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2024-10-18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精选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篇1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754÷63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数。

2、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3、一个数除以16,商是20,余数是10,这个数是()。

4、40×□<161,□最大填()。

5、15商是(),商是最大的()位数。

6、一个数除以5,商是12,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7、()÷40=14……39483÷()=9……6

8、因为25的4倍是100,所以()÷4=25()÷25=()。

9、240÷80=()()是80的()倍。

10、39个十除以4个十,商是()个十,余数是()个十。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200÷30=6……2。()

2、6×4÷6×4=1。()

3、因为□÷△=☆……〇,所以△=(□-〇)÷☆。()

4、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5、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除数×商+余数”的.和是否与被除数相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

A、两B、三或两C、三或四

2、甲数÷乙数=12……19,乙数最小是()

A、12B、19C、20

3、甲数÷乙数=3….2。如果把甲、乙两数都扩大10倍,那么甲数÷乙数等于()….()

A、32B、320C、3020

4、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商()

A、一定是两位数。B、一定是一位数。C、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5、试商时,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应该把商()

A、调大B、调小C、不变

6、480里面有4个()

A、120B、160C、80

7、把除数42看作40来试商时,初商容易()

A、偏大B、偏小C、不变

8、653÷82中把82看作80来试商时,会出现()

A、初商偏大B、初商偏小C、初商正好

9、在☆×△=□中,正确的是()

A、☆=△×□B、△=□÷☆C、□=☆÷△

10、被减数除以减数加差的和,商是()

A、1B、2C、无法知道

四、计算题(共10分)

1、脱式计算。(每题1分,共4分)

(1)400-400÷50(2)38×(480÷16)

(3)130+70×16(4)(240+760)÷40

2、列式计算。(每题2分,共6分)

(1)一个数除以29,商是6,余11,求这个数。

(2)比20的16倍少160的数是多少?

(3)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的多少倍?

五、解决问题(每题12分,共60分)

1、一堆石子有78吨,每次运13吨,几次运完?

2、某养鸡场每天收鸡蛋2400个,12个鸡蛋放1盘,5盘放1箱,这养鸡场一天收的鸡蛋放多少箱?

3、某电脑公司运来738台电脑,已经卖了15天,还剩168台没有卖,问平均每天卖多少台?

4、红光饲养场养了小鸡425只,母鸡338只,公鸡25只,鸭子197只,问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5、某服装厂计划每天加工服装125件,实际20天加工了3000件,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服装多少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篇2

一、写作内容探究

(一) “写作导引”探究

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指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铁门限”, 写作就是写生活。

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 “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 现在称之为“写作”, 目的就是告诉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 人们在观察时, 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 才能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 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二) “写作实践”探究

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 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 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 200字可以写花草树木, 写作题材较为宽泛, 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 花草树木是练笔, 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 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 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 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我们发现, 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

总之, “堂”是“室”的基础, “室”是“堂”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 “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 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 效果都不会很好, 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 课堂上让学生讲述, 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 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写好作文, 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 不了解生活, 名家也会闹出笑话。

“感受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 (不是朗读) 《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 。品读课文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 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例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他之所以成功, 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 所以真实可信, 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

总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

(二) “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语)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 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 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

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 让学生谈感想。

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 万物苏醒, 到处都是万紫千红, 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地上, 马路边, 公园里, 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 红的、黄的, 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 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 显得潇洒万分。

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只见它们摇着尾巴, 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 欢快极了。在春天, 不仅鱼儿高兴, 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 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 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 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 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 那随风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 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正是早春时候, 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 我们小区的草地, 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 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 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 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 尽管若隐若现, 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 但远远望去, 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

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 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 语言也流畅, 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 是别人眼里的春天, 是拼凑出来的春天, 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 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 才是形象生动的, 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 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要求如下: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 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 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 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 又传其神, 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 不可泛泛描写, 一定要抓住特征, 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 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 写人的作文, 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 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 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肖像细节) ;“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动作细节)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 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 再加上开头、结尾, 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 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 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母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母亲》,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 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 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 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篇3

3 4 5 6 7 8 9

二、比一比、填一填。(8分)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三、认认我的小手。(12分)

左手号码是( ) 右手号码是( )

四、选择正确的图形,在( )里画“√”。(8分)

1.宝宝用右手刷牙。 2.爸爸的手表戴在左手腕。

( ) ( ) ( ) ( )

3.叔叔是左手写字。 4.外婆用右手拿筷子。

( ) ( ) ( ) ( )

五、看图填一填。(6分)

(1)小鸟在小狗的( )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六、我会走楼梯。(6分)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 )边走。

七、数一数,照样子用“○”画一画。(16分)

汽车:○○ 花: 玉米: 人:

树: 小鸭: 辣椒: 房屋:

八、辨清物品架上的东西。(8分)

的( )面是 。 的( )面是 。

在 的( )面。 在( )的右面。

九、我当小司机(用“→”画出行车方向)。(6分)

向左转 向右转 向前走

十、辨认方向我再画。(12分)

在○的右边画 ,下边画,上边画□,左面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4

(1)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个亿里有()个十亿。

(2)一个数从右边起,万位是第()位,亿位是第()位。

(3)65391742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它是()位数,从个位起,第七位上的数字是(),十万位上的数是()。

(4)读数的时候,要从()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字或()字。

(5)写数的时候,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

(6)8个万,6个千,2个百,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写作()。

(7)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所组成的图形,这一点是角的( ),两条射线是角的()。

(8)锐角的度数小于()度;大于()度而小于()度的角叫做钝角;()度的角是直角,()度的角是平角,()度的角是周角。

(9)周角=()度直角=()度

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10)3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

6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

10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度,是()角。

(11)角的计量单位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度的角,记作()。

(12)角的大小与()有关,与()无关。

二.读数。

365247读作()37004读作()

50100800读作()500读作()

3600000000读作()8040003000读作()

三、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1.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

2.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3.3∶30时,时针和分针成的角是直角。()

4.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5.一个20度的角,透过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是100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篇5

一、填空。(第一题3分,共27分)

(1) 整数数位顺序表。

(2)从个位起,往左第五位是( )位,第( )位是亿位,万位的左面第一位是( )位,最高位是百亿位的数是( )位数。

(3)在854006007中,“8”在( )位上,表示( ),“5” 在( )位上,表示( ),“6” 在( )位上,表示( )。

(4)10个10亿是( ),10个( )是一千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

(5)四十六万八千零四十是由( )个十万,( )个万,( )个千和

( )个十组成,它写作( )。

(6)十位上和千位上都是4的五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它们相差( )。

(7)最小的七位数是( ),最大的六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差是( )。

(8)一个十一位数,最高位是6,第七位是8,最低位是3,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写作( )。

(9)一个九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上的.数字都是6,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10)由五个千万,六个万,七个百和八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

二、写出或读出下列各数。(8分)

八万三千零八写作( ); 一千零一十万二千写作( );

六亿零七千写作( ); 五百六十亿零三万写作( );

814200读作( ); 108078000读作( );

03050读作( );603000004读作( );

三、在○里填上“” “”或“=”。(8分)

84亿○8400000000 639925○64亿 790000○709999

3404万○30440000 8888788○8887888 79018万○8亿

1101万○11010000 9999899○9998999

四、判断题。(5分)

(1)一千一千地数,数十次是一万。( )

(2)最大六位数与最小六位数相差1。( )

(3)两位数共有九十个。( )

(4)8亿是8位数。(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6

一、我会拼,还会规范漂亮地写出词语来!5

báowùɡuīlǜfènɡxìhuīfùlónɡzhào

二、我能把下面的生字和相应的拼音连起来。5

mùjiǎnɡxiáhuìdǐnɡyìhūmàitánmiào

桨穆卉暇屹鼎脉惚庙檀

三、我会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还能把字写漂亮!8

____崩____裂____容____疑____秘____测神来________

涓涓________________苍苍____姿____态________飞瀑

四、我知道要把这些字先换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千万别弄错哟。8

沸____杆____()梢____()栏____()滔____()津____()蓬____()你____()

五、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让我展示一下吧!4

雾锁()山锁(),天连()水连()。

()本无忧,因()皱面。()原不老,为()白头。

我还能写多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我认真阅读《观潮》选段,我会按文后要求答题。(15分)

午后一点左右,从原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逐渐(),(),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课文内容填空。8

2以上两段文字,是作者通过由____而____地观察,描写的是(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请用√划出来)2

3快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你一定行!2

渐渐()抖动()好像()飞跑()

4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近看钱塘江大潮______。(只填序号)1

4、我先用波纹线画出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

(2分)

5、读第一自然段,我感受到了这是一棵()的榕树。(1分)

6、读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了这是一棵()的榕树。朗读时应读出()的语气。(2分)

7、我也要用一句话来赞美榕树。(2分)

二、我认真阅读下面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16分)

弟兄俩一起出门旅行。路上,他们看见一块石头,石头上刻着几行字,上面写着:朝日出的方向走,游过一条河,遇到一头母熊,从母熊身边抢走两只小熊,然后走进山里的一所小房子,就会得到幸福。

弟弟看了,对哥哥说:“咱们去试试吧,也许会得到幸福。”

哥哥却不想去。他认为这石头上的字也许是谁开的玩笑,即使去了也到不了河边;到了河边也许游不过河;游过了河也许抢不到两只小熊;万一被母熊咬死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白白送命;即使抢到到了小熊也许找不到小房子;找到小房子也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或许它根本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弟弟认为不如去试试,不费点力气干点事不能使快乐。但哥哥还是不愿去。最后弟弟去了,哥哥留了下来。

弟弟按照石头上写的去做了。结果他得到了幸福——他做了五年皇帝不过在第六年,另一个比他更强大的皇帝率兵攻打他,把他赶下了台。于是弟弟又回来了,来找哥哥。

哥哥还是老样子,不阔也不穷。弟兄俩见面,开始讲各自的经历。

哥哥说:“结果还是我对,我一直安安静静地过好日子。你虽然当过皇帝,可是你也经历了不幸。”

弟弟说:“我并不因为按照石头上写的去做了而伤心。虽然我现在不如意,但是我的生活是值得回忆的,你却连见可回忆的事情都没有。”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3分)

俩(l?ngli?)费(fèìhuì)率(shuàishài)

2、请你给故事加上题目。(2分)

3、理解字的意思。(1分)

“不阔也不穷”阔:

3、看了石头上的几行字,哥哥是怎样想的?请用横线画出。(2分)

4、看了石头上的几行字,弟弟是怎样做的?请用波纹线画出。(2分)

5、你喜欢哥哥还是弟弟?为什么?(3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篇7

继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之后,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基础教育学段热议的话题。重新审视教科书的地位, 提升教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的认识, 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

教科书作为教材狭义层面的范畴, 其价值取决于它包含的课程内容。首先, 优质的教科书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具体的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需要一个媒介来融合, 教科书就是连接二者的桥梁。教科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教科书,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很难系统地为学生讲述知识概念。其次, 教科书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 而且是承载一定课程内容的载体, 而课程内容是教科书能被使用的前提。最后, 教科书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将课程内容从教师那里转换到学生那里的责任, 能够将无形的知识化作有形的书本。因此, 教科书是一种教学用具, 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文本资源, 是日常教学中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二、教科书的整合

如何进行教科书的有效整合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教师要在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的基础上, 通读教科书的编排体例, 把握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 理清教科书编排内在的逻辑关系, 分析并绘制可以进行内容整合的思维导图。

教科书的内容可谓是以“海、陆、空”三维度、立体式姿态呈现出来的, 教师应在正确理解、阐释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对教科书进行整合, 同时, 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对教科书的设计进行反思, 辩证地看待教科书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教科书的整合过程是一个具有启发性、渐进性、创新性和生成性的过程, 需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 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作用,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 进而达成教科书整合的最终目的。

三、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困惑与分析

笔者在前文主要针对教科书的地位、作用以及整合进行了论述, 接下来围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归纳与阐释。

(一) 教科书单元整合存在的困惑

通过实地调研, 笔者发现所研究区域 (吉林省) 的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对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单元整体设计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如何划分整个单元课时?

2.如何处理单元中所出现的大量生词?

3.如何处理2d的对话?

4.如何处理Grammar Focus部分?

5.如何处理阅读课?

6.如何处理写作部分?

7.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8.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夯实基础知识?

(二) 教科书单元整合所遇困惑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依旧对教师参与教学资源整合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从教科书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情感需求出发, 结合教学实际对教科书进行整合。对于教科书的使用者———教师来讲, 如何有效地整合教科书以适应学生、教师的需求, 是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挑战。其实, 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反映出教师在教材观及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1.教师的教材观

教师的教材观是指教师对教材本质及其功能的基本认识, 它反映了教师看待教材的视角、方式、思维与态度。教材观不仅涉及教师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而且涉及教师如何教授这部分知识。因此, 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讲授方式。

“如何划分整个单元课时?”“如何处理阅读课?”“如何处理写作部分?”等困惑与教师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授课任务, 以便更好地为中考复习做准备密不可分;“如何处理单元中所出现的大量生词?”“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夯实基础知识?”等困惑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考虑的;“如何处理Grammar Focus部分?”“如何处理2d的对话?”等困惑折射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困惑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英语课堂教学与学校实际状况的关联。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师在“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整合教科书”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成效和质量, 决定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与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周晨2015) 。教师的专业能力呈现出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价值性 (周晨2015) 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不仅反映出教师对使用教科书的反思, 而且反映出教师对教师角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与以往版本的设计面相比,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的设计面更广, 这必然会冲击英语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 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意味着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也要随之提高。

四、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原则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凝炼出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教科书单元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性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整体把握初中英语教学内容,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为出发点和归宿, 关注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 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堂课。根据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 许多知识会多次出现, 每次出现都会更深入、更丰富,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也要循序渐进。

(二) 关联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单元与单元之间, 课时与课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反复运用的过程, 任何内容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关联。

(三) 完整性

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堂课, 都有它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以促使目标达成。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 整个单元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习得过程。

(四) 连贯性

在单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的梯度, 即内容从易到难, 形式从控制型到开放型。单元教学也是如此, 每堂课都要有效地承接上一课时, 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操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五、教科书单元整合实施举例

针对教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出现的困惑, 笔者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 教科书单元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初中毕业需要达到的五级目标中明确指出, 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 克服生词障碍, 理解大意;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教育部2012) 。

从《新目标英语》教材整体编写顺序来看,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语言学习, 掌握了3种时态以及1300个词汇和一些简单句式, 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能够针对自己的喜好和活动内容进行简单交流。目前, 学生能够谈论本单元的语言目标———过去发生的事。教学内容以假期活动为主题, 贴近学生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需要使用过去进行时态, 利用相关词汇、短语以及表达感受的形容词描述活动。学生在七年级下册最后两个单元已经学习了过去进行时态以及很多描述活动的词汇和短语, 根据关联性原则, 这一内容不需要详细讲解, 只需要进一步操练, 达到熟练使用即可。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 学生还要使用复合不定代词以及where, 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 这一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整体理解Section B的阅读部分 (训练阅读技巧) 和提升写作技能。同时,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训练资源,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水平进行整合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二) 学期课时分配及设置

一般来讲, 初中阶段每个学期为18周, 如果除去假期和考试占用时间, 教师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鉴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共有10个单元, 每个单元可以用8个课时来完成。以第一单元为例, 可将课时设置如下:

The first period:1a-2c, 3a (skill:listening)

The second period:2d, 3a, 3b (skills: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third period:Self Check 1, Exercise A

The fourth period:P8-4, 1a-1e, 3a-3b (skills:listening and writing)

The fifth period:2a-2e (skill:reading)

The sixth period:3c (skill:writing)

The seventh period:Self Check 2, Exercise B

The eighth period:Review

虽然听、说、读、写训练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很重要, 但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所有技能训练的预期标准是非常有难度的。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确定一个重点突破的语言技能, 并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进行补充, 既能做到重点突出, 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在设计具体课时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单个语言技能, 应该根据单元设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原则, 在每个课时结束时为下一个课时做好铺垫, 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

(三) 本单元内容设计

本单元共计8个课时, 笔者将每个课时的内容设计如下:

1.The first period:1a-2c, 3a (skill:listening)

语言知识内容: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 Did you do...? (3) 不定代词的用法。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听的描述, 本堂课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Free Talk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What did you do?

Step 2:Listening (New Lesson)

(1) 将活动与图片匹配;

(2) 通过听将人物与活动图片匹配。

这两个部分都是输入环节, 在接下来的输出环节中, 不能简单地检查答案, 笔者使用问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内容:

T:Where did Tom g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summer camp.

T:Did he go with anyone?

(引出不定代词, 让学生体会用法, 笔者进行讲解)

S:His friends.

T:Do you think he did something interesting?

Step 3:Practice

将Grammar Focus中3a安排到这一环节, 练习不定代词。

Step 4:Listening

(1) 2a Listen Where did the people go on vacation?Complete the chart.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听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 识别主题, 获取特定信息。

(2) 2b Listen again.Check (√) Yes, I did or No, I didn’t for each question.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听简单对话, 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Step 5:Practice

2c Role-play conversations between Grace, Kevin and Julie.

本环节是一个控制性对话训练, 学生在使用听力中出现的信息进行对话操练的同时, 检查上一个环节的答案, 逐步从听到说, 循序渐进。

Step 6:Homework

Collec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own vacation.You need to tell us:

(1) Where did you go?

(2) What are the interesting things during your vacation?

作业是对本堂课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也为下堂课“简单谈论自己的假期生活, 根据自己的信息写邮件”埋下伏笔。

本堂课设计了6个环节, 重点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从简单的一问一答到稍微有难度的长对话, 中间环节联系紧密, 同时兼顾了笔头训练。例如:在1c到2a之间, 通过填空题练习不定代词, 给下面的长对话搭了一个“脚手架”,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语意思;最后的作业也给学生提供了笔头练习的机会。

2.The second period:2d, 3a, 3b (skills:speaking and writing)

本堂课要在第一节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 最后将听到的内容改写成电子邮件。从使用目标语言谈论自己和别人的假期生活的“说的输出”提升到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短小的段落的“写的输出”。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说的描述, 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Free Talk

Share the interesting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 in public.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在教师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经历。

Step 2: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 (见图1) , 让学生进行推测。

T:Helen also has a great time on vacation.There is a photo that she took.Do you know what it is?

然后, 笔者给出生词waterfall。

(2) 引导学生听一段关于Helen的假期生活对话。

T:Can you guess where Helen go on vacation?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re did Helen go on vacation?/What’s the name of the waterfall?/How many photos did Helen take?/Did Rick go somewhere interesting?/What did Rick do?

同时, 笔者引出生词和短语, 并结合对话,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and role-play it.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活动。

Step 3:Practice

对于不能见面的朋友, 可以通过写电子邮件的方法告诉他自己的假期生活。

(1) 引入Grammar Focus 3b, 自然地从说过渡到简单的写。

(2) 进一步练习, 将Helen的信息改写成电子邮件。

Dear Mary,

Long time no see.How was your vacation?Did you go____________?Did you do____________?I went to Guizhou with____________.Do you know I saw the Huangguoshu Waterfall.It was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there.I really want to go there again.Bye for now!

Helen

在上面的两个环节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假期生活, 从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过渡到简单的段落写作, 有梯度地延续上一课时的听, 再从说到写的过程。整个课程以第一人称为主, 偏重控制性的活动, 然后进行第三人称的训练, 活动设置要更加开放, 着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Step 4:Make a survey

3c:Ask your group question about their last vacation.Then tell the class your results.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变。例如, 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也可以询问自己想问的问题。在汇报的过程中, 笔者要向学生明确规则:

(1) 每人汇报1~2名同学的假期生活即可。

(2) 要试着更具体地描述同学的活动, 不要一句带过;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半开放的范例,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

Report

In our group, everyone ate something at a restaurant.Mary visited her cousin in Beijing.They went t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nd took quite a few photos.They are so great.Tom...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人的经历。

Step 5:Homework

(1) 写一篇短文, 描述你的好朋友的假期生活 (第三人称) 。

(2) 练习卷一张, 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句子意思填写适当的单词; (2)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3) 选择填空。

设计这一部分练习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A部分的语法知识, 促使学生通过笔头练习进一步夯实基础。习题设置不在多而在精, 命制习题要有针对性, 既要有助于检验, 又要有助于讲解时的知识延伸。

本堂课的设计是一个从说到写的过程。仿写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因为这是本单元第一次段落写作活动, 写的内容不宜过难。在作业设置上, 教师要对Section A部分的语言知识进行检验, 及时解决问题, 不要遗留到最后。针对Section B部分的语言知识处理, 教师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3.The third period:Self Check 1, Exercise A

本堂课设置为习题讲评课:

Step 1:完成Self Check 1, 巩固不定代词的用法。

Step 2:基础知识练习反馈 (作业) 。

Step 3:针对作业中第一题 (写一篇短文, 描述你的好朋友的假期生活) 进行小组交流和点评, 每组选出一篇文章进行班级交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对写的描述为“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教育部2012) 。

本堂课是练习课, 重点解决学生在Section A中的语言知识问题,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学生在作文修改环节分享习作, 有助于自身写作技巧的提高。

4.The fourth period:P8-4, 1a-1e, 3a-3b (skills:listening and writing)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项:

(1) 引导学生复习并使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假期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物。

(2) 从听的技能过渡到写的技能训练 (比A部分涉及的报告、电子邮件篇幅更长, 内容更丰富) 。

Step 1:Brain storm———复习学过的形容词

本环节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输入型任务, 是基于单元设计的关联性原则设计的, 有助于学生回忆已有知识, 为接下来的输出做铺垫。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 将1a进行修改, 对词汇进行分类归纳。

Step 2:Practice

P8-4:Imagine you are all foreigners on vacation in China.You meet each other at the airport on your way home.Talk about what you did on your vacation.Don’t forget to use these descriptive words:wonderful, exciting, friendly, terrible, delicious and so on.

遵循单元设计的连贯性原则, 通过对话练习迅速将词汇运用于实践, 从词汇到对话, 学以致用, 为听力做好铺垫。

Step 3:Listening

1c&1d两部分讲述了Lisa的假期生活, 教材中采用问题的形式, 而不是简单地填表格, 与A部分的听力相比, 增加了难度。同时, 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谈论假期生活, 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Step 4:Writing

在这一环节中,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将Lisa的假期经历写成日记, 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完成3a, 同时讲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然后, 引导学生找到Lisa的假期活动信息, 完成改写。

Step 5:Homework

模仿3b&3c两部分内容, 根据自己的假期旅行经历回答3b的问题, 并写一篇日记, 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

教师在批改这篇日记的过程中应主要关注学生对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情况, 因为这篇日记涉及的句式简单, 所以能集中反映出学生对基本句型的掌握情况。

本堂课虽然以听力训练为切入点, 但笔者在听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了写作训练。无论是他人的旅行还是自己的旅行, 写作过程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一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从他人到自己, 从第二课时中简单的电子邮件过渡到日记这种文体;同时, 关注不同的应用文体的格式。

5.The fifth period:2a-2e (skill:reading)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阅读两篇关于旅行的日记,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人物的情绪变化。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读的描述, 本堂课针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 对略读、寻读、猜测词义三项阅读技能进行训练。另外, 阅读中的大量生词是学生理解的巨大障碍, 教师需要对生词进行分解处理。一部分生词可以通过课前的自由讨论引出并进行讲解, 另一部分生词可以放到课文中学习, 用来训练学生的猜词技巧。

Step 1:Before-reading

Discuss three questions:

(1)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vacation?

(2) Where do you like to go?

(3) What activities do you find enjoyable?

学习以下生词:activity, enjoyable, hill, top, below, bicycle, try, paragliding, feel like, bird

Step 2:While-reading

第一遍阅读文章, 回答问题: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What about on Tuesday?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两篇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旨。

第二遍阅读文章, 填写2c的表格:这是一个寻读的过程, 学生要学会找到重要信息。

第三遍阅读文章, 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Where did she go?/How’s the weather?/Where did she go in the morning?/Where did she do?/What did she eat for lunch?/What did she do in the afternoon?/How did she feel about the trip?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应关注文章细节, 训练猜词能力, 了解文章脉络, 完整复述文章。

Step 3:After-reading

完成2d&2e, 发挥想象力, 再次深入发掘文章的内容。

Step 4:Homework

认真阅读文章, 并能独立复述全文。

本堂课是一堂专门的阅读课, 重点训练学生的语篇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尤其在处理文章中大量生词时, 笔者将它们进行了分解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根据单元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知识, 学生理解即可。经过多次阅读, 大多数学生能复述文章大意, 达到了语言输入的目的。

6.The sixth period:3c (skill:writing)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说的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带领学生再读2b的两篇日记, 从结构和语言的角度分析两篇文章。另外, 修改第4课时的作业———自己的一次旅行。

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分析两篇文章的结构

第一篇日记写了Jane一天的经历, 分别描述了Jane上午、中午和下午做了什么以及感受如何。在描述下午活动时, 作者写得比较详细,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日记虽短但要详略得当”。

第二篇日记集中描写了Jane登山的过程, 虽然只讲述了一件事, 但作者设置了合理的故事情节, 逻辑链清晰, 表达完整。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难度更大。

Step 2:关注文章的语言, 再读两篇日记的开头

(1) I arrived in Penang in Malaysia this morning with my family.

(2)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

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句子开头?

(3) 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uilin scener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Last summer, my family and I went to Guilin for a holiday.

(4) Travel is a good means of relaxing ourselves, so I went to Hainan with my sister by plane yesterday.

(5) Tour is not only a personal interest but also a kind of knowledge.I visited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last week and knew a lot about Chinese history.

(6) Last May Day, my friends and I did something special on our holiday.We went to Disneyland in Hong Kong.

Step 3:关注文章中的逻辑性, 合理使用连词

Step 4:修改作文

Step 5:Homework

(1) 修改并誊写自己的作文。

(2) 基础知识练习, 命题方式与A部分一致。

这是一堂写作课, 笔者对课文进行了深度挖掘, 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进行写作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对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7.The seventh period:Self Check 2, Exercise B

本堂课设置为讲评课:

Step 1:基础知识练习反馈。

Step 2:完成Self Check 2, 这是一段关于旅行的小短文。

Step 3:针对作业中的作文修改, 进行小组交流和点评, 每组选出一篇文章, 进行班级交流。

Step 4:Unit One综合练习题

8.The eighth period:Review

Unit One综合练习题讲评:

综合练习题是一套完整的考试卷, 包括听力、基础知识、交际、阅读和写作, 能测试学生对整个单元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掌握程度, 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是一种诊断性测试。

总体来说, 在8个课时中, 第1、2、4、5、6课时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每堂课的最终指向都是写作, 但写作的内容和难度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第3、7、8课时是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是笔头训练。这8堂课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而且设置了有梯度的教学活动,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系统的语言习得过程。

结束语

笔者从实然状态出发, 结合具体实例对教师如何进行教科书单元整合与实施进行了诠释。随着传播媒介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教科书为载体的文本日益受到冲击与挑战。如何有效结合校情、班情、学情进行教科书的单元整合, 加强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建设,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必然会成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关注的研究点。

摘要:从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出发, 分析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困惑, 提出教科书单元整合的意义和重要性, 凝炼出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原则——整体性、关联性、完整性、连贯性。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从教科书单元内容分析、学期课时分配及设置、单元内容设计三个方面出发,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 探讨如何实施教科书单元整合。

关键词:教科书,单元整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11, 16.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篇8

脸颊(ji? xi?) 彼此(b#5 p#5) 损失(sh#9n s#9n) 耕地(g"Vn g"Vng)

二、认真读拼音,将字、词工整地写在括号里。(7分,其中书写规范1分)

y#9n x#9 n韓g sh? x鵱 ch? l"^ng k?

( ) ( ) ( ) ( )

f? l髇g qi醤g f?

( )盖 ( )冬 围( ) ( )木

三、选字填空。(4分)

厉 历

严( ) 经( ) ( )害 日( )

副 符 幅 付

一( )图画 一( )象棋 ( )出 ( )合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展开 展示 展望

( )未来 ( )作品 ( )讨论

改进 改良 改善

1.天龙小区的环境慢慢得到了( )。

2.工人们的操作方法有待( )。

3.这里的小麦产量不高,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 )土壤。

五、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4分)

绿树成( ) 鲜果( )香 草( )花开

狂风大( ) 雪花飞( ) 枯枝( )叶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笑嘻嘻

可怜巴巴

勤勤恳恳

六、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住薄#?分)

1.《巨人的花园》一文中,春天不到巨人的花园里是因为墙太高。( )

2.“楞住、拽住、诧异、义务、撒慌”中没有错别字。 ( )

3.“听了报告,受到很大启发”这一句是病句。 ( )

4.“临别”一词中的“临”意思是“到”。 ( )

七、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 )的脸上露出( )的微笑。

②听了这一好消息,我心里好像( )。

2.难道自然界中的生物不是人类的好老师吗?(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3.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秋天 田野 劳动 乐曲

4.这篇课文赞美了高尚的友情。

缩句:

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提示:把雨滴当作人来写)

仿写:

八、根据课文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填空。(17分)

1.读了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我知道快乐 ,真正的幸福是 ,我还在课外读过童话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 。

2.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了 。孩子们站在 ,爬上 ,尽情地 。(选自《巨人的花园》)

3.《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一共有 次对话。第一次是 与 的对话,最后一次是 与 的对话。

4.雨中的树林是个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 ,你会发现很多 。(选自《雨中的树林》)

九、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内标上序号)(5分)

( )每当春暖花开或果实累累的季节,小鸟就飞到村庄里来。

( )当地居民把它称作礼鸟。

( )投下来的东西不是香气扑鼻的野花,就是清甜可口的野果。

( )非洲某地有一种十分讨人喜欢的小鸟。

( )将衔着的东西丢到人们身上或投到屋里。

十、阅读下面短文,仔细回答问题。(15分)

路对面的拐弯处,有一所盲童学校。每日清晨,有许多盲童学校的孩子,在家长和一些热心过路人的搀扶下,小心地从人行道横线通过,到对街的学校去上课。

一个朝霞满天的早上,我又走在这条路上,见人行道横线处的电线杆旁,站立着一个七八岁的盲女孩,长得挺文静秀气。她捧着好大一把苞蕾初绽的鲜花。哎,是个卖花的盲孩吧。

她含笑深深地鞠躬,一边向过路人分发一枝枝鲜花,一边跟他们说些什么话,可没见她向人家收取钱币。

“小姑娘,你好。”我轻声向她打招呼。

她听到后,连忙迎向我。“叔叔,”她弯腰向我鞠躬,又递上一枝鲜花,甜甜地说,“我是对面盲童学校的学生,谢谢您平时对我们盲孩子的照顾帮助,请收下我们给您的一枝鲜花。”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盲女孩微笑着说:“这些花是我爸爸的花圃里种植的,他每天早上要照看花圃,不能来送我上学。今天他叫我把这些花送给常常帮助我们的一个个好人。”

“感谢你爸爸,感谢你的鲜花。”我真诚地对她说。

又有其他叔叔阿姨走来了,盲女孩转过身,笑盈盈地赶去招呼,把鲜花分送给他们。

一阵风轻轻吹过,盲女孩捧着的朵朵鲜花在轻轻颤动,像是在向人颔首致谢。我闻到了鲜花那馥郁的芬芳。

我想,只要手中握着爱的鲜花,春天就会永远驻在我们心间。

1.请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给短文加个题目。(1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致谢——( ) 颤动——( ) 热心——( )

3.盲女孩是 的学生。她给 送鲜花,是为了 。(3分)

4. 为什么“手中握着爱的鲜花,春天就会永远驻在我们心间”?(3分)

5.你觉得文中的盲女孩是个怎样的人?(2分)

6.读完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3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篇9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zhù zhái xuǎn zé jūn yún sōu suǒ

( ) ( ) ( ) ( )

yǐn bì hén jì suí yù ér ān

( ) ( ) ( )

二、辨字组词。(4分)

毫( ) 腊( ) 浑( ) 沸( )

豪( ) 蜡( ) 辉( ) 佛( )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

1、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zhuǎ zhǎo)子。

2、在朝(cháo zhāo)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3、茎上长叶柄(bǐng bǐn)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引人( )意 ( )有成( ) ( )遇而安 浩如( )海 ( )( )飞瀑

不可( )议 精神大( ) ( )费心机 坐( )不安 山( )地( )

五、选词填空。(6分)

突然 果然 居然 仍然

1、鸟的天堂里( )有许多鸟。

2、他来得很( )。

3、陈老师生病了,( )坚持给我们上课。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1、屋子的内部( )没有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

2、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 )感到疲劳,它(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3、( )你想取得好成绩,( )得刻苦学习。

六、智慧背囊(看看你的记忆力吧!(8分)

1、雾锁山头山锁雾 2、绿水本无忧 _________

为雪白头3.四月_ _ _ _靠短墙4.十月_ _ _ _ _正上妆。

5.《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看。6.写一幅叠字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七精彩回放(让美好的记忆再现,相信你能倒背如流!)(4分)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选自课文《 》。

八、默写古诗《游山西村》。(6分)

作者

诗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告诉我们在绝境中不能灰心,要勇于开拓,发奋前前进,那么前方必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认真阅读《爬山虎的脚》选段,按要求答题。(16分)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跟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按课文内容填空。(3分)

2、“空隙”的“隙”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3分)

3、用“﹋﹋”划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这里把 比作 。(3分)

4、第三自然段作者简要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划出有关句子,再用“△”标出表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的动作词。(3分)

5、爬山虎长大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 ,二是叶子的方向是 ,三是叶子在墙上铺得 ,既没有 ,也没有 。(3分)

6、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这么细致地描写爬山虎的吗?(1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4分)

骆驼蓬

骆驼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骄子。

啊,你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没有挺拔 的茎,翠绿的叶,艳丽的花,但你一代一代倔强( qiáng jiàng)地生长着,把根须深深地扎( zhā zā )进沙砾之中,摄取 一星半点的水分和营养,日积月累( lěi lèi ),把它储进自己的叶和茎里……但那不是为自己永存,而是为他人造福。

可不是吗?当长途跋涉的驼队饥渴难忍之时 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地茎和叶 为驼队继续加油出力 当严寒袭击 驼队的时候 你还是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燃起熊熊大火 给辛勤的跋涉者以光明和温暖 。

骆驼蓬,你本是一种普通的,无名的蓬,但人们用“骆驼蓬”这个美号为你命名,这是你的骄傲,也是你的光荣。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划“—”)。(3分)

2、请你用“~~”划出文章的中心句。(3分)

3、作者说骆驼蓬“为他人造福”,文章是怎样描写具体的,用“—”划出有关句子。从这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骆驼蓬具有 ,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骆驼蓬 的思想感情。(5分)

4文中的骆驼蓬你喜欢吗?说说原因。(3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上一篇:矿山救护中队质量标准下一篇:如何参与政府采购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