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区绿化调研报告(共7篇)
建成区绿化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县城建成区绿化的调研报告
王建平
县城建成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城市环境建设、城市文明的标志。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良好生态体系的大环境对推动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彻底搞好我县建成区绿化,今年2月,我局进行了县城建成区绿化专题调研,重点考察了滨河东、西路,凤凰东、西街,凤凰南、北街,新阳东、西街,南环路周边,北环路周边,对建成区绿化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建成区绿化的思路和建议。
一、建成区绿化基本情况
我县建成区面积为8.7平方公里。2007年以来,我县投资500余万元,对晋阳高速公路阳城收费站周围、走马岭森林公园、建成区范围内人行道、小块空地等进行了新植、补植绿化,完成了滨河东路、西小河县城段的新植绿化,绿化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种植各种灌木、大容器袋侧柏达60余万株。目前,县城建成区拥有森林面积8500亩,绿地面积228.5万平方米,四旁树20万株,1
绿化覆盖率由2002年27.5%提高到现在的38.2%,绿地率为2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
二、建成区绿化的形势
2008年植树造林动员会议以后,建成区所在地凤城、西河党委、政府认真贯彻《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林业生产安排意见》,把建成区绿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全局位置,深入谋划、大力推进,建成区绿化形势良好。新阳街、滨河东路、滨河西路、转盘立交桥等街(路、桥)两边充分利用了小块空地,精心设计、高标准建设,通过路边摆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打造出了一些精品绿色景观。机关单位、学校、居民区内绿地正在逐步进行院内外栽绿补绿,园林单位、学校、小区建设小有成效。随着“十一五”长期规划的逐步落实和县城建成区面积的逐步扩大,岳庄村口、西河路、下芹路、县城东入口等主要路段已经逐步纳入了县城建成区绿化范围,“建景观、扩绿地、提品位”将成为今后建成区绿化的主要内容。
三、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们按照“大栽树、栽大树、人多的地方先栽树、多栽树”的思路,实施了县城建成区周边绿化和环县城绿化,建设了惠泽园、种子山森林公园,对县城出入口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在主路口、主街道建花池、摆盆景,使建成区及周边绿色明显增多,环境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
题,具体体现在:
(一)缺乏一个系统的、长久的绿地规划
1、绿化力度明显偏向县城东南,北环路以北山岭呈现出一片空旷,从北环路东入口至西河乡郭河村,黄土岭裸露和一些参差散乱的天然荆灌和北环路的绿色通道相衬显的极不协调。
2、绿化留有空档,法院对面的鸣凤村东面民房背后、东关青阳梢到清林沟背后山岭和北环路东入口马钢厂背后等处依然黄土裸露或植被稀少;凤凰西街,凤凰南、北街,南环路药材公司至煤碳局门口街道两侧,尚需插绿、摆绿等。
3、建成区中心地带绿化呈现出建筑拥挤、绿地少、乔木少、苗木多样性差、本地树种少、街道两侧树木严重缺垄断档等现象。二是惠泽园、街道,居民小区缺少高大遮荫乔木;三是街道两侧树木上灰尘积淀厚重,无人冲洗。特别是常青树,如早上没有清洗的脸,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4、侵占林地现象常有发生,部分绿地被新的建设项目所侵占。据初步了解,因修路、修房、新建项目就有200多亩绿地被占用,刚栽上几年的树苗被移走或损坏,形成重复投资浪费。
(二)全民绿化意识较差。
历年来的建成区绿化,我们采取以政府为主带动全民参与的方法。在机关单位、学校、团体大力参与建成区绿化之
时,群众对绿化的态度表现出不积极、不热心,对绿化的整体意识较差。具体表现在:
1、居民在规划建房时不考虑植绿用地。
2、森林公园内仍存在侵占林地建坟地现象。
3、个别路段、园林人为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四、建成区绿化工作重点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加强建成区绿化体系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协作,进一步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加强管理、升级提挡、创优环境是全面树立对外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更是今后建成区绿化工作的重点。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科学的绿地生态系统规划
建成区绿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系统工程,要充分运用政府规划调控的重要职能,从创建高品位生态城市入手,科学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合理均衡地安排绿地数量、布局和景观搭配。在规划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避免一头倒和缺垄断档等现象发生,整体实施、合理搭配、拾漏补缺,把县城绿地规划的作用在城市景观提档、生态文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彻底体现出来,使县城绿地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稳定性和全局性,为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一是高起点谋划。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规划,加强建成区北面和县城南面绿化效果上的衔接。今后规划公园和绿化点时,应尽可能向北环路以北的卧庄岭至山头岭倾斜。全方位推进建成区的绿化。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克服“完任务”思想,大手笔谋划和构筑新理念绿化框架相结合。对北环路两侧地形不好的地段要进行平整,同时,清除林地内垃圾、杂草,环境整治同步跟进。其次,树苗要选择良种大苗,科学栽植,树木栽好后在坡面加种草坪,真正达到一次成景、一次成林的目的。
3、加强建成区绿化成果管理
建成区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载体,也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建成区绿化成果的管理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益措施。建议制定建成区绿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加大管理资金投入,建立专人管护队伍,定期更换死亡树株、修剪花灌、浇水施肥,并建立相应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同时,结合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林带内垃圾清理,做到绿化、美化、亮化相结合,有效提升城市品位。
4、多种措施开展广泛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及时报道义务植树等大型公益活动,积极宣传营造绿色就是营造和谐,积极宣传在生态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
和全民护绿等活动,将植绿、护绿、爱绿宣传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生态文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00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建成区绿化调研报告 篇2
梁保华强调,泰州中国医药城要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定位发展,努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高科技园区。把握发展先机、抢占竞争的制高点,关键靠人才。只有建成一流的人才高地,才能建成一流的研发高地、一流的产业高地。要继续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团队,推动医药城企业与省内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把泰州医药城建成人才集聚和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梁保华要求医药城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融资平台、科研成果的交易服务平台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要强化医药城周边大交通、服务配套设施等环境建设,营造最佳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宜居环境,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业活力。要以严格的制度,保护好知识产权,使来医药城创业的人员放心,让最新的研究成果到医药城来开发。
建成区绿化调研报告 篇3
中央美院一画室是个注重油画传统研究的画室,几十年来,在这里任过教的老师,对于中国写实油画的推进,无不是以写实油画的探索着手,写实语言的精到,无不成为他们手下的“绝活”。可以说当今艺坛瞩目的油画写实高手许多都出自一画室。
胡建成教授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写实油画家之一。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西方美术史的研究,提出了“写实油画的观念性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一代的青年油画家们在新的文化情景和艺术氛围影响下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在她们身上既能反映出学院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塑造和对社会理想的建构,也能体现出当代写实油画的发展方向。
采访时间:2012年2月
受访人:胡建成
采访者:王柯、刘宇、鲍育伟
SHMJ:胡老师好!就研究生的课题向您提几个问题,首先,想请您谈谈设置“写实油画的观念性研究”这一课题的想法和过程。
胡建成:几年前,当画室老师共同讨论研究生课题设置时,靳尚谊先生也参加了最后的讨论。我当时提出的课题是写实油画与油画的观念性研究,靳先生建议改为如今的“写实油画的观念性研究”。每位老师既考虑了自身的艺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也考虑到画室教学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从油画传统、油画语言、油画色彩及油画的观念性这几个方面设立了研究课题。虽然在文字上没有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但所有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对中国油画今后进一步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都有明确而积极的态度。写实油画被着意地强调出来,的确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西方人不怎么在意写实与否,也没有写实就传统、不写实就现代的说法。对于“绘画已经死了”的西方而言,在艺术上的何种选择纯属画家个人的事儿。
对这一课题思考基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写实油画包含了西方油画艺术数百年的辉煌历程和精髓,在不断的发展中产生了诸多不朽的杰作和伟大的画家,积累了丰富的油画语言,形成了许多传世的规律和原则;随着不同时代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促进和需求,写实油画在技巧和创新上对艺术家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绘画教育,特别是油画教育上大规模、持续性的严格训练,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油画语言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广泛的人才资源。
在国外考察绘画教育的时候,我脑子里不自觉地会把我们美院的学生和外国美院的学生作比较,我觉得西方人放弃传统绘画教育有其复杂的文化原因,但就掌握绘画技巧和绘画的传统知识而言,可谓不比不知道,我们的学生真强,但问题也随之提出来了。由于文化和历史方面的原由,我们在对待绘画观念特别是当代绘画艺术的观念上,与西方人有着巨大的差别,年轻的中国油画,面对日益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的现实,油画“现代化”和油画“中国化”是油画在中国继续健康发展的必然。其次,就中国油画的发展和中国人学习外来文化的认真态度而言,学习传统,意味着从源头学起,脚踏实地,更高层面的认知西方油画发展的历史,更加本质的了解油画的品质和艺术境界,这是中国油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写实油画也正面临着多重压力。首先,西方油画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锤炼,成就了丰富而辉煌的油画历史,我们要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它尚需时日。其次,我们又必须将其逐步融汇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审美意念之中,在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并进,并最终形成鲜明的中国油画特征,以及艺术家各自的艺术特色。同时,又要具备其鲜明的时代特性。仔细想来,要实现这些理想没有明晰的艺术观、没有对未来的远见卓识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不行的。顺便补充一点我的看法,尽管写实油画面临重重压力,但写实油画也有其明显的特殊性。比如形象表述的直接和视觉上的真实性,这对于将近百年历史的中国油画而言,更有利于在世界绘画平台上建树形象,一张生动的中国面庞已无需再说明它的中国性。何况在艺术趣味、色彩、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可充分展示其特有的中国文化特质。相反,抽象也好,表现也好凡此种种,西方人已经使其西方化、国际化了。一张纯抽象的色块,没有文字相辅,它已没有实际的文化特性。中国今天的前卫艺术,既便是卡通艺术也不能脱离具体的中国形象,否则,她会立刻淹没在西方现代艺术的浪潮中。我以前曾经说过,中国人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将油画正逐步的转变成适于表达中国现实的艺术手段,放眼回顾,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将一张中国人的脸描绘的如中国油画家这样生动和真切,这值得我们骄傲。因此,我觉得坚持写实为前提的观念性研究,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不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尾随在别人的后边。
我提出这一课题,不是要学生搞观念绘画,这在西方也不是新东西。观念在这里我觉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画家在作品中表述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态度;另一方面是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希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触及的是有关人与艺术关系的研究、艺术与当代生活关系的研究。进一步讲,所谓的观念,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对待艺术的观念,并逐步寻求表述它的当代方式。
SHMJ:请您谈一下这一研究方向与一画室的关系,包括这一课题对画室建设所具有的意义。
胡建成:靳尚谊先生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西方美术史的研究,将画室研究的领域界定在西方文艺复兴到后期印象派,这本身已鲜明的标明了画室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方向。这个界定并不意味他想把艺术视野局限在这里,而是基于对中国油画进一步发展的实际而提出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界定,那一画室的存在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值得思考的是,西方人用了近五百年的时间成就了辉煌的绘画历史,成为了人类艺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仅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便将其终结了。这里边有文化上的种种原因,更有感情上的种种无奈。
自西方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人将人文精神即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不断提升到新的水平,但度和分寸的把握绝非易事,对个人价值的极端重视的另一面也许就是极端的自私或个人主义,这对不断发展、高度运转、需要高度协作的社会而言,又是个自相矛盾的现实。因而在艺术上极端的个性追求和标新立异,无度的挑战传统及其价值体系,“绘画死了”是它必然的结局。
nlc202309040209
一画室尊重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传统,但尊重传统不意味着固守传统,传统是坐标,有如一只大船航行在无际的海洋中,没有坐标就没有方向;然而,坐标不是你的目的地,但是要想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离不开它,否则,这次航行可能就是你最后的旅程。
SHMJ:我们这个课题与现代社会和当代生活有什么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您是怎样来实现课题目的的?在过程中有何体会?
胡建成:观念这个概念不是绘画的专属,写实绘画和观念性研究的组合基于这样的现实:中国油画的起步与西方油画的发展在时间上没有对应性和可比性,但在面对当代生活和当代艺术的现实时却需要也必须站在同一个舞台上。观念的转变首先是人的转变。要增强写实绘画的生命力,前提是你在观念上必须有这种自觉和要求,必须真切的感悟到艺术生命的所在。尊重传统,锐志创新,我所说的观念更接近这个意思。
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这是很深的学问,应该由有兴趣的人去仔细区分。国画、版画、油画……这只是个材料上的区分,不必由于偏爱,彰显某项优点或缺陷评高论低,妨碍了我们去认识艺术发展的本质一一无论何种艺术没有创造就没有未来。写实与现代不是个需要做学问的问题,但在如何对待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问题上,艺术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倒的确很重要。
几年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师生正逐步积累经验。艺术观念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中国油画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不断地借鉴西方优秀的绘画传统,这是个很健康的成长期一一尽管遇到了许多干扰和困难。随着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中国文化和油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艺术家在文化自觉和自信上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变。这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我前面说过,观念不是艺术的专属。艺术观念是人的观念在艺术中的体现。我们几十年的绘画基础教育的确为我们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愈来愈明显的显露出诸多的问题,例如,忽略绘画艺术自身的价值。一味偏重于所谓科学性的研究。逐渐形成所谓的“基本功”。尽乎成为“大跃进”式的训练模式,各美院间曾经各自建立起的具有学院自身艺术教育目标和特点的教学体系在这样的浪潮下已近崩溃,就象在书店中看到数百本素描教学书如出一辙让人崩溃一样,这是一出喜剧,但也注定是一出悲剧!这种教育的后果是令人不安。它实用,但违背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原则,造成了学生对绘画艺术认识上的单一和片面,削弱甚至摧毁了学生个人的天赋和才能,研究生课堂成为继续培养基本功的第二课堂的现象很普遍。如何转变学生的艺术观念,不会是一招一式或某种模式可以做到的。我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和要求的都是围绕创作展开的讨论。我觉得只有涉及到每个学生个人的艺术实践才能真正触及到具体问题。观念这个词不重要,人对艺术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是这一课题的核心。目前,我们的教学条件还受到很多限制,从课题设置到教学环境还缺乏教学目的的直接性。在绘画艺术上,风格或面貌与传统相似便是传统,这是一种误会。就象不会画画就是现代一样。教室外,中国人正创造着人类历史上新的奇迹,许多有关艺术观念上的建立和转变也定会因此而更加蓬勃和迅速发展。由衷的希望自己的学生们在这样的历程中逐步建立起健康、自信和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观念。
SHMJ:您说的这一观念是与情感和当代生活相对应的吗?
胡建成:应该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确切的讲是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思考关于艺术观念的问题。由于油画是个外来画种,我们习惯于将所有有关油画的问题与西方相对应来考量。我们还不能完全的把油画艺术和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真正地对应起来。但相信,观念也好,现代性也好,某种精神性也好,如果我们一味地追随西方艺术发展地轨迹。那么,中国油画必将走上歧途。别忘了,在西方,绘画已经死了。
从油画本身讲,它的语言和技巧特性源于西的方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人种特征。无论光色,还是形体特征,可谓浑然天成。用油画语言来画黄皮肤、黑头发、色彩比较中性的中国人的过程对中国艺术家是一种挑战。会引发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未来会有更多的期望。从更广泛的文化意义上讲,中国油画会给油画的发展提供新的拓展空间,只是我觉得我们把油画看的太重,以至于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工具。这与“爱屋及乌”的崇洋思想有关。但艺术创作不是很认真,甚至紧张就可以做好的,应是在一种非常自由、非常动情、灵感飞扬的时候才能画出好作品。因此,可以说观念性的研究,对画家而言,首先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更加深厚的文化素养。应该用务实、真诚、自信和热爱艺术的态度去思考问题。这是观念性研究的基本前提。我们的绘画艺术缺少的是真实和真诚,我说的真实不是指表象上的真实,而是能和我的情感和艺术梦想相对应,而不是和生存需求相对应的那份情怀一一那曾是我们在艺术上不断成长的精神力量。我们千万别忘了,油画就是绘画的一种,你选择它,那是你的一种偏爱。而绘画的品质,那是画家品质的映照。
SHMJ:您对自己的研究生有怎样的要求?您带研究生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胡建成:我由衷的希望他们身心健康,热爱人生和艺术,时刻关注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和发展着的新时代。其实,我能给予他们的和他们给予我的一样多,在他们身上我得到的甚至更多,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感到温馨和快乐。
SHMJ:您认为课堂写生和创作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
胡建成:这是个老问题,对基础训练或所谓基本功的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和学的态度。对画家而言,基本功是个没有底线的概念。它因人而异,因不断变化的艺术追求而异,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事情。没有清晰的艺术头脑和追求,对所谓基本功偏狭的理解甚至会成为阻碍艺术家发展的陷阱。我觉得,对于研究生而言,每个人对基础训练的内容需求不一样,学习应有侧重,教学也要有侧重。但无论怎样,学发音,学语法,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说话。既不能本末倒置,也别邯郸学步。
SHMJ:您在研究方向中对写实绘画语言有没有一个规范?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之间有没有偏重于某个时期?还是都可以?
nlc202309040209
胡建成:我觉得都可以,我们从传统中学习的是绘画艺术的规律和有价值的艺术原则,并不是模仿某种语言形式。每种绘画语言都有其独有的艺术品格与价值。把油画写实与否的概念作绝对的区别,无论对我们理解历史还是放眼未来,无关宏旨。就像我们细分素描和速写一样。这也许和我们做学问的方式和偏爱有关。鸡和蛋的关系,很有意义,但千万别忘了艺术生命是短暂的,学习的目的是为实践和创造。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如果你需要,我们的先人从来都是非常慷慨的。
SHMJ:请谈一下写实油画与当代艺术的关系。
胡建成: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其极复杂的文化历史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必然。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人类在文化艺术舞台上,面对传统的压力不断争取个人话语权的必然。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历程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经验和启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问题与写实不写实毫无关系,与我们的艺术理想和目标紧密相连。一画室是个注重油画传统研究的画室,尊重优秀的艺术传统是我们的起点,不断创新是保持画室生命力和继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但创新一定是基于中国文化的视野和理念,而不是西方的中国版或盗版。绘画艺术如同一条大河,我们珍视她,就应爱和善待她,她将奔流不息;滥掘滥用,干涸必是她的归宿。传统如源,当代艺术是流,渊源才能流长。还是那句话,人类不放弃语言,就不会放弃绘画。
令人费解的是,在我们的艺术现实中,一些人无论讲话还是行文,没有西方人的观点和言词几乎不能表述自己对中国艺术的观点和看法,好像有了西方人的意见自己的言论便有了权威性。将中国五千年文化对人类的贡献视为无物,不禁令人想起十多年前文学界描述的一个形象。
当面对外国人时,将脑后的辫子解下用手舞弄着问:“你有辫子吗?你有五千年的文明吗?”当面对同胞时,又会用手捻着身上的西服问:“你有这样上乘的西服和料子吗?”今天中国的情形与十几年前有了许多根本的变化,但残留的崇洋媚外情结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却仍然顽强。如果这种文化殖民的恶果不断蔓延,不但不会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健康发展,反会令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唯西方艺术马首是瞻。在艺术上如果机智替代了灵感,计谋战胜了才能,那么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便走上了不归路。面对世界文化迅猛发展的现实,中国油画要继续发展,如何应对挑战、问题和机遇,不单是写实油画面临的抉择,而是中国油画必须作出的抉择,但是,要实现我们的艺术梦想那必定应该是中国艺术家自己的抉择。
建成区绿化调研报告 篇4
报告题目: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
主讲人:曹新宇
时间:2014.12.29
学术报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观后感 对报告会的认识和概述
2014年12月29号曹新宇教授在建大就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他的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关系、电信技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低碳城市。从上研到现在有接触过交通方面的知识,可能由于对这方面接触的较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点片面。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对交通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学术研究方法,可能因为知识积累的不够,对有些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到位。也渐渐的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次讲座主要目的是要让我们用国际化的视角去研究问题,眼光要放长远。
下面先说说对报告内容的理解:
首先曹新宇教授通过相关文献的引用做了对建成环境的概述,所谓建成环境是指为包括大型城市环境在内的人类活动而提供的人造环境。纵观历史,大部分的建成环境采用了乡土建筑的形式。在工业社会,大量建造了许多建筑,但却离最终使用者越来越远。在景观设计中,建成环境被定义成自然环境的反义词,但要承认,比如中央公园是完全人造的,却会有对自然环境质量的视觉、触觉和供给,这就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城市规划中,该术语意味着大量人造人类环境的含义,这些人造环境既有广阔性又有聚集性,其功能就如消耗资源、处理废物、促进企业生产的生物体一样。总的来说,建成环境就是人们所处环境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城市设计、交通系统等所处状况。人们对环境的反应过程,整体——细节,感情——评估。环境可视作教学媒介,一旦被认识到了,就会成为提醒人们采取恰当行为的记忆方式。交通行为与人们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做选择与发生事件的频率、目的地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因为人的行为是一连串的,所以交通行为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它还与人们所拥有的汽车和自行车的状况有关。目前,人们注重生活效率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由于出行目的的不同,选择出行方式也增多了。“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出行方式,最后出现不同的交通现象。
近些年来,由于出行量的增加,汽车使用率的增加,道路容量的不足,交通的供应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如个人旅游(VMT),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这种出行行为也在逐年递增。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交通的堵塞带来的不便,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有的采用车道的分流;有的对人口和商业进行合理的分散。在美国,扩展车道为23条用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其实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有些学者提出停止高速公路的修建,因为高额的税收、高价的成本,要与当地的税收,修路的养护费等相关联,才有可能缓解交通,一味的建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蔓延式发展的今天,空间发展远远大于人口流速,新城市主义的概念得到了进步一发展,即精明增长。所谓精明增长就是土地的混合利用,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研究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主流的话题。从1990年起,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在中国很少有学者发表相关的论文。通过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发现相关的论文仅仅有十篇左右。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有种悠然的高兴,觉得这个可以成为研究的方向。报告会内容详细解读
曹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讲述,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结果、就国际上前沿的学术研究给予的建议,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第三个方面。2.1 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发展
总结前人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关系的研究,对二者相互关系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模拟仿真、即计研究和非即计研究。模拟仿真是一种假设的方法,假设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建立一个模型,用模型模拟来代替真实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对不同建成环境下的人的交通行为进行评估。因为模型参数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所以模型可行度有待于科学的分析。比如,道路状况的不同带来的人们的交通行为会不同,道路通畅,公交便利,那么很有可能人们会选择公交,如果公交不便,路途遥远则有可能会选择自驾。这种方法是一种预测性的方法,不能解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影响建成环境的因素有许多,影响交通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并且因素和因素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个方法的应用也是比较广的,可以应用到土地利用和交通模型发展中,也可以用到其他的研究中。我个人觉得模拟仿真作为研究问题的方法显得直观、明显,如果能够对原信息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过程,模型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即计研究就是单元分析法,包括个人(最常见),团体,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效应,就是在个人层面上来研究一个区域,从个人数据得出领域特征,这是一种比较有用而普遍的方法。如以一个街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建成环境和街区中人的交通行为,通过对一定区域的建成环境中人的交通行为的研究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可以解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有关联性,但是解释不了为何有关系,无明显因果关系;非即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个人行为的研究来研究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GPS定位个人的交通行为,GIS分析相关地区的建成环境。这种方法与前一种相比区域性不强。
理论发展方面主要是因果推断,因果推断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对需求预测目标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这种变化规律来确定预测值。因果推断法有单回归预测法,多元回归预测法;也可以是联合分析法、时序法、因果机制,联合分析法就是将所有相关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究;时序法就是以时间为变量对同一建成环境下不同的交通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因果机制就是研究相关因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理论基础主要是交通经济和交通行为,交通经济是指行为人在进行交通选择后所承担的经济费用。交通行为与人们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做选择与发生事件的频率、目的地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在交通行为理论中,建成环境会影响活动的地点。2.2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成果
下面是对相关研究提出的疑问和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城市空间在不断的蔓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出行的多选择性有没有降低小汽车使用呢?有些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下面是一些具体的研究内容:
1)“在90年代初,与城市扩张相比,出现了代替开发减少汽车使用模式、鼓励使用代替模式,建成环境的那些因素会影响交通行为?”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优化建成环境的规划实践,用6 个元素描述了其影响的程度,分别为:密度、多样性、设计、目标可访问性、运输距离和距离城市中心。密度可以理解为人口聚居密度,不同数量的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人数越多越会刺激消费,当地的建成环境也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影响都旅游行为;多样性,即旅游方式的多样性,选择交通工具的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旅游行为;设计可以理解为路线的设计,是短途还是长途路线,每一个不同的路线设计都有可能影响到旅游行为;目标可访问性,即旅游的目的地的确定,不一样的终点将会有不一样的旅游环境;运输距离,在不同的旅游方式中,选择长途可能需要不同的换乘节点,每一次运输都会产生一定的距离,那么也会产生一定的建成环境对旅游行为的影响;距离城市中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住在中心城市的人在交通方面的压力往往比交通的还要大,很多城市容易出现,进城难,出城更难的现象,所以这一点也影响着旅游行为。通过以上这些不同的元素,构成了影响旅游行为的建成环境。
2)“哪个更重要,人口还是建成环境?”有些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不同的学者就这一个问题得出的答案不同。我们都知道,居民的自主选择是建立在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基础之上的,与自身的喜好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学者就建成环境对人的交通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发现与居住环境中的频率有关,即主要人口统计。在频率方面来说,不同的人口数量会带来不同的交通压力,形成不同的居住环境,因此认为人口比较重要;在行程长度方面来说,建成环境比较重要,不同的旅行长度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吗,人口不应该算是重要的因素;在模式的选择方面来说:二者都很重要,但是建成环境更比较重要一点,因为在不同人们对不同的建成环境的喜好度不同,建成环境会刺激人的大脑,通过人本身的认知,结构方程,而反推到出一些列的模式选择方式,更为精准,虽然没有过多的强调因果关系,但是也有一定的联系。
3)“是观察式的影响效应大还是自己选择(RSS)的影响大?众所周知,出行选择、住宅的选择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RSS影响着交通行为,只有控制了RSS,才能使建成环境与交通行为有一个良性的关系。例如某些公司早上9点上班,但是人们为了出行方面在7点多便开始出行,那么8点多上班的人们也会出现在这个时刻,那么就会出现早高峰的现象,因此要特别强调RSS的重要性。人们的主观认识总是位于客观之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了RSS的重要性。但是建成环境的影响仍是大与RSS,所以需要相互之间的进一步探讨,不能忽略其任何一方而单方面考虑。
4)“主观的建成环境、人的感知、交通行为三者之间的机制是什么呢?有些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感知等同于人的主观行动,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决定人的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环境具有不同的感觉,这一点将不利于规划的实行,因为规划是为大众服务的,满足的是大众的需求。感知=客观的认知+观察,相同环境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现实很难指导规划实践,这个机制应该是通过“stimulus-organism-response”的方式一步步的进行反馈的,耶就是人们先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根据外界的环境刺激在进行组织,最后在对其作出具体的反应。也有的学者对人的主观和客观之间做了比较,得出客观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些。也有些学者对人的心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的心理达到一定的饱和度要求,得到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来平衡措施、感知和交通行为之间的种种机制。
2.3 就国际上前沿学术研究给予的建议
一项研究的贡献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国家而应该是某个领域。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学术研究时可以尝试将某个其他学科的方法应用在另一个学科上,寻求新的方法,要有创新性的意识;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上,某个学科领域在发达国家是成熟的并不意味着在发展中国也发展成熟的,应该用国际化的眼光来研究问题,国际和国内对比进行研究。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生活习惯的不同,公交利用率的不同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关系的研究可以对中国和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具有比较大的实践意义;在学术研究的成果的应用上,时间在飞逝,社会在进步,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可能直接拿来用。要学会纵向研究,尤其是学科之间有交叉的部分,这个交叉部分往往会有新的突破点,其次是要学会应用时间序列法,对不同时间段不同的人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进行总结,查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时,有的应用变量控制法,有的对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个好的理论框架,更具有说服力。当前国际上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的整体影响研究不是很多,停车位问题、弱势人群的问题都是值得当前关注的重点。
总结
步入研究生学习后,陆续听了几次报告,相比第一次听报告的感受,这一次受益匪浅。记得在刚开始接触交通方面的知识时,心里有些胆怯,总担心自己对某些内容会掌握不好。但是随着对这方面接触的增多,渐渐发现以前的胆怯是多余的,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应该自信。通过听学术报告,在态度方面的转变是最大的,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每当看到那些学术方面的大师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时,他们都表现出的豁达、积极、乐观的态度无不影响着我。让我对自己也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向他们那样对不同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术报告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眼界更加宽阔;通过听报告会,学习的方法方面,尤其对是学术研究的方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纵向研究法,时间序列法,综合分析法,控制变量法等,对这些方法理解的更加深了一点,以后的学习中也会考虑这些方法的应用,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尤其是自己在提出问题之后,曹教授解答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突然意识到自己思考问题还是太片面了,思维不够活跃。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听讲,以及曹教授对问题的解答更透彻的认识到事情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绿化调研报告 篇5
近年来,华容大力建设生态名县,坚持以“提质、增绿、强管、创新”为目标,全面推进“三年绿化行动”,突出打造“绿色城市、绿色屏障、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基本形成“城乡绿景、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的森林生态格局。省林业厅领导评价:“华容造林规划起点高,财政投入大,造林机制新,值得充分肯定!”
大手笔,描绘绿色新蓝图
“为政多栽树,栽树要用心,栽树是责任”,这是华容历届县委县政府不变的理念。为进一步突出造林绿化的特色和品位,县委、县政府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委托XX林业大学编制全县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思路。
蓝图绘就,“干”字当头。20xx年2月25日,xxx吹响了绿化攻坚的集结号,全县城乡三年绿化攻坚动员会议召开,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绿化攻坚战迅速拉开帷幕……
xxx委、县政府将“三年绿化攻坚行动”列入全县“三三六”重点工程,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场、村场干部包地段的三级包干责任制强力推进。每年坚持开展栽管竞赛,季度奖评,年终考核,分类排队,严格兑现奖惩,实行好坏“两上台”,有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生动局面。
群策群力,加快推进。全县20xx年造林3万亩;20xx年造林3.4万亩;20xx年新建改建绿地3万平方米,造林3.4万亩;20xx年新建改建绿地6.5万平方米,造林2.7万亩;20xx年新建改建绿地xx万平方米,植造林2.6万亩。近年累计造林15.1万亩,项目造林4.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城区新建改建绿地20.5万平方米。
三年绿化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华容城乡绿潮涌动,生态环境和谐美好,更重要的是,珍爱环境、热爱绿色的理念已深植华容人民心田,“植绿、爱绿、护绿”在全县上下蔚然成风。
大投入,激发绿色新动力
绿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公益性的基础工程,资金投入大,周期长。如何突破瓶颈,盘活资金?华容创新机制、多管齐下,积极向上争资,增加县级投资,扩大乡村投资,吸引社会资金,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20xx年以来,全县城乡绿化投资约27300万元,为造林绿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华容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财政穷县,但无论财政多么艰难,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预算xxx万元用于城乡绿化,20xx年将预算增加到每年xx00万元,对城乡绿化实行以奖代投。近年,财政对绿化的直接投入达3600多万元。同时,设立“绿化资金”专户,实行专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还探索推行了政府花钱“买生态”的绿化工作机制,出资251.5万元,回购县境内S306和华注公路25公里水杉林带权属。以此为契机,出台县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将省道、县道等主干道及环城生态圈和城区林木绿地纳入县级公益林进行管理,每年拿出30万元进行生态补偿,较好实现了政府、林权所有者和广大市民“三赢”的局面。
鼓励企业造林。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BT、BOT等模式投资造林。对参与林业开发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办理贴息贷款、抵押贷款、单列采伐计划等形式予以扶持。全县共有15家企业参与林业开发,源森、茂源等企业投入1800多万元,造林0多亩,新辉公司与操军镇采取股份合作、收益分成的方式,投资200多万元在藕池河外洲新造意杨林1800多亩。
引聚社会资金。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引导各种经济主体采取各种模式投资造林。近年来,共有200多名干部职工、300多个私营业主参与林业开发,社会造林投资达14000多万元,造林65000多亩。如何清华等造林大户投入600万元,租地造林8000多亩。与此同时,还规定全县所有涉建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工程总造价的2%安排造林绿化资金,实施配套绿化工程。未完成配套绿化任务,或验收不合格的,按1500元/平方米的标准征收项目业主异地造林绿化费,用于造林绿化。
一批重大林业项目的实施,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完善的防护林带有效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水稻、棉花、油菜等主宗农作物亩平增产xx%。20xx年来,华容营造意杨等工业原料林9万多亩,杉、松等用材林4万多亩,大面积的速生丰产林采伐期短,经济效益明显。以xx年一个轮伐期计算,每亩材积预计达9.45立方米,木材收入达4700元。广大农民因林制宜,积极进行林下间种,面积达到5.2万亩,每亩年均增收750元,年增收3900万元以上。农民群众从绿色“银行”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造林护林、兴林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大管护,提升绿色新境界
植树造林,种是根本,护是关键。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有率,华容出实招、动真招,强力推行“四包”(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责任制,从单纯植树向建管并举转变,从常规造林向特色造林转变,从“传统造林”向“景观造林”转变。
确保栽得下。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植树网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范围,分区分片造林造绿,保证有人栽。针对S306、华注路等主干道部分造林地段路基窄、土壤少的实际,采用纤维袋灌土护坡,再用黄土填充置换渣土,打桩新建围堰栽树,如三封寺镇在S306栽1株树用了47个纤维袋垒土护坡;各乡镇还对集镇沿街硬化路面,采用切割机切割水泥地皮,打穴栽树。近年,全县仅“三边”造林就达414万株。
确保长得活。建立专职林业管护队伍,对实施的造林小班地块,建立档案,实施跟踪管护;对新植树木及时浇灌、封土,防止水分蒸发,对苗木施加生根粉、浇透定根水;组织开展刷白、施肥、修枝、浇灌等抚育管理,促进树木成活生长,提高树木成活率。栽植后,吊挂“营养液”,缠绕高草绳,高温干旱时期及时组织进行抗旱。着重解决有人造、没人管的问题,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种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确保管到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切实加强城市绿化管理的通告》、《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与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加强全县绿地保护。大力推行封山育林,对已成活树木特别是大树,原则上不砍不移,从严从快查处毁林案件。近年对52起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给予坚决打击,有力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精细管理保证了造林建一片,成一片,绿一片,城乡绿化的品质和效益明显提升,形成一批有特色、上水平的森林生态景观。万庾镇月形村村级公路两旁林木参天,绿荫匝地,林木价值高达500万元。
大跨越,创造绿色新生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造林绿化的永恒目标。xxx深入推进“身边增绿”,实行点、线、面、带、片、网相结合,积极开展拆墙透绿、搬迁辟绿、见缝插绿、屋顶造绿活动,将绿色留在身边,融入生活。
做好点片文章,建设绿色家园。全面开展“创绿色家园、建文明新村”活动,每年组织评选40个绿色村场,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全县绿色示范村创建达到90%以上,40个单位分别获省、市级园林式单位,比例达到49%。优化造林树种,步淘汰以往的水杉、山杉、意扬等速生林品种逐,改由樟树、桂花、月季、紫薇、白玉兰等乡土树种和观赏树种当家,着力打造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常绿与彩叶树种合理搭配的生态景观。大面积增植乔木,提高绿荫效果。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473.7万平方米,绿地率31。58%,绿化覆盖面积xx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4.26%,公园绿地面积81.2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4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15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率达70%,绿化广场绿地率达60%。
做好路渠文章,建设绿色通道。对县境S202、S203、S306等主干道路,制订专门方案,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绿化。目前,全县境内的省道和县道全部绿化,共投入xx00多万元,栽植6—xx公分樟树5万多株,提质绿化主干道路286公里,绿化通村公路1600公里。20xx年,县委县政府将人民大道新建定位为“森林大道”,列入年内必须完工的重点项目之一,下半年遭遇阴雨天气,整体工程受阻,部分业主和施工队想对大道的立体绿化工程推迟或变更。但县委县政府认为,向人民承诺的事必须兑现,阻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完成。通过近40天的日夜努力,有时几个施工队近200人同时作业,如期完成了分四个层次近15000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工程,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现在全部成活,成为华容“南大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专家的好评。同时按照分层栽植的原则,新建了杏花村东路的果树、杏花村西路的黄花槐、华容大道西路的樱花、华容大道中路的紫薇、二桥西路的红叶李等特色绿化街道,基本实现了“一街一品”、“一路一景”。
做好山水文章,建设绿色屏障。大力实施林业生态恢复工程,三年完成灾害损毁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植树4。1万亩;对厂矿区域全面清理整顿,进行复绿和异地造林,造林2200亩。强化水系及周边山地绿化,对华容河等主要水系及华一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周边山地的绿化进行提质改造,植树5万多株,打造了华容河沿河风光带、状元湖湿地公园、田家湖生态公园等一批具有水乡特色的绿化景点工程。着力营造森林生态景观,在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栽植桃树、松树等xx万多株。
社区绿化改善调研报告 篇6
为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城区品位,顺利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经区政府协调,于2012年开始将原属街道(社区)负责的社区绿化工作统一移交区园林公司,我公司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社区交接工作,经过半年多时间工作实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社区绿化概况:
此次移交的社区共17个,辖区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7万人,绿化面积63884平方米,其中11250平方米为今年实施社区绿化改造工程新增部分。
二、社区绿化特点:
1、绿化面积相对较小,但点多面广,且分布不均。
街道地处老城区,社区街弄狭窄,可绿空地少,且不集中,因此绿化率极低,部分社区绿化面积仅二、三百平方米,个别社区甚至不足100平方米(如西大社区仅90平方米)。相比之下,东西部社区情况好点,绿化面积基本在1000平方米以上,像海星社区、平阳社区超过5000平方米。同时,社区绿化面积大小不均,小的一处仅5平方米,大的超过1000平方米;且较为分散,一般社区绿地分布在6、7处,个别社区甚至达到16处(如中大社区),给养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社区绿化基础薄弱,设施不齐全。
由于街道社区本身基础设施薄弱,因此部分群众将门前绿地当作垃圾场和下水道,随意倾倒垃圾或生活污水。部分社区原有花坛残缺破损、面转脱落,影响市容。因此,我公司接管社区绿化以来,不但要实施绿化改造、养护,同时对要其绿化设施进行维护,像大蒲湾社区就投入4000余元对社区6个花坛进行维修。同时,由于社区绿地均未敷设水管,给夏季养护增加了一定难度。
3、社区绿化质量较低,品种单一。
由于种种原因,社区绿化基本以草坪、低矮灌木为主,缺少层次,档次较低。在小蒲湾等社区我们发现大叶黄杨树种,成片死亡,原因有二:一是缺少专业人员养护管理,二是该树种易招虫害,且杀虫剂的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是为生物的抗性。一旦病情蔓延,不但会给社区绿化带来毁灭性打击,还可能殃及城区绿化。
4、居民爱绿护绿意识不够,绿地破坏现象较多,管理难度较大。
我们在相当多社区发现绿地遭人为破坏现象:原本的草坪被部分居民当作了嬉戏地,随意踩踏,使草坪死亡,踩硬了泥土;中兴小区及外西河两侧部分居民在绿地晒鱼鲞,加剧了绿地的盐化,以至不适种植树木;部分居民随意在绿地上晾晒被子、衣服、拖把等,甚至种菜得都有;我们在中联步行街还发现不少居民把花坛当作了垃圾箱,用餐后的垃圾都倒在了花坛边上,使种植土发出阵阵恶臭,植物基本难于存活;晚上醉酒之人更是把花坛当作了公共厕所,以上种种给我们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建议及对策:
1、抓紧实施社区绿化改造工程,逐步改善绿化基础设施,提身升绿化档次。
今年区政府安排110万元创卫专项资金,实施社区绿化改造工程,总面积11250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完成。社区绿化质量较以往有一定程度改善,同时在植物选择上我们增加了茶梅、桂花等品种来替换易受虫害的大叶黄杨树种,实现绿化的多样性,建立乔、灌、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努力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另外,为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我们把改造的重点放在临街及居民相对集中的场所、广场绿地,其余绿地则尽量做到整洁为主,并与社区干部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2、建立园林为主,社区为辅的社区绿化专业养管队伍,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绿化工作“三分种,七分养”,养护管理至关重要,必须建立一支社区绿化专业队伍。根据街道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海星、平阳、荷东等绿化面积较大的8个社区落实10名养护人员,专门负责所在社区绿化工作,由社区发给绿化养护承包费,园林公司负责具体指导、监管、考核,并建立奖罚制度。
另外,社区绿化工作有别于城区绿化,更加需要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监管考核制度及街道社区、城管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制度。
公司养护科全面负责社区绿化工作,责任到人,并建立工作台帐;公司督查部门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检查,并登记入册,作为月(年)度考评依据。同时,社区绿化工作离不开街道社区、城管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必须尽快理顺相互关系,分清职责,落实责任,并建立联系制度。
4、本着属地管理原则,以社区为主,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爱绿护绿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居民的爱绿护绿意识却没有相应提高,绿化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绿化监督管理,同时城市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城管进社区机制,积极发挥城管执法部门的行政职能。
四、存在问题:
1、社区绿化工作尚处于磨合期,园林同街道社区需进一步理顺关系,如临时性绿地增加等问题。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调研报告 篇7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形成城市景观风貌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特色初步显现,十五年来,我县城区从一个普通县城,逐步建设成为山西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不断攀升。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开展“鼓改革之劲,立赶超之志,求更大突破”大讨论之时,我们认为我县园林绿化工作应在国家园林城市基础上再造新辉煌,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我县建设成为宜居、宜商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贡献。
一、工作目标
围绕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十二五”奋斗目标,把“生态立市”的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今后几年,我们认为我县不仅要把宿迁中心城市规模做大,实力做强,而且应该把中心城市的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应当说,前几年我县在“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强”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在“中心城市的做优、做美”上,投入不足,力度不大,不能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不能适应建设生态宿迁的需要。目前我县应该从建设生态宿迁、擦亮生态品牌的高度,确立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
二、现实意义
“生态立市”是县委、县政府面向全体市民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我们必须从建设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实行差别竞争,优化投资环境的基础条件。城市既是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发展现代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依托。建好城市园林,搞好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聚集人口、凝聚人气、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树立城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城市发展。这是被许多发达地区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经验。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展示一个城市环境的“名片”,优美的绿化环境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对于我县来讲,生态已是我县的名片,又是我县的资产,既然是“名片”,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她擦得更靓,既然是资产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她做得更大。
(二)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流动的音符,是展示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上,体现在宽阔、繁华的城市街道上,更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上。优美的绿化环境,对人的行为是一种规范,对人的心灵是一种净化,对人的身心更是一种呵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而且要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其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需求。
(三)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续资源,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
“骨架”,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那么,园林绿化就是城市的“肺叶”。搞好城市园林绿化,有利于增强城市抵御外部生态灾害侵袭的能力,削减城市自身排放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许多事实证明,绿化状况与城市的命运兴衰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在中外历史上,不少曾经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的城市,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逐渐衰落,有的甚至湮灭大漠。我们必须引以为诫,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立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措施
在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一定要理清思路,处理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各个方面问题,科学指导,把宿迁园林绿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一)坚持因地制宜,解决好高标准规划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城市绿化及园林设施的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本”,把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作为园林绿化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既要重视街道、广场、景点、景区以及地震避灾的绿化建设,又要注重工作、学习场所,尤其是居住区的绿化建设,使园林绿化深入百姓生活,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使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在住、行、游等各项活动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味。坚持因地制宜,把宿迁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的优势和魅力所在,失去个性和特色就失去了谋求发展的吸引力。对此,要从我县人文景观、地理环境和风俗民情等方面着眼,着力创造宿迁的“水、名、绿”三大特色。“水”就是围绕流经城区的大运河、古黄河、六塘河、民便河等四条河流做足做好文章。“名”就是要放大宿迁历史文化的效应,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城市的文脉和渊源。“绿”就是要把“绿色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入家庭”,做到以绿量见规模,以绿荫见水平,以绿化见美化,以特色见风格,逐步形成“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
(二)坚持品位要求,解决好精品园林建设的问题。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的千秋工程,必须把树立精品意识、建设精品工程贯穿建设工作的全过程。无论是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城市广场的工程建设,还是主要街道、干道、滨河湖路、林荫道的绿化美化,都要立足于多出精品力作,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上。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不仅要靠高起点的规划来指导,高标准的设计来体现,而且要靠高水平的施工质量来保证。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在各类工程招标中,坚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把好的队伍、好的方案选出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项目数量上的递增和质量上的提升。
(三)坚持规范执法,解决好绿地管理的问题。规范管理,依法治绿,是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要在依法管理上狠下功夫,坚决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把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已经制订出台的“绿线”和“绿色图章”等一系列文件执行,切实做到依法治绿。城市管理部门要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绿化配套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督导和验收,对已建好的工程项目,进行回头看,特别是居住区绿化,是我县绿化方面的软肋,要确保园林绿化指标不被打折扣,而且环境要优美;对确实没有足够空地进行绿化的,依法收缴绿化补偿费,实行规划建绿,异地补绿;对违章建筑和有碍城市观瞻的,进行彻底清理,实施拆迁还绿;对绿化未达标的单位庭院,要限期绿化到位;对损绿、毁绿、侵占绿地的行为要严管重罚,强行入轨,坚决遏制各种违章现象,做到绿化一片,保护一片,巩固一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古树、名木就是城市的年轮,是历史也是文化。没有古树、名木的城市,就是没有历史的城市。在城 4
市建设过程中,不得随意砍伐、迁移一棵大树,切实保护城市的每一棵树木和每一寸绿地。
(四)坚持管理创新,解决好绿化建管机制的问题。城市园林绿化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从管理体制创新人手,解决好瓶颈问题,进而达到最好的建管效果。一是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投入。要充分运用经营城市的办法,通过综合开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城区重要景点的建设,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以投资、捐资、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共同营造我们美好的绿色家园。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要把绿化建设、管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确保绿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与保护。二是管养竞争机制。进一步理顺建、管、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建管分离”,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市场化,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社会择优选用园林建设企业和养护人,实现园林绿化行业由政府出钱“养人”向出钱“买服务”,由“以费养人”向“以费促业”的转变,提高绿化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建立新的园林绿化养护机制。
【建成区绿化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建成环境评价06-28
李建成简介09-1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三大06-16
朱建成先进事迹07-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07-19
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09-24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09-28
建成煤矿项目试生产现场检查大纲11-10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06-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体会作文05-29