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壮大产业(精选2篇)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壮大产业 篇1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迈向“工业强市”
目标的铿锵脚步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遵义工业发展新跨越,是遵义人民的多年夙愿。面对“工业强省”战略的发展部署,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如何找到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新引擎,推进遵义工业发展新跨越,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遵义刻不容缓
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新型工业化放在首位,通过做大二产、提高三产、提升一产,形成“三化”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互动格局,全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从经济发展历程看,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现代化。从工业在三次产业发展的地位看,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三化”同步协调发展。从遵义发展现状看,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在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排20位左右,基数低、总量小的问题仍然突出;2010年,我市工业占GDP比重仅为36.5%,而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绝大部分都在45%以上,工业比重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市2008年才迈过工业化中期的门槛,而全国在1998年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我市工业化进程总体上落后全国近10年。虽然我市工业化相对滞后,但我们工业基础较为扎实,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长期以来一直在全省处于前列位置。
可以这样说,遵义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刻不容缓。新一届市委把新型工业化摆在“三化”之首,就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确保遵义工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支柱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发展贡献率继续提高。
二、百亿园区: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平台
工业园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园区建设方式,在日本称为“工业团地”,在香港称为“工业村”,在英国则称为“企业区”。工业园区通过完整而系统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引工业投资,缓解工业对中心城市的压力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解决城市内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混杂造成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工业园区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政策工具,是为企业提供的一种外部环境条件。
从国内外实践看,发达国家的大型流程型工业园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钢铁、石化等产品。就我国而言,工业园区基本都是政府主导型,政府利用特殊的政策手段兴建工业园区作为地
区平衡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工业园区出现诸如用地浪费、产业缺乏特色、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园区内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等问题。二是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从而进一步助长了由粗放型的开发区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上述问题。目前处在“筑巢引凤”阶段的工业园区建设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呈孤立状态,劳动分工微弱,交易费用高,企业间缺乏诚信;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缺乏,各类教育和培训滞后。上述现象和问题,在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急需转变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方式,走产业功能明确、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紧密的大型工业园区发展路子。
从发展形势看,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给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一方面,工业园区构筑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平台,促进了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并以园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观念和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中;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也加剧了各地间的竞争,工业园区建设水平的高低和当地政府提供服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类要素流向。因此,我们只有顺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大潮,依托优势资源、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集群,大幅提升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水平,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遵义实际看,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在省内起步较早。2001年,我市红花岗区就设立了坪桥工业园区;2003年,二届市委就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提出建设园区、培育载体,标志着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正式起步;2007年,三届市委又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十大工业集聚区”;2009年,三届市委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重点规划建设17个工业园区,目前有6个园区组建了副县级园区管委会、有10个园区完成规划编制、有13个园区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53亿元,实现招商引资606.68亿元,引入项目148个。其中仁怀名酒、红花岗湘江、遵义和平、汇川机电四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均超50亿元,累计引进项目超50个,合同引资额近200亿元。应该说,经过10年努力,我市工业园区已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承载大产业发展的基础。
实践证明,企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集约节约、基础设施配套,还有利于环境保护。要集聚大产业,就必须着力建设大园区。新一届市委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结合遵义实际,作出了“主攻百亿园区”的重大部署,提出全力建设4个500亿级的工业园区,并明确要重点建设一批百亿级、五十亿级的工业园区。百亿园区的提出,充分考虑了我市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
三、千亿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柱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动空间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一方面,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功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减少了其运营的单位成本,使社会财富蕴藏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另一方面,各地竞相吸引投资,争夺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区域竞争加剧,产业集群是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的力量。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微电子业群等;在德国,有索林根的刀具业群、图特
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等。就我国而言,产业集群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但类似集群的现象在我国分布已经非常普遍,且产业集群发展的步伐非常迅速,越来越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如河北唐山的钢铁业、福建晋江的鞋业、重庆市的摩托车制造业等。
市党代会报告作出了“424”产业集群布局,即4个1000亿元、2个200亿元、4个100亿元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响亮提出要重点培育白酒、材料、能源、机电装备制造4个年产值分别超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就是要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加速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工业强市。
为什么要把这四大产业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能否实现?
第一、四大产业在我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发展后劲。一是白酒产业,我市依托茅台品牌效应,白酒总量不断壮大。“十一五”累计新增白酒产能5万吨。2010年,名优白酒实现产值194亿元,比2005年增长276.7%;预计2011年白酒规模企业完成产量21万千升,实现产值250亿元。二是材料产业,近年稳步升级,煤电铝、煤电化一体化步伐加快。2006-2010年,有色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04.64亿元,23户高耗能企业获国家行业准入,煤化工、氧化铝等产业从无到有;海绵钛产能达2万吨;电解铝行业全面淘汰落后工艺,节能环保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产能达 40万吨;钢丝绳行业积极开发新产品,产能增加到34万吨;务正道煤电铝、40万吨铝精深加工、遵宝钛业公司技改、3家电解铝厂升级技改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三是能源产业,电力装机达665万千瓦;习水煤化工、桐梓火电厂、新增千万吨煤矿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风电、油气开发、瓦斯利用等加快推进。四是机电装备制造业,航天汽车成功重组上市,产能已达到5万台,海尔冰箱产能从2005年的不足100万台增加到200万台,成功引进风电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比“十五”净增25.43亿元。
第二、四大千亿级产业目标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据测算,到“十二五”期末,我市白酒产业将形成产能茅台酒4万吨、白酒产量60万吨以上;材料产业将形成600万吨铝土矿山、20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80万吨铝加工、55万吨钢丝及其制品、100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海锦钛及1万吨钛深加工规模;能源产业中煤炭产能、电力装机将分别达到3500万吨以上、1000万千瓦以上;机电装备制造业将形成20万辆轻卡及微型车、2万辆特种车、300万台冰箱、400台风电机组的产能。因此,培育千亿级产业,我们有扎实的项目支撑。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是一个有机体,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切合我市实际,百亿园区建成之日,就是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之时,必将共同支撑起遵义“工业强市”这座大厦。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壮大产业 篇2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围绕满足城市人群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为产业起点的服务型产业园区, 是在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经济服务化发展情境下, 基于社会需求的增长、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以及体育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而日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产业园区的类型。
1.1 社会需求的积累和增长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健康的向往和体育运动、健身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 健身风潮逐步风靡大中小城市, 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深入人心, 为城市型体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社会氛围和市场消费基础。
1.2 体育事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后奥运时代,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体育发展重心逐步从体育竞技为主向全民健身过渡, 全民健身、提升全民体育素质成为我国和广西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追求。这一重大转变, 必然对原有国有包办式的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建设和使用模式提出新的变革要求, 成为利好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背景环境。
1.3 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契机
体育产业是为满足大众对体育的需要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是古老而年轻的产业, 也是21世纪新的朝阳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在国民经济提质转型的大背景下, 体育产业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所占地位和份额日益显著, 如英、美等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内十大产业。因此, 建设体育产业园区,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各个地方政府加快转型、扩大内需、培育新的增长点等的重要举措。
在上述背景下,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 如北京龙潭湖体育园、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在广西, 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南宁市启动建设广西体育产业城。其中, 广西智力运动园作为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以围棋等智力运动为主、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城市体育产业园区, 以其完善智力运动产业功能为魂, 以“生态+现代+智慧”的特色空间建筑为体, 将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体育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先锋。
2 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特性
不同于传统的以物质资料生产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 也不同于以生产体育用品用具、装备器材为主的体育产品生产基地,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基于满足城市人群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的服务型产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决定了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 也决定其规划建设必须将产业功能和规划布局进行耦合和匹配。
2.1 具有鲜明的产业独特性:基于城市的体育消费需求而生, 以提供竞赛表演、健身服务为本体产业, 不断向相关产业和外围产业拓展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内集聚的体育产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主要基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 多以集聚主题型、服务性的产业业态为主,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生态圈。它一般包括体育竞技、体育表演、体育健身、体育商业、体育旅游和体育广告、体育博彩等, 较少包括大规模的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的生产。城市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取向、消费能力、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等决定了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成长的方向和规模。
2.2 具有多元复合的功能性:围绕体育运动、康体健身, 配套完善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餐饮住宿等功能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功能区块, 具有多元复合的功能和混合利用的土地, 可以满足城市人群多样化乃至一站式的消费需求, 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它以体育场馆设施或体育活动集聚区域为核心, 通过引入商业购物、休闲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住宿、节庆会展、房地产等功能, 使园区地域逐步向体育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复合化、经营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形成一个独特的产业功能空间综合体。
2.3 具有时空上的波动性:针对赛事与非赛时的不同特点, 合理安排设施建设和组织交通流线
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举办时, 具有人群高度聚集、短时快速集散的鲜明特点, 造成对整个园区的场馆、设施、交通等产生极大的负荷。因此, 在进行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规划时注意保留弹性、灵活性, 合理预测、定位, 合理控制产业和设施规模, 科学布设临时性设施, 留有发展余地和可调整空间, 在保证赛时园区高强度运转要求的同时, 统筹考虑好非赛时设施场地闲置的经济性和充分利用问题。
3 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
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涉及体育、城市规划、产业经济等多个领域交叉, 涵盖业态策划、功能组织、空间布局、场馆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园区后期运营管理等多种任务。笔者主要从园区产业功能策划和规划布局相互耦合的角度, 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 对城市型体育园区的规划建设模式提出设想和思考。
3.1 园区的产业策划
从体育产业本身发展规律出发, 构建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是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 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延伸产业、体育配套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其中, 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 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相关产业包括体育组织管理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 体育延伸产业包括体育商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博彩业和体育建筑业等;体育配套产业包括交通、餐饮、住宿业等。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产业应依托上述产业, 不断拓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广西智力运动园以智力运动竞赛表演业这一本体产业为核心, 带动体育组织、中介服务、体育产品创意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 辐射教育培训、会展博物、休闲旅游、餐饮购物等外延产业发展。 (见图1)
3.2 园区的功能板块
产业体系在空间上的集聚和投影形成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功能板块。一般而言,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主要产业功能板块至少包括体育场馆板块、体育相关产业板块和体育配套设施板块。其中, 体育场馆板块包括体育竞技场馆和健身场馆, 相关产业板块包括体育用品设计、生产、制造和体育服务业板块, 体育配套设施板块包括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商业设施和公共空间。广西智力运动园功能板块包括创园、乐园、公园、校园和智园五个功能板块。其中, 创园定位为智力运动产业孵化和培育基地, 乐园定位为智力运动赛事组织和消费中心, 公园定位为智力运动休闲和娱乐公共空间, 校园定位为智力开发和运动教育培训基地, 智园定位为智力开发和运动主题宜居社区。具体板块功能见表1。
3.3 园区的规划布局
产业模式和功能板块之间的关系决定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模式。从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独立、综合性的城市功能区的角度, 园区的空间组织应当围绕公共中心进行。从增强各功能板块之间联系、提高运行集聚效率的角度, 园区内部各功能组成部分和用地应当各有分工, 同时要适度混合, 提升活力, 增加弹性。从体育竞赛表演在时空上呈现的强烈波动特征角度, 要求园区的空间组织中要特别注重竞赛表演场馆的布局, 突出其核心地位, 并将其置于园区的门户区位, 优化场馆周边交通组织, 以利于人流的快速集散。广西智力运动园采用棋盘式布局模式, 以贯穿园区东西和南北的十字形公园将园区划分为四个功能板块, 形成相对均衡和对称的布局, 利于各功能板块的联系和人流活动的衔接, 并将最主要的竞赛表演场馆弈园和园区标志性建筑智运环布局于园区北侧中部相对独立区域, 场馆北侧和西侧临近城市道路, 交通便利, 东侧周边辅以公共开敞空间, 形成园区空间组织的龙头和核心。 (见图2~图3)
4 结语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服务性产业园区, 它在提升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 从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产业特性、规划特性出发, 探讨了城市型体育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园区产业功能设置和园区规划布局两个关键问题, 并就如何将园区产业功能与空间布局相互匹配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归纳, 以期为类似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广西华蓝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广西智力运动园[r].2011.
[2]广西华蓝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南宁智力运动园产业研究[r].2011.
[3]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4]肖淑红.体育产业价值工程——商业模式的持续改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5]刘凤香, 张金娟.中国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考察与成功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8 (6) ,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