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教师培养计划

2024-09-21

系教师培养计划(精选9篇)

系教师培养计划 篇1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未来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计划

一、背景

卓越教师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律师一起,是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在部分高校实施的四大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正是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顺应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新期待,体现高校办学功能,合乎人才成长规律,是我校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发挥办学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培养目标

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深厚的人文底蕴、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未来卓越教师。

三、培养方案

创新能力是培养卓越教师的核心,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应该是培养创新的思维,而课堂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主战场。因此,强调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积极吸取国际知名高校的成功经验,在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以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变革。

1.“双导师”制

实验班将采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施“双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校内专业导师和一个校外教学导师,强化教学实践技

能的培养,培养方案采用叠加模式,由学院各专业负责专业学习,教育技术系负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指导工作。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注重实验班学生教育理论学习,组织开设综合训练模式,完成教育专项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专门开辟多间活动桌椅小教室作为专用教室,鼓励开展研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PBL式教学。学院各类实验室对“卓越教师”计划学生开放。

3.强化教学技能实践

每个学生每周至少一天到教学创新实践合作的中小学,在校外导师的指导进行教学实践,深化专业知识,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四、选拔方法

1.选拔对象:第一次参与选拔的学生应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2009级和2010级本科生,以后每年在一年级新生中选拔。

2.选拔时间:每年9月10日前完成选拔工作,并作为学校“卓越教师”班成员向教务处提交的学生名单。

3.选拔条件:

(1)立志从事教师工作的品学兼优的师范专业学生;参与选拔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无违纪违规行为,未受过退学警告;

(2)大学在学期间仅允许一门课程有不及格记录,但必须已重修通过或参加免修考通过;

(3)综合测评应该在30%以内。

4.选拔程序:

(1)符合条件的学生提出申请,填写《湛江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卓越教师”班学生选拔申请表》;

(2)学院根据申请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综合表现等情况组织专家进行初审,确定面试学生名单。

(3)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面试,以面试成绩确定录取学生名单;

(4)每年级大约5~10人。

5.关于滚动选拔和退出制度

“卓越教师”班,在后续的学习中,将实行滚动选拔和退出制度,具体如下:

(1)每学年结束时学院将组建考评委员会,评判“卓越教师”班学生的学年学业情况。不能满足要求的学生将被调整出“卓越教师”班,回到相关专业的并行班继续学业;“卓越教师”班的学生也可自行提出退出申请,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回到相关专业的并行班继续学业。

(2)每个学年结束时,各专业可视“卓越教师”班运行情况,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从相关专业选拔部分学生补充到班中。

五、考核标准、措施 在考核评价方面,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增加小测验、小论文、报告、讲演等环节,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每个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要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和教育论文各一篇。

系教师培养计划 篇2

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背景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起门来办教师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问题,2014年9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为总体要求,以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举办教师教育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特点任务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教领域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从创新协同培养机制、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反映基层创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相关院校在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试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三是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遵循不同类别教师的培养规律,分别提出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和目标要求。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方面,明确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全方位协同的具体内容,提出要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二是在强化招生就业环节方面,提出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开展生动有效的就业教育,鼓励引导师范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任教。三是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提出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探索建立社会评价机制,提出试行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四是在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方面,提出高校建立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聘请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形成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进展

经高等学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会议遴选,并经网上公示,2014年12月,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确定62所高校承担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一年多来,项目承担学校高度重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和项目实施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相关省份在政策、经费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一)优选生源,遴选乐教适教学生攻读师范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通过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参与本科自主招生命题等方式,有效深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素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师范生“适教”潜能的考察方法和标准,面试方案包括专家面谈、讲台体验、团队互动和心理测试等多个环节。杭州师范大学按照“三位一体”招生要求,将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面试成绩按照5∶2∶3比例,汇总本校招生总成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加强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从大学一二年级在校生中选拔优秀生源进入师范专业学习。为加强“本硕一体化”中学教师培养,华东师范大学等增加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人数,选拔乐教适教、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研究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进入教育硕士阶段学习。

(二)协同育人,提高教师培养适应性和针对性

东北师范大学从扩大U-G-S实验区辐射范围、在全国建设“优质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本科实习”转向“本硕融合”等三个方面积极拓展U-G-S平台,促进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有效融合。上海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指向,根据长期合作型、松散结合型和项目委托型三种协同培养模式,建设5个以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课题组共同组成的研究中心支撑“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现协同培养机制的创新。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积极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建立了大学和中小学的深度交流机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积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职业学校建立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和教学基地,积极构建校—政—企—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重庆市建立了由高校、政府、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和中小学组成的“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成立了由22家单位组成的重庆教师教育联盟,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研究。

(三)实践导向,深化师范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充分利用本校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研制中学数字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养能在信息网络环境下、面向真实问题教学的各学科数字化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学生海外游学制度,力求卓越教师改革项目的每名学生具有一个月左右的海外教育见习实习经历。西南大学建设“师元在线”网络研修平台,开发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测评系统,并与教育创新实验区等机构合作开发建设优质中小学微课程和精品案例资源库。首都师范大学实行“4+6”实习,4周在远郊区县农村校实习,6周在城区优质校实习,使学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浙江师范大学以竞赛为抓手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构建了五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体系。河南大学卓越班学生在开封市一些中学开展“一对一”跟随优秀教师见习,并赴全省各类中学实习,作为中学教学名师助手,全程跟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启动修订并全面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培养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卓越教师,力求形成可供示范、推广的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新模式。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适应培养应用型幼儿园教师要求,对培养课程、培养方式、实习见习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重庆师范大学构建全新小学全科教师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并针对新要求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教育与康复2+2整合型”方案。卓越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对师范生做出企业实践教学和职业学校教育实习各半年的实践教学要求。

(四)加强师资,提升教师培养重要的“软实力”

东北师范大学每年有计划地从师范专业相关学科专业中选择10名本科生实行“本科-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连读,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师队伍补充新生力量。江苏师范大学实施“博士化工程”“国际化工程”“接地气工程”和“借智工程”四大工程,为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提供有力的教师教育师资保障。郑州师范学院组建了由本校和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省康复中心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等三方面人员组成的项目师资团队,为复合型特教教师培养奠定基础。广东省于2014年启动实施高校与中小学校师资互聘千人计划,计划到2018年实现高校与中小学校师资互评覆盖本校所有师范类专业。

(五)优先支持,形成合力积极推动计划举措落地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国共有216所高校申报项目276个,入选率仅为29%。入选的62个院校都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周密组织,举全校之力在经费安排、政策支持方面予以倾斜,保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不少省份也在经费、政策方面积极支持计划实施、举措落地。江苏省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给予经费支持,并优先支持项目学校开展教育硕士学位工作,优先安排师范类专业招生计划,在职称评审中将项目视作国家级教改项目,参与教师优先进入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等。湖南省由教育厅统筹师范生生源,统筹建立实践实训基地800余所,为高校师范生实践实训提供重要保障。

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未来愿景

作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下一步,我们将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倾斜支持、力推改革、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使计划得以坚持、创新、发扬和壮大。

(一)加大支持力度

2015年,中央财政对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在2016年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中专项支持100名教师教育师资。要进一步推动综合改革力度,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在增加教育硕士数量、加大推免比例、加强师生国际交流等方面对计划院校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将加大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宣传表彰力度,组织开展优秀工作案例评选,通过简报、专栏等形式宣传典型经验。各省也要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并对参与改革项目的中小学在办学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着力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化改革。要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计划,是教师教育振兴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之后,我们要在卓越计划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改革试点,遴选确定一批实验项目和课题,建设一批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破解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怪题、难题,推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招、硬招、新招。各校要坚持培养优秀教师的办学方向,克服改革动力不足、缺乏有效措施手段、不敢或不愿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识,形成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大合力,建设成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校。

(三)做好交流指导

教师教育是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人才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周期10年,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关系着“卓越计划”甚至是教师教育工作全局。我们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加强经验交流、定期研讨切磋,更要依托项目办和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加大指导、咨询和检查力度,确保项目的方向、进度和效果。近期,已委托专家委员会分类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研究》,将对计划的实施开展科学研究,并予以有效指导。我们坚持实行改革项目承担高校动态调整机制,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对实施成效显著的,予以相关倾斜支持;对检查不合格的,将取消承担资格。教指委和项目办要切实履责,通过会议、现场、远程等多种方式,做好计划的指导、咨询、检查、服务工作,定期提交进展报告,为“卓越计划”实施积极建言献策。

(四)广泛示范辐射

哈佛的未来教师培养计划 篇3

“未来教师培养计划”是一个多年研究计划,主要致力于研究美国未来教师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主要包括如何为美国的公立学校吸引、支持和保留高质量的教师。

目前,未来教师培养计划主要研究了下列几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职业选择及其对本职业的看法;(2)内外部的激励机制在教师择业中的作用;(3)学校中的三种职业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或亚文化(sub—culture);(4)课程和评价在新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成就感方面的决定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新教师没有将教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工作,只有少数教师将教学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未来教师的职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自己的兴趣、以及在中小学校的实习经验。

关于奖励政策在教师择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两个部分。内部奖励主要指对教师的精神鼓励,外部奖励指的是对教师的物质奖励,如增加工资和奖金等。尽管进入教学职业的新教师希望得到内部奖励,但他们决不会不关心金钱和物质奖励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教师对自己的工资表示不满。这些教师们强调,他们不是“为了钱”才选择教学这一职业的,但在这样的工资条件下,他们很担心教学工作能够长期顺利坚持下去。此外,还有教师谈到了较高的择业成本问题。这些成本主要包括选择教师职业与其他报酬较高的职业之间的机会成本问题、为获得教师资格而进行的职前培训和研究生教育成本。这些研究表明,公立教育若想吸引、保留更多的合格教师,就必须增加对教师的物质奖励,减少教师教育的成本。

学校的职业文化对新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职业文化可以为新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使新教师尽早适应教学工作,并使他们与老教师和校长之间形成互动。根据新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关系,可以将学校中的职业文化分为三类:以老教师为中心的职业文化、以新教师为中心的职业文化和综合性的职业文化。在以老教师为中心的职业文化中,专业实践的模式和规范根据老教师的情况而定,主要是为老教师服务的,很少为新教师考虑。在以新教师为中心的职业文化中,学校里主要是一些年轻的、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这些新教师精力充沛,有很高的热情,但是缺乏教学方面的专业指导。这种职业文化的学校主要有两种类型:刚刚建立的特许学校和一些条件较差的城市学校。在综合性的职业文化的学校里,新老教师的构成比例适当,二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老教师不仅向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还亲自参与到新教师的课堂中。这样,新教师就能够得到具体的专业指导,反过来也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生,顺利进行教学。老教师在对新教师进行指导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因此,在三种职业文化中,这种新老教师结合的综合性职业文化被认为是最好的,也是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为有利的。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4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寿县迎河中学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骨干教师培养是我校教师发展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具有高尚师德、正确的教育思想,宽广博深的专业知识,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示范、指导、影响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我校“十一五”师资工作的重点。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队伍作用,提升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二、基本要求

本培养计划面向全校教师,培养认定骨干教师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骨干教师即县学科带头人,第二层次为县骨干教师,第三层次为校骨干教师。通过比较系统的培养和使用锻炼,至2014年三个层次骨干教师比例分别达到专任教师的1%、5%、30%。

三、认定办法

第一、二层次骨干教师认定工作按照县教育局有关程序实施;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按照分期认定、浮动认定的方式认定。认定时,应全面考核推荐人的各方面条件,注重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认。

1、基本条件:热爱祖国,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服务学校,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教书育人,爱护学生,切实提高教育 质量;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治学严谨,教风端正,具有团结创新精神。在同等条件下,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优先。

2、学历要求: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同等情况下研究生学历优先。

3、荣誉称号:第三层次骨干教师原则上应获得县级及学校以上综合或相关荣誉称号。

4、职称要求:三种层次骨干教师原则上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可以适当放宽。

5、业务和工作实绩: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县内和我校有较大的影响;有比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有论文发表或在县级以上获奖;轻负高效,任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处于全县和全校的前列;其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工作得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能在本县或我校起到示范作用。

四、认定程序

1、报名推荐

骨干教师报名推荐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操作:本人申报——教研组、年级组推荐——校领导组审核——校内公示。

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负载推荐工作,严格把好资料审核关和推荐关。

2、考核认定

第一、二层次骨干教师,由学校配合教育局组织专家组根据认定条件考核经公示后发文认定。第三层次骨干教师,由学校组成领导小 组考核后认定。

五、培养管理办法

骨干教师应是全校教师的楷模,在各项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骨干教师,必须很好地履行以下职责和任务,接受相应的管理和定期考核。

(一)骨干教师职责和任务 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

1、骨干教师应在提高全县和本校教育教学效益上起好表率和推动作用,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动我校学科发展和德育工作的开展。

2、第二、三层次骨干教师每年需分别在校级或县级以上范围内开高质量的研究课或在一定范围内作讲座一次。

3、积极参与我校课程改革,推动所在教研组建设。

4、积极承担和参与各级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每年有研究课题或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5、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每年阅读理论专著不少于一本,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

6、适当完成带教工作。按照双方自愿选择的办法,每位骨干教师应带好一至二位徒弟。

(二)培养措施

1、对各层次骨干教师在科研立项、课题指导、进修学习、考察研讨 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给予优先考虑。

2、设立骨干教师培养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骨干教师业务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考核奖励等。

3、学习组建骨干教师研修班以及相应学科学习小组,采用“导师引领、集中研训、远程培训、小组研讨、自我修炼”的培养方式对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4、在教师职务评聘以及各类评先评优中,对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给予优先考虑。

5、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促进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

六、管理办法

1、为加强对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设立骨干教师培养专家组,负责对各层次骨干教师的认定和考核。

2、学校人事部门、教导处、政教处负责本部门这项工作日常管理、指导服务、集中培训、考核。配合教师进修学校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

3、建立考核制度。每年对骨干教师的履职和成长情况组织考核和评估,对履职和成长情况不合格的将予以调整。篇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 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 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学期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乃至全区具有指导、带头作用。

二、培养目标:

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2.使本来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如市级骨干教师或名教师,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3.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而出,但做到宁缺勿滥,严格按学校《条例》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

1、任职资格: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在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

学校教坛新秀:

从事教师工作1—4年(含4年)的年轻教师中评选并培养。

2、工作职责:

⑴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 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作。

⑵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 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⑶ 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 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⑷ 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 的教育理论水平。

⑸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四、相应的待遇:

为在培养范围内的教师提供参加高层学术交流、高效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研究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掌握学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各级各类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将优先考虑培养对象。

1、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每月津贴20元。每2年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考察1次。

2、学校教坛新秀一次性奖励200元。

3、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推荐参加润州区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

五、培养措施及管理办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 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安排他们班主任、辅导员或行政管理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增长才干。2.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4.结对带徒,促进成长

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对,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时提升相应教师职称或提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6.学校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骨干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的经费由学校支付,学历进修的费用按教育局相关文件执行外,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补贴。

7.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篇三:骨干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及措施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学期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乃至全区具有指导、带头作用。

二、培养目标:

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2.使本来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如市级骨干教师或名教师,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3.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而出,但做到宁缺勿滥,严格按学校《条例》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

1、任职资格: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学校教坛新秀:从事教师工作1—4年(含4年)的年轻教师中评选并培养。

2、工作职责:

⑴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⑵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⑶ 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⑷ 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⑸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四、相应的待遇:

为在培养范围内的教师提供参加高层学术交流、高效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研究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掌握学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各级各类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将优先考虑培养对象。

1、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每月津贴20元。每2年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考察1次。

2、学校教坛新秀一次性奖励200元。

3、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推荐参加润州区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

五、培养措施及管理办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安排他们班主任、辅导员或行政管理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增长才干。2.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4.结对带徒,促进成长

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参

加工作的教师结对,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时提升相应教师职称或提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6.学校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骨干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的经费由学校支付,学历进修的费用按教育局相关文件执行外,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补贴。

7.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三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骨干教师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培

养是搞好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为了校本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特制定塔山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规划。

一、培训宗旨

二、培训目标

培训中以提高学员实施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对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1、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分层培养计划 篇5

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一、培养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教师拔尖,促进教师成名。

4、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培养对象 本校全体教师。

按教学年限与年龄,将教师分成三组,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

1、入门期(新教师试用期)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

2、发展期(教龄1—5年)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教师个性发展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舞台,促使他们有目标的自我发展。

3、成熟期(教龄在5年以上)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

三、培养措施

1、以老带青结“对子”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由骨干教师与对所指定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导处组织学校的教学骨干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活动,建立《师徒活动手册》要求从师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务素养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近早进入角色,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上不断进步。

2、实践锻炼压“担子”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以下一些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汇报课。

3、竞赛比武搭“台子”

给教师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为之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冒尖,并给教师设立更多受奖机会,加大鼓励力度。定期实实在在地开展多种竞赛比武活动,让教师各显其能,各领风骚。

4、更上层楼架“梯子”

多管齐下为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使之适应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一是邀请教育行家来学校讲学,拓宽视野。二是创设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博采众长。

四、工作要求

(一)入门期青年教师

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教师要全面、全方位地参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主动承担见习班主任工作或班主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适应和熟悉教育教学工作。

第一学期10月份,新教师要上第一节达标课,12月份新教师上学期考评课;第二学期4月份,新教师上第二节达标课。5月份新教师上学期考评课。

达标课听课课表由教研组长统一安排,并报教务处备案,教研组长组织组内人员听完达标课之后,进行面对面的分析指导,由教研组长写出书面考评意见。

认真撰写教案、听课记录,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一学期至少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专著,做好摘录工作。每月教育摘记不少于2篇,并写好学习体会,每篇教育摘记不少于300字。

(二)发展期教师

1、加强学习。青年教师要刻苦学习钻研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做好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每月教育摘记不少于1篇,并写好心得体会;每月撰写一篇具一定质量的主题式教学反思和一篇3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故事或教学随笔。

2、备课笔记分教时安排,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适当;作业按学校要求批改,有错误就有订正,不出现漏批错批现象,重视评讲分析。

3、每学期要上一堂专业展示课,同时要勇于承担对外的实践课任务。

4、每学期写出一篇教育或教学论文,论文要求切合教育、教学实际,观点鲜明,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5、做好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要井然有序,学生精神面貌要蓬勃向上,德智体美劳要协调发展,成为本年级或学校的模范班级。任课教师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誉,教学工作效果明显,实绩突出。

(三)成熟期教师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业务杂志,每月教育摘记不少于1篇,并写好心得体会;每月撰写一篇具一定质量的主题式教学反思和一篇3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故事或教学随笔。

2、积极主动开设创新课、精品课;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承担校级以上的交流课、公开课等。

3、论文写作。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创新教育教学案例,并主动参加上级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组织的征文评比。

4、参加教学评优课比赛。必须参加每学年举行的教师评优课比赛,要努力获得好的成绩。

培养青年教师计划 篇6

制定人 XXX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及我校整体改革的飞速发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为学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二、任务及目标

(一)、政治素质要求:

1、青年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学生良师益友,塑造高尚人格。

2、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师德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认真做好有关记录。

3、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评比、竞赛等活动,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二)、专业素质要求:

(1)、教学工作:

第一阶段:新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要逐步了解所教科目的教学大纲、教材,能表述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常规要求;熟知教学环节,能进行教材、单元(章节)的一般分析(能指出整体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等);初步掌握教学语言、板书设计;能写出合格教案,上一节公开课。

第二阶段:要较熟悉所教科目的教学大纲、教材,准确表述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及要求;基本掌握教学的几个环节,熟悉课堂常规;较自然地使用教学语言、设计和运用合格板书;能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章节)分析;会“说课”(即阐述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实施方案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处理等);能较顺利地举行公开课。

三、具体措施:

1、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做到“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课、交一份规范教案、一篇硬笔书法、每月一次公开课、每学期期末交一份学习总结。

2、指导教师平均每周听每位青年教师一节课或参加其组织的班会活动一次。

3、每月收阅、检查青年教师教案(或班会方案)一次。

4、期末检查青年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收取其学习、工作总结。

5、每月针对青年教师的工作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安排一次辅导。

6、督促青年教师认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继续教育”等活动。

系教师培养计划 篇7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快速发展机遇期, 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 党中央和国务院适时地提出了创建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工程教育大国的行列。中国的在校工科大学生与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茅。但近年来, 由于大学连续扩招而引起的毕业生质量的滑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突出表现在工程实践能力的降低、创新能力的缺乏, 与发达国家培养的毕业生差距在拉大。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某些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脱节。而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科教育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高校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 联合培养工科学生, 成效显著。

为此, 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等部委联合发起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即“卓越计划”, 旨在通过试点高校和试点专业,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工程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造就一批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该计划的实施, 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于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目前正在稳步实施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顺利实施, 涉及诸多环节, 其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 因为只有学生和教师的深度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二、卓越计划实施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1. 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视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 高校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欧美等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工科人才教育的先进理念如CDIO等已经取得了成功, 成效得到了世界公认。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应当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努力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 按照CDIO的理念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制订培养方案。CDIO是以项目设计为导向, 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 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围绕项目设计将有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直接体验工程实践过程, 在知识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2. 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体现形式。创新是以新思维或新发明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英文Innovation的含义为改革、创新;Creativity的含义为创造性、创造力;Originality的含义为独创性、创造性。创新是国家富强的希望,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创新教育, 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设计与实践能力。因此, 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应当切实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 注重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时效性,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四年制本科生在合作企业中进行的集中实践环节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另外, 五门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求主讲教师具有五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这些都要求参与卓越计划的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必须具有相关的工程实践经历, 主持或参与重大或关键工程技术攻关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优先。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将工程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4.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在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变过去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 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工程项目组织教学活动。 (1) 基于合作企业工程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如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 教师针对合作企业的工程问题, 鼓励学生探究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 不强求方案的严密性, 侧重于培养学生探究式研究学习的能力。 (2) 基于合作企业工程案例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教师对合作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 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 制订不同的方案, 并加以综合比较, 确定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案。 (3) 基于合作企业工程项目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如在专业课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 结合企业工程项目, 由企业具有实际开发经验并参与过相关项目开发工作的骨干教师参与教学, 组织学生参与项目, 使学生对企业工程项目开发过程有深入的了解。

5. 积极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教师应积极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改变过去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考试侧重概念、公式推导, 学生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考试可结合工程实际和案例, 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编写特色教材。

教材内容的陈旧、过时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高校教师。卓越计划对所选用的教材有更高的要求, 即工程的实践性、时效性、先进性更强。因此, 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应当积极编写适宜的特色教材, 满足高校师生的需要。

7. 更新知识。

目前,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日新月异。因此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 增加工程实践机会, 更新知识结构, 紧跟本专业领域的世界前沿, 才能更好地将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当然, 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本专业的卓越计划教育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订。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来, 切实为培养造就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登科, 胡丰华, 陈天虹.“卓越计划”下基于工程项目的开放性实验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8) :180-181.

[2]鲁嘉华, 成琼, 何法江.体验美国高等工程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3) :91-92.

[3]顾嘉, 张航, 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2) :59-63.

[4]张安富, 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56-59.

[5]林健.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2) :1-15.

做一个“治愈系”教师 篇8

我的同事爱冬老师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她教过的一个女生,毕业多年了,师生欢聚时掏出手机,按下“快捷键1”,居然,爱冬老师的手机响了起来!那个女生得意地说:“老师,您知道吗?就为这,我老妈特嫉妒您!”——何止是“老妈”,连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也都“特嫉妒”爱冬老师呢!想想看,如果爱冬老师不是一个“治愈系”女神,如果她不能给予那个女孩超越母爱的智与暖,如果无情的时光之水将她们彼此间的牵系愈冲愈淡,那么,那个女孩怎么可能会长久地将爱冬老师的手机号码设定为“快捷键1”呢?

在我看来,如若你真的立志做一个“治愈系”教师,那么,就算你资质平平,你也会生出许多奇妙的“治愈创意”来。我曾任我校“珍珠班”励志教师,有个叫航文的女生被我在私底下称作“天使在人间”——没有短板,几近完美。我和增凯老师一致看好她。“航文是个省状元的苗子!”增凯老师这样说。结果,高考出分那夜,我和增凯老师都傻眼了——航文比我们预期少考了近100分!第二天,航文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孩子非常郁闷,不能面对这个分数……“我真怕孩子想不开呀!”父亲带着哭腔说。我说:“你带她来见我。”航文来了,低头不语。我给了她一只事先准备好的羽毛球拍,对她说:“走,咱俩打球去!”赤日炎炎,塑胶操场被烤得软塌塌的,很快,我俩就打得汗水淋淋了。——“球太软!懒得接!”“嗨起来!扣啊!”“太好了!再疯点!”我冲航文高喊着,不一会儿就被她打得落花流水。我搬来了援兵——增凯老师,对他说:“航文把球扣到我鼻子尖上了!你要给我报仇啊!”……航文是欢跳着和我们一起离开操场的。后来,航文的父亲告诉我说,他一直在暗处看,流着泪。

这个“治愈方案”是我为这个女孩量身定做的——它是用强悍遮盖着的温软,它是用汗水偷换了的泪水。

我的一个在精神康复中心工作的学生告诉我说:“人人都是精神疾病的易感者。”我深深认同这句话。就算我们精神再健全、再强大,在某一个时刻,我们突然就软了、瘪了。我们需要一个带给我们恒久安全感的“快捷键”,我们需要一次宠溺灵魂的“心理疗愈”,我们需要一次超越皮囊的心灵飞翔。与知识体系的构建比较起来,精神体系的构建更为紧切、更为繁难。而教师的“治愈”堪称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双面绣”——我们在治愈他人的同时,也不期然地治愈了自己。

(作者系河北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

教师培养计划 篇9

以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导纲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以践行儿童立场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努力培养教育理念先进、知识底蕴深厚、教学风格独特、创新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我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储备、培养名优骨干教师奠定基础。特此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课堂中践行儿童立场,努力打造生本绿色课堂;

2、通过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通过教师间的相互质疑、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3、通过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推进成熟老师示范带头作用,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

三、组织机构

活动领导:蔡静

活动组长:李金权

活动副组长:舒苑

四、参赛对象

教龄在五年以下的所有青年教师。(因为人数较多,经研究决定曾在集团、区级参加教学比武活动的老师不参加此次赛课的上课环节。)

参赛教师名单:

语文组:黄琦、罗彬、李金玉、江婷婷、赵小信、李姝慧、刘娜、万颖、曹婉露、郑琪

数学组:杨超、郑晓琼、陈德全、陈郑小溪、田玲、付晓萍

英语组:刘俐伽、曾瑶

综合组:谭李君妍、毛楷华、郑琦、丁凡、刘涛、杨达、简迪

五、活动时间

3月

六、活动流程

(一)组内磨课

1、由教研组长提前分配好磨课组,并确定磨课组长,磨课分组如下表所示

2、生本绿色课堂将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安全、宽容:对学生足够的宽容,始终怀揣“学校就是孩子犯错的地方”的教育理念,课堂对孩子的宽容、理解和爱护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

赏识、赞扬:对学生要不吝赞扬,始终怀揣“孩子会朝着你赞扬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思想,课堂上对孩子真诚的肯定、赞扬能让孩子充满自信。

合作、互助: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始终坚持“合作、探究是学习的主要方式”的新课程理念,创造适合的合作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互帮互助的幸福,逐渐形成利他的品质。

质疑、善思:智起于思,思起于疑,我们的课堂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教师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维品质为首要目标”。

由磨课组长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生本绿色课堂最突出的一个关键词为研究主题,进行多轮磨课。每次磨课要求所有组员必须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组长做好磨课情况记载。

语文组课堂打磨关键词:合作、互助研究主题:咀嚼文字,共鸣情感

数学组课堂打磨关键词:质疑、善思研究主题:有效反馈

英语组课堂打磨关键词:质疑、善思研究主题:绘本研究

体育组课堂打磨关键词:合作、互助研究主题:重难点突破的有效性

美术组课堂打磨关键词:赏识、赞扬研究主题:创意思维

(二)赛课观看

1、青年教师赛课,其他老师提前调课进行观摩。要求:本学科的赛课必须全程参与,教研组长记录考勤。

2、没有参与磨课的老师可以自由选择赛课进行观摩。要求:每个学科必须都有涉及,至少参与六次课堂教学观摩。

3、鼓励跨学科听课,请评委组长记录好非本学科听课的老师。

(三)评委点评

由学科评委组长负责安排点评嘉宾(学科评委、大众评委或非本学科听课教师)对本堂课进行现场点评并与赛课老师进行答辩。

六、评比办法

学科评委(60%)+大众评委(40%)。

七、评委组成

语文组:

学科评委:刘强(组长)、向双琼、张丽丽、王小静、徐蜜蜜、邹芸雅

大众评委:语文组所有老师

数学组:

学科评委:潘虹瑛(组长)、蔡静、周攀波、戈萌、赵金宇、章皓

大众评委:数学组所有老师

英语组:

学科评委:商玲(组长)、倪华平、覃煜、王可敬、张倩

大众评委:英语组所有老师

综合组:

学科评委:李金权(组长)、洪圆圆、李B、郑媛、张华

大众评委:综合组所有老师

说明:

评委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有课的提前到课程处调好课,有事的自己提前调整,不得请假。所有评委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每位参赛选手打分,认真填写评价表,并在课后当堂交给组长,组长收齐后交给武毅欣。

八、奖项设置:

个人奖:以学科组为单位,按30%的比例评出一等奖及若干二等奖。

团体奖:根据个人获奖情况,获得一等奖的磨课组成员将评为优秀团队,并在个人考核中加3分,获得二等奖的磨课组成员将在个人考核中加1分。

九、主要安排

(一)前期准备

1、2月20日发布内网发布竞赛活动方案,要求人人阅读,全员知晓(负责人:舒苑)2、2月20日为各科教研组长发放纸质竞赛活动方案,要求各教研组长积极组织,各磨课组

认真准备。(负责人:丁凡)

3、2月25日前教研组长上报赛课老师的课题及上课班级,制定赛课登记表。(负责人:李姝慧)

4、2月25日大课间,上课老师进行抽签确定上课时间及节次,制定赛课日程安排表。(负责人:时瑶)

5(负责人:武毅欣)

6、电子屏显示(负责人:刘强)

7、会场布置(总负责人:丁凡3月10日下班前布置完成):

(1)横幅、背景PPT

(2)40套桌椅、移动黑板、投影仪、实物展台、粉笔、黑板擦

(3)无限话筒四个、音响设备调试

(4)评委席布置、评委牌、评分表打印

(二)赛课阶段

1、参赛教师应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所讲内容必须是本学期自己所授学科的教学内容,授课班级可以用自己的班,也可用同年级其他班级上课;

2、由于校内开展活动,所以赛课期间所用到的班级,由该授课教师自己与该班班主任具体联系;组织学生进出场由该班班主任全面负责并做好相关的协调,并请提前5分钟进入会场等候;

3、本次竞赛活动统一在四楼报告厅举行,由评委组组长带领所有的评委为这次参赛的每一位教师进行综合评判、分别打分,按得分多少排名;

4、本次打分实行评委当场打分不唱分,每个评委所打的分由评委组长收齐后上传总分人武毅欣处,由总分处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所得的平均分为参赛者的最后得分;

5、参赛教师请于赛课前给学科内每位评委递交一份教学设计,赛后将赛课的教学设计电子版发送至丁凡老师邮箱。(发送邮箱的材料格式要求:1.字体:宋体。2.标题为三号字。

3.正文为四号字。4.标题下面一行要注明单位、姓名。)

6、大赛期间,所有教师必须参加任教学科听课,并作好听课记录和担任好大众评委。

(三)活动后续

1、新闻报道宣传(负责人:时瑶)

2、聚焦课堂推送(负责人:李姝慧)

3、4月教师例会,各学科评委组组长进行活动综述(语文低段:向双琼,语文高段:张丽丽,数学:潘红瑛,英语:商玲,美术:洪圆圆,体育:李B)

4、4月份教学反思将围绕本次竞赛主题进行撰写,可以是磨课心理历程、也可以是课堂赏析等。

5、将此次活动的所有资料整理成集。(负责人:丁凡)

十、附表

附表一:金小“青年教师比武”教学评价标准量表

(语文:咀嚼文字,共鸣情感)

授课人:学科: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公共关系写作教学设计下一篇:*电信抗台抢险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