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2024-10-06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共8篇)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篇1

河南省出台《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领导职数不超过7职 严惩超编、冒领等行为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日前我省出台的《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擅自增加编制、编外聘用、调整编制结构比例及经费、冒用资金等行为将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于4月1日起施行。1997年8月21日发布的《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豫政〔1997〕50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领导职数不得超过7职

走进一个事业单位,“将多兵寡”的局面不能再有了。《办法》规定,核定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应当遵守下列限额规定:(一)编制数额在10名以下的,核定1至2职;(二)编制数额在11名至50名的,核定2至3职;(三)编制数额在51名至200名的,核定3至4职;(四)编制数额在201名至1000名的,核定4至5职;(五)编制数额在1001名至3000名的,核定5至6职;(六)编制数额在3000名以上的,不超过7职。《办法》还规定,核定事业单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应当遵守下列限额规定:(一)编制数额在5名以下的,核定1职;(二)编制数额在6名至10名的,核定2职;(三)编制数额在11名以上的,核定3职。

擅自增加编制、增加领导、冒用财政经费将被追责

严惩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办法》规定,有下列11种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擅自变更事业单位职责的;(二)擅自设立、合并、分设和撤销事业单位的;(三)擅自变更事业单位名称、规格及其内设机构的;(四)擅自增加事业编制和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五)擅自占用事业编制的;(六)擅自调整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及经费形式的;(七)擅自在事业编制外聘用人员的;(八)超出编制限额调配财政供养人员、为超编人员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的;(九)擅自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成员的;(十)违反规定干预下级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十一)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办法》还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

守、徇私舞弊,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业编制是单位岗位、人员、经费设置的依据

禁止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和增加事业编制。《办法》规定,依照国家和省规定的程序设置的事业单位和核定的事业编制,是岗位设置、聘用(录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禁止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和增加事业编制。对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增加事业编制和编制外增加人员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办法》还规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由专项的机构编制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其他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得就机构编制作出具体规定。机构编制具体事项,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专项办理。

事业单位冠“国”名应报国务院审批

《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名称应当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相一致,并与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名称相区别。事业单位一般称院、校、所、台、站、社、团、馆、中心等。《办法》还规定,事业单位名称冠“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和“国际”等字样的,应当报国务院审批;省辖市以下事业单位名称冠“河南省”、“河南”、“全省”等字样且不冠所在省辖市、县(市、区)名称的,应当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篇2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管理,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5号)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108号) 及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各类 (国有) 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是指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在确保本单位履行正常工作职责, 且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无法调剂使用的前提下, 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 行政单位将闲置资产以出租、出借或者事业单位将闲置资产以出租、出借、对外投资 (投资、入股、合资、联营等) 、担保等方式取得收益的行为。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改变资产配置用途, 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 须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和权限进行报批或者备案。未经批准,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 遵循高效使用、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的原则, 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经批准同意后, 须由资产、财务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 采取招投标、竞价等公开的方式进行, 并依法签订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协议, 作为取得资产使用收入的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将国家财政拨给的行政事业费、上级补助资金等对外投资, 不得将维持事业正常发展的资产对外有偿使用。

第二章出租、出借

第六条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内 (含6个月) 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 称为短期出租、出借。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 称为长期出租、出借。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当履行以下报批程序:行政单位房屋、车辆等国有资产出租、出借, 经有关资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长期出借事项, 由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经主管部门 (指预算主管部门, 下同) 审核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出租、出借事项, 省财政厅自收到完整申报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事业单位短期出借事项由主管部门审批, 主管部门应当于批复后40日内将审批及出借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

产权在行政单位、由事业单位管理的资产的出租、出借事项, 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程序进行办理。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 省辖市及省辖市以下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 由其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并应当于批复后40日内将审批及出租、出借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办理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批手续时, 须提供下列资料:

(1) 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及《河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申请表》;

(2) 拟出租、出借资产的权属证明;

(3) 能够证明出租、出借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 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单、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不能证明出租、出借资产价值的, 要提供资产的评估报告;

(4) 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的, 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 以及拟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资料;

(5)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6) 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件及材料。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经批准后, 须于30日内到省财政厅备案并补充提供下列资料:

(1) 采取招投标、竞价等公开方式选取承租、承借方的有关证明材料及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资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

(2) 与承租、承借方签订的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协议;

(3) 承租、承借方的营业执照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一般不超过3年, 期间若需变更资产出租、出借合同或者协议, 应当重新办理报批手续;若需提前终止资产出租、出借合同或者协议, 应当办理备案手续;合同或者协议期满后继续出租、出借的, 应当重新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章对外投资、担保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 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

第十二条严格控制事业单位非主业投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 事业单位不得有下列投资行为:

(1) 买卖期货、股票;

(2) 购买各种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产品或者进行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

(3) 利用国外贷款的事业单位, 在贷款没有清偿以前利用该贷款形成的资产对外投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投资行为。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 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 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财政厅审批。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 省辖市及省辖市以下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事项由其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主管部门应当于审批后40日内将审批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办理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事项报批手续时, 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 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及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清单;

(2) 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 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单、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

(3)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的权属证明;

(4) 可行性报告、有关会议纪要 (如属于重大投资事项, 则需同时附职工代表大会意见) ;

(5) 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 草签的协议或者合同;

(6) 被投资方或者担保方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7) 被投资方或者担保方近两年的年终财务报表;

(8) 拟投资或者担保资产的评估报告;

(9) 由单位 (公司) 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资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和采取公开方式实施的证明材料;

(10) 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的审核意见;

(11) 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明及材料。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事项经批准后, 须于30日内到省财政厅备案并补充提供以下资料:

(1) 正式投资合同或者协议;

(2) 投资入股公司章程;

(3) 被投资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事业单位资产担保事项经批准后, 须于30日内到省财政厅备案并补充提供与被担保方签订的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协议。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的, 每年年终须向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报送对外投资或者担保企业 (单位) 年度财务报表, 并经由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省财政厅。

第四章收益收缴及使用

第十七条产权在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取得的收益, 在扣除应缴税款和所发生相关费用 (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 后, 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或者国库。原来用于发放津贴补贴部分, 上缴省级财政后, 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作为规范后统一发放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其余部分原则上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新增资产配置, 可优先安排用于收入上缴单位。

第十八条其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取得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意外变故导致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损失需核销或者核减的, 须报省财政厅审批或者经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省财政厅是管理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职能部门, 负责审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事项, 并对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收益收缴和绩效考核等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负责按规定权限审核或者审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事项, 督促其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并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和绩效考核等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对本单位对外有偿使用国有资产实行专项管理, 确保用于对外有偿使用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对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 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二十三条省财政厅应当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及收益收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主管部门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省级主管部门) 应当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及收益收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将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的, 拖欠、挪用、截留及私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的, 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由省财政厅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南经贸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篇3

《中国经贸》:在河南的外向型经济中,外贸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今年以来发展形势如何?

李清树: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河南作为内陆省份,进出口总额偏小,但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克服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加征关税、加工贸易政策总体趋紧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全省进出口完成128.1亿美元,增长28.9%:规模是2002年的4倍,外贸依存度提高了两个百分点,5年累计完成进出口额423亿美元,年均增长32%。

河南外贸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河南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税收,2007年,河南省对外贸易增长促使郑州海关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入库达到28.1亿元,增长60%,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2008年以来,河南省进出口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1-3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完成3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出口23.6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3月份单月出口8.65亿美元,增长51.3%。

《中国经贸》:近时期,人民币升值加速,突破了“7”这一关口。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李清树:自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小幅持续上扬态势。不过,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明显加快,汇率政策似将成为防止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调控工具。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4.3%。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比价为6.992:1。

人民币汇率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第一,在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这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第二,过去的很多年中,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个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第三,从近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美元持续贬值。自2007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走软。而美联储近期的连续降息也使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上行压力。

人民币升值就像一柄双刃剑,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好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使得我们的贸易顺差有所减少,有助于从根本层面上解决现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另一个是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对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是念紧的“紧箍咒”。尤其对从事农产品、低端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从2005年到现在,河南省出口企业因人民币升值累计减少收入30多亿元,按河南省2008年预计出口10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8%-10%测算,河南2008年将减少收入27-35亿元。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进口是利好,但却直接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对我们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

《中国经贸》:汇率变化,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对河南省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哪些影响7

李清树: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10次结构性调低出口退税率,河南省平均退税率由15.13%降低到9.3%,每1美元减少出口退税0.44元。按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80亿美元测算,河南省2008年将减少退税收入35亿元,这相对于2004年一年的退税率水平,而且部分“两高一资”产品退税率今年仍可能下调或取消。加工贸易政策趋紧,已有990种商品被禁,1853种商品受限,河南省因氧化铝、铅精矿等加工贸易被禁止出口影响10多亿美元。此外,还对铝锭、铁合金、生铁、钢坯、普碳钢线材,板材、型材以及其它钢材产品等加征5%-10%的出口关税。上述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催化,使得河南省进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

另外,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引发全球食品涨价,对国内的传导和影响将继续加深。物价持续上涨,不仅给市场供应带来困难,同时,给本来就处于微利经营的中小进出口企业加大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对出口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经贸》:就目前现状,河南省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对企业有哪些建议?

李清树:针对目前河南省进出口工作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着力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引进,就是要引进出口项目,承接加工贸易的转移。当前,沿海城市在劳动力、土地、电和水等方面有些地方很紧张,产业转移趋势加快。河南的进出口工作要大幅度上升,必须引进项目、承接两个转移。我们要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强抓出口增长型项目引进,培育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后劲。二是抓促进,就是政策的促进。要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制定一些新的政策,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激励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并完善河南省进口鼓励政策,狠抓进口工作,争取实现进口规模的重大突破。三是抓重点,重点指的是重点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市场。苏州、青岛、厦门等城市占到各自省份进出口总额很大比重,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我们将重点培育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市,加大扶持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外还要研究重点企业、重点商品,重点市场工作,并切实抓出成效来。要抓好出口加工区。四是抓出口队伍,继续实施全民外经贸战略,下放进出口企业备案登记权限、加强获权企业人员培训,力争使尽可能多的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并开展进出口贸易。五是抓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完善“贸、关、检”合作机制,建立大通关新格局,为企业创造健康环境,为外贸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对于进出口企业,我们建议,一是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二是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发展并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提高品牌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国内、国际展会,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四是要加强与国际企业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经贸》:目前,河南省进出口贸易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李清树:当前,河南省进出口贸易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小,总额仅占全国的0.6%左右,外贸依存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左右,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还十分有限,与河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置极不相称。二是结构不合理,出口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底端,资源性产品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少;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比例仍然较低:受市场、政策不断变动的影响,进出口存在大幅波动的风险等等。

在新的时期、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外发展,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河南出口贸易与全国的差距,继续高度重视进出口工作,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更好地发挥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一是要坚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并举方针。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市场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和全民外经贸战略,推动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加大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实施力度,扩大技术进出口贸易。紧紧围绕河南省六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外向型优势企业和产品;抓好重点企业、商品和市场,积极扩大汽车和零配件、大型成套设备、大型农业机械等机电产品出口: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步伐,促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九充分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打破和跨越国外技术壁垒,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

二是要着力推动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发展比较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河南出口商品群。争取到2010年,出口超1亿美元的商品达到30种以上。加强重点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拉长增值链条。力争到2010年,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带动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是要着力扩大进口规模。要像重视出口一样重视进口。加强对进口关税配额商品的申报和管理,做好河南省急需重要工业品、农产品进口的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急需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工作,扩大进口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河南经济增长。建立完善重点商品进出口预警机制,增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中国经贸》:近年来,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如何?呈现出了哪些新的特征?

李清树: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全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对河南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为推动和促进中原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利用境内外资金实现新跨越。2007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30.6亿美元,同比增长65.9%。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到位1521.6亿元,增长51.6%。跨国公司在豫投资增加,已有4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河南。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2007年,河南省进出口完成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83.95亿美元。“走出去”也迈上新台阶,2007年,河南省外经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额10.4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03亿美元,外派劳务3.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8.3%、28.3%和32.3%。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5家,中方投资14454万美元。各项指标均居中西部前列。

近年来,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总量不算大,但发展势头比较强劲。近几年,对外贸易步入快速发展通道,连跨50、100亿美元台阶,2007年进出口总额比2002年净增100亿美元,是2002年的4倍,5年累计完成进出口423亿美元,年均增长32%,2008年力争完成160亿美元。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是2002年的6倍,5年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总和的60%,年均增长43%,2008年力争完成40亿美元。2007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是2002年的3.3倍、6.5倍,年均增长26%、45%;外派劳务年均增长63%。

二是结构不算优,但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河南省进出口在实现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外贸经营主体、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及贸易方式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达90%,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1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到14%;民营企业的出口比重提高到26%,成为成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出口主体;与河南省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90个。河南省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企业达到2万多家,居全国第5位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2家;出口超亿美元的商品增加到17个。跨国公司在河南投资增加,已有4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河南。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家世界、百思买等世界500强企业加速在河南省商业领域扩展。金融业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县域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2007年河南省52个对外开放重点市、县、区实际利用外资11.2亿元,占河南省的36.6%,同比增长62%。其中有3个市、县、区实际利用外资已超过1亿美元:出口23.1亿美元,占河南省出口总额的27.5%,其中有8个市、县、区出口额超1亿美元。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篇4

关于印发《河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豫组[1997]57号

各市地委组织部,各市、地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各单位:

现将《河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

河南省人事厅

1997年11月27日

河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和督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并为其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等提供依据,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考核相结合,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第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要按其工作性质、特点和岗位职责,分别采取相应的形式,以体现分类管理的要求。考核要简便易行,宜于操作,注重实效。

第四条 考核要与年终工作总结、目标管理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任期考核、创先争优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统筹安排,同步进行。第二章

考核对象

第五条

考核的对象为各级事业单位的职员(管理人员,下同)、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的人员,按本条规定处理:

(一)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在见习或试用期间的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考核情况作为其转正、定级和初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二)新调入人员的考核,由现工作单位进行,并在考核中确定等次。其调动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三)军队转业(退伍)人员,由现工作单位考核,其转业(退伍)前的情况,可参阅转业(退伍)时的鉴定,无重大问题者,当年可定为合格等次。

(四)挂职锻炼人员,由原单位派人到其所在单位进行考核,充分征求当地意见,并按管理权限确定考核等次。

(五)单位派出脱产学习(培训)人员,由原单位进行考核,根据其学习(培训)表现确定等次。其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非经单位派出,但单位同意外出学习,超过半年的,不进行考核。

(六)经单位同意出国进修、学习的人员,回国后进行一次性考核。

(七)停薪留职人员不进行考核。

(八)当年因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人员,不进行考核。

(九)在上半年批准退休的人员,不进行考核;下半年批准退休的,原则上进行考核。

(十)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只进行考核,暂不写评语,不定等次,待问题查清后再行确定。

(十一)受行政警告处分的人员,在受处分的当年,对其进行考核,但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行政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的一年内,受行政撤职处分的两年内,对其进行考核,但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进行正常考核。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人员,在受处分的当年,对其进行考核,但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受党内严重警告、撤消党内职务的人员,在受处分的当年,对其进行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受留党察看处分的人员,在受处分期间,对其进行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受开除党籍处分的人员,在受处分的当年及次年,对其进行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受党纪处分人员,在上述规定时间以外,进行正常考核。

(十二)担任中层以上行政领导职务又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以行政职务为主进行考核。同时,考核其专业技术工作成绩。第三章

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七条 考核以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专业技术人员以聘约为依据),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包括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态度和表现,以及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

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高、知识更新等情况。担任领导职务的,还要考核其理论政策水平和计划、政策、组织协调能力。

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的勤勉程度。

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八条 考核标准要根据岗位职责、聘约内容和工作任务确定。标准应明确具体,不同职务、不同专业和不同技术层次的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各系统、各单位可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第九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第十条 职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勤奋,精通业务,有改革创新精神,廉洁奉公,德、能、勤达到现任职务要求,绩效突出。

未完成工作目标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熟悉业务,廉洁自律,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德、能、勤达到现任职务要求。

不合格: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二十天。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勤奋敬业,专业技术能力强或提高快,在同行中得到公认,工作有创新,在科研、教学、业务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

合格: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工作负责,业务熟练,专业技术能力较强或提高较快,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无责任事故。

不合格: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需求;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或责任事故;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二十天。

第十二条 工人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政治思想表现好,模范遵守法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精通业务,工作勤奋,责任心强,确保劳动安全,服务态度好,生产和工作成绩突出。

合格:政治思想表现好,自觉遵守法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熟悉业务,工作积极,注重劳动安全,无责任事故,服务态度较好,能够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不合格:组织纪律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不能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服务态度不好;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忽视劳动安全、违反工作或操作规程,发生严重事故;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二十天。

第十三条 对德、能、勤、绩表现较差,在考核中难以确定等次的人员,可先予以告诫,期限为三至六个月。告诫期满有明显改进的,可定为合格等次;表现不好的,定为不合格等次。

第十四条 考核要严格坚持标准,切合实际,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参加考核人数的10%,最多不超过15%。

在不突破规定总比例的前提下,可根据目标完成情况,适当拉开优秀比

例的档次。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和先进单位可适当提高优秀比例,未完成责任目标的单位相应减少优秀比例,具体比例由主管部门确定。

人数较少的单位,其优秀等次的名额,由主观部门统一掌握使用。

优秀等次数额应按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以及不同的职务层次分配使用,原则上不得相互挤占。第四章

考核方法和程序

第十五条 考核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平时考核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平时考核随时进行,各单位应结合工作性质、特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被考核人要如实填写《平时考核手册》,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小结,由主管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审阅。

考核年末或年初进行,一般于三月底结束。

第十六条 考核在事业单位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具体考核工作由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必要时,可以授权同级副职负责。考核工作按照管理权限,由主管领导担任主考人,采取上一级考下一级的办法进行。

省管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由省考核委员会派出考核组,进行统一考核。

部门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由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员或分管领导考核。

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的任期考核与考核一并进行,不搞重复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一般在每年三季度末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前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单位和部门掌握,考核结果须按照规定报批。

第十八条 考核的基本程序是:

(一)个人总结。被考核人实事求是地写出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其主要内容是:本的岗位职责及目标任务;履行岗位职责(聘约)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政治思想表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同时填写《考核登记表》(专业技术人员填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二)述职。被考核人按照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向主管领导述职。述职时,吸收有关人员参加。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述职时,吸收单位中层领导和高级(或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三)民主评议。在述职的上,主管领导组织听取述职的人员,采取口头、书面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被考核人进行评议(或投票测评)。

(四)综合评价。主管领导根据述职和评议、测评结果,结合平时考核情况,对被考核人的工作实绩、德能素质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审核。考核领导小组对主管领导提出的意见进行审核,综合平衡后提出审核意见。

(六)确定等次。单位党组织或行政领导根据主管领导提出的初步意见和考核领导小组的审核意见,研究确定考核等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等次,由主管部门确定。

(七)反馈。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人。

第十九条 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考核领导小组申请复核,考核领导小组在接到复核申请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经单位党组织或行政领导集体研究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本人对复核结果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主管单位人事机构提出申诉。

第二十条 考核结束后,各单位应对考核工作进行总结,并将考核结果以适当形式向单位全体人员公布。主管部门要对所属单位的考核进行检查验收,防止走过场,以保证考核的质量。第五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 工作人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合格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聘任和晋升工资的资格,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具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按照有关规定晋升工资档次和发给奖金。

(二)职员连续三年考核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具体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两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的资格。

(三)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具有续聘的资格。

(四)工作人员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以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

(五)技术工人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作为聘任技师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 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得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发年终奖金,并予以批评教育。

(二)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职员予以降职,专业技术人员予以低聘或解聘,工人予以降低技术等级(以下简称降级),并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工作。

降职、降级决定按照管理权限由批准机关(任免机关或主管部门)在三个月内作出。专业技术人员低聘或解聘,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经同级职改部门批准报上级职改部门备案。降职、低聘或解聘、降级后,其职务(等级)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等级)工资档次。

对于无职、无级可降的人员,给予降低一个职务(等级)工资档次处理。其职务(等级)工资为最低档的,则不再降低,但须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对在领导身边、组织人事,涉及国家重要机密等重要岗位上工作的,要调整岗位。

对降职、低聘或解聘、降级以及降低职务(等级)工资档次的,要填写《不合格人员登记表》,并存入本人档案。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1、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又不服从组织安排的;

2、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重新安排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二十三条 对考核实行告诫的人员,暂不兑现考核结果,待告诫期满,依据所定等次办理。

第二十四条 考核结果的作用,应与事业单位评选先进活动、开展奖励表彰工作紧密结合。

第二十五条 考核结束后,《事业单位职员、工人任期考核登记表》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第六章

考核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在考核时设立非常设性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工作。考核领导小组一般3—5人,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吸收本单位人事机构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代表参加。工作人员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必要时,可吸收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核领导小组。

考核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由本单位人事机构承担。

第二十七条 考核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考核方案;

(二)结合单位工作性质、特点,制定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三)组织、指导、监督本单位的考核工作,研究解决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四)审核主管领导写出的考核评语和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见;

(五)审议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复核申请。

第二十八条 政府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指导下,负责事业单位考核的综合管理工作。考核工作实行检查验收制度,对不按要求进行考核、搞形式走过场的单位,责令其按照规定重新进行考核。

第二十九条 各市地人事(人事劳动)局统一布置、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

为保证考核工作质量,全省建立考核工作审核备案和统计制度。考核基本结束时,省直各单位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审核登记表》、《考核结果登记表》和不合格人员处理结果等各一式三份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人事厅考核任免奖惩处审核(其中考核任免奖惩处将审核后的报表送交职称处1份备案)。凡未经审核备案的,一律不得按照自定的考核结果兑现有关待遇。

第三十条 各单位负责人、主管领导、考核领导小组及承办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依照党纪、政纪给予严肃处理。第七章

第三十一条 各市地、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篇5

19190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5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5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5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6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6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6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7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7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8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8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8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191909

路欣

30618092104

陈鑫

30618092029

刘路

30618092110

赵亮

30618092208

杜云峰

30618092229

张云飞

30618092409

景一鸣

30618092622

郭森

30618092505

赵霄

30618092711

李园园

30618092916

张丹丹

30618092729

刘晋

30618092728

齐博

30618093130

冯佳

30618093128

董海隆

30618093206

沈要光

30618093211

陈强 30618093208 杨玉玉

30618093224

58.92

57.67

56.67

60.92

59.09

56.34

55.25

56.42

55.59

55.42

54.59

52.17

58.42

48.75

48.59 3 55.84 管理单位)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9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09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0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0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0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1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1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1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2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2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2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4

李梦娜

30618093217

杨周

30618093222

时艳蕾

30618093320

孟晓鹏

30618093314

武光瑛

30618093308

宋培

30618093413

赵婷婷

30618093412

殷保恒

30618093402

蒋中慧

30618093429

王昆鹏

30618093422

董艳

30618093418

张芳

30618093509

冯锐

30618093513

刘益言

30618093522

陈明

30618093602

王二鹏

30618093526

刘静

30618093529

53.25

52.59

56.42

54.92

53.42

57.92

54.5

53.25

59.75

55.34

52.84

55.42

53.92

51.84

53.67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6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6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6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7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7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7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8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8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8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9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9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19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0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0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0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1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1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191921

王勇

30618093606

余汶潞

30618093607

李晨辉

30618093605

王兰永

30618093629

李朝霞

30618100114

李和俊

30618100102

滕修攀

30618100227

申棽

30618100218

姚俊

30618100317

王文增

30618100811

李冠杰

30618100801

孔晓楠

30618100717

常艳斌

30618100906

董凌燕

30618100910

胡二猛

30618100817

赵丹红

30618101127

张媛磊 30618101111 王优优

30618101004

53.25

49.09

48.34

58.25

58.17

57.17

62.84

58.75

57.67

57.17

56.84

56.25

58.17

57.67

55.17

54.5

53.42 2 53.17 管理单位)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1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2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2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2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3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4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5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5

河南警察学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191925

张晓涵

30618101014

邱伟

30618101219

徐松威

30618101215

郭书芬

30618101225

徐晓卓

30618101424

赵耿

30618101404

王甲正

30618101423

李彦乐

30618101504

崔来广

30618101613

王刚

30618101615

卫柳

30618101919

支峥

30618101826

卢少峰

30618101803

53.17

46.92

45.75

45.09

59.59

58.25

58.17

54.5

53.42

56.42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篇6

【发布文号】豫政 〔2008〕8号 【发布日期】2008-01-23 【生效日期】2008-01-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

(豫政 〔2008〕8号)

各省辖市、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监测体系实施办法》、《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试行)》、《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试行)》、《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以下简称“六个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省政府与国务院签订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十一五”期间必须确保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5.6%、17.4%。建立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以下简称“三个体系”),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是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各地、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三个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严格按照“六个办法”的要求扎实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制度,按规定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按时报送数据。要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严肃查处节能减排考核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严禁随意修改统计数据,杜绝谎报、瞒报,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要严格节能减排考核工作纪律,对列入考核范围的节能减排指标,未经省统计局和省环保局审定不得自行公布和使用。要对各地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严格实行问责制。

要狠抓“六个办法”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各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政府对本地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监测和统计队伍建设,充实相应力量,保证资金、人员到位和各项措施落实;加强对本地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自纠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估检查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报告。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和环保局要加强指导和监督,跟踪掌握动态,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

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实现“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07〕4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十一五”期间各省辖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1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思路

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企业节能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节能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加快把工作重心转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责任主体及考核对象

(一)责任主体。各省辖市和巩义、项城、永城、固始、邓州、中牟等6个扩权县(市)政府对本地节能目标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二)考核对象。

1.各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政府。

2.重点耗能企业。全省年综合能源消费在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以下称重点耗能企业)全部纳入考核,省统计局于每年2月底前核定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统计局于每年3月中旬前确定并公布重点耗能企业名单。

3.省直有关部门。

(三)考核频率。

以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为基准,分进行考核。省政府每年与各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政府、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省辖市政府每年与辖区内重点耗能企业(不含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三、对省辖市政府的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包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目标完成情况(以下简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二)考核方法。采用量化方法,相应设置节能目标完成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各50分。具体考核分项指标及计分方法见附表1。

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以省统计局核定的各省辖市政府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依据,完成节能目标计50分。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否决性指标,凡未完成节能目标的,本项计0分。

节能措施落实指标,重点突出结构节能、工程节能和管理节能,根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分,满分计50分。

(三)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5分及以上且超额完成节能目标)、良好(80―94分)、完成(60―79分)和未完成(59分及以下)。

(四)考核程序

1.各省辖市政府依据豫政办〔2007〕11号文件规定于11月底前提出次年节能目标(其中2010年节能目标以必须完成豫政办〔2007〕11号文件中规定的目标为准),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同时抄送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政府节能减排办),经全省综合平衡,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2.每年3月15日前,各省辖市政府将上本地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报省政府,同时抄送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节能减排办。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统计局、监察厅、人事厅、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各地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考核报告,于每年5月底前报省政府,经省政府审定后由省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

(五)奖惩措施。

1.对各省辖市政府节能目标责任的考核结果经省政府审定后,交由省组织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组发〔2006〕14号)等规定,作为对省辖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的省辖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省辖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省暂停对该市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

3.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省辖市政府,应在考核结果公告后1个月内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节能减排办。整改不到位的,由省监察厅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市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对6个扩权县(市)政府的考核办法

(一)对6个扩权县(市)政府节能目标的确定,需经其所在省辖市政府审核并报省发展改革委汇总后上报省政府批准下达。

(二)对6个扩权县(市)政府的考核办法,参照省对省辖市政府的考核办法执行,由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会同其所在省辖市政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省政府审定。

五、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包括企业节能量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二)考核方法。采用量化方法,满分为100分,其中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各50分。具体考核分项指标及计分方法见附表2。

完成节能目标计50分。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否决性指标,凡未完成节能目标的,本项计0分。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重点考核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满分计50分。

重点耗能企业要与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建立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动态监测平台实现信息联网,按时报送网上监测数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5分及以上且超额完成节能目标)、良好(80―94分)、完成(60―79分)和未完成(59分及以下)。

(四)考核程序。

1.各省辖市政府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重点耗能企业名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核定企业节能量指标,于3月底前报省发展改革委审定(其中,属于列入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3515节能行动计划”企业的2010年节能量指标,以必须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总量为准)。2.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的重点耗能企业,应于每年1月15日前向省发展改革委提交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同时抄送各省辖市政府;由省发展改革委汇总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省辖市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组织对辖区内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前将综合评价报告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同时抄送省政府节能减排办。

3.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抽查,其中对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企业的抽查比例不低于30%,于每年3月底前形成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综合考核报告。综合考核报告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省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

(五)奖惩措施。

1.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免检等扶优措施,省暂停对其新建高耗能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的核准和审批。考核结果抄送有关金融机构。

2.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应在考核结果公告后1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报所在省辖市政府和省发展改革委,限期整改。

3.对重点耗能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结果,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领导班子成员不得享受年终考核奖励;其中,实行年薪制的企业,还要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年薪挂钩。

六、对省直有关部门的考核办法

(一)对省直有关部门节能工作完成情况采取定性考核方式。

(二)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豫政〔2006〕71号)和豫政〔2007〕46号文件,省直有关部门节能工作的责任是: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综合协调全省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省建设厅负责建筑领域节能工作;省交通厅负责交通领域节能工作;省商务厅负责商业流通领域节能工作;省农业厅负责农村、农业节能和新能源利用工作;省政府国资委负责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省直机关节能工作;省教育厅、科技厅、监察厅、财政厅、人事厅、国土资源厅、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各部门具体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的通知》(豫政办〔2008〕7号)为准,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三)每年1月15日前各有关部门应将上本部门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同时抄送省政府节能减排办、省政府目标办。省发展改革委将各部门节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总后报省政府。

(四)对省直有关部门的节能奖惩办法,依照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有关规定执行。

七、加强对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统计、监察、人事、财政、国有资产监管、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负责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的监督检查和奖励工作。其中,对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政府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奖励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各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加强本地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程序,完善考核工作的检查机制;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和本地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估检查,并对自查报告和本地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考核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三)各省辖市和6个扩权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节能管理、监测、统计队伍建设,充实相应力量,保证资金、人员到位和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本地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和监督核查工作顺利完成。

(四)对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的地方和企业,一经发现即视为未完成节能目标,并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八、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各省辖市政府对辖区内县(市、区)、重点耗能企业的考核参照本办法执行。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篇7

着眼大局, 统一思想认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大局上来;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

吃透政策, 把握工作方向。要突出政策性文件和操作层面文件的学习, 学好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文件, 把握好新老文件的衔接, 解决改革过程中已经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求真务实, 狠抓关键环节。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龙头, 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打牢基础, 强力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河南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篇8

2015年度,该社牢固树立效益立社的理念,注重经营效益的提高。一是把收息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常抓不懈,实行收息责任制,制定奖励措施,月月考核兑现,多收多得,奖勤罚懒,充分调动了员工收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累计收回贷款利息3.93亿元。二是积极开拓创新适应市场发展,整合现有资源,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通过开办票据贴现业务,拓宽了业务发展空间,培育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全年资金业务收入2.27亿元。其中:债券业务收入2.01亿元,买入返售债券利息收入432万元,信托业务收入2203万元,实现了农信社收入多元化、经营风险分散化和资产运用有效化。三是严格财务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核实费用指标,实行奖罚兑现,控制费用支出,不断提高了经营效益。实现总收入65520万元,比上年增加11801万元,增幅21.97%:实现经营利润25612万元,比上年增加11624万元,增幅83.10%。

该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效益为中心,规范经营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积极谋划组建农商行,对县域经济社会贡献度全面提升。2015年度缴纳各项税费4522万元,其中贡献地方税收2890T元,是上蔡县唯一一家“驻马店市2015年度纳税前50名企业”。

上一篇:路遥人生心得体会下一篇:幼儿园卫生食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