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2024-08-01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精选12篇)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1

2009年以来,我们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规范收费医院”创建活动,通过抓卫生行风、抓严格管理、抓诊疗合理、抓医患和谐、抓多方监督,着力规范医院的收费和服务行为,积极探索破解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已授牌二、三级医院17家、一级医院90家,分别占同类医院的85%、72.6%,“规范收费医院”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市卫生行风建设,医院的收费行为更加规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患者得到更多实惠、群众对卫生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去年,市卫生局分别对已授牌的8家医院及11家申报“规范收费医院”的二、三级医院出院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综合满意度分别为94.96%、93.15%,比上年提高6.1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扬州城调队在市区随机选择了2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医疗收费的满意度达到78%,比上年的调查提升了8个百分点;省卫生厅对全省60家医院出院病人的函调结果显示,我市的苏北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综合满意度分别为95.20%、95.02%、84.96%,与2009年相比明显进位。现将2009年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深入开展“规范收费医院”创建活动

创建“规范收费医院”事关群众的切身得益,也是我市化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所做的积极探索,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

今年“规范收费医院”创建的目标是:深入开展创建“规范收费医院”活动,稳步推进“规范收费医院”扩面工作,着力提高“规范收费医院”的内在质量,“规范收费医院”达标率80%以上。对已授牌单位,要加强动态监管,组织“回头看”,开展跟踪评议;对新申报医院要加强指导、严格考核、确保质量。年初市局已将创建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县(市、区)和市直各医院,并将规范收费医院创建等16项工作目标作为项目进行管理,明确了任务分解、质量进度、考评督查等,市局将定期督查项目进展,强化工作目标的平时考核。希望各地各单位,对照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创造工作亮点,圆满完成今年的创建工作任务。

二、扎实措施,切实抓好一级医院收费的清理和规范工作

目前,一级医院收费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市卫生局、市政府纠风办、市物价局研究决定,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和规范一级医院药品和医疗服务等收费项目的工作,认真解决医院擅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不规范收费行为,进一步提高一级医院规范收费的水平。清理和规范工作的原则是“依据规定、全面规范,医院自查、县级验收”。清理和规范的对象为全市所有非营利性一级医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理和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医院所有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零售价格,医院要对照05版省物价局的《医疗服务价格手册》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及国家、省、市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逐项全面检查,做到一个不漏。除此之外,药品和医疗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医生执业和病案处方不规范等容易造成医院隐性乱收费的情况也纳入清理范围。此次清理和规范要求6月底前完成,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医院自查自纠阶段(3月25日—4月30日)

在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各医院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工作。各医院要对收费的所有项目进行梳理对照,发现规定之外擅自设立的收费项目、分解项目收费、比照项目收费、多记费、多收费、重复收费等乱收费行为的,要立即自行纠正;同时,要对医德医风档案及考评办法、建立收费自查自纠、“双纠”监管、公开评议、考核督查、追究责任等制度的建立和发挥作用情况自查自纠,未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并发挥应有作用。以上自查自纠情况要填写书面的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并于4月30日前报县(市、区)卫生、纠风、物价等部门。

(二)县级主管部门验收阶段(5月1日—5月31日)

县(市、区)卫生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所辖的一级医院规范收费工作的指导,与纠风、物价部门紧密配合,认真组织全面验收,重点是已经授牌和今年上半年拟创建验收的一级医院,确保规范收费。各地卫生部门要认真抓好对医德医风档案及考评办法等制度的建立和发挥作用的情况验收工作,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抓好医院药品和医疗服务等收费情况检查验收,对自查自纠之后仍存在较多不规范收费问题的已授牌医院,要启动摘牌机制,限期进行整改。

(三)建立落实制度阶段(6月1日—6月30日)

各县(市、区)要统一和更新药品和医疗服务

等收费项目的公示方式和内容,并通过各种手段向社会进行宣传,促进医院“阳光收费”。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照《扬州市“规范收费医院”长效监管制度汇编》,切实做好本地区创建的长效监管工作,保证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确保“规范收费医院”的含金量。市有关部门将结合下半年的“回头看”跟踪评议活动,对清理规范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较多问题的医

院,直接启动摘牌程序,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三、强化监管,着力提高创建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清理工作由市卫生“双纠”联席会议负责,履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等职责。各地卫生部门要牵头抓好一级医院的清理和规范工作,积极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药品以及医疗服务中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对顶风违纪、组织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各医院要充分认识清理和规范一级医院收费工作的重要性,把清理和规范医院收费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医院院长为清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领导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清理工作,确保清理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强规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去年,在总结、提炼试点单位建立的长效监管的相关制度基础上,卫生、纠风、物价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创建“规范收费医院”长效监管五项基本制度》,并将五项基本制度和落实长效监管制度的操作办法,汇编成册,下发到所有参加创建的医院。全市各级医院都要参照规范收费长效监管基本制度范本,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规范收费自查自纠、“双纠”监管、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医德医风考核、公开评议等制度,健全医院长效监管的制度体系。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的严格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并与个人绩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积极营造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查,严查违规违纪行为。各县(市、区)卫生部门要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每年至少分别组织2次抽查、1-2次暗访,全年抽查、暗访量要超过授牌医院的半数。对抽查和暗访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医院,启动摘牌程序,实施“提醒卡”或“告诫卡”制度;对严重乱收费或整改始终不到位的医院直接予以摘牌,并向社会公布。对在清理规范期间有乱收费行为拒不纠正,或纠正不到位的,视为顶风违纪,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创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三合理”规范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和档案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医院物价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健全;一级医院规范收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领导、同志们:深入开展“规范收费医院”创建活动,对于加强卫生行风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规范医院诊疗和收费行为,以积极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工作,认真抓好一级医院收费的清理和规范工作,为促进全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2

1 卫生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标准

1.1 人员配置

(1)县(区卫生局。设置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科),为常设机构,与医政科、医防科(预防科)并列为业务管理科室,专职人员2~3名(编制可以全局调配)。(2)县(区、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设置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科),配置专职人员1名,兼职人员1~2名负责卫生应急工作。(3)县(区、市)卫生监督所。指定部门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实行“一部两牌”制。(4)区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业务管理部门实行“一部两牌”制,设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1.2 设施配置标准

(1)县(区、市)卫生局应急管理办公室(科):独立办公用房不少于15平方米,配置办公用具和文件柜,台式电脑、手提电脑,打印机(带传真),照(录)相机等。(2)疾控、卫监、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管理部门。为专/兼职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配备办公用房、用具和用品。疾控有20平方米以上、流程规范的消毒室和15平方米以上应急设备存放室;卫监有15平方米以上应急设备、材料存放室。

2 卫生应急队伍组建标准

2.1 队员入选标准

(1)男性45周岁以下、女性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强、反应敏捷、无家族精神病和传染病史。(2)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有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3)热爱卫生应急工作,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观念强,组织纪律性强。(4)具备职业医(护)师资格和医(护)师执业证书。(5)参加过抗震(洪)救灾等重大救援、军队(武警)退伍、转业医护人员和接受过国家卫生应急培训,持有结业证者优先。

2.2 队伍类别标准

(1)社区应急队伍。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一支主要由全科医师、公卫医师和社区护士组成不少于6人的卫生应急队伍,采用A·B角制,主要职责为所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先期响应。(2)医疗救援队伍。区属每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成立一支应急医疗救援队,每队人数不少于20人,采用A·B角制,一般救援时首选A角,B角为预备员,重大救援时A·B角共同参加;人员主要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胸外科、脑外科、骨科、内科系统等中级职称以上临床医师和护士组成,承担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医疗救治工作。(3)疾控应急队伍。县(区、市)疾控中心成立一支疾控应急处置队(人数根据实际自定),可分传染病组、环境与职业卫生组、实验室检测组、健康教育组,承担区域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指导等工作。(4)卫监应急队伍。县(区、市)卫生监督所成立卫监应急队伍(人数根据实际自定),可分医疗执业与传染病监督组、生活饮用水监督组、公共场所监督组、放射卫生监督组、实验室检测组等,承担区域内放射卫生与生活饮用水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门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卫生监督应急任务。(5)卫生应急专家队伍。由应急学术、管理、临床、公共卫生等专家组成,主要提供卫生应急工作指导、咨询和评估,参与和指导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专业防疫等工作。(6)心理卫生应急队伍。以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为主体,成立心理卫生专业队伍(人数根据实际自定)。承担现场对肇事肇祸的重性精神患者进行处置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心理干预工作。(7)应急志愿者队伍。全县(区、市)每所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机构大小,分别组建一支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应对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8)外援(保障)应急队伍。区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在上述队伍中选取精兵强将组建对外援助队伍,承担赴县(区、市)外、省(区、市)外和国(境)外执行医疗卫生应急援助任务;区域内外重要活动需要医疗保障时,根据需求,在上述队伍中选取队员,组建保障队伍。(9)医院内应急响应。区域内二级以上医院,都建立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和批量伤员应急救治队伍,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3 应急装备标准

3.1 管理装备

(1)卫生局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应配备照(录)相机一台,应急指挥车一辆。(2)疾控、卫监均配一辆以上应急车及应急处置设配和材料、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均配有一辆救护车。(3)建立县(区、市)110综合应急反应平台、应急队员手机先期响应信息平台、现场应急指挥手持机平台、应急会议、信息的传送平台和直报网络信息平台。

3.2 现场救治(保障)配置

各应急医疗救援(保障)队伍需配备心肺复苏类、生命维持类、外伤包扎类、肢体固定类等器械、药品和材料(表1、2、3、4、5)。

3.3 对外援助

应对援外任务,按实际和国家标准给予配置。

4 应急培训标准

县(区、市)卫生应急管理部门组织每位队员每年不应少于二次理论培训、三次技术培训;骨干队员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军训,不少于四次紧急拉动演练。

5 应急预算标准

卫生应急列入县(区、市)财政年度预算,分为日常、专项和预备经费三部分。疾控、卫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有以上类别的年度预算。

6 应急储备标准

6.1 人力储备

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均以A/B角配置,每年更新(年龄、身体、能力、工作调动等原因);

6.2 物资储备

采用每所医疗卫生单位常规仓储量提升10%~20%、县(区、市)卫生应急管理部门集中仓储一定量和与有关商业公司签订应急储备协议相结合的“三合一”储备法,储备目录参照国家目录,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加减;

6.3 财力储备

县(区、市)财政每年在应急预算中留有卫生应急储备资金。

摘要:文章提出县(区、市)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及其人员、设施设备配置,队伍组建、应急装备、应急培训、应急预算和应急储备的参考标准。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3

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要点、总体监测计划、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按照工作目标扎实推进。部分县(市)区已将该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标准和督察督办措施。各级监管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深入农产品生产经营业户进行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生产过程监管。2014年,在吉林市食安办牵头下,市农委组织全市22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协议书。

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各级农业行政监管部门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科室,完善了监管体系。各地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四平市农委、梨树县、伊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展了相应工作。

“三品一标”监管成果喜人

全市继续加大“三品”申报及绿色食品年检力度,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2014年,全市共有15家企业、合作社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品,5家企业进行绿色食品申报。并对2014续展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有问题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按期限整改,对复查不合格的,坚决停止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市农委组织各县(市)区绿办以及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省里举办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培训和参展活动。2015年制定出台了《四平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农超对接,为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搭建一个面向市场销售和展示的平台。

专项治理效果明显

2014年,四平市农委按照质量强市创建要求制定下发了《2014年四平市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14年四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加大了检验检测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2014年省级抽检样品223个,合格率达到98.2%;市级抽检样品1108个,速测合格率100%。2015年,截止到目前,全市现场抽样876个,合格率达到99.89%。四平市农委积极协调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发挥联合执法,共同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和打假工作。

宣传培训收效明显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4

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情况

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青岛市卫生局《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医改工作精神,积极开展工作,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医改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疗改革深入,药品零差价实行,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倾斜、财政支持逐渐增大,胶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常务副市长牵头的医改领导小组,设立由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医改办公室,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列入2010年“市政府重点实事”。我局也相应成立了由局长牵头,分管副局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管领导、各镇(处)卫生院、防保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胶州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细则》,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由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6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保健项目,市心理康复医院负责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负责培训、指导和数据上报等工作。各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项目工作,给予公共卫生 项目工作很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各镇(处)卫生院、防保所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指导村(居)公共卫生室乡医协助项目开展。卫生局专门成立公共卫生科,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督导检查,每周一调度,每周一简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做好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局提出了“领导重视、逐级培训、掌握标准、明确职责、积极推进、全程督导”的工作方针,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明确职责,合理分工,集中人力,努力推动各项目工作顺利进展。

领导重视:各医疗卫生单位,进一步转变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临床医疗轻公共卫生的思想,吃透医改精神,提出了“人人为公卫,全员办项目”的工作口号,抢占工作先机,各项工作进度均排在各兄弟区市前列。

逐级培训: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心理康复医院针对工作目标、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等公共卫生项目规范要求,广泛开展公共卫生人员轮训,各镇(处)卫生院、防保所负责对辖区内公共卫生室乡村医生开展培训,确保从事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规范开展项目。

明确职责: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不一样,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合理分工,在本单位除安排总负责人之外,将9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工到人,将辖区内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落实到每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公共卫生室,定范围、定责任,由总负责人做好组织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积极推进:我局多次召开调度会议,统一部署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与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积极推进项目开展。为顺利实施入户调查,完成服务项目,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营造宣传舆论氛围,我局反复在市电视台播出滚动字幕,入户发放宣传单、明白纸,使群众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动员群众配合我们的工作。设计制作入户调查员证卡1000个,制定入户调查员工作规范,开展入户调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全程督导:我局及时组织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心理康复医院专业人员对各镇(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督导,掌握各镇(处)工作情况,定期开展调度会议,确保项目按时顺利完成。及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掌握工作进度,实地考查工作质量,逐步规范项目开展。

三、项目完成情况

1、健康档案管理:截止11月28日,全市累计建立标准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18745人份,占总人口73%(按2010年胶州总人口849500人计算,2010年目标为60%)。

2、健康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 宣传,4月份在胶州市秧歌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胶州市爱国卫生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展出展板4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3类10余种5000余份,接受卫生知识咨询3000余人;我局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年内群发健康知识短信12万余条,各医疗卫生机构印制和发放手足口病防制及高血压、糖尿病保健等健康宣传资料17种52万份,累计举办健康讲座4271次,受教人数136114人,按要求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760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通过开展各项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我市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居民健康素养。

3、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按照《胶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细则》,制定印发了《胶州市孕产妇保健服务规范》和《胶州市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实行市-镇-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村级配合、镇级实施基本检查、市级确诊的三级联动管理模式。2010年完成管理孕产妇7555人,完成率105%(按照2010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85%,应完成管理7221人),完成0—3岁儿童保健管理25072人,完成率116%(2010年应完成管理21662人)。

4、传染病防控:针对手足口病、霍乱、麻疹等传染病开展多次全员培训,我局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各镇(处)卫生院进行手足口病、甲流等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师资培训4次,各镇(处)卫生院对本单位及辖区 4 内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全员培训4次。

2010年1-11月,我市共发生法定报告传染病1737例,各级医疗机构均能按规定进行网上直报及登记,网络直报率100%,报告及时率100%。对发现的各类传染病都由专业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流调、消毒、随访,杜绝了疾病传播和暴发流行。

5、计划免疫: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努力做好适龄儿童的常规免疫及加强免疫工作,实现了与青岛市级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联网。1-11月份共完成接种148175针次,无接种事故发生。全市适龄儿童“七苗”单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全程接种率市区达99%、乡村达98%以上,新生儿建卡、建证率100%,冷链设备完好、运转率达100%,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我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分别于5月21至30日、9月11至20日开展了学龄儿童(1994年~2001年出生)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及学龄前儿童麻疹及脊灰疫苗免费强化免疫活动,已分别于6月中旬和9月30日结束。完成1994年~2001年出生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65135人次,接种率96.3%;完成学龄前儿童麻疹疫苗接种57046人,接种率98.6%(57046/57864),第一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39336人,接种率99.0%(39336/39696),二轮接种38885人,接种率97.96%(38885/39696);7~14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接种4910人,补种率96.8%(4910/5070);15岁以下乙肝疫苗查漏补种(1996-2001年出生儿童)工作按统一部署已于10月中旬开始,正顺利实施,预计将于明年5月份结束。

针对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各接种单位充分依靠街道居委会、乡村干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力量,做好适龄流动儿童的搜索、登记工作,督促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及时到当地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消灭“免疫空白点”,确保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覆盖率。

6、重性精神病管理:组织市心理康复医院专业人员对各镇(处)卫生院、防保所精防医生进行业务培训,使项目工作人员吃透政策、掌握标准、熟悉方法、准确实施。我们充分利用市镇村三级卫生防治网,调动镇(处)卫生院、防保所精防医生的积极性,发动各村卫生室乡医努力发现线索,对重性精神病人做到“底数、病情、去向”三清楚,“治疗、监护、康复”三落实,目前已对3347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完成率104%(2010年应完成管理3222人),定期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入户随访管理信息电子档案完成8109份。

7、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测血压、血糖,并上门入户采集信息,2010年共对6841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实施健康指导(全年应管理47950人,完成率142%);管理并随访高血压病人67523名(全年应管 理55431人,完成率121%);管理并随访糖尿病病人20919人(全年应管理19912人,完成率105%)。

四、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

根据市卫生局《青岛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方案》要求,我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于2010年11月10日至11月24日完成了2010年胶州市社区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工作。

11月10日市疾控中心对全市相关医疗单位项目满意度负责人及调查员进行了全员培训,严格按青岛市疾控文件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并要求各单位提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各社区、村、镇张贴宣传单。随后市疾控中心对部分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站的调查进行了现场督导或后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调查结果: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调查总数均不少于160人,总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0年我市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与其他先进区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努力形成项目推进的整体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栏、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培训和监督考核力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真正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关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对照我局200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在2006年生态市建设相关任务明确以后,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班子相应成立,各项指标迅速分解,工作日程合理排定,职能科室单位任务明确,做到了人员、时间、精力三集中。

二、排定计划,逐项实施

(一)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工作

我市城区供水目前由临安第二自来水厂负责,水源为里畈水库,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配合环保部门于2005年完成了临安市第二自来水厂水源地里畈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按合格饮用水源要求进行落实了生活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永久性界碑的设置;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宣传警示牌设置等系列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水涛庄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已经于2004年完成。

二、环卫规划编制及设施建设工作

2005年底,已完成全市乡镇环卫一体化专项规划编制和2006年计划,垃圾填埋场监测井正常运行,环境监测部门对填埋场地下水、废水、大气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城市里弄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清扫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加大了对城区四家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力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正在进行城区垃圾收集房和果壳箱的更新,主要采用分离收集的模式逐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青山湖街道垃圾中转站已建设完成。太湖源镇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之中。板桥乡、高虹镇、千洪乡、西天目乡、藻溪镇、潜川镇、乐平乡的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三、绿色工地创建工作

在杭州市“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市2004年成立了“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我市有七个工程获得了杭州市“绿色工地”殊荣,十五个工程被命名为临安市“绿色工地”。

我市“绿色工地”创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迎接森博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绿色工地”专项档案台帐,加强人员法规培训,要求与工程有关的建设单位、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健全“绿色工地”管理体系,从人员、经费、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各个环节,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实行“绿色工地”评选与企业信誉排名、评先评优、资质升级等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建设、环保、文明办等部门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整体推进我市“绿色工地”的创建工作。

三、查漏补缺扎实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任务分解和工作日程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进度,争取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临安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及与杭州市环保局联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户新建住房三格式卫生厕所的审批管理,要求新建住房必须建造三格式卫生厕所。协同相关部门完成青山湖流域综合整治任务重点开展苕溪综合整治,完成锦溪整治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生态市建设是关乎我市“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的大事。我局的目标任务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继续发扬负重拼搏、克难攻坚的城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查漏补缺扎实推进,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而努力!

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篇6

一、扩大民主,不断创新后备干部推荐机制。

建立完善后备干部推荐机制,选好选准后备干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和后备干部队伍,是后备干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有推荐方法存在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方式单

一、质量不高等弊端,我们坚持把扩大民主、公开竞争作为建立后备干部推荐机制的立足点,大力改进后备干部产生的办法,较好地提高了后备干部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一是建立公开引才机制,夯实后备干部的群体基础。我们一方面制订住房、科研、投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化氛围,加大引才留才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创设载体,提供舞台,制定政策,提升凝才聚才的吸引力。如我们以市人才市场以载体,去年共引进了36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引进外地人才750多人;以国泰国际集团为载体,每年引进50多名外经贸人才,去年共引进了近100名本科以上大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机关、乡镇副股级以上干部和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两套名册,进一步掌握和摸清了 “人才底线”。二是建立竞争择优机制,奠定后备干部的素质基础。我们十分注重在后备干部产生过程中引进公开、民主、平等、择优的竞争机制,大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从1999年开始,我们多次实施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共录用了140多名大专以上毕业生担任“村官”。我们严格规定机关充实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1999年以来已通过公www.开招考录用了98名机关公务员。从XX年开始,我们又对事业单位补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到目前为止已录用了18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XX年我们还面向全国有关重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公开招考事业单位人员,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另外,我们明确机关中层职位出现空缺的,原则上都要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人选,并先后3次组织了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局职领导干部工作。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竞争择优、公开选拔,不但引进、使用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发现、储备了一批后备干部。三是建立民主推优机制,广泛、全面地推荐后备干部。在推荐形式上,我们探索建立了“六位一体”后备干部推优机制,即基层党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社会推荐、实施“公选”推荐和人才市场推荐,并每年组织一次全社会推优荐才活动,动员各方面力量推荐优秀后备干部。在推荐范围上,我们坚持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人才性质界限,明确取消干部和职工、编内和编外、“体制内”与“体制外”等方面的限制,拓宽视野,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把各类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在推荐程序上,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规范操作,以正确地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如在组织部门考察推荐后备干部过程中,我们严格实施“三民主三公开”。“三民主”是指部门(系统、乡镇)会议民主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民主考察推荐和下属单位定向民意测验,根据“三民主”得票情况初步确定后备干部考察对象。“三公开”是指组织考察推荐前实施考察推荐预告,公开推荐后备干部的形式、类别、数量等;考察推荐中让初步确定的后备干部考察对象向考察组公开述职,全面了解其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情况;考察推荐后对组织部部务会议确定的后备干部实施公示。去年我们实施了对市级机关后备干部和党外干部、女干部的专题推荐考察,并结合对镇领导班子的全面考察,进行了镇级后备干部的推荐考察工作,就是采取这种办法,效果较好。全市又推荐出各级各类优秀后备干部502名,其中市级机关388名,乡镇114名;正职后备131名,副职后备358名,预备队人才113名;女后备干部70名,党外后备干部89名,进一步充实了全市后备干部人才库。

二、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后备干部培育机制。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途径。传统的后备干部培养方式,由于思想上或多或少存在“重选拔轻培养”的误区,导致培养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和整体性,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尽快成长成熟。而在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破除陈旧观念,创新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模式,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实施“三二”制目标要求,具体是抓好二大理论培训,即常规理论培训和专业理论培训;强化二块实践锻炼,即下一层面一把手岗位的实践锻炼和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搞好二个基本技能训练,即行政管理基本技能和文字口头表达的基本技能。在培养类型上,突出抓好经济型后备干部的培养。因为从我市近几年的用人传统看,总体而言都要求干部懂经济,特别是担任一把手的必须懂经济、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背景下,更有效地实施领导工作。针对企业转制后,原从企业挑选干部担任党政领导的渠道已不复存在,以及后备干部普遍缺乏经济管理知识的实际状况,近年来我们着力在培养经济型年轻干部上作了一些探索。一是以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为基础,让后备干部在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成长。去年3月份,我们结合市第五轮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又下派了62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58个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干部,进行帮扶锻炼。1992年以来,我市已先后下派了680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挂职扶贫,绝大多数同志都因扶贫表现较好得到了提拔使用。二是以保税区、开发区以及各镇农工商总公司这些经济龙头部门为载体,让后备干部在经济一线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去年5月,我们精心挑选了80名素质较高、有经济工作潜力的优秀机关后备干部,先组织了为期一周的经济实务培训,然后分别下派到各镇农工商总公司、重点骨干企业以及保税区、开发区等单位担任总经理助理,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期间,我们又分两批组织他们到上海外贸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经济工作专题培训,让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加速提升理论素养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从考察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志都感到挂职锻炼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太重要了,不仅学到了很多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且丰富了人生经历,增长了各方面的才干。三是以高层次的考察、培训为途径,让后备干部在学习充电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提升素质。XX年以来,我们先后选派了508名有一定经济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到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了招商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题培训,对他们进行经济和业务充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今年我们准备安排30名左右的年轻干部到新加坡培训。另外,我们结合境外招商引资及项目考察等活动,让后备干部出国出境,参与国际性的交流协作,拓宽眼界,增长胆色和才干。近三年来我市共选派了942名40岁以下干部出国出境考察交流。实践表明,只有根据形势需要和后备干部的自身实际,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衔接的定向培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长效,不断创新后备干部管理机制。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7

2011年4月份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

2011年4月,本月查处油烟污染16起,夜间噪声18起,共出动车辆56次,人员共224人,我局依据《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共下达扬尘整治《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4份。

对违章单位进行了责令停工和批评教育,通过各街道(镇)的区域管理,对辖区内扬尘污染源进行全面检查,协调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相关工作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对建筑面积大、扬尘污染问题多、有居民矛盾的房屋建设工地、拆房工地和市政施工工地开展专项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落实整改,对存在问题多、污染严重的扬尘污染源,联合执法检查组当场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有效地制止了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环境现象,查处渣土案件12起,处罚12辆,处罚37000元

市建设局关于城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8

二是规范建筑市场,促进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建规模越来月大,新开工项目和建筑面积迅速彭涨,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招标率达到了100%.一心一意协助施工企业抓好质量管理,使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全部通过了年检。规范用工行为,与再岗工人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向施工单位代收农民工全员工资保证金,从而确保了农民工期终带全工资返乡。同时,建立了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积极推广发展新型材和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及认定制度,上半年已经省墙改办对我市审批了砼多孔砖及标砖等。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开工程的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进行了重点抽查,巡查对涉及的主要建材反复抽检,下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有效防止了豆付渣工程事故的发生.对乡镇中小学校的工程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施工单位全部限期整改到位,对应该返工的工程全部进行返工,保证工程质量;去年还开展了“工程质量监督年”活动;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对16项有关混凝土外加剂和工程实体检测项目的认证.完善安全报监制度和工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及时办理报监手续,报监率达100%,意外伤害保险办理率100%,签订建筑工程安全双向承诺责任书,查出安全隐患3000多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77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6份,在德州市安全大检查中,受检工程共6个,其中德州市优良工程1个,合格工程5个,工程合格率100%。

四是典型带动,促村镇建设工作上档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12项相关制度和文件,完善管理体制,各乡镇设立乡建管理所,实行了定人定岗定责。加强规划编制。大部分乡缜驻地的总体规划和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严厉查处违章建设。发放选址意见书288份,清理违法建设40多处,清理非法买卖土地229处。成立了“乐陵市村缜建筑工匠协会”,已有97个施工队伍加入协会。典型带动,召开了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分析了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并推选100个示范村,进行连续追综报道,促进村镇建设水平上档。

五是多措并举,促收污水处理费。处理费的征收曾一度成为一大难题。市政府成立了“三费一金”(河道工程维护费、企业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社会保险金)办公室,通过上门反复耐心面对面做工作、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加大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宣传力度,并通过调查研究逐户核实,建立全市“自备井”档案,下发有关文件,提高单位、市民交费的自觉性,使征收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9

工作中,我局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列入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对全年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任务加以明确。局党组与各科室、分局、中心所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对各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严格加以考核。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局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廉政建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三要十不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强调了工作日禁酒制度,对违反规定的,每发现一次扣当事人年终考核分2分。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特别重视加强社会监督:一是按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要求,向行政相对人发放《行政审批廉政建设跟踪回访函》,重点了解工作人员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对于管理相对人反映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列入年终考评,存入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二是通过召开跟踪回访座谈会、邀请行政相对人个别交谈等方式,当面征询当事人对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设。三是实行特邀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从社会各界聘请了40名国土资源系统特邀行风监督员,由其监督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四是与市人民检察院签订了《廉政建设监督书》,由检察院监督我局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廉政意识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我局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有力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局党组在每次会议上,都要反复强调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一定不要在廉政工作上出现问题。我局有一个原则,在工作中允许出现失误,但在廉政建设上不允许出现一次错误,这已经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一个共识。在日常教育上,我们认真坚持每周五学习日制度,在学习内容安排上除了学习土地管理的业务知识外,重点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的相关内容,通过观看录像片、听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工作汇报《****市国土资源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为了保证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出现差错或是出现小的差错能及时改正,我们还实行了干部谈话提醒制度、警告制度等,由局党组成员每年不定期地对分管的科室进行谈话,以防微杜渐,将问题消灭在苗头阶段。今年2月17、18日,我局开展了全局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对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进行整顿,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查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局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廉政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三、抓好切入点,将反腐工作渗透进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近年来土地市场趋热,土地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容易出现违纪问题。为此,我局在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集体会审工作。将土地征用、土地出让等有关协议的签订、价格的确定,建设用地审批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处理等情况集中起来,由局党组成员、各科室负责人一起审议,根据集体审议意见,确定会审结果,形成会审纪要,各科室严格按纪要要求进行操作,此举有效地增加了工作透明度,避免了“关系地”、“人情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二是抓好规范操作。对所有土地业务的操作标准、工作时限、具体程序制定了严格详细的工作标准,所有业务必须按标准进行操作,出现问题则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增加工作透明度,加强依法行政。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了职权范围、服务承诺及各项业务的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对需要向社会公示的农村宅基地分配、经营性用地出让结果等也都及时加以公开,以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认真学习,重抓落实,全面贯彻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对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传达,学习了赵书记在会议的讲话,及周总理的伟大事迹,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于3月31日利用周五学习日的机会,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传达,并要求每名干部职工都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书写心得体会,重点对照领导要求和周总理的伟大事迹查找自身的问题,要从思想深处找根子,结合工作认真整改。同时,要对全局工作重点是局党组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重点在作风及廉政方面要多提合理化建议,目前这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局党组将根据汇总上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加以整改。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10

一、优化通关模式,提供通关便利,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进一步推广“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便利措施,鼓励东营市辖区所有的进出口企业均在东营海关办理属地报关手续,不断优化通关流程,在企业提供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先放后税等快速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推行进出口商品预先归类备案制度,对经海关预先归类备案的商品,在通关环节只进行程序性审核,缩短通关时间,从而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增强企业对外贸易竞争力。

二、简化加工贸易业务手续,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方便加工贸易企业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简化加工贸易内销业务手续,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商品内销后,企业可在海关当月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实现进口、内销“两条腿”走路,简化外发加工业务手续,允许加工贸易企业外发加工业务实行“以企业为单元一次审批、分批备案”。适度缩小、降低加工企业风险担保金的征收范围和比例,缓解加工贸易企业资金周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积极推行取消加工贸易纸质手册,实行手册电子化改革,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三、完善企业分类管理,给予守法企业便利优惠

支持管理规范、信誉良好、进出口规模较大的b类企业申请适用a类管理。对a类、aa类企业提供提前申报、预约报关、适用较低查验率、优先办理货物申报和验放手续、优先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换证及报关员注册登记手续等通关便利措施;海关指派专人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办理海关事务的疑难问题。落实对a类、aa类企业开展允许类和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空转政策,最大限度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发挥保税仓储功能优势,增强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重点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申办保税物流中心(b型),协助做好各项申办文件的准备工作和报批过程中与青岛海关、海关总署的联系协调工作,支持东营市龙头骨干企业申请设立保税仓库,鼓励企业利用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的有利时机,以保税仓储方式大量进口原材料物资,帮助企业节省周转资金,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增强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五、全力支持创办出口加工区、助推打造东营市加工制造业基地

积极支持和帮助完善东营港区内海关监管场所建设,以手续最简化、进出最快捷、管理最高效、服务最周到为目标,量身定制海关监管方案,促使东营港尽快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功能。积极支持在东营市设立出口加工区,充分发挥全市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作用。帮助做好政策咨询和各项申办的准备工作,争取尽早进入申办程序。

六、加大减免税政策支持力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近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减免税政策频繁调整的情况,及时向企业宣传政策,加强对东营市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政策辅导,帮助企业进行收优惠政策的梳理,对于重大项目引进的设备,提前介入,靠上重点帮扶,解决疑难问题,协助企业准确归类,制定减免税方案,及时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力争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好政策。

七、发挥海关统计监测预警的服务作用,为地方领导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充分发挥海关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作用,对进出口动态进行及时跟踪,加大监测的频率,快速反映进出口变动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统计信息,为地方宏观经济决策提供辅助参考;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重点大宗商品进出口情况的专题分析,加强对重点出口市场的跟踪监测,及时向工作对象提供海关数据和监测预警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八、贯彻“宽严相济”司法原则,维护正常进出口秩序

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注意区分主观故意与工作失误、法人行为与自然人行为等不同情况,对故意逃避海关监管、屡教不改等恶性走私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打击,对因不明规定、理解偏差、工作失误等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坚持以教育规范为主,加强海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管理,规范操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11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市科技局“勇当主力军、机关我先行”作风建设专项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部署。

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在科技系统开展“勇当主力军、机关我先行”作风建设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由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为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机关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组长。召开动员部署会,组织各科室、各单位、各党支部认真对照“五查五看五着力”,查找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机关作风、纪律规矩、工作实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抓学习。

制定印发《中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开展“提振精气神、创新当先锋”活动方案》,从“五查五看五着力”入手,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各党支部围绕“提振精气神、主动担当作为”主题开展学习研讨,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撰写1篇心得体会。举办业务科长宣讲科技政策、业务骨干讲招商行业(产业发展)、科技前沿讲座等4场。通过开展“提振精气神、创新当先锋”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有效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抓队伍。

面对今年3月中旬突发疫情,局领导带队,45名干部分别下沉浮桥街道、霞淮社区、进驻市防控疫情指挥部核酸检测组,主动认领工作任务,齐心聚力共同抗击疫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派的3个组均受到好评,圆满完成抗疫任务,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作风体现了使命担当。应对突发疫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推行线上办公,做到高企培育工作不停歇,采用“云课堂”“云对接”等方式,举推行线上审批,实行科技小巨人企业遴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在线办理。

四、抓服务。

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为契机,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制定印发《落实科技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机制实施方案》,建立科技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机制,发布10条“免申即享”和5条“即申即享”惠企政策,科技项目预算资金落实进度加快,截至6月9日,共下达各类科技资金21847.37万元,占全年预算67.13%,其中,已下达惠企专项资金19447.37万元,资金下达率达82.17%,预算资金下达进度居全市前列。

市卫生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篇12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区委站在维护全市稳定大局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平安东新区为目标,严格落实平安创建责任制,健全完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为本辖区、本部门维稳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党政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社会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副职为直接责任人。将维稳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动了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充分调动各部门特别是综治委成员单位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通过落实综治委包靠联系点制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同时,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委例会,传达上级文件,研究分析形势,调度阶段工作,部署下步任务。各成员单位每季度向区作一次平安建设工作述职,汇报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二、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大力加强行政村和居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搞好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做到行政村和居委会每月进行一次排查,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时节,由区里组织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一般矛盾纠纷,及时调处;重点矛盾纠纷,规定行政村和居委会对矛盾纠纷实行台账管理,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逐案落实具体承办人,明确调处要求和调处时限。对重大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并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及时回访,严格落实包保措施。对因城建拆迁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分析矛盾纠纷产生原因和变化规律,研究制定解决办法,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健全了指挥统一的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了集体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理财监督工作制度,促进了干部依法行政和群众依法维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2011年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下旬起,调处82起。

三、坚持打防结合、齐抓共管确保社会治安局势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综治机构和人员。全区三个乡办配备了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和巡防人员,xx办事处巡防队员7名,xx办事处巡防队员7名,xx乡巡防队员15名,具体负责本辖区的治安巡防。各行政村和居委会全部建立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五位一体”的巡防组,做到了人员到位、职责明确、报酬落实。把平安创建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乡村干部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按照xx市公安局“警力下沉、充实基层、确保一方平安”的原则,重点抓了派出所辖区民警下基层活动,xx区有1百多名年轻干警充实到行政村和社区警务室,xx区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改善基层民警办公、办案条件,建立了20多个高标准社区警务室。制定落实了管片民警七项职责,公开了管片民警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方便了居民群众办事和日常治安管理。有效地预防治安案件的发生。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欢送会致辞下一篇:云南高中会考物理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