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共11篇)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 篇1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是名家文读本其中一册。每册书的编写都是教学第一线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师,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也有富有创造活力的青年教师共同撰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1
你们看过《小学生汪曾祺读本》吗?大部分人都看过吧!这整本书,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叫《捉虫小记》,这个故事是讲作者小时候去捉天牛、蟋蟀甚至还捉弄土蜂!同学们你们觉不觉得作者小时候很顽皮呢?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作者不论是运用四字词还是总结开头结尾都很恰当,生动,而且描写事物以及动物还很具体,这让我心眼里佩服他。就拿我最喜欢的《捉虫小记》打比方吧!里面有一句叫做”听,瞿瞿瞿瞿,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手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腾拉了手,扑,追着扑。
这句描写就是蟋蟀的叫声,和作者想捉住蟋蟀的起劲儿心,这句话不但把蟋蟀的叫声描写得很详细,还把找蟋蟀及抓蟋蟀的过程描写得很具体。再比如有一段话“那棵大垂树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他们总像又一桩事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有节的触须了。这句话写的就是天牛所在的地点以及习惯和个数,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故事后,是不是也感觉作者不但善于总结还爱发现?
是啊!生活处处有发现,世界还有很多奥妙等着人类去发现呢!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2这一次我读了《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了这一本书我知道了他的童年是幸福的,除了读书,更多时间是在玩,放学以后,他到处玩,在街上看店铺——手工作坊、布点、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等等。在湖边看水、看船、看鱼鹰、看打鱼等等。在花园里爬树、摘花、捕鸟、捉虫子等等。我没做过的事他全都做过,还是因为他东看看、西看看,这里玩、那里玩。成人后才能写出这么多的作品。
汪爷爷长大成人后还是个会生活的人,懂得品尝生活中的真味,他的文章有着人间烟火的味道,他是作家中的美食家,会做菜,懂得吃,书中的五味介绍了许多菜,比如说:扁豆、干丝、杨花萝卜、咸菜茨菇汤等等。其中家乡的咸蛋这篇写了咸蛋的学问,让我知道咸蛋有的秀气,有的蠢。吃法有讲究,平常食用,一般式敲破了“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一插下去,吱——红油就出来了,吃完了,蛋壳甚至还可以装萤火虫。太有趣了。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3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学生汪曾祺读本》的书,这本书是现代作家汪曾祺爷爷写的短文。汪爷爷是上世纪20年代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书香MEN第,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所以他从小就读《论语》,长大后经常写作、作旧诗、画国画,并写了一手好书法,而且还会做菜,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应该是《五味》了。在这篇文章中,汪爷爷介绍了全国好多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写得细腻而又有声有色、生动现象。令我垂涎三尺。汪爷爷的一篇文章竟然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写作水平真是太高了,值得我们去了解一下。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独特的口味。从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很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我决定长大后也要去各地品尝一下独特的风味。
另一篇《葡萄月令》也是令我印象深刻。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葡萄生长的过程。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原来种葡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使我理想到我们的粮食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和葡萄一样来之不易,而我原来却毫不在乎,经常浪费,今后也要珍惜。我也很想种一棵葡萄树,尝试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师恩母爱》讲了汪爷爷幼稚园老师的故事;《五小的校歌》讲了汪爷爷小学时那荡气回肠的校歌;《跑警报》讲了汪爷爷大学是躲避日军空袭的事。都很精彩,让人身临其境。
汪爷爷小时侯除了读书就是玩,这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实令我向往。我的童年也很幸福,在家有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校有小伙伴玩耍。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4时值寒假,临近春节,透过玻璃窗的阳光照在堂前,我悠然的坐在椅子上,一边捧着《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慢慢品读,一边吃着坚果水果,屋子里还弥漫着大灶中飘来的阵阵粽叶的香味,用鼻子使劲一吸,还能闻到挂在房檐下咸肉的味道。
汪老先生的文章我是极爱读的,文字简单,如此的有生活气息。尤其是他谈吃的,我简直觉得他作为一个美食家更甚于作家,像我这样的吃货对《读本》的第五编《五味》更是情有独钟,或因为高邮、杭州同属江南,书中之菜皆为平常之所见,阅之则调动视觉、味觉、嗅觉,于半空中如VR般呈现出杨花萝卜、干丝、咸鸭蛋、咸菜茨菇汤……
“萝卜原产中国,所以中国的为最好。有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四秋萝卜,一年到头都有。可生食、煮食、腌制。”如此普通的食物却能让台北的女作家赞不绝口,惊为美食,何故?究其答案,实为应时搭配。应时就是讲究和节气的配合,是人与自然界的完美和谐,“不时,不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饮食上的朴素体现;搭配就是讲究物与物的完美配合,取它所长,补己所短,烩鱼羊而成鲜,这是和而不同思想在饮食上的体现。拍萝卜、羊汤汆萝卜、萝卜排骨汤、牛肉炖萝卜,不同的搭配经过精心的烹饪,引领食物超越自身达到更加美味的境界。顺天应物,这不仅是菜品的完美境界,也是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调人间滋味。
“一种特制的豆腐干,较大而方,用薄刃快刀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这便是干丝。讲究一块豆腐干要片十六片,切丝细如马尾,一根不断。”普通的白干,化成千万根细丝,最后被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将汤汁都喝得涓滴不剩。块变成片再成丝,看似简单的形状变化,其实背后蕴含着人对器的运用,对技的传承。西餐的厨师,每个动作都有不同的刀具;中国的厨师则不同,手中一把刀,劈、剁、砍、片、切,运用的出神入化,行出无数种刀法。真是对手中之刀的了如指掌,才能在方寸之间运用自如,如此这般,化腐朽为神奇。与干丝相比,还有一道名菜恐更考验刀工——文丝豆腐,将豆腐切成细丝,与常人而言犹如天方夜谭。美食江湖的刀光剑影是在深藏功与名的岁月修炼中。美味的每一个瞬间,在厨师技艺的代代相传中。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是唐诗宋词昆曲京剧,厨师也是文明的伟大书写者,他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也是技艺的坚守着。技,传人间之味。
“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鸭蛋在江浙确有盛名,但如汪老这般爱好之人却也少见,与我则一个足以,多则偏咸。汪老之爱咸鸭蛋更在于它是家乡的产物,就如“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咸鸭蛋也好,咸菜茨菇汤也罢,人间美味其实是家的味道!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里,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不管身在何处,总有一种味道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家,是人间至味!
我正沉浸与书中的美味,一股粽叶、咸肉和板栗混合的香味钻入我的鼻子,沁入心脾,奶奶将一只盛着刚煮好的咸肉板栗粽递到我面前,说:“去年你吃了之后说好吃,今年又给你包了几个,趁热吃。”
人间至味!
关于汪曾祺小学生读本的通信 篇2
这期间我体会到,为小学生编书虽说是一种文学通俗化的事业,但这个通俗化绝不简单。它很严肃,也不容易,并不是“浅”了即通俗了的意思。浅近要不失经典的底气,精英却要构筑通往儿童的渠道。它要求对作家的理解吃得更透,要站在学术前沿显示出新知,那样,精选、节录才会有所依据;还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不能因是给他们看就降低了对作家的理解,但也要分出让他们眼下理解和将来理解的不同层次;而小学生也不仅要懂得花花草草,而是需把环境教育、理想教育、人生教育连成一气才能成的。现在再读当年与编者的通信,自始至终都是围绕通俗化和经典化的话题,不断思考着阅读汪曾祺怎样不丢掉精华,又有利于儿童愉快接受的对策。得出的结论便是:通俗化也是经典化的一步啊。
此三信于今日发表,因未经原收信人同意,故隐去大名,其余则一字未改,以存真相。信中“全集”的称谓,均指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的8 卷本《汪曾祺全集》。现在已有了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同名全集,当会更全更佳。《异秉》切熟食一段,是表现小说主人公王二的所为,文字纯白,可直可弯,铿锵有声,是汪曾祺式的对下层市民劳动技艺的诗化描写,字字句句散发出作家的内在精神。信中提到的“语丝”,是指编辑者于所选作品之后另附的作家语录,是一合理延伸,适于儿童背诵记忆。另外,可以提及的是这套丛书的编辑者和审定者的关系,他们仅是分工不同。信中已是一派商量口气,而从印出的书来看,所提意见听或不听,更非强加,只要不属于大关节,均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很散淡的。最终的书籍质量仍然不错,算得是编辑民主的一例。以下是信的原文。
×××:
这是我兔年第一信。正值初一下午,满窗的阳光,北京是个无雪的冬天。我历来放长假的时候都是过“劳动节”(曾经在假期去加入“旅游大军”上过当,自然不会再上第二次当了。因为我完全可以在各位上班的时候出门的),便决定给你写这封信。
你的汪曾祺选目我已经仔细读过了,你是下了功夫的。但是你选得比较窄,我觉得应该扩大。这在信上说不清,所以,除了我较熟悉的篇目,这几天我又循了你的提示页码将汪的全集翻读一遍,在保留你绝大部分选目的基础上就直接加选了。当然到最后定稿前我们还要认真推敲,务必让第一步选目工作做得更好。你不必完全听我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处理好经典作品和儿童接受的关系。要小学生看懂汪曾祺,包括为将来更多地了解汪曾祺做准备(入门),这个目标与精选出汪曾祺的基本作品让孩子读并不矛盾。汪曾祺是个讲究文学语言的作家,特色是于平淡中见深意,现代白话纯净、洗练。如果以汪曾祺的文字,我们都不能从他的代表性作品中选出适合少年读的东西,那我们就低能了。或许我们的分工便是这样,你了解小学生的程度(不过也要注意照顾优秀生),我比较了解“经典”,这样来互相补充、调适吧。
我认为拿汪曾祺叙事、记景、状物的篇目给小学生读,俗白易懂固然重要,他的民俗描写、风俗画内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平民立场表现得最好的经典作品等,也要尽量考虑。在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京派作家,写高邮、昆明外,他也写北京。目前是小说所选太少,北京偏少,散文所选偏重于风景、草木、食品这几类(都是正确的,尤其是“食品”成为一编是很符合汪曾祺的)窄了一点。我觉得可增加“人物记”、“人生百态”、“戏剧”、“文学语言”这样四编,才能把他的经典性表现得丰满些(每一编的题目同意你的办法,尽量采用汪曾祺的原文。要由你进一步琢磨)。我把你原来的“童年与虫子”分解了:“童年”合并到“家乡”中去,“虫子”合并到“草木”中去成“草木虫鱼”。这样原五编成为四编,加上我提议新增的四编,初步成八编。原五编的篇数自然只得割爱,减少一些(怕是减得不够)。我把初步调整后的目录抄写如下,新增篇目用红色标出:
第一编,我的家乡在高邮(6 篇)
我的家乡——有个地方叫大淖——校歌——师恩母爱——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母亲
第二编,故乡外的地方(6 篇)
昆明的雨——戈壁滩和火焰山——野鸭子是候鸟吗?——国子监(此篇补选是考虑要有一篇写北京的文章,而且应该不选景物,选文物类。见全集3,P85-87)——岳阳楼记(此篇所包含的文化精神重要,还可节选。见全集3,P274-276)——泰山很大(用此篇来煞尾,景物与人文结合得好些。见全集5,P192-195)
第三编,草木鱼虫鸟兽(汪曾祺有此篇目)(8 篇)
故乡的鸟呵——冬天的树——昆虫备忘录——夏天——下大雨——葡萄月令——涂白、粉蝶——晚饭花
第四编,五味(7 篇)
故乡的野菜——昆明的梨——端午的鸭蛋——干丝——萝卜——豆汁儿(也是特意增加一篇北京的吃食。全集6,P462-463)——五味
第五编,人物记(前3 篇为虚构人物,后3 篇为纪实人物)(6 篇)
鸡鸭名家余老五(全集1,P81-85 可选平时大嗓门和炕小鸡两段,待节选)——塞下人物记(全集1,P295-298 选俩老头)——故人往事戴车匠(全集2,P160-164)——金岳霖先生——老舍先生(全集3,P343-345)——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全集3,P467-470)
第六编,人生百态(6 篇)
异秉王二切熟食(全集1,P198-199)——职业吆喝的孩子(全集2,P31-34)——卖蚯蚓的人(全集2,P60-66 再压缩)——对口——跑警报(全集3,P394-401 待节选)——泡茶馆(全集3,P367-375 待节选)
第七编,戏剧(影响很大,也是汪曾祺主要职业)
沙家浜名段——谭富英、萧长华名角回忆(全集4 和全集6 都有,待选两篇)——关于戏剧的写作(在全集里选一篇)
第八编,文学语言(理论极高,仅选文学语言部分学生能理解者)
写字——揉面(全集3,P183-186,189-190 两段)——语言(全集3,P204-205)——口味(全集4,P54-55)——有意思的错字(全集4,P52-53)
以上供你参考。题目你要修改,包括每编的题目和每篇的题目。字数你要查清楚,如果大超需要删减,先勿删“编”,可在八编之内每编删“篇”。删“篇”时不要删小说,因我虽然已经替你加了《鸡鸭名家》《异秉》《故人往事戴车匠》等名篇,但总量仍很少,而汪曾祺是著名的小说家呀(《受戒》等经典小说已经没有入选,我不知道“初恋”的内容应如何把握)。如果必须删“编”,第一删“人生百态”,但除《异秉》要转入其他编外,《跑警报》和《泡茶馆》两篇散文是他散文的经典名篇,也要转入其他编去。第二删“戏剧”,但表现汪曾祺就缺了一块。最好还是保持八编规制,普遍删篇目,以求总字数不超过体例要求。关于附录的三篇你先问一下出版社,看符合体例否。如符合体例,可选,再来考虑总字数是否容许,及有没有更好的评论被遗漏等。你根据我的这次提议,请先将选目调整后写出第二稿,然后把每篇如何节选正式确定,报给我(最好每一篇已经成电子文本)。再下一步你要稍微注意一下版本问题,并开始写导读。版本对于汪曾祺问题不大,但考虑到全集是在作者逝世后出版的,当然应该与他生前的初版本和主要版本对校。再因导读是给学生看的,我就外行了,不负责审读,可由出版社或主编二审。我只是在选目这一环节多用些力,让读本的基础框架更结实些,其他步骤我就放手了,你看可以吗?祝
新春快乐
吴福辉
2011年2月3日晚写,4日晨改订
×××:
春节好!你那里是否一夜响彻“破五”的鞭炮声呀?
读到你的来信很高兴,可见你不拖延事情。你有不同看法愿意提出我更高兴,欢迎讨论。我们讨论到最后,有的统一了,有的你保留意见服从了我的,或我保留意见服从了你的,那才是一种理想的境地,也才是正常的。我们试着来做做。
关于将儿童可接受性(量力性)与文学经典性结合的总原则,我们大概都会同意。但具体处理起来就可能有所不同。我回答你的三个问题:第一,你指出小说中汪曾祺的四个名篇是否可以如《狂人日记》那样不选,我完全同意。我前几日将《受戒》重读了两遍,选不出,我便放弃了。我注意到你节选的《大淖纪事》,根本不是该篇的精华,但我也觉得其它部份不太适于一般儿童,我同意你的选法(让孩子先知道汪曾祺有这样一篇,将来去读全文)。所以我选了《异秉》里的王二切熟肉一段,这段也不是该小说最精华之处,但将切熟肉写得出神入化,且简短完整。关于切熟肉,一般人会觉得俗气,我不知道现在的儿童教育专家如何看,我认为要让学生多接触花草树(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生),但也要接触点切熟肉。汪曾祺小说中能选出如何在木车床上干活,如何赶鸭子的段落,就不选那么多了,切熟肉加上《异秉》是名篇,这段文字又绝对上乘,所以我才选。这里的思路有二:一是先考虑汪曾祺作品中哪些是学生能读的,从中选择更经典的;一是先考虑汪曾祺有哪些名篇,然后从中选出适合于学生读的。这两个过程有些差别,各有长处,最后应该合流。第二,散文《跑警报》《泡茶馆》其它选本都选了,我们是否也跟着选。首先看我们这个选本的个性出来没有,如果没有出来,还要选别人都选的,自然不可取;如果像现在已经出来了,就不必顾虑。其次看我们这个选本与该两篇的关系,我是认为汪曾祺表现“人生百态”很有味,觉得这两篇有特点才提出的。如果“人生百态”单元不要了,当然可以不选。顺便谈点小学生的接受问题,我觉得应包括他们自然能理解的、经引导后能理解的、极少数优秀生想理解的这样三个层次(我在小学毕业前读完除《三国演义》以外的中国古典名著,我并不是特别优秀,在上海的小学班级里只属于第五名到第十名的学生。当然我知道现在学生没有时间读文学作品的原因很复杂)。战争是小学生难于理解的,但我们不能等到犹太少女禁闭在地下室写日记了才让孩子知道战争和民族歧视吧。这个选本里有点战争对于优秀生是必要的。以上三种情况在选文中的比例,可以掌握在7:2.5:0.5 这么个样子。当然,如果实在节选不出适于孩子读的,这两篇可以放弃,或者留一篇《跑警报》节选。第三,《沙家浜》的文字部分是再创作,属于汪曾祺。我在“文革”前就看过《芦荡火种》,我从来就知道两者的关系。只要厘清了关系(不厘清不应由汪曾祺一人负责,是政治造成),标明改编来源,当然没有问题。这是我的看法。如果你和大家认为不惹麻烦好,可以不选。如果“戏剧”单元不要,请考虑把汪曾祺写京剧名家的文字,选一两篇放在“人物”单元里,这样使孩子们知道汪曾祺与国剧京戏的扯不断的关联,好吗?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以上回答供你考虑。我3月份要到河南开会与招研究生,我们随时联络。愿你下一步编辑工作顺利!
吴福辉
辛卯初五
×××:
近好!发来的信、再选的目录及原文都看到了,只是因最近事情多,公事私事都压在一起,实在没能抽出时间立即回答。昨天我在北京有一讲演,今天家人住医院去了,过几天我要到河南大学开会讲课,所以现在抓住这个空隙给你答复。
你现在形成的目录,有的接受了我的建议,有的没有同意我的意见,我看这是好的。现在所选的篇目,以及分编的情况,基本格局已妥帖了。再添点什么,或者再减些什么,当然都还有余地,但搅动不起大局,可以放心。而钱理群交给我的任务,主要是总体上把握全书,有的要管一下版本(主要是老舍,对老舍全集也要防止有重大改动而我们却懵懂着。汪曾祺这个问题不大,解放前的文字少),对于你这一本可说大体完成。
对于各编的具体看法如下:第一编删“母亲”,加“校外风景”和“故乡灯节”均合适。第二编加“沽源”“林肯”也可。第三编十篇多了些,你加的三篇我读了一下,不错,但写“花”的太多,应下狠心去掉一篇,可由你定。第四编“四季”自然可以,所选篇目只要严格入四季的题目就成。“四季”与下一编的“五味”成一对,也颇有趣。你在这里可以衡量衡量,全书所选,写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比例如何。究竟多大比例合适,并无绝对的标准,只要匀称,而且考虑汪曾祺的特色就行了。他是写自然景物都含人情风俗意义的。第五、六、七编都无大的毛病。只是“那些人那些事”这个题目是个时髦而用滥的题目,你却还愿意用;“人生百态”是个非常符合汪曾祺的题目(当然“百态”一词也是人人都用,但它不是流行时髦词汇,与“明朝那些事”、“民国那些人”不同),你却还没有决定,倒是我始料不及。至于“戏剧”和“语言”两编你不用,并不是不可以;“戏剧”实在不愿编就算了,但“语言”实在仍应该编,你那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如果对已有的七编我们充满信心,认为具备了汪曾祺的特色,那么“语言”别人编,我们也编,并不会影响整体。如“语言”编得好,更体现汪曾祺真是汪曾祺;不编反倒被人认为不懂汪曾祺也。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汪曾祺说了那么多“语言文字文章”的话,编出小学生能懂的并不难。当然,你不编我也不坚决反对,如上一段说的,全书编得已经在合格线以上了,就可以通过了。
至于对所选各篇的删节妥当与否,我不能一一评论,而采取了抽样法。《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看节选得挺好:儿子“文革”一段因已不是讲父亲童心,自然可不要;父亲帮助写情书和点烟如去掉对这一节的完整性也不妨碍,可以去掉。《詹大胖子》一文删得很棒。《捉虫小记》秋虫谱苏东坡济颠和尚那一句,可以商榷。你删的理由可能是认为学生读会有难点,但这样一小句删去了,我们随意补缀起来不加注释是不太尊重作者的,而不删学生读懂多少算多少,不可以吗?很多人小学期间读了《红楼梦》还不是能懂多少是多少。《跑警报》《泡茶馆》两文你肯定已经试着删过,但觉得不好删,必定是你认为有碍的内容一旦去掉就只余剩汤残羹了。从我刚才抽查过的例子看,你的节选能力是不坏的。所以关键不是有无眼光来看一篇文章好在哪里的问题,而是对学生接受能力和接受内容的估量问题。如果我们跳过跑警报时的男女问题、送女生伞问题、捡金子问题、哲学教师情书问题,只选全集第三卷P394 三个自然段,再选P396 倒8 行至P398 第10 行“入土为安”,再选P400 倒6 行至结尾,是否也能凑合?不过对那两首绝妙的诗,还要抱学生能懂多少是多少的态度。否则不好选。《泡茶馆》你也可用此原则来选,如实在不好选就算了。
“语丝”我觉得可以考虑。因这是可以部分缓解节选中的遗憾的。我甚至考虑比如“戏剧”“语言”这两编的问题就可以用“语丝”方式来解决,选几句学生能懂的,又可不必为连缀而犯愁。当然其他的内容,“语丝”都可顾及。
这信已经写得太长了。总之,你的目录基本通过,以上意见只供你思考。你这一本我还应做的工作是,对汪曾祺解放前的文字,在你完全确定篇目后(甚至是在主编已经通过后),我利用初版本来试校一下,看汪曾祺全集的可靠性如何。其他你就相机去做就是了。即颂
编安
吴福辉
2月28日下午
小学生鲁迅读本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一直在读一本书——《小学生鲁迅读本》,是刘发建先生编写的,从开始到结束,我一直被一座中学校园的童谣所吸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童年伴随着百草园、社戏长大,他热爱生活,喜欢观察和思考,这些成为了鲁迅后来写作的技巧。看到鲁迅讲述自己在百草园里的有趣故事,我觉得他的生活真有趣:他在翻那些砖头的时候,遇见了斑蝥放出臭屁,一定捏着鼻子哇哇地乱跑。还有雪地捕鸟,哎,我们现在只有想想的份了,要是我能够早生几十年,估计鲁迅绝不是我的对手,抓了四五只鸟,瞧他那心急的样子,一定得拜我做他的师傅呢,不过这只是我的幻想,但我的确想尝尝雪地捕鸟的滋味呀!如果我跟他是同龄人,出生在同地,没准还能一起在三味书屋上学称兄道弟呢,只可惜,我没这样的缘分。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班也有跟鲁迅文笔一样好的“大文豪”。班上人人都知道,她就是我们班的於佳菁同学,她的作文写得绝不是虚传,而是确确实实的好,几乎每次她的作文都被缪老师当做优秀文章,另缪老师啧啧不觉,赞叹不已,是缪老师的得意门生之一。班上的所有同学都羡慕她有这样的文采,我也不例外。
鲁迅帮人力车夫包扎伤口,还给他一点钱体现出了他的助人为乐。最令我惋惜的还是他在50多岁时去世了······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让我们小学生读懂了它,完成了刘先生的心愿:让小学生读懂鲁迅,了解鲁迅。
篇二:小学生鲁迅读本读后感
提起鲁迅,我可收集了不少资料。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著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但是他也并不只是有这么一点书,因为他可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呢!还有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读《小学生鲁迅读本》后感觉鲁迅总是“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让我们感到其实当文学家的那些人并不是那么可怕、陌生、遥远反而让我们觉得是那么亲切。也因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还有我们小时候之所以对著名作品望而偎之。是因为我们对作者并不了解。其实他们也是凡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只要奋发图强。就也可以成为文学家中的一名成员。
这本书主要是写“家乡”、“神话”、“人”其中写家乡中的《茅屋,狗,塔,村女》中的“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出自平常我们到处都能见到水,但是在鲁迅眼里水却是那样有魔力。水好像是所有事物的总结。所有事物一个交错必须经过的中心点。还有鲁迅把水用来做称托。显出天空也是那么活灵活现。还把水当作镜子,照出所有东西的美好,同时也把不好的一面冲走了。还把水当作人们心灵的镜子因为当水很脏的时候,这时候便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水干净的时候。人们便是心灵美的时候。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没的事,我一一知道,一一看见。我正在凝视他们······。让读者从他的话中深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鲁迅说:“神话他也是蛮爱听的,他说:“他的长奶奶曾经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条美女蛇如果他叫你答应了它,便会在夜晚吃你的肉。”这表面上是在讲神话故事,实际上就如鲁迅所说的“做人之险”使我想到我们尽量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要说也要快点不要说太长时间!因为现在的坏人太多了。很多小孩失踪都是因为被坏人拐骗去了。父母都很着急。但是必要的时候是可以的。比如问路、借东西等······。
写人也是鲁迅其中的一个强项。《闰土哥》中鲁迅把闰土描写成了一个小英雄。其实“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并钢叉住在海边种西瓜。他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鲁迅写的让人觉得闰土哥是个大英雄,因为鲁迅把他描写的特别高大,闰土哥就像是一名守护神,又像哪吒!时刻保卫着西瓜不被猹偷吃。看完这篇文章通常使我想起,家乡的小马他在玩一些炮火的时候总是能想出稀奇古怪的玩法,我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起这些就想笑。有时候他还能把炮丢到水里,但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也能响。
鲁迅的作品正如王富仁所说的:“鲁迅的作品是最好懂的,因为鲁迅的作品里,充满了人性的语言,与人最内在的感受。”
篇三:小学生鲁迅读本读后感
在这一本书中,讲了许多关于鲁迅写的小散文(节选)。让我看了小时候的鲁迅时,忍不住哈哈大笑,心想:鲁迅的童年原来更有意思。
在这一本书中,我认为最好看的那一篇是《死 所》这一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个渔夫和一个公子的问答——
“你的父亲是死在哪个地方的?”公子问。
“我的父亲是死在海里的。”
“那你还不怕,仍旧到海里去吗?”
“那你的父亲是死在哪个地方的?”渔夫问。
“我的父亲是死在家里的。”
“那你还不怕,仍旧坐在家里吗?”
在这一篇文章中,那个渔夫用着自己的智慧以及和公子同样的方法,强而有力的回击了那位公子,令公子无话可说,无以言对,只好自己心服口服的认输了。
在这一本书里,鲁迅先生写的每故事个个虽说是幽默诙谐,但一个个都透露出了真情实感或一个个的道理,让人看了感到非常的有意思。
即使,那是令人害怕的无常鬼,鲁迅也能将它写的很有意思,令人看着感觉就没有先前的那样害怕了。正因为如此,我很喜欢看着本书。
《小学生老舍读本》读后感 篇4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份经过岁月磨砺沉淀下来的礼物,一部经典作品,是一缕穿越黑暗笼罩投射的阳光。《小学生老舍读本》是老舍先生写的一些散文,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一篇散文,讲的一个童话:小白鼠有八个兄弟姐妹,它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好看的一个。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灰色的,只有它是雪白的。雪白的毛儿,长长的尾巴,长得非常好看。它自己也晓得它是非常的好看,所以它很骄傲。它常常这样地说:“看我这一身雪白的毛儿,圆圆的眼睛!若是我的尾巴稍为再短一点,我简直便和白兔一样的美了!自然,我的聪明是永远比白兔高出得很多,不管我的尾巴是长,还是短!”
它那骄傲的个性连它的天敌——猫,都不怕,后来的结果是被吞进了肚子,连那条美丽的尾巴都不剩。就像猫吃了它后说的:“美丽保护不了它自己。”
《小学生老舍读本》读后感1 篇5
我读了《小学生老舍读本》和《世界之最全知道》。《小学生老舍读本》让我知道了 老舍是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成了作家,很自然用北京话写作。其实老舍有十多年在外国生活的经历,按理说,总应该带回点“洋味”吧。没有。他的作品就有一股浓重的北京味。就是这股北京味让他的语言里显得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性,读起来流利上口,更重要的是老舍的语言非常幽默,哪种调侃,玩笑,讽刺,真是信手拈来,很多文章让我们莞尔一笑,会心一笑,甚至开怀大笑。因此,喜欢上老舍的语言是很自然的事。
《世界之最全知道》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勒戒更多的知识,把学生塑造成一个知识丰富,头脑灵活,能力超群的万事通。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读后感 篇6
你看第一章《生物乐园》,每一个小故事的主角都与动物有关,题目都相当有趣。例如《小猫送信》,妈妈让我先不要看书,想象一下丰子恺爷爷会怎么让小猫送信,于是我猜了起来——是象小狗一样叼在嘴里?拿根带子绑在身上?猜了几个,揭晓答案,原来他把信拴在邻居家猫的尾巴上,晚上小猫回家吃饭,就把信送给邻居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觉得相当有创意呢?
“蚂蚁也有家,也有爸爸妈妈在等它。你踩死了它,爸爸妈妈会因它而伤悲。他教导孩子不要踩死蚂蚁,不是为了“积德”、“报应”一说,而是为了培养我们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还说如果丧失了这颗心,今天可以踩死一只蚂蚁,将来就有可能会成为虐杀者。”这是书里的一段话,从这里看出丰子恺老爷爷很有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妈妈生的,哥哥是爸爸生的;表是自鸣钟生的;凳子是桌子生的;小汽车是公共汽车生的;饼干里有骨头!茶壶不肯走过来!凳子不肯站起来!蜻蜓不肯飞过来!要把月亮拿下来玩!要山茶马上开花!叫太阳不要落下去!花猫不肯同我看动画片······”书中到处可见这样充满童趣的话语,你看丰子恺爷爷是多么幽默风趣,真是个“老顽童”。
读完了这本书,妈妈问我:“书里讲的故事是不是都是很小的事,我们平时都可能碰到?可是你会想到用这样的语言写出来吗?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最简单的事我们都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 篇7
今天我读了《小学生奥运知识读本》中《百年沧桑,民族复兴》这个既精彩又动人的故事。想听?好吧,那就让我仔细地给你讲讲。
《百年沧桑,民族复兴》这个故事说的是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你要问我“绿色奥运”是什么?我会给你一个美丽的答复:少开一天汽车是绿色奥运,多种一棵大树是绿色奥运,不乱扔垃圾是绿色奥运……一句话:绿色奥运就是要保护、支持、宣传绿色环保!你要问我“科技奥运”是什么?我会给你一个漂亮的答复:运用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举办一次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是科技奥运,向全世界展现我们国家科技最新进展的是科技奥运,推进高科技成果为老百姓服务的是科技奥运……还是用一句话:科技奥运就是新科技、新成果的广泛运用!你要问我“人文奥运”是什么?我会给你一个完整的.答复: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是人文奥运,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是人文奥运,推动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和谐友好是人文奥运……如果再用一句话:人文奥运就是文化、和谐、友好!
我想种好多好多大树,为小鸟建造一个又一个的美好家园;我要请叔叔阿姨们少开汽车多步行外出;我要倡议周围的小朋友不再乱扔垃圾,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请大家都支持绿色奥运!我想请叔叔阿姨多建造一些壮观的体育场馆,制造各种先进的体育器材,发明一个小小的五环飞行器就带我们飞上无边无际的太空,让大家感受科技奥运!我要倡议我们每个同学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特别是要帮助周围那些不想学习的人一起进步,做一名出色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提议我们每个同学都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真诚待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我还要呼吁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关心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们,让他们找回自信,让全国小朋友都真正享受人文奥运!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 篇8
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日前举办主题为“英雄照亮时代 楷模就在身边”的《“时代楷模”学生读本》出版研讨会。读本作者、“时代楷模”代表以及行业代表等在会上展开研讨。
海豚出版社社长王磊介绍说,启动《“时代楷模”学生读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为中小学生讲述中国当代英雄和楷模的故事,帮助他们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通过这套书的出版讲好新时代“中国英雄”的故事,能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向海外青少年儿童“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的重点出版项目,《“时代楷模”学生读本》图书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一辑,每辑10册,一册一位“时代楷模”人物。
专家认为,“时代楷模”人物体现的是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其事迹有很强的时代背景感和代入感。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通过直接与“时代楷模”或其身边的亲友进行深度交流,能够有效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与共情,增强在叙事和细节上的真实感、亲近感。
为了更好地创作,读本作者之一董恒波亲赴河南省南阳市,对“时代楷模”张玉滚进行了为期3天的探访。“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生活,要与‘时代楷模’人物进行交流,深入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否则写不出感人的作品。”董恒波说。
少儿主题出版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能从儿童视角去思考和解读主题思想,避免主题阐释的程式化和概念化,能够兼顾主题思想的严肃性、抽象性与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其实小孩子很爱听英雄故事,而目前的英雄故事多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国内知名儿童内容品牌“凯叔讲故事”副总裁王朝阳说,孩子们需要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针对这一问题,读本作者之一常聪认为,主题作品也要回归本心,写得温暖、有趣、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觉亲切和舒服,有新鲜感又不失吸引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优秀的读物是高尚品德和精神价值的传承,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引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期,“时代楷模”张黎明坦言《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兵张嘎》等小英雄的故事一直留存在他的心中。“我心中浓厚的集体主义精神,也是源于小时候这些英雄故事对我的影响。”他说。
汪曾祺读后感 篇9
(一)汪老散文之贴近生活
拜读过汪先生的诸多散文之后会发现,他所写散文的主题大都是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遇见却未细心留意的人或物。如《夏天》中对夏天景色的细微描写,《泡茶馆》对茶馆里的闲人趣事的生动刻画。汪老从细小的视角嵌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并于平凡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趣味。
现代社会下的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剧增,他们沉浸于工作和学习中,闲情逸致都抛之脑后,对于身边平凡的人或物他们无暇顾及。除了工作学习,他们无法体会到生活的其他乐趣,他们的世界被物欲所包围着,周围一切平凡美好的事物都与他们划清界线,他们将自己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然而社会生活的喧嚣与紧张唯有透过心灵的恬淡与灵静才能得到调剂与释放。许多读者喜爱汪老也正是被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与关注所吸引,在汪老的散文中可以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净化,进而对周围环境有了重新的注目。
(二)汪老散文之平淡质朴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 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正如汪老所言,他的散文中至始至终弥漫着平实主义风味,散文语言简单易懂,曾有评论家评价汪老的语言十分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但放在一起,就别有一番味道。个人比较喜欢汪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文章笔调朴实,如拉家常,但却字里行间中折射出父子之间无需言语表达的亲情。
(三)汪老散文之以小见大
汪先生的散文并不是一味描写生活琐事,他对事物往往有其独到的见解感悟和奇妙的审美发现,擅于以小见大,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如汪老在其散文《吃食和文学》中谈到苦瓜到底是不是瓜时,最后从苦瓜想到文学创作,他说作家应该口味杂一点,不能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汪先生这种生活中的敏思与睿智,是值得我们所提倡与奉行的。“我思故我在”,不断的思考才能迸发生命的灵感。
(四)汪老散文之乐观豁达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 篇10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受戒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1文章开篇就用缓慢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与其说独特更不如说荒诞。庵赵庄的人们太宽容了,在他们心中,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像是郎中,书生,当铺,商人之类的职业,没有区别。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还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赌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规还是和尚吗?——这样光怪陆离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涩全然无关,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
再说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由此村庄独特的幸福生活可见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笔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苦涩,没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荸荠庵里,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然而却没有人指责,这一切的荒诞在村庄里是如此和谐。
我并不赞同网络上大部分人所说,这是对人性最原始的复苏的赞美。更有甚者,说这是对人类原始的爱的赞扬。
汪曾祺受戒读后感2《受戒》篇幅不长,却写得十分有画面感。我读着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故事性很强。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场面描述,没有华丽的辞藻,仅是白描的笔触却也写得生动。
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饱满,是完整的人。比如写明子受戒时,有一个山东和尚受戒烧戒疤太疼,山东和尚骂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烧了!”简直就是村野俗夫!这和尚的反应让人觉得十分的真实,直爽的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虽写的是和尚,却不是超脱世俗的和尚,境界很高,只知吃斋念佛,不食人间烟火。和尚也在那个世外桃源过得潇洒,能够自给自足,靠着自我的本事获得吃穿,那里的和尚能够偶尔吃肉,甚至能够娶妻。还有小英子家房子独村独落,有田没有全拿来种粮食,而是有半亩种了小英子喜欢的荸荠。这种有些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应是有些超凡的。
汪曾祺选集读后感 篇11
借来汪曾祺的散文集,略翻了翻。文章的确富有生活气息,只是,味道似乎不浓。
……
我只道把汪的文章搁置了下来。只是那夜,心情焦躁,疲乏不堪,我信手拿来汪的散文集,随意翻至了《西山客话》。读着读着,眉头不再紧锁,嘴里也不再抱怨了。完全被朴实文字里所描绘的迷人景致吸引住了——“山前有一片杏树,约有干株。一千棵杏树,都开了花,那可是很壮观了。远望一片浅红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弄楼一侧有一棵玉兰。八大处只此一棵,据说是明代所植,高与楼齐,开花时瓣如玉片,蕊似黄鹅,一树光明。” ……
原来质朴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绘出如此绚烂的画面,原来用我们的双眼可以发现如此光彩的美景。
看!汪老这样写——“西山多隐士,绝世遗名,只求执守真我。在八大处山庄怡居或小憩,做一个闲人,晨起拾级登山,暮看夕鸟投林,春花秋月,兴衰荣辱,存乎一心,然则‘清冷之状与目谋,营营之声与身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淡泊宁静,心止如泓,非但抛却都市繁嚣陆离,更能忘象见性,俨然小隐于野。”
这就是汪老的人生哲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恍然大悟,沉静的心也似那寂静的夜一般清澈悠远。
自那以后,我开始乐于读汪老的散文。与老人家一起品味生活,品味心情。
汪老定是个吃客,我暗想,坏笑。你看他那不滞于形的文字竟能让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 “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家常菜,家常文章,家常情调。
汪老用无华的文字回忆着一位位故人,却又那么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出富有个性的人物。看他在《赵树理同志二三事》中有这么一段——“赵树理同志担任《说说唱唱》的副主编,不是挂一个名,他每期都亲自看稿,改稿。常常到了快该发稿的日期,还没有合用的稿子,他就把经过初、二审的稿子抱到屋里去,一篇一篇地看,差一点的,就丢在一边,弄得满室狼藉。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编辑部发出。他把这种编辑方法叫做‘绝处逢生法’。”
人物形象,贵在形似又神似。就在这样的文字中,我除了喜欢赵树理先生,也就更喜欢汪曾祺先生了。
……
汪老的散文大多如此风格,以平淡致远见长。
我想,汪老散文中的味道,浓起来了。
有人会说,家常文章,不值玩味。但我想,汪老的散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恰是以下两点:其一,文字不求矫揉造作,文风平易近人,一扫靡艳之风。其二,无论作文,还是做人,都要常葆乐观从容之心态,能懂得以包容之心话“家常人生”。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读后感】推荐阅读:
《小学生国防教育读本》读后感5则范文06-02
《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读后感700字08-13
小学生鲁迅读本全文01-08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10-12
犁倭小学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09-30
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学法用法读本05-15
学生廉洁教育读本09-25
大学生入学教育读本(摘抄)07-26
小学生茶馆读后感07-16
小学生《根鸟》读后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