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2024-05-26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共9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篇1

一、地下综合管廊成本分析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中综合管廊单单是建设成本约0.5-1.7亿元。综合管廊PPP项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成本一部分管廊的建设成本,另一部分是管廊的运营维护成本。

图1.1综合管廊PPP项目成本图

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建设成本C1,包括管廊的建筑工程、供电照明、通风、排水、自动化及仪表、通信、监控及报巧、消防等辅助设施的相关成本。

在整个设计寿命內,综合管廊PPP项目的运营成本C2,主要包括巡回检査、维护工程、进出管廊的管理、监控管理、设备运转管理以及应变处理等工作的成本。

二、综合管廊的回报机制

综合管廊PPP项目通常使用者付费无法覆盖社会资本的资金投入与合理利润,需要政府补贴弥补缺口,所以回报机制多为可行性缺口补助。其中使用者付费包括入廊费用与运营维护费用。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依据则是建设成本与运营维护成本。

三、入廊收费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的要求,入廊管线单位应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设计回报机制的目的是使社会资本获取投资回报,获得投资回报的直接途径是收费,收费就是指的入廊费用与运营维护费用。

入廊费也可以说是入廊管线的“买路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建设成本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各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的成本计算确定,主要是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成本。

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第二现金流,也可以说是入廊管线的“物业管理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水电消耗费用等因素合理计确定,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维护成本。

四、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方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中明确指出,凡具备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原则上应由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协商确定。对暂不具备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可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中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方式主要根据:

(1)直埋成本法:是指按直埋方式敷设管线的直接成本加上道路占用赔补费和挖掘修复费用等间接成本从而形成的管线一次性摊销成本,作为管线入廊费用标准。直埋成本法可以很明确测算出当前管廊不入廊状态下的直埋成本,以此作为测算综合管廊入廊费的依据。

(2)空间比例法:将纳入管廊的管线在管廊中所占的空间比例计算出来,公共空间也按管线的空间比例进行分摊,两者相加,即为管线在成本分摊中所占的比例。

五、地下综合管政府指导价

针对管廊有偿使用指导意见,厦门、威海等城市制定了关于综合管廊的政府指导价,《威海市物价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威海市区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的实施意见》(威价发[2016]13号文)、《厦门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文件也相继出台。以威价发[2016]13号文为例对于综合管廊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也给出了指导价的具体计算公式: 某种管线的入廊费用(元/米·周期)=管线在不进入管廊的情况下单独敷设的成本(元)*管廊特许经营周期内某种管线需要单独敷设的次数(次)/(1-税率)

某种管线的管廊日常维护费用(元/米·年)=[管廊的运营成本(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单位的正常管理支出(元)]/管廊的总长度(米)*某种管线空间占比(%)*某管线对管廊附属设施的使用强度是系数*(1+利润率)/(1-税率)从而得到具体的政府指导价:

威海综合管廊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标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篇2

关键词:管廊抗火构造,地下城市,消防设计,研究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 能够有效消除电信、电力以及视频线路在市政上空蛛网式的布置弊端, 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建筑结构周围影响消防、曲臂车辆动作障碍等问题。不仅可以避免路面重复挖掘现象, 而且还确保了道路畅通, 对于美化城市环境、解决管线建设和管理混乱问题,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管廊抗火构造设计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 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板结构等, 以单双舱、多舱形式为众, 通常设计成圆形、矩形以及半圆状构造, 如图1 所示。

对于管廊而言, 其构造设计时, 应当注意抗火性能, 建议选用不燃体, 而且耐火极限至少2 小时, 检查井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在管廊抗火设计时, 其中按每200 米的距离布设防火分区, 而且每隔大约200米的距离设防火墙以及甲级防火门和阻火包等。预留检查口以及疏散通道中, 应当布设排水、通风系统。若管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则着火时表面温度超过150 ~ 200 摄氏度, 会出现爆裂现象。基于对火灾时管廊结构强度下降考虑, 可能会出现垮塌、损坏等现象, 严重影响检查人员安全疏散, 而且对消防救援造成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现象, 低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80 摄氏度以内, 高标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在250 摄氏度以内。

2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消防设计思路

虽然地下城市综合管廊中发生火灾的概率非常小, 但是综合管廊中敷设的线路是非常重要的, 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生产等, 一旦出现火灾事故, 则必然会对社会以及经济秩序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然而, 国内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规范出台的相对较晚, 尤其是消防设计规范还不够健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 对综合管廊消防设计给出了一些规定, 然消防设计条文仍较简单, 安全设计与具体设计, 主要依赖于设计人员的分析和把握。

2. 1 设计思路概述———以济南市二环西路综合管廊为例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 是解决线路乱敷设的有效途径。以济南市二环西路综合管廊为例, 目前已建成通车的二环西路高架路东侧地面辅道下, 南起经十路, 北至滨河南路, 全长度6009 米,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宽度和高度分别是8. 3 米和4. 9 米, 管廊中敷设了热力、给水、中水以及电力和通信等五类综合管线, 及消防、照明、监控、排水、通风、安全标识等配套设施, 并设有检修车通道等, 如图2 所示。

如图2 所示, 该综合管廊中安置了热力、给水、排水以及弱电和电力等多种管道, 对这些管道进行检测、管理, 日后可通过智能化管理进行及时的检测。通过构建综合管廊智能化监控系统, 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 实现实时采集综合管廊内的供水、供热等管线指标, 进行实时检测, 并快速发现管线的异常情况, 避免供水、供热管网爆管、电缆发热起火等事件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 还要对综合管廊进行消防设计, 做好消防安全防范工作。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中, 存在着很多的可燃物, 比如电缆、管线以及光缆等从, 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到。电缆的主要构成是导体、保护包皮以及绝缘层三部分, 目前国内多采用聚氯乙烯电缆以及橡胶电缆等。对于光缆而言, 其构成主要是塑料外皮、光导纤维以及塑料保护套管。相间以及对地短路、线路过载与接触不良等, 都可能会造成电缆着火。对于敷设较为密集的电缆而言, 当廊道中着火时, 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并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扩散, 因此会导致综合管廊中的温度快速升高。管廊中电线电缆的布置层叠集中, 若上层电线电缆发生火灾, 聚氯乙烯以及橡胶等材料就会被高温融化, 然后滴下来的融化物很快就会将火焰蔓延至下层光缆、电缆以及管线。当管廊下层的电缆着火时, 热烟气以及热辐射等, 就会很快对上层线路造成影响。地下城市综合管廊中内发生火灾事故时,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 则会对当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于集中敷设了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而言, 发生火灾时, 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 火势比较猛烈, 而且燃烧的速度也比较快。管廊前后是贯通的, 而且电缆敷设较为密集, 如上图所示, 一旦发生火灾, 电缆就会形成火流, 蔓延至邻区, 以致于火势沿电缆迅速扩散。第二, 扑救困难。当电缆燃烧时, 会产生非常多的有毒气体, 而且管廊中的通道有比较狭窄, 通信设施受到屏蔽影响, 因没有信号与外界联系而导致消防灭火困难。第三, 触电危险性比较大。在综合廊道中, 高压电缆断电以后, 仍可能会留有一定的余压, 不注意可能会触电, 设计时需特别注意。

2. 2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细部消防设计

( 1) 防火分区以及管廊构造设计。实践中, 为确保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的安全性, 综合管廊中的承重结构燃烧性能, 应当选用不燃体, 而且内部所用的装修材料也以不燃材料为宜。地下城市综合管廊中的可燃物, 以电线电缆为重, 而且电线电缆集中排置, 火灾荷载相对较大时, 为严格控制火灾影响, 应当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规定要求, 地下综合管廊中的防火分区间距最大不超过200 米, 而且防火分区应布设防火墙、阻火包以及甲级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各防火分区, 都要设直通室外的消防疏散出口, 直接与逃生通道相连接, 通过检查井向室外疏散人群。同时, 检查井口还可以作为疏散出口, 在连接管廊位置, 布设一个1. 7 平方米的前室, 而且前室门以乙级防火门为宜。当单舱管廊的长在150 米以上时, 未设疏散出口舱段, 一定要设计临时的避难间, 通风、通信性能良好。

对于人行通道而言, 应当布设应急疏散系统、照明系统以及灯光疏散标志, 其照度至少应为平均工作照度的百分之十。出入口位置、设备操作点, 照度至少100Lx。同时, 应当将灯光疏散标志布设在地面以下大约1 米的位置, 而且间距不能超过20 米。布设的设置位置应当明显可视, 主要入口位置设管廊标识牌, 而且内容一定要简易, 信息一定要明确, 能够使受灾人群清楚地识别管廊分区。

( 2) 安全疏散设计。对于地下城市综合管廊而言, 除监控中心以外基本上没有人员操控。然而, 日常检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干线与支线综合管廊, 设计的逃生口至少能够容纳两人。同时, 逃生口引导与通风口、投料口结合设置。逃生口位置, 应当布设灭火器材, 比如黄沙箱、灭火器等。对于管廊防排烟、通风系统而言, 根据防火分区布设机械通风系统, 同时用作排烟系统; 排风、排烟以及送风口位置, 布设在管廊上方、中间位置, 各防烟分区至少两个, 以缩短火灾时烟雾扩散距离。

( 3)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为及时发现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内火灾事故, 从源头上减小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 应当优化设计自动报警系统。结合管廊中的可燃物属性, 针对性地布设感烟报警探测设备、感温报警器; 综合管廊中出现紧急情况时, 探测器及时将信号发至值班室, 联动其他设施共同灭火。通常情况下, 报警探测器布设在顶棚以下, 一旦发生火灾, 则烟雾或者高温报警。基于度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分析, 采用线型探测器敷设于电缆之上, 电缆的温度相对较高时, 立即能够监测出来, 并且报警。比如, 世博园的地下综合管廊, 即采用了该种报警设计思路。

( 4) 灭火系统设计。目前可选用的灭火系统种类繁多, 各种类型的灭火系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设计过程中应当选择性的应用。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之规定, 综合管廊中的技术方案、经济方案对比, 可布设湿式、水喷雾以及气体等类型的灭火系统和固定装置。实际应用时, 虽然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成本相对较低, 而且施工也比较简单, 但因综合管廊中有很多的带电线缆, 所以不建议采用该种设计方式。对于水喷雾系统而言, 对带电火灾的扑救效果比较显著, 然通常城市给水管道直接供水难以有效满足大流量需求; 如果选用的是泵房加压供水方式, 则供水管道的直径就会比较大, 对综合管廊的空间要求比较高, 不利于节约空间资源; 一旦启动系统, 就会导致管廊中排水压力过大, 进行发生次生灾害。实践中, 也有利于七氟丙烷气体进行灭火的设计方案, 而且灭火效率也比较高, 基本上没有残留物。然而, 利于该系统灭火时, 会产生有害气体, 不仅会损害管廊内的电缆线, 而且会危及灭火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气溶胶灭火系统而言, 具有环保、安装方便以及无管网等优点, 然该系统灭火以后的分解产物以及喷射物成分是碳酸钾、氧化钾, 吸收水分以后就会生产氢氧化钾, 具有强氧化性, 而且会腐蚀管廊中的设备。气溶胶灭火系统喷射物, 含有导电性能的金属盐离子, 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短路。对于IG541 灭火系统而言, 环保、无毒, 成本却非常的高, 需定期对灭火剂进行更换, 而且后期维护成本比较高。对于细水雾灭火系统而言, 环保且无毒, 而且灭火效果也比较好。较之于水喷雾系统, 用水量少, 造价与运用维护费用较低。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误喷概率,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消防灭火系统设计时, 建议采用具有闭式预作用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地下城市综合管廊是一种趋势, 建设与运维管理过程中, 该种系统非常的复杂, 特别是综合管廊设计初期阶段的成本投入加大, 若想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利用, 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实践中, 应当结合拟建城市的近远期规划目标, 预留合适的出入口和发展空间。这对地方政府而言, 应当加强重视, 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可能性, 借鉴成功典范, 立足实际, 坚持人本理念、统筹兼顾, 以此来设计科学合理的地下城市综合管廊抗火和消防系统, 以确保城市建设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惠晗.浅谈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中的设计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 (07) .

[2]谢玮, 曹二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体设计[J]建材世界, 2014 (08) .

[3]何洁, 何勇谈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 2014 (01) .

[4]宋欣欣, 闵海华.综合管廊技术应用性研究[J]山西建筑, 2014 (11) .

[5]徐奇, 续元庆, 王丽.城市综合管廊应用分析[J]石油规划设计, 2015 (03)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篇3

一、总则部分

1、完善总则适用要求,修订第1.0.1及1.0.3条,突出本规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2、综合管廊的涉及范围取消废物输送管。

二、术语部分

1、调整第2.0.1条文解释内容;

2、条文中补充“盖挖”施工做法。

三、综合管廊系统规划

1、取消第3.1.1.7条,修改第3.1.2条;

2、将第3.1.3条文中(5)、(6)条移到第5章中;

3、修订第3.2.4条中第(3)、(5)条,统一第3.2.3条中的管线避让原则;

4、参考GB50838-2012第3章,合理调整本章节编排顺序,正确使用工程用语。

四、综合管廊土建工程设计

1、补充预应力强度要求,高强度钢筋、高标号砼要求;

2、管廊上部汽车荷载:覆土大于1.0m时,取10kPa是否准确;

3、第4.3节按GB50838-2012,补充第4.3.1~4.3.7条;

4、第4.4.20节按照GB50838-2012补充第4.6.2~4.6.4条;

5、一般规定中补充GB50838-2012 中第4.1.1~4.1.2条。

五、附属工程

1、附属设施:

第5.3节综合考虑管廊的位置,来确定安全孔、通风口、投料口、逃生孔的间距;明确逃生孔的水平位置要求。

2、给排水专业:

(1)、取消第5.10.4及5.10.5有关排水泵选择的条文;(2)、合并有关消防灭火器的内容。(第5.4.9及5.4.11条);(3)、建议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综合管廊规划,断面决定等内容。

3、暖通专业:

(1)、调整第5.9.6~5.9.8条章节顺序;(2)、补充燃气进管廊的事故通风要求。

4、电气专业:

(1)、第5.5节按方案、负荷分级、供电、变配电、线路的顺序调整条文;

(2)、取消第5.5.2条内容;

(3)第5.5.10条按插座箱要求修改该条;(4)、增加总等电位联结要求;(5)、第5.6.1条取消应急灯配电要求;

(6)、合并第5.7,5.8节,改为监控与报警,条文中补充水位监控。

六、管廊施工及验收

第6.7节中,应先确定哪些附属工程需验收,再确定验收标准,不需要的不确定。

七、综合管廊管理

1、明确综合管廊及所容纳管线的管理主体和责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篇4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缆线综合管廊的主要特点为()。A.空间断面大 B.设有通风、监控等设备 C.埋深浅 D.维修检测要求高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A.蒙特利尔地下城 B.日本临海副都心地下综合管廊 C.台湾高雄地下综合管廊 D.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综合管廊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A.100 B.150 C.50 D.75

用户答案:[A]

得分:6.00A.甲,二,一 B.甲,一,二 C.乙,二,一 D.乙,一,二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A.钢筋混凝土,矩形 B.钢筋混凝土,圆形 C.钢结构,矩形 D.钢结构,圆形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综合管廊日常维护和管理应包括()。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A.收费标准区分化机制 B.使用率分担机制 C.社会资本退出机制 D.衡工量值原则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A.国家政策 B.建设技术 C.建设资金 D.管理模式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4.主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为()。A.断面大 B.维修管理简单 C.输送量大 D.施工方便

用户答案:[AC]

得分:8.00

5.我国综合管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项目建设投资大 B.建设项目投资模式单一 C.收费定价政策不确定 D.各方认识不足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在欧洲国家,综合管廊的简易和运营维护费用由政府承担,但政府向管线公司租赁综合管廊中的空间而获得收益。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2.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困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Y.对 N.错

理。用户答案:[Y]

得分:10.003.上海世博园区综合管廊属于政府管理部门,松江新城综合管廊属于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属于各开发公司管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城市综合管廊运营与维护方案 篇5

本项目中入廊管线的运营维护由入廊管线单位负责,管廊的本体、附属设施(不含道路和景观工程)和控制中心的运营维护由项目公司负责。

项目公司运营部对已建成的城市综合管廊管理采用规范化管理,为确保综合管廊的管理高效、规范,制定了一系列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整有效的综合管廊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综合管廊的日常维护、值班、安全检查、档案资料、安全等管理制度。

各项制度将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内容、流程、措施等进行了深入和细化,是综合管廊能高效规范运行的保障。

1.1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1)保持综合管廊内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监督管线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做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工作。

3)监督综合管廊内管线和附属设施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程和批准的安全施工措施方案,做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

4)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

5)负责综合管廊结构的保护和维修及沟内公用设施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6)综合管廊内发生险情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组织管线单位进行抢修。7)制定并实施综合管廊应急预案。

8)巡查保护综合管廊构筑物的完整、安全,及时发现并制止对综合管廊产生危害的行为。

1.2值班管理制度

值班工作是沟通上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的信息枢纽。对上级重要文件的及时传达,对项目公司内部事务的及时处理等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1)值班人员职责

①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重要任务必须离开时,应找人替代,不得出现脱岗、离岗现象。②要认真处理好当班事宜,并记好值班日誌,妥善保管、处置好 来文来电、重要来访,严格做到事事有登记,件件有着落。

③要认真接好电话,并做好记录和办理工作。④保持好环境卫生,确保清洁。⑤办好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值班工作要求

①值班人员在接听电话时要做到文明亲切,听话、说话准确,记录完后要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再终止通话。在写电话记录时要做到字迹工整,用词准确。

②值班日记要按要求写清值班时间、值班人员、事项内容等。

③信息传达要做到内容清楚,范围准确。即该传到哪里就准确无误地传到哪里,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传递的范围。

④值班人员应注意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⑤值班人员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值班的,应先行请假或请其它人员代替并报领导批准。

⑥每天下班前进行交接班。交接时要把当天未处理完的事项详细记在值班日记上,并须向接班人交代清楚。

1.3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事故处理程序、安全责任制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安全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1)日常检查以目测为主,每周不少于一次。

2)定期检查宜用仪器和量具量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3)特殊检查根据实际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1.4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项目公司运营部按规定的格式就运营维护服务事项备存记录,包括:项目设施状况(不含入廊管线、道路和景观工程,下同),包括正常使用中及处在维修状态的项目设施种类及数目;维护维修计划;维护维修计划执行情况;维护维修计划变动情况;项目设施检查记录,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项目设施状态评定记录;项目设施维修记录,包括日常维修、中修及大修;相关政府部门检查结果;任何事故的详细记录;市建委合理要求的其他事项记录。

1.5安全管理制度

综合管廊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进出管廊应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规定,未经审批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管廊。需要进入综合管廊的人员应当先行向项目公司提出申请,并履行相应入廊管理制度,确保人员安全并由管廊管理公司派遣相应人员同时到场方可入廊。对入廊作业人员严格管理,实名登记并发放作业证,在廊内必须随身佩戴。对廊内动火作业等特殊工种进行专项审批登记和重点监控等。未经同意擅自进入综合管廊造成损害的,应负担相应责任。

2.组织保证

已建成管廊的运营与维护由项目公司运营部负责。运营部业务范围包括联系协调水、电、燃气、通信等各专业运营商进行市场拓展和商业谈判,及对建成管廊的运营维护管理。总工、工程部负责运营商谈判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公司运营部下设综合管廊控制中心、维修科、线路巡检科、网络维护科四个科室组成,同时建立与城市执法和公安机关实时联动机制。

维修科负责日常少量的维修任务,保修期间的堵漏和设备故障由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负责,保修期以后较大规模的维修任务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

线路巡检科有劳务公司外聘人员组成,负责管廊内巡视,在管廊自动控制系统和检查井盖防入侵系统建设完成前采取全天24小时不间断人员巡检。已建成的综合管廊进行划段巡检保证各段管廊每周巡检一次。

网络维护科负责控制中心值班、自动系统的维护管理等工作。

项目公司运营部配备机电、结构、消防等相关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管廊自竣工验收移交后,项目公司运营部即行使维护管理职责。

3.质量目标与保证 3.1质量目标

总体质量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实现设计功能。3.2质量保证

项目公司运营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按ISO9000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对运营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并对运营质量负全责。

项目公司运营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控,运营部部长为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责任人,质量总监为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监督人。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机制。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机制,是由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内在动力。运行机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生命,机制缺陷是造成系统运行无序、失效和失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系统内部的管理制度设计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防止重要管理制度的缺失、制度本身的缺陷、制度之间的矛盾等现象出现,才能为系统的运行注入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它来源于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制度设计或安排。这是因为城市综合管廊运营实施过程是由多主体参与的价值增值链,只有保持合理的供方及分供方等各方关系,才能形成合力,是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成功的重要保证。

2)约束机制

没有约束机制的控制体系是无法使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的。约束机制取决于各质量责任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效力。约束能力表现为组织及个人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及技术能力的发挥;监控效力取决于项目实施主体外部对质量工作的推动和检查监督。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质量控制过程的制衡关系。

3)反馈机制

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反馈,是对质量控制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并为及时作出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必须有相关的制度安排,保证质量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准确;坚持质量管理者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4)持续改进机制

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质量责任主体之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不断循环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同时注重抓好控制点的设置,加强重点控制和例外控制,并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研究改进措施,才能保证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廊运营质量控制能力和控制水平。3.3项目公司和入廊管线单位的职责任务 3.3.1项目公司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1)保持综合管廊内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搞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

3)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

4)负责综合管廊内共用设施设备养护和维修,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5)综合管廊内发生险情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6)制定综合管廊相适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7)为保障综合管廊安全运行应履行的其他义务等。3.3.2入廊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管线进入管廊,管线的产权仍然归其建设单位所有,因此作为产权单位也必 须承担管线本身的维护等职责和义务,同时又要与管廊的管理单位产生工作的交 叉,对接和配合,因此必须对管线产权单位的行为进行一些规定。

入廊单位应履行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

1)对管线使用和维护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2)建立管线定期巡查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巡查时间、地点(范围)、发现问题与处理措施、上报记录等;

3)编制实施沟内管线维护和巡检计划,并接受市政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4)在综合管廊内实施明火作业的,应当严格执行消防要求,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同时采取安全保证措施;

5)制定管线应急预案;

6)为保障入廊管线安全运行应履行的其他义务等。4.运营、维护方案

为确保综合管廊的高效率、高质量运作,保证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规范、安全运行。项目公司制定运营维护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4.1综合管廊日常运营

综合管廊的维护管理主要从事的工作有以下内容:

管廊内应保持干燥、清洁,当有积水、淤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抽水清淤; 定期轮换启动风机、潜水泵并保证运行正常和备用,按照规定加装润滑油。检查氧量、湿度、温度变送器及火灾探测器等测量元件显示正常,对于出现异常或者无显示的立刻检修;

每个班测试监控系统是否正常;

管廊内金属构架应定期进行地阻测试和防锈处理;

沟内电缆的金属护层应有外护套防水、防腐保护,不得直接与水等接触; 检查管廊漏水情况,各种分缝的漏水等,检查排水实施完好,检查照明、电气系统正常;

管线产权单位改变运行方式或者改变参数,必须提前1天书面向综合管廊管理公司通报,特别是停水、停热;送水、送热。

4.2廊体维护

综合管廊属于地下构筑物工程,管廊的全面巡检必须保证每周至少一次,并 根据季节及地下构筑物工程的特点,酌情增加巡查次数。对因挖掘暴露的管廊廊 体,按工程情况需要酌情加强巡视,并装设牢固围栏和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 监护。

巡检内容主要包括:各投料口、通风口是否损坏,百叶窗是否缺失,标识是否完整。查看管廊上表面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管廊保护区内不得有违章建筑;对管廊内高低压电缆要检查电缆位置是否正常,接头有无变形漏油,构件是否失落,排水、照明等设施是否完整,特别要注意防火设施是否完善;管廊内,架构、接地等装置无脱落、锈蚀、变形;检查供水管道是否有漏水;检查热力管 道阀门法兰、疏水阀门是否漏汽,保温是否完好,管道是否有水击声音;通风及 自动排水装置运行良好,排水沟是否通畅,潜水泵是否正常运行;保证沟内所有 金属支架都处于零电位,防止引起交流腐蚀,特别加强对高压电缆接地装置的监 视;巡视人员应将巡视管廊的结果,记入巡视记录薄内并上报调度中心。

根据巡视结果,采取对策消除缺陷;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零星缺陷,不影响正常运行,应记入缺陷记录薄内,据以编制月度维护小修计划;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有普遍性的缺陷,应记入大修缺陷记录薄内,据以编制大修计划;巡视人员如发现有重要缺陷,应立即报告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和相关领导,并作好记录,填写重要缺陷通知单。运行管理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缺陷;加强对市政施工危险点的分析和盯防,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现场安全协议”并进行技术交底。及时下发告知书,杜绝对综合管廊的损坏。

日常巡检和维修中要重点检查管道线路部分的里程桩、保坎护坡、管道切断阀、穿跨越结构、分水器等设备的技术状况,发现沿线可能危及管道安全的情况;检查管道泄漏和保温层损害的地方;测量管线的保护电位和维护阴极保护装置;检查和排除专用通讯线故障;及时做好管道设施的小量维修工作,如阀门的活动和润滑,设备和管道标志的清洁和刷漆,连接件的紧固和调整,线路构筑物的粉刷,管线保护带的管理,排水沟的疏通,管廊的修整和填补等。

4.3附属设施维护

综合管廊内附属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火灾消防与监控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各附属系统的相关设备必须经过有效及时的维护和操 作,才能确保管廊内所有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附属系统的维护在综合管廊的维 护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控制中心与分控站内的各种设备仪表的维护需要保持控制中心操作室内干净、无灰尘杂物,操作人员定期查看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做好保养运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公司相关自控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各种仪器的台帐,来人登记记录,保证控制中心及各分控站的安全。

通风系统指通风机、排烟风机、风阀和控制箱等,巡检或操作人员按风机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运行操作和维护,保证通风设备完好、无锈蚀、线路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至公司的相关人员,及时修理。

排水系统主要是潜水泵和电控柜的维护,集水坑中有警戒、启泵和关泵水位线,定期查看潜水泵的运行情况,是否受到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如有水位控制线与潜水泵的启动不符合,及时汇报,以免造成大面积积水影响管廊的运行。

照明系统的相关设备较多,电缆、箱变、控制箱、PLC、应急装置、灯具和动力配电柜等设备。保证设备的清洁、干燥、无锈蚀、绝缘良好,定期对各仪表和线路进行检查,管廊内和管廊外的相关电力设备全部纳入维护范围。电力系统相关的设备和管线维护应与相关的电力部门协商,按照相关的协议进行维护。

火灾消防与监控系统,确保各种消防设施完好,灭火器的压力达标,消防栓 能够方便快快速的投入使用,监控系统安全投入。以上设备需根据有效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程序进行维护,操作人员经过一定的专业技术培训才能上岗,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严禁操作相关设备。同时,在综合管廊安全保护范围内原则应禁止从事排放、倾倒腐蚀性液体、气体;爆破;擅自挖掘城市道路;擅自打桩或者进行顶进作业以及危害综合管廊安全的其他行为。如确需进行的应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方案,经高新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和管廊管理公司审核同意,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实施。管线单位在综合管廊内进行管线重设、扩建、线路更改等施工前,应当预先将施工方案报管廊管理公司及相关部门备案,管廊管理公司派遣相应技术人员旁站确保管线变更期间其他管线的安全。

4.4控制中心维护

综合管廊控制中心是一个深度集成的自动化平台,它集成了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语音通信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等子系统,为运营与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监控平台。

控制中心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及定期维护。日常维护是各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维修。定期维护是整个控制中心定期(每季或每月)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及保养。

4.5综合巡查

入廊管线虽然避免了直接与地下水和土壤的接触,但仍处于高盐碱性的地下 环境,因此对管线应当进行定期测量和检查。

用各种仪器发现日常巡检中不易发现或不能发现的隐患,主要有管道的微小裂缝、腐蚀减薄、应力异常、埋地管线绝缘层损坏和管道变形、保温脱落等。检查方式包括外部测厚与绝缘层检查、管道检漏、管线位移和土壤沉降测量和管道取样检查。

对线路设备要经常检查其动作性能。仪表要定期校验,保持良好的状况。紧急关闭系统务必做到不发生误操作。设备的内部检查和系统测试按实际情况,每年进行 l~4 次。汛期和冬季要对管廊和管线做专门的检查维护,主要包括检查和维修管廊的排水沟、集水坑、潜水泵和沉降缝、变形缝等的运行能力;检修管廊周围的河流、水库和沟壑的排水能力;维修管廊运输、抢修的通道;配合检修通信线路,备足维修管线的各种材料。汛期到后,应加强管廊与管道的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冬季维修好机具和备足材料;要特别注意回填裸露管道,加固管廊;检查地面和地上管段的温度补偿措施;检查和消除管道泄漏的地方;注重管廊交叉地段的维护工作。对于损坏或出现隐患的管线要及时进行维修。管道的维修工作按其规模和性质可分为:例行性(中小修)、计划性(大修)、事故性(抢修),一般性维修(小修)属于日常性维护工作的内容。

4.5.1例行的维修工作

1)处理管道的微小漏油(砂眼和裂缝);检修管道阀门和其它附属设备; 2)检修和刷新管道阴极保护的检查头,里程桩和其它管线标志; 3)检修通信线路,清刷绝缘子,刷新杆号;

4)清除管道防护地带的深根植物和杂草;洪水后的季节性维修工作; 5)露天管道和设备涂漆。4.5.2计划性维修工作

1)更换已经损坏的管段,修焊穿孔和裂缝,更换绝缘层; 2)更换切断阀等干线阀门;检查和维修水下穿越; 3)部分或全部更换通信线和电杆;

4)修筑和加固穿越跨越两岸的护坡、保坎、开挖排水沟等土建工程; 5)有关更换阴极保护站的阳极、牺牲阳极、排流线等电化学保护装置的维修工程;

6)管道的内涂工程等。

事故性维修指管道发生爆裂、堵塞等事故时被迫全部或部分停产进行的紧急维修工程,亦称抢险。抢修工程的特点是,它没有任何事先计划,必须针对发生的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完成,这种工程应当由经过专门训练,配备成套专用设备的专业队伍施工。必要的情况下,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确保管廊及内部管道、线路、电缆的运行安全。以上全部工作由管线产权单位负责,项目公司负责巡检、通报和必要的配合。

5.客服服务方案 5.1客户服务制度

本项目中入廊管线的运营维护由入廊管线单位负责,管廊的本体、附属设施(不含道路和景观工程)和控制中心的运营维护由项目公司负责。

项目公司按照以下规定的运营维护服务范围和要求提供服务。1)保持管廊内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工作制度,搞好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3)统筹安排管线单位日常维护管理,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的巡查、维护和维修。

4)负责管廊内通风、排水、照明、消防等附属设施及控制中心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5)组织制定管廊管理应急预案,管廊内发生险情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6)为保障管廊安全运行应履行的其他义务等。

项目公司应确保在整个运营维护期内,始终根据下列规定和要求维护管廊项目设施(不含入廊管线、道路和景观工程,下同):

1)适用法律; 2)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3)运营维护手册; 4)协议的约定; 5)谨慎运营惯例。

项目公司有权将管廊项目设施维护维修的辅助工作委托第三方。5.2客户服务标准

市政府指定机构对项目公司的运营维护进行考核,项目运营维护的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管廊本体、附属设施(不包含道路和景观工程)和控制中心维护考核、安全与应急管理考核、环境影响考核、资料整理考核和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考核等方面。考核方式包括常规考核和临时考核。

项目公司应按以下规定的格式就运营维护服务事项备存记录。

1)项目设施状况(不含入廊管线、道路和景观工程,下同),包括正常使用中及处在维修状态的项目设施种类及数目;

2)维护维修计划; 3)维护维修计划执行情况; 4)维护维修计划变动情况;

5)项目设施检查记录,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 6)项目设施状态评定记录;

7)项目设施维修记录,包括日常维修、中修及大修; 8)相关政府部门检查结果;

9)任何事故的详细记录;及市建委合理要求的其他事项记录。5.3收费制度

项目公司收入来源为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以及基于绩效的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公司与入廊单位签订协议,在长春市物价主管部门未出台有偿使用费标准前,由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平等协商,确定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及付费方式、计费周期等有关事项,如双方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等进行协商。

在长春市物价主管部门出台有偿使用费标准后,项目公司负责按照规定执行价格标准向入廊单位收取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市建委应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做好各自管线入廊和交纳入廊费用工作。5.4收费流程

综合管沟管线入沟费收费标准参照各管线直埋成本的原则确定。对进驻综合管沟的管线单位一次性收取管线入沟费,按实际铺设长度计收。日常维护费用根据各类管线设计截面空间比例,由各管线单位合理分摊的原则确定。

入廊费用收费标准通过综合以下三条原则进行加权平衡确定: 1)新建直埋管线的土建费用;

2)管线在综合管廊内占用的空间面积的比例;

3)管线在管廊内安全运行所需要的配套设施设备的成本。

管线安装前,由项目公司一次性收取管线入沟费,管线安装后根据各类管线设计截面空间比例,由项目公司每年或季度收取日常维护费用。

6.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方案 6.1安全管理方案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运营及维护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验收、使用管理制度;各工种及机具安全操作规程;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等。

3.6.1.1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对所有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从事电气、起重、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3.6.1.2安全生产检查 1)运营前的安全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安全措施,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2)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3)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物品管理、施工用电、机械设备等。4)专业性的安全检查

针对城市综合管廊的重大危险源,现场设备的运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在季节变化和节假日安排专职安全检查员对各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所有员工进行专项安全教育。

6.2应急预案

6.2.1触电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等待急救人员或送往医院。在等待或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随意停止抢救。

6.2.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抢救伤员的同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人员应立即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如有人员腰椎、颈椎受伤,不可胡乱搬抬,应令其就地躺卧等待医护人员救治,以免扩大伤势。

6.2.3坍塌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应尽快是事故人员解除挤压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在解除压迫的过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进一步伤害,现场处理根据伤情,采取包扎止血、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如有条件应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在急救中应先清除伤员口、鼻污物,保持呼吸畅通。抢救伤员的同时应组织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抢险支护措施或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

6.2.4机械伤害事故的救援预案

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对伤势较严重的,就近送医院。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迅速抢救伤员,使其脱离险境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为交通事故还应同时拨打“122”交通肇事报警电话),同时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对伤员应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如有条件可就近送往医院。

6.2.5中毒事故的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令中毒人员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达到洗胃效果;立即送医院抢救或拨打急救电话,如为食物中毒还应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样本以备检验。

6.2.6火灾事故的救援预案

火灾事故的救援原则是:“救人重于灭火;先控制、后消灭;先重点、后一般”。发生火灾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施救、拨打“119”电话报警和撤离,撤离途中如有浓烟时,立即匍匐前进直至安全地带,以免烟熏中毒昏倒。室内人员逃离时,应先触摸一下房门温度,如烫手千万不可打开房门逃生,应从窗口逃离,窗口逃生时,二层以上人员切不可盲目跳楼逃生,可采用床单、衣物、绳索等作为攀系工具逃离火场。如不能逃离时,可堵死门缝,湿润毛巾后蒙住口、鼻上,以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并向房门泼水降温,同时呼救等待救援。烧伤人员应采取措施救治,如送至通风良好地带、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清理口鼻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有条件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如有人员烟熏中毒倒地停止呼吸,立即将其抬至安全通风地带,进行人工呼吸,恢复其心肺功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切不可轻易放弃救治。

如确认是电气火灾应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电源不能及时切断时,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砂,严禁使用水或导电灭火剂扑救。

7.环境保护方案

项目公司对环保工作负全面责任,监督、检查各部门环保工作、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比、推动环保工作。

专职环保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施工环保措施的制订、监督落实,及时上报环保工作动态,根据环保相关法规、大力抓好工地宣传教育,发动全体职工从我做起,消灭污染源头。

项目公司运营部负责执行各项环保措施,检查工班环保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满足环保措施要求,确保环保工作不流于形式。

1)环保工作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奖优罚劣

项目公司运营部与项目公司签订环保合同,并缴纳环境保护保证金,达到要求的予以返还,达不到时扣减,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奖优罚劣。

2)加强环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深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编写环保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利用工地宣传形式,聘请环保专家讲授环保知识及保护要求,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施工过程中环保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3)严格执行环保规定及管理办法 深入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上述法规,结合当地的相关规定,因地制宜抓好各项水土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

3)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篇6

1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意义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为“共同沟”、共同管道, 指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在道路或管线走廊带开辟一个公用的隧道空间, 将供水、排水、电力、电信、光缆、热力、燃气等各种公共类管线及其附属设备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案集中铺设在一起, 以实现多个管道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省建设养护成本;能有效破解“拉链马路”问题和消除“蜘蛛网”城市视觉景观, 改变城市面貌;通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 能有效拉动经济发展, 从而保障城市安全。

2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加快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步伐, 例如广州市自2003年起到2005年, 在广州大学城地下共建设了长约18公里的综合管廊;上海市为了迎接2010年的世博会, 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成果, 在世博园地下启动建设了一条长约6公里的综合管廊;湛江市则于2015年沿政通路及奋勇大道建设了长约10公里的综合管廊。虽然我国许多城市都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综合管廊, 但是在管廊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我国城市地下管廊的起步较晚, 而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使得许多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例如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在规划地下综合管廊时, 其范围通常只局限在一个区或一条路线上, 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管廊规划, 这种发展从短期来看, 的确促进了城市局部经济的发展, 但是从长远来讲, 综合管廊不但无法发挥其整体效益, 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 缺乏专门针对综合管廊建设的规范。目前, 我国尚未形成标准的综合管廊规范, 各专业管线入廊敷设的方式不一, 尤其排水、燃气管线目前仍不建议同沟敷设。以排水管网为例, 因其管径过大, 节点接口处理等要求较大的技术处理, 实行同沟敷设对整个综合管廊将带来安全隐患。综合管廊的建设开发理论仍在多专业探讨阶段, 如其敷设空间限制于地表至地下8米左右, 与我国现行的排水管网利用所需空间在竖向上存在的矛盾问题, 就需要寻求合理的处理方法和新的规划思路。

(3) 缺乏完善的收费机制。目前许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性, 并纷纷着手启动相关的建设项目, 但是, 据调查发现, 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管廊收费机制, 个别城市即使进行了收费尝试, 但仅够维持基本的维护费, 很难收回投资成本。更有甚者, 一些城市的规划部门只是盯紧了综合管廊投资这块“肥肉”, 千方百计利用管廊建设项目向中央财政申请补贴支持, 至于管廊投入使用后的收费问题, 许多城市管理者坦言“先建了再说”, 这种规划的短视无疑会给后续运营带来一系列问题。

(4) 缺乏健全的维护机制。综合管廊由于其处于地下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 且其内部的管线多数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 而在检查与维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维护费用, 另一方面也需要维护技术, 但是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事故频发的情况来看, 我国综合管廊的维护机制还存在许多问题。

3如何有效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面对我国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 努力推进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

首先, 立法先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综合管廊法律法规的制定, 保证管廊的建设与管理都有法可依。例如国家可以通过立法规定先将技术比较成熟的电力、给排水、供暖等管线纳入到综合管廊之内, 然后再逐步拓展到通信、光纤等管线, 以保证综合管廊的施工能够有序地进行;建设过程中落实技术监管工作, 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 如排水管渠进入管廊前, 应设置检修闸门或闸槽等;政府应创新体制, 简化不必要的申报建设手续, 除了鼓励地方政府在合理的财政预算内进行综合管廊建设, 还可实行企业化运营, 政府给予补贴。

其次, 责任落实。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监督与管理部门, 保障综合管廊能够发挥应有作用。在管理过程中政府应该综合国内管廊管理的经验, 设立专门的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机构, 既要履行对管廊管理、检查、维修、收费等责任,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监管权力, 对城建部门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 以确保综合管廊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营, 实现建设成本的回收, 并保证管廊的定期维护, 以延长其使用年限。

最后, 整体规划和技术保证。规划先行, 从城市发展的整体着眼,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综合管廊建设方案。如新区可以全面推开建设, 但老区要适情而做;如考虑统筹共建, 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改造、老区改造、道路改造等进行, 将空间复合使用。

此外, 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基础条件, 在综合管廊与其他现有管网冲突的情况下, 更需要多专业衔接和技术优化, 保证方案科学合理化和成本最低化。以排水网与管廊的矛盾处理为例, 由于施工检修方便、投资合理等因素限制, 排水管线与综合管廊的建设空间产生较大的重叠, 并且各节点设计受到标高的约束, 因此综合管廊在规划之初必须优化与排水管网的布局, 利用排水管网分区交界线设置的特点, 将入廊敷设管线的主管平行布置于交界处, 尽可能减少与排水管网交叉, 同时减少埋深, 降低工程造价;当受地形地势、周边水体及地上规划布局等限制时, 则应考虑下调管廊标高, 让排水管网位于上方, 实现两者互不干扰, 也为排水管线日后维护修缮提供便利条件。

4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城市地下管廊的规划与建设, 起步晚, 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撑, 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 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管廊实际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稳扎稳打, 切勿盲目急躁,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梁荐, 郝志成.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筑, 2013 (14) :286-287.

[2]张吟秋.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现阶段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应用现状调查[J].混凝土世界, 2014 (07) :22-27.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篇7

记者从省级政府办公厅信息处了解到,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已于近日出台。目前,西宁市建设管廊一期工程已完成项目可研、环评等所有前期手续的办理工作。

据了解,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研批复总投资约44亿元,计划今年完成投资1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7亿元。一期项目已到位资金5.23亿元,可实施11条道路管廊7742米,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1466米,主体完成回填770米。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西宁市出台了《西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切实解决管廊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管廊建设管理有章可循。

谈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的通风设计 篇8

关键词:综合管廊,通风形式,通风量

0 引言

综合管廊, 从某种层面上讲, 是“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廊道”, 即在城市的下部空间建造一个容纳多种管线的综合廊道, 将埋设在城市下部的通信、电力、燃气、雨水、污水等多种管线整合在一个廊道内, 在一定范围内, 分别设有专门的设备吊装口、检修通道、通风口及监测系统, 实现了管线从规划、设计、建设到管理阶段的一体化。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用地资源的紧张, 市政管线的复杂化, 综合管廊的应用前景成为现下的研究热点, 许多工程都在推进实施中[1]。

综合管廊内空间属于地下封闭空间, 管廊内人员平时的检修, 微生物的活动等都会造成管廊内含氧量的下降、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另外管廊内电缆的散热也会产生很大的热力, 因此管廊内的通风系统的设置显得尤其必要, 它不仅起到了散热和排风的作用, 同时在管廊遭遇火灾时, 通过通风系统的关闭, 使管廊内形成密闭空间控制火灾蔓延, 并能在发生火灾后及时开启通风系统, 及时排除火灾后的烟气, 为人员进入检修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文结合三亚海棠湾海榆东线市政道路 (藤桥西河段至海岸大道路口段) 改造工程, 计算标准段防火分区的通风量。

1 综合管廊的通风形式

综合管廊的通风形式有多种, 一般按照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划分, 主要有三种方式。

1.1 自然通风

综合管廊内的电力电缆的敷设量很大, 由此运营阶段伴随着会有大量热量的产生, 温度的高低影响着空气的密度, 从而形成压差, 根据热压作用原理, 可以推算出管廊内外的压差公式如下:

其中, ΔP为综合管廊内外压差, Pa;h为进排风口的高差, m;ρw为管廊外的空气密度, kg/m3;ρn为管廊内的空气密度, kg/m3。

从公式中能够看出:想要提高整个系统的热压有两种方式, 一种通过提高管廊内部的温度, 提高内外压差, 另一种是通过加高排风口的高度, 提高绝对高差。从理论上来讲, 当排风口的绝对高差和排风口的面积达到一定阈值时, 完全可以利用自然通风的形式, 将管廊内的热量排走, 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投资, 节省了运行费用。可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 排风井的高度需要很高, 通风分区的设置缩短, 导致进、排风井的数量增大, 但是现状道路的环境会更为复杂, 施作的条件不大, 布置难度很大, 并且不能满足综合管廊内的事故后排风的要求。

1.2 自然通风辅以无风管的诱导式通风

针对自然通风的缺点, 通风方式在其基础上增加以无风管方式的诱导式通风手段, 即沿纵向方式按照一定距离在管廊内布置若干台诱导风机, 通过诱导风机, 将管廊外的空气通过自然进风口引入系统内, 汇集的空气流经廊道, 最终流向廊道的排风口, 从而达到了管廊内外的通风效果。作为主要设备的诱导风机功率很小, 一般仅为几十瓦, 所以运行成本涨幅不大, 但是能够很好地缓解管廊内外温差较小时, 热压值偏低, 自然通风不畅的现象, 也避免了将排风口建设过高, 布置不便, 影响周围设施建设的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会造成设备的初期投资稍显增大, 但是土建费用相比也在减小。

自然通风和诱导式通风都是在正常情况下才能确保正常工作, 如出现极端天气, 管廊内外温差过大高于40℃, 或者氧气含量偏低, 低于19%的情况, 还需要配置额外通风机[2]。

1.3 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的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方式为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第二种为机械进风、自然排风;第三种方式为机械进风、机械排风。机械通风的优点很明显, 它增加了通风分区的长度, 但是由此会导致风机的选型均较大, 从而造成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增加。

综合比较以上各种通风方式, 考虑在保证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营, 并保证事故后能及时排除烟气、经济性等各方面, 机械通风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是首选的通风方式。

2 综合管廊通风量的计算

综合管廊通风分区的通风量理论上可按下式计算[3]:

其中, G为通风分区的通风量, m3/s;L为通风分区的长度, m;q为综合管廊内每米电缆的发热量, k J/m;Tj为通风进风温度, ℃;Tp为通风排风温度, ℃;c为空气比热, k J/kg;ρ为空气密度, kg/m3。

3 工程实例

海棠湾海榆东线市政道路 (藤桥西河段至海岸大道路口段) 改造工程, 建设于三亚市海棠湾, 建设内容包括海榆东线 (藤桥西河段至海岸大道路口段) 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青田水厂原水暗涵改造为输水管工程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其中综合管廊长度为7 669.4 m, 宽5.45 m, 高5 m (净宽4.55 m, 净高4.0 m) 。

根据地面道路侧分带的平面位置、道路路口的位置等, 并结合投料口、排风井的位置, 综合管廊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长度各不相同并不大于200 m, 意味着通风系统的长度不超过200 m。作为以下的密闭空间需设置防火分区, 每一个分区则对应为一个通风分区, 一个风区内至少拥有一个进风口和排风口, 进风口同时可以兼作逃生孔和设备投料口, 兼作逃生孔和设备投料口的排风口需设置机械排风。进、排风口和市政道路结合后, 均匀布置在绿化隔离带。管廊内整体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方式, 用于管廊内电缆散热的排放。当管廊内出现极端条件时, 如温度超过40℃, 或氧气含量低于19%, 启动排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图1为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图。

3.1 综合管廊内电缆发热量及通风量计算

1) 单孔电缆每米发热功率的计算:

其中, q为电缆散热功率, W/ (m·根) ;I为通过电缆的电流;A为电缆的截断面积, m2;σ为60℃时的电缆电阻率, 铝芯电缆电阻值为0.033×10-6Ω·m, 铜芯电缆电阻值为0.020×10-6Ω·m。

本工程:10 k V电缆的电流量为552 A, 电缆的截面积为300 mm2;110 k V电缆的载流量为600 A, 截断面积为300 mm2。

通过计算:其中10 k V母线的发热功率为20.3 W/ (m·根) ;110 k V母线的发热功率为24 W/ (m·根) 。

2) 总散热功率计算:

其中, P为电缆总散热功率, W;L为计算电缆的长度, 按照最大防火分区取200 m;C1为电缆散热损失系数, 取0.90;n为电缆回程数, 10 k V电缆的回路数为24回, 110 k V回路数为12回。10 k V电缆发热量为87.8 k W, 110 k V电缆发热量为51.8 k W。

3.2 通风量的计算和风机风量的确定

结合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通风量计算:

其中, Qz为总散热量, 139.6 k W;tp为排风温度, 对排热工况取40℃;tj为进风温度, 按照当地夏季室外通风温度进行选择, 取三亚31.3℃。

所需通风量:G=13.2 m3/s=47 672 m3/h。

综合管廊每200 m的体积V=4.55×4.0×200=3 640 m3, 换气次数为13次/h。

由上计算, 管廊的通风量按照13次/h计算, 为47 672 m3/h。

4 结语

1) 综合管廊的通风设计和防火设计密不可分。通风设计的分区与防火分区的长度需紧密结合, 并结合管廊内管道的种类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2) 综合管廊的通风系统设计是新课题, 需要结合模拟软件 (CFD) 进行通风系统的模拟, 完善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孙磊, 刘澄波.综合管廊的消防灭火系统比较与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3) :616.

[2]陈虹.综合管廊的通风设计[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3 (3) :4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本与收入研究 篇9

然而,由于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与运营改变了传统的由各管廊使用单位“单独投资、分散建设、各自管理”的零散模式,形成了基于PPP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统一建设与运营模式,必然会带来理念上的转型、利益上的冲突、协调上的矛盾、运营中的整合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基于政府部门、管廊建设与运营企业、管廊使用单位等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科学梳理新形势、新模式下发展地下综合管廊所呈现出来的新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中的冲突、矛盾和相互牵连、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对策体系。

1 公共性与市场性的关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关系民生,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属性。同时,鉴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收费属性和效用的外部性,还具备了经营性的特征,可以划归到准公共物品的范畴。依据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服务,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对此,2015年8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中明确指出:要鼓励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尽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的PPP模式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但PPP模式下究竟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间的职责分工、协调与合作机制等尚未真正明确。因此,就有必要在PPP模式的框架下,明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公共性与市场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化的分工、协调机制。

1)政府应承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的引导、规划、协调、监管等公共职能。具体包括:①基于城市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和设计,确保城市发展与管廊建设的统一性;②通过科学宣传和合理化定价机制,落实综合管廊人廊费、维护管理费的定价机制,明确并理顺相关部门、单位的权利义务,设计合理可行的回报模式,协调管廊建设、运营企业及管廊使用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管廊使用单位入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③通过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标准体系等,对管廊的市场化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监管,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④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障城市管廊建设与运营的顺利推进。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市场化主体应承担有效的融资、建设、管理、维护等经营职能,为政府、管廊使用单位和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的管廊产品和服务。对此,在融资模式上,要在构建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创新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在建设与管理上,探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区域一体化模式,从而形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的有效衔接,做到权责一致。在上述基础上,基于市场化的力量,打通投融资与建设、管理、维护的产业链,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

3)在政府公共职能与市场化运行分工的基础上,建立政府部门、管廊建设单位、入廊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构建基于现代技术的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从而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互联互享体系,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中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的有机结合。

2 保障缺失与立法执行的关系

从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际案例看,技术上由设计单位根据现有不同专业的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综合协调后,一般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在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涉及道路、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部门和行业,牵涉政府部门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权力和利益问题,对现有的部门条块分割体制冲击很大,仅靠政府在行政事务上的协调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建设综合管廊实际上是一个以新的社会化管理方式、管理体制代替旧有的、以专业管理为基础、条块分割的管理制度的变革。这既有投资主体的变化,又有管理体制的变化。由于综合管廊存在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长、管廊成本回收主导者不明确;回收来源、方式、标准不明确;管线产权单位或主管部门缺乏操作依据;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且难协调等明显弊端,因此在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过程中,如果得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很难实施。

所以,应尽快建立相关法规,明确管线强制入廊标准,解决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及费用分担等关键问题,另外加强管线埋地与入廊的全寿命成本对比研究,建立地区成本定额数据库,为综合管廊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分担提供指导。另外,在有法律法规保障的基础上,要强化立法执行,使法律法规能得到真正的执行。

1)国家立法层面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行政体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属于准经营性项目,即具有公益性、有收费机制和现金流入,但无法收回成本,尚需政府投入部分资金和给予优惠政策进行扶持。要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等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进行专项立法,制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空间规划、建设标准、强制入廊、收费标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管廊使用单位、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企业等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制度上破解道路、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部门条块分割和利益冲突问题。

2)地方立法层面具备地方立法权的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在国家专项法律框架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促进各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地方法律法规。地方层面的法律法规要重点解决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难点,包括:明确道路、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管廊使用单位强制入廊的义务规范和管廊运行管理中的使用、维护责任;赋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企业合理费用分摊与收取的权力,并界定其相应的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责任。

3)立法是基础,执行是保障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既要解决立法保障缺失的问题,又要处理立法执行到位的问题。因此,在强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立法的基础上,还要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立法执行机制,一方面要构建城建、环保、财政、法院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加大违法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法律法规执行到位。

3 即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管线的使用需求和长度也不断增加,各种地下管线的总量已经十分庞大。然而,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状况与发展速度相比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引发了城市中一系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地下管线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线情况复杂,资料不清城市管网建设“重地上、轻地下”,一些城市并没有按照《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管线普查,各地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绘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并及时接收、普查、补测、补绘所形成的地下管线。而事实上,全国拥有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城市并不多,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体制原因,城市缺少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仍存在中一些新增的给排水、通信、燃气等管线没有按照规划布线或不在政府掌握信息内,地下管线信息更新较慢的问题。

2)多数城市没有建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当前的地下管线信息收集还没有形成动态更新的机制。因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是事业单位,很少主动采集数据,而是等着企业主动上交;其次,当前的城建档案没有得到高效、低成本利用,也没有形成管线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目前,几乎没有城市能全面、准确地提供地下管线的位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从本质上是为了打破过去各单位自行建设、自行监管带来的重复开挖、重复建设形成的资源浪费、城市管线混乱的形象,更好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力度。因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推进,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必须与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但目前管廊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大多数城市没有编制综合管廊建设规划,这使得管廊选址的不确定因素加大,无法统筹兼顾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其次,大多数城市综合管廊未纳入控规编制管理范畴,缺少规划行政许可的直接依据。同时在建设方面也存在建设标准低,入廊管线少、断面小,不能满足管线增容需要,部分管廊出现结构沉陷和裂痕问题。这些困难和挑战也极大地阻碍了管廊建设的发展步伐。为此,在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围绕以下方面科学地处理即时建设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正确处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综合管廊即时建设之间的关系管廊项目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性作用,因此在管廊规划之初就应该将其与城市的更新发展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廊项目形成网络布局,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但目前很多地方在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背景下,未从城市目前的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整体性科学规划,并制定分阶段建设、利用的计划,盲目上马管廊建设工程,使当前管廊建设与长远的城市发展相脱节,并且对管廊建设工程本身也缺乏长远性的规划设计。长此以往,又会形成后期运行维护中的盲目开挖、盲目建设的混乱局面。为此,各城市应该基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秉承“智慧城市”“经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远期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点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将其纳入控规编制管理范畴,编制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确保地下综合管廊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在此基础上,将整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按照区域、阶段等标准分解出若干子项目,形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时建设的梯队项目库,再协调、有序地推进建设,从而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实现短期推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

2)正确处理即时的主廊建设和长期的支廊接入之间的关系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其选址、设计、布线、施工方案等诸多方面系统性不强,带有试验性质,长此以往将缺乏战略性的谋划,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就会停留在点、线的形式上,难以形成网络,其使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目前各地正在建设的管廊中多以城市主廊为主,但相对忽略了长期配套支廊的接入问题。然而,要想整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形成闭合管网,真正打造地下血脉,就需要处理好即时的主廊建设和长期的支廊接入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此,在顶层规划上应考虑支廊的规划设计,只有主廊建设与支廊的规划同步进行、同步招标,才能避免规划一块、招标一块、建设一块的松散局面。

3)要处理好地下综合管廊当前功能满足与长期空间拓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但其中的附属设施则大多仅可使用25~30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管线需要加入地下管廊内,因此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地下综合管廊当前功能满足与长期空间拓展之间的关系,既要满足当前管线单位的使用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地下综合管廊使用的长期可持续性,在设计和建设时,为未来的拓展应用预留足够空间,并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足够的通道。

4 管廊建设与应用的关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包含2个关键环节:建设环节和应用环节。因此处理好建设与应用之间的内在关系,决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成败。由于管廊项目体量庞大,涉及整个城市的地下管网改造与新建工程,因此仅依靠某一家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建设不现实,通过将整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分解成若干标段,进行分段招标、分段建设,成为当前管廊建设的必然途径。这种分标段建设方式既解决了管廊建设的效率问题,同时还有利于通过竞争降低建设成本。然而,这种分标段建设带来的问题是:分段建设究竟以什么为单位进行分段,以及建成后的各标段使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对此,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考虑其长远规划,实现最优化、最科学地建设,最高效、最清晰的管理,最大效率地发挥管廊功效。其具体要义如下。

1)最优化、最科学的系统化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规划中分标段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必要途径,但不管按街路划分、行政区域划分还是新老城区划分,都存在主廊向下的网格布局问题,并极易发生因多家建设、多家管理所带来的管理混乱、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协调困难、管理成本增加等现象,而主廊、支廊若不能进行有效建设、衔接,也就不能形成地下管廊网络。因此建议以区域系统网格布局进行管廊建设。这里所说的区域系统网格布局指的是一支主廊与其向下的所有支廊所形成的区域系统网格,一个区域系统网格为一个单位,在该区域内建设、管理皆为一体,这样的建设方式利于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与施工段衔接,在管理中也便于与政府主管部门及多家用廊企业建立畅通的沟通途径,可统筹兼顾管廊建设与全局规划、建设发展相协调,管理更清晰,责权利也更明确,不仅符合PPP模式的要求,也有利于管廊的长远健康发展,区域系统网格布局建设可最大发挥管廊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2)在区域系统网格布局建设的基础上,由建设方一并实施区域内运营管理,实现建管统一,也是最高效、最清晰的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方式。只有管廊的建设方最了解其建设的管廊,同时建管合一也有利于规避管理混乱的局面,利于政府部门统一指挥监管,也便于政府部门、项目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以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地下综合管廊物尽其用。

5 管廊运营与管理的关系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管廊建设,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但是,管线产权企业对此积极性很低,入廊意愿不强,难以统一,这部分矛盾也一直充斥于管廊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随着管廊建设服务于城市发展的逐步实现,管廊的管理变得日益重要。针对种种现象和诸多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部门应主导立法,以法治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后期运营维护涉及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工业等8种管线设施。由此可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必须由各部门、各专业、各区域通力配合、协同作战。打造管廊项目,不能为了建设而做,还需要顾及使用效果,在运营与管理过程中,管廊的规划建设、强制入廊、入廊收费、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法律保障十分必要。但截至目前,国家针对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建设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仅有2个指导意见,因此综合管廊尚处于研究探索和试验阶段,缺少落地的法律法规细则。

地下空间的立法是综合管廊立法的基础和前提。地下空间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来指导和规范。法律应该具体规定地下空间构筑物的所有权性质、经营形式,特别是要通过法律规范各管线单位入廊的行为等。在目前法律不完善的状况下,从国内现有的综合管廊案例看,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在推行建设综合管廊过程中,一些本该由法律来规范的行为则以行政手段来执行,其力度必将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管廊的运营与维护中,政府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主导立法,地方法规应对综合管廊“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作出规定,并确定市级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责任部门,规定管线强制入廊措施及其有偿使用规则、费用分摊办法;同时也应一并考虑管廊安全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需要。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管廊事务,保证管廊建设管理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制度化、法律化发展。

2)入廊单位应及时入廊获取长期收益管线产权企业存在认识误区,觉得交纳入廊费是一笔额外的费用。其实从长期看,这笔投入是划算的。管线直埋地下,表面上看很省事,不需要增加投入,其实没有匡算今后维护中多次开挖、管道迁移的费用。另外,管线暗埋,地下情况复杂,开挖迁移中容易造成损失和赔偿,土壤和泄漏则对管线有腐蚀。据测算,光纤电缆直埋地下,使用寿命只有20年,但如果放置在综合性通风通电地下管廊,使用寿命可达50年。长远看来,入廊单位也是受益的。因此,在后期的运营维护中入廊单位应根据相关条例的要求及时入廊,以便尽早获得改变以往检修管道时必须破路挖掘的局面,减少对其他管线的挖掘事故,降低道路维修费用,解决地下检修的困难,增加管线使用寿命等长期收益。

3)管廊运营管理单位应确保管廊安全运营,提供高效服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改变了管线产权企业各自分散建设与运营管理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但也将管线产权企业各自分散建设与运营管理的风险叠加到一起。这就要求在管廊运营过程中,管廊运营管理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强大的危机监控与防范系统,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的联动危机处理能力。

管廊建设运营管理单位应制定预案及配套技术措施,形成高效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信息监控平台。在统一化的信息监控平台基础上,政府部门、管廊使用单位和管廊建设管理单位要科学分工。政府部门要承担好危机发生后的紧急调度等职能;入廊单位要承担好管线养护、修缮等职能;管廊建设管理单位要承担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能耗管理、故障报修等职能。通过上述3类主体的各司其责,将风险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建立危机监控、防范与处理的高效联动机制,确保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危险或意外发生时,能够完善处理事件,保证管廊的安全运营。

因此在后期的运营维护过程中,地下管廊建设运营管理单位要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搭建培养专业化的运营维护企业,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同时运营维护单位也需要制定出定期会议及通报机制,避免搞“短促突击”,利于管廊运营维护工作的长远发展,使其达到智能化、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6 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概述

2015年以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受到国家高度重视,采用PPP模式运作综合管廊项目,可以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各地纷纷开始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PPP试点。哈尔滨市作为2015年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十大试点城市之一,走在了全国前列。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探索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承担合作期限内管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优势,合理延长设施运营期限,提高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谓最正统的PPP模式,完全引入了社会资本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哈尔滨市建设集团以“壹元”金股的方式和社会资本方成立项目公司。2016年启动实施综合管廊建设23.8km,主城区完成12.1km综合管廊建设,新城区完成11.7km综合管廊建设。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

哈尔滨市是典型的高纬度城市,冬季漫长,施工周期短,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难度较大,特别是在老城区,存在有效工期短、交通组织复杂等问题。为此,哈尔滨老城区采用装配整体式工艺,实施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由现浇底板、装配预制板式侧壁、装配式顶板预制构件组成,通过构件现场组装,形成整体的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提高建设速度、标准和质量,减少对城市环境污染。

新城区采用明挖现浇法进行地下管廊施工,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多点同时施工等举措,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选择在人员流动相对较大的商圈周边,加强了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了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实现有效配套,综合服务,确保质量,有效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在新城区推进地下管廊项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秉章.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政工程,2009(4):72-74,84.

[2]武雪莹.易加斌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J].建筑设计管理,2015(10):24-31

上一篇:观察小乌龟的作文300字下一篇:申报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