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

2024-12-21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通用10篇)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 篇1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

(一)作者:海燕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21 更新时间:2009-4-13

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学生,是后进学生帮我教会了怎样教后进学生。

我总是与学生商量着怎么学,怎么教。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我的班。我说,你们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到自己的优点。他们说自己没有优点。我说,不可能。我都已替你找出两条了„„后进生对批评往往能非常镇静地对付,你给他说优点,他反倒脸红了。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学不好的,只考了8分。我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哪!他就来劲了。我就这么点本事,把人家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脑神经激发起来。我总是说,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人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的内心思想要管理好。要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你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反之,让狭隘当宰相,让懦弱当将军,让懒惰当大臣,让昏庸当君王,那就完蛋。我总说,更多的人才不是被社会摧残的,而是被自我埋没的。

我们班的教室很特别,后面有一百张空椅子,欢迎随时听课。我们班每天都唱歌。唱歌的时候大家站直了唱。听课的老师课后说,你们的学生没有一个回头看我们的,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我说,对不起,当初我没有设计回头的程序。因为我要求学生在唱歌时必须双眼看黑板中间的那个点。要求把这个点看作是彩电,边唱,边想像歌曲的内容。唱“大海啊!故乡”,这个点就是大海;唱“跨过高山,走过平原”这个点就是高山平原;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个点就是五星红旗„„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啊。要知道,很多后进生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才成为后进生的。还有,这个唱歌呀,德、智、体都在里面了。

有的老师告诉我,他们班的素质教育可红火了,书法、画画、篮球、体操等等。我说,不对啊。这些爱好并非是必要的,可叫选修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文化课的课堂上。高中还得抓升学率。不抓,你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我这么多年能教下来,不就是升学率高吗。语文挺好学的。也就是高高兴兴写一篇文章,高高兴兴说一段话,高高兴兴读点课外书。要让学生说。大家发现没有,学生说的能力,在幼儿园时往往比较强,到了中学反而不会说话了。这语文课的“语”是怎么搞的?

以前叫学堂,后来改叫教室了,这不对呀,出毛病了。叫学堂多好呀。又说教材,也不对,应该是学材。学生学生以学为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我跟学生说,你来到学堂,走进学堂,拿起学材,开始学习。就这么简单。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你老师就不要去替代。你这是剥夺人家的权力,压抑人家的才能,助长人家的依赖思想。我们班的学习委员负责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我说我没叫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往往都聪明的,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现在各组开始收书费竞赛。请各组组长站到自己小组前面来,我喊开始就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学习委员要清点。我说,还用你亲自动手?你让四个组长捧着钱跟你去总务处不就得了。谁少谁赔。当官要有当官的样。当官的,是出点子,想办法。五个人一起去了,我就不用去了。放心啊。要是碰到打劫的也不敢动手啊。嘿,你说这是干活呀还是玩呀?

我总说,学生要“学中求乐,苦中求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让他们写日记,写《谈学习是享受》之

一、之

二、之三„„直到之一百。为什么?这是第一要紧的事。一旦学习成了享受,还怕他不学习吗?

我问学生,吸毒是不是享受?学生说,不是。我说不对,肯定是种享受。赌博是不是享受?学生说,不是。我说不对,肯定是种享受。不然的话,怎么这么禁也禁不掉呢!你看,不同的享受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观。因此,咱要谈学习的一百种享受。

教育是什么?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

(二)标签: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

(二)二、教师要学会科学的看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的要求将会更高,教育的高标准,首先要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素质提高,有一条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如何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工作。

世界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国家来组成;国家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市县来组成;市县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村寨来组成;村寨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家庭来组成;家庭是个整体,是由若干个人来组成„„。这样看来,一个人在整个世界——地球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更何况整个地球才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员,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而银河系在茫茫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由此看来,一个人在宇宙中何其渺小!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忘乎所似,才容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产物,要热爱自然。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自然才会赐福于人类。人要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关心自然,美化自然,这样,你才会理解人生和幸福,才会生活得快乐。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构成社会的因素,不能脱离社会。于是,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服务社会。

第一,政治宽松。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大跃进”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行吗?你的孩子,喜欢起什么名字都可以,起个外国人的名字也行,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叫一个名字也可以,不会有人说你“崇洋媚外’域“篡党夺权”的。

第二,生活幸福。没有战争的蹂躏,没有饥荒的熬煎,没有瘟疫的威胁,没有运动的摧残。我们比起我们的长辈要幸运得多。我们有施展才华的机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要把生活的摄影机,对准社会的光明面。人要经常看到大明,才容易上进,有奔头、有希望、有成绩;人一旦做出成绩,他才容易理解与其成绩经切相关的环境,才容易抓住机遇,提高情绪,努力进取。“要多改变自 己,少埋怨环境”。

(三)人与职业的关系。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宏大事业,去钻研去努力去探索。不要见异思迁,不要得过且过。要经常想到自己工作的重要,自身责任的重大。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认真探索本职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寻找规律,取得成绩。“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四)人与人的关系。人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1、不神化人。无论任何人,都没有神化的必要。无论职位多高,无论贡献多大,从人的角度来讲,他都是人,而不是神,决不能把人神化。神化人的人,被人神化的人,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2、不丑化人。无论任何人,都没有丑化的必要。无论他身份多低,无论他多么贫穷,无论他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他都是人。从人的角度来讲,和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他们。

3、与他人建立互助的关系。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不做坏人。“好人以助人为享受,坏人以整人为快乐。”在社会上也好,在单位里也好,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必须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谅解。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有经常想着帮助他人的人,他才能随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常常谅解他人的人,他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也只有营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大氛围,才能有精力办好大家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说穿了,帮助他人做事,实际上正是为自己做事。

(五)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往往被人所忽略。或者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那么,他的一生将是幸福的,是有造诣的。人,怎样才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呢?

1、解放自我。很多人,往往一生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做到自我解放,一生始终处于自我“封闭”状 态。做什么事,都前怕狼后怕虎,认为自己做不成。这样一来,就什么事情也不敢做,也不去做,于是,就不可能做出成绩来。我们来解放自我。就是高度地相信自己,即使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这一微渺的希望,只要自己有信心,经常强化自己能够成功这一意念,就容易取得成功。爱迪生的发明,居里夫人的科研,哪一位成功者的奠基,不是靠自我解放呢?

2、珍爱自我。人能做到自我的解放之后,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珍爱自我。

(1)珍爱自己的人格。人要珍爱自己的人格,不要随波逐流。要时刻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尤其是教师,要时刻为人师表。讲究仪表,讲究言行。社会流行的服装,多么新潮,我们也不一定穿,社会流行的歌曲,多么优美,我们也不一定唱,因为,我们要经常用教师职业道德这把尺子来衡量自己,且不可马乎越格。

(2)珍爱自己的成果。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成果、因为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要有一些代价的付出。只有珍爱自己的成果,才能证实你付出的代价是必要的。另外,你只有珍爱今天的成果。才能为明天成果的取得,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只有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付出,这样经常用成果来激励自己,能够使自己产生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以便取得更大成功。但自己必须明白,珍爱自己的成果,并不是珍爱自己付出的报酬,而是用自己的成果来证实自己付出的必要。

3、超越自我。这是处理好人和自我关系的最重要一环。解放自我,珍爱自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要经常提醒自己,是否已胜过昨天,是否已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

(1)正确地评价昨天。正确地评价昨天,是指正确地认识“旧我”。要恰当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经常尽可能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发扬长处;承认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

(2)客观地认识今天。已经清晰地认识 到昨天的长处与不足,还必须清楚地看到今天的优越条件,无论是主观上自我的条件,还是客观上的一些有利因素,都为自己发扬长处,改正不足奠定了基础。今天是最好的机遇,不可忽视,一定抓住。

(3)科学地规划明天。科学地规划明天,是超越自我最重要的环节。自己的明天怎样,是自己设计的,不是其他任何人安排的。要根据自己今天所具备的主观素质和客观条件科学具体地规划明天。所谓规划明天,是指自身素质要提高到什么水平,通过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利用什么条件,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程度。这个规划,越具体,越微观越好。超越自我,是人生进取的基石,任何人要想减功,都必须牢牢垒砌这块逐步升级基石。

如何写课后反思

如今,新课程的实施已全面铺开,如何加速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是各学校的当务之急。由于受过去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束缚,一部分教师笼罩在“职业倦怠”的阴影下,工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如何使教师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我认为,写好课后反思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改教师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情景创设”: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二思“上课效果”: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板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三思“教法学法”: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思“评价体系”: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五思“疏漏之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来完美.上一篇:

怎样写好教学后记

下一篇:

谈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进行道德情感渗透

评论(0)| 阅读(64)| | 发表于 2010-02-01 评分

怎样写好教学后记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而对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后记”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写好“教学后记”,不仅不是额外负担,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它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要写好“教学后记”,应做到人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教学后记,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地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因为要落笔写,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教学后记,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得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最终促进自己的理论水平的提高。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教学后记,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其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二、抓住重要问题写好“教学后记”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

中吸取的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

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

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注意写“教学后记”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诞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

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四、写“教学后记”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己“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反思”并不仅仅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

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当然,上述所述内容,并非固定模式,教师再操作的过程中,要有感而发,体现自己对教学实践的独特思考,可以不拘一格,择其善者而

记之。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 篇2

魏书生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的名师, 自称是教育改革洪流中的“守旧派”。然而, 我们剖解他所创构的不追求“超前”[1]、本土气息醇厚, 几十年来成效卓著的“中国经验”, 可得到促使我国中小学班级内差异教学精进的若干启示。下面, 我们结合学生差异结构蕴涵的四个主要变量来展开研究, 这就是基础性差异 (构成学习活动的起点) , 动力性差异 (对学习活动起着发起、定向、调节作用) , 操作性差异 (决定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具体方式) 以及方向性差异 (表现出学生的禀赋优势和发展归趋) 。

一、“以时为宝”, 把开掘学生个体时间资源作为启动差异教学的一块基石

魏书生注重把时间管理作为中学生入学教育内容之一, 并作为主轴性内容贯穿始终。为此, 他创生了大量的教学策略以引领学生实施科学的时间管理。对那些时间之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意义 (时间价值感) 认识模糊的同学, 魏书生常采用紧张有趣的“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背诵、一分钟抄写、一分钟默写、一分钟朗读、一分钟速读、一分钟跳读、一分钟听广播录音等比赛, 让学生体悟到点滴时间也能投放出大价值而不再空抛它们。对那些缺乏时间管理的信心和能力 (时间效能感) 的同学, 魏书生开展“高效学习日”试验。试验中, 同学们一件实事接一件地做, 顾不上惆怅, 没时间犹豫, 来不及拖拉。一天下来, 个个眉飞色舞, 得意洋洋, 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不断扩张极限的新自我。对那些没有时间表概念、缺乏对时间使用予以审查规制能力 (时间监控观) 的同学, 魏书生强化计划和监督反馈系统的工作。其策略是将“每学期必做的16件事”、“每周必做的9件事”、“每天必做的7件事”等形成一张张直观统计表或悬置在教室的墙壁上, 或张贴在自己的座位上, 并实施自我、结对、班干部、班集体、班主任等多回路检查, 增强反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关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即“双基”) 方面的差异, 而轻视策略性知识之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意义。对策略性知识, 我们又奉认知策略 (信息加工的策略) 和元认知策略 (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 为“上宾”, 而冷遇资源管理策略 (对可用的资源和环境进行管理的策略, 包括个体时间、努力、学习环境和他人支持管理等) 。但事实上, 资源管理策略的缺失与不当是造成许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不良的一个密切原因。资源管理策略如同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式等一样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的原初性因子。

“时”曾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留下了“以时为宝” (《管子》) 、“应时而变” (《庄子》) 、“当其可之谓时” (《礼记》) 等深刻的认识。然而近代以来, 与中国哲学史界几乎遗忘这一范畴类似, 教育学界也重视不够, 课堂里还遭轻慢。作为教育家, 魏书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尽管直观、但屡屡被老师们忽视的学生差异发展因子, 进而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时间资源管理体系作为教学的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鉴此, 当下差异教学在起点和目标设计时, 需要关注学生包括时间在内的资源管理策略的差异, 这是来自魏书生“中国经验”的首个启示。

二、“中心悦而诚服”, 激活动机链条, 让差异教学全程每一环都“热”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韦曼 (Veenman, 1984) 曾作过一项跨国调研, 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被98%的教师看作是“最大的难题”。[2]结合中国国情, 笔者认为这一难题首先表现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方面。对此, 魏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核心方略就是高频数接触他们、研究他们、撩拨他们常被遮蔽的自尊, 点燃孕积在心灵深域的学习欲望之火, 然后才对他们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等方面有所要求;此时学生便可能如圣哲所言“中心悦而诚服” (《孟子》) 了。

“韦氏难题”在我国的另一个表现是, 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如何考察众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 进而施以有效的教学引领。对此, 进一步的理论建设非常必要。目前, 心理学动机理论与教育学教学模式理论并没有很好地会通:动机理论并没有切实走进教学模式, 似乎只是陈列学生在课堂中被驱动的动机因素, 至于这些动机因素在课堂中哪些时段 (阶段、环节、步骤) 、最容易被哪些要素 (内容、手段、方法) 所激活则语焉不详, 悬浮在“普遍性”的半空, 故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效力不够强;多种教学模式也不足以体现有效性, 因为它们似乎没有将激活各种不同动机作为课堂中不同活动序列的目标。

魏书生研发的“六步教学法”在将动机纳入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中外显动机方面做了可贵的尝试。魏书生给该模式每一环都配置了可供选择的策略束。这些策略束除完成相应的认知功能外, 都掮有对学生特定阶段的动机状态予以激活的使命。尽管魏书生在该模式相关论述中并没有直接论及动机, 但他在其他地方多次自谦地说, “我就这么点本事, 把人家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脑神经激发起来”。这种“脑神经”其实就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我们可将魏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激活的“脑神经”作一析缕。

在一节课的开始 (即定向) , 学生们一般有对新知识是否有趣 (兴趣) 、探寻新知识对自己是否重要 (价值感) 等需要;魏书生就相应地设计了“设计有兴趣的导语”、“让知识和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结合起来”等策略来满足学生们以上需要, 刺激价值感的生成。在一节课的中间环节 (包括自学、讨论、答疑、自测) , 学生们一般有自己能否自主选择从事的活动 (自主感) 和具有能否达成目标的能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或胜任感) 等需要;魏书生就相应地设计了“允许按自己的速度前进”、“尽可能做一个‘懒老师’, 由学生解答”、“鼓励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等策略来满足学生们以上需要, 刺激自主感和自我效能感生成。到一节课的结束环节 (即自结) , 学生一般有总结的需要 (归因) 等, 魏书生就相应地设计了“每位学生自己对自己大声说”等策略, 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为积极努力。由上可见, “六步教学法”课堂自始至终存有一个“热”的动机链, 它撑持并催化着认知过程高效流转。

就实质而言, “六步教学法”提供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差异教学样型, 因为它是在班级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路径全方位实施差异教学的。在当下实践差异教学, 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 而是可触摸到的鲜活实在;实施差异教学, 既要关注外显的教学策略, 更要明晰决定这些策略存活的内隐的动机根脉;实现差异教学, 不单要弹击学生得以发展的某些情感兴奋点, 更要激活撑持学生永续发展并蕴含在学生本体内的动力链条, “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3]这是来自魏书生“中国经验”的又一启示。

三、“学不学”,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调节能力

人的情绪状态怎样, 会对人的认知过程要么起助推作用、要么起遏阻作用。魏书生谙熟这一心理规律, 经常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妥帖调控。实际上, 他从事的教学就是元认知教学。魏书生将自己教育教学的办法概括为“两大点”:一靠民主, 二靠科学。关于前点, 他认为, 作为老师, 宁取人性本善论, 要坚信所有的学生, 包括所有淘气的学生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帮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 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实干、豁达、好学去战胜自己的消极、悲观、空谈、狭隘、厌学。对于后者, 他一直强调建立计划、监督检查、总结反馈等系统以互动运转。可见, 魏书生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元认知旨趣———认知自己、调控自己正是融通的。

与上述理念相契合, 魏书生设计的教学策略体现出浓郁的元认知理论意味。在课堂上, 他非常重视显化自己的思维径路, 也常进行学习策略演示性教学。更重要的是, 他研创了大量的学生元认知训练“处方”:

第一, 省察自身的认知和情意特点训练, 策略有:1.研究自身生物钟, 画出三节律 (体力、情绪、智力) 曲线图, 善用高潮日, 规避危险日。2.写心理学小短文, 了解大脑工作的机制原理等背景性知识。如写《谈记忆力》、《再谈谈记忆力》、《三谈记忆力》等。一个领域可让学生反复思考, 旨在充分地研究自己。

第二, 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训练, 策略有:1.通过小型记忆力比赛和做记忆力体操培养记忆力;通过写童话和科学幻想文章培养想象力;通过仿写改写、专项突破和学做批改提高写作能力等等。2.作业自己留, 考试自己出题评卷, 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方法, 变被动学习、猜题押宝为目标明确、主动出击。

第三, 监理自己的学习过程训练, 策略有:1.制定“知识树”计划, 进行“规则运动”。2.诊断学习病相并填写知识病历。写清病名、病史、自感病因、确诊病因、诊疗方法和疗程等。

魏书生常说自己是个“懒”老师, 学生们也说“魏老师教语文课基本不讲课”, 但恰恰是这种“懒”“不讲”“不为”却培养出了学生超强的自学能力。其奥妙就在于魏书生参透了教育真谛, 运用了辩证法。对传统教学所重视的“双基”, 魏书生持“懒”“不讲”“不为”的态度 (主要通过学生自学、互教完成) ;而对于组织、协调、控制“双基”等认知和情意过程的高阶的思维要素———元认知, 魏书生却青睐有加, 师常讲、生勤练, 长期“有为”, 紧扭不放。这种教学迫近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 是对“学不学” (《道德经》, 意指不学众人所学, 学众人所不学)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 等道家智慧在教育情境中的现代回响。

作为对传统划一性教学的反动, 差异教学为实现个体差异最大限度的发展, 固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施以结构化的差异操作策略 (如挑战性的目标、可选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活动、弹性的组织形式和多元化的评价等) , 但更需要经营擘划一种元认知性环境, 让学习者自调节学习的能力茁生起来。这是来自魏书生“中国经验”的第三个启示。

四、“各因其所长而教之”, 让学生在课堂和班级生活的“承包”中, 校准发展的最佳归趋

在多元智能理论泊引中国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中叶, 魏书生已进入自己的专业发展成熟期 (1984年成为辽宁省特级教师为标志) 。“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理论活动, 是一种充满着实践感的理论活动”[4]。经过入职后六年的打磨, 魏书生进行了一系列富于“实践感”的理论创新, 其原点是他对教育性质的一个发现, 这就是“教育即服务”、“教育即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到本世纪初, 这一发现得到了学者们的学理证明[5], 并且逐渐被国内一些基础教育名校 (如上海建平世纪中学、进才中学, 江苏洋思中学等) 成功的办学实践证实。在“教育即服务”理念引领下, 魏书生和他的学生们在课堂和班级内外发生了一连串“静悄悄的革命”, 而这些“革命”竟与大洋彼岸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产生妙契。

为学生服务, 意味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体, 教师是“助手”和“手指头” (借用禅宗的“指月之喻”, 禅师的话只是手指头, 真正的“月亮”需要自己去看去悟) 。魏书生认为, 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 就要在参与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做主人的能力。于是, 魏书生经常请学生讲语文课。从问题的提出、重点的确定, 到文本的阅读、疑惑的破解, 再到作业的布置和评价的展开等全部是在学生自主和小组互助合作中完成的。若遇到小组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可向班级“专家”咨询请教。班级同学中有字词专家、语法专家、修辞专家、标点专家、通假字专家等, 他 (她) 们承包了某一领域的教学。另外, 也涌现了命题专家、补考专家、学习方法辅导专家和智力竞赛组织专家等等 (这是对中国教育史上“导生制”的继承创新) 。如果学生专家束手无策, 老师才显身点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经过这样调整, 就像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施联产承包制一样, 学生们的专长、强项和潜能得到火焰喷发般的释放, 教学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 课堂生意勃发。

魏书生把学生的主体实践场域从课堂教学迁延到班级管理。在魏书生的班级中, 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 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 管理因时而动, 因事而生。每人各管一项, 负责到底, 他们称为班务承包。在班务承包中, 学生们的专长、强项和潜能不仅得到进一步的展露和发挥, 而且尽了职责, 抻直了做人的脊骨, 滋养了德力;这些德力又强劲了同学们语文学习的智力飞翼, 保证他们在语文自由王国里诗意地翱翔。课堂学习和班务管理相映成辉。魏书生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语文教革之路时, 感觉最满意的一点, 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而最近, 加德纳开辟“好工作项目”研究, 恰恰是从对纯粹智能的估计, 向“侧重考量优秀的能力———智能、创造力、领导能力, 是如何与道德感、伦理感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在一起的”转身[6]。

先秦时期, 我国圣贤就以“六艺”表达了对个体具有的不同特长的认知, 孔子更是将该理念铺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各因其所长而教之” (《四书集注》) 即是朱熹对此所做的理论抽象。尽管后世有不少教育家循续了这一理念, 但它毕竟没有羽化为散逸出现代科学味涵的理论。原因种种, 先秦时期亦师亦友较为柔性的师生关系自汉代以来遭到化解, 蜕变为刚性的“上 (师) 尊下 (生) 卑”的关系恐怕起到相当的作用。可喜的是, 重回到零距离的、煦暖的师生关系的声音今天越来越清晰, 魏书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放声人。为实现差异教学的根本价值即尽人之才、成人之德, 最后, 我们再次借镜魏书生:教师务必放低身段, 只是为客为仆, 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之“主”, 成为班级生活之“主”, 成为自己发展之“主”, 使他们在多型态主体性实践中渐进校准发展的最佳归趋, 从而实现“天赋性”的“最卓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宏太.魏书生的教育哲学[J].人民教育, 2010, (6) .

[2]郭德俊, 马庆霞.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中心教学模式[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1) .

[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3.

[4]邵泽彬, 缪建东.教育的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兼论“教育言说者”与“教育行动者”之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1) .

[5]陈建翔, 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魏书生班主任管理经验之八 篇3

如何控制学生吃零食

新年快到了,学生们忙着排练节目,买节日用品,大家喜洋洋、乐陶陶。生活委员说:“这几天教室地面不干净了,不仅有纸屑,还有瓜子壳。” “怎么办?大家讨论一下吧!”

脏东西主要来源于吃零食,零食该不该吃,全班同学们都发表自己的意见。首先肯定零食的范畴:非吃饭时间内吃的一切食物,统称零食(病号需要除外),特别需指出的是瓜子、冰棍、粮葫芦,这些带壳、带棍的食物在校内吃饭时也不准吃,在校外则另当别论。

吃零食有没有利?当然有,但总体而言,弊大于利,表决结果,大家通过了在校内,特别是在教室内不吃零食的决定。

按班规班法,有了一项较重要的规定,便要确定一位同学具体负责。

谁负责提醒大家不要吃零食呢?刚一问,班内便有数十人竞争,高高举着手,抢着做这项工作。大家都抢,究竟谁干?争执了一会儿,不知谁冒出一句:“平时谁最爱吃零食就选谁!”

“好!”同学们齐声拥护这个建议。三(7)班选的是卢建。

卢建站起来问大家:“如果发现别人吃零食怎么办?”

“发现一次罚写1000字的说明书。”

“对吃瓜子的还应该罚得重一点!”

“重到什么程度?”

“谁扔到地上一粒瓜籽壳,就罚写1000字的说明书。”

“瓜子带到学校来也不行,卢建有权利搜索吃零食同学的衣袋,在衣服口袋若发现一粒瓜子,就写100字的说明书。”

“如果有100粒呢?还要写1万字不成吗?”

“就该写1万字,谁让他装那么多瓜子在身上呢!”

“法规订得严些是为了不让人触犯。你如果订吃一粒写100字,衣袋里有一粒写10个字,那别人不害怕,也就制止不住吃零食。”

我说:“停止争论,现在表决。同意吃零食一次写100字说明书的同学请举手。”

只有两名同学赞成。

“同意扔地上一粒瓜子壳就写1000字的请举手。”

班内举起了70只手,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严罚吃零食者的规定。

第二天,卢建同学上任了,为了获得说服别人的权力,他先从自己做起,有毅力控制自己爱吃零食的习惯。

他控制住了,别人也开始控制自己。通过决定后的5天内,大家都忍住了,卢建尽管注意观察,也没能发现该挨罚的人。

第六天中午,一位平时极爱吃零食的同学忘乎所以,以为班级放松了对这件事的管理,终于控制不住,剥开一粒瓜子吃,并下意识地将瓜子壳扔到了地上。

教师学习魏书生心得体会 篇4

过去,人们常常用两袖清风,一身傲骨来描述老师的精、气、神,见到这样的老师,让你不得不肃然起敬。我一直敬佩这样的老师!当我走上三尺讲台,走近学生时,却发现,做一个这样的老师,竟要付出一生的心血和智慧。

01也许我们无法喜欢每一个学生,但必须尊重他们

尊重学生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透过老师一字一句温馨和智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这是教师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

02也许我们还不能称得上勤奋,但必须让自己不懈怠

教育,似乎永远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每天,学生们都会制造出无数个“小事件”,等待着教师们处理。我们需要细心收集这样的小事,小心对待。因为,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了我们职业生命的细胞,唯有这一个个细胞变得饱满而富有活力,学生才能够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学生的学习总是伴随着困难,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学习的障碍,考验着老师的耐心和毅力。

03也许我们不能应付每一个挑战,但要把握教育的机会

每一个问题都是学生发展的机会,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从问题发展契机寻找促进成长的方法。没有一个万能的秘方,让我们去应对学生的所有问题,也没有哪个方法可以适用所有的教育情境。一个孩子一个品性,同一个孩子不同时期又有着不同的需求,同样的内容需要不同的教法。

04也许我们不能让每堂课都精彩,但要保护学生的探索欲

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意义和价值了。教学看似一种重复性很强的工作,却处处充满着挑战,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课堂中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有太多的不可掌控,当然也存在着太多的生成性资源……也正是这些矛盾与平淡同在,紧张与松弛并行、快乐和烦恼交织的课堂状态,拷问着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

或许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够、不能、不懂、不会……,但是,爱心、责任感、包容性、专业性等却是构成教师职业幸福的基石,当它们经常流露于我们的言语之中,荡漾在学生的内心时,就会逐渐内化为一种职业精神。

当教师的三重境界

01传授知识

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在他眼里,讲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师,听得明白的就是好学生。

02启迪智慧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他不断追求的是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在他眼里,教师的教学要“有招”,学生的学习要“得法”。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03点化生命

这样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

在卓越教师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他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他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他能够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他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他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

如果教师看不见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就会仅凭良心满足于做一个传经布道的“经师”,那么,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欣喜、满足、幸福之感也会随着教学技巧的熟练而逐渐淡化。

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成长的第一境界,即教师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成长的第二境界,即为了目标的实现,要执著、要坚定、要能抗拒许多诱惑、要耐得住寂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成长的第三境界,就是成功后的超脱与自如。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经验 篇5

通过一个假期对魏书生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的阅读后,我感触颇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班级事务责任到人,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做的事情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是读了这本书后,发现当老师或是当班主任也可以当得轻松、自在。在魏书生的班里,一切事务,甚至学生的学习也不用他操心,而班级仍然井井有条,让人羡慕不已,原来他在班级中实行的是学生自动化管理,班里的一切都责任到人,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学生相互监督管理,不用事事教师亲临。他让我明白了:我们教师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增长了学生做事的能力,比如,就学生的值日来说,以前我总要按时来监督学生打扫。现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后,也把班里的大小事务都分配到个人头上,并组织班委监督,每天的值日现在已经不用老师操心,他们也会完成得很好。这是我当班主任这段时间做的比较满意的事情。但我知道对于班主任来说,这还远远不够,需要我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信心十足有勇气去挑战。

二、善待好每一位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个班的学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一件事,在实践中不管我怎么做,他们就是没有进步,现在想想可能是我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或是带着情绪去帮助他们,这样效果可想而知是不尽人意的,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后,发现他是这样对待学困生的,他先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习靠后的学生慢慢地进步起来。的确,老师面对的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孩子,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搞好教学,必须抓两头:一个是吃透教材,一个是钻研学生。”但实践证明,学生的内心世界总是让我们琢磨不透,也研究不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贴近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候不妨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做孩子,走进孩子的队伍里去,“不失其赤子之心”。只有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孩子。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孩子作业本没带,难道是孩子不想带吗?孩子做错题,是孩子不想做对吗?作为老师,我觉得首先要帮孩子分析原因,为什么没有带,为什么做错,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孩子。总之,坚守住孩子内心深处积极的、美好的、向善的东西,老师指引、帮助孩子拓展、拓展、再拓展,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过得更幸福。

三、青年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风格

魏老师指出青年教师应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提出十条要求。教案。魏老师主张青年教师的教案写得简一点,过于详细会束缚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魏老师应该比较注重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我自己在写教案时,要做好必要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也要做到随机应变,关注学生的生成,当然是和达成教学目标有关的生成。数学课上,学生会出现各种

各样的回答,而我在恰当的处理上还很欠缺。总的来说,不管教案怎样写,一条原则不变——围绕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我觉得魏老师这点提得很好,40分钟干什么?魏老师分成了三类目标:最好的别听课,最后进的别跟,中等的听。之前,我也很头疼怎样才能很好的照顾到班里不同层次的孩子,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虽不能照搬魏老师的方法,但是他的观点启示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所有的孩子在40分钟都应有所得。现在上课,根据教学内容会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有的是针对学生易错的,有的是提高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在课堂回答问题和作业设计上,魏老师也提出要求,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作业至少留三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在教育中,魏书生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他们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他们始终把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教育内容来抓。主要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比如说:从早晨、课间、吃餐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们把这些内容,放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中,放在全校常规检查评比中。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许会觉得繁重啰嗦,但细细想想,学生的习惯好了,学习不是自然上去了吗?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把它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但我们也看到,良好的习惯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持。在这里,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只有尽职尽责的管理好本班学生,不厌其烦;每一位科任老师都负责督促执行学校的各项规定,每天放弃自己的一些休息时间进行检查监督,虽然看似简单的事情,但是就因为所有的老师每天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些工作,并认真地把它做好。才能把学校的整体良好习惯提上去。正如魏书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个: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什么叫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就是把大家都认为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去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虽然,我们每天都很辛苦,但是,我想我们会享受着尽职的快乐。

五、养成健身的习惯。对事保持一颗平常心。

最后,魏老师谈到了教师要养成健身的好习惯,他认为最好的健身方法是跑步,在我们看来跑步是一件多么枯燥无聊的事情啊,可魏老师不这么看,他认为通过跑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步一步超越自我的自豪和自信,既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又可使我们心情舒畅,保持一颗平常心,认为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情,身体要保持放松,心理上要保持安静,时刻抵御外界的干扰,使自己保持放松状态,心情要舒畅、快乐,在工作中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尽到责任的快乐。不要怕吃亏,要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大事做不了,我们就从小事做起,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享受,少批判。我们如果不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的确,随着我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提高,心里所想的东西也许会越来越多,而作为教师如果太功利性,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如何能胜任好教育工作呀!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之感想 篇6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老师让学生去自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自学, 而是让学生在自学时既有据可循又有目标。然而要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完整的自学体系, 教师必须对教材的把握游刃有余, 具备深厚的专业水平和不断研究的创新精神, 这样才能让制定出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只有对教材娴熟把握, 才能让你的每一堂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教书与育人同步进行

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 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

三、少埋怨环境, 多改变自己

在教学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 碰到类似情况我们总喜欢找客观原因, 很少去找自己的主观原因。我深感魏老师这句话的真谛:“埋怨环境不好, 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 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 是因为我们方法太少。”遇事我们如果能不断地找自己的原因, 并不断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定会有一定的收获。

魏老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他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把育人与教书融为一体。

魏老师教学上取得的成功, 是因为他自己具有良好的健康的人格。他没有上过大学, 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一生坎坷, 但他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更有良好的心态笑对人生。

魏书生谈教学 篇7

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于2005年首次邀请魏书生到新加坡讲学,获得华文教师的热烈反响。去年,中教会再次邀请魏书生到新加坡来,反应一样热烈。今年,在中教会的三度邀请下,魏书生又于日前到了新加坡,以“少教多学”为主题,向本地华文教师传授他的教育理念与心得。

不论是站在台上演讲或是在台下接受访谈,魏书生讲起话来都显得慢条斯理,一点也不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访谈过程中,他以一贯低缓的调子说,“我习惯于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做好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他轻描淡写地说,在浮躁喧嚣的环境中无需添多一分喧嚣。他自己是以“闹中求静”的心态,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里,用平常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魏书生说:“我一向来主张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因为事情要完成,再急也没有用。”

教育也应强调民主与科学。一般公认,在中国,魏书生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学生们的自发性和积极性都很强,这也是魏书生教学上的过人之处。

魏书生说:“我的教学理念其实一点都不新鲜,我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最根本的就是这些。过去我读佛经、读圣经、读马克思理论,发觉从佛教、孔夫子、基督教到马克思都是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教育的民主和其他的民主都一样,老师有了教学民主的想法,教与学之间有民主气氛,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积极。思想上相互理解,感情上相互交流,教学效率就会高。我跟学生的关系一向来较好,民主就好象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就越宽。”

魏书生认为,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民主精神,首先要做到师生之间能够真正的互相沟通,甚至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设法让学生理解其对教学、对人生的看法,才能让学生发挥积极性。他说:“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希望,学好的希望,教育上的民主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再给予学生指导,包括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接下来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师检的检查系统,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最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魏书生一再强调:“在采用这些方法时,首先要有民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或是站在学生的对面,一味强迫学生去学。”他说:“‘民主’是让学生主动去做,而科学的管理使学习形成习惯,习惯使事情变得简单,例如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凡事养成习惯,才能走向成功。因为人最怕一暴十寒。”

魏书生语文教学摘要 篇8

一.课堂教学的六步骤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自结

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1.组织教学<上课前> 集体唱一首歌

集体朗诵

口头作文<关心时事等> 2.设计导语

3.设计板书

4.注意教态

5.说话声音变化

6.引导想象

文字——图画——写 勾勒形态

染上色彩

使画面动起来

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

7.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

8.请学生猜测教师

9.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10.请学生说读写

三.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

四.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 假期自学——开学进行测试 1.写教材分析

列生字表(现代文生字和文言分开)

列新词表(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并编号)

单元分析

习题归类(训练角度)

知识短文归类

书后附录

列文学常识简表

2.制定假期自学时间表(每天半小时)

自学基本内容,并将自学任务和具体用时联系起来,自学完了可复习。五.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

引导学生自学同类文章的基本方法,制作要素表格。六.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 四遍八步

(一)跳读 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 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阅读速度)

(二)速读 3复述内容4清理结构层次

(三)细读 5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主要部分7归纳中心

(四)精读 8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七.教学生掌握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八.教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1.文体

2.开头、结尾

3.抒情、议论部分

4.分析人物性格

5.综合各段段义 6.分析写作背景

九.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1.分析中心(鲜明、集中、深刻)

2.分析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典型、新颖、取舍)3.分析结构

4.分析表达方式

5.分析语言

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精练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语调是幽默,还是庄严,还是欢乐,等。

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 附1: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

辨析语素

2.辨析意义的轻重

3.范围的大小

4.感情色彩

5.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6.搭配对象

7.语法特点: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例:愿望/希望 附2:作文互改

从以下10个方面写出具体的批语,满分50分 1. 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责任追究)4.有几处病句

5.标点符号有几点明显的错误 6.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中心、生活实际、典型

8.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魏书生教学心得体会 篇9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魏书生讲的关于教学上的“两大点”和“一小点”。“两大点”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一小点”就是“一松二静三匀四乐”,就是说:“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人凡事要想的开、想的透,要乐观进取,不管有多大的事都要保持“心灵静”“情绪乐”。要时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教育家魏书生谈到教学管理时,特别强调了两点:其一是在处理班级的事情方面,要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分个职务,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这样他们就会认为老师很器重他们,把分配的任务尽可能做到极致。“人尽其责,人尽其才”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二是要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要想改变一个人,就要发现他存在的问题的多种因素。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根据他们的优点去鼓励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班里的一些重大事情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去解决。凡是“一般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去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要干”。总之,凡事要靠方法,这样,班主任干起工作来就很轻松了。他强调必须注重管理,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提高了管理实效。比如,在学生中建立起了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等制度,考试时由学生分工出题互考、补考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另外,教育家魏书生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每天都带领学生长跑3公里的路程,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雪,从不间断。科学的管理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信念,使魏老师的成功成为必然。

在他给我们作报告时,50多岁的人一站就是半天,而且一直是“金鸡独立”的姿势,用他自己的话说,“能一个人干的事不要让两个人去干,能一只脚站着,就不要让两只脚都受累”。

魏老师的睿智与幽默,精辟的见解与渊博的学识,从容不迫的叙述与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并折服了我。让我领悟到教育教学的真谛和人生中的某些哲理。魏老师用四个小时述说快乐人生,笑声掌声不断!从他的报告中,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学习的还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他把从事教育工作看作是对党、对人民的回报,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的欢乐,树立视事业如生命、爱在其中、以苦为乐、为之献身的信念。学习他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他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达到舍身忘我的境界。不管在做人还是在做事上都能守住一颗平常心,尽到生存的责任,享受生存的快乐!他把平凡的岗位看成一个宏大的世界。他说:“人尽其才固然可喜,大材小用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我要学习他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望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千方百计地解放自己、珍爱自己、超越自我,珍爱自己的每一段,珍爱自己的每一处,珍爱自己的长处和特点。真正树立笑对人生的境遇观,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 篇10

刘艳艳

魏书生,一个教育界的神话,一个令千万教育工作者无比崇拜的人物。他创造了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同是三尺讲台,魏老师却能做得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并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师德成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楷模。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去揣摸,《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以前只是听说,现在终于可以拜读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读魏书生的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动,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畅的笔触、那朴实的语言、那发自内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种深情,一种对教育的深情,一种对学生的深情,一种毫不掩饰的欢乐和幸福,我读着魏老师的文字,领略着魏老师的智慧。

一、“心理病历”

魏书生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坚定了一个认识,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动发展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以前,我很少让学生写检查,认为那是徒劳,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去说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会效仿魏书生的方法,让学生以病历或作文的形式写检查,让学生对所犯错误进行自主分析、点评,并附之以努力方向,对写的好的还可以全班范读,对其分析能力、文笔大加赞赏,这个方法尊重的学生的人格、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犯错之时不仅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还得到老师的认可,使其在快乐中主动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二、埋怨

在《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一文中,魏老师提到“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是的,在“我与班集体建设”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魏书生这句话的含义。我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地发展。

环境有时候不是我们个人所能改变的,抱怨环境很投劳,与其在抱怨中苦恼挣扎,不如换个角度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挖掘自身的潜能,适应环境,笑对人生。笑,是自我的释怀;笑,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笑,是一种品质。笑,能使人变的豁达开朗。

三、“商量商量”

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人这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是复杂异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

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

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

五、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

魏老师提到“在犯错误的学生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更不是数落他的一系列错误,而是找出他的错误的对立面——长处、只有找到了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帮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的根据地。”难能可贵,魏老师对待犯错误学生的豁达态度。魏老师用豁达的态度发现了学生的长处,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基础。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能像魏老师那样,用豁达的态度对待学生,将会有多少学生重拾自信,鼓起学习的勇气。

六、“道德长跑”

魏书生老师所教的学生没有作文本,他也从来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记,领着学生开展“道德长跑”。

关于“道德长跑”,他说:“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样一件事,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灵上也逐渐健康起来呢?我觉得写日记就有这种作用,绝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助人改过。绝大部分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事,这便起到了教人爱美的作用。”

上一篇:医疗设备科工作制度下一篇:喜洋洋与灰太狼之青青运动会「2」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