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产业园区

2024-10-09

创业产业园区(共12篇)

创业产业园区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小企业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企业形态, 同时也是满足我国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和源泉。但是, 在当前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 法律系统不完善, 资金、人才、信息资源以及技术缺乏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近年来, 集群化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业集群在国内外也已经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 在产业集群中, 如何整合好优质创业, 如何正确选择创业模式,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产业集群的基本涵义

产业集群, 宏观的说就是指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焦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简单说就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者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特定产业的企业, 形成区内企业之间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正式和非正式协助的产业体系。

二、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关系

(一) 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创业园区的整体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都是在集群内部形成, 优胜劣汰的体系激励了企业的创新和未来生存。一方面, 拥有相同业务的企业互相竞争, 可以弥补企业间存在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 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 让技术和公共设施得到共享, 在竞争和合作博弈过程中, 集群内企业不仅可以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同时创业园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 产业集群提高了创业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 产业集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是产业集群可以使创新成本大大降低。因此, 产业集群不仅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创新。

(三) 产业集群促进了创业园区企业的成长

由于产业集群内同类生产企业的激烈竞争, 使每个企业都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 这种压力促进了企业向社会迈进, 企业趋向于更专业化。与此同时, 产业集群会吸引更多的新企业介入, 在产业集群形成后, 吸引来的企业不仅会根植于本地, 同时还会有更多的新企业在本地快速的成长。

(四) 产业集群为创业园区集中治理污染提供了条件

在创业园区中, 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可以建立起能量循环利用的网络。在对本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共识形成后, 可以让企业能及时的了解到相关技术信息以及市场信息, 促进信息交流, 进而为创业园区集中治理污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使治理环境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五) 创业园区的发展依赖产业集群

虽然创业园区是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中, 但是企业公共物品的共享没有产生聚集效应。由于创业园区的发展依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因此, 创业园区发展必须从产业组织入手, 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 产业集群是企业之间合作的有效形式, 也是促进创业园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 创业园区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

当前中小企业创业园区, 都是由政府划分的, 通过完善经济发展的环境, 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 为中小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平台。通过吸引大量企业进驻和发展, 使创业园区内单位土地面积远远超出非创业园, 因此, 这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当前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技术的创新

在当前多数小型企业创业园区中, 多数企业都是以低成本为基础。不少企业集群还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阶段, 产业的总体水平较低, 缺乏技术的创新。

(二) 产业配套服务相对薄弱

就当前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来说, 多数企业创业园往往只注重产业本身、金融、研发、广告等, 相对外围服务业比较落后, 最终导致整个集群发展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三) 产业关联度不强

多数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在吸引外来企业时, 过于盲目追求数量, 忽视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 没有适当的引进产业, 最终导致创业园区内的产业链无法形成。

四、产业集群环境下中小企业创业园未来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 加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认识

目前,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来说, 实施产业集群对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民营经济来说, 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由于产业集群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步伐, 加快了城乡建设。因此, 在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过程中, 政府必须加大重视力度, 加强产业集群重要性的认识。

(二) 重视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产业集群的规划

要想产业集群的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府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和引导工作。首先, 要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把创业园区按照相应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布局, 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状态, 掌握企业真正的需求, 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其次, 充分利用合理资源, 实施科学的产业布局, 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后,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 建设具有专业化特色的产业市场, 加大力度培养龙头企业, 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三) 加强创业园区环境建设, 为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要想产业集群的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就要为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 政府要做好环境建设, 加大公用设施、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 为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其次, 要加强中介机构的力量, 使中介服务得到进一步完善, 为产业发展提供公共平台,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 要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 加大资金的投入, 并且要强化产业集群的整体招商问题, 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中小企业业主出国考察, 并有效的开展招商活动。最后, 要加强创业园区的地区品牌。政府在建设创业园区过程中, 应把地区品牌作为工作重点, 重点培养产业集群, 创立地区品牌。

摘要: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形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然而集群化发展也是当今创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产业集群作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同时也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快速城镇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有着很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 创业园区的未来发展依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 产业集群对创业园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加强, 内部规模效益也随之提高。因此, 为了让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得到进一步健康发展, 必须重视创业园区产业集群的规划, 并制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政策与措施, 进而促进创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

关键词: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崔俊敏.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6) .

[2]郭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探索[J].行政论坛, 2011, (5) .

[3]李铜英, 王月英, 刘敏等.新时期西北地区工业小城镇控规编制研究——以陕西靖边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暨杨桥畔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43) .

[4]徐建伟, 唐建荣.内生变量语境下的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4, (6) .

[5]朱平, 谢振宇, 张同建等.江苏省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 2014, (1) .

[6]毛作正.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7) .

创业产业园区 篇2

乙方:_________

为推动学院的产学研发展和促进教师学生的创业,经协商,甲方同意乙方作为创业企业,进驻_________学院创业园区,为此,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孵化期限:孵化期一般为一年(半年为考核期决定继续孵化或退出),双方约定孵化期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二、甲方根据国家和_________学院有关规定,为乙方提供下列服务:

1.提供办公经营用房,第一、第二年收取虚拟租金,第三年减按_________%收取,详按《房屋使用协议》办理;

2.为新办企业提供企业创办咨询服务,指导代办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手续,提供财务托管服务;

3.提供电信业务服务,internet网、电话安装,免费为企业在创业中心网站上介绍产品等综合情况;

4.提供产品市场拓展服务,组织企业参加有关学术、技术交流、技术市场、技术贸易、产品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会议和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协助企业建立生产基地;

5.提供科技管理咨询服务,负责组织指导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科技项目经费支持、技术成果鉴定、专利等工作;

6.协助落实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

三、乙方责任

1.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运作企业,产品符合有关产业规定,遵守国家法律,合法进行经营;

2.根据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和学院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甲方的服务工作,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各项活动;

3.每月月底前按时报送财务报表、税务报表和其它统计报表;

4.严格遵守_________学院有关规章制度和_________学院创业园区各项管理规定,维护创业中心正常工作秩序和安全。

5.上述约定双方共同遵守,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后生效,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四、附_________创业园区创业企业管理办法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件

创业园区创业企业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对创业企业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指创业企业是符合第三条规定并与创业管理中心签定《企业创业协议》的企业法人。

三、创业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从事开发,经营符合产学研要求;

2.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或宁职院申请创业项目;

3.应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

五、创业企业承担以下义务:

1.遵守创业园区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与创业中心签订的《创业企业协议》;

2.按月度向创业管理中心报送企业统计等各类报表;

3.接受创业管理中心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

园区天使创业孵化新玩法 篇3

冠福上市后,林文昌想把公司总部从福建搬到上海,就在上海虹桥机场旁边买了一块地,有100多亩,自己用不完,那时创业地产、创意地产已然兴起,林就想做个上规模的园区,他起名为梦谷,又叫五天创意园。

洪清华虽然自己做公司,但也跟朋友一起做天使投资。2008年,他和朋友聊天,对方提到保健品电子商务很有前景,巧得很,有个团队正在做此类项目,想找天使投资。他就和几个朋友一起投资进入,帮助团队成立了九九维康网。那时驴妈妈也在高速发展,九九维康网经过一些波折,引入了红杉中国的风投,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由于人员扩张,两家公司在上海市内的办公室慢慢显得有点拥挤。

洪清华的好朋友邓金华邀请他去上海嘉定区的3131创意园办公。这是一个政府的园区,没想到这一接触,不仅解决了九九维康网和驴妈妈网的办公室问题,嘉定区领导甚至有意让洪清华来按照企业运作规律运营3131创意园。洪和好友、天使投资人杨振宇调研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有“搞头”,遂成立了上海智耀谷管理有限公司,作为3131创意园的运营实体,并把园区的发展方向定在电子商务。

林文昌刚开始的想法很大,但当时虹桥机场附近还一片荒凉,没人愿意过去。没办法,林干脆自己出钱找团队孵化几个项目,作为样板工程,“抛砖引玉”。林的想法是要形成一个电子商务生态圈,园区企业间要有协同效应,因此他投资孵化的这些项目多为第三方机构互联网服务的,比如提供呼叫中心服务的公司,包装设计公司,电子商务后台系统研发的公司等。

当然,“抛完砖”,林文昌自然也不忘记利用老乡关系拉人进来——福建很多老板都是做传统产业出身,很多人想往互联网方向转变,其中益金行的创始人洪庆鑫就是福建人,通过朋友介绍进入梦谷。慢慢地,虹桥机场附近有了些人气,一些团队也愿意入园。

与林文昌靠朋友、老乡关系拉人不同,洪清华运作3131创意园就大手笔多了:为吸引企业,他把房租价格定得比周边价格低2~3成。政府的支持成为园区早期拉企业的撒手锏:给园区企业税收优惠,甚至数目不小的安家补贴费用等,就连工商部门也给园区开通了绿色通道——工商税务办理两个星期完成,而平常这些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

房租低、税收优惠、工商手续快、安家费……这种种好处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洪清华在后期甚至对申请进入的企业进行筛选——只有对园区的企业生态有补充的,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才能进来。比如3131创意园有不少电子商务公司,那么互联网广告营销公司,物流公司等为电商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就是洪清华想优先吸引的企业。如此,业务相关的上下游公司在一起,减少了沟通成本,还可以进行统一采购和活动策划。

此后园区繁荣起来:很多企业要求进来,可是没有地方,只能等有些企业长大了,融资了,搬出去,才能接纳新的企业,洪清华自己的公司刚刚搬出园区。目前,3131创意园主要靠房租和物业,举办活动获取收入,运营前两年亏损,2011年有了千万元级别的收入。

而林文昌的梦谷经过几年的发展,也有了二十多个企业入驻,其中金汇通、益金行、五天实业、海克瑞斯、一伍一拾5个企业的营收的规模都超过2亿元,“再过三年,我这个园区会有5家上市公司,才不过100多亩的土地。这里面还有很多欠缺,有的配套设施,产业基地没有形成。”林文昌说。

“创业很辛苦,搭个平台不容易,加上后来三四年来孵化这个园区的企业感触很深,我知道他们缺什么,有的缺钱,有的缺领导力,有的缺战略,有的缺团队,实际上创新工场做的事就是我们想做的,不过我们专注电子商务为主体的产业。”林文昌说。

按林文昌当初的构想,梦谷应该占地近2000亩,他指望通过梦谷拉动所买地产升值赚钱,但这个2000亩地,“政府还在规划中”,如今林文昌已经在成都和沈阳分别买了几百亩的土地,准备着手在异地复制梦谷的模式。

创业产业园区 篇4

代瑞红, 园区中国———中国产业园区网 (www.parkchina.net) CEO, 北京博睿联思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华区域发展促进会、两岸三地经济合作促进会政府招商引资委员会秘书长。管理学博士, 擅长战略管理、区域经济和投融资管理咨询。为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提供战略定位、产业定位、招商引资、营销推广、活动组织、项目合作等专业系统服务, 为国内外企业、投融资机构提供市场调研、投资选址、商务考察、项目推进的专业服务。

记者:您最初是在政府从事招商引资工作, 这段经历对您的成功有哪些帮助?

代瑞红:对我来说在政府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时期是很好的一段经历, 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企业和信息。招商引资是一种开放性工作, 不会每天都重复相同的内容而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相反,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都是新鲜的。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这对于知识层面的更新非常有好处。招商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没有哪所高等院校开设过针对此类工作的专业, 在这种情况下, 每天的工作于我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也就迫使我去积极应对, 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努力抓住机会去充实丰富自己, 将压力转化成提升自我的动力。这种动力与事业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人脉的拓展, 都是我所收获的宝贵财富。同时, 这段经历使我更多的了解了客户的需求, 也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了。

记者:目前, 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产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 您认为这种发展模式有哪些优缺点?应当如何解决?

代瑞红:在我看来, 国内产业园区发展基本仍以政府为主导, 当然这也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形式, 另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这其中的某些园区是由几家企业聚集而自发形成的, 然后逐渐形成产业经济区。但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政府会适当介入加以引导和扶持。这样一来, 有市场和政府力量的共同作用, 就会使园区发展的更为理性、健康。招商引资以政府为主导是有历史背景的, 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政府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 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替代的。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说明这种发展模式是适合的。当然,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对项目的争夺。对项目方而言, 结果并不一定是最优的, 比如一些项目落户到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地区, 而在后续生产经营中就会出现原材料供应和市场问题, 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经营失败的概率。从政府角度讲, 企业落地了就是成绩, 但从企业角度来说, 却恰恰是没有达到共赢而导致的投资失败, 这是因为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而导致的投资后资源配置低效。

针对这些问题, 政府便引进了外部智力支持, 将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部分职能交给市场, 借力更加专业的公司来吸引资本、智力、产业的进入, 把政府的职能逐步转移到完善当地投资环境上, 制定战略方向, 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这应该是一种趋势。

记者: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升级, 相关的政策调整会对园区发展有哪些影响?

代瑞红:产业升级是必然的趋势。近几年, 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 可能走到世界上很多的国家, 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的产品。产业升级能够促使我们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因为“中国制造”所反映出的另一个现实是, 我们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 还在以廉价劳动力创造价值。不管是国家还是城市, 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政策调整对园区发展会有一定导向作用, 实现园区更加科学和良性的发展。从前的某些园区, 在招商引资时可能会不加选择, 重数量轻质量, 结果会导致一些“质量”不高的企业进到园区内。如果这样的企业经营失败, 园区就会面临再次招商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分行业, 重企业集中、轻产业集聚, 这些企业杂乱无章, 彼此之间没有关联, 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企业之间不但不能产生积极影响, 可能还会出现负面效果。这样的园区是很难长期而持续的发展的。如果我们顺应国家的产业升级, 确定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就能给相应行业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信号, 使他们了解进驻到这个园区内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政策待遇以及支持, 能够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与效果。会使园区朝着一个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同时使园区在招商时不再盲目, 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去选资, 提高入园企业质量。另外园区也会更加注重后续的服务与管理, 积极促进园区内企业间合作, 促进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我认为, 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产业升级, 但园区也不能盲目跟风, 不能说国家在倡导发展新兴产业, 每个园区不管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 都来发展新兴产业。这会造成各地恶性竞争和新兴产业过剩。对园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产业升级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路径和实施步骤才可以。

记者:展望今后的转型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理念将更加彰显。从您的角度来看, 这会对产业园区建设产生哪些影响?在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 欧美有哪些模式可以借鉴?

代瑞红:生态文明对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工业园是产业园区发展的一种非常理想的模式。它是建立在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社区内, 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获得的效益, 要远远超过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最优化获得的效益之和。生态工业园最早起源于丹麦卡伦堡的工业共生体的探索。最初由几家大企业和一些小企业组建而成。园内的主要企业实现了“废料”的相互交换,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继丹麦之后, 生态工业园区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和奥地利等国也得到了发展。

现在国内也有一些生态工业园区在积极实践。如海南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 (制糖) 工业示范园区, 北唐山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 但都处于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记者:当前, 网络招商已成为企业与投资者交流的重要方式, 您怎样看待网络招商的发展趋势?产业中国园区网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代瑞红:网络招商是一个很好的招商方式, 从前可能人们还意识不到这一点。过去传统的招商有通过电话的方式, 但也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再有就是会议招商, 像举行投资说明会, 是政府或者企业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寻找商机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招商方式之外, 网络招商是一种非常好的补充。它不会受地理条件限制, 也很便捷。投资者在去实地考察之前, 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足够的信息, 然后筛选一部分感兴趣并且适合发展的目标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洽谈, 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及宝贵时间, 所以说网络招商一定是发展趋势。

园区中国网希望国内外投资者对国内的各个园区都有一个很充分的了解, 以便双方需求可以更好地进行匹配。另外,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投资者, 我们也有推出多语言平台计划, 这样只要是对中国投资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都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虽然我们的网站是园区产业信息平台, 但园区是城市的一个缩影, 而且栏目的设置上并没有单纯局限于园区, 而是中国投资地理的一种展示。

记者:就您的创业经历, 对年轻的创业者有何建议?

代瑞红:我认为创业热情是值得鼓励的, 想创业的人一般都有对成功的渴望, 这是通向成功的动力。但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创业或者打工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 只是两条通向成功的不同道路而已。再有就是理性创业。创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机, 不是仅仅拥有热情就可以的。不仅仅是有一个好的想法, 还需要将其具体化一些, 或者先落实到纸上, 形成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企业的运营计划涉及很多, 比如你的产品是什么, 需要多少人, 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需要多少资金, 如果有了资金注入要如何运用, 如何去开拓市场, 有什么样的风险, 如何规避风险等等一系列很具体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能吸引到对你的项目感兴趣的合作伙伴。另外创业也面临选定产业的问题, 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否有前景, 你是否对这个产业及这个项目抱有浓厚的兴趣, 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也可以花一些时间去与别人交流, 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创业园区基础调查(二) 篇5

级别:国家级(国家级“一区六园”的组成部分)

主办单位:由上海大学、上海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上海发明协会及松江车墩镇政府共同投资

聚焦产业:

生物医药、软件、咨询服务、创意产业

上海莘莘学子创业园秉承“服务为先、客户至上”的管理理念,着力打造高科技园区品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争取落实高科技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园区为了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协调二三产同步发展,创建以上海影视乐园为核心的“叁零•SHANGHAI”创意产业园,开辟创意产业招商工作,招商范围涉及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研发设计、建筑软件五大创意产业。园区针对创意产业企业制定了超大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并鼓励企业实地落户,为落户企业提供房租减免等优惠。园区简介:

园区是上海大学高科技开发区的延伸和辐射,经国家科学技术部(98)029号文批准为国家级“一区六园”的组成部份,是国内率先成立的留学人员的创业基地,亦是上海主要为留学人员回国投资创业的园区。它共占地1180亩,总投资8.6亿元人民币。区内分设三区四域:生产区、生活区和高新技术城、海外学子城、外资工业城、私营经济城。融资渠道、平台:

园区已专门成立了“上海莘莘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将可以直接为创业者办理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创新资金申请、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产品水平检索、企业标准制定。同事还将提供:

1、各项产权转让的中介服务;为交易的买卖双方提供交易鉴证服务;

3、科技成果产权的转让,企业股权投资的代理业务;

4、为产权交易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法律事务、融资策划等服务。

联系方式:021-57601001 021-57600782 陈小姐 网址: 成功企业:复旦微电子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公司是国内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

1998年7月,由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商业投资公司和一批梦想创建中国最好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创业者共同出资创建了复旦微电子。公司成立以来,已成功地确立了在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于2000年8月4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8102),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今日,复旦微电子已从10多位创业者发展为拥有250位员工的公司,用户遍及全球各地。公司更以卓越的管理,良好的发展潜能,骄人的业绩,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2001年公司被香港著名《亚洲金融》杂志评选为大陆十佳企业之一。

名称: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级别:国家级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同济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 聚焦产业:

国康路创业基地: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能源环保

赤峰路孵化基地:工程信息、汽车工程的高科技技术领域 三亚生态基地:生物技术、生态建筑、多媒体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1121号 2楼 园区简介:

国康路创业基地与赤峰路孵化基地南北相望,占地面积为60亩,建筑面积约140000平方米,注册企业300多家,注册资本总额16亿余元;入园孵化企业25家,毕业7家,研发机构3家。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创税收2000多万元。企业主要涉及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能源环保等科技领域。

基地通过引进大型设计企业,引进品牌企业,实现产业集聚、为“同济品牌”增值、提供资质、为小企业提供项目来源、为小企业项目的完善提供支撑、人才汇集,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赤峰路孵化基地,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拥有软、硬件比较完善的创业环境,并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以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服务担负种子期的孵化功能,为师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平台。

园区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投资为融资的运行机制,以适应高新企业创新创业的需要,实行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制。目前该基地已入园孵化企业91家,毕业18家,研发机构8家,主要涉及工程信息、汽车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

三亚生态基地依托同济大学科技园和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的参股公司上海同济杨浦科技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联手三亚科技工业委员会,合作建设三亚同济生态科技园。园区共129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650平方米。

园区将以建设真正“生态型”、“创意型”科技园为发展主题,着重发展生物技术、生态建筑、多媒体等科技产业,通过建设招商服务中心、培训中心、会展中心等配套功能区,向企业提供高层次的科技文化交流、产品展示和人才培训平台;通过专项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三亚科技园致力于形成互动高效、持续发展的强大产业链,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园。

青年创业基地由上海中油科技创业有限公司、上海市团市委和上海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上海青年科技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同时挂牌“同济科技园青年创业基地”。

基地位于闸北区汉中路汉中广场内,园区一期规模为3600平米,以科技和创业作为基地品牌的定位目标,开展园区招商、创业投资、法律与财务咨询等服务,大力推动青年创业实事工程,推进青年的创业就业。

融资渠道、平台:

1.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方案设计、种子期创业基金、政策性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

2.与多家专业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在企业增资、收购、上市等资本运营时,提供全面的投融资服务。

联系方式:65987070-招商部 网址:http://

名称:上海设计产业孵化器 级别:市级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委创业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以及相关设计单位共同投资设立

聚焦产业:都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印刷包装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钻石首饰设计、环境建筑设计

地址: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达尔文路88号3号楼1楼

园区简介:上海设计产业孵化器(Shanghai design industry incubators,简称SDII),是目前全国唯一被国家科技部认定的 “国家级”设计产业孵化器。SDII是上海市科委为扶持企业创新、改变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能级而创设的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按“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创业导师”的运营方式,打造集群化孵化服务平台和共享环境,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包括政策优惠、税收减免、财政扶持、租金贴补、天使投融资、人才培育、国内外交流、信息技术设备支持等全方位的孵化扶持。在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的同时,培育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目前SDII根据上海市产业规划定位要求和创新创业发展方向,全力打造自己鲜明而专业的孵化服务和发展模式,成为上海培育创新创业的有力“抓手”和全新 “亮点”。中国唯一“国家级”设计产业孵化器

上海设计产业孵化器,在创新设计的大前提下,以孵化器为中心,2002-2003年建设了布局于上海各市区的各设计专业产业基地(简称:一器五基地)。主要包括都市工业设计孵化器、服装设计基地、印刷包装设计基地、旅游纪念品设计基地、钻石首饰设计基地、环境建筑设计基地等,已形成鲜明的创新设计产业特色。之后,又在浦东张江春晓路109号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以及祖冲之路1599号创意大厦建立了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系统。

融资渠道、平台:

国家、上海市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黄浦区财政设立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优先向进驻SDII并在本区注册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担保。

-黄浦区设立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各类资金基金5000万元,其中科技发展基金1200万元,担保基金1300万元,创业投资资金500万元。对经认定的本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和资金注入,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联系方式:52386299 网址:http:///docc/index.asp

名称:上海市沧源科技园 级别:市级

主办单位:经市科委批准成立

聚焦产业:航天科技研发领域、电气设备研发领域、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51号 园区简介:

“上海市沧源科技园”是经市科委批准成立的市级科技产业化基地。园区北邻剑川路,西临横泾河,南至景谷路,东与上海交通大学隔路相望,规划开发土地面积22.7万平方米。沧源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是:吸纳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孵化基地、科技创业中心,集中体现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和转化辐射三方面功能。努力形成地处闵行西南部吸纳现代生产服务业的集聚地。

上海市沧源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市、区和街道的大力支持。经过三年的筹备建设,园区已建成10000平方米的孵化产业楼、5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2781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对2282平方米的管理中心进行了改建,累计建筑面积20063平方米。上海市沧源科技园将重点在三个领域内进行招商研发:一是航天科技研发领域;二是电气设备研发领域;三是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

短短的几年园区遵循“和谐合作,共谋发展”的经营理念,吸引了大批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入驻。同时,对园内存量资源进行盘活重新使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融资渠道、平台:

做产业园区就是做平台 篇6

《中关村》:目前,全国产业园区发展如雨后春笋一般,北京经开凭借什么能够在众多园区中脱颖而出呢?

周世义:在产业地产领域,我们有个明确的定位:建设低碳高端综合类产业园区。北京经开比较早地开始生态园区建设,也比较早推动产业园区向低碳智慧园区升级。我们在亦庄、通州、天津等地建设了“十园一场”。园区里有最初的工业厂房到后面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向高端转移的过程,在北京开发区显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首先是低碳。我们努力做到从园区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都进行低碳控制。我们所选择的材料、建筑工艺,以及整体设计模式都要体现低碳理念。我们选择的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而不是最贵的或效益比较低的技术。比如,我们认为太阳能的技术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施的,但是在目前的园区中实施并不能实现最大的效益,它不能代替现有的电力系统,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开发商而言,如果再做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话,就不得不多花一笔钱。在这种情况下,它不是我们园区应该做的。

第二个层面是高端。高端首先是产业高端,然后是环境高端、服务高端。我相信卖菜的和其他卖高端产品的是不会在一起的。园区产业的单一性应该是靠市场来推动的,而不是靠政府。如果你的价格低廉到一定程度,可能卖菜的和卖电子产品的会在一起,比如在旧货市场,肯定是在一起的。

第三个层面是智慧。智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园区本身硬件设备的智慧化,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网络。二是在服务上我们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三是在管理层面。我们提出智慧园区,是为了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进服务升级,同时实现园区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我们的园区服务体系获得了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的支持,并已经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认证。我们搭建了一个包括各种服务体系在内的整体服务平台,其中包括园区的客户管理、园区服务、园区商业、园区物业、政策指引、人力资源等等。我们搭建公有云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搭建他们各自的私有云平台。这样,有些企业就可以不单独进行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而可以租用园区的信息平台。

《中关村》:说到生态、低碳,你们似乎有特别的主张,你们做了什么独特的事情吗?

周世义:我们知道,目前社会主流的低碳概念,强调的往往是末端低碳,也就是在产品使用端产生较低的碳排放,甚至不产生排放。譬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但是,这种低碳往往只是一种碳排放的转移,不仅不能带来减碳,甚至会造成社会整体碳排放的提升。譬如前面提到的太阳能发电,所用的多晶硅面板材料的生产就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我们打造的低碳高端产业园,就是要避免走这种局部低碳,整体高碳的路子。我们通过对园区从规划设计到开发运营全流程的控制,实现园区整体的系统低碳。也就是说,我们不去强调类似太阳能、风能等单纯的低碳技术的运用,而是从整体着眼,在低碳产业园标准和评估体系的指引下,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低碳设施与低碳技术,实现集聚低碳产业、实施低碳管理、推广低碳产品、贯彻低碳生活的园区系统一体化工程,最终实现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施面向低碳的园区系统综合管理、优化和调控。

我们在园区开发经营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低碳园区的标准指标,目前,我们正在参与低碳园区行业标准的制定,相信相关标准很快就可以出台,未来我们还将基于低碳园区开发运营的经验开展低碳的咨询和模式的输出。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革命的发生,我们也及时在低碳、高端之外,推行园区的“智慧”化,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运营水平。

早在2009年,我们就开始关注“云计算”的概念,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落实低碳战略,整合和提高园区综合运营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基于‘云服务’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运营体系”项目,该项目以我公司建设的产业园为试点,搭建基于“云技术”的园区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提供的内容既包括最基础的物业服务,又包括信息服务、生活服务、交通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增值服务。通过该平台的搭建,为园区企业搭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能有效降低入园企业的运营和生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充分体现我们“绿色、高端、智慧”园区的理念,有效降低园区整体的资源消耗,提升园区品质,实现社会价值。

《中关村》:产业园区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北京经开准备怎么做?

周世义: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向服务方向转型。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将先积累资源与能力,打造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再寻求逐步向全国拓展,做具有独特气质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运营领跑者与综合服务运营商。

对我们来说,低碳是一种追求,高端是我们对标准的一个要求,智慧园区是一个平台的建设,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服务层面。整个园区转型升级也好或者说产业园区向何处发展,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层面。这个服务层面有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服务,包括物业在内的最基础的物业服务。其次就是商业,包括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金融服务。我们正在试图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我们组建了金融服务联盟。最后,我们认为是当前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互联网方面需要提供的一些服务,我们通过建立智慧园区的平台,把园区的企业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关联起来。我们在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是不联系的,但有时候企业和企业之间是有上下游关系的,我们可以在园区里通过搭建智慧园区平台,为园区之间的企业搭建更好的沟通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批有30多家入盟单位,其中包括中国联通、兴业银行、施耐德、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这个联盟成立以来为园区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创业产业园区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科技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二次创业理念的兴起, 科技园区的创业环境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如今对于创业环境的研究存在很多视角, 有关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也较为丰富, 这些都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对于科技园区创业环境的研究较少, 尽管在一般性区域, 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的显著性和持久性相比于科技园区要弱。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背景下, 资源短缺是科技园区内企业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提升创业绩效、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园区内的企业需更加关注如何从外部获取企业生存所需要各种有效资源。因此, 对科技园区创业环境具体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研究的同时, 理顺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挖掘内在深层次的原因, 有助于企业协调自身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促进企业成功创业。

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1 创业环境及其构成维度

不同的学者对于企业环境的定义不同。目前比较经典的创业环境定义是由Gartner给出, Gartner认为创业环境是在创业者创立企业的整个过程中, 能够对企业成长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因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1]。国内学者李华晶认为, 创业环境本质是一种制度环境, 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个体或组织所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而蔡莉等将创业环境界定为资源要素环境, 提出了基于要素匹配原理的创业环境研究框架, 认为创业环境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大学与科研机构、关联企业、融资机构等[2]。

在创业环境与创业成功关系的研究中, Gnyawali和Fogel提出从创业和管理技能、社会经济条件、创业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和规制、创业的非资金支持部分五个维度对创业环境进行分析[3]。研究指出, 创业环境是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 外部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全球创业观察 (GEM) 构建的创业环境体系从九个维度对创业环境进行测量。 之后, GEM (2008, 2009) 重新对创业环境模型进行修改, 将创业所依赖的环境概括为基本需求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效率强化环境。张立柱等 (2008)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从政府部门政策支持、金融环境、科研开发、商务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与社会规范等六个方面对创业环境进行评价[4]。谭颖、陈晓红 (2009) 认为创业环境由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构成, 主观环境包括创业机会、竞争情况、社会资本, 客观环境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支持、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文化规范[5]。罗山 (2010) 将创业环境进行了划分:无形因素环境;有形因素环境[6]。郭蓉等 (2011) 从政府政策、文化与社会规范、金融支持政策、商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七个方面对创业环境进行研究[7]。

在整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由于环境概念具有很强的外延性, 对其进行全面界定有助于企业更系统地看待、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联系与整合。因此, 本文在传统创业环境的界定基础上, 对科技园区创业环境的维度进行的更为详细、明确的划分, 即从基础设施、园区管理、创业文化、融资、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服务、技术支持八个方面对创业环境进行全面研究。

1.2 创业绩效及其构成维度

创业绩效的研究与创业环境类似, 大多源于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 杜建华等 (2009) 在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研究中采用了成长绩效、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三个维度对创业绩效进行测量[8]。沈超红等 (2011) 从企业生存、企业成长、员工承诺、客户信任四个维度对创业绩效的结构进行探索[9]。总体而言, 对于创业绩效的测量不同专家采用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 但财务绩效、成长绩效以及创新绩效最为常用。

科技园区创业环境指科技园区内参加新技术开发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组成的一种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系统, 园区创业绩效就是该系统取得的在创业方面的成绩。所以, 科技园区的创业绩效应考虑到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能力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 有效运用通讯与信息技术, 将知识、信息、技术等各要素不断归入生产过程中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反映了该地区的知识和技术发展情况。成长能力是指在创新主体拥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前提下, 通过有效开发和配置各种资源, 最终获取创新成果可持续成长的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在对创业绩效测量时, 采用多维度指标测量的方法, 以企业的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为主要的测量指标来衡量创业绩效。财务绩效维度包括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企业市场价值、企业产品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企业成长绩效维度包括顾客满意度、员工建议采纳度、内部满意程度以及员工的平均生产力情况;企业的创新绩效指标包括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专利申请数、新产品数目、创新产品的成功率、企业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的时间。

1.3 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

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 创业环境的宽松程度对创业企业获取机会、存活、成长有直接影响。 创业环境对企业的产生、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Miller (1978) 指出, 创业环境不断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新创企业的高绩效紧密相关[10]。Zajac (2000) 对外部的环境进行维度划分, 并针对外部环境与创业企业技术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11]。研究指出创业企业所处环境发生的变化会加速竞争, 同时技术转化程度也会因此得到提高。Lumpkin、Dess (2001) 以创业绩效与创业导向的相关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研究发现, 一般企业的创业决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变化程度和环境宽松程度的影响[12]。Henri Grundstén (2004) 针对创业企业外界环境与拥有专业技术的创业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 环境资源要素的可获得性对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有积极的影响效果[13]。 Wiklund和Shepherd (2005) 也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他以小企业为研究对象, 对小企业创业绩效和创业导向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 发现了创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小企业创业绩效与其创业导向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14]。Hackle (2008) 等认为提供资源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关系为新企业创业供给所需的资源, 促进了新创企业的形成[15]。国内研究较为典型的是崔启国 (2007) 从网络角度对创业环境与新创业企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沈超红等 (2010) 对国外学者关于创业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研究表明创业环境与创业成功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16]。

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存在相关关系, 且各维度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结合上面的理论分析, 提出以下验证性假设 (如表1所示) 。

资料来源: 本文整理。

2 研究方法

选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中小企业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通过向该地区企业方放调查问卷以完成数据收集。大规模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653份, 回收率81.63%, 筛选出有效问卷512份, 有效问卷率64%.

通过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 (1) 企业成立年数主要集中5年以下, 累计百分比在85.15%以上; (2) 企业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和信息传输、 计算机和软件行业, 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68%和39.65%; (3) 企业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所占比例比较大, 为53.71%; (4) 在企业性质上, 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 约占67.38.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调查问卷中的测量项目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进行测量。问卷的设计在参考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编制, 其中创业环境部分在Gartner (1985) 、Penning (1982) 、Morris和Kuratko (2003) 、Bartlett和Ghoshal (1997) 、Brown和Butler (1995) 等理论基础上进行改编, 创业绩效部分在Wiklund (1999) 、Murphy (1996) 、Lumpkin (2004) 关于创业绩效的测量指标上进行改编。同时结合对被试的访谈、 预测试、然后对问卷内容做一定的修改。 被试对象限于了解企业情况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所涉及的问卷包括创业环境和创业绩效两部分。创业环境由基础设施 (5项目) 、园区管理 (6项目) 、创业文化 (6项目) 、融资 (6项目) 、政策法规 (7项目) 、人力资源 (6项目) 、中介服务 (5项目) 、技术支持 (6项目) 八个因素构成。创业绩效由财务绩效 (4项目) 、成长绩效 (4项目) 和创新绩效 (6项目) 三因素构成。采用SPSS 16.0和Amos 5.0进行统计分析。

3 实证结果

对于收回的有效样本数据, 分别利用SPSS 16.0 和Lisrel 8.7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1 因子分析

(1) 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所有测量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得到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 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在0.70~0.87, 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给出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小于0.01的标准, 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零假设, 故各测量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各测量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各测量变量的因子载荷T值都大于2.58, 显示各测量指标在0.0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大于0, 且各测量指标对潜变量的因子载荷值显示了各测量指标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3.2 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根据理论模型, 确定本研究结构方程的初步模型M如图1所示。

利用Lisrel 8.7软件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拟合结果除了拟合指标χ2/df、NFI、RMSEA达到了参考值的要求, 其他拟合指标不在拟合接受范围内, 因此通过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做进一步修改调整, 拟合结果如表4、表5所示。

注: *表示p值<0.05; **表示p值<0.01; ***表示p值

<0.001。

注: *表示p值<0.05;**表示p值<0.01;***表示p值<0.001。

从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 χ2/df=1.645, p=0.000, 达到显著水平, 表明本文测量模型的协方差矩阵与实证资料的协方差矩阵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存在。从绝对拟合指标来看, GFI=0.94, AGFI=0.90, 均达到了要求值0.90的标准;RMSEA=0.053, 小于接受值0.08, 从相对拟合指标来看, CFI=0.95, IFI=0.95, NFI=0.91, 这些指标均大于要求值0.90的标准, 因此模型的拟合较好。

4 结论

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科技园区内的创业企业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在传统的创业环境界定基础上构建更加全面的科技园区创业环境的维度, 建立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关系模型, 并通过653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及统计软件SPSS 16.0、Lisrel 8.7, 运用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创业环境及其各维度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为我国科技园区内企业有效地利用创业环境提高绩效、提高创业成功概率提供现实参考。从这些通过验证的假设所体现的内在联系来看, 科技园区创业环境中所包括的创业文化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对科技园区财务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环境、创业文化环境、园区管理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技术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对科技园区市场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创业文化环境、园区管理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对科技园区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环境、园区管理环境、服务环境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 基础设施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未能获得支持, 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除了理论上的贡献之外,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能够提供一些实践启示。从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来看, 充分肯定了创业环境要素对创业绩效的重要作用, 因此, 培育和构建良好的科技园创业环境, 进而提高科技园区创业绩效成为科技园区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创业产业园区 篇8

1.1 区域概况

本项目地处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开发区位于晋中市城区西北部, 地处太原大都市圈的核心区域, 紧邻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 是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的“黄金走廊”。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 规划开发面积5.2 km2, 实际管辖面积55.8 km2。目前, 已吸引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资金, 人才充足, 科技, 教育水平发达, 成为山西省经济开发的黄金地段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可预见的将来, 园区将对太原市乃至整个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加有力的促进作用, 并将进一步加快太原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程 (见图1) 。

1.2 用地现状

用地东西长320 m, 南北长150 m, 场地内基本平整, 无大的地形高差起伏。用地南临龙湖西大街, 东临龙运路, 西侧为规划路, 尚未开通。整个园区用地48 535.41 m2, 总建筑面积112 162.97 m2, 日照充足, 地势平坦, 建设条件良好。

2 规划原则、依据

2.1 规划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晋中海归创业园力争体现高尚优雅个性, 良好景观形象, 通过现场实地考察, 结合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使整个园区达到规划布局合理而有特点, 路网关系清晰, 建筑空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公共绿地景观开敞通透, 组团绿化步移景异, 并于多处设置雕塑精品, 即通过各类绿地、水景等的合理布局, 让园区充满人文艺术气息, 为使用者创建舒适、合理、人性的场所。

2)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加强园区生态环境建设, 以利于创业园区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

2.2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节》;4) GBJ 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实施细节;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6) GB 50220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7) 《晋中市整体规划》 (1998年—2010年) ;8) 《太原市城市管理技术规定》;9) JGJ 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10)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 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规划理念

3.1 生态性

现代人们生态意识逐步加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端办公环境的基本条件, 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产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本次规划设计通过对场地周围环境的思考, 希望设计出的园区尊重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施保育性开发, 坚持低密度建设, 尽量保护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构建完善的生态空间系统。场地南侧紧临龙湖西大街, 可充分发挥濒临景观路的优势, 创建绿色生态景观走廊, 提升园区环境品质。建立一个绿化·建筑相互交织的生态网络。

3.2 文化性

山西海创置业晋中创业园区紧邻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 是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的“黄金走廊”。在空间发展和功能上互补, 成为太原市南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增强太原市的综合功能。园区规划及建筑设计考虑现代高科技创业快捷, 高效的设计要求, 创造有利于文化交流的共享空间, 安排与知识的获取、传播、运用有关的设施, 体现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相融。

4 总图规划布局

通过对用地的分析, 与甲方的多次沟通, 其总体规划地上形成六个主要板块及整个地下掏空做车库及设备用房:

1) A区独栋花园景观式办公区:沿用地南侧龙湖西大街布置, 10栋独栋别墅式花园办公楼, 每栋地上4层, 地下1层, 建筑高度16.2 m。每栋带私人景观花园。屋顶设屋顶花园, 建筑四周设置大面积集中绿地, 辅之建筑物周边绿地, 街旁绿地等, 形成建筑散落绿地之中的建筑景观, 丰富龙湖西大街沿街形象 (如图2所示) 。

2) B区双拼花园景观式办公区:位于A办公区北侧, 6栋双拼别墅式花园办公楼, 每栋地上3层, 地下1层, 建筑高度12.3 m。两栋之间设下沉式私人景观花园。屋顶设屋顶花园, 形成多层次的建筑景观, 丰富园区内部景观形象。

3) C区多层办公区:位于用地东北侧, 4栋办公楼通过过街楼连成一体, 形成完整的多层办公区。每栋地上5层, 地下1层, 建筑高度21.6 m。两栋之间设下沉式景观花园, 建筑高低错落, 绿化景观层次分明。

4) D区多层办公区:位于用地北侧, 2栋办公楼对称布置, 形成集中的多层办公区。每栋地上6层, 地下1层, 建筑高度23.9 m。两栋之间设过街楼, 建筑方正, 利用悬挑阳台, 创造层次丰富的建筑立面。

5) E区高层办公区:位于用地西北侧设1栋高层办公楼, 地上11层, 地下1层, 建筑高度36.2 m。提升总建筑面积, 提高土地容积率。

6) F区多层办公区:位于用地西南侧设1栋多层办公楼, 地上6层, 地下1层, 建筑高度23.8 m。使整个园区形成完整的围合形态。

7) 整个地下空间掏空设计成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办公配套功能用房, 从地下停车库可方便顺利到达每栋办公楼。

5 景观设计

1) 绿化系统。

结合本次规划用地特点, 以大面积集中绿地为主, 通过不同的植物搭配, 创造小型绿化空间, 其中设置富有情趣的小品、必要的休闲设施, 方便人们使用。整个园区我们提出“一区”“两廊”“六板块”的景观设计格局, 使本次规划个性化、生态化。

“一区”:根据园区的功能和性质, 为提升园区的环境品质, 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 于场地中央围绕B区办公区设置文化休闲广场, 联系两条景观绿廊, 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 满足人们的各种休闲游憩要求, 形成园区生态、人文、景观核心。

“两廊”:由于用地东西长320 m, 南北长150 m, 结合用地B区办公区设东西向绿化走廊;使其成为两条休闲生态廊, 与龙湖西大街景观路呼应, 共同成为整个园区的亮点。

“六板块”:规划很好地应用了轴线设计, 除直轴线外, 还引入一条环形暗轴隐含其中, 既是整体规划的活跃元, 又成为整个园区非常有特色的一条绿色环形景观走廊, 串起6个相对独立的办公区板块, 丰富园区景观层次, 保持园区景观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2) 道路交通系统。

山西海创置业晋中创业园区的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遵循利于园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四周干道, 沿龙湖西大街及西侧规划路设置园区两个主入口, 并设置环行消防车道, 使车行系统、人行系统互不干扰。汽车从园区外围地下车库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 实行人车分流系统。

6 建筑平面与立面设计

6.1 平面设计, 花园式办公模式

1) 建筑采用院落围合式, A区办公区沿用地南侧龙湖西大街布置, 10栋独栋别墅式花园办公楼, 结合庭院式花园景观散落绿化之中, 丰富龙湖西大街街景, 提升整个园区品质。A区, C区, D区, E区, F区五大办公区沿用地周边布置形成院落围合式, B区办公区位于用地中央, 建筑立面及造型别致, 前后是两条景观绿廊相簇, 共同形成园区生态、人文、景观核心。

2) 平面围绕内庭院呈序列化布局, 各个办公区争取了最佳朝向, 并避开了交通较频繁的市区干道。

3) 各区块办公楼可独立使用, 平面采用开敞式, 用家具做灵活分隔空间, 满足业主后期使用要求。

6.2 立面造型, 标志性的城市形象

方案的造型处理新颖大方, 六大区块办公区共同组成一组序列, 整体以大小体块之间的互相穿插对比, 达到整个体型手法简炼, 构成关系严谨, 形成明朗、活泼、充满视觉张力的建筑形象, 色调选用白色, 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具有文化气息, 力求在周围环境中和谐得体。

7 用地指标

总用地面积:48 535.41 m2;总建筑面积:112 162.97 m2;地上建筑面积:80 341.17 m2;地下室建筑面积:31 821.8 m2;建筑占地面积:15 097.6 m2;建筑容积率:1.66;建筑密度:31.1%;绿地率:35.2%;机动车停车:439辆。

8 结语

本次规划实现了高端人才创业环境所要求的高尚办公品质, 整个创业园以低密度花园式园区规划理念为核心, 打造了一个花园式的办公模式, 达到标志性的城市形象及园区形象。目前该园区已投建, 用方及市场反映良好, 成为一个成功的高端人才创业园区案例。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2]夏祖华, 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

[3]R·里尔.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创业产业园区 篇9

一、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以下简称高新区) 是全省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显著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然而,通过调研发现,高新区的企业亦存在“招工难”“稳工难”的问题,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中职毕业生找工作时情定珠三角,或本地就业流失率大,这导致高新区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急需寻找一条解决“用工 - 就业”的新模式。

二、中职学校与产业园区对接存在的问题

( 一) 校企合作保障制度难以有效实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工业园充分利用园区较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之路,如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展“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办结”、首问负责制、政务环境评议等取得了较大成功。由于学校和产业园区的校企合作是“不平等的社会交换”,因此,在落实校企合作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保障的效果。

( 二) 中职毕业生的本地就业意识不足

中职学校与产业园区对接时,学生是对接中的主要客体,但是河源经济相对珠三角落后,毕业生认为在大城市才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于是即使企业和学校积极推荐毕业生本地就业,也无法留住毕业生本地就业。由于毕业生本地就业意识不足,导致了中职学校与本地产业园区的企业对接无法持续。

( 三) 校企合作参与部门衔接渠道不畅通

产业园区与中职学校的对接必须要靠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新区管委会与行业协会的协调、企业的主动合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然而,这四者一起交流的机会甚少,许多相关的政策、措施、招工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无法及时地共享,加剧了企业“招工难”的局面。

三、“用工 - 就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河源市的中职学校主要集中于大学城,距离河源市高新区约15公里,距离较远,城市功能区位上的隔离让河源模式不能照搬国内外经典模式。

以对职业的认知到就业的过程为主线,高新区产业园对接中职学校的“专业园区分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图1。

( 一) 职业认知

据调查,学生在没有对专业和企业进行相关了解的前提下进行专业选择,这种盲从性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少学习兴趣与动力,而影响就业选择。因此,本文认为高新区与中职学校对接的有效前提是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认知的内容包括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性格测试。专业认知,就是学生要了解感兴趣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所需技能、专业就业方向等。企业认知,就是学生要对专业所对应的相关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如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岗位设置、企业的用人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品质,等等。职业性格测试,就是让学生经过一定的职业性格测试来明确自己应该适合哪种职业。

( 二) 职业认识和职业体验

在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习来深化对所选专业的认识。学生入学第一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实操。第二年以在校学习为主,在高新园区分校为辅学习拓展知识,如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 同时到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拓展实操,在企业岗位上进行职业体验,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从而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学习拓展知识与进行拓展实操交替进行。第三年到园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成为企业的临时员工。

( 三) 就业

中职学校学生完成了3年的学习与实习后,经企业考核合格者,可以留在企业成为正式员工。为了实现中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的目标,必须通过政府和企业出台相关的制度与措施吸引人才。

四、“用工 - 就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机制

“用工 - 就业”校企合作模式,从职业认知至就业选择的有效运行必需要有机制作为保障,这种保障有参与者应该是由政府、企业、中职学校、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和专业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与实施。政府牵头制定政策法规、企业与中职学校联合教学、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协调和专业行业协会技术指导,这四大方面相互监督,相互推进,共同实现校企合作。为此,提出以下三大保障机制。

( 一) 建立职业认知机制

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进行职业认知,首先,由中职学校的心理专业教师对有意向报读中职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向其推荐适合的专业; 其次,由企业技术骨干、学校专业教师通过讲座、学校参观等联合举办专业认知活动; 最后,由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协调,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对学生进行企业认知,主要是到企业去参观,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等。

( 二) 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机制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上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

1. 校企共制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联合教学

中职学校与高新区的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培养计划实施联合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方面,以学校教师为主,在拓展知识和拓展实操方面,提高企业骨干员工的教学任务,政府给予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员工高于正常收入的课酬,以“师带徒”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

2. 设立园区专业分校,产学研一体化

由于河源高新区与中职学校园区距离较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职业体验,可以在高新区设立专业分校,如手机通讯专业分校、服装专业分校,这种分校的设立不是单个学校与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由政府、行业协会、高新区管委会、中职学校共同设立的,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分校里进行学习交流、技术交流,共同完成企业的项目或任务。专业分校的设立类似于国外的研究中心,为企业员工、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产学研一体化。

( 三) 建立企业用人机制

“用工 - 就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中职毕业生的外流,以缓解本地企业招工难、稳工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企业用人机制是否合理。收入福利保障、稳定性和晋升空间是影响毕业生最大的三个企业因素,因此,企业不应仅考虑用人的成本,将学生看成是廉价劳动力,长期地在一个岗位上做简单、重复的流水线工作,而应该制定合理的用人机制,从培养的角度为学生创造比珠三角更好的就业空间。

( 四) 建立政府资金、政策、法规保障制度

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应该设立专款专项基金用以支持高新产业园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资金用途包括给予学生实习劳务补贴、园区专业分校的建设、产品研制、学生技能竞赛奖励等。其次,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奖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本地就业的中职毕业生、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员工,如减免税收、企业用地、企业员工户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等。最后,政府应试加强园区校企合作法规建设,如《河源高新产业园区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河源中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管理条例》等,明确企业承担培养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 五) 建立高新区管委会、行业协会的协调与监督制度

政策的颁布需要落实,高新区管委会直接对产业园区企业进行管理,而行业协会也是企业纽带,为了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就要发挥高新区管委会与行业协会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调与监督作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产业园区与中职学校对接事宜。

五、小结

“用工 - 就业”模式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正,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必须要靠多方的参与与落实,不能走形式。要彻底改变目前的浅层的校企合作模式,还需要靠法律的约束,明确政府、企业、学校、管委会、行业协会之间权、责、利关系,让学生学而有用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

摘要:基于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以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以职业认知、职业认识、职业体验和就业为主线和构建“用工-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提出建立职业认知机制、校企教学机制、企业用人机制,建立政府资金、政策、法规保障制度和建立高新区管委会、行业协会的协调与监督制度。

创业产业园区 篇10

近年来, 武山县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立足培育优势主导产业, 按照市委、市政府“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和县委“11253”区域发展战略, 从关注民生, 深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 把蔬菜产业列为全县首位产业, 不断强化措施, 加快提质增效, 适时提出了建设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 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建设, 着力打造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一体化综合园区

武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全市着力打造的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 位于国家级武山渭河川道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内, 园区东西长约5.3公里, 总面积约4100亩。总投资4.6亿元 (核心区3300万元, 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2.8亿元, 金鑫蔬菜冷链区1.2亿元, 示范种植区2700万元) 。

一是树立看齐意识, 明确园区建设思路。为了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园区, 引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武山县在谋划园区建设时, 严格瞄准国内一流水平, 借鉴中国农科院、江苏绿港、山东寿光、陕西杨凌等国内一流的园区建设远行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 分片建设、组团发展, 形成规模, 积聚力量, 增强合力”的思路, 紧紧围绕“科技含量国内一流, 种植模式先进多样, 示范引导高效直观, 物流服务功能齐全, 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 突出科技研发、种苗培育、示范引导、技术培训和物流服务五个重点, 建设“一中心一市场两区”四大区域, 即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工厂化育苗中心 (核心区) 、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武山县金鑫蔬菜冷链物流区和示范种植区, 建立和完善一套管理运行机制的“11541建设计划”。二是突出综合性, 全面建设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新平台。为了提升蔬菜产业育苗、种植、交易、储运一条龙服务水平, 园区按照分块建设, 组团发展的要求, 分为“一中心一市场两区”, 即工厂化育苗中心 (核心功能区) 、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冷链物流区和示范种植区。

核心功能区分为10000平方米智能化玻璃连栋温室, 3500平方米的PEP膜钢架连栋温室和4000平方米的新型保温材料日光温室。智能化玻璃温室内部分为种植模式展示区、新品种展示区、育苗区、植物工厂和控制中心几部分。将通过水肥一体化、气候环境、室内温湿度自动控制三大系统和自动化育苗系统的建设和运用, 在种植模式展示区采用NFT+DFT展示单、多层水培叶菜、框架式多层果菜、雾培、袋式、轮式、蔬菜树栽培等栽培模式;在新品种展示和育苗区以悬挂式排水栽培槽、育苗岩棉块、椰糠栽培基质袋、移动式苗床以及自动育苗系统进行无土栽培, 开展育苗和新品种展示;在植物工厂以不锈钢支架架设水培槽, 采用在全黑环境下, 通过10201LED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和恒温控制, 开展作物种植;新型保温材料日光温室和PEP膜钢架连栋温室将通过节水灌溉和太阳能综合利用, 进行育苗和新品种培育及种植展示。

蔬菜市场建设以“五区” (集散交易区、贮藏保鲜区、展示展销区、物流服务区、技术开发区) “五中心” (农产品检疫检测和信息服务中心、电子结算和网上交易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特色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名优特系列品牌设计和市场开发中心) 为载体, 建设功能齐全, 档次一流的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区通过新建万吨果蔬恒温库、果蔬拣选分级车间、配送管理中心建设, 延长产业链条, 调节市场供应, 提高产品附加值。

园区建成后, 可通过示范展示、引导群众种植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提升作业水平, 同时每年提供蔬菜优质壮苗1.2亿株, 可满足5万多亩蔬菜种植户用苗的需要, 亩增收3000元。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 将渭河两岸洛门至城关段建成1.5万亩的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和蔬菜集散中心, 实现交易量、交易额翻一番, 分别达到7.6亿公斤和8亿元, 年储藏鲜菜10万吨, 增加产值2.8亿元, 解决就业劳动力6000余人, 带动种植农户5万多户, 实现技术升级、蔬菜产量和产值每亩提高20%, 全县22万人将直接受益, 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健全工作机制, 整合优势资源, 全力推进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同时专门成立了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 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配备了8名专职工作人员, 具体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 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员保证。二是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功能定位。为了确保将园区建成高科技综合园区, 我们首先明确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 确保了建设水平。核心功能区占地50亩, 重点建设智能化玻璃连栋温室、PEP膜钢架连栋温室和新型保温材料日光温室, 主要承担工厂化育苗、农业科技试验、研究、示范展示功能;辅助功能区占地300亩, 重点建设200亩的蔬菜物流园区和100亩的冷链区, 主要进行蔬菜深加工、贮运、包装和产品的集聚与扩散功能;示范种植区3750亩, 重点建设新型钢架塑料大棚, 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 主要承担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示范种植功能, 辐射带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三是深入开展了规划论证工作。为了提高园区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先后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赴中国农科院、山东寿光、江苏绿港、陕西杨凌等地详细考察, 学习先进经验, 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反复论证, 最终选择由武山绿生蔬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江苏绿港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在中国农科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指导下开展园区建设。四是全面落实了工作责任。武山县为了加快园区建设进度, 全力打造一流科技园区, 按照齐心聚力推进园区建设的思路, 制定了扶持政策, 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 县财政挤出500万元支持园区建设, 同时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落实了具体任务, 确保了园区建设顺利开展。五是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为了确保园区建设、管理和有效运行, 武山县按市场化运作, 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建的起、有人管、运行好的目标出发, 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片建设, 组团发展, 企业化运营”的思路, 将“一所一集团三公司”即武山县蔬菜研究所、武山县蔬菜产业集团、甘肃省武山县森源蔬菜果品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武山县金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武山县绿生蔬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统一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协调管理, 合力推进蔬菜产、销、研、储、运、加一体化服务格局。六是加强了督促落实。在园区建设过程中, 认真落实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主要抓, 业务部门全力抓的分级负责制, 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每周召开一次协调会, 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力求每项工作任务都能落到实处。目前, 各项建设进展顺利, 核心区 (工厂化育苗中心) 完成智能玻璃连栋温室10000平方米, 日光温室4000平方米, pep膜连栋温室3500平方米, 催芽室144平方米;配套购置蔬菜育苗设备种子精选机和六要素气象站设备等50多台 (套) ;蔬菜批发市场完成交易区、生活区主体建设, 信息服务综合区基础建设;蔬菜冷链区完成2、3号库主体建设;示范种植区完成规划设计, 目前正在施工。

十大产业园区助推四方转型 篇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桥隧时代”、“地铁时代”为四方区送来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东风:四方拥有环胶州湾5.83公里海岸线,众多科研院所、国家级实验室,独一无二的陆海空交通优势,以及动漫传奇海、橡胶谷等一批符合蓝色经济产业的好项目、大项目,完全有条件打造成青岛蓝色经济先行区。作为青岛市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拥湾发展的新都心,四方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展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按照“同城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四方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出了“组团发展、两翼带动、轴线集聚、园区支撑”的空间发展战略。其中,“园区支撑”是四方区空间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全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大背景下,四方区大批老工业企业纷纷外迁,旧城旧村改造加快实施,为避免城市产业的空心化,必须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另外,由于四方区拥有丰富的高校及科研资源,比如科技大学的新材料技术、软控集团的橡胶产品研发、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科等等,这些资源特色鲜明、相对成熟、具备转化能力,为四方区打造现代产业园区提供了可能和支撑;

据悉,为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的发展,四方区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每个园区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安排专门工作人员靠上推进,目前橡胶谷、建筑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事实上,产业园区主导下的四方区城市化进程,确实带来了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大转身。

橡胶谷:位于青岛科技大学周边,总占地约3000亩,主要是依托青岛科技大学橡胶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规划建设集科研教育、创业孵化、会展商务、信息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围绕橡胶谷建设,四方区政府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科技大学、青岛软控签订了四方共建协议。该项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已上升到了青岛市级层面的发展战略。四方区政府还与美国橡胶城一阿克隆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城区关系协议,并组织举办了中国橡胶工业年会和中国橡胶谷发展战略说明会,面向全球进行宣传推介。目前橡胶谷核心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德国朗盛研发中心、软控橡胶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等十余家企业已经入驻,国际橡胶交易中心一期即将启用,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建筑创意产业园:位于青岛理工大学周边,占地约750亩,主要是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科和人才优势,借鉴同济大学周边赤峰路特色街的发展模式,打造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创意、地理信息为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目前园区内中景设计创意中心已建成运营,青岛地理信息大厦已经主体封顶,银华广场正在主体施工,宏业广场、裕龙商务城正在准备土地招拍挂;鞍山路北片城市综合体正在完善规划设计方案。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青岛城市规划研究院等十佘家规划设计单位已确定入驻,下一步必将吸引更多规划设计企业和高端人才在此聚集。

工业设计产业园:我市培育的工业设计专业科技园区,主要是依托四方机车厂工业设计产业基础,借助青岛市工业设计协会力量,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目前,国家快速成型技术中心青岛基地、英国PGI业设计公司等三十余家工业设计企业已经落户园区,市工业设计协会在四方机厂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列入了市经信委十二五规划。

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团:主要是依托央企中航集团的优势,在原前哨精密机械公司厂区,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承接中航集团及其旗下转移项目,目前四方区政府已经与中航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新孵化基地已经改造完成,百灵科技等二十余家企业已入驻园区。

汽车贸易服务园:四方区汽车贸易产业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原有重庆南路汽车贸易大道的基础上,狠抓现有产业的提档升级,重点引进高端品牌和汽车贸易总部,并将现有产业链条延伸为集汽车销售、展示、服务、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目前正在编制园区产业升级规划方案,美昌(汽车)集团投资建设的大昌雷克萨斯汽车品牌综合体项目已奠基启动。

青岛现代纺织产业园:主要是依托纺织工业传统和青纺联集团的优势,大力发展纺织研发、销售采购及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相关服务业态,实现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已经与青岛纺联控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和“中国多组份纱布精品基地”两大“国字号”基地也正式在园区挂牌。

现代物流商务园:利用四方区中心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中外运等现有物流企业,打造服务于主城区居民生活的商贸物流业,同时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及物联网技术。目前园区已完成了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引进了新华书店集团、中外运等物流总部项目,海信环湾大厦奠基,笑蕾“梦幻工厂”体验园、百洋医药科技园按计划顺利推进。

生物科技产业园:主要是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其控股的易邦生物工程公司的力量,搭建国际化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吸引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企业进驻。目前已经与动卫中心、海川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编制完成了园区概念规划方案,正在开展园区土地整理及收储工作。

海尔智能产业园:利用原海尔冰箱厂地块工业遗存,依托海尔集团公司,打造集数码产业研发、家电创意、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工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园。目前已完成厂区内企业外迁,正在准备土地收储。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构建初探 篇12

一、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概述

品牌是某一组织或个体在商品营销的过程中形成的, 用来向消费对象传递潜在信息的价值媒介。从产权归属的角度, 品牌可以划分成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 集群品牌是品牌发展的最高层次。也就是说, 品牌的拥有者并不一定只属于一家企业, 它也可以属于一群企业, 即某一个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就是集群品牌的一种类型。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是指许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在某一特定地域内, 经过长期的共同经营而形成的一种能创造新价值的共有价值媒介。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是集群品牌构建的基础, 集群品牌的构建又可以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升级, 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有着不同于一般品牌的独特内涵:一是品牌主体的多重性。它是特定区位内众多文化企业和机构的集体行为的成果, 是它们整体绩效和形象的集中体现, 园区内的每个文化企业和机构都是品牌的拥有者。二是非排他性。园区品牌一旦形成, 园区内部企业享受品牌价值的机会是均等的, 而且园区内的任何文化企业都不能排除其他企业从园区品牌中受益的权利。三是地域文化性。文化产业园区是在特定区域内的聚集, 它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到区位特征的影响, 这也造就了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独特的文化底蕴。四是整体资产性。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有机集合体, 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与精神价值, 可以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价值。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 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如果一个区域品牌没有强势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作为支撑, 其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另一方面, 如果没有一个强势区域品牌的扶持, 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市场之路也会格外吃力。在文化产业园区内, 三者之间也是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多是以政府为主导, 至今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对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支撑和强化作用。而且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地方政府相对重视和偏向于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建设, 对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创建支持明显不足。

(二)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产权归属不清晰, 建设主体不明确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产权归属具有多重性, 它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企业, 而是由政府、相关协会和园区内所有企业共同拥有, 这就造成了园区品牌产权归属模糊。产权的模糊就会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园区出现建设主体不明确、“公地悲剧”等影响园区品牌构建的因素, 各种各样的利己主义就可能会给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带来风险, 更会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现阶段,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主要以政府力量为主导, 相关协会和文化企业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者之间没有形成合力, 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构建的进度和深度。

(三)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系统的形象塑造

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告诉人们, 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在根植于文化资源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来实现文化产业园区的定位。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出现了“文化产业园区热”, 众多的文化产业园区往往在一夜之间就拔地而起, 这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现象, 使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在建立伊始就缺乏明确的定位, 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另外,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化进程才刚刚起步, 对园区品牌形象的塑造问题重视不够, 理解也不尽充分和全面。而没有系统的品牌形象, 又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完整性。

(四)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营销不力, 维护不善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品牌主体不明确,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产业园区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存在营销方式单一和营销力度不够的问题, 还停留在主要依靠当地政府来宣传园区品牌形象的阶段, 没有采用整合营销的手段。而且目前政府和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在文化园区品牌营销上的投入较少, 致使其缺乏持续有效的资金支持, 这也阻碍了园区品牌形象的传播。此外,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公共性和非排他性, 园区内部文化企业普遍忽略了对园区品牌形象的保护, 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品牌存在的潜在风险, 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品牌风险防范体系仍未建立。

三、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构建的策略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文化园区品牌的分析、品牌识别, 到园区品牌的定位, 最后对品牌进行传播和保护, 环环相扣, 必须统筹兼顾, 有序推进, 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发展路径。

(一) 战略品牌分析策略

战略品牌分析重点在于调查和研究目标受众的需求特点及其偏好, 了解竞争园区的优势及劣势, 为下一步的品牌识别及定位打好基础。一是目标受众分析。文化产业园区的目标受众包括创意企业、个体创作者、相关文化创意机构及普通大众。对创意企业及个体创造者, 文化产业园应该分析其入驻园区的动机, 对园区功能服务平台的整体要求, 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配置企业类型才能有助于园区内产业链的高效衔接。二是竞争对手分析。文化产业园区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区域内其他的文化产业园, 但是也应该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园区进行全面剖析, 吸取经验, 取长补短, 避免进行同质化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必须清楚地分析对比自身和竞争对手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劣势,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二) 园区品牌识别策略

文化产业园区品牌识别系统是园区共有的统一形象, 是园区品牌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其建立应该围绕“组织识别”和“符号识别”这两个主要内容来展开。对于文化园区品牌其本质上就是从组织属性的角度来建立的, 所以组织识别为其主要的识别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因此以创新来进行文化园区的组织识别就变得顺理成章。文化园区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服务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符号识别体系是园区价值观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其主要包括园区名称、园区标志、园区象征图案等识别要素及其运用的载体, 是对外传播推广园区理念最为直接、最具感染力的手段。品牌符号设计的关键是能够反映品牌的内涵, 能使目标受众对园区品牌产生认同, 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关系。

(三) 园区品牌定位策略

品牌定位就是让品牌在受众心里占据一个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有利位置, 使品牌成为某个品类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定位最常用的是“消费者———竞争者———品牌自身”定位法, 定位的焦点在于目标消费者和差异性优势,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明确和分析目标受众、确定竞争参照系、建立与竞争者的差异点、提出令消费者相信差异点的理由、陈述品牌定位。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定位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涉环节多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产业属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信息的收集, 按照导入品牌定位、确立品牌定位、提升品牌定位这三个步骤来完成。基于前面的战略品牌分析结果, 通过对消费者、竞争者和品牌自身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提出品牌定位就成了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制胜的重要举措。

(四) 整合品牌传播策略

整合品牌传播是一个整体性的传播策略, 要求传播者以品牌为核心, 从战略高度整合所有的品牌传播活动, 整合与顾客及相关利益者的一切接触点的传播渠道, 用这样的策略来经营品牌。文化园区的品牌传播根据目标受众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品牌传播和外部品牌传播。其中内部传播的对象是园区工作人员和进驻园区的创意个体及组织, 以使其对所接触到的消费者产生对园区品牌认知的正面影响;外部传播主要是以普通大众、专业机构和政府等为目标受众, 以使其对园区品牌真正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争取长期的消费群体。文化产业园区品牌传播的手段主要有广告、公关活动、销售传播和人际传播四种, 运用时需要时机的选择与各种传播手段的配合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文化产业园区品牌传播旨在通过信息传播活动将园区的差异化品牌形象传达给目标受众, 以此改变其品牌认知, 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园区品牌。

(五) 园区品牌保护策略

园区品牌属于“公共物品”, 为避免“搭便车行为”, 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 必须对园区品牌采取相应的保护机制, 以平衡园区内企业的竞合行为。如果园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危机处理机制, 这样就能防范于未然, 保护好园区品牌。政府可通过建立园区品牌质量认证体系, 尤其是产品保真认证和产地认证, 保证使用该品牌的产品属于限定的优势区位内, 防止产业聚集区以外的产品滥用园区品牌、损害品牌形象。同时, 通过政府进行有力的品牌和知识产权的知识宣传, 促进园区内各经济主体品牌意识的提高, 对品牌保护起到间接作用。除此以外, 政府还可以给予对园区品牌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一定的投入补贴, 以激励园区企业发展和维护园区品牌。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然而如何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凸显文化产业园区的特色, 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构建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 以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分析我国在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文化产业园区品牌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以期能有效地促进文化产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品牌构建

参考文献

[1]黄静, 王文超.品牌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光远.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上一篇:炼油回用水论文下一篇:国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