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2024-10-06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共10篇)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篇1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时间:2016.7.14----8.25

—————黄世彬

今年署假,我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大卫-苏泽等《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朱永新《致教师》三本教育书。这三本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以前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现谈心得如下:

心得一:学习《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这本书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三层意思:一是,每篇篇幅不长,在阅读时无压力而轻松读完一篇;二是,李希贵校长的文笔朴实近人,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太高深的理论,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其表达方式很适宜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阅读和效仿;三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会使人不由得反观自己以及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并产生了新的思考。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感叹着书中关于教育的“奇思妙想”和实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欣赏书中随处可见比如“取消班主任”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学校狂欢节”“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学生为学生颁发奖学金”等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真正贯彻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学习,我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教育的感觉,品出了教育的味道。而一直困扰校园的“教育不足而管理过度”的问题渐去渐远,平等的师生关系无须呼唤便出来,学生的真实与真实的学生让我们很容易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教育尴尬与教育挑战,第一次感受到了管理的捉襟见肘,因此在这样一个智慧奔涌、个性夺目的校园里,必须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过渡。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实施包括调整组织结构在内的学校组织变革。

李希贵说:“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所有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造就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在我看来,“充满选择的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会选择,教师同样要学会选择。对教师而言,学会选择就要常常问问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这是需要每位教师穷尽一生去思考的极具个性化的教育哲学命题。对这系列问题的回答和行动,体现了教师个体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决定着被教育者和教育的未来。这一切,我们都在进行中。尽管在很多时候和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至少有一点让我们充满信心,那就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

因材施教的命运从过去教师的手上转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是长时间的事情,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我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心得二:学习《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心得体会

当我翻阅《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时,才发现原来教育与我们的大脑竟然如此相关,明白了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背书,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喜欢现代电子?更明白了如何让孩子记住所学知识。书中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如何将神经系统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谁能对大脑了如指掌,谁就越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突出业绩。

人脑各部分机能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海马对巩固学习成果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将操作记忆中的信息通过电讯号转换成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原来自闭症的儿童是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缺陷。水对脑活动也非常重要,因此早餐尤其重要。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说今日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已经大相径庭,学生的学习劲头今不如昔,看上去三心二意,无精打采,而玩起电子产品却是两眼放光,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其实一方面原因是以前的家庭中非常安静,父母与孩子多交谈,爱读书,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光怪陆离,五彩缤纷,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儿童大脑面对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已经改变其功能与结构以容纳环境中不断涌现的刺激。一旦小脑袋瓜对这些变化习以为常,就更加索奇寻异,即所谓“尝新”。所以我们老师就要根据这些,因势利导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为了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将多种技术用于课堂,因为我们深知,今日的学生之脑会随着日新月异的环境而不断变化。必须再次审慎地思考,应该怎么改变来适应和维持新脑的兴奋点。既然我们能不断地扩展关于今日的新脑及其学习机制的科学知识,也就一定能决定如何利用这种新知来恰到好处地改变课堂。

班里有几个孩子好动,喜欢搞破坏,就连走路队,做操,也要伸手打别人一下,课堂上更是一刻不得安宁,不是突然发出怪声,就是趁老师转身板书不注意时候,偷偷地把鼻涕摸到别人桌上。实在让人头疼,家长也是无奈。实在无奈,寻找医生,后来诊断是儿童多动症,与脑内儿茶酚系统功能不足有关。因为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缺陷影响功能调节,妨碍信息传递,削弱自制能力而导致活动过多、注意障碍和学习困难等。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羟色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然而那时我就在想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常识,我们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决定人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对一些“问题学生”,往往会从非智力因素去分析,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等,多采用批评教育、谈心等手段去解决问题,却常常收效甚微。我想,我们教育的视野太狭窄了,很少关注到孩子脑部的原因。

人类大脑的功能,首先是确保生存,其次是满足情感的需要,再次是认知学习。如书中所言,某些压力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可高压必须降至最低程度时,大脑才可能进行认知学习。当课堂的氛围是轻松愉悦时,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动力,效率才能上去。然而,在我们的平时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堂状态关注的仍然很少。学生出现厌学,疲倦,对其中一门两门学科不感兴趣。如果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状态,那学生学习的效率迅速上升。因为轻松的课堂,让孩子们没有恐惧,其实这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舒缓大脑的策略。《教育与脑神经学》书中介绍的一些减压的方法,更是我们老师应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去积极的传授给学生的。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让我重新去认识教育,把教育与脑相联,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更加顺利。

心得三:学习《致教师》心得体会

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的剖析。第四辑收录了朱老师自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每新教育工作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

读罢全书,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书中提出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目前,最基本的,是要抵达第一重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当然,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提出:“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入文。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可以一赔百。”这一类有玩笑性质的广告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写作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因为在写作中,教师会反思自我,对事件进行冷静深刻的分析,会探索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改进、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确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时间洞察的最好手段。同时,朱永新老师也提倡“师生共写随笔”,许多老师用信件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用可以渗透人心的文字鼓舞学生不断奋进。因此,坚持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新教师的“吉祥三宝”》这封回信中,朱永新老师提出教师的“吉祥三宝”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其中,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重要性已经说过,“专业共同体”是指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讨论、分享交流、取长补短。在学校工作时,有同事、朋友的陪伴,此时的自我提升不难,难的是工作以外的时间也能合理规划,用适当的时间进行自我培训。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当教师把培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主动培训自己,那么成为更好的教师指日可待。

《致教师》这本书,虽然是写给教师的,但是,即便不是一名教师,读完这本书后,也能从中获取很多人生道路的指引。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由学校推荐,有机会读到这样一本启迪人的心智的书。今后我也会不断重读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这本书将常读常新。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篇2

1 虚拟学习社区概况

1.1 虚拟学习社区的含义

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学习者、教育者等不同个体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互协作,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帮助他们获取建构知识,另一面他们也对一些主题进行讨论研究,以建立一个虚拟社会形态。王陆教授在《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一书中,对虚拟学习社区给出了一个较全面定义,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以建构主义学习思想为基础,并以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作支撑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第二,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具有社会学属性和人机系统等基本属性的新型学习组织。

1.2 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

1.2.1 灵活性。

虚拟学习社区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学习者也能够依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进度。同时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不只是拘泥于传统的视频公开课,还有各种在线研讨、练习等,都是非常富于变化的。

1.2.2 广泛性。

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是由来自不同的年龄阶层和各种行业背景的成员所组成,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上,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他们或是在校的学生,为获取更先进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能力;或是在职的从业人员,为适应工作内容,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1.2.3 多样性。

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融入进来,并综合运用视听等多媒体技术,展开多种形式教学。此外,虚拟学习社区中主体间的平等性,也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话题探讨和班级社区形成,以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氛围。

2 虚拟学习社区对学习者的双重影响

虚拟学习社区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还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思想和意见的平台。虚拟学习社区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在这里,知识的习得和学习以及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安排学习进度,满足个性化需求,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这将是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学习交流。鉴于此,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获得知识的学习趋势已被地平线,也许在网络学习中的地位在未来不应该被低估。

然而,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虚拟学习社区也是如此。它在改变人们学习方式,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由于虚拟学习社区自身的虚拟性及复杂性,使得这里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这里呈现的不仅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信息世界,也是一个多元价值世界,当学习者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世界面前,或多或少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困惑与迷茫。

2.1 积极影响

2.1.1 利于知识学习、视野拓阔和教育公平实现。

面对新知识层出不穷,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满足了学习者的愿望。它打破了时空约束,使学习者可依照个人需求安排学习进程,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视野。同时弥补了传统课堂模式下资源分配不均等缺陷,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2.1.2 有利于学习者交往、沟通能力发展。

虚拟学习社区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利于消除隔阂,拉近彼此距离。在这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也可针对某些话题或就某个热点事件表明自己立场、进行意见交换,有利地促进了信息共享、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扩大交际圈。虚拟学习社区也为师生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2.1.3 利于学习者心理素质增强和身心健康提高。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地增大,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而虚拟学习社区以其虚拟性、平等性特点,恰恰提供了一个发泄情绪、宣泄苦闷的场所。因为这里没有面对面的接触,会有一种安全感促使人们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作为心灵的避风港,它提供了情感宣泄渠道,对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

2.1.4 利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道德素质培养。

传统教育中,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师生的沟通往往局限于课堂并以教师传递为主,难以达到内心深层的沟通。虚拟学习社区的出现可以作为师生间的破冰器,学习者可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向教师倾吐心声、表达见解;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并及时对其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通过话题交流等形式进行隐性教育,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道德素质培养。

2.2 消极影响

2.2.1 影响学习者人际交往能力和行为自控能力培养。

虚拟学习社区中人们之间的交流通常是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它的虚拟性往往会导致一些人逃避现实而沉迷其中,以混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对现实社会的交流无暇顾及。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沟通能力在被削弱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人际交往的冷漠。此外,在虚拟的掩盖下,因摆脱了社会现实中的许多道德约束,往往会造成责任感、道德感的消除,肆意地发表转发许多未经考证的言论,放纵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容易对自控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2.2.2 影响学习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

信息社会,由于网络资源的不透明性和虚拟学习社区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虚拟学习社区的监管也变得困难起来。繁杂的信息和各个层面的声音都在这里汇聚,这往往让学习者难以评判其真实性,容易盲目跟随。

3 网络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3.1 从学习者自身出发,注重道德意识提高

一方面,学习者正式进入虚拟学习社区之前,从网络宣传教育入手,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建立一个规范准入体系,使其明确适宜的学习、交往方式,为之后有效利用该平台打下良好基础。另一面,学习者自身也应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加强网络素养,强化道德意识,主动屏蔽抵制消极的、不良信息,有意识地学习积极的、健康的内容。保持头脑清醒,不轻易相信,不盲目跟风散布、传播信息。

3.2 教师参与其中,注重积极引导

虚拟学习社区的出现及其开放性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强大,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手段。教师可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在帮助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不妨经常参与社区讨论,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正面引导他们思想。其次,教师也可主动地推荐一些正能量的资源、信息等,适时营造良好德育氛围,潜移默化中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3 改变传统模式,重视内容形式创新

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要主动转变旧观念,还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借助虚拟学习社区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融入进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可将党和国家的声音、路线、方针政策等也融入进来,以独特的切合学习者认知水平的方式,使学习者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刻在周围萦绕。其次,在形式上可进行相关专题网站网页建设,也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以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促进其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3.4 做好舆论引导,注重意见领袖的培养

虚拟学习社区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发言频率和信息发布量通常高于一般学习者,有着热切的表达欲,被称之为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具有教育者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他们更容易了解和捕捉到学习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思想动态等,因此有必要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就要注重对其进行培养。通过培训,打造出一支思想上先进、政治上坚定,有号召力和公信力的队伍,从而帮助健康思想的传播,正面主流思想的扩大,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2]潘丽娜.微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J].河南科技,2012(8).

构建教育新模式学习心得 篇3

——《构建教育新模式》学习心得

李桂兰

再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我不禁惊异于这本学术性论著对我有的超乎寻常的吸引力,更为我初次阅读时在书上留下的斑驳墨迹而惊诧。这一改我读书很少在书上勾勾画画的习惯。这都是因为有许多情不自禁的感悟,有许多的认同和共鸣急于表达。默默中,我和《构建教育新模式》有了许多亲近的思维碰撞,内心交流。且不说这本书给我们的课改如何指明方向,指点迷津,指导方法,单从书中亲切、质朴的语言和许多柔美、清新的画面,已让我否定了以往对专业性论著语言生涩,内容深奥的认识,而给我更多感动的却是张卓玉厅长对教育满腔的热爱,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剖析和反思,对教育担负的神圣使命的透彻理解,对教育新模式的宗旨的准确把握,以及他本人所具有的深邃、丰厚的教育思想。他让我明白:教育必须有良心!具有高尚、美好的心智品质的教育者,才能使得教育有灵魂,才能使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最高追求!《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从始至终所倡导的教育变革,正是立足于人的本位,完成培养学生的心智品质,丰富学生的心智生活这一基本任务,让教育担负起“让人成为人”的神圣使命,真正能引出、唤醒、培育、呵护人性深处的美好和高尚品质,让教育体现良心,彰显人性的!

张厅长在《心智品质培养》这一章节中不仅对什么是“心智品质”做了准确、生动的阐述,更重要的是对“心智活动、心智品质”等话题与教育的关系做了深刻的剖析。他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更愿意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给学生一堆的知识去记,一堆的题去做。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心情、感受。而是一味地以“责任、荣誉、望子成龙、知识改变命运”等说教去灌输,训练。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家长尽职尽责,满腔热情,甚至是心急如火,痛心疾首,而学生却是消极被动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我们常常会“苦口婆心”,给学生讲考试的重要性,讲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道理,应用一切可用的竞争办法激励学生学习。最近,班上一个学生的日记让我哭笑不得并引发思考。他讲述自己对“文化”的理解说:“如果没有文化,你就没有女朋友(男朋友),就找不到工作。如果你有文化,那追求你的人就很多了,工作也很容易找。爸爸妈妈让我们学习,就是想让我们有文化,好找工作,好找女朋友(男朋友),早给他们抱孙子,最重要的是想让我们当个博士什么的。所以学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得有文化。”我知道孩子没有说假话,一个十岁的孩子这样的思想,可见我们惯用的激励“伎俩”影响何其之大!张卓玉厅长让我们观察思考学生学习活动的驱动力是什么?除了“功能性动机”或“手段性动机”,是否有另一种动机,那就是学习自身是否拥有意义和快乐。我们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仅仅是以物质需求为本,安全为本,升学为本,就业为本。有没有去培养人性更本质的需求:心智需求?

我非常赞同张厅长这样说:“我坚持,学校教育应该有别样的精神气质。太功利了,太世俗了,就不是学校。”“这里所讲的‘别样的气质’与精英教育毫无关系。这是所有的学校都应该也能够有的气质,也是所有学生都应该有也能够有的气质。拥有心智追求,心智品质,就意味着拥有别样的人生。在物质的、功利的生活之外,人还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里纯净,宁静,简单;心智得以解放,找回了自在与自由,感受到真实的自己,自己的真实。在这里,智慧不再是工具,不再被使用,智慧听凭心的召唤,于心共舞,享受着心智共振而奏出的美妙乐章。世界在此时此刻只属于享有心智生活的我。我在演算数学,我在操作实验,我在设计作品,我在演奏乐曲,我在撰写论文,我在阅读,我在展示,我在表达。我思故我在,我思故世界在。”读着这些文字,我也陶醉于那种拥有心智追求,心智品质的别样人生中。我能体会得到这种满足心的需求的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我喜欢读书是得益于小时候父亲给我们买的几十本“小人书”的启蒙。在那些图画和文字中徜徉,尽情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大千世界;品读咀嚼故事,体会人间丰富情感,分辨美丑善恶,成了一个小女孩最快乐的事。十岁那年,我和几个小伙伴步行十几里路去镇上逛庙会,兜里揣着母亲给的两毛八分钱,硬是没舍得买七分钱一根的麻叶,二分钱一根的冰棒,而是去了镇上的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小人书回去。每次母亲提及此事都会心疼不止,絮絮叨叨。可是她哪里知道在小伙伴品尝“美食”的时候,我能忍住那份馋,而在他们两手空空回家时,我却如获至宝——怀揣着自己心爱的“小人书”,那种满足与幸福比任何美食都香甜!成年以后一直到今天,在我的生活中,最享受的一件事便是放空心灵,捧书阅读。正像张厅长讲的:“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去欣赏最美好的故事,去感悟最雅致的意境,去品味最深刻的思想,去亲近最优秀的人物,去重温最伟大的发现。这个过程,既是心智享受的过程,又是滋养心智的过程。”可是,反思我们的教育,有多少时候是在教学生享受心智生活,心智快乐呢?其实,能让他们专注、执著、用心地做事,比给他们宣讲更多的功利、名誉、生存、享受,更有助于他们成功。

《构建教育新模式》的作者,他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心,有远见卓识,更有情怀的教育者!他能站在一个真正的教育人的高度去思考。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时刻叩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该做什么? “心智品质的培养还有另外的意义。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应该把掌声送给谁。这就是古人讲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教育既要培养某一天能走上领奖台的人,还要培养领奖台下鼓掌的人。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影响、引导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人心所向。显然,需要去影响、引导的不是竞争、地位和财富这类本能需求。教育要唤醒人性深处的心智追求,要让所有受教育的人认同、赞美、向往那些拥有心智品质的人和体现心智品质的事,使之成为社会认同,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啊,如果我们的教育能从培养学生的心智品质出发,不心浮气躁,少急功近利,我们何需慨叹:“现在的人都怎么啦?我们的孩子都怎么啦?”也不必担心会有更多的“问题孩子”“叛逆少年”,更不用为我们的民族失去凝聚力和魂魄而迷惘、忧虑。张厅长认为:“学校该做的首先是搭建平台,发现学生的潜能。”他反复讲“学校是植物园而非制造厂。要给阳光,给水土,让学生尽情地成长,长出个性,长出风格,长出爱好。”而不要对学生给予过高期望,一味地追求学生考试名次的自私、无知、贪婪的行为。这也让我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心智品质其实是让学生真正实现自由!而不是为实现我们家长、教师的梦想,满足我们喜欢比“哪家孩子更优秀”的虚荣心!

《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的许多章节中,张卓玉厅长对我们的教育现状都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深层次的“解剖”,指出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我们拨开迷雾。让我们对他提出的教育新模式有了更清晰的概念,还在头脑中有了构建这种模式的框架,并且激发了我们强大的信心去探索。尽管很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利用学生的本能,用传授、讲解等办法来树立教师自己的权威,强化学生对自己的依赖。”但面对更多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同样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否定自己,摒弃陈腐,去探索,去学习,去实践,去向更高、更新、更理想的目标坚定走去!因为有《构建教育新模式》的强大支撑,有张厅长经过大量的实践调研与考察,有一个有良知的学者、教育专家的责任心、远见卓识和深厚思想内涵,我深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追求的新教育模式,为学生心智品质的培养提供宽广的空间,就一定能实现我们培养学生心智品质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我愿意在我和孩子们的课堂上:有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思考,就像有耐心地等待幼童的成长一样;愿意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跌跌撞撞,尝试,尝试,再尝试;愿意在必要时为学生送上必要的脚手架——必要的提醒、引导、质疑、点评;愿意让学生帮助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争辩、补充、改进中找寻到标准,在相互帮扶中寻找、探究、发现、构建知识;也愿意把学生在探究中留有的不足作为一种美来欣赏„„

一次次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我有许多感慨,许多激动,心潮腾涌却更觉自己的语言贫乏,文字苍白,还是忍不住摘录了书中大段的文字,如同采撷一朵朵散发着馥郁芬芳的花瓣,捧给我的伙伴们,把它的美与大家共同欣赏、珍藏。今后的日子,《构建教育新模式》它将立于我的床头、书案,成为我的良师诤友!张局长曾感慨地说:“我们要读它十遍八遍„„”而我却愿意“读它千遍也不厌倦!”尽情畅读,与它倾诉交流,靠近融合,一点点,一层层,领悟其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让它践行于我们的课改之中,让它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实践的考验,时刻鞭策我们做一个有良心的教育者。真正去关爱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关注学生的心智品质,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普世的、永恒的价值追求,认真去发现、培育、呵护人性的纯洁,高贵,完美!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篇4

——小关乡小学教师周浪学习国发2号心得体会

2012年 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省、市、县也作出了明确安排部署,对《意见》内容进行贯彻落实。作为贵州的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通过学习,深受鼓舞,初步有几点感触:

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2〕2号文件,贵州省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详细阐述了促进贵州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指出了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使贵州尽快富起来,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缩小与全国差距。同时要求贵州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后发赶超之路,最后和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小康。

但是,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发展贵州,立足于培养丰富的、全面的人才。

在教育工作上,首先,应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和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一批幼儿园,到2015年力争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县镇薄弱学校扩容改造。我乡在何益华校长的总体规划下,公办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动工,预计今年秋季便可投入

使用,部分村小闲置校舍也转型为民办幼儿园,加快了学前教育和农村小学寄宿制工程的实施。

其次,解放思想、突破创新。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政策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小关乡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在县委领导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对教育形成了学校、社会、家长齐抓共管的格局,为我乡教育转型和实现进位增先创造了条件。

再次,发展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要在教师中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求真务实并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经验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在本届党代会上,我县新任县委尹书记提出了“敢想敢干,会想会干,说干就干,干就干成”的四干精神,这是与省、市相关精神不谋而合的。作为目前绥阳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师,我们顶着了巨大的压力,绥阳教育全市居后,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差距很大,又面临着相关制度的制约(如教辅书和补课问题与单纯的减负之间的矛盾)。我们更应该发扬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为我县教育开拓出一条新途径,实现我县教育的进位争先。

最后,努力推进开展好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搞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计划,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我县教育现状与教师本身也有着直接的联系,究其原因,广大教职工玩风过盛,学风不浓,虽本身整体素质并不差,但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突飞孟进而对教育的新型要求,因此,加大教育继续教育工程就显得犹为重要了,相关部分也

应有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通过各种政策和激励机制改变我现教育工作的现状。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贵州的新要求,是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们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总之,国发[2012]2号文件已经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矛盾和任务,发展贵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做好份内之事,力求以点带面,为实现“四化”绥阳努力奋斗,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红色教育新心得体会 篇5

根据党校领导的安排我随学习班同学一起参加了红色教育学习活动。XX镇的抗战纪念馆和党员教育基地;XX镇的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旧址、姜泊村史馆、胶北特委纪念馆;义工联合会;竣青文学馆。在抗战纪念馆,一件件红军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脑海中仿佛再现了惨烈的战斗场景;烈士纪念碑前, 面对先烈忠魂,聆听着讲解员满怀深情的讲解,眼前划过先烈们英勇就义的画面;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旧址中,肃穆、宁静,像是倾诉着当年残酷战争的艰苦岁月。这一切,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革命时期军民生活条件的艰苦、革命斗争的残酷、革命先辈的无畏精神和革命胜利的不易,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张陈列图片,每一个往日的激情故事,带给我们的都是一生的感动、一生的记忆、一生的动力。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韦拔群等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伟大事业不断推向

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历史。学习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学十几年,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篇7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和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做欣赏型的教师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是真正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学生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好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几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做善问型的教师

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学习体会 篇8

教育科学系 冀先礼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科学定位

国家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们只知道这项工作很重要,但对评估的方针和目的、对高职高专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并没有清晰、深刻地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和教学效果。学校评建工作启动以来,根据学校的和评建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对有关评建知识和高职高专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学习了周济部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的讲话;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周大恂教授的专题报告,在学习的基础上,系里组织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通过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大家对我们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对怎样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有了科学地理解。我们认为:学校要发展,必须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理念正确,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盲目地求大攀高;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必须服务社会、适应市场需要。应当:

1、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高峰期的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到高职高专教育,为学生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含义:第一,教学服务。我们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搞好教学服务,广大教师和行政办公人员必须树立两个“零距离”思想,即: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现在校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争取无缝对接。第二,就业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的责任不能仅仅是把学生送出校门就行,应该是“扶上马,送一程”。

2、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的目的是突出技能训练,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为此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三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不断增强高职高专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办学思想的转变,即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和方向。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有四层含义:第一,人才定位的问题,即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怎么培养的问题。第三,找准高职高专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定位。第四,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找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即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专业倾斜,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一所具有先进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的有影响的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学校来讲,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建设一批实训基地,精心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亮点。具体到我系,即教育科学系,我们要争取把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成全校的特色项目,把“心理咨询技术”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建设成全校的精品课程。

3、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测,积极与用人单位配合。第二,要按照就业需求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配备什么师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集成教育教学资源,办出特色,办出优势。

二、以服务为宗旨,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培养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提出的新要求。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峰期,这种国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新要求。从教育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无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角度考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及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市所在地均设置有高职高专院校,进一步密切了高职高专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到我校,高职高专教育如何在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从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去跃登新的台阶,是一个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经济和高职高专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做出认真细致全面的考虑和重要抉择。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决定召开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十分及时,完全正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强劲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首先是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

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职业教育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

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应当注意“两个加强”,即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就会赢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信任,也会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

第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总之,高职教育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一定能够办出特色,不断发展。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篇9

按照联社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转变思想观念整顿工作作风学习读本》及其他学习资料。本次学习活动内容主要涉及思想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理论,服务礼仪,信用社工作规章制度,信用社各级领导讲话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目的是

通过认真学习,查找不足,改进提高,使我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对自己的要求和实际行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理论素养

一名优秀的一线金融工作者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不断地创新及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不断地强化学习政策规章,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才能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具备热情为客户服务的素质。要做到这些,不学习、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是不行的。要转变思想,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就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可能有高度自觉的律己意识,团体意识和发展意识。要创新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没有扎实的业务理论基础,就没有对所从事业务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分清是非,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在思想上保持最高尚的境界,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业务上积累下丰富的业务知识,为拓展业务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纪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在工作中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坚强的队伍,更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我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认识到联社开展本次“转变思想观念、整顿工作作风”活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整改,迅速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联社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工作观念。首先要严明工作纪律,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要严以律己,从我做起。其次是要严格日常操作规范,文明热情服务。再次是强化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和计划。

三、规范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联社组织的礼仪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金融服务,不仅要具有先进的设施,舒适的装潢,优雅的环境,更要拥有优质良好的服务,我个人认为,良好的服务是从初见客人的礼仪开始的。应该说,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懂得最基本的礼仪礼节,但在具体的接待服务工作中,不是我们淡忘了礼仪礼节,就是礼仪礼节做不到位,或者无法明显地表达出来。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去学会尊重、赞美和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如何去倾听和微笑,学会了如何做到着装庄重,举止得体,彰显职业品味。掌握了解交际要点,提高了交际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提升职业形象,赢得客户的信赖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认真剖析,挖掘错误缺点,提升完善自己

今年,我结合联社的培训,通过对前半年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认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前半年的各项任务没有全面完成,除了客观因素外,根本还在主观。

2、工作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使西环路分社的工作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我的对外协调能力比较欠缺,还需进一步加强。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篇10

一、认清海林市情,找准发展方向我市位于全省东南部,是地级市牡丹江的卫星市。市委全会明确提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海林的奋斗目标,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下,根据客观实际得出的必然结论。之所以这样说有如下根据:其一,我市与地级市牡丹江相临,两者之间只有12公里的路程,301国道在我市城边经过。各种高等级公路形成网络状、辐射状的交通便利条件;其二,我市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如森林资源、铁矿资源、水利资源、近期新发现的地热资源等,物产资源优势明显;其三,我市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如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可持续发展的试点城市”,而在人文精神上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国家级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之一,《林海雪源》中的战斗英雄杨子荣烈士长眠于此,这使我市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优秀的充满活力而又诚实友爱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要求在全市群众积极拼搏,努力向上渴望我市经济环境快发展、大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我作为一名基层的政法干部,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诚如陈部长在开学式讲话的要求:“实践证明,所有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成大事的人,都非常注重自身学习”,只有这样,在我市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中,才能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通过这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在党校有针对性的学习,就是对我“洗脑”“换脑”,激发热情、积蓄力量、积攒后劲,提高自身理念,从而加强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工作在乡镇、奉献在基层实现市委明确提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海林的奋斗目标,我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切实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开展我镇安全创建活动,推进平安工作向纵深发展。

2、做好“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教育和法律等手段促进辖区社会稳定。

上一篇:假如我有七色花-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