补施破口肥,肥料品种和用量同上。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搞好药肥混喷。⑤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插水稻行距宽,苗体小,前期群体发展慢,有利于杂草生长,因此特别需要做好化学除草工作。秧苗移栽后5天左右,结合施第一次分蘖肥每亩用53%苯噻苄50克,拌尿素撒施,并保持水层5~7天,确保防效。病虫防治方法与手插秧稻田相似。

凤阳县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7

关键词:凤阳县;水稻;机插秧;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43-02

凤阳县是农业大县,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是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安徽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县,同时也是部级、省级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县境内南部为丘陵浅山区,中部为岗地,北部为沿淮冲积平原。辖15个乡镇,2个省级工业园区,16.1万农户,农业人口65.66万人,实有土地面积10.47万hm2,其中承包耕地7.2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万hm2左右,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2.66万hm2以上。水稻常年种植面积5.33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40%以上,总产40万t以上,占全年粮食总产50%以上。

1 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

1.1 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产业提升行动核心区建设、水稻机插秧示范等项目的示范带动下,通過良种、良法、良田、良制“四良”结合,凤阳县的农机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为实现水稻高产创建和产业提升行动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2013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6.7万kW,各种农机总量达到11.43万台(套),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5%,其中水稻插秧机达到885台,完成机插秧面积1.41万hm2以上。全县建立了66.67hm2以上集中连片机插秧示范片16个,6.67hm2以上集中连片机插秧示范方500个以上,示范片、示范方总面积达到0.55万hm2以上。据农业、农机部门联合测产,采用机插秧的水稻平均单产比常规人工栽插田块增产10%左右。2013年,总铺镇小王村示范片经省农委专家组实收测产,平均产量达702kg/667m2。

1.2 主要做法

1.2.1 政府强力推动 县政府成立了由农机、农业、财政、科技、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印发《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县机械化育插秧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度工作,部署当年工作,分解任务,同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加强督查指导。

1.2.2 技术服务主动 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在结合包村联户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的同时,县农机、农业主管部门还联合组建了3个县级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服务指导组,赴各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县乡联动指导农民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还将插秧机手全部列为了新型农民培训对象,人人接受了一次系统培训。

1.2.3 政策扶持拉动 从2012年开始,凤阳县就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购置插秧机重点倾斜,同时出台了奖补政策,县财政对机插秧面积超过6.67hm2的大户,每1hm2给予300元奖补;对新购插秧机农户年度机插秧在1.33hm2以上,每台给予1 000元奖补。仅2013年,县财政就兑现奖补资金19.6万元。

1.2.4 示范引导带动 示范片选择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经营土地上建立。同时通过项目支持,以专业大户为载体,新建了3个水稻育秧工厂,开展机械化育插秧一条龙示范,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举措,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同时通过层层召开示范现场会,组织乡村干部、水稻种植大户开展观摩活动,促进了该项技术的推广普及。凤阳县仅2013年就召开了县乡两级示范现场观摩会18次。

1.2.5 大赛比武促动 从2012年开始,凤阳县创办了“农机杯”机插秧技能大赛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届。比赛采取以乡镇为单位,由专家组从机手熟练程度、栽插质量、所用时间等进行现场量化评分,对取得好成绩的代表队和机手现场予以奖励,营造了机插秧技术推广氛围。

2 影响水稻机插秧发展因素

水稻机插秧具有劳动效率高、强度低、质量好、产量增等优势,如:1台手扶式插秧机能插秧1.33hm2/d以上,是人工的20倍,高速插秧机可栽插4hm2/d以上,是人工的60倍,解决了多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驼背几千年”的耕作方式。但是,就凤阳县而言,还有以下几个因素在影响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

2.1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凤阳县虽然有大小型水库115座、当家水塘近万口,但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多年失修,造成了许多田块不能进行自流灌溉或按需灌溉,因此形成了农民在插秧前把稻田灌满的不科学习惯。而机插秧受到秧苗的影响,机插秧秧苗一般控制在25cm左右,人工栽插的秧苗一般在50cm以上,从技术角度要求只能浅水浅栽,栽后很难进行及时补水。

2.2 镇村两级重视不够 虽然县政府每年都出台关于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工作意见,还真金白银地进行奖补,但没有真正引起乡、村两级的支持和重视,他们只是停留在为了完成任务的工作状态上,没有把机插秧作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工作抓实抓好。

2.3 农民传统思想较重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虽然已经认识到机插秧的好处,也看到了机插秧的效果,更体会到了在人工栽秧时低头、弯腰、驼背的苦衷,但是要真正推广机插秧技术,他们又瞻前顾后,怕这怕那,激发不出积极性来,最后还是传统作业。

2.4 地块分散 规模不一 “大包干”以来,土地承包到户后分布零乱,面积大小不等,集中连片多则0.2~0.33hm2,少则只有0.033hm2,很难适应机械化作业。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要真正把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向高潮,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不要只在口头上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新的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是重要支撑,只有良种、良法、良田、良制“四良”要素结合集成,才能达到目标。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它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职能部门的工作,更是一种政府行为,离开行政推动难以完成。政府要从领导上、政策上、资金上全方位支持,加强督查力度,建立目标考核和奖励制度,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3.2 农机农艺要紧密融合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含量较高,从营养土、育秧盘的准备,到苗床整理、育秧、田管,再到机械化栽插及大田管理等,都需要农机与农业部门通力协作,优势互补,技术集成。要通过共同抓点、抓片,开展示范引导。同时要结合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开展包村联户,建立示范户、试验田,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引导农民干,做到推广一片成功一片,辐射一方。

3.3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墙报专栏、送科技下乡、现场会等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进行宣传,正面引导,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农民朋友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的认识,提高广大农民积极性,从而自觉运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农机农业部门要强化对插秧机手开展使用、保养、维护、育秧、栽插、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正确掌握机插秧技术,熟练操作规程,提高技术技能。

3.4 提升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机插秧服务组织已成为发展水稻机插秧的主力军,要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一是项目扶持。水稻育秧工厂等水稻机插秧项目应全部向机插秧服务组织倾斜,由他们来承接项目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起到带动作用,开展社会化服务。二是资金扶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服务组织的资金扶持,解决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等问题。三是技术扶持。农机农业部门在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上要加强,解决他们在技术方面的短板问题,每个服务组织应指定专门的农机农艺人员实行“1+1”无缝对接,零距离服务。

水稻机插秧延长秧龄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同期播种 (5月10日) 分期栽插, 设4个处理, 分别为:秧龄25 d (A) ;30 d (B) ;35 d (C) ;40 d (D) 。供试水稻品种为华粳1号, 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

1.2 试验实施

采用双膜育秧方式, 育秧期间采用控水 (最初15~20 d灌半沟水, 畦面不上水, 后15~20 d间隙灌溉, 隔3~4 d上1次跑马水) 、控肥 (育秧期间只施1次断奶肥, 施尿素112.5~120.0kg/hm2, 施肥时保持水层) 等手段, 延缓秧苗生长速度[3,4,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秧苗素质

由表1可知, 由于秧龄不同, 在控水、控肥条件下, 各处理的秧苗素质有较大差异。随着秧龄的延长, 叶龄、株高、单株地上部鲜重等主要生育指标逐渐增大。叶龄由4.2叶增至5.1叶, 增加0.9叶, 平均日增量0.06叶;株高由20.6 cm增至23.1 cm, 增加2.5 cm, 平均日增量0.17 cm;单株地上部鲜重由1.33 g增至1.67 g, 增加0.34 g, 平均日增量0.02 g。

2.2 不同处理的茎蘖动态

由图1可知, 栽插后, 经过5~6 d的缓苗期后, 秧苗进入正常生长, 其出叶分蘖速度大致相仿[6], 但因栽插期相差15 d, 所以茎蘖的峰值及进入高峰期的时间并不一样。各处理栽插基本苗相近, 为103.5万~106.5万根/hm2;经过18~20 d达300.0万根/hm2, 再过15~18 d, 茎蘖分别达到高峰。其中处理A高峰苗值最大, 为501.0万根/hm2, 其余依次为处理B (490.5万根/hm2) 、处理C (472.5万根/hm2) 、处理D (447.0万根/hm2) , 分别比处理A少10.5万、28.5万、54.0万根/hm2。

2.3 不同处理的产量及结构

由表2可知, 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其中以处理A最高, 达9 417.0 kg/hm2, 处理D最低, 为9 055.5 kg/hm2, 只相差361.5 kg/hm2。有效穗数以处理A的最多, 为318.0万穗/hm2, 这与其早插、有效分蘖期缩短有关;每穗数粒以处理A最多, 为108.0粒, 处理D最少, 为107.1粒, 这与早插低节位分蘖多和迟插高节位分蘖多有关, 但差异并不大, 受穗数影响大。从各处理对穗粒结构的影响程度来看, 以对穗数和粒数影响较大, 对粒重几乎没有影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机插秧, 采用双膜育秧方式, 在高达6 000~7 500 kg/hm2落谷量即有2.3~2.8株/cm2苗的高密度情况下, 育秧期间, 采用控水、控肥等管理措施, 适度控制秧苗生长, 将秧龄延长至30 d左右, 对产量影响不大。

摘要:水稻机插秧延长秧龄试验结果表明, 与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的双膜育秧, 在高达7 500 kg/hm2的落谷量的情况下采取控水、控肥等管理方法, 使秧龄延长至30 d左右, 对水稻产量并无大碍, 从而使这项技术向高纬度稻、麦两熟季节短缺地区延伸。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秧龄,延长

参考文献

[1]何水清, 陈向阳, 李建华.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56-57.

[2]沈桂明, 单守伟.破解水稻机插秧推广中存在的难题[J].农机科技推广, 2009 (12) :39-40.

[3]钱银飞, 张洪程, 钱宗华, 等.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 2009 (10) :1-5.

[4]陆钦武, 潘建梅, 肖宏, 等.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机插秧在生产应用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3) :63-66.

[5]李彩云, 陈宝奎, 杨绍国, 等.地膜隔离层育秧与水稻机插秧技术[J].北方水稻, 2009 (3) :81-82.

水稻机插秧技术经验谈 篇9

机插秧前准备

插秧前1~2天, 要检查秧苗, 大田的耕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并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技术状况检查。

基本苗数确定

水稻基本苗由田块地力, 水稻品种、产量水平和种植习惯来确定。一般每亩为5~8万株。

插秧机的调整

(1) 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3~1.7毫米。当间隙不对时, 稍微松开导轨调节手柄, 左右调整导轨, 并使左右的间隙相同。

(2) 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5~2.5毫米。当间隙不对时, 应松开苗秧支架和苗箱移动滑杆的紧固螺栓, 通过左右移动苗箱进行调整, 并使左右两端的间隙一致。

(3) 调整好穴距 (株距) 。Pf455S型插秧机的行距30厘米是固定的。穴距的调整要根据田块肥力, 水稻品种和栽插时间不同来进行。改变株距调节手柄可以改变插秧株距, 有三个档位, 分别为70、80、90, 使其株距分别为146毫米、131毫米、117毫米。

(4) 插秧深度的调整。根据农艺生产要求, 机插秧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 插秧深度可通过改变插深调节手柄位置来选择位置, 往上为浅, 往下则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5) 每穴株数的调整。水稻品种不同, 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一般每穴3~5株。如不对, 应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 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档, 就改变取苗量1毫米。手柄向左调, 取秧量增多;向右调, 取秧量减少。一般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档位位置后, 再用手柄改变调整纵向取秧量, 以保证机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插秧作业路线

科学的插秧作业路线, 合理安排装秧地点, 可提高插秧作业的效率。主要有两种作业路线。

第一种作业方法:插秧时, 先在田埂周围留下一排即4行宽的余地, 插秧机从田块的左侧下田, 插第一排。然后接靠第一排, 插第二排……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 即4行, 插秧机再出田。

第二种作业方法:第一排直接靠田埂左侧下田插秧, 田头两边留两排即8行宽的余地, 最后一排紧靠一排插秧, 当插到田的右侧时, 留一排4行宽的余地, 再把田头两排8行插完, 再插田的右侧留的一排, 插秧机再出田。

掌握操作技术, 精心驾驶

这是提高机械插秧质量, 确保夺高产的重要环节。在插秧作业时, 一是插秧机要保持匀速前进, 不能忽快忽慢或频繁停机。同时作业行走路线要保持直线性, 行走中尽量不用捏转向手把或猛烈扳动扶手架方法来纠正插秧机前进作业的直线性, 以防急弯造成漏插或重插。二是注意送苗辊在苗箱槽口的工作情况, 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 要及时停机清理, 以防影响插秧质量。三是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 必须把插秧机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侧, 以保证栽插质量。

插秧机的维护保养

(1) 每天作业后, 要清理插秧机上的泥土杂草等。

(2) 清理干净后, 检查发动机, 齿轮箱中的油料, 不足时添加, 对各转动、磨擦部位加注机油、黄油进行润滑。

(3) 检查调整。对整机各部紧固螺丝、螺帽进行检查, 发现松动要及时紧固, 对主离合器, 插秧机离合器、秧针和导轨的间隙, 秧针和苗箱的间隙等进行检查调整。

江苏水稻机插秧及农艺分析 篇10

1 与水稻机插秧配套的农艺要求

1.1 培育适龄、适插的秧苗

机插水稻育秧是高产栽培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具有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等特点。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是:秧龄15~22 d, 苗高10~25 cm, 叶龄2~4.5叶, 苗粗≥2 mm, 床土厚15~25 mm, 盘土不松散也不过度固化粘结, 秧根盘结, 土壤含水率35%~55%。移栽时要求床土湿润不粘结, 起秧时床土不破碎为好。

目前, 全省机插水稻育秧主要采用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两种方式, 其作业流程分别见图1、图2。软盘育秧简便易行、成本较低、易于操作、成功率高, 可以用机械流水线播种, 也可用田间简易播种机播种。双膜育秧投资少、成本低、易操作、方便管理, 多以手工播种为主。

1.2 机插秧对大田整地的要求

机插秧对大田整地的具体要求是:田块平整无残茬, 高低差不超过3 cm, 表土硬软度适中, 泥脚深度小于30 cm, 旋耕深度10~15 cm, 泥浆沉实到泥水分清, 泥浆深度5~8 cm, 水深1~3 cm。

机插水稻大田要根据作业茬口、土壤特性等情况采取不同的耕整方法, 同时根据土壤肥力因地制宜地施用基肥。大田整地要注意三点:一是田平、泥软、肥匀。机插时, 秧苗较小, 大田平整度要求较高。为防止壅泥, 水田整地后需沉实, 沙质土沉实1 d左右, 壤土沉实2~3 d, 黏土沉实4 d左右, 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时, 保持薄水机插。二是大田通气条件要好, 利于根系发育。三是田表秸秆 (前茬) 不能太多, 要求无杂草杂物等。

1.3 及时移苗补缺, 保证全苗

机插秧由于受到育秧质量、机械和大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会存在一定空穴。因此, 要留有部分秧苗, 机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缺, 以减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匀度, 确保基本苗数。补秧一定要用同期培育的同品种秧苗, 保证大田生育期一致。

1.4 水浆管理

栽插时水层深度控制在1~3 cm, 有利于清洗秧爪, 确保秧苗不漂、不倒, 不空插, 达到防高温蒸苗的效果。坚持薄水移栽, 机插结束后, 要及时灌水护苗, 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插后3~4 d进入薄水层管理, 切忌长时间深水泡秧, 造成根系、秧心缺氧, 形成水僵苗, 甚至烂苗。

1.5 机插后的大田管理

由于机插小苗前期根量少, 吸收能力弱, 同期大田分蘖起步慢, 且分蘖期又较长, 因而机插稻基肥应适当减少, 分蘖用肥应适当增加。立苗后, 浅水护苗, 选用专用除草剂除草。

2 插秧机主要机型

在我国水稻机械化的发展中, 水稻栽植机械化虽起步早, 但行动迟、进展慢, 主要原因是农机与农艺的配合不协调, 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农情复杂, 农村人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 水稻生产环节多、作业工时长, 以及机具价格昂贵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 充分吸取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经验教训, 坚持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合资合作的路子, 已开发出多种型号的高性能水稻插秧机。截至2012年底, 全省插秧机保有量已达到9.89万台, 主要机型有:

2.1 手扶式插秧机

手扶式插秧机主要有4行和6行机型,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等特点, 适合一家一户小田块作业。如以久保田2ZS-6型为代表的手扶式插秧机。

2.2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有4行、6行、7行、8行、9行等机型, 具有液压仿形系统, 水田通过性好, 机电一体化程度高, 操作方便, 作业效率高, 安全舒适, 适合种田大户、农场、合作社使用。如以洋马VP8D型为代表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3 成功经验

江苏农机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水稻机插秧的探索实践, 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走引进吸收与开发创新的路子, 通过引进、研发新的插秧机系列产品, 不断探索创新低成本、简易化的育秧技术, 完善配套农艺技术体系, 使得水稻机插水平领先于全国。插秧机保有量从2000年的不到200台发展到2012年的9.89万台, 机插面积由1.33万hm2发展到137.87万hm2。江苏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3.1 着力开发应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插秧机械

2000年以来, 江苏省先后从日本、韩国等国引进多种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和选型, 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开发了手扶式、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并向系列化、通用化发展。

3.2 协同发展配套农艺技术

省农机主管部门组织农机、农艺方面的技术力量, 对各种育秧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 将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确定为全省主要育秧方式, 完善了机插秧肥水运筹、病虫防治等配套农艺技术体系, 从而保证了机插秧推广的成功率。

3.3 培植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多种经营服务模式

全省注重发展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合作组织, 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服务, 着力提升机插秧经营效益, 增强了发展机插秧的动力和活力。

4 存在的问题

4.1 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区域上看, 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整体上已经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而苏北一些地区水稻机插水平还很低。

4.2 插秧机产品创新能力薄弱

由于农机行业总体利润偏低, 生产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有限, 基础研究投入明显不足, 企业很难形成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体系。

4.3 机插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机插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接受新技术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 影响了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快速发展。

5 建议

5.1 增加机插秧试验示范点

在全省尤其是苏北机插水平较低的地区增加机插秧试验示范点, 通过对比试验让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机插秧的优势。

5.2 加大科研投入, 鼓励技术创新

增加插秧机科研项目的投入,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 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改进生产工艺, 增加产品技术含量, 产、学、研、推相结合, 研制开发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农艺要求的产品。

5.3 加强农机农艺技术培训

上一篇:协会内部联谊新闻稿下一篇:集群企业托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