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伪文艺青年的孤独散文

2024-10-06

一个伪文艺青年的孤独散文(共11篇)

一个伪文艺青年的孤独散文 篇1

袁晓波曾经是个文艺青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干部,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唱歌、演讲、组织活动样样行,偶然的一个机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大三那年,袁晓波已经算小有名气——北京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的优胜者,海淀区人大代表……此时,经常给他颁奖的广电部一位副部长觉得小伙子不错,有意让他做自己的秘书,这样的一个机遇,让袁晓波一脚踏进了广电圈。

秘书做了没几年,袁晓波突然辞职下了海,这在当时可是个另类的举动。在老百姓眼中,副部长秘书的职业生涯正是官场蹿升的捷径,岂有放着舒服安稳官不做,去市场动荡漂泊的道理。

“我比较爱说,这种性格不太适合做秘书。”袁晓波这样解释自己下海的原因。在上海新锦江饭店的大堂吧,前去采访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深有同感,从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多,两个多小时,伴着香烟和冰镇可乐,袁晓波的话匣子没有中断过。

爱说的性格到了商场却是如鱼得水,袁晓波办的第一个公司颇为成功,靠着引进海外剧和代理一些广告时段,他在各地电视台建立了深厚的人脉。作为总发行人和监制,《戏说乾隆》让业界对他刮目相看。

不过,现在,他和记者说得最多是他的新公司——东方传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东方传奇”),这是广电总局试点的首家民营影视制作联合体,引来媒体的强力关注。

这家公司的四个股东来头可都不小: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以其主打栏目《娱乐现场》成为中国娱乐节目制作的领头羊;北京福缘视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其总经理铁佛是全国十佳制片人,曾制作畅销剧《小鱼儿花无缺》;北京金天地曾经拍摄出品了《让爱作主》、《浮华背后》等一批名剧;上海艺诚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则是袁晓波自己的公司。

嗅觉敏锐

在成功做出第一家公司后,袁晓波曾重回体制内,他应邀担任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电视节目代理公司的总经理,这段经历给他影响很大,他不仅在三年半当中,将一个年8000万元的公司收入做到了2.5亿元,而且熟稔了海外合作的各个环节。

“在国企做管理者有三种人,一种是希望借着这个职位继续向上做官;一种是利用职务之便捞取钱财;还有一种是积累资源,获取更多的经验”,袁晓波坦言自己是第三种人,包括他此后去九洲音像公司做总经理,袁晓波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国企的职位和舒适不能吸引他,他骨子里总有股创业的冲动。

创立东方传奇的想法来源于袁晓波敏锐的政策嗅觉。在2004年中的时候,袁晓波已经感觉到广电总局将要着力扶持民营电视制作机构,民营电视的春天即将开始。

实际上,东方传奇正是在广电总局要求“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若干家有实力、有影响、有规模、有竞争力的节目制作公司”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另一个背景则是,2004年10月,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发布44号令,正式允许境外专业广播电视企业与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合资、合作设立广播电视制作企业。

这让民营电视机构备感压力,民营制作公司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由于电视台的天然垄断地位,构成了他们发展最大的瓶颈,外资的进入将进一步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根据广电总局全国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核发的数据,2004年年度发行量在40集以下的小型电视剧制作公司所占的比例约有一半多,而中等规模的电视剧制作公司约占三分之一,年度发行量超过200集的电视公司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这其中最大的八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发行量占到全国总发行量的21%,按照国际标准,这是低位集中,正反映出中国电视剧制作企业的分散状况。前八家中,只有北京英氏影视一家民营公司。

因此,东方传奇的成立正应了广电总局的想法:组建“大航母”,打破各自为战。公司一创立即获得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免三年所得税,以期作出示范效应。

袁晓波心领神会,他是一个很懂得利用各种资源的人,至今仍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的他,第一次办公司的资金即来自其他青联委员的信用借款,东方传奇工商注册的进展神速也是“青委”朋友的功劳。

把这四家股东集合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都是电视节目市场的佼佼者,让他们立即放弃现有品牌完全归入东方传奇不太现实,袁晓波于是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方案,将股东分为经营性股东和非经营性股东,福缘视线和艺诚两家作为经营性股东,在东方传奇成立后就不再继续经营与其相同的业务,其他两家股东是非经营性股东,他们在短期内还可以经营与东方传奇相同的业务,但今后逐步过渡,完成最终的统一。

借船出海

东方传奇一成立,袁晓波就将目标瞄准了海外市场,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东方传奇在“走出去工程”上也必须起到示范作用。

袁晓波盯上了华索公司,华索公司为索尼与中影的合资公司,凭借索尼公司的雄厚实力,成立不久的华索正欲在中国开疆辟土,东方传奇也正是其中意之选。

在与索尼亚洲区制作总裁进行了几轮飞行谈判后,双方迅速达成四大战略合作意向,这一意义深远的合作或可作为中外合作的范本。其一为节目制作的合作,双方将合作制作电视剧和电影,他们将充分利用索尼在电影上的优势资源,在拍摄电视剧的同时做电视电影,和以往不同,它将完全由两个班子来做,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其二为以进带出,优秀的海外剧目是抢手货,东方传奇将直接引进索尼海外节目,在此之前,这是各电视台的专利。双方再将联合制作的节目出口海外;其三则是改编一些喜剧,将其本土化。例如,索尼在国外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片子《天才保姆》,在印尼和俄罗斯经过改编放映后都非常成功,东方传奇引进后将依据原剧精髓进行完全本土化的再创作。其四,则是共同成立演艺经纪公司和发展音像市场。

一出生就攀上高枝,袁晓波期望它的不同凡响。

量化文艺产品

但如何真正将东方传奇做成功却不是仅靠个人魅力就能完成的事。电视剧制作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节目交易过程中,供求双方地位不平等,电视台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他们普遍实现限价政策,制定购买单集电视剧的最高价,致使优秀产品价值无法体现,而在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电视台采取“播后付款”方式,甚至拖延付款,致使民营电视公司投资回收慢,市场风险大增。

“票子、本子、班子”(资金、剧本、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但在这三方面,民营影视公司始终难以获得稳定的控制。

以2004年为例,民营影视遭遇寒流,演员市场价格暴涨、制作技术不断更新,提高了制作成本、电视剧出口狭窄贴片广告退出历史舞台、海外市场和音像市场大幅萎缩。

“在我的商业计划书里,所有的风险因素我都列进去了,每个字我都背得出来”,多年在电视圈的摸爬滚打已使袁晓波有备而来,“我们要能抵御这些风险就要让我们的艺术创作和生产流程标准化,打造职业经理人,用系统来代替老板,用系统来量化影视作品,做品质稳定的产品。”

政府的强力支持是袁晓波充满信心的因素之一,在东方传奇成立后不久,广电总局又陆续出台了很多扶植民营的政策,“让政府来帮我们打破垄断,帮助民营和电视台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合作。”

袁晓波甚至认为,广电总局应该成立专门的小组,来监督各电视台的付款情况,对于故意拖欠的给予惩戒。

剧本和人才则得益于东方传奇的股东资源,东方传奇近年来准备投拍的三大系列,包括现代剧系列;古装武打系列,签约和汇集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的大量作品;当代作家经典系列则将推出王蒙三部曲、王朔三部曲、苏童三部曲等等。“这些我们十年也做不完。”袁晓波显得非常自豪。

在真正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推进后,东方传奇考虑在资本市场融资,为民营影视制作机构探索出一条新路。

人物档案

袁晓波

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9年——199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工作并先后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团委书记、副主任

1994年——1997年北京九歌影视文化咨询公司董事长

1997年——2001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节目代理公司总经理

2001年——2004年九州传播机构副总裁

2005年——至今东方传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9年至今先后推出了《戏说乾隆》、《小井胡同》、《情深深雨濛濛》、《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京华烟云》等名剧,并担任总发行人、监制等职现为北京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万里江、程悠悠)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一个伪文艺青年的孤独散文 篇2

胡歌:特别纠结的人,我是处女座的,还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小扑:平时在闲暇的时光,你最爱干些什么?

胡歌:主要用来睡觉,但也会经常拍照片,写东西现在懒了,倒是不经常写了。

小扑:大家很喜欢你文字方面的作品,觉得你很有才。

胡歌: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有才,我的基本功其实很差的,可能优势在于思路比较诡异,在语言的灵活性上可能会好一些,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小扑:从你的微博内容上可以看出来,你就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爱文学爱摄影,你觉得这样的评价准确吗?

胡歌:有点高估我了,我是一个伪文艺青年,总体来说也就是矫情、耍酷,真正的文艺青年是轻易不说话,轻易不出手的。

小扑:你觉得文艺青年的标准是怎样的,为什么说自己是“伪文青”?

胡歌:文艺青年没有什么标准,但是文艺青年一定要有文化,有文化的才能够真正地拥有文艺气质,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文艺怎么能做文艺青年呢?我觉得我有一部分的文艺气质是拗造型拗出来的,如果说我在戏剧学院学的是导演系或者舞美系或戏文系的话,那我摆一摆文艺气质,那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文艺气质。我在微博上拍的照片或者写的文字,有时候我觉得还是有点刻意。我对自己的一个评价是,如果光把照片拿出来我没有人家拍得好,光把文字拿出来我也没有人家写得好,但是两样东西放在一起,那倒是有点我自己的风格。

小扑:现在你的身份非常多,从前只是演员胡歌,现在也是出品人和编剧,还开了日料店做了胡老板。你享受这样多重的身份吗?哪一种身份让你最得心应手?你喜欢大家怎么称呼你?是出品人或是胡老板?

胡歌:呵呵,对我来说,一点都不享受,反而是很痛苦,还是最想做演员的,这是我对自己的理解,在称呼上,反正身边的人都叫我老胡。

小扑:说实在的,你有在享受古装美男、古装偶像这样的称号吗?

胡歌:没有享受到,我只是比较欣慰,就是我的努力至少还能够换来一个听着还不错的称呼,但是如果享受的话,我就跳不出来了。

小扑:是不是有时候觉得艺人是个特别委屈的职业?

胡歌:很多人会说名人很强势,有那么多粉丝,可名人有时是弱势群体,可能做十件好事也不能搏个满堂彩,但犯了个很小的错误就被所有人指责。我妈说过,遇到一件不开心的事情不要纠结在里面超过24个小时,否则会得神经病的。我一直记得,烦了就睡个觉,睡醒了就觉得好多了。

小扑:你最难抽离的是哪个角色?

胡歌:郭靖。拍那部戏时间跨度长,也是在那时发生车祸,《射雕英雄传》对我的意义并不是一部戏而已。没必要为抽离而抽离,一个角色在你心里停留得久未必是坏事。如果真要出戏,我的办法是摄影,当你关注别人的生活,专注于镜头,就忘了自己。

光棍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篇3

超高的男女性别比似乎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让公众倍感忧虑。

挑起本轮“光棍危机”话题的是浙江财经大学一位教授的“雄文”,把“穷人可以合娶老婆”作为解决3000万光棍问题的途径,一时间网络哗然,议论蜂起。

无论是支持还是拍砖,共同的前提是认同中国已经存在或者在2020年之前即将出现至少3000万“光棍”。

但是,沈阳师范大学人口学教授王立波和她的研究生周平梅的一项研究结论却是:“3000万光棍”不存在。

人口统计的数据指向出现了偏差

“光棍危机”一词已经列为百度词条,记者遍查了近些年网上关于“光棍危机”的各种新闻和言论,力求找出“3000万光棍”一说的源头。总结起来,大致有两个跟“3000万”有关的数字。

第一个“3000万”来自于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最新人口数字:“2014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678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正好相差约3000万人。

对这个数字,沈阳师范大学人口学教授王立波的解释是:从这组数字显示的中国大陆的性别比为105.66,处于国际通行的103-107的合理区间之内,并不算高。而“光棍危机”的说法当中的“光棍”指的并不是所有年龄段的男性,仅仅是适婚年龄的男性。所以,这个数字没有参考价值。

另一个“3000万”来自于一个推论,依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中国大陆出生性别比11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出生性别比118,就此推论出 “到2020年,将会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文章引用外媒的说法,认为中国大陆的性别比早在 1980年就超过了官方公布的数字,所以3000万“光棍危机”已经出现。对此,王立波认为:根据出生性别比来推论各年龄组人口成年时的性别比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从理论上和逻辑上来说没有错,在大多数国家,因为没有生育的限制,所以出生人口数量统计反映的是人口的真实状况,以此来推论成年人口的性别比是科学有效的;但中国的现实是,30多年来所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超生家庭漏报和瞒报新生儿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由此推论成年期的性别比也就存在较大风险了。王立波用一组令人匪夷所思的数据证明这一点:众所周知,人口数量从出生开始就应该在死亡率的作用下不断减少,虽然不同年龄段减少的比例不同,但总体上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但考察中国大陆同一个年龄组在不同年龄节点上的人口规模,却会发现,这个数字居然不降反升。例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0至9岁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1268万人和10309万人,到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均有所增加,分别为11822万和11020万。而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人数下降到11484万人,考虑到这一年龄组男性的死亡率为每年3‰-4‰这个因素,这一数字尚算合理,而女性人数则继续不降反升,达到了11358万人,比出生时凭空多出了1050万人。这些人,应该就是出生时漏报、瞒报的了。适婚年龄组性别比并未报警

既然上述的统计方法不可行,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王立波引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字进行比较:以中国大陆平均结婚年龄27岁作为参照,将适婚年龄组限在20岁至34岁这个年龄段,通过汇总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和以后出生的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甚至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还更低些,2010年婚龄期的性别比为四组中最低,只有102。而这个数据,与日本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也是低的。

2010年,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只差126万人,远没有3000万人那么大的差距。这个结论是惊人的,因为它颠覆了流行许久的一个观点: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管控之下,很多家庭为了生男孩,用B超等手段检测胎儿性别,使女婴流产。尽管我国法律禁止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但这种情况仍然存在。按照王立波的研究结果,不仅超高的出生性别比并不真实,而且西方国家用以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 “大量女婴被扼杀”的说法也并不符合实际。王立波这样解释从出生性别比到适婚期性别比的变化,她认为,中国具有男孩偏好的家长在生出女孩以后,并不是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把女婴溺死或者抛弃,性别选择性流产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普遍,在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中的中国城乡,男孩偏好并没有把中国父母的基本伦理纲常毁灭。更多的人是把出生的女婴或者超生的男婴以各种方式隐藏起来,这些被隐藏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总会以各种方式出现。

中国的父母总体上还是善良温情的,他们保持着男孩偏好,但也同样爱惜女孩。“光棍村”和“剩女”一样是婚姻价值取向所致

虽然王立波的数据支撑非常具有说服力,但由“光棍危机”引发出的一系列令公众忧虑能因此消除吗?

从这些年的相关文章中,最集中的忧虑就是“光棍村”的问题。有一篇报道专门讲述了记者在贵阳某村的实地调查,2100多人的村庄就有290个光棍。

如果3000万光棍并不存在,光棍村的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呢?王立波认为,从社会经济地位的阶梯形婚配模式上看,女性择偶往往选择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男性,而男性则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地位更低的女性,所以,即使婚龄男女不存在性别失衡的问题,同样会有被婚姻市场挤出的人——剩女和剩男。“剩女”主要存在于城市,“剩男”主要存在于偏远贫困的农村和城市的贫困群体当中,这应该是 “光棍村”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 “光棍危机”,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来实现。

采访中,记者产生了一个疑问:王立波所做的研究依据都是官方公布的数字,为什么根据同样的数字所得出的结论会如此大相径庭呢?王立波对此也有困惑:其实,在人口学研究者当中,持她这种观点的人有很多,但网络上却较少见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邓希泉发表于2014年初的一篇文章认为,近年来,关于剩男剩女或性别比问题的新闻,总是能够强烈地吸引公众的注意,这些貌似充满社会问题意识的新闻报道,似乎并没有对此问题的解决产生多大裨益。相反,这些缺乏科学分析的结论,往往造成了社会和公众对性别比问题的一些误解。

魏尚进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在2012年的长篇论文中严格论证了性别比夸大造成的婚姻市场竞争加剧对房价的影响。魏尚进呼吁社会不应人为制造性别比例失衡的舆论,但中国目前存在这种现象。

然而这些文章同样被网络世界忽视了。

一个伪文艺青年的孤独散文 篇4

“风你变心了!”雷尽量控制自己的心情。

“我不知道!”风也感觉有点迷茫。

“你还能回来吗?”雷是爱风的,他不想说重话。

“不知道!”风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回来,她已厌倦清苦的日子了,她喜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生活。

“难道你不要孩子了?”雷痛苦的望着风,他不希望孩子生活在破碎的家庭里,他想努力的保护这个家,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风没有作声,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了出来,孩子是风心里的痛,如果没有孩子她心里没有这么多矛盾,但面对孩子她真有点舍不得。

“风,我们还年轻,生活会好起来的,相信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雷其实心里也没底,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他一直很努力,能做的他都努力在做,可现实却没有一点好起来的迹象。

“雷,原谅我,我回不来了!”风其实很痛苦,他知道雷什么都好,什么都没变,雷对她的爱还如在大学里谈恋爱时那样的纯,但是和雷生活了这么多年,越来越让她觉得人的生活中除了爱情,更重要的是不能没有钱。雷和风这一对从前人人羡慕的情侣,就这样结束了他们的爱情。风将孩子留给了雷,一个人出来了,搬进了宇为她买的别墅。

自从与风离婚后,雷过着既当爸又当妈的生活。自己是一个办事员,要做的又是为领导撰写材料的工作,其实能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是很少的,还是和过去一样没早没晚,所以照顾孩子的时间非常少。为了不至于让孩子挨饿,干脆让孩子读了寄宿。一学期下来,孩子的成绩明显下降,雷知道是自己没有管理好教育好的原因,也舍不得过多责备孩子,毕竟作为父亲不能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就是一种罪过。同时自己由于工作上常常抽不开身,没有时间去管理孩子,他感觉是自己的失职。到了第二学期孩子读书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老师多次打电话向雷告状,说孩子沉迷于网吧,经常通宵上网玩游戏。雷没想到孩子会变得这么快,在生气的同时,只好抽点时间去督促孩子。为了让孩子不去网吧,他一听到说孩子出去了,就到城里的网吧去找,有时候整晚整晚就是找孩子,这家网吧找到那家网吧,一找就是一个晚上,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可孩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一个。

孩子是高二那年出事的。那天晚上,孩子和他的女朋友在一家网吧上网,碰到几个社会青年也在网吧里玩,这几个青年看到孩子的女朋友长得漂亮,就动手调戏,孩子生了气,在网吧的柜台上摸了一把裁纸的刀,一阵乱刺,有三个青年挨了刀子,其中一个被刺了八刀。两个轻伤的一个星期就出了院,重伤的那个将终身瘫痪。这个乱子实在的太闹大了,孩子被判赔偿医药费23万元,刑期6年。

开庭那天,风去了,孩子一脸的惊恐与无助。风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孩子看她的眼神,眼里除了害怕、委屈、痛苦,更多的是怨恨。一想起孩子那眼神,风的心就碎了,她知道自己是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是自己的自私一手毁了孩子的一生。

雷听了判决之后,脸如死灰一样的难看,眼睛里满是迷茫与呆滞,他一言未发走出了法院。回去后将自己关在房里一个星期未出来,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单位领导非常关心,让他请了长假,回老家疗养去了。

夜,死一般的寂静。佑大的一个房子里只有风一个人。她没有开灯,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目光呆滞的望着窗外,远处沿江风光带的霓虹灯红红绿绿,依然是那样的漂亮、艳丽、甚至于有很多浪漫的气味。

宇很久没来了。自从上次风提出要与宇结婚后,宇就再也没有来过。

风知道宇是不会再来了。当初宇说好的要和妻子离婚和他在一起的,可是她已等了八年,到现在也没有等来宇离婚的消息。

今天在超市里闲逛的时候,风分明看到了宇的身影。她很想去叫他,告诉他,不管他离不离婚,她都不在乎,只要他能经常和她在一起。可是话到嘴边,她看到了宇身边有了一个人,一个比自己年轻了很多很多的女孩。她亲眼看到宇拉着那个女孩的手有说有笑的,她目送着他们提着大包小包走出超市,然后上了她经常坐的那辆熟悉的宝马车。

一个伪文艺青年的孤独散文 篇5

[关键词]生产力 制度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

何谓制度生产力?“制度生产力是制度规范、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而激发人们创造力正确发挥的能力”。制度生产力概念能成立吗?

制度生产力概念为我国学者谭忠真,邹东涛教授首提并研究。此概念绝非制度与生产力概念的简单组合,而是关涉到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即生产力概念的正确理解,更关涉其基本原理,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尤其是制度与生产力关系的科学把握。然综观二位教授研,可容易发现此概念实为伪概念,若不加以分析批判就可能在流传中“弄假成真”。不过此概念的提出与论证却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制度对生产力发生作用的方式,及良好制度的标准与建设要求,因此又是一个有极积意义的伪概念。

一、制度不是生产力

回答是否定的。所谓生产力,顾名思义即生产的能力。天地万物,谁有生产之的能力?唯有人,一切非人的存在物,包括人创物均不可能具有生产力。人的生产活动是在精神支配下以获取财富为目的的活动,所以生产力即“人类在精神支配下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获取自身需要的劳动能力”,其核心则是人的创造力。关于生产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制度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者也是赞同的,“从历史的角度看,生产力是‘生产’满足我们需要的一切‘手段’的‘能力’,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创造人类文明的能力”,当然“这种创造力不是单个人的创造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人的集成创造力”。

该伪概念何以产生呢?那是由于其提出者将制度对生产力的影响力等于制度生产力了。毫无疑问,制度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在某一历史阶段上,有的制度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有的制度却压抑甚至扼杀人的创造力;同一制度,在这一时期有利于人的创造力发挥,在另一时期却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但能因其重要的作用就将其视为生产力吗?非也,因为制度归根到底是有生命的人生产出来的无生命的规则,若制度生产力概念能成立,则一切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事物岂不均可称为生产力,尽管其力度要小些。可见制度生产力是一个伪概念。

其实在制度生产力这样的`伪概念产生以前,其它的伪生产力概念已“面世”。如,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让?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而“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于是他提出了资本生产力的概念,得出后来由马克思加以概括批判的“三位一体”的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庞巴维克直接称资本生产更多财富的能力为“物质生产力”,称资本生产更多价值的能力为“价值生产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际上是将劳动对象,劳动工具视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此说受到马克思的批判,“无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机器设备、科技资料,无论是作为人的创造力发挥的结果,还是作为人的创造力发挥的手段与条件,都始终是是人的创造力的派生物,受人的创造力的支配”,所以不是生产力要素。以马克思的观点视之,制度生产力概念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了,因为制度只是生产的环境要素,连生产要素都不是。

二、制度不是第一生产力

所谓第一生产力无非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生产力。什么才是第一生产力呢?制度生产力的研究者的答案很简单: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

制度何以成为第一生产力呢,为什么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呢?谭、邹二位教授指出因为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产业革命的“孵化器”制度,是形成有效组织的“孵化器”,而有效的经济组织是技术创新、产业革命的摇篮。谭、邹二位教授为此寻找了不少例证明,如人类伟大的工业文明的起步——工场手工业初始并没有什么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变,有决定意义的只是生产集中到手工工场,进行了分工、协作而已。再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并未引起生产力的任何革命,而别的国家却学了去开矿山、修隧道、造枪炮,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发展世界贸易,最后用枪炮,廉价商品轰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还有同一蒸汽机,在市场经济的英国引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而在农奴制下的俄国却湮没无闻。可见“纵观古今,制度创新是技术革命的“孵化器”,是整个社会生产力创新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所以“制度是最基本层次的第一生产力”。

前已分析制度生产力是一个伪概念,因此“制度是第一生产力”自然更是伪概念。但是其说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言,关涉的是制度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因而确有分析,批判之必要。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吗?非也。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只是这些因素中的一个,在这个由众多因素组成的系统中,制度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制度是从人的关系演化而来的,它可以规定、确认、强化、调节和控制现有关系,却不能决定关系的产生。社会关系是交往实践的产物,交往活动则由生产活动发轫,归根到底以生产活动为中轴。因此,在生产、关系和制度三者中,制度是一个被决定方面的因素,它的产生、性质由生产、交往决定,它的功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是思想的动物,其行为受思想的影响;人又是情感的动物,情感的交流与融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制度可以规定人如何行动,却不能规定人如何思想,不能规定人的观念,尽管它对人的思想、观念有重大影响。制度作为规则是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对非理性的情感显然是力不从心。在碰到思想与情感的问题时,制度运行就不那么顺畅甚至会发生扭曲,所以现实生活经常会出现“该做的没做,做了不该做”的情况。可见,制度对人的制约,激励作用是不完全的,绝不是“第一生产力”。

不错,工场手工业初始并没有什么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变,有决定意义的只是生产集中到手工工场,进行了分工、协作而已。可是产业革命毕竟是以工场手工业的技术为基础的,至于“有决定意义的只是生产集中到手工工场,进行了分工、协作而已”岂不是因为人们的管理,生产的思想或意识的创新或进步之使然。如果制度真的那么神奇,移植先进的制度岂不是能使原始人进行产业革命。不错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并未引起生产力的任何革命,同一蒸汽机,只在市场经济的英国引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可是没有这些技术,英国的工业革命何以轰轰烈烈?可见制度的产生、变化最终必以科学,技术,尤其是科学为先导与基础,所以能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只能是科学技术。对此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诺思也是认同的,他说“知识和技术确立了制度创新的上限,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则需要知识,技术的增长”。

三、伪概念的制度生产力研究具有极积意义

制度生产力虽然是一个伪概念,但其提出者的研究却具有极积意义。

其一,制度生产力研究者充分提示了制度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包括:(笔者注:制度生产力概念提出与研究者将制度生产力内涵概括为六大方面,其所谓的制度的协同力与更新力只是说明了好的制度应该具有协同性,创新性)一是制度的整合力。制度的价值理念是整合全体人民的意志、愿望、奋斗目标的旗帜,是人民创造力潜意识的动力源泉。二是制度的激励力。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取决于精神状态,而人的精神状态又最终取决于制度环境造成的社会氛围所给予人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的影响。三是制度的规范力。制度是规范和保障每个人自由地发挥和发展自己创造力的社会体系。每个人只有遵守制度所体现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才能真正获得其创造力发挥、发展的自由。四是制度的开发力。人们创造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受制于制度规制的社会环境。从人们创造力的生产来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条件、方式、内容等,都是人们创造力生产的决定因素,而这些因素又都是由就业制度、人事制度、教育投资的产权制度、人力资本产权与报酬制度、教育体制、教育管理制度等制约和决定的。从人们创造力的再生产来看,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重视与需求,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条件、程度、方式、内容等都是人们创造力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因素同样是由制度制约和决定的。

其二,制度生产力研究者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应该如何进行制度建设。

如,要形成制度强大的整合力,制度所追求、奉行的价值理念,必须具有普遍性,先进性,终极性或永恒性。为此应尽可能创造如下条件:人们最低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如基础教育) 能得到保障;人们所得的报酬与贡献大致对称;人们对制度拥有公平感;人们对创业具有事业感和成就预期。要提高制度的规范力就必须严格规范立法制度,严格界定和保护产权,特别是通过制度创新和相关技术手段的改进,严格规范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人们的经营行为。要形成制度强大的培育、开发力,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不断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全面造就使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量才使用、适才适用、客观公正的制度。制度影响力实现还要求制度要有较大的协同力,实现此,*法必须明确体现以保障、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发展为最高宗旨;制度规则应授予最高司法机关独立监督的权力;从制度上鼓励立法机关和制度的各个执行部门、社会团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正在运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进行检讨等。最后,一个良好的制度系统,必须保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这需要在社会大系统内有一个对现实制度运行进行审视、评判的预警系统;在制度的更新上打破利益刚性和路径依赖的樊篱;要围绕更好地保障和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在不同区域、不同组织团体间开展体制、程序层面上制度的自由创新和竞争;对外国的行之有效的一切有利于人的创造力发挥、发展的制度,应尽可能取其精华融入我们的制度体系;国家必须设立制度创新、发明奖励制度等。

参考文献:

[1]谭忠真 邹东涛:制度生产力的体系及其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6)

[2]贺汉魂:生产力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分析[J].学术交流,,(1)

[3]谭忠真 邹东涛:社会生产力是制度的生产函数[J].生产力研究,(3)

[4 ]让?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60

[5 ]马克思:资本论(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

[6 ]谭忠真:制度是最基本层次的第一生产力[J].中国工业经济,,(6)

[7]转自: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50

月下的孤独散文 篇6

曾以为,只要坚定执着心中的信仰,人生旅途,便不会迷失方向;曾以为,只要梦想相伴,即使身在远方,也不会孤单。

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青石铺就的小道。路,很静,只能偶尔见有几人打这里经过;夜,很暗,暗得几乎寻不到一丝明亮。周围的一切都呈现得极度压抑,薄雾笼罩,胧月当空。瞬间,从未有过的伤感,从未有过的孤独,从未有过的惆怅,从未有过的乡愁,一齐如奔腾地江水,狂涌倾泻。

或许,只有久翔于天际的飞鸟才会明白家的温暖,漂泊他乡的异客才能领悟故乡的含义。穿过了千山,跋涉了万水,疲惫的身心怀念驻足停息的港湾。

故乡,我遥远的故乡!

故乡的明月妩媚知性,用一生来封存世间美好的记忆;故乡的星空美丽迷人,辽阔的天际是一幅自然绚丽的彩画;故乡的桂花漂亮芬芳,弥漫沁脾的馨香令人如痴如醉;故乡的`高山青翠伟岸,挺拔的身躯诠释着坚毅不倒的顽强;故乡的流水清澈柔情,让每个行走凡尘的过客忘记世态的炎凉;故乡的亲情和蔼温暖,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怀是我勇往前进的动力。

故乡,我心中的天堂!

忽一阵晚风袭来,天气瞬变,让人感觉丝丝阴寒。是啊,天地万物变幻无常,人间福祸旦夕瞬转。漂泊天涯,心中最大的牵挂便是我的故乡。此刻,我愿双手合十,跪于佛前,虔诚地祈祷美丽的故乡不要受到任何的伤害,但求那方可爱的净土千年之后,依旧是我心中的天堂;我愿真诚地倾尽我的所有,纵使粉身碎骨,只求换取故乡的一切安好,希望那片温暖的热土会是一个长古不变的模样!

徒步的小道如人生之路,短暂而漫长,令人感慨万千。

模糊的双眼望不见尽头,迷离的前路难以辨清方向。不忘曾经试图扬帆济海的豪情,不忘曾经梦想搏击长空的壮志,给我一双飞翔的羽翼,天空,也不是我的极限!

剑指苍穹,试问:归宿何方?

多想高居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顺受天命,降临福祉,鞠躬尽瘁,无为而治,应是功比管乐、德与天高;多想处沙场之域,若闻四塞狼烟起,儒士前去定**,手执龙泉剑,力拉落雁弓,纵然刀光剑影,也要视死如归。策马扬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安家定国,应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多想立宁静之林,赏鸟语花开,观云卷云舒,拂袖黄昏,作别夕阳。濛濛烟雨,披蓑戴笠,划一叶扁舟垂钓碧溪,深秋落叶,把盏淡茶,品读生命之静美。对话山水,陶冶情致,应是冰魂雪魄、兰香满襟。

不朽的孤独散文 篇7

人本就是在群舞中孤独的享受,这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寄托,也是一种灵慧的感悟,

在超然中享受一份宁静,在感触中施舍一份自我的欣赏,也是在茕茕孑立的情境中一种淡泊的释然。

一个人生活,却不是一个人的世界,独处的孤独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超然的领悟和体会,

孤独不是冷漠体会,而是一种独有的温暖的心情的燃烧,

当你在瞬间感悟到了一份别致的情韵,也许,你才会懂得这是一份别来无恙的恩赐。

都说生活是一本书,然而,每一个人在里面感悟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宏观的感性还是微观的沉默,都会把那套不属于自己的戏装,

套在自己的`身上,然后痴傻的扮演着,疯狂着,

当你脱下那身戏服的时候,忽然感觉很孤独,和现实当中有了脱节,

有了隔阂,默默的叹息着,眼泪静静地流着,这种感觉让你无处发泄,无处喧嚣,

只有孤独的默默地享受这一份自由属于自己的世界。

独自的散步,独自的享受一个人的世界,孤独不是寂寞,

孤独中可以运化涵养,孤独中可以凝炼修养,

孤独中可以折射出你的无限魅力,孤独是一曲唱词。

孤独是一本哲学,英雄无处,本是孤独,

很多都是在孤独中创造,在孤独中澄清,在孤独中成长,

孤独的脚步散文 篇8

清晨的馨香刚刚迷漫大地,万籁俱静中,一个永恒的老人,拄着灰色的手杖穿过层层的轻雾,沿着小路前行。脚步如钟摆,不停歇地摆动着,永恒的步伐从不为身边的花丛停下,也不因身后的初阳回头,在寂寥无人、平旷的原野里赶路。

他的脚步是孤独的——康德纵然时时与朋友交流,纵然永远有一名忠诚的仆人,但是在他的学术思想之路上,他从来只有一个人,或许因为他不停歇,或许因为他无视规则,因而走在了无人跋涉的最前面。路边的一切都与他无缘,只有那孤独的脚步永恒相伴。

他的脚步是孤独的——尽管孤独,却因为孤独的永恒——康德的一生没有任何传奇色彩,没有任何的坎坷不平,虽然没有任何以生平所言,却在孤独之中用规则的一生在哲学史上刻下深深的印记,并在规则的举动中留下永恒的足印。或许如今,歌尼斯堡的林荫道上,仍有这么一个自然创造的`最伟大的机械,重复着他的永恒与孤独。

他们的脚步是孤独的——因为孤独而永恒,因为永恒而伟大——因为孤独,居里夫妇在科学史上留下永恒一笔;因为孤独,欧几里得用人生画了一个永恒的圆;因为孤独,霍金用仅能动的一根手指挥舞出永恒的天空。因为孤独,于是专注,因为专注,使生命足迹进行着一个永恒的轮回。

孤独的前行着散文 篇9

一次又一次的主动,一次又一次的冷场,你终于领悟到,有些事情只能自己默默忍受着,告诉无关痛痒的人无异于像大海投下一粒沙子,掀不起任何涟漪。所以,你选择了孤独,你开始变得被动,就算那陈旧的感情线变得松动,你也毫不在意,任由着它剥离出去。你只是静静的,静静的注视着,你让自己平静下来,任由孤独霸占着你,你变得释然,敞开心扉接纳着,不知不觉他已从身体一点点,一点点渗透入你的灵魂。

于是,你爱上了他,在每个朝阳升起之时,你向他问好,牵着他的手沐浴在阳光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别样的生活;在夕阳西斜,灯火尽散之时,他拖着暗淡的影子,进去你的闺房,爬上你的新床,伸出那柔软的手,拥你在怀,他会给你讲述过去的点点滴滴,让你不断地缅怀过去,他会为你脱下那疲惫的包袱,让你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孤独让你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强大,在慢慢无边的黑夜,你不在需要任何人,你吞噬着冰冷的黑夜,啃食着巨大的寂寞,你不再觉得饥饿,甚至感觉整个人都跳脱了。

孤独者的散文 篇10

总是喜欢热闹,觉得热闹的环境会让人倍感喜悦,倍感欢愉。但是好像这所有的欢愉时刻是可以滞留的,那种感觉只能留就在小时候,随着年龄的一年又一年的逐渐增长,感到最为清晰的感觉只有孤独感。

回到家之后的我们除了让手机成为最为忠实的伴侣,也成为最具安慰那颗孤独的心的唯一栖息地。有很多人说手机比你们的爹妈还亲,时时刻刻不敢有所别离。不用猜不用想,说这话必定只是一个说者而非为者,因为他完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懂得那是怎样的感觉。假如你是一个远古之人。隔离于高科技的洗刷,那么你一定不理解手机给与现代人内心怎样一种莫大的寄托感。

一群人的欢愉却是一个人的孤独。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那种举家一家亲团聚的时刻,那种时刻一般是因为家里的举行某个庆典,某个人的婚礼又或者是宗教性的祭祀活动。无论是远嫁的女子还是外出工作的男子,都会不远万里赶回家相聚、团结。那时候真的好热闹,大人们,一般是家里的女人们像变戏法儿一样变着法儿的做着各种各样,真的是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男人们要不围坐在一个屋子里商讨着这样那样的,或者是什么千奇百怪的有意思的事情,只是那时候的我不太理解大人们所言的各种云云到底是几个意思。那些云云之语有透漏着他们多少的艰辛还是欢愉。妇女人在自己的领地里也说着李家长王家短的琐碎之事,但是记得那种感觉好像很是和谐,真的像是一个大的而又祥和的大家庭。

后来长大,长大后大家好像也随着我的年龄变化一般,和谐都显得那么的令人费解。不再有着李家长王家短的琐碎之事,而是你们家谁的学习如何,我们家谁的学习又如何,打柴的如何放羊的又如何?谁的丈夫如何?谁的媳妇儿又如何?好像总是在比较,好像话语变得越来越生分,好像大人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显得不是那么的和谐,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不再是一起亲临过泥土纷香的情感。隔阂感、浓郁的隔阂之感,别离之感,孤独感好像伺机而出,好像悄然而临。然后各家的家境发生了变化,如同蓄势待发的嫩竹,不用依靠什么就开始发生着变化。可是大人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和和睦睦,亲亲我我,而是开始喜欢或者是学会摆架子、瞎嘚瑟或者瞎显摆。我觉得那时候的大人家人们因为年龄的增长,因为岁月的`洗刷,他们一定特别的孤独。越显摆自己越暴露出自己的孤独感,没有依存感,没有寄托感。而今想想真心的同情和可怜他们。只是后来的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他们当时的心境。

长大,我们也开始变为了大人,我们也要感受他们曾经的感受,而他们却恰好逆袭,变为年轻时候的他们,和谐的家族氛围又让他们回归到亲人,回归于亲情。或许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洗礼,经历的筑造又让他们懂得了亲情重于生命中的一切,唯有亲人面前才可以活出自己,或许又在某个深夜自我反思,悔过于当初的自己错误的行径。当初的孩子们又开始了曾经的他们,孩子们寄托于高科技,甚至讨厌什么的家庭聚会,真就是能逃离则必然逃离,因为觉得没意思。大人们理解却不愿意接受,其实当初的他们也有过这样的心理,只是他们已成大人,已成老人。不希望曾经自己走过的错误之路孩子重新再走一次,那种感觉很悲、很凄凉,他们不想孩子们孤独,只是他们没办法阻拦,没办法替代。多的只是偶尔言辞的谩骂和数落,可是谁又会听,毕竟当初的自己也就如此,只是说给自己听,骂给自己听,惊醒自己也走过此路。

孩子们开始寻觅寄托,以为朋友可以排解。可是慢慢发现还是孤独,或者忙起来就会治愈这种孤独感,但是总有休息的时刻,比如黑夜包容所有人的孤独。或者寄托男女朋友,其实只有自己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的做到感同身受,或者说这句话压根儿就是在扯淡。于是要么有人以游戏作为发泄的方式,要么就是运动作为发泄的方式,要么有人以过于的显摆作为发泄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总之总是在找排解孤独感的方式,只是人人要么雷同要么不同罢了!每天的我们都会在自己闲暇的某个时段看我们的各种社交软件,想想只是排解我们自己的孤独感,我们不用社交我们只有所谓的没有情感的朋友圈儿看着我们的塑料友人们在干嘛!而后要不感叹一下,要不评论一番。我们以为那些的人不会孤独,后来发现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慢慢的渐渐的发现是人都会孤独。

我想大概孤独感是成长最好的礼物,要学会睿纳这份智慧需要很强大的心境,愿你我都能很好的享受与感恩!

你的孤独高二散文 篇11

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很多很多的事情。

两个孤单的灵魂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都说最怕女人的眼泪,其实男人的眼泪更可怕。

关键是那个流泪的人,是自己心里最在乎的人。

在那片草地上,有放风筝的孩子欢快地跑来跑去,我知道你才是拍照的人,所以照片里从来不会有你的影子。

明知道你不爱拍照,却还是一遍又一遍任性地问你,什么时候才能照一张照片发给我?

你问我,我们每天都这么能聊,会不会哪天就突然没话说了。我摇头笑,怎么可能。其实从一开始我们是无话可说的,可是遇见了你,我就不想再错过,所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逢,每天有大段大段的时间用来聊天,其实都是刻意而为。因为不想失去你,错过你,所以我拿出我的人生来和你分享,让我的快乐和你的快乐融合。让我们的忧伤也紧紧相依。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你是这么爱哭。

可是,你的心太柔软,太容易被感动。

婆婆从前老是告诉我,一个多情的人,必定有无情之处。我想我们都是多情的`人,却至今都没看出无情之处在哪里。

多愁善感的模样,我想到你一个人坐在窗前办公桌上望夜景的模样。你静静地望着窗外,寂寞在你的眼睛里开出花来,那次我惊诧地发现,似乎在你的眼里,我看到了永恒。

永恒的孤独,永恒的生命。

上一篇:《入党志愿》下一篇:语言文字工作分工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