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五散步教案

2024-09-24

七上五散步教案(精选8篇)

七上五散步教案 篇1

教材解读

本文是莫怀戚创作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一家人散步这一稀疏平常的小事,但却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分歧,最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一个新的学段,情感丰富且面临着一次新的情感转型与定性,所以这篇文章中的浓浓的亲情可以激起学生心中对于亲情的强烈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给情感贴标签,提倡自然流露真情。此外,散文语言浅易、平实、优美,七年级的学生可以自主品味语言魅力。同时,学生对于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有所欠缺的,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细节,让学生自觉思考把握人物形象。学生对于本文语言、人物、情感的学习是一个一体三面的立体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老舍有一部著名话剧《四世同堂》,四代人一起生活。现在医疗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也相对延长了,那同学们的家里是几代同堂呢?那大家族在一起会在饭后有什么共同活动吗?有散步,好的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再散步时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莫怀戚他们一家三代一起散步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

三言两语知文意

活动一:提问式扩充文意

1、师:5分钟快速摸读课文,请学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

生:作者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出现分歧,最终和谐解决。

2、师:谁发生了分歧?(从原文中找)

生:奶奶和孙子(三代人)(两对母子)

师:什么样的分歧?

生:走大路与走小路。(pra:6)

师:谁能解决了分歧?

生:父亲(儿子)作者

师:为什么“我”能解决分歧?

生:“pra6母亲老了听儿子的,儿子还小听爸爸的”

师:最终“我”如何解决?

生:因为母亲年纪大了,决定委屈儿子。

师:最终走了那条路呢?

生:小路

师:选择走小路的原因?

生: 母亲改变了主意。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重新理一理文章思路:除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外,主要讲一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活动二: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pra3

朗读后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 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为什么还要她出来散步呢?

2、 句子中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什么?

3、 “太迟了,太迟了”反映了什么?

(再读一读,注意重要词汇)

明确:初春景色很美,母亲虽然年老但熬过一个严冬也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出去走走有利于唤醒她的活力,所以一家人出门散步。

七嘴八舌话家人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段落在文中是重要的线索段落起着过渡作用,使引文自然。在此处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以小组同学讨论的形式展开汇报,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十年一品温此情(千言万语、一心一意、一呼百应)

活动:

1、 文中还有哪些写亲情的句子?

2、 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责任感?

作业布置:

写写自己和家人相处的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要求情感真挚。

[散步 教案(人教版七上)]

《散步》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亲情,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进入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2.难点:感悟文章蕴涵的亲情、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普普通通的家庭里,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然而家庭生活的情趣和温馨,家人之间的深切感情,正是蕴涵在一些司空见惯的琐事里。今天大家要共同学习的《散步》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感情。

文章写得很朴实,我读了以后深受感动。我想只要你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珍爱生命的人,你读了以后肯定也会很感动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感悟亲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一次探究

通读课文,编拟学习提纲:

1.作者基本情况;

2.读准“戚、熬、歧、霎、粼、拆”等的音,弄清“信服、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等词的意思。

3.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4.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的,可后来为什么答应了呢?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分歧?分歧该由谁解决?为什么由“我”解决?

5.后来“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母亲为什么又改变主意了呢?

6.品味语言:

(1)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2)传情的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3)哲理性的句子——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三、二次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1.讨论明确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2.讨论明确

(1)拼读加点字的读音:戚(q"n) 熬 (醥)过 分歧(q?)霎(sh啵┦? 水波粼粼(I韓) 拆(ch"Di)散

(2)释词:①信服——原意是相信并佩服,文中指相信而听从。②分歧——(意见、思想)不一致,有差别。③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④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讨论明确:

原文表述:“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其他表述:祖孙三代;两对母子;老年人、中年人、儿童。衰老的生命、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

4.讨论明确

⑴①因为“我”劝说母亲去散步,母亲对“我”的话十分信服。②母亲也想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⑵分歧、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⑶分歧由我来决定。(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5.讨论明确

①“我”伴同儿子长大的时日还长,意味着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②母亲爱孙儿。(简析:“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决定走小路,家人之间的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都融入了深深的爱之中。)

6.品味语言

⑴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⑵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活画出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渲染出了母慈儿孝、一家三代温馨、和睦的气氛。

四、成果展示

1.请1位同学完成第1题,2位同学展示第2、3题;

2.请6位同学展示第4、5、6题。

五、练后评讲

1.学生相互补充、纠正;2.教师点拨。

六、三次探究

1.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互相谦让、融洽和睦的祖孙三代。

七、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同学们,学了《散步》以后,你对“爱”一定有了全新的认识,请你写出有关爱的名言警句,如: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板书)

②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而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④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老人,一只递给小孩。

⑤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

八、板书设计

散 步

初 春

蓬勃的生命

母亲 儿子

衰老的生命 爱 幼小的生命

“我、妻子”

成熟的生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九、课堂小结

《散步》是 一篇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622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 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只有一回,让我们珍视亲情,珍爱生命!

十、教后反思

七上七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学方法:

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具:

计算机(数量1)液晶投影仪(数量1)投影屏幕(数量1)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节 学案:

“三步走”

1、关于课题的理解,课外查找有关长江的诗句。

2、关于作家作品。

3、读通课文。(落实到字、词、句、篇)

导案:

1、学生分组交流学案,按照学案“三步走”,小组内推选小老师讲课(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质疑-------排疑-------存疑。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也是发言人之一,视学生学案及讲解情况补充拓展一二步骤内容,预设:

A、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B、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多媒体展示:

【注】此设计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去过三峡,给他们一些直观感受,会利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2、班上交流疑问,其他小组派小老师上讲台作答,教师也可以参与答问(适当点拨补充)。

这一环节,教师灵活调整,插入相关课件展示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

3、欣赏视频朗读,齐读课文。

4、总结。

这一节课,我的收获是······ 预设: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郦道元、《水经注》常识 等。2 积累文言词汇,3正确、流畅朗读课文。

5、测试。字幕打出。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二节 学案: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特点,理顺序。(写景散文赏析法)

2、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3、关于文章主旨的把握。导案:

1、学生分组交流学案,按照学案“三步走”,小组内推选小老师讲课(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质疑-------排疑-------存疑。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并注意观察挑选讲得比较好的同学在下一环节上讲台讲。

2、班上交流疑问,其他小组派小老师上讲台作答,教师也可以参与答问(适当点拨补充)。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理由是······ 文章情感与主旨的把握。

写作特点:抓住景物特点,写山--------写水,四季景色穿插其间,动静结合等。

这一环节,教师灵活调整,插入相关课件展示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预设:

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等。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小组合作共同想象描写一副画面,拿出一个最好的片段描写。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3、总结。

这一节课,我的收获是······

学生自由总结,教师多给予肯定。

比较阅读:《长江三峡》

“呜——呜——”冬爷爷的信使北风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它用粗大的嗓门喊道:“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过了一会儿,冬爷爷踏着轻盈的步伐旋转着,跳跃着,也跟着来到了人间。

冬天,草,枯萎了,不像往日那样绿油油了,变成了灰黄色,像一层层地毯;树,失去了往日的婀娜多姿,也不像往日那样绿树成荫了,叶子从树上掉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风一吹,枯枝便不停地抖动,发出吱吱的求救声;起来,即便有,也不像以前那样美丽,吸引人了。人们看到这景象,总会说冬天冷酷无情,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你瞧,那挺拔的松树和绿绿的冬青就在这寒泠的季节中郁郁郁葱葱,还有那美丽的梅花在风霜中竞相开放。

冬天,雪花开始悠闲自在从天上慢慢地飘落,落在小朋友们脸上,顿时冷嗖嗖的,接着雪纷纷扬扬,像春天满天飞舞的柳絮,覆盖了大地。小河、山村,到处是诗一般的境界,难怪古今中外有这么多诗人来赞颂雪的妩媚和壮丽,有这么多画家来描绘冬天那壮丽的雪景。你看,房屋边一条条银柱般的冰,往下垂着,真像一只只号角。此时此刻,冬天又好像一个雕刻家在日夜不停地劳动。

啊,冬天,你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无情,可怕;你不像春天的雷,夏天的雨,秋天的风那样喧哗。你是与众不同的,我是那样的喜欢你,喜欢你那独特的恬静之美!

回答:2007-02-16 13:0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小雅 [圣人]

冬天是一个性格乖戾的少年,时而温顺伶俐,时而搞些恶作剧。他高兴时,阳光普照,和风习习。他不高兴时,乌云蔽日,雨雪交加。他总是很贪心地要这要那,可真给了他,他又不珍惜,肆意破坏。他一溜小跑踩过秋后枯黄的草地,觉得那些草儿发出的瑟瑟声响不动听,便撒下漫天的雪花,将山川田野都包裹在柔软的雪绒毯里。他对自己的创造很是得意,欢呼雀跃着,在雪原上嬉戏玩耍。那些枯黄的草儿在雪毯子的呵护下,做起了香甜的美梦,梦中春风一度,草儿发出嫩绿的芽儿。然而,少年并不知草儿的梦境,他还没有玩够。他看见河对岸的树上还有一片飘摇的叶子,但潺潺流淌的河水阻碍了他的脚步。他没有耐心绕路从桥上走过,便一挥手,扬起一阵寒冷的风,将河水凝结成冰。他飞快地跑过冰面,将枝头残留的最后一片叶子扯下来,在手心里摆弄揉搓,直到叶子破碎了,才毫不怜惜地丢弃。

冬天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纯洁,浪漫,仪态万方。她有如瀑的长发随风招摇,她有圆满的脸庞如月轮光滑皎洁,她有善睐的明眸如星辰熠熠闪烁,她有曼妙的腰身婀娜妖娆,她怀揣着对真挚爱情的憧憬,从旷野深处款款走来。她,一袭白衣,轻舒广袖,在山川河流间舞一支霓裳羽衣曲。山川河流都被她的美所倾倒,也跟着换上银妆素裹的雅致行头。她,纤纤玉指,细细弹拨,一曲风入松悠然自弦丝间滑落。广袤的森林为她的琴声所迷惑,也呜呜咽咽,跟着唱起幽怨的歌。看着周遭世界因她而生的变化,她的眼角眉梢都布满了欣喜。后来,她累了,坐下来侧耳倾听,想知道她的白马王子是否已踏上迎接她的旅程。于是,万籁俱寂,连风都停止了盘旋,躲在云彩的后面,屏住呼吸。一阵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马背上坐着一个英俊的青年。他向少女伸出手,少女笑了,笑得那样天真,那样无邪。

冬天是一个神色凝重的中年人,果敢,坚毅,从容不迫。他总是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脚步匆匆。虽然他已没有年轻时的好奇和冲动,但他的身上仍然洋溢着奋斗的激情。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担当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刻也不敢懈怠。在北方他极具豪气,不仅鼓起猎猎的寒风还要挥洒缤纷的雪片,而到了南方,他又被江南儒雅的氛围所感染,举止变得谦恭起来。在他的脚步所及之处,不时飘落迷蒙的丝雨。因此诗人吟道:江南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的繁忙和谨慎令他不苟言笑,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不失一缕温情,暗暗弥散。他小心呵护着冰盖下游弋的鱼儿,让它们安然躲过寒冷的侵袭。他让积雪在太阳下融化,渗进干旱的土地,他知道惟有这样,来年春天饱含水分的土壤才更适宜禾苗生长。他让腊梅的枝头开出娇羞的花朵,令人们在满目萧索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冬天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沉稳,敦厚。他坐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庭院里,享受冬日和煦的暖阳。在他那纹路清晰的眉目间,可以看见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的收获。空气里浮动着梅花的淡雅清香。他伸出骨骼嶙峋的手,召唤一辈子相濡以沫的老伴。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絮絮讲述起从前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也有冰解河开,燕子归来。这一路,不管多辛苦多艰难,他们都并肩携手,从没有分开过。他们的话语时高时低,时而情辞激动,时而慢条斯理。那些飞逝而去的岁月仿佛又被拉扯了回来,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渐渐的,老人们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遐思的眼神和恬淡的微笑。窗外,暮色四合,清冷的风撞着檐下的铃铛,叮叮朗朗,带来万物复苏的消息。

冬天是什么?其实不必臆想太多。

七上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4

一、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二、训练重点:

学会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三、训练过程:

1.激趣导入:呈现一幅山水风光图,要求生描述画面内容,明确描写手段自然揭题。2.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

引出几句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大家讨论他们的作用

(一)景物描写的定义

所谓景物,指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两种。前者着重表现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场景。后者偏重反映社会风气,风俗风情。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烘托人物心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教师补充)

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教师补充《小橘灯》《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三、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呢?

1、根据文章的需要,确定适宜的景物描写,详略要适当。

2、选好观察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与描写 a、定点观察

威尼斯是“海中之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用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醇,会带你到梦乡去。(朱自清《威尼斯》)b、定景换点

月夜之下,站在果盒桥边,远望合掌峰,此刻竟成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外侧那“男的”绾着发髻,英俊潇洒;内侧那“女的”头插鲜花,婀娜多情……走近,来到灵峰招待所屋檐下,仰头看,只见一只展翅飞的苍鹰,凶悍无比,故叫:雄鹰展翅峰。再走几步,竟令我们羞而却步一夫妻峰竟又成了一位少妇丰满高耸的双乳了,故称“双乳峰”。

3、抓住特征,准确用词,写出精神

以有情之眼看景物,景物从而变得富有灵性,充满精神。

如:好一片轻盈的娇鸣,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是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晨。宇宙为轻雾所笼罩,一阵阵的轻寒,微微地袭上了我的衣襟,太空晴、天一碧,只有一两片的云霞飞舞,东方天边的霞影,时刻在幻变中,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倏忽间,一个像美人脸儿般的朝阳出现了,她羞答答地露出云层,放射出万道光芒,照遍了大千世界,警醒了花草虫鸟沉沉的梦,照暖了这冷冷的心,照苏这世界上的一切一切。

这段景物描写,从听觉入手,继而通过肤觉、视觉和感受等角度,表现出“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天早晨的特点。

4、注意顺序

a、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按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c、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

生结合朱自清的《春》的写景顺序理解

(三)实践训练

请以“家乡的秋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参考例文

写作指导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范文引路

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春天,山花烂漫,遍野芳香;家乡的夏天,绿树成荫,碧波万里;家乡的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而我最喜爱的是家乡的秋天,它那累累的果实,漫山的野菊,怡人的山水,在我脑海中都刻下深深的印记。

家乡秋天的原野是丰收的原野。你看,一排排玉米双手捧上千粒珍珠;一棵棵高粱昂首摘下万点星辰,遍地的黄豆就像一颗颗金豆子……农民在地里忙着收割,那种丰收的喜悦,从心里流到脸上。秋天的果园是丰收的果园。那一棵棵的苹果树,果实累累,它们脸贴脸,挨着,碰着,猛一看,还以为是开灯会呢!农民在果园里忙碌着,那些个大的、又红又圆的苹果都抢着伸过来,好象在说:“摘我,摘我……”。放在地上的苹果筐,不一会儿,就满满的了。

家乡秋天的山坡是五颜六色汇成的天空,微风吹过,满坡的野菊随风摆动,就像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那红色的犹如啼血的杜鹃引人注目;那蓝色的就像蓝色宝石光彩耀人;那黄色的恰似点点星月辉煌灿烂;那紫色的宛如紫色的水晶清新淡雅……

家乡秋天的山林是梦幻的海,是欢乐的洋。走在林间,秋风吹过,落叶纷飞。犹如漫天大雪悄然而至;又像只只彩蝶悠然飞舞。置身其间,心情的惬意,感觉的朦胧,是梦境,是幻觉,还是现实,让你浮想翩翩。地上厚厚的一层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这时,这里是我们留恋的场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追逐打闹,不必担心大人们的唠叨。跌倒了,没关系,地上的落叶犹如一层厚厚的垫子,保护我们不被摔伤。我们尽情的享受着季节的赐予,欢笑声不时的充溢着整个山谷。

新七上教案设计22.诗二首 篇5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点及郭沫若的创作。

2、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体会全诗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蕴含的思想感情。3、理解并运用“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等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学习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技巧和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3、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德育目标〗

1、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教学重点】

1、品位诗歌语言,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把握情感。2、指导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位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比较法,启发、引导、问答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特高兴,知道为什么吗?(生发言)因为呀,老师刚刚从天上回来,而且还从那里的街市上为大家买回了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播放录音──《小星星》)

(听完后)好听吗?(生答)歌中,天上闪烁的星星变成了调皮的小眼睛,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春》中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在今天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看到蓝天,有的同学会想到白云、小鸟;看到大海,有的同学会想到尼莫、铁达尼„„我们的世界无不充满着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

老师的礼物真的是从天上买回来的吗?(生答)那当然是──假的了。但是老师这节课真的想和大家共同到“天上的街市”(展示课题)去逛一逛,地上的街市我们大家都见过,有繁华的市场,林立的商店,喧闹的人群,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等。天上的街市有什么呢?是不是陈列有王母娘娘蟠桃园的仙桃,老君炼的仙丹,月宫出产的桂花酒等世间罕见的珍宝呢?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伟大诗人郭沫若是怎样由眼前城市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进而想象出天上街市的美丽图画来,并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理想?”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本诗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者举起了锋利的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虽然当时社会“腥秽如血,冷酷如铁,黑暗如漆”,可作者并不绝望。在这首诗中,作者想象了天上的美好环境,充满了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小夜曲》)2、学生正确、清楚地自由诵读,师作诵读指导。明确: 这首诗是比较成熟的现代格律诗,很适合朗读,朗读时要分清节秦,念准字音,读出感情。

⑴这首诗呈现出恬静,明丽、清新的画面,美好、恬静、自在是诗的感情基调,全诗充满幻想色彩浓重的儿歌风味。朗读时节奏不宜太强,音响不宜太重,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轻松、柔和、舒缓一点。

⑵诗歌的节奏主要是通过停顿表现出来的。停顿没有固定的格式。设计停顿时,一表达的意思清楚正确,不能把句子读破,二要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感情;同时,要从全诗着眼,使语句协调上口。

⑶重音:在朗读时,对某些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加重语气。

3、听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抑扬顿挫的声调的传情达意。4、生随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四、合作小组思考讨论老师巡堂辅导后进行抢答

故事:1921年11月,《文学周刊》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新编辑收到了年轻诗人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的投稿,脑中犯难了:好新奇美丽呵!可有些问题他还没弄明白,要不要给他发表呢?于是他就向有经验的老编辑请教以下几个问题,如你是那位老编辑,你怎样回答?(教师屏幕展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堂辅导,然后转入全班讨论。)1、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了什么?第二三四节又写什么? 2、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是怎样的?诗中所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3、为何对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作这么大的改动?

4、诗作后三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5、能否删掉第一节的街灯、明星而直接写天上的生活?这是什么写法?

(A、故事是编出来的,但这个环节创设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B、作一个有趣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C、讨论时老师可以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象征什么?这就可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了。又如第5个问题涉及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要引导学生从诗歌出发,简单而又明确的理解清楚。)

1、第一节写了街灯和明星,第二节写了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2、可先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不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被无情的分隔在天河两岸,而诗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闲游”分析。3、可插入略谈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改写了神话,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4、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5、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⑴联想:第一节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很像天上的星星,就很自然的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这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⑵想象: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物品的珍奇,浅浅的、不甚宽广的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的幸福生活。人间天上,亦幻亦真,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这种想象,又是以第一节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

五、师提示并小结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

六、全班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语气舒缓,带出神往之意

七、教师小结

八、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星空》中的其他诗歌,更好的认识郭沫若诗歌创作风格。教学反思:

太阳船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后旅居洪都拉斯。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五、总结固趣: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七上五散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准确把握济南冬天特征的艺术功力,并感受作者乐观进取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课前准备 1.老舍的画像。2.济南的冬景照片。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刚刚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济南的冬天”,欣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笔下淡雅的水墨画——济南冬景图,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国冬天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春天在描写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3.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3)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课文精读 1.分析第1自然段。

(1)探究质疑:第1自然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通过三组对比来写。①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②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③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晴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2)“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什么用“响”?“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是什么意思?

“响亮”本是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4)上文中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的描写“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的却是“温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响晴的意思是(天空)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5)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2.阅读第2~5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等景物,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的图景。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至3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①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睡”、一“唤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字讨论并归纳:

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①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②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一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1)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①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②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两句突出水绿的特征。

②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浅墨写意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从而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二、巩固理解

1.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束语,有什么妙处?

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本文的布局谋篇有何特色?

本文的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第2自然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第5自然段写冬天的水色。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自然,推进自然。

3.研读思考: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地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四、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写作特点

1.布局合理,层次井然。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2.善用修辞,情景交融。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从语言上看,作者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总特点:温晴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没有毒晒山阳光下的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画水碧绿清亮

教学反思

七上五散步教案 篇7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1.4.1 有理数的乘法(2)(新人教七上)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1.4.1 有理数的乘法(2)(新人教七上)【教学目标】

1.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1)-2345(2)2(-3)4(-5)6789(-10).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1)(-2)(-3)456(2)-2345(-6)78(-9)(-10).〖观察1〗 P38.观察 〖思考归纳〗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见P38.思考)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

第 1 页 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例题学习〗 P39.例3 〖观察2〗 P39.观察 〖练习〗 P39.练习〖作业〗

P46.7.(1),(2)(3),8,9,10,11.〖补充练习〗

1.(1)若a = 3,a与2a哪个大?若 a= 0 呢? 又若 a=-3呢?(2)a与2a哪个大?(3)判断:9a一定大于2a;(4)判断:9a一定不小于2a.(5)判断:9a有可能小于2a.2.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这句话错在哪里? 3.若ab,则acbc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4.若mn=0,那么一定有()(A)m=n=0.(B)m=0,n0.(C)m0,n=0.(D)m、n中至少有一个为0.5.利用乘法法则完成下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第 2 页 3210-1-2-3 39630-3 2622 1321-1-2-3 6.(1)经过调查发现,若甲商店某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记为a,则乙商店这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可记为-a,你认为哪家商店该彩电的降价的百分率大?为什么?(2)经过调查发现,若甲商店某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记为a,则乙商店这种彩电降价的百分率可记为1.2a,你认为哪家商店该彩电的降价的百分率大?为什么?

七上五散步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1、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2、演唱《光荣少年》。

3、音乐知识: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五线谱识读(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激励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初识五线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教学重点:

有情感的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演唱难点,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音乐知识难点,熟悉各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设问引导、主动参与。

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

教学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

二、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1、文明守纪、养成良好习惯。

2、爱护书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三、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问题)

1、变声期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好嗓音,不要大声喊叫,不模仿成年人说话或者压低嗓音唱歌。同时要做到适当用嗓,避免嗓音疲劳。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你对五线谱有何认识?

(生):五线谱是在五条等距离平行横线上,用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它符号记载音乐的一种记谱形式。

3、请说出五线谱的各线、各间、各音及有关的上加线与下加线。

(学生随教师所指的位置回答问题)

请写出高音谱号在五线谱上的正确写法

4、什么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什么?

(生)音乐的名称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C、D、E、F、G、A、B。

5、什么叫唱名?

(生):将七个基本音分别唱作:du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唱名。

6、请唱一唱五线谱C调音阶

7、播放多媒体课件《光荣少年》

(1)

课件展示:这是一首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推荐的优秀少年儿童歌曲。歌曲激越、节奏铿锵,表现了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兴中华的崭新面貌。

(2)

学生边听边轻声跟唱。

(3)

教师弹奏,学生轻唱曲谱。

(4)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

教师弹奏,学生唱词,体验其情绪。

(二)合作探究

1、这首歌曲在演唱时,用什么速度来演唱?(较快地速度)

2、这首歌演唱的情绪应该做到?(振奋、激昂、向上)

3、这些音乐记号分别表示?

(强音)

0

(四分休止符)

00(二分休止符)

(保持音)

(三)展示点评

1、教师弹奏钢琴或者电子琴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师等学生唱后,指出优缺点。)

分组与个人演唱(指出优缺点,再次提高。)

光荣少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五线谱知识,熟记C调各音位置,并能够将各音唱准确。

2、培养学生演唱歌曲与表现歌曲的能力。

3、演唱《年少的味道》,培养学生用自然轻松地声音骄傲自豪的演唱。

教学内容:

3、合唱练习《八月桂花遍地开》。

4、唱音阶、唱音组、写唱名。

5、演唱歌曲《年少的味道》

教学重点:

演唱与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音准及音乐的表现。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探讨交流、实践练习、表现创作。

教学课时: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

教学课型:音乐综合课

教学过程:

8、组织教学

(6)

演唱《光荣少年》稳定学生情绪。(从而又可以达到巩固学唱的目的)

(7)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唱的这首《光荣少年》同学们演唱的都很认真。在这里老师想问一问:做一名光荣的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学生可以参考《光荣少年》的歌词及P7“八荣八耻”内容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一单元中的有关音乐内容。

新课教学

4、自主学习(P12)

1合唱练习《八月桂花遍地开》

(1)

学生听琴轻声视唱一声部与二声部曲谱。

(2)

分两声部轻声合唱曲谱。要求:和谐、均衡。

(3)

分组练习演唱歌词。

(4)

两组有表情地合唱歌曲。

2、随琴唱一唱下列音阶,熟记各音位置。(要求唱准确、记熟练)

3、唱一唱下列音组。

4、写出下列各音的音名。

5、播放多媒体课件《年少的味道》

3、学生随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4、学生了解曲谱(随琴轻唱曲谱一声部后,再练习二声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合唱。)

5、了解歌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思考并回答: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新时代的少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及自信、自强、追逐人生理想的决心。)

6、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四)合作探究

3、你觉得在演唱《年少的味道》这首歌曲时,应当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轻松自然、活

泼热情)

4、你能够拍一拍下面的节奏吗?

(1)

×

×

×

×

×

||

(节奏选自《年少的味道》拍手部分。)

(2)

×

×

×

×

×

×

||

(节奏选自《年少的味道》拍手部分。)

展示点评

1、集体展示、小组展示、个人展示。

2、分小组设计演唱动作,再次表现。

3、师生点评。

4、教师精讲

同学们,刚才你们的表现都很突出,充分展示了我们的风采,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5、拓展延伸

听一首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课堂检测

1、检测学生是否唱会了《年少的味道》这首歌曲。

2、抽查P11音组部分,检测学生是否会唱了。

课后训练

1、背熟歌曲。

2、熟记音名与唱名在五线谱中所对应的位置。

小结: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小结后,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二单元:美妙的人声(第一课时)

概述

本课内容为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妙的人声》,一课时。《在灿烂的阳光下》《我的太阳》

《夕阳红》

《伏尔加船夫曲》

《我爱你,中国》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剧二》

《天使之声》

A

cappella等歌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既欣赏到中国的歌曲,又欣赏到国外的优秀作品,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示。

《我的太阳》

《歌剧二》是男高音歌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高音的魅力。

《夕阳红》是首男中音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女中音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男低音歌曲,《我爱你,中国》是女高音的歌曲,让学生体会声音的对比。

A

cappella是种多重唱形式的音乐形式,《在灿烂的阳光下》是混声四部合唱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经典中国童声,《天使之声》

是一首二重唱的外国童声。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声分类的知识,并能够正确区分其音色特点。

2、懂得常见的音符,学会视唱以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组成的曲调。

3、通过欣赏《美妙的人声》体验不同人声演唱的特点及演唱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

2、声乐欣赏:《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我爱你,中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我们荡起双桨》。

3、课外拓展:海豚音,以及B-BOX。

4、视唱练习、合唱练习。

教学重点:

欣赏不同人声的演唱,体验歌曲演唱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不同人声演唱的声音特征。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学习理念。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观点.在每一个乐曲欣赏曲之前都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解答问题。体现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知识抢答使教学具有新颖性,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观点。

2.教学设计的总思路。

让学生在听赏中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在演唱中获得音乐的体验。鼓励学生在听赏中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提高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在美的熏陶中获得知识。

教学课时: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教学光盘,课件,钢琴等。

教学课型:

音乐综合课

学习者特征分析

1、所教学生为七年级学生,表现欲望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2、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热情很高,参与合作意识很强。

3、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制打击乐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欣赏《在灿烂阳光下》稳定学生情绪。

(从而又可以达到巩固预先了解课题的目的)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什么声音最美?

生:

(人的声音最美。)

师:人声可以分类吗?

生:

(可以的。)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美妙的人声》。

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P18)

(学生看书学习。)

1、人声的分类

(1)

欣赏完<<在灿烂阳光下>>后,人声可分为哪些?如果细分它还可以分为?

生:

(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如果细分又可以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

音。

(2)

不同人声有什么特点?

生:

(高音比较高亢、明亮、悠扬;中音比较宽厚、结实;低音则比较低沉、浑厚。)

(3)

在男高音和女高音中还能够分出什么类型的高音?

生:

(女高音可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高音可分为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

(4)男女童声有什么特点?

生:

(音色近似、声音明亮、清脆、甜美。)

2、欣赏《我的太阳》

《伏尔加船夫曲》

《我爱你中国》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

了解歌唱家帕瓦罗蒂。P13(学生看书后,教师可以加以补充)

师:帕瓦罗蒂是哪国歌唱家?他有什么样的美称?

生:

(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他有“高音

C

之王”的美称。)

(2)

依次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太阳》

《伏尔加船夫曲》

《我爱你中国》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三、师生互动

(1)

《我的太阳》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生:

(这首歌曲旋律爽朗、豪放,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赞美之情。)

(2)

这首歌曲是男高音演唱的,请问男高音演唱的特点是什么?

生:

(高亢、明亮,声音有穿透力。)

(3)

你能够跟随音乐唱一唱吗?(教师可以播放中文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好唱一些。)

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轻声跟唱。

(4)

教师演唱《夕阳红》,以便更了解男中音的特色的感觉。

2、《伏尔加船夫曲》演唱者的声音有何特点?

生:

(低沉、浑厚。)

3、《我爱你,中国》女高音演唱的特点是?

生:

(高亢、明亮、婉转。)

4、《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女中音歌曲,你能够感受到她的音色特点吗?

生:

(圆润、宽厚、饱满。)

5、《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什么声音演唱的呢?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6、生:童声:声音明亮、清脆、甜美。

四、展示点评

1、请你根据(俄)列宾的油画《伏尔加上的纤夫》

》里所描绘的情景,在音乐的的配合下加

以表现这幅画里所描绘的场景。

(1)

学生稍加准备后,然后加以表现。

(2)

师生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根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所描绘的场景,用动作加以表现。

五、拓展练习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在这一部分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会引入现在广为人知的海豚音以及最流行的人声伴奏A

cappella(B-box),让同学们感受到人声的奇妙之处,首先我会先通过放课件让同学们了解海豚音以及A

cappella,A

cappella就是用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在十几年前左右才兴盛起来独立形成一种音乐文化。然后欣赏A

cappella。体验它的感觉。接下来我会让同学们玩个小游戏,分为两组,一起来模仿,也用自己的嘴巴发出这种声音来,感受立体的声响效果,进一步的体验人声的魅力所在。

师:下面我们要了解一下演唱方法,介绍一种动听的人声,这要联系到俄罗斯演唱家vitas,他是一位把古典、美声和恐惧通俗唱法结合得很完美的音乐家,我很喜欢他的成名曲《歌剧2》,音色很美。

播放《歌剧2》(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孤独,绝望。。。)

师:vitas的歌声让我想到四个字:天籁之音。这就是美妙的人声带给我们的惊喜,但他的高音基本上是人类的极限了,所以不建议急于模仿,让我们接下来再听一首由法国两个小朋友带来一首哼唱曲《天使之声》(播放《天使之声》)

师:这首歌曲美不美?为什么?(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有没有跃跃想试的感觉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简单的发出“天籁之音”(教学生用假音唱歌,既好听又保护嗓子)。

师:选好了演唱适合自己的歌,再来看用什么样的形式演唱。

师总结:演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领唱、轮唱及合唱。(可采用提问解答法)(板书总结)正因为有这些形式的演唱,才使得声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人声显得更加美丽奇妙。

师:上一单元我们了解了很多乐队,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人的乐队?它的形式叫做阿卡贝拉A

cappella呢?

生回答

师:A

cappella,中译“阿卡贝拉”,既无伴奏合唱,是一种无伴奏的音乐形式,仅由人声来哼唱出旋律与节奏。它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使流行音乐内容更丰富,一般是4个人或以上分别演唱不同声部,甚至模仿各种乐器及大自然的声音来给歌曲伴奏,及其有趣。在多人演唱的形式当中,最重要的是声部的和谐,它能给人带来无比愉悦的心情及美的享受。(欣赏A

cappella视频)

(1)合作练习

B-box

(Beat-box)

中文翻译:人声节奏口技

(2)展示

一起B-box吧!

1、2∕4

xxx

xxx

捕刺客

打刺客2、2∕4

xxxx

xxxx‖

刺刺刺刺

刺刺刺刺

六、课后作业

1.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歌曲的主题(即对象),搜集整理相关歌曲。

2.每唱一首,说出歌曲的类型,在黑板上写正字。

3.一起清点正字,多的为胜利组。

七、课堂小结

最后我会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一节课学到了些什么,在他们心中所认为的音乐是什么。人声是奇妙的,音乐是美妙的!我愿意与我的学生共同学习,一起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八、教学评价设计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知识抢答可以反映对所学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良好;

通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态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中互相交流评价所营造的课堂的氛围,来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为老师给予及时地肯定、适度的鼓励奠定基础。

2、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后通过和学生交流来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情况比较合适,这堂课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九、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操作。

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能简叙歌曲演唱形式的概念。

2、掌握歌曲题材的特点和类型,并能够通过听赏辨别出演唱形式。

3、在演唱中获得音乐的体验,鼓励学生在听赏中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听赏颂歌之后,按小组进行合作与探究、知识抢答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分辨作品的类型方面把握得较准确,但在总结归纳方面就欠缺的多了!因此,我认识到如何从听赏中正确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感悟作品,之后进行课堂即时演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所听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在思维上逐渐形成了一种认识,经过不同学生的回答,逐渐完善,此时,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总结,这样即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八音和鸣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感受题目中的“空山”与“鸟语”的意境。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二胡,并对笛子的音色及奏法有个初步的了解。

3、使学生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5、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歌曲〈一只鸟仔〉,学唱第二段

先听一遍歌曲,有节奏地读一遍两段的歌词。特别是第二段歌词。

跟随伴奏演唱第二段。

两段一起演唱。

二、欣赏〈空山鸟语〉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

2、先整体听一遍曲子,能说一说听完后的感觉。

A、是不是一直都很安静?还是有对比的?

B、能否听到鸟的叫声,模仿一下。

3、再复听一遍,分段欣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已经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和人的形象。

补充:

(乐曲结构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接着,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介绍二胡,(多媒体),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音色等

5、介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多媒体)

(补充: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

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1932年6月8日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时年仅37岁。)

6、对比欣赏,聆听笛子曲〈荫中鸟〉,感受不同的乐器模仿鸟叫的效果。体验音乐与自然结合的效果。

能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热爱。

补充:

(欣赏曲目《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乐曲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通过对一群在树荫中嬉戏逗乐的鸟儿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乐观豪放的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之运用了民间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更加生动地表现了荫中百鸟争鸣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达了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

7、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自己模仿鸟叫声。

感受音乐模仿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四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课题:《洗衣歌》

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2、《洗衣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洗衣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藏族民歌及藏族舞蹈特点,并学跳藏族舞。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一个教学课件,上面有藏族风光、藏族风情以及藏族歌曲《青藏高原》和藏族舞蹈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品:

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青藏高原》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大屏幕)藏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师:藏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

二、初听歌曲《洗衣歌》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听完以后,师生畅谈听后感。

三、教师介绍作品:

歌曲《洗衣歌》作于1964年,是藏族舞蹈《洗衣歌》的主题歌,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和舞蹈特色。歌曲歌唱了人民解放军和藏族人民之间的深厚的鱼水情谊。歌曲以藏族民间音乐朴实健康的音调为素材,既保留了风格,又有所创造。曲调起伏跌宕,充满欢乐与激情。

四、复听作品:

1、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歌曲带给我们的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2、舞蹈片段欣赏《洗衣歌》,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并欣赏藏族美丽的舞蹈。

五、跟唱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

六、创意表现歌曲: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洗衣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大屏幕展示)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侓动

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情

3、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洗衣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小结:

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脚夫调》欣赏《槐花几时开》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脚夫调》欣赏《槐花几时开》,比较和发现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能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过程:

1、看地图,复习民歌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个省?那里有什么民歌?

2、听音乐、了解民俗

播放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黎族民族《脚夫调》。设问:两首歌曲的风格、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呢?

3、唱民歌,表现风格

1)先教会学生吆喝,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2)

比较谁的吆喝好,又能听会老师唱的其中一句或几句。

3)

请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学生继续吆喝,并尽快听会赶上其他同学。

4)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

4、学唱《脚夫调》

1)让学生和着老师的歌声用手画旋律线,设问:你感受到哪些旋律音是很长的?接着启发学生轻轻哼唱那些地方。讲解延长记号,并提示学生唱好单双倚音。

2)这是一首问答歌。可以采用师生问答、学生问答来学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

设计几种演唱形式。如一人问众人答,女生问男生答。

5、复习课、分析比较

1)

复习演唱这两首歌曲,引出歌曲比较的环节。

2)

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发现这两首歌的异同点。内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3)要求他们在自己的歌声中融进体验到的情感,演唱得更出色。

歌名

拍号

节奏

速度

力度

调式

风格

情绪

6、赏乐曲、谈谈感受

观看芭蕾舞剧《槐花几时开》,在学生情感上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后,再欣赏《斗笠舞》的音乐,引导学生与歌曲《脚夫调》的旋律进行比较。

《脚夫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质朴美。

2、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演唱、交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了解陕西信天游的风格特点,了解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

3.德育目标: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歌词的理解,揭示了万恶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启发同学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陕北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歌曲一开始,连续向上四度的音调,既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又表现了他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下句“为什么我赶脚人儿(哟)这样苦命?”旋律一起即伏,大幅度向下的音调,表现了表现了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惆怅无奈凄凉无比的心情。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2.难点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讨论练习等方法,完成此次教学内容

教学教具:地图,大歌谱,视听音响设备.电脑等教学设备。

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个别回答问题,让其发挥独创精神。

2.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歌唱表演的方式给予表现机会。

3.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加强师生交流。

预期教学效果:

在创造性教学中,同学们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大部分同学都在兴趣中学习音乐知识及课堂内容。通过师生互动,创造性表演,学生能过在情境教学法中掌握知识和内容。所以我的预期教学效果力争达到100%

教学过程:

1.导言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心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山西民歌的情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首民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回答哪一首是陕西民歌?

A《太阳出来喜洋洋》

B《小拜年》

C《脚夫调》

D《脚夫调》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陕北信天游《脚夫调》

2.知识内容

⑴师:(出示地图)请问有谁能找到陕西省呢?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古城西安

教师介绍陕西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省会是西安,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这里有我国著名的古城长安(今西安)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⑵师:通过介绍,我相信大家对陕西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听这首民歌,请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陕北信天游《脚夫调》的特点?

(高亢有力、激昂奔放)

教师介绍陕北信天游风格和特点。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脚夫调》流行在绥、米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的西北民歌的特点,⑶出示大歌单,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授音符的时值及小切分,三连音,和后十六等节奏型的打法。

①师:因为音乐来源生活,同学们能否在生活中需找音符的时值呢?

例:4分音符时值——走一步

8分音符时值——钟表滴答

16分音符时值——小鼓

3.德育教育

通过几个例子对比,同学们应该感受新社会的美好和这来之不易的今天,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建设我们的家园。

4.创造性表演

通过节奏型的掌握和多次聆听音乐,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本曲,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脚夫调》我做指挥并提供歌谱和各种道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两组:

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B、歌唱学生齐唱这首歌曲。

通过表演环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且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体验歌曲,使学生在幽默和欢快中感悟歌曲的内涵,从而达到熟悉歌曲,掌握知识点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课堂小结:

首先让同学们自己回答学到了什么?老师再做点评。

今天我们欣赏了陕西信天游《脚夫调》,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陕西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和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通过大家的互动表演,能熟悉这首歌曲,进一步的了解到这首歌的内在精神,启发同学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第六单元

:《七彩的管弦》

教学目标

1.复习对常见乐器的音色听辨。

2.通过欣赏乐曲片断感受对管弦乐的音乐塑造力。通过演唱乐曲主题感受体验乐曲的特点。

3.让学生能对交响音乐感兴趣,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获得审美体验,对交响乐能产生一定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走进管弦乐

课件:播放电影《猫和老鼠》片断。

教师:认真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有没有你熟悉的乐器,请举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音乐切入主题,与学生拉近距离)

二、新课教学

(一)初步了解管弦乐队

1、学生举例,教师将乐器图片贴在黑板上。

2、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并说出声音特点

3、学生分组活动

将黑板上的乐器图片归类

老师问:西洋管弦乐器一共分为4类,你能根据他们的形状、演奏形式等特点归类吗?

学生归类,老师总结弦乐组、管乐组、打击乐组的特点。

4、简介什么是管弦乐队

管弦乐队是由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大型器乐合奏乐队。由于演奏不同体裁的器乐作品以及演出场地、功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大型管弦乐队称“交响乐队”;而演奏室内乐作品、乐队编制较小的称“室内管弦乐队”等。

(二)欣赏乐曲

1、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片段

让学生熟悉不同乐器组的音色特点

2、听辨乐曲片段,分辨是由哪种乐组演奏的,并说出特点

3、管弦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欣赏管弦乐曲《两个犹太人》

简介:《两个犹太人》是《图画展览会》中的一段,是俄国作曲家莫索尔斯基根据好友画展中的图画而创作的作品。全曲共分为十段,每段乐曲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景物。

4、管弦乐对场景氛围的塑造

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

1)欣赏《卡门序曲》,感受音乐情绪,并随音乐展开想象。

2)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及《卡门序曲》。

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卡门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3)再次聆听《卡门序曲》,为三个音乐主题找出相对应的音乐情绪,并尝试找出音乐旋律的规律。

基本主题

热烈、辉煌

第一插部主题:

轻快、活泼

第二插部主题:

威武、雄壮

4)简介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

A+B+A+C+A+D+A+E+A……

其中的A是多次出现的回旋曲主要主题,B、C、D、E是新材料,专用名词是“插部“。一首回旋曲至少要有两个插部,分别称作第一、第二插部。

5)尝试用“啦”背唱第二插部主题,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三、课堂拓展

1、简介

音乐家

久石让

久石让,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钢琴家,以担任电影配乐为主。特别是宫崎骏导演的作品,从《风之谷》至《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二十多年间所有长篇动画电影的音乐制作,为宫崎骏作品中不可欠缺的配乐大师。

2、欣赏管弦作品《天空之城》

从学生喜欢、熟悉的音乐作品入手,加深对管弦乐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管弦乐队音乐张力强,表现力强,色彩丰富。今天我们只是初步体验了管弦乐的魅力,管弦乐在你们熟悉的动画、电影中都有经常出现,就在我们身边。

第七单元:《在灿烂的阳光下》

设计思路: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这节课我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欣赏体验—演唱感受”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自豪和赞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

2、在学习〈在灿烂的阳光下〉中体会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图片。

提问:看了图片有何感想?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2、听音乐〈红旗颂〉情感感受一下

二、欣赏体验

1、导言: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2、出示课题:音乐欣赏〈在灿烂的阳光下〉,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1)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三、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

4、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图式和表现主题。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歌中充满了为祖国的自豪和赞美。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五、复听乐曲的A部分,请学生跟着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

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六、小结:

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第八单元:皇帝的新装

设计理念: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在逆境中、挫折中锻炼成长,是很重要的事情;挫折与人生相伴,而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翅膀是坚定的信念,是坚实的行动,是果敢的毅力,是灿烂的笑容,只要展开这隐形的翅膀,就能够在梦想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磨练的过程中我们的翅膀退化了,迷失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自信、坚强去找回它,让它带着我们走向理想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唱并掌握《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感受歌曲的真挚情感;

2、读懂歌词内藏的蕴意,挖掘“隐形的翅膀”的寓意;

3、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信念的力量,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隐形的翅膀”的力量。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走近信念这双隐形翅膀

课件出现一对大翅膀的图片,并轻声播放背景音乐

师: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一点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你们想有一对翅膀吗?.................其实你们、我、我们大家都有一对翅膀。不信是吗?是真的。它是一双隐形的翅膀。揭题——隐形的翅膀

听一听下面这首歌你就明白了。

二、学唱歌曲,感受信念这双隐形翅膀

课件出示歌曲。

1、初听歌曲。

2、朗读歌词。

3、轻声跟琴学唱歌曲。

4、解决难点句。

5、表演唱歌曲。

三、故事讲述,领悟信念这双隐形翅膀

1、课件出示电影图片,配背景音乐(《隐形的翅膀》伴奏。

师: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双手的志华,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需要别人照料,原来一切需要用手来做的事,她都不能自己做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志华想回到学校上学,可是无法写字做作业,学校没法接收她。面对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最好的办法是住校。她必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条件。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练脚上功夫。终于用脚学会了洗脸、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学会了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脚基本做到了。每当她坚持不下去了,她就唱到: 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她妈妈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越来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后,被幻觉误导,走进一个水泡子里,差一点被水淹死。志华及时发现了妈妈,但是她没有手,又不会游泳,只能拼命地跳进水里,呼喊救命。就在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辆拖拉机开过来,才把奄奄一息的志华和她妈妈救了上来。当市残联的教练来学校挑选运动员时,志华担心妈妈再次掉到水泡子里发生意外,就选择了游泳项目。她向妈妈保证一定考上大学,不再让妈妈着急。志华参加了高考,虽然她的考分过了线,但因为没有双手又报的是医学专业,她没有被录取。想学医为妈妈治病的愿望破灭了。就在她迎战全国残运会刻苦训练的时候,她妈妈无意中知道了志华没有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没有回来。志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未来的路在志华脚下伸向远方。

(歌声响起: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实现、、、、、、、)这些残疾人,让人最不能忘记的,不是他们残疾的身体,而是他们惊人的毅力、淡定的姿态与灿烂的笑容。他们的身体因精神的完整而美丽。

2、师生一起进行歌表演。

四、讨论并讲述,通用音乐的手段来分析《隐形的翅膀》

1、讨论

师:“隐形的翅膀”到底指的是什么?、、、、、、、、生: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灿烂的笑容、、、、2、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挫折,可以选用歌曲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通过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心理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加深对挫折含义的理解。)

3、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刚才这首曲子同学们熟悉吗?

.................介绍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的挫折故事。(贝多芬年轻时患有耳聋的毛病,32岁时加重,49岁时完全失去听觉。这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曾闪现过自杀的念头,连遗嘱都写下了,但内心在呼唤他:“不能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个世界。”他决心向厄运挑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信念就像一对隐形的翅膀,带他飞过忧虑,让他坚强,最终,他写成了《命运交响曲》等一批不朽的名作,攀登上音乐的高峰。)

五、总结

结语:

上一篇:客户服务演讲稿下一篇:小学校本教研方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