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实施方案

2024-09-12

产业实施方案(共8篇)

产业实施方案 篇1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省产业集聚区工作会议精神和突出培育产业集群的科学决策,加强科学规划,促进产业升级,形成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优势,促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固始县产业集聚区在认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确定了主导产业并制定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

一、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概况和主导产业

固始县产业集聚区是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其依托固始县区位、社会、人力、自然、成本、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科学进行用地规划,合理组织内外交通,不断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一个以工业生产为核心,配有物流、相关商业设施和居民生活设施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共入驻企业62家,累计完成投资总额18.835亿元,从业人员28000人,实现税收5500万元,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后劲。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现状,现把轻纺加工业确定为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区内轻纺企业主要有利来针织、荣田针织、集美服饰、中兴羽绒、佰丝佳服饰、源帛服饰、浩龙服饰等。

二、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省、市“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用更加完善的思路制定轻纺加工产业长期发展计划,分阶段落实发展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高标准发展轻纺加工业,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优势水平。

(二)发展目标

坚持“整体抓优化、骨干抓壮大、龙头抓跨越”的原则,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做好轻纺加工产业的发展规划编制,培育优势突出、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轻纺加工产业集群。

(三)具体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轻纺类产业集群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以及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和处理。

2、落实扶持政策。对入驻的轻纺加工企业优先保障项目用地,优惠工业用地价格,实行税收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轻纺加工产业建设,对于发展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纳税净增较大的轻纺加工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奖励;协调银

行、工信、工商、商务、环保等部门形成合力,积极支持轻纺加工产业的发展;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向轻纺加工企业倾斜。

3、加快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强力实施“四个带动”,加快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一是根据轻纺加工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扶持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对内强强联合,对外靠大联大,使产业资源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推动轻纺加工产业整合;二是争取新上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壮大轻纺类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提高产业经营水平。四是立足人力、社会、自然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

4、开展针对性招商。结合我县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按照“走出去”主动出击和“请进来”考察合作的工作思路,坚持“引龙头、带配套”和“抓配套、引龙头”的产业招商策略,确定苏杭一带为招商重点,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在开展招商引资时,优先引进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在企业入驻时,做好企业用地规划,对关联度高的企业实行就近入驻,加大产业链条的衔接、延伸,实现资源共享。

5、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建立政府投入机制。以县财政投入为主体,统筹相关部门政策手段,形成共同扶持轻纺加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合力。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轻纺产业

发展。积极向银行推介轻纺加工重点项目,引导银行加大对企业的非政策性贷款。三是通过投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担保平台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轻纺产业集聚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6、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鼓励轻纺加工企业创建名牌,加速形成服装产品的品牌优势。对获得国家或省级品牌、龙头产业、质量体系认证,产品专利技术、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现有名牌产品,要加大宣传,重点发展,保持优势,做强做优品牌。

7、搭建劳动力市场。针对轻纺加工企业用工需求大的现状,依托我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构建劳动力市场:做好不同类别人员登记工作,建立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储备库;对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LED等方式,定期发布招工、就业、培训等信息,搭建服务平台,确保信息畅通;定期举办培训班,免费为求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县乡村三级联动和乡镇对口帮扶;举办现场招聘会,实现用工和就业的有机结合。

8、提供优质服务。对企业服务实行意向项目抓落实,落实项目抓到资,到资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关联项目抓配套。上下联动,环环扣紧,确保五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增强计划性、主动性。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着力解决企业落地遇到的困难,管委会组织

专门人员办理项目落地前的各项手续,通过加大跟进服务力度,加快项目落地。同时,加大对在建项目的施工环境治理,坚决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私搭乱建等阻挠施工的不良行为,营造和谐安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9、加强产业安全防范。一要强化员工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二要加强产业安全预警,在应对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等方面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预警措施,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0、建立现代物流营销网络。建立现代营销网络和物流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合理、高效的物流协调并完善企业生产和流通结构,帮助轻纺加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产业实施方案 篇2

★到2017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

特色农牧业贡献92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10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2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100元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3%。

★到2020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

特色农牧业贡献200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25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5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200元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5%左右。

主要措施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1.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累计新增100万亩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 人均增收300元左右;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 力争户均新增2头牛或10只羊, 人均增收500元左右;促进优质林果、设施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人均增收120元左右。

2.培育提升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油橄榄、茶叶、花椒、核桃、百合、玫瑰、油用牡丹、甜高粱、青稞、油菜、藏中药、小杂粮等地方性特色农产品, 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3.推进标准化生产:到2017年底, 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 “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

★积极突出发展劳务经济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能人带动务工;积极开展劳务信息服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吸引“乡贤”和能人回乡创业。

★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目标:到2017年底, 贫困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40%, 辐射带动5万贫困户;到2020年底,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 辐射带动10万贫困户。

1.引进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市场建设;

2.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

3.扶持每个贫困村发展小微企业或工商户;

4.鼓励贫困户以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5.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都要采取切实措施, 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2.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

3.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4.努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优先建设464个列入全国计划的旅游扶贫重点村。

★提升农业科技扶贫能力

1.派驻科技特派员。

到2017年为每个贫困村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 指导贫困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 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或创办产业项目。

2.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

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贫困县建成2~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

4.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

确保建档立卡的每个贫困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

5.强化农技推广服务。

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 农技推广“云平台”, 加强“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1.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年内全面完成所有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土地流转率达到20%以上。

2.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产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4.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按股分享经营收益。

5.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率先在贫困县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运行规则, 推动贫困户资产变资本, 资本促增收。

6.强化惠农政策落实。

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各项奖补政策并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全面落实并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农民养老、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标准和补助水平, 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完成时限

★到2017年底, 特色优势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比例达100%, 全面完成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

越南腰果产业的新方案 篇3

上周四在平福省举行腰果可持续发展论坛,作物生产部副部长Nguyen Nhu Hien表示,自2006年以来,越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腰果出口国。他说,2013年腰果出口值达16.5亿美元,是继大米、咖啡和橡胶之后的第四大出口农产品。但该行业现在面临挑战。腰果面积在过去的7年一直在缩减,共减少面积129 900 hm2,直到2013年面积为310 000 hm2。产量比同期减少27 400 t。国内产量仅能满足国内30%的加工。

近年来,由于农民砍掉腰果树种植其他更高利润的作物,导致腰果产量急剧减少。此外,树木老化和异常天气变化也导致产量减少。全国农业推广中心主任Phan Huy Thong说,以前我们认为种植腰果树应在不适合其他作物的地区种植。他说,由于种苗和种植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产力十分低下,产量约900 kg/ hm2。另一副部长Nguyen Van Hoa说,农民担心腰果树产量不高,所以对他们的投资感到不安。然而,实际上如果他们得到足够的照顾,生产力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平福省东富区东天山公社一个拥有12 hm2腰果的种植者Vuu Thi Mai说,她和其他农民联合,形成一个拥有330 hm2的腰果生产组。她说,通过运用农业专家提供的种植技术,他们的产量达到2 t/ hm2。该组中的农民在种植腰果的同时也种植可可和其他短期作物以增加收入。

代表们在论坛上提出了许多措施来维持腰果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他们建议政府发展优质苗木,支持农民替代已经老化的腰果树,发展间作种植模式。农业规划中心主任Hoang Quoc Tuan说,先进的技术应该应用于腰果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他还呼吁加强腰果种植者和生产者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平福省卜嘉地图区的腰果种植者Hoang Trong Thuy说,业界应该考虑嫁接高产腰果幼苗以替换老化和低产树。

玻纤产业实施方案 篇4

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大致分为无碱玻纤、中碱玻纤、耐碱玻纤和高碱玻纤等几类,具有轻质、高强、断裂延伸小、耐腐蚀、电绝缘、吸音隔热等优异性能。无碱玻纤是当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建筑、石油化工、体育休闲、国防军工等领域。

全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业发展和应用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开展专项行动,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应用。

第二章

指导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3、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发展产业的首要资源,创新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夯实产业发展智力基础。

第三章

产业发展分析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大致分为无碱玻纤、中碱玻纤、耐碱玻纤和高碱玻纤等几类,具有轻质、高强、断裂延伸小、耐腐蚀、电绝缘、吸音隔热等优异性能。无碱玻纤是当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品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建筑、石油化工、体育休闲、国防军工等领域。

国内下游企业复工延迟,2020 年 2-3 月库存承压,3 月底库存开始消化,粗纱价格仍在底部保持稳定。2019Q3 玻纤价格加速探底,10月以来基本稳定,2020 年初受疫情影响,下游企业复工延迟,导致玻纤厂家 2-3 月池窑库存继续增加,主要厂家库存增加约半个月左右。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截至 3 月底,下游需求已恢复至 8 成左

右,厂家库存已经开始消化。虽然疫情导致需求恢复受阻,但是因目前粗纱价格由于消化 2018 年新增产能还处于底部,且疫情结束后需求恢复预期乐观,年初各玻纤企业已通过推迟点火或关停产能收缩供给,价格并未出现进一步大幅下滑,粗纱长周期景气低谷基本确认。

2019 年出口承压,内需稳定支撑玻纤市场,2020 年有望迎来供需再平衡。2019 年我国玻纤及制品出口量为 154 万吨,占产量的比重为29%,受中外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玻纤出口量同比下降 3%。2020 年 3 月海外疫情开始逐步蔓延,目前尚未出现拐点,出口放缓的影响预计在 2020Q2 开始逐步体现。相比之下,国内需求更加稳定,2020Q2 国内需求预计将明显恢复,全年来看,风电/电子行业高景气,Q2 起建筑建材/交通/工业景气度有望回升,全年有望有 40-50 万吨的需求增量,而 2020 年净新增产能预计约 40 万吨,因此 2020 年内玻纤行业将进入供需再平衡。

2020 年年初疫情导致部分企业推迟点火,全年供给端预计进一步收缩。2019 年行业新点火产能约 24.4 万吨(其中国内 14.8 万吨,海外 9.6 万吨),2019Q4 巨石成都及泰山玻纤老厂区合计已关闭 16.5 万吨产能,2020 年预计新点火产能 60 万吨,巨石成都剩下两条线合计14 万吨产能已在 2020 年 2 月初提前关停,巨石成都 2 条智能制造新线万吨和 13 万吨产能原计划在 2020Q2-Q3 完成投放,目前来看投产时间或将推迟一个季度,2020 年上半年行业基本无新增产能计划。另外原计划于 2020Q4-2021Q1 投放的产能也可能会推迟至 2021 年上半年点火,整体来看,2020 年供给端将进一步收缩。

从当前疫情角度看,玻纤企业收入季节性相对较弱,一季度为相对淡季,收入占比平均约为 20%,预计 Q2 将以消化库存为主。疫情期间发改委及部分地方政府公告阶段性降低工业用气价格 10%,玻纤生产企业的能源成本主要以用电和天然气成本为主,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约三分之一,2018 中国巨石单吨天然气成本约 336 元,预计 2020年 Q1 燃气成本有望降低。预计疫情对玻纤全年需求影响甚微,后期工厂可能加速赶工,整体需求依旧向好,预计 2020 年 Q2 将以消化库存为主。

玻纤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主要为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品牌壁垒及政策壁垒,由于这些壁垒的存在,使得新兴企业进入市场较为困难,同时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也很可能被逐渐挤出市场,大型玻纤企业的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

玻纤行业是一个集多项工业技术及复杂的研究理论于一体的独立工业体系,对生产技术专业化要求较高,新进入企业难以通过技术转让获取玻纤生产的核心技术。

玻纤生产还具有规模生产的特点,因此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小型玻纤企业因缺乏成本优势,竞争力较弱。目前国内池窑拉丝生产线每万吨产能的平均投资成本预计在 1 亿元左右,资金需求较大,新进入企业在没有市场销量保障的前提下,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投资成本。

下游复合材料行业对玻纤制品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质量有较高要求,对玻纤品牌和企业知名度较为重视,因此对新企业产品的接受需要一段过程,也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一种潜在壁垒。

我国对玻纤行业进入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为了促进产能结构升级,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在质量、管理、产业规模等方面落后的玻纤企业,国家工信部于 2012 年颁布实施了新的《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新实施的准入条件规定涉及企业布局、工艺装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准入门槛全面提高。

第四章

区位环境分析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xx 亿元、可比价增长 xx%,增幅连续xx 个季度保持 xx%及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xx 亿元、增长 xx%,税

占比 xx%,增速列区域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xx%。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 xx 万亿元和 xx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xx%和 xx%。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打开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齐头并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xx%,实际使用外资 xx 亿美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xx%;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调控目标以内。

当前时期,国际国内环境显著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可以大

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理念,为适应引领新常态指明了方向。

当前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一些结构性矛盾、功能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周期性问题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并集中体现,呈现爬坡过坎、滚石上坡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等“城市病”加剧,城市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增多,社会治理方式亟待转变。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交通枢纽功能、产业带动功能、要素聚集功能和综合服务管理创新功能亟待增强。尚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共服务和产品依然呈现结构性短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数量规模还较大,补短板、兜底线任务仍较繁重。

当前时期,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没有变:一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强化体制创新和有效供给,加快改造传统增长引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超前布局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二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国家战略推进实

施,有利于发挥内需前沿阵地优势,拓展新的消费、投资空间,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激励人才为支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一)推进创新引领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吸收更多企业参与规划、计划、指南、政策、标准制定,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

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创新链和横向协作产业链。围绕城镇化、环境治理、人口健康、公共服务等领域瓶颈制约,率先提出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深化与央企、大院大所、重点高校战略合作,集中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期目标导向和突出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建立市、区(市)全覆盖、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产业联盟、工程中心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更多采用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后补偿等方式,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融资模式。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组建青岛高创等科技金融机构,依托众筹平台等资本渠道支持创新全过程。建设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常态化、交互式对接。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向“科技+金融+物业”转型。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开发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产品。

第五章

规划目标

到 xx 年,区域产业发展比重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提高到 xx%,产业应用占比稳步提高。

第六章

核心任务

(一)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分层次产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产业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形成闭合的监管体系,为产业监管提供法制保障。科学制定每年产业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并加大考核力度,使产业目标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二)优化区域布局

统筹环境容量、资源能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引导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第七章

保障方案

(一)厚植人才队伍

推动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院所的合作。推动重点产业集群与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定向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从行业龙头骨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中遴选企业主要负责人,组建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库,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企业家。

(二)开展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知度。组织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产业规划竞赛活动。

(三)提升创新能力

引导企业与行业科研机构对接,加强与产业研究院和高校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的联系,解决企业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加大行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高级管理人才按相关政策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普遍建立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并积极申报承建创新平台,或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建研发机构。

(四)创新融资服务模式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产业关键领域、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产业相关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缓解融资难题。

(五)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形成融合发展、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应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加强与相关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加强产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将产业现代化工作推进纳入考核范围。

(六)完善配套政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区域产业体系,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强化重点引进企业、技术筛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集群发展、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协调统一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第八章

重点建设项目

—— 重点建设项目:x xx 集团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 集团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

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开放程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更为直接,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

从国内来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既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形成了倒逼压力。

从我省来看,经过奋斗,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不断增创竞争新优势,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前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价值链为纽带,形成专业化分工相对明确、错位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格局。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93333.24平方米(折合约 14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 139066.53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46528.63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5821.13万元,流动资金 10707.50 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73034.41 万元,税后净利润 11291.7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5593.79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2.23%,全部投资回收期 5.67 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30 个月。

—— 重点建设项目:

xxx(集团)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扩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玻纤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402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 集团有限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面对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经济减速还没触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发展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将进入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期、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期、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关键期。

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国家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面临全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稳定带动机遇,更面临大力推进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调整优化结构的重大机遇,有条件通过艰苦努力,使经济跨上更有特色、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轨道。

——国家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培育新的增长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国家坚持绿色发展,将有效推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筑绿色低碳循环的先发优势和现代产业体系,开创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新局面。

——国家坚持开放发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对外贸易,扩大招商引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国家坚持共享发展,将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创业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有利于加快补短板、惠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经过多年努力,经济总量和实力不断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孕育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通过多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理念、思路、举措,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发展动能转换迫在眉睫。现有基础难以为快速增长做出更多贡献,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凸显,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地区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虽然较好,但体量小、占比低、牵动性弱,短期内还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新旧动能“青黄不接”问题十分突出。

——保护与发展的深层矛盾仍需破解。近年来地区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受发展阶段、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依然突出,统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仍需做大量艰苦工作。

——推动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各类要素加速向条件较好地区流动和集中,不同地区、不同功能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成脱贫攻坚、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等任务也非常艰巨。

——开放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不足。地区尚有部分地区仍未开放,对外开放互联互通的基础薄弱,对外合作交流的层次不高、规模偏小,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企业、产品、人才等支撑能力不强。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压力。经济转型期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等过程中就业、金融风险等问题显现,对社会稳定形成新的压力。与此同时,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升级、新

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投入,带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强省内投资品的供给能力,着力解决我省投资率高、但综合投资拉动效应不够的问题,形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整合利用好地方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等投融资平台功能,组建旅游、扶贫等若干专业化投融资平台,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探索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证券化,发展各类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鼓励股权众筹、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推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各类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切实落实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投资的有效合作。研究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社会资本的合作对接机制。

(二)着力扩大消费规模

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着力抓好本地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加快消费性服

务业发展。增加中高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引导汽车等大宗消费,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网络购物、绿色出行、社会养老、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提升消费层次,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农畜加工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推进能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产业的国际合作。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86666.48平方米(折合约 28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 293066.37平方米。

六、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6 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45506.7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2966.15万元,流动资金 42540.57 万元

(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惠农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以农业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导,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二、基本原则

(一)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辖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同时,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思路,重点选择辖区内的3-5个村作为农民增收示范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

(二)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互动发展原则。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农工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长效机制,继续深化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四)坚持结构调整、产业支撑原则。围绕“烟、菜、果、茶、药、苗、鸡、猪、牛”九大生态产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在高速公路沿线实施退粮(粮食作物)进经(经济作物)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引进、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

(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要突出肉鸡、蔬菜、奶牛、生猪等优势产业,在公路沿线、丰水坝区、低热河谷、沿湖沿河等生产条件有别的地方,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全方位、大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坚持科技兴农原则。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加大现代科技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七)既要“钱袋子”也要“米袋子”,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农增收的原则。全力抓好15万亩粮食增产工程和1万亩高产创建工程,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成立清镇市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农民增收目标管理日常事务;市财政局柯荭,市统计局孙正林,市农业局农经站为办公室工作员。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责任分解到站办所、到人,明确一名专职农民增收资料员,负责汇总上报资料信息工作。

四、工作目标

(一)确保目标。确保全市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4元,在年5463.5元的基础上增加1500.5元,同比上年增长27.4%;

(二)奋斗目标。力争实现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0元,同比上年增长31%,同比上年人均增收1690元,为年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方向。一是全力推进“三化同步”,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工资待遇,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上年增长41.97%,工资性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49%以上,力争所占比率超过50%。二是做到应统尽统,着力提高农民二、三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水平。

五、工作重点

(一)以“三化同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动农村发展的精神,紧紧抓住我省“两加一推”战略的实施,企业开工足、用工量增、务工收入上涨的有利时期,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确保今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新增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增长41.89%。

盲盒产业实施方案 篇6

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所谓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相关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关产品及服务消费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产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改规划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第一章

发展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产能扩张,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着力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章

坚持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2、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3、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4、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5、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产业规模庞大,点多面广,既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整体推进中要讲究简便易行、便于复制,重点突破中要讲究策略、务求实效,在产业整体推进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突出解决一至两个问题,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全局,促使产业工作全面铺开,有序开展。

第三章

产业发展分析

所谓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

盲盒发源于日本,最初以福袋的形式奠定了基础的商业模式,“福袋文化”依旧延续至今;日本模型市场的大发展催生了新的产品种类—扭蛋,内含商品集中在二次元和 ACG 领域;SonnyAngel 系列产品的爆红使得各类潮流玩具纷纷涌现,推动了盲盒产业的兴盛。

总的来说,盲盒产业链上游包括机器人商店(即无人零售机)及相关软件的研发、生产,IP 内容的创作也就是设计师。中游包括线下IP 衍生品(即盲盒玩偶、扭蛋等)的生产和组织。下游是销售、二手交易、“改娃”业务和配件衍生品等。

百亿盲盒市场,超高速增长。2019 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为 198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237 亿美元。2019 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为207 亿人民币,我们认为其中盲盒约占 100 亿,预计 2020 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将达到 262 亿人民币。

POPMART 泡泡玛特成立于 2010 年,初期是以售卖服装、化妆品、玩具等创意小百货为主,目标客户定位于学生、小朋友和具有一定消

费能力的白领和创意杂货、收藏类玩具爱好者。2015 年以后逐步转型为集潮流商品销售、艺术家经纪、衍生品开发与授权、互动娱乐和潮流展会主办于一体的潮流文化娱乐公司。截止 2019 年末,泡泡玛特市占率居行业首位:2019 年泡泡玛特以 8.5%的市场占有率居首;目前泡泡玛特位列盲盒品牌销量 TOP10 第一位。

泡泡玛特作为国内盲盒龙头,享受 Z 世代消费崛起的红利,紧随潮玩市场的爆发式发展,近3 年营收增速迅猛。2017 年、2018 年及2019 年,收益分别为人民币 1.6 亿元、5.2 亿元及 16.8 亿元,2018 年和 2019 年别同比增长 225.4%和 227.2%。2017-2019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 157 万元,9952 万元及 4.5 亿元,2018 和 2019 年分别同比增长6243%和 45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活跃在兴趣文化社交前沿的 Z 世代迅速成为大众的吸睛焦点。作为 1995-2009 出生的他们,成长于互联网大潮中,对互联网环境下所产生的社交、文娱消费、信息捕捉异常敏感,并且能够快速吸收接纳新事物紧跟新潮流。

“Online”成为 Z 世代生活重点的一部分。截止 2017 年,我国的Z 世代人群约 1.49 亿,其中 64%每天使用电商平台,10%每天网购下单。Z 世代消费力强,敢于花钱,Z 世代每月的可支配收入高达 3501 元,远远超过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2352 元,预计到 2020 年,Z 世代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 40%。

盲盒在双十一期间人气火爆。在天猫发布的《95 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潮玩手办的烧钱指数位列第一,成为 95 后年轻人中热度最高、也最烧钱的产品;天猫潮玩手办销售同比增长近190%,客单价和消费频次均名列前茅。2019 年双十一中,盲盒购买潮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泡泡玛特龙家升迷你系列盲盒仅用时 9 秒就售罄约 55000 个,天猫发言人总结称 95 后买走了双十一的一半盲盒。天猫上一年有近20 万玩家在盲盒上花费超过 2 万元。

第四章

区域发展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增长 xx%、达到 xx 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xx 万美元。工业经济逐步回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xx%。服务业支撑力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xx%,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xx%。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xx%。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十分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xx%左右,进出口稳中提质;城镇新增就业 xx 万人以

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xx%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有利于释放发展潜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空间利用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铺开,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逐渐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对于一直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区域来讲,布局高端装备、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实施创新驱动有了新支撑。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一带一

路”建设,这对于一直坚持开放发展的珠海来讲,融入国际市场、汇聚高端人才、提升内外开放联动有了新空间。国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土地开发适度、社会和谐稳定,宜居宜业环境奠定了更显著的发展优势。

在新常态下面临难得的叠加发展机遇。始终秉持科学发展理念,没有走上过度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的道路,较早运用新常态思维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备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先发优势。拥有的较高发展基础和显著生态优势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后发优势、战略优势将得到重构,珠海的国家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平庸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加速产业转移,将削减高开放度的经济发展动力。国内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期,面临“三期叠加”持续影响,新旧增长动力转换需要过程。内外部交通连接瓶颈依然存在;创新驱动基础相对薄弱,民营经济活力没有充分激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增量不足,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骨干企业较少;外经贸结构优化压力较大;东西部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够

均衡、质量不够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领导干部用创新思维、改革手段和法治理念推动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弱化。

立足区域创新功能定位,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区域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共建共享,为建设创新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协同创新支撑

协作共建科技创新园区,吸引和利用区域高端创新资源,鼓励各地加强与区域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校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联合打造区域创新联盟,围绕全省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我省优势企业联合区域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联盟,共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专利信息平台和知识产权专家库,交叉许可和共享知识产权。

协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水资源等领域,与区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培育技术创新主体,依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引进区域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成果转化企业和分支机构;加强与区域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合作,组建集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推进区域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集成服务。

(三)用足用好区域创新资源

推进创新平台合作,围绕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等模式,与区域联合建立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

引进用好区域人才智力,加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制度衔接,搭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开展区域创业导师行行动计划,支持区域高校在我省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吸引区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到创新创业。

第五章

发展目标

到 xx 年,新型产品服务比例达到 xx%以上。到 xx 年,基本实现产业现代化,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企业数量增加到 xx 家左右,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xx 家。

第六章

主要任务规划

(一)着力推进品牌建设

强化本土品牌培育、宣传与推介,支持企业建设和完善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降本增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

(二)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三)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产业区域集群优势,打造区域产业中心。努力巩固区域作为产业中心的地位,聚集若干大企业(集团)。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有关规划的衔接,做好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协作,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各产业集群向国际化接轨,把各产业集群培育成国际采购中心和知名品牌集散地。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五)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促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第七章

实施保障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领域。加大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倡导“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工业文化,为产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产业+知识创造”的实践之路。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推动区域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园区共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和贸易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加强同区域内优势产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抓住世界范围内第三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根据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全球配置、产业转移层次提高,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等特征,加强开放和引资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内重大经贸和会展活动,增进了解,扩大合作。以各种专题对接洽谈会、发展投资对接会、专题招商会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专题化的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广泛的洽谈对接,引进战略投资者,促成更多的项目签约。创新招商机制,加强全省招商引资的协调工作,避免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学会“选资招商”、“精细招商”,建立利用中介机构代理招商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利用中介机构的特长及网络系统,开辟更广泛的招商渠道。

(四)广泛开展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区域各主要媒体要大力宣传产业经济和产业事业规划,通过开展规划宣传、解读、跟踪报道等活动,强化规划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关心产业、热爱产业、支持建设产业强市的舆论氛围。定期公布规划落实进展情况,强化重大决策和项目的公众参与,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倾听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保障规划的顺利落实。

(五)统筹规划实施

强化产业产品的推广应用,完善政策配套,落实产业现代化相关要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重点项目要精心谋划,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围绕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健全规划实施督查检查机制,落实规划动态督查。

(六)扶持产业中小企业

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进一步减免或取消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采购预算中面向小微企业的份额。健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各类特色融资超市建设。

第八章

重点应用项目

—— 重点应用项目:x xx 投资管理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 投资管理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

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有利于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国家聚焦聚力于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生产力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有利于开拓发展新

空间;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有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国内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发展不足仍然是面临的主要矛盾,同时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有效需求不足,传统动力减弱,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增加;产业层次总体较低,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企业效益下滑,商品房库存偏高,经济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

(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

(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产业园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59999.84平方米(折合约 24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 231999.77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81938.0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2744.74万元,流动资金 19193.28 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299107.10 万元,税后净利润 42208.8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15570.88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2.21%,全部投资回收期 6.21 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6 个月。

—— 重点应用项目:

xx(集团)有限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 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 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5、项目联系人:x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

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 280.00 亩。

(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

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

二、项目建设环境

当前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流,世界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趋好;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城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市场活力动力更加强劲,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主要表现在:传统增长动力逐步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稳增长压力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转型升级困难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加大,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区位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等等。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度加大,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新要求,抢抓新机遇、激发新动力、创造新条件、夯实新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一)推进科技创新格局与国际接轨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竞争优势。

(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接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三)推动科技创新生态与市场接轨

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生态,让机构、人才、设备、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根据估算,项目总投资 108020.07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90120.12 万元,流动资金17899.95 万元。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90120.12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58578.08 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估算,本期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31542.04 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年预期营业收入(SP):410773.36 万元(含税)。

2、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4113.32 万元。

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37%。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1 年(含建设期 21 个月)。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产业实施方案 篇7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1.1 产业范围的界定

鉴于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本文将只讨论工业领域的产业类型选择问题。从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 我们可以获得的产业投入产出数据只限于工业领域的22个产业, 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2 产业关联度的度量方法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产业关联度可以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得到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其中, 产业影响力系数反映了产业的后向联系程度, 产业感应系数反映产业的前向联系程度。

1.2.1 产业影响力系数的算式

产业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 使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见式 (1) 。

式中, Fj代表产业j的影响力系数, cij是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是衡量产业辐射能力大小的指标, 其值越大, 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也越大。具体来说, 当某一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 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 即该产业影响其他产业部门的程度较大。

1.2.2 产业感应度系数的算式

产业感应度系数是指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 使某一产业的生产也发生相应变化的系数。感应度系数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 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产业感应度系数计算公式见式 (2) 。

其中, Ei代表产业i的感应度系数, cij是第i部门对第j部门的完全分配系数。感应度系数是衡量产业制约能力大小的指标, 其值越大, 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越大。具体来说, 当某一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1时, 表示该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 即该产业受到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的程度较大。感应度系数越大的部门, 越具有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属性。在经济快速增长时, 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产业, 其发展速度一般都比较快。

1.2.3 产业关联度的算式

根据产业关联度的定义, 产业关联度是由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所共同衡量的。在此意义上, 不妨可以采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的乘积来作为产业关联度的测度指标。即如计算公式 (3) 所示。

其中, A是产业编号, CA代表A产业的关联度, FA代表A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EA代表A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1.3 数据分析方法

1.3.1 正规化处理方法

正归化是一种数据简化计算的方式, 它一方面可以将物理变量转化为没有物理意义、没有量纲的纯数值, 另一方面可以将变量的取值范围限定在单位区间[0, 1]上, 这样就可以对变量的相对大小进行纯数值上的比较。正是基于相对比较的方便性考虑, 本文拟对公式 (3) 计算得到的产业关联度数据进行正规化处理。正规化算式见公式 (4) 所示。

1.3.2 聚类分析方法

拟采用聚类分析法, 对上述22个产业按其产业关联度取值大小进行类型划分, 以此确定哪些产业是属于产业关联度较大的产业。显然, 某一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越大, 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越大, 因而也就更加适合于作为创新转型的优选产业。

1.4 数据来源

上述22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 取自“中国投入产出协会”公布的《42部门生产者价格投入产出表》, 样本时间点包括2002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

2 我国工业领域22个产业的关联度计算

2.1 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

根据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 (1) 、 (2) , 代入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42部门生产者价格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数据, 计算我国工业领域22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结果列于表1。

2.2 产业关联度的计算

根据产业关联度的计算公式 (3) , 代入表1中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数据, 计算我国工业领域22个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度;之后再按正规化算式 (4) 对产业关联度数据进行正归化处理, 得到22个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正规化值。结果列于表2。

3 基于产业关联度的创新转型产业选择

3.1 我国工业领域22个产业2010年度的产业关联度分类

根据表2中22个产业在2010年的产业关联度大小, 运用SPSS16.0中的K-means快速聚类工具进行产业分类, 最终将22个产业划分成为五大类, 且分类结果的F检验达到了1%的统计显著性水平。22个产业的类别归属以及聚类中心, 参见表3。

在表3中, 第一类化学工业的产业关联度最强。第二类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业关联度较强。第三类的产业关联度居中, 其下包括3个产业, 即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第四类的产业关联度较低, 其下包括11个产业。第五类的产业关联度最弱, 其下包括6个产业。

3.2 我国工业领域22个产业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的平均产业关联度分类

为了考察表3结果的稳健性, 再根据表2中22个产业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产业关联度的平均值进行分类, 结果列于表4。

比较表3和表4, 唯一明显的差异是, 表3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矿采选业归为第四类, 而表4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矿采选业归为第五类。其他方面, 包括22个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排序, 表3和表4的结果都是基本一致的。这印证了表3的分类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健性。

3.3 基于产业关联度强度的创新转型产业类型选择

综合表3和表4的结果, 第一、二、三类的产业关联度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约为社会平均值的3倍以上) , 这三类所包括的5个产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适合于作为创新转型的优选产业。即, 应当首先在这5个产业集中技术力量推进自主创新, 以该5个产业的创新转型辐射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转型。

同时, 第四类中的前三位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其产业关联度相对亦较高 (接近于社会平均值的2倍) , 因而亦可以作为创新转型的备选产业。即, 可以在这3个产业集中必要的技术力量,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4 结论

本文针对我国工业领域的22个产业, 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的投入产出经验数据, 测算了各产业的产业关联度经验值, 并基于算出的产业关联度数值对该22个产业进行了分类, 最终根据分类结果提出了我国创新转型的产业类型选择方案。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 我国工业领域22个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大致可以划分为产业关联度强、产业关联度较强、产业关联度中等、产业关联度较弱、产业关联度弱等5个层次。

(2) 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产业, 其产业关联度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适合于作为创新转型的优选产业。

(3)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3个产业, 其产业关联度相对亦较高, 可以作为创新转型的备选产业。

(4) 对于5个创新转型的优选产业, 应当集中技术力量推进自主创新;对于3个创新转型的备选产业, 亦可集中较大的力量推进自主创新。国家应当据此制订创新转型的产业实施计划, 着重促进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进程, 通过优势产业的率先创新转型来辐射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转型。

参考文献

[1]Tamamura C.Structural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linkage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ASEAN Economic Bulletin, 2002, 19 (1) :52-82.

[2]Oksanen E H, J R Williams.Industrial location and inter-industry linkages[J].Empirical Economics, 1984, 9 (3) :139-150.

[3]Anderson D, S A Johnston.A linkage approach to industrial location[J].Growth and Change, 1992, 23 (3) :321-334.

[4]赵池北, 伏润民.云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的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7 (21) :169-172.

[5]吴三忙.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以中国旅游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 2012, 11 (1) :78-86

[6]夏维力, 孙晓菲.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6, 21 (11) :151-155.

[7]周勇.产业发展中创新的进入和退出选择[J].管理工程学报, 2009, 23 (2) :20-25.

产业实施方案 篇8

亚马逊:自2011年4月以来,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过了印刷书销量;苹果:兰登书屋等六大出版商入驻iBook,iPad销量已超2000万台;中国移动:每月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百度文库:库内文件接近2000万份,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国际一流的企业,形态多样的出版产品,各占山头的市场布局;从政府到企业,从内容到硬件,产业链条日趋完整,产业融合度在逐渐加深,产业规模日益壮大。这一切都在昭示:这个“千年之变局”,已经呼之欲出了。

当然,也许这是一个只有商业没有行业的时代,所谓数字出版产业的称谓,只是出于沿袭与钟爱。但在笔者看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数字出版已经步出犹疑与困顿,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

一、数字出版进入高速发展期的诸多条件已经成熟

1.技术不是问题,认识不是障碍。

数字出版在本质上,是一次技术革新带来的内容创新。而且,技术的范围,也由最基本的出版印刷技术,扩展到了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IT硬件技术等。众所周知,由于相关技术在最近十年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出版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iPad代表的平板电脑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在多点触控、轻薄快省等技术上的突破,更让传统出版呼吸变难。

墙倒众人推,认为“读书要能翻、能闻、能品”的固见开始松动了。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的名言:“等待是最大的成本,不做是最大的风险”,成为更大范围的共识。业界普遍认识到:数据运营商、技术支持商和内容提供商一个都不能少,谁都无法代替谁,要充分尊重现有的社会分工;数字出版不是对传统出版的模仿、扫描,不是简单的电子化与屏幕化,数字出版的本质在于对内容的广泛加工、深度加工、精细加工。另外,数字出版是对内容更多元的展示,是为内容更好地传播做更好的平台,必须尊重版权,数字出版才能走得更远。如果说若干年前,“数字出版”只是传统出版业面临网络冲击的一个模糊的目标或似是而非的概念,那么现在的出版行业推进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已毋庸置疑。

2.内容高速整合,终端新品不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内容便是数字出版的“活水”。在美好的市场预期促使下,各出版社、出版集团、文学网站、内容平台纷纷行动,内容聚合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过去,都有了大跨度的进展。

在移动阅读终端方面,俨然已是一片红海,电纸书、iPad、智能手机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的IT新产品不同,这些终端都兼具阅读功能。而且,阅读体验愈来愈好,阅读功能愈来愈新,阅读内容愈来愈优。

3.市场蛋糕显露,读者呼声渐高。

数字出版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消费群体。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4.77亿,手机用户目前已突破9亿户大关,全社会对数字出版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通过手机、互联网、电子阅读器进行数字阅读。而且,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人们在信息获取的速度、广度、深度、交互等方面的需要,必然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加速发展。

市场利好主要表现在:第一,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已经从尝鲜成为习惯。第二,大量高端客户的进入使付费阅读市场成熟。第三,数字阅读消费升级,从低阶段的“有书读就行”,向“读好书”“好读书”的优质阅读体验升级。第四,“曾经的少年郎现在变成大人啦”,近十年市场培育期的青年受众正逐步成为社会中坚。

二、数字出版的产业布局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纵观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同时,得益于笔者深入一线的产品策划与市场调研,通过比较其他行业的发展阶段研判,笔者认为,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缀合关系已经清晰,各龙头企业的产业定位与比较优势已经成形,市场需求已经得到激发,产业发展已经步出了犹疑与摸索,数字出版转型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已跃然,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布局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

1.学术出版成熟,大众出版破题,教育出版试水。

在传统出版的三大版块划分中,学术出版是最先找到商业模式的。由于学术出版的内容产生周期较长但时效性也长、内容的独创和难以模仿性、用户的小众化和稳定性、检索和继承的必要性等原因,尤其是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都在PC上进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数字出版的学术出版市场已近成熟。

与学术出版不同,大众阅读市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终端阅读体验等难题,市场运营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有盛大文学等网络文学网站花钱赚吆喝,但传统出版社不敢下水。笔者认为,至少以下三点,让大众出版找到了解题之道。其一,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市场冲击波。其二,便于阅读的大屏幕、高清晰度的智能手机和iPad产品的疯狂热销。其三,各类阅读客户端的功能完善和市场普及。

当然,最让出版界垂涎的,从来都是教育出版,数字出版时代也不例外。虽然由于教材市场的利益链过于复杂,大家普遍不认为“电子书包”会很快普及。但是,围绕教育市场的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点读机、点读笔、手机教育、多媒体教室等“曲线救国”的产品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在巨大的市场利益的诱惑下,英特尔、戴尔、富士康、联想、天闻数媒、中文在线等企业都明摆了冲着“电子书包”而来。虽然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一直忙于上市,或出于自身市场保护等原因,一直按兵不动,而它的关注,不必怀疑。

2.传统出版转型,相关行业渗透,初现百舸争流。

紧随市场高速发展,数字出版不再单单被出版业所重视和谋划。通信服务业、广播电视、互联网,信息服务、IT制造业等各相关行业都把更多的目光转向数字出版,纷纷依靠强大的资本、技术、体制、人才优势,参与到出版阵营中来。比如,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建立了自身的“阅读基地”,卡位移动互联网渠道,意图垄断销售;百度、淘宝、当当网、番薯网等都意图成为内容聚合与运营平台;阅读客户端、手机报、RSS内容推送服务等,更是由各类中小互联网企业进入;至于阅读终端,现有品牌已经不胜例举。

据波特竞争理论,“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均已十分突出。传统出版转型的动力和推力都很强烈。行业共知这是一场生存战争。只是各自在思考突围的路径而已。

但传统出版转型仍是让人担心,一是转身太慢,二是动作小心,三是产品太旧。当然,出版社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事业单位。出版社大都是“文化人”,文人从商已经勉为其难,现在要搞出版集团的“资本运营”“数字化运营”,知识跨度太大,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引进又水土不服,此为人才之困。出版讲究文化沉淀与文化传承,慢工出细活。而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搞“数字出版”,工作方式是通宵达旦的,工作内容是“灌水”式的,工作理念是“海量”,因此,也成为了传统出版转型的“企业文化之困”。

3.鼓励政策渐出,资金大量涌入,人才流动频繁。

面对数字出版的悄然崛起,政府主管部门显示了极大的热情。201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国内数字出版行业给出相关指导意见和目标。11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首批获准电子书从业资质单位名单。今年4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以内容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资源整合,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与此同时,各省市的文化产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资本扶持。虽然笔者并不讳言,政府有关部门在建章立制、行业整肃、行业引导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但积极而频繁的政策出台显示出了良好的态度。

当然,在国家政策上,还有一条不能不提的便是“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虽然出版基地的建设模式仍在摸索,而且基地建设从园区建设到企业建设、产品群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它在若干年之后的效能还是值得期待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市场对数字出版前景的良好预期之下,企业的参与热情高涨,大量的创业资本流入到数字出版行业。

三、发展热潮中仍需冷思考

在数字出版产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亦需正确面对发展热潮中的机遇与风险。

1.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平台商。

通信运营商希望卡位渠道成为内容平台商,于是有了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中国联通阅读基地、中国电信阅读基地。互联网企业希望依赖特色经营成为内容平台商,于是有了百度文库、淘花网、豆瓣网。内容生产单位希望“依山而建”成为内容平台商,所以有了大佳网、天闻数媒hosting平台;还有希望依赖“出版界关系”成为内容平台商,于是有了番薯网、当当网数字平台、九月网。

市场无常,判断谁能胜出都是臆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成功了可以赚垄断的钱,但是,既然是垄断,就只能是少数几家。所以,不要人人都想做平台商。

2.要正视消费者市场仍不旺盛的现实。

市场是很现实的,现实的市场又是很残酷的。虽然随处可见数字出版的消费者,但是,付费消费的有多少?除了购买终端之外,一年消费超过一千元的消费者又有多少?一百元的有多少?因此,现在的数字出版热潮,积极参与者仍是众厂家,而大众消费市场的形势很不乐观。

3.政策走向对资源聚合方式影响巨大。

由于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单位的冲击将“非常”大,那么,对于出版单位的发展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会有一系列的,类似于“书号”“刊号”等准入政策的保护,暂时还不明晰。就内容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当然是最大的课题,但它究竟会怎样推进,势必对内容资源聚合的价值和成本有重大影响。

上一篇:关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下一篇:中央空调系统维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